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中医科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患者,在看病时没有做任何检查,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检查,给医生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使疾病诊断更加明确,我们建议患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般来说,常见风湿病应该做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C-反应蛋白等项检查。每项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一些检查项目进行简单扼要介绍。

1.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8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能检出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它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条件之一,并用于和其它原因的关节炎进行鉴别。

2.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外,类风湿因子还可见于以下情况:

(1)2%~5%的正常人及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可出现类风湿因子,但滴度不高。

(2)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硬皮病等。

(3)急性病毒感染、流感、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免疫(疫苗)注射后。

(4)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及丝虫病等。

(5)慢性炎性疾病:如结核病、麻风、雅司、梅毒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6)肿瘤,尤其在放疗与化疗后更明显。

(7)其它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状态:如冷球蛋白血症、慢性肺部或肝脏疾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等。

3.什么是血沉?

血沉是血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魏氏法测定的血沉值是指第一小时末红细胞在血沉管中垂直下降的毫米数,健康男性血沉应小于15毫米/小时,女性血沉应小于20毫米/小时。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也有波动,多数异常持续增高的血沉值提示病理改变,如感染、炎症或肿瘤等,有待进一步查原因。

4.血沉增快见于哪些情况?

魏氏法测定血沉,不论男女其血沉值在1小时末达25毫米为轻度增快,达50毫米为中度增快,大于50毫米则为明显增快。

在生理情况下,如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及60岁以上的高龄者,都可以有轻度血沉增快。血沉增快主要见于以下病理情况:

(1)各种炎症,如肺结核、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赖特综合征等。

(2)组织损伤与坏死,手术或外伤后,心肌梗塞等。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

(5)各种原因导致的相对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肝炎和慢性肾炎等。

(6)病理性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7)稀血症,重度贫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球下沉时阻力减少可出现血沉增快。

(8)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患者因血胆固醇水平增高常致血沉增快。

5.血沉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临床意义?

血沉可作为判定炎症活动的可靠指标,其升降与类风湿的活动程度相一致,也可作为诊断及疗效判定的指标。血沉增快可不受抗风湿药治疗的影响,可与风湿性关节炎治疗后迅速下降相区别。如拟诊为风湿病,经糖皮质激素或阿司匹林治疗2周,临床症状好转,血沉仍快者,要考虑类风湿的可能。当关节肿痛明显好转,炎症现象已消退,血沉仍持续增快或不下降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继续活动并随时都有可能复发或恶化。

6.关节炎患者查血沉有何意义?

对关节炎患者来说,血沉增快是关节及相邻组织炎症反应以及高球蛋白血症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疾病的严重性与活动性。经过治疗病情缓解后,血沉往往可以下降,所以检查血沉还可作为观察疗效的一项指标。

应当注意的是,血沉增高也不一定说明药物治疗无效,因为血沉下降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

7.什么是抗“O”?

抗“O”是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的简称。链球菌溶血素“O”是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病人在感染链球菌1周以后,体内便可出现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4~6周达到高峰,并可以持续数月甚至数年。测定抗“O”可以间接反映人体有无链球菌感染史。由于链球菌感染在正常人中相当常见,正常人血中也有一定量的抗体,不过滴度多在400以下。

8.抗“O”不高可以诊断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吗?

有的患者得了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多年,也检查了很多次,但从未发现抗“O”增高,这是因为:

(1)病人感染的链球菌菌株不产生或仅产生很少量的溶血素“O”抗体,这时应检查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其它抗体,如抗透明质酸酶抗体,抗链激酶抗体以及抗脱氧核糖核苷酸酶B抗体等。目前这个项目国内尚未普遍开展。

(2)病人在发病早期用过大量抗生素(如青霉素、链霉素等)或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氟美松或地塞米松等),这种情况产生的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量很少,经常检测不到。

(3)检测因素如所用试剂效价高,检测方法不敏感等。

9.抗“O”增高就是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吗?

风湿热是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关节炎、心脏炎、皮肤环形红斑、舞蹈症及皮下小结等。约80%的风湿热患者出现抗“O”增高。不过抗“O”增高还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及其它链球菌感染性疾病,一些高胆固醇血症,特别是胆固醇和磷脂比值很高的病人,因血清中有某些抑制溶血的物质,虽无链球菌感染,却可以有很高的抗“O”。抗“O”增高只是风湿热或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确定诊断还需要依靠其它临床资料。

10.什么是C-反应蛋白?

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蛋白,它可以在组织损伤、炎症、感染或恶性肿瘤等情况下,比正常血浓度增加数十或数百倍。C-反应蛋白水平可在刺激后数小时即开始急剧升高,2~3天达到高峰,病情改善后可逐渐下降。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判断感染和某些疾病活动性的指标,也可作为药物疗效的指标。

11.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可见于哪些情况?

C-反应蛋白增高主要见于以下几种情况:

(1)各种急慢性细菌感染:如败血症、肺炎、肺结核以及各种疾病并发的细菌感染。

(2)各种恶性肿瘤:如肾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及骨髓瘤等。

(3)急性心肌梗塞:大手术后的组织损伤。

(4)各种外伤:如骨折、烧伤等。

(5)各种急慢性炎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幼年类风湿关节炎的全身型、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及成人斯蒂尔病等。

12.关节炎患者检查C-反应蛋白有何意义?

(1)有助于判定病情活动性: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说明病情处于较为活动状态,而C-反应蛋白水平正常者则病情多较轻或处于稳定或好转阶段。

(2)有助于判定并发感染: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比值,且伴发热,提示并发感染,有待进一步查原因。

(3)有助于观察治疗反应:活动性关节炎患者经药物治疗,病情改善或缓解后,C-反应蛋白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达到正常值。

13.C-反应蛋白对诊断类风湿关节炎有什么帮助?

C-反应蛋白(CRP)的临床意义与血沉相似,但不受红细胞、血红蛋白、脂质和年龄等因素的影响,是反映炎症感染和疗效的良好指标。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和急性风湿期,血清中的C-反应蛋白含量最高,与血沉增快相平衡,但比血沉增快出现早,消失也快。C-反应蛋白含量愈多,显示病变活动度愈高。在类风湿恢复过程中,C-反应蛋白又出现阳性,预示仍有突然出现临床症状的可能性,病情复转停用糖皮质激素后,已转阴的C-反应蛋白又出现阳性时,表明病变活动在继续。当类风湿缓解和用抗风湿药后,C-反应蛋白自转阴或消失比血沉快。

C-反应蛋白阳性,也可见于肾炎、肺炎、急性感染、外伤、心功能不全、肝炎、风湿热、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但病毒性感染时通常为阴性或弱阳性,在临床上也可作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

C-反应蛋白(CRP)正常参考值:≤10毫米/升(0.42微克~5.2微克/毫升)。

14. 什么是尿酸?

人们每天所吃的食品中,含有一种叫做嘌呤的营养物质,人体吸收后嘌呤要参与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其最终产物就是尿酸。由于这种物质最早在尿中发现,而且呈酸性,因而得名尿酸。正常进食的人,每天要形成500~1000毫克的尿酸,其中2/3从尿中排泄,剩余的进入肠道,最后被肠道细菌所分解。

15. 检查血尿酸有什么意义?

正常人血清中尿酸的含量约为178~488微摩尔/升,男性为378微摩尔/升,女性为283微摩尔/升。当病人由于某些原因产生尿酸过多或由于肾脏排泄尿酸减少,都可以使病人尿酸水平升高,从尿中排出的尿酸也增多。尿酸在血浆中的溶解度约为476微摩尔/升,超过这个浓度就会形成过饱和状态,这样尿酸盐就会在关节软骨、滑膜、肾脏以及其它组织中沉积,引起痛风、痛风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以及痛风性肾病等。因此,对关节炎患者同时检查血与尿尿酸水平,有助于确定患者是否有高尿酸血症,是否可能诊断为痛风性关节炎。对已确诊的患者,追踪检查血和尿尿酸水平则有助于判断药物治疗效果。

16. 检查血和尿尿酸前应注意什么?

测定血和尿尿酸水平,对确定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要认真留取标本。一般在检查前应进低嘌呤食物3天,避免吃肉类与内脏,以及像扁豆、菠菜、花生和大豆之类嘌呤含量高的食品。第四天上午7点排尿后弃去,开始收集7点以后24小时之内所有尿液,直至第五天上午7点排出的尿液均收集在内,并在第五天上午抽静脉血2毫升,和尿标本一起送检。

17. HLA-B27阳性有什么意义?

HLA-B27阳性者患强直性脊柱炎、幼年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及眼色素膜炎等疾病的可能性是B27阴性者的100~150倍。我国人群中B27阳性率不到7%,而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中可以高达85%~95%,赖特综合征患者及反应性关节炎患者也可达70%~80%。HLA-B27主要增加人类罹患上述疾病的敏感性,而且HLA-B27有家族遗传性。

18. 做HLA-B27检查应注意什么?

做HLA-B27检查前不需特殊准备,早上空腹抽静脉血3毫升后,装入血标本的三角小瓶放在桌面上或手掌上,轻轻按顺时针方向转动约15分钟,切勿使血液凝固。如小瓶内的玻璃珠已与血中的纤维蛋白原形成小团块既可送检。

19. 什么是抗核抗体?

抗核抗体又称抗核因子,指血清中具有抗各种细胞核成分的抗体。它是一种免疫球蛋白,主要是IgG。属于自身抗体。现主要采用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根据荧光核型可分为4种:

(1)均质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患者多见。

(2)周边型:以活动性红斑狼疮多见。

(3)核仁型:以皮肌炎和硬皮病多见。

(4)正常人抗核抗体为阴性。

抗核抗体阳性见于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检查血清中抗核抗体可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指标。抗核抗体阳性率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可达20%~50%,在幼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约为15%~40%,而强直性脊柱炎、赖特综合征、银屑病关节炎等疾病患者约为5%~10%。抗核抗体在关节炎患者滴度较低,一般不超过1:80,而且与关节炎的病情较重和活动度无明显相关。

20. 抗核抗体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是抗细胞内所有抗原成分的自身抗体的总称,其靶抗原包括细胞核、细胞浆、细胞骨架和细胞分裂周期等成分。可将ANA分五大类:抗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抗非组蛋白抗体、抗核仁抗体和抗其它细胞成分,正常值为<1:20。

临床意义:(1)ANA滴度≥1:80意义较大,但与SLE病情活动并非完全一致,如ANA是以抗als-DNA抗体为主则滴度随活动而升降,如以抗ENA抗体为主,则不随狼疮活动而升高。

(2)由于各种ANA对应靶抗原在细胞中所处部位不同,决定了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出现不同的染色图型,不同的荧光图谱的临床意义不一样。

21.什么是自身抗体?

自身抗体是指抗自身组织、器官、细胞及细胞成分的抗体。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存有完整的自身免疫耐受机制的维持,正常的免疫反应有保护性防御作用,既对自身组织、成分不发生反应。一旦自身耐受的完整性受到破坏,则机体视自身组织、成分为“异物”,而发生自身免疫反应,产生自身抗体。正常人体血液中可以有低滴度的自身抗体,但不会发生疾病,如果自身抗体的滴度超过某一水平,可能对身体产生损伤,诱发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有许多自身抗体,其中最重要的是抗核抗体。另外,抗心磷脂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抗线粒体抗体、抗红细胞抗体、抗血小板抗体、抗内皮细胞、抗神经元抗体、类风湿因子、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等都是自身抗体。自身抗体的产生可能是致病抗原(细菌、病毒等)与自身成分之间存在某些相同的分子结构;出现了与自身抗原发生交叉反应的免疫应答;也可能是某些感染因素使自身抗原变性免疫系统对这些暴露的新抗原产生自身抗体,对有高滴度自身抗体,而无临床症状者可不必治疗,但应定期到医院复查。

22.关节液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

关节液检查对区分痛风或假性痛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重要的意义。关节液即为滑液或滑膜液,它是位于关节腔内的草黄色的、清亮、粘稠的液体。正常的关节液量很少,一般穿刺抽不出来,一些大关节,如膝关节穿刺可抽出少许。关节液可分为4类:正常炎性关节液、化脓性和出血性关节液。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液常较混浊,呈黄色或灰黄色、粘性较小,有较多的嗜酸粒细胞,在个别病人关节液中可找到有高度特异性的“类风湿细胞”。而痛风或假性痛风病人的关节液中常常有较多的晶体,前者为尿酸钠晶体,后者为磷酸钙或磷酸氢钙,在显微镜下即可鉴别。局部的损伤破坏血管使关节液成鲜红色,化脓性病变的关节液混浊并包含大量的脓细胞,如进行培养可发现有细菌。如关节液为草黄色、清亮、粘性高,粘蛋白凝集良好,而病人有对称性的关节炎,则可能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而不是类风湿关节炎。

23.关节镜检查有什么临床意义?

使用关节镜检查,医生可以直接看到关节内部各个结构的病理变化,并可获取病变组织,如滑膜,关节液等,以利于进一步分析病情。如条件允许,可以在镜下直接进行手术治疗,它与传统的切开关节进行手术相比,具有痛苦小,愈合快,对关节功能影响小等优越性。如在关节镜下看到沉积在滑膜、软骨或关节腔内的晶体,则病人患有痛风或假性痛风的可能性大。又如滑膜活检的病理检查显示滑膜充血、水肿、单核细胞浸润、衬里细胞增生及纤维蛋白沉积和坏死,则基本可以作出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对于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的风湿性疾病,可通过关节镜下手术只能解决局部的问题,并不能阻止病程的进展,切不可停止内科治疗。

24自身抗体谱

高滴度的抗U1-nRNP抗体是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夏普综合征)的标志,阳性率为95-10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性相关。在30-4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也可检出抗U1-nRNP抗体,但几乎总伴有抗Sm抗体。

抗Sm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抗体,与抗dsDNA抗体一起,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指标,但阳性率仅为5-10%。

抗SS-A抗体与各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也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30-40%)和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20%)中,偶见于慢性活动性肝炎。此外,在100%的新生儿红斑狼疮中可出现抗SS-A抗体。该抗体可经胎盘传给胎儿引起炎症反应和新生儿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抗SSA/Ro-52抗体与疾病的关系:在SLE、SS患者中抗SSA/Ro抗体的类型分布有所不同,SS倾向于抗SSA/Ro-52抗体阳性。

抗SS-B抗体几乎仅见于干燥综合征(40-80%)和系统性红斑狼疮(10-20%)的女性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29。在干燥综合征中抗SS-A抗体和抗SS-B抗体常同时出现。

抗Scl-70抗体见于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弥散型)患者中,因实验方法和疾病活动性而异(Scl=硬化症)。在局限型硬化症中不出现。

PM-Scl抗体见于多肌炎/皮肌炎(8%);弥散型PSS(3%);50%PM-Scl抗体阳性见于皮肌炎与硬化症的重叠综合征;与HLA-DR3有关。

抗Jo-1抗体见于多肌炎,阳性率为25-35%。常与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相关。

抗着丝点抗体与局限型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CREST综合征:钙质沉着、Raynaud’s 病、食管功能障碍、指硬皮病、远端血管扩张)有关,阳性率为70-90%。在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患者中也有10-30%阳性率。雷诺氏综合征也可检测该抗体。

抗dsDNA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指标性抗体,阳性率为30-90%。抗体滴度与疾病活动度存在相关性。

增值细胞核抗原(PCNA)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标志抗体。

抗核小体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阳性率为40-90%,特异性>98%。核小体是细胞染色质中的一种成分,由DNA和组蛋白以特殊的方式相连而组成的。抗核小体抗体比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更早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早期,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诱导和致病中有重要作用。临床资料显示,在抗dsDNA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有15-19%为抗核小体抗体阳性。因此联合检测抗dsDNA及核小体抗体可提高SLE血清学诊断率。

抗一种或几种组蛋白抗体或抗H2A-H2B复合物抗体在药物(普鲁卡因胺、肼酞嗪以及其它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中比较常见(阳性率为95%)。另外,在30-70%的系统性红斑狼疮和15-50%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也可检出抗组蛋白抗体。

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特异性标志。有些学者认为SLE的活动性与ARPA的滴度具有相关性,还可能与对于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肾炎或肝炎相关。

线粒体2型M2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特异性抗体(96%);其它慢性肝病(30%);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7-25%)。

24、ANC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是指一组与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胞浆中的一些特异性抗原发生反应的自身抗体,其抗原成份包括:丝氨酸蛋白酶3(PR-3)、髓过氧化酶(MPO)、杀菌/通透性增高蛋白(PBI)、人白细胞弹性蛋白酶(HLE)、乳铁蛋白(LF)、组织蛋白酶G(CG)等。在荧光显微镜下根据荧光分布可将ANCA主要分为胞浆型

ANCA(c-ANCA)和核周型ANCA(p-ANCA),前者的主要靶抗原成份是PR-3,后者是MPO。非典型(A-ANCA或X-ANCA),为上述两型的混合型。

(1)c-ANCA(PR3):此种抗体主要与Wegener’s肉芽肿相关,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平行,结节性多动脉炎也可阳性。

(2)p-ANCA(MPO):特异性较差,此种抗体与特发性新月体肾小球肾炎相关,且与疾病活动度相平行。显微镜下多动脉炎(MPA),Churg-Strauss综合征及炎症性肠病等有关,在SLE患者可有10%~15%阳性,RA患者存在关节外损害及血管损害时也可呈阳性。也与之有关。

注意:对于小血管炎的诊断来说,ANCA阳性者进一步检测PR3和MPO很有必要。有约10%的ANCA 相关性血管炎,ANCA阴性。

25、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对RA诊断高度敏感和特异,报道抗CCP 抗体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敏感性为63.1%,特异性为97.3%;阳性者骨破坏较阴性者严重;对RA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都很有意义,抗CCP抗体联合RF的检测可进一步提高其对RA诊断的特异性,抗CCP抗体的检测有助于指导早期积极治疗。

2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对RA诊断敏感性 75.8%、特异性 90.6%,对于有些RF阴性或早期难以确诊的RA,有利于诊断及预后的判断。目前,临床用的较多的如CCP抗体联合RF用于早期及RF阴性RA的诊断治疗!

282、抗角蛋白抗体-(AKA):对RA诊断的敏感性44.13%、特异性89%;与RA的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提示预后不良;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常见风湿病检查及意义 中医科实验室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很多患者,在看病时没有做任何检查,也不知道应该做什么检查,给医生诊断工作带来了一定困难,为了使疾病诊断更加明确,我们建议患者做一些必要的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一定的意义。 一般来说,常见风湿病应该做类风湿因子、抗“O”、血沉、C-反应蛋白等项检查。每项检查对诊断、治疗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一些检查项目进行简单扼要介绍。 1.什么是类风湿因子?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的一种免疫球蛋白,它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80%左右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能检出类风湿因子为阳性,它作为诊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条件之一,并用于和其它原因的关节炎进行鉴别。 2.类风湿因子阳性就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类风湿因子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种非特异性免疫球蛋白,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出现类风湿因子外,类风湿因子还可见于以下情况: (1)2%~5%的正常人及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可出现类风湿因子,但滴度不高。 (2)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及硬皮病等。 (3)急性病毒感染、流感、肝炎、单核细胞增多症以及免疫(疫苗)注射后。 (4)寄生虫感染、如疟疾及丝虫病等。 (5)慢性炎性疾病:如结核病、麻风、雅司、梅毒及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等。 (6)肿瘤,尤其在放疗与化疗后更明显。 (7)其它高免疫球蛋白血症状态:如冷球蛋白血症、慢性肺部或肝脏疾病、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性紫癜等。 3.什么是血沉? 血沉是血红细胞沉降率的简称,指单位体积内血液中的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魏氏法测定的血沉值是指第一小时末红细胞在血沉管中垂直下降的毫米数,健康男性血沉应小于15毫米/小时,女性血沉应小于20毫米/小时。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也有波动,多数异常持续增高的血沉值提示病理改变,如感染、炎症或肿瘤等,有待进一步查原因。 4.血沉增快见于哪些情况? 魏氏法测定血沉,不论男女其血沉值在1小时末达25毫米为轻度增快,达50毫米为中度增快,大于50毫米则为明显增快。 在生理情况下,如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及60岁以上的高龄者,都可以有轻度血沉增快。血沉增快主要见于以下病理情况: (1)各种炎症,如肺结核、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及赖特综合征等。 (2)组织损伤与坏死,手术或外伤后,心肌梗塞等。 (3)恶性肿瘤。 (4)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等。 (5)各种原因导致的相对性球蛋白增高,如慢性肝炎和慢性肾炎等。 (6)病理性球蛋白增多,如多发性骨髓瘤和巨球蛋白血症等。 (7)稀血症,重度贫血时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血球下沉时阻力减少可出现血沉增快。 (8)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患者因血胆固醇水平增高常致血沉增快。

风湿类风湿实验室检查及临床意义

1、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RF)是由于细菌、病毒等感染因子,引起体内产生的以变性IgG(一种抗体)为抗原的一种自身抗体。因为这种炕体首先发现于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并在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血清中滴度较高,且持续时间较长,所以被命名为类风湿因子。其实,凡是存在变性IgG,并能产生抗变性IgG自身抗体的人,在其血清或病变中均能测出类风湿因子,说明类风湿因子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的特异性自身抗体。 正常值 阴性(<20kU/L) 阴性 (乳胶凝集试验) 临床意义 阳性:类风湿性关节炎,Sjogren综合征,Waldenstrθ-m综合征,结节病,SLE等。偶尔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感染性疾病和老年人(低滴度的RF)。 2、血沉[ESR] 红细胞沉降率: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而言,简称血沉。在健康人血沉数值波动于一个较狭窄范围内。在许多病理情况下血沉明显增快。红细胞沉降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 参考值魏氏(Westergren)法:成年男性0-15mm/h 成年女性0-20mm/h。潘氏法:成年男性0-10mm/h 成年女性0-12mm/h。 临床意义 贫血或血液被稀释血沉增快,是红细胞下降逆阻力减低,并不是红细胞聚集增强而增快。通过红细胞比积的血沉方程K值,可排除贫血或血液稀释对血沉的影响。K值高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增强。若血沉快,K值大,血沉一定是快;血沉快,K值正常,是由于红细胞比积低而引起血沉增快。 3、抗链球菌溶血素“O” 抗链球菌溶血素“O”,简称抗“O”或ASO。 正常参考值:成人< 500U,儿童< 250U。正常值因年龄、季节、气候、链球菌流行情况,尤其地区而有所差别。类风湿时部分病人ASO升高在400单位以上。 Fichy等将类风湿的ASO分为四种血清类型: (1)抗链球菌溶血素型:ASO升高、RF阴性时,见于风湿病, (2)凝集型:ASO正常、RF阳性时,表示预后不良; (3)混合型:ASO升高,RF阳性,见于类风湿; (4)正常型:ASO阴性、RF阴性,可排除类风湿。 溶血性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代谢产物能溶解红细胞,所以这种产物被取名为“O”溶血素人体感染了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O”溶血素在体内作为一种抗原物质存在。为了对抗这测定这种能中和链球菌溶血素“O”的抗体含量,就称为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抗“O”的数值以单位计算,有100、125、166、250、333、500、625、833、1250、2500等数档。正常仁一般在500单位以下,若高于500单位,说明最近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些病人抗”O”升高,但是没有关节酸痛等症状,不能认为就是患了风湿关节炎,只能说明近期曾有过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患了扁桃体炎、咽炎、猩红热等一类疾病。但是,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原因确实与链球菌的感染有关,所以,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抗“O”是会升高的。 据研究,柯萨奇B病毒、高胆固醇血症、溶血、肝炎、肾病综合症等疾病,均可呈现非特异性的抗“O”增高,但是滴度不是很高,类风湿关节炎也是如此。一般认为,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可能与某些微生物的感染有关,感染后引起异常免疫反应。链球菌也可能混杂在其间,部分参与了感染,因而出现了抗“O”。另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久病体虚”,抵抗力较差,容易收到链球菌的侵袭,我们在临床上常见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患有咽炎。还有部分关节炎病人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之后,抗感染能力明显下降,这也是合并链球菌感染的原因。抗“O”并不能像血沉、C-反应蛋白一样作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衡量治疗效果的指标。因此,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检查中不作为常规项目 4、 C反应蛋白(CRP) 丙种反应性蛋白是一种急性时相(期)蛋白,亦称C反应蛋白(CRP)。

风湿免疫科常用检查项目解读

风湿免疫病常用检查项目包括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血管多谱勒超声、PPD式验、肾活检、类 风湿结节活检、肺活检、唇腺活检、腮腺造影、磁共振和SPECT思腺成像、骨关节的影象检查、关节镜检查等。 1血尿常规、粪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了解病情: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疾病,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均可影响造血系统,引起血象异常,表现为白细胞计数显著减 少、贫血和血小板减少,血象异常的严重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病情轻重。(2)用药前后血常规检查:许多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血象有影响,所以治疗前后检查血常规,以保证用药的安全。 尿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非常容易发生肾损害,例如狼疮肾炎,此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尿常规。主要了解有无蛋白尿、镜下血尿以及管型尿等。(2)某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有肾毒性,例如最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长期使用可引起肾间质损害,所以有必要进行尿常规检查。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尿常规检查可以发现蛋白 尿,但是定性的或半定量的,只有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完全是定量检查,相对比较精确,所以临床十分常用。 粪常规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风湿免疫性疾病有时会有消化系统损害,例如肠病性关节炎等,此时应进行粪常规检查。(2)某些药物,例如非甾体抗炎药对胃有一定损害作用,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应做大便隐血(0B检查。 2、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 肝肾功能、血糖、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风湿免疫性疾病多数是系统性 疾病,可有肝肾损害和心肺损害,此时应进行肝肾功能、全胸片、B超、心电图检查;此外 有一些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药物对肝肾损害和心肺有损害,也要通这些检查来监测药物的 副作用。风湿免疫性疾病最常用的药物之一是皮质激素,而长期使用皮质激素可引起糖耐量 异常,甚至糖尿病,所以在治疗前后应作血糖检查。 3、超声心动图、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 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主要了解是否存在心脏损害,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硬皮病、大动脉炎、风湿热等均可影响心脏。在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不但可以了解心脏各房室和瓣膜的情况,还可以测定肺动脉压力。 肺弥散功能与肺高分辩率CT检查的目的与意义:本项检查的主要目的与意义是了解是否有肺间质病变,许多自身免疫病可以发生肺间质病变。此外,胸部CT检查,对自身免疫病引 起的肺病变,还是继发感染,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4、血管多谱勒超声 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目的与意义:(1)大动脉炎:大动脉炎时常需进行以下二种检查, 一是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二是血管造影。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的优点是无创伤性。(2)自身免疫病引起的大血管炎:许多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例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 塞病等,此时需做血管多谱勒超声检查。自身免疫病可引起大血管病变常提示病情严重。 5、P PD M验 有些风湿性疾病与结核感染密切相关,例如结节性红斑、结核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关节炎等,有时需要在治疗风湿性疾病的同时进行抗结核治疗。判断是否存在结核感染的重要指标之一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风湿科常见实验室检查项目及意义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针对前者的自身抗体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而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是一种以变性 IgG 的Fc段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存在于类风湿关节炎及某些自身免疫病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 RF 可分为 IgM 、 IgG 、IgA 、 IgE 四型。其临床意义在于: RF 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 60-80% 。IgM-RF 持续阳性的病人更易发生骨侵蚀。高水平IgM-RF阳性的病人预后差。IgM-RF滴度与RA疾病活动性的体征,如关节疼痛数和关节肿胀数相关。IgM-RF滴度高低是评价RA疾病活动性可靠、敏感的指标。 环状胍氨酸多肽抗体(CCP抗体) 抗CCP抗体是针对环状聚丝蛋白多肽片段的自身抗体,以IgG型为主。抗CCP抗体是类风湿关节炎高度特异性的抗体,阳性率为51%,特异性>96%,与类风湿关节炎的预后有很强的相关性。 抗RA-33抗体(anti-RA33 antibody) 抗RA-33抗体是对Hela 细胞的核蛋白产生的一种特异性抗体。其靶抗原为33kD的核酸蛋白。在RA各项早期诊断指标中,抗RA33抗体特异性高,阳性率为35.85%。该抗体的消长与病情及用药无关。 抗角蛋白抗体(AKA) AKA抗体的检测对RF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抗链球菌壁多糖抗体(ASP)

风湿性疾病 题库

欢迎阅读 风湿性疾病题库 一、填空题 1.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 2.类风湿关节炎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可有,是一种性疾病。3.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是和相互作用的结果。 4.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表现有、、。 5. 和造成了关节的活动障碍。 6.类风湿关节炎较特异的皮肤表现。 7.类风湿关节炎恢复期应进行适当的,或借助避免关节畸形。 8.SLE主要是细胞和体液免疫紊乱而导致的损伤。 9. 10. 11 12. 13. 14 15.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1. 1 2 3.恢复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护理重点。 4.列出对SLE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5.简述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一般治疗。 6.简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的原因。 7.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应了解哪些知识。 8.风湿性疾病可累及哪些系统和器官。 9.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的护理要点。 10.特发性炎症性疾病的健康教育。 四、论述题 1.患者女性,23岁,主因妊娠后面部出现蝶形红斑且逐渐加重,近日出现局部水肿 而首次人院,您作为一名责任护士,对患者应给予哪些健康教育。

2.试怵影响SLE患者的环境因素及发病机制。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滑膜炎;关节畸形 2.周围对称性的多关节;关节外的系统性损害;自身免疫 3.病原体;遗传基因 4.晨僵;关节畸形及功能障碍;关节疼痛及肿胀 5.关节肿痛;畸形 6.类风湿结节 7.关节功能锻炼;理疗 8.组织炎症性 9.狼疮性;水肿;蛋白尿 10.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抗SM抗体;抗双链DNA抗体 11.血管炎;感染;淀粉样变 12.自身抗体;免疫紊乱 13.面部蝶形红斑;多脏器受累;反复发作 14.日光;食物;药物 15.免疫复合物 16.炎症;血管炎 17.盘状红斑 18.狼疮性肾炎 19.非甾体抗炎药 20.体内蓄积;视网膜退行性病变 21 23 1 2 3. 4 5 1 (5)神经系统损害可有周围神经病变。 2.如何对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护理。 答:活动期患者应卧床休息,同时注意保持体位和姿势,也可采用短时间制动法,使关节休息,减轻炎症,卧床患者每日进行1—2次主动或被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的四肢关节伸展运动。 3.恢复期和缓解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病人的关节护理重点。 答:恢复期或缓解期患者,可进行关节锻炼,锻炼前可先行理疗,对无力起床者,卧床时,应保持功能位,以免长期卧床后形成畸形,鼓励卧床患者在床上进行各种运动。 4.列出对SLE病人皮肤护理的要点。 答:(1)避免阳光直射皮肤,禁止日光浴。 (2)禁用碱性过强的肥皂清洁皮肤,宜用偏酸或中性肥皂。最好用温水洗脸,女患者勿用各类化妆品。 (3)剪指甲勿过短,防止损伤指甲周围皮肤。 (4)注意口腔及会阴部皮肤清洁。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的实验室诊断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造成关节软骨和骨的破坏,是我国人群丧失劳动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有效控制RA的病情发展。RA的诊断依靠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等。下面就对RA的实验室检查进行介绍。 1、常规检查 血象可有轻至中度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在本病早期、活动期或重症患者多有外周血小板明显升高,而晚期或Felty综合征者则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嗜酸细胞增多是类风湿关节炎伴严重全身性并发症的象征。病变后期偶可发生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免疫球蛋白、免疫复合物和补体对本病的诊断缺乏特异性。在疾病早期,尤其伴发血管炎时IgM明显升高;晚期,病程长、年龄大且病情较重者IgG升高明显。70%可出现各种类型免疫复合物。急性期和活动期及无严重关节外表现的患者,血清总补体水平升高,补体C3升高尤为明显,缓解期则降至正常。有明显关节外表现,尤其是有血管炎的病人补体可降低。 2、类风湿因子(RF) 类风湿因子(RF)是一种抗人或动物IgG分子F c片段抗原决定簇的抗体,是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RF在RA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很高,可达70%-80%,是RA患者血清中常见的自身抗体。高滴度RF阳性支持对早期RA 的诊断,在RA患者,RF的滴度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呈正相关,即随症状加重而效价升高。但RF不是仅在R A 患者中出现,在SLE、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和部分老年人中RF的阳性率可达28.9%~50%。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亚急性细性心膜炎,结核,麻风,黑热病及结节病RF也可呈阳性。尽管在多种疾病中可有RF阳性,但滴度均较低(<40IU/ml),随着RF 滴度增加,RF对RA的诊断特异性增高。 RF对RA患者并不具有严格特异性,RF阳性不能作为诊断RA的惟一标准。而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因有部分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可一直呈血清RF阴性,这类患者关节膜炎轻微,很少发展为关节外的类风湿疾病。3、急性时相反应物 ESR是一种操作简便、重复性好的急性时相反应指标。本病活动期ESR一般增快,缓解后下降;如病情缓解,炎症消退ESR仍不下降,提示疾病有恶化或再发的可能。约5%患者病情活动期血沉不快,所以判断疾病活动程度应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综合考虑。血沉增快还见于许多其他情况,需注意鉴别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能很好反映本病病情的指标,它与病情活动指数晨僵时间、握力、关节疼痛和肿胀指数、血沉和血红蛋白密切相关,活动期上升,病情缓解则下降。CRP水平与骨质破坏的发生发展呈正相关,血沉则不能反映骨质破坏。CRP还可以反映治疗效果。CRP的升高和恢复比ESR要快,幅度也较大。若治疗后CRP又升高并持续2周以上应考虑重新治疗。 4、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 抗CCP抗体作为RA的实验室新指标近年来倍受关注。瓜氨酸肽是RA患者产生自身免疫应答的主要靶抗原,瓜氨酸肽存在于RA患者关节的滑膜组织中,而正常人关节则不含此肽,沉积在RA患者关节滑膜组织上的瓜氨酸肽是其产生自身免疫应答的主要靶抗原。抗CCP抗体主要为IgG类抗体,在疾病的早期阶段就可以出现阳性。

风湿病常见检查项目

风湿病常见检查项目 1、抗核抗体(ANA) 现已证实抗核抗体(ANA)对很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诊断价值。在不同疾病中,特别是风湿性 疾病,其抗体谱有一定的特征性。重要的有: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诱导的狼疮、混合性结 缔组织病(MCTD),ANA检出率可达95%-100%;干燥综合征为70%-80%;进行性全身性硬化症(PSS)检出率可达85%-95%。其他如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肌炎及皮肌炎、慢性活动性肝炎、溃疡性结 肠炎等也有20%-50%的检出率。此外,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动脉炎等患者也可能检 出ANA。ANA阳性已被美国风湿病学会列为SLE的诊断标准之一。 IIF(间接免疫荧光染色)检查ANA荧光染色模型:1)均质型:分裂间期细胞核质染色均匀一致,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阳性,此型与抗DNP抗体、抗dsDNA抗体、抗组蛋白抗体和抗核小体抗体有关。2)斑点型:分裂间期细胞核质染色呈斑点状、斑块状,核仁阴性,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阴性, 次与ENA抗体相关。3)抗核仁型:分裂间期细胞核仁着染荧光,分裂期细胞染色质阴性,此与硬 皮病相关抗核抗体有关。4)核模型:又称周边型,分裂间期细胞荧光染色在核膜周围,分裂期细 胞染色质阴性,此与抗核包膜蛋白抗体(抗板层素或gp210抗体——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特异性抗体)相关。5)着丝点型:又称散在斑点型,分裂期细胞核内均匀散布大小较一致的着染荧光细颗 粒(40-60个),无核膜结构,分裂期细胞染色质着丝点密集排列。ACA是系统性硬化型中CREST综合征的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可达80-98%。6)胞质型:分裂间期细胞的报纸染色阳性。按细胞器又 分多型。7)混合型:只两种或两种以上混合的荧光染色模型。 临床上ANA的检测,实际上是指总抗核抗体检测。ANA阳性的疾病很多,最常见于弥漫性结缔组织病,某些非结缔组织病也可阳性(如慢性活动性肝炎、重症肌无力、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正常老年人也可出现低滴度的ANA阳性。ANA检测在临床上是一个极重要的筛选试验,ANA阳性(高滴度)标志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可能性,ANA检测对风湿性疾病的诊断和鉴别具有重要意义。 2、抗双链DNA(ds-DNA) ①抗dsDNA自身抗体是SLE最重要的标志性自身抗体,美国风湿病学会已将抗dsDNA阳性列为SLE 诊断标准之一。 ②抗dsDNA抗体对SLE特异性很高,尤其当检测试剂中所用的dsDNA不含单链或变性片断且阳性滴 度较高时,对SLE特异性可达85%。RA患者阳性率最多为1%;干燥综合征、药物性狼疮、MCTD阳性率在10%以内,此外AIH也可见阳性。 ③高滴度抗dsDNA抗体提示SLE处于活动期。此抗体直接与肾小球细胞内DNA结合或与循环中DNA 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肾小球基底膜,故与狼疮性肾炎密切相关,特别是当血清补体C3、C4水平降低时。 3、可提取核抗原(ENA) (附注:①免疫印迹法的优点是一次可同时检测7种多肽抗体,但由于其作用的靶抗原多经过热变 性处理,使得原先存在于分子表面的抗原表位发生了改变,致使结果阴性。因此,相应多肽抗体阴性,并不能排除某种风湿病的存在。②无论免疫印迹法还是免疫斑点法阳性区带显色的深浅不能作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风湿知识)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 常见风湿病化验指标: 血沉(ESR)(红细胞沉降率)一般来说,风湿病患者特别当病情活动时,ESR是增高的,但反过来,ESR增高并不等于就得了风湿病。目前,在个别非专科医生的诊疗思路上仍存在误区,即只要一发现患者ESR高,马上说是风湿病。其实,ESR在多种情况下都可以增高,如贫血、感染或肿瘤等等。其次,血沉可随着风湿病病情缓解而下降,因此可作为药物疗效判断指标之一。但血沉不是活动的特异性指标,有时血沉与病情活动并不一致。男性0-15MM/H女性0-20MM/H 类风湿因子(RF)RF对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很有意义,阳性率为60%~80%。但RF不是类风湿关节炎特异性指标,RF阴性不能排除类风湿关节炎诊断,而RF阳性也不等于就是类风湿关节炎,例如在正常老年人约有5%阳性率。此外,其他风湿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血管炎等也常有RF阳性。另外,一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结核等也可阳性。 C-反应蛋白(CRP)CRP是炎性反应性蛋白之一。风湿病活动时C-反应蛋白普遍升高,与病情密切相关。但要记住CRP也不是风湿病的特异指标,其他炎症如感染或外伤等CRP也明显升高。 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ASO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抗O,很多患者以为抗O增高就是风湿,其实不然。抗O升高仅仅提示近期有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至于有无风湿还需根据患者年龄和其他临床表现来判

断。此外,高脂血症、巨球蛋白血症等也可发现抗O增高。 HLA-B27 HLA-B27是一个遗传标志物,90%以上的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存在HLA-B27 阳性。但要注意的是HLA-B27阳性并不意味着病人就是强直性脊柱炎。目前一般认为,HLA-B27阳性有利于使我们更多地考虑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然而,因为普通人群 HLA-B27阳性率达5%左右,而强直性脊柱炎的患病率仅0.3%,即100名HLA-B27阳性的个体中,只有3名左右可能是AS。况且AS 病人中,还有10%左右为HLA-B27阴性。因此,单凭HLA-B27阳性不能诊断AS,而HLA-B27阴性也不能除外AS。 抗核抗体(ANA)ANA是风湿性疾病的初步筛选试验,对风湿病的诊断极为重要。因为,大部分风湿病人可出现ANA阳性,比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90%~98%阳性。然而ANA阳性也可见于少数正常人(尤其老年人)、慢性感染、肝病以及使用某些药物。临床上有很多病人在治疗过程中虽然症状缓解,但ANA始终阳性或滴度没有下降,使其中部分病人一直担心疾病没控制,其实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应该认识到ANA与病情波动无关,ANA阳性或高滴度并不意味疾病严重。 抗可抽提核抗原抗体(ENA抗体)ENA抗体包括抗Sm,RNP,SSA,SSB,Scl-70,Jo-1及抗核糖体抗体等自身抗体,主要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亚急性皮肤型狼疮(SCLE),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硬皮病(SSc),干燥综合征(SS)和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等自身免疫性风湿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中:抗Sm是SLE的标志性抗体;

(内科学习题)第七篇-风湿性疾病

(内科学习题)第七篇-风湿性疾病

第七篇风湿性疾病 目录 第一章概论.................................................................. .. (1) 第二章类风湿关节炎.................................................................. .. (4) 第三章系统性红斑狼疮................................................................. 10 第四章骨性关节炎.................................................................. .. (13) 第一章概论 一、A1 型题 1.风湿性疾病是指 A 以内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B 以中医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C 以骨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D 以外科治疗为主的肌肉骨骼系统疾病 E 以上都不是 2.风湿性疾病是指 A 累及软组织及血液的一大类疾病 B 累及肌肉、肌腱的一大类疾病 C 累及关节的一大类疾病 D 累及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一大类疾病 E 累及关节、肾脏、皮肤的一大类疾病 3.风湿性疾病是指 A 自身免疫疾病 B 退行性变疾病 C 感染因子相关性疾病 D 晶体性疾病

E 以上都是 4.哪个关节炎起病急骤 A RA B SLE C AS D 痛风 E OA 5.哪个关节炎休息后加重 A SS B SLE C AS D 痛风 E OA 6.手的畸形常见于 A RA B SLE C AS D 痛风 E OA 7.骨性肥大常见病变关节 A 近端指间关节 B 远端指间关节 C 掌指间关节 D 髋关节 E 踝关节 8.哪个疾病活动时C3 或C4 水平降低 A SS B SLE C AS D PM/DM E OA 9.哪个不属于慢作用抗风湿药 A CTX B MTX C SASP D 罗非西布 E 莱弗米特 10.抗磷脂抗体与哪个临床表现无关 A 血小板减少 B 狼疮脑病 C 血管栓塞 D 习惯性流产 E 皮肤红斑 二、B1 型题

风湿病选择题

风湿病选择题(A型题) 1.下列哪项不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点: A、多器官多系统损害 B、女性病人多见 C、治愈率比较高 D、多合并血管炎改变 E、病因多不清 2.下列哪种情况提示SLE疾病活动 A. 抗Sm抗体阳性 B. 关节疼痛 C. 食欲减退,体重减轻 D. 抗ds-DNA抗体高滴度阳性,伴血清补体水平降低 E. 血清转氨酶升高 3.下列哪种病可出现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阳性 A、 Wegener肉芽肿(韦格纳肉芽肿) B、系统性硬化症 C、复发性多软骨炎 D、梅毒病 E、麻风病 4.女性,60岁。间断发热 5 个月,伴有牙龈及鼻出血 2 个月。近1个月出现胸闷、气短。来院查发现:血沉65mm/h,血色素L,血小板L,尿常规:蛋白++++,白蛋白 24 g/L超声检查发现胸腔及腹腔均有积液。抗核抗体(ANA)阳性(1:640,周边型)。你认为下一步应做哪项检查对诊断最有意义 A、做骨穿检查 B、补体C3、C4 C、免疫球蛋白(IgA、G和M) D、 C反应蛋白 E、抗Sm、dsDNA抗体 5.你认为最有可能的诊断是(接4题)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胸部肿瘤 D、慢性感染 E、系统性红斑狼疮 6.根据你的以上诊断,最先用于治疗的药物是(接5题) A、用NSAID药 B、用免疫球蛋白 C、用糖皮质激素

7.类风湿因子是抗免疫球蛋白抗体,其主要抗 A. 变性的IgA的Fc段 B. 变性的IgG的Fc段 C. 变性的IgM的Fc段 D. 变性的IgD的Fc段 E. 变性的IgE的Fc段 8.下列哪项不属于ACR诊断分类标准之列 A. 抗Sm抗体 B. 盘状红斑 C. 光过敏 D. 抗核抗体 E. 脱发 岁女性,主诉为疲乏6周和淋巴结肿大。17岁时她因为血小板减少而行脾切除术,20多岁时有三次流产,其中有一次随后发生了深静脉血栓。下列哪项检查对明确诊断最有价值: A. 类风湿因子、ANA、抗Scl-70抗体 B. ANCA、抗组蛋白抗体 C. ANA、抗心磷脂抗体、抗DNA抗体 D. ANA、类风湿因子、莱姆氏病抗体 10.以下除了哪项以外都可以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眼部表现: A. 继发性干燥综合征 B. 巩膜炎 C. 角膜溶解 D. 缺血性视萎缩 11.以下NSAID类药物中哪个为特异性COX-2抑制剂 A. 阿司匹林 B. 奈普生 C. 双氯芬酸 D. 塞来昔布 E. 炎痛喜康 12.下列哪种情况适合首选非甾体消炎药 A. 内脏受累的狼疮 B. 狼疮脑病 C. 蛋白尿 D. 以肌肉关节症状为主要表现的SLE E. 光过敏 13.以下除了哪项以外都可以是类风湿关节炎的关节受累特点: A. 多关节受累

风湿病临床化验(转载)

风湿病临床化验(自己整理总结) 抗核抗体(ANA) 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ANA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 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DNA抗体 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临床意义:前者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抗组蛋白抗体 是一种碱性核蛋白,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抗核周因子 抗核周因子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为不溶性蛋白质。主要为IgG,也含有IgM及I gA成分,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 临床意义: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在早期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53.3% 抗核周因子呈阳性。抗核周因子阳性、RF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同时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抗角蛋白抗体 临床意义:AKA角质层型阳性与RF、抗RA33/RA36抗体无关。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RF 阴性或抗RA33/RA36抗体阴性的RA患者提供诊断指标。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RA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因此,对RA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M3 受体抗体: M3受体抗体(即毒蕈碱3受体)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及平滑肌的胆碱能受体,也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意义 (1)抗M3受体抗体在SS诊断中的敏感性高(86.00%)、特异性强(96.03%),是诊断SS 的标记性抗体之一; (2)抗M3受体抗体在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00%、77.50%、72.00%,因而该抗体对于抗SSA、SSB、a-Fodrin抗体阴性的SS患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 (3)该抗体阳性组ANA、RF阳性率高,IgG、IgA、CIC、ESR升高的发生率高。 中国医学健康网 BiP 抗体: BiP抗体, 是一种内质网分子伴侣,该蛋白属于HSP70 家族。 临床意义 (1)抗BiP抗体可以在RA病程早期出现,并且具有较高的阳性 率。可能对RA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 (2)BiP抗体可以在RF、CCP、HRF、RA33、AKA、APF等抗体阴性的血清中有很高的阳性率,对RA的诊断是一个很好地丰富和补充。? (3)抗BiP抗体阳性组的RA患者病情严重程度重于该抗体阴性组者。

常见风湿病诊断标准

一、国外诊断标准(1987年美国风湿协会(ARA)诊断标准)(一)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标准 1、晨僵至少1小时,持续至少6周。 2、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炎肿胀持续至少6周。 3、腕关节、掌指关节或近侧指间关节肿胀6周或以上。 4、对称性关节肿胀。 5、手的X线照像应具有典型的类风湿关节改变而且必须包括糜烂和骨质脱钙。 6、类风湿结节。 7、类风湿因子阳性。 具备上述4项即可确诊。 分期: A、早期:绝大多数受累关节有肿痛及活动受限,但X线仅显示软组织肿胀。 B、中期:部分受累关节功能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及不同程度腐蚀。 C、晚期:多数受累关节出现各种畸形,纤维强直,活动困难,X线片显示关节严惩破坏、脱位或融合。 (二)、强直性脊柱炎诊断标准(1984年修订的纽约标准) 1、下背疼痛持续3个月,活动后减轻,休息后无缓解。

2、腰椎侧弯和前后活动受限,扩胸度较正常年龄组及性别减少。 3、双侧II——III级骶髂关节炎。 4、单侧II——IV级骶髂关节炎。 确诊:单侧II——IV级或II——III级骶髂关节炎和至少具备3条临床资料中的1条。 (三)、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标准(美国风湿协会(ARA)1982年修订的SLE分类标准) 1、颊部红斑:遍及颊部或高出皮肤的固定性红斑,常不累及鼻唇沟部位。 2、盘状红斑:隆起的红斑上覆有角质性鳞屑和毛囊栓塞,旧病灶可有萎缩性斑痕。 3、光过敏:日光照射引起皮肤过敏。 4、口腔溃疡:口腔或鼻咽部无痛性溃疡。 5、关节炎:非侵蚀性关节炎,累及2个或2个以上周围关节,关节肿痛或渗液。 6浆膜炎: (1)胸膜炎:胸痛、胸膜摩擦音或胸膜渗液。 (2)心包炎:心电图异常,心包摩擦音或心包渗液。 7、肾脏病变: (1)蛋白尿:大于0.5g/L或>+++ (2)管型:可为红细胞、血红蛋白、颗粒管型或混合性管型。

风湿性疾病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最新资料推荐------------------------------------------------------ 风湿性疾病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 风湿性疾病常见指标的临床意义作者:发布日期: 2009‐11‐2715:33:27查看次数: 1718 次摘要: 抗核抗体(ANA)抗核抗体是血清中存在的一组抗多种细胞核成份自身抗体的总称。 临床意义: ANA 可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药物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类风湿关节炎(RA)、干燥综合征(SS)、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PSS)、多发性肌炎(PM)、皮肌炎(DM)及慢性活动性肝炎等。 抗双链 DNA 抗体脱氧核糖核酸分为双链 DNA(dsDNA)和单链DNA(ssDNA)两种。 临床意义: 前者可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标记性抗体。 后者则见于多种风湿性疾病。 抗组蛋白抗体是一种碱性核蛋白,是抗核抗体的一种。 临床意义: 主要与药物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有关。 抗核周因子抗核周因子存在于颊粘膜上皮细胞核周胞浆内,为不溶性蛋白质。 1 / 9

主要为 IgG,也含有IgM 及 IgA 成分,是上皮细胞的中等纤维结合蛋白或其前体。 临床意义: 抗核周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有明显的相关性,不仅阳性率高,特异性也好。 抗核周因子可出现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甚至在发病之前。 在早期 RF 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中可有 53.3% 抗核周因子呈阳性。 抗核周因子阳性、RF 阴性的类风湿关节炎病人往往预后较差,不仅有助于早期诊断,也有助于判断预后。 同时其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也呈正相关。 抗角蛋白抗体临床意义: AKA 角质层型阳性与 RF、抗 RA33/RA36 抗体无关。 因此,该抗体的检测可对 RF 阴性或抗 RA33/RA36 抗体阴性的RA 患者提供诊断指标。 抗角蛋白抗体与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性相关,在 RA 早期甚至临床表现出现前即可出现。 因此,对 RA 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很有意义。 M3 受体抗体: M3 受体抗体(即毒蕈碱 3 受体)是一种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及平滑肌的胆碱能受体,也是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 临床意义(1)抗 M3 受体抗体在 SS 诊断中的敏感性高(86.00%)、

风湿免疫科题库及答案

住院医师(风湿免疫科)题库及答案(一) 题型:单选题 所含章节:系统性红斑狼疮、骨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外脊柱关节病、系统性血管炎、炎性肌病和系统性硬化症、痛风 1.下述哪种疾病主要累及肾小球 A.干燥综合征 B.类风湿关节炎 C.骨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多发性肌炎 答案:D 解析:几乎所有的SLE均可累及肾脏,主要是引起肾小球基膜的改变而引起狼疮肾炎。而干燥综合征及类风湿关节炎多造成肾间质或肾小管的损伤;骨关节炎和多发肌炎本身较少累及肾脏。 2. A.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B.子宫肌瘤 C.抗磷脂综合征 D.系统性红斑狼疮、继发抗磷脂综合征 E.重叠综合征 答案:D 解析: 3.有助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的是 B.抗SPR抗体 C.抗ds-DNA抗体 D.抗SSA(RO)抗体 E.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答案:C 解析:抗ds-DN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诊断特异性强 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脏受累中,最常见的为 A.胸膜炎 B.间质性肺炎 C.急性狼疮肺炎 D.肺动脉高压 E.肺栓塞 答案:A 解析: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肺脏受累中,最常见的为胸膜炎。

5.女,26岁,反复口腔溃疡、颜面部皮疹3年,化验检查外周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尿蛋白(+),ANA1:640,C3减低;目前最恰当的诊断是 A.系统性红斑狼疮 B.混合结缔组织病 C.重叠综合征 D.复发性口腔溃疡 E.白塞病 答案:A 解析:育龄女性,口腔溃疡、颜面部皮疹,尿蛋白(+),ANA1:640,c3减低;目前最恰当的诊断是系统性红斑狼疮。 6.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最高的自身抗体是 A.抗SSA抗体 B.类风湿因子 C.抗核抗体 D.抗ds-DNA抗体 E.抗Sm抗体 答案:E 解析: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最高的自身抗体是抗Sm抗体。 7.狼疮性肾炎的活动病理是 A.细胞性新月体肾炎 B.轻度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肾小球微小病变 D.纤维性新月体肾炎 E.增生硬化性肾小球病变 答案:A 解析:狼疮性肾炎的活动病理是细胞性新月体肾炎。 8.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以下描述不正确的是 A.目前尚无根治方法,但通过正规治疗可以使病情得到完全缓解 B.治疗原则中包括去除诱因 C.环磷酰胺是临床上最为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 D.最重要、应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免疫抑制剂 E.重症患者可行激素冲击治疗 答案:D 解析:根据病情选择治疗方案。 9.患者,女,40岁,反复口腔溃疡,乏力,口干,间断心悸,超声心动图提示心包积液,24小时尿蛋白,抗核抗体阳性,可能的诊断为 A.干燥综合征 B.系统性硬化症 C.类风湿性关节炎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混合结缔组织病 答案:D 10.患者,女,23岁,高热,口腔溃疡,多关节酸痛,盘状红斑,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抗体阳性,应诊断为 A.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期)

风湿三项临床意义

抗溶血性链球菌“O”(Anti-Streptolysin “O”;ASO) 是A族溶血性链球菌的重要代谢产物之一,它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及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同时溶血性链球菌“O”具有抗原性,能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ASO。 【标本要求】静脉血、空腹;不需空腹 【参考值】 1:400及以下为阴性 0-200IU/mL (西南医院;免疫比浊法) 【临床意义】诊断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症(增加),活动性风湿热,猩红热,丹毒等均可增高。1)ASO俗称抗“O”,测定其效价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鉴于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相当常见,故正常人能测到ASO的低滴度,但一般在500u以下。 2)ASO增高,常见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儿童多见。还可见于皮肤急软组织感染。3)风湿性心肌炎、心包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ASO滴度升高。多次检验所呈现的趋势与病情平行,如渐渐下降提示病情好转。 4)A组溶血性链球菌所致败血症、菌血症心内膜炎等ASO均可升高。 注意事项: 1)不能认为ASO升高就是风湿病,须结合临床症状考虑。但ASO升高的各种致病因素中与A组溶血性链球菌最密切相关。 2)人体感染A组溶血性链球菌后ASO上升在4-6周内达到高峰,然后在血清中ASO升高可达数月至数年。故一次检查尚难肯定是否为最近感染所致,须多次检查,观察变化动态。在风湿热病人感染后4-6周,有80%可见ASO升高,常伴有血沉增快及白细胞增多,有助于鉴别诊断。 近期建立的A群溶血性链球菌胞外产物的抗链酶试验(ASZ),比单测ASO阳性率高。对于诊断ASO不增高的急性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病人有助。 3)免疫机制不全及大量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链球菌感染后ASO可不升高。 C-反应蛋白(CRP) 标本要求】静脉血、空腹;不需空腹 【参考值】<10mg/L(免疫单向扩散法) <8mg/L (西南医院;免疫比浊法) 【临床意义】 1)各种急性化脓性炎症、菌血症、组织坏死(如心肌梗死、大手术、烧伤、严重创伤等)、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等患者CRP升高,凡有器质性病变时升高,而功能性疾病正常,这对于鉴别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有帮助。大于20mg/L为医学决定水平的提示值,强烈提示上述情况的存在,应及时采取诊治。 2)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血清CRP增高。 3)急性风湿热活动期CRP可很明显增高,甚至可达200mg/L,经治疗好转后,CRP可逐渐下降至正常。这对风湿热的诊断及疗效观察有重要参考价值。 4)CRP在病毒性感染时不增高,而细菌性感染时增高,在需鉴别病原体是细菌还是病毒时,很有参考价值。如脑膜炎时作脑脊液CRP测定,有助于确定细菌性还是病毒性(病毒性CRP 正常) 【注意事项】 1)CRP测定是非特异性指标,需结合临床体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项目考虑其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