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房山区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房山区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房山区2018年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京市房山区2018年高三一模

语文试题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题。

材料一

近年来,知识付费平台在互联网上骤然出现,有些平台迅速累积起成千上万的用户。这不禁让人感叹:知识终于值钱了。

目前,知识付费主要包括两种模式:第一种是某些平台花钱请一些“答主”,聚拢人气和流量,接下来才会考虑向用户收费的问题;第二种是创建类似“得到”、“小密圈”这样的付费专栏,专栏创建者和用户之间直接建立金钱协议关系。经济学者薛兆丰的专栏卖出了20万份,他可以说是知识人里面的富翁了。

“知识付费”的核心就是花钱获得阅读特权。某APP平台中的听书服务,受众群很大。一本书有20万字,先找人整理一个5000字的干货,再制作成语音放在平台上。你听一本书,只需要花一元钱和半小时的时间,因此,朋友圈突然就有了一些一年“读”200本书的人。

但是,不管你是听很多书,还是追随薛兆丰这样的名家,阅读一年的专栏,你获得的都不是整体性知识,而是一堆“知识”的碎片。比如,薛兆丰会根据一些热点问题,做出经济学的解读,但那并不是经济学本身。如果你要真的提升自己的经济学知识,还必须自己下功夫获得。因为,对一个人来说,不在于你是否拥有丰富的知识,关键是你是否构建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人有了知识体系,就能获得一个思考的支点,此后,你只需要不断延展它、丰富它。那些比你厉害的人,很有可能是知识体系更合理。

恰恰在构筑知识体系上,“知识付费”是很无力的。过于追随一个人的“专栏”,容易成为他思想的应声虫;而大量听书的梗概的人,也不可能获得真正的干货。这些碎片化的知识还会转瞬即逝。这也是很多人的体会:付费听了一年书,回头想想自己却并没有记住什么,生活和对世界的认识,也都没有什么变化。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知识付费主要有两种模式,第三段中的“听书”属于第二种

B.采用“知识付费”的办法,可以节约时间成本降低经济成本

C.通过“知识付费”获得的知识,既是碎片化的,也是易逝的

D.幻想花钱买到有价值的知识,却只是成就了别人的致富路径

2.下列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骤然出现:“骤”读作zhòu意思是“猛烈”

B.模式:“模”读作mú意思是“法式”

C.梗概:“梗”读作ɡěnɡ意思是“大略”

D.转瞬即逝:“瞬”读作shùn意思是“一段时间”

材料二

在知识付费成为潮流的今天,某知名教授曾说:“能够与金钱和权力交换的知识,大多是三流的,因为它们的表达方式不可能继续忠于那种只有一流知识才可表达的重要性感受。一流的知识只能免费,这是因为它只吸引少数能够理解它的人。这些人是最可宝贵的,他们原本不应该付费,他们投入了理解力,并伴随着理解一流知识付出了艰辛,这些价值远远超过了任何付费知识的市场价格。”

也就是说,一流知识自有其一定的、无法降低的甚至不可逾越的知识门槛,这是听懂、理解、习得一流知识的起点。不过,这只是做学问的逻辑,并不是商业的逻辑。在知识付费的语境里,平台内所有的知识都应当是人人皆能歌的“柳词”,起码也应该是有钱即入、可以自嗨的“迷你KTV”。在这里,钱是唯一的门槛。

而专业领域里的专业知识,对大众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这其实也没什么奇怪,学术知识与日常生活知识本身就有所差别。普通人靠“三流知识”可能就能活得不错,学者却必须以追求“一流知识”为己任。

人们为获得知识而付费,有着悠久的历史。比如,孔子曾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至于在现实生活中,为了获得知识而上学、参加培训、听讲座,以及购买图书、报刊资料、音像制品等,无不属于为知识付费的范畴。

应当说,知识付费的兴起和现代人的浮躁、焦虑以及速成的心理有很深的关系,在一个以效率为目标、以速度为标准的时代,知识的学习也难免走上了一条“快车道”。无数没入门、没基础的“菜鸟”,一上来就想走捷径,想只通过若干小时的听或读就达到他人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水平,想直接获取一流的知识,这是不可能的。只可惜,没有人能单靠第七张饼就吃得饱饱的,也没有人能靠吃别人嚼过的馒头就成为大师。

不过,这并不是说,知识付费就一无是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知识需求在不断升级,而人的时间却被拆解得支离破碎,只能利用这些时间间隙来学习;传统阅读和学校教育已经没办法满足不断升级的知识需求,但碎片式学习反而是在一定条件下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而且,付费这一门槛,一定程度上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筛选出了有效信息,同时也能让优质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使两方价值达到最大化。

即使知识付费买到的是三流知识,如果有人能将这些知识真正掌握、理解,岂不是一件幸事?这也是让学术通俗化的一种努力和有效的实践。毕竟,有些知识不能只是被关在“象牙塔”内进行自我欣赏,而是需要走向大众。再进一步说,如果有人借付费买到三流知识,并窥得学习门径,进而逐级而上,乃至最后可以听懂或读懂免费的一流知识,那么这也是受益匪浅的。

3.根据材料二,下列对“知识付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按某知名教授的说法来看,“知识付费”买到的大多是三流知识

B.“知识付费”中包含着商业逻辑,而不是做学问的逻辑

C.“知识付费”不可能使人一蹴而就地直接获取一流知识

D.“知识付费”买到三流知识也是幸事,因为这毕竟强于什么都没买到

4.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促使“知识付费”兴起的因素的一项是(2分)

A.心浮气躁 B.焦躁忧虑 C.循序渐进 D.急于求成

5.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某知名教授认为一流知识不可能通过付费而获得,因为其知识门槛高

B.专业领域的学者不用追求那些繁琐的日常生活知识就能活得很不错

C.和古代“束脩”向孔子从师相比,现代为知识付费的范畴已经扩大

D.应辩证看待“知识付费”,因为它虽然不是捷径但也并非一无是处

材料三

近两年,以自媒体为代表的内容付费模式的出现,分答、喜马拉雅等知识类平台向付费答题、付费读书的转型,真正意义地逐步开启了互联网共享时代为知识付费的模式。为知识付费,有利于改变人们期望借助互联网免费获取知识的思维和习惯。

目前进入付费范畴的“知识”可分为知识类和非知识类两种,前者是有附加值的信息,如专业讯息或自媒体红人的见解表达、某领域各类知识经验的汇总;后者则更像个信息综合体,与其说是知识,不如说有更强的休闲娱乐性。这样看来,为知识埋单其实是前一种购买想法或点子,而那些休闲娱乐性的信息,购买它们不过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市场自由定价,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买卖知识。

其实,给知识性信息付费,与保护知识产权的逻辑并无二致。尽管定价是市场性的,但定价并不是纯粹为了盈利,而是给予创作者公允的回报,促进知识相关行业的勃兴,鼓励更多的创作涌现。换句话说,购买行为既让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市场评估,也是在鼓励更多的思想涌出共享,通过这种良性的互动汇聚更多的新的时代思想。在网络这个特殊的平台上,由于分享与链接的速度和效率都远高于线下,所以也就更需要注意对此类知识产权的全面维护,必须有更先进的技术及时跟踪和回馈,随时打击侵权行为。

当然,也要看到,知识付费会让网络的群居性特点更为突出,即分享的碎片化、共享的碎片化,此类知识只为一类人拥有,无形中形成了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壁垒。另外,我们也无奈地看到,并不是所有知识都可以定价化,有些具有普世意义的知识,如知识产权中的药品配方、各个学科的公理定论,哪怕在这个注重知识保护、给知识定价的时代,它们也是必须被分享以促进人类共同进步的。这些问题,都将是正在来临的知识付费时代我们必须要破的局。

6.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知识付费的模式推动了分答、喜马拉雅等知识类平台的转型

B.进入付费范畴的“知识”分为两种,其中休闲娱乐性信息不值得付费

C.为知识付费有利于催生更多的创作,汇聚更多的新的时代思想

D.那些具有普世意义的知识是不用付费的,因为它们是众人皆知的知识

7.根据材料三,下列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下,互联网知识付费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发展

B.将来进入付费范畴的“知识”会由目前的两种发展到多种

C.维护知识产权不能仅靠知识付费,须有更先进的技术支撑

D.知识付费时代,我们必须要解决知识壁垒更为突出的问题

8.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简述“知识付费”的优点。(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4题。

三槐堂铭

苏轼

天可必乎?贤者不必贵,仁者不必寿。天不可必乎?仁者必有后。二者将安取衷哉?吾闻之申包胥曰:“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善者以怠,恶者以肆。盗跖之寿,孔、颜之厄,此皆天之未定者也。松柏生于山林,其始也,困于蓬蒿,厄于牛羊;而其终也,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其天定也。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吾以所见所闻考之,而其可必也审矣。

国之将兴,必有世德之臣,厚施而不食其报,然后其子孙能与守文太平之主、共天下之福。故兵部侍郎晋国王公,显于汉、周之际,历事太祖、太宗,文武忠孝,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盖尝手植三槐于庭,曰:“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相真宗皇帝于景德、祥符之间,朝廷清明,天下无事之时,享其福禄荣名者十有八年。今夫寓物于人,明日而取之,有得有否;而晋公修德于身,责报于天,取必于数十年之后,如持左契,交手相付。吾是以知天之果可必也。

吾不及见魏公,而见其子懿敏公,以直谏事仁宗皇帝,出入侍从将帅三十馀年,位不满其德。天将复兴王氏也欤!何其子孙之多贤也?世有以晋公比李栖筠者,其雄才直气,真不相上下。而栖筠之子吉甫,其孙德裕,功名富贵,略与王氏等;而忠恕仁厚,不及魏公父子。由此观之,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懿敏公之子巩与吾游,好德而文,以世其家,吾以是铭之。铭曰:

“呜呼休哉!魏公之业,与槐俱萌;封植之勤,必世乃成。既相真宗,四方砥平。归视其家,槐阴满庭。吾侪小人,朝不及夕,相时射利,皇恤厥德?庶几侥幸,不种而获。不有君子,其何能国?王城之东,晋公所庐;郁郁三槐,惟德之符。呜呼休哉!”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其可必也审矣审:明白

B.盖尝手植三槐于庭尝:尝试

C.今夫寓物于人寓:寄放

D.以世其家世:继承

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松柏生于山林

显于汉、周之际

B.贯四时、阅千岁而不改者

而见其子懿敏公

C.吾以所见所闻考之

王城之东

D.已而其子魏国文正公

何其子孙之多贤也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善者以怠,恶者以肆

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

B.厚施而不食其报

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却没有得到福报

C.王氏之福盖未艾也

王氏的福份大概还没有兴起

D.郁郁三槐,惟德之符

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晋公一家的才德

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

①世之论天者,皆不待其定而求之,故以天为茫茫。

②天下望以为相,而公卒以直道不容于时。

13.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槐堂”因兵部侍郎晋国王公在庭院里手植三棵槐树而得名。

B.晋国王公的儿子魏国文正公官至宰相,享有福禄荣耀十八年。

C.晋国王公仁爱厚施,其子孙多贤,证明了“仁者必有后”的观点。

D.魏公的儿子懿敏公崇尚道德又善诗文,传承了其家良好的家风。

14.苏轼认为“善恶之报,至于子孙,则其定也久矣”,意思是关于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你赞同这个观点吗?请结合上述选文或阅读积累简述理由。(5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5—18题。

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

辛弃疾

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鲸饮未吞海①,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回,物华幽。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②!

注释:①鲸饮吞海:如巨鲸吞海似的狂饮,化用杜甫《饮中八仙歌》里“饮如长鲸吸百川”的诗句。②扶头:形容醉后状态,谓头须人扶,化用北宋词人贺铸《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中“易醉扶头酒”的词句。

15.下列对本词的解说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水调歌头”是词牌名,题目中的“和”指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词。

B.上阙中词人用“冰雪” 、“百川”比喻自己的胸怀,用“剑气”寄寓着壮志。

C.下阙“浮”、“回”、“幽”等词描绘了月光浮动、天空高远、景色清幽的画面。

D.结尾写挽留友人醉在今宵,借酒排遣对朝廷收复中原的决策遥遥无期的愤懑。

16.上阙“更筹”是古时夜间计时工具,这里代指时间。下列语句中加点词使用了以工具代本体这一手法的一项是(3分)

A.何我堂堂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曹雪芹《红楼梦》)

B.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文天祥《过零丁洋》)

C.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17.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请结合本词和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词,简要赏析两词家的不词风。(6分)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6分)

①借代是古诗文中常用的手法,范仲淹《岳阳楼记》里,“,。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庙堂”一词就用了此法。

②借喻与借代有别,司马迁《鸿门宴》里,“吾入关,,,封府库,而待将军”中的“秋毫”属于借喻。

③与豪放派“气象恢弘”不同,婉约派“辞情酝藉”,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冷冷清清,。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等句辞情悲切,意蕴无穷。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9—24题。

沙原隐泉

余秋雨

①沙漠中也会有路的,但这儿没有。远远看去,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顺着脚印走罢,但不行,被人踩过了的地方,反而松得难走。只能用自己的脚,去走一条新路。回头一看,为自己长长的脚印高兴。不知这行脚印,能保存多久?

②挡眼是几座巨大的沙山。只能翻过它们,别无他途。上沙山实在是一项无比辛劳的苦役。刚踩实一脚,稍一用力,脚底就松松地下滑。用力越大,陷得越深,下滑得也越厉害。才踩几脚,已经气喘,浑身恼怒。软软的细沙,也不硌脚,也不让你碰撞,只是款款地抹去你的全部气力。你越发疯,它越温柔,温柔得可恨之极。无奈,只能暂息雷霆之怒,把脚底放轻,与它厮磨。

③心气平和了,慢慢地爬。沙山的顶越看越高,爬多少它就高多少,简直像儿时追月。已经担心今晚的栖宿。狠一狠心,不宿也罢,爬!再不理会那高远的目标了,何必自己惊吓自己。它总在的,看也在,不看也在,那么,看又何益?还是转过头来看看自己已经走过的路罢。我竟然走了那么长,爬了那么高。脚印已像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平静而飘逸地划下了一条波动的曲线,曲线一端,紧系脚下。完全是大手笔,不禁钦佩起自己来了。不为那山顶,只为这已经划下的曲线,爬。不管能抵达哪儿,只为已耗下的生命,爬。无论怎么说,我始终站在已走过的路的顶端,永久的顶端,不断浮动的顶端,自我的顶端,未曾后退的顶端。沙山的顶端是次要的。爬,只管爬。

④脚下突然平实,眼前突然空阔,怯怯地抬头四顾,山顶还是被我爬到了。完全不必担心栖宿,西天的夕阳还十分灿烂。夕阳下的绵绵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最畅直的线条流泻着分割,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斑驳,像用一面巨大的筛子筛过了。日夜的风,把山脊、山坡塑成波荡,那是极其款曼平适的波、不含一丝涟纹。于是,满眼皆是畅快,一天一地都被铺排得大大方方、明明净净。色彩单纯到了圣洁,气韵委和到了崇高。为什么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要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建造了莫高窟、榆林窟和其他洞窟?站在这儿,我懂了。我把自身的顶端与山的顶端合在一起,心中鸣起了天乐般的梵呗①。

⑤刚刚登上山脊时,已发现山脚下尚有异相,舍不得一眼看全。待放眼鸟瞰一过,此时才敢仔细端详。那分明是一弯清泉,横卧山底。动用哪一个藻饰词汇,都会是对它的亵渎。只觉它来得莽撞,来得怪异,安安静静地躲坐在本不该有它的地方,让人的眼睛看了很久还不大能够适应。再年轻的旅行者,也会像一位年迈慈父责斥自己深深钟爱的女儿一般,道一声:你怎么也跑到这里!

⑥是的,这无论如何不是它来的地方。要来,该来一道黄浊的激流,但它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或者,干脆来一个大一点的湖泊,但它是这样的纤瘦和婉约。按它的品貌,该落脚在富春江畔,雁荡山间,或是从虎跑到九溪的树荫下。漫天的飞沙,难道从未把它填塞?夜半的飓风,难道从未把它吸干?这里可曾出没过强盗的足迹,借它的甘泉赖以为生?这里可曾蜂聚过匪帮的马队,在它身边留下一片污浊?

⑦我胡乱想着,随即又愁云满面。怎么走近它呢?我站立峰巅,它委身山底;向着它的峰坡,陡峭如削。此时此刻,刚才的攀登,全化成了悲哀。向往峰巅,向往高度,结果峰巅只是一道刚能立足的狭地。不能横行,不能直走,只享一时俯视之乐,怎可长久驻足安坐?上已无路,下又艰难,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孤独与惶恐。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我已看出了它的讥谑,于是急急地来试探下削的陡坡。人生真是艰难,不上高峰发现不了它,上了高峰又不能与它近乎。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

⑧一咬牙,狠一狠心。总要出点事了,且把脖子缩紧,歪扭着脸上肌肉把脚伸下去。一脚,再一脚,整个骨骼都已准备好了一次重重的摔打。然而,奇了,什么也没有发生。才两脚,已嗤溜下去好几米,又站得十分稳当。不前摔,也不后仰,一时变作了高加索山头上的普罗米修斯。再稍用力,如入慢镜头,跨步若舞蹈,只十来下,就到了山底。实在惊呆了:那么艰难地爬了几个时辰,下来只是几步!想想刚才伸脚时的悲壮决心,哑然失笑。康德说滑稽是预期与后果的严重失衡,正恰是这种情景。

⑨来不及多想康德了,急急向泉水奔去。一湾不算太小,长可三四百步,中间最宽处,相当一条中等河道。水面之下,飘动着丛丛水草,使水色绿得更浓。竟有三只玄身水鸭,轻浮其上,带出两翼长长的波纹。真不知它们如何飞越万里关山,找到这儿。水边有树,不少已虬根曲绕,该有数百岁高龄。总之,一切清泉静池所应该有的,这儿都有了。至此,这湾泉水在我眼中又变成了独行侠——在荒漠的天地中,全靠一己之力,张罗出了一个可人的世界。

⑩茫茫沙漠,滔滔流水,于世无奇。惟有大漠中如此一湾,风沙中如此一静,荒凉中如此一景,高坡后如此一跌,才深得天地之韵律、造化之机巧,让人神醉情驰。以此推衍,人生、世界、历史,莫不如此。给浮嚣以宁静,给躁急以清冽,给高蹈以平实,给粗犷以明丽。惟其这样,人生才见灵动,世界才显精致,历史才有风韵。然而,人们日常见惯了的,都是各色各样的单向夸张,连自然之神也粗粗糙糙,懒得细加调配,让人世间大受其累。

11 ——山,名为鸣沙山;泉,名为月牙泉。皆在敦煌县境内。

(选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有删改)注释:①梵呗:fàn bài,和尚念经的声音,是中国佛教音乐原声的特称。

19.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读音和意思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厮磨:sī mó让脚底与细沙互相摩擦

B.异相:yì xiànɡ人的奇异的长相

C.熨帖:yùn tiē感觉舒舒服服

D.讥谑:jī nüè深谷的美景对惶恐的我的讥讽戏谑

2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者一开始高兴的原因是看见远处有几行歪歪扭扭的脚印自己可以顺着走。

B.历代僧人、俗民、艺术家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信仰是因为这里适合建造洞窟。

C.第⑥段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山底清泉是这样的清澈和宁谧、这样的纤瘦和婉约。

D.茫茫的荒凉的沙漠中搭配上滔滔的清静的泉水启示我们单向的夸张美是最美。

21.作者在沙漠上行走、上坡、下坡经历了怎样的感情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作简要说明。(6分)

22.文中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写爬鸣沙山和赏月牙泉,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6分)

23.行家称道余秋雨这篇美文“自然而深邃”,请你细味本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和由此生发的人生感慨,谈谈对这一评价的认识。(4分)

24.“看来,注定要不断地上坡下坡、上坡下坡。”爬沙山如此,人生也如此,下列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其人生最具有“不断地上坡下坡”特点的一项是(3分)

A.刘思扬小萝卜头 B.贾宝玉闰土

C.翠翠桑地亚哥 D.孙少安孙少平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说起“知识付费”,你也许会想象到将来可能出现的譬如智能知识付费这样的比时下互联网平台知识付费更科学、更先进、更便捷的知识付费方式吧?请写一段介绍你想象中的智能知识付费的文字。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简洁、明了。

②请以“厉害了,我的国”为话题写一段抒情性文字。要求:情感真挚充沛,语言具有感染力。

③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从艺术上都有其原因。请从《论语》、《红楼梦》、《边城》、《呐喊》、《老人与海》、《平凡的世界》、《红岩》等几部经典中选择一部,简述其成为经典的一条原因。要求:立足原著,突出作品的经典性特点。

房山区2018年高考第一次模拟测试试卷

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建议

一、本大题共8小题,共24分。

1.A(3分)第三段中的“听书”应属于第一种模式。第一种模式的关系是“答主(作者)—平台—用户”;第二种模式的关系是“作者—用户”,中间没有获取利益的“平台”。第三段中的“听书”是获取利益的“平台”充当“中间人”,将书籍的“整理人”与付费的“听者”之间建立起了联系。

2.C(2分) A项,“骤”的意思应是“突然”。B项,“模”应读作“mó”。D项,“瞬”的意思应是“一眨眼的工夫”、“极短的时间”。

3.D(2分)“这毕竟强于什么都没买到”于原文无据。

4.C(2分)无中生有,且意思截然相反。

5.B(3分)张冠李戴、不当套作,注意原文:“普通人靠‘三流知识’可能就能活得不错,学者却必须以追求‘一流知识’为己任。”

6.C(3分) A项,关系不当,不是“为知识付费的模式推动了分答、喜马拉雅等知识类平台的转型”,而是“喜马拉雅等知识类平台的转型,真正意义地逐步开启了互联网共享时代为知识付费的模式”。B项,歪解原文,作者原意非“休闲娱乐性信息不值得付费”,作者只是说“购买那些休闲娱乐性的信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买卖知识”。D项,作者对时下不为那些具有普世意义的知识付费的现状是不满的,作者呼唤“正在来临的知识付费时代”来破这个局,即解决不

为那些具有普世意义的知识付费的问题;选项中“因为它们是众人皆知的知识”更是失于主观,无视原文。

7.B(3分)“会由两种发展到多种”的推断缺乏依据,原文中没有可支持此推断的内容;如果就可能性来说,既可能发展到多种,也可能缩减为一种,还可能保持不变(当然这也只是就“可能性”来说)。

8.答案要点:①使知识和知识人得到经济上的认定。(或:使知识变得值钱了,使知识人可以变得有钱了。)②使付费者可以借之利用时间间隙来学习。③帮用户筛选出有效信息。(或:让优质内容得到最大程度的曝光。)④让学术通俗化,走向大众。(或:有可能使付费者借三流知识弄懂一流知识。)⑤有利于改变人们期望借互联网免费获取知识的思维和习惯。⑥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鼓励创作。

评分建议:6分。共六个要点,每答对一个要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3分。

9.B(3分)尝:曾经。

10.C(3分) A项,介词,在。B项,转折连词,但、但是。C项,代词,它;助词,的。D 项,代词,他的。

11.C(3分)应为“王氏的福份大概还远远没有完结”。

12.参考答案:①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显示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上天是渺茫难以捉摸的。②天下的人都期盼(朝廷)任命(他)为宰相,但他最终因为性格正直而不被当时朝廷所容纳。

评分建议:6分。每句译出句子的整体大意,得1分;第①句的“论”、“定”、“求”、“以……为……”等词或句式,第②句的“望”、“以(之)为”、“卒”、“……于……”(被动句)等省略现象或词或句式,每译准一个得0.5分。意思对即可得分。

13.D(3分)应是“懿敏公的儿子巩”,而不是“魏公的儿子懿敏公”。

14.答案示例及赋分建议:我赞同苏轼的观点(1分,得此1分须有后面简述的内容支撑,只答“赞同”或“不赞同”不能得此1分)。文中,晋国公功勋卓著,文武忠孝,最终却因性格正直而不被当时朝廷所容,(2分)但他的子孙后世却能够居高位、享福禄、正品行、传家风,福份如三棵槐树一样郁郁葱葱。可见,苏轼的观点是正确的。(2分)

评分建议:能够自圆其说即可。如果答为“不赞同苏轼的观点”,且能够结合阅读积累简述理由亦可。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5.D(3分)错在“挽留友人醉在今宵”。

16.B(3分) A项,须眉:男子,以特征代本体。B项,干戈:战争,以工具代本体。C项,骚:诗,以专名代泛称。D项,帆:船,以部分代整体。

17.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同为豪放派,苏轼、辛弃疾词风是不同的。苏词旷达,多表现在开朗豁达的胸怀上,(1分)《定风波》中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表现出苏轼无论是面对自然的阴晴还是人生的荣辱,都泰然处之的胸襟和超然物外的情怀。(2分)辛词豪放,多表现在豪迈放纵的气势(象)上,(1分)本词中的“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折射出了词人冲天的豪气,表达了词人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豪壮之情。(2分)

评分建议:举两词中其它词句为例合理赏析亦可。

18.答案: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②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③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

评分建议:6分。每答对一句得1分。出现错别字或其它错误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6小题,共25分。

19.A(3分) B项,异相:意思应是“奇异的独特的景象”。C项,熨帖:应读作“yù tiē”,意思应是“美景和谐地紧贴着大地”。D项,讥谑:应读作“jī xuè”。

20.C(3分) A项,作者在一开始高兴的原因应是“看见自己走出的新路上那长长的脚印”。B项,历代的僧人、俗民、艺术家偏偏选中沙漠沙山来倾泄自己的信仰不是因为这里适合建造洞窟,而是因为这里明净、圣洁、崇高,适合他们倾泄信仰。D项,茫茫的荒凉的沙漠中搭配上滔滔的清静的泉水启示我们互补的多样的美是最美。

21.参考答案:①高兴,为自己在沙漠上走出一条长长的新路而高兴。②恼怒,因爬沙山艰难、烦心而恼怒。③心平气和,想明白了要慢慢地爬、为自我的顶端去爬。④畅快,为爬到山顶,感受到明净、圣洁的美景而畅快。(或:惊讶,因在山顶上发现了横卧山底的一弯清澈、宁谧的清泉而惊讶。)⑤愁苦、悲哀,站立峰巅不知怎么走近委身山底的那弯清泉,于是愁云满面。(或:孤独、惶恐,处在进退两难之境,觉得被讥谑。)⑥由悲壮到哑然失笑,怀悲壮决心准备下坡,因什么也没发生哑然失笑。

评分建议:6分。共六点,每答对一点得1分。意思对即可。

22.答案示例及赋分建议:“脚印已像……紧系脚下。”把自己走过的脚印比喻为“一条长不可及的绸带”,(1分)表现出这串脚印是平静而飘逸的,是曲折且艰难的,又是有力量的。(2分)“再年轻的旅行者……你怎么也跑来了!”把横卧山底的“一弯清泉”比喻为慈父所心疼的女儿,(1分)写出了清泉不畏恶劣环境的精神及其令人惊奇的特点。(2分)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正确举出其它例子并作出合理分析亦可。

23.参考答案及赋分建议:文中,作者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观还是自己的动作心理,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一种“自然”之美。(1分)如,文中的景观,呈现了出于自然的鸣沙山的壮美和月牙泉的静美。(或:如,作者情感的变化,作者爬沙山、观隐泉时那起伏的情感源自其内心,没有任何矫饰。再或:如,自然、清新、传神的语言,“爬,只管爬”、“咬一咬牙,狠一狠心”等,语言自然而本色,并无任何华丽的藻饰。)(1分)作者在文中生发的人生感慨包含着其对人生的普遍认识,具有“深邃”的哲思之美。(1分)如,人生的真谛在于永不停歇的攀登。(或:如,认识人生,必须保持一个平和的心态。再或:如,美在身边,美在平实,美在多样化互补。)(1分)

评分建议:意思对即可。从其它角度谈出自己对“自然而深邃”的理解亦可,正确举出其它例子而谈亦可。

24.D(3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5.答案从略

评分建议:10分。以6分为基准分进行评阅。

26.答案从略

评分建议:50分。评阅中,要特别注意树立一个以37分为平均分的意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上天的赏善惩恶是必然的吗?但贤德的人不一定显贵,仁爱的人也不一定长寿。上天的赏善惩恶不是必然的吗?但行善仁爱之人一定有出众的后代。这两种说法该怎样折中裁断呢?我听申包胥曾经这样讲过:“人坚持自己的意志就可以战胜天,天遵循自己的意志也能胜过人为的努力。”世上议论天道的人,都不等上天的意愿完全显示出来就去责求它,因此认为上天是渺茫难以捉摸的。善良的人因此而懈怠,邪恶的人因此而放肆。盗跖的长寿,孔子、颜回的困厄,这都是上天的意志还没有最终显示出来的缘故。松柏生长在山林之中,它起初被围困在蓬蒿之下,遭到牛羊的践踏;但它最终的结果,是四季常青,历经千年仍青翠挺拔,这就是上天意志的最终显示。关于对人的善恶报应,有的要一直到子孙后代才能表现出来,这也是上天确定已久的。我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检验它(上述说法),上天的意志一定会展现的,这是明白无疑的。

国家将要兴盛时,必定有世代积德的大臣,为国家做了很多好事却没有得到福报,但这以后,他的子孙后代能够与遵循先王法度的太平君主共享天下的福禄。已故的兵部侍郎、晋国公王公(王佑),在后汉、后周之际就已经显扬,并先后辅佐了太祖、太宗两代皇帝,文武才能兼备、忠孝品德高尚,天下的人都期盼(朝廷)任命(他)为宰相,但他最终因为性格正直而不被当时朝廷所容纳。(他)曾亲手在庭院里种植了三棵槐树,说:“我的后世子孙将来一定有位列三公的。”后来他的儿子魏国文正公(王旦)果然在真宗皇帝景德、祥符年间做了宰相,那时正当朝廷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无事的时候,(魏国公)享受福禄荣华十八年。现在如果把东西寄放在别人处,第二天去取,有取得到的也有取不到的;但晋国公自身修养德行,希望得到上天的福报,在几十年之后收取到了必然的回报,就如同手持契约的左半,一手交契一手拿回所得一样。我因此知道上天是必然要表达它的意志的。

我没能赶得上见到魏国公,但见到过他的儿子懿敏公。他以直言敢谏侍奉仁宗皇帝,出外带兵、入内侍从三十多年,(即使是)这种爵位也不足以和他的才德相称。是上天要使王氏重新兴盛吗?为什么他的子孙有这么多的贤能的人呢?世上有的人把晋国公与李栖筠(唐代贤相)相比,他们两人的雄才大略、正直气节,确实不相上下。而李栖筠的儿子李吉甫,孙子李德裕,享有的功名富贵和王氏也差不多,但李氏忠诚、宽恕、仁厚、朴实的品德则不如魏公父子。从这点来看,王氏的福份大概还远远没有完结!

懿敏公的儿子王巩与我曾有过交往,他注重品行修养而又善于写文章,这样来继承他家世代的优良家风,我因此作(这篇)铭(把它)记了下来。铭文为:

“美好而崇高呀!魏国公的德业,与三棵槐树一起萌生、成长。辛劳的培植,一定要经过一代才能长成。当了真宗的宰相,国家四境安康。回来看他的家,槐荫遮满庭院。我们这些没有才德的普通人,早晨不顾虑晚上,乘有利时机追求名利,哪里顾得上自己的道德修养?也许有侥幸的时候,有可能会不耕种就有收获。如果没有贤德的君子,怎么能治理国家?京城的东面,是晋国公的住所,郁郁葱葱的三棵槐树,象征着晋公一家的才德。啊,多么美好崇高!”

2019北京西城高三一模试题及答案(地理)

2019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 地理2019.4 第一部分(选择题) 高达 528 米的“中国尊”大厦于 2018 年全面竣工。读图1“建设中的中国尊”和图 2“中国尊大厦所在 区域电子地图”,回答 1~3 题。 图1 图2 1.图1 照片的拍摄时间(北京时间)最可能介于 A. 4:00~6:00 B. 10:00~12:00 C. 12:00~14:00 D. 17:00~19:00 2.若图 1 照片拍摄当日,天安门升旗时间为 4:46,则该日北京 A. 日出东南方向B.正午日影较长 C. 正值秋高气爽D.处于夏至前后 3.图 2 所示城市功能区 A. 位于北京市的中心B.早晚人口流动量大 C. 土地利用率比较低D.多高新技术制造业 图 3 是我国青海湖的湖盆地形、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第 4、5 题。 图 3 4.图中 A. 甲岩层形成于断层发生后B.乙处是一个背斜谷地 C. 海心山是火山活动形成的D.湖盆因断裂陷落而成 5.当地特产的“湟鱼”生长极慢,有“一年长一两”之说,是因为该湖泊 A. 水量大,盐度低,饵料丰盛B.流域封闭,周边无河流,少天敌 C. 气候高寒,水温低,冰期长D.水位季节变化大,且含沙量较大

图 4 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第 6、7 题。 图 4 6.图中四城市 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 B.②盛行东北信风 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 D.④可能位于海岛 7.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 A.① B. ② C. ③ D. ④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经历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城镇化进程,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的规模也持续加大。读图 5 和图 6,回答第 8、9 题。 图5 图6 8. 据图 5 分析,我国 2011-2015 年 A.天津市年均净迁入人口数量最多 B. 迁入人口比迁出多的省区占多数 C.沿海省区对迁入人口较具吸引力 D. 西部省区因经济因素人口净迁出 9.图6 中各地区 A.城镇人口和土地增长比较均衡 B. 甲地区应控制中小城市的规模 C.乙地区的资源型城镇面临转型 D. 丙地区的人口环境承载力较大 开普敦是南非著名港口和旅游城市。其南侧有座“桌山”,海拔 1087 米,因山顶如削平的桌面而得名;山顶上荒凉的戈壁滩与植被茂密的洼地形成鲜明对比,且终年云雾缭绕。据图文资料,回答第 10、11 题。

2018年广州一模作文题评析

广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评析 □胡家俊 一、审题 广州市2018年高考语文“一模”作文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通过文字材料,引出写作要求。 材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个内容,是南粤中学宣传栏上出现了一组标语,标语是由汉字和表情包构成的。其包含的含意是:这组标语很新颖;同学们很有创意;年轻人喜欢新颖、活泼的宣传方式。 第二个内容,陈述这些标语中的甲骨文表情包的来历。这些甲骨文表情包是由美术学院设计系陈教授和他的团队推出的,表明这些表情包不是恶搞的产品,是经过严肃的程序设计出来的。是结合新技术产生的,是重新对中国古老象形文字的解读而设计的。可以理解为对传统文化的发展。 第三个内容,甲骨文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表明甲骨文受到世界文化保护方面的重视。甲骨文成为大众与媒体的关注热点。表明甲骨文又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某报“时尚”专栏,向社会征稿,展开专题讨论。最后这句话信息比较丰富。报纸向社会征稿展开专题讨论,表明这篇文章的读者对象是开放式的,面向是广大的社会受众。另外。特别要注意的是该报纸是通过“时尚”专栏来展开讨论的。专栏的名称,暗示了专栏讨论的倾向性。 写作要求包括任务指令和一般写作指令另个方面: 首先看写作任务指令:“请写一篇文章向该专栏投稿,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这个是写作任务的核心。文章的写作目的是就上述材料的内容,给报社“时尚”专栏投稿。这个限定了写作内容和写作目的的范围。“表达你的感触与思考”,“感触”更多的是感情的抒发,是

感性思维的呈现“思考”则是理性思维的呈现。 再看一般写作指令:“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这些都是常规的高考作文的要求。这样的写作指令,考生是已经非常熟悉的了。 对材料三个内容,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南粤中学出现的由教授团队设计的甲骨文表情包标语,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向报社“时尚”专栏投稿,展开专题讨论。能够这样整体地理解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内容,立意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了。要防止高分段的考生不能整体理解材料的内容与含意。 那么这道题该如何立意呢? 可以从正面来立意,例如:传统文化与时代元素结合,展现时尚风采;传统文化需要跟时代结合,发扬光大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与时代生活结合,才能够有新的发展;传统的东西也可以很“时尚”;传统文化创新工作很有必要;用新颖时尚的宣传方式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更有裨益…… 可以从反面来立意,例如: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纯粹性;……这个角度立意可写的空间不大,因为材料基本排除了恶搞甲骨文的可能。 二、评价 评价一道高考模拟作文题的好坏,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评价:(1)作文题命题是否规范,合乎作文命题的发展趋势。(2)材料的理解是否有多元理解,可以让考生从多个角度立意切入写作。(3)写作任务是否可以调动起考生写作的积极性,考生有话可写。(4)是否能够体现区分度,拉开不同层次考生的距离。(5)作文题目是否有一定的陌生感。 从这几个评价角度来看,总体来说这道作文题是一道不错的模拟作文题。 (1)作文题命题规范,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这是备考的重点,也符合作文命题的趋势。 (2)对材料的多元理解,整体上来说,更偏向正面的立意,“多元”理解上做得还不够。但是因为材料由三个部分来组成,加大了材料阅读理解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多元理解不足的问题。 (3)材料有考生比较喜欢的表情包出现,一定程度上吸引了考生的注意,考生的写作热情容易激发。这些话题内容,考生是熟悉的,是有话可说的。 (4)这道题能够体现出区分度。普通的学生,能够写传统文化与时代的关系,基本上都是可以符合题意的。但是要拿高分,就一定要注重材料的整体性理解。这是一个难点。材料三个内容,各自独立,又互相有联系。从严格要求来说,需要有整体性的理解,才是切合题意的。另外,“时尚”专栏这个“坑”挖得有点隐秘,估计不少考生会忽略这个点,也是造成分数区分的一个地方。 (5)作文的形式是考生熟悉的,材料内容有一定新意,给考生一定的陌生感,但是提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2【附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 文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 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 (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 .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C .“被遗忘权”和“隐私权”的提出都是为了对抗大数据,不过前者更积极一些。 D .我们要对抗数字化记忆霸权,就要成为数据控制者并构建他人的数字化记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以数字化记忆带来的威胁为理论的事实基础,论证了人被数据控制的危险。 B .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文章把论证推向了深入。 C .与重视个人隐私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着重论证了大数据对个人权利的影响。 D .文章通过分析数字化记忆可能带来的问题,对我们的认同问题作出了全新论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大数据时代的个人留在网上的信息太多,如果没有主动权,就难以保护隐私。 B .遗忘是个人和社会的一种修复和更新机制,是我们面对现实和想象未来的基础。 C .技术有支配和压抑人的力量,这不仅影响个人隐私安全,而且影响整个社会。 D .大数据的分类系统不是中立的,这将影响数据的客观呈现,使用时应有所辨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毕业学校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考生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在 --------------------此 -------------------- 卷 --------------------上 -------------------- 答 -------------------- 题 --------------------无 -------------------- 效------------

2018北京丰台高三一模物理含答案

丰台区2018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 物理 13.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 A.分子势能一定减小B.分子势能一定增大 C.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郁减小D.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 14.光照在某金属表面上发生了光电效应。若只减弱光的强度,而保持频率不变,则()A.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 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 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将减少 D.从光照射到金属表面到有光电子逸出的时间明显增加 15.P、Q是简谐横波传播方向上的两个质点.它们的平衡位置间的距离为0.2m。此波波速为1m/s.振幅为4cm,周期为0.4s。在t=0时刻,P点位于平衡位置上方最大位移处。贝Q点() A.在0.3s时的速度最大B.在0.3s时的加速度最大 C.在0.3s时的位移为4cm D.在0.3s时的位移为-4cm 16.2018年2月12日我同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北斗三号工程’的两颗组网卫星。已知某北斗导航卫星在离地高度为21500千米的圆形轨道上运行,地球同步卫星离地的高度约为36000干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北斗导航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周期大于24小时 B.此北斗导航卫星的角速度大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角速度 C.此北斗导航卫星的线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线速度 D.此北斗导航卫星的加速度小于地球同步卫星的加速度 17.两等量正点电荷相距一定距离,它们连线的中点为O。一带负电的粒子(不考虑重力)由静止开始,从连线的中垂线上P点运动O点。此运动过程中,关于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势能逐渐增加 B.电势能先变大后变小,最后为零 C.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 D.始终做加速运动,到达O点时加速度为零 18.某粒子A衰变为另外两种粒子B和C,其中粒子A和B所带电荷量相等,C不带电。如图所示,粒子A沿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匀强磁场中,其轨迹为圆弧MP,衰变后产生的植子B的轨迹为圆弧PN,两轨迹在P点相切,且半径之比为R A:R B=2:1,粒子C的轨迹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鞋子A和B都带正电荷 B.粒子B与C的动量大小之比为1:3 C.粒子A与B的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粒子B与C的质量数之和小于粒子A的质量数 19.如图所示为研究物块与木板之间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将一物块和木板叠放于水平桌面上.轻质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用细线与物块水平相连。现在用绳索与长木版连接,用手向右水平拉绳索,使长木板在桌面上滑动。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北京西城区高三一模英语试题及答案

西城区高三统一测试英语 本试卷共9页,共12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从每题所给的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例:It’s so nice to hear from her again. _____, we last met more than thirty years ago. A. What’s more B. That’s to say C. In other words D. Believe it or not 答案是D。 1. —Is there a hospital nearby? I hurt my ankle, and cannot move now. —It’s about 3 blocks away. I _____ you there. A. took B. take C. will take D. have taken 2. Rosa _____ this washing machine for more than ten years. She is thinking about buying a new one. A. is using B. used C. had used D. has been using 3. This course is of great interest to students, _____ to improve their writing skills. A. hope B. to hope C. hoping D. hoped 4. —Vivien, you look blue. What’s wrong? —There are so many papers _____. I’m really busy recently. A. finish B. to finish C. finishing D. finished 5. _____ at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her culture and theirs, Annie wanted to return home. A. Confusing B. Confused

word含答案-广州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一模语文试题

2018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 本试卷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

2018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和答案解析

绝密★启用前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形码。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第Ⅰ卷 注意事项: 1.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一、(12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转过山角,悄.无声息地盘垣.一段古潭般______的河湾。一片暗绿扑上眉睫,浑身一阵清凉。溪水到这里更加澄澈.,像一汪流动的绿玻璃。夹岸竹树环合,上面是翠盖蓊.郁,中间的 画出流水的_______来。一棵倔虬.藤柔曼.,纠挽披拂.。只有两头逆射出来的波光云影,参差 .. 强的老柳树,偃.卧在河面,_____的枝叶梢头,兀.立着一只鹭鸶,侧头睥.睨着岸边的林子。1.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悄.(qiāo)无声息盘垣.(huán)澄澈.(chè) B.蓊.(wēng)郁虬.(qiú)藤柔曼.(màn) C.披拂.(fú)参差.(cī)倔拗.(ào) D.偃.(yǎn)卧兀.(wù)立睥.(pì)睨 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深邃蜿蜒荒疏 B.幽邃蜿蜒稀疏 C.深邃曲折稀疏

D.幽邃曲折荒疏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B.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C.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D.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4.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在信息化时代,体能与机械能不再成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智能成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权威性标准,而互联网的普及、人工智能的广泛运用则进一步将这种决定性与权威性推向顶峰。 信息是什么?通常的意思是音讯消息及其内容和意义。从本质上讲,信息是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的属性,是客观存在的事物现象,但是它必须通过主体的主观认知才能被反映和揭示。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信息与人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的意识与客观世界之间的沟通。客观世界所包含的各种信息通过与人的感官的相互作用进入人的意识,并在人的大脑中进行加工和处理,被翻译成人与人之间可以交流的语言再现出来。人类语言成为这种

2018-2019丰台区一模数学理科试题及答案

丰台区2019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 数 学(理科) 2019. 03 (本试卷满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答题卡上的学校、年级、班级、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签字笔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在答题卡的“条形码粘贴区”贴好条形码。 2. 本次考试所有答题均在答题卡上完成。选择题必须使用2B 铅笔以正确填涂方式将各小题对应选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除干净后再选涂其它选项。非选择题必须使用标准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要求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3. 请严格按照答题卡上题号在相应答题区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请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要装订、不要折叠、不要破损。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4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符 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复数1 1i z =+的共轭复数是 (A )11i 22 + (B )11i 22 - (C )1i + (D )1i - 2.已知集合{2,3,1}A =-,集合2{3,}B m =.若B A ?,则实数m 的取值集合为 (A ){1} (B ) (C ){1,1}- (D ) 3.设命题p :(0,),ln 1x x x ?∈+∞-≤,则p ?为 (A )(0,),ln 1x x x ?∈+∞>- (B )000(0,),ln 1x x x ?∈+∞-≤ (C )(0,),ln 1x x x ??+∞>- (D )000(0,),ln 1x x x ?∈+∞>- 4.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1a =,输出的15S =,那么判断框内的条件可以为 (A )6k < (B )6k ≤ (C )6k > (D )7k > 5.下列函数中,同时满足:①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②1212,(0,)()x x x x ?∈+∞≠,2121 ()() 0f x f x x x ->-的是 (A )1()f x x -= (B )2()log ||f x x = (C )()cos f x x = (D )1()2x f x += 6.已知α和β是两个不同平面,l αβ=,12l l ,是与l 不同的两条直线,且1l α?, 2l β?,12l l ∥,那么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l 与12,l l 都不相交 (B )l 与12,l l 都相交 (C )l 恰与12,l l 中的一条相交 (D )l 至少与12,l l 中的一条相交 7.已知12,F F 为椭圆22212x y M m +=:和双曲线2 221x N y n -=:的公共焦点,P 为它们的一 个公共点,且112PF F F ⊥,那么椭圆M 和双曲线N 的离心率之积为 (A (B )1 (C (D ) 12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一个多边形的顶点全是格点(横纵坐标都是整数), 那么称该多边形为格点多边形.若ABC △是格点三角形,其中(0,0)A ,(4,0)B ,且面积为8,则该三角形边界上的格点个数不可能为

西城区2018-2018一模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西城区2019年4月高三理科综合 第1页(共10页) C 地球西 城 区 高 三 统 一 测 试 理 科 综 合 2019.4 本试卷共17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 共120分) 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已知氡222的半衰期为3.8天。那么的放射性物质氡222经过7.6天,还剩下没有发生衰变的质量为 A .2 g B .1g C .0.5g D .0 g 14.关于热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单元 B .分子间的斥力和引力总是同时存在的,且随着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而增大 C .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布朗运动就是分子的热运动 D .宏观物体的温度是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平均动能的标志 15.如图所示,一颗卫星绕地球做椭圆运动,运动周期为T ,图中虚线为卫星的运行轨迹,A 、 B 、 C 、 D 是轨迹上的四个位置,其中A 距离地球最近,C 距离地球最远。B 和D 点是弧线ABC 和ADC 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卫星在C 点的速度最大 B .卫星在C 点的加速度最大 C .卫星从A 经 D 到C 点的运动时间为T/2 D .卫星从B 经A 到D 点的运动时间为T/2 16.一条绳子可以分成一个个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一个质点,这些质点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如图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质点2、3、4… 各个质点依次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t=T/2时,质点9刚要开始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 =T /2时,质点9开始向下运动 B .t =T /2时,质点5加速度方向向上 C .t =T /4时,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 D .t =T /4时,质点3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4g t =0 t =T /2

2019年高考广州市一模语文试题(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 2019.3本试卷共10页,22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用2B铅笔将考生号及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作答选择题时, 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 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 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绘画传统这一体系,以笔墨为其最核心的成就。中国绘画传统有别于西方美术传统,笔墨就是最大的结构性差异所在,这也是整个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对笔墨的分析与理解,重在把笔墨典范视作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所谓“笔墨典范”,强调的是历史上的大家作品所具有的典范性。在这里,笔墨绝不仅仅是用笔和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渗化墨象,而是比这种工具材料组合运用复杂得多的文化表征系统。它在结构上具有一个表层、一个里层和一个核心。表层是“可视之迹”,也就是中国画的画面痕迹;里层是“可感之心”,也就是通过画面痕迹可以感受到的画家的情绪、状态和心境;核心则是“可信之道”,指向痕迹、心境之后的人格理想,是隐藏在表层、里层之下的理想性的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历代文人学士、士大夫的精神理想,这一精神理想具有群体性,不是一人、一时、一地的观念与情绪,而是代代积累的公认方向与共同诉求。中国士人画的最高境界是借山川自然之形,运用笔墨语言来书写自己,图绘自己,尤其写出自己对天地万物的体悟,以此塑造、更新自己。而这个“自己”,一定是走在追慕典范人格理想的自修之路上,是希贤希圣、法道法自然的践行者,因而不可能局限于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典范意义。 这种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把表层、里层和核心相互关联起来,这一心理运作机制是一种想象中的内摹仿。中国古人习书有“力透纸背”之说,这当然不仅是字面说的笔锋穿透纸面,更是以这种笔力贯注的意象来比喻难以传达的内心感受,这是一种带有动作性的肌体感受。以内摹仿作为生命修炼的有效手段与操作过程,可以更好地体会、领悟理想人格的深度与广度,同时也就有助于自身人格的丰富与完善。在此意义

201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进一步说,数字化记忆与认同背后的核心问题在于权力不由数据主体掌控,而是数据控制者选择和构建关于我们的数字化记忆,并塑造我们的认同。这种大数据的分类系统并不是客观中立的,而是指向特定的目的。因此,适度的、合理的遗忘,是对这种数字化记忆霸权的抵抗。(摘编自袁梦倩《“被遗忘权”之争:大数据时代的数字化记忆与隐私边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于数字化记忆的发展,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发生了反转,记忆变得更加容易。 B.人的主体身份所以被数据化,是因为个人信息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太高。

2018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地理

2018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一模) 地理 1.图中两节气时间 A.华北平原进入雨季 B.浙闽丘陵茶树萌发 C.赤道太阳高度变小 D.地球公转速度渐快 露点是指在固定气压下,大气中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 要降至的温度。图2 为美洲局部地区某时天气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图中 A.①地气低温、降水少 B.②地气温高、露点高 C.③地风力弱、雾霾重 D.④地风力强、雷暴多 3.图示区域 A.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 B.西部为板块生长边界 C.东南部飓风活动多发 D.东北部为水稻种植区 图3 示意每5°纬度带世界海陆分布及平均温度年较差。读图,回答第4、 5题 4。图中 A.图例甲表示海洋,乙表示陆地 B.北半球高纬比低纬海洋面积大 C.南回归线附近海陆面积相差最小 D.40°S比40°N平均温度年较差小 5.据图推断 A.①地针叶林面积广大 B.②地位热带季风气候 C.③地海陆间循环为主 D.④地洋流自西向东流 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站数量集中的淘宝镇大量涌现。图4示意图中国淘宝 镇分布。读图,回答第6、7题 6.淘宝镇形成的主要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商业文化氛围较好 ②农业发展历史悠久 ③交通通信设施完善 ④科学技术实力雄厚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7.淘宝镇 A.均分布于东南沿海 B.有明确的服务范围 C.规模等级浙高于冀 D.环境承载力粤最大 蔓越莓生长在寒冷的温地中。智力蔓越莓4月前后果实成熟,加工成蔓越莓干

口味纯正,品质稳定,深受中国消费者青睐,我国正在致力于打造“东方蔓越莓之都”。据此,回答第8、9题 8.蔓越莓适合引种到我国的 A.三江平原 B.黄河三角洲 C.滇南谷地 D.吐鲁番盆地 9.智力蔓越莓 A.生长在地中海气候区 B.收获期正值长江丰水期 C.加工厂靠近原料产地 D.大量鲜果海运出口我国 稳定灯光数据图是由地球观测站依据卫星获得数据制作的地图,该数据排除了因火灾等干扰因素引起的短暂亮光,图5为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同学下载的东亚局部地区图像。读图,回答10、11题 10.该图像 A.所示区域东部比西部时间晚 B.应用了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 C.可提供精准的三维地理坐标 D.灯光暗淡地区云雾天气较多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60分) 36.(36分)读图12,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广西地形、地貌的分布特征。(8分) 广西是我国重要的“南菜北运”生产基地之一。“百色一号”专列集装箱自备冷藏系统,2017年向北京输送绿色果蔬近万吨 (2)指出广西“南菜”输出量大的季节,说明其“北运”的社会经济条件及对输出地的有利影响。(10分) 旅游景观的形成和发育与该地区的岩石、气候、地形等条件密切相关,是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结果。 (3)在①地景观和②地景观中任选其一,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说出观赏该景观的最佳方法。(10分) 地苏地下河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的一条地下河。以地苏地下河为纽带,各类岩溶地貌景观有序、集中地

2018年广州一模试卷及参考答案详细版

广东省广州市2018届高三毕业班综合测试(一) 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人们在学习中能否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以获得理想的效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学习目标不同,采取的阅读模式也不同。大体而言,阅读模式有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两种。研究型阅读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 一是疑问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读者往往将自己所阅读的著作视为权威的看法与正确的结论,很少对它们提出疑问,对经典的作品与权威人士的著作就更是如此。但是在研究型阅读中就大不相同,怀疑是读者面对所有著作应该持有的态度。疑问式的阅读对于研究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因为所有的学术研究不外乎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而发现问题又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具有质疑的眼光又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可以说提出疑问是所有人在学术上取得进展的基础。提出的疑问如果一时解决不了,最好的做法就是先将它存起来,等遇到坚实的证据时再解决。脑子中有一批问题储存着,这本身就是一笔巨大的学术财富。 二是对比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要追求知识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读者就必须精心挑选阅读的对象,并将其作为权威的说法加以记忆,从而构成自己稳定的知识谱系。但是这种阅读习惯也容易形成盲从的缺陷。其实我们认识事物,经常都是在对比中进行的,研究型阅读也是如此。例如对比东晋的郭象、支遁和宋代的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中“逍遥”的解释,我们就会发现支遁的解释比较接近庄子的本意,而郭象与林希逸的解释则深受魏晋玄学与宋代理学的影响。一般说来,在阅读这类经典性古籍时,研究者很少只读一种木子,而是选择几种重要的权威注本,同时进行细读以便进行对比,从而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三是联想式阅读。在知识型阅读阶段,由于记忆知识的需要,读者常常将知识归纳成要点,然后努力将其纳入自己的头脑中。至于它们之间究竟有何联系与同异,一般是不在自己的考虑范围之内的,研究型阅读则不然。一个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学者读书时不仅会常常想到自己的专业,更重要的是还会常常想到自己目前所研究的对象与问题。经常进行这种联想式的阅读,就会有效地训练自己眼光的敏锐性与思维的鲜活性,从而提高自身的思辨能力。尽管联想式的阅读不太可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先天因素,但人们通过有意识的训练,可以大大提高或最大限度地发挥自我的先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相互互结合,互为补充,人们需要弄清哪些领域需要研究型阅读,哪些领域又需要知识型阅读,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 (摘编自左东岭《从知识型阅读到研究型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研究型阅读中,发现问题的前提是对阅读对象持怀疑的态度,并具备质疑的眼光。 B.研究者阅读经典性古籍时,选择几种权威注本细读,就可以发现问题,提出疑问。 C.研究型阅读不用归纳知识点,它关注的是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异同,目的性较强。 D.知识型阅读与研究型阅读之间是互补的关系,在学习的不同阶段,二者缺一不可。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引导人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作为出发点,论述了不同阅读阶段的特点。 B.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突出了研究型阅读在学术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C.文章以郭象等人对“逍遥”的解释为例,旨在证明学术观点易受时代思潮影响。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高考全国卷1语文试题及答案 1 2 3 35 39 1~3题。 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 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 为其重要前提 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无助于思想的创 https://www.360docs.net/doc/066083664.html,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 一。 13 A

当代思想癿组成部分。 B 上思想家癿思想内涵。 C 下形成创造性癿思想。 D 既有思想演进癿过程。 23 A 子之学癿差异。 B 癿关系进行论证。 C 癿必要和可能。 D 实癿顺序推进癿。 33 A 上是互相隔膜癿。 B 国和世界文化癿建构。 C 劣亍促进新思想生成。 D 逐渐过渡到“接着讱”。 315 4~6题。 赵一曵女士阿成 他人的风度。 赵一曼女士率领的抗联活动在 寒……战士们哟”……这些都给躺在病床上的赵一曼女士留下清晰回忆。 赵一曼女士喜 丁香花现在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了。 对赵一曼女士进行了严刑拷 很没面子。

可能澄清中共与苏联的关系。 1936 《滨江省警务厅关于赵一曼的情况》扼要地介绍了赵一曼女士从 市立医院逃走和被害的情况。 赵一曼女士是在6月28 点了一颗烟。 道上山。 20天时间。 幼年丧母、恋 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 20 一曼、韩勇义、董 赵一曼女士淡淡的笑了。 赵一曼女士是在珠河县被日本宪兵枪杀的。 一 些松树。 前夕了。

!赶快 地下的母亲!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 的!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4 3A 引起了读者癿注意。 B 到有价值癿回答。 C 曵仍活在人们癿记忆里。 D 了赵一曵癿英雄本色。 5 6 6 6 312 79题。 科学实验卫星提前并圆 引领世界量子通信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信安全是国家信息安全和人类经济社会生活的基本需求。千百 突破经典信息技术的瓶颈。” 量子通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量子密钥分发和量子隐形传态。量于 2017年8月10

2018年丰台高三二模英语试卷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18届高三5月综合测试(二模)英语试题 笔试(共三部分120分) 第一部分知识运用(共两节45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 A heavy sandstorm is going to envelop our city. It is unwise to have your car . A. wash B. washed C. washing D. to wash 2. Wu Lei is the only Chinese player has made it onto the latest World Soccer 500 list. A. who B. which C. whose D. whom 3. Y our donation greatly appreciated and the money will be used to help the students from poor families. A. has been B. is C. was D. had been 4. Even a small personal computer store vast amounts of information. A. might B. can C. ought to D. has to 5. We packed all the hooks in wooden boxes so that they damaged. A. don’t get B. won’t get C. didn’t get D. wouldn’t get 6. It is not surprising the new course on electronic games has attracted many students. A. what B. which C. that D. where 7. basic first-aid techniques will help you respond quickly to emergencies. A. Known B. Having known C. Knowing D. Being known 8. —Did your father enjoy seeing his old friends yesterday?—Y es, he did. They each other for ages. A. didn’t see B. wouldn’t see C. haven’t seen D. hadn’t seen 9. —Could you check my list to see I have forgotten anything? —No problem. A. whether B. which C. that D. what 10. Someone called me up at midnight, but he had hung up I could answer the phone. A. as B. since C. until D. before 11. We climbed up to the top of a hill, we got a good view of the whole forest park. A. which B. where C. when D. that 12. Beijing’s new international airport into operation in 2019 will serve 72 million passengers annually. A. being put B. to be put C. put D. to put 13. She doesn’t speak our language,she seems to understand what we say. A. yet B. and C. or D. so 14. David didn’t attend his daughter’s graduation ceremony, bu t he does wish he there. A. should be B. would be C. had been D. were 15. What is your main reason for choosing one restaurant another? A. over B. of C. from D. for 第二节完形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A Good Man It’s a late Saturday afternoon in early March, and I am sweating in search of the only gift my son wants from Los Angeles: a 16 to the homes of the stars such as Brad Pitt and Jet Li. A cheerful taxi driver says, “No problem. Map sellers are everywhere!” When the taxi stops, a fellow 17 with a thin folded sheet and says: “Ten dollars.” Ten dollars! With absolute 18 , I inform him, “That’s too much.” The map man leaves. I begin walking, certain I’ll find a (an)19 star map soon. I am 20 . There’s hardly anybody on the street. There don’t seem to be many real stores, just cars and bars. No maps. No stars. Blocks pass. The sun begins to sink. At the edge of West Hollywood, 21 fellow wanders ahead, selling star maps to some teenage girls. Ten dollars 22 . Forget it. My son will 23 . That night, I call m y wife. “Did you get one of those maps to the stars? He’s been talking about24 els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