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书本部分知识点

道路工程1概念: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2主体:主体是路线,路基和路面

三大部分3特点:基本属性:公益性、商品性、超前性、储备性。4分类:按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5公路是线性结构物,包括线性和结构两个组成部分,公路线性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平面线性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纵面线性由直线及竖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公路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6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道路平面线性:指道路中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2直线:直线是平面线性的基本要素之一。3平曲线:1)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应在两直线段交汇点,用曲线将其平

顺的连接起来,以利于汽车安全正常的通过,这段曲线称之为道路平面曲线。2)圆曲线是平曲线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3)道路平曲线是鉴别道路等级高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4平面曲线的设计原理是确保汽车沿道路前进时,其横向与纵

向能同时处于安全正常状态。5最小长度的确定:1)按6S行程确定平面曲线最小长度;2)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确定平面线的最小长度;3)按最小偏角的要求确定平面线的最小曲线长度。6圆曲线:1)三个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2)圆曲线四个要素:圆曲线长(L)、切线长(T)、外距(E)、校正数(J)。3)三个主点桩号直圆点、圆直点、曲中点。7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8作用:1)曲率变化缓和段,从直线向圆曲线或

从大半径圆曲线向小半径圆曲线变化;2)横向坡度变化的缓和段,直线段的路拱横坡渐变至弯道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或圆曲线之间不同横坡度的过渡;3)加宽缓和

段,直线段的标准宽度向圆曲线部分加宽段之间的渐变;长度确定:1)以离

心加速变化率计算;2依驾驶员操作反应时间计算一般采用3S行程。3)超高渐变率不过大。4)缓和曲线采用回旋线:是由于汽车行驶轨迹非常近似回旋线,

回旋线不仅可以用做缓和曲线,而且也可以作为线性要素之一。5)四个要素:曲线总长(L)、切线总长(T)、外距(E)、超距(D);6)五个基本桩:直缓点、

缓圆点、曲中点、圆缓点、缓直点。8桥位选择:依据河床稳定,河面较窄,水利水文条件好,基础条件好等条件以外,还应充分注意桥位与路线的配合,以

取得良好而又顺适得线性。9隧道洞口路线布设:注意几点:隧道以采用直

线线性为宜,隧道洞口的连接线应与隧道线性相协调,隧道两端洞口连接线的纵坡应有一段距离与隧道纵坡保持一致,并满足公路停车或会车视距的要求,当隧道净宽大于该公路等级路基宽度时,在两端洞口连接线不小于50米的范围内应

同隧道等宽,并设计过渡段与之衔接。10路线平面图:是路线平面设计的最

终成果,他综合反映了路线平面设置,线性和尺寸以及公路周围的环境,地形,地物等关系外,是公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之一,也是公路施工平面设计的基本

资料。11视距:是公路设计的要素之一,分类:停车视距、超车视距、会车视距。1道路纵断面线性:由直线和竖曲线组成,其文件内容包括纵坡设计和竖曲线设计两项。1)地面线:路中线各桩点与原地面高程连线。2)设计线:路中线各桩点与设计线高程连线2纵坡度:1)最大坡度是道路设计的极限值,是纵面线型设计的一项重要指标。制定最大坡度主要是依据汽车的动力特性,道路等级,自然条件,车辆行驶安全以及工程,运营经济等因素进行确定,2)平均坡度:是指一定路线长度范围内,路线两端点的高差与路线长度的比值。平均纵坡是衡量路线线性设计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3)最小纵坡:3坡长:指变坡点与变坡点之间的水平长度,坡长限制包括纵坡的最大坡长限制和最小坡长限制两个方面。4合成坡度:道路在平曲线路段,若纵向有纵坡且横向又有超高时,则最大坡度在纵坡和超高横坡所合成的方向上,这是最大坡度称为合成坡度。5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准备工作,标注控制点、试坡、调坡、核对、定坡、设计竖曲线、高程计算。6纵断面设计图:是纵断面设计的最终成果,是道路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高程、地面线、设计线、竖曲线及

其要素,桥涵。隧道。与道路铁路交叉时的桩号及路名。水准点的位置,编号及高程。断链桩位置及长短链关系。沿线跨越河流的现有水位和设计洪水位影响路

基稳定的地下水位等。7竖曲线: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以及视距的需要,而在变坡外设置的纵坡曲线即竖曲线。1)几何要素:切线长,曲线长,外距。2)凹形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主要从限制离心力,夜间行车前灯照射的影响以及在跨线桥下的视距三个方面计算分析确定。3)凸曲线竖曲线的最小半径:主要从极限失重不致过大和纵面行车视距两个方面计算分析。4)竖曲线最小长度:我国按照汽车在竖曲线上3S的行程时间控制竖曲线的最小长度。8直线与纵断面的组合应避免的情况:1)长直线配长坡、2)直线上短距离内

多次变坡、3)直线段内不能插入短的竖曲线、4)在长直线上设置坡陡及曲线长度短、半径小的凹形竖曲线、5)直线上的纵断面线性应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

跃、等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性。9爬坡车道的设计:1)横断面的组成、2)横坡度、3)平面布置于长度。1交通危险点:分流点、合流点、冲突点。2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面交叉。3平面交叉有:十字形交叉、X形交叉、T形交叉、Y形交叉、错位交叉、复合式交叉。3全互通式立体交叉的组成:1)主体:跨越设施、中线、匝道。2)附属设施:出口、入口、辅助车道、三角地带、收费口等。4立交规划的原则:1)功能性原则、2)经济性原则、3)适应性原则、4)艺术性原则。5立交规划设计内容:1)立交规划2)方案设计3)初步设计4)施工图设计。1路基。2)路基工程:是关于防护、支挡、排水设计、施工和质量控制与检测的科学,3)路基设置要求:(1)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2)具有足够的强度(3)具有足够的水温稳定性。2土基强度指标:1)回弹模量E0,2)地基反应模量K0,3 )CBR(加州承载比)值,4)抗剪强度指标。3路基破坏的形式:1)路堤的变形破坏、2)路堑的变形破坏3)特殊地质水文条件下的破坏。4滑坡的原因:1)变坡过陡、2)不正确的应用倾斜层次的方法填筑、3)含水量过大、土体粘聚力和内摩阻力降低、4)坡脚被水冲刷。

5路基破坏的原因:1)不良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条件、2)不利的水文和气候

条件、3)设计不合理、4)施工不合理。6公路自然划分的原则:1)道路工程特征的相似性原则、2)地表气候区差异性原则、3)自然气候因素既综合又有主导主用的原则。7路基干湿的划分:干燥、中湿、潮湿、过湿。8路基土分类: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9公路路基用土分类:石质土、沙土、砂性土、粉性土、粘性土、重性土、易溶盐类土。10路基典型的横断面形式:路堤、路堑、填挖;11路基基本构造:路基宽度、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度、路拱,弯道横断面的超高与加宽。

12土石方调配:1)调配原则:尽量移挖作填,减少废方和弃方。2)废方要

妥善处理,弃土不占或少占农田,防止水土流失。3)借土应考虑地形,农田排灌,施工方法,运输条件,选择借土地点。2调配方法:调配时首先进行横向调配,满足本桩号利用方的需要;而后计算挖余和填缺的数量;根据挖余和填缺量的分布情况,即能大体看出调运的方向及数量,在根据纵坡和经济运距就能对可利用方进行纵向调配;纵向调配一般在本公里范围内进行,调配后填方如尚不足或者挖方尚未用尽,再选定适当借方及弃方地点,并计算借方和废方的数量。3)计价土石方数量:计价土石方数量=挖方数量+借方数量。

13路基附属设施:取土坑、弃土坑、护坡道、碎落石、堆料坪及错车道等。14路基边坡防护与加固工程的分类:1)坡面防护、2)冲刷防护、3)支挡工程。15影响路基边坡稳定性因素:1)边坡土质、2)水的活动、3)边坡的几何形状、4)活荷载的增加、5)地震及其他振动荷载。16挡土墙的构造:强身、基础、排水设施和伸缩缝等。17挡土墙的稳定性计算:1)抗滑稳定性验算、2)抗倾覆稳定性计算、3)基底应力及合力偏心距验算、4)

墙身截面强度的验算。18增加挡土稳定性的措施:1)增加抗滑稳定性方法:a采用倾斜基底b采用凸榫基础c采用人工基础,2)增加抗倾覆稳定性的方法:

a展宽墙趾b改变墙面加墙背坡度c改变墙身断面形式。19土质路堑施工技术:横挖法、纵挖法、混合法;20影响路基压实效果的因素:内因:土质和含水量。外因:压实功能、压实机具和压实方法等;21爆破破坏的四个圈:压缩圈、抛掷圈、松动圈、振动圈。22路面的结构组成:面层、基层、

垫层。23路面的性能:1)足够的强度和刚度、2)良好的稳定性、3)耐久

性、4)表面平整性、5)表面的抗滑性和耐磨性、6)不透水性、7)低噪声和少尘性。24路面的分级:1)高级路面、2)从高级路面、3)中级路面、4)低级路面。25路面的分类1)柔性路面、2)刚性路面、3)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26弹性层状体系的假设:1)各层有均质、连续、均匀、各相同性的线

弹性材料组成,用弹性模量E1和泊松比U1表征其弹性参数2)最下一层为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无限延伸的半无限体。3)各层分界面上的应力和位移完全连续,或者仅竖向应力和位移连续,而层间五摩擦力4)各层在水平方向无限远处及最

下深处的应力、应变、和位移5)不计各层材料的自重。28.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念算法:力学念算法(极限平衡法)和工程地质比拟法。1我国现行沥青路面的设计方法: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

以路表设计弯沉值作为路面的整体刚度的设计控制指标。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并以BZZ-100表示。我国规范采用混凝土面层厚度的设计方法,是按重复荷载产生的荷载应力和温度应力综合作用所引起的疲劳损

坏确定混凝土板厚。2常用的路基地面排水设施;有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和激流槽。

名词解释:

平包竖:这种组合是是竖曲线与平曲线对应,最好使竖曲线的起点,终点分别放在平曲线的两个缓和曲线内,即所谓的平曲线。

爬坡车道:是陡坡路段主线行车道外侧增设的供载重车行驶的专用车道。

危险点:交通流线相互交错的点称之为危险点。

路基:是按照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修筑的带状构造物,是路面的基础,承受由路面传递的下来的行车荷载。

路基工作区:在路基某深度2a处当车辆的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与土的自重产

生垂直应力相比所占比例很小仅为1/10~1/5把z a这一深度范围内的路基作为路基工作区。

路基临界高度:是指在最不利的季节,当路基分别处于干燥,中湿或潮湿状

态时,路槽底距地下水和长期地表积水水位的最小高度。

免费运距:在规定距离内汽车运输只按方量计价不计运费,这一规定距离叫免

费运距。

经济运距:在某一限度距离内可路堑挖方作为路堤填方称这一限度距离为经济运距L=L0+L1。

压实度:是指在工地上压实达到的干容量R与室内标准试验所得的该路基土的最大干容量R1之比,用K表示。

最小抵抗线:药包中心到临空面的最小距离。

路面设计弯沉值:是根据设计年限内每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轴次,公路等

级,面层和基层类型确定的,设计弯沉值相当于路面竣工后第一年不利季节,路面在标准轴载100KN作用下所测得的最大回弹弯沉值。

弯沉值:就是从整体上反映各个路面各层次的整体强度,路基的强度一般用回弹模量反映,路面弯沉值值过大,其变形也就越大。

交通量:一定时间间隔内,各类车辆通过某一道路横断面的数量。

4.5H法作圆心辅助线的方法具体做法:连接坡脚E与坡顶S,得边线ES;

其坡比为1:M查表5-24的β1;β2过SE和坡顶水平线分别作角β1;β2,两角线的交点为I;过坡脚E作垂线EF=H,过F点作水平线FM=4.5H,M点即为圆心辅助线的另一点;连接IM即得圆心辅助线。

计算题

交通工程知识点总结

绪论 1.交通工程将道路、车辆、人、环境四者同意在一个系统中。 2.交通三大调查: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行人和车辆起讫点调查。 3.交通流理论撒种研究方法:概率论方法、流体力学方法、交通动力学方法。 4.交通规划四个阶段:现状及问题分析、发展前景及交通需求、交通规划方案、 方案评价与实施。(区别交通规划四步骤) 5.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交通噪声、交通废气、交通振动。 车辆、驾驶员及交通流特性 6.交通流量:交通量。 7.密度:在单位长度路段上,一个车道上某一瞬时的车辆数。 8.地点车速:瞬时车速,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时的车速。 9.时间平均车速:道路上某一断面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的地点车速的平均 值。 10.空间平均车速:给定路段上,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11.车头时距、车头空距 12.Q=KVs、Vs=aK+b((0,Vf)、(Kj,0))、Qmax=Kj*Vf/4 13.平均车头时距可由流量算出、平均车头空距可由密度算出,进而可以利用流密速关系导 出平均车头时距和平均车头空距的关系。 交通调查与分析 14.AADT、AAWT、ADT、AWT 15.高峰小时流量比、PHF 16.方向不均匀系数=重交通方向交通量/双向总交通量。 17.交通量年变图:横坐标是年份,纵坐标是年平均日交通量。 18.月变系数:月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通量;周变系数:周平均日交通量/年平均日交 通量。 19.道路设计小时交通量:采用年第30位小时交通量。将一年所有的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 排序,并根据其占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例绘制图像,发现在第30位附近曲线曲率变化最明显。即允许一年中有30个小时交通量超过设计通行能力。 20.如何确定路网高峰小时:路网各测站所测得的高峰小时可能出现在不同时刻,整理出各 交叉口的高峰小时,统计全路网各交叉口不同的高峰小时出现的聘书,找出聘书最多的那个小时,作为路网高峰小时。 21.第85%位车速: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85%未达到的车速,用以确定观测路段的最大限 制车速。 22.第15%位车速:在行驶的全部车辆中有15%未达到的车速,用以确定高速公路上的最小 限制车速。 23.行程车速和行驶车速,前者包含停车时间。 24.等时线越密的地方,车速越低。 25.车型换算系数可以用该车型平均车头时距与小车平均车头时距之比来确定。 交通流理论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总结

道路工程材料知识点考点 绪论 道路工程材料是道路工程建设与养护的物质基础,其性能直接决定了道路工程质量和服务寿命和结构形式。 路面结构由下而上有:垫层,基层,面层。 面层结构材料应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耐久性和良好的表面特性。 第一章 砂石材料是石料和集料的统称 岩石物理常数为密度和孔隙率 真实密度:指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单位真实体积的质量。 毛体积密度: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岩石矿质实体包括空隙(闭口、开口空隙)体积在内的单位毛体积的质量。 孔隙率:是指岩石孔隙体积占岩石总体积(开口空隙和闭口空隙)的百分率。 吸水性:岩石吸入水分的能力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的大小用吸水率与饱和吸水率来表征。 吸水率:是岩石试样在常温、常压条件下最大的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饱和吸水率:是岩石在常温及真空抽气条件下,最大吸水质量占干燥试样质量的百分率。 岩石的抗冻性:是指在岩石能够经受反复冻结和融化而不破坏,并不严重降低岩石强度的能力。 集料:是由不同粒径矿质颗粒组成的混合料,在沥青混合料或水泥混凝土中起骨架和填充作用。 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合料

表观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烘干集料矿质实体包括闭口空隙在内的表观单位体积的质 量。 级配:是指集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搭配比例或分布情况。 压碎值:用于衡量石料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也是石料强度的相对指标。压碎值是对石料的标准试样在标准条件下进行加荷,测试石料被压碎后,标准筛上筛余质量的百分 率。1000 1 ?='m m Q a (1m :试验后通过2.36mm 筛孔的细集料质量) 磨光值:是反映石料抵抗轮胎磨光作用能力的指标,是决定某种集料能否用于沥青路面抗滑磨耗层的关键指标。 冲击值:反映粗集料抵抗冲击荷载的能力。由于路表集料直接承受车轮荷载的冲击作用,这一指标对道路表层用料非常重要。 磨耗值:用于评定道路路面表层所用粗集料抵抗车轮磨耗作用的能力。 级配参数: ?? ? ??分率。 质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是指通过某号筛的式样通过百分率和。 筛分级筛余百分率之总分率和大于该号筛的各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百累计筛余百分率率。 量占试样总质量的百分是指某号筛上的筛余质分级筛余百分率i i i A a ρ 天然砂的细度模数,系度模数越大,表示细集料越粗。 根据矿质集料级配曲线的形状,将其划分为连续级配和间断级配。 在连续级配类型的集料中,由大到小且各级粒径的颗粒都有,各级颗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搭配,绘制出的级配曲线圆滑不间断;在间断级配集料中,缺少一级或几个粒级的颗粒,大颗粒与小颗粒之间有较大的“空档”,所做出的级配曲线是非连续的。 第二章 沥青按照形态分类:粘稠沥青、液体沥青。 沥青按照用途分类:道路沥青、建筑沥青、水工沥青、防腐沥青、其他沥青。 粗集料 >2.36mm >4.75mm 细集料 <2.36mm <4.75mm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 为 ()() 11<-=P x E x D 13、 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 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 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误。 16、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 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 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 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 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 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

交通流读书笔记

无信号控制人行横道行人过街的通行能力分析 今年新的交通规则加强了对行人横穿马路的管理,道路上行人横向过街交通与机动车纵向交通的矛盾,不仅增加了机动车和行人延误,而且对行人过街安全性造成影响。 在城市交通网络中,交叉口是道路网络中通行能力的“瓶颈点”,主干道是道路网络的主体部分,又是保证城市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主动脉。我国道路交通事故中与行人直接有关的交通事故,约占总数的1/3左右,步行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事故总死亡人数的25%左右。在涉及行人的交通事故中,行人过街时发生的事故较多,特别在无信号控制路段,行人选择在人行横道处过街,但由于交通出行者普遍安全意识淡薄,有时强行穿越,机动车驾驶员不注意减速让行,人、车争道现象严重,造成事故频发。因此,需要从时空上协调控制人车的交通行为。 行人一次性穿越道路时,将同时要受到双向的机动车流的影响。对于无信号控制的路段,当机动车流量较大,道路路幅较宽时,行人可以穿越的空挡将较少,行人等待时间将增加。这时行人冒险穿越,增加了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干扰了道路上车辆的运行。要想在时间上分离车辆与行人的干扰问题,就必须要采用按钮式的信号灯控制。按钮式的信号灯控制是行人请求过街一定时间后,信号灯显示绿色给予放行;没有行人时,行人信号灯保持显示红灯。但是根据行人过街的心理特征,急于过街的人数较多,多次按钮的可能性较大,所以按钮式的信号灯控制也存在缺陷,据个人认为,按钮式的可否改进成指纹识别的,但由于需要储存的指纹信息较多,对信号灯的技术、

设计等方面提出了很大的要求。可以使用按钮式的信号灯控制,配合对行人的安全教育,才能解决一人多按的情况。在国外,按钮式的行人过街的交叉口,一个行人在过街,后面排队的车辆像接龙一样,车辆都很自主地减速慢行,停车让行,按照信号灯指示行驶,这是很难做到的。从人的角度出发,进行安全教育的宣传,以及播放事故的短片,并呼吁学校开展安全教育的课程,从每一个学生教育起,使每个人都意识到过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并有意识的去执行,最后达到去阻止他人违章行为,互相监督,行成良好的过街交通环境。 在道路人行横道中间设置行人驻足区,行人两次过街,每次穿越只需考虑单方向的机动车,可穿越空挡将增多。这样增加了行人穿越的机会,提高了行人的安全性,也降低了行人对机动车的干扰。如果使用两次过街,在道路中间的安全岛上停一会儿,再进行横穿的方法,给交通弱者带来很大的方便.在设计两次过街的人行横道时,将两次过街的人行横道错开一定的距离,有利于引导行人两次过街,也会增加中间驻足区的容纳行人的停留量。但是错开距离将增加了行人的绕行距离,会增加行人的延误,从而影响到行人的便捷性,在行人流量较小和道路路幅较小时可以考虑采用不错位方式。 经过一次过街延误模型分析和两次过街延误模型分析得到,对8m宽的道路,流量较小时设置两次过街意义不大,在流量较大时这种优势才明显。一般情况下流量较大的路段都会增加路幅把道路变成双向四车道或者更宽.路幅宽度D = 15 m(双向四车道) 时, 单向交通流量Q 大于300辆/小时(均为标准车)时,两次过街的延误小于一次过街的延误,延误的差异随着流量的增加而迅速增大(见图1)。

(整理)交通工程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我国道路交通标志按其含义分:警告标志、禁令标志、指示标志、之路标志 (2)、排队规则指到达的顾客按怎样的次序接受服务,它包括三种形式: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 (3)、交通密度的调查方法有出入量法、摄影法两种。 (4)、交通工程学是一门发展中的交叉学科。其内容包含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分,且不断丰富。 (5)、交通工程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使交通运输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6)、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有密切关系,随着汽车的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 (7)、汽车动力性能注意可以用三方面指标评定:最高车速、加速时间或加速度、最大爬坡能力 (8)、描述交通流特性的三个参数是交通量、车速和交通密度。 (9)、泊松分布理论适用于交通流量小,驾驶员随意选择车速,车辆到达时随机的判断依据是 ()() 1=x E x D (10)、高速公路是自成系统的一种公路形式,一般由三部分组成:高速公路基本路段、交织区、匝道 (11)、构成交通三要素是指人车路 (12)二项分布理论适用于拥挤交通流,驾驶员自由行驶机会少,车辆到达数在均值附近波动。判断依据为 ()()11<-=P x E x D 13、交通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4、人们把1930年美国成立的交通工程师协会作为交通工程学正式诞生的标志 15、根据延误发生的原因可以把延误分为固定延误、停车延误、行驶延误、排队延误、引道延误和控制延 误。 16、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遇到的阻力有空气阻力、滚动阻力、惯性阻力、坡度阻力。 17、通行能力按作用性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 18、交通工程学是研究交通规律及其应用的一门技术科学。研究目的是探讨如何安全、迅速、舒适、经济 地完成交通运输任务;它的研究内容主要是交通规划、交通设施、交通运营管理;它的探索对象是驾驶员、行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 19、驾驶疲劳:是指作业者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以后,劳动机能的衰退和产生疲劳感的现象。驾驶人员在 连续驾驶车辆后,产生生理、心理机能以及驾驶操作效能下降的现象称为驾驶疲劳。 20、第30位小时交通量 将一年当中8760个小时的小时交通量,按大小次序排列,从大到小排列序号为 第30位的那个小时的交通量,称为第 30位小时交通量。 21、85%位速度:表示在该路段上行驶的车辆中有85%的车辆低于该速 度,即是说大于85%位车速的车 辆其速度值大大超过85%位车速,离散性高,使交通流不稳定,所以在交通管理工作中应以85%位速度作为制定最大限制车速标准的参考值。 22、道路服务水平:指道路使用者根据交通状态,从车速、舒适、方便和经济等方面所能得到的服务程度 23由于法规、教育、工程、环境和能源这五词的英文开头都是E ,交通工程学简称五E 科学 24、驾驶员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反应的复杂程度、驾驶员训练情况。心理生理状况、疲劳影响、疾病或酗酒等。 25、汽车的性能参数主要包括动力性、燃油经济性、最小转弯半径、通过性、操纵稳定性、制动性和舒适性等。 26、交通量的随时间和空间变化的特性叫交通量的分布特性 负指数分布应用于车流密度不大。车辆到达随机性较大的情况。 一个排队系统由三部分组成:输入过程、排队规则和服务窗。 输入过程:确定型输入、泊松分布、厄兰分布。

交通运输工程学pdf

交通运输工程学pdf 【篇一:交通运输工程学试卷完整版】 一、选择题 1、某条道路是客车专用快速路规定了道路的(b )分类属性 a 规划设计 b交通管理 c断面布置 d 交通控制 2、城市道路网络的特征指标一般不用( b)表示 a路网密度 b道路面积率 c人均道路长度 d路网技术等级 3、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启动阈值与( b)无关 a建筑面积 b城市用地规模 c项目性质 d 项目位置 4、确定某机场为4d或4e等级是依据( a c d) a飞机最大轮距宽度 b机场客运量 c飞机场地长度d飞机最大 5、交通改善规划tip的更新年限一般为(b ) a 一年 b 三年 c 二十年 d五年 1、简述its的基本概念,可以采用哪些its技术来缓解交通拥堵。答:智能运输系统( its)是通过对关键基础理论模型的研究将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等有效地应用于交通运输系统,从而建立起大范围内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管理系统。可以采用的its技术有 1)交通诱导系统(车辆导航系统)采用了道路实时信息采集与发布等技术 提示路段拥堵情况,诱导驾驶人选择畅通路段,有利于交通流在路网上的平衡,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通过获得实时交通信息帮助道路使用者找到一条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的最优路径,通过诱导道路使用者的出行行为来改善路面交通系统) 2)停车诱导系统 采用了泊位信息采集处理发布等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等。 诱导车辆顺利停车,减少寻泊车辆在路上绕行产生的多余交通量,缓解交通拥堵。 3)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 采用了车辆自动识别技术,电子自动计费技术等。 减少车辆在高速公路出入口的排队与延误,减少高速公路出入口上的拥堵情况 1)出行者信息系统 出行者信息系统可以在出行前或者出行中提供相应的服务。其中,出行前的信息服务可以为出行者提供用于选择的出行方式、路线和

最新交通规划复习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 1.径路:交通网络上任意一OD点对之间,从发生点到吸引点一串连通的路段的有序排列叫做这一OD点对之间的径路。 2. 路段:交通网络上相邻两个节点之间的交通线路 3.期望线:至连接各个小区形心的直线,代表了小区之间的出行,其宽度通常根据出行数大小而定。 4. OD表:指根据OD调查结果整理而成的表示各个小区间出行量的表格。 5.小区形心:指小区内出行代表点,小区所有的出行从该点发生,但不是该区的几何中心。 6. 延误:由于和环境条件,交通干扰以及交通管理与控制等驾驶员无法控制的因素所引起的行程时间延误。 7.交通量: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道路某一断面或某一车道的车辆数或行人数。 8. 交通规划:是有计划的引导交通的一系列行动,即规划者如何提示各种目标,又如何将提示的目标付诸实施的方法。 9. 交通:通常被广义的的定义为人,货物,信息的地点间,并伴随着人的思维意识的移动。 10.交通流分配:就是将预测得出的交通小区i和交通小区j之间的分布交通量,根据已知的道路网描述,按照一定的规则符合实际的分配到道路网中的各条道路上去。 11. 道路网密度:单位城市用地面积内道路的长度,表示区域中道路网的疏密程度。 12.干道网间距:两条感到之间的间隔,对道路网密度起决定作用 13.路网结构: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在长度上的比例,衡量道路网的合理性 14. 道路面积率:道路用地面积占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的比例, 15.人均道路面积:城市居民人均占有的道路面积。 16.道路网可达性:所有交通小区中心到达道路网最短距离的平均值。 二.填空 1.交通需求量预测四阶段预测法;交通发生与吸引,交通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流分配。 2. 交通量调查的计数方法主要有;人工计数法,浮动车法,机械计数法。 3.求最短路径的方法;标号法和矩阵迭代法。 4. 生成交通量是由;发生交通量与吸引交通量构成的。 5.当交通发生于吸引总量不一致时可采用总量控制法,调整系数法。

城镇道路工程全部知识点总结

城镇道路工程 一、城镇道路工程结构与材料 1、以地位、交通功能、服务功能,四类:快支主次 2、按结构强度:①高级路面(快速路、主干路)——水泥砼路面(30年);沥青砼、沥青碎石、天然石材(15年) ②次高级路面(次干路、支路)——沥青贯入式碎(砾)石(12年);沥青表面处治(8年) 按力学特性分:①柔性路面—沥青类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垂直变形和弯拉应变; ②刚性路面—水泥砼路面,破坏取决于极限弯拉强度(是混凝土配比依据)。 3、沥青路面结构组成与特点 ①沥青路面结构由面层、基层和路基组成;水泥路多垫层。 ②基层的结构类型可分为柔性基层、半刚性基层,在半刚性基层上铺筑面层时, 反射裂缝(基层开裂导致面层开裂;基层开裂原因:含水率(干)、温度(冻)(其他措施:土工合成材料:玻纤网和土工格栅;旧路面的改造:白+黑,黑+黑)。 4、沥青混合料组成与材料 ①沥青混合料组成: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 ②沥青混合料嵌挤原则:矿质颗粒之间的嵌挤力和内摩阻力为主 按密实级配原则构成:以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结力为主 ③按级配原则构成的沥青混合料,其结构组成通常有三种形式: 悬浮—密实结构:AC—普通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小 骨架—空隙结构:沥青碎石混合料,OGFC排水沥青混合料;粘聚力c小,内摩擦角大 骨架—密实结构:SMA—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粘聚力c大,内摩擦角大 ④沥青性能指标—粘结性:抵抗变形的能力,夏季高温、重载交通—稠度大(针入度小)的沥青;冬季寒冷地区、交通量小的道路—稠度小的沥青; 塑性:沥青抵抗开裂的能力;低温延度越大,抗开裂性能越好;冬季低温或高、低温差大的地区,应采用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⑤其他:热拌密集配沥青混合料中天然砂用量不宜超过骨料含量的20%,SMA、OGFC不宜使用天然砂; ⑥热拌沥青混合料主要类型 Ⅰ、普通沥青混合料AC:适用城市次干路、辅路或人行道 Ⅱ、改性沥青混合料: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加剂,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高温抗车辙、低温抗开裂、高耐磨、寿命长、水稳性好) Ⅲ、沥青玛蹄脂混合料SMA:适用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SMA是一种间断 Ⅳ、改性沥青SMA:适用严格分车道单向行驶的城市主干路和城镇快速路 5、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应用 ①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关键在于沥青的再生;再生沥青的流变性质大为改善; ②再生剂的技术要求:1适当的黏度2良好的流变性质3溶解分散沥青质的能力4较高的表面张力5耐热化和耐候性(表、溶、耐、流、黏) ③目前再生沥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方法采用马歇尔试验; ④再生沥青混合料的性能指标:空隙率、间隙率、流值、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空间骝宝马) ⑤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车辙试验动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残留马歇尔稳定度(车辙、冻融、残留)二、城镇道路路基施工 路基性能:整体稳定性、变形量控制(整形) 1、城镇道路路基工程包括:路基(路床)本身及有关的土(石)方、沿线的涵洞、挡土墙、路肩、边坡、排水管线等项目; 注:单5多8是涵洞 2、路基施工以机械作业为主,人工配合为辅。人工配合土方作业时,必须设专人指挥,采用流水作业或分段平行作业方式; 注:起重吊装必须设专人指挥,张拉作业(项目技术负责人指挥) 3、流程: ①准备工作:交通导行、围挡、施工方案、交底、控制桩放线测量、路基土实验 ②附属构筑物:涵洞、地下管线等构筑物可与路基(土方)同时施工,新建的地下管线遵循“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原则 ③路基施工步骤:开挖路堑、填筑路堤,整平压实路基、修整路床,修建防护工程 关于交通导行:①编写交通导行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报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市政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 ②按照获准的施工组织设计设置连续封闭围挡,严控占路时间和范围; ③设置临时交通导行标志,设置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 ④严格划分5区。警告区、作业区、上下游过渡区、缓冲区、终止区; ⑤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签订安全协议书; ⑥设专职安全员,协助交警疏导交通;居民居住区夜间增设照明设施; 关于安全技术交底:开工前,施工项目技术负责人应依据获准的施工方案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强调工程难点、技术要点、安全措施。 4、填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冻土块、盐渍土或淤泥,填土内不得含有草、树根等杂物,粒径超过100mm的土块应打碎;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适合做路基填料。必须用时,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②岩石或填石路基顶面应铺设整平层。厚度一般10-15㎝ ③坟坑、井穴,分层填实至原基面高;(先挖后填,分层填土压实)(属设计变更,程序:施工-监理-业主-设计与监理商量后) ④填方段内应事先找平,当地面陡于1:5时,修成台阶状,每层台阶宽度不宜小于1.0m,高度不宜大于30cm; 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同步检验;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0.5m ⑤碾压前检查铺筑土层的宽度和厚度,合格后即可碾压,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用不小于12t级的压路机; ⑥填方高度内的管涵顶面填土500mm以上才能用压路机碾压。 5、挖土路基施工要点 ①挖方段不得超挖(留人工余量,20-30cm); ②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压路机走向:路两边向中心(低-高,外-内);超高曲线段—由内向外) ③碾压时,应视土的干湿程度采取洒水或换土、晾晒等措施;(翻浆土必须换掉) ④压路机压不到的部位:井口、雨水井口、沟槽、路边缘,对土进行改良,加石灰、水泥或二灰砂砾,小型夯压机夯实,重叠夯实面积1/4-1/3 6、质量检查与验收:①主控项目:压实度和弯沉值; ②一般项目:路基允许偏差,路床、路堤边坡,宽度、中线、高程、路拱、横坡、平整度 7、路基压实试验段目的 1预沉量值2压实机具3压实遍数4压实方式5虚铺厚度(松铺系数) 路基压实厚度≤30cm;基层压实厚度≤20cm;面层压实厚度≤10cm 8、路基下管道回填与压实 ①500mm是是否使用压路机的界限;800mm是使用压路机是否需要加固的界限。 ②土质路基压实应遵循的原则:“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低后高、先静后振、轮迹重叠”。压路机最快速度不宜超过4km/h ③土质路基路基压实主要检查各层压实度和弯沉值,分层同步检验。 9、不良土质路基的处理方法( ①软土(水):Ⅰ、特点: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透水性差,压缩性高,强度低; Ⅱ、破坏形式:沉降过大引起路基开裂破坏;整体剪切、局部剪切或刺入破坏; Ⅲ、处理方法:置换土、抛石挤淤、砂垫层置换、反压护道、砂桩、粉喷桩、塑料排水板及土工织物; ②湿陷性黄土(孔隙):Ⅰ、特点:土质较均匀、结构疏松、孔隙发育; Ⅱ、破坏形式:未受水浸泡时,强度较高,压缩性较小;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泡,土结构会迅速破坏,产生较大附加下沉,强度迅速降低; Ⅲ、处理方法:换土法、强夯法、挤密法、预浸法、化学加固法;加筋挡土墙是湿陷性黄土地区得到迅速推广的有效防护措施; ③膨胀土(加固):Ⅰ、特点:具有吸水膨胀性和失水收缩性 Ⅱ、破坏形式:显著的收缩特性可使路基发生变形、位移、开裂、隆起 Ⅲ、处理方法:开挖换填、灰土桩、水泥桩、堆载预压; 10、水对城镇道路路基的危害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讲解学习

《交通工程学》复习 要点

《交通工程学》复习要点 一.试述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要点:交通工程学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1、交通特性,包括交通系统各组成部分的个体特性和交通流的整体特性:(1)人的交通特性:人是道路、车辆的使用者,应当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人的视觉特性和反应特性、酒精对驾驶行为的危害性、驾驶员的驾驶适性,以及疲劳、情绪、意志、注意力等对车的影响。(2)车辆特性:(1)车辆拥有量:车辆拥有量是一个城市或一个地区交通状况的具体体现,主要研究车辆历年来的增长率、按人口平均的车辆数、车辆增长与道路增多的关系、车辆组成以及车辆拥有量的发展趋势。(2)车辆运行特性:研究车辆的尺寸大小与质量,以及其操纵特性、加速性能、制动性能、安全可靠性与经济特性。(3)路的特性:道路是交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交通工程学研究道路规划指标如何适应交通的发展,研究线形标准如何满足行车要求,研究线形设计如何保证交通安全,研究道路与环境如何协调。 2、交通流理论是寻求最恰当的模型描述各种交通状态,推导相应的表达公式。研究如何利用各种交通流特征参数来描述不同状态交通流的变化规律,为制订合理的交通规划、建设、运行和管理方案、评定交通事故提供依据。 3、交通调查是开展交通工程工作的基础,包括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车流密度调查、延误调查、交通起讫点调查等项内容,这些是交通工程学的基本调查项目,是展开交通分析的基础。为满足什么要求而调查、如何进行调查、如何取样、如何进行数据分析。 4、交通规划是根据城市性质、用地功能分区与布局、工作与居民地点的分布,研究规划年限内的城市客运量与货运量,以及车辆出行的次数与流向的变化规律,计算交通出行在用地分区之间如何分配;根据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城市规划用地布局,分析城市交通特点,研究和选择高效的交通方式;配合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初步方案,研究城市客运和货运的交通流量和流向分布图,维修正规划道路系统提供依据。 5、交通法规是搞好交通秩序、保障交通畅通、保障交通安全和进行交通管理的法律基础,也是搞好交通宣传、安全教育的依据。交通法规必须建立在科学的

道路工程知识点

道路工程书本部分知识点 道路工程1概念:道路工程是以道路为对象而进行的规划、设计、施工、养护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及其工程实体的总称。2主体:主体是路线,路基和路面 三大部分3特点:基本属性:公益性、商品性、超前性、储备性。4分类:按使用特点分为:公路,城市道路,专用道路。5公路是线性结构物,包括线性和结构两个组成部分,公路线性是指公路中线的空间几何形状和尺寸,平面线性由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纵面线性由直线及竖曲线等基本要素组成。公路结构是承受荷载和自然因素影响的结构物,包括路基、路面、桥涵、隧道、排水系统、防护工程、特殊构造物及交通服务设施等。 6城市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1道路平面线性:指道路中投影到水平面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它由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等各种基本线性组成。2直线:直线是平面线性的基本要素之一。3平曲线:1)在道路平面设计中,应在两直线段交汇点,用曲线将其平 顺的连接起来,以利于汽车安全正常的通过,这段曲线称之为道路平面曲线。2)圆曲线是平曲线的中的主要组成部分。3)道路平曲线是鉴别道路等级高低的重要技术指标之一。4平面曲线的设计原理是确保汽车沿道路前进时,其横向与纵 向能同时处于安全正常状态。5最小长度的确定:1)按6S行程确定平面曲线最小长度;2)按离心加速度变化率确定平面线的最小长度;3)按最小偏角的要求确定平面线的最小曲线长度。6圆曲线:1)三个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2)圆曲线四个要素:圆曲线长(L)、切线长(T)、外距(E)、校正数(J)。3)三个主点桩号直圆点、圆直点、曲中点。7缓和曲线:设置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或半径相差较大的两个转向相同的圆曲线之间的一种曲率连续变化的曲线。8作用:1)曲率变化缓和段,从直线向圆曲线或 从大半径圆曲线向小半径圆曲线变化;2)横向坡度变化的缓和段,直线段的路拱横坡渐变至弯道超高横坡度的过渡或圆曲线之间不同横坡度的过渡;3)加宽缓和 段,直线段的标准宽度向圆曲线部分加宽段之间的渐变;长度确定:1)以离

最新交通运输工程学知识点

第1章绪论 1.1.1交通运输的要素构成(了解): 1.载运工具 2.站场 3.线路 4.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5.设施管理系统 6.信息管理系统 1.1.2 交通运输方式的构成(重点) 1.铁路运输:适于长距离运输大宗货物,也适宜承担中长途旅客运输。 2.公路运输:在中短途运输中的效果比较突出。 3.水路运输:适合担负时间要求不太强的大宗、廉价货物的中长距离的运输 4.航空运输:适宜担负各大城市之间和国际间的快速客运以及期刊邮件等对时效性要求高和昂贵精密急需货物的运输。 5.管道运输:非常适宜流体能源(天然气、原油等)的运输。 注:结合后面几章还介绍了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09年10年均考过】1.1.3五种运输方式的综合评价(p4表格)(了解) 1.2.3 交通运输的发展趋势【10年考过】 1.专门化{运输工具专门化、运输方式专门化} 2.大型化 3.高速化 4.环保化 5.智能化 1.3.1性质和特点 1.交通运输系统的性质: (1)交通运输系统对于国民经济系统具有基础性 (2)对空间、低于、时间具有较强依附性,即不可挪动性 (3)对社会和经济系统的贡献具有间接性和隐蔽性 (4)交通运输系统内部各种运输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可替代性 2.交通运输业的生产特点(p11了解) (1)运输生产是在流通过程中完成的。 (2)运输生产过程不改变劳动对象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只改变运输对象的空间位置,并不创造新产品。 (3)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是同时运动的,它创造的产品不具有物质实体,并在运输生产中被消耗掉。 (4)运输产品计量的特殊性。 (5)交通运输的劳动对象十分庞杂。 1.3.2 (阅读理解记忆) 1.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P12)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结构之一。 运输业和各个国民经济部门有着紧密联系,两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制约。 2.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P13) (1)交通运输是实现流通的物质手段 (2)交通运输时开发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实现生产力合理布局和调整国民经济产业结构的纽带。 (3)交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生产部门,又是工业生产的巨大市场,是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的龙头产业。 (4)交通运输业在国防方面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5)上缴税利所占比例大 (6)交通运输是国际间交流的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交通工程学的笔记

第一章 1.交通的广义概念:交通是运输和邮电的总称。 2.狭义的概念:是指将人或物进行空间场所的位移,从专业角 度来说,是指交通工具在运输网络上的流动。 3.运输是指人或物借助交通工具的载运,产生有目的的空间位 移;是指借助公共运输线路及其设施和运输工具,为实现人或物的位移所进行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 4.交通的四大因素:人,车,路,环境。 5.5E:法规、教育、工程、能源、环境。 6.ITE(美国交通工程协会)标志着交通工程学的诞生。 7.交通工程学的定义:交通工程学是以人(驾驶人员和行人等) 为主体,以交通流为中心,以道路为基础,将这三方面有关的内容统一在道路交通系统中进行研究,综合处理道路中人,车,路,环境之间的时间与空间关系的科学。它寻求的是道路通行能力最大,交通事故最少,能源消耗与公害影响最低,运输效率最高而费用最省的科学措施,从而达到安全、迅速、经济、舒适和低公害的目的。 8.交通问题的成因:交通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饱和度=D/C、 饱和度大于1时交通阻塞,饱和度〉0、8时,需要修路。 9.交通的需求取决于社会发展,社会的活动与官理。 10.交通工程学的研究的领域是:公路,城市交通,综合运输, 道路交通

第二章, 饮酒与驾驶 交通标志的色彩:红、黄、蓝、绿、黑、白。 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驾驶的生理特性:听觉,触觉和平衡觉。饮酒:0.2mg/ml 醉酒:0.8mg/ml 饮酒驾驶的色彩感觉与触觉能力下降,注意力下降,支配力下降, 事故增多。 生物节律:体力,智力,情绪。 内容:人类的行其固有的,可测定的生物节奏变化影响。 行人的交通需求:在交通过程中、省力、独立、连续。 行人的过街特性:三种:待机而过、强行而过、适时而过。速度 方面的:四种类型:均匀参速。中途停留、中途加速、中途放慢。 乘客旅行的共同需求:安全,迅速,舒适。 评价汽车制动性能的主要标志:制动效能,制动汽车方面的稳定 性和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制动效车:评价指标是制动距离和制动动力。 汽车的动力性有以下三个评判指标: ①最高车速Max(Km/h)汽车在水平良好的水泥或泥直路面上的所能达到的最高行驶速度。 ②加速度 自行车的交通特性 离散性:压缩与膨胀性

(完整word版)城市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知识点整理,推荐文档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 考点解析班 城市轨道交通和隧道工程 1.相邻的无支护基坑深浅不等时,一般采用( )的开挖施工顺序。(11年考题) A.先浅后深;B.先深后浅C.同时进行;D.交替进行 答案:B 2.结构材料可部分或全部回收利用的基坑围护结构有( )。(11试题) A.地下连续墙B.钢板桩C.钻孔灌注桩D.深层搅拌桩E.SMW挡土墙 答案:BE 考点及延伸: 基坑的支撑结构可分为内支撑和外拉锚两类;内支撑一般由各种型钢撑、钢管撑、钢筋混凝土撑等构成支撑系统;外拉锚有拉锚和土锚两种型式。 支撑结构挡土的应力传递路径是围护墙→围檩(冠梁)→支撑,在地质条件较好的有锚固力的地层中,基坑支撑可采用土锚和拉锚。 在深基坑的施工支护结构中,常用的支撑系统按其材料可分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和钢支撑体系两类。 深基坑坑底稳定的处理方法可采用加深围护结构入土深度、坑底土体注浆加固、坑内井点降水等措施。工字钢桩围护结构基坑开挖前,在地面用冲击式打桩机沿基坑设计边线打入地下,桩间距一般为1.0~1.2m。钢板桩强度高,桩与桩之间的连接紧密,隔水效果好,可重复使用。 钻孔灌注桩一般采用机械成孔。对正反循环钻机,由于其采用泥浆护壁成孔,故成孔时噪声低,适于城区施工 (四)深层搅拌桩挡土结构 深层搅拌桩是用搅拌机械将水泥、石灰等和地基土相拌合,从而达到加固地基的目的。作为挡土结构的搅拌桩一般布置成格栅形,深层搅拌桩也可连续搭接布置形成止水帷幕。 结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止水性好,构造简单,型钢插入深度一般小于搅拌桩深度,施工速度快,型钢可以部分回收。 1.软土地区地下连续墙成槽时,不会造成槽壁坍塌的是()(10试题) A 槽壁泥浆粘度过低 B 导墙建在软弱填土中 C 槽段划分过长 D 导墙过深 答案:D 2.地下连续墙施工时,泥浆的主要作用是( )。(04年一建考题) A便于混凝土浇筑B.维持槽壁稳定C.冷却与润滑D.便于钢筋笼放置 E.携渣 答案:B C E 解析:地下连续墙的泥浆的主要作用包括B C E,要注意与桥梁里面灌注桩泥浆作用的相同点和区别点。 3.关于地下连续墙导墙说法,正确的有( )。(12试题) A.导墙施工精度控制挖槽精度 B.导墙应承受水土压力 C.导墙要承受起吊钢筋笼吊机的附加荷载

《道路工程》知识点复习

《道路工程》知识点复习 材料科学与工程梅迎军 一、基本知识点 1.平曲线与竖曲线组合设计的原则 2.高速公路行车视距 3.平面长直线的特点 4.极限最小半径、一般最小半径、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不设加宽的最小半径 5.高速公路和具有具有干线功能的一级公路的设计交通量预测年限 6.爬坡车道 7.完全互通式立交 8.截水沟 9.边坡稳定性验算方法及指标 10.对于边坡较高,或浸水等不良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的路堤边坡,则宜采用()形边坡。11.挡土墙稳定性保障措施 12.路堤分类及标准 13.重力式挡土墙墙身应力和偏心距验算位置 14.挡土墙基底计算应力σ< 0时,说明? 15.公路路基用土中,最好的填料为 16.理论分析表明,轮载作用于()时,水泥混凝土路面板产生应力最大荷载位置?17.下列关于传力杆描述正确的是 18.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轴载换算规定 19.我国水泥土混凝土路面设计临界荷位采用 20.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理论 21.山岭区公路按照道路行经地区的地貌和地形特征,可分为? 22.公路行车视距标准 23.道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24.挡土墙稳定性验算中,采用的土压力是? 25.路基的强度指标 26.路面设计弯沉值 27.标准轴载 28.在横坡很陡的山坡线上,为了路基的稳定,一般路中线要 定于坡度线的上方或下方、与坡度线重合 29.路线展线布局三种方式及适应性 30.高速公路竖曲线半径为平曲线半径的10~20倍是为了 30.沿溪线布线中,安排路线一般以?为主。 31.消灭了冲突点的平面交叉为? 31.新建公路路基设计标高采用? 32.两相邻路段纵坡变化小时,尽可能采用 平面大半径、平面小半径、纵面大半径、纵面小半径 33.弯道超高横坡的大小与平曲线的半径关系 34.对于地形平坦地区矮路堤,一般应保证路基处于?状态 35.新建公路路基干湿类型的初步判断采用的标准是? 36.路堤沉陷破坏原因的是 37.路基边坡稳定性验算指标的是 38.边沟、截水沟、排水沟、渗沟 39.路基边坡矿料防护设施 40.潮湿系数 41.位于基层和土基之间,主要功能是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态的路面结构层是? 42.次高级路面材料类型

2018年清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0882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新祥旭考研

2018年清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08823)考试科目、参考书目、复习经验一、招生信息 所属学院:土木工程系 所属门类代码、名称:工学[08] 所属一级学科代码、名称:交通运输工程[0823] 二、研究方向 01(全日制)交通运输工程 三、考试科目 1、初试考试科目: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1英语一 ③301数学一 ④808交通工程 2、复试考试科目: 复试时专业综合考试内容:交通规划含交通经济学、交通流理论。 四、参考书目: 《交通规划理论与方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陆化普 五、复习指导 一、参考书的阅读方法 (1)目录法:先通读各本参考书的目录,对于知识体系有着初步了解,了解书的内在逻辑结构,然后再去深入研读书的内容。 (2)体系法:为自己所学的知识建立起框架,否则知识内容浩繁,容易遗忘,最好能够闭上眼睛的时候,眼前出现完整的知识体系。

(3)问题法:将自己所学的知识总结成问题写出来,每章的主标题和副标题都是很好的出题素材。尽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要点都能够整理成问题。 二、学习笔记的整理方法 (1)第一遍学习教材的时候,做笔记主要是归纳主要内容,最好可以整理出知识框架记到笔记本上,同时记下重要知识点,如假设条件,公式,结论,缺陷等。记笔记的过程可以强迫自己对所学内容进行整理,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有效地加深印象。第一遍学习记笔记的工作量较大可能影响复习进度,但是切记第一遍学习要夯实基础,不能一味地追求速度。第一遍要以稳、细为主,而记笔记能够帮助考生有效地达到以上两个要求。并且在后期逐步脱离教材以后,笔记是一个很方便携带的知识宝典,可以方便随时查阅相关的知识点。 (2)第一遍的学习笔记和书本知识比较相近,且以基本知识点为主。第二遍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第一遍的笔记查漏补缺,记下自己生疏的或者是任何觉得重要的知识点。再到后期做题的时候注意记下典型题目和错题。 (3)做笔记要注意分类和编排,便于查询。可以在不同的阶段使用大小合适的不同的笔记本。也可以使用统一的笔记本但是要注意各项内容不要混杂在以前,不利于以后的查阅。同时注意编好页码等序号。另外注意每隔一定时间对于在此期间自己所做的笔记进行相应的复印备份,以防原件丢失。统一的参考书书店可以买到,但是笔记是独一无二的,笔记是整个复习过程的心血所得,一定要好好保管。

路基路面工程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 道路主要是由路基和路面组成的。路基是在地表按照道路路线位置和一定技术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路面是在路基顶面行车部分用各种坚硬材料铺设的层状结构物。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1、路基整体应稳定牢固2、路基上层应密实均匀3、路面结构应坚强耐久4、路面表面应平整抗滑 路基的断面型式:路堤、路堑、半填半挖路基 路堤:指基身顶面高于原地面的填方路基,有一般路堤、浸水路堤、陡坡路堤、高大路堤等基本形式。路堑:全部为挖方的路基称为路堑,有全路堑、半路堑、半山洞三种型式。 半填半挖:整个横断面上既有填方又有挖方的路基 零填路基:不填不挖路基 路面结构层,分为面层、基层、垫层 面层:直接同车轮和大气相接触的结构层,应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和气候稳定性,耐久、防渗,表面还 应有良好的平整度和粗糙度。路面 的使用品质主要取决于面层。水泥 混凝土面层应设置纵、横向接缝, 以减小伸缩变形和翘曲变形受阻而 产生的内应力,并满足施工需要。 面层表面应具有一定横向坡度,以 利排水。 基层:主要承受由面层传下来的行 车荷载竖直力的作用,并把它扩散 到垫层和土基。应具有足够的强度 和刚度、足够的水稳性 垫层:当路基水温状况不良和土基 湿软时,在路基和基层之间加设垫 层,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 扩散应力等作用 路基路面工程的特点:1、线性工程, 流动性大2、永久建筑,占地多3、 类型繁多,施工协作要求高4、施 工周期长5、干扰因素多6、经济 影响巨大 路路面设计的内容:勘察设计、路 基设计、路面设计、设计方案比选 路基路面建筑的内容:准备工作、 路基施工、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和 检验 第二章行车荷载分析 汽车对路基路面的重力作用,包括 自重和载重 第三章自然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对路基路面体系的影响主 要表现为适度和温度 公路自然区划以自然气候因素的综 合性和主导型相结合为原则 一级自然区的筑路特点:I区—— 北部多年冻土区:采用保护多年冻 土的原则,宁填勿挖。采取保温措 施,以防路基热融沉陷。Ⅱ区—— 东部温润季冻区防治冻胀和翻浆, 采取隔温、排水和截断毛细水上升。 Ⅲ区——黄土高原干湿过渡区主 要问题黄土的冲蚀和遇水湿陷,注 意排水。Ⅳ区——东南湿热区霉 雨、夏雨,加强排水,气温高、热 季长,注意热稳性、抗滑性和不透 水性。Ⅴ——西南潮暖区雨期较 长,土基较湿,注意保证路基整体 稳定性。Ⅵ——西北干旱区改铺沥 青路面。Ⅶ——青藏高旱区采取措 施保证路基整体稳定性。 路面表层温度周期性起伏同气温的 变化几乎完全同步,其温度较气温 高。路面结构内不同深度处的温度 随气温呈现周期性变化,起伏的幅 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峰值的 出现也随深度增加而越来越滞后。 影响路面结构内温度状况的因素分 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 主要为气候条件,气温和太阳辐射 是决定路面温度状况的两项最重要 的因素内部因素:为路面结构的热 物性 路基湿度的来源和变迁:大气降水 和蒸发、地面水、地下水、温度 路基的干湿类型:以不利季节路床 表面以下80cm深度内的平均稠度 划分为干燥、中湿、潮湿、过湿四 类 第四章材料的力学特性 路基路面材料分三大类型:土和颗 粒材料、沥青类材料、水硬性材料 极限强度:指材料在静载一次作用 下达到极限状态或出现破坏时所能 承受的最大应力 路基路面结构出现的强度破坏有: 1、因剪应力过大而引起沿某一滑动 面的滑移或相对变位2、因拉应力 或弯拉应力过大而引起的断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