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依云小镇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13)

海信依云小镇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13)
海信依云小镇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13)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404号

青岛市崂山区崂山路北四姜片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青岛中宇置业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2013年5月

一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崂山区人民政府根据控规的要求,拟对现有的四姜片区进行改造,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环宇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青岛青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源诚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崂山五环房地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组成联合竞买体,于2011年1月6日联合竞得挂牌出让的控规范围内的31块土地,其中崂山路北26块土地、崂山路南5块土地。

本次评价仅包含挂牌出让的崂山路北25个地块,工程总投资42.5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72.04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41.24万m2,容积率1.35,建筑密度17.4%,绿地率42.54%,停车位8769个,总设计居住户数8284户,总居住人口为24852人,设计停车位8769个。主要建设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共215栋,幼儿园3所及相关配套设施。

本项目已取得青岛市规划局崂山分局下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青规崂规条字[2010]26号);青岛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将崂山区崂山路南北,“四姜”旧村村址及周边部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的批复》(青政地字[2010]481号)的文件。为了更好的实施本项目,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环宇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中宇置业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牵头单位;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崂山五环房地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海信五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青岛青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源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青建博海源诚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参入本项目的建设。

1.2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具体范围为: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观光园以东、沙子口以西、崂山路以北,原四姜旧村所在地。

1.3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青岛市崂山区崂山路北四姜片区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青岛中宇置业有限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

总投资:共计42.5亿元,其中环保投资4277万元,约占1.1%

建设期:开发权责及开发周期:本项目由青岛中宇置业有限公司、青岛青建

博海源诚置业有限公司、青岛海信五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2013年6

月开工,共分3期建设,2018年6月完成全部建设内容。

建设规模:本项目开发建设共25宗地块,用地面积共72.04ha,容积率1.35,规划总建筑面积141.24万m2,地上建筑面积97.4万m2,其中住宅建筑面积87.04万m2,商业建筑面积5.62万m2,公共配套面积4.74万m2;地下建筑面积43.84万m2,其中车库建筑面积43.02万m2,公共配套面积0.83万m2;建筑密度17.4%,绿地率42.54%,总设计居住户数8284户,总居住人口24852人。

表1:项目建设经济指标

1.4项目选址

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四姜片区,用地性质为居住用地,项目选址符合城

市规划要求。

项目所在区域市政给水、排水、供热、燃气、电力管线完善,可满足本项目

的需求。同时,沙子口污水处理厂有能力接纳本项目产生的污水。

因此,无论从城市发展规划、项目周围配套设施情况,还是从项目自身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方面考虑,在满足环评相关要求的前提下,项目选址是可行的。1.5与相关政策相符性分析

按照行业分类,本项目属于K7010 房地产开发经营。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项目不属国家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本项目已取得青岛市建设委员会下发的《青岛市城中村(居)改造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午山社区旧村改造项目和四姜社区旧村改造项目初审意见的函》(青建函字[2007]35号);青岛市规划局崂山分局下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青规崂规条字[2010]26号);青岛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将崂山区崂山路南北,“四姜”旧村村址及周边部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的批复》(青政地字[2010]481号)的文件,符合青岛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符合国家供地政策;本项目已获得青岛市环境保护局崂山分局行政审批申请办理意见告知书,项目选址符合《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姜哥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调整》要求。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

2.1项目周边情况

项目位居青岛市崂山区,周边自然环境较好。项目周边为居住、商贸综合区,社会环境良好。四姜片区位于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处于崂山风景名胜区的西南部,是崂山风景名胜区的西大门,其西面是崂山区政府和石老人风景旅游度假区,北面靠山,南面是海,东面紧邻沙子口中心区,西距青岛市政府约11km。

崂山区人民政府于2003年制定了《青岛市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姜哥庄片区整村改造控制性详细规划》,并于2009年对该规划进行了调整。

姜哥庄片区位于崂山区沙子口街道办事处,崂山风景名胜区恢复区内。调整后的控规范围是:南至海边、东至崂山啤酒厂、西至石老人生态旅游健身区、北至规划环山路,规划总用地4.70平方公里。现状包括五个村庄(石湾、东姜、南姜、西姜、北姜),现状总人口约1.02万人。

总体功能定位:以居住、旅游功能为主,依托石老人旅游度假区和崂山风景

名胜区,形成独具特色的滨海小镇,规划人口4.5万人。

2.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目标

根据项目周边环境状况调查及项目工程特征,确定项目环境保护目标见表2。

表2 项目周围环境保护目标

2.3建设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现状

(1)环境空气

崂山区大气自动监测点2013年4月1日至7日的SO2、NO2、PM10日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限值要求。

2012年全年崂山区达到Ⅰ级空气质量级别的有121天,Ⅱ级空气质量级别的有224天,全年达到Ⅰ、Ⅱ级空气质量级别的天数占全年的94.5%,项目所在区域空气质量良好。从2012年全年情况看,建设项目所在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良好。

(2)噪声

2013年4月16日。在项目区域及周边布设噪声监测点11个,分别进行昼间、夜间各监测1次;对崂山路交通噪声每隔2h监测1次,每次20min。

监测结果表明:各点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中2类标准的要求。区域周围声环境质量较好,可满足功能区的要求。

(3)地表水

2013年4月16日,对项目地块西北侧的景观水塘进行了地表水环境监测,景观水塘的水质较好,pH、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等指标可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污染防治措施

3.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3.1.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1)影响分析

施工期扬尘主要来源于:拆迁过程产生的粉尘;基础工程中土石方开挖产生的粉尘;土石方、建筑垃圾及建筑材料运输产生的二次扬尘;施工场地建筑材料堆放场产生的扬尘。

在无任何防尘措施的情况下,施工现场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严重,最大污染浓度是对照点的6.39倍,施工场地下风向200m处的扬尘浓度为上风向(对照点)的1.3倍。

在对施工场地进行围挡的情况下,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大为降低,最大污染浓度是对照点的4.04倍,较无防尘措施时降低了0.479mg/m3,场地下风向100m 处的扬尘浓度是上风向(对照点)的1.15倍,架设围挡后施工扬尘影响范围主要在100m范围内。各地块周围的敏感目标较多,且距离施工场界较近。因此,当敏感目标处于施工现场下风向时,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施工期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还表现在车辆运输时产生的二次扬尘。

本项目使用的机械主要有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压路机、起重机,它们主要以柴油为燃料,施工过程中将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其污染物主要为CO、NO x和SO2,产生量较小,且为无组织排放,影响范围有限。

(2)污染防治措施

由于敏感点山海花园、现状保留的西姜居民楼、颐和星苑、姜哥庄小学、白珊学校等距离项目区较近,大气污染物的主要影响为施工扬尘和二次扬尘对其的影响,因此必须在项目区与敏感点之间加强围挡的设置,且经常洒水抑尘,可有效降低扬尘等对其产生的影响;扬尘及二次扬尘在措施得当的前提下,对敏感点影响较小。

A、道路运输扬尘防治措施

运输车辆应按照批准的路线和时间进行建筑材料、土方等的运输,车行至环境敏感点分布较为集中地路段时,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实行密闭运输,防止超载;运输车辆驶离工地前,应在洗车平台冲洗轮胎及车身,其表面不得附着污泥。

B、施工场内扬尘防治措施

施工现场应进行围栏或设置屏障。施工工地表压实并定期洒水。天气预报4级风以上天气应停止产生扬尘的施工作业。合理安排工期,尽可能地加快施工速度,减少施工时间。

C、堆场扬尘防治措施

施工期临时弃渣堆场应设置高于废弃物堆的围档、防风网、档风屏等。散装粉状建筑材料,宜采用仓库、封闭堆场、储藏罐等形式堆放。工地内露天堆置砂石,应采取覆盖防尘布、覆盖防尘网等措施。尽可能采用商品混凝土。

施工扬尘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影响,要求建设单位应严格执行《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HJ/T393-2007)、《山东省扬尘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山东省人民政府令第248号)和《青岛市防治城市扬尘污染管理规定》,采取覆盖、围挡、洒水抑尘等措施,将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降至较低水平。

3.1.2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污水主要有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工程污水。

本项目共有施工人员1200人,施工人员按每人每天使用新鲜水量0.05m3计算,生活污水按用水量的85%计,则生活污水的排放量为51t/d,建筑施工期约60

个月左右,则施工期共排放生活污水9.18万t在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集中居住,施工期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在施工场地内建临时化粪池,定期及时清掏外运。

①施工期工程用水主要用于工程养护,这部分水绝大部分蒸发,少部分存留在构筑物内,不会产生明显的径流,对项目周围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影响。

②降雨时,应对施工场地、土石方和建筑材料堆放场地进行围挡,防止因雨水冲刷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影响。施工场地雨水和基坑水的SS浓度值较高,约为1000~3000mg/L,应在场地内做好排水沟,将含沙量较大的污水收集沉淀后再排放。

在采取以上措施后,施工期污水不会对周边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防治措施切实可行。

3.1.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1、影响分析

项目与场界距离较近,各施工阶段场界噪声有超过《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现象。

各施工阶段,受施工噪声影响,周边居民小区昼间声环境质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标现象,最大超标12.6dB(A)。

项目拆迁阶段产生建筑垃圾量约20万t,集中外运按照120天计算,汽车载重量按照15t计,日工作10h,车辆往返计算(考虑空车),平均往返车辆数为22辆/h;运输车辆比较密集的时段是土石方阶段,项目爆破、开挖工程将产生约55万t的弃土弃渣,建筑垃圾产生量约11.3万t,项目运输总量约66.3万t。集中外运按照360天计算,汽车载重量按照15吨计,日工作10h,车辆往返计算(考虑空车),平均往返车辆数为25辆/h,15t载重汽车行驶时的车外噪声约为85~90dB(A)。

运输路线为:根据相关要求,运输时间选择在每天的6点至9点、18点至21点,项目开设2个施工道路主入口,设在规划一路和东姜一路上,运输路线为从崂山路进入规划一路,再到各建筑工地,从各建筑工地进入规划一路和东姜一路,然后进入崂山路和沙子口路,形成环状运输通道。车辆产生的交通噪声影响较轻小,且随着土石方工程的结束而消失。因此,本项目交通噪声影响较小。

项目5361-24地块、5361-27#地块、5364-14地块需要进行局部部位的爆破。届时,爆破产生的噪声和振动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噪声影响,尤其是对5361-27#地块南侧的拟保留西姜哥庄村的多层居民楼产生较大的噪声影响。3个地块需爆破面积约合计为28820㎡,爆破土方量约为173192m3。爆破方式采用先进的微秒毫差、小剂量爆破技术作业,以取得最佳爆破效果。爆破期间对于环境敏感点居民住户来说,噪声预测的昼间噪声迭加值,超过《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从爆破中心计算,按2类标准要求对周围281m的范围内产生噪声扰民影响。

2、防治措施

①合理设计施工总平布置,将木工房、钢筋加工间等产生高噪声的作业点置于项目西部,远离周边居住小区。并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夜间22时至凌晨7时禁止使用强噪声施工机械。

②爆破时应办理相关手续,必须在取得相关主管部门(公安机关)的批复后进行。爆破作业必须在非休息时间进行,爆破部位用双层的竹笆和稻草进行防护,同时使用帆布封闭爆破切口,并覆盖炮被,杜绝爆破碎石的飞散;在周围砌筑2道缓冲土堤并开挖深1.0m的减震沟以降低爆破震动和落地震动对周围的影响;在爆破作业之前,要提前公告居民,并在适当位置贴出醒目公告,提醒过路车辆和行人。

③建设单位应要求施工单位所使用的主要施工机械应为低噪声机械设备,如选择液压机械取代燃油机械等,并及时维修保养,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各类机械。

④加强施工噪声管理,在不影响施工的前提下,尽量将对高噪声的机械设备采用降噪措施。同时加强高噪声设备的维修管理,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设备在非正常运行时所产生的噪声。加强车辆管理,控制车辆噪声,昼间进行材料、弃土、弃渣等运输,并避开休息时段,减轻交通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⑤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如有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应报环保部门批准,办理《夜间施工许可证》,在高噪作业前及连续施工时及时公告施工时间,并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缩短施工周期。

⑥对噪声较大的施工设备,如振捣棒、升降机等,可进行局部围挡,对施工期现场四周加设高约2.5米的防护板,以降低噪声污染;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1.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包括建筑垃圾、开挖土石方及少量的生活垃圾。其中:开挖产生的土石方量约55万t,施工前期及施工过程产生的建筑垃圾约为11.3万t,上述固废全部外运至城管相关部门指定的合法堆放场地;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共约1080 t,由环卫部门外运城市垃圾场填埋处理。

以上措施技术可以保证项目产生的固体废弃物不会对周围的环境造成破坏,技术上可行。

3.2 营运期环境影响及污染防治措施

3.1.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营运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居民厨房、幼儿园食堂、托老所食堂燃用天然气产生的燃气废气、油烟废气以及地下停车场进出车辆产生的汽车尾气。

1、燃气废气、油烟废气

本项目建成后,居民厨房、幼儿园食堂、托老所食堂燃气均采用天然气,属清洁能源,燃烧产生的SO2、NO2等大气污染物很少。各居民住宅的厨房按设计要求,均为明厨并设有内壁式专用排油烟管道,同时居民厨房基本都采用了普通家用吸排油烟机,炊烟废气沿住宅所设管道烟道口引出至屋顶排入大气,因此对周围环境影响很小。

幼儿园和托老所设食堂,使用燃料为清洁的天然气,烹调中产生餐饮油烟,要

求安装净化效率90%以上的高效油烟净化设备。净化后油烟于所在建筑楼顶 1.5m 高处排放,与周围住宅楼距离大于20m。油烟排放浓度满足山东省《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DB37/597-2006)的小型标准要求。

2、汽车尾气

地下停车库规划设有通风系统,采用机械排风方式进行通风换气,其排风口高度应高于地面2.5m,且排风口位置应尽量远离居民住宅等敏感区(距离应大于10m);对于设于建筑物侧墙的排风口,其高度也应高于地面2.5m。

3.餐饮业油烟废气

根据建设单位的开发计划,本项目在1#地块内预留部分网点房用于餐饮业,网点房已预留独立的排烟道,排放口高度高于所附住宅楼顶1.5m,与周围住宅楼距离均大于20m。

3.1.2水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本项目废水按性质分为社区卫生站废水、幼儿园食堂和托老所食堂含油废水、住宅等其它生活污水。本项目污水排放总量约为1083038t/a。其中社区卫生站废水经消毒预处理(排放浓度满足《医疗污染物排放标准》(DB37 596-2006)四级标准要求),幼儿园和托老所食堂废水经隔油处理(排放浓度满足《污水排入城镇下水道水质标准》(CJ343-2010)中B等级标准要求)后,与住宅等其它生活污水一并排入市政管网,再进入沙子口污水处理厂处理。

对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的污水管道做好防渗、防漏,以免污水渗入地下,造成环境污染的转移。

3.1.3声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1、影响分析

各种配套设施(尤其是地下车库配套排风机、换热站、水泵房)产生的机械噪声,噪声声级约为60~85dB(A)。车库排风口采取严格的降噪措施后,噪声声级约为60~62dB(A)。

进出停车场的各类机动车辆发出的噪声。项目营运期车辆以小型车为主,噪声主要集中于车库进出口,噪声源强约为65~67dB(A)。

商业活动噪声。项目内商业主要为商铺性质,项目规划中不设餐饮以及练歌房等噪声扰民的经营项目,社会噪声集中在昼间,昼间为人们上班时间,故此噪声对

周围环境影响不大。

2、污染防治措施

防治措施:

(1) 加强小区内车辆的通行管理,采取减速慢行,禁鸣喇叭等措施。

(2) 根据设备设计安装规范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的有关

规定,各地下设备间须独立设置基础,选用低噪声设备,主要产噪设备均设消声器,设备安装采取防震减噪措施,机房门采用密闭隔音门(隔声量为30 dB(A)左右),隔音采用不小于180mm厚的实体墙。本项目区采用集中供热,项目区换热站、变电站、水泵房和风机房,均位于地下,通过采取减震措施,并与楼座错位布置,降低了设备振动对楼座的影响。

(3)排风机安装在加有减振垫的基座上,风机排风口加装消声百叶窗,安装消声材料及消声器,以减小噪声影响。

3.1.4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

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生活垃圾、商业垃圾、厨余垃圾以及医疗垃圾。

防治措施:

(1) 生活垃圾采用有盖垃圾箱收集,且日产日清,定期消毒,项目产生的垃圾统一由环卫部门外运至城市垃圾填埋场处理。

(2) 商业垃圾大多为可在利用的物品,由相关单位统一回收处理。

(3) 厨余垃圾日产日清,由环卫部门回收处理;定期清理出的浮油渣

和废油脂应集中存放,由有资质专业处理机构定期回收利用。

(4) 医疗垃圾严格按照《医疗废物分类名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要求,进行分类收集,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并委托有能力的医疗废物收运处置单位进行及时清运处置。

3.3 外环境对项目影响分析及防治措施

(1)崂山路交通噪声的影响

崂山路为城市干道,总宽度为60m,双向6车道,其中车行道26m、人行道10m、道路中间绿化带4m、道路两侧各设绿化带10m。

报告书预测,2018年临崂山路的各楼前声环境质量昼间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 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夜间部分楼层不达标,超标量最大约5.8dB(A)。

(2)沙子口路和规划一号线交通噪声影响

沙子口路和规划一号线的总宽度均为20m,双向2车道,其中车行道12m、人行道加绿化带共8m。

报告书预测,在2018年,临沙子口路和规划一号线的各楼前执行1类区标准的敏感点环境噪声超标,最大超标量分别为10.9dB(A) 和13.3dB(A);夜间均不达标,最大超标量分别为15.9dB(A) 、18.4dB(A)。

(3)35kV变电站的影响

项目所在的姜哥庄片区规划的35KV变电站位于10#地块东侧,距离10-1#楼约22m。规划的35KV变电系统电磁辐射属于其安全距离满足相关要求,且规模较小,属豁免审批,故对周围电磁辐射影响较小。环评文件中也不予评价。

为了减少可能产生的矛盾和诱发扰民事故,建议在10#地块出售过程中,进行必要的对外公示(靠10-1#、10-8#楼最近),使购房消费者了解周围的居住环境。

为降低交通噪声对本项目的影响,项目采取以下噪声治理措施:项目周围规划区内尽可能绿化,植树,绿地率达42.54%。按设计项目边缘种植水杉、银杏等生长迅速的乔木,形成降噪绿化林带;项目住宅楼采用中空玻璃隔音节能推拉窗,其防噪隔音量可达15~18dB(A),可有效减轻夜间交通噪声对居住的影响,基本可以满足居住要求。

四公众参与

4.1公开环境信息的次数、内容、方式等

(1)网上公示

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在青岛市环境保护局网站上进行了2次网上公示,第1次公示时间为2013年4月16日;第2次公示时间为2013年4月28日。网站地址为:/。

(2)发放公众参与调查表

进行了1次公众参与调查,时间为2013年4月-5月。

(3)现场公示

环评单位、建设单位在可能受影响的各居民小区布告栏张贴公示,征求居民对本项目的意见。

采用上述3种调查形式,向调查对象征集被调查者的意见、建议和要求。4.2征求公众意见的范围、次数、形式等

网上公示2次,主要征求全体公众对本项目在环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在周边的山海花园、现状保留的西姜居民楼、颐和星苑等小区公告栏张贴公告。现场发放公众参与意见调查表的形式对周边的居民、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关心本项目建设的公众征求意见。

4.3公众参与的组织形式

网上公示内容由建设单位确认后,委托环评单位代为公布;现场问卷调查由建设单位、环评单位参加,共同展开。

4.4公众意见归纳分析

(1)公众参与调查对象的构成

公众参与调查发放问卷45份,回收45份,回收率100%。从地域方面来讲,调查过程在项目附近的小区、周边人员和相关研究人员。

此次公众参与能够保证调查意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调查问卷结果统计

A.知道该项目的人占被调查人总数的100%,主要是通过新闻、有关会议和公众议论渠道了解的。

B.对本工程的态度,赞成本项目的人占95.6%,不表态人数为2人,反对的人数为0,表明本项目建设得到公众的支持。

C.51.1%的被调查人认为本工程的建设对地区经济的发展有利,不影响的占

48.9%。

D.在回答比较关心的本工程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时,公众比较关心的本项目建设可能带来的影响因素为水污染(4.4%),大气污染(2.2%)、噪声(77.8%)、固废(15.6%)及其他(4.4%),可见该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明显,受到公众的关注。

(3)网上公示和现场公示结果

在网站上2次公示和现场公示期间至今无提出意见的来信、来电和来访者。

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综上所述,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质量较好,基本满足住宅区的环境质量要求;项目选址符合青岛市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和国家用地政策;项目所在区域内城市公建配套设施将同步建设完成,满足项目建设的需求。在确保各项污染防治措施和建议落实的情况下,该项目建成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三统一的角度来讲,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

六联系方式

海信依云小镇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2013)

证书编号:国环评证甲字第2404号 青岛市崂山区崂山路北四姜片区改造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建设单位:青岛中宇置业有限公司 环评单位:中国海洋大学 2013年5月

一建设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崂山区人民政府根据控规的要求,拟对现有的四姜片区进行改造,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青岛环宇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青岛青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青岛源诚投资有限公司、青岛崂山五环房地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组成联合竞买体,于2011年1月6日联合竞得挂牌出让的控规范围内的31块土地,其中崂山路北26块土地、崂山路南5块土地。 本次评价仅包含挂牌出让的崂山路北25个地块,工程总投资42.5亿元,规划总用地面积72.04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141.24万m2,容积率1.35,建筑密度17.4%,绿地率42.54%,停车位8769个,总设计居住户数8284户,总居住人口为24852人,设计停车位8769个。主要建设多层、小高层、高层住宅共215栋,幼儿园3所及相关配套设施。 本项目已取得青岛市规划局崂山分局下发的《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青规崂规条字[2010]26号);青岛市人民政府下发的《关于将崂山区崂山路南北,“四姜”旧村村址及周边部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挂牌出让的批复》(青政地字[2010]481号)的文件。为了更好的实施本项目,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环宇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中宇置业有限公司,作为本项目的牵头单位;青岛海信房地产股份有限公司和青岛崂山五环房地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海信五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青岛青建地产集团有限公司和青岛源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青岛青建博海源诚置业有限公司共同参入本项目的建设。 1.2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崂山区,具体范围为:本项目位于青岛市崂山区石老人观光园以东、沙子口以西、崂山路以北,原四姜旧村所在地。 1.3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青岛市崂山区崂山路北四姜片区改造项目 建设单位:青岛中宇置业有限公司

浅析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策略

浅析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19-04-26T17:26:54.4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任帅 [导读] 摘要:本文在介绍林皋现状的基础上,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万宁凯德投资有限公司海南省 571500 摘要:本文在介绍林皋现状的基础上,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根据城镇“山、水、果、城、堡”五大特质要素,浅谈对关中旅游小镇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及对重点项目策划的介绍。 关键词:文化旅游;林皋;古镇;发展策略 西班牙巴塞罗那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报告中的开篇提出“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此外,英国曼彻斯特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也宣称“21世界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城市”。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城镇旅游业的灵魂。 1林皋镇概况 1.1区域位置 林皋镇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地处白水县西北部的雁门山下,距县城22公里,镇域总面积约92.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是县内第二大乡镇。 1.2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2.1山水资源优势明显: 林皋镇的山、水景区规模较大,是镇域内景源最集中,景物最丰富的核心景区。被誉为“果乡西子,渭北明珠”的林皋湖,湖域总面积达150公顷,水深25米,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具有“南有太白、北有方山”美誉的方山森林公园,地处渭北高原残山残原地带,北靠黄龙山、西倚雁门山,山势西北东高南低,最高海拔1547米,总面积达到143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8%以上。 1.2.2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镇域内保留古代遗迹达十余处,主要有林皋河村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面积约30亩;东汉人郭巨,“埋儿葬母”感人故事世代流传(后来为鲁迅先生收录进《二十四孝图》),此人为林皋镇马岭村人,其墓现位于村内;永垣陵为前赵最后一位帝王刘曜父之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山上有周文王观星后挥剑而成的“斩断山”、始建于汉朝兴盛于唐朝时期的“庙山”(庙宇曾多达数十座,庙中侍奉主神为观音菩萨)、宋朝杨三郎练兵的“马刨泉”、边关守险的“石梯子”、穆桂英住过的“香炉寨”等许多历史遗迹;元鹤山庙会,庙宇建筑群为明万历三年时修建,位于高东乡西北,是渭北地区有名的四大庙会之一;镇区内林皋古堡(土堡),明朝时期建于湖坝高处,三面环水,背后道路曲折且隐蔽,建设整个工事易守难攻,而且堡内布局精细。 2发展策略: 2.1城乡统筹、区域联合策略 以发展城镇旅游业,带动人流和现金流在区域内的流动,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反哺乡村。通过旅游业发展,吸引外来投资,尤其是大城市投资,利用外部资金获得自身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2.2保护资源、和谐发展策略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经济产业,景区的规划、开发以及包装、促销,都应引进商业策划意识和市场运作技巧、充分利用项目设计的反差原则,探索资源的特殊性,力求开发出具有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 2.3循环发展、低碳旅游策略 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的旅游小城镇而言,低碳的生态策略尤为重要。以低碳生态开发作为林皋镇文化旅游古镇建设规划的核心策略之一,以最新的低碳生态技术(如能源结构、垃圾循环管理、可持续供水和卫生、低碳交通)为工具,从保护、整合、提高三个角度着手,建立生态适宜、城乡和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低碳特色旅游小城镇。 2.4地域特色、文化铸魂策略 当前,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以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已成为新潮流。林皋镇的旅游规划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资源开发方向和重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目前已由资源主导和产品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过渡。注重市场调研和产品功能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自身特点,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2.5设施超前、服务共享策略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都要优越于小城镇的设施,而旅游城镇的基础设施要求又高于普通城镇的基础设施,同时,旅游是具有季节性,在旅游旺季时,公共服务设施供不应求,而旅游淡季的时候一些设施成了摆设,闲置浪费。因此,林皋镇发展的各项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同时,在旅游淡季时针对于闲置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应对村镇居民进行开放使用。 2.6山水开发一体化、山上游山下住 目前林皋湖和方山森林公园都是国家AA级景区,林皋镇在旅游开发是应考虑推出山水一体化开发、一体化管理,实行一票制,同时是方山森林公园作为方山林场的一部分,远期考虑申报AAA级景区,应更多考虑保护森林植被和山体环境,控制游客人数,减少山上接待住宿设施开发的量及相关物资运输的成本,通过借鉴黄山旅游景区的经验,实行“山上游山下住”的模式,更好利用镇区基础设施以及林皋湖现有住宿设施,有重点的完善和提高旅游接待和住宿能力。 3林皋古镇核心景区的发展布局 根据林皋镇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和整体发展需要,其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心、两翼、三带、五片区”。其中五个功能片区为林皋文化古镇旅游区、方山康体度假旅游区、林皋湖会议度假旅游区、可仙-新卓农业体验旅游区、高东民俗文化旅游区。规划近期重点打造林皋文化古镇旅游区,主要建设工程包括林皋湖核心景区以及旅游服务基地和生活服务基地。 3.1林皋湖核心景区 划用地位于镇区以南(观湖大道南段),包括林皋湖旅游区景区入口标示区以及林皋古城古遗址风貌地段。规划总用地44.86公顷,总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 据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体育消费将迎来爆发。 接下来“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未来,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育特色小镇激发我国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从数据来看,马拉松赛事数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目前国内运动自行车市场150亿元,尚存数倍增长潜力。伴随滑雪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有望达到162-270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吹起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

着两位数的增速。国务院召开体育产业会议中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鼓励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全国各地涌现一批体育特色小镇。 二、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体育休闲、体验旅游方式的关注与青睐,更多的旅游、文化、健康等项目元素融入进体育产业,形成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当前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主要呈现以下特色: 1以单项体育活动或赛事为核心 结合地理区位特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打造单项体育活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类特色小镇。如新西兰皇后镇聚焦户外运动、法国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滑雪特色运动等。

温泉小镇案例分析

(一)日本·箱根温泉乡 交通便利——距东京90公里。 历史文化悠久——是日本著名的温泉之乡、疗养胜地,有著名的“箱根七汤”,始建于1684年,箱根温泉乡共有温泉336处, 观光资源丰富——芦湖、大涌谷火山等自然景观,还有数量众多的博物馆、美术馆、工艺品馆、科学馆。 温泉旅馆集中地——以箱根汤本为中心,拥有饭店、旅馆、民宿219家,欧式民宿23家,青年旅馆2家。 个案点评 温泉旅馆类型多样,档次有所区分,可满足各类型游客的需求。 多种专题类博物馆和艺术馆,提升旅游地的文化内涵,增加游览的趣味性。 围绕“箱根七汤”组团式布局,每个组团相对独立,包含旅馆、温泉、博物馆等设施。游览交通多样化,空中缆车、登山巴士、观光船等。 (二)日本·有马温泉 交通便利——距大阪约四十分钟车程,距神户约二十分钟车程。 历史文化悠久——有马温泉是日本三大知名温泉区之一,以“金泉”和“银泉”闻名,发展自谦仓时代,后逐渐繁荣,形成今日的规模。 温泉旅馆集中地——约有25家旅馆,从电铁站步行距离均在10分钟以内,每晚最多可容6000游客 个案点评 组团式集中布局,便于游客从交通枢纽前往每家温泉旅馆。 游客中心是游客到达有马后的第一站,提供所有温泉旅馆和观光游览的资料,了解客房预订的信息。 具有传统风格的步行街市,尺度宜人,氛围温馨。 温泉旅馆类型多样,档次有所区分,可满足各类型游客的需求。 兼顾观光市场和度假市场,全区分布有各种庭院公园、寺庙神社、泉眼、广场、温泉主题公园等景点。 结合不同节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如开泉式、樱花节、弦琴鉴赏会、品茶会等。(三)德国·巴登温泉

区位优越——坐落在德国西南部,离法国和瑞士都很近。 历史文化悠久——被誉为“欧洲的夏都”,得名于公元1世纪。历史上众多名人都曾造访此地,最经典的宣传语来自马克·吐温,他说:“5分钟后你会忘掉自己,20分钟后你会忘掉世界。” 温泉质量出众——以罗马皇帝命名的卡拉卡拉温泉浴池享誉整个欧洲。 设施顶级奢华——拥有豪华的购物场所、国际赛马、世界上最漂亮的赌场、欧洲第二大的歌剧院和一流的酒店 个案点评 人工与自然浑然一体,注重人与景的交流,创造多样化的温泉体验。 温泉产品链丰富。强调温泉的养生、保健、诊疗和美容的功效,设有数量众多、专业的医学诊疗所,美容院。 营造高雅娱乐的氛围,既是欧洲沙龙音乐的中心,也是文化与会议中心。 (四)中国深圳·东部华侨城·茵特拉根小镇 ?主题风格——引入瑞士阿尔卑斯山畔的茵特拉根题材,将中欧山地建筑风格与优美的自然景观结合,配套商业街区、度假酒店、SPA、剧场、水上高尔夫练习场、网球馆,共303间客房。 ?观光资源——茶园、古镇、湿地花园。 ?项目依托——占地9平方公里,35亿元打造的东部华侨城,分成大侠谷、茶溪谷、云海谷三大主题区域。 个案点评 文化嫁接,全盘借鉴欧洲成功的旅游小镇,营造欧陆风格的主题度假区。 在欧洲文化的基础上融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特色,实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围绕禅、茶、花、竹来打造旅游吸引物。 结合夜间的高质量的文艺演出,丰富度假体验。 (一)案例启示与借鉴 案例解析之:案例启示 成功的温泉小镇,或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或有鲜明的主打文化。历史文化浓郁,远古至今,经久不衰。 文化是成功的温泉镇必备的因素,文化是温泉镇的灵魂,是其保持巨大、持久吸引力的主要因素。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风情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旅游小镇典型案例解读古北水镇

旅游小镇典型案例解读 古北水镇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旅游小镇典型案例解读——古北水镇 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与河北交界,距离北京市小时,距离承德市约45分钟车程。 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由IDG战略资本、中青旅、乌镇旅游公司共同投资5亿元建设,此后又引进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北京能源集团,截至2017年6月其注册资本提高到亿元。 图表1:古北水镇自成立以来的资本变化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借鉴乌镇模式 从运营模式来看,古北水镇由乌镇专业化运作团队运对景区统一开发、设计规划,在借鉴乌镇“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其京郊特色做出了改进。 此外,中青旅及下属旅行社类子公司利用现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采购古北水镇提供的景区门票、景区酒店等旅游产品,有利于增强客户吸引力,有助于支持古北水镇的业务发展。 图表2:古北水镇经营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商业模式来看,古北水镇采取观光与度假并重、门票与景区内二次消费复合经营的模式,其中,商业业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散状分布的特色小吃、书店、服装等店铺,此类店铺多集中在民宿周边,通过购物加深游客对水镇风情的情感体验;第二种是老北京特色商业街商铺,这也是古北水镇最大的特色,开发公司负责所有经营权的审批,整体管控,并吸纳原住民作为公司工作人员,客栈及店铺是主要就业领域。 图表3:古北水镇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9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 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 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 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 江南古镇周庄, 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 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 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 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 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 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 “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 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 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 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 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 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 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 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 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 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特色小镇案例】国内休闲旅游小镇案例解析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来看,休闲旅游小镇的数量要远大于景区型小镇的数量。本文将主要通过国内休闲旅游小镇的案例研究,为中国休闲旅游小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1:江南水乡古镇——乌镇 概况: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独有的魅力。 资源特点:小桥、流水、人家,独特优美的水乡风貌、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自然的民俗民风、别具一格的城镇布局。 运营模式:政府授权特许经营模式,即政府对古镇实行保护的同时,对经营性活动实行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以“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为核心,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实现高品质文化型综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 主营业态:酒店、餐饮、商业,将原住居民迁往古镇外围,原有住房用作商业开发。酒店分由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的民宿和标准的四、五星级酒店。商业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散状分布的特色小吃、书店、服装等店铺;一类是主题式的商业购物街。 案例2: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古镇——丽江古城 概况: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兼具山城风貌和水乡韵味。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资源特色:古街、古桥、木府、福国寺五凤楼、白沙、束河民居建筑群、鲜明的东巴文化、酒吧街。 主营业态:自申遗成功后,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集中在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以及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现代旅游发展业态。 发展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即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行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机构、制定遗产保护资金管理机制和核心区鼓励发展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文化经营上,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二是古城风貌打造上,将“死城”变“活城”;三是开发保护上,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处理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规划方案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 规 划 方 案

目录 1、小镇的概念与分类 (1) 1.1.小镇概念 (1) 1.2、小镇分类 (2) 2、旅游小镇的内涵与特点 (3) 2.1、旅游小镇概念 (3) 2.2、旅游小镇特点 (4) 2.2.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聚集大量的旅游要素 .. 4 2.2.2、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产业链完整 (4) 2.2.3、旅游小镇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4) 2.2.4、地域区位影响旅游小镇分布规律 (5) 3、旅游小镇开发动因 (6) 3.1.开发旅游小镇是城市发展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 6 3.2.开发旅游小镇是旅游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 .. 8 4、旅游小镇行业开发动态 (9) 5、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5.1.旅游小镇——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 (11) 5.2.旅游小镇——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12) 5.3.旅游小镇——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结构 (13) 5.4.旅游小镇——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4) 5.5.旅游小镇——传承地方文化特色 (15)

6、旅游小镇的规划要点 (16) 6.1.主题化开发 (16) 6.2.合理化布局 (16) 6.3.景区化设计 (17) 6.4.休闲化业态 (17) 6.5.特色化生活 (17) 6.6.信息化管理 (18) 6.7.完善的保障体系 (18) 7、旅游小镇发展的未来趋势 (19) 7.1.旅游小镇主题文化鲜明化 (19) 7.2.旅游小镇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 (19) 7.3.旅游小镇发展过程中多元角色互动性增强 (20) 7.4.旅游小城镇将更加注重体验性项目的建设 (21)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 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3、绍兴柯桥酷玩小镇

值得一去的国外特色小镇

值得一去的国外特色小镇 文/羊城晚报记者刘星彤实习生朱盈盈 1. 度假享受型 ●巴斯小镇(英国) 巴斯小镇距伦敦大约160公里,这里不仅有中古世纪及18世纪乔治王时代的特色建筑,更因独特的温泉资源闻名遐迩,是一座悠闲、活力与历史底蕴并存的小镇。 巴斯温泉是英国唯一的温泉,在公元1世纪由古罗马人开凿。千百年来,巴斯温泉一直深受游客欢迎。17世纪后,英国政府重新修建温泉设施,并在古罗马大浴场的原址上建立了一座罗马浴室博物馆。至今,游人走过桑拿池、大浴室以及精美的石雕,还能追忆起古罗马帝国曾经的辉煌。 除了温泉SPA,巴斯古老的建筑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古建筑群“皇家新月”是最具代表性的帕拉底欧风格建筑。古老的巴斯亦充满活力,当地每年都会有巴斯国际音乐节、巴斯电影节、啤酒节、国际偶戏节等,供游人投入其中。 ●依云小镇(法国) 依云小镇因世界知名的依云矿泉水而闻名。因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脚下是面积224平方公里的莱蒙湖,背面是终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脉,小镇吸引了许多游客夏天来疗养、冬天来滑雪。 依云水的来源是阿尔卑斯山上的高山融雪和山地雨水,其珍贵之处在于要经过长达15年的天然过滤和冰川砂层的矿化。号称世界上唯一天然等渗温泉的依云温泉,其PH 值几近中性,对皮肤很有益处,因而用珍贵的温泉水疗养,就成为游人趋之若鹜的事。 除了温泉疗养,依云小镇上的鲜花也开得格外灿烂、广阔。此外,位于莱蒙湖畔的依云大师高尔夫球场也是小镇上的地标,它是法国历史最悠久的球场之一。●梅尔斯堡小镇(德国) 梅尔斯堡位于德国的西南角,毗邻瑞士。小镇山顶上有座与小镇同名的古堡,美丽的博登湖静静停泊,美不胜收,当年女诗人安内特选择在这里终老,在此孕育了《古堡》、《湖畔酒肆》等不朽诗歌,可知她是个度假抑或终老的好地方。 走在小镇街头,一边是古色古香的建筑,一边是当地人把阳台、窗台、门前的空地都用鲜花装扮起来,动与静结合得十分恰当。在面对博登湖的咖啡店点一杯咖啡,度过悠闲的午后,度假的心情油然而生。 2. 娱乐运动型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小镇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小镇 看更多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民宿客栈、养生养老等精彩内容,随时关注平台峰会和考察游学活动,100万文旅精英都在关注的平台!!! 体育特色小镇带来了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据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体育消费将迎来爆发。 接下来“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未来,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育特色小镇激发我国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从数据来看,马拉松赛事数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目前国内运动自行车市场150亿元,尚存数倍增长潜力。伴随滑雪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有望达到162-270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吹起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国务院召开体育产业会议中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鼓励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全国各地涌现一批体育特色小镇。2016年7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建设环杭州湾、环舟山群岛、环太湖和环浙南等运动休闲发展带”,“培育创建一批体育特征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融合潜力较大的特色小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 同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印发《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体育局关于做好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启动江苏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在江苏体育产业大会上,江苏省体育局与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江阴市新桥镇、南京市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溧阳市上兴镇、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昆山市锦溪镇等首批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所在县(市、区)政府签署了共建协议,以省地共建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 二、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 1、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 “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

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 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徽 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 1、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 案例简介: 位于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小镇规划案例及解析

小镇规划案例及解析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山合水易认为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一、旅游小镇的特点 (一)环境优美。山合水易认为对旅游小镇而言,环境是一张王牌。正是有别于大城市的喧嚣,景区周边的小镇能给游人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使其具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本地特色。任何一个旅游小镇均有当地的一个独有特色,彰显本地的民俗文化,推广本土风情和当地特产。 (三)历史文化。文化是最能引起的共鸣的产品,浓厚的文化张力无限。(四)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小镇,“旅游”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一套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是方便顾客,也能规避各方面对旅游小镇的“破坏”。 二、旅游小镇的分类

(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 (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案例解析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山合水易认为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一、旅游小镇的特点 (一)环境优美。山合水易认为对旅游小镇而言,环境是一张王牌。正是有别于大城市的喧嚣,景区周边的小镇能给游人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使其具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本地特色。任何一个旅游小镇均有当地的一个独有特色,彰显本地的民俗文化,推广本土风情和当地特产。 (三)历史文化。文化是最能引起的共鸣的产品,浓厚的文化张力无限。 (四)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小镇,“旅游”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一套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是方便顾客,也能规避各方面对旅游小镇的“破坏”。 二、旅游小镇的分类 (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 (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旅游小镇规划设计之青海湟源古城镇改造案例 核心规划: 湟源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湟水河上游,隶属西宁市。至西宁市区45分钟,

古建中国总结“文旅小镇”开发运营策划的五个重要点!

古建中国总结“文旅小镇”开发运营策划的五个重要点! 建设文旅小镇,首先要分析来旅游的客户在哪里?很多地方政府喜欢说,你看我们这里的风景多美,可以爬山可以亲水,还有某某的故居……好像把这些资源包装包装就可以吸引很多客流了。事实并非如此,上海周边有很多做古镇旅游的,前些年周庄比较火,近几年大家关注的主要是乌镇了。 市场很大,竞争很激烈,使得文旅小镇的开发运营策划变得非常重要。一个惊艳的文旅小镇打造,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从文化、市场、产品等方面做深入的策划,还要在开发、运营过程中做好周密安排,更要能够不断迭代升级焕发新的生命力。 1、文化策划:得IP者得天下

如果说城市是实现梦想的地方,那么小镇则是发生故事的地方。文旅小镇的开发首先要讲好故事,所谓文化为魂,打造文化IP,是形成小镇吸引力的源泉。 如何打造特色小镇的超级文化IP呢?就是要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经典内容和特色产业,如法国依云小镇的“水”、美国好时小镇的巧克力、台湾青蛙小镇的青蛙等等,有人为此总结出几十种打法。这些文化IP的共性可以总结为四点:一是有共识或唯一性,二是有人格化魅力,三是能形成产业生态,四是能不断变化更新,与小镇的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 好的文化IP,好的故事内容,还要有好的表现形式。一是场域建设,营造沉浸式的场景;二是搭建虚拟的互联网平台,占领网络营销通路;三是社群经营,培育一大批铁杆粉丝;四是构筑内容生态体系,拓展延伸IP内容,通过二次元、漫画、网游等,打造泛文化娱乐产业链。过去讲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现在更讲求打动80、90、00后主力群体的消费欲望。 2、客户策划:多元客群链接 文旅小镇的建设,讲求文化、游憩、生活的相得益彰。文旅小镇的发展体系,简单点讲就是打造“旅游+”小镇体系,形成“文化+产业+旅游+生活”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构建小镇的产业生态圈、城镇生活圈、区域服务圈。 当我们探讨文旅小镇的客户时,不应只局限在旅游者和消费者上,还应该关注原住民和经营者,城镇生活圈的建设首先要能为原住民带来福祉。他们是小镇的有机组成部分,原住民参与小镇的经营活动,也有助于打造小镇的夜游经济,他们的风土、人情、热诚、好客也是小镇吸引回头客的重要资源。 在文旅小镇的客户经营中,要做详细的客群细分,核心客群和多元客群、本地人群和外来人群、消费人群和创业人群,怎样挖掘不同客群的需求点就显得非常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目前80、90、00三大新生群体总人数5.28亿,个性化需求激增,也是文化旅游消费的核心客群,文旅小镇的开发要做好新生群体的需求研究,做好主力客群的社群经营。然后呢,利用极客思维,打造超出客户期望的产品和服务,游客自然蜂拥而来。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欧洲

高考复习专项训练区域地理——欧洲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最高处马约尔峰海拔不到2000米。岛上常住人口约85万,大约一半居住在首府帕尔马,2009年接待游客多达2120万。马略卡岛年降水量约400mm,岛上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岩层孔隙储水丰富。近年来,马略卡岛受到水资源日渐短缺的威胁。据此完成1~3题。 1.推测马略卡岛上的城市用水最主要是 A. 河湖水 B. 雨水 C. 高山冰雪融水 D. 地下水 2.判断马略卡岛城市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3.下列有关缓解马略卡岛水资源短缺的说法不可行的是 A. 河流上游修大坝建水库 B. 污水处理二次利用 C. 提高水价以控制用水量 D. 海水淡化 【答案】1.D 2.B 3.A 【解析】本题以岛屿为背景,主要考查水资源。认真分析材料,根据各地理要素的相互关系,可以判断水资源的来源和用水最紧张的季节。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坝主要是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水量比较丰富。 1.马略卡岛纬度不是太高,海拔也不是很高的,山上很难形成永久性的冰雪,年降水量400毫米,降雨量少,图中没有大的湖泊,所以城市用水最主要的来源不可能是河湖、雨水、高山冰雪融水,岩层孔隙储水丰富,最可靠的是地下水,选择D。 2.马略卡岛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避暑胜地,夏季游客多用水量大,蒸发旺盛,水资源损耗大,所以用水最紧张的季节是夏季,选择B。 3.河流上游水量小,地下岩层具有很强的渗透性,修大坝建水库不可靠,A错;污水处理二次利用节约用水,B 可行;提高水价以控制用水量,节约用水,C可行;沿海地区,海水淡化可行,D对。选择A。 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岛国,岛上多石灰岩低丘,最高处海拔253米,植被稀少。该国旅游业发达,著名景点“蓝窗”就分布在戈佐岛西北角,但该景观已于2017年3月8日上午坍塌。据此完成4~6题。

特色小镇案例中国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绍兴柯桥酷玩小镇3. 基本情况:坐落在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小镇建设面积3.7平方公里,总投资110个亿,核心项目东方山水乐园投资80亿,计划打造“旅游小镇、运动小镇、产业小镇”。 小镇区域内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柯岩-鉴湖-鲁镇景区、乔波滑雪馆、鉴湖高尔夫球场等旅游休闲资源,还有在建和在规划中的天马赛车场、若航直升机场、毅腾足球训练基地、酷玩城市体育综合体、鉴湖水上运动基地等项目。 发展特色:小镇聚焦在体育设施方面,柯岩“酷玩小镇”包括八大体育休闲类项目,乔波滑雪馆、若航直升机场、天马赛车场,另外还将新建环鉴湖慢行道、鉴湖码头、酷玩乐园、综合体育场等,可满足大众康体休闲和专业高端运动的需要。 借鉴意义:“政府+企业”合作,打造体育旅游新概念。柯岩街道建设“酷玩小镇”已具备山水环境、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经过政府、企业之间的接洽形成小镇蓝图。打造一个涵盖低中高端游乐特色,融合基础服务、休闲旅游、运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柯桥和绍兴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 4、海宁马拉松小镇 基本情况:海宁“马拉松小镇”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运动休闲旅游,以马拉松运动主题为核心,兼顾发展徒步、暴走、毅行、定向、拓展、露营、自行车等相关项目,形成休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的体育旅游经济。2014年,景区游客量达315万人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