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弹力教案

16弹力教案
16弹力教案

课题:弹力

一、教材分析

⒈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了解弹性、塑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②探究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③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方法,学会它的制作及使用。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

⒉教学重点

1、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

2、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制作及其使用。

⒊教学难点

弹簧测力计制作方案的探究及其制作过程。

⒋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边实验、边总结并应用启发式的综合性教学法。㈠、复习引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力,力的作用效果是什么?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老师的实验,请说出此现象说明了什么物理学道理?

(演示)用力捏水球,水球变形。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㈡、新授:

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上的任意器材,自己设计实验证明“力可以改变物体形状”这一观点的正确性。要求设计尽量多的实验;实验过程中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实验开始!

设计并操作实验。

请一个小组把他们设计的实验展示给大家。

用力拉弹簧,弹簧伸长了。(失去拉力,弹簧恢复原来长度。)

铝导线用力折弯,变弯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直尺,用力压变弯了。(失去力后恢复原状。)

橡皮泥用力捏,扁了。(失去力不恢复原状。)

弹簧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则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我们把像弹簧这类物体一样所具有的这种特殊性质,叫弹性。

一、弹性。

像橡皮泥,在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在物理上,我们把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性:蹦极、汽车减震、跳水跳板、弹弓、弓箭……。

塑性:揉面、折纸、捏泥人……。

第二节弹力

1、定零刻线:不挂物体时,记下指针所对位置即为零刻线。

2、在弹簧挂钩上挂钩码(50g),在指针对应的位置画对应的刻线(0.5N)。

3、量出从0~0.5N的长度,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是0.1N并画出刻线。

4、按0.1N的长度依次画出刻线……

师:你知道这位同学平均分格的理论根据吗?

生:弹簧伸长的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师:有无其它方案?

生:1、定零刻线:不挂物体时,记下指针所对位置即为零刻线。

2、定终刻线:挂4个钩码,记下指针所对位置即为2N。(统一要求量程

2N。)

3、根据最小刻度的要求,在0~2N之间平均分格,画出所有刻线。

师:还有其它方案吗?

生:用橡皮筋代替弹簧,其它方法与以上相同。

师:有无其它方案?

生:1、定零刻线:不挂物体时,记下指针所对位置即为零刻线。

2、将标准的弹簧测力计与要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水平对拉,根据标准弹簧

测力计指针的示数,在新测力计指针对应位置上画出示数。

……。

同学们找到这么多制作方案,都很好。请用你们认为的最佳方案制作弹簧测力计。制作过程中请注意相互配合好。

生:制作弹簧测力计。

师:巡回指导。(实物投影)展示制作的弹簧测力计并做简单评价。

师:如何知道同学自己制作的弹簧测力计是否准确?

生:①用标准的弹簧测力计与不标准的弹簧测力计测同一物体重,看测量结果是否一样。

②将它与标准的弹簧测力计对拉,对照俩测力计指针所对应的数值是否相

同,从而判断其正确性。

师:请同学们立即检验你们制作的弹簧测力计的准确性。

生:检验弹簧测力计的准确程度。

师:弹簧测力计有哪些缺点?

生:量程太小;不便于携带;用久了指针不指零……。

师:弹簧测力计肯定还有缺点,如何改进这些缺点?请大家课后继续研究这个问题。

㈢、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弹力》,知道了什么是弹性、塑性(提问)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探究了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的关系(成正比);学会了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及使用……。

㈣、达标检测(课件展示:“考考你”):

1、请观察此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________;最小刻度是:_________;示数

是:______。(请注意观察指针位置的变化,此时示数是________;请注意观察指针位置的变化,此时示数是________。)

2、弹簧测力计用久了指针不再指零,小芳说:这个弹簧测力计不能再用了。

是这样吗?如果能用,应怎么办?(此题的语言表达)

3、试一试:用手将弹簧秤的示数拉至1N、2N、5N,并体验它们的大小。㈤、作业(课件展示:“走进生活”):

1、看看你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

根据事物的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方法,在创造学中,这种方法叫“缺点列举法”。

现在给你一根橡皮筋、一盒0.5N的钩码,请问你能对一只弹簧测力计进行怎样的改进?请找到一个可以改进之处,并写出你的改进办法和改进后的使用方法。注意:不能自己填加器材。(青岛市2003年中考试题)

弹簧测力计橡皮筋一盒钩码钩码2、查阅资料或亲自调查,了解不同种类的弹簧测力计并学会使用它们。

㈥板书设计:

本教案课堂教学方法与模式说明

第二节弹力

一、弹性、塑性

二、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

原理

量程

最小刻度

单位

构造

使用

种类

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三位一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思想是:讨论式教学为背景、科学探究为主线、科学研究方法、创造工程学方法为工具。

1、讨论式教学为背景:

作为教学过程的背景模式,讨论式教学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始终。为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与创造活动提供了不可缺少的前提条件。整节课把《弹力》分为三个大问题,三个大问题又分为十余个环环相扣的小问题,使整个教学过程设计成一系列首尾相接的小问题的教学过程。每一个问题生成后先让学生讨论、各述己见,然后再收回解决。能够使学生的思维形成一个先发散后聚合的创造性思维过程。通过不断地讨论与总结,使学生的思维呈现出发散与聚合的不断交替状态,将“交流与合作”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这样做训练了学生创造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热情。

2、科学探究为主线:

探究式教学就是将学生的知识探究过程变成一种类似科学家搞科研的过程。它的思维程序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评估与交流”等七个层面。

本节课分为三次探究活动:

第一次: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弹性、塑性)。

第二次:提出问题(弹簧伸长长度与拉力关系)设计并进行实验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拉力越大,弹簧伸长越长。)进一步提出问题(弹簧伸长与拉力的具体关系)收集证据与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弹簧伸

长长度与拉力成正比。)

第三次:提出问题(关于弹簧测力计你想知道的问题)

测力计的制作)讨论设计制作方案

设计制作制成弹簧测力计评估及质量检测。

三次探究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高潮迭起,既达到了探究与学习的目的,又使他们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许多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以及生活中物理学道理的兴趣。激发了他们探索科学的欲望。

3、科学研究方法:

探究过程离不开具体化的方法。如提出问题的方法、设计实验的方法……这就需要用科学研究方法和创造学的方法去解决。如缺点列举法的运用。“找出弹簧测力计的缺点并加以改进”。使学生以挑剔的眼光去看待被研究的问题,找到它的缺点或不完美之处,然后针对这些缺点找出解决的方法。这样的训练提高了学生思维的敏锐性,提高了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兴趣,为学生创造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