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尿的形成和排出》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

<<人体废物的排出>>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第五章《热体废物的排出》。

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设计和板书设计七个环节一一介绍。

一、说教材

教材是教学的载体,把握教材特点、理清知识脉络是胜任教学的前提。首先让我们一起走进本册教材。

单元高度看教材:

本册教材学习了《生物圈中的人》这一单元。《生物圈中的人》贯彻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框架体系的思路,由七章组成,分别从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以及生殖和内分泌系统各个方面来介绍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其中本节课就是介绍的人体的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在学习了生殖、消化、呼吸、循环系统之后的内容,在本册书中是教学的重难点之一,与前面的各个系统之间紧密联系。并承接后面将要学习的《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因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将人体新陈代谢的相关知识贯穿起来掌握。有利于学生对人体有一个从外到内,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生物学基本观点。

二、说学情

教材是学习的载体,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透彻分析学情,是进行有效教学的有力保障。

在知识上,学生已经能够描述各个系统的组成,并能够概述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以及血液循环的途径。

能力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图和资料分析能力。

情感方面:学生能够认同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这一生物学观点。

三、说目标

把握课标看教学目标:

综合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社会需求和生物科学发展三个方面,初中生物将学习10个一级主题。通过对十个主题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以及情感认识等方面得到发展。

作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每个学生要努力实现以下具体目标:

知识

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能够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能力

具备收集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信息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珍爱生命,提高健康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为本节课的学习也打好基础。

其中:

教学重点:1、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单位---肾单位。2、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教学难点:1、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2培养学生资料分析能力。

四、说模式

关注学情,以学定教,让生物课堂充满活力是我们的追求,正是“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让我们找到了理论和课堂实践的结合点。

本模式设计的基本理念是:“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实施原则是“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情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具体过程包括五个主要环节。五、说方法

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现代教学方法的改革,在重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十分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这节课教师教的方法有:多媒体教学、任务驱动、练习法。

多媒体教学,借助视频、图片、文字,通过人机交互对教与学的过程和教与学的资源进行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与学的优化。

任务驱动:在观察肾脏结构图时,设计好一系列问题。如“肾小球两端连接的血管及血液成份分别是什么?”“肾小管周围的毛细血管两端连接的血管及血液成份分别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主动探究。

练习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

学生学的方法有: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外实践。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获取有关泌尿系统的组成以及尿液形成与排出的相关知识。

以小组为单位找出肾单位中血液流动的路线和尿液形成的路线。

课外实践:让学生根据结构图用太空泥捏出肾单位模型。

六、说设计

结合本节的教学设计,下面逐一介绍。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由于本节课是第五章的第一节,所以就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本章课题,出示本章的知识树,让学生整体认知本章的学习内容。直接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本节学习任务,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用时大约2分钟。

(二)问题导学、合作探究。

教学环节二是学生学习的主要环节。根据本节教材内容,我将课本中的教学顺序进行重新设计,共分为为三个小环节。

环节一:肾单位的结构

对于本环节的学习我是先从“肾脏在人体中的位置以及肾脏与肾单位的关系”入手,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让学生能够对肾脏有一个从宏观到微观的认识,对肾单位也有了一个初步认识,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探求新知的欲望。

对于“肾单位”的学习,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孩子们拿出校本课程时用太空泥捏制的肾单位模型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找出问题答案,并及时做好知识的归纳总结。尤其是第四个问题的设计,为后面的重点内容打下基础。

由于“肾单位”这个部位既有尿液的形成,又有血液的流动,所以在此处又补充了“血液的流动方向”这一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血液循环途径”的基础上分析出血液流经的途径以及血液成分的变化,从而也非常自然的过渡到了“尿液的形成”这一环节上。此环节大约用时8-9分钟。

环节二:尿液的形成

本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首先是出示图以及讨论题,小组合作,结合课本以及以前所学知识,找出问题答案并进行及时归纳、总结,这一内容的学习也是为重点内容的学习做铺垫。

对于“尿液的形成”这一生理过程,我是制作了这样一个看似非常简单,但是包含内容非常多的微课程来呈现给学生。在整个微课呈现过程中学生用心的观看,并积极动脑思考,微课结束后有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并相互补充,同时也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教师给与适当的点拨引导,从而让学生能够达到对“尿的形成”这一难点的突破。

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消化本节课的难点,及时出示课本中的资料分析表格,并同时出示四个思考题,让学生利用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这样就便于学生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从而能够更好提升学生的识图以及分析能力。整个环节用时大约16分钟。

环节三:泌尿系统的组成

有了前面两个环节的处理,第三个环节就非常简单。首先就是学生利用视频,然后再出示“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学生来认识各部分的结构,并推测出各部分的功能,从而对“尿的排出”以及“泌尿系统”的组成有了一个完整的认识。

同时在本环节的最后还让学生分析了排尿的意义,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简单了解了其他的排泄途径,并且分析了“排便”是排泄还是排遗?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排泄”这一概念的含义,并且为下一节“汗液的形成和排出”埋好伏笔。此环节用时约4分钟。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升

此环节已经贯穿在刚才的环节二中,这里不再重复。

(四)点拨归纳、构建体系

学生通过梳理本节知识点,回扣学习目标,构建本节课完整的知识体系。

预计用时2分钟。

(五)畅谈收获,过关检测。

学生在梳理完本节课的知识点之后,相互交流本节学习的收获,然后完成本节的检测题目。

通过达标测试,让班内的每个孩子都能够夯实本节的基础知识,做到基础知识人人过关。预计用时7分钟。

以上是我对本节教学过程的精心设计。

七、说板书

下面我们走进板书设计.

这是我设计的本节的板书,意在凸显本节的知识重点---尿的形成、尿的排出以及泌尿系统的组成。板书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学生通过观看,能够从板书中看到本节课所学内容以及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所以说精彩的板书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以上就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把握,还有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六、说评价

学生在参与各种活动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要注意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如:可以通过过程性评价、语言激励、小组积分、检测反馈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也可以通过学生评价、小组评价、教师评价等方式来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如:我们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往往会制定这样的评价表格,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说开发

课程标准中提到,为了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条件,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教师应积极主动的

开发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和习题材料,是我们必须用好核心资源。研透课程标准,才能把握教学方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优化教学过程。

除了核心资源外,我们更要树立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资源观,开发有效的教育资源。

校园是我们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堂之外,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标本室,利用各种模型,让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更形象化。

网络是丰富的课程资源。走进网络,走入知识的海洋,探索生物的奥妙。

学校之外是源源不断的课程资源。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学生会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东西。

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的求索、不断创新、不断学习,才能让我们和学生一起得到培养和锻炼。希望我们能够真诚交流、合作提高。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