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2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认识SO2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化学1》的最后一个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本专题后续章节“硫酸的制备”、“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打下伏笔,为《化学2》及后续选修课的学习提供必要的基础。因此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二氧化硫的有关化学性质可能不了解,但对有二氧化硫引起的一些现象却很熟悉,如酸雨对建筑物的腐蚀、银耳的漂白等。可以由学生的生活经验产生疑问,激发兴趣,导入学习。而且高中的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这些内容对SO2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并且学生在初中已经知道硫与氧气反应可生成SO2以及SO2 的物理性质。

三、教学目标: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过程中教学条件和学生认知能力等实际情况,本人确定了以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②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③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①使学生学会通过阅读资料等途径,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②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SO2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使学生了解SO2引起酸雨等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②使学生了解SO2在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科价值。

③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四、教学方法

本节我采用“以问题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探究过程,采用分组实验探究法,从实验现象中分析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及方法。并与阅读、多媒体等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学生:猜想与假设、制定验证计划、进行验证、解释与结论,在活动中,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五:教学过程

(一)、提供素材、确定研究对象,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和播放与酸雨有关的图片和短片,以及二氧化硫漂白食品,让学生在观看图片和短片中思考以下问题:

①、本节课研究对象是什么?

②、从材料中你能大体了解到此物质的可能有哪些性质和作用?

通过观看素材:①,学生将了解SO2到社会生产,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之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

②通过观看素材,使学生知道“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回顾旧知识,归纳性质:

引导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知识,参照前面的教师播放的材料引导学生归纳SO2的物理性质,回顾以前学过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学习方法,由此培养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的框架。

(三)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问题一:CO2溶于水的会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H2CO3,那么SO2溶于水是否也会发生化学反应呢?其产物又是什么?能否设计实验证实你的猜测?

教师提供:SO2水溶液——NaOH溶液——HCl溶液——大理石——NaHCO3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pH试纸

1、通过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将会作出自己认为合理的猜想,并解释其猜想的依据,且用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开放性地设计实验(可以用pH试纸,也可用石蕊试液,还可以用大理石,NaHCO3溶液等)。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努力探索解决新的问题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学习潜力,促进个性的发展。

2、由此让学生认识SO2溶于水所形成的水溶液显酸性,让学生认识到这是SO2 作为酸性氧化物所具有的一般性质。

问题二:SO2作为酸性氧化物还具有哪些性质?

请学生根据原有知识,以及教师提供的实验用品,进行验证。提供的用品为:NaOH溶液、Ba(OH)2溶液、HCl溶液、BaCl2溶液、大理石、NaHCO3溶液

通过回忆以及实验,学生构建与原有知识—酸性氧化物的联系,从而可以总结归纳出SO2作为酸性氧化物的通性:①与水反应、②与碱反应、③与碱性氧化物反应、④与盐反应等。这将有利于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网络化的形成。

问题三:SO2对所有的有色物质都有漂白作用?产物是否稳定?

提供的试剂有:SO2水溶液、酚酞试液、石蕊试液、品红溶液、pH试纸、月季花

在前面播放的材料中同学们知道SO2有漂白作用,通过不同的有色物质的实验对比,学生可得出“二氧化硫漂白性是暂时的,而且漂白范围不广”的结论,培养学生分析比,归纳的能力。

问题四:NaOH酚酞溶液中加入SO2水溶液有何现象?是漂白的结果?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引导学生应用前面的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对新情景知识进行解剖,分析,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灵活运用能力。

问题五:橙色的Br2水中加入SO2水溶液,褪色了,是漂白吗?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结论。

通过此实验的探究,既回顾了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又引出了二氧化硫的还原性,在探究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氧化还原反应等相关知识,观察分析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学生将很容易得出

SO2具有氧化性、还原性的性质,并能设计出验证SO2氧化性和还原性的实验方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可行的实验方案加以肯定和表扬,对学生提出的不够严密的实验方案给予一定的鼓励,这将更好的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检出SO42—后推出颜色变化的原因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问题六: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中加入SO2水溶液,褪色了,是漂白吗?请设计实验证明你的

结论

对前面所学的氧化还原知识进行巩固和应用。培养学生类推能力。

问题七:空气中也有强氧化剂,SO2排放到空气中可能发生什么变化?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得出结论,并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发言进行点评。在此,教师通过SO2的的还原性解释SO2溶于雨水形成酸雨的过程及其PH值的变化情况。这样在教学内容上起到了与情景引入相呼应的效果,又能帮助学生理解酸雨的形成过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问题八:根据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对烟花、爆竹引爆后的气体产物中二氧化硫进行检测?

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硫性质进行归纳总结,增加环保意识,并筛选出检验二氧化硫的最佳方案通过以上SO2性质实验的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探究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通过对SO2性质进行分类归纳,让学生养成了从物质类别、氧化还原和特性三个宏观角度分析探讨物质性质的思维习惯。

问题九、三氧化硫的性质

(展示:我们将给大家展示三氧化硫的性质,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补充,请及时指出来,谢谢!)

三、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用途

(展示:我们将给大家展示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的用途,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和补充,请及时指出来,谢谢!)

(四)、解决问题:

回顾SO2的用途和对环境的污染,探讨其防治方法。使学生形成用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社会问题的意识,培养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体现了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

六、板书设计

二氧化硫的性质与作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1)酸性氧化物:(2)漂白性:(3)还原性:(4)氧化性:

3、二氧化硫的用途

4、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

5、三氧化硫

SO3是______色______态物质,熔沸点______是一种___氧化物,能强烈吸水,溶于水生成____,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工业上利用这一原理生产____ ,与澄清石灰水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与碱性氧化物反应,如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业设计:

1.往BaCl2溶液中通SO2气体是否有沉淀产生;若无沉淀,则可采用哪此措施,使沉淀产生?此题可使学生从SO2的酸性氧化物的性质,还原性的二个角度进行分析,很好地复习了课堂所学的知识。

2.SO2的漂白原理与Cl2(HClO)、活性炭的漂白原理有何不同。请查资料并填表:

查阅资料等方面的能力。

3.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的比较

高中化学:硫与二氧化硫学案

高中化学:硫与二氧化硫学案 [学习目标] 1.能从物质类别、元素化合价角度依据复分解反应规律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S、SO 2 的性质及其转化,设计实验进行初步验证,并能用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正确表示S、SO 2的主要化学性质.2.能说明S、SO 2 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价值和对环境的影响. 一、硫 1.硫元素的存在 硫元素在自然界中主要存在于□01海洋、大气、地壳中. 2.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的硫元素间的转化 3.物理性质 4.化学性质 (1)氧化性 硫与铁、铜、钠、汞、氢气等物质反应时表现其氧化性.

如:Fe +S =====△ □15FeS (2)还原性 硫与氧气等物质反应时表现其还原性. S +O 2=====点燃 □16SO 2. 5.硫黄的用途 硫黄主要用于制造□17硫酸、化肥、火柴及杀虫剂等,还用于制造火药、烟花爆竹等. 二、二氧化硫(SO 2)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为□ 01无色、□02有刺激性气味的□03有毒□04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易液化(沸点为-10 ℃),□05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大约能溶解40体积的二氧化硫. 2.化学性质 SO 2属于□06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 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SO 2既有□07氧化性又有□ 08还原性,但以□09还原性为主. (1)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2)既有还原性,又有氧化性 还原性:2SO 2+O 2催化剂 △ 2SO 3 SO 2+X 2+2H 2O===□ 14H 2SO 4+2HX(X =Cl 、Br 、I)

5SO 2+2MnO - 4+2H 2O===5SO 2-4+2Mn 2++4H + SO 2+2Fe 3++2H 2O===□15SO 2-4+2Fe 2++□164H + 氧化性:SO 2的氧化性较弱,只有在存在较强还原剂(如H 2S)的情况下,才会表现出氧化性. SO 2+2H 2S===□173S↓+2H 2O (3)漂白性 SO 2具有漂白性,能使某些有色物质退色.将SO 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退色,加热后溶液又恢复为原来的颜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检验SO 2的存在. 一、硫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交流研讨] 自然界中存在的含硫的物质有:HgS 、S 、SO 2、CaSO 4·2H 2O 等,依据这些物质的化合价你认为S 具有什么性质. 提示:S 0 ―→Hg S -2 ,说明S 有氧化性;S 0 ―→S +4 O 2和S 0 ―→Ca S +6 O 4·2H 2O 说明S 有还原性. [点拨提升] 1.硫的氧化性没有氯气的强,氯气能把单质铁氧化为+3价,把单质铜氧化为+2价,而硫只能把铁氧化为+2价,把铜氧化为+1价. 2.硫与大多数金属反应需要加热,但反应开始后,不需加热便可继续进行. 知识拓展 (1)硫易溶于CS 2,利用此性质可把S 从Fe 、S(或C 、S)混合物中分离出来. (2)硫可与热的NaOH 溶液反应,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3S +6NaOH =====△ 2Na 2S +Na 2SO 3+3H 2O ,利用此性质可洗涤仪器内壁残留的硫. [练习与活动] 1.下列有关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S 具有氧化性,故铁粉和硫粉共热可生成Fe 2S 3 B .S 与金属或非金属反应时均作氧化剂 C .黑火药中的KNO 3、C 、S 可用水、CS 2作溶剂用过滤等操作进行分离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二氧化硫的性质》说课稿 大家好!我今天要说课的题目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本次说课我将分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以及教学过程。 在教材分析中我将对教材从教材地位、教学背景、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及其依据五个角度进行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新教材高一必修1课本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其中一部分内容,安排课时为15分钟。本节课所要接触到的非金属硫是学生学习了氯,溴,碘,硅,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接触的又一种重要的化学元素,学生可以联系前面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类比运用到硫及其二氧化硫性质的学习上。本节课内容是建立在上节课的实验基础上的,上节课上一节课学生已经到实验室做了二氧化硫溶于水以及其使品红褪色的实验,并让同学们课后与小组同学进行共同探讨,得出小组讨论结果。本节课采用“实验回顾—现象分析—问题讨论—实验结果”的总体思路来安排教学内容,对上一节课的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分步回顾讨论,师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回顾共同探讨出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本节课探讨的化学性质包括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与其漂白性。因此本节课为后面下一节课二氧化硫其他化学性质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根据新课标和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配合教学大纲,以及结合课本教材,确定本节教学目标如下,它们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首先我们来看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知识目标中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然后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过程与方法目标中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会通过自己小组所得出结果与正确的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然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来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让学生描述自己所做的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在实验现象与实验结果的探讨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组员协作精神;让学生课后做巩固练习,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 在了解了教学目标后,让我们再看一下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及其依据部分。 本节课的重点是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难点是可逆反应,这样设计是因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是二氧化硫重要的化学性质,必须重点掌握。而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又是可逆反应,可逆反应这个概念学生第一次接触,都比较陌生,对于刚接触可逆反应的高一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板书设计以及时间分配来强调和突破重难点,同时也采用学生实践的方法来强调重点。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学会描述自己所做实验的现象,然后教师辅以讲解,学生再通过老师的讲解发现问题,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发言,最终师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说明

“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二氧化硫是学生初步认识环境污染一种主要物质,二氧化硫的性质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通过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了解掌握,使学生树立较强的环保意识及辨证认识化学物质。尤其是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其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学习了硅、氯及其化合物,对非金属物质有了一定的认识,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因此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以取得最佳的效果。 三、教法分析: 二氧化硫是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在教学设计中对每个问题的提出、思考、探究既要切合实际。因此,设计了“以性质预测为索引,学生为主体”的科学实验探究过程,并与多媒体小组讨论有机的结合,营造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四、三维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 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化学特性等; 2.培养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 2. 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氧化性与漂白性 难点: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 六、教学方法与思路——启发探究式教学法 总体教学思路:质疑激趣→实验引探→媒体释疑→启思诱导→合作研讨→反馈小结 七、教学过程

初中化学七年级教案学案二氧化硫

示范教案一(6.2二氧化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止污染。 ●教学重点 SO2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 SO2的化学性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实验、讨论、启发、阅读、对比、归纳等 ●教学用具 投影仪、铁架台(带铁夹)、分液漏斗、烧瓶、酒精灯、带导管的橡皮塞(双孔)、洗气瓶(可用大试管代替,5个)、烧杯、普通漏斗、石棉网、大烧杯、小试管、试管夹、水槽; 浓H2SO4、Na2SO3固体、品红试液、石蕊试液、氢硫酸、溴水、KMnO4溶液、浓NaOH 液、水; 两试管预先收集好的SO2气体,其中一支的活塞上带有装浓NaOH液的胶头滴管。 ●教学过程 [引言]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可爱的地球,然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酸雨、臭氧层的破坏和气候变暖这三大全球环境问题,却使人类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并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酸雨”是怎样危害地球的,请大家看以下资料。 [投影展示]“空中死神”——酸雨 猖獗的酸雨严重地威胁着地球。据资料记载,仅在1980年一年内,美国和加拿大就有5万余人成了酸雨的猎物。比利时是西欧酸雨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它的环境酸化程度已超过正常标准的16倍。在意大利北部,5%的森林死于酸雨。瑞典有15000个湖泊酸化。挪威有许多马哈鱼生活的河流已被酸雨污染。世界古迹、桥梁受酸雨腐蚀越来越快。号称世界最大露天博物馆智利复活岛上的石雕人像,正面临着解体和倒塌的威胁,美国每年花在修理受损古迹方面的费用超过了50亿美元。闻名世界,代表我国古建筑精华的北京汉白玉石雕,近年来也遭到意想不到的损害,故宫太和殿台阶的栏杆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浮雕花纹,50多年前图案清晰可辨,如今却大多模糊不清,甚至成光板。我国江苏、安徽、湖北、福建、江西、浙江七省的大豆田曾经受酸雨影响造成经济损失一年达1380多万元。 [师]那么,形成酸雨的罪魁祸首又是谁呢?它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认识的物质——二氧化硫。 [板书]第二节二氧化硫 [师]请大家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并回答你所知道的二氧化硫的性质。 [生]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有刺激性气味,是酸性氧化物。 [师]很好!下面就让我们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认识二氧化硫的性质。 [板书]一、二氧化硫的性质 1.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高中化学说课稿《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 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 移能力, 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 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 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接着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我们都是利用找公约数的方法来求最大公约数,如果公约 数比较大而且根据我们的观察又不能得到一些公约数,我们又应该怎样求它们的最大公约数?比如求8251与6105的最大公约数?由此就引出我们这一堂课所要探讨的内容。(板出 课题)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 化 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 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应用 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 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 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 主线的自主学习途径,具体内容如下: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 自己身边与二氧化硫有关的知识和现象,做成资料卡,课堂讨论大家的资料卡,从而得出 结论;理论分析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课堂讨论为主,逐步掌握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思路; 实验探索以课堂现有的仪器和药品为基础,设计实验,并实际操作,从实验现象中提问题,找出结论;回归生活以分析案例、解决问题和课后完善的方式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过程 [媒体引入,激发兴趣] 因此,同底数幂的乘法性质既是有理数幂的乘法的推广, 又是整式乘法和除法的学习 的重要基础,在本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活动:在音乐声中,屏幕上展现出了几张世界各地的美景图片,随着图片的变更,展现出大量死鱼的海滩、被酸化的土壤、被污染的树木以及腐蚀严重的石雕图片。 学生活动:观察图片,并激起疑问。 设计意图:前后对比如此之大,激发学生探讨原因。 教师活动:展示二氧化硫气体 此时学生对代数式只是一个感性认识,于是我又设计了如下的辨析题,通过析误帮助 学生区分可能会与代数式混淆的几个关系式,从而加深对代数式构成的理解,使学生的认 识有感性上升到理性。 请学生回答二氧化硫具有怎样的物理性质。

(完整版)二氧化硫教案讲解

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化合物(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为人教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第四章第三节,是典型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之前对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为学习本节内容做准备。同时,通过学习硫和氮的化合物知识,为本章第四节的学习做铺垫。在本节的学习中,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硫、氮非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此,本节内容主要对SO2、NO、NO2进行全面剖析,分析氮氧化物和SO2性质及其对大气的污染,以及减少向大气中排放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的措施,同时让学生在生活中身体力行去保护环境。因此在教学安排上,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以及有关的预防措施。第二课时氮的氧化物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因此,本节课学习第一课时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本节内容安排上,先学习其性质和用途,再认识其引起环境污染的原因,思考解决的措施,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本课时内容联系实际,学生易接受。教材编排的目的明确,给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获取知识。同时提供相关的拓展阅读,开拓学生的知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本章前两节的知识,对非金属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对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也有了一个的整体思路。利用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以及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学生能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去分析简单的化学反应。同时,本课时的学习也贴切生活,涉及漂白、酸雨等知识,学生容易接受,而且通过学习,也有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现象,使他们以后对生活中的事物保持思考习惯,对身边的事物保持科学的态度。同时,对于刚步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而言,虽然之前学习了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是,对其系统的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还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及物质有其一般规律,也有其特殊性质。对于大部分学生,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需要提高。对于实验的设计,这是学生的短板,也是学生所恐惧的板块,需要不断给他们锻炼的机会,克服畏惧心理、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2019新人教版必修一《硫和二氧化硫》word学案

塔河二中导学案一年级化学学科课题备课人:杨玉海审批人:温敏敏备课日期:11.11.21 授课日期:11.12.1 【学习目标】 2019新人教版必修一《硫和二氧化硫》word学案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硫元素的存在,硫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 2.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 质。 能力目标: 1.通过SO2的价态,联系氧化还原反应及其为酸性氧化物,分析其可能具有的性质. 2.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通常为由结构分析性质,考虑实验方法,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 结论,再分析结论的适用范围. 情感目标 结合SO2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教学过程,进行事物联系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观点建立.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 可逆反应 知识链接 SO2的的化学性质与CO2很相似. 填写下列有关CO2的性质: 1.遇指示剂变色与紫色石蕊试液 2.与碱反应:与NaOH反应方程式 ; 3.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与Na2O反应 4.与水的反应 5.与某些盐反应与Na2CO3溶液的反应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书本.注意会用所学的规律解题,从而把它内化为方法。会用联系方法学习,比如会用CO2的性质联系学习SO2的性质。 学习过程 一.硫(阅读教材并填空) (1)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硫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游离态的硫存在于附近或地壳的岩层里,火山喷出物中含有大量含硫化合物,如硫化氢(H2S)、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化合态的硫主要以硫化物和的形式存在,如硫铁矿(FeS2)、黄铜矿(CuFeS2)、石膏()和芒硝()。硫还是一种生命元素,组成某些蛋白质时离不开它。这也正是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燃料中经常含硫的原因。 (2)性质 塔河二中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小组:第小组 硫俗称,在通常状况下,它是一种的固体,质脆,易研成粉末;不溶于,微溶于,易溶于,硫或含硫物质在空气中燃烧时首先生成,(硫在空

硫的转化-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

2016级化学导学案主备:关军庆陈霞审核:高一化学组授课人:授课时间:学案编号:17 班级:姓名:小组:教师评价: 课题:硫的转化------二氧化硫 【学习目标】1.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酸雨的形成及危害,了解防止酸雨产生的途径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重点难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酸雨的形成 【知识链接】二氧化碳属于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性质 与水的反应:CO2+H2O==H2CO3 与碱的反应:CO2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先生成沉淀,当气体过量时沉淀又溶解 Ca(OH)2+CO2CaCO3↓+H2O CaCO3+CO2+H2O Ca(HCO3)2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CO 2+CaO CaCO3 【自主学习】 一、二氧化硫 1. 物理性质:(阅读课本P92) SO2是一种色、有气味的毒、易液化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可溶40体积的SO2) 2. 化学性质 (1)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和水反应:。 a. 生成的亚硫酸(H2SO3)是一种弱酸,酸性比碳酸强,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b. H2SO3只存在于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为SO2和H2O。 ②与碱性氧化物(Na2O)反应:。 ③与碱(NaOH)反应: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思考1:请标出SO2中硫元素(S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0,+4,+6)的化合价,从氧化还原角度预测SO2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2)强______性 ① SO2可以被O2氧化成SO3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 SO2的水溶液能被Cl2、Br2、I2氧化。如SO2能使氯水褪色,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SO2 + Cl2 + 2H2O=;离子方程式 为:。 ③SO2能还原酸化的KMnO4溶液,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红色_______。 (3)弱______性:SO2与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SO2通入氢硫酸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性:SO2能使某些有色物质(如)褪色,这是由于它能与某些有色物质生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而这些无色物质时又会发生分解,恢复原来的颜色。二氧化硫不能漂白酸碱指示剂 .....。 3.用途:制硫酸、漂白剂、消毒剂和防腐剂。 思考2:若将等物质的量的Cl2和SO2气体混合后,漂白能力一定增强吗? 二、酸雨及防治 酸雨:是指PH小于的雨水,主要是含有硫酸和硝酸。由于存在CO2,正常雨水中的PH约为5.6。 1.酸雨的形成 (1)形成酸雨的物质 排放到空气中的_________和_________在氧气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_____和______,进而形成酸雨。

硫及其化合物导学案(教师版)

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1二氧化硫的性质 1. 物理性质: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1∶40),液化。 2. 化学性质 (1) 作为酸性氧化物(与CO2相似),能与、、反应。 SO2+H2O(SO2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 SO2+CaO SO2(少量)+2NaOH SO2(过量)+NaOH(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现象是) SO2+Ca(OH)2(少量S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 (2) 从化合价角度来看,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氧化性:SO2+2H2S ②还原性 与O2反应:(工业制硫酸) 与碘水反应:(SO2通入I2的淀粉溶液,现象是) 与Fe3+的盐溶液(酸性)反应:与H2O2溶液(酸性)反应:SO2+H2O22H++S 2- 4 O 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现象是) (3) SO2还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至溶液的原颜色。 3. SO2的实验室制备(写出化学方程式):Na2SO3(s)+H2SO4(浓) 【举题说法】 例题1在探究SO2水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向SO2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呈酸性 B. 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中含有S 2- 4 O C. 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氧化性 D. 向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漂白性【答案】AC 变式1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用于制取SO2和验证SO2的性质。已知:·L-1Fe(NO3)3溶液的pH=1。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课题市优质课.doc刘芳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市一高芳一、教材分析 本节容选自人民教育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节容除本身容的重要性外,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容,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化学特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还原性、漂白性等,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用途及酸雨的控制与科学处理,进一步认识化学在生活中的作用,进一步认识化学的价值。 2.通过实验设计的微型化和环保化操作,形成科学的态度,增强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难点:探究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设计。 五、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探究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系列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知识、提炼方法—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学法指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采用探究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的观察、猜想、设计、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主动获得知识。

硫及其化合物导学案(学生版)

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1 二氧化硫的性质 1.物理性质: 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溶于水(1∶40),液化。 2. 化学性质 (1) 作为酸性氧化物(与CO2相似),能与、、反应。 SO2+H2O(SO2通入石蕊试液中,石蕊) SO2+CaO SO2(少量)+2NaOH SO2(过量)+NaOH(SO2通入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现象是) SO2+Ca(OH)2(少量SO2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 (2) 从化合价角度来看,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①氧化性:SO2+2H2S ②还原性 与O2反应:(工业制硫酸) 与碘水反应:(SO2通入I2的淀粉溶液,现象是) 与Fe3+的盐溶液(酸性)反应:与H2O2溶液(酸性)反应:SO2+H2O22H++S 2- 4 O 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现象是) (3) SO2还具有漂白性,可以使溶液褪色,加热又恢复至溶液的原颜色。 3. SO2的实验室制备(写出化学方程式):Na2SO3(s)+H2SO4(浓) 例题1 在探究SO2水溶液成分和性质的实验中,下列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向SO2水溶液中加入少量NaHCO3粉末,有气泡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呈酸性 B. 向SO2水溶液中滴加Ba(NO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中含有S 2- 4 O C. 向SO2水溶液中通入H2S气体,有淡黄色沉淀产生,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氧化性 D. 向KMnO4溶液中滴加SO2水溶液,溶液颜色褪去,说明SO2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变式1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装置用于制取SO2和验证SO2的性质。已知:1.0mol·L-1Fe(NO3)3溶液的pH=1。

《二氧化硫》说课稿 (3)

《二氧化硫》说课稿 各位同学,早上好!今天我的说课内容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必修2第二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的第一课时《二氧化硫》。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以及课后作业这七个板块对这节课进行具体的分析和阐述。 一、教材分析:(分为三个部分讲述) 1.说地位:本节课位于第二章第三节,它在教材中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高中阶段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中的一个重点,也是知识过渡的一座桥梁。 2.说联系:本节在教材中被安排在物质结构理论、元素周期律之后,是在学生学习了卤素、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等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硫及其化合物。这是对高中化学必修阶段无机化合物知识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同时也将为高三第六单元“硫酸工业”、“硫和含硫化合物的相互转化”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奠定必要的基础。 3.说内容: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是SO 2 的性质和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环境保护意 识;让学生认识SO 2 的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二、教学目标:(据学情得教学目标和本节课的重难点) 1、学情分析: ①本节课以“酸雨”为背景,它是当今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也是学生比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学习素材,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②。并且学生已经知道硫与 氧气反应可生成SO 2以及SO 2 此内容之前学生已完成了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 物质的量、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及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等知识的学习。这些内容对SO 2 知识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支持的作用的物理性质。本节许多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用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这些反应既可使学生加深对具体反应的理解,又可使学生巩固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③高一年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6岁左右,思维敏捷、活跃,但不够严谨。比较喜欢动手做实验,但缺乏正确的科学探究方法。因此,必须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加以培养勇于大胆实践、创新的精神。

硫及其化合物学案

硫及其化合物 考点一二氧化硫、硫酸与硫酸盐 [考试标准] 知识条目必考要求加试要求 1.二氧化硫的性质(酸性氧化物、漂白性、还原性) b c 2.酸雨的成因和防治 a a 3.硫酸的工业生产 a b 4.浓硫酸的特性(吸水性、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a b 5.几种重要的硫酸盐及其用途 a (一)二氧化硫 1.物理性质 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是大气污染物之一;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溶解约40体积SO2。 2.化学性质 按要求完成下列方程式: (1)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 ? ?与H2O反应:SO2+H2O H2SO3 与NaOH足量反应: 2NaOH+SO2===Na2SO3+H2O (2)氧化性(如与H2S溶液反应): SO2+2H2S===3S↓+2H2O

(3)还原性????? O 2:2SO 2+O 2 催化剂 △ 2SO 3氯水:Cl 2+SO 2+2H 2O===2HCl +H 2SO 4 (4)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等有机色质褪色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 3.二氧化硫的污染与治理 (1)来源:含硫化石燃料的燃烧及金属矿物的冶炼等。 (2)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形成酸雨(pH 小于5.6)。 (3)治理:燃煤脱硫,改进燃烧技术。 (4)硫酸型酸雨的形成途径有两个: SO 2 ????? 途径Ⅰ:――――――――――――――→ 光照、烟尘中金属氧化物等作用 催化剂 SO 3 ――→H 2 O H 2 SO 4 途径Ⅱ:――――→雨水水H 2SO 3 ――――――→O 2 空气中的O 2 H 2SO 4 完成两途径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途径Ⅰ:2SO 2+O 2催化剂 2SO 3,SO 3+H 2O===H 2SO 4。 ②途径Ⅱ:SO 2+H 2O H 2SO 3,2H 2SO 3+O 2===2H 2SO 4。 (二)硫酸和硫酸盐 1.硫酸的工业制法 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的主要设备及生产流程如下图: 根据上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下列各进口或出口物质的名称: A :含硫矿石(如FeS 2); B :炉渣; C :二氧化硫、氧气、氮气; D :尾气(SO 2、O 2、N 2)。 (2)接触法制硫酸分为三个阶段,请填写下表:

第五届全国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说课大赛:二氧化硫的性质

附件2 第五届全国中小学实验教学说课活动申 报表

1

二、装置的基本构造及安装方法: 1、输液管中取用70%硫酸(取用方式:关闭输液管开关,捏住软囊部位,把输液管的针头部位插入硫酸中,松开软囊,硫酸自然进入输液管中) 2、小广口试剂瓶中加入亚硫酸钠粉末,然后加入带有检验气体性质纸帶的圆柱桶(圆柱桶制作方法:可以选取多孔卷发器或打孔的小圆柱桶,在圆柱体的四个方位上粘贴四条滤纸条,要有一定的距离,然后在滤纸上分别滴少量的“硫化钠溶液、氯化钡溶液、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注意浸润即可,不要流下) 3、把带有三通装置和输液管的双孔塞塞好,保证气密性。 4、在三通管的两个导管处分别接两个小许愿瓶(许愿瓶的制作方法:在许愿瓶中分别加入少量品红试液、紫色石蕊试液,盖上胶塞。双孔胶塞一个插入导气管,一个插上导气管,并连接气球) 三、实验基本操作方法: 1、检查好气密性后,按上述要求安装好仪器,装好药品后准备实验。 2、打开连在输液管上的三通一端,打开输液管开关,使大气流通,待有液体流下且未进入试剂瓶之前,关闭三通一端,用输液管开关控制流速,保证实验的在密闭系统中顺利畅通。 3、观察圆柱桶表面各滤纸的颜色变化,效果明显(高锰酸钾褪色、硫化钠出现淡黄色、氢氧化钠的酚酞溶液褪色、氯化钡溶液无明显变化) 4、观察许愿瓶中品红颜色微微褪去时,关闭输液管开关(严格控制反应物用量,用瓶内剩余的药品即可使品红完全褪色,紫色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5、实验结束后,用止水夹夹住许愿瓶的进器口,把许愿瓶放入到50度左右的温水浴中,加热一段时间后,两个气球迅速鼓起,过一会冷却后,气球又变瘪,充分证明二氧化硫了漂白的可逆性和溶于水的可逆性。 6、最终实验结束后,用针筒吸取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试剂瓶中,做好尾气处理。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市优质课.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商丘市一高刘芳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典型的元素化合物知识,这一课时主要是二氧化硫的性质。教材意图在研究了硅、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硫及其氧化物,也是为后面硫酸的学习做准备。因此本节内容除本身内容的重要性外,在这一章的学习中还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硫元素有非金属元素的多种变价,性质上有很多的特殊性,学好本节内容,学生可以进一步获得研究非金属单质及其化合物性质的一般方法和规律,对后续系统掌握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极其重要。 另外,二氧化硫是大气污染的两种典型代表之一。体现新课程标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入意识和决策能力”的要求,加强环境教育,关注环境问题,体现了知识与社会、生活、健康、环境的联系,并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合其中,在介绍二氧化硫主要的性质与应用时,不回避对环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指出化学在解决这些问题时可能的方向和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三已初步拥有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如酸性氧化物,初步了解有关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知识,有一定的化学理论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等。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有强烈的探求欲、表现欲和成就欲。但由于学生是在高中阶段刚开始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系统学习方法还没有掌握,尚不能认识到物质性质的多样性:既有一般规律又有特殊性。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有待于提高。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2.掌握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还原性和漂白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二氧化硫的溶解性、化学特性、氧化性和还原性等,提高实验设计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学案

高中化学: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学案 的性质,能够设计简单的实验[学习目标] 1.了解硫的存在形态及化学性质.2.掌握SO 2 的性质.3.了解硫的化合物的性质及主要转化过程与用途.4.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酸验证SO 2 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酸雨的措施. 一、SO 的性质 2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3.用途:制硫酸、漂白剂和防腐剂.

二、酸雨及其防治 1.酸雨的形成 (1)酸雨:空气中的□01SO 2在O2和水蒸气的共同作用下,形成酸雾,随雨水降落就成为酸雨. (2)硫的氧化物形成酸雨的主要过程: 主要反应如下: ①□022SO2+O2 粉尘等催化 2SO 3 ; ②□03SO3+H2O===H2SO4; ③□04SO2+H2O H2SO3; ④□052H2SO3+O2===2H2SO4. 2.酸雨的防治措施 (1)首先要从□06污染源着手. (2)开发利用□07氢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3)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

1.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SO 2,那么在纯氧中燃烧能否生成SO 3 ? 提示:不能,硫在空气中或纯氧中燃烧均生成SO 2,SO 2 转化为SO 3 需在加热、催化剂作用 下才可进行. 2.久置的酸雨,其酸性为什么会增强? 提示:酸雨中的H 2SO 3 为弱酸,被O 2 氧化后生成的H 2 SO 4 为强酸,所以酸性增强. 3.SO 2 使溴水褪色,体现了其漂白性吗? 提示:不是,SO 2使溴水褪色体现了SO 2 的还原性. 4.如何除去CO 2中的SO 2 ? 提示:通过饱和NaHCO 3溶液,发生的反应为2NaHCO 3 +SO 2 ===Na 2 SO 3 +2CO 2 +H 2 O. 一、各类漂白剂的漂白原理 1.漂白原理分类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课题来源 本节课选自苏教版《化学1(必修)》专题4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2.知识体系和学生情况 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积累了一些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技巧,通过本专题学习后,将形成完整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体系;学生也已经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和类比迁移能力,能够通过物质分类理论知识,来推导出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学生也能够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分析出二氧化硫中硫的+4价属于中间价态,从而推出二氧化硫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另外,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设计实验和实际操作的能力,这为实验探索做好了准备。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二氧化硫的性质以及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教学难点是二氧化硫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影响及防治。具体可以分成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能力 掌握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人类、对社会、对环境的影响,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和防治办法。 2.过程与方法 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究→回归生活为主线,训练综合分析能力、设计实验能力、观察能力以及信息迁移能力,培养科学的探索方法与科学品质,开发多元智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体验如何利用已学的知识来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意识。 三、设计思路 从生活走进化学、从理论引导分析、从实验探究知识、从化学走向社会是中学化学教学的四大主题,根据这一点,我们设计了以观察生活→理论分析→实验探索→回归生活为主线 其中,观察生活以课前准备,课堂总结为主,课前将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并留意自 1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使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提高环保意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利用所学知识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结构与性质、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通过二氧化硫污染的教学,树立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法建议 二氧化硫在高中化学教材中占有特殊重要的位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二氧化硫与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里,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不可能回避的问题。在教学中,可以以此为契机,开展研究,目的是将课堂上或书本中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培养信息处理的能力,合作学习的能力,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表达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具体建议如下: (1)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①二氧化硫造成污染及其防治的化学原理; ②本地二氧化硫污染成因分析; ③防治建议(化学的、工业的、社会的角度)。 (2)布置任务 ①文献收集:学生查询有关资料,资料来源可以使多渠道的,例如计算机网络、图书馆、教科书、报刊杂志、广播电视报道、空气质量报告,也可以就此问题进行专家访谈等。 ②综述与分析:对所得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主要数据、主要观点或主张;对这些数据和观点进行科学分析,整理成《文献综述》。 ③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出自己的观点(研究成果),并对其进行论证。然后将研究成果以一定的形式表达出来,可以是论文、小报、展板、调查报告等。 (3)按照自愿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5-7人,选出组长,小组成员要有明确分工。(4)组织表达与交流活动 根据学生成果形式,组织全班交流活动。交流以组为单位进行,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向全体师生介绍研究过程与成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应为学生准备适当条件(例如多媒体系统、实验仪器与药品、相关软件等)。教师和其他学生对汇报的内容、形式、成果做出评价,评价以鼓励和肯定为主。 2.学生已经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碱金属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卤素。在教学思路上,应该从“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法,过渡到“从一般到个别”的演绎法。也就是说二氧化硫的学习应该成为理论指导下的学习。 3.在本章教材内容里,关于硫元素的化合物只介绍两种——二氧化硫、硫酸。这两种物质的教学,应该足以支撑学生对硫元素的总体认识。通过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应该使学生建立“硫元素系统”的整体印象。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2 苏教版(新教案)

《二氧化硫的性质和作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本节课的教材依据是苏教版高一年级必修一专题四第一单元《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通过前面三个专题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非金属元素氯、溴、碘、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和金属元素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学习了人们认识和研究化学物质的实验探究方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所设计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应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化学综合素养的构建。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实验操作、进行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硫的性质,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防治,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在上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设计和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环境。本节课主体采用“搜集相关知识—实验操作—分析讨论—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在实验探究中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和应用。让学生在“做中学”。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使学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因、危害及其防治的原理。 .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掌握证明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的逻辑性。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意识和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辩证认识事物两面性的哲学观点,养成务实求真、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科学态度,崇尚科学。 三、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归纳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五、教学手段 讨论、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准备实验 学生做好适当预习准备 七、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酸雨的形成及危害 【引导】、展示全国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国 内外酸雨危害的短片及我国酸雨分布图等。 、介绍:酸雨是英国化学家史密斯于年提出,一般指小于的雨、雪、雾等大气降水、数值的来源是蒸馏水于大气中达到平衡时的酸度。酸雨被称为“空中死神”。 、展示学生采集的雨水样品【探究实验】 、测定雨水的值 、猜测可能成分 、实验验证(如检验硫 通过观看素 材让学生了解与 社会生产,生活, 环境有很大的关 系,能够激发学 生的好奇心,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