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A)(含答案)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A)(含答案)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卷(A)(含答案)

(完整word)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解决问题试题训练 姓名:年级: 1、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根? 2、24根小棒,每8根1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3、第1排摆32根小棒,第2排摆4根小棒。第1排的根数是第2排的几倍? 4、一双袜子3元,一双鞋子24元,一件衣服36元,一双手套6元。 (1)买7副手套,要多少元? (2)1双鞋子的价格是1双袜子的几倍? (3)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5、学校买来40个篮球,8个足球。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6、1件衣服钉5颗扣子。 (1)40颗扣子可以钉几件衣服? (2)9件衣服需要多少颗扣子? 7、猴子有18只,松鼠有3只,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 8、一个文具盒8元,一盒水彩笔6元,一个橡皮擦3元,一副三角板5元。(1)小兵买5块橡皮要多少元?用这些钱去买三角板,可以买几副? (2)小强买7盒水彩笔,需要多少元? (3)小英买6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她带了50元,还剩多少元? 9、学生做操,每排站8人,站了3排。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每排站6人,可以站几排呢?

10、一本书6元,30元可以买几本? 11、盘里有21条鱼,我把这些鱼平均分给你们7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鱼? 12、商场运来36个皮球,把这些皮球装在6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个皮球? 13、班上领来40盒花生奶,每组分8盒。可以分给几个组? 14、二(1)班同学在操场上排队做操。 (1)每排站6人,站了6排。全班有多少人? (2)如果站成4排,平均每排站几人? 15、我们一共有24人。每只大船坐4人,每只小船坐3人。如果都坐大船,要几只?都坐小船呢? 16、钢笔每支6元,书包的价格是钢笔的4倍。书包的价格是多少元? 17、一盒饼干4元,一盒牛奶2元,一瓶果汁5元,一盒巧克力6元,一盒糖果20元。 小琴买同一种食品刚好用了18元,可能买的是什么? 18、我们班有36人,每组6人,可以分几组?如果分成4组,平均每组几人? 19、王老师用24元买下面的一种布娃娃,作为新年联欢会的礼物。她最多可买几个?最少可买几个? 20、二(1)班有5个学习小组,每组都是8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21、一共有9只猴,每只猴分4个桃。38个桃够分吗?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和练习题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和练习题 第一单元除法 1、余数:把一些物体平均分,如果分到最后有剩余且不够再分一次时,剩余的数就叫余数,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注意 ①余数和除数的关系:余数要比除数小 ②验算方法: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 ③试商方法: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而又比被除数小。 2、竖式除法:写除法算式时,被除数写在除号里面,除数写在除号左面,商写在被除数的上面。 3、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要经过一商,二乘,三减,四比这四个步骤。一商:那个数和除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且比被除数小,商就是几。 二乘:商和除数相乘。 三减:被除数减商和除数的积 四比:余数要比除数小。 4、进一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余数虽然不够一份,但也要算作一份,这时需要用“进一法(用商加1)如”乘船、坐车、坐板凳,住房间等等、

5、去尾法: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有时余数不够一份,就不能算作一份,这时需要采用“去尾法”,也就是余数不能算作一份,如剪绳子,买东西等等、 6、应用题中,商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单位相同; 7、被除数÷除数=商……余数被除数=商×除数+ 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基础练习 1、计算有余数除法时,()必须比()小。 2、在36÷7=5……1 中,被除数是36,除数是()商是(),余数是()。 3、有17 个羽毛球平均分给5 个班,每班分得()个,还剩()个。 4、在□÷7=□, , □中,余数最大是()。 5、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4<30 ()×5<32 ()×7<46 ()×9<42 6、()÷8=7……(),如果余数是5 时,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大能填(),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小能填(),这时被除数是()。 拓展练习 1、有16 个放木块。 (1)摆5 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最多用()个放木块,还剩()个放木块。

【精】二年级数学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0分) 1.测量笔盒的宽用() 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2.小学生的两臂长大约1(),手掌宽大约7()。 3.线段有()个端点,直尺上从刻度3到刻度8是()厘米。 4. 钢笔大约()个长树叶大约()个长 5. 铅笔长()厘米木条长()厘米 木棍长()厘米钉子长()厘米 6.2米=()厘米1米35厘米=()厘米400厘米=()米160厘米=()米()厘米 7.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楼房高约30()蜜蜂身长约2()马高约2()

二、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每空1分,共10分) 1. 2. 三、我会比。(6分) 8厘米8米1米96厘米200厘米2米 10米100厘米6米60厘米83米38米 四、我会画。(4题4分,其余每题2分,共10分) 1.画一条比4厘米短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 4.在小兔子左边2厘米处画一根萝卜,右边4厘米处画一朵小花。

五、我会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三个图形中是线段的是()。 2.黑板的长大约是()。 ①40厘米②4米③15厘米 3.笑笑参加短跑比赛用了18秒,她跑完了100()。 ①厘米②元③米 4.下面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5.1米长的绳子和100厘米长的铁丝比,()。 ①绳子长②铁丝长③同样长 六、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10厘米和1米同样长。() 2.小明一拃长20米。() 3.教室门高比1米高。() 4.方桌边,书本的边,黑板的边,圆桌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5.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10的长度是10厘米。() 七、我会排。(5分) ()>()>()>()>()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 册全册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表内乘法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 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教师板书: 1+1+1+1+1+1+……+1=28 2+2+2+……+2=28 7+7+7+7=28 4+4+4+4+4+4+4=28 …… 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 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 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 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 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 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互动探索 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 (1) 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 4×7 (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 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 3、学习例2

(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 (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 三、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学具摆一摆 2、课堂活动第2题。小组活动 四、课堂小结 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 第 2 课时 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根据加法写乘法算式。 教具、学具: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读出算式,说名称 3×7 2×5 6×4 3×4 2、摆一摆,说加法算式、乘法算式。 每次摆4个圆,摆3次。 每次摆2个圆,摆4次。 每次摆3个圆,摆5次。 3、看图写算式。 练习一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填在书上。全班交流。 二、发展练习 1、看图填数。

二年级数学单元测试

二年级数学单元测试 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2009.2 班级姓名得分 一、口算: 350-50= 740-30= 900-400= 20+700= 200+8×5= 10+100= 80+500= 300+700= 450-400= 6×8+15= 50+50= 250+300= 600-400= 670- 30= 90-7×9= 15÷4=54÷9=30÷6=74÷8 =55÷7= 二、填空: 1、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它们相差()。 2、3个十和1个百合起来是()。()个百和()个一合起来是607。 3、50个十是();()个百是1000;10个一是()。 4、763是()位数,最高位是()位。6在()位上,表示6个();7在()位上,表示()个百;3在()位上,表示()个()。 5、由0、1、9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最小三位数

是()。 6、百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其余各位是0,这个数是()。 7、在一道除法算式里,商是6,余数是5,除数是4,被除数是()。 8、写一写: 四百零三320 一百五十六119 一 千 ()()()()()9、按规律填数:www. (1)406、403、()、()、() (2)280、285、()、()、() (3)919、717、515、()() 10、在○里填上“>”“<”或“=”。 678○768901○99999○1000561○569 657○67599○101809○908423○324 42÷7○45÷932÷8○2×26+6○3×4 11、写出五个十位上是7的三位数,并把它们从大到小排列。 12、□里最小可以填几? 675<6□4□20<319 □11>7□6 437<4□953□<536 6□5>63□ 三、用竖式计算:

2017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全册

二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5名,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能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有提高,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得更多的是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到思维的乐趣、体验收获的乐趣。每位学生都很天真活泼,他们在学习上是充满无限乐趣的,在学习的探究上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基于他们无限的求知欲望,在教学时应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好数学。但是在遇到思考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时,学生思维就打不开。因此本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学生体验的思维的乐趣及成功获得的乐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数学的学习需要有一定的生活基础和生活经验的,因此在教学时注重培养他们对生活的密切接触,培养其联系生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对课堂教学常规还有待于尽早进行规范,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导学内容分析: (一)、学习任务,目的,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 1、用乘法口诀做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不一样;商的单位是问题的单位,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3、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乘船、坐车、坐板凳等,读懂题目再作答。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上的方向,口诀: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辨认方向时要画方向标。 2、“小猫在小狗的()方”,“()在小狗的东面”,是以小狗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小猪在小马的()方”,“小马的()方是小猪”,是以小马家为中心点,画出方位坐标,确定方向。 3、太阳早上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指南针一头指着()方,一头指着()方。小明早上面向太阳时,他的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 4、当吹东南风时,红旗往()飘;吹西北风时,红旗往()飘。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

第三位是()位,第四位是()位,千位的左边是()位,右边是()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 3、在8536中,8在()位上,表示();5在()位上,表示();3在()位上,表示();6在()位上,表示()。 4、由3个千,5个一组成的数是();由9个一,2个百和1个千组成的数是()。 5、读数时,要从高读起,中间有一个或两个“0”,都只读1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写数时,从高位写起,按照数位顺序表写,中间或末尾哪一位上没有数,就写“0”占位。 4、10个十是(),10个一百是(),10个一千是(),100个一百是(),10000里面有()个百,1000里面有()个十; 5、最大的三位数是(),最小的三位数是(),最大的四位数是(),最小的四位数是()。 6、比较大小时,先比较位数,位数多的数就大,位数校的数就小;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开始比较,最高位上的数字相同的,就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从大到小用“>”,从小到大用“<”。

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下)数学素质测评 第一单元除法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分数 一、我会填。(共23分) 1、被除数是57,除数是8,商是(),余数是()。 2、六月份有30天,相当于()个星期余()天。 3、体操队有24个同学排队,如果每队排6人,可以排()队; 如果每队排5人,可以排()队,还剩()人。 4、()÷8=7……(),如果余数是5时,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大能填(),这时被除数是();余数最小能填(),这时被除数是()。 · 5、○○△△△○○△△△○○△△△○○△△△○○ 从左往右数,第7个是(),第20个是(),第27个是()。 6、()里最大能填几 ()×2<7 ()×6<37 4×()<19 ()×8<37 7×()<43 5×()<25 二、我会判,对的打“√”,错的打“×”。(每题1分,共4分) 1、在除法里,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2、8÷3=2 () 3、62÷9的余数是8。() 4、一个数除以5,它的最大余数是6。(). 三、我会算。(共35分) 1、直接写得数。(10分) 12÷3=48÷8=25÷5=36÷6=15÷2=63÷9=45÷5=18÷3=81÷9=38÷7=2、竖式计算。(8分) 3、列竖式计算。(9分) 10÷5=18÷6=33÷7= [ 4、按要求在方框内填算式。(8分)

四、我会连。(7分) 五、我会解决问题。(第6小题6分,其余每题5分,共31分。) 1、1壶茶可以倒7杯,35个客人,需要几壶茶 2、有32个茶杯,每6个装1盒,可以装几盒,还剩几个 3、25个同学去缆车,每辆缆车箱限乘4人,至少要分坐几辆缆车 4、每只船每小时租金3元,20元钱最多划几小时 5、有一块花布长50分米,做一条裙子用7分米,最多能做几条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执教者:左姝 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 [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5×4=20 或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乘数=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加数= 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 差 减数= 差+ 减数 减数= 被减数—差 乘法:乘数×乘数= 积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补充:几和几相乘,求积?用几×几 2个乘数都是几,求积?用几×几。 8、一个乘法算式可以表示两个意义,如“4×2”既可以表示“4个2相加”,也可以表示“2个4相加”。 2个几相乘的积就是几乘几。例如:2个6相乘的积就是6×6=36. 9、“求几个几相加的和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如:7的3倍是多少?(7×3=21),5个8相加的和是多少?(8×5=40)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完整版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知识点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执教者:左姝 一单元表内乘法知识点 [一定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运用。]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2、加法和乘法的改写,如:5+5+5+5写成乘法算式:5×4或4×5 ; 反之,乘法也可改写成加法。如:8×4=8+8+8+8 (在忘记乘法口诀或口诀记不准时,可把乘法算式改写成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写成乘法时,加法的和与乘法的积相同。 相同加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或相同加数的个数×相同加数。 如:5+5+5+5 表示:4个5相加得20, 可以列成乘法算式计算: 5×4=20 或 4×5=20 5 × 4 = 20 读作:5乘4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4 × 5 = 20 读作:4乘5等于20 口诀:(四五二十) 乘数×乘数 = 积其中4和5都是乘数,积是20 3、2×7=14 读作:2乘7等于14;3乘4等于12写作:3×4=12。 4、乘法算式中,两个乘数(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如:8×4=4×8 加法:加数 + 加数 = 和和—加数 = 加数 减法:被减数—减数 = 差 减数 = 差 + 减数 减数 = 被减数—差 乘法:乘数×乘数 = 积 5、看图,写乘加、乘减算式时: 乘加:先把相同的部分用乘法表示,再加上不相同的部分。先算相同再加不同。 乘减:先把每一份数都当作相同的数来算,写成乘法,再把多算进去的数减去。 例:加法:5+5+5+5+3=23 乘加:5×4+3=23 乘减:5×5-3=23 例: 加法算式:3+3+3+3+2=14 乘加算式:3×4+2=14 乘减算式:3×5-1=14 6.相同得数,不同口诀 只能列一道乘法算式的口诀有9句: 一一得一,二二得四,三三得九,四四十六,五五二十五,六六三十六,七七四十九,八八六十四,九九八十一。 7.“几和几相加”与“几个几相加”有区别 求几和几相加,用几加几; 求几个几相加,用几乘几 求4和3相加是多少用加法(4+3=7) 求4个3相加是多少(3+3+3+3=12或3×4=12或4×3=12)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除法(有余数除法认识) 1、除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23÷4=5……3 23是被除数,4是除数,5是商,3是余数 2、在有余数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也可以说,除数要比余数大。 例:在□÷7中,如果有余数,余数最大是( 6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7。 在□÷5 = 6······ 4 )。余数要求小于除数5。 3、应用题当中,除数和余数的单位根据问题决定, 商的单位和问题的单位相同,余数的单位和被除数的单位相同; 4、解决生活问题,如提的问题是“至少需要几条船?”,用“进一法(用商加1)”; 例:有22个人,每条船限乘4人,至少要租几条船? 22÷4=5(条)……2(个) 5+1=6(条) 答:至少要租6条船。 5、如提的是问题是“最多做几件衣服?”,商作为最后的答案。 例:做一套衣服要用3米花布,25米花布最多能做几套衣服? 25÷3=8(套)……1(米) 答:最多可以做8套衣服。 6、计算有余数除法算式的各部分数。 例:(51)÷6=8......3 (47)÷7=6 (5) 先算6×8=48,再算48+3=51。先算7×6=42,再算42+5=47。 51÷( 6 )=8......3 26÷()=4 (2) 先算51-3=48,再算48÷8=6。先算26-2=24,再算24÷4=6。

第二章————方向与位置(认识方向) 1、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辨认方向时,要认准中心点。例:“小猫在小狗的()方”,中心点是小狗 3、每天早晨太阳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4、指南针一头指着(南)方,一头指着(北)方。 5、早晨起床,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6、大树年轮较疏的向着(南)方,较密的向着(北)方。 7、北风是由(北)向(南)吹,西南风是由(西南)向(东北)吹。 8、方向扳: 先找出: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再确定:东北(东和北之间部分)西北(西和北之间部分) 东南(东和南之间部分)西南(西和南之间部分) 第三章————生活中的大数(认识10000以内的数) 1、计数器上从右边数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千位的左边是(万)位,右边是(百)位。 2、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它的千位是5,个位是2,其他的数位是0,它是(5002)。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全套及答案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20分) 1.测量笔盒的宽用() 作单位,测量教室的长用()作单位。 2.小学生的两臂长大约1(),手掌宽大约7()。 3.线段有()个端点,直尺上从刻度3到刻度8是()厘米。 4. 钢笔大约()个长树叶大约()个长5. 铅笔长()厘米木条长()厘米 木棍长()厘米钉子长()厘米 6.2米=()厘米1米35厘米=()厘米400厘米=()米160厘米=()米()厘米7.在()里填上“厘米”或“米”。

楼房高约30()蜜蜂身长约2()马高约2() 二、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每空1分,共10分) 1. 2. 三、我会比。(6分) 8厘米8米1米96厘米200厘米2米 10米100厘米6米60厘米83米38米 四、我会画。(4题4分,其余每题2分,共10分) 1.画一条比4厘米短的线段。 2.画一条比3厘米长2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和下面线段同样长的线段。 4.在小兔子左边2厘米处画一根萝卜,右边4厘米处画一朵小花。

五、我会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下面三个图形中是线段的是()。 2.黑板的长大约是()。 ①40厘米②4米③15厘米 3.笑笑参加短跑比赛用了18秒,她跑完了100()。 ①厘米②元③米 4.下面的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5.1米长的绳子和100厘米长的铁丝比,()。 ①绳子长②铁丝长③同样长 六、我会辨,对的画“√”,错的画“×”。(每题2分,共10分) 1.10厘米和1米同样长。() 2.小明一拃长20米。() 3.教室门高比1米高。() 4.方桌边,书本的边,黑板的边,圆桌的边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 5.直尺上从刻度1到刻度10的长度是10厘米。() 七、我会排。(5分)

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1单元万以内数的认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编排的,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数的认识”教学十分重要的一段,也是学生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本单元之前,学生接触的都是比较小的数,这就限制了他们对自然环境、日常生活和生产劳动的认识。在本单元,学生将学习新的计数知识,用较大的数描述、交流学校生活或社会生活里的事件与现象,他们的数感会有明显的发展。 我国的计数,习惯把数位分成个级、万级、亿级,每一级都是四个数位,每一级上的数都是万以内的数。读、写多位数一般都分解成两个或三个万以内数在不同数级上进行读、写。从这点来说,本单元对以后教学多位数有十分重要的基础作用。 学生在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万以内的数,是一次较大的跨越:他们需要认识较大的计数单位“千”和“万”以及相应的数位,需要学会读数和写数的基本方法以及数中间或末尾有0时的读写规则,需要依据数的组成比较数的大小,需要从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得出求近似数的方法。 本单元导学内容分以下五个部分: 1、数数。 通过数小棒和小正方体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起一千根小棒和一千个小正方体的模型,使学生对一千有初步的直观感受,并认识计数单位“千”、“万”,发展学生的数感。 2、写数读数。 通过“试一试”、“写一写”、“读一读”等操作、表达、思考活动,激发学生读数、写数的兴趣,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数、读写万以内的数。 3、大小比较。 通过“比一比”、“议一议”、“估一估”等活动让学生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4、较大数的估计。 通过“猜一猜”、“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整理与复习。 通过引导学生回忆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及谈收获、存在问题,以及通过必要的练习,让学 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新)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除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2页~第3页“分苹果”“分橘子” 1.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 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计算除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使学生体会到余数一定 要比除数小,体会到学习有余数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乘法竖式的计算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难点, 通过分苹果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使学生体会到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ppt,学生准备小圆片。 教学时间:, 教学过程, 二次设计 一、问题引入:显示18个苹果画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每盘放6个苹果,18个可以 放几盘? 二、探索新知 1.体验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1)先让学生独立思考上述问题。 (2)接着进行全班集体交流。学生可能有很多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如: a.通过乘法口诀“三六十八”得出结论:可以放3盘; b.用除法算式算:18÷6=3,所以可以放3盘。 (3)同桌同学合作用18个圆片摆一摆,验证推算结果是否正确,教师用实物ppt 显示学生摆放的圆片图,进一步进行验证、交流。 (4)介绍除法竖式的写法。 教师指出:18÷6=3也可以用竖式计算。边写边说明: 横式:18÷6=3 竖式: 3 6丿1 8 1 8 讨论:结合刚才分苹果的情况,在小组内讨论一下,竖式中的各个数表示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根据学生口答板书: 3 ……商:“3”表示分3盘。 除数……6丿18 ……被除数:“18”表示有18个苹果。 “6”表示每盘18 ……商和除数的乘积:“18”表示需18个苹果。 放6个苹果。0 ……余数:“0”表示20个苹果全部放完,没有剩余。 说明:“丿”表示横式中的“÷”。 (5)练习:第2页“填一填,说一说”的习题。 学生独立练习完毕,指名学生板书,进行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第3页“练一练”第1、2、3题。 四、总结(除法竖式的写法。)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题(全册)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练习题 姓名:____ 家长签名:_____ 一.填一填。(25 分) 1. 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或()。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 3.曲别针的长是3()。 4.量比较短的物体,通常用( 5.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通常用(6.1 米 =( ) 厘米,操场跑道长 )作单位。 )作单位。400()。 7.量一个物体时,米尺的()刻度要对着物体的左端。 8.一张床大约是2(), 9.你的尺子上,从 5 到 18 是()厘米。 10.三角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正方形是由()条线段围成的。11.一条线段长是 100 个 1 厘米,这条线段长()米。 12.小红今年上二年级,她的身高是125()。 13. 1 米=()300 厘米=()米 4 厘米 +20 厘米 =()厘米 1 米-20 厘米 =()厘米 1 米+30 厘米 =()厘米18 厘米 -13 厘米 =()厘米 60 厘米 +40 厘米 =()厘米 =()米 二、从小到大排列: 3 厘米 3 米30 厘米120 厘米15 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在括号里天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跳绳的长是 2() 2 、爸爸的身高大约是 175() 3、学校操场的长是40() 4 、一把手机厚1() 5 、一张标准双人床长2(),宽 150() 6、一棵大树高20()。7 、桌子高 60()。 8、门高 200()。9 、小红身高 1()32()。

四.小小画家。 1.画一条长 3 厘米的线段。 2.画一条长 5 厘米的线段。 3.画一条比 4 厘米长 2 厘米的线段。 5.画一条比 5 厘米短 1 厘米的线段。 四.应用题: 1、一张桌子高 80 厘米,一把椅子高55 厘米,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厘米? 2、二年级有男生 35 名,女生比男生多 3 人,二年级一共有多少人? 3、小明看一本书,已经看了45 页,还剩 55 页未看,这本书共几页? 4、一套桌椅 93 元,已知一张桌子50 元,一把椅子多少钱?一张桌子比一把椅子贵多少钱?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西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全册教案 一、表内乘法(一) 乘法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2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难重点】 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课件展示情境图 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2.提出数学问题 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3.解决问题 谁能解决这第一个问题?(1)每层楼有9扇窗户,我想问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共27扇窗户。)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4.感知“几个几”

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为什么用的加法?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有几个相同的加数? 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其余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 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 (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每组有几人踢毽?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如果有这样的100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 (学生列算式) 列完了吗?你有什么感觉?有没有简便方法? 4.揭示课题 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停留片刻)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新的运算方法——乘法。(板书课题:乘法),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完善板书: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 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同步板书: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像这样求4个8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 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想一想,8×4等于多少?4×8等于多少?你是怎么想的?“×”叫乘号。 4+4+4+4+4+4+4+4=32用乘法应怎样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3)引导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更简便。 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为什么?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 (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1.气象小组把6月份的天气作了如下记录:(18) (1) 把晴天、雨天、阴天的天数分别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 天气名称晴天雨天阴天 天数 (2)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这个月中( )的天数最多,( )的天数最少。 (3) 这个月中阴天有( )天。 (4) 这个月中晴天比雨天多( )天。 (5) 这个月中阴天比雨天多( )天。 (6) 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下面提出的问题。(20) (1)( )辆车。 (2)小轿车比客车多( )辆。 (3)( )最少,( )最多。 (4)货车和面包车相差( )辆。 (5)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 )同样多。 (6)这四种车一共有( )辆。 3.下面是森林动物园小动物的数量统计情况。(22)

(1)小刺猬有( )只; 小象有( )只; 小猴子有( )只。 (2)小猴子的只数是小刺猬的( )倍。 口○口=口 (3)小象的只数是小猴子的( )倍。 口○口=口 (4)小象的只数是小刺猬的( )倍。 口○口=口 (5)这些小动物一共有( )只。 口○口=口 种类航模组书法组羽毛球组舞蹈组绘画组篮球组围棋组 人数15人8人12人9人13人20人7人 (1)我最喜欢( )小组。 (2)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多。 (3)喜欢( )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 )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 )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5.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18) 5.0以上 4.9~4.74.6~4.34.2以下 一年级(1)班29 11 5 2 四年级(2)班27 12 6 3 六年级(1)班18 20 5 5 (1)一年级5.0以上有( )人。 (2)六年级5.0以上有( )人。 (3)四年级4.2以下有( )人。 (4)六年级( )的人数最多。

最新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

最新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单元练习题 298、、、、;7498、、、、;1997、、、、;3097、、、、. 2、一十一十地数: 570、、、、;980、、、、;4080、、、、;4970、、、、. 3、读数: 1002读作:;3090读作:;712读作:;9013读作:. 4、写数: 七千零五十一写作:;九百零八; 六千零四;三千零一十三写作. 5、数的组成: ()个千()百()个一组成的数是7508;5个千,3个十,9个一组成的数是();3306是由()千,()个百,()个一组成的;由8个(),9个(),5个()组成的数是9058;一个数,个位是2,百位是7,千位是3,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最高位和最低都是4,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千位和十位是1,其余两位是9,这个数是();一个最高位是千位的数,百位是千位的2倍,十位是百位的2倍,个位是十位的2倍,这个数是();一个三位数,百位比十位多4,个位比十位少4,这个数是();一个四位数在6000与7000之间,百位是最大的一位数,个位是最小的一位数,十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这个数是();3670的6在()位上,表示()个(),3在()位上,表示()个(),7在()位上,表示()个(). 6、数字组合: (1)用2个0、2个7组成一个四位数:一个零都不读的是有();只读一个零的有();组成的最大的数是(),组成的最小的数是(). (2)用6、9、0、4组成不同的四位数,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3)一个四位数,每个数位上的数字都不相同,它们的和是13,这个数最大是(),最小是(). 7、较大数的估计: (1)凤滩小学有学生293人,五一小学的学生比凤滩小学少一些,凤仪小学的学生比凤滩小学多得多,五一小学和凤仪小学大约各有多少? 150 260 340 680 五一小学 凤仪小学 (2)填一填 8、认识算盘: (1)算盘上一颗上珠表示(),一颗下珠表示(),一个数千位上有一颗上珠2颗下珠,百位上有4颗下珠,个位上有一颗上珠,4颗下珠,这个数是(). (2)看图填数: ()()() (3)在计数器上画一画: 3051 1509 6587 4009 7156 6200 9、比较大小:(1)在里填上>、<、或=. 5105 5150 1001 989 5380 5083 7401 7千+5百+2十(2)第一行里最大能填几,第二行里最小能填几: 470<6480 2900>2 99 5071<5 71 3016>3 06 90 3<9103 5 00>5380 1085<10 0 2 03>2600 10、进位与退位: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6 9 1 0 0 2 4 0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卷 一、培优题易错题 1.小明、小华、小强星期天去公园划船,他们都戴了一顶漂亮的太阳帽。太阳帽有三种颜色:红、黄、蓝。他们戴的分别是什么颜色的帽子?涂一涂。 【答案】根据分析可得:小明戴的是黄色的,小华戴的是红色的,小强戴的是蓝色的,涂色如下: 【解析】【分析】根据小强的话“我戴的不是红色的,也不是黄色的”可知,小强戴的是蓝色的;根据小明的话“我戴的不是红色的”可知,小明戴的可能是黄色的或蓝色的,因为小强戴的是蓝色的,则小明戴的是黄色的,那么小华戴的是红色的,据此解答。 2.下面四个小朋友站的位置是这样的:乙站在甲的右边;丙站在甲的左边;丁站在丙的左边。请你将甲、乙、丙、丁分别填写在横线上。

【答案】 【解析】【分析】根据条件“ 丙站在甲的左边;丁站在丙的左边”可知,甲、丙、丁三人的位置是:从左往右分别是丁,丙,甲,结合条件“乙站在甲的右边”,则四个人的位置是:丁,丙,甲,乙,据此解答。 3.一个四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数字的2倍,十位上的数字是百位数的2倍,百位上的数字是千位数字的2倍,这个数是多少? 【答案】解:假设千位上的数字是1,则百位上的数字是1×2=2、十位上的数字是2×2=4、个位上的数字是4×2=8,所以这个数是1248。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数字问题,可以用假设法,先确定千位数字,然后用千位数字×2=百位数字,百位数字×2=十位数字,十位数字×2=个位数字,据此解答。 4.下一个应该是什么?请圈出来。 (1) (2) (3) 【答案】(1) (2) (3) 【解析】【分析】(1)观察图形可知,此题是按“○ △”两个图形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圈出下一个图形; (2)观察图形可知,此题是按“”两个图形为一组,循环排列的,据此圈出下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应用题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解决问题试题训练 1、把24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根? 2、24根小棒,每8根1份,可以分成多少份? 3、第1排摆32根小棒,第2排摆4根小棒。第1排的根数是第2排的几倍? 4、一双袜子3元,一双鞋子24元,一件衣服36元,一双手套6元。 (1)买7副手套,要多少元? (2)1双鞋子的价格是1双袜子的几倍? (3)你还能提出并解决哪些数学问题? 5、学校买来40个篮球,8个足球。篮球的个数是足球的几倍? 6、1件衣服钉5颗扣子。 (1)40颗扣子可以钉几件衣服? (2)9件衣服需要多少颗扣子? 7、猴子有18只,松鼠有3只,猴子的只数是松鼠的几倍? 8、一个文具盒8元,一盒水彩笔6元,一个橡皮擦3元,一副三角板5元。(1)小兵买5块橡皮要多少元?用这些钱去买三角板,可以买几副? (2)小强买7盒水彩笔,需要多少元? (3)小英买6个文具盒,需要多少元?她带了50元,还剩多少元? 9、学生做操,每排站8人,站了3排。一共有多少人?如果每排站6人,可以站几排呢?

10、一本书6元,30元可以买几本? 11、盘里有21条鱼,我把这些鱼平均分给你们7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几条鱼? 12、商场运来36个皮球,把这些皮球装在6个盒子里。平均每盒装几个皮球? 13、班上领来40盒花生奶,每组分8盒。可以分给几个组? 14、二(1)班同学在操场上排队做操。 (1)每排站6人,站了6排。全班有多少人? (2)如果站成4排,平均每排站几人? 15、我们一共有24人。每只大船坐4人,每只小船坐3人。如果都坐大船,要几只?都坐小船呢? 16、钢笔每支6元,书包的价格是钢笔的4倍。书包的价格是多少元? 17、一盒饼干4元,一盒牛奶2元,一瓶果汁5元,一盒巧克力6元,一盒糖果20元。 小琴买同一种食品刚好用了18元,可能买的是什么? 18、我们班有36人,每组6人,可以分几组?如果分成4组,平均每组几人? 19、王老师用24元买下面的一种布娃娃,作为新年联欢会的礼物。她最多可买几个?最少可买几个? 20、二(1)班有5个学习小组,每组都是8人,全班共有多少人? 21、一共有9只猴,每只猴分4个桃。38个桃够分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