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免疫习题

考研免疫习题
考研免疫习题

1.PAMP/DAMP 在介导细胞自噬、炎症和佐剂研发中的作用?

1.病原微生物表面存在一些人体宿主所没有的,但可为许多相关微生物所共享,结构恒定且进化保守的分子结构,称为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PAMP),固有免疫识别的PAMP,往往是病原体赖以生存,因而变化较少的主要部分,如病毒的双链RNA和细菌的脂多糖,对此,病原体很难产生突变而逃脱固有免疫的作用。

PAMP主要包括两类:

①以糖类和脂类为主的细菌胞壁成分。如脂多糖、肽聚糖、脂磷壁酸、甘露糖、类脂、脂阿拉伯甘露聚糖、脂蛋白和鞭毛素等。其中最为常见且具有代表性的是:革兰阴性菌产生的脂多糖(1iposachride,LPS);革兰阳性菌产生的肽聚糖(proteoglycan);分枝杆菌产生的糖脂(glicolipid)和酵母菌产生的甘露糖。

②病毒产物及细菌胞核成分,如非甲基化寡核苷酸CpGDNA、单链RNA、双链RNA。需要指出的是,上述PAMP可以表达在病原体表面或游离于免疫细胞之外,也可以出现在免疫细胞的胞质溶胶,以及溶胶中各种携带病原体的胞内区室(intracellularcompartment),如内体和吞噬溶酶体。

从宿主细胞释放的内源性危险信号是杜撰的东西作为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Endogenous danger signals are things coined as damage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 (DAMPs) released from host cells

组织损伤释放的内源性配体,即DAMP

组织细胞起始破坏及炎症信号途径激活,可能与局部缺血组织或细胞间基质损伤所释放(内源性)损伤/危险相关分子模式信号(damage/danger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DAMP)有关。天然免疫细胞表面Toll样受体(T oll like receptor, TLR)是脊柱动物识别病原体感染最原始的一种方式,其通过识别、结合特异性分子模式而启动胞内信号转导途径,进而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诱导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和多种生物学效应。TLR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间发挥重要的桥梁作用。现已发现,TLR识别的分子模式不仅包括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所共有的某些非特异性、高度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如脂多糖(LPS)、磷壁酸(LTA)、肽聚糖、细菌DNA、双链RNA等,还包括组织细胞损伤破坏时所释放的一系列内源性“危险信号”,如热休克蛋白(HSP)、氧自由基、核甘酸、神经介质、白介素等。

TLR1,TLR2,TLR4,TLR5,TLR6与位于细胞表面。TLR2形成与TLR1或TLR6形

成异二聚体。TLR3,TLR7,TLR9和从内质网转运下列细胞刺激到内溶酶体区室。在CLR 中是细胞表面受体,而最接近现代种和RLRS驻留在细胞质中。与其同源配体导致的信号级联,导致炎症反应的起始一个PRR的相互作用。

细菌抗原(红色)和的PAMP(蓝色)存在于相同的吞噬体。TLR介导的识别细菌的PAMP的促进细菌抗原的MHC II类最佳演示文稿的选择。TLR信号也导致共刺激分子和必需的活化和T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的诱导。

树突状细胞(DCs)直接感染了病毒通过RIG-I识别的PAMP(蓝色)细胞质内样受体(RLRS)。胞质病毒蛋白(红色)进行处理,并提出了关于MHC I类(通过传统的内质网途径)或MHC II类(通过自噬)。RLR信号导致共刺激分子和必需的活化和T细胞在MHC I类途径的情况下分化的细胞因子的诱导,这可能依赖于病毒抗原的丰度;为MHC II类,它可以依赖于靶向病毒抗原(红色三角形)的自噬机械。

病毒感染的non-APC通过RLRS识别的PAMP(蓝线表示病毒核酸)的细胞质内,导致I型干扰素(干扰素)和激活DC等因素的分泌。感染的死细胞均是由非感染DCs,以及病毒的PAMP(蓝色)是通过胞内T oll样受体识别。病毒抗原(红色三角形)进行处理,并提出了关于MHC II类(通过传统的内体途径)或MHC I类(通过交叉呈递)。TLR信号导致共刺激分子和必需的活化和T细胞分化的细胞因子的诱导。

在感染过程中所面临的细菌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是由他们占据了亚细胞区室决定的部分。胞菌受到吞噬专业吞噬细胞和补体介导的裂解。血管内和胞浆内的细菌受到由吞噬细胞自噬并通过溶酶体融合与膜结合隔间查杀。

由细胞外或细胞内受体检测细菌的PAMP激活的信号级联反应,导致促炎转录反应。检测在细胞质中的细菌的PAMP的也触发激活inflammasomes,其中激活的炎性细胞因子。在这些途径已知细菌被抑制的步骤都标有一个红色的X。蓝色椭圆形和圆形,杆状和球菌的细菌,分别橙色六边形,补,绿钻石,溶酶体内降解酶;黄星,炎性;粉红细胞表面“杯”,Toll样受体(细胞外的PRRs);白色箭头,促炎细胞因子的转录响应。

微生物相关分子模式(MAMPs)或损伤相关的分子模式(D-AMPS)接合表面或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模式识别受体),因此激活自噬机械,其靶向细胞内的病原体为溶酶体降解。AGER,高级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ALR,AIM2样受体;BECN1,1的Beclin;NLR,NOD样受体;RLR,RIG-I样受体;和TLR,T oll样受体。

病毒劫持宿主机制来合成核酸(DNA或RNA)和所需要的新的病毒颗粒的装配其它部件。这样新综合来的病毒成分可以通过各种多种SLRs的识别并定向到溶酶体降解。

TLR配体可以被隔离在自噬体,这方便的同源胞内Toll样受体的结合。这个过程可以刺激类型的分泌I型干扰素(IFN),从而增强抗原呈递。缩写如下:IRF7,IFN-γ调节因子7;MYD88,髓样分化初级反应88;和pDC,浆细胞树突状细胞。

MHC II类。,被APCs捕获的细胞外的抗原被传递到自噬体,它利用水解酶从核内体(如组织蛋白酶),以产生免疫原性肽和它们加载到MHC II类分子呈现给CD4 + T细胞,,不变链;MIIC,MHC II类装载舱。免疫突触,一个IS的APCs和T淋巴细胞之间的形成导致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11(STK11)和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它抑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的活化,从而促进自体吞噬,在此设置中,自噬是面向IS和降低突触部件,最终动摇它和抑制T细胞的活化,缩写如下:ICAM1,细胞间粘附分子1;ITGB2,整合素,B2,和TCR,T细胞受体, Amphisomes,在吞噬细胞内自噬体抗原可依次通过amphisomes(与内涵体后形成自噬体的融合)和蛋白酶消化。蛋白酶体的降解产物可输送回amphisomes通过与抗原加工(TAP)的相关转运,因而装上循环MHC I类分子对抗原呈递至CD8 + T细胞,另外,溶酶体水解酶可以独立的蛋白酶消化细胞内的抗原。这些肽被装载到回收的独立丝锥MHC I 类分子(并且因此向CD8 + T细胞),

PRR可以组装成高分子量的,被称为“炎症”caspase-1-激活平台,控制成熟和白细胞介素如IL-1β和IL-18,其强效促炎性活动直接宿主反应来感染和损伤.炎症小体是一组蛋白复合物,识别诱导炎症的刺激,包括来自的PAMP和DAMPS和控制生产的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18的一组不同的刺激

一个正常的急性炎症反应,是由。来自的PAMP所检测到的模式识别受体感染的典型特征,消灭病原体消除了刺激,再加上造成了一些可逆的旁系的组织损伤,并设置的分辨率/修复阶段的平台,从而恢复正常组织稳态的刺激,引起的非免疫病理生理过程,在这种或那种方式触发一个初始的无菌炎性反应,常常无痛和容易通过生产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的典型特征。这种最初的反应就变成了由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放大。因为这个回应并没有消除最初的刺激,持续无缓解地出现炎症,最终导致组织损伤。炎症反应本身可以积极地影响了生产D-AMPS,它提供了一个额外的正反馈回路中。例如,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下,活性氧中间体(ROI)和活性氮中间体(RNI)可以修改内皮下脂蛋白中,以一定的方式放大了它们促进炎症的能力

佐剂

宿主(老鼠或人类)与疫苗或疫苗佐剂配方PTC(的PAMP治疗复杂)激活先天免疫途径的免疫(TLRs的,的CLR,RLRS,最接近现代种和DNA传感器),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和I型干扰素的分泌。这些细胞因子进一步通过B和T淋巴细胞激活适应性免疫组件。

适应性免疫记忆细胞可保护宿主免受感染。

自从巴斯德的时代,疫苗已用经验的方法杀死或减毒活微生物,病原体(亚单位疫苗),部分纯化的组分,脱毒的毒素或多糖的组成主要是发达国家。这些疫苗已经非常成功地消除了许多严重的疾病。在过去的30年中,新技术的后续波所说的,是不可能用经验的方法可能的疫苗。

白细胞介素-2(IL-2)*免疫佐剂作用: 与弱抗原的亚单位疫苗联合应用, 增强免疫原性

2.肿瘤治疗的免疫学方法及机制 答: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如下表

非特异性 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细胞因子 特异性 各种瘤苗(基因修饰的瘤苗),肿瘤细胞提取物,纯化或重组的肿瘤抗原 非特异性 过继细胞免疫疗法(LAK ,TIL ) 特异性

抗体或结合药物,毒素或放射性同位素(双特异性抗体) 联合

LAK 细胞和双特异性抗体

肿瘤免疫治疗方案:

(1) 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辅助免疫治疗:卡介苗、短小棒杆菌、转移因子和免疫核糖核

酸;左旋咪唑;多糖类及中草药;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IFN 、IL-2、集落刺激因子)

(2) 主动免疫治疗:临床上较常用以树突状细胞为载体的肿瘤疫苗

(3) 被动免疫治疗:单克隆抗体(由致敏的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的特异性抗体,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专一性);免疫活性细胞的过继性免疫治疗(通过输注抗肿瘤免疫效应细胞的方法,增强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达到抗肿瘤的目的)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受抑制或免疫缺陷时,肿瘤的发病机率明显增高,而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则往往受到抑制。因此,机体的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免疫系统识别肿瘤抗原产生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这些免疫应答效应能杀伤清除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发挥抗肿瘤作用。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主导作用,而体液免疫起协同作用(图3-14)。对于免疫原性强的肿瘤,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主要的,而对于免疫原性弱的肿瘤,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作用更有意义。

一、细胞免疫效应机制

主动免疫

治疗

被动免疫

治疗

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细胞免疫可分为特异性细胞免疫和非特异性细胞免疫,前者主要是由T细胞介导,后者涉及NK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一)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杀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生长中起重要作用。T细胞按分化抗原不同分为CD4+T淋巴细胞和CD8+T淋巴细胞(CTL)两大亚群。两个亚群分别受不同的MHC分子限制:CD4+T淋巴细胞主要识别MHCII类分子呈递的外源性抗原肽,受MHCII类分子的限制;CD8+T淋巴细胞主要识别MHCI类分子呈递的内源性抗原,受MHCI类分子的限制(图3-15)。

图3-15 T细胞MHC限制性

1.CD8+CTL的效应功能在晚期的卵巢癌、黑色素瘤以及白血病患者体内发现了MHC限制性肿瘤特异性CTL,体外实验中这些CTL能够杀伤相应的肿瘤细胞。其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一是通过其抗原受体识别肿瘤细胞上的MHCI类分子和肿瘤抗原复合物,直接杀伤溶解肿瘤细胞(图3-16);二是通过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如IL-6、IFN-γ、TNF-α等间接杀伤肿瘤细胞。

2.CD4+ T细胞的效应功能从肿瘤细胞膜上脱落下来的肿瘤抗原或由肿瘤组织脱落的肿瘤细胞,由抗原提呈细胞(APC)摄取,加工成抗原肽段,和MHCⅡ类分子结合成复合物,表达在细胞膜表面呈递给CD4+T细胞。而CD4+T细胞活化后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发挥抗肿瘤效应:①通过释放的细胞因子(IL-2)激活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并增强CTL的杀伤功能。②释放TNF-α、IFN-γ引起MHCⅠ类分子的上调,有利于CTL的识别和杀伤。TNF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或引起肿瘤细

胞凋亡。③促进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抗体,通过体液免疫发挥抗肿瘤作用。一些情况下,CD4+T细胞识别少数肿瘤细胞MHCⅡ类分子呈递的抗原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实验证明,CD4+T细胞对于激发和维持免疫记忆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制备肿瘤疫苗时,只有同时表达能被CD4+T细胞和CD8+CTL识别表位的瘤苗细胞,才能激活两个亚群的T细胞,建立长期全身性免疫。

图3-16 CD8+CTL的效应功能

(二)巨噬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在抗肿瘤免疫中,巨噬细胞不仅是专职的APC,而且也是溶解肿瘤细胞的效应细胞。实验证明,体内注射选择性的巨噬细胞抑制剂如硅石或抗巨噬细胞血清,能加速肿瘤细胞生长;而使用卡介苗等巨噬细胞激活剂,则肿瘤生长受到抑制。病理活检的资料表明肿瘤组织周围若有明显的巨噬细胞浸润,肿瘤扩散转移的发生率较低,预后也较好;反之,肿瘤扩散转移率高,且预后差。

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的机制:①活化的巨噬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上非特异糖类受体直接与肿瘤细胞结合杀伤肿瘤细胞。②摄取、处理和提呈抗原,并通过分泌IL-1、IL-12等激活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③利用其FcγR发挥ADCC 作用。④活化的巨噬细胞表达分泌型和膜型TNF-α,与肿瘤细胞表面的TNF受体结合后导致肿瘤细胞凋亡。虽然巨噬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比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机制要微弱得多,但当TAA,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可溶性因子)或干扰素存在时,巨噬细胞可杀伤特异的肿瘤细胞。

(三)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NK细胞是淋巴细胞系的一个特殊亚群,它不表达TCR、CD3和BCR,可表达CD16和CD56分化抗原。NK细胞能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病毒感染的细胞,这种杀伤作用不需要抗原预先致敏,也无肿瘤特异性和MHC限制性,在抗肿瘤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NK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主要是通过膜表面两种受体(KAR 和KIR)之间的作用和平衡(图3-17)。IFN-γ、TNF-α和IL-2等细胞因子能有效的激活NK细胞并促进其表达低亲和力FcγRⅢ的表达,增强其ADCC作用。在体外分离人外周血白细胞用高浓度的IL-2进行活化成为LAK细胞,其中大多数是NK细胞,它们不仅在体外有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回输给肿瘤病人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图3-17 N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

除上述所提及的细胞群外,由免疫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可刺激其他免疫细胞生长或诱导其活化,这些细胞因子包括白介素2(IL-2)即T细胞生长因子;最近报告的生长因子如白介素12(IL-12),特异地诱导CTL而不诱导抑制性T细胞反应,因而增强了抗肿瘤免疫效应。

二、体液免疫抗肿瘤效应机制

B细胞能识别肿瘤细胞分泌的可溶性抗原或膜抗原,在APC和CD4+T细胞的辅助下,发生免疫应答,并产生抗肿瘤抗体,抗体的抗肿瘤机制如下:

(一)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

抗瘤抗体(IgG1、IgG2和IgM)与肿瘤细胞上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通过CDC

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不同肿瘤细胞对CDC敏感性不同,白血病细胞较敏感,而大多数实体瘤如黑色素瘤、肉瘤等均不敏感。CDC主要杀伤分散的悬浮肿瘤细胞或少量经体液转移的实体瘤细胞,对防止肿瘤转移起一定作用。

(二)ADCC作用

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的抗体主要是IgG,IgG抗体的Fab段特异性与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其Fc段与NK、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效应细胞结合,促进这些效应细胞杀伤溶解肿瘤细胞。这类抗体比CDC抗体产生的快,在肿瘤形成的早期就出现在血清中,能阻止肿瘤生长(图3-18)。

(三)抗体的调理作用

吞噬细胞可通过其表面的Fc受体与IgG的Fc段结合,增强吞噬结合有抗体的肿瘤细胞。血清中的补体活化片段C3b也可以和吞噬细胞表面CR1结合,提高吞噬细胞的活性,增强抗肿瘤作用。

(四)抗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

转铁蛋白可促进某些肿瘤细胞生长,通过其相应抗体封闭肿瘤细胞转铁蛋白受体,阻碍其功能,抑制肿瘤生长。此外,抗体与肿瘤细胞膜抗原结合后,改变肿瘤细胞的黏附特性,阻止其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可控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图3-18 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

上述各种免疫功能如能充分发挥,应该能排斥肿瘤。但临床实践表明并非完全如此,患者的肿瘤能逃逸机体的免疫排斥,其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已有学者提出了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的概念,比较合理地解释了肿瘤逃逸

机体免疫排斥的机制,即认为肿瘤微环境中存在着多种抑制肿瘤免疫应答的因素,诸如肿瘤抗原性弱、肿瘤细胞表面MHCⅠ类分子表达低下或缺失改变、T细胞外周耐受、巨噬细胞抗原递呈功能低下、局部细胞因子缺乏、肿瘤细胞释放抑制因子及免疫抑制细胞的活化等。此等因素不一定导致全身免疫功能低下,却能使肿瘤局部形成深度免疫抑制的“黑洞区”。不但在该区内的免疫细胞功能严重抑制,即使功能正常甚至活化的细胞一旦进入该区,其功能也将受到抑制。因此,只有设法解除肿瘤微环境的各种免疫抑制因素,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及生物学治疗才能奏效。

三、调节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有哪些

CD4+CD25+调节性T细胞平时处于一种静息非增殖状态,只有在抗原刺激的条件下,才会被激活,CD4+CD25+Treg被活化后,可以抑制CD4+T细胞和CD8+T 细胞的活性。CD4+CD25+Treg在正常情况下可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调节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应答在肿瘤发生过程中,CD4+CD25+Treg抑制效应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在移植之后,抑制效应性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过度活化,从而抑制机体对异体移植物的排斥应答总的来说,CD4+CD25+Treg的作用是免疫负向调控。

调节性T细胞诱导免疫耐受的机制可能为:

A.细胞直接接触:Tr细胞表面的CTLA-4和CD4 效应T细胞表面的CD80、CD86结合。

B.细胞因子:多种细胞因子参与CD4+CD25+Treg的免疫调节作用,其中较为重要的有IL-10、TGF-β。CD4+CD25+Treg产生的IL-l0和TGF-β在预防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C.通过改变APC状态来间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CD4+CD25+Treg可以通过CTLA-4与DC细胞的CD80/CD86分子相互作用从而抑制其抗原提成功能。CD4+CD25+Treg可以下调APC(DC)表面某些分子CD80、CD86的表达水平,而导致APC无法活化效应T细胞。甚至CD4+CD25+Treg 可以诱导DC的走向,使之停留在未成熟阶段,失去抗原提成能力,发挥免疫负性调节作用。

四、树突状细胞的作用及临床应用?

DC细胞又称树突状细胞,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型T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1)摄取、加工并提呈抗原未成熟DC通过受体介导的吞噬作用及巨胞饮作用摄取抗原并在细胞内将其加工,同时自身逐渐成熟。成熟DC高表达MHC(1类、Ⅱ类)分子、协同刺激分子(B7—1、B7—2)、黏附分子(1CAM-1、ICAM-2、LFA-1、LFA-3)、CDl分子、CD40等,并分泌多种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通过抗原提呈,直接激活

初始T细胞。其中DC提供双信号:提呈的MHC-抗原肽复合物(pMHC)结合TCR 提供第一信号;表达的B7分子通过CD28提供第二信号。

2)参与T细胞亚群的分化DCl为髓样细胞来源,可产生IL-12,诱导Thl分化。早期研究表明,IL-3、CD40L活化的pDC能以一种不依赖II;4的方式诱导Th2分化,近来发现病毒活化的pDC也能诱导Thl分化,使T细胞产生IFN-a,其作用依赖于I型干扰素或I型干扰素、IL-12的协同作用。

3)参与诱导中枢和外周免疫耐受一方面胸腺中的DC通过清除自身反应性T细胞诱导中枢耐受;另一方面,DC还能通过多种方式调节外周耐受。例如,外周淋巴组织中大量未成熟DC因不能提供T细胞活化第二信号,造成T细胞无能;DC通过提呈死亡相关的抗原和成分,清除初始T细胞,引起抗原特异性耐受,此途径同样可清除记忆性T细胞;未成熟DC诱导产生Trl和Th3;抑制细胞,从而阻断效应T细胞的功能而产生耐受;DC表达吲哚胺2,3—双加氧酶(indoleamine 2,3—dioxygenase,IDO)通过调节色氨酸代谢诱导T细胞凋亡(Apoptosis)从而产生耐受。

4)参与调节B细胞功能DC通过分泌可溶性IL-6Ra(gp80)促进记忆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IgG;在IL-12和IL-6/slL-6Ra协同作用下,DC辅助激活的初始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在TGF-p介导下,DC诱导活化的初始B细胞表达IgA;DC还能分泌可溶性趋化因子募集初始和记忆B细胞定居于次级淋巴器官。以上表明DC在黏膜/体液免疫应答中的重要作用。FDC则能吸引和招募B细胞至滤泡,参与记忆B细胞的形成及维持。其表面的Fc受体使抗原分子以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式被保留和浓缩在FDC表面,从而有效激活B细胞。

5)参与固有免疫应答DC活化NK细胞和NKT细胞产生大量IFN-7及其他炎症因于如TNF-e、IL-4等,一方面促进其他DC的成熟与活化,另一方面通过与已活化的T、B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加强适应性免疫应答,因此,DC成为连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桥梁。

6)此外,DC还参与胸腺内T细胞的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使T细胞分化成为具有MHC限制性和自身耐受性的单阳性细胞。

临床应用

一)肿瘤方面:DC细胞是一种具有高效杀伤活性的异质性细胞群,其在外人体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为1%~5%,临床证实,DC经大量扩增后,具有显著杀伤肿瘤和清除病毒的活性,且DC在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中起重要调控作用。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大部分实体瘤内浸润的DC数量多则患者预后好。有效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核心是产生以CD8+ T细胞为主体的细胞免疫应答,这也是DC作为免疫治疗手段的基础。

1)DC细胞免疫疗法是生物治疗中最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是提取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在体外活化、修饰、增殖后回输患者体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或非特异性的免疫应答,在患者体内发挥杀灭肿瘤细胞和抗病毒作用。

2)DC瘤苗的抗原来自人体自身肿瘤组织。在原发灶肿瘤组织中携带者一些肿瘤抗原信号,实验通过高科技医学技术将肿瘤组织处理成抗原,然后将这种抗原增加到DC之中,从而增强抗肿瘤的致敏性。

二)自身免疫病树突状细胞(DC)在维持机体自身免疫耐受中扮演重要角色,DC的改变可能使免疫调节机制受损,打破天然的免疫耐受平衡,导致自身免疫病。此外,DC激活T 细胞、B细胞也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因此,认为DC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通路的枢纽。DC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方面的相关研究从另一角度说明了DC与自身免疫病的密切关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血液系统常见的自身免疫病,Dc在ITP中的病理作用对其在自身免疫病发病中的作用有重要的说明意义。

三)免疫缺陷病

四)感染性疾病

靶向性:专攻乙肝病毒,对正常肝细胞及其它机体组织无任何影响,靶向性CIK治疗慢性乙肝技术,是在体外将单核细胞用多种细胞因子诱导和扩增为CIK细胞,再加入乙肝病毒特异性抗原,使这些杀伤细胞增殖并识别乙肝病毒的信息,然后将其会输体内以达到特异性杀伤乙肝病毒的效果。利用体外培养的靶向性CIK细胞可以有效补偿慢性乙肝患者体内由于免疫耐受而出现的特异性杀伤细胞不足的情况,从而达到治疗乙肝的目的。

长效性:培养成熟的细胞回输体内后能存活几年到几十年,为防止复发或者在感染提供了长期保护,并能阻止肝纤维化、早期肝硬化的进程。

五、Pre-BCR 的构成及其在 B 细胞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有哪些?

Pre-BCR 的构成:

前B 细胞受体(pre-BCR )由μHCs 和轻链替代物(ψLCs )结合而成,轻链替代物与真正的轻链类似,但每一个前B 细胞都是相同的。信号转导分子Ig α Ig β同样是前B 细胞受体复合物中的一部分。由三个部分构成:μ重链,λ5/Vpre-B假性轻链,Igα/Ig β

前B细胞受体的功能:

①促进细胞增殖(pre-B阶段是B细胞发育中的一个增殖高峰,分裂6-8次,该增殖过程

有赖于pre-BCR信号和IL-7信号的协同作用)

②介导重链的等位基因排斥(当一条染色体上的Ig重链基因成功重排并表达后,pre-BCR 可通过某种未知机制使另一条染色体上的Ig重链编码区永久关闭)

③参与Ig轻链重排的启动

④保护细胞免于凋亡

生理学考研问答题精选(98个)

生理学考研98 个问答题精选 1、试述O2 和CO2 在血液运输中的形式和过程 [参考答案] 02和C02在血液中以物理溶解和化学结合的方式运输。02和C02化学结合方式分别占各自总运输的98.5%和95%,物理溶解的量仅占 1.5%和5%。物理溶解的量虽然少,但是一重要环节,因为气体必须首先物理溶解后才能发生化学结合。 1)02 的运输:主要以Hb02 的方式运输,扩散入血的02 能与红细胞中Hb 发生可逆性结合:Hb+02 TH b02。在肺由于O 2分压高,促进02与Hb结合,将02由肺运输到组织;在组织处02 分压低,则Hb02 解离,释放出02。 2)C02 的运输:C02 也主要以化学结合方式运输。化学结合运输的C02 分为两种形 式:氨基甲酸血红蛋白形式和HC03-的方式。①HC03-方式:HC03-的方式占C02运输总 量的88%。由于红细胞内含有较高浓度的碳酸酐酶,从组织扩散入血的大部分C02在红细 胞内生成碳酸,HC03-又解离成HC03-和H+。 HC03-在红细胞内与K+结合成KHC03-。随着红细胞内HC03-生成的增加,可不断向血浆扩散,与血浆中的Na+结合成NaHC03-, 同时血浆中Cl-向红细胞内扩散以交换HC03-。在肺部,由于肺泡气Pco2低于静脉血,上述反应向相反的方向进行,以HC03-形式运输的C02逸出,扩散到肺泡被呼出体外。②氨基甲酸血红蛋白方式,大约7%的C02 与Hb 的氨基结合生成氨基甲酸血红蛋白。这一反应无需酶的催化,,反应迅速,可逆,主要调节因素是氧和作用。由于氧和血红蛋白与C02 的结合能力小于还原血红蛋白,所以在组织外,还原血红蛋白的增多促进了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生成,一部分C02 就以HHbNHC00H 形式运输到肺部。在肺部,氧和血红蛋白的生成增加,促使HHbNHC00H 释放出C02。 2、何谓心输出量?影响因素有哪些?并简述其机制。 [参考答案] (1)每分钟由一侧心室收缩射出的血量,它等于每搏输出量乘以心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的心输出量约5L/min 。 (2)影响因素;心输出量取决于搏出量和心率。 1)搏出量的调节。 a. 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而引起心肌收缩强度的变化。在心室 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凡是影响心室充盈量的因素,都能引起心肌细胞本身初长度的变化,从而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发生变化。心室充盈量是静脉回心血量和心室射血后余血量的总和,因此凡是影响两者的因素都能影响心室充盈量。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 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能影响心室充盈量。异长自身调节也称starling 机制,其主要作用是对搏出量进行精细调节。 b. 等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肌收缩能力的改变而影响心肌收缩的强度和速度,使心脏搏出量和搏功发生改变而言。横桥连接数和肌凝蛋白的ATP 酶活性是控制收缩能力的主要因素。 c.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心室肌后负荷是指动脉血压而言。在心率,心肌初长度和收缩力不变的情况下,如动脉血压增高,则等容收缩相延长而射血相缩短,同时心室肌缩短的程度和速度均减少,射血速度减慢,搏出量减少。另一方面,搏出量减少造成心室内余血量增加,通过异长自身调节,使搏出量恢复正常。随着搏出量的恢复,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加强心肌收缩能力,使心室舒

考研政治选择题常见的10类题型

考研政治选择题常见的10类题型 考研政治选择题分值为50分。其中单选题16道,满分16分;多选题17道,满分34分。选择题由于考查范围广,涉及的知识点零散,这种题型很需要各位考研er对教材和大纲有系统而熟练的掌握。选择题中,多选题的难度较大,它是拉开政治分数的一个题型之一。 一、识记水平类: 这是选择题中的低水平的能力考查题型,考试分析对这类题的要求做了明确的评价目标:准确地再认或再现有关的哲学、历史、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知识。此类题主要用于考查再认能力、判断是非能力和比较能力。主要题型有: 1、组合型: 例题1: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下列毛泽东的科学著作中,写于这个时期的有(2006年多选第25题)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反对本本主义》 C、《新民主主义论》 D、《论联合政府》

答案为(CD) 2、数字型: 例题2:2005年10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所得税法>的决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所得税工薪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为(2006年单选第15题) A、800元 B、1200元 C、1600元 D、2000元 答案为(C) 方法:以上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大致类似。可先将含有明显错误的选项予以排除,那么,剩下的选项就必定是正确的选项。此类题型需要熟记知识点。 3、判断型: 特点:此题型要求学生对基础知识作出“是”或“不是”的判断,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政治是非、理论是非的判断能力。考生只要记住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观点等基础知识就能正确回答出来。

生理学考研习题及答案

生理学考研习题 第一章绪论 [A1型题] 1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人体 A 细胞的生命现象 B 器官的功能活动 C 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D 体内的物理化学变化 E正常的生命活动及其规律 2 人体生命活动最基本的特征是 A 物质代谢 B 新陈代谢 C 适应性 D 应激性 E 自控调节 3 自身调节指组织、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刺激所产生的 A 适应性反应 B 旁分泌反应 C 稳态反应 D 非自控调节 E 前馈调节 4 以下哪项是由负反馈调节的生理过程 A 分娩 B 排尿反射 C 降压反射 D 小肠运动 E 血液凝固 5 体内哪种物质是不直接传递信息的 A 神经递质 B 调制物 C 内分泌激素 D 旁分泌物质 E 局部体液因素 6 内环境是指 A 细胞外液 B 细胞内液 C 血液 D 体液 E 组织液 7 能比较迅速反映内环境变动状况的体液是 A 脑脊液 B 血浆 C 尿液 D 淋巴液 E 细胞内液 8 在自动控制系统中,从受控部分发出到达控部分的信息称为 A 偏差信息 B 干扰信息 C 控制信息 D 反馈信息 E 自控信息 [A2型题]

9 家兔,雄性,体重2.1kg,20%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剂量1g/kg。切开腹壁找到膀胱,两侧输尿管扦管,收集尿液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这种实验方法属于 A 整体实验 B 离体实验 C 在体慢性实验 D 在体急性实验 E 生理实验 10 人体对外环境变化产生适应性反应是依赖体内的调节机制而实现的。其中,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迅速、精确、短暂 B 作用缓慢、广泛、持久 C 有负反馈 D 有生物节律 E 有前瞻性[B1型题] 题11-13 A 整体水平 B 局部水平 C 组织水平 D 细胞、分子水平 E 器官、系统水平 11 揭示细胞膜的物质跨膜转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12 探索神经轴突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13 阐明呼吸节律的形成机制,属于那类研究 题14-16 A 神经调节 B 体液调节 C 自身调节 D 负反馈调节 E 前馈调节 14 运动员进入比赛场地,心血管、呼吸活动便开始增强,属于 15 平均动脉压在一范围内升降,脑血管口径产生适应性改变以保持脑血流量相对恒定,属于 16 内环境理化性质保持相对恒定,属于 试题答案 1.E 2.B 3.A 4.C 5.B 6.A 7.B 8.D 9.D 10.A 11.D 12.D 13.E 14.E 15.C 16.D 第二章细胞 单项选择题 1 细胞膜的热力学稳定性主要由于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历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人学统一考试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 植物生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1一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元素缺乏时,导致植物幼叶首先出现病症的元素是 A.N B.P. C.Ca D.K 2.能诱导果实发生呼吸跃变的植物激素是 A.ABA B.IAA C.ETH D.CTK 3.植物一生的生长进程中,其生长速率的变化规律是 A.快一慢一快 B.快一慢 C.慢一快一慢 D.慢一快4.植物细胞中质子泵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逆电化学势梯度跨膜转运H+,这一过程称为 A.初级主动运输 B.次级主动运输 C.同向共运输 D.反向共运输5.植物叶片中进行亚硝酸还原的主要部位是 A.线粒体 B.细胞基质 C.液泡 D.叶绿体 6.高等植物光系统Ⅱ的作用中心色素分子是 A.P680 B.P700 C.A0 D.Pheo 7.植物光呼吸过程中,氧气吸收发生的部位是 A.线粒体和叶绿体 B.线粒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C.叶绿体和乙醛酸循环体 D.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 8.类胡萝卜素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是 A.680~700nm B.600~680 nm C.500~600 nm D.400~500nm 9.1mol NADH + H+经交替氧化途径将电子传给氧气时,可形成A.4molATP B.3molATP C.2.molATP D.1molATP 10.若某一植物组织呼吸作用释放C02摩尔数和吸收O2摩尔数的比值小于1,则该组织在此阶段的呼吸底物主要是 A.脂肪B.淀粉C.有机酸D.葡萄糖

11.某植物制造100g干物质消耗了75kg水,其蒸腾系数为 A.750 B.75 C.7.5 D.0.75 12.下列蛋白质中,属于植物细胞壁结构蛋白的是 A.钙调蛋白B.伸展蛋白C.G蛋白D.扩张蛋白 13.在植物的光周期诱导过程中,随着暗期的延长 A.P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 B.Pf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C.Pfr含量降低,有利于LDP开花D.Pr含量降低,有利于SDP开花 14.根据花形态建成基因调控的“ABC模型”,控制花器官中雄蕊形成的是A.A组基因B.A组和B组基因 C.B组和C组基因D.C组基因15.未完成后熟的种子在低温层积过程中,ABA和GA含量的变化为 A.ABA升高,GA降低 B.ABA降低,GA升高 C.ABA和GA均降低 D.ABA和GA均升高 二、简答题:16—18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6.把一发生初始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纯水中,细胞的体积、水势、渗透势、压力势如何变化? 17.简述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 18.简述韧皮部同化物运输的压力流动学说。 三、实验题:19小题,10分。 19.将A、B两种植物分别放置在密闭的光照生长箱中,定期抽取生长箱中的气体样品,分析其中的C02含量。以C02含量对光照时间作图,得到下列曲线图。据图回答: (1)分析图中曲线变化的原因。 (2)推测两种植物的光合碳同化途径。 (3)请用另一种实验方法验证你的推测。

2017年考研数学一真题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一)试卷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若函数0(),0x f x b x >=?≤? 在0x =处连续,则( ) (A)12ab = (B)12ab =- (C)0ab = (D)2ab = (2)设函数()f x 可导,且()()0f x f x '>则( ) (A)()()11f f >- (B) ()()11f f <- (C)()()11f f >- (D)()()11f f <- (3)函数()22,,f x y z x y z =+在点()1,2,0处沿向量()1,2,2n 的方向导数为( ) (A)12 (B)6 (C)4 (D)2 (4)甲乙两人赛跑,计时开始时,甲在乙前方10(单位:m )处,如下图中,实线表示甲的速度曲线()1v v t = (单位:m/s )虚线表示乙的速度曲线()2v v t =,三块阴影部分面积的数值依次为10,20,3,计时开始后乙追上甲的时刻记为0t (单位:s ),则( ) (A)010t = (B)01520t << (C)025t = (D)025t > ()s (5)设α为n 维单位列向量,E 为n 阶单位矩阵,则( ) (A) T E αα-不可逆 (B) T E αα+不可逆 (C) 2T E αα+不可逆 (D)2T E αα-不可逆 (6)已知矩阵200021001A ????=?????? 2100200 01B ????=??????100020002C ????=??????,则( ) (A) A 与C 相似,B 与C 相似 (B) A 与C 相似,B 与C 不相似 (C) A 与C 不相似,B 与C 相似 (D) A 与C 不相似,B 与C 不相似

2018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因果关系类

2018考研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因果关系类 题型特点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主要是分析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原因、目的、影响。一般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知道结果考原因,题干为果,选项为因。可以是一因一果,也可以是多因一果或是一因多果。常用引导语是“因为”、“其原因是”、“之所以”。另一种是知道原因考结果,其引导语是“目的是”、“是为了”、“结果是”、“影响是”、“因此”、“所以”等。其中在考查原因时又有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等。 解题诀窍 1.要分清是考查原因还是考查结果。解答因果关系选择题,应把题干和备选项结合起来分析,找好切入点。如果题干为因,备选项应该是此原因的结果;反之亦然。问结果的选择题的选项都比较发散,往往是“一因多果”。 2.要正确理解题目常用各种原因的含意,把握和理解各种原因的区别与联系。 (1)客观原因与主观原因。一般来说,政治、经济、社会现象的发生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在诸多因素中事物发展的客观因素是客观原因,而人的因素是主观原因。 (2)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指在诸多原因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但这种主导因素有时不止一个,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称之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属于主要原因的就是次要原因。如果题目要求分析主要原因,那就要对选项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出主要原因。 (3)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根本原因是从本质上说的,即导致事物发生变化的最本质的因素。这种因素是一种历史的客观存在,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反映着客观规律的要求。分析根本原因一般是政治现象从经济上找原因,生产关系从生产力中找原因。而直接原因是导致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它往往是一种表面现象。 3.要将选定的答案代入题干中比较,看是否合乎逻辑。这一步往往容易为考生所忽略。值得注意的是,因果关系型选择题中有三种备选项是不能入选的:(1)答非所问者不选;(2)与题干的规定性重复或变相重复者不选;(3)因果颠倒者不选,即题干问的是原因,但备选项却答成结果。 名题举证 1.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标准答案】C

运动生理学考研真题题库

各校《运动生理学》考研专业课真题选编广州体育学院2003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试题 (请考生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考试科目:运动生理学 一填空选择 1 若增加外液中的Na浓度,可导致静息电位?;动作电位? 2 正反馈的作用是使? 3 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是由于? 4 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有? 5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使突触后膜出现 6 前庭器官的敏感度高对旋转、滚翻等运动能力的影响是 减弱轻度增强大为增强无规律 7 囊斑的适宜刺激是 8 肾小球滤过作用决定于 9胸内压在整个呼吸过程中通常都?大于还是小于大气压 10 心肌不发生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11 机体产生热适应时其生理反应的结果是:产热?散热? 12 在水中游泳,若停留时间太长会引起小动脉?小静脉?而出现皮肤和嘴唇紫绀 13 老年人健身锻炼时适宜运动量可用?公式来掌握。 14 反应速度取决于? 15 在鼠长时间游泳至明显疲惫时,大脑中的ATP明显降低时,明显增高的物质是? 16 依据肌丝滑行理论,骨骼肌收缩表现为? 17 红细胞比容是指? 18 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是由于? 19 肌紧张属于?反射 20 运动技能的形成,是由于大脑皮质上各感觉中枢与?细胞发生暂时神经联系 二是非题 1 儿童在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主要是依靠增加每搏输出量来加大的 2 准备活动可以缩短进入工作状态时间 3 对抗肌放松能力的提高,可以显著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 4 速度素质的高低与能量输出功率的高低无关 5 血红蛋白的数量是影响最大吸氧量的一个因素 6 大脑皮质处于适宜兴奋状态,有益于运动技能的形成 7 运动动力定型越巩固,该动作就越难改造 8 高级神经活动是指大脑皮质的活动 9 肌紧张时由于骨骼肌纤维轮替交换地产生的微弱的收缩 10 牵张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别在不同的骨骼肌中 11 在学习体育动作时,若能感受到动作微细变化,在很大程度上说明本体感受器功能提高了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15章) 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1、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 3、人体对运动得适应性变化就是运动训练得生理学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 基础.() 4、新陈代谢就是生命得本质,它就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与能量转移得过程。( ) 5、神经调节就是机体最主要得调节方式,这就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得。() 二、选择题?1、运动生理学就是()得一个分支.?A、生物学B、生理学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对运动得()。?A、反应B、适应C、反应与适应 3、运动生理学得研究方法,主要就是通过( )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得规律。?A、人体实验B、动物实验C、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得最基本反应就是()?A、兴奋B、收缩C、分泌D、物质代谢改变E、电变化 5、神经调节得特点就是()而( ),体液调节得特点就是()而( ).?A、缓慢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得活动()。 7、组织对刺激反应得表现形式就是( ) A、加强 B、减弱 C、不变D、加强或减弱? A、兴奋 B、抑制 C、兴奋与抑制?8、人体机体得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6、兴奋 三、概念题? 性7、适应性8、神经调节9、体液调节*10、正反馈*11、负反馈 1、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就是什么? 四、简答题:?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答案: 1、(—) 2、(—)3、(+) 4、(-)5、(—)?二、 一、就是非判断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参考答案:?1、(C)2、(C)3、(C)4、(D)5、(B、D、A、C) 6、(B、A) 7、(C) 8、(C)?四、简答题答案: 1、答:机体得基本生理特征主要指新陈代谢,应激性,兴奋性与适应性。?五、问答题答案(答题要点) 1、答:运动生理学就是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得影响下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得科学,它就是体育科学得一门基础理论学科。通过学习,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得基础上,可掌握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得影响,体育教学训练过程中得生理学原理以及不同年龄、性别、运动项目,不同训练水平运动员得生理特点,从而能科学地组织体育教学,指导体 ?第一章肌肉收缩 育锻炼与运动训练,更好地为体育实践服务。? 一、就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记为“—")?1、肌肉纤维就是组成肌肉得基本单位。() 2、肌原纤维最基本得结构就是肌小节.( ) 3、在肌小节中肌肉收缩时明带与暗带在变化。() 4、温度对肌肉得伸展性与粘滞性没有影响。()?5、肌肉不就是一个弹性体而就是粘弹性体。( )

2017年考研数学二真题解析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数学二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上. (1) )若函数0(),0x f x b x >=?≤? 在0x =处连续,则( ) (A)12 ab = (B)12 ab =- (C)0ab = (D)2ab = 【答案】A 【解析】00112lim lim ,()2x x x f x ax a ++→→==Q 在0x =处连续11.22b ab a ∴=?=选A. (2)设二阶可导函数()f x 满足(1)(1)1,(0)1f f f =-==-且'' ()0f x >,则( ) ()()1 1 110 1 1 1 10()()0 ()0()()()()()A f x dx B f x dx C f x dx f x dx D f x dx f x dx ----><>

2010考研政治真题答案及详细解析(完整版)

201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政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 1984年1月3日,意大利人卡内帕给恩格斯写信,请求他为即将在日内瓦出版的饿《新纪元》周刊的创刊号题词,而且要求尽量用简短的字句来表述未来的社会主义纪元的基本思想,以区别于伟大诗人但丁的对旧纪元所作的“一些人统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界定。恩格斯回答说,这就是:“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段话表明,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是() A.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B.实现人类永恒不变的普适价值 C.建立一个四海之内皆兄弟的大同世界 D.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性王国 2.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D.有其因必有其果 3. 右边这张照片反映出由于气候变暖,北极冰盖融化,致使北极熊无处可去的场景,颇具震撼力。它给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发出的警示是() A.人与自然的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 B.生态失衡已成为自然界自身周期演化不可逆转的趋势 C.自然地理环境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决定力量 D.生态环境已日益成为人类反思自身活动的重要前提 4. 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这是因为() A.资本家购买的是劳动力的价值 B.劳动力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C.货币所有者购买的劳动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 D.劳动力自身的价值能够在消费过程中转移到新的商品中去 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最新植物生理学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植物生理学2015年研究生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28分) 1、海芋植物的佛焰花序比一般植物的呼吸放出的热量比一般植物高,是因 为存在抗氧呼吸的缘故。 2、与植物耐旱性有重要相关性的氨基酸是,它能增强细胞 的。 3、植物叶绿体的丙酮提取液透射光下呈,反射光下 呈。 4、根据种子的吸水量,可将种子的萌发分为吸胀吸水阶段、停止吸水阶段,重 新吸水阶段。 5、GA和ABA生物合成的前体是甲瓦龙酸,在短光照下形成ABA。 6、膜脂的组成与膜脂的抗冷性有关,不饱和程度,固化温度 高,不利发生膜变相,植物的抗冷性越小。 7、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体部分叫外植 体。 8、保卫细胞质的膜上存在着 H+ATP 酶,在光照下,将H+分泌到保卫细胞外, 使保卫细胞 HP升高,驱动 H+ 进入保卫细胞,导致保卫细胞吸水,气孔张开。 9、跨膜信号传导主要是通过和完成。 10、土壤缺氮时,根冠比高,水分过多时,根冠比低。 11、具有远红光和红光逆转效应的是,它的生色团与叶绿体 的 结构相似。 12、成熟的水果变甜,是因为淀粉转化成糖,未成熟的水果有涩味是因为 含有单宁。 13、植物组织培养的理论依据是细胞全能性,用来培养的植物的部分叫外 植体。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计20分) 略!

三、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30分) 1、次级共运转(次级主动运输):以质子动力作为驱动力的跨膜离子运转,使质 膜两边的渗透能增加,该渗透能是离子或者中性分子跨膜转运的动力。 2、细胞信号传导: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 子反应。 3、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4、渗透调节:植物细胞通过主动增加溶质降低渗透势,增强吸水和保水能力, 以维持正常细胞膨压的作用。 5、交叉适应:植物经历了某种逆境之后,能提高对另一逆境的抵抗能力,对不 同逆境间的相互适应作用。 6、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光合速率 不再继续增加是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 7、光的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 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 8、极性运输:生长素只能从植物体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不能反之。 9、单盐毒害:植物培养在单盐溶液中所引起的毒害作用. 10、水孔蛋白:存在于生物膜上的一类具有选择性、高效转运水分功能的内 在蛋白。 四、简答题(每题7分,共计42分) 1、生物膜结构成分与抗寒性有何关系。 生物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镶嵌而成,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对低温敏感,其结构成分与抗寒性密切相关。低温下,质膜会发生相变,质膜相变温度随脂肪酸链的加长而增加,随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等所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不饱和脂肪酸越多,越耐低温。在缓慢降温时,由于膜脂的固化使得膜结构紧缩,降低了膜对水和溶质的透性;温度突然降低时,由于膜脂的不对称性,膜体紧缩不均而出现断裂,造成膜是破损渗漏,透性加大,胞内溶质外流。生物膜对结冰更为敏感,发生冻害时膜的结构被破坏,与膜结合的酶游离而失去活性。此外,低温也会使膜蛋白质大分子解体为亚基,并在分子间形成二硫键,产生不可逆的凝聚变性,使膜受到伤害。经抗寒锻炼后,由于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增多,膜变相的温度降低,膜透性稳定,从而可提高植物的抗寒性。同时,细胞内的NADPH/NADP的比值增高,ATP

2017年考研数学三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7年考研数学三真题及解析 一、选择题 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 .若函数0(),0x f x b x >=?≤? 在0x =处连续,则 (A )12ab = (B )1 2 ab =-(C )0ab =(D )2ab = 【详解】0001112lim ()lim lim 2x x x x f x ax ax a +++→→→-=== ,0lim ()(0)x f x b f -→==,要使函数在0x =处连续,必须满足11 22 b ab a =?=.所以应该选(A ) 2.二元函数(3)z xy x y =--的极值点是( ) (A )(0,0) (B )03(,) (C )30(,) (D )11(,) 【详解】 2(3)32z y x y xy y xy y x ?=---=--?,232z x x xy y ?=--?, 解方程组2 2320320z y xy y x z x x xy y ??=--=??????=--=???,得四个驻点.对每个驻点验证2 AC B -,发现只有在点11(,)处满足 230AC B -=>,且20A C ==-<,所以11(,)为函数的极大值点,所以应该选(D ) 3.设函数()f x 是可导函数,且满足()()0f x f x '>,则 (A ) (1)(1)f f >- (B )11()()f f <- (C )11()()f f >- (D )11()()f f <- 【详解】设2 ()(())g x f x =,则()2()()0g x f x f x ''=>,也就是()2 ()f x 是单调增加函数.也就得到 () ()2 2 (1)(1)(1)(1)f f f f >-?>-,所以应该选(C ) 4. 若级数 21 1sin ln(1)n k n n ∞ =??--??? ?∑收敛,则k =( ) (A )1 (B )2 (C )1- (D )2- 【详解】iv n →∞时22221111111111sin ln(1)(1)22k k k o k o n n n n n n n n n ???????? --=---+=++ ? ? ? ? ????? ???? 显然当且仅当(1)0k +=,也就是1k =-时, 级数的一般项是关于1 n 的二阶无穷小,级数收敛,从而选择(C ).

2017年考研数学一真题及答案(全)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数学(一)试题 一、选择题:1~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答题纸... 指定位置上. (1 )若函数0(),0x f x b x >=?≤? 在x 连续,则 (A) 12 ab =. (B) 12 ab =- . (C) 0ab =. (D) 2ab =. 【答案】A 【详解】由0 1 lim 2x b a + →==,得12ab =. (2)设函数()f x 可导,且()'()0f x f x >则 (A) ()()11f f >- . (B) ()()11f f <-. (C) ()()11f f >-. (D) ()()11f f <-. 【答案】C 【详解】2() ()()[]02 f x f x f x ''=>,从而2()f x 单调递增,22(1)(1)f f >-. (3)函数2 2 (,,)f x y z x y z =+在点(1,2,0)处沿着向量(1,2,2)n =的方向导数为 (A) 12. (B) 6. (C) 4. (D)2 . 【答案】D 【详解】方向余弦12cos ,cos cos 33 = ==αβγ,偏导数22,,2x y z f xy f x f z '''===,代入cos cos cos x y z f f f '''++αβγ即可. (4)甲乙两人赛跑,计时开始时,甲在乙前方10(单位:m)处.图中,实线表示甲的速度曲线1()v v t =(单位:m/s),虚线表示乙的速度曲线2()v v t =(单位:m/s),三块阴影部分面积的数值一次为10,20,3,计时开始后乙追上甲的时刻记为(单位:s),则

体育考研-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体育专业—运动生理学试题集1-3章 绪论 一、是非判断题(正确记为“+”,错误记为“—”) 1、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机能活动变化规律的科学。() 2、任何组织都具有兴奋性。() 3、人体对运动的适应性变化是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4、新陈代谢是生命的本质,它是机体组织之间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的过程。() 5、神经调节是机体最主要的调节方式,这是通过条件反射活动来实现的。() 二、选择题 1、运动生理学是()的一个分支。 A、生物学 B、生理学 C、人体生理学 2、运动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对运动的()。 A、反应 B、适应 C、反应和适应 3、运动生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来观察分析各种机能活动变化的规律。 A、人体实验 B、动物实验 C、人体实验和动物实验 4、任何组织对刺激发生的最基本反应是() A、兴奋 B、收缩 C、分泌 D、物质代谢改变 E、电变化 5、神经调节的特点是()而(),体液调节的特点是()而()。 A、缓慢 B、迅速 C、广泛 D、精确 6、负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正反馈可使控制部分的活动()。 A、加强 B、减弱 C、不变 D、加强或减弱 7、组织对刺激反应的表现形式是() A、兴奋 B、抑制 C、兴奋和抑制 8、人体机体的机能调节主要由()来完成。 A、神经调节 B、体液调节 C、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三、概念题 1、运动生理学 2、新陈代谢 3、刺激 4、应激性 5、兴奋 6、兴奋性 7、适应性 8、神经调节 9、体液调节 *10、正反馈 *11、负反馈 四、简答题: 1、机体的基本生理特征是什么 五、问答题: 1、为什么要学习运动生理学

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生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3年中国科学院大学植物生理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科学院大学 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试题 科目名称:植物生理学 考生须知: 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全部考试时间总计18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题纸上或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一、名词解释(4分/题,共40分) 1.Respiratory chain 答:respiratory chain的中文名称是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是指呼吸代谢中间产物的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 2.Photoinhibition 答:photoinhibition的中文名称是光抑制,是指当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光合功能下降的现象。光抑制主要发生在光系统Ⅱ,是植物本身的保护性反应。 3.Assimilate Partitioning 答:Assimilate Partitioning的中文名称是同化物分配,是指新形成同化物在各种库之间的分布。作物不同生育期中分配方向不同,生长中心是营养生长期光合产物的分配方向,穗子是生殖生长期光合产物的分配方向;同时进行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植物不同部位叶片

的功能就不同,光合产物分配也不同;不同叶位的叶片的光合产物分配有“就近供应,同侧运输”的特点。 4.Gravitropism 答:Gravitropism的中文名称是向重力性,是指取任何一种植物的幼苗,把它横放,数小时后就可以看到它的茎向上弯曲,而根向下弯曲的现象。向重力性可分为正向重力性(根顺着重力方面向下生长)、负向重力性(茎背离重力方向向上生长)和横向重力性(地下茎则水平方向生长)三种。 5.Apical dominance 答:Apical dominance的中文名称是顶端优势,是指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顶端优势受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决定,生产中常通过调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的比例来控制根和芽的分化。 6.Vernalization 答:Vernalization的中文名称是春化作用,是指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春化作用的主要条件是低温,春化的有效温度介于0℃~10℃之间,最适温度是1~7℃,春化时间由数天到二三十天,具体有效温度和低温持续时间随植物种类而定。 7.光敏色素 答:光敏色素是指可以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光受体(色素蛋白质),包括红光吸收型和远红光吸收型两种。光敏色素能调控植物的形态建成,如叶柄的伸长、根的发育、鳞

2016-2017年考研数学三真题及答案

2016考研数学三真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11lim ______.n n n n -→∞ +?? = ??? (2)设函数()f x 在2x =的某邻域内可导,且()() e f x f x '=,()21f =,则()2____.f '''= (3)设函数()f u 可微,且()1 02 f '= ,则()224z f x y =-在点(1,2)处的全微分() 1,2d _____.z = (4)设矩阵2112A ?? = ?-?? ,E 为2阶单位矩阵,矩阵B 满足2BA B E =+,则=B . (5)设随机变量X Y 与相互独立,且均服从区间[]0,3上的均匀分布,则 {}{}max ,1P X Y ≤=_______. (6)设总体X 的概率密度为()()121,,,,2 x n f x e x X X X -= -∞<<+∞为总体X 的简 单随机样本,其样本方差为2 S ,则2 ____.ES = 二、选择题:7-14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7)设函数()y f x =具有二阶导数,且()0,()0f x f x '''>>,x ?为自变量x 在点0x 处的增量,d y y ?与分别为()f x 在点0x 处对应的增量与微分,若0x ?>,则 (A) 0d y y <

2020考研政治真题选择题解析

2020考研政治真题选择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桔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C)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考点: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2.一位机械工程专家讲过这样一件事:“文革”中,他在某地劳动,有一天公社派他去割羊草。他没养过羊,怎么认得羊草呢?但终于一个办法出来了。他把羊牵出去,看羊吃什么就割什么。不到半天就割回了羊草。这位专家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认识到,“羊吃草”与“割羊草”两者之间存在着(A) A.因果联系 B.必然联系 C.主观联系 D.本质联系 考点:因果关系。 3.《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C)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考点:商品的价值与使用价值。4、某资本家投资100万元,每次投资所获得的利润为15万元,假定其预付资本的有机构成为4:1,那么该资本家每次投资所实现的剩余价值率为(B) A.100% B.75% C.50% D.125%

考点:剩余价值率的公式与资本有机构成的公式。 5、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的立足点是(D)A.相互借鉴,求共存异B.多元平衡,共同发展 C.内外联动,互惠互利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考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 6、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公民及泵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始终坚持放在首位的是(C) A.繁荣文化市场 B.经济效益 C.社会效益 D.创新文化体制 考点:公益性文化事业。 7、近年来,为了缩小我国居民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差距,党和政府做出了巨大努力,如提高个税起征点、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水平等,这些举措体现了(B) A.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提高 B.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D.各种生产要素都能按照贡献参与分配考点:深化分配制度改革。8.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为确保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到2020年,在实现国内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的同时,还要实现翻一番的是:(A) A。城乡居民人均收入B。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 C。国民收入D。财政收入 考点:十八大相关内容。 9、甲午战争后,维新运动迅速兴起,针对洋务派提出的维新派指出,“体”与“用”是不可分的。中学有中学的“体”与,的“体”与“用”,把中学之“体”与西学之“用”凑在一起,就用”一样荒谬。维新派与洋务派分歧的实质是(D)

苏州大学生理学考研真题

苏大运动生理历年真题

2004年运动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肌丝滑行理论 2.运动单位募集 3.最大吸氧量 4.运动技能的动力定性 5.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6.热服习 二、简答: 1.举例简要说明人体功能调节的方式 2.简述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3.简述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加的心力储备因素 4.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有那些 5.简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 6.简述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三、论述: 1.试述能量连续统一体理论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3.根据儿童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论述体育教学中为何要贯彻全面身体锻炼原则

2005年运动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动作电位 2.真稳定状态 3.能量统一体理论 4.运动技能的动力定性 5.超量回复 二、简答题 1.人体功能调节方式 2.长时间运动为何要强调适当深而慢的呼吸 3.影响柔韧素质的解剖生理因素 4.简述两类肌纤维的解剖生理差异 5.运动时血液重新分配的特点及其生理意义 6.影响动脉血压形成的因素 三、论述题 1.论述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 2.试述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2006年运动生理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稳定状态 2、强度—时间曲线 3、条件抑制 4、超量恢复 5、运动效果 一.名词解释 1、简述肌肉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 2、简述心率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3、简述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4、简述决定无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5、简述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对肌肉张力的影响 三.论述题 1、试述儿童少年的运动系统发育特点及在体育教学和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运动型疲劳的原因是什么?结合实践谈谈有哪些消除疲劳的方法

2017年考研数学三考试大纲

2017年考研数学三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微积分约56% 线性代数约22%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约22%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选题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填空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解答题(包括证明题)9小题,共94分 微积分 一、函数、极限、连续 考试内容 函数的概念及表示法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复合函数、反函数、分段函数和隐函数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初等函数函数关系的建立 数列极限与函数极限的定义及其性质函数的左极限和右极限无穷小量和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关系无穷小量的性质及无穷小量的比较极限的四则运算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单调有界准则和夹逼准则两个重要极限 函数连续的概念函数间断点的类型初等函数的连续性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 考试要求 1、理解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表示法,会建立应用问题的函数关系 2、了解函数的有界性、单调性、周期性和奇偶性 3、理解复合函数及分段函数的概念,了解反函数及隐函数的概念 4、掌握基本初等函数的性质及其图形,了解初等函数的概念 5、了解数列极限和函数极限(包括左极限与右极限)的概念 6、了解极限的性质与极限存在的两个准则,掌握极限的四则运算法则,掌握利用两个重要极限求极限的方法 7、理解无穷小量的概念和基本性质,掌握无穷小量的比较方法.了解无穷大量的概念及其与无穷小量的关系 8、理解函数连续性的概念(含左连续与右连续),会判别函数间断点的类型 9、了解连续函数的性质和初等函数的连续性,理解闭区间上连续函数的性质(有界性、最大值和最小值定理、介值定理),并会应用这些性质 二、一元函数微分学 考试内容 导数和微分的概念导数的几何意义和经济意义函数的可导性与连续性之间的关系平面曲线的切线与法线导数和微分的四则运算基本初等函数的导数复合函数、反函数和隐函数的微分法高阶导数一阶微分形式的不变性微分中值定理洛必达(L'Hospital)法则函数单调性的判别函数的极值函数图形的凹凸性、拐点及渐近线函数图形的描绘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