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遗传学》考试大纲

中科院《遗传学》考试大纲
中科院《遗传学》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遗传学》考试大纲

本《遗传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孟德尔定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染色体和连锁群、数量性状遗传、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的分子基础、突变和重组机理、细胞质遗传、遗传与个体发育、遗传和进化等。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孟德尔定律

1.分离规律

2.自由组合定律

3、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细胞分裂

2、染色体周史

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三)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2、致死基因

3、复等位现象

4、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四)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性别决定

2、伴性遗传

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

4、其它类型的性决定

(五)染色体和连锁群

1、连锁与交换

2、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

3、人类连锁分析与细胞学图

(六)数量性状遗传

1、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2、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的统计方法

3、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4、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七)遗传物质的改变

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3、基因突变概说

4、突变的检出

5、诱发突变

(八)遗传的分子基础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

3、DNA与蛋白质合成

4、基因的本质

5、遗传工程

(九)突变和重组机理

1、突变的分子基础

2、重组的分子基础

3、转座遗传因子

4、DNA损伤的修复

(十)细胞质遗传

1、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

2、叶绿体的遗传及分子基础

3、线粒体的遗传及分子基础

4、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

(十一)遗传与个体发育

1、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2、细胞分化的可逆性

3、基因表达的调控

(十二)遗传和进化

1、进化概说

2、进化理论

3、新种形成

4、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

5、育种实践中的远缘杂交

二、考试要求

(一)孟德尔定律

1、理解显性与隐性、基因型与表现型等基本概念。

2、理解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灵活运用孟德尔定律进行杂交

组合后代基因型与表现型的预测与解释。

3、掌握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方法。

(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理解细胞分裂的意义。

2、理解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

3、了解动物的生活史、植物生活史以及二者的异同。

4、理解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理解环境与基因作用的关系。

2、理解性状的多基因决定、基因的多效性、致死基因与自交不亲和等现象。

3、理解非等位基因间相互作用的类型与特点。

(四)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

1、掌握性别决定的类型及特点。

2、掌握果蝇、人类、高等植物的伴性遗传特点。

3、理解高等植物的性别分化和环境对性别分化的影响。

(五)染色体和连锁群

1、掌握连锁、交换、连锁群、三点试验、连锁图等概念。

2、理解连锁基因的交换,重组的分子机制。

3、熟练运用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进行重组频率的计算,掌握三点测交法

对基因的定位方法。

(六)数量性状遗传

1、掌握数量性状的概念和特点。

2、理解数量性状的多基因假说,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关系。

3、掌握数量性状的基本统计方法和数量性状的遗传率估算。

4、了解近交的概念,掌握近交系数的计算方法。

5、理解杂交优势的遗传学理论

(七)遗传物质的改变

1、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特点和发生机制。

2、掌握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基本类型、发生机制和遗传效应。

3、理解染色体变异在进化中的意义。

3、了解非整倍体及其应用。

4、掌握基因突变的类型和特点。

5、理解自发突变,诱发突变的分子机制。

6、了解诱变在育种中的应用。

(八)遗传的分子基础

1、了解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理解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

3、理解DNA与蛋白质合成。

4、理解基因概念,基因与DNA的关系。

5、了解工具酶的种类和用途。

(九)突变和重组机理

1、了解诱变因子,理解突变的机理。

2、理解基因重组的机理,掌握基因转变的概念和分子机制,遗同源重组的

Holliday模型。

3、掌握转座子的结构、转座机理,理解转座的遗传效应。

4、了解光复活、暗复活、重组修复的分子模型。

(十)细胞质遗传

1、理解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2、理解线粒体的遗传及其分子基础

3、了解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

(十一)遗传与个体发育

1、了解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2、掌握启动子、增强子、终止子、顺反子、操纵子等基本概念、结构和作

用。

3、了解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和调控

4、了解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和调控

(十二)遗传和进化

1、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2、理解突变在进化中的作用。

3、理解新基因的形成机制。

4、理解Hardy-Weinberg定律,了解影响Hardy-Weinberg平衡的因素。

5、掌握遗传漂变、适合度、选择系数的概念.

6、理解群体的多态现象及其维持机制。

7、掌握物种的概念、隔离的方式,理解物种形成的过程和式样。

8、掌握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的内容。

9、了解育种实践中人工选择的作用。

三.主要参考书目

刘祖洞《遗传学》上、下册,高教出版社。

高级分子遗传学复习提纲

高级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1、概念解释: PDT 噬菌体展示技术(phage displayed technology,PDT)是将外源蛋白或多肽与噬菌体外壳蛋白融合,展示在噬菌体表面并保持特定的空间构象,利用特异性亲和作用以筛选特异性蛋白或多肽的一项新技术。该技术将基因型与表型、分子结合活性与噬菌体的可扩增性结合在一起,是一种高效的筛选新技术。目前已成功应用于抗原表位分析,单抗筛选,蛋白质功能拮抗多肽或模拟多肽的确定等。 DNA shuffling 将不同品系具有不同突变位点的基因(1~6kb)或同一家族的基因混合,用DNase I酶切构成随机DNA 片段库(Pool)。用此库样品为模板、以小分子引物进行PCR扩增,一些随机模板得到扩增,由于片段间存在同源性,在退火过程中常出现模板转换(switch),从而有可能出现集多种突变点于一个基因上的DNA分子,可从多种多样的重组分子中筛选出有用基因。 卫星RNA(satellite RNA) 类病毒(viroids)和拟病毒(virusoids)中类病毒是有侵染性并能独立作用的RNA分子,没有任何蛋白质外壳。拟病毒在构成上与类病毒类似,但是被植物病毒包装,与一个病毒基因组包被在一起。拟病毒不能独立复制,需要病毒帮助其复制。有时拟病毒又称为卫星RNA(satellite RNA)。 交换固定(crossover fixation) 指某一基因簇中的突变通过不等交换趋向扩展到整个基因簇的现象。结果突变的基因要么被淘汰,要么占据全部原来相同基因的位置。 分子伴侣(chaperone) 一种能诱导靶蛋白质形成特定构象使其正确组装的蛋白质。 空转反应(idling reaction) 当空载tRNA进入A位点时,核糖体产生pppGpp 和ppGpp, 诱发应急型反应。 AARS:(氨酰-tRNA合成酶) 催化氨基酸和tRNA2‘或3’-OH共价连接的酶。根据氨基酸序列,可将AARS分为I、II型两组。I 型:Arg、Gln、Glu、Ile、Leu、Trp、Tyr、Val、Cys-RS,其余为II型。I 型RS含有HIGH签名序列(His-Ile-Gly-His)和KMSKS(Lys-Met-Ser-Lys-Ser)序列,使AA结合在3'A的2'-OH上,可以在2'、3'之间移动。II型RS无签名序列,而有3个保守基序。 RNAi/RNAq(RNA干扰、RNA压制) 转录后基因沉默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中,在植物中被称为转录后基因沉默(PTGS),在动物中被称为RNA 干扰(RNA interference, RNAi),在真菌中则被称为RNA压制(RNA quelling,RNAq)。尽管叫法不同,但都具有相似机制,都启动一种特殊的RNA降解过程。 酸性面条(negative noodle)

遗传学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遗传学》教学大纲 学时数:101 学分:4 适用专业:生命科学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课程性质:遗传学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研究遗传物质的结构、功能与变异,遗传信息的传递、表达与调控的科学,是当今自然科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猛、最活跃的学科之一,是生命科学各门学科的核心。 教学目的: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系统的遗传学知识,了解其发展历程和最新进展;理解遗传学的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并了解遗传学在工、农业等生产领域中的应用;学会利用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研究方法和手段分析、阐述有关遗传现象,为今后进一步深造和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主要任务:全面系统地讲授遗传学的基本原理和遗传学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时介绍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最新成就,使学生对遗传物质的本质、遗传物质的传递、遗传物质的变异等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并能应用其基本原理分析遗传学数据,解释遗传学现象,同时对遗传信息的表达与调控、遗传工程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对动、植物和微生物进行遗传分析的一般方法,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程和遗传学的分支学科奠定较好的遗传学基础知识。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㈠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遗传、变异的概念和遗传学的概念; 2. 理解遗传学研究内容和任务; 3. 了解遗传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以及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家做出了重大贡献; 4. 了解遗传学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工、农、医、环境保护等方面介绍遗传学的应用。 重点:遗传学发展里程碑 ㈡讲授内容: 第一节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遗传和变异;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遗传、变异与选择在生物进化与新品种选育中的作用;遗传学的任务。 第二节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古代遗传学知识的积累;近代遗传学的奠基;遗传学的建立和发展:遗传学的建立及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第三节遗传学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遗传学在生命科学,生物进化领域,动植物、微生物遗传改良及人类医药卫生中的应用。 第二章孟德尔定律 ㈠教学基本要求: 1. 掌握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遗传实验、解释和验证方法; 2. 掌握分离规律、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 3. 掌握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分离线项、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4. 掌握单位性状、相对性状、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

遗传学概率计算

上海市松江二中2015年不知道是什么考试的微课程(2) 主题:遗传学概率题 【序言】 学过遗传学之后,才发现氨基酸和核酸的那种接近于线性的计算简直弱爆了,难怪童大王都不屑跟我们讲。大王的心算能力实在没法比,毕竟算了那么多年,背都背出来了,所以在我们还没想出来的时候总说:“这个不敢说啊?”而且不用棋盘法其实是一个不太负责任的说法,其实最保险最清晰的方法还是棋盘法,连狗哥都让我们竞赛的就用棋盘法,尽管多花一点时间,但它体现的是: 看待问题的全面与严谨性 当然,如果大家有更好的方法,可以不用棋盘法。反正嘛,让这道题端正态度嘛,诶——,端正态度就对了嘛。 考纲上的要求注意p47的6、11条;并且,在端正题目的态度之前先端正自己的态度,深呼吸一口,翻到讲练p4-7、16-21页认真阅读。顺便看一下老师上个学期发的复习提纲。可以提炼出以下几种方法: 1.拆分组合 这个方法是大多数遗传概率问题的基础而且很简单,所以不出例题。出现几对相对性状时,比如AaBb问得到的配子中AB占有的比例,就先算Aa中得到A有1/2,Bb中得到B有1/2,相乘即可得1/4。或者问Aa与Aa交配所得aa占有比例,其中每一方有1/2几率为a,相乘得1/4。 求性状分离比时就要稍微动点脑筋,从基因型情况种类少的入手,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能很快得到Aa×Aa得到两种性状为3:1,因为体现隐性性状的只有aa,而其他情况的就用1减去它得到。(注意1代表的是什么范围,是一对性状的所有可能性还是多对性状)另外,对于一些包含多种情况的情况的概率可以通过算出它的分类几种情况的概率后相加。如:一种伴X隐的病可以算出X a X a的情况和X a Y的概率之后相加(同样注意范围) 2.反证法(演绎法) 这是一个很保险的方法,在你不知道一个情况可不可以成立的情况下就用它,虽然比较慢,但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 【真题】讲练p54 8、某种鱼的鳞片有4种表现型:单列鳞、野生型鳞、无鳞和散鳞,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决定(分别用Aa、Bb表示),且BB对生物个体有致死作用。将无鳞鱼和纯合野生鳞的鱼杂交,F1代有两种表现型,野生型鳞的鱼占50%,单列鳞鱼占50%;选取F1中的单列鳞鱼进行自交,其后代有4种表现型,这4种表现型比例为6:3:3:1,则F1亲本基因型组合为() A.aaBb×AAbb或aaBB×AAbb B.AABb×aabb C.aaBb×AAbb D.AaBB×AAbb 【精讲】这道题考的是9:3:3:1的变形,通常是双杂合自交造成。不过不记得这个也不要紧。首先我们将A,D排除因为不可能有BB活着。然而C又是怎么做出来的呢?记得当时说这些鱼的排序跟这个比例是一一对应的,但这其实只是巧合。解决B选项用的就是反证法。

中科院2007考研《有机化学》真题(含详细解答)

中科院2007年有机化学试题 一、综合简答及选择题(28分) 1.分子内氢键对红外光谱的影响是:(2分) A 多数不确定 C 一般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D 变化不大 2.以下化合物哪一些很难存在?哪一些不稳定?哪一些能稳定存在?( 2.5分) H H H H A B C D E 解:B 很难存在;A 、D 不稳定;C 和E 可以稳定存在。 3.在合成酚醚时为何可用酚(pK a ~10)的NaOH 水溶液而不需用酚钠及无水条件,而合成脂肪族醚时要用醇钠及无水条件?(4分) 解:酚的酸性比水强,因此酚钠可以稳定存在;而醇的酸性比水弱(pK a ~17)醇钠在水中要被分解。 4 2分) A 麦芽糖 C 木糖 D 乳糖 5.下面的反应机理对吗?如不对请用箭头改正过来。(2分) 解: 改正尖括号内。 N N O 6.下面两个瞬态中间体,哪个在能量上更稳定一些?(2分) (A) (B) N N O O O N O O O H 2

解:A 更稳定,因为它有三个吸电子基。 7.试比较下列化合物进行S N 1反应时的反应速度大小(3 A 3-甲基-1-溴戊烷 B 2-甲基-2-溴戊烷 C 2-甲基-3-溴戊烷 8.有机化合物的核磁共振化学位移的真实值(v )不同于相对值(δ),以下对v 的描述哪一个是对的?(2分) D 化学位移依赖于磁场,磁场越大,位移越小 9.对映体过量(e.e )等于零的含义是:(2分) A 肯定不含手性化合物 B 没有左旋化合物 D 没有右旋化合物 10.下列化合物哪一些有芳香性?(2.5A B C D E N N CH 33 Ph Ph CH 2 CH 2 N S N H N R R O 11.命名下列化合物(有立体构型的需要注明)(4分) Me O 2N Cl 2CH 3 3- 硝基-5-氯甲基环己烷(S )-2-氯-2-溴丁烷 CH 2COOH I 3,6-二甲基-8-乙基十一烷 3-羟基-5-碘苯乙酸 二、写出下列反应的主要有机产物或所需之原料、试剂(如有立体化学问 题请特别注明)(37分) 1.(2') +B O O CHO * 可能属于手性硼烷诱导的手性加成。

《人类遗传的奥秘》教学大纲

《人类遗传的奥秘》教学大纲 MISTERY OF HUMAN HEREDITY COURSE TEACHING PROGRAM 总学时数:36学时面授学时数:14 学时数:22 学分:2学分 适应专业:全校成人教育各专业 执笔者:庄尔铮 编写日期:2005年3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作为校级公共选修课,其目的是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懂得一点遗传学基本知识。介绍生物学基本知识、遗传学基本规律、人类性状的遗传、遗传疾病的分析及预防、遗传工程、克隆技术与人类未来等。遗传学在生物科学领域中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并且成为生物科学中的领先学科。人类遗传学是专门研究人类遗传变异的科学。其主要任务是研究人类上下代形态、生理等性状的传递方式及其亲代和子代间、子代同胞兄弟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原因与规律,为遗传病的防治与优生提供理论依据。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由于学生缺乏生物学、医学的基础,要求: (一)、教学过程: 1、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 2、讲课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实例讲解。 3、应用多媒体教学,图片、VCD、动画片等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4、注意辅导,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 (二)、对学生的要求 1、通过学习,对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2、掌握一定的遗传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3、认识人类性状的遗传和遗传病的起因、发病规律。 5、通过本课程学习,同学们应对自己作一个评价,建立起自信心,从心身两方面 都得到锻炼,正确对待自己。 三、课程的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你从哪里来(2节) 基本内容 第1节:主要讲述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分裂、配子的形成、受精,重点讲述染色体在遗传上的作用。 第2节:主要讲述胎儿形成(播放VCD)、遗传与变异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2.转换: 3.易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转移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4.性反转: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 5.连锁遗传: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6.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而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导致子代的表型与母体基因型相同的现象。 7.相引相: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另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这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8.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9.中断杂交技术:是指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0.两点测交:两点测交是测定基因间距离的基本方法。它是以两个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的试验结果来计算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从而对基因进行定位的方法。 11.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供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受体)的过程。 12.同源染色体:是指一对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和来源都相同的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 13.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14.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它只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以同时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位置。 15.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是指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核外遗传或非孟德尔遗传。 16.转化:细菌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不同基因型细胞的DNA,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组中,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变化的现象。 17.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18.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性连锁。一般特指X或Z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9.倒位:是指一个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两处断裂,断裂后中间的染色体片段扭转180°重新连接起来而使该片段上基因的线性排列顺序同原顺序相反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20.广义遗传率(力):是指遗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可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21.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越于双亲的现象。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多为数量性状。 22.XY型性别决定:是指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形的性染色体XY的性别决定方式。 23.不完全连锁:是指杂种个体的连锁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遗传现象。 24.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没有得到表现的现象。 25.真实遗传:子代性状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26.接合:是指通过供体细菌细胞与受体细菌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的单向遗传物质转移的过程。

中科院有机化学复习资料 有机人名反应(推荐打印)

有机人名反应Organic Name Reactions 目录 Arbuzov反应 (2) Arndt-Eister反应 (5) Baeyer-Villiger 氧化 (6) Beckmann 重排 (7) Birch 还原 (10) Bischler-Napieralski 合成法 (11) Bouveault-Blanc还原 (13) Bucherer 反应 (14) Cannizzaro 反应 (16) Chichibabin 反应 (17) Claisen重排 (18) Claisen 酯缩合反应 (22) Claisen-Schmidt 反应 (24) Clemmensen 还原 (25) Combes 合成法 (26) Cope 重排 (27) Cope 消除反应 (30) Curtius 反应 (31) Dakin 反应 (33) Darzens 反应 (35) Demjanov 重排 (36) Dieckmann 缩合反应 (38) Diels-Alder 反应 (39) Elbs 反应 (44) Eschweiler-Clarke 反应 (45) Favorskii 反应 (46) Favorskii 重排 (48) 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 (50) 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 (52) Fries 重排 (53) Gabriel 合成法 (55) Gattermann 反应 (57) Gattermann-Koch 反应 (58) Gomberg-Bachmann 反应 (59) Hantzsch 合成法 (61) Haworth 反应 (62) Hell-Volhard-Zelinski 反应 (64) Hinsberg 反应 (65) Hofmann 烷基化 (65) Hofmann 消除反应 (67) Hofmann 重排(降解) (68) Houben-Hoesch 反应...................................... 70 Hunsdiecker 反应.. (71) Kiliani 氰化增碳法 (72) Knoevenagel 反应 (73) Knorr 反应 (74) Koble 反应 (75) Koble-Schmitt 反应 (77) Leuckart 反应 (79) Lossen反应 (80) Mannich 反应 (82) Meerwein-Ponndorf 反应 (84) Michael 加成反应 (85) Norrish I和II 型裂解反应 (87) Oppenauer 氧化 (88) Paal-Knorr 反应 (90) Pictet-Spengler 合成法 (92) Pschorr 反应 (93) Reformatsky 反应 (95) Reimer-Tiemann 反应 (97) Reppe 合成法 (98) Robinson 缩环反应 (99) Rosenmund 还原 (100) Ruff 递降反应 (101) Sandmeyer 反应 (101) Schiemann 反应 (103) Schmidt反应 (104) Skraup 合成法 (107) Sommelet-Hauser 反应 (108) Stephen 还原 (110) Stevens 重排 (111) Strecker 氨基酸合成法 (114) Tiffeneau-Demjanov 重排 (115) Ullmann反应 (117) Vilsmeier 反应 (119) Wagner-Meerwein 重排 (121) Wacker 反应 (122) Williamson 合成法 (123) Wittig 反应 (125) Wittig-Horner 反应 (127) Wohl 递降反应 (128) Wolff-Kishner-黄鸣龙反应 (129) Yurév 反应 (131) Zeisel 甲氧基测定法 (132)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普通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核心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普通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地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的遗传分析方法;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系统掌握经典遗传、细胞遗传、数量遗传、微生物遗传、群体遗传、基因工程等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学习和掌握育种学及其它生命科学课程等专业课程的遗传学分支理论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初步运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和技能,阐明和解决生命科学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以及与遗传有关的人类健康问题。 2.能通过查阅文献理解最新的遗传学成果,更深入理解遗传学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跟上遗传学发展的步伐, 3.能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染色体的显微结构、组成和功能,理解经典遗传规律、基因突变、染色畸变以及细胞质遗传和群体遗传规律。 4.能深入分析基因分离、独立分配和连锁互换三个规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基因突变及其变异的分子基础;理解遗传过程中的核质互作关系;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及其微细结构。 5.能区别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特征及其一般分析方法;掌握基因定位、鉴定变异的有关方法;掌握数量遗传统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章题讲授学时1绪论2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3孟德尔式遗传分析54性别决定与伴性基因的遗传45基因的连锁与交换66数量性状遗传分析57染色体变异58群体的基因结构与进化49核外遗传分析410细菌的遗传分析411病毒的遗传分析312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2合计48 四、教学教法建议遗传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基本理论和定律均由实验而来,基本上遵循由现象或实验结果提出基本概念,然后进行假设,再进行验证,最后用来解释现实现象或指导实践这一规则,学习时把握这种规则能收到好效果;对一些没有条件进行实验,也需要对以果蝇和大肠杆菌为材料的经典实验有所了解,这些实验本身就是遗传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理论课教材每章后面有习题,这些习题以思考题和分析题为主,对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解教材中内容有很大帮助,需认真解答,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时了解最新的遗传学研究动态,。 该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及其自学相结合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进行。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中国科学院大学2013硕士有机化学真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第 1页 共7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有机化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19题, 共38分) 1) 以下描述哪个是对的? A) S N 1或E1反应总是单分子自己反应,与溶剂无关; B) S N 1或E1只是表示关键步骤是单分子反应; C) S N 1或E1反应与其它试剂无关; D) S N 1或E1反应与其温度无关。 2) 以下哪一个化合物芳香性最强? A) B) C) D) E) 3) 在常规加热条件下最易发生[2+4]环加成反应组合是哪一组 ? OMe OMe OMe OMe CO 2Me CO 2Me 2Me 2Me MeO 2C CO 2Me Cl Cl + 4) 下列碳正离子稳定性顺序是 3 C H 2CH 2C H 2CHCH 3++1234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①>②>④>③ 5) 下列化合物按照酸性从强到弱如何排序? ①CH 2=CHCH 2COOH ; ②CH 3CH 2COOH ; ③NO 2CH 2COOH ; ④BrCH 2COOH A) 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④>①>③ D) ④>③>②>① 6) 哪个试剂对水最敏感?A) 格氏试剂; B)有机锂试剂; C)所有Lewis 酸; D) 烯烃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详细)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讨论稿) 2013年11月修订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在医学生学习了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阐释遗传性疾病的遗传规律、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和遗传保健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一门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桥梁课程。 二、基本学习内容和教学要求 本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医学遗传学基本知识、医学遗传学基础理论和人类遗传学疾病。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学生既应掌握五大类遗传性疾病的基本特点,也应掌握常见的遗传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主要临床特征、遗传学改变和遗传病再显危险率的估计,以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 按要求程度的不同,将学习内容分为三级:第一级为“掌握”,要求理解和熟记所学内容,并能脱离书本进行简明扼要的口头与书面叙述;第二级为“熟悉”,要求理解所学内容,并记住内容提要;第三级为“了解”,要求基本理解所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 理论联系实际,基础结合临床,遗传病案例贯穿全程;课堂讲授与课外练习并重,文献检索与英文阅读并进,知识面拓展贯穿全程。。 四、建议教材 《医学遗传学》(第三版),顾鸣敏、王铸钢主编。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3年8月 五、参考书目 1. 陈竺主编,《医学遗传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7月 2. 左伋主编,顾鸣敏、张咸宁副主编,《医学遗传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 3. Robert Nussbaum, Roderick R. McInnes, Huntington F. Willard. Thompson & Thompson Genetics in Medicine, 7th edition, Saunders Elsevier, 2007 六、主要参考网址 1. 上海市精品课程——医学遗传学: https://www.360docs.net/doc/0613839355.html,/jpkc/med_heredity/index.asp, 2.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0613839355.html, 3. 美国生物技术信息中心:https://www.360docs.net/doc/0613839355.html, 4. 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https://www.360docs.net/doc/0613839355.html, 5. 人类基因组委员会:https://www.360docs.net/doc/0613839355.html, 七、本大纲的编写基础和适用对象及考核方法

微生物考研方向及学校

高校中微生物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资源与应用微生物学 病原微生物学 微生物发酵与代谢工程 生物防治微生物学 环境微生物学 真菌学

微生物分子遗传与功能基因组学 海洋微生物学 1.资源与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资源是地球上三大生物资源之一,微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高校已经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方向,并且也形成了各自的研究特色。 中科院微生物所,有微生物资源前期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生物资源收集、微生物分类和功能评估、极端环境微生物。该所有中国科学院院士5名,拥有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究队伍,仪器装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该所的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所保藏的菌种数量在国内首屈一指,真菌标本馆的标本数量则为亚洲之最。 云南大学,有教育部微生物资源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有:放线菌生物学,微生物资源学,菌根生物学, 极端环境微生物学,其中放线菌方面研究处于全国先列,重点开展极端(重点是高温、高盐碱)环境或各种特殊环境(植物内生或海洋)下的放线菌资源收集、保存及分类学、系统学、生态学、生物地理学及其应用价值评估(活性筛选、代谢产物化学及酶学等)研究。 广西大学,有广西亚热带生物资源保护利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广西省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发掘、鉴定和克隆具有特殊用途微生物的功能基因,并对重要功能基因进行改造和利用;发现、分离和克隆农作物抗病虫功能基因、构建抗病虫作物新种质。 中国农业大学,有农业部农业微生物资源及其应用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领域有微生物分类及系统发育、微生物生理及遗传学、发酵工程、药用及食用真菌、环境微生物学、分子病毒学和分子免疫学等,微生物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季伦教授等多名著名教授。 四川大学,微生物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拥有资源微生物及微生物生物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资源微生物,天然产物,生态环境保护。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拥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生物研究中心,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微生物资源多样性及利用研究,包括极端环境条件微生物的菌种资源、基因资源及多样性研究;根瘤菌为主的固氮微生物多样性及利用。 华南理工大学,主要研究华南地区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包括微生物资源的采集和开发利用,进行微生物菌种筛选和改造,重点应用在工业、农业等领域的研究。 河北大学,有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 黑龙江大学,有微生物资源挖掘与利用和微生物产品开发与制备方向的研究。 山西大学微生物资源与生态方面的研究等。

遗传学复习提纲word版

遗传学复习提纲 绪论 一、遗传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混合遗传阶段(在孟德尔以前的一些遗传学说) 1.1809年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的进化论观点,由此得出获得性状是可遗传的。 2.1866年达尔文提出了泛生论认为身体各部分细胞里都存在一种胚芽或泛生粒。 3.德国的生物学家魏斯曼做了连续22代剪断小鼠尾巴的实验,否定了泛生论和获得性遗 传,发展成为完整的遗传和发育的理论——种质理论 (二)颗粒遗传阶段(经典的基因论的创建)(1900 ~ 1953) 1.基督教修道院的格里高·孟德尔,根据他8年(1856-1864)植物杂交实验的结果, 在当地的科学协会上宣读了一篇题为“植物杂交实验”的论文,(提出遗传因子概念,发现了遗传学的分离和自由组合2个规律)1866年正式发表在该协会的会刊上。 2.1900年孟德尔定律的二次发现,1900年遗传学确立和开始发展的一年。 3.1910年摩尔根及其弟子斯特蒂文特,布里吉斯,缪勒创立了连锁遗传定律,证明了 基因在染色上 (三)分子遗传学时期(1953-) 1953年 Watson*和 Crick*建立DNA双螺旋模型 (四)基因组学阶段(1990~) 第二章遗传物质与染色体 一、概念 1.姐妹染色单体:1条染色体通过复制而形成的2条染色单体互称为~。 2.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形态结构相同、遗传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称为~。 3.联会:在减数分裂的偶线期,各对同源染色体彼此靠拢,进行准确的配对,这种现象称为~ 4.胚乳直感: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参与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这种现象称为~ 5.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的影响而表现出父本的某些性状,称为~ 二、常见重要农作物染色体数目(2n) 2n代表生物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n代表性细胞染色体数目 小麦42(6X)、大豆40、水稻24(2X)、玉米20、烟草48(4X)、黑麦14、拟南芥10 三、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行为、数目的变化及其遗传学规律 间的联系。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异同 相同点:都进行染色体复制、分裂,纺锤丝、纺锤体的形成,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等有规律变化。 不同点:有丝分裂是体细胞产生体细胞所进行的细胞分裂。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详见习题全解P14~15) 四、教材P60. 8.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 40 )个花粉粒,( 80 )个精核,(

中科院考研《有机化学》合成必考

1 试题库 1. 3. a. b. c. COOH Cl d.KMnO 4 NO 2 Br e. HNO 32 4 COOH Br NO 2f. HNO 324 CH 3 NO 2 Br g. HNO 324 180℃ H 2 O COOH NO 2 Br 2.3 CH 3CH 2CH 2OH H 2SO 4Br 2OH HBr HBr NaNH 2170℃-6.CH 3CH 2CH 2OH Na Me 2CHBr 7.COOH NO 2 KMnO 4 CH 3Br AlBr HNO 3H SO 4. OH 5.CH 3CH 2CH 2CH 2OH H 2SO 4 H H O 8.

2 CH 2=CH 10.CH 3CH 2CH=CH 2B 2H 6H 2O 2OH -CH 3CH 2CH 2CH 2OH 11.CH 3CH 2OH Ag H 2O HCN 12.C 6H 6AlCl COCl CO 13. OH OH SO 3H H 2SO 4 浓9.OH O NaBH 414. H 2SO 4方法一:HgSO 4OH -H 2 15. 15.CH 3CH 2C CH 3 OH CH 3 16.CH 3CH=CHCH H 2O H +KMnO 4OH -冷CH 3CH-CHCH 3OH 20.HCHO CH 3CH 2CH 2OH Mg 干醚H 2O H + HBr 3CH 2CH 2CH 2OH 21.干醚Mg CH 3CH 2CHO Cl H 3O TM 17.HCl Zn Cl 干醚Mg HCHO , CH 2Cl H 3O TM CH 3CHO 18.干醚 Mg HCHO H 3O +CH 3CH 2Br AlCl 19.HCHO CH 3CH 2CH 2OH Mg 干醚 H 2O H +HBr 3CH 2CH 2CH 2OH 21.干醚 H 2O H +CH 3CH 2CHCH 3 OH CH 3CH 2MgBr 方法一:CH 3CHO +22.干醚H 2O H +CH 3CH 2CHCH 3OH CH 3CH 3CH 2CHO +方法二: 22.2CH 2OH 23.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医学遗传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医学遗传学是医学与遗传学相结合的一门边缘学科,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领域。它是医科各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课程。它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的关系,主要任务是研究遗传病的发病机理、传递规律、诊断、治疗和预防,从而提高人类的健康素质。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熟悉遗传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等的基本原则,了解该领域研究的新进展,并具备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初步解决医学实践中的遗传学问题。 三、课程衔接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医用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等。与本课程同期开设的课程为医学生物化学、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人体生理学等。 四、教学方法 本课程有文字教材一本,学习指导书一本,讲授重点、难点的录像教材一套。 学生应在预习文字教材的基础上看录像教材,并做好笔记,以便复习。 学生必须参加实验课。 本课程课内学时54,电视学时18,实验学时18,学分3。 大纲正文 第一章概论(1学时) 教学内容: 一、医学遗传学及其研究领域 (一)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二)医学遗传学各研究领域 二、遗传病概述 (一)遗传病的概念 (二)遗传病的分类。 三、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医学遗传学的概念; 遗传病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般了解:医学遗传学的各研究领域;医学遗传学在现代医学中的地位。 第二章遗传的分子基础(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化学本质 DNA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第二节基因的概念和结构 一、基因的概念 二、基因的类别 三、基因的分子结构 四、人类基因组结构 第三节基因的功能 一、遗传信息的储存 二、基因的复制 三、基因的表达 (一)转录 (二)翻译 四、基因表达的调控 第四节基因突变 一、基因突变的概念 二、基因突变的机理 (一)碱基置换 (二)移码突变 (三)整码突变 (四)染色体错误配对和不等交换三、基因突变与遗传病 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基因的概念;

医学遗传学复习资料

多选: 1.遗传病的特征: A.疾病垂直传递 B.出生时就表现出症状 C.有特定的发病年龄 D.有特定的病程 E.伴有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 2.家族性疾病具有的特征: A.有家族聚集现象 B.有相同的环境因素 C.有相同的遗传环境 D.一定是遗传病 3.哪些疾病属于单基因疾病: A.体细胞遗传病 B.线粒体遗传病 C.X 连锁显性遗传病 D.性染色体病 4.在猫中,基因BB是黑色,Bb是玳瑁色,bb是黄色,这个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一只玳瑁 雌猫与一只黑色雄猫的后代可以是: A.雌猫中黑色与玳瑁色各占一半 B.雄猫中黑色与黄色各占一半 C.雌猫只会有玳瑁色 D.雄猫只会有玳瑁色 5.不完全连锁指的是: A.二对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 B.由于互换,这二对基因的位置可以有变化 C.这二对基因位置变化的频率决定于它们之间距离的远近 D.由于互换,这二对基因也可以移到另一对染色体上 6.一个B 型血的母亲生了B 型血男孩和O 型血女孩,父亲的血型是: A. A 型 B.B 型 C.AB 型 D.O 型 7.父亲血型为AB型,母亲为O 型,子女中基本不可能出现的血型是: A.AB 型 B.B 型 C.O 型 D.A 型

8.父亲血型是AB型,母亲是O 型,子代中的血型可能是: A.A 型 B.O 型 C.B 型 D.AB 型 9.父亲血型是B 型,母亲血型是A型,他们生了一个A型血的女儿,这种婚配型是: A.IBIB×IAIA B.IBi×IAIA C.IBIB×IAi D.IBi×IAi 10.父亲血型为AB 型,母亲血型为AB 型,子女中可能有的血型是: A.A 型 B.AB 型 C.B 型 D.O 型 11.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 A.患者双亲一定是无病的 B.患者同胞中可能有患病的 C.患者的其他亲属中不可能有患病的 D.患者双亲可能是近亲 1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 A.患者双亲常无病,但有时为近亲婚配 B.患者同胞中可能有同病患者 C.不连续传递 D.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1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系谱的特征是: A.患者双亲中常常有一方是同病患者 B.双亲常为近亲婚配 C.同胞中的发病比例约为1/2 D.患者子女必然发病 14.X 连锁隐性遗传病系谱的特点是: A.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B.男性患者病重,女性患者病轻 C.交叉遗传 D.男性患者的外祖父一定患病 15.X 连锁隐性遗传病患者的哪些亲属可能患病: A.兄弟 B.舅父 C.外甥

中科院有机化学考研常考机理25个

A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Cannizzaro 反应 凡α位碳原子上无活泼氢的醛类和浓NaOH或KOH水或醇溶液作用时,不发生醇醛缩合或树脂化作用而起歧化反应生成与醛相当的酸(成盐)及醇的混合物。此反应的特征是醛自身同时发生氧化及还原作用,一分子被氧化成酸的盐,另一分子被还原成醇: 脂肪醛中,只有甲醛和与羰基相连的是一个叔碳原子的醛类,才会发生此反应,其他醛类与强碱液,作用发生醇醛缩合或进一步变成树脂状物质。 具有α-活泼氢原子的醛和甲醛首先发生羟醛缩合反应,得到无α-活泼氢原子的β-羟基醛,然后再与甲醛进行交叉Cannizzaro反应,如乙醛和甲醛反应得到季戊四醇: 反应机理 醛首先和氢氧根负离子进行亲核加成得到负离子,然后碳上的氢带着一对电子以氢负离子的形式转移到另一分子的羰基不能碳原子上。

反应实例

Baeyer----Villiger 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

遗传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遗传学教学大纲讲稿要点 第一章绪论 关键词: 遗传学 Genetics 遗传 heredity 变异 variation 一.遗传学的研究特点 1. 在生物的个体,细胞,和基因层次上研究遗传信息的结构,传递和表达。 2. 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世代的传递和个体间的传递。 3. 通过个体杂交和人工的方式研究基因的功能。 “遗传学”定义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规律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结构,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一门生物学分支科学遗传 heredity 生物性状或信息世代传递的现象。 同一物种只能繁育出同种的生物 同一家族的生物在性状上有类同现象 变异variation 生物性状在世代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异现象。 生物的子代与亲代存在差别。 生物的子代之间存在差别。 遗传与变异的关系 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生存与进化的基本因素。遗传维持了生命的延续。没有遗传就没有生命的存在,没有遗传就没有相对稳定的物种。 变异使得生物物种推陈出新,层出不穷。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形成,没有变异,就没有物种的进化,遗传与变异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使得生物生生不息,造就了形形色色的生物界。 二. 遗传学的发展历史 1865年Mendel发现遗传学基本定律。建立了颗粒式遗传的机制。 1910年Morgan建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关系。 1944年Avery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1951年Watson和Crick的DNA构型。 1961年Crick遗传密码的发现。 1975年以后的基因工程的发展。 三. 遗传学的研究分支 1. 从遗传学研究的内容划分 进化遗传学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学机制与作用的遗传学分支科学 生物进化的机制突变和选择 有害突变淘汰和保留 有利突变保留与丢失 中立突变 DNA多态性 发育遗传学研究基因的时间,空间,剂量的表达在生物发育中的作用分支遗传学。 特征:基因的对细胞周期分裂和分化的作用。 应用重点干细胞的基因作用。 转基因动物克隆动物 免疫遗传学研究基因在免疫系统中的作用的遗传学分支。 重点不是研究免疫应答的过程, 而是研究基因在抗体和抗 原形成和改变中的作用。 2. 从遗传学研究的层次划分 群体遗传学研究基因频率的改变的遗传学分支。

遗传学复习资料

1、遗传学的发展时期 (1)经典遗传学时期(1900 ~ 1940 )——遗传学的诞生和细胞遗传学时期 标志:孟德尔定律的二次发现 成就:确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创立连锁定律(Morgan,1910),提出“基因”概念 (2)微生物遗传和生化遗传学时期(1941 ~ 1960) 标志:“一基因一酶”学说(Beadle&Totum) 成就:“一基因一酶”学说(1941,Beadle&Totum) ,遗传物质为DNA(1944, A very,Hershey&Chase),双螺旋模型:(1953,Watson&Crick),转座子:(1951,McClintock), 顺反子:(1956, Benzer) (3)分子遗传学时期和基因工程时期(1961~1989) 标志:操纵子模型的建立 成就:操纵子模型的建立(1961,Monod&Jacob),深入了解基因(破译遗传密码、重组技术、反转录酶、合成酶、内切酶、核糖酶、转座子、内含子、DNA测序、PCR等)(4)基因组-蛋白质组时期(1990 ~ 至今) 标志:人类基因组测序工作启动 成就:2003年4月14日美、英、日、德、法、中六国科学家完成人类基因组图谱(物理图),从基因组角度研究遗传学 2、遗传学形成多个分支学科: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学,分子遗传学,群体遗传学,数学 遗传学,生统遗传学发育遗传学,进化遗传学,微生物遗传学医学遗传学,辐射遗传学,行为遗传学遗传工程,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 3、染色体在细胞分裂中的行为 (1)细胞周期:由细胞分裂结束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分四个阶段: ①G1期:指从有丝分裂完成到DNA复制之前的间隙时间; ②S期:DNA复制时期; ③G2期:DNA复制完成到有丝分裂开始前的一段时间; ④M期(D期):细胞分裂开始到结束。 (2)有丝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 ①前期:染色体开始逐渐缩短变粗,形成螺旋状。当染色体变得明显可见时,每条染色 体已含有两条染色单体,互称为姐妹染色单体,通过着丝粒把它们连接在一起。至前期末,核仁逐渐消失,核膜开始破裂,核质和细胞质融为一体。 ②中期:在此期纺缍体逐渐明显。着丝粒附着在染色体上,染色体向细胞的赤道板移动。 ③后期:着丝粒纵裂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各自移向一极。染色体的两臂由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