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王重鸣)

自考心理学研究方法名词解释(王重鸣)

1.方法论:也叫方法学,是关于方法的理论和学说

2.科学方法论:是有关科学方法的理论,它以方法

为研究对象,通过方法研究,改进,加强和发展

科学方法,伪科学研究提供最佳的研究方法和方

3.定量研究,是指从数量化的思路出发,运用心理

量表或其他手段,对心理特征及心理活动作定量

测定,并对所测得的数据进行严格的统计分析。

4.定性研究,则是采用书面的、言语的和观察的方

式,取得有关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的描述性资料,

并对这些资料作出定性的分析

5.个案分析法,是指选在少量典型案例进行全面、

深入的观察与分析

6.文献综合法,是指从各种书面的、口头的方式获

得有关研究对象的资料

7.综合化:是指在心理学研究中尽可能采用多重设

计和多种测量方法

8.信息论是由数理统计方法来研究信息处理与传递

的科学,是研究通讯与控制系统中信息传递共同

规律的通讯理论。

9.变量信息论:信息方法在认知科学,工程心理学

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心理学的研究中有

比较广泛的应用,我们通常介绍的是信息论基础

和对一组事件的信息的计算方法,称为变量信息

10.控制论分析方法,是以某种标准来侦察系统状态

的偏离,并采取步骤来矫正系统行为以消除差误,

即通过反馈指导行为

11.控制论:是研究生物,机器,社会中通讯和控制

的共同规律的理论,是一门新的横向科学,对于

心理学研究有很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2.组织控制模型:建立在基本控制模型的控制基础

之上,包含着某种信息反馈将决策和控制过程,

使组织按其目标和计划发挥功能

13.控制论分析方法,是以某种标准来侦察系统状态

的偏离,并采取步骤来矫正系统行为以消除差误,

即通过反馈指导行为

14.系统方法,则是一种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

以考察的方法。它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着重从整

体与部分和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

制约的关系中综合和精确的考察对象,找到解决

问题的最佳方法

15.列联方法是一种较为具体的分析手段。它强调了

系统之间关系的具体特征与模式,重视在变化的

条件和具体的情况下研究对象的活动过程

16.静态的观点把心里学研究看成一种提供系统知识

的活动,即发现新事实、增加新信息的活动;这

种观点还把研究作为一种对所观察的心理现象进

行解释的方式。

17.动态的观点又称为启发式观点,它强调理论和相

互关联的概念图式,并以此开展进一步研究。18.数据是观察于测定的结果,是一个技术性术语,

相当于平时所说的事实

19.假设是有关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关系的猜测

性陈述

20.理论,是对于结果的解释,可以粗略定义为一组

解释某些现象的相互关联的陈述

21.自自抑式方程,指的是内源变量的所有有关的原

因变量都包含在方程中

22.理论边界,是指理论作说明的函数关系能够成立

的前后关系与情境(被试类型与情境特征等),即

说明理论的普遍化程度

23.自然观察是心理学研究中常见的研究类型,它通

过对自然发生的活动的系统观察或调查,分析和

研究有关的心理特征、心理过程以及主要的影响

因素

24.个案研究是对于单一案例或有限数目的事例所进

行的全面、深入和详尽的考察和研究。

25.抽样调查的关键环节是取样的代表性和调查问卷

设计的质量

26.相关研究是根据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各宗因素之间

的相互关系就对象特征和行为作出解释和预测的

研究

27.实验是对环境进行系统的操纵,从而观察这种操

纵对于行为的效应的研究形式

28.准实验是现场条件下经常运用的研究设计,它与

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

程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

29.发展研究是从心理活动或事件的过程研究它们的

发展变化,影响事件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

30.纵向研究是从时间纵深的发展过程来考察研究对

31.横切面研究是指在较短时间间距中对不同的对象

样本进行观察和测定,从而对各类对象作出总体

分析的研究类型。

32.趋势研究又称预测研究,它是在有关对象的先前

情况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某种预测模型,并在

进一步的多次观察与测量中作出检验

33.交迭式设计,即在纵向研究图示中分段进行横切

面研究

34.概念是把不同来源的几种成分结合为单一观念的

一种看法

35.构思则是由于特定科学研究目的而有意识提出或

采用的概念

36.自变量是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原因,

37.因变量是自变量作用的结果,这两种变量一般可

以直接或间接的观察

38.中介变量是与有机体有关的不可观察的过程或状

态,用以帮助解释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也常作为假设的构思,从可观察到的测定作出推

39.干涉变量,当一个变量的系统变化可能改变其它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时,这个变量就称为干涉变

40.变量的操作定义是有关构思的可观察指标的具体

陈述。

41.虚无结果,如果自变量无法改变或控制因变量,

我们称之为虚无结果

42.底层效应,是指被试在因变量上的测量得分普遍

很低,或者在某项测验中没有通过

43.顶层效应,是指被试在因变量上的测量得分普遍

很相当高,或者在某项测验结果几乎完美无缺44.控制变量,是指实验期间保持恒定的某些潜在的

自变量

45.I类差误,从样本的统计结果推论诸变量之间存在

某种关系,而实际上没有关系

46.II类误差,从样本的统计结果推论诸变量之间不

存在关系,而实际上有关系

47.元分析,元分析是对已有研究结果的总体分析,

也有人称为“总分析”

48.发表偏向,由于发表机会不均等或发表中的倾向

而造成研究文献中的偏向

49.方法编码,以发表日期,设计单盲还是双盲,研

究的效度测量指标特征等进行编码

50.内容编码,是以职业,被试特征,实验处理及结

果测量类型等进行编码

51.非取样误差,在全员调查中,由于大量人员参与

调查和进行大规模的数据处理,操作性的差误和

数据处理方面的差误极具增多,使研究准确性与

可靠性答明显降低,这类差误称之为非取样差误

52.总体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的、可观察特征的测量值

的完整集合,它也可以是个体或者某种客体的总

53.样本,研究中实际观测或调查的一部分个体称为样

本(sample),研究对象的全部称为总体

54.代表性,并不一定意味着样本是其总体的缩影,

不要求样本具备总体的所有关特征,而是在统计

意义上获得的

55.取样置换,是指取样过程中已取样的样本成分是

否返回总体,继续参加取样,这在随即取样中特

别重要

56.“样本空间”,指所有的取样可能性

57.随机化是指研究中的客体、被试、实验室处理或

分数等的每一成分被抽选的概率均等

58.“随机样本”。总体中每一个体被抽选的机会是均

等的。运用随机取样方法所选取的样本称为“随机

样本”。

59.“随机表取样法”。就是运用严格制作的随机数字

表,随意的进入包含总体数目的随机数字区,选

取所需要的样本数目。

60.分层随机取样法是先把总体分成若干层次或子总

体,然后独立、随机的从每一层次选取样本

61.系统取样法,是从总体中取一随机起点,从该起

点开始选取每K项元素(个体或分数等),直至取

满所需要的样本量

62.聚类取样法,即先把总体分成若干群类,然后再

各群类内进行取样

63.非随机取样,有些研究为了某些研究目的或由于

研究条件的限制,不能运用随机取样方法,而需

要从总体选择具有某方面代表性的个体成分或根

据一定的主观判断抽取样本。这种取样方法称为

非随机取样,又称作目的性取样或计划取样

64.比例分层取样,按每一层个体在总体中所占比例,

决定样本中该层次的个数

65.非比例分层取样,根据研究者对不同层次个体的

研究兴趣和侧重不同,确定不同的比例

66.定额取样法,按特定的标准(职业,年龄,文化

程度,性别等)确定取样定额

67.判断取样,根据研究人员的需要和方便,以主管

判断决定所需样本

68.方便取样发是以志愿者或容易招聘的人员做样

本,而很少考虑到样本的代表性

69.均值的标准误差是指样本均值分布的标准差

70.研究的准确性,是指样本均值与总体均值的一致

程度

71.效度常常是指一项测验测到所要测量的东西或达

到某种目的的程度,也有人叫作真实性

72.研究的内部效度是指在研究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

间存在关系的明确程度

73.统计回归效应,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

在进行重复测量时,初测时获高、低极端分数者

会在重测时倾向于向平均值偏移,即发生统计回

归效应

74.外部效度定义,是指实验和研究的结果能够一般

化和普遍化到其他的总体、变量条件、时间和背

景中去的程度,即研究结果和实验效果的普遍性

和可应用性

75.总体效度,这是指研究结果对于研究者最终感兴

趣的总体的普遍意义

76.统计结论效度,是有关决定实验处理效应的数据

分析程序的效度检验,它并不涉及系统性偏向的

来源的问题,而是研究差误变异源和如何适当运

用统计显著性检验的问题

77.后摄历史因素,指在研究变量以外的可能影响自

变量之间差异的因素

78.前摄历史因素

79.随机化顺序,

80.构思效度涉及到研究方案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

及其操作化的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

性。

81.随机化顺序,即在被试的选择与编组,实验分配

等方面,都是随机安排的

82.不等同,主要是指参加研究的各组之间至少有一

种特征的“总体期望值”不同

83.间歇时间序列设计是在实施实验处理前后的一段

时间里对研究对象作出多次重复观察或测定,并

通过对整个时间序列的测定结果的比较,确定实

验处理的效果

84.标准实验室实验,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控制自变

量和测定因变量,从而观察和确定实验处理的效

85.模拟实验,是指在实验条件下模拟各种实际时间

和情境,观察和确定行为的特征和过程

86.被试间设计,一种方式是把不同的被试分配到不

同的实验条件或水平,称为被试间设计

87.被试内设计,另一种方式把相同的被试分配到不

同的条件或水平,称为被试内设计

88.“因子”,是指构成实验设计的基础变量,它不同

于“因素分析”里所说的“因素

89.被试间因子式试验设计是让不同被试分别进入不

同因子条件,从而比较实验的结果

90.小N设计实际上就是小样本范式的实验设计

91.潜特征,测试成绩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出人们的心

理特征,这些特征不能直接观察和测定的,称为

潜特征

92.单维,如果单一能力或特征能说明测量结果,则

称之单维

93.项目反应理论,这个理论指出了个体某种反应类

型的概率与个体某些特征之间的关系,它的基本

思想与潜特征理论其他许多模型是一致的。

94.测量信度是指测量结果反映出系统变异的程度

95.测量效度是指心理测量的有效性,即测量到的是

不是需要测定的心理特征

96.重测信度是在一定时间间隔中运用同一测验作出

重复测量所得到的信度系数

97.等同信度是以两组等效测验分别作出测量来评定

信度系数

98.折半信度是在测试以后对测验项目按奇项、偶项

或其他标准分成两半,分别记分,以两半分数之

间的相关系数作为信度系数

99.内部一致信度是目前比较流行且效果较好的信度

评定方法

100.内容效度是指测验项目在多大程度上表示了所要

测定的特征范畴。

101.预测效度是指测验结果能够预测人们将来行为的

程度

102.同时效度,人们用测验分数与当时行为表现或工

作实绩之间的相关作为效度指标,称为同时效度

103.构思效度就是要检验测验是不是真正测量了我们

所提出的理论构思

104.聚合效度是指运用不同测量方法测定同一特征或

构思时测量结果相似的程度,即不同测量方式应

在相同特征的测定中聚合在一起

105.辨别效度是指在运用相同测量方法测定不同特征

或构思时,辨别不同特征的程度,即不同特征的

测量结果之间不应有高相关

106.称名量表,又称类别类别,即以测量对象的类别

方式记分

107.顺序量表既们有相等单维,又没有绝对零,只是

要求评定人在若干个备择项目中按照一定标准排

出等级次序

108.等距量表有相等的单位,但没有绝对零,因而其

测量水平比顺序量表提高了一步

109.等比量表更进了一步,它既有相等单位又有绝对

零,因而属于最高测量水平

110.心理测验是主要借助量表对心理特征和行为进行

观察和描述的系统心理测量

111.最大成绩测验,这类测验用以测量人们的最大作

业成绩,从而对他们所具备的能力作出评定

112.典型反应测验,这类测验不是测量人们能够干些

什么,而是测定人们在特定情景中的典型行为或

感受

113.最小变化法又称为极限法,这是让被试通过一系

列尝试,对强度渐增或渐减的刺激作出反应,检

验有关这一刺激的感觉阈限

114.恒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其主要特点是以被试在

判断中正确与错误或者肯定与否定的频次与比例

来决定感觉阈限。

115.平均差误法又叫调整法,它的特点是让被试调节

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相等或匹配,并以匹

配的差误来计算感觉阈限

116.反映定势

117.趋中效应,这是在评级判断中避免作出极端性判

断,而倾向于在量表中断打分的偏向。

118.宽大效应,这是在评级中出现过宽或过严的倾向,

前者称为正宽大效应,后者叫做负宽大效应。

119.晕轮效应,这是以对客体的一般印象而形成的恒

定的评级倾向

120.项目难度

121.项目辨别力

122.访谈法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的交谈来收集有

关对方心理特征与行为的数据资料的研究方法

123.结构方式

124.“有结构”方式是一种有指导性的、正式的、事先

决定了问题项目和反应可能性的访谈形式;

125.“无结构”方式则是一种非指导性的、非正式的,

自由提问和作出回答的访谈形式。

还有两种半结构的访谈:

126.半结构访谈Ⅰ,要求被试自由的回答预定的访谈问

题,也可以用讨论的方式作答

127.半结构访谈Ⅱ,按有结构的方式回答无结构的问题

128.问卷法是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心理测量

项目或问题,向研究对象收集研究资料和数据的

一种方法

129.观察法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特定行为表现或活动进

行考察,而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130.社会测量法,主要用于研究团体内(特别是小团

体)成员之间人际关系和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

即所谓社会结构——人际知道觉方式,社会测量

法是一种简单、经济和自然的采集心理研究数据

的方法,可以用于各种团体方面的研究。

131.强标准是指对于工作或生活有重要意义和长期影

响的标准;

132.若标准往往是临时或短期性的活动或任务

133.社会测量图:以矩阵方式标出选择对象,按喜爱

程度作出等级,然后以等级顺序加权记分。

134.靶式社会图:这种形式比上一种形式更有用,这

是以靶图方式标出被选频次,靶心为频次最高的

人,越向外周越是不被人选择的人物所处的区域

135.猜测”技术: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之一,给受测人呈

现一些有关积极或消极特征的简短描述,让他们

列出与这一系列描述相匹配的人,然后根据这些

选择作出分析

136.Q分析技术,是以“人”作为分析单元,重点在于分

析“人际”的关系,

137.非结构性Q分类,是对一组同质项目按不同程度

而作出的分类

138.结构性Q分类,是一个把理论构思结构化的过程

它根据费舍尔的实验设计与方差分析原则,就某

一理论或假设的变量设计一套项目

139.单向结构性分类,是运用一种变量分类基础的结

构性分类,类似于简单的单向方差分析

140.双向结构性分类,适合于较复杂的理论构思,即

进行两个维度的分类

141.统计功效,在统计检验中不犯或避免犯II类错误

的概率,即统计功效=1-β

142.简单随机组设计,把随机选取的被试随机分配到

不同的条件中去,使每种条件的人数相等,并在

不同条件下收集各组数据

143.因子方差分析,就是一种分析两个或多个自变量

对于一个因变量的独立或交互效应的统计方法

144.主效应,因子方差分析中,因子组间变异称为主

效应

145.总体值,即参数,因此这种统计或检验的方法称

为参数统计方法

146.相关样本,是指运用“匹配”等程序对外源性变异加

以控制的两个样本

147.先验证据,即在所了解的有关问题的所有情况X

的条件下,H1的证据e v(H1/X)

148.外界状态,即统计推论所建立的假设

149.决策的损失,是指在作出某项决策时预期的损失

150.对策论,是对不确定的情景中的一些“冲突”或“竞

争”情景的决策分析,旨在寻求最好的对策策略

151.多元分析方法,又称多变量分析,是一组用于分

析较复杂的数据统计技术,用于研究设计多个自

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152.连续数据这是某些量表值平滑变化的量表测量的

数据,可以取量表范围内任何值

153.)离散数据在多元分析中,往往把离散变量再分

类为一系列两分变量,这一程序称为“亚变量编

码”程序

154.正交就是指完全没有联系,如果连个变量的向量

成直角、相关为零时,它们呈正交。这时,从一

个变量无法了解另一个变量的线索。

155.标准分析是在评估每一变量对于结果的贡献时忽

略重叠部分,而只把这部分变异作为对总结果的

贡献

156.标准分析是在评估每一变量对于结果的贡献时忽

略重叠部分,而只把这部分变异作为对总结果的

贡献

157.层次分析中,研究者把优先顺序分配给各个变量,

第一个变量分配到其它变量的任何重叠变异,随

后的变量则取其独特变异与任何剩下的变异。

158.典型相关分析,主要用来了解或多个因变量与多

个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159.典型变数,多元回归分析把两组变量组成成对的

线性结合,称为典型变数

160.R型因素分析,是在所有被试的基础上计算成对

变量的相关,着重于研究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161.Q型因素分析,这种分析是在所有变量的基础上

计算被试之间的相关,对被试样本作出分类和解

162.P型因素分析,主要分析单一个体,计算个体在

多次测验后变量之间的相关,找出个体所特有的

基本因素

163.转轴,是指因素坐标绕其原点旋转至一定的位置,

使得因素结构更为明确

164.重心法是以多个变量的矢量的重心作为基本因素

参照轴位置的因素分析法

165.验证型因素分析是基于以下的考虑而提出的,即

社会与行为研究中的许多变量都是不可观察的或

者潜变量

166.因径分析是多元回归分析的一种形式,它运用因

径图帮助构建研究思路或者检验复杂的假设

自考法学概论的所有名词解释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的实施 是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实施的方式有两种: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37.(我国的)国家公务员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中除工勤人员以外的工作人员。 38.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享有自主选择商品或者服务的权利。消费者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自主选择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 39.上市公司 是指所发行的股票经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证券管理部门批准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份有限公司。 40.条约 指国际法主体间依据国际法所结缔的据以确定其相互权利与义务的书面协议。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社会主义法律适用 2.国家机构 3.继承权 4.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5.外交机关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我国宪法规定的]人身自由 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人身自由是指公民的人身不受非法拘捕、限制、搜查、审问和侵害。广义的人身自由则除包括狭义的内容外,还包括与公民人身相联系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公民住宅不受侵犯,以及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37.审计监督 审计监督是指审计机关依法对行政机关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活动、经济效益和财政法纪的遵守情况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 38.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来经济效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39.支票是出票人签发的,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40[国际私法上的]法律规避 当事人故意制造另一个连结点,以避开依有关冲突规范指定本应适用的国家的强制性法规,并取得自己所希望的准据法的适用,从而获得有利于自己的法律关系的成立或确认的脱法行为。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法律意识 36 是统治阶级法律观点的总和,它包括对法律的基本看法,对法律的要求和态度,对行为合法性的评价,以及法律的知识和修养等。 任何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只能是统治阶级的法律意识。 37.行政处罚 37 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对于有违反行政管理秩序行为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

周三多版管理学必背名词解释考研复习期末复习

周三多《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1.管理: 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 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管理应当是有效的; 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2.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3.管理的自然属性: 管理的出现是由人类活动的特点决定的;管理是人类社会劳动过程中一种特殊职能;管理也是生产力。 4.管理的社会属性: 管理是为了达到预期目的而进行的具有特殊职能的活动;管理从来就是为了统治阶级、生产资料所有者服务的;管理是一定社会关系的反应; 5.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人)、信息角色(发言人、监督者、传播者)、决策角色(企业家、风险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人) 6.管理者的技能: 人际技能:成功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概念技能: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7.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宏观的治国学和微观的治生学。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对策、节俭、法治。 8.泰罗制的三个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达到最高工作效率; ②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管理; ③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对管理人员和工人在思想上和精神上来一个彻底的变 革。 9.泰罗制的五项制度: ①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的利用工时,提高工效; ②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③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拔、培训和提高; ④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以文件的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⑤将管理和劳动分离,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10.泰罗制的四点评价: ①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并创立了一套具体的科学管理方法,这是管理理论的创新,为 管理实践开辟了新局面; ②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生产的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由于管理职能和执行职能的分离,使管理理论的创立和发展有了实践基础; ④把人看做纯粹的“经济人”,而忽视了工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工人的感情、态度等社会 因素的影响。

教育法学

教育法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题 1.教育法的规范:是指由国家机关制定或认可,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关于教育方面的行为规则。 2.社会教育权:是指来自于行使国家教育权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以相对自由的作为或不作为的方式对他人发出教育方面要求的权利。 3.教育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4.法律救济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获得恢复和 补救的法律制度。 5.教育法的遵守:教育法的遵守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严格按照教育法律规范行事,使教育法得以实施的活动。 6. 义务教育是指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7.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其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以此在具体的法律关系中所取得的主体资格。 8.法律上的教师义务是指法律规定的对教师必须作出一定行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的约束,它是依法产生的,并有国家强制力保障其履行。 9.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违反了行政法律规范而应当依法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二、简述题 1.为什么说教育法的规定具有公定力? 所谓公定力,是指教育法规定的事项,是表达国家对于教育的要求和意志的,为此,该事项具有公认而确定的效力,即公定力,他人不得自行否定其效力。这与民法、刑法相比是截然不同的。民法和刑法一般都涉及当事人双方,如原告和被告双方,最后依据民法、刑法裁决。教育法则不然,它所规定的大多数法律关系,在当事人之间一般都具有不对等性,也就是说,不论这种关系的对方意见如何,只要国家机关依法下达了指示或命令,这种法律关系就形成了,关系的相对方就必须履行作为或不作为的义务。任何个人无权否定教育法规定的法定效力。 2.学生提起申诉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首先,提起申诉的人必须是不服学校处分或认为学校或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生本人,如果学生年龄小,可由监护人代为提出。 其次,必须针对特定的被申诉人,包括作出不利处分的学校或侵犯了其合法权益的学校或教师。 再次,提出申诉的事项必须在教育法律、法规等规定的受理范围内。 最后,提出申诉必须遵循一定的程序。 3.教师聘任制有哪些特征?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通过聘任确定双方的法律关系。 (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 4.学生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心理学研究方法》年月期末测验指导

————————————————————————————————作者:————————————————————————————————日期:

0297《心理学研究方法》2013年6月期末考试指导 一、考试说明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考试题由四种题型组成,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题型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20题,共20分) 题型二:简答题(每题10分,4题,共40分) 题型三:分析设计题(每题10分,2题,共20分) 题型四:综合设计题(每题20分,1题,共20分) 二、重点复习内容 第一章绪论 (一)心理学研究 1、知识的来源:权威人士、个人经验、注意凝聚、科学方法。 2、科学研究的特点和目的 (1)科学研究的特点: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有系统的理论框架和目的;具有一定的控制机制;有严密的分析。 (2)科学研究的目的:描述对象的状况;解释对象的活动过程;预测对象将来的发展;控制对象发展的方向 (二)构造主义 1、代表人物:冯特 2、采用实验内省法 (三)心理学研究方法分类 1、心理学研究的方法体系:哲学方法论、一般科学方法论、具体研究方法。 2、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1)收集数据的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量法 (2)分析数据的方法:数学方法、模型方法、逻辑方法 第二章心理学研究方法发展的新特点 (一)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1、研究背景的现场化 2、研究方法的综合化 3、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1)出现大量新的研究技术与手段 2)建立了现代化实验室 3)计算机网络在心理学研究中大量应用 (二)计算机在心理学研究中的主要应用 1、对实验过程进行控制,如呈现刺激、控制其他仪器、对被试的反应进行自动记录 2、处理、分析数据 3、模拟心理过程 4、进行心理测验

2018年4月自考00453教育法学试卷及答案解释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教育法学试卷 (课程代码0045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l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教育法最早起源于 A.文艺复兴后的西方国家 B.19世纪下半叶 C.二次大战前 D.二次大战后 2.建国以来由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第一部教育法律是 A. 《高等教育法》 B.《义务教育法》 C.《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3.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学校是 A.国家举办的中等及以下学校 B.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 C.国家举办的高等学校 D.中外合作举办的学校 4.我国教育法的最高法源是 A.<(中华人民共和冒教育法》 B.《宪法》中有关教育的条款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体制改革酶决定》 5. 教育行敢法律关系反映的是冒家与教育的 A.纵向关系 B.横向关系 C.平等关系D.非从属关系 6.接照《教掰法》的规定,目前我国教师的身份是 A.公务员 8.国家千部 C.专业人员D.普通劳动者 7.下列应当丧失教师资格的情形是 A.受到行政处分 B.故意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C。弄虚作假骗取教师资格 D. 被行政拘留. 8.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童工是指从事雇佣性劳动,但年龄 A.来满l2周岁的人 B.未满l4局岁的人 C.未满l6周岁的人 D.未满18周岁的入 9. 13周岁的壬莱有多次偷窃行为,家长、学校已无法有效管教,可以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管理学原理试卷及答案 篇一: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管理 目标管理 预测 决策 人员配备 激励 控制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管理的性质不包括() A.二重性 B.科学性 c.理论性D.艺术性 2.人们常说,身体是“三分治七分养”,对于这件事() A.反馈控制比前馈控制更重要B.现场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c.反馈控制比现场控制更重要D.前馈控制比反馈控制更重要3.打电话请供应商来换一台同目前用坏的机器一样的设备,这是设备的简单替换问题,需要的管理技能主要是()

A.概念技能和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 c.技术技能D.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4.差别计件工资制是()的内容之一。 A.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B.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c.韦伯的行政管理理论D.现代管理理论 5.没有一个固定的信息中心,成员之间总是互相传递信息的是() A.园型沟通B.y型沟通 c.全通道型沟通D.轮型沟通 6.根据计划的明确性,可以将计划分为() A.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B.战略性计划和战术性计划 c.具体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D.程序性计划和非程序性计划 7.()是指企业在计划期内反映有预计现金收支、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预算。 A.经营预算B.投资预算 c.财务预算D.成本预算 8.目标的制定要有一定的高度和难度,这体现了目标的() A.差异性B.层次性 c.时间性D.先进性 9.某企业制造并销售单一成品,固定成本总额为60万元,产品售价为每件3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0元,该企业的盈亏平衡时的产

法律名词解释

国体:即国家政权的阶级性质,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政体: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就是指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和基础),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保障)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在其法定的职权范围内依照法定程序,创制、认可、修改和废止法律以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活动。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特点:1、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的专门活动,是国家机关实施职能的活动。 2、它是社会主义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指导思想:一个中心,两个中心点。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基本原则:1、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原则;2、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3、维护法的严肃性、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原则;4、坚持群众路线,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原则;5、有鉴别有选择地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的原则。 原则性:指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工作必须坚持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邓小平立法思想为指针。 灵活性:就是要结合实际情况,找到实现原则所必需、许可的各种具体形式、方法和步骤。严肃性:指法律必须具有权威,“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稳定性:是指法律一经制定、生效,就应当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的不变,决不能朝令夕改。 连续性:是指创制、修改、补充法律时应当保持与原有法律在内容和效力等方面的衔接,法律应当吸收或保留原法律中那些合理有用的成分。 社会主义法律制定的阶段:准备阶段,确立阶段,完备阶段。 准备(起草)阶段:包括立法动议的形成、草拟法律草案条文,修改、补充法律条文,征徇有关单位和个人意见等。 确立(形成)阶段:包括法律议案的提出和审议;法律审案的审议;法律草案的通过;法律的公布。 完备阶段:包括法的解释、规范性法律文件的清理、法律汇编和法律编纂等。 系统化:指采用一定的方式,对已经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归类、整理或加工,使其集中起来作有系统的排列,以便于使用的活动。 法律(规)整理: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进行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法律汇编:指将规范性法律文件按照一定的目的或标准,如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类别或问题的性质,按照效力层级、时间顺序,作出系统排列,汇编成册。 法律编纂:是指对散见于不同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属于某一部门的全部现行法律顾问规范,进行审查、修改和补充,编制成更加完善并具有特定结构的、统一的部门法典的法律。 法律的实施:指通过一不定期的方式使社会主义法律规范在社会生活中得到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是法作用于社会关系的特殊形式。 法律的适用: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依照法定的职权和程序,运用国家权力,把法律规范运用到具体人或组织,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一种行使权力的专门活动。 法律解释:指由一定的国家机关、组织或个人,为适用和遵守法律,根据有关法律规定、

(完整版)心理学研究方法

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 《心理学研究方法》课程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心理学研究方法》是福建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应用心理学专业(独立本科段)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目的在于帮助考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理论基础与主要方法,检验考生对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的掌握水平与应用能力。 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现象。它的研究主题十分广泛:即涉及人的心理也涉及动物的心理;即涉及个体的心理也涉及群体的心理;即涉及有意识的心理也涉及潜意识的心理;即涉及与生理过程密切相关的心理也涉及与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心理。心理学研究是一种以经验的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科学探究的活动。由于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以经验的或实证的资料为依据的,因而使心理学与哲学相区别,也与人文学科相区别。 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的要求是,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将有助于学生们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理论。理解心理学家在探索心理与行动时所做的一切,有助于考生将来为心理学的发展做出有益的贡献。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考生了解心理学的性质,了解心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特征及基本步骤,理解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和伦理规范。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1、识记: (1)心理学的含义; (2)心理学科学研究的特征:系统性、重复性、可证伪性和开放性; (3)知情同意。 2、领会: (1)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 (2)心理学研究主要包含哪几个步骤; (3)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哪几方面; 3、应用: (1)根据科学研究的特征来分析某些心理学的研究; (2)心理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及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来分析是否可以在心理学研究中使用欺骗的方法。

2017年4月全国自考《教育法学》试题与答案

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法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998年制定的教育法律是() A、《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职业教育法》 D、《义务教育法》 2、国务院制定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法律文件是() A、教育行政法规 B、教育的政府规章 C、教育部门规章 D、教育法律 3、我国的地方权力机关是() A、各级党组织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D、各级政协 4、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是() A、学籍管理 B、教育管理 C、行政管理 D、经费管理 5、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 A、教育部门规章 B、教育行政法规 C、地方性教育法规 D、教育法律 6、下列教师资格中,可以与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师资格通用的是() A、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 B、小学教师资格 C、初中教师资格 D、高级中学教师资格 7、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中小学校应当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 A、半小时 B、一小时 C、一小时半 D、两小时 8、下列虽从事雇佣性劳动,但不属于童工的是() A、12周岁的人 B、14周岁的人 C、15周岁的人 D、17周岁的人 9、依照我国现行学制,高中阶段的修业年限为() A、2年 B、2至3年 C、3年 D、4年 10、设立实施本科教育的高等学府,其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行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11、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6年 B、9年 C、10年 D、12年 12、下列选项中,有权确定义务教育国家课程的是()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B、省级教育行政部门 C、市级教育行政部门 D、县级教育行政部门 13、成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B、培养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C、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 D、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14、成人教育的主要办学主体是() A、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B、企业和事业单位 C、其他社会力量 D、公民个人 15、对地区成人高等学校负有直接管理责任的是() A、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 B、各部委和各行业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及成人教育管理部门 D、县级人民政府及成人教育管理部门 16、将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列入国家教育基本制度的法律是() A、《教育法》 B、《学位条例》 C、《义务教育法》 D、《高等教育法》 17、我国的“学位法”是() A、《教育法》 B、《高等教育法》 C、《考试法》 D、《学位条例》 18、我国设立教育督导机构的最低行政区划级别是() A、省 B、市(地) C、县(区) D、乡(镇) 19、教育法所调整的法律关系主要是() A、民事法律责任 B、行政法律关系 C、诉讼法律关系 D、刑事法律关系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

A, 题型: 一、 单项或多项选择题 二、 判断题 三、 名词解释 四、 简答题 五、 论述 / 案例分析 B,复习内容 一、选择 1. 中层管理人员的主要工作是( )。 A 、战略管理; B 、现场管理; C 、组织协调; D 、开拓创新; E 、组织实施 2. 之于管理,最形象的描述是( )。 A 、艺术; B 、科学; C 、知识; D 、能力; E 、以上都不是 3. 下面几项,能够被列入技术技能范畴的是( )。 A.生产技能 B.财务技能 C.营销技能 D.协调技能 E.激励技能 4. 下列属于在整个组织的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发挥的主要作用的有( )。 A.协调作用 B.指挥作用 C.打击作用 D.激励作用 E.宽容作用 5. 根据“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的缺失将导致员工( )。 A.满意 B.没有满意 C.不满 D.很不满 6. 决策过程中,不能只是着眼于需要,而不考虑可能性,这一观点体现 装 订 线

了决策的()。 A. 可行性的原则 B. 系统性的原则 C.对比择优原则 D. 风险性 D、下属部门工作非管理特征明显; E、以上皆是 7.行为科学最基本的理论核心是()。 A.动机激励理论 B.组织与冲突理论 C.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理论 D.领导方式的理论 8.培训和发展项目是否有效的检验标准是( )。 A、培训是否影响生产工期; B、培训者是否实现了教学目标; C、被培训者的工作绩效在培训后是否得到了提高; D、被培训者实际工作能力提升; E、被培训者是否乐于参加培训 9.中层管理者比基层管理者更多地依靠() A.正式权力与沟通技巧 B.个人权力与技术技能 C.人际关系技能与技 术技能D.沟通技能与人际关系技能E.规划能力 10.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许多组织变革举措。下列属于这些举措的 有()。 A.组织文化多样化 B.组织结构扁平化 C.组织运行柔性化 D.组织协作团队化 E.大企业内部的“小企业化经营” 11.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和决策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由此而 提出的 论断是____ 。

卫生法学-名词解释

卫生法学-名词解释

1 .卫生法 卫生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旨在调整保护人体健康活动形成的卫生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卫生法律关系 指由卫生法所调整的国家卫生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团体之间,它们的内部机构以及它们与公民之间在卫生管理和医药卫生预防保健服务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3 .卫生法的基本原则 是指用以调整卫生关系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准则,它是卫生立法的基础,卫生司法的依据,卫生活动的准则。 4 .卫生法律关系的主体 卫生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卫生法律关系中享有卫生权利和承担卫生义务的人。 5 .卫生法律关系的客体 卫生法律关系主体的卫生权利和卫生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6 .卫生法律关系的内容 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8 .医疗事故 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 (Medical staff)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

损害的事故。 9 .医学会 是由医学科学工作人员,医疗技术人员等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医学社会组织。医学会是对医疗事故进行鉴定的专门机构。 10.医疗过失 医疗过失指医务人员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产生严重不良后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的心理态度。 11.知情同意权 是指病人有权知晓自己的病情,并可以对医务人员所采取的防治医疗措施决定取舍的权利。 12.药品管理法 是调整药品监督管理,确保药品质量,维护人体健康活动中产生的种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3.药品标准 是国家对药品质量规格及检验方法所做的技术规定,是药品生产、供应、使用、检验和管理部门必须遵守的法定依据。 14. GMP 是英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译文简称。 GMP是在药品生产全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的条件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整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15. GSP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心理学研究方法笔记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一编心理学研究基础 第一章心理学与科学 1.心理学是一门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具有不同分析单位以及 既重视内省也重视客观观察的学科。 2.一般人探索世界的常用方法归纳起来有常识、传统和权威三种。 3.系统性、重复性、证伪性和开放性是科学研究的四种典型特征。 4.心理学研究主要包括5个基本步骤:(1)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设;(2) 设计研究方案;(3)搜集资料;(4)整理和分析资料;(5)解释结果以及检验假设。 5.科学研究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多视角、公开性、可争辩性以及科学研究 无禁区四个方面。 6.以人为被试的研究的伦理规范主要包括知情同意、保护被试以及保障退 出自由与保密。 第二章选题与抽样 1.心理学研究课题可以有多种来源。主要的来源是:(1)对日常生活的观 察;(2)实际的需要;(3)理论;(4)研究文献的提示;(5)技术发展的推动等;也可以是这些来源的某种结合。 2.好的研究问题应该具备4个基本特征:(1)问题是切实可行的;(2) 问题是清楚的;(3)问题是有意义的;(4)问题是符合道德的。 3.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知识的一切材料的总称。心理学文献就 其保存方式可分为纸质文献和互联网文献。纸质文献的常见类型有图书、期刊、会议和学术论文等。

4.查阅文献常用参考文献查找法、检索工具法。检索工具法分为手工检索 和计算机检索。 5.取样和选题的关系密切,要依据课题的性质和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 择被试。取样的方法很多,根据是否按随机原则进行操作,取样可分为两类:非随机取样和随机取样。 6.简单随机取样又称纯随机取样,即对研究总体单位不进行任何分组排 列,只按随机原则直接从总体中抽取一定的样本,以使总体的每一个样本都有被同等抽取的可能性。分层随机取样,也称比率取样、分类取样和分组取样,是按照总体已有的某些特征,将总体分成几个不同的部分(每个部分叫一个层或一个子总体),然后在每一个层或子总体中进行简单随机取样。 7.系统取样,又称等距取样或机械取样,是以某种系统规则来选择样本的 方法。聚类取样,又称整群取样,是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班级、地区)划分为若干子群体,每个子群体作为一个取样单位,用随机的方法从总体中抽取子群体,将抽中的子群体中的所有单位合起来作为总体的样本。 8.多段取样,也称多级取样、分段取样,先将总体按照某种标准(如学 校、地区)分为若干层(组),称为第一层,然后从这一层中随机抽取出几个层作为第二层,依次类推,直至从最后一层中用随机取样的方式中抽取出一定数量的样本作为研究所需样本的取样方法。 9.方便取样:也称偶遇取样,研究者选择在方便的时间和地点将所遇到的 人作为研究样本的方法。立意取样,也称主观取样、判断取样,研究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如对总体构成要素和研究目标的认识,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

(完整版)教育法学题库及参考答案.

《教育法学》复习题本科 一、单选 ( A ) 1.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_____。 A.《教育法》 B.《教师法》 C.《宪法》 D.《义务教育法》 ( C ) 2.教育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构成,即_____。 A.条件、内容和处理 B.假定、责任和制裁 C.假定、处理和制裁 D.处理、责任和制裁 ( C ) 3.根据宪法和法律(包括教育法律)授权,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是_____。 A.教育基本法 B.单行教育法 C.教育行政法规 D.教育行政规章 ( A )4.根据我国侵权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学校事故一般适用_____。 A.过错责任原则 B.过错推定原则 C.无过错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 B )5.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_____。 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 B )6.一般说来,教育法规的解释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种。 A..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 B.法定解释和学理解释 C..行政解释和地方解释 D..学理解释和司法解释 ( C )7.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是著名的宗教改革运动领袖是_____。 A.加尔文 B.胡格诺 C.马丁·路德 D.林肯 ( D )8.在现代社会中,教育权的结构一般由_____组成。 A.家庭教育权、学校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组成的 B.学校教育权、社会教育权、学生教育权组成的 C.国家教育权、社会教育权、教师教育权组成的 D.国家教育权、家庭教育权、社会教育权组成的 ( A ) 9.教育法律关系产生的前提是_____。 A.教育法律规范的存在 B.教育法律现象的存在 C.教育法律制度的存在 D.教育法律意识的存在 ( D ) 10.《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了未成年人系指______到______岁的中国公民。 A.0——16 B.0——.14 C.0——15 D.0——18 ( D )11. 1995年,_____的颁行,标志着我国教育法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A. 教师法 B.高等教育法 C.义务教育法 D.教育法 ( B )12.《教师法》属于______。 A. 法律 B.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规章 ( D )13.《教育法》中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____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 这是整理的管理学原理论述题参考答案,判断和名词解释可以按照提纲复习。?论述题?1。请谈谈你对企业管理的理解和体会。 答:企业管理就是为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对企业的资源进行有效合理配置的手段。只要能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就是最好的管理,企业管理是个很概括的概念!简单的说就是能让企业,以正常的模式运行!实现企业利润,?如何运用人才和宏观调控市场经济发展战略,让公司所有员工团结一致,互助友爱,积极向上,把公司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做。爱岗敬业,尽职尽责。采纳一切对公司有利益的建议和批评,让公司在短期内成为规模。并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实企业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企业管理者,如何用好自己手中的权利,对公司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现代社会,企业管理是一门学科.说穿了,企业管理就是用一种合理的方法,使员工即听从你的,而又对你没有反感,这其中的方法就是艺术.企业管理是一个很笼统的概念,它的领域很广泛,包括几个分支。如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质量管理等等。企业管理是先有了理,再有管。理即制度,管即措施.要想管理好企业,应先制定出合理的制度,然后再制定出措施,如员工违反的哪一条制度该怎么办,如何处置;企业管理目的就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利润的同时使的顾客达到最高的满意度,就是通过合理组织协调机制,科学的管理机构和严密的规章制度,对于一个企业的人。财.物进行合理,科学,严密的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利益,以及企业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2。企业的目的是什么?谈谈你对企业宗旨的理解。P81-82?答,企业的目的是创造利润,并且寻求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企业的宗旨是关于企业存在的目的或对社会发展的某一方面应做出的贡献的陈述,有时也称为企业使命,企业宗旨不仅陈述了企业未来的任务,而且要阐明为什么要完成这个任务以及完成任务的行为规范是什么。一个良好的宗旨陈述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1。应该明确企业是什么和希望成为什么;2。在战略上允许企业创造性地发展,而在战术上限制企业进行一些冒险行为;3.使本企业或机构有别于其他同类型的企业或机构;4。应指出作为评价企业现在和未来活动的框架;5.陈述应该准确明白,易于被整个企业或机构所理解。概括起来说,宗旨陈述应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顾客,产品/服务,市场,技术,关注生存、增长和盈利,哲学,自我意识,对公共事业的关注和对企业内部职工的考虑。 3.管理者的工作与角色有哪些?P5,11?答:管理者工作在不同的岗位上(如监工、领班、部门负责人、行政官员、副总裁等),他们动用人员和资源来完成组织及其下属部门的工作任务。无论是在领班一级还是在高层经理一级,当我们讨论管理者时,总是集中于探讨共同的管理职责——确保通过许多人的努力,以实现较高的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实现正是通过管理——计划、组织、领导以及控制资源的使用,以实现工作目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正如管理学家亨利.明茨伯格所说的,当一位管理者是最重要的工作:“没有什么工作会比管理者的工作对我们的社会更为重要的了.正是管理者决定我们的社会机构能否为我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或者他们是否浪费我们的才能和资源." 管理者必须准备承担的角色包括3个类型。管理者的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包括与工作单位内部和外部人员的交往。信息方面的角色包括传播、接收和分析信息.决策方面的角色包括利用信息来进行决策、解决问题,或者把握机遇。?4。企业为什么要研究非正式组织?(你怎么看待组织中的小团体,小宗派)P112-113?每一种正式结构的背后都存在一种非正式结构。这是一种“影子"组织,由组织成员之间非正式的但往往是很重要的相互关系组成。 由于组织的复杂本质和对绩效要求的持续变化,非正式组织在完成必要工作方面很有帮助。通过非正式结构自然而然地自发联系,人们得以进入情感支持和产生友谊的人际关系网,以满足重要的社会需要。他们也从与其他能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工作和任务的人的接触中获益。通过人们在工作日和各种非结构环境中的非正式接触,就可以进行有价值的学习和知识共享。?当然,非正式结构也有潜在的弱点。它们可能容易受到谣言的影响,传递不确切的信息,产生对变革的抵制,甚至转移重要目标的工作努力.那些感觉被排除在非正式群体之外的人会滋生不满情绪。?5.简述扁平化组织结构的特征。P120-123?答:现代的企业大都倾向于采用扁平组织结构?1。扁平结构的主要优点.?(1)节省管理费用开支.(2)高层领导可以较容易了解基层情况.(3)有利于促进基层管理人员的成长。(4)有利于提高决策的民主化程度。(5)纵向沟通联系渠道缩短,可以加快信息传递速度和减少信息失真.

最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法学》名词解释

1、教育法:教育法是调整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和公民行使受教育权利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它以国家机关所实施的教育管理活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所进行的办学活动、公民的学习活动以及社会组织和公民所从事的与教育有关的活动中发生的,国家机关、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学生或其家长、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的规范内容。 2、依法治教:就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各方主体都要在法律的框架内实施教育教学活动,依法享有教育方面的权利,同时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自己做出的违反法定义务的行为,则必须承担法律规定的责任。 3、政策:就是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以整个社会代表者的身份,为实现对社会的国家领导和为处理国内外事务而制定的行动方针、路线和原则。 4、法律关系:法律关系是由法律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具有如下特征:(1)法律关系是由法律规范所规定和调整的社会关系。(2)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3)法律关系是以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5、基本法律: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发布的,通常规定和调整某一方面带根本性、普遍性的法律。 6、行政法规:指国家行政机关制定和发布的规范性文件。这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据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而行使其职权的一种表现,也是使其行政权得以通行的必要措施。 7、教育法律体系:是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就其性质和内容而言,它是国家制定的,以教育内外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8、广义的立法:是泛指有关的国家机关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各种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9、狭义的立法:是专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及其常设机关,依据法定权限和程序制定特定、具体的规范性文件的活动。 10、立法程序:法律制定的程序又称立法程序,是指国家机关在制定、修改或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中,必须履行的法定步骤。法律制定的法定程序是不同的,但是一般来说,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步骤:(一)法律议案的提出。(二)法律草案的审议。(三)法律的通过。(四)法律的公布。11、学校的法律定义:是指经主管机关批准设立或登记注册的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机构。其中既包括学制系统以内,以实施学历教育为主的教育机构,又包括各种实施非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 12、组织机构:是指一群人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根据其活动本身的性质要求而在内部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和各个成员之间形成的权责分工和相互关系结构。 13、学校及领导体制:有时也指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体制。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内部管理体制的核心。它反映的是学校内部的管理权力与责任在党、政、群之间不同的分配关系。在这种分配的教程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分工是建立在法规原则的基础之上,协作是建立在利益原则、情感原则、指令原则的基础之上。一般来说,学校领导体制主要包括横向和纵向两方面的关系。14、办学自主权:教育法规定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权利不同于民法上的或行政法上的权利,它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法律上享有的,为实现其办学宗旨,独立自主地进行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活动的资格和能力,一般叫做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是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专有的权利,是教育机构成为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前提。 15、学业证书:是对受教育者学习经历、知识水平、专业技能等的证明,是国家承认的具有法定效力的文件。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一经批准设立,就具有了依法颁发学业证书的权利,对经考核成绩合格的受教育者,按其类别,颁发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等学业证书。 16、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法律的主要内容,它具有普适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特点。法律规范的普适性、明确性和肯定性的特点是通过它的特点的逻辑结构而实现的。具体的讲,法律规范是由三个要素所构成,即假定、处理和奖惩。假定是指法律规范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只有合乎特定的条件,出现特定的情况,才能适用特定的法律规范。 同时假定必须明确,否则,就不能得到正确的适用。 17、教育法体系:法律体系是以一国现行的法律规范为基 础,以部门法为主体,以适用范围和效力等级不同的法律 规范构成的不同层次为结构,以和谐一致的内容和完整统 一的形式所构成的法律规范的有机整体。教育法体系是法 律体系中的一个子体系,就其性质和内容而言,它是国家 制定的,以教育的内外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 综合。同法律体系一样,教育法体系并不是一国现行法律 规范的简单相加,教育法必须反映国家的意志,反映教育 发展规律的要求,反映教育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 其他要素的关系。教育法要正确的反映这些关系和要求, 就不能随意制定,就必须是以反对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为 指导思想,以不同内容的法律规范组成的若干部门法为横 向结构,以不同适用范围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构成的不 同层次为纵向结构的严密、完整、协调发展的一套法律规 范。 18、法律文本:法律文本是法律文件的主体内容,文本中 的规范性内容和非规范性内容必须经过一定的结构才能 形成完整的法律。文本按层次可分为章、节、条、款、项 等,按性质可分为总则、分则、罚则、附则等。总则一般 是法律文件的开端部分,主要规定该法律的立法目的、立 法依据、任务、原则、使用范围和实践效力等内容。总则 是整个理论的法律概括。分则是法律文件的实质性部分, 一般规定该法律的具体的各个部分内容,如支持、保护、 发展或者禁止、限制、取缔的内容,规定在什么情况下允 许做什么、不允许做什么等等。罚则是对分则中禁止实施 的行为所规定的制裁措施。在教育法律、法规文件中,由 专设法则部分的,也有只用相应条款加以规定而不设专章 的,也有把奖励和处罚合起来单设专章的。附则是关于法 律的实施规定,如法律的公布时间和生效日期,法律的废 除、修改程序以及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等。有的法律文件 有负责专章,也有的仅用最终条款来规定这些内容。 19、法律渊源:法律渊源简称法源,人们往往从不同的意 义来理解法律渊源这一概念。在法学著作中,人们一般是 从形式意义来使用法律渊源这一概念,它指的是根据法律 效力的来源不同而形成的法律类别。法律渊源是法律规范 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如道德规范、社会组织规范的一个重 要标志,只有体现国家意志并具有代表这种意志的某种特 定形式的社会规范,才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 普遍约束力的法律规范。 20、法律实施:法律实施是指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 社会团体和广大公民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实施法律规范 的活动。因此法律实施的过程就是法律在现实社会生活中 的具体运用、贯彻和实现的过程,就是将法律中设定的权 利与义务关系转化为现实中的权力与义务关系,并进而将 体现在法律中的国家意志转化为人们的行为的过程。法律 的实施具有两种方式,即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21、法律适用:法律适用是法律实施的一种基本方式。广 义的法律适用包括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司 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将法律 运用于具体的人或组织的专门的活动。法律适用的专门机 关可以是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审 判机关。 22、法律的遵守:法律的遵守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 机关都按照法律规定的要求去为或不为某种行为。它们的 行为都是合法的行为,而不是违法的行为。 23、教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3条的规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 命。”这是教师的法律概念。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层意思: (l)教师是专业人员,这是对教师身份特征而言的。教 师必须具备专门的资格,符合特定的条件。主要有:一是 教师要达到规定的学历;二是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 识;三是教师要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有关规定,如语言表 达能力、身体状况等。教师必须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2)教师的职责是教育教学。这是对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 的。只有直接承担教育教学职责的人,才具备教师的最基 本的条件。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承担其他职责的同 时,也承担教育教学职责,并达到教师职责基本要求的人 员,也可以认为是教师。(3)教师的使命是教书育人,培 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这是 对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的。 24、教师权利:教师权利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法享 有的权力,是国家对教师能够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以 及要求他人相应做出或不做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法 律上教师的权利包括教师实施某种行为的权利以及要求 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行为。当教师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有权 诉诸法律,要求确认和保护其权利。 25、教师义务:教师的义务是指依照法律规定教师从事教 育教学工作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必须做出或不做出一 定行为。教师做义务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如下分类: (1)积极义务和消极义务。积极义务是指必须做出一定行 为的义务,消极义务是指不做出一定行为的义务。(2)绝 对义务和相对义务。绝对义务是指一般人都应承担的义 务,相对义务是指特定人承担的义务。(3)第一义务和第 二义务。第一义务是指不侵害他人的义务,第二义务是指 由于侵害他人的权利而产生的义务。 26、教师培训:教师培训的一种继续教育。教师培训是相 对于职前教育而言的,它也是师范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有补偿、更新知识的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帮 助教师提高学历水平;二是了解教育科研的新成果,充实 专业文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教师培训制度是提高教育 教学质量的前提和条件。 27、教师培养:教师培养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各级各类学 校教师的补充更新而进行的一种专业性学历教育,属于教 师的职前教育。在当前世界范围而言,师资培养教育大体 上可分为以下三类:“定向型”师范教育,即在独立设置 师资培养机构培养师资,其培养目标是定向,以前苏联为 代表。“开放型”师范教育,即在普通高等学校培养师资, 以美国为典型。“混合型”师范教育,即在一个国家同时 采用“定向型”、“开放型”两种师范教育体制。日本、欧 洲都采用这种制度。目前我国主要采取的是“定向型”师 范教育,各级师范院校成为师资培养的主体。但根据我国 《教育法》的规定,非师范学校也承担培养中小学教师的 任务。 28、教师考核:教师考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 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教师考核制度是教师规 范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法》第34条 规定,通过考核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法》还规定, 由教师所在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进行。学校及其他教育 机构的主管教育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 29、教师的社会地位:是由经济地位、政治地位、文化地 位等多因素构成的总体性范畴。其中经济地位决定了教师 的职业声望、职业吸引力以及教师从事该项职业的积极性 和责任感;政治地位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在 政治上应享有的各种待遇;文化地位体现了教师在社会文 化、观念、道德等构成的综合形态中的地位。 30、教师资格: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 基本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 31、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 许可制度。 32、教师职务:是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等实际工作需要设 置的有明确职责、任职条件和任期,并需要具备专门业务 知识和相应的学术技术水平能担负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 33、教师职务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岗位设置及各级岗位任 职条件和取得该岗位职务的程序等方面规定的总称。包括 职务设置、任职条件、职务评审。 34、教师聘任制:就是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 学校或者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教育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 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专用制度。 35、学生: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国家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 育机构按照规定条件具有或取得学籍,并在其中接受教育 的公民。它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学生是国家社会成员,是 国家公民;学生是在依法成立或法律认可的学校及其他教 育机构按规定条件具有或获得学籍的公民;学生是在学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