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梯技术要求

食梯技术要求
食梯技术要求

食梯技术要求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食梯技术参数要求

一、安装要求:

1、产品是整套全新的,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

(GB7588-2003)和《电梯技术条件》(GB10058-2009)进行制造安装,满足本项目需求的技术指标的电梯。

2、送货上门、安装、调试直至设备验收合格。

3、工程安装施工要求:

(1)负责全套设备的安装调试,工程总价必须包含设备、工具运输、税费、保险费及生产厂家对采购方承诺售前、售后保修等相关费用、安装调试验收(施工脚手架搭拆、设备吊运等)在内的一切可能发生的费用。

(2)设备安装调试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自负施工人身、设备安全责任。

(3)安装调试过程中,公司派专业技术人员对施工进行同步指导,并负责全套机组的调试运行,达到验收要求。

(4)负责办理有关电梯安装的开工报装和竣工报验手续,费用由乙方(卖方)承担。

(5)设备验收费用由乙方(卖方)负责。

(6)电梯安装完工,经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验收合格后,负责到质量技术监督局办理电梯投入使用前的注册登记及其他相关手续,并且由此产生的所有费用由乙方(卖方)负责。

(7)安装验收应按以下标准与规定执行:

《电梯安装验收规范》(GB1006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梯电气装置施工与验收规范》(GB5018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10);

电力、消防、安监部门的有关规定等。

4、零部件、配件及安装材料必须是未经使用的全新的并符合国家有关质量

安全标准的合格产品。

5、设备应包括必备的易损耗备件和专用工具(投标时请详细列明清单)。

二、设备型号名称:WW2540推车式餐梯

1、电梯规格:额定载重: 200 kg

额定速度: 0.3 m/s

开门方式:手动直分;

双开门:无;

层站门数:2 层 2 站 2 门;

轿厢内尺寸(W×D×H):800mm×700mm×1200mm;

门尺寸(W×H):800mm×1200mm;

停靠层号:1、2;

基站设置(前)层号:1;

井道尺寸(W×D):1500mm×1000mm;

底坑深度:1200mm;提升高度:4500mm;顶层高度:

2500mm;

2、技术参数:主机要求:蜗轮蜗杆传动杂物电梯专用曳引机;

控制系统:原装模块化PLC控制系统,主接触器、空气开关、

环型串行通信系统

控制方式:PLC、按钮轿外控制、变频控制;

操纵方式:流线性GPS型按钮;

导轨:主副导轨采用型钢,TH5空心导轨、T75机加工导轨;

轿厢:发纹不锈钢的装饰;

轿壁、轿顶、轿门及层门:304发纹不锈钢板;

门保护装置:开门不运行保护;

呼梯装置:轻触按钮、数码显示;

缓冲器:弹簧或聚胺脂缓冲器;

机房位置:井道上部;

3、功能要求:

(1)上下对讲功能;(2)各层层站显示功能;(3)厅外层站示意;(4)厅外方向示意;(5)井道照明;(6)机房检修操作功能;(7)轿顶优先操作功能;(8)直接停靠;(9)反向时自动消指令;(10)电梯开门不运行保护功能;(11)电梯紧急停车保护系统;(12)超载保护;(13)防溜车保护;(14)调速器故障保护;(15)开门保持时间控制;(16)电梯终端保护系统。

4、安全装置:

(1)断路器;(2)相序保护;(3)门联锁保护;(4)缓冲器;(5)限位开关;(6)极限开关;(7)急停按钮。

5、主要零部件配置:

(1)控制拖动系统:采用PLC轿外控制,LG品牌原装进口交流接触器驱动,配威得利蜗轮蜗杆传动杂物电梯专用曳引机。

(2)轿箱及厅门形式:采用304不锈钢制造,轿箱配紫外线灭菌灯,厅轿门均为密封上下垂直中分式,配不锈钢普通型小门套。

(3)呼梯箱形式:采用304不锈钢面板及流线性GPS型不锈钢按钮,配层楼位置数码及方向显示。

三、售后服务及要求:

1、按国家规定和厂家承诺实行“三包”,投标报价包含送货上门、安装、调试及相应人员培训。

2、质保期:自安装、调试验收合格并交付使用之日起1年。终身上门维护。

3、质保期内,免费定期上门保养(检查、清洁、除尘、加油、调整),售后服

务以生产厂家的售后服务承诺书为标准。

4、质保期内,如采购单位在设备使用过程发生质量问题,本公司在接到通知后

必须在2小时内响应并到达现场处理,一般故障处理时限不超过6小时,重大故障处理时限不超过48小时修复、每月对电梯定期保养2次、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

5、免费对甲方(买方)的2名操作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在安装调试过程也应让

操作人员共同参与,并进行现场培训。

6、质保期满后,终身提供电梯维保服务。

7、常年备有主机易损配件,能及时处理、替换损坏的部件,须提供保修期后配

件优惠方案(列出详细优惠服务方案)。

8、按要求提供完整的全套电梯安装、调试、操作、使用、控制和维护手册等详细技术资料及图纸。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介入超声临床技术操作规(一) 第一节概述 介入超声所在超声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其主要特点是在实时超声的监视下或引导下,针对体的病变或目标,通过穿刺或置管技术以达到进一步诊断或治疗的目的。介入性超声属于微创技术,相当于用一次精确的小手术来替代大手术。因此,对操作医师素质要求较高,须具备良好的超声成像的基础理论知识,较丰富的超声检查临床经验和较全面的临床诊疗知识。须经过正规的培训和严格的考核才能上岗。介入超声属于有创操作,应有专门的介入超声室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整个过程须有专门人员密切配合,以保证整个操作过程的顺利完成。 【适应症】 1.诊断性介入性超声 (1)穿刺抽液化验检查。 (2)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 (3)穿刺切割组织病理检查。 (4)穿刺和置管后注药行X线检查。 2.治疗性介入性超声 (1)抽液(注药或不注药)。 (2)引流(单纯、清洗或加注药)。 (3)药物注入(乙醇、抗生素、血凝剂、抗肿瘤药及免疫制剂等)。 (4)物理能量导入(射频、微波、核素、冷冻、高强聚焦超声、激光等)。【禁忌症】 1.灰阶超声显示病灶或目标不明确、不清楚或不稳定者。 2.严重出血倾向者。 3.伴大量腹水者。 4.穿刺途径无法避开大血管及重要器官者(粗针及治疗性穿刺更列为禁忌)。 5.化脓性感染病灶如脓肿可能因穿刺途径而污染胸膜腔或腹膜腔。 【术前准备】 1.在穿刺之前,超声医师必须掌握病人的病史和病情,明确穿刺目的,尤其要明确躔次的目的所诊断性还是治疗性。然后,用超声诊断仪仔细观察病灶或目标,研究穿刺引导是否可行。同时结合具体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规定,确定病人是否适宜做介入性超声并通知病人实际情况。 2.化验与器械 (1)检查血常规和凝血三项。 (2)必要时,检查心功能、肝功能及肾功能。 (3)治疗前1周停服抗凝剂(如阿斯匹林等)。 (4)操作前禁食8h,腹胀明显者应事先服用消胀药或清洁灌肠。 (5)做好病人及其家属的术前谈话,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6)完成超声引导探头及穿刺针、导管等介入操作器械的清洁、消毒。 3.介入超声室的基本要求 (1)操作间实用面积不<20m2,易于清洁、灭菌,保持低尘,入室换鞋、戴帽、戴口罩。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XXXXXX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型号命名 P200 设计序号 产品代号 结构组成(不同型号如有结构组成的差异,应分型号列明) XXXXXX(以下简称XX)主要有X射线管组件(组合式)、限束器、操作台、影像处理系统、C形臂及可移动机架、医用X射线影像增强器组成。 型号说明(如有多个型号此条适用,列表标明型号间差异) 表1型号说明 工作条件 a)环境温度:10℃-40℃; b)相对湿度:30%-75%; c)大气压力:700hPa-1060hPa。 d)电源:AC220V±22V;50Hz±1Hz e)额定输入功率:xxVA。 2性能指标 外观 ………. 安全要求 XXX安全要求应符合的要求,产品主要特征见附录C。(适用设备) XXX安全要求应符合的要求,产品主要特征见附录C。(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应符合YY0505-2012的要求。 电磁兼容(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应符合GB/的要求。 电磁兼容(体外诊断类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应符合GB/及GB/的要求。 环境试验 按GB/T14710-2009中规定的气候环境Ⅱ组、机械环境Ⅱ组的要求及表X进行试验,应符合要求。 表X试验要求及检验项目 3检验方法 外观 用正常或矫正视力观察以及用手感检查,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 安全要求 按—2007中的规定进行。(适用设备) 按中的规定进行。(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试验按YY0505-2012的要求进行。 电磁兼容(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试验按GB/的要求进行。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防护眼罩)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防护眼罩 L O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产品型号: 封闭型透明眼罩型号:(150≡*72≡) 1.2产品规格: 不规则单镜片水平基准长度X垂直高度:15Omm×72mm,厚度2mm;松紧带长度*宽度*厚度 40Omm*15mm*l. 5mm 1. 3产品标志: 产品标记分别由品牌代号(YY)、产品名称代号(YZ)、结构代号(T)和规格(130*72MM)四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 (150mm*72mm) -------- 结构代号:透明型结构用“T”标记: ------------- 产品名称代号:用“YZ”表示,是“眼罩”的汉语拼音首写字母: ------------------ 品牌代号:用“YY”表示?是“公司”汉语拼音首写字母。 1.4产品材料: 聚碳酸脂镜片、乙烯镜框、涤纶松紧带。 2.O性能指标: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T 3923. 1-2013纺织品织物拉伸性能第1部分: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的测

定条样法 GB/T 16886. 10-2017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笫10部分:刺激与皮肤致敬试验 GB/14866-2006个人用眼护具技术要求 GB/T2828. 1-2012汁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查的逐批检查及抽样讣划; GB/T2829-2002周期检验汁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YY0466-2009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 3.0检验方法: 3.1要求: 3.1. 1产品外观:各配件表面应平整、洁净、无破损,要求表面光滑、无毛刺、无锐角,松紧带无抽丝起球,配戴后无引起眼面部不舒适感和影响正常视力的其他表面缺陷; 3.1.2外形尺寸:应符合1.2的规定,正负偏差为±0.5mm: 3.1.3视野:单镜片组成的眼而护具最小下方视野为67。。 3.1.4镜片光学性能 3.1. 4.1表面质量及内在疵病 要求镜片中心范用平滑、着色均匀、没有划痕、条纹、气泡、霊斑、橘皮、霍光、异物或有损光学性能的其他缺陷。 眼罩表而光滑、无突然袭击起物、薄厚均匀,不得有起层及汽泡等缺陷。 3.1. 4.2镜面可见光透射比 无色透明镜片,可见光透射比应大于或等于0.89。 3.1. 4.3镜面颜色 镜片的颜色差、光密度(d)值不得超过0.4m。 3. 1. 4.4屈光度偏差 平光镇片屈光度偏盖为D B 3. 1. 4.5镜面平行度 平而型镜片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工作。 三. 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执业资格的注

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信息)。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参考)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xxxxxxx电动手术台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1.1 型号 xx-x-x 设计序号 产品分类x电动 xx汉字拼音字头 1.2 组成 手术台由多节式台面(头板、背板、臀板、腿板) 、立柱、底座、液压传动系统、控制器和配套件组成。 配套件有搁臂板、肩托板、腿托架 2.性能指标 2.1 工作条件: a)环境温度 -20℃~+50℃; b)相对湿度 30%~80%; c)大气压力 700 hPa~1060hPa; d)电源电压 AC220V±22V; e)频率 50Hz±1Hz。 2.2 外观 2.2.1 手术台的外观应平整光滑,表面不得有锋棱、毛刺、凹凸缺陷。无露底、起泡、裂纹、流挂、脱落等现象。 2.2.2 手术台的电镀件表面应光滑,色泽应均匀,不允许擦伤、烧痕、针孔、毛刺和可见的裂纹; 2.2.3 手动机构应灵活可靠。手术台移动灵活,刹车制动可靠。

2.3 基本参数详见表1。 表1 手术台面均载135Kg.,各功能动作应平稳。 2.5. 渗漏 手术台液压系统应无渗漏现象。手术台台面按照3.2规定方法检验,液压系统历时5h(气压系统历时1h),手术台下降距离不得大于8mm。 2.6 动作平稳性 手术台各种动作变换应该平稳,不得产生抖动现象。 2.7 台面摆动量 空载下,台面呈现最高位置时,应保持水平,取下头板、搁臂板和所有配套件后,应符合下列要求: 纵向摆动量应不大于15mm; 横向摆动量应不大于10mm; 水平侧向摆动量应不大于18mm。 2.8 拆装 头板、搁臂板,腿板和所有配套件装卸应方便、锁止应可靠。

2.9 材料 台面和台垫应选用能透过X射线的材料制成,便于透视摄影。 2.10 噪声 手术台在载有按全工作负荷时,其运动噪声在一米距离处,不得大于65dB(A)。 2.11 电磁兼容性 应符合YY 0505—2012的要求和0570-2005中36.101的要求. 2.12 电气安全要求 手术台电气安全应符合GB9706.1-2007的要求,产品主要特征见附录A。 2.13 环境 手术台应符合GB/T14710-2009中气候环境试验II组、机械环境II组的要求见附录B. 3.检验方法 3.1 外观 用手感目力检查,其结果应符合2.2的规定。 3.2 基本参数 用通用量具测量,其结果应符合2.3的规定。 3.3 安全工作载荷 按YY0570-2005中图102所示安全工作载荷,应符合2.4的规定。 3.4 渗漏 手术台在20℃±5℃的条件下,按照YY1106-2008中5.2的规定进行实验,其结果应符合4.3的规定。 3.5 动作平稳性 手术床在变换动作时,以手触摸台面实验,其结果应符合2.6的规定 3.6 台面摆动量 按照YY1106-2008中5.4的规定进行实验,其结果应符合2.7的规定。 3.7 拆装

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一、整复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由于关节软组织的保护作用,特别是在病理状况,错缝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多呈痉挛、紧张状态,给手法操作带来一定难度,如果野蛮操作,也会因之造成危险。因此,为了保证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整复类手法的操作应符合稳、准、巧、快的基本技术要求。(一)稳 是对整复类手法安全性方面的要求,强调在施行手法整复时,首先要考虑到安全问题,它包括排除整复手法的禁忌症和具体手法的选择应用两个方面。就手法操作本身而言,应做到平稳自然、因势利导、避免生硬粗暴。一般来说,某一个关节可以通过多种手法来实现整复目的,可根据具体病情、患者适宜的体位,以及手法的特异性作用而选择安全性相对高的手法,不能过分依赖单一的扳法。此外,也不可一味追求手法整复时“咔哒”声的出现,它并不是判断手法整复成败的唯一标准。 (二)准 是对整复类手法有效性方面的要求,强调进行关节整复时,一定要有针对性。首先必须具有明确的手法应用指标,即明确诊断,做到手法与病症相合;其次,在手法操作过程中,定位要准确,如施行拔伸类手法时,通过变换拔伸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可以使应力更好地集中于要整复地关节部位,而在施行脊柱旋转扳法时,则可以通过改变脊柱屈伸和旋转的角度、以及手指的支点位置,使应力集中于需要整复的关节部位。 (三) 巧 是对整复类手法施力方面的要求,强调运用巧力,以柔克刚,即所谓“四两拨千斤”,不可使用蛮力、暴力。从力学角度分析,大多数整复类手法是运用了杠杆原理,因此,在施行关节整复类手法时,力的支点选择和力的组合运用十分重要,同时还要考虑到不同体位下的灵活变化,要尽可能地借患者自身之力以完成手法的操作,只有这样,才能符合“巧”的技术要求。正如《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四) 快 是对整复类手法发力方面的要求,强调发力时要疾发疾收。首先,需要对发力时机做出判断,它主要依靠手下的感觉,一般在关节活动到极限位置而又没有明显阻力的时候发力;其次,术者无论采用哪一个部位发力,一般都是运用自身机理的等长收缩方式进行,即所谓的“寸劲”,极少有形体和关节大幅度的运动;另外,需要对发力时间和力的大小进行控制,不能过大过小。 以上4个方面的技术要求应贯穿于每一个整复手法操作的全过程,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手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松解类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 松解类手法的种类较多,每一种手法都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但一般认为均必须符合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基本技术要求,从而达到深透的作用效果。 (一)持久 是指手法能够严格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久操作足够时间而不变形,保持动作的连贯性。因为不少推拿手法在临床应用时,需要操作较长的时间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如果缺乏持久性,势必影响疗效。 (二)有力 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力量、功力和技巧力。力量是基础,功力和技巧力需要通过功法训练和手法联系才能获得。在力的运用上须根据治疗对象、施治部位、病症虚实而灵活掌握。其基本原则是既保证治疗效果,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三)均匀 一方面指手法的操作必须具有一定的节律性,不可时快时慢;另一方面指手法的作用力在一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XXXXXX 1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型号命名 P 2 0 0 设计序号 产品代号 结构组成(不同型号如有结构组成的差异,应分型号列明) XXXXXX(以下简称XX)主要有X射线管组件(组合式)、限束器、操作台、影像处理系统、C形臂及可移动机架、医用X射线影像增强器组成。 型号说明(如有多个型号此条适用,列表标明型号间差异) 表1 型号说明 工作条件 a)环境温度:10℃-40℃; b)相对湿度:30%-75%; c)大气压力:700 hPa-1060 hPa。 d)电源:AC 220V±22V;50Hz±1Hz e)额定输入功率:xxVA。 2性能指标 外观 ………. 2. X安全要求 XXX安全要求应符合GB 的要求,产品主要特征见附录C。(适用设备)XXX安全要求应符合GB 的要求,产品主要特征见附录C。(适用设备)2. X电磁兼容(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应符合YY 0505-2012的要求。 2. X电磁兼容(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应符合GB/T 的要求。 2. X电磁兼容(体外诊断类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应符合GB/T 及GB/T 的要求。 2. X环境试验 按GB/T 14710-2009中规定的气候环境Ⅱ组、机械环境Ⅱ组的要求及表X进行试验,应符合要求。 表X 试验要求及检验项目 3检验方法 外观 用正常或矫正视力观察以及用手感检查,结果应符合的要求。 ………………. 安全要求 按GB —2007中的规定进行。(适用设备)

按GB 中的规定进行。(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试验按YY0505-2012的要求进行。 电磁兼容(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试验按GB/T 的要求进行。 电磁兼容(体外诊断类适用设备) 电磁兼容试验按GB/T 及GB/T 的要求进行。 4术语 GB/T 10149-1988和GB/T 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技术要求。 如有其他情况此通用模版无法表述,按实际情况确定! 附录A 产品引用标准及说明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修改单)

农村低压电力网的基本技术要求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农村低压电力网的差不多技术要求,适用于380V及以下农村电力网的设计、安装、运行及检修。对用电有专门要求的农村电力用户应执行其他相关标准。 各级电力治理部门从事农电的工作人员、电力企业从事农电的工作人员、农村电力网中用户单位的电气工作人员应熟悉并执行本标准。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

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l2527—1990 《额定电压1kV及以下架空绝缘电缆》 GBl3955—1992 《漏电爱护器安装和运行》 GB50173—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 35kV及以下架空电力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4623—1994 《环形预应力混凝土电杆》 GB6829—1995 《剩余电流淌作爱护器的一般要求》 GB/T6915—1986 《高原电力电容器》 GB/T773—1993 《低压绝缘子瓷件技术条件》 GB/T1386.1—1997《低压电力线路绝缘子第1部分:低压架空电力线路绝缘子》 GB/T16934—1997 《电能计量柜》 GB/T6916—1997 《湿热带电力电容器》 GB/T1179一1999 《圆线同心绞架空导线》

GB/T17886.1—1999 《标称电压1kV及以下交流电力系统用非自愈式并联电容器,第一部分:总则—性能试验~安全要求—安装和运行导则》 GB/T11032—2000 《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J63—1990 《电力装置的电测量仪表装置设计规范》 GBJ149—199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DL/T601—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DL/T602—1996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程》 JB2171—85 《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农用直埋铝芯塑料绝缘塑料护套电线》 JB7113—93 《低压并联电容器装置》 JB7115—93 《低压无功就地补偿装置》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第8号令《供电营业规则》1996年10月8日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部分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学分册》 第1章总则 一、为提高病理学诊断质量,促进临床工作,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精神,结合医院病理科工作的特点, 制定本规范。 二、医院病理科和承担医院病理科任务的医学院校病理教研 室的主要临床任务是通过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简称活检)、 细胞病理学检查(简称细胞学检查)和尸体剖检(简称尸检) 等作出疾病的病理学诊断(或称病理诊断)。具有一定规模 的病理科,应积极开展教学、培训病理医师和科学研究等项 工作。 三、病理学诊断是病理医师应用病理学知识、有关技术和个 人专业实践经验,对送检的患者标本(或称检材,包括活体 组织、细胞和尸体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合有关临床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后,作出的关于该标本病理变化性质的判断 和具体疾病的诊断。病理学诊断为临床医师确定疾病诊断、 制定治疗方案、评估疾病预后和总结诊治疾病经验等提供重 要的、有时是决定性的依据,并在疾病预防,特别是传染病 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病理学诊断报告书(或称病理诊断报告)是关于疾病诊 断的重要医学文书。当涉及医、患间医疗争议时,相关的病 理学诊断报告书具有法律意义。病理学诊断报告书应由具有

执业资格的注册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的病理医师签发。各医院可酌情准予条件适宜的高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试行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低年资病理科住院医师、病理科进修医师和非病理学专业的医师不得签署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五、病理学检查是临床医师与病理医师为确立疾病诊断而进行的合作行为,是有关临床科室与病理科之间特殊形式的会诊。临床医师和病理医师双方皆应认真履行各自的义务和承担相应的责任。 六、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发出的会诊邀请单。病理学检查申请单的作用是:临床医师向病理医师传递关于患者的主要临床信息(包括症状、体征、各种辅助检查结果和手术所见等)、诊断意向和就具体病例对病理学检查提出的某些特殊要求,为进行病理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或依据。病理学检查申请单是疾病诊治过程中的有效医学文书,各项信息必须真实,应由主管患者的临床医师亲自(或指导有关医师)逐项认真填写并签名。 七、临床医师应保证送检标本与相应的病理学检查申请单内容的真实性和一致性,所送检材应具有病变代表性和可检查性,并应是标本的全部。 八、患者或患者的授权人应向医师提供有关患者的真实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和可能涉及诊断需要的隐私

高清视频会议基本技术要求

一、技术要求 第1.1节概述 MCU要求 1.1.1MCU应符合H.323和H.320标准及SIP协议,支持H.323 V4以上版本。 1.1.2MCU应采用整机一体化的体系结构,为保证系统的高度稳定性,MCU的操作系统必须 为嵌入式操作系统,MTBF不小于100000小时。 1.1.3MCU采用中文WEB管理界面,采用图形化控制界面。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只需要 通过帐号就可以实现对于MCU会议管理及系统配置的所有操作。 1.1.4MCU支持高清晰分辨率,可支持30帧/秒的H.264 HD(1280×720)活动视频编码协 议。 1.1.5MCU具备H.264HD视频编码,同时支持H.263、H.263+视频编码,H.263、H.264协 议的速率应达到2M。 1.1.6MCU能在同一个会议中接入标清(CIF、4CIF)及720P高清视频终端,不能降低高清 终端分辨率及声音及图像质量。 1.1.7MCU具备H.239高清(720P)双流协议,可以实现全网的双流会议,并且双流会议时 不降低会议容量。 1.1.8MCU支持终端以128Kbps/s-4Mbps/s速率接入,投标方应明确设备所支持的用户速 率范围。 1.1.9容量 1)考虑到系统可靠性、系统处理能力及今后的扩展性,MCU应至少具有24个2Mbps 速率以上终端的接入能力,能够同时召开多组会议。 1.1.10音频指标 1)投标方应说明支持的音频编码,语音编解码应符合ITU-T G.711、G.722、G.722.1 和 G.728等建议。支持MPEG-4 AAC/LC的宽频声音,如果有高于上述标准的编解 码技术请详细说明。 2)投标方需给出MCU会议中同时混音的数量。混音数量不能低于4方。 3)具有自动唇音同步,误差应不可察觉,音频视频相对延迟小于40ms。 4)多个会议同时召开的时候,各个会议的声音互不影响。 1.1.11视频指标 1)视频编码应支持H.263、H.263+、H.264建议,各编码速率要求达到4M。 2)图像分辨率:支持QCIF、CIF、4CIF,HD(720P)。 3)在图像带宽上,要求在384Kb/s速率时达到25帧CIF连续运动图像,512Mbp时达 到30帧/秒连续的DVD画质,在1Mbps以上带宽时达到30帧/秒连续的720P高清质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

产品技术要求 医疗器械产品技术要求编号: 6864-I(检查手套) 检查用手套/指套 1.0产品型号/规格及其划分说明: 产品型号:检查用手套,以“非无菌形式提供”。 产品规格: 产品按使用人的手型大小分为两个规格: a)L(大码):29mm×27mm×15.5mm,适用于男性医护人员使用; b)M(中码):28mm×24mm×14.7mm,适用于女性医护人员使用; 产品标志: 产品标记分别由品牌代号(WX)、产品名称代号(ST)、规格(L、M)三部分组成。如下所示: WX—ST—□ 规格:按中字母L、M……或参数29mm×27mm×15.5mm ……标记; 产品名称代号:用“ST”表示,是检查手套简称“手套”的汉语拼音首写字母; 品牌代号:用“WX”表示,是“文兴”汉语拼音首写字母。 示例: 佛山市中德容桂文兴五金塑料厂生产的检查用手套: 检查手套 WX/粤×××—2016 WX-ST-L(29mm×27mm×15.5mm) 产品材料: 检查手所选用的原材料应符合相应的产品质量标准。 2.0性能指标: GB/T191-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查的逐批

检查及抽样计划; GB/T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B/T 9969-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B/T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0部分:刺激与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 YY0466-2009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第1部分:通用要求。 3.0检验方法: 要求: 3.1.1 产品外观:表面应平整、洁净、无破损,表面材料为聚乙烯环保材料、背贴纸不得有脱离现象; 3.1.2 外形尺寸:应符合的规定,正负偏差为±1.2mm; 3.1.3残留物:通检查手的背贴纸剥离后,目测背贴纸,用手触摸背贴纸黏胶面,不应有可见残余胶体; 3.1.6 生物安全性: a.致敏性试验:按GB/T 中第7章规定的方法进行,应无致敏反应; b.皮肤刺激性试验:按GB/T 中第6章规定的方法进行,应不大于极 轻微刺激反应。 试验方法: a.外观:用目力检查,应符合3.1.1的规定; b.规格尺寸:用带表卡尺检测符合3.1.2的规定; c.粘着力试验: 取样品1片,将试样一端的粘贴面与不锈钢板的清洁表面接触,使试样的端部的整个宽度与距钢板端面以外,粘贴试样时要确保试样与钢板之间没有气泡,用滚子向试样粘贴部分施加压力,以约 60 cm /m in 的速度沿试样长度方向滚压四次,并使其在标准大气压下停放 10 m in ,在试样端线部做一标记线,在试样的悬挂端按每厘米宽度 N (80 g)贴一重物,施力要均匀分布与整个带宽上,将钢板悬挂于 36℃ - 38℃热空气烘箱内30 m in ,使钢板与垂直面呈 2°倾斜,以防止试样与钢板剥离,并能使重物悬挂,应符合3.1.3的规定; d.剥离强度试验:

GB15703隔爆型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15703-1995隔爆型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隔爆型电机型式和分类、技术要求、检验规则以及标志的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各种用途的隔爆型电机。各种用途的隔爆型电机如有本标准未规定的附加要求时,应在该种电机的标准中作补充规定。 某些用途的隔爆型电机,如对本标准的条款有特殊要求时,应在该种电机的标准中作特殊规定。 本标准未作规定者应符合GB3836.2和GB755的规定。 2 引用标准 GB3836.1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 GB3836.2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 GB3836.3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 GB755—87 旋转电机基本技术要求 GB4942.1—85 电机外壳防护分级 GB531—83 橡胶邵尔式A型硬度试验方法 GB1410—89 固体电工绝缘材料绝缘电阻体积电阻系数和表面电阻系数的试验方法GB2423.4—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GB 12351—90 热带型旋转电机环境技术要求 GB 11020—89 测定固体电气绝缘材料暴露在引燃源后燃烧性能的试验方法 GB 2900.25—82 电工名词术语电机 GB 2900.35—83 电工名词术语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 3 型式和分类 3.1 隔爆型电机类别、级别及温度组别 3.1.1 隔爆电机分为Ⅰ类和Ⅱ类 a.Ⅰ类:煤矿用电机; b.Ⅱ类:工厂用电机。 3.1.2 隔爆型电机的级别,对Ⅱ类隔爆型电机按其适用于爆炸气体混合物最大试验安全间隙分为A、B、C三级。 3.1.3 隔爆型电机的温度组别是根据电机允许最高表面温度而分组的。 a.Ⅰ类电机表面可能堆积粉尘时,允许最高表面温度为150℃;不会堆积或采取措施可防止堆积粉尘时,则允许最高表面温度为450℃。 b.Ⅱ类电机按其最高表面温度分为T1~T6六组,其各组允许最高表面温度见表1。 表1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培训 篇一: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检查记录_督查整改报告 峨眉山东区医院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及诊疗指南督导检查整改措施 篇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消化内镜分册_1 概论 消化内镜诊疗管理制度 一、内镜室的基本设置 (一)人员配置 1.医师 (1)内镜室必须有专职医师负责日常工作.在科主任的领导下.全面负责内镜室的各项工作.并参加常规诊疗工作。专职医师须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担任犯 (2)内镜医师必须有坚实的临床基础.应在工作3年以上的住院医师中择优选拔.培训时间不少于3个月。从事治疗性内镜工作的医师,培训时间应适当延长。 (3)内镜医师必须既有操作技能,又有丰富的临床及

理论知识。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2.护士 (1)内镜室应设有经过培训的专业护士,其护龄至少在 3年以上。每个检查台应设置1名护士(按同一时间内开展 的台数计算)。3台以上的内镜室可设立护理组或配备护士长。 (2)内镜室护士应经过专门技术培训.培训工作应在 三级医院内进行,时间不短于2个月。在有条件的地区.可采取考核上岗制度。 3.技术员 对工作量较大的内镜室.尤其是有x线设备的内镜室应配备技术员,技术员应有(或相当于)中专以上学历.经培训后上岗。 (二)检查室 1.每一检查室面积不小于20㎡,室内主要放置内镜检查设备与清洗消毒设施。2.检查台数与内镜台数应与实际 检查人数相适应.检查台过少必然会导致内镜消毒不严的后果。 3.不允许将不同类型的内镜(如胃镜与气管镜)安排 在同一检查室内进行。4.胃镜和肠镜检查原则上应分室进行。检查人数不多的单位可分不同时间段进行检查,但严格禁止在同一清洗槽内进行胃镜与肠镜的清洗与消毒。 5.检查室应配有空调、相应的水电设施、稳压电源装

健身器械技术标准

一、技术标准 1、类型:室外健身器械 2、技术要求: ○A器材构造与形状 ●外露棱边R值将支撑人体表面的器材所有棱边和尖角半径R应为大于3mm;基材厚 度小于6mm的外露边缘,圆滑曲率半径等于1/2基材厚度。将器材表面厚度小于6mm 的板材外露棱边修订为全部倒R为圆弧面。 ●外露手把直径针对部分器材手把直径偏小而对使用者或第三者可能造成刺穿,要 求把手端部直径不小于50mm。 ●标准件防护为防止标准件对使用者造成磕碰划伤和钩挂,要求使用者可轻易触及 的螺钉、螺帽等器材紧固件永久覆盖住突出的螺栓螺纹,覆盖件在其安装面以上的直角部分高度不超过3㎜。 ●开口和间隙要防止对使用者头部、颈部、脚或腿、手及手指等部位造成卡夹伤害。 ●凸出物和旋转部件要能防止造成衣服、头发钩挂或缠绕。 ●跌落缓冲层为防止使用者因跌落而造成伤害,器材站立面高度在距地面大于600 毫米时要设置缓冲层。 ●上肢牵引器类产品的活动手把质量要求不大于600g,以防手把对人体头部造成意 外碰撞伤害。 ○B器材安装 ●地埋器材应标志出永久地埋标志线。 ●一般器材地埋深度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大于2000mm时应不小于600mm, 器材地面 以上的高度大于1000mm且小于2000mm时应不小于500mm, 器材地面以上的高度小于1000mm时应不小于400mm。 ●地埋式篮球架地埋深度应不小于900mm(其中混凝土地坑的水平尺寸应不小于 800mm×800mm)。 ●器材安装时距各类住宅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8m。 ●器材安装完毕后供应商应提供安装检查表。 ●器材应有安全警示。 ○C器材试验及额定承载能力

●器材金属涂饰件耐候性试验时间为800h; ●器材疲劳性能试验载荷为2400N; ●主要零部件的静负荷能力须达到120kg,其中牵索、绳索等连接接头抗拉力指标为 14000N。 ○D器械验收标准 ●钢管采用符合要求的优质钢材,较普通的Q235钢材强度更高,塑性更好,焊接性 能好,焊缝耐疲劳强度高,其中器材主要承载主力柱选用¢114×3.0mm钢管,和¢140×3.0mm(钢管框架式和部分高度大于1500mm的器材除外)。 ●轴类零件选用优质碳素结构、45号钢。 ●连接横梁和立柱的管夹选用料为25号钢、优质碳素结构钢彩精密制造技术,相较 于普通铸钢材质物理性能好。 ●所有器材不使用铸铁材料。 ●8.8级防盗防松不锈钢螺栓、螺母选用“1Cr18Ni9Ti”牌号材质。 ●器材表面采用加拿大工艺环保塑粉。 ●橡胶:采用改性天然橡胶,并用进口偶氮颜料填加固化,材质和颜色均匀,物理性 能相较于普通橡胶大为改进,不起皮、不掉沫、无异味、耐冲击、耐磨、耐划刻。 ●焊接 a)焊接强度符合GB17495-1998中规定,不低于300Mpa 。 b)焊接后采用局部高频加热消除应力。 C)器材的受力横杠、横梁、座板、踏板、踏杆和器材的直接操作手把等,受力件及 相关的各零部件,都无构件断裂、牵索断股、运动功能损坏、构件开焊以及目视较明显的永久变形等失效现象。 ●健身器械表面处理 a)采用抛丸除锈。 b)喷涂厚度70-110μm,硬度达到2H,涂层亮度≥90%喷涂后采用漆膜冲击力实验 机和涂层硬度实验机进行检测。 3、符合项目所在国家及主管部门标准及规定。 ●符合国家关于室外健身器材的《健身器材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03)等有关的标准、规程和规范中优等品的规定要求。器材的验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9272-2003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标准

(完整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胸腔闭式引流术

胸腔闭式引流术 【适应证】 1.中、大量气胸,开放性气胸,张力性气胸。 2.气胸经胸膜腔穿刺术抽气肺不能复张者。 3.血胸(中等量以上)、乳糜胸。 4.急性脓胸或慢性脓胸胸腔内仍有脓液、支气管胸膜瘘 5.乳糜胸。 6.开胸术后。 【禁忌证】 1.凝血功能障碍或有出血倾向者。 2.恶性胸腔积液,持续引流可导致大量蛋白质和电解质丢失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术前准备 (1)认真了解病史,根据X线胸片、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超声检查协助定位,尤其是局限性或包裹性积液的引流。 (2)准备好直径合适的引流管,单纯气胸可选用口径较细的引流管;引流液体一般选用外径约0.8cm透明塑料管或硅胶管。也可选用商用的穿刺套管。外接闭式引流袋或水封瓶。 (3)张力性气胸应先穿刺抽气减压。 (4)向家属及患者详细说明,取得患者配合和家属理解 2.麻醉与体位 (1)麻醉:1%~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包括皮肤、皮下、肌层以及肋骨骨膜,麻醉至壁层胸膜后,再稍进针并行试验性穿刺,待抽出液体或气体后即可确诊。 (2)体位:半卧位。气胸引流穿刺点选在第2肋间锁骨中线;胸腔积液引流穿刺点选在第7~8肋间腋中线附近;局限性积液须依据B超和影像学资料定位。 3.手术步骤 (1)沿肋间做2~3cm的切口,用2把弯血管钳交替钝性分离胸壁肌层,于肋骨上缘穿破壁胸膜进入胸腔。此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同时切口中有液体溢出或气体喷出。 (2)用止血钳撑开、扩大创口,用另一把血管钳沿长轴夹住引流管前端,顺着撑开的血管钳将引流管送入胸腔,其侧孔应进入胸内3-5cm左右。引流管远端接水封瓶或闭式引流袋,观察水柱波动是否良好,必要时调整引流管的位置。 (3)缝合皮肤,固定引流管,同时检查各接口是否牢固,避免漏气。 (4)也可选择套管针穿刺置管。套管针有两种,一种为针芯直接插在特制的引流管内,用针芯将引流管插入胸腔后,拔出针芯,引流管就留在了胸腔内;另一种为三通金属套管,穿入胸腔后边拔针芯边从套管内送入引流管。 (5)如须经肋床置管引流,切口应定在脓腔底部。沿肋骨做切口长5~7cm,切开胸壁肌肉显露肋骨,切开骨膜,剪除一段2~3cm长的肋骨。经肋床切开脓腔,吸出脓液,分开粘连,安放一根较粗的闭式引流管。2~3周如脓腔仍未闭合,可将引流管剪断改为开放引流。 【注意事项】 常见的并发症如下。 1.引流不畅或皮下气肿多由于插管的深度不够或固定不牢致使引流管或其侧孔位于胸壁软组织中。引流管连接不牢大量漏气也可造成皮下气肿。 2.出血多由于引流的位置靠近肋骨下缘损伤肋间血管所致。

医疗器械软件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写

医疗器械软件产品技术要求的编写 产品技术要求是医疗器械软件监管的重要技术依据。本文基于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的要求,针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技术要求编写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对软件版本的认识误区进行了解析,分析了独立软件部分性能指标和检验方法的编制要求,并对体系结构图、用户界面关系图、物理拓扑图的制作进行举例说明。 Abstract:Produc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is an important technical basis for the supervision of medical device software.Based on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uidelines for the registration of technical review,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preparation of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medical device software,analyzes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the software version,analyze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independent software part of the performance index and test method,the architecture diagram,user interface diagram,and the physical topological graph are also illustrated with examples. Key words:Medical device software;Supervision;Product technical requirements 医疗器械软件包括本身预期作为医疗器械的软件(独立软件)和作为医疗器械内部组成部分的软件(软件组件)[1]。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计算机和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医疗器械软件几乎无处不在,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但其质量问题也不容忽视——美国FDA召回数据表明含有软件的医疗器械召回原因有33.7%与软件有关[2],因此对医疗器械软件的监管成为当前的热点之一。 2015年8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医疗器械软件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用于指导制造商提交医疗器械软件注册申报资料,同时规范医疗器械软件的技术审评要求。指导原则针对软件的特殊性,在现行法规要求下进一步明确了对医疗器械软件的要求,特别是对软件更新、软件版本升级的要求。指导原则包括范围、基本原则、软件描述文档、软件更新、软件版本、现成软件、注册申报资料要求等内容,并將独立软件产品技术要求模板作为附录列出[3]。然而,附录中仅给出的独立软件产品技术要求条款的推荐性架构,并无详细的解释和阐述,很多企业在编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将根据笔者的检验经验对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从而对医疗器械软件产品技术要求编写的一些重点和难点提出一些建议。 1 软件版本 软件没有物理实体,只能通过状态管理保证质量,而软件版本用于标识软件状态,控制软件更新,进而保证软件质量,因此软件版本与软件是相互对应的表里关系,即软件版本是软件标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医疗器械软件可追溯性的重要工具。然而,部分企业对软件版本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甚至存在误区,最终导致不利于自身对软件的管理以及国内医疗器械软件监管工作的开展。

常用技术要求

一、机械零件常用技术要求: 1、锐角倒钝、去除毛刺飞边。 2、零件去除氧化皮。 3、未注圆角半径R5。 4、未注倒角均为2×45°。 5、未注形状公差应符合GB1184-80的要求。 6、未注长度尺寸允许偏差±0.5mm。 7、零件加工表面上,不应有划痕、擦伤等损伤零件表面的缺陷。 8、精加工后的零件摆放时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应采取必要的支撑、保护措施。加工面不允许有锈蛀和影响性能、寿命或外观的磕碰、划伤等缺陷。 9、加工的螺纹表面不允许有黑皮、磕碰、乱扣和毛刺等缺陷。 二、铸件技术要求: 1、铸件表面上不允许有冷隔、裂纹、缩孔和穿透性缺陷及严重的残缺类缺陷(如欠铸、机械损伤等)。 2、铸件应清理干净,不得有毛刺、飞边,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应清理与铸件表面齐平。 3、对错型、凸台铸偏等应予以修正,达到圆滑过渡,一保证外观质量。 4、铸件非加工表面上的铸字和标志应清晰可辨,位置和字体应符合图样要求。 5、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粗糙度,砂型铸造R,不大于50μm。 6、铸件应清除浇冒口、飞刺等。非加工表面上的浇冒口残留量要铲平、磨光,达到表面质量要求。 7、铸件上的型砂、芯砂和芯骨应清除干净。 8、铸件有倾斜的部位、其尺寸公差带应沿倾斜面对称配置。 9、铸件上的型砂、芯砂、芯骨、多肉、粘沙等应铲磨平整,清理干净。 10、铸件公差带对称于毛坯铸件基本尺寸配置。 11、铸件非加工表面的皱褶,深度小于2mm,间距应大于100mm。 12、机器产品铸件的非加工表面均需喷丸处理或滚筒处理,达到清洁度Sa2 1/2级的要求。 13、经喷丸或手工除锈的待涂表面与涂底漆的时间间隔不得多于6h。 14、铸件表面应平整,浇口、毛刺、粘砂等应清除干净。 15、铸件不允许存在有损于使用的冷隔、裂纹、孔洞等铸造缺陷。 16、所有需要进行涂装的钢铁制件表面在涂漆前,必须将铁锈、氧化皮、油脂、灰尘、泥土、盐和污物等除去。 17、除锈前,先用有机溶剂、碱液、乳化剂、蒸汽等除去钢铁制件表面的油脂、污垢。 18、铸件必须进行水韧处理。 19、铆接件相互接触的表面,在连接前必须涂厚度为30~40μm防锈漆。搭接边缘应用油漆、腻子或粘接剂封闭。由于加工或焊接损坏的底漆,要重新涂装。 20、每个钢锭的水口、冒口应有足够的切除量,一以保证锻件无缩孔和严重的偏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