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桃花源记

人教版语文桃花源记
人教版语文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课前预习单

一、文学常识:

选自《》。作者:(约365-427),又名,字,东晋诗人,散文家,别号,谥(shì)号。

二、常见实词:

㈠重点词语解释:

⑴[落英] ⑵[缤纷]

⑶[林尽水源] ⑷[仿佛]

⑸[才通人] ⑹[豁然开朗]

⑺[俨然⑻[属]

⑼[纤陌交通] 阡陌:

⑽[相闻] ⑾[外人] 。

⑿[黄发垂髫] 黄发垂髫

⒀[具言⒁[叹惋] 。

⒂[便扶向路] 扶向从

⒃[及郡下] 及

⒄[诣] ⒅[寻向所志] 向

⒆[规] ⒇[未果

(21[问津] 津

㈡通假字

1、便要还家

2、具答之

㈢古今异义

1、阡陌交通交通:古义,今义,

2、无论魏晋无论:古义,今义,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古义,今义,

绝境:古义,今义,

4、芳草鲜美鲜美:古义,今义,

5、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古义,今义,

三、理解性默写:

⑴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

⑵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

⑶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成语:

⑷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

⑸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⑹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

⑺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⑻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

⑼“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⑽“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

四、课文内容理解:

⑴线索:为线索。()——()——离开——(),贯穿起来。

⑵本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3)从第②③段对桃花源的描写可以看出,桃花源让作者向往的是:

(1)____ ;(2) ;(3)____

(4)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5)虚构目的

(6)作品意义:

(7)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过关卷一

文段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

1、为业:

2、缘:

3、之远近:

4、逢:

5、杂树:

6、鲜美:

7、落英:8、缤纷:9、甚:

10、异:11、甚异之:12、穷:

二、翻译句子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三、根据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渔人是怎样发现桃花林的?

2.《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

3、第一段为什么要花不少笔墨写桃花林?

文段二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

1、林尽水源:

2、仿佛:

3、舍船:

4、才通人:

5、豁然:

6、平旷:

7、俨然:

8、良田:

9、属:10、阡陌:11、相闻:

12、悉:13、外人:14、黄发:

15、垂髫:16、怡然:17、交通:

二、翻译句子

1、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三、根据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山有小口”、“才通人”说明了什么?

2、文中描写桃源人自然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3、这一段从哪两个方面介绍桃花源?

4、文中描写桃源人生活幸福、安居乐业的情景是:

5、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描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理想?

文段三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

1、乃大惊:

2、具答之:

3、便要还家:

4、设酒:

5、咸:

6、问讯:

7、妻子:8、绝境:9、间隔:

10、乃不知:11、无论:12、具言:

13、叹惋:14、延:15、停数日:

16、辞去:17、人语云:18、不足:

二、翻译句子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4、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三、根据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桃源人见渔人“乃大惊”,说明了什么?

2、桃源人为什么来到这个地方?

3、为什么“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4、桃源人“皆叹惋”,他们叹惋些什么?

5、文中哪些地方体现桃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

文段四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解释下面加横线的字词

1、既出:

2、便扶:

3、向路:

4、志之:

5、及郡下:

6、诣太守:

7、如此:8、遣人:9、所志:

10、遂迷:11、闻之:12、规往:

13、寻病终:14、后遂:15、问津:

二、翻译句子

1、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3、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三、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1、文中有两处点明桃花源是虚构的,这两处是什么?

2、作者生活在东晋末年,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在本文中虚构了一个理想的世外桃源,对这种理想社会,你是怎样评价的?

3、渔人离开桃花源,“便扶向路”,又“处处志之”,而后来“寻向所志”,却“不复得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4、找出四出自本文的成语。

自学评估`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1)俨然(2)黄发垂髫(3)诣太守(4)刘子骥(5)武陵人捕鱼为业

2.解释下列加粗的词。

(1)落英缤纷(2)才通人(3)屋舍俨然(4)阡陌交通

(5)皆叹惋(6)便扶向路(7)寻向所志(8)欣然规往

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

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填空。

a.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下列的提示,写出相应的成语,并用成语造句。

a.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成语:___________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高

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1-7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馀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给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原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在文中找出两个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加粗的词语。

(1)见渔人,乃大惊___________ (2)无论魏晋__________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两段有四个词的意思相同,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思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表现桃花源中人什么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放探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晏子之晋,至中牟①,睹弊冠、反裘、负刍②、息于途侧者,以为君子也。使人问焉,曰:“子何为者也?”对曰:“我越石③父也。”晏子曰:“何为而至此?”曰:“吾为人臣仆三年矣。”曰:“可得赎乎?”对曰:“可。”遂解左骖④以赎之,载而与归。至舍,不辞而入。越石父怒而请绝。晏子使人应之曰:“婴未尝得交夫子也。今免子于患,吾于子犹未可耶?子何绝我之暴⑤也!”越石父曰:“吾闻士诎⑥乎不知己,而信⑦乎知己者。吾三年为臣仆,而莫吾知也;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向者子乘,不我辞也,吾以子为忘。今又不辞而入,是与臣仆我者同矣。我犹且为臣仆,请鬻⑧于世。”晏子出,请见,曰:“向者见客之容,今也见客之意。婴闻之,省行⑨者不引其过,察实者不讥其辞,婴可以辞⑩而无弃乎?”越石父曰:“夫子礼之,敢不敬从?”

晏子遂以为上客。

(《晏子春秋·内篇第五》)【注】①中牟:地名,在今河南。②刍:柴草。③越石:地名。④骖:指驾在车两旁的马。⑤暴:猛、急。⑥诎:通“屈”,屈服。⑦信:通“伸”,伸展。⑧鬻(yù):卖。⑨行:德行。⑩辞:谢罪、道歉。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越石父怒而请绝(绝交)

B.今免子于患(祸害)

C.省行者不引其过(过去)

D.睹弊冠、反裘、负刍、息于途侧者(背)

2.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意相同的一项是()

A.晏子使人应之曰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B.息于途侧者不求闻达于诸侯

C.吾以子为忘以我酌油知之

D.今又不辞而入而吾以捕蛇独存

3.下列句子,括号内的文字是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A.(越石父)以为君子也

B.至舍,(晏子)不辞而入

C.载而与(越石父)归

D.晏子遂以(越石父)为上客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今子赎我,吾以子为知我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夫子礼之,敢不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颇为传神。请分别概括晏子和越石父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创新练习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

2.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

阡()陌()交通黄发垂髫()

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

(2)落英缤纷缤纷:

(3)复前行,欲穷其林复:穷:

(4)初极狭,才通人初:才:

(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

(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外人: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课外阅读题

[N10六] 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注释:①肆:致力。②艺:种植。③靡:没有。④暖:遮蔽。⑤俎豆:祭器。)

1.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

2.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

三、作文

假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来到外面的世界,面对今天的人类富足而幸福人生,他将会怎样?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课前预习单答案

过关卷答案一以上两者答案见参考书

自学评估参考答案

【达标训练】

1.①yǎn②tiáo③yì④jì⑤wéi

2.①繁多的样子②仅③整齐的样子④交错相通⑤感叹惊讶⑥沿,顺着⑦从前的,旧的⑧计划

3.(1)东晋陶渊明世外桃源(2)a.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a.无人问津b.怡然自得造句略

【能力提高】

1.土地平旷,屋舍俨然2.豁然开朗,鸡犬相闻

3.①竟然②不要说,(更)不必说。③妻子和儿女与外界隔绝的地方4.悉、并、咸、皆

5.借代借指老人小孩6.不愿与外界交往(怕外人来打扰这么平静的生活)。

【开放探究】

1.B、C 2.B 3.A

4.①今天你买了我,我认为你是了解我的。②你以礼仪相待我,我怎么敢不尊敬和听从你呢?

5.晏子尊贤礼士,闻过则改;越石父自尊自重,刚正不阿。

综合测试答案及点拨

一、所考知识点:1.文学常识,生字注音2.实词的翻译3.译句。

点拨:要熟记文学常识,牢固掌握文下注释。

答案:1.陶渊明《桃花源记》2.hu^y3n qi1n m^ti2o

3.(1)沿着(2)繁多交杂的样子(3)又走到……的尽头(4)刚,仅(5)整齐的样子(6)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4.(1)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地上)芳草鲜艳美丽,落花缤纷。

(2)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3)有肥沃的土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老人和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显得心满意足。

二、考查比较阅读能力。

答案:1.与课文“土地平旷……怡然自乐”一段文字一致。2.描绘了“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阶级,没有压迫,没有战乱,自食其力,和平宁静,古朴自然,怡然自乐的社会情景。点拨:答对意思即可。

三、作文(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