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工商101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中国储蓄率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裕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我国1982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可以得出可支配收入率对储蓄率的影响不大,还有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很小,值得注意的是,模型中的基尼系数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影响是相当大的。

引言(提出问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则偏低。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达到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那应该如何降低我国的储蓄率呢?下面我们将以城镇居民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1、我国城镇居民储蓄模型各个解释变量及被解释变量的分析

一个社会的储蓄总量受很多因数的影响,根据经典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储蓄水平主要受收入因数、利息率、物价水平、收入分配等因数的影响:

1.1收入因数

收入是决定储蓄的重要因数,收入的变化会直接决定着储蓄的变化。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储蓄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着正方向的变化关系,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储蓄量增加;

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储蓄量减少。可支配收入是指居民户在支付个人所得税之后,余下的全部实际现金收入。在本文中,我们选用当年的收入增长率来考察收入因数对储蓄率的影响。具体数据来源见下表:

数据来源: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1.2利息率

在西方经济理论里,利率通常和储蓄成正比。因为利率的升降直接影响到存款的收益,所以西方国家能够轻松利用货币政策来调节居民储蓄。然而,从我国的利率政策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储蓄与利率存在弱化现象,即利率的下降并不一定能降低居民的储蓄存款。为什么在西方百试百灵的政策工具在我国却失灵了呢?这是因为:首先,西方国家都是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居民的消费都具有经济学家所说的理性。当人们预期到利率的下降会降低他们的收入时,他们会迅速地转移资金,投向更为有利的投资对象。

其次,西方国家存在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这就使得人们可以放心消费,放心投资,因为他们都有最后一道防线——比较完善和健全的社会保障。

最后,西方国家的消费理念和我们不一样,他们都已经习惯了贷款消费,并且有良好的信用体系给予保障。

可见,利率对储蓄的影响很大,但是是有条件的,只有满足了相关条件,它才能发挥出作用来。

在本文中,我们选用的利息率是根据当年变动月份加权平均后的一年期储蓄存款加权利率。

1.3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会导致居民户的消费倾向的改变,从而也就会改变居民户的储蓄倾向。本文用通货膨胀率来考察物价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1.4收入分配

凯恩斯认为,收入分配的均等化程度越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就会越高,社会的储蓄倾向就会越低。在国际上,衡量收入分配平均状况最常用的指数是基尼系数,本文选用的是中国1979年到2002年的各年的城镇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

1.5储蓄水平

在本文中,我们用城镇居民的储蓄率作为被解释变量。计算方法是:储蓄率=当年城镇居民储蓄增量/当年城镇居民总可支配收入。具体数据来源见下表:

数据来源: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2、模型的形式和参数估计以及各种检验

2.1 模型的建立

我们的模型是:rsave=c+b1×rgpi+b2×i+b3×rcpi+b4×gini+u 的形式其中,c度量了截距项,它表示在没有收入的时候人们也要花钱消费,储蓄率rsave为负。

b1度量了当城镇个人可支配收入率rgpi变动1%时,储蓄增长率的变动。

b2 度量了当利率i变动一个单位,其实也就是1%时,储蓄的增量的变动。

b3度量了当通货膨胀率rcpi变动一个单位,储蓄增量的变动。

b4度量了基尼系数gini对储蓄率的影响。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变量。

u是随机误差项。

我们的模型数据样本为从1979—2002年。

数据来源:各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

利用eviews回归结果如下

Variable Coeffici

ent

Std.

Error

t-Statisti

c

Prob.

C -0.2646

46 0.04552

5

-5.81315

4

0.0000

RGPI 0.31742

6 0.17567

8

1.80686

4

0.0875

I 0.02405

4 0.00368

8

6.52309

3

0.0000

RCPI 0.02447

6 0.20550

8

0.11909

9

0.9065

GINI 1.12752

3 0.14931

8

7.55112

7

0.0000

R-squared 0.89797

1 Mean

dependent var 0.2340

65

Adjusted R-squared 0.87529

8

S.D.

dependent var

0.1161

09

S.E. of regression 0.04100

2

Akaike info

criterion

-3.360

748

Sum squared resid 0.03026

Schwarz

criterion

-3.113

901

Log likelihood 43.6486

0 F-statistic 39.605

25

Durbin-Watson stat 1.54147

3 Prob(F-statistic)

0.0000

00

rsave=-0.264646+0.317426×rgpi+0.024054×i+0.024476×rcpi+1.127523×gini.

2.2 模型的检验

2.21.经济意义的检验

该模型可以通过初步的经济意义的检验,系数的符号符合经济理论。

2.22统计检验

R值为0.897971,校正后的R值为0.875298,模型的拟合情况较好。F检验的值为39.60525,整个模型对储蓄率的增长影响是显著的。

2.23计量经济检验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从F值可知此模型整体显著,但是分析各个变量后发现RGPI和RCPI不显著,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运用消除多重共线性的逐步回

归方法我们可以得到要放弃RCPI这个变量,重新做回归分析得到:rsave= c+b1×rgpi+b2×i+b4×gini+u

Variable Coeffici

ent

Std.

Error

t-Statisti

c

Prob.

C -0.2714

87 0.04132

2

-6.57005

6

0.0000

RGPI 0.31478

7 0.11379

9

2.76617

7

0.0119

I 0.02448

7 0.00317

8

7.70498

6

0.0000

GINI 1.14528

0 0.13788

6

8.30598

7

0.0000

R-squared 0.89709

4 Mean

dependent var 0.2297

40

Adjusted R-squared 0.88165

8

S.D.

dependent var

0.1155

17

S.E. of regression 0.03973

9

Akaike info

criterion

-3.461

967

Sum squared resid 0.03158

3

Schwarz

criterion

-3.265

624

Log likelihood 45.5436F-statistic 58.117

0 39

Durbin-Watson stat 1.55630

9 Prob(F-statistic)

0.0000

00

从新模型的整体效果来看,R值和F值都很好,而且各个变量的t统计量也表明各个变量对储蓄率的增长都有显著影响。

因此rsave= -0.271487+0.314787×rgpi+0.024487×i+1.145280×gini 异方差性检验

我们来对新模型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运用white检验,得到如下结果:

White Heteroskedasticity Test:

F-statistic 2.66943

3 Probabili

ty 0.0545

05

Obs*R-squared 11.5059

6 Probabili

ty 0.0739

42

Obs*R-squared的计算结果是11.50596,,由于选用的没有交叉乘积项的方式,所以自由度为7,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查表得2

05

.0

(7)=12.59>11.50596,所以拒绝原假设,即该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自相关性的检验

在这里我们仅仅检验下一阶自相关性

从上表可知DW值为1.556309,且样本容量n=24,有三个解释变量的

条件下,给定显著性水平 =0.01,查D—W表得,d

l =0.882,d

u

=1.407,

这时有d

u <dw=1.556039<4-d

u

,表明不存在一阶自相关。

3、结论

3.1 统计报告

从上面的计量分析中我们最后得到我国城镇居民的储蓄存款模型:

rsave= -0.271487+0.314787×rgpi+0.024487×i+1.145280×gini

(0.041322) (0.113799) (0.003178) (0.137886)

t= (-6.570056) (2.766177) (7.704986) (8.305987)

adjusted R2= 0.881658 df=20 F=58.11739 DW=1.556309

3.2实证研究结论

从上述模型中我们可以看出:

(1)城镇居民的收入增长率变化对居民的储蓄率变化的影响还是比较

明显的,储蓄率对收入增长率的弹性为0.314787,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居民的收入变化1%,储蓄率同方向变化0.314787%。

(2)利率变动对实际的储蓄率变动的影响并不是十分的重要,弹性仅

为0.024487。这方面有很多的原因,其中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尤其是1998年以后,随着住房、医疗、教

育等方面的改革,人们的储蓄倾向受预期的影响更大。这方面从人民银行数次通过降息来调整储蓄量,但是效果并不明显也可以看出来。

(3)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影响非常大,弹性达到了1.145280。这里可

以看出,收入分配的均等程度对储蓄的影响非常明显。这是由于收入高的群体的储蓄倾向要明显的高于收入低的群体。

3.3 建议与对策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迅速,投资、出口与消费三驾马车中,唯独消费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大部分的收入都被储存起来了。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政策,而扩大内需的关键是加强储蓄向消费的转化。为此,有效引导居民储蓄行为就成了当前的首要任务,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均衡的发展,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作为消费源泉的可支配收入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根据上述资料分析,个人可支配收入与消费和储蓄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虽然储蓄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但它们的总额增加,也会使储蓄和消费同时增加,从而形成经济的良性发展。

2慎重调整存款利率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对居民储蓄都没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由于通货膨胀率的存在,利率的影响也会大打折扣,因为西方利率理论是立足于成熟的市场经济。在这样的市场中,有完善的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故而在西方国家,利率政策的弹性很大,而在我国却出现“利率弱化”现象。从我国七次下调利率的效果来看,利率对储蓄的作用都很有限。

影响储蓄的应该是实际利率,而并非名义利率,由于通胀率的存在,使得名义利率的作用变得十分的微弱。所以我们更应关注实际利率而非名义利率,而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我国试图通过一再地降低存款利率来减少储蓄,却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存款额却仍然不停攀升的原因。虽然实际利率对于储蓄率确实有一定的正效应,而事实上我国的实际利率也不断的在下降,但居民的储蓄额并未减少,一部分原因正是因为社会养老保险的不完善。

3、基于基尼系数对储蓄率的很大的影响,因此,国家应该重视对分配领域的调节,加大对低收入的者的转移支付,切合中国实际的对税收领域进行改革,缩小社会的贫富差距。

4、建立健全社会保障障制度

当然除了可支配收入、利率、社会养老保险外,失业保险、医疗保险,预期等都对中国居民的储蓄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实,这些原因归结在一起归根到底就是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中国储蓄的居高不下。所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才是真正改善中国储蓄率及

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唯一途径。

由于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人们将收入越来越多地存入银行,从而出现了所谓的“利率弱化”现象。我国人口众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需要很长的时间,故居民只能依靠自己的储蓄实现保障。农村居民保障较少,收入增加也比城市缓慢,所以其消费也比不上城镇居民。为了化解储蓄问题,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前提条件。

5、改善我国其它的投融资市场环境

储蓄作为一种投资手段,给居民带来的仅是少量的收益,而股票、债券等市场则是更为重要的金融市场。然而,由于我国股市的不规范,债主市场的不健全,使得居民更多地把资金存入没有风险的银行,因此利率的升降很难影响储蓄的变化。所以,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完善投融资市场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随着我国2001年加入WTO,以外部促进改革措施的推进,金融市场化也是必然的趋势。而我国储蓄对利率政策的弱化现象和市场化是不相称的,并且必将影响到金融市场化的进程。为了使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完善,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必须出台相关配套措施,解决好居民的后顾之忧,储蓄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

计量经济学论文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汇总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1 一、研究的目的要求 居民消费在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居民合理的消费模式和居民适度的消费规模有利于经济持续健康的增长,而且这也是人民生活水平的具体体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不断增长。但是在看到这个整体趋势的同时,还应看到全国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不同,居民消费水平也有明显差异。例如,2002年全国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为元, 最低的黑龙江省仅为人均元,最高的上海市达人均10464元,上海是黑龙江的倍。为了研究全国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变动的原因,需要作具体的分析。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可能很多,例如,居民的收入水平、就业状况、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居民财产、购物环境等等都可能对居民消费有影响。为了分析什么是影响各地区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最主要因素,并分析影响因素与消费水平的数量关系,可以建立相应的计量经济模型去研究。 二、模型设定 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各地区居民消费的差异。居民消费可分为城市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各地区的城市与农村人口比例及经济结构有较大差异,最具有直接对比可比性的是城市居民消费。而且,由于各地区人口和经济总量不同,只能用“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来比较,而这正是可从统计年鉴中获得数据的变量。所以模型的被解释变量Y选定为“城市居民每人每年的平均消费支出”。 因为研究的目的是各地区城市居民消费的差异,并不是城市居民消费在不同时间的变动,所以应选择同一时期各地区城市居民的消费支出来建立模型。因此建立的是2002年截面数据模型。 影响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有明显差异的因素有多种,但从理论和经验分析,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应是居民收入,其他因素虽然对居民消费也有影响,但有的不易取得数据,如“居民财产”和“购物环境”;有的与居民收入可能高度相关,如“就业状况”、“居民财产”;还有的因素在运用截面数据时在地区间的差异并不大,如“零售物价指数”、“利率”。因此这些其他因素可以不列入模型,即便它们对居民消费有某些影响也可归入随即扰动项中。为了与“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相对应,选择在统计年鉴中可以获得的“城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支配收入”作为解释变量X。 从2002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得到表的数据: 表 2002年中国各地区城市居民人均年消费支出和可支配收入

计量经济学期末课程论文范文

中国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经济增长速度更是举世瞩目。本文采用经济增长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1980~2010年中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了物质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建立计量模型,寻求这些变量与中国国民产出的数量关系,进行定量分析,对模型进行检验。 关键词:消费、投资、经济增长、劳动力,实证分析

一、文献综述 (一)经济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生产商品和劳务能力的扩大。在实际核算中,常以一国生产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加来表示,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GDP)的增长来计算。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研究的永恒主题。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以社会财富的增长为中心,指出生产劳动是财富增长的源泉。现代经济增长理论认为知识、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二)影响因素的分析 从古典增长理论到新增长理论,都重视物质资本和劳动的贡献。物质资本是指经济系统运行中实际投入的资本数量.然而,由于资本服务流量难以测度,在这里我们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亿元)来衡量物质资本。中国拥有全世界近1/4 的人口,为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本文用总就业人数(万人)来衡量劳动力。居民消费需求也是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 经济增长问题既受各国政府和居民的关注,也是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在1978—2008年的31中,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高达9.6%,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居民收入水平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居民的消费需求的数量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仍然面临消费需求不足问题。因此,研究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对我国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进行实证分析,可以更好的理解消费对我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计量经济模型选择分析报告

关于计量经济模型选择问题的初探 An Tentative Inquiry Into The Selection Of The Econometrical Models 经济学院数理经济研究所 2004级数量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鹏 摘要:本文试图介绍计量经济学一些常用模型的函数形式,并且以计量软件SPSS作为分析工具,以拟合优度作为评判标准,来讨论最优的经济计量模型的选择问题。 关键字:计量经济模型,SPSS,拟合优度 在研究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时,特别是初学者,通常首先想到的是选取线性回归模型。这种做法虽然能把问题简单化,使之易于处理,甚至有时候能产生比较好的效果。但总的来说,由于经济现象是纷繁复杂的,在很多情况下这么做,并不能比较准确地对客观经济的运行态势进行模拟。在实际运用中,如果不问青红皂白地把所有计量模型的设定问题,都采用线性的形式,显然是行不通的。比如把经济变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直接用线性回归的方式去处理,这样得到的回归方程是无效的。用它来进行经济分析、政策评价和经济预测,则没有丝毫价值,甚至带来负面影响。为此我们必须根据实际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依据直觉和经验,建立与实际样本数据拟合较好的函数,再运用我们所学的知识进行参数估计和检验,使我们的成果与现实尽可能的接近。 本文试就对如何通过经济理论和经验,并借助计量软件进行模型的选择给

予一般的说明。 一、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几种函数形式。 (1)线性模型(Linear )。它的一般形式是: 12y x ββ=+ (1) 线性函数我们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这里我们不作过多介绍。 (2)抛物线模型(Quadratic )。抛物线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212y x x βββ=++ (2) 判断某种现象是否适合应用抛物线,可以利用“差分法”。其步骤为:首先将样本观察值按x 的大小顺序排列,然后按以下两式计算x 和y 的一阶差分t x ?、t y ?以及y 的二阶差分2t y ?。(其中1t t t x x x -?=-; 1t t t y y y -?=-;21t t t y y y -?=?-?)当t x ?接近于一常数,而△2t y ?的绝对值接近于常数时,Y 与X 之间的关系可以 用抛物线模型近似加以反映。 (3)对数函数模型(Logrithmic )。对数函数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其方程形式为: 01ln y x ββ=+ (3) 对数函数的特点是随着X 的增大,X 的单 位变动对因变量Y 的影响效果不断递减。 (4)立方模型(Cubic )。其一般形式为: 230123y x x x ββββ=+++ (4) 其扩展形式是多项式模型。当所涉及的自变量只有一个时,所采用的多项式方程称为一元多项式,其一般形式为: 2012p p y x x x ββββ=+++??????+ 多项式模型在非线性回归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根据数学上级数展开的原理,任何曲线、曲面、超曲面的问题,在一定的围都能够用多项式任意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论文 工商101

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一直保持在高水平上的中国储蓄率受到了越来越多国内外经济学家的关注。高储蓄率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裕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保证了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增强了银行的稳定性。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因为,过高的储蓄,必然伴随着投资或消费的不足。所以对影响居民储蓄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才能在制定宏观政策上采取适当的措施,使储蓄率保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本文利用我国1982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建立了可以通过各种检验的城镇居民储蓄率的模型。通过对该模型的经济含义分析可以得出可支配收入率对储蓄率的影响不大,还有利率对储蓄率的影响很小,值得注意的是,模型中的基尼系数对城镇居民的储蓄影响是相当大的。

引言(提出问题) 自1949年以来,中国储蓄率随着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呈不断上升趋势,因而高储蓄率也被认为是解释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一个主要因素。虽然高储蓄率总是会导致更高的收入及较高的经济增长率,但并非储蓄率越高越好,必然会存在一个最优的储蓄率。 据统计,我国近年来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9%左右,而资本的净边际产量即(MPK-δ),约为0.9%。我国的资本收益(MPK-δ)=每年0.9%,大大低于经济的平均增长率(n+g=9%)。可见,我国的资本存量已经远远超过了黄金律水平。也就是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和投资水平已经偏高,而消费率则偏低。所以我们应该降低储蓄率,减少投资,把收入的更大份额用于消费,这样就会立即提高消费水平,并最终达到更高消费水平的稳定状态。 那应该如何降低我国的储蓄率呢?下面我们将以城镇居民的数据为例进行分析。

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第三章、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一、内容提要 本章将一元回归模型拓展到了多元回归模型,其基本的建模思想与建模方法与一元的情形相同。主要内容仍然包括模型的基本假定、模型的估计、模型的检验以及模型在预测方面的应用等方面。只不过为了多元建模的需要,在基本假设方面以及检验方面有所扩充。 本章仍重点介绍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基本假设、估计方法以及检验程序。与一元回归分析相比,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假设中引入了多个解释变量间不存在(完全)多重共线性这一假设;在检验部分,一方面引入了修正的可决系数,另一方面引入了对多个解释变量是否对被解释变量有显著线性影响关系的联合性F检验,并讨论了F检验与拟合优度检验的内在联系。 本章的另一个重点是将线性回归模型拓展到非线性回归模型,主要学习非线性模型如何转化为线性回归模型的常见类型与方法。这里需要注意各回归参数的具体经济含义。 本章第三个学习重点是关于模型的约束性检验问题,包括参数的线性约束与非线性约束检验。参数的线性约束检验包括对参数线性约束的检验、对模型增加或减少解释变量的检验以及参数的稳定性检验三方面的内容,其中参数稳定性检验又包括邹氏参数稳定性检验与邹氏预测检验两种类型的检验。检验都是以F检验为主要检验工具,以受约束模型与无约束模型是否有显著差异为检验基点。参数的非线性约束检验主要包括最大似然比检验、沃尔德检验与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它们仍以估计无约束模型与受约束模型为基础,但以最大似然 χ分布为检验统计原理进行估计,且都适用于大样本情形,都以约束条件个数为自由度的2 量的分布特征。非线性约束检验中的拉格朗日乘数检验在后面的章节中多次使用。 二、典型例题分析 例1.某地区通过一个样本容量为722的调查数据得到劳动力受教育的一个回归方程为36 .0 . + = - 10+ 094 medu fedu .0 sibs edu210 131 .0 R2=0.214 式中,edu为劳动力受教育年数,sibs为该劳动力家庭中兄弟姐妹的个数,medu与fedu分别为母亲与父亲受到教育的年数。问

计量经济学模型论文.pdf

中国外汇储备的计量模型 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和其他政府机构所掌握和能支配和外汇总额称为这个国家的外汇储备。而外汇则是指一国对外结算所使用的外国货币(外币现金)或以外国货币表示的支付凭证。这些凭证包括以外币支付的支票,汇票,期票,息票和其他有价证券,以及其他可在国外兑换的凭证。 外汇储备是我国国际储备的主要形式。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在1980年以后有了很大的增长,促进了宏观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一、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变化 1978年以前,我国外汇储备年平均只有5亿美元左右,数量很少。国家实行的是封闭 经济条件下的计划经济,不倾向对外举债,也不吸引外资流入,对外贸易往来很少,外汇储备的积累非常有限。当时国家实行“量入为出,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的外汇政策,所以,国家外汇结存只有很小的余额。 (1)1979——1993年外汇储备变化 这一时期外汇储备开始增长,由于宏观经济管理的失控,外汇储备出现了大起大落情况。1981年,外汇储备数量为27亿美圆。1983年,由于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刺激了出口,使外汇储备增加较快,达到89亿。1985年后,经济出现过热现象,进猛增,出口增长放慢。1989年和1990年,为促进经济回升,国家曾两次下调人民币汇率,推动出口增长,同时资本流入继续平稳增长。到1991年外汇储备翻了两翻,从55.5亿美圆增加到217亿美圆。 (2)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 1994年,国家大幅度推进外汇体制改革,使外汇储备迅速增长。国际收支连年顺差, 外汇储备成倍增加。外汇储备从1993年的212亿美圆激增到1997年的1398亿美圆。这一点 也可从数据的变化中看出。 (3)总体分析 我国外汇储备的超常快速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现行汇率体制条件下,中央银行对外汇储备丧失实际控制权,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具有明显的被动性。在1994年外汇体制改革前有很大部分外汇余额以留存形式存在,作为单位外汇存款。改革后,由于取消外汇留成,进出口用汇和收汇全部采用银行销售汇,同时国家对外汇指定银行的结算周转余额实行幅度比例管理,多余头寸,必须到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卖出,当外汇供大于求,央行就必须全部吃进多余外汇,这成为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一个明显特征。 二、我国合理的外汇储备量的数学模型 (1)中国外汇储备规模理论函数的前提假设 本文将使用多元回归与相关分析的计量方法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的函数,对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分析。回归法对储备规模的分析是根据以往的一些数据得出当时储备的变动模式,所以可假定过去时期内储备是适度的,而且储备的适度性在过去的变动趋势也适用于将来的情况。 (2)建立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函数应该考虑的变量 第一,进口水平。进口水平的提高,将导致储备持有额的下降,进口水平与外汇储备 - 1 -

计量经济学 案例分析

第二章 案例分析 研究目的:分析各地区城镇居民计算机拥有量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关系,对更多规律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一. 模型设定 2011年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Y 与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全年家庭总收入X 的关系 图2.1 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与人均总收入的散点图 由图可知,各地区城镇居民每百户计算机拥有量随着人均总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增加,近似于线性关系,为分析其数量性变动规律,可建立如下简单线性回归模型: Y t =β1+β2X t +u t 50 60 708090100 110120130140 X Y

二.估计参数 假定所建模型及其随机扰动项u i满足各项古典假设,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E)估计模型参数.其结果如下: 表2.1 回归结果 Dependent Variable: 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11/13/17 Time: 12:50 Sample: 1 31 Included observations: 31 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 C 11.95802 5.622841 2.126686 0.0421 X 0.002873 0.000240 11.98264 0.0000 R-squared 0.831966 Mean dependent var 77.08161 Adjusted R-squared 0.826171 S.D. dependent var 19.25503 S.E. of regression 8.027957 Akaike info criterion 7.066078 Sum squared resid 1868.995 Schwarz criterion 7.158593 Log likelihood -107.5242 Hannan-Quinn criter. 7.096236 F-statistic 143.5836 Durbin-Watson stat 1.656123 Prob(F-statistic) 0.000000 由表2.1可得, β1=11.9580,β2=0.0029 故简单线性回归模型可写为: ^ Y X t t=11.9580+0.0029 其中:SE(β1)=5.6228, SE(β2)=0.0002 R-squared=0.8320,F=143.5836,n=31

计量经济模型

关于我国影响税收增长因素的实证分析【摘要】:税收是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维持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有很大的作用。影响税收收入的因素来自于很多方面,从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和物价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得出税收与三者的关系,为现行政策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支出零售商品物价水平税收计量模型检验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1978-2008年的3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2亿元增长到314045亿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的财政收支状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央和地方的税收收入1978年为519.28亿元,到2008年已增长到54223.79亿元,3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16.76%。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为了研究影响中国税收增长的主要原因,分析中央和地方税收收入的增长规律,以及预测中国税收未来的增长趋势,我们需要建立计量经济模型进行实证分析。而且从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在新的经济背景下,基于知识和信息的产业发展迅速,全球一体化日渐深入,中国已是WTO的一员。新形势的经济发展是经济稳定和协调增长的结果,由于税收具有敛财与调控的重要功能,因而它在现实的经济发展中至始至终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研究影响我国税收收入的主要原因具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模型设定 (一)为了具体分析各要素对提高我国税收收入的影响大小,选择能反映我们税收变动情况的“各项税收收入”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择能影响税收收入的“国内生产总值(用X1表示)”、“财政支出(用X2表示)”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用X3表示)”为解释变量。 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设定 lnY= β0+ β1 lnX1+ β2 lnX2 + β3 X3 + u i (二)确定参数估计值X围 由经济常识知,因为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的增加均会带动税收收入的增加,所以国内生产总值(X1)、财政支出(X2)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3)与税收收入应为正相关的关系,所以可估计0<β1<1 ,0<β2<1, 0<β3<1。 表1为由《中国统计年鉴》得到的1990-2009年的有关数据。 表1 税收收入模型的时间序列表

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

计量经济学分析模型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呈迅速而稳定的增长趋势,由于分配机制和收入水平的变化,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在达到稳定小康之后,消费结构和消费水平都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本文旨在对近几年,我国城镇年人均收入变动对年人均各种消费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首先,我们综合了几种关于收入和消费的主要理论观点;本文根据相关的数据统计数据,运用一定的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进而我们建立了理论模型。然后,收集了相关的数据,利用EVIEWS软件对计量模型进行了参数估计和检验,并加以修正。最后,我们对所得的分析结果和影响消费的一些因素作了经济意义的分析,并相应提出一些政策建议。并找到影响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居民消费;城镇居民;回归;Eviews

目录 摘要.................................................................. II 前言. (1) 1 问题的提出 (2) 2 经济理论陈述 (3) 2.1西方经济学中有关理论假说 (3) 2.2有关消费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理论 (4) 3 相关数据收集 (6) 4 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 (9) 5 模型的求解和检验 (10) 5.1计量经济的检验 (10) 5.1.1模型的回归分析 (10) 5.1.2拟合优度检验: (11) 5.1.3 F检验 (11) 5.1.4 T检验 (12) 5.2 计量修正模型检验: (12) 5.2.1 Y与的一元回归 (13) 5.2.2拟合优度的检验 (13) 5.2.3 F检验 (14) 5.2.4 T检验: (15) 5.3经济意义的分析: (15) 6 政策建议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9)

计量经济学论文12篇-精品

中国商品进口额模型研究 摘要:通过对中国商品进口额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的数据分析,得到关于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函数,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探究其增长的规律性,从而使商品进口额成为一个可预测的经济变量。 关键词:计量经济学模型多重共线性异方差性自相关性 一、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提高,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口数额不断上升,从1985年的1257.8亿元到2007年的73284.6亿元。影响中国商品进口额的因素很多,这里选取教材课后练习中的数据,研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量关系,商品进口额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数量关系,对于探究中国商品进口额增长的规律性,预测商品进口额的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二、因素分析及模型建立 1、因素分析 一国的商品进出口属于对外贸易的内容,一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影响,影响对外贸易发展的因素有很多,从大的方面来说,主要是世界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国内经济发展的冷热情况,还有就是一国的对外贸易政策的等因素。有研究显示,对外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进口增长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里,对中国商品进口额的研究,主要选取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说明了一国的经济发展情况。经济的发展,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居民对国外商品的需求也增大,所以,对这两个因素对进口额的影响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2、变量选取与模型建立 这里选取“中国商品进口额”为被解释变量,用Y表示,选“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解释变量,分别用X1、X2表示。所以,模型假定为 LnY=β0+β1㏑X1 +β2㏑X2 + μ 其中u为随机误差项。 下表为1985——2007年中国商品进口额、国内生产总值、居民你消费价格

财政收入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

一、经济理论背景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势头。财政是同国家的产生和存在相联系。国家为了维持自身的存在和发挥职能,必须消耗一定的社会产品。但是,国家本身通常不直接从事生产活动,因而必须凭借自身拥有的政治权力,强制性地征收一部分社会产品,以满足各方面支出的需要。这种国家的收入和支出就是财政,它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而进行的社会产品的分配。从这一概念的内容可以看出,财政是一种分配关系,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在社会范围内集中性的分配关系。这就是财政的本质。我们选取了全国1978-2001年的财政收入,通过建立计量模型,运用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财政收入的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其中关键影响因素,以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一定参考,最终使财政收入成为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基石。 二、有关财政收入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 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财政收入的影响因素: ①税收 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通过税收工具强制地、无偿地征参与国民收入和社会产品的分配和再分配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②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GNP) GNP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有常住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 ③其他收入 包括基本建设贷款归还收入、基本建设收入、捐赠收入等。例如企业、个人的捐款,国际组织和别国政府的援助等。 ④从业人数 非农业就业人数为就业报告中的一个项目,该项目主要统计从事农业生产以外的职位变化情形。非农就业人数主要是反映制造行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及其增长,数字减少便代表企业减低生产,经济步入萧条。 ⑤进出口额 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这种贸易由进口和出口两个部分组成。 我们猜想财政收入的增加或减少与以上五个因素有关。 三、分析影响财政收入的目的和意义 影响财政收的根本性因素济是经发展水平,所以只有大力发展经济,使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财政收入才能增加。 增加财政收入要处理好国家、企业、个人的关系。财政收入的增加是财政支出的前提,也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挥国家宏观调控作用的基础。虽然从长远来看,国家实力的增强必然会给每个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机会,但是,它毕竟与企业和人民的希望不完全相等。所以,必须把握财政收入增长的度。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多,就是财政资金分配不当的一种表现。它的结果是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这对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产生不利影响,最终会阻碍经济的发展,背离财政收入增加的初衷,反而导致财政收入增加困难。如果国家财政收入过少,其直接后果则是减少财政在经济建设方面

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

#学术探讨# 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解析* 李子奈刘亚清 内容提要:本文对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进行了系统的解析,指出了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是以问题为导向,在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成为相对独立的模型理论体系,包括基于研究对象和数据特征而发展的微观计量经济学、基于充分利用数据信息而发展的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的数学基础而发展的现代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基于非设定的模型结构而发展的非参数计量经济学,并对每个分支进行了扼要的描述。最后在/交叉与综合0的方向上提出了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的研究前沿领域。 关键词:经典计量经济学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 一、引言 计量经济学自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诞生以来,已经形成了十分丰富的内容体系。一般认为,可以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将计量经济学分为经典计量经济学(Classical Econometrics)和现代计量经济学(Mo dern Eco no metr ics),而现代计量经济学又可以分为四个分支: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Tim e Ser ies Econo metrics)、微观计量经济学(M-i cro-econometrics)、非参数计量经济学(Nonpara-m etric Econometrics)以及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Panel Data Eco nom etrics)。这些分支作为独立的课程已经被列入经济学研究生的课程表,独立的教科书也已陆续出版,应用研究已十分广泛,标志着它们作为计量经济学的分支学科已经成熟。 据此提出三个问题:一是经典计量经济学的地位问题。既然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已经成熟,而且它们都是在经典模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的,那么经典模型还有应用价值吗?是不是凡是采用经典模型的研究都是低水平和落后的?二是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的发展导向问题。即它们是如何发展起来的?三是现代计量经济学进一步创新和发展的基点在哪里?回答这些问题,对于正确理解计量经济学的学科体系,对于计量经济学的课程设计和教学内容安排,对于正确评价计量经济学理论和应用研究的水平,对于进一步推动中国的计量经济学理论研究,都是十分有益的。 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各个分支是以问题为导向,以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理论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所谓/问题0,包括研究对象和表征研究对象状态和变化的数据。研究对象不同,表征研究对象状态和变化的数据具有不同的特征,用以进行经验实证研究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既然不同,已有的模型理论方法不适用了,就需要发展新的模型理论方法。按照这个思路,就可以用图1简单地描述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与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各个分支之间的关系。 本文试图从方法论的角度对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发展,特别是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与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之间的关系进行较为系统的讨论,以期对未来我国计量经济学的发展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本文的内容安排如下:首先分析经典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础地位,明确它在现代的应用价值,同时对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卢卡斯批判0的实质进行讨论;然后依次讨论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微观计量经济学、非参数计量经济学以及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的发展,回答它们是以什么问题为导向,以什么为目的而发展的;最后以/现代计量经济学模型体系的分解与综合0为题,讨论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前沿研究领域以及从对我国计量经济学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 22 ) *本文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08AJY001,计量经济学模型方法论基础研究)的资助。

第六章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案例

第六章 联立方程计量经济学模型案例 1、下面建立一个包含3个方程的中国宏观经济模型,已经判断消费方程式恰好识别的,投资方程是过度识别的。对模型进行估计。样本观测值见表6.1 01211012t t t t t t t t t t t C Y C u I Y u Y I C G αααββ-=+++?? =++??=++? 表6.1 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单位:亿元 (1) 用狭义的工具变量法估计消费方程 选取方程中未包含的先决变量G 作为内生解释变量Y 的工具变量,过程如下:

结果如下: 所以,得到结构参数的工具变量法估计量为: 012???582.27610.2748560.432124α αα===,, (2) 用间接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方程 消费方程中包含的内生变量的简化式方程为: 1011112120211222t t t t t t t t C C G Y C G πππεπππε--=+++?? =+++? 参数关系体系为:

11121210012012122000 παπαπααππαπ--=?? --=??-=? 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结果如下: 所以参数估计量为: 101112???1135.937,0.619782, 1.239898π ππ=== 202122???2014.368,0.682750, 4.511084π ππ=== 所以,得到间接最小二乘估计值为: 12122??0.274856?π α π ==

211121????0.432124α παπ=-= 010120????582.2758α παπ=-= (3)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估计消费方程 第一阶段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内生解释变量的简化方程,得到 1?2014.3680.68275 4.511084t t t Y C G -=++ 用Y 的预测值替换消费方程中的Y ,直接用OLS 估计消费方程,过程如下:

计量经济学经济模型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变量因素分析 2010级工程管理赵莹 20100027112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消费需求扩张成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断增大,对国民经济产生了拉动作用。我国经济逐步由短缺经济走向过剩经济、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社会消费需求不足,居民消费问题显得更加突出。特别市对于如何启动内需,扩大居民消费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及时把握国民经济发展格局中居民消费需求变动趋势,制定符合我国现阶段情况的国民消费政策,对于提高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都有重要意义。 我选取了全国1990年-2009年居民消费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统计资料,详 一、建立回归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 导入数据后得到下表:

表2 由表2可知,模型估计的结果为: 550.78004.0023.0403.0?3 21-+-=X X X Y (0.046) (0.016) (0.006) (50.521) t= (8.743) (-1.442) (0.802) (-1.555) 999564.02=R 999483.02=R F=12239.64 n=20 D.W.=0.9217 二、异方差性的检验 用怀特检验进行异方差性的检验,得出下表:

表3 由表3可知,35292.11n 2 =R ,由怀特检验,在α=0.05的情况下,查可 知92.16905 .02 =)(χ >35292.11n 2=R ,表明模型不存在异方差性。 三、序列相关性的检验 由表2中结果可知D.W.=0.9217,D.W.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n=20,k=2,查表得20.1d =L ,41.1d =U ,由于0

计量经济学论文参考题目

计量经济学论文参考题目 本文由论金台论文站工作室整理提供。 中国城镇居民2013年可支配收入分析 中国农业总产值问题的计量分析 中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的影响因素分析 在校学生总数变动的多因素分析 GDP与进出口总额的计量分析 有关我国进口商品消费的计量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粮食总产量诸因素分析 影响新股上市定价的因素分析 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分析 影响银行卡交易量的因素分析 城市住房均衡价格供求模型 城镇集体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分析 城镇人均收入与人均通讯消费分析 江苏省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江苏省城镇居民消费模型 江苏省镇居民消费函数模型 影响GDP增长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 影响寿险保费收入的因素分析2 影响江苏省房地产业发展的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农业总产值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中国汽车产量的多因素分析 影响人身保险保费收入的重要因素分析 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的再探析 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运用OLS法对参数估计 江苏省城市居民消费函数模型分析 店铺租金的确定 对江苏省房地产市场的实证考察 固定资产投资对江苏省GDP影响分析 固定资产投资的计量经济学模型

关于社会商品零售总额的案例分析 关于封闭式基金价格问题 货币政策与GDP的回归分析. 开放经济下储蓄、投资与贸易余额关系的研究 农业总产值分析 农民收入影响因素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FDI与国有企业改革的互动分析 旅游经济分析 我国财政收入与部分支出结构 美国居民消费与可支配收入关系的实证分析 四川省居民消费结构计量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增长模型 我国居民消费的因素分析 我国国内债务规模的多元线性分析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固定资产投资与GDP关系分析 我国国债发行规模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利用外资与GDP关系我国人均GDP与消费的计量分析我国外汇储备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我国涉外旅游业收入的实证分析 西方消费理论在中国的实证分析 我国私人汽车拥有量分析 影响GDP的因素分析 中国股票内在价值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政府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 中国粮食总产量多因素分析 江苏省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的计量模型分析 中国对美国进口总额的分析 关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计量经济模型 对江苏省种植业收入模型的初步探索 计量经济学消费——收入模型分析 城镇居民消费水平影响因素浅析 江苏省人力资本存量的现状分析 农民人均收入影响因素分析 浅析我国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加工工业产品出厂价格多因素分析

计量经济学的模型分析

上海市当年累计合同金额和实际投资的分析 外商投资统计的基本任务是:及时、准确、全面地反映上海吸收外商投资情况,对国家批准的外商投资协议、合同和实际执行情况,以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已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运营等方面的情况,进行系统的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实行统计监督。为政府部门经济管理和宏观决策提供统计信息、统计咨询,并为对外交流提供服务。外商投资统计具体实施工作采取分级负责;各级外资主管部门组织、协调、管理本级职责范围内的外资统计工作。各市级集团公司负责集团公司投资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股份制外商投资企业;各区县外资统计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内外商独资企业、无主管部门的外商投资企业;闵行、虹桥、漕河泾三个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关开发公司,临港、洋山、化工区管委会负责相关区域内无主管部门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央企业和暂未落实中方上级主管部门的,由上海市商务委员会直接负责 一、收集数据

对数据进行整理描述

二、建立模型 建立如下一元回归模型: μββ++=x 10y (本模型中x 表示当年累计合同 金额,Y 表示实际投资) 三、模型检验 (一)、卡方检验 (二)、回归分析

(三)、T检验 通过T型检验 T=7.363,自由度df=19,sig.=0.000并且sig.(双

侧)=0.000。由于sig.比α=0.05小得多,故认为上海市当年累计合同金额和实际投资有关。 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的计算结果,利用0β和1β的估计值,可建立如下上海市实际投资函数: 四、认识 从回归估计的结果看,模型较好。可以看出上海市当年累计合同 金额和实际投资有关,并且两者的相关性较强。可以看出企业按合同(章程)规定的外商以现汇、实物、外商所得股利的再投资以及工业产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无形资产计价等的全部实缴资本额。包括经有关部门批准,外商用于扩大再生产、发展企业规模或补充基本建设资金不足而投入的追加资本及外商所得股利的再投资。其中,外商增资额予以单独列出。外商实际投资额有增减变动的,必须以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及相关附件作为统计依据,实缴资本额一律折成美元计算。投资方如来自两个以上不同的国家(地区),请一一列明(下同)。企业按合同(章程)规定的中方以现金、 实物以及工业产权、专有技术、 土地使用权等无形资产计价的全部实缴资本额。包括经有关部门批准,中方用于扩大再生产、 发展企业规模或补充基本建设资金不足而投入的追加资本及中方所得股利的再投资。其中,中方增资额及由中方利润转入的增资部分,予以单独列出。 X +=998.0054.2-Y ?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最终版)

课程论文 题目分析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影响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经济统计学 班级2013级经济统计一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孙荣 职称副教授 2015 年12 月24 日

重庆工商大学课程论文成绩评定表 指导教师评定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分析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影响 [摘要]: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而不是仅仅笼统的了解居民消费对GDP有影响,本文从居民消费用途分类对GDP影响进行分析,。文章指出应该从消费用途方面分析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政府可以根据此分析结果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调整,提高GDP,促进经济发展。 [关键字]:GDP 消费用途城镇居民消费支出 引言 (一)研究背景 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消费,投资,进出口。在中国,存在其他国家都不能相比的巨大的消费市场。大家都知道,因为人多。大多数研究在分析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时,仅仅分析表面,并没有对消费进行彻底的分析。内需才是提高GDP切实可行之路,所以本文将居民消费按照用途分类,更深入的研究消费中各种用途对GDP的影响。这样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居民消费对GDP的具体影响,给政府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参考性建议。同时还可以根据本文分析结果对居民消费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了解居民消费需求,实现供求平衡,拉动经济的增长。 (二)理论依据 根据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净出口,其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居民个人消费支出+社会公共消费支出,本文将居民消费支出按照户口分为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消费支出,进而再继续分类,按照用途分类,将居民消费支出分为八大类,分别是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信、文娱教育及服务、居住、其他商品和服务。本文根据这八类居民消费分类对GDP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三)研究意义 将消费按照用途分类,能够深入的了解到每一类型的消费需求对GDP的影响,用Eviews 软件进行定量分析之后,我们就能够更具体的了解到居民消费对GDP的影响,对政府进行消费结构调整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或者对于提高内需,拉动经济增长,能够提供可靠性的依据,不在只是依赖定性分析进行决策,而是利用更加科学可靠的定量分析进行相关决策。 一、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居民消费支出可以看做是消费需求一部分,消费需求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分析:(1)消费需求弹性分析。消费需求弹性系数是一个较为具体的地反应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或制约性分析指标。它是经济增长率与消费需求增长率之比,说明需求没增长1个百分点能够带动经济增长比例关系。(2)消费需求贡献分析。从市场消费需求增长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实际效果来分析,消费需求在多大的程度上推动了经济增长。 二、深入分析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本文利用Eviews软件深入分析居民消费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将居民消费按照八个分

计量经济学-案例分析-第八章

第八章案例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快速增长,同时城乡居民的储蓄存 款也迅速增长。经济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体制、住房、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制的变化,使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为了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中 国居民的储蓄存款与收入的关系是否已发生变化,以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代表 居民储蓄(Y),以国民总收入GNI代表城乡居民收入,分析居民收入对储蓄存款影响的数量关系。 表8.1为1978-2003年中国的国民总收入和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及增加额的数据。 单位:亿元 2004 鉴数值,与用年底余额计算的数值有差异。 为了研究1978—2003年期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随收入的变化规律是否有变化,考证城

乡居民储蓄存款、国民总收入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8.5 从图8.5中,尚无法得到居民的储蓄行为发生明显改变的详尽信息。若取居民储蓄的增量 (YY ),并作时序图(见图 8.6) 从居民储蓄增量图可以看出,城乡居民的储蓄行为表现出了明显的阶段特征: 2000年有两个明显的转折点。再从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增量与国民总收入之间关系的散布图 看(见图8.7),也呈现出了相同的阶段性特征。 为了分析居民储蓄行为在 1996年前后和2000年前后三个阶段的数量关系,引入虚拟变 量D 和D2°D 和D 2的选择,是以1996>2000年两个转折点作为依据,1996年的GNI 为66850.50 亿元,2000年的GNI 为国为民8254.00亿元,并设定了如下以加法和乘法两种方式同时引入 虚拟变量的的模型: YY = 1+ 2GNI t 3 GNI t 66850.50 D 1t + 4 GNh 88254.00 D 2t i D 1 t 1996年以后 D 1 t 2000年以后 其中: D 1t _ t 1996年及以前 2t 0 t 2000年及以前 对上式进行回归后,有: Dependent Variable: YY Method: Least Squares Date: 06/16/05 Time: 23:27 120000 8.7 1996年和 100000- 40000 2WM GNi o eOB2&ISEea9a9l2949698[Ma2 20CUC ir-“- 1CC0C 图 8.6 *OOCO mnoot , RtKXD Tconr G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