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 学画农民画 ▏人美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学画农民画人美版教学目标

1.了解农民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感受农民画所表达的乡土情怀和生活态度。

3.学会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技巧,创作富有农村特色的绘画作品。

教学重点

1.了解农民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感受农民画所表达的乡土情怀和生活态度。

教学难点

1.学会运用农民画的表现技巧,创作富有农村特色的绘画作品。

教学准备

1.相关的农民画图片和作品。

2.绘画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与学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农民画的了解,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

2.课堂讲解(15分钟)

通过展示相关的农民画图片和作品,向学生介绍农民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如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画面生动等,同时让学生感受农民画所表达的乡土情怀和生活态度。

3.学习技巧(25分钟)

让学生练习农民画的绘画技巧,包括描绘人物、动物等形象,如何运用色彩、制造气氛等。

4.创作实践(40分钟)

学生自主创作富有农村特色的绘画作品,并由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5.总结和展示(10分钟)

学生集中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互相欣赏和点评,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技巧,强化对农民画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扩展

1.带领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农村的生活、文化、艺术和风景,从而更好地体会农民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

2.通过学习、模仿和创作,让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总结

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学习农民画,感受到了农村的纯朴和美好,培养了对乡土的热爱和关注,并通过创作实践增强了绘画技能和创造力,是一节富有意义和实用价值的美术课。

四年级美术下册第15课《学画农民画》教案人美版

《学画农民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欣赏课本的图片和美术作品,了解农民画的特征和艺术形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改画、添画的能力。 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生活与美息息相关,以及农民画的乡土气息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难点:装饰色、装饰线的大胆应用。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法、启发式教学法、赏析教学法、演示法、讨论法 学法:探究法、自学尝试法、合作学习法 教学准备: 教师:农民画资料、油画棒、教学课件、学生优秀作品。 学生:图画纸、油画棒、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农民画《山间蜜糖果》导入: 1、这幅农民画表现的什么场景? 2、你从画中能感受到什么?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反映农民的纯朴、热爱生活的农民画。并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农民画直接导入,初步感受农民画的绘画形式。 (二)分析农民画特点。 1、引导欣赏农民画并介绍什么是农民画? 2、对比分析,农民画中的形象与真实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问题:比较一下,农民画中的蜜糖果和现实中的蜜糖果有什么不同? (1)花纹:农民画的花纹是生活中常见的花草、动物等形象,他们用自己熟悉的形象来打扮作品。 (2)色彩:色彩艳丽,对比鲜艳,具有喜庆的意味,体现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3、农民画造型的特点 对比分析,农民画中的形象与真实生活中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总结农民画造型的特点:造型大胆、夸张。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花纹与色彩的特点是难点,通过这一环节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轻松有趣。 (三)合作探究 老师真高兴,同学们已经了解农民画的基本特点,那又该怎么画农民画呢? 1、根据自己兴趣,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研究讨论一下: a、《磨谷谷》 b、《猴吸烟》 c、《舞龙》这三幅学生作品是怎样改画和添画农民画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对比这几幅图是怎样从形象、色彩、环境几方面进行改画的?) 2、添画:添加了哪些内容? 【设计意图】了解改画和添画的基本方法,为下一步绘画打基础。同时与学生作业的对比观察、发现,明确对农民画改画、填画的内容。 (四)学生创作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第15课《设计文化衫》人教新课标(2014秋)

《设计文化衫》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设计文化衫》是人教版美术课本四年级下册15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由于学生的日常衣着大多数是校服,或是家长帮助他们选购的服装,所以学生们外出旅游或参加某些活动时,从他们穿着的方面,就很难反映出性格特点和个性品位。其实学生对于服装设计都有自己的想法,本课的设置就是让学生亲自设计绘制文化衫,这一活动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并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服装除了实用功能以外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品位。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文化衫,了解其文化内涵。 2. 运用恰当的图形、文字、符号或色彩,以及适当的方法设计文化衫。 3. 学习把生活中美的东西、美的元素变成美观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学生如何运用印、贴、画等方法,在文化衫上紧贴主题设计与制作。 2. 教学难点:学生如何设计出有一定创意的文化衫图案。 四、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 1. 视频播放 教师语言:同学们好,你们看看今天老师穿的有什么特别的?没错,这件文化衫是老师自己制作的,熊猫是我们中国的国宝,很多外国人看到熊猫就会想到中国。在北京的一条胡同里,也有这么一名老外,他把中国的文化设计在了文化衫上,寄托着他对中国的热爱。让我们来看一看。 (播放老北京胡同里的洋掌柜) 2. 出示课题 教师语言:江森海这个洋掌柜将他对北京文化的喜爱,设计到了文化衫上,从他独特西方人的视角,将对中国的情怀,寄托在了这一件件文化衫上,奥运会

期间很多外国人通过他的文化衫更多地了解了中国,了解了北京。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设计文化衫》。 板书课题:《设计文化衫》。 (二)讲授新课 教师语言:在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的任务,并要求同学们对设计文化衫提出你的问题和疑惑,老师将你们的问题进行了归纳,我们来看一下同学们的问题集锦。 (播放学生问题录像) 老师将同学们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一解决。 (1)什么是文化衫? (2)文化衫的由来。 教师语言:这两个问题,课前老师和同学们做了资料收集,下面就请听一听、看一看我们的资料分享吧。 教师音频介绍:什么是文化衫? 文化衫是一种在圆领衫上设计一些特殊意义的文字或图形的服装短袖圆领衬衫。这种衣服大都体现穿衣者的独特气质与个性。作为时尚的衣着符号,他常常传递着流行的信息,发展至今更多地介入了广告传播的辅助,所以又称为广告衫。 (学生音频汇报:文化衫的由来) 美国士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注意到欧洲士兵使用的棉质内衣轻巧舒适,而自己的士兵则穿着羊毛(绵)制服,大汗淋漓。这种棉质汗衫在美国士兵之间马上成为抢手货,并因其形状而称之为T恤。1960年代,T恤成为了西方潮流中年轻人和摇滚音乐爱好者的基本装束。人们也开始以扎染和丝网印刷等方式改装T恤。自此,T恤成为了自我表达甚至宣传的媒介,展示的图案包罗万象,可以是文字、图画甚至是照片,因此也被称作“文化衫”。它不仅仅是一件好看的衣服,更是穿着者对个人生活喜好与信仰的一种自由表达。 1. 文化衫表现方式 教师语言:感谢同学的资料汇报,在刚刚的提问中,有位同学问到文化衫上的内容是只能用图案表现吗?这个问题很简单,在书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答案,请

(完整版)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共分为九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把相互之间的内容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并且单元与单元之间也有一定的知识延伸,或者是与前面几册知识的联系。同时本书充分体现了生活中的艺术,使学生的学能结合在自己的生活体验中。其次,书中的大量图片给学生带来了丰富的课外知识,和参考的范围更广了,同时在教学上给老师带来了更多的难度,验证了一句话“教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本书充分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艺术教育指明了发展的方向。 二、学生情况分析: 1.四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日趋形成,绘画水平处于半抽象半具象的阶段,学生绘画能力相差比较大。 2.学生观察力也日趋成熟,对周围的事物有感性的认识了,所以在绘画中已经体现出了自己的情感。但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还必须进一步提高。 3.生对于绘画比较感兴趣,但由于写实期的学生往往回认为画的越来越好,这种意识往往束缚他们大胆的创作欲望,变得越来越小,束手束脚,唯恐别人说画的不好。 三、教学目标: 1.总目标: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美术材料与工具的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根据视觉的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术语的意思和一般的表达方式,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 2.教学要求、 1)尝试运用多种材料、工具、体验造型乐趣,感受废旧材料的制作乐趣。

2)在美术教学中看、画、做、说、玩融为一体,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产生对美术的兴趣。 3)了解物以致用的设计思路,发展创新意识。 4)感受各种材料的特点,提高动手能力,了解艺术形式美感与设计功能的统一。 5)激发参与欣赏、评述活动的兴趣,学习多角度欣赏,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6)形成崇高文明,珍惜优秀民族艺术与文化遗产的态度。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备可行有效的教学内容。继续学习美术课程标准精神、积极参与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多种教育形式,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4.充分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设施,以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 5.注意辅导学生,要发挥学生的各种绘画特点,选择优秀作业进行展览或投稿,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人美版四年级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17-2018上学期 邓海燕 2018年8月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形,色与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有一定的色彩基础,对美术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具有较好的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对绘画材料的运用能力较强.大部分学生能较好地表现平面形象,立体造型,并能大胆地发挥想象,作品内容丰富,富有生活情趣;有较高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心理品质.但也有一部分学生空间感较弱,对一些废旧再利用用能力,有待进一步地提高.同时本学期要多向学生讲授更丰富的理论知识,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更多的感受和观察. 二、教学目标 (一)总学习目标 美术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精神,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美术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注意循序渐进和趣味性.美术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本册教学目标以《美术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美术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 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二)各学习领域目标 造型表现:初步认识形,色,与机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不同媒材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想的事物,激发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设计应用:学习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易的创意和手工制作的方法,进行简单的设计和装饰,感受设计制作与其他美术活动的区别, 欣赏评述;观赏自然和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形式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受. 综合探索:采用造型游戏的方法,结合语文,音乐等课程内容,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并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采用散点式的结构,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四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全册共20课,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的比重,欣赏评述大多随堂教学,均分配在各课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5课 刻印的乐趣6-人美版

第15课刻印的乐趣 一、教材分析 (一)编辑指导思想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与本套教材中其他形式的版画内容共同组成版画系列课程。考虑到学生已步入第二学段,动手能力正逐步提高,教学深度也应随之跟上。本课的编写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版画知识,开阔版画创作视野,引导学生从版画的雏形阶段—拓印,到纸质媒材版画,再到本课用质地较软的材质进行刻印实践,步步深入地带领学生进入版画学习的天地,体验版画学习的乐趣。 需要教师注意的是,本课教材在修订后,特别增加了对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的介绍,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刻印这一学习内容与古老的雕版印刷之间的联系,在单纯的美术知识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间架起了一道联系的桥梁,帮助学生开阔了视野,感受到美术作品呈现出的不同时代风貌,进而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与热爱之情。 (二)教材版面分析 本课教材共三个版面,以图文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雕版印刷的发展历史,从而学习刻印方法,并体验将学习成果运用于实际生活的乐趣。 教材第35页以较大篇幅展示了两幅中国古代精美的雕版印刷作品一唐代《佛经卷首插图》和宋版书《资治通鉴》单页,并对这两幅作品作了简要的文字介绍,提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跟本课学习内容有紧密联系的印刷术知识和印刷术发展史,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由此达成《美术课程标准》倡导的“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这一课程基本理念。本页右下方的文字提示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找更多与印刷术有关的知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探究问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 在教材第36页展示了一组图片,其中既有对材料和用具的展示,也有对刻印技法的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能够一目了然地明白针对不同刻印材料的具体刻印方法和步骤。完成了刻印的制作,应该把它印在哪里?怎样印才更有情趣?怎样才能体现装饰的美感?教材第37页展示了几件学生作品,从单一图案到组合图案,从单色到套色,从印在平面的纸材上到将图案装饰在立体的伞身上……各式各样不同用途的作品激发起学生创作的灵感和欲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版画,了解了相关的知识并对纸质版画有过两次实践活动,对版画表现出较为浓厚的学习兴趣。对于本课的学习,学生可能

学画抽象画教学设计6篇

学画抽象画教学设计6篇 学画抽象画教学设计1 学画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王冕的画画得那样好,是他勤学苦练的结果,懂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下苦功夫。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段。 3.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19课《学画》,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生质疑师小结:(1)谁学画?(2)学画什么?(3)为什么要学画?(4)怎么画的?(5)画得怎么样? 二、初读释疑。 1、带着以上师总结的问题自由读课文。 要求:(1)带拼音的生字多读几次,读准字音,并联系上下文想想字义。 (2)读通课文。 2、检查反馈学习情况。

(1)重点正音:神、省、傍、平。 (2)指名分自然段读。 3、释疑。 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三、看图激情。 出示课件 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你看到了什么? 生:美丽的荷花、荷叶上的水珠、王冕在牛背上……(学生纷纷发言) 师:请你们再带着这些问题读读课文。 师:你觉得这些荷花怎么样?生:哇,荷花好美啊!(教师课件显示美丽的荷花。) 师:你能说说这荷花美在哪里吗? 生:多个学生说(略) 四、指导学文。 师:荷花确实美得让人百看不厌,作者用优美的词句把它描写出来,请你找找,书上描写荷花美丽的是哪一段? 生:第2段。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请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第2段。边读边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

师:请你把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说理由。 生:大雨过后,一片阳光照得满湖通红。 师:你真能干!(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写的画面。) 什么叫“满湖通红”?为什么会满湖通红? 生: 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师:(微笑点头)你找得真准!(再现句子及句中所描述的画面。) 师生:品读句子。 (1)比较句子:花瓣上清水滴滴,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 花瓣上有清水,荷叶上有水珠。 你认为哪句好?为什么? (2)出示插图,边读边体会雨后湖面、荷花、荷叶的美丽。(3)想象说话。图上的蜻蜓会对荷花姐姐说些什么? (4)小结。是啊!这些美丽的荷花在雨后的晴天,在通红湖水的衬托下,构成了一幅极为奇妙的画。 师:王冕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怎么做? (1)理解“出神”。 (2)该怎么读好这句话? 五、小结

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学画农民画》评课稿

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学画农民画》评课稿 一、课程背景和目标 1.1 课程背景 人美2011版四年级美术下册的课程《学画农民画》是针对四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绘画课程。通过学习农民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观察力和绘画技巧,同时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起源、发展和特点,增强对农民画的欣赏和创造能力。 1.2 课程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1.了解农民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掌握农民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培养学生对农民画的欣赏能力; 5.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2.1 教学内容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农民画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农民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3.农民画的基本构图和色彩运用; 4.学习农民画中的常见元素和形象; 5.通过模仿和创作农民画,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2.2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主要的教学方法包括: 1.板书教学:通过板书展示农民画的图片和相关知识, 引导学生了解农民画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示范教学:通过老师的示范,向学生展示农民画的 绘画技巧和常见元素; 3.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分享对农民画 的理解和感受,促进思维的碰撞和课堂氛围的活跃; 4.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农民画的模仿和创作,提 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5.结合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农民画展览,培养他们对 农民画的欣赏能力和艺术素养。 三、课程设计和实施 3.1 教学过程 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3.1.1 引入阶段 在引入阶段,老师通过展示农民画的图片和简要介绍农民 画的起源及主要特点,激发学生对农民画的兴趣,并提出学习农民画的目标。 3.1.2 知识讲解阶段 在知识讲解阶段,老师通过板书教学,系统讲解农民画的 特点、表现手法、基本构图和色彩运用等知识点,向学生传授农民画的基础知识。

《学画农民画》说课稿(两篇)

《学画农民画》说课稿(一) 一、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小学美术课本第八册第15课----《学画农民画》,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内容。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宝库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它们以大胆的想象,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饱满的构图和强烈浓郁的乡土气息而受到了人们的青睐。农民画的创作规律非常适合儿童画创作教学,因为农民画与儿童画在创作中有许多相似的规律性,他们经常采用拟人的手法,给笔下万物以生命的灵魂;在创作中注重的是渗透着情感的生活感受;;在颜色上运用随意赋彩,喜欢用鲜艳,强烈的颜色抒发情感,给人以一种审美上的冲击和愉悦。 本课教材选用了不同地域的农民画,分别从内容上、色彩、构图上让学生了解农民画,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通过本课的学习,使一部分过分追求写实,而不敢动手的同学,能在老师的启发下,大胆地运用美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学习美术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民族艺术的情感。 二、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美术工具和材料,对色彩知识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而《学画农民画》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突破原有画面的效果,进行改添画。 三、说教学目标: 1、显性内容与目标: 应知:知道农民画是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了解农民画的特点。 应会: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改画、添画一幅农民画作品。 2、隐性内容与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农民画的装饰特点和表现手法,激发了学生热爱民族艺术、弘扬民族艺术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农民画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种绘画形式,感受农民画大胆的想象力、无拘无束的表现手法、鲜艳的色彩和饱满的构图等特点。学习运用农民画的装饰手法大胆表现生活中的感受,激发学生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难点——运用装饰线、装饰色大胆表现自己的感受。 五、教学法分析: 1、图片欣赏激发学习兴趣。 2、分析作品,通过。激发创作的兴趣。 3、学生动手尝试创作方法,培养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能力。 4、利用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装饰色彩和装饰线这一难点。 5、创设情境激发创作潜能。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图片引入,激发审美期待 (1)、谈谈你对农民画的印象。 (2)、介绍农民画的表现方法: 夸张——比例关系 对比——色彩关系 (3)、特点:人物和场景表现平面化,动作和姿态简练概括。 【设计意图:欣赏农民画图片,“色彩丰富的画面紧紧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了学生,使他们进入情境,同时也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出来了。在欣赏图片的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感受发现农民画的风情,直观又生动,遵循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使学生保持对绘画的兴趣和着手表现物象的冲动。】 2、观察发现,感知农民画的特点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文化衫的设计制作》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美术第15课《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教案 15、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文化衫,了解其文化内涵。 2、过程与方法:运用恰当的图形,文字或符号、色彩以及适当方法设计文化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把生活中美的东西、美的元素变成美观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个性化风格的表现。 2、难点:找出适合的元素、符号、色彩,设计出具有个性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示范用具(空白T恤衫、色彩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将学生分为8个小组,检查学具准备等。 二、导入新课:(问题式导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 (1)同学们,今天有没有发现老师的衣服和以往有什么不同呢? (——穿了一件T恤,并画有老师的头像,很个性,我们又

叫它文化衫) (2)这件文化衫是老师亲自设计、绘制的,我想同学们穿的衣服大都是父母在市面上买的,那大家想不想也亲手来DIY一件像老师这样既独特又好看的文化衫呢?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引出课题:文化衫的设计制作 三、讲授新课 1、下面我们先对文化衫作一些了解: 师:课前我让同学们收集有关文化衫的资料,现在哪位同学能给大家介绍一下文化衫呢? 2、赏析:结合图片欣赏并分析文化衫的文化内涵。 师:接下来,就让我们共同走近文化衫,看一看他们都向我们传递的哪些文化信息。 3、文化衫设计应注意哪些问题:(设计原则) (1)主题是什么?(旅行题材、文艺题材、节庆题材、纪念题材还是广告宣传题材等) (2)运用什么图案?(文字式、纯图式、图文并茂) (3)如何搭配色彩?(色彩对比强烈的互补色、柔和协调的类比色及冷暖的搭配等) 4、启发构思 5、文化衫制作方法: (1)彩绘:先在文化衫上画出纹样,直接用颜料进行彩绘。

人美版小学美术 第十五课 家乡的艺术 教学设计 (3)

第十五课家乡的艺术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北京兔爷的表现形式,功能特点,工艺制作和民俗内涵,模仿制作一个彩塑北京兔儿爷,同时对自己家乡艺术进行搜集整理。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分析北京兔儿爷的制作过程中,尝试用泥塑的方法制作兔儿爷,感受民间作品的艺术魅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在观察、分析北京兔儿爷的过程中,深入了解北京的历史文化,由此激发他们对自己家乡艺术的探知欲望,增强传承民间传统文化的决心。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通过欣赏学习,了解过一些民间艺术形式,如《民间面塑》、《泥玩具》、《学画农民画》、《吉祥图案》等,另外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也有涉及到家乡的艺术,如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中《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浓浓乡土情》等,音乐学科中给中民间音乐、乐器、民歌等。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对一些民间美术和艺术形式及表现方法都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些课的目的是把学生的视角拉回到身边,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挖掘寻找那些藏在身边,常常被人们忽视的民间艺术形式。通过回忆、搜集、咨询老人或认识或见到的民间艺人,用全新的视觉重新审视那些慢慢淡出人们视线的自己家乡特有的艺术,由此引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 另外,六年级学生喜欢宽松的课堂环境,喜欢老师把他们当朋友看,喜欢参与各种艺术实践活动,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开展有组织的探究活动,具备了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收集整理,媒体查寻,及制作ppt等能力,但由于这时的孩子多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缺乏计划性,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合理分工,有组织的合作。 另外这阶段的孩子已经熟练掌握简单的泥塑方法,及色彩知识。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用作品表达所感、所想。体验制作北京兔儿爷的成就感。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北京兔儿爷的艺术魅力,并通过学习兔儿爷的制作方法,调查、分析自己家乡的艺术特色,了解与之相关的社会文化。 教学难点:兔儿爷的制作过程,及家乡艺术的文化内涵及其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4教学过程 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 教学前的准备:

小学美术人美四年级下册1学画农民画人美版4年级下册第15课《学画农民画》教案

阶段水平:四年级下册 教学课题:《学画农民画》 学情分析:生长在城市的学生,对农村的生活不够了解,缺乏生活经验,与农民画所表现的内容之间存在一定距离,在创作时主题与内容的选取是一个困难点。因此,本课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农民画进行改画或添画,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困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农民画的表现内容、形式、手法及色彩特点,添画、改画或创作农民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对比观察等方法认识农民画的特征,利用步骤讲解与小组讨论让学生了解改画、添画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农民画质朴的美感与情怀,知道农民画的地位与价值,增进对祖国民间艺术的喜爱之情,从而尊重祖国传统文化,尊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农民画的风格特征,用夸张、概括、装饰等手法改画、添画或大胆创作一幅农民画。 2.教学难点:简约、夸张的造型,单纯、丰富的色彩。 教具准备: 1.教师:PPT课件等。 2.学生:素描纸、油画棒、水彩笔、勾线笔等。 教学方法:情景创设法、游戏法、小组讨论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课前准备,师生问好。 二、复习(新知)导入: 情景创设法导入新课(农民朋友邀请我们进入奇妙的农民画王国)。 三、新知教学: 进入农民画王国需要我们通过重重难关。 1.第一关:知识小百科

(1)什么是农民画 (2)看一看:下面图片中哪些是农民画作品? 2.第二关:脑力大比拼 (1)农民画的题材来源于哪里? (2)游戏pk:以下哪些内容可以作为农民画的题材? 学生pk,教师小结。 3.第三关:眼力大比拼 (1)农民画在造型和色彩有什么特点? (2)农民画中有哪些装饰纹样? 4.第四关:小组pk (1)小组讨论:你们能从哪些方面对这幅农民画进行改画、添画……(如:改变季节、时间、色彩,增添场景等)。 (2)小组代表发言。 5.作画步骤 (1)第一步:选择喜欢的农民画作品 (2)第二步:构思、构图、勾线 (3)第三步:添加花纹、装饰 (4)第四步:涂色、调整画面 6.作品欣赏 四、课堂练评: 1.艺术实践 第五关:终极挑战 (1)选择一幅自己喜欢的农民画,在模仿的基础上,根据你的想法进行改画、添画。注意构图饱满、形象生动、色彩丰富。 (2)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2.作品展评 学生自评、互评、师评。 五、小结拓展: 1.视频欣赏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7篇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 全册教材分析主要内容:本册教材是以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为主线,以由浅入深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内容为副线,主、副线密切关联,穿插并行。 主要内容包括:色彩冷暖知识、线条、节奏、工艺制作、玩具、实用设计、电脑美术、欣赏等。 教材重点:在循序渐进的传授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始终贯穿审美性和情意性的教学要求,兼顾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知识技能的学习的两方面的需要。 教材难点: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设计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强化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在继承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美术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充分体会社会的进步与多元化的美术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通过观赏和各类美术作品的形与色,能用简单的话语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启发学生感受并表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从中体验生活的乐趣;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常用色和点、线、面;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培养学生表达自己感受或意愿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知觉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形象记忆能力和创造能力。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欣赏、绘画、绘画创作等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以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方式丰富学生的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在美术活动过程中强调趣味性的美术学习,教学内容和活动方式要充分考虑开放性、立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美术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美术实践活动获得身心愉悦和持久兴趣;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全册教学进度周次内容第一周聚聚散散第二周小圆点的魅力黑与白第三周主体与背景第四周冰川与晚霞第五周画嗅觉第六周卡通画第七周双胞胎第八周藏书票第九周我和我的小伙伴第十周那一刻的我第十一周愉快的春游第十二周哪些是相同的第十三周千变万化的帽子第十四周飘来飘去的小岛第十五周迷宫电脑美术第十六周会游的玩具第十七周光的`魅力第十八周珍爱国宝秦始皇陵兵马俑第1课聚聚散散 教材分析:在上两册的教材中,都有过以叠词为课题的造型表现与欣赏评述相结合的有趣的课,引导学生在游戏式的活动中体会构图中的聚与散的关系。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1课聚聚散散 课时:2课时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嬉戏、试验等驾驭颜色的喷及点的方法,在玩中体会聚和散的感觉,培育学生动手动脑的实力。 2、通过观赏吴冠中的作品和学生作品扩高校生视野,加深学生对聚和散的理解,培育学生的观赏实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聚和散的感觉 难点:用各种形式表现聚和散 教具打算: 吴冠中的作品、学生作品、水粉颜料、排笔、彩色纸、剪刀、胶水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观赏导入 1、让学生观赏吴冠中的作品,请学生说说作品中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 2、老师介绍吴冠中的作品,引导学生发觉作品中的点的位置及产生的肌理效果。 3、出示课题——聚聚散散 二、体会大师作品中的韵律: 这里有作品观赏,请大家观赏后小组探讨:“你最想为大家介绍哪幅作品?作品描绘了什么?〞 三、嬉戏体验 1、老师语言引导,启发学生回忆在生活中是否有见过聚和散。 2、师生探讨沟通。 3、老师引导学生思索,可以用哪些方法表现聚和散。 4、师生沟通,老师引导学生观赏课本范例。师生共同探讨课本中范例的制作方法。 四、沟通体验 第二节 一、师生沟通: 1、老师重点讲解并示范颜色的喷及点的方法,强调水分的驾驭。 2、学生动手尝试颜色的喷及点,体验聚和散的感觉。 3、师生对学生的尝试练习进展评价。 二、布置作业,老师强调用不同的工具尝试表现聚和散。 三、学生制作,老师巡回辅导。 作业:用各种工具滴〔喷〕洒颜料,产生聚和散的效果。 四、展示学生作品,师生评价。 五、拓展: 第2课小圆点的魅力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上一课的持续,一个黑点在纸中的不同位置,会给人不同的感觉,通过视察和分析、比较,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其中的微妙。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纸上画摆放小圆点,体验各种变更,并组合出各种创意的作品。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全册) 1、知识目标:学生了解物体的形态变化和变形的原因,研究绘画中的变形技巧。 2、技能目标:掌握绘画中的变形技巧,能够通过绘画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能力和审美情趣,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和尝试。 教学重点: 通过研究绘画中的变形技巧,让学生能够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掌握绘画中的变形技巧,能够巧妙地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张图片。 2、学生描述图片:这是一张画着一只猫的图片,但是猫的形态有些奇怪。

3、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猫的形态会变形?有哪些 原因导致猫的形态变化? 二、探索新知 1、老师讲解物体的形态变化和变形的原因,引导学生理解。 2、老师示范绘画中的变形技巧,并让学生跟随练。 3、学生练变形技巧,尝试表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4、老师提供不同的物体图片,让学生尝试用变形技巧表 现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5、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讨论。 三、巩固练 1、老师出示一些物体图片,让学生尝试用变形技巧表现 出物体的形态变化。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和同学们进行评价和讨论。 3、老师提供一些绘画题目,让学生尝试用变形技巧表现 出题目要求的物体形态。 四、总结评价 1、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和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老师进行评价和点评。 3、布置下节课的作业。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人物变形画的表现方法,了解生活中的事物变形现象,认识美术创作中的变形及变化表现手法。通过观察和发现,学生可以提升观察和思维的品质,发现想象和个性化创造的能力,养成关注生活、勤动脑筋、巧创造的研究惯与生活态度,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是透过变形现象,寻找变形的规律和特点,教学难点是通过对事物整体外形变化的关注,创造独特的新形象。教具准备包括课件、凸面镜、不锈钢勺子、画好变形后脸部线条的作业纸和相框,学具准备包括彩色作业纸和2B铅笔。 在课前延伸环节,教师通过和学生互动,提高学生们的观察力和记忆力,鼓励学生们用心观察,培养观察的能力。在课堂探究环节,通过猜图激趣,观察发现,导入新课。学生们自主研究,观察现象,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变形的现象。 最后,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变形的规律和特点,提高观察和思维的品质,培养想象和个性化创造的能力,抒发热爱生活的情感。 2.研究春天的特点和变化,探究变化的魅力。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

• • • • • • • • • • • • • • • • •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通用15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篇1 教学内容:18、祖国的古建筑 授课时间: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祖国的古建筑,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能运用语言或文字评说一处古建筑的造型色彩及特色。 3、通过对家乡古建筑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古建筑的热爱、保护之情。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古建筑的常见类型、一般特征。 2、从怎样的角度欣赏一座古建筑。 3、教具准备:祖国古建筑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稳定学生情绪 二、导入: 中国古建筑是文物类型中体量最大、数量最多、保存各种艺术品示物最为丰富的一种。众多的古建筑就像颗颗明珠镶嵌在祖国各地,它是历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展示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些祖国的古建筑。(板出课题) 三、欣赏 1、介绍欣赏的方法: (1)历史:知道建造的年代、地点、因何而建。 (2)类型:同洞、宫殿、坛苗、寺观、陵墓、园林、民居、娱乐性建筑。 样式:亭台榭、楼阁、塔。 (3)造型: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觉? (4)色彩和装饰:色彩和造型、用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哪些地方的装饰让你最感兴趣?这些装饰起着怎样的作用? (5)材料:运用的是怎样的材料? (6)建筑与环境的关系或与居住人的关系。 2、运用上述方法介绍承德避暑山庄。 3、向学生介绍故宫、大雁塔、十七孔桥、布达拉宫等(其问可以与学生互动,对些简单的问题可让学生说说) 四、总结学生活动情况 五、布置下节课所带学具:勾线笔、水彩、水粉等。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1、植物写生 课时2课时课业类型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显性目标: 通过本课对各种植物的描写,培养学生深入观察,提高他们用线表现的方法。 2、隐性目标: 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重点 深入观察植物的前后关系进行大胆的表现。 难点 线条的繁简、疏密变化。 教学方法 欣赏观察法、比较法、小组研究法、尝试法、谈话法、交流讨论法、讲解法、问答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盆栽植物、勾线笔

教学过程及内容 第一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讲授新课 课件出示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植物,让学生仔细观察让学生 仔细观察各种植物的特征、姿态。 (板书课题:植物写生) 解题并指导学生欣赏中国画(君子兰)研究他们线条的粗细 变化。同时介绍画的简单知识,强调深入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 要作用。 欣赏学生优秀作品着重讲他们的不同处理手法。进一步分析 观察各种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二次备课 学生讨论。 学生欣赏了解反复观察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观察各种

植物的结构与花纹 三、完成作业 学生仔细观察,并用铅笔起小稿,教师巡视辅导。学生仔 细观察,完成写生 第二节 一、组织教学 稳定情绪,检查用具准备情况,做好上课准备。 二、继续完成作业结合上次作业完成情况。 请学生谈:通过观察各种植物,你发现了他们有哪些特征? 1、说一说,所画植物的生长特性? 2、不同角度的花和叶各有什么不同? 3、植物的前后关系如何表现?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辅导,要强调用线时,注意线条的疏密、 繁简、长短等变化。以小组进行研究、会商学生作画 三、作品展现 1、小组自评。 2、全班互评。 3、教师对本课的研究情况作概括性的评价。 四、小结: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