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语言价值

论语语言价值
论语语言价值

浅析《论语》的语言价值

前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其中包含着孔子的重要思想,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政治理想、哲理思维、教育学说等。

关键词:语言价值、人生真理、修辞手法、语言简明。

正文:

一,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早在春秋后期孔子

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结集完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

并逐渐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集论纂以成书。

《论语》是了解孔子和他的学说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二,《论语》的语言特色

《论语》是一部记录人物语言的书,因此,研究《论语》的语言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语言富于深刻的人生真理,语言含蓄隽永。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极富性情、有个性的人。因此,他们日常的讨论和对话,这些语言的个性特点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和真实感,通过这些人的喜怒哀乐,得意尴尬、粗放儒雅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思想情绪和语言个性,似乎一个个远古朝代的人物就栩栩如生的站在了我们的面前,给《论语》这本书增加了厚重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灵活多变地运用修辞手法。

(1)善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比喻手法运用娴熟。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面赞扬耐寒的树木,实际上是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同时,《论语》中的比喻是多样化的,有明喻、暗喻、隐喻和借喻等。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揽,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载。”即明喻。旨在说明为人要讲信誉的重要性。“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隐喻。其中隐含着上行下放的道理。借喻相对来说要用得多一些,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借感叹时光流逝,来勉励自强不息。“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往,吾往也。”借“止”和“往”,说明了“吾止也”和“吾往也”的道理,从而得出结论:无论做什么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切都取决于当事人自己。

(2)对比也是《论语》中用的很多的一种修辞手法,且多样。从时问上看,有古今社会的人事对比;从具体事情上看,则有“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道德行为观念的对比。如:“古之民有之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值,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通过对古今狂人、矜持人和愚人各加以对比,从而对“古人”的三种美德加以了肯定,则对“今人”的丑恶行为进行了否定。

(3)顶真。通过顶真,使语言变得连贯而有气势,。如:“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说的是用词的重要性,显得气势宏大,理由充足,无可辩驳,读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4)此外还运用大量精选的排比、对偶、摹状等手法,浑然天成。不仅使得语气舒缓,读来朗朗上口,而且也有助于加强表达效果。

3《论语》以当时中原地区的群众口头语言为基础,自然亲切,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有的语言简直就是日常用语,如:“吾不与祭,如不祭。”、“食不言,寝不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有些口语还带有幽默性,富有启发性。如:“季路问鬼神:子曰:‘未

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曰‘未知生,焉知死?’”既有日常的生活情趣,又富有启发性,使人感觉亲切,也表现了孔子的鬼神观、生死观。其中虽然口语化、通俗化,但又不损其文字之典雅、凝练。

4《论语》采用如此抒情性极强的语言,有的是主观抒情,有时是客观抒情,故使它的形象格外丰满,使作品有一种感人至深的艺术魅力。

5《论语》还善于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书中描叙孔子(也包括其弟子和其他人)的举止仪态,说话时的感情、口吻和音容笑貌,很能能显示人的情感和性格。如《先进》篇“弟子侍坐”章,子路的坦直,冉求、公孙赤的谦逊,曾点的潇洒;以及《微子》章长诗意翩翩。

三,对《论语》的评价

《论语》的语言风格,别具特色,“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具有一种归真返朴、朴素自然的淳真美。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先行者,它的优美的文学语言,以及人物描写手法,历来为后代作家所效仿。《论语》在文学史上已经并且继续给予后代以巨大的影响。

此书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它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血液,沉淀在我们的生命中,铸成了我们民族的个性.

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论语》中的许多语句都变成了成语。例如“不惑”(“为政”篇) 、“和为贵”(“学而”篇) 、“既往不咎”(“八佾”篇) 、“鸣鼓而攻之”(“先进”篇) 、“杀鸡焉用牛刀”(“阳货”篇) 、“三人行必有我师”(“述而”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泰伯”篇) 等等,皆属此类。另外有一些成语则由《论语》里的话节缩或改造而成。如“居敬而行简”(“雍也”篇) 节缩为“居敬行简”, “敬鬼神而远之(“雍也”篇) 节缩为“敬而远之”

论语语言价值

浅析《论语》的语言价值 前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论语》是儒家的原始经典之一,其中包含着孔子的重要思想,读《论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孔子的个人修养、人际交往、政治理想、哲理思维、教育学说等。 关键词:语言价值、人生真理、修辞手法、语言简明。 正文: 一,论语简介。 《论语》是一本语录体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早在春秋后期孔子 设坛讲学时期,其主体内容就已结集完成,经由孔子弟子和再传弟子的代代传授, 并逐渐传诵的孔门语录言行记录下来,集腋成裘,最终在战国初年汇集论纂以成书。 《论语》是了解孔子和他的学说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二,《论语》的语言特色 《论语》是一部记录人物语言的书,因此,研究《论语》的语言特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语言富于深刻的人生真理,语言含蓄隽永。孔子是一个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个极富性情、有个性的人。因此,他们日常的讨论和对话,这些语言的个性特点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和真实感,通过这些人的喜怒哀乐,得意尴尬、粗放儒雅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思想情绪和语言个性,似乎一个个远古朝代的人物就栩栩如生的站在了我们的面前,给《论语》这本书增加了厚重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灵活多变地运用修辞手法。 (1)善用比喻。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比喻手法运用娴熟。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表面赞扬耐寒的树木,实际上是歌颂坚贞不屈的人格。形象鲜明,意境高远,信手拈来,不着痕迹。同时,《论语》中的比喻是多样化的,有明喻、暗喻、隐喻和借喻等。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揽,小车无轨,其何以行之载。”即明喻。旨在说明为人要讲信誉的重要性。“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为隐喻。其中隐含着上行下放的道理。借喻相对来说要用得多一些,如:“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借感叹时光流逝,来勉励自强不息。“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履一篑,往,吾往也。”借“止”和“往”,说明了“吾止也”和“吾往也”的道理,从而得出结论:无论做什么事情,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一切都取决于当事人自己。 (2)对比也是《论语》中用的很多的一种修辞手法,且多样。从时问上看,有古今社会的人事对比;从具体事情上看,则有“君子”和“小人”的不同道德行为观念的对比。如:“古之民有之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值,今之愚也诈,而已矣。”通过对古今狂人、矜持人和愚人各加以对比,从而对“古人”的三种美德加以了肯定,则对“今人”的丑恶行为进行了否定。 (3)顶真。通过顶真,使语言变得连贯而有气势,。如:“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说的是用词的重要性,显得气势宏大,理由充足,无可辩驳,读来有一泻千里之感。 (4)此外还运用大量精选的排比、对偶、摹状等手法,浑然天成。不仅使得语气舒缓,读来朗朗上口,而且也有助于加强表达效果。 3《论语》以当时中原地区的群众口头语言为基础,自然亲切,通俗易懂,明白晓畅。有的语言简直就是日常用语,如:“吾不与祭,如不祭。”、“食不言,寝不语。”“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等。有些口语还带有幽默性,富有启发性。如:“季路问鬼神:子曰:‘未

《论语》的语言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37453910.html, 《论语》的语言特点 作者:孔顺利 来源:《作文周刊·高二版》2011年第44期 语言简约而含义深远,是《论语》的一大语言特点。“《论语》是语录体散文,……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游国恩语)《论语》作为孔子及其弟子言语行事的辑录,重在记言,一般只说自己的观点,不会充分展开与论证。“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鲁迅语) 言简意赅却富有哲理的语句准确地传达了孔子对社会人生的认识,例如:“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子罕》),这不仅仅是赞美松柏,更是体现了孔子对社会人生的深刻的观察与思考。《论语》中的许多语句,“词约义丰”,具有哲思之美。 从另一个角度看,《论语》的语言优雅而含蓄,具有一种雅俗共赏的美。这得益于它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论语》综合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映衬、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因而说理生动活泼。 例如:“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出孔子安贫乐道,乐于简朴而有精神追求的生活。孔子赞美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身处陋巷,粗茶淡饭,一般人都会以此为苦,而颜回不改其乐。这里用对比写法,写出颜回贫贱不能移的高贵品质。两处“贤哉,回也!”间隔反复,表达了孔子对爱徒真诚的赞美。 再比如《论语》中论人之过错:“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小人之过也必文”(《子张》),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君子的过错比做日月之食,日月之食高悬天空,人人都可以看见。君子对于自己的过错,并不掩饰,而是积极改正,而小人正好相反,总是千方百计地掩饰自己的过错。这里用对比手法,赞扬了君子不文过饰非的优秀品质,批评了小人的掩饰错误,欲盖弥彰。“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过而不改,是谓过矣。”(《卫灵公》)说理透辟,语言精练,启发人思考。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用排比、反问句式,写出了孔子谦虚谨慎的个人修养,用语简练,富于气势,启发人思考。孔子在学习知识、教导弟子、为人师表等方面,尚且如此谦虚谨慎,如此反省自己,何况我辈?这样的例句还有很多,不再一一列举。可以说,正是如此丰富而多样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论语》的语言简约而深远,优雅而含蓄。

论语经典语录及分析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作多次自我检讨:为主人出谋献计做到忠心不二了吗?与朋友交往合作做到诚信了吗?老师所传授的东西经常温习了吗?” 理由:儒家十分重视个人的道德修养,以求塑造成理想人格。在当代社会我们也应当时刻反省自己,每天睡觉之前,想想自己在今天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有没有对家人或别人撒谎;有没有做一件或以上的好事;今天的学习任务是否完成了等等,或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没有做到给自己一定的惩罚。 为政篇第二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说:“(周君)以道德教化来治理政事,就会像北极星那样,自己居于一定的方位,而群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理由:这段话是孔子“为政以德”思想的代表,意思是说,统治者如果实行德治,群臣百姓就会自动围绕着你转。这是强调道德对政治生活的决定作用,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这是孔子学说中较有价值的部分,表明儒家治国的基本原则是德治,而非严刑峻法。这段话同样具有现实意义。在生活中,不管是不是身为一个管理者,都要把重点放在德治。以德服人。 八佾篇第三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子夏问孔子说:美丽的笑容真好看啊,漂亮的眼睛黑白分明,波光流转,把洁白的面容打扮得绚丽多彩,说什么呢?孔子说:先有素色的底子,然后才可以描绘出美丽的图画。子夏说:礼是不是也建立在“义以为质”本性之后呢?孔子说:启发我的人,是卜商啊,从现在开始可以与子夏谈论诗经的问题了啊。 理由:这段话一开始最打动我的是那句“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非常喜欢这句话,所以对于这段语录的印象格外深刻。而这段话的转换也很快,从“绘事”聊到了“礼”。充分说明了孔子举一反三的思想。 里仁篇第四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子游说:臣子的忠心表现在匡救国家社稷,朋友的道义表现在相互切磋,这些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在言谈处事当中,也要有所注意。比如国君有过错,臣子上谏,假使国君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尽心讲解,要是听不进去,那就不要再说了。不知进退,一味憨直的屡屡让国君烦心,国君一定会讨厌再听到类似的话,不但不会认为臣子忠心,反而会觉得臣子在诽谤,最后只能自取其辱。在国君周围的人一定要注意。朋友之间,发现对方有过错就要加以劝导,假使朋友能听进去,固然可以好好劝诫,要是听不进去,那也别再说了。如果不考虑对方的承受力,只图言无不尽,屡次三番,一定会引起朋友的反感,不但不会认为朋友有道德,反而会结怨,时间长了就会越来越疏远。 理由:子游这话是说给进言的人听的,对于听者来说,一定要明白良药苦口,忠言逆耳,故当虚心善受,让周围的人都乐于告诫自己,都愿意和自己切磋,时间长了,德行就会日益增长而过失就会日益减少,圣贤之道也就不远了。一旦有了厌恶之心,对进言者冷眼相加,

《论语》格言的语言表达艺术

《论语》格言的语言表达艺术 《论语》中拥有数量丰赡的格言,它通过运用同字韵、安排节奏以及巧妙使用修辞格等方式,使其言辞明晰悦耳、琅琅上口,不仅尽显丰富的内涵,还且使其表现形式具有整齐美、和谐美、节奏美,充分体现了语言的美感性能。 标签:论语;格言;同字韵;节奏;修辞格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哲理散文中的一颗明珠,其语言凝练警策、感情充沛、生动优美。刘勰在《文心雕龙·征圣》中评价《论语》的艺术特征时说到:“夫子风采,溢于格言。”《论语》拥有数量丰赡的格言,它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手法,使其在语音形式上具有独特的魅力,看来赏目,听来悦耳,读来顺口。 一、同字韵使语音整齐和谐 《论语》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不是诗歌、戏曲之类的韵文,按说是不讲求押韵,但我们发现,《论语》中的不少格言里会有同韵字出现,押韵明显。而同字韵的前呼后应,使其语音整齐和谐,流畅有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01学而) (2)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20尧曰) (3)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08泰伯) (4)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06雍也) (5)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04里仁) (6)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15卫灵公) 例(1)至例(6)押的都是同字韵。例(1)为众人耳熟能详之语。它采用了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格,使其句式整齐凝练。同时此例采用了“不亦……乎”的凝固形式,不仅在语意上强调了“说、乐、君子”,而且因为末尾连续使用的三个“乎”,语气顿时变得有轻有重,轻重适宜,让众人是读起来琅琅上口,想起来韵味无穷。例(2)也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格,句中连续使用了三个“无以……也”,用“也”字收尾,使音节得到了停顿,语气得到了舒缓。“也”字的重复使用使句子增添了极强的韵律感,给读者以循循善诱、余音绕梁之感。例(3)和例(4)不同于例(1)和例(2),它们不是用虚词结尾,而是用实词结尾。例(3)使用了两个相同的代词“之”,例(4)则用了两个相同的名词“儒”。“之”、“儒”相同字眼的反复出现,既强调了文中意义,又使句子言语整齐和谐,结尾干净利落,毫无拖拉之嫌。例(5)和例(6)是复句,其同字韵出现的位置别具特色:前后分句末尾之字交替反复出现。“数、之”是实词,“矣、焉”为虚词,一实一虚,

论语评价

论语评价 传统文化是一国文化之根源,历朝历代的文化积累和传承, 让中国文化自成体系,融会贯通。而文学经典作为其主要媒介, 世代相继,因此即使相隔千百年,其藐含的精神内核和文化意义 依旧根植在每一位国人的血液里。传统文化经典拥有浓厚的中国 文化底藐,每一位学子都应对其进行品读、感悟、求索……做一 个有文化底蕴、有学识素养的中国人。 《论语》一立是受人欢迎的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不过,近年来 由于北师大教授于升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许坛》的播许,而更受读者瞩目。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伶弟子结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主,记录73L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73L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 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书》《礼》《易》《各秋》等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论语》 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名言。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展文集,《论语》以言同意赅、合蓄第永的语 言,记述了古代教育家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喜诱的教海之 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i或富于变化,妮妮动 人。《论语》又善于通过神情语态的描写,展示人物形象。孔于是《论语》 描述的中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 态描写,而正有关于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此外,围绕孔子这一中心, 《论语》还成功地刻画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立鲁莽,颜回的 温雅贤良,子贡的聪颖善辩,曾想的潇洒脱俗等等,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 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孔子因材施放,对于不同的对象,考虑其不同的素 质、优点、缺点、进德修业的具体情况,给予不同的教诲,表现了一个长者 诲人不俗的可贵精神。《论语》也有自己的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 来的两十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 度的历史展示。即使今天处在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时代大潮 中,《论语》中的许多思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 北宋政治家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融合了古人智 慧的《论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中国传统文化读本。 仁德明礼——《论语》 国学大师钱穆先生认为:“今天的中国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i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 语》。”可见诵读《论语》具有权其重要的意义。《论语》的核心思想是做人,为了贡彻自己的思 想,孔子致力于教育,他认为求学的关键在于爱学、乐学,主张学习要傅而广,并提出7切合实际的 学习方法。可以说孔子谈教育、讲为学、都是围绕看“做人”这个中心展开的。 “君子”是孔于提出的理想的人格目标。《论语》从各个方面阐述7君子应该具备的品格和如何 通过自身修养来成为君子。孔子重视自身的道德品质修养,提倡“自天子“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 为本。”今天*孩童诵读《论语》的目的就是在于要学习和私杨这种精神*委“读《论语》,学做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论语》经典名句100句 001 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002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003 敬鬼神而远之 004 子罕言利,与命,与仁 005 譬如为山,未成一篑 006 未知生,焉知死 007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008 不患人之不己知 009 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010 鸟兽不可与同群 011 无可无不可 012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 013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014 吾日三省吾身 015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016 不迁怒,不贰过 01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018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019 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020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021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022 小不忍则乱大谋 023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024 巧言令色,鲜矣仁 025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026 朽木不可雕也 027 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028 子不语:怪、力、乱、神 029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030 仁者,其言也切 031 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032 邦无道,危行言孙 033 知其不可而为之 034 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035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036 君子有三戒 037 乡原,德之贼也 038 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 039 望之俨然,即之也温 040 不学诗,无以言 041 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042 有事弟子服其劳

043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044 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045 礼,与其奢也,宁俭 046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047 犁牛之子,驿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048 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049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050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051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052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 053 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 054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05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056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057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058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059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060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061 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062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063 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064 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

论语的现实意义

中国传媒大学2014学年第二学期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选读课程 题目:论语的现实意义 姓名:王斯沛 学号:201302113014 班级:英语(国际新闻方向) 学院:外国语学院 任课老师:朱萍老师 成绩:

论语的现实意义 摘要:在现今物欲横流的社会,很多人在都市丛林中迷失了自己,这时就需要一些东西来洗涤自己污浊的心灵,来更好的生活学习。论语作为儒家经典,经历千年洗礼,代表着中国的主流文化。古代的圣贤书在现代也同样有着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论语思想现实意义 《论语》记录的是我国春秋时期的大圣人孔子生活中的言行。它是由孔子的门人们记录下了孔子生活中的片片断断,然后汇集编纂,最后形成了《论语》。两千多年来,《论语》以及儒家思想无不影响着中华文化。并且它对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道德规范,价值观,世界观等等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社会步入了二十一世纪,当西方文化大肆“侵占”我国的传统思想,人们逐渐忽略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当然也包括《论语》。更有甚者觉得《论语》是封建社会的产物,不该出现在当今的现代社会中。虽然宋代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豪言壮语”早已不适用于这个时代,更何况他只是夸张的彰显了《论语》的重要性,但是孔子思想中还是有很多观点在如今社会中是有现实意义的。 《论语》的现实意义并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讲清楚的。简而言之,我觉得可以把它归结为一本教我们如何在社会活的快乐,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的书。它始终都在传递的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朴素的、中庸的生活态度。孔子也正是用这样的生活态度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来影响他的弟子。 “人类要想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到孔夫子哪里去寻找智慧”,也许这句话略带有夸张的成分,但是要知道这话是1999年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的宣言。目前的中国正处于一个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的时期。一方面,社会快速的发展并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是另一方面,我国社会还是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解决,尤其是在精神生活建设上。当下很多人缺乏信仰,精神空虚,无论做什么事都是金钱至上。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今后社会发展的重大隐患,可能会在以后严重的影响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张和运行。我们既需要在现实中找到原因同时也要充分的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寻求有利的部分来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匡正人心的迷失与混乱。而《论语》中的积极部分正是人们现在所需要的,我们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它的正确理念和观点在理论上为我们的社会发展做出指导。 我们可以来简单分析解剖下《论语》的几个适用于现今社会的观点与思想。 孔子的教学思想是“有教无类”。在孔子以前,社会中文化的传播是相当有限的,一般的平民百姓是上不起学。而孔子恐怕是创立私立学校的第一人了,而他的学生大多也是出生贫贱,所以孔子的收费也是相当低廉的。孔子提倡有教无

(完整版)《论语》经典名句背诵90句

《论语》经典名句背诵90句 1.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君子光明磊落、心胸坦荡,小人则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3.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 ——君子与人交往融合但不如胶似漆,小人之间看上去如胶似漆但内心勾心斗角。 4.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广泛地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小人互相勾结而不团结一致。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君子不讲究吃,不讲究住,做事勤快,说话谨慎,亲近有道德的人虚心求正,就算的上是好学的人了。 6.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阳货》) ——君子学习了儒道能够爱护人民,小人学习了儒道就容易被使唤。 7.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论语·颜渊》 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论语·卫灵公》) 9.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论语·颜渊》) ——曾子说: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我怕培养仁德。 10.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1.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 12.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 ——孔子说:“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小人骄狂而不坦荡。” 13.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君子认为义是最可贵的,君子只有勇没有义,就会捣乱造反;小人只有勇没有义,就会做土匪强盗。 1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论语·子张》)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啊,就像日食和月食啊。犯错了,人们都看得见,改正了,人们都还敬仰他。 15.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论语的语言艺术特色赏析

《论语》语言艺术特色赏析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辑录,从文本形式上看,是“重在记言”的语录体。《论语》虽为语录,实际上包括语录、对话及其简短记叙三种体式。语录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论,对话和简短记叙在记载孔子与弟子以及时人的对答之辩的同时还运用一些形神兼备的小故事表现人物举止行为。《论语》的语言艺术特色就在这几种体式中得以体现。 一、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示性 春秋时代,新旧交替,旧的制约制度——周礼已经被打破,新的制度还未萌生,思想界异常活跃,诸子百家应运而生。孔子及其弟子对现实人生有着深刻的体察,于是《论语》中不乏富有哲理和启示意味的辑录。这些句子言简意赅,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给人以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印象,颇似后世的散文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和隽永的韵致受到后世的推崇。 二、语言口语化,自然亲切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记实性语录体的辑录,它不同于、官方语言和文献语言,它是孔子与弟子的教学、谈论的片段。书中大量运用生活化的语言,口语大量充斥其中,读起来亲切自然,有一种与圣人面对面交谈的感觉,这种口语化的辑录方式有助于后世的理解和运用。 三、片段对话形式表现思想感情和人物性格 《论语》除了记载夫子言论的纯语录体外,还有一些篇章大量的记录了人物之间的对话,可以说,比较集中的以对话形式入文在散文史上始于《论语》。论语中部乏情趣盎然的活泼场面和师生对话耐人寻味的片断,在这些简短的对话单元和叙事片断中,作者往往对具体的语境稍作记叙。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

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的:其然?岂其然乎?由于具体的语言环境,“夫子风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龙》),更能以简洁的语言传神写照,表现出人物的神情语态,显现出人物的性格。《论语》中的片段对话,神情活现的表现出每个人的丰富性格和思想感情,堪称一部绝好的散文辑录。 《论语》在哲言锐语的记叙之余,经常穿插一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片段,甚或无关宏旨的小事儿,闲中着色,为文章增添无穷的乐趣,有助于丰富人物性格,使人物可亲可近,人物形像跃然纸上,使哲理深刻的思想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被接受。 《论语》中的人物在叙述自己的理想时,往往通过一些具体的片段场景,创造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情景,以景入情,移情于景,情景交融,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四、简洁明快,表达准确 《论语》语言的简洁明快,表达准确是这部书语言的主要特色和重要形式之一,这在古代典集中是绝无仅有的,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品格修养、礼义规范、伦理道德等问题,在《论语》中往往只言片语就概括的十分完美,十分准确,但同时又含蓄而不直白,委婉而不虚浮,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很少在论语中看到模棱两可的话,语气肯切明快,语言洗练精准。尤其是孔子的语言,虽然生活化,但绝不拉杂,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多说一句,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绝不多用一个字,可谓惜言如金。比如: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简述《论语》的语言特色

简述《论语》的语言特色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大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从书中的内容看,当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综合整理成书。因成书时间和孔子所处年代相近或不远,书中所记内容当比较真实可信,所以该书是研究孔子生活及其思想的主要资料。 一、语言口语化,自然亲切。 《论语》由于是记录孔子和孔子弟子有关言论的记实性语录体散文,它不是官方语言,也不是有关文献资料的编撰,实际上是孔子和弟子之间教学、谈论的片断。由于孔子述而不著,而弟子们又想把老师的一些思想、观点、主张加以集成以便留之后世,因此,在孔子死后不久,他们就约在一起对老师言论进行回忆搜集整理,出于对老师的敬重和崇拜,我们有理由相信,论语最大限度的忠实了孔子及其它人的原话。因此,书中大量使用的是生活化的语言,大量口语充斥其中,至今读来还颇感亲切自然,觉得古人并不遥远,圣人并不秘,反倒本真的可爱,这大概也是论语的魅力之一, 二、极富个性,情感真切。 孔子即是一个大学问家、大教育家和大思想家,但同时又是一个极富性情的人,非常有个性,包括孔子的学生在性格上也是各具特色,因此,在他们的讨论或日常生活的对话中,不同的身分、地位、性格决定了他们的言论都各具特色,话如其人。反映在《论语》中,这些语言的个性特点给人以强烈的现实感和真实感,通过这些人的喜怒哀乐,得意尴尬、粗放儒雅等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思想情绪和语言个性,似乎一个个远古朝代的人物就栩栩如生的站在了我们的面前,给《论语》这本书增加了厚重的真实性和亲切感。 三、简洁明快,表达准确 《论语》语言的简洁明快,表达准确是这部书语言的主要特色和重要形式之一,这在古代典集中是绝无仅有的,许多复杂的社会现象、品格修养、礼义规范、伦理道德等问题,在《论语》中往往只言片语就概括的十分完美,十分准确,但同时又含蓄而不直白,委婉而不虚浮,是就是是,不是就是不是,是什么就是什么,不是什么就不是什么,很少在论语中看到模棱两可的话,语气肯切明快,语言洗练精准。尤其是孔子的语言,虽然生活化,但绝不拉杂,能用一句话说清楚的绝不多说一句,能用一个字表达的绝不多用一个字,可谓惜言如金。 四、幽默诙谐,语境轻松。 幽默诙谐是这部书的一个独特之处。按我们今人理解,这本是一部记录圣人圣言的书,似乎应该是非常严肃的,然而事实上却不是这么回事,书中的许多语言和情节不但有趣,而且还很幽默,就是我们今天读起来,也不觉莞尔,有的甚至于叫人哑然失笑。也许正是这种宽松的语言环境,才使这些先贤大儒们对一些问题敢于各抒己见,有时甚至敢于幽上一默,由此,我们说,幽默并不是西方人的专利,凭着东方人的智慧和聪明,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很幽默了,而且这种幽默是紧紧伴着智慧的幽默。 五、生动传神,形神兼备。 因为生动所以传神。《论语》虽是语录记言,没有过多的情节和人物的状模,多数情况下只是一个或几个人的对话,但即使如此,我们仍然能从这些简单的情节和简短的人物对话中,看到了一个又一个各具特色的人物形象,有时一句话一个动作,就使一个或胆大、或懦弱、或正直、或智慧、或聪明、或木讷、或鲁莾、或儒雅、或厌恶、或喜爱的人物形象走到我们的面前来。这即是这部书的高明之处,也是这部书的感人之处 六、朴实自然,生活气息浓。

论《论语》的文学特色

浅论《论语》的语言艺术及其文学特色 摘要:作为先秦诸子散文的开端,《论语》的语言虽然质朴简洁,但形成了一种雍容和顺、舒徐含蓄的新的语言风格,显得语言简练、词约义丰、深入浅出、用意深远。这不但在当时是前无古人的,而且对后世的文学语言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匠心独运的语言艺术、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隽永有味的哲理气息三个方面论述《论语》的语言艺术及其文学特色。 关键词:《论语》;语言艺术;人物形象;哲理气息 《汉书·艺文志》:“《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之《论语》。” [1]由此可见,《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以记言为主,是语录体散文著作。而通过孔子与弟子及时人的对话,一系列鲜明的人物性格又跃然纸上。除此以外,《论语》用独特的说理方法记录思想的精华,具有说理文的某些特点。我们去探讨《论语》的艺术价值和文学成就应从它的语言着手,分析文本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而体味它所反映出的言近旨远的生活哲理。 一、匠心独运的语言艺术 “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然而《论语》又是一部重点记叙人物言语的书。因此,研讨《论语》的语言特色,是研究其书文学价值的极其重要的方面。对于《论语》的语言评价,鲁迅先生曾有过“略无华饰,取足达意而已” [2]的说法,后来很多学者对此纷纷表示赞同。诚然,质朴无华是《论语》的重要语言特色之一。但是我们信手翻阅该书,却也不难发现其也有文采斐然,丰腴深厚的另一面。“言之不文,其行不远”,“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可见儒家学派是重视文采的,既重视文章的内在意蕴和外在形式的完美结合。《论语》遵照这一原则,在创作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活跃有生气,使语言具有强大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比喻这一修辞手法在《论语》中用得很多,全书共有50多处。[3]《论语》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论语关于学习的句子 1、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4、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 5、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论语公冶长》 6、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9、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0、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1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 12、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14、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15、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1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17、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1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19、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 20、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 21、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22、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24、子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25、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文学品味论语赏析

[文学品味]如何画出生命的年轮——《论语》一则赏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本章内容是孔子一生的写照,被后人千古传诵。明末思想家李贽曾经评论此章说:“孔子年谱,后人心诀”。 从本章内容来看,孔子在十五岁时就树立了自己的志向。告诉我们,少年时期就应该立志,然后向着人生目标努力前行。经过青年时期的刻苦奋斗,到三十岁时,自己在学业和修养方面就可以自立了;也可以理解为自我人格已经成熟,成为社会学意义上的社会人,可以自食其力,立足于社会了。 再经过十年的磨炼,四十岁时就不会再受外界的干扰迷惑,内心会有一个自足、澄明、通透的世界,开始进入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入理解阶段。许多大器晚成的人,或者厚积薄发的人,也就在中年这个阶段开始取得成功。更多的普通人,在这时候应该认清了自己,不再心浮气躁,不再患得患失,开始步入生命的全盛期。 五十岁理解天命,意思是懂得了世事无常,懂得了爱恨宠辱,真正地彻悟人生命运。正如美学家李泽厚先生所言:“谨慎敬畏地承担起一切外在的偶然,不怨天不尤人,在经历各种艰难险阻的生活历程中,建立起自己不失其主宰的必然。”也就是说,在这个年纪,我们应该明白

自己的不足,懂得适可而止,坦然面对命运的给予。言外之意是仍然需要不断学习,进行自我认知,调适自我与外界的关系。 六十耳顺,指的是能够全面接纳自己和外在世界,无论听到什么、看到什么,都能够平心静气地接受。即现代心理学所说的“悦纳自我”,让自我与外在的世界和谐融洽。这个阶段的人们,大多会脾气温和,人际关系顺畅,可以为自己的一生做总结或反思。 “人道七十古来稀”,七十岁的人从心所欲,像孩童一般,也是真实性情的表现。但是,孔子认为最重要的却是,“不逾矩”,也就是说,无论你怎样地随心所欲,但因为有了几十年的持续不断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你的品德、人格、性情、习惯等,都已经定型,所以,即使再怎么放纵,也不会超出既定的规矩,做出出格的事情。 从这样的年谱来看,说明人的一生都需要学习,需要领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同时,生命的走向应该是一级一级向上的台阶,少年、青年和中年时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老年时的自足、坦荡和圆满。如此,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本身,也就体现出了其存在价值。

浅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浅论《论语》的文学价值 摘要:《论语》是公认的儒家经典,学者们就《论语》的文学价值进行了广泛地研究和论述,认为它是先秦文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文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从《论语》的人物形象、语言特色、场景描写等几方面进行粗略分析,以期更好地从文学的视角欣赏和感悟《论语》。 关键词:论语文学价值语录体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在中国历史上《论语》确实是举足轻重的一部书。《论语》是儒家的重要经典著作,它融教育学、伦理学、政治学、哲学和文学于一炉,其内容可谓博大精深,它一直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旋律,泽被后世上层建筑领域。对它认真地加以研究,吸收其精华,对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将大有裨益。从文学的角度看,《论语》是先秦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其人物刻画栩栩如生,字里行间的精思妙语令人折服,使读者读后如沐春风,悠然进入《论语》意境的丰饶世界。 1 以孔子为中心的人物形象系列 《论语》的文学价值,首先在于它写出了孔子这个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的形象。《论语》以记言为主,虽然简短,却能充分体现人物个性,孔子本人和蔼可亲的神态、诲人不倦的精神、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执着都随其言谈而呼之欲出了。 《论语》里面对孔子的生活习惯等有一些静止的描写,如《乡党》篇,写他在各种场合,都有各种不同的仪态,与父老兄弟相聚,“恂恂如也,似不能言者”,温和恭顺之状可掬;在“宗庙朝廷”,与人讨论政治,“便便言,唯谨尔”,擅长言谈辩论,说话很有分寸。与人说话,对象不同,表情也不同,礼仪规矩,恪守不乱,“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与与如也”。从多种侧面勾勒出一个时刻以“仁”为行为准则的“圣人”的轮廓。 《论语》中对孔子形象的描绘,它的动人之处,主要还不是表现在静止的描写上,而是在于它通过孔子生活中一些具体事件的动态描写表现出他的性格。《宪问》篇里有一个小故事,一次孔子去拜见老朋友原壤,原壤却两腿象八字一样张开坐在地上等待孔子,孔子一见这模样,就禁不住骂道:“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说完就“以杖叩其胫”,这一骂一叩,孔子那暴怒的面容,那“克已复礼”的倔张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对于孔子,《论语》是极力予以美化的,但没有神话。孔子的性格是二重的,他是圣人,但也有七情六欲。他一生奋斗,不屈不挠,仍不免有时心灰意懒;他恓惶奔走,积极出仕,但有时也羡慕隐逸之士,在思想上不只一次闪过辟世的念头想“乘桴浮于海”,想“居九夷”。孔子就是这样一位既高大又平凡,既庄重又风

百句《论语》经典名句

《论语》经典名句(要求记诵和翻译)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1·1》)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1·4》) 3.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学而1·12》) 4.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学而1·16》) 5.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为政》)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为政2·2》) 7.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2·3》) 8.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为政2·4》)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2·11》) 10.子曰:“君子不器。”(《为政2·12》)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2·13》) 12.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2·14》) 13.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2·17》) 1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yì),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为政2·22》) 15.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八佾3·1》) 16.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3·3》) 17.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里仁4·2》) 18.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4·3》) 19.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里仁4·5》) 20.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里仁4·8》) 2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4·11》) 22.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4·16》) 23.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4·17》) 24.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里仁4·19》) 25.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里仁4·21》) 26.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4·24》) 27.子曰:“德不孤,必有邻。”(《里仁4·25》) 28.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wū)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5·10》) 29.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5·15》) 30.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6·11》) 31.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雍也6·13》) 32.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6·18》) 33.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6·20》) 34.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雍也6·23》) 35.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6·27》) 3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7·1》)

《论语》读书报告

《论语》读书报告 姓名:余玲玲 曾经有人调侃说,孔子是中国最伟大的老人家。虽是戏言,但在读完了《论语》,我不得不感慨这句戏言真真对孔子做了一个准确的评价。 可以说,研究儒家思想,最重要的资料就是《论语》一书。《论语》记录的是孔子与其弟子之间的言论,从修身、治学、治国几方面进行论述,阐述了儒家的“仁”“礼”及“中庸”观念,义理深刻,影响深远,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绝无仅有的瑰宝,其文字简约、生动,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堪称一份古代版的“微博语录”。但凡读过《论语》的人都对它评价颇高,北宋有名的政治家赵普曾赞道“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文学巨作。 而我读《论语》,感受到的不单单是文字,更是蕴含在文字间的那种朴素的人生追求。 在修身方面,孔子把“中庸”作为人格完善的标杆,而“仁”则是道德规 范的最高理念,这在书中可见一斑。孔子认为,所谓“仁”,即为“爱人”。这在论语中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另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总的来说就是“忠恕之道”。这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在我们现今人与人的相处中,能真正奉行“忠恕之道”的人已经是凤毛麟角。我们总习惯性地从自身角度出发,将自己认为对的好的东西强加给对方,殊不知,我们自认为的好意也许并非他们所想要的。这不禁让我想到一闺蜜给我讲过的故事。曾有一段时间,她很喜欢送别人礼物,像是刚买不久的衣服、鞋子,不喜欢了就随手送给表妹。基于此,她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很慷慨的人。有一天,她和她的爸爸去拜访一位朋友。临走前,父亲的朋友很热情地叫他的妻子将家里的苹果捎一些让他们带回去。回到家后,她打开了水果箱子,发现里面都是一些青涩的小苹果,有些还坑坑洼洼的。她一看,忍不住爆了句粗口:“靠,这苹果长成这样还好意思拿来送人?”她父亲淡淡的看了她一眼,“你不也常这样做吗?当你把你不要的衣服鞋子送给别人时,有没有想过他们也许也像你这样,对你自认为的好意呲之以鼻呢?送礼物,要么就不要轻易的送,要送就要送你最喜欢的,最好的,而不是被你丢弃的。”其实,我们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这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