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前言

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作用。导致制品产生裂纹、剥落甚至是崩溃。因此耐火材料的热震稳定性是耐火制品重要的高温使用性能之一。

此次实验为自主实验,自制实验方案,实验步骤,为了做好此次实验,在我们拿到实验任务书后,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如《耐火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粉体工程》及《耐火材料手册》等。

耐火材料是非均质脆性材料,与金属制品相比,这的热膨胀率较大,热导率和弹性较小,搞张强度低,在产生热应力时面不破坏的能力差,这些因素都会制其抗热震性较低,在此实验中,我们想到应通过提高热导率、减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及材料弹性模量的方式,来尽量避免材料中各部分温度差过大,产生过大热应力,从而提高制品的热震稳定性能。同时还可以增大材料晶粒尺寸以扩大原始裂纹长度,人为引入适量裂纹密度来控制裂纹,使之作静态扩展,而不发生大的崩裂等工艺手段提高其热震稳定性。[1]

粘土质耐火材料属铝-硅系而火制品,其生产工艺主要取决于原料的质,因为采用多熟料工艺流程,结合粘土不超过百分之二十,在混炼过程中应使多熟料配料及混合细磨措施。坯料组成休用“两头大,中间小”的紧密配合原则,以多级配比为易。粘土熟料的颗粒组成,很大程度上为坯料中的熟料和粘土比例所决定。对于多熟料坯料,粘土以包围熟料表面的薄膜状态存在,为此,熟料的紧密堆积对制品的致密程度和强度起决定性作用。[2]经过对《粉体工程》的分析,我们决定用大颗粒:中颗粒:细粉=5:1:4的颗粒级配,认为可以适当增大气孔率,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抗热震性能。据查当气孔率达到26﹪时,粘土制品有最

佳热震稳定性。在铝-硅系制品中Al

2O

3

含量的增加,能担高其荷温度和抗渣性能,

粘土制品中每增加1﹪Al

2O

3

,荷重软化温度开始点提高4℃。因R

2

O是铝-硅系制

品中的最有害杂质,应使其合量<1﹪.在配料过程中我们还引进了堇青石、莫来石细粉,希望通过这些抗热震性能好的材料来提高制品的性能。

实验方案与步骤

一.坯料的颗粒组成(配料)

采用“两头大、中间小”的紧密配合原则进行。以多级颗粒配比为宜,这对提高制品质量,稳定工艺制度等均起到重要作用。

在本次实验中,原料的组成和配比如下:

大颗粒:3~1mm 硬质粘土 50%

中颗粒:1~0mm 软质粘土 10%

小颗粒:<0.088mm 纸浆废液5% 粘土熟料16% 软粘土10%

莫来石4% 堇青石细粉5%

二.混料

混料顺序:粗颗粒—低浆废液混练2-3分钟—细粉混练8-10分钟—出料

三.试样规格及成型

1.试样规格 D50*50mm 压制10块。

2.称重混练好的试样,试样单重控制在290g。

3.将称好的料加入模具中,放上上模夹,保持上模头垂直于压力机,加压200KN保持1分钟,退去压力。

4.脱模,测量尺寸,检测半成品体密并记录。

四试样干燥

坯体干燥的目的在于提高其机械强度,有利于装窑操作并保证烧成初期能够顺利进行。

由于在干燥的过程中坯体表面和中心部分的含水量不同,所以坯体的干燥是不均匀的,不均匀的收缩会导致坯体内部产生应力,应力超过坯体的强度就会产生变形或裂纹。收缩的不均匀性往往是由于坯体的不均匀性引起的。为了减少局部应力的产生,在干燥初期水分宜较慢地排出,先以高湿度的干燥剂使坯体升温,待砖坯体温度升高后,再以湿度较低的干燥剂进行较快速的干燥。

残余水分过低是不必要的,因为要排出最后的这一部分水分,不但对于干燥器来讲是不经济的,而且过干的砖坯体因脆性而给运输和装窑带来困难。

半干法压制的黏土砖在烧成时,残余水分应低于2~3%。

五试样烧成

烧成是耐火制品生产中最后一道工序,制品在烧成过程中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变化,随着这些变化的进行,气孔率降低,体积密度增大,使坯体变成具有一定尺寸,形状和结构强度的制品。另外,通过烧成过程中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变化,形成稳定的组织结构和矿物相,具有实用与不同条件下对制品所要求的各种性质。

黏土砖以液相烧结,在一定烧成温度范围内能保证制品的外形良好。超过此

温度范围的烧成温度会使坯体内液相增多,粘度下降,产生变形废品。

制品的烧成温度,一般应高于结合黏土的烧结温度100~150℃实际烧成温度在1250~1350℃范围内波动,对(氧化铝)含量高的制品,可提高到1350~1380℃,烧成应在氧化气氛条件下进行。

六试样加工

黏土砖经高温烧成后会产生一定的体积收缩,使得试样尺寸与烧成前有差异,同时由于各种原因,在烧成制品表面会形成一些突起的颗粒或凹陷,制品表面不光泽,有毛刺感,影响后来各项性能的检测。

选出烧成情况较好的7块砖,在水磨机上将其表面磨平,测量尺寸并记录数据,选定3块做重烧,3块做耐压,1块做荷软

七体密,显气孔的测定

1.用称量法测定制品的体积密度和显气孔率。

2.测数据,计算并记录结果。

八常温耐压强度的测定

1.将测体密用的三块砖干燥到要求范围。

2.用压力试验机以规定的速率,对试样加荷,直至试样破碎。

3.纪律数据,计算常温耐压强度。

九重烧线变化的测定

1.将已测定长度的试样放入氧化性气氛的炉内,按规定的升温速率加热到实验温度,保温一定时间,冷却至室温。

2测量数据,计算机重烧线变化

十荷重软化温度的测定

1)选择上下底面平坦,相互平行并与主轴垂直的试样

2)将试样按要求放入高温荷重软化温度自动测定机中,进行测试

3)记录结果

十一热震稳定性的测定

采用加热到1100 ℃水急冷法。

十二耐火度的测定

将制品试锥与已知耐火度的标准测温锥一起栽在锥台上,在规定条件下加热并比较试锥与标准测温锥的弯倒情况来表示试锥的耐火度。

性能数据分析

一体密及显气孔率

表1.1

表1.2

体积密度是表征制品致密程度的主要指标,密度较高时,可减少外部侵

入介质(液相或气相)对耐活材料作用的总面积,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致密化是提高耐火材料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常温耐压强度

常温耐压强度主要是表明制品的烧结情况,以及其与组织结构的相关性质。同时,他还可以间接地评定其他指标,如制品的耐磨性,耐冲击性以及不烧制品的结合强度等。

1试样2-2-3耐压强度明显较低且材料被破坏后外形看不出明显变化。经分析,只要是因为式样表面不平整,上下两面不平行,导致压力集中于一处而迅速破坏。2试样2-3-3,2-3-7被破坏后,外形也未呈现标准雏形,说明坯体结构均一性差,是导致坯体耐压强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混料过程不充分,使得粉料分布不均匀。

3此外,试样2-3-2,2-3-3,2-3-7显气孔率接近,均为18.5%,较高的气孔率降低了试样的强度。

改进方法

1混料要充分,在混辊机中混料时,要注意死角

2降低制品的气孔率,提高制品的致密度。主要是通过大,中,小三级颗粒的合适配比,形成最紧密的堆积

3提高坯体的加工质量

三重烧线变化

选用试样2-3-1

重烧线变化的大小表明制品的高渣体积稳定性。

性能指标上规定重烧线变化(+0.2

-0.3)

试样2-3-1重烧线变化达-0.3,3号位置重烧线变化甚至达-0.4

只要原因是耐火材料在烧成过程中,其间的物理化学变化一般都未达到烧成温度下的平衡状态。再加热时,一些物理化学变化仍会继续进行,结果使制品的体积发生变化——膨胀或收缩。

改进方法:1适当提高烧成温度。但不宜过高,否则会引起制品的变形,组织玻璃化,降低热震稳定性

四荷重软化点

选用2-3-5,粘土砖的主要相组成莫来石和作为莫来石基质的大量的硅酸盐玻璃相随着温度的升高,液相的粘度并未降低,而且由于莫来石晶体在液相中Al2O3特别是SiO2的含量,从而使液相的粘度增大。所以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升高不是以使液相高粘滞性有明显的变化,大量粘度非常高的液相的存在以及种种液相粘度并不因温度升高而降低的特点,决定了粘土砖具有很宽的荷重变形温度范围。

对粘土砖而言,较致密和坚实的制品开始变形温度较高,试样2-3-5的荷重软化点只有1385℃,没有达到要求。分析位移——温度曲线,变形0.5%点到0.6%点之间几乎没有缓冲

主要原因:制品中Al

2O

3

含量不够,溶剂的含量过高,而且制品的均一性很差,

造成的应力集中,提前被破坏

改进方法:1提高原料的纯度,减少低熔物或溶剂的含量

2增加制品的Al

2O

3

含量。实践表明,粘土制品每增加1% Al

2

O

3

,荷重

软化温度开始点升高4℃左右

3采用高基质(基质中Al

2O

3

含量接近莫来石组成)组成结构的配料

4提高制品的均一性,降低气孔率

五热震稳定性

选用试样2-3-9,经烧成后远试样周身有两条细小裂纹

经3次水冷

表5-1

由于制品内部结构不均一,导致制品中温度分布不均匀和应力集中,使得制品经三次水冷后即有了损伤。

改进方法:

1选择的材料要具有较高的原始强度,热导率和热扩散系数,以及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弹性模量

2提高气孔的质量,使气空小而均匀

3人为的引入适量的裂纹密度

六实验结果

表6.1

烧成的制品几项性能都不怎么优良,我个人认为主要问题在配方的混料过程中。

1.原料的组成和配比有问题。

大、中、小颗粒的配比为5:1:4。无法达到最紧密堆积,当时设计时

只到率到气孔率能提高制品的热震稳定性,而忽略了气孔率同样会降低

制品的其他性能。

此外,在混合过程中,大、中颗粒有些会被碾碎,且大中颗粒粉料中原

本含有细粉比理论计算的多出很多。细粉量过高是使烧得制品各项性能

都不高的主要原因。

2.结合剂用量过少,熟料过多。

所选配方中,细粉组成,粘土熟料占16%,软粘土占10%。结合粘土用量

过少,使得机压成型的制品未能紧密结合,大多仍是分散的细粉,在加

上混合不均匀,使压制和烧结后的制品都用明显的裂纹。

3.混料不充分

混料过程中清理死角不充分,使得原料混合不均匀,直接影响制品的均

一性。

实验结论

这个实验包括了从配料到最后成品性能检测的全过程,实验结束后检测的数据进行了较为具体的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了我们又对一些现象,对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改进方法,黏土制品的物理化学性质及高温性能,

主要取决于制品的化学组成,随 Al

2O

3

/SiO

2

比增大而提高。

为提高黏土制品的高温性能,经常采用以下措施:1)对黏土原料进行选矿纯化处理,降低杂质含量。2)适当提高烧成温度,使制品具有致密结构。

3)采用高基质(基质中Al

2O

3

含量接近莫来石组成)组成结构特征的配料。

4)采用多熟料配料及混合细磨措施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本大全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本大全 综合实践实验报告范文1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并切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按照每周3课时、每学期48课时的课时量,将其分为期准备16课时、中期活动16课时、期末总结16课时三个阶段。 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本次活动的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相活动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中学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这次活动的末期是整理材料,书写实践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42组仅选出24组参加汇报。 活动中我们又聘请了孙茂霞、丁庆波、马玉平、刘敏、孙宗渊、李鹏、贾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师做初评评委,此后,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三次检查。最后学校的成果汇报交流又聘请了范雪、王静、孟晓薇、丁庆波、马玉萍、贾青松为评委,李鹏、孙宗渊为记分员,同时还请到了宋玉洪、仁莹为这次活动全程照相。 本次活动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一个学年就选出了29组参加汇报,本次我们学校两个学年选出24组进行汇报,很显然,我们对这次活动的要求提高了,汇报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汇报的能力也比以前更进步了。他们的成绩证明了“没有辛勤的一天,就没有最后的收获。 尽管本次活动是很成功一次活动,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小组活动中没有注意采集相关的事物材料和相关的影象材料,这是同学们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和经验造成的;课题数量少,存在很多小组重复同一个课题,所以,证明了同学们选题时还有一定的局限性;相关资料、实践报告、信

水污染综合实验报告【精品】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测试不同废水的色度、浊度、COD、电导、pH等水质指标的分析方法。 2.增强对污染物综合分析能力。 3.根据废水水质选择所用的混凝剂、吸附剂类型;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出所选混凝剂、吸附剂对废水的去除效率。 4.对废水的进一步治理提出可行性治理方案。 二、实验内容 1.根据高锰酸钾法测定废水的COD,利用pH酸度计,光电浊度计,色带,色度计分别测定pH值、浊度、色度,并预习实验内容,进行实验准备。 2.按照自己所取锅炉排污水、洗衣废水或其他废水的水质特点,自己设计实验方案。 3.针对某一废水,实验比较后确定自己认为合适的处理流程。确定每种处理流程最佳投药量、pH值、搅拌速度及其他操作条件。给出治理结果。 4.处理结果达不到排放标准或回用标准的提出进一步治理方案。 三、实验原理 由于胶粒带电,将极性水分子吸引到它的周围形成一层水化膜,水化膜同样能阻止胶粒间相互接触。因此胶体微粒不能相互聚结而长期保持稳定的分散状态。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可以压缩双电层,降低ζ电位,静电斥力减少,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之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也有沉淀捕作用。这样投加了混凝剂之后,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后沉淀。 活性炭吸附就是利用活性炭的固体表面对水中一种或多种物质的吸附作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产生于两个方面,一是由于活性炭内部分子在各个方向都受着同等大小的力而在表面的分子则受到不平衡的力,这就是其他分子吸附于其表面上,此为物理吸附;另一个是由于活性炭与被吸附物质之间的化学作用,此为化学吸附。活性炭的吸附是上述两种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 离子交换或臭氧氧化属于深度净化,可以有效降低废水中的含盐量、COD、色度等。强酸H交换器失效后,必须用强酸进行再生,可以用HCl,也可以用H2SO4。相对来说,由于HCl再生时不会有沉淀物析出,所以操作比较简单。再生浓度一般为2%~4%,再生流速一般为5m/h左右。强碱OH交换树脂再生液浓度一般为1%~3%,流速≤5m/h。GB1 45— 9水汽质量标准规定一级复床出水水质为:电导率≤5?S/cm。混床出水残留的含盐量在1.0mg/L以下,电导率在0.2S/cm以下,残留的SiO2在20?g/L以下,pH值接近中性。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重庆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报告 专业:通信工程专业11级 学号:0204 姓名:何国焕 实验所属课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 实验室(中心):软件与通信实验中心 指导教师:吴仕勋 一、题目 OFDM系统的CFO估计技术 二、仿真要求 要求一:OFDM系统的数据传输 ①传输的数据随机产生; ②调制方式采用16QAM; 要求二:要求对BER的性能仿真 设计仿真方案,比较两个CFO的性能(基于CP与基于训练符号Moose),并画出不同SNR下的两种估计技术的均方差(MSE)性能。

三、仿真方案详细设计 1、首先OFDM技术的基本思想和现状了解。认真学习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OFDM系统的FFT实现、OFDM系统模型、OFDM信号的调制与解调、OFDM信号的正交性原理,根据PPT及网上查阅资料加以学习。其次,了 解OFDM的系统性能,包括OFDM系统的同步技术及训练序列等。 2、同步技术:接收机正常工作以前,OFDM系统至少要完成两类同步任务: ①时域同步,要求OFDM系统确定符号边界,并且提取出最佳的采样时钟,从而减小载波干扰(ICI)和码间干扰(ISI)造成的影响。 ②频域同步,要求系统估计和校正接收信号的载波偏移。在OFDM系统中,N个符号的并行传输会使符号的延续时间更长,因此它对时间的偏差不敏感。对于无线通信来说,无线信道存在时变性,在传输中存在的频率偏移会使OFDM 系统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遭到破坏。 3、载波频率的偏移会使子信道之间产生干扰。OFDM系统的输出信号是多个相互覆盖的子信道的叠加,它们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无线信道时变性的一种具体体现就是多普勒频移引起的CFO,从频域上看,信号失真会随发送信道的多普勒扩展的增加而加剧。因此对于要求子载波严格同步的OFDM 系统来说,载波的频率偏移所带来的影响会更加严重,如果不采取措施对这种信道间干扰(ICI)加以克服,系统的性能很难得到改善。 OFDM系统发射端的基本原理图OFDM信号频谱 4、训练序列和导频及信道估计技术 接收端使用差分检测时不需要信道估计,但仍需要一些导频信号提供初始的相位参考,差分检测可以降低系统的复杂度和导频的数量,但却损失了信噪

综合实验报告

前言 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受到环境温度的急剧变化作用。导致制品产生裂纹、剥落甚至是崩溃。因此耐火材料的热震稳定性是耐火制品重要的高温使用性能之一。 此次实验为自主实验,自制实验方案,实验步骤,为了做好此次实验,在我们拿到实验任务书后,我们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如《耐火材料工艺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粉体工程》及《耐火材料手册》等。 耐火材料是非均质脆性材料,与金属制品相比,这的热膨胀率较大,热导率和弹性较小,搞张强度低,在产生热应力时面不破坏的能力差,这些因素都会制其抗热震性较低,在此实验中,我们想到应通过提高热导率、减少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及材料弹性模量的方式,来尽量避免材料中各部分温度差过大,产生过大热应力,从而提高制品的热震稳定性能。同时还可以增大材料晶粒尺寸以扩大原始裂纹长度,人为引入适量裂纹密度来控制裂纹,使之作静态扩展,而不发生大的崩裂等工艺手段提高其热震稳定性。[1] 粘土质耐火材料属铝-硅系而火制品,其生产工艺主要取决于原料的质,因为采用多熟料工艺流程,结合粘土不超过百分之二十,在混炼过程中应使多熟料配料及混合细磨措施。坯料组成休用“两头大,中间小”的紧密配合原则,以多级配比为易。粘土熟料的颗粒组成,很大程度上为坯料中的熟料和粘土比例所决定。对于多熟料坯料,粘土以包围熟料表面的薄膜状态存在,为此,熟料的紧密堆积对制品的致密程度和强度起决定性作用。[2]经过对《粉体工程》的分析,我们决定用大颗粒:中颗粒:细粉=5:1:4的颗粒级配,认为可以适当增大气孔率,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抗热震性能。据查当气孔率达到26﹪时,粘土制品有最 佳热震稳定性。在铝-硅系制品中Al 2O 3 含量的增加,能担高其荷温度和抗渣性能, 粘土制品中每增加1﹪Al 2O 3 ,荷重软化温度开始点提高4℃。因R 2 O是铝-硅系制 品中的最有害杂质,应使其合量<1﹪.在配料过程中我们还引进了堇青石、莫来石细粉,希望通过这些抗热震性能好的材料来提高制品的性能。 实验方案与步骤 一.坯料的颗粒组成(配料) 采用“两头大、中间小”的紧密配合原则进行。以多级颗粒配比为宜,这对提高制品质量,稳定工艺制度等均起到重要作用。

测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0—三年 ^一月 ^一日目录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 一)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内容 5 四.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五.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7 (二)实验内容7 六.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综合实验8 (一)实验目的8 (二)实验内容8 七.地震仪器综合设计9 (一)实验目的9 (二)实验内容9 八.电法仪器综合设计10 (一)实验目的10 (二)实验内容10 九、实验心得11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 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二)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 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 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与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 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与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 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 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 (1)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 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 两档手动设计) (2)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 至1500 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 至40 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但要求梯度 增益呈线性) (3)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理解液压装

项目管理实验报告

项目管理 实 验 报 告 班级:10121601班 姓名:田凇元 学号:161157 实验01Project 2010与IT项目进度计划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本实验通过使用Microsoft Project完成项目管理的一些工作,目的就是了解Microsoft Project工具的使用与项目管理的相关知识。 2、实验要求 (1)熟悉项目管理软件Microsoft Project的基本操作,学会应用Project软件工具进行项目管理。 (2)根据项目开发计划中的WBS在Project软件中建立项目管理文件。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熟悉Project 2010的基本操作 从空白文档创建以自己名字为题的项目文档。如图所示。 (二)建立项目管理文件 1、在开始制定项目计划之前,要明确定义项目的一些基本属性信息,或者对项目有一个基本的定义,例如项目的名称、内容、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 软件开发首先确定项目范围、需求分析、设计、开发、测试、文档制作、培训、实施、收尾等过程。 设定本项目的开始时间就是2014年9月1日,项目排定方式就是“项目开始日期”,常规工作时间为:周一到周五的工作时间为8:00-12:00、13:00-17:30,周六、周日休息;中秋节2014年9月8日、国庆节2014年10月1日-2014年10月7日为非工作日。 2、定义项目基本信息 实验步骤如下: 项目——属性——项目信息——项目信息对话框——输入开始时间为2014年9月1,选择日程排定方式就是“项目开始日期”——确定。

3、定义项目常规工作时间 定义工作周、工作时间、节假日与倒休、每日工时等基本信息。 定义工作周、工作时间、节假日与倒休

综合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和仪器专业 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班级 09测控三班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付国红王启明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〇一三年一月五日 目录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三、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①地震超前探测仪)................................. .... . (5)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内容 (5) 四、物探仪器综合设计(②电法勘探仪器)............................ ........... .. (6) (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五、实验心得................................................................................... ..... .. (7)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理解液压装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 (二)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和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和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 (1) 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 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两档手动设计) (2) 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至1500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至40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 但要求梯度增益呈线性) (3) 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4) 调理电路中要有工频滤波器设计。 液压实验元件均为透明有机材料制成,透明直观。便于了解掌握几十种常用液压元件的结构、性能及用途。掌握几十种基本实验回路的工作过程及原理。实验时,组装实验回路快捷、方便。同时,配备独立的继电器控制单元进行电气控制,简单实用。通过和PLC比较,,可以加深对PLC可编程序控制器的了解及掌握。 本实验系统采用专用独立液压实验泵站,配直流电机无级调速系统,而且电机速度控制系统内部具有安全限速功能,可以对输出的最高速度进行限制。同时配有数字式高精度转速表,实时测量泵电机组的转速。并且配有油路压力调定功能,可以调定输出压力油的安全工作压力。泵站配有多路压力油输出及回油,可同时对多路液压回路进行供油回油。并采用闭锁式快速接头,以利于快速接通或封闭油路。实现油箱、油泵、直流

分子生物学综合实验报告

分子生物学综合试验报告

综合实验Ⅰ.Southern杂交 (质粒DNA提取、PCR技术体外扩增DNA、质粒载体和外源DNA的连接反应、 地高辛标记的Southern杂交) 一.实验目的 1.学习Southern杂交的原理及操作方法。 2.学习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原理。 3.学习PCR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了解引物设计的一般要求。 4.掌握DNA体外连接的基本技能,了解连接反应的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 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碱变性条件下,染色体DNA的氢键断裂,双螺旋解开而变性,质粒DNA氢键也大部分断裂,双螺旋也有部分解开,但共价闭合环状结构的两条互补链不会完全分离,当pH=的乙酸钠将其pH调到中性时,变性的质粒DNA又恢复到原来的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的主要原理是:利用染色体DNA与质粒DNA的变性与复性的差异而构型,而染色体DNA不能复性,形成缠绕的致密网状结构,离心后,由于浮力密度不同,染色体DNA与大分子RNA、蛋白质-SDS复合物等一起沉淀下来而被除去。 聚合酶链反应(PCR)是体外酶促合成DNA片段的一种技术,PCR 进行的基本条件:DNA模板(在RT-PCR中模板是RNA)、引物、dNTP (dATP、dTTP、dGTP、dCTP)、Taq DNA聚合酶、反应缓冲体系。 PCR循环由三个步骤组成:变性、退火、延伸。每一个循环的产物可作为下一个循环的模板,通过30个左右循环后,目的片段的扩增可达106倍。

DNA片段之间的连接是通过DNA连接酶的催化实现的。DNA连接酶催化具有平末端或互补粘性末端的DNA片段间相邻碱基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最常用的来源于T4噬菌体的T4DNA连接酶。对于平末端或互补的粘性末端可直接进行连接反应。一个片段是平末端,另一片段为粘性末端或两个片段都是粘性末端但不配对,则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使其可一匹配或通过平末端进行连接。通常采用末端补平、加同聚物尾、加接头等方式是目的片段之间能够匹配。 地高辛随机引物法标记的原理:在随机引物法标记的反应液中,有随机合成的六聚核苷酸作为引物,dATP、dCTP、dGTP、dTTP和D1G-11-dUTP作为合成底物,以单链DNA作为模板,在Klenow酶的作用下,合成插入地高辛的DNA链。以地高辛标记的探针与靶基因DNA链杂交后,再通过免疫反应进行检测。一般通过酶标记地高辛抗体检测,就可以肯定杂交反应的存在。免疫检验一般用碱性磷酸酶系统,BClP/NBT显色,敏感性很高。 三.实验准备 1.实验材料: 含质粒的大肠杆菌DH5α,LB液体培养基, LB平板培养基 2.实验试剂: Taq DNA聚合酶,10×反应缓冲液(含25mmol MgCl2),dNTP,引物(P1、P2),溴乙啶 (EB) ,点样缓冲液Loading buffer(10×):%溴酚蓝,40%甘油,目的基因及载体, 2×ligation 缓冲液,T4 DNA连接酶, L CaCl2,氨苄青霉素(100mg/mL), TBE电泳缓冲液(5×), DIG Random Labeling Mix(高效),Anti-DIG-AP Conjugate, BCIP/NBT Stock Solution,Blocking Reagent。 20×SSC:柠檬酸钠,3M NaCl,2×SSC:柠檬酸钠, NaCl, EDTA,变性液: NaOH, NaCl,中和度: Tris-HCl、、3M NaCl,Standard buffer:5×SSC、%(w/v) N-Lauroylsarcosine, % (w/v) SDS, 1% Blocking Reagent,Standard buffer+50% formamide,Anti-DIG-AP 碱性磷酸酶标记抗地高辛单抗体,BCIP/NBT储备液,冲洗液:0. 1M

证券模拟交易综合实验报告

证券模拟交易综合实验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目录 一、实验目的 (2)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2) 三、实验过程 (2)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2) 3.1.1基本面分析 (2) 3.1.2技术分析 (4) 对弘高创意公司的基本面分析 (6) 3.2.1公司基本分析 (6) 3.2.2公司财务分析 (11) 对弘高创意公司的技术分析 (15) 3.3.1 K线分析 (15) 3.3.2相对强弱指标RSI分析 (16) 3.3.3随机指标KDJ分析 (16) 3.3.4趋向指标DMI分析 (17) 3.3.5平滑异同移动平均线MACD分析 (18) 3.3.6变动速率ROC分析 (19) 四、模拟心得 (20) 参考文献 (21) 证券交易综合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应熟悉一般股票行情动态分析系统的功能构成,掌握基本的鼠标和键盘操作,理解系统中的相关行情术语、符号、图形的含义。同时通过股票模拟交易熟悉股票的交易流程和交易规则,能够阅读公司资料进行并初步的基本分析。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内容: (1)进入行情分析系统和交易系统,掌握其主要功能的键盘以及鼠标操作方法。 (2)阅读大盘和个股动态行情图,验证主要行情术语和指标的含义 (3)通过模拟交易验证股票交易的流程和交易规则。 (4)掌握阅读上市公司资料的一般方法 要求: 实验结束后写出实验报告,报告内容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或结论) 三、实验过程: 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首先是了解了证券投资分析,其中包含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 基本面分析 基本面分析又称基本分析,是以证券的内在价值为依据,着重于对影响证券价格及其走势的各项因素的分析,以此决定投资购买何种证券及何时购买。基本面分析又分为宏观基本面分析和微观基本面分析。 宏观基本面分析包含以下因素: (1)自然、政治因素:地震、台风、战争等的影响。 (2)经济因素: ①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定、高速的GDP增长,对证券市场最有利。宏观调控下的GDP减速增长对证券市场暂时不利。GDP停滞或下降,证券市场可能大跌。 ②通货膨胀、通货紧缩:通货膨胀分为温和的、可忍受、严重的和恶性的四种,温和通胀影响较小;通胀在可忍受范围持续,而经济处于景气阶段,则股价将持续上升;严重、恶性的通胀会使货币加速贬值,人们会抢购粮食和购买房屋黄金等保值,不会关注证券了。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衰退。 ③利率: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 ④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适量增加,股价易上涨(过量发行货币导致恶性通胀则相反);货币供应量减少,股价易下跌。 ⑤国际收支、汇率、外汇储备:我国国际收支长期来是顺差(出口多于进口);我国外汇目前高居世界第一位;人民币汇率目前处于长期看涨,这对我国证券市场总体是有利的。 (2)政策因素: ①财政预算支出:财政预算支出重点投入的部门与地区,经济能得到较大支持。

有机综合实验报告

广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本科学生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基础合成实验A1 实验项目磺胺药物的合成 专业化学教育班级1班学号1105100065 姓名彭兰真 指导教师及职称陈国术刘天穗 开课学期2012 至2013 学年二学期 2013年5月30日

磺胺药物的合成研究 姓名:彭兰真 指导老师:陈国术、刘天穗 单位:化学化工学院11化师 摘要:对氨基苯磺酰胺(又称磺胺),是医药磺胺药物的中间体,也是除草剂磺草灵的中间体。磺胺是磺胺药物中结构最简单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化合物。本实 验项目以硝基苯为原料,经还原、乙酰化、氯磺酰化和氨解、水解等常规反应,合成了一系列的中间体和磺胺。通过熔点的测定、红外光谱(IR)来鉴定其化学结构和纯度。 关键词:对氨基苯磺酰胺对甲基苯磺酸抗菌活性红外光谱(IR)Abstract:Para amino benzene sulfonamide (also called SN), is a pharmaceutical sulfonamide drug intermediates,is also the sulfonated grass herbicides of intermediates.Sulfonamide is the simplest of sulfonamide structure that has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compounds.This experiment compound a series of intermediates and sulfanilamide by nitrobenzene as raw materials, via reduction, acylation, sulfonyl chloride conventional reactions such as acylation, hydrolysis and ammonia solution. To identify the chemical structure and purity by melting point determination, IR spectrum (IR). Keywords:p-anilinesulfonamide 4-Toluene sulfonic aci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R

《项目综合实训》(网络)教学大纲

《项目综合实训》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项目综合实训实训学时:128 适用专业: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类别:专业课 一、实训的性质、目的与要求 《项目综合实训》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是在基础理论教学完成之后,在校内利用仿真设备及模拟实训软件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必须加强的技能教学环节。 目的:通过企业项目式教学主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工作内容与使用的技术手段,通过该实训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所学过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进行练习和巩固,具备初步的独立设计能力,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若干简单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在未来的企业实习打下坚硬的基础。 要求:掌握网页设计基本概念和PHP的基本结构,了解网页技术概况、数据库的编辑和运行环境。掌握文字版面的编辑,掌握网页的超链接技术的应用,了解图像的处理,包括背景图案、图形、图象及其超链接等的设定和应用。了解列表的各种使用,了解表格的基本语法,掌握表格的定义、控制、分组、标题等的应用。了解表单在网页中的应用,了解如何在网页中加入各种动态效果如JavaScript和jQuery,了解网页中框架的基础知识,掌握CSS的各种属性应用二、实训方式 学生上机操作,教师指导。 三、考核方法 1、考试形式:考查 2、考核方式:开卷 3、考核教学内容:综合运用网页制作工具制作项目 4、课程成绩评分方法:总成绩=第一阶段项目30%+第二阶段项目30%+第三阶段项目40% 四、实训指导书及主要参考资料 实训指导书:《网页制作实训指导书》电子商务组编内部使用 参考书:《PHP+Mysql网站开发技术项目式教程》第二版唐俊编人民邮电

大型综合实验报告汇总

大型综合实验 ——烧结铁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1 前言: 本次大型综合实验研究的是一种以粉末冶金方法制备的烧结铁铜,以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和少量硬脂酸锌经混料、压制、烧结制备而成。由于铜比铁柔软,塑性更好,铜与铁混合粉末压制性较好。而且铜在铁中有一定的溶解度,通过添加铜元素,具有固溶强化作用,石墨和雾化铁粉能形成渗碳体这一高硬度相,使该类烧结铁铜有良好的力学综合性能。 2 实验操作及过程 2.1 实验材料 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粉,硬脂酸锌,550毫升的纯净水瓶 2.2 粉末原料及配比 2.2.1粉末原料成分 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粉,由于人数较多,分成两个大组分别研究石墨含量和铜粉含量的不同对产品性能的影响。试验中两大组都取0.8%的硬脂酸锌,第一大组(第1—7小组)取1.4%的铜,石墨含量从0.5%到1.1%的0.1%梯度规律递增;第二大组(第8—14小组)取0.8%的石墨,铜含量基本从0.5%到2.7%的0.3%梯度规律递增。各组试样铜和石墨含量如下所示: 第一大组: 第1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5%; 第2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6%; 第3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7%; 第4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8%; 第5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0.9%; 第6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1.0%; 第7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1.1% 第二大组: 第8组:铜含量0.5%,石墨含量0.8%;

第9组:铜含量0.8%,石墨含量0.8%; 第10组:铜含量1.1%,石墨含量0.8%; 第11组:铜含量1.7%,石墨含量0.8%; 第12组:铜含量2.0%,石墨含量0.8%; 第13组:铜含量2.3%,石墨含量0.8%; 第14组:铜含量2.7%,石墨含量0.8% 每小组编号分别为1、2、3、4、5、6、7、8、9、10、11、12、13、14,各编号分别预计设10个样。实际到后面由于时间问题只压制了5个样品,所以第1小组各个样分别记作1-1、1-2、1-3、1-4、1-5;其余各组类推。此次实验本人负责第6小组。 2.2.2本人成分配比计算 样品要求10mm×50mm条状,每个质量20克。预计设10个样,则总质量为200克。本人负责的样品成分为第6组:铜含量1.4%,石墨含量1.0%。 鳞片石墨:200×1.0%=2g,实验时考虑到样品脱碳等碳损失问题,根据经 验采用双倍碳含量,即配料时采用4g鳞片石墨。 硬脂酸锌:200×0.8%=1.6g,硬脂酸锌作为润滑剂和增稠剂会在烧结过程挥 发消失,所以不必考虑在200克总量之内。 电解铜粉:200×1.4%=2.8g; 雾化铁粉:200-2-2.8=195.2g 2.2.3 粉末还原 电解铜粉:还原温度280度,1小时;雾化铁粉:还原温度800度,1小时 2.3 工艺流程 配料→混料→压制→烧结→性能测试 2.4 工艺参数 配料比例:雾化铁粉+电解铜粉+鳞片石墨粉+0.8%硬脂酸锌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 厦门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级四班 一.问题描述: 算法的综合应用 问题描述: 有台不同的机器,个不同的工件。每个工件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由指定的机器在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道工序一旦开始处理,就不能中断。每台机器一次只能处理一道工序。一个调度就是决定每台机器上工序的处理顺序,使得机器完成所有工件的时间最短。具体的,该问题就是要求在满足()、()两个约束条件的前提下,确定每台机器上工序的顺序,使加工的时间跨度(从开始加工到全部工件都加工完所需要的时间)达到最小。其中,()表示工件约束条件:对每个工件而言,机器对它的加工路线是事先确定的;()表示机器约束条件:对每台机器而言,一次只能对一道工序进行加工。 要求: 利用所学的算法求解该问题,任给一个输入实例,能输出最短时间以及每台机器上工序的加工顺序。 能设计出一个用户界面。 二.算法思路: 原先考虑过用回溯法进行解体,解空间树是所有工件的所有工序的一棵排列树,但这样如果没有好的剪枝函数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这样实现的话时间复杂度将是(^),其中为机器数,为工件数,题目能用的剪枝函数的设计是每个工件的加工次序是有要求的,个人预测需要用到线性规划的内容,最后没有如此实现。 本程序使用贪心算法实现,程序所有的工件所有的工序保存在一个二维数组中,并且维护一个指针,该指针每次走动一个工序时间,这样的一次走动将产生个工序需要加工,其中为工件数目,将这个工件放到相应的个机器上,在个机器按照加工时间递增排序,之所以选择递增排序,是想让每个工序尽可能快的通过他所需要的机器,即可以让该机器上的工序可以更快的加工,也可以让他之后的工序可能更快的在其他机器上进行加工,当然这样的设计只是直观上的说明,并不能得到最优解。 程序中维护的数据结构如下图所示,共有两个,一个用来保存所有工件的所有工序,另一个用来表示机器加工工序。 在图一中共有六个工件~以及每个工件有个工序,图上方的箭头表示移动的指针,每个移动一个工序,由于图一中的数组元素结构体设计如下: { 机器节点定义 ; 当前的加工的最后时间 *; 维护一个工件链表 }; 因此对于每个可以加工的工序,可以直接链入图二中的链表中不需要另外申请空间。

实验报告hcna综合实验

HCNA实验手册 组名:一班一组 班级:网络安全一班

目录 实验一:HCNA 综合实验 (2) 实验目的: (2) 技术原理: (3) 实验拓扑: (3) 操作步骤: (4) 要求一: 内部客户端A属于VLAN 10,内部客户端B属于VLAN 20; (4) 要求二:内部三台交换机之间的双链路使用以太通道将链路聚合; (6) 要求三:内部三台交换机使用GVRP协议同步VLAN数据,内部三层交换机为SERVER角色; (9) 要求五: 边界两台路由器实现网关冗余,要求默认流量从边界路由器A向外传输;10要求六:内部路由使用OSPF协 (10) 要求七:分别映射两台WEB服务器的TCP 80端口至两台边界路由器的外部端口; (11) 要求八:不允许内部客户端A访问WEB服务器A;不允许内部客户端B访问WEB服务器的TCP 80端口。 (12) 基本配置九:ip地址的配置和一些vlan (13) 步骤七:测试 (15) 注意事项 (16) 实验:HCNA 综合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hcna所学的所有技术的原理 2 掌握HCNA所学的所有技术的命令配置 1所使用的技术: vlan acl 三层技术 nat gvrp vrrp stp ip

技术原理: 1 vlan :虚拟局域网 2 acl:访问控制列表 3 三层技术:实验vlan间互通 4 nat :网络地址转换 5 gvrp:vlan 注册技术 6 vrrp : 虚拟路由冗余协议 7 stp :生成树 8 ip : 网际协议: 实验拓扑:

操作步骤: 要求一: 内部客户端A属于VLAN 10,内部客户端B属于VLAN 20; 1.内部客户端A属于VLAN 10 二层交换机 Sys SYSname 2SWA 1.2SWA 创建vlan vlan batch 10 interface Ethernet0/0/5 port link-type access port default vlan 10 interface Eth-Trunk1 port link-type trunk port trunk allow-pass vlan 2 to 4094 #

复材综合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 姓 名: 贾高洪 专业班级 复材1301 学 号: 130690101 指导教师: 母静波、侯俊先、王光硕 2016年 5 月 27 日 装备制造学院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复合材料工程综合实验__________指导老师:实验名称: 手糊成型工艺实验 实验类型:_____操作实验_ 同组学生姓名:_____ ___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手糊成型工艺的技术要点、操作程序和技巧; 2.学会合理剪裁玻璃布、毡和铺设玻璃布、毡; 3.进一步理解不饱和聚酯树脂、脱模剂和胶衣树脂配方、凝胶、固化和富树脂层等概念和实际意义。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实验内容: 1.根据具体条件设计一种切实可行的制品(脸盆、垃圾桶)。 2.制品约为3mm ~4mm 厚,形状自定。 3.按制品要求剪裁玻璃布、毡。

4.手糊工艺操作,贴制作人标签。 5.固化后修毛边,如有可能还可装饰美化。 6.对自己手糊制品进行树脂含量测定。 实验原理: 手糊成型是最早使用的一种工艺方法。随着坡璃钢工业的迅速发展,尽管新的成型工艺不断涌现,但由于手糊成型具有投资少;无需复杂的专用设备和专门技术;可根据产品设计要求合理布置增强材料的材质、数量和方向,可以局部随意加强;不受产品几何形状和尺寸限制,适合于大型产品和批量不大的产品的生产等特点,至于仍被国外普遍采用,在各国玻璃钢工业生厂中仍占有工要地位。象我国这样人口众多的国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手糊成型仍将是发展玻璃钢工业的一种主要成型方法。 不饱和聚酯树脂中的苯乙烯既是稀释剂又是交联剂,在固化过程中不放出小分子,手糊制品几乎90%是采用不饱和聚酯树脂作为基体。模具结构形式大致分为阴模、阳模、对模三种。 阴模可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外表面,因此适用于产品外表面要求较光,几何尺寸较准确的产品,如汽车车身、船体等。阳模能使产品获得光滑的内表面,适用于内表几何尺寸要求较严的制品,如浴缸、电镀槽等。 脱模材料是玻璃钢成型中重要的辅助材料之一,如果选用不当,不仅会给施工带来困难,而且会使产品及模具受到损坏。脱模材料的品种很多,而且又因选用的粘接剂不同而各有所别。常用的脱模剂可归纳为三大类:即薄膜型脱模材料、混合溶液型脱模剂和油膏、蜡类脱模剂。薄膜型脱模材料有:玻璃纸、聚酯薄膜,聚氯乙烯薄膜,聚乙烯醇薄膜等等。本次实验我们选用聚乙烯醇做脱模剂。 本实验利用手糊工艺制备简单的玻璃纤维增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制件。常温常压固化。 三、主要仪器设备 管式炉:差示扫描量热仪 仪器型号:OTF-1200X 生产厂商:合肥科晶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1.手糊工具:辊子、毛刷、刮刀、剪刀。 2.玻璃纤维布、毡,不饱和聚酯树脂,引发剂,促进剂,塑料盆,塑料桶。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1)配制脱模剂:聚乙烯醇8克溶解于64克水,在缓慢的加入64克乙醇。 (2)按制件形状和大小裁剪玻璃布或毡备用。 (3)在模具表面均匀连续的用纱布涂上一层聚乙烯醇溶液,脱模剂完全干透后,应随即上胶衣或进

大学物理综合设计性实验(完整)

综合设计性物理实验指导书黑龙江大学普通物理实验室

目录绪论 实验1 几何光学设计性实验 实验2 LED特性测量 实验3 超声多普勒效应的研究和应用 实验4 热辐射与红外扫描成像实验 实验5 多方案测量食盐密度 实验6 多种方法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实验7 用Multisim软件仿真电路 实验8 霍尔效应实验误差来源的分析与消除 实验9 自组惠斯通电桥单检流计条件下自身内阻测定实验10 用迈克尔逊干涉仪测透明介质折射率 实验11 光电效应和普朗克常数的测定液体电导率测量实验12 光电池输出特性研究实验 实验13 非接触法测量液体电导率

绪论 一.综合设计性实验的学习过程 完成一个综合设计性实验要经过以下三个过程: 1.选题及拟定实验方案 实验题目一般是由实验室提供,学生也可以自带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题目。选定实验题目之后,学生首先要了解实验目的、任务及要求,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资料来源主要有教材、学术期刊等),查阅途径有:到图书馆借阅、网络查询等。学生根据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该题目的研究综述,拟定实验方案。在这个阶段,学生应在实验原理、测量方法、测量手段等方面要有所创新;检查实验方案中物理思想是否正确、方案是否合理、是否可行、同时要考虑实验室能否提供实验所需的仪器用具、同时还要考虑实验的安全性等,并与指导教师反复讨论,使其完善。实验方案应包括:实验原理、实验示意图、实验所用的仪器材料、实验操作步骤等。 2.实施实验方案、完成实验 学生根据拟定的实验方案,选择测量仪器、确定测量步骤、选择最佳的测量条件,并在实验过程中不断地完善。在这个阶段,学生要认真分析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积极解决困难,要于教师、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在这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用实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学会合作与交流,对实验或科研的一般过程有一个新的认识;其次要充分调动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善于思考问题,培养勤于创新的学习习惯,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需要分析总结的内容有:(1)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进行误差分析;(2)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3)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4)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心得体会。实验结束后的总结非常重要,是对整个实验的一个重新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文字表达能力。 在完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处处渗透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这是一种利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过程。 在综合设计性实验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是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探讨、讨论问题,不要产生对教师的依赖。有些问题对教师是已知的,但对学生是未知的,这时教师应积极诱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并在引导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有些问题对教师也是一个未知的问题,这时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问题。 二.实验报告书写要求 实验报告应包括:1实验目的;2实验仪器及用具;3实验原理;4实验步骤;5测量原始数据;6数据处理过程及实验结果;7分析、总结实验结果,讨论总结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办法,总结实验成功与失败的原因,经验教训、心得体会。 三.实验成绩评定办法 教师根据学生查阅文献、实验方案设计、实际操作、实验记录、实验报告总结等方面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 (1)查询资料、拟定实验方案:占成绩的20%。在这方面主要考察学生独立查找资料,并根据实验原理设计一个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 (2)实施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内容:占成绩的30%。考察学生独立动手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分析结果、总结报告:占成绩的20%。主要考察学生对数据处理方面的知识运用情况,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4)科学探究、创新意识方面:占成绩的20%。考察学生是否具有创新意识,善于发现问题并能解决问题。 (5)实验态度、合作精神:占成绩的10%。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做实验,是否具有科学、

数学实验综合实验报告材料

一、实验目的: 1、初步认识迭代,体会迭代思想的重要性。 2、通过在mathematica环境下编写程序,利用迭代的方法求解方程的根、线性方程组的解、非线性方程组的解。 3、了解分形的的基本特性及利用mathematica编程生成分形图形的基本方法,在欣赏由mathematica生成的美丽的分形图案的同时对分形几何这门学科有一个直观的了解。从哲理的高度理解这门学科诞生的必然性,激发读者探寻科学真理的兴趣。 4、从一个简单的二次函数的迭代出发,利用mathematica认识混沌现象及其 所 蕴涵的规律。 5、.进一步熟悉Mathematic软件的使用,复习总结Mathematic在数学作图中的应用,为便于研究数学图像问题提供方便,使我们从一个新的视角去理解数学问题以及问题的实际意义。 6、在学习和运用迭代法求解过程中,体会各种迭代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收敛速度上的异同点。 二、实验的环境: 学校机房,mathematica4环境 三、实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1、迭代(一)—方程求解 函数的迭代法思想: 给定实数域上光滑的实值函数)(x f以及初值 x定义数列

1()n n x f x +=, ,3,2,1,0=n , (1) n x , ,3,2,1,0=n ,称为)(x f 的一个迭代序列。 (1)方程求根 给定迭代函数)(x f 以及初值0x 利用(1)迭代得到数列n x , ,3,2,1,0=n .如果数列收敛到某个*x ,则有 )(**x f x =. (2) 即*x 是方程)(x f x =的解。由此启发我们用如下的方法求方程0)(=x g 的近似解。 将方程0)(=x g 改写为等价的方程 )(x f x =, (3) 然后选取一初值利用(1)做迭代。迭代数列n x 收敛的极限就是方程0)(=x g 的解。 为了使得迭代序列收敛并尽快收敛到方程0)(=x g 的某一解的条件是迭代函数)(x f 在解的附近的导数将的绝对值尽量小,因此迭代方程修订成 x x f x h x )1()()(λλ-+== (4) 选取λ使得|)(|x h '在解的附近尽量小. 为此, 我们可以令 ,01)()(=-+'='λλx f x h 得 ) (11 x f '-= λ. 于是 1 )()()(-'-- =x f x x f x x h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