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九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

本学期是九年级学生学业考试毕业的学期,就是九年级冲刺的最后阶段,更是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和总复习的重要阶段,总复习的是九年级物理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经学过的、零碎而又有所忘记的物理知识进行有效归类、科学的整理、使之规律化、系统化,对基础知识点、考点、热点内容进行剖析、总结,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九年级学生面临升学竞争与备考压力的双重压力,复习过程中还应考虑到学生心理多变的变化性、焦虑和恐惧情绪等因素,因此根据本班学生学习情况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提高复习效率更显重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和本学期的情况,现制定出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1、教学九年级课本的最后三章(《电动机与发电机》、《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电磁波与信息时代》、《能量与能量守恒定律》)。

2、复习八年级物理第一册、第二册和九年级物理。

3、做好中考的基本练习准备。

二、学生分析

我所授九年级,现有人数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经过三学期的学习,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生成绩、能力参差不齐,大多学生、家长对这门学科不够重视,部分学生对物理科态度不够端正,学习习惯存在一定问题,积极主动性不高,物理整体成绩差。在上学期的期末检测中, 成绩并不是很好.很不理想。有几个后进生历次的考试都不能及格,教学难度难度较大。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要看到学习的积极的一面,对于消极的一面要扬长避短。

学生们的思想能力已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由表象向内部延伸;由于学生思维维能力、认识水平、学习基础等发展不平衡,加之大多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这就给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所以要用有效措施培养学习物理主动积极性,校正不良学习习惯,努力提高整个班级的物理教学成绩。

三、复习方法

1、夯实基础,巩固双基。

以课本教材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学会推到重要的公式,让他们正确理解,并以为书上的习题和例题通过小测试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及时反馈,与学生做到知识日日清。

2、连点成线,版块拓展。

根据中考题“源于课本而高于课本”的考点特点,在复习将各个知识点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的主线贞,再将知识主线交织成面,形成系统,配合精选的习题对知识增强提炼性。分成力学、电学、热学、声学和光学五大版块,并且对知识进行综合梳理,通过口诀、推论、简便方法的渗透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新的整合过程,清理知识脉络,知道侧重点。

3、综合训练,能力提高。

通过前两步通过前两步的阶梯学习后,综合训练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做图等综合应用能力,希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而有一部分学生通过这一轮的复习,在知识的认知能力方面上会有一个可喜的质的飞跃。

4、模拟中考,素质适应。

在复习的最后阶段,通过模拟考试让学生开阔视野,多见种类题型,让学生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简洁省时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心理,形成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四、复习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3月20日——5月21日)

第一轮复习要求学生记住所有的计算公式基本的解题技巧关。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的思路。基本宗旨:只是系统化,练习专题化,专题规律化。利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复习每个单元后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二)、第二轮复习(5月22日----5月28日)

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轮阶段就是第

一轮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前面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物理思想的形成和物理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可进行专题复习,如“电学综合版块”、“热学综合复习”等。

(三)、第三轮复习(5月29日----6月11日)

第三轮复习的形式是模拟中考的综合拉链,查漏补缺,考前练兵,犹如一个建筑工程的验收阶段。研究历年的中考题,训练答题技巧、考场心态、临场发挥的能力等。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师________日期________

第十七章电动机与发电机

§17.1 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

教学目标:

①了解电动机的结构。

②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知道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有关系。

教学重点:

①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②掌握科学探究法来研究新问题。

教学难点:

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跟电流的方向、磁场的方向都有关。

教学准备:

U形磁铁、电源、导线、开关、线圈和电动机演示模型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通过展示电扇、电吹风、洗衣机等各种电器,感受电气化带来的方便,初步领略电气化对现代文明社会的促进作用。

(讲授新课)

一、认识电动机

通过展示电动机模型,然后分拆电动机,观察电动机的构成,知道电动机的最主要的两部件(转子和定子)

板书:电动机的结构:转子(线圈)定子(磁体)

二、关于电动机转动的猜想

1、提出问题:电动机转动的原理是什么?思考是什么带动机械转动的?通过设问,激发学生探究电动机转动奥秘的兴趣。

复习:奥斯特实验的发现--电流周围存在着磁场,并通过磁场对磁体发生作用,即电流对磁体有力的作用,再让我们逆向思索,磁体对电流有无力的作用呢?

2、学生猜想、讨论得出:"导线在磁场中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三、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设计实验方案

2、进行实验

a、给静止在磁场中的线圈通电时,线圈会,这说明。

b、保持磁场方向不变,交换电池两极,改变线圈中电流方向,铝箔筒运动方向会____ __,这说明。

c、保持线圈中电流方向不变,交换磁极,改变磁场方向,线圈运动方向会______,这说明。

3、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板书:(1)、电动机的原理: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

(2)、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3)、电动机是消耗了电能,得到了机械能能,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4、交流、评估

通过改变电流方向和磁场的方向,观察电动机转动的方向是否改变。

5、拓展:(1)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感线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2)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通电导体不受力的作用

探究新问题:上述实验中,通电线圈能否一直转动下去,若要使它一直转动下去,你设想可采用哪些方法?

小结:1、电动机的结构:转子(线圈)定子(磁体)

2、电动机的原理,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3、电动机的能转化

布置作业:练习册

§17.2探究电动机的转动原理

教学目标

①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并且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磁场的方向有关;

②了解电动机的构造和原理。

教学重点:

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直流电动机工作过程中的特点。

教学方法:

演示实验法,讲授法归纳总结法

教具准备:

挂图,直流电动机模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实验激趣。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做这样的实验,如图所示,把一根直导体AB

放在蹄形磁体的磁场里,并与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组

成一闭合电路。

(1)合上开关,接通电路,导体AB中产生由A向B

流动的电流,这时导体AB向左运动起来。

(2)将电源上的正、负极接线对换,合上开关,导体AB中产生由B向A 流动的电流,这时导体AB向右运动起来。

(3)将蹄形磁体的磁极上下翻转,导体AB的运动方向也发生变化。

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①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

②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

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二、进行新课

1、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如图所示,在图甲中,通电线圈的ab

边和cd边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因两边中电流方向相反,所以两力方向相反且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所以线圈就转动起来。当转到图乙所示位置时,这两个力恰好在同一直线上,而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线圈保持平衡。我们把这个位置叫做平衡位置。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通电的线圈在磁场中要受力而转动。

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如甲图所示:电刷B和半环E接触,电刷A和半环F接触,此时线圈中电流方向是a→b→c→d,受力方向是ab边受力向上,cd边受力向下,线圈的转动方向是顺时针。

如图乙所示: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此时电刷正好接触了两个金属半环中间的绝缘部分,所以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此时线圈在磁场中也不受力的作用。

如丙图所示:当线圈由于惯性刚刚转过平衡位置时,电刷B和半环F接触,电刷A和半环E接触,此时线圈中电流方向是d→c→b→a,受力方向是ab边受力向下,cd边受力向上,转动方向是顺时针。

如图丁所示:当线圈转到平衡位置时,此时电刷正好接触了两个金属半环中间的绝缘部分,所以线圈中没有电流流过,此时线圈在磁场中也不受力的作用。由于线圈的惯性,当其刚转过平衡位置时,就又返回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了,

这样这个直流电动机就能连续不断的转动下去了。

通过上面的直流电动机模型我们可以发现直流电动机的构造主要有:磁极、线圈、换向器、电刷。

3、展示直流电动机模型

①介绍构造:支架→线圈转子→电刷→定子(磁极)

②直流电动机的转动方向与转速。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转动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现在要使电动机模型中的线圈转动方向发生改变,应该将电源两极对调或将磁铁的两极对调。

改变转速的方法:改变线圈中电流的大小。电流越大,直流电动机的转速越快。

3、跟热机相比,电动机具有启动、停止方便、构

造简单、体积小、效率高、对环境污染少等优点。

三、学生小结

四、作业:《九年级同步提速训练》P90-92

板书:&16.3科学探究:电动机为什么样会转动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1. 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

①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到力的作用。

②通电导体在磁场里受力的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

2. 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

2)换向器的作用:当线圈刚转过平衡位置时,换向器能自动改变线圈中电流的方向,从而改变线圈受力方向,使线圈连续转动。

直流电动机的构造主要有:磁极、线圈、换向器、电刷。

§17.3 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

教学目标

⑴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知道在电磁感应现象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⑵通过观察手摇发电机了解发电机的工作原理和能量的转化

⑶通过观察发电机在发电的过程中,小量程电流表指针的偏转情况,理解什

么是交流电

⑷能够对直流电动机和交流发电机的构造、工作原理、能量转化、应用等方

面进行比较

教学重点

电磁感应现象和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发电机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理解电磁感应现象,弄清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器材

电磁感应演示仪、手摇发电机、可拆解微风吊扇等

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知道,利用电流可获的磁场,哪么,利用磁场可否获得电流呢?

一、观察“磁生电”现象

⑴实验:见课本活动16.7

⑵思考:观察到什么现象?此现象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转动叶片?

⑶电磁感应现象及感应电流

二、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

1、实验:见课本图16-37

①问题:导体在磁场中怎样运动,才能在回路中产生电流?

②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由上述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闭合电路中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应线运动时,电路中将产生电流,

电流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切割磁感应线的方向有关

三、发电机

⒈实验:观察发电机产生电流的变化,得出结论:发电机产生的电流方向和

大小随时间作周期性的变化。这样的电流叫交流电。

⒉产生交流电的原因分析:(略)

⒊发电机的原理:电磁感应现象

⒋我国交流电的频率为50HZ

⒌发电机中的能量转化:

四、高压输电及能源节约

教学小结

⒈电磁感应现象

⒉发电机的原理

教学作业

第十八章家庭电路与安全用电

§18.1 家庭电路

教学目标

1、知道家庭电路的组成和电路的连接方法。

2、知道火线和零线,知道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的方法。

3、知道电能表、插座的作用.知道家用电器的金属外壳接地的原理和方法。

4、知道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

5、知道三孔插座和三脚插头.三孔插座除了两个孔分别接火线、零线外,另一个孔接地。

6、形成对家庭电路的初步实际操作能力。

7.知道电能表的用途和读数方法。

教学重点

家庭电路的组成、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三孔插座,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家庭电路的连接方法,因为要考虑各自的作用和安全问题。

教学器材

学生收集:废旧(闸刀)开关、灯泡、插座、保险丝、空气开关、测电笔。

教师:常用家庭电路示教板、照明电源、测电笔、短导线、空气开关、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布置

1、学生实践活动:观察家庭和教室的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各用电器是

怎样连接的?你的根据是什么?

2、收集:测电笔、废旧(闸刀)开关、灯泡、插座、保险盒、空气开关。

二、引入新课

提问:家庭或教室的电路由哪些部分组成?

三、讲授新课

1、介绍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元件:导线(入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灯泡、开关、插座)

学生出示收集设备学生活动

2、介绍各元件的作用

(1)入户线接外面的“低压”供电线路供电。

电脑:火线与零线之间是220V的电压。

说明:a、由于所有用电器都是并联连接,所以每个家庭用电器上的电压都是220V。

b、在低压供电源处,零线是接地的,正常情况下零线与地之间没有电压,火线与零线之间有220V的电压。

(2)提问:电能表有什么作用?(测量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它接在什么地方?(要接在入户线干路上)

电脑:表盘上标有电压值、电流值。

设问:这是什么信息?(计算电能表允许安装家用电器最大的总功率,例题)(3)提问:闸刀开关有什么作用?

演示:闸刀开关作用:控制所有用电器。

提问:灯泡的开关又有什么作用?(控制一个支路,即一个灯泡)

追问:既然一个开关控制一个灯泡,那么开关与灯泡是什么连接?(串联)再问:开关是装在灯泡火线一边还是零线一边呢?为什么?(火线一边,因为保证换灯泡时更安全)

观察:示教板。

演示:两种灯泡。(说明螺口状接线)

(4)设问:保险丝又有什么作用?

观察:学生自带的(闸刀)开关、电灯、插座、保险丝、空气开关等都标有额定电流。

分析:保险丝如何保护电路安全?

电线和设备都是按照一定的工作电流设计的,超过这个电流就会因发热过多,使电线的绝缘体烧坏或使其他设备烧毁从而引起用电事故,严重是时,甚至引起火灾。

因此,家庭电路中就需要设计一个装置:当电流超过设计线路允许最大值前,立即自动切断电路,以保证电路的安全,避免事故发生。所以就有了保险丝。

保险丝的作用:电流超大时自动切断电路,保护电路。

设问:什么样材料的保险丝会电流过大时,自动切断电路?(保险丝具备的条件:)

分析:要自动切断,就是熔断。熔断需要热量,需要发热快的,就需要(a)

电阻率大;要电流大,能及时熔断,又需要(b)熔点低。

电脑:保险丝种类(说明:保险丝越粗,熔断电流越大。)

课后演示:短路。

补充:空气开关——同样是保险装置,它代替了保险丝。它是通过电磁原理来实现的。当电流超过大时,保险装置会自动脱扣,断开电路。

(5)指着示教板提问:插座是怎样接到电线上的?(是并联在电线上)有人带插座回来吗?看看有什么形状的?

电脑:插座图片。

提问:三孔与两孔插座有什么不同之处?(多了一个孔)有什么用?

三孔插座:除了把用电器的用电部分连入电路,同时也把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相连。

电脑:举例电冰箱,解释为什么这样做?

1、介绍测电笔:测火线和零线。

电脑:测电笔的结构。

老师:示范——使用测电笔的方法。(手执笔,手指接触笔的金属帽,金属笔头接触电线。“注意手不能碰到笔头金属体”)

学生活动:辨别实验台上的插座的火线和零线。

三、课堂小结

电脑:逐个板出家庭电路的主要组成部分。

四、巩固练习

五、板书设计

一、家庭电路

1、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入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电灯、开关、插座等。

(1)火线与零线之间是220V的电压。

(2)电能表作用:测量用户在一定时间内消耗的电能。

(3)闸刀开关作用:控制所有用电器。

(4)保险丝和空气开关的作用:电流超大时自动切断电路,保护电路。插座(并联)

三孔插座:除了把用电器的用电部分连入电路,同时也把用电器的外壳与大地相连。

2、测电笔:测火线和零线。

六、作业:上网查找家庭电路元件和家庭电路设计样板。

§18.2 怎样用电才安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体验,知道保险怎样“保险”;归纳安全用电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有安全用电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观察体验电功率与电路中电流的关系,观察体验保险丝的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

“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的应用。

教学器材

电路演示板保险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电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所造成的危害和损失让人触目惊心的。例如下面这些例子:

1、(羊城晚报)2000年3月29日,河南焦作一影视厅发生罕见惨剧——“天堂”烧死74人。

2、(羊城晚报)2002年3月23日,一民房今晨失火死2人疑是家中电线短路引起

3、(厦门日报) “用电不当毁了世界文化遗产”2003 1月19日19时左右, 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重要宫庙之一的遇真宫发生特大火灾,主殿在这场大火中全部烧毁。

师:上述的例子大多与电器有关。关于安全用电的知识,在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一部分了,这一节课我们从另一角度来学习安全用电的知识。“电功率与安全用电”(板书)

二、进行新课

(一)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就越大

师:近几年来,我国许多地区对供电线路进行了改造。将电线换成更粗的,电能表的额定电流换成更大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师:上课前同学们已经进行了一次家庭调查,调查十年前和现在所使用的用电器分别有哪些。屏幕上的是一个同学的调查结果。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调查结果。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交流。

师:添置了新的大功率用电器。那么添置前和添置后对电路有什么影响呢?

我们现在用电功率的知识来计算十年前和现在究竟是哪些地方不同。

让时光倒流回十年前,我们的家里有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

和相应的电功率)你们能计算出干路的电流是多少?

生:计算。

师:回到我们现在,添置了这些用电器,(屏幕出示用电器的名称和相应的

电功率)那么干路中的电流又是多少呢?

生:计算,讨论得出结论

师: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当电压一定的时候,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

就越大。(板书)现在大家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进行线路改造呢?

生:讨论回答

师:演示实验,证明电功率越大,电路中的电流越大。得出:电路中同时使

用的用电器不能太多。

(二)保险丝

1.作用:保护电路

2.选择保险丝的原则:应使保险丝的额定电流略大于电路中所有用电器正常

工作时的最大电流。

3.材料:是由熔点较小、电阻较大的

师:在刚才的电路中,由于具备安全用电的知识,才避免了大的损失。这都

得归功于电路中安装了保险丝。(板书)

常见的保险丝如课文的插图所示。大家可以看看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

阅读书本的材料,可以参考桌面上的两个保险管。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关于

保险丝的知识呢?

生:阅读讨论

师:总结保险丝的特点以及使用保险丝的注意事项。(板书)

生:练习(屏幕投影)

某学校教学楼里有12间教室,每间教室装有40W 的日光灯4盏。如果你是

(三)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 生:根据投影的画面,对安全用电的知识进行知识归纳。

师:归纳总结安全用电的知识。(板书)

(四)、电功率和电流的关系

1.公式:I 总=P 总/U

2.说明:家庭电路中U 不变,P 总 越大,

I 总越大,易烧坏保险丝。

教学小结

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完成物理套餐中课堂未完成的内容。

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

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数据。

§18.3 电能与社会发展

教学目标

1.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情况

2.我的电网

3.节约用电

教学过程

播放关于能源的多媒体资料,如风能发电、管道输油、水电站、火车运煤等场面。师问:刚才播放的片断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生答:都是关于能源的。

师: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资源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电能在现代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的社会一刻也离不开电能。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七章电功率的第一节电能。

板书:第一节电能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课前收集到的关于电能的资料拿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交流,整理好,然后在全班展示你们组的成果。

(生分组交流讨论,整理收集到的资料,培养合作精神,准备在全班展示和发言。师在小组间巡看,参与学生小组的讨论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师:小组讨论暂时到此,现在请各组发言并展示你们的成果。

小组1:根据我们组收集到的资料,电能的来源有各种发电机和电池,电能的应用有生活里的各种用电器,如电灯、电风扇、电视机、洗衣机、电炉,电冰箱。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

师问:其他小组还有补充吗?

小组2:我们发现用电器还有空调、电脑,而且发电机有多种,如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火力发电和太阳能发电。

小组3:我们发现电池也可以分为几种,有干电池、蓄电池、太阳能电池、纽扣电池。

小组4:我们给电能的来源和去向画了一个方框图(用实物投影仪展示)。

(学生收集到的资料非常丰富,还有各种图片和实物展示)

板书:一、电能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来源与应用

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电能的优点:来源广泛、容易输送、使用方便。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中讨论一下,给电能的各种来源分类。

(学生讨论交流)

师:请各组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分的。

生甲:我们把它们分成两类,一类是发电机,另一类是电池。

生乙:我们把它们分成三类,一类是由动能转化来的,另一类是由热转化来的,还有一类是由核能转化来的。

师:能不能补充得具体一点呢?

生丙:风力和水力发电是由动能转化来的,地热发电和火力发电是由热转化来的,太阳能发电和核能发电是由核能转化来的。

生丁:太阳能不是核能。

师:太阳能是不是核能呢?

(生大多数表示疑惑)

师:好了,太阳能到底是不是核能呢?这个问题当作课后作业,课后查找资料,把它弄清,并说明你的理由。

师:下面请同学们把电能的各种应用也分一分类。

(学生讨论分类)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该怎么分。

生甲:我们把它们分成四类,一类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如电灯、电视;一类是把电能转化为热,如电炉、电灯、电烙铁、电饭煲等;一类是把电能转化为动能,如电动机、电风扇、电车;还有一类是把电能转化为冷能,如空调、电冰箱。

生乙:冷能不算一类,因为没有冷能。

(到底转化为冷能算不算一类?学生争论,相持不下)

师:到底转化为冷能算不算一类?这也作为课后作业,向学们课后去查一查资料,特别注意看一看上册的《汽化和液化》中的TST电冰箱,我们下一节课来解决这个问题。

(指导学生从多种渠道学习知识,进行知识之间的整合。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课文回答:

1.电能的单位是什么?

2.电能的不同单位是怎样换算的?

(学生阅读思考,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信息的能力和自学能力)

师:请同学们回答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生齐答:电能的单位有:度、千瓦时和焦耳,其中千瓦时和度是一样的,它是千瓦时的学名,其符号是:kw·h,焦耳是物理学中复常用的能量的单位,简称焦,符号是J。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w·h=3.6×106J

板书:二、电能的单位

度、千瓦时(kw·h)、焦耳(J) 1度=1kw·h=3.6×106J

师:那么1度的电能或1J的能量有多大呢?

同学们请看屏幕上的一组图片和数据。

(打出多媒体投影,列出一组图片和数据,说明1度的电能和1J的能量各能做什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师:下面请同学们拿出你抄下的你家的电能表铭牌上的信息,结合教材电能表的内容弄清:

1.电能表的作用和怎样读数?

2.你家的电能表的铭牌上各项内容的意思。

第十九章电磁波与信息时代

§19.1 最快的“信使”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磁波的产生与传播.

2.知道光是一种电磁波,以及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知道波长与频率、波速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对电磁波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声音(如语言、音乐等)交流思想、表达感情。如家长的教诲、教师的授课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声音是传递信息的一种重要方式,帮助我们了解世界。

通过我们在初中二年级学习过的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可以知道: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我们听到的声音通常是靠空气传的;声波在空气中的传速度

大约是340米/秒。

在前面我们还学习过电话,电话的话筒能把声音振动转化为强弱变化的电流,电流流经听筒,听筒又能把它转化为振动,使人听到声音。

引入:

飞机上的飞行员与地面指挥员的对话不用电线;我们每天听收音机或看电视,也没有电线直接通向电台或电视台。可见,这些都不是用电线来传播电信号的,我们称作“无线电通信”。那么,无线电通信是怎样传输信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简单知识。

进行新课

一、认识波

(1)演示实验

①手持小木棍,让木棍下端接触水槽水面,使同学们看到,水面上有一圈圈凸凹相间的状态从木棍接触水面处向外传播,形成了水波。

②音叉(或其他发声体)振动时,在空气中会有疏密相间的状态向外传播,形成声波。声波看不见,摸不到,但声波传到我们的耳朵,会引起鼓膜振动,使我们产生听觉。

总结以上实验(和其他事例)得出结论:

板书:<波是自然界普通存在的现象>

二、自然界存在电磁波

(1)演示实验(课本活动一)

①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②举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类似的现象。

教师归纳小结,讲解电磁波的初步知识,并说明间接观察是物理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如借助小磁针可以间接地研究磁场)。

(2)完成“活动一”的讨论

三、认识电磁波

(1)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

画出水波图,比拟电磁波讲解波长与频率的概念

①波峰与波谷的概念;

②在1秒内出现的波峰数(或波谷数)叫水波的频率;频率的单位叫做赫兹,简称赫。常用的频率单位是千赫和兆赫。

板书: 1千赫=103赫,1兆赫=106赫

③波长与波速的概念;

④分析得出:波速与波长和频率的关系。

类似于水波,电磁波也有自己的频率和波长,也同样可以用波形图来描述,讲解课本图18—4频率不同的电磁波的波形图。需要说明以下二点:

①电磁波的频率等于产生电磁波的振荡电流的频率。

②电磁波频率、波长与波速的关系。

板书:波速=波长×频率即c=fλ

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在空间是向各个方向传播的,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用实验证实,电磁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即:C=3×108m/s

板书: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与光速相同,是3×108米/秒。在空气中和在真空中近似。

注意:不同频率(或不同波长)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都相同,所以频率较大的电磁波,波长较短。

例: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采用20.009兆赫和19.995兆赫的频率发送无线电信号,这两种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长各是多少?(光速为3×108米/秒)(答案:波长分别为14.983米和14.993米)

四、电磁波的应用

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各不相同,所以在我们周围空间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电磁波。按照课本上的图表,介绍电磁波谱以及无线电通信所用的电磁波(也叫无线电波)的几个波段。

介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生活中的作用

课堂小结:(略)

布置作业:

(1)阅读课本上的STS:我国手机的辐射标准。

(2)阅读本节教材。

§19.2 广播电视与通信

教学目标

了解电磁波传递声音和图像的一般过程,了解卫星通信、光纤通信和通信网络的构成,知道电磁波是传递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的载体。

教学重、难点

了解广播电视通信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电磁波在这过程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和电磁波在广播电视通信的优点。让学生认识到从发现电磁波到应用电磁波的过程中包含许多技术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①电磁波是如何产生的?你如何通过实验来间接观察它的存在?(电磁波是由迅速变化的电流产生的;当打开日光灯时,会从附近的收音机中听到杂音,这杂音就是电路通断时,发出的电磁波被收音机接收而产生的。)

②什么是电磁波的频率与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多少?波速、频率、波长间有什么关系?(电磁波的频率等于振荡电流的频率;电流每振荡一次电磁波向前传播的距离表示电磁波的波长;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米/秒;波速=波长×频率。)

复习提问后简要小结并告诉学生:由于电磁波的频率和波长可以各不同,所以用途也不同。电磁波可以用来进行无线电通信,其中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就是无线电广播和电视。有了无线电广播和电视,就把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的神话变成了现实。那么,怎样利用电磁波来传递声音和图像信号呢?

二、进行新课

问:“飞鸽传书”的过程是怎么样?让学生回答。然后教师浅显通俗地讲解利用鸽子传递信件的事例,说明人们利用鸽子传递信件(信息),鸽子是信息的“载体”。电磁波传得又快又远,无线电通信就是利用它做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进行无线电通信,首先应解决发射电磁波的问题。

学生分析对比飞鸽传书与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相同点。然后用分层次“类比”的办法进行讲述:

①通过话筒把声音信号转变成电信号(类似于用笔写信);

②将音频信号加载到高频电流上,形成调制信号(类似于把信件绑在信鸽的身上);

③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载有音频信号的电磁波(类似于信鸽的放飞);

④收音机把加载的音频信号取出并放大,还原成声音(类似读出收到信的内容)。

展示课本上的图18—8用电磁波传递声音信号的大致过程,结合发射过程具体讲解话筒、调制器、天线的作用。

展示课本上的图18—9用电磁波传递电视信号的大致过程及课件演示。

教师讲解如果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那么就必须靠人造卫星,从而引入卫星通信。

我们知道卫星是绕地球转动,而地球本身也在转动。如果卫星转动的同期与地球自转的同期一样时,这种卫星就是同步卫星。

问:想让通信能够覆盖全球要多少颗同步卫星,要如何放置?引导学生思考,猜测出要三颗同步卫星均匀的放置。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55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到卫星在船舶、飞机导航,城市交通等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