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3月月考试题(无答案)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语云“学以成人”,强调通过修养成就人格,而人格的成就离不开哲学智慧,这是因为

①哲学是高高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真正哲学为人生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④哲学智慧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2.由于轻信算命先生的话,市民小张轻率地进行了股票投资,最后血本无归,后悔不已。由此可见:

①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②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③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④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利于更好的生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可见

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客观唯心主义的世界观

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③方法论不一定体现世界观

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D.③④

4.中国式过马路,是指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的一种现象,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和红绿灯无关。有人表示:“斑马线存在与否,取决于大家的目的。”与此观点属于同一哲学派别的是

①物是观念的集合②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③天地合而万物生④自由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今时代精神上的精华。这是因为:

①正确反映了时代任务和要求②是社会变革的巨大物质力量

③总结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代表人类哲学的最高成就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在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我们必须坚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给自然生态留下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这是因为

①社会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

②自然界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③违背自然规律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④利用规律就能造福人类社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可见

①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具体形态的总和

②客观实在是万事万物的存在方式

③物质可知,能够被人的意识所反映

④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一段记忆通常包含何事、何时、何地三要素。科学家发现位于内嗅皮质的脑区中存在一个特殊线路,能把“位置”和“时间”分成两股信息流,传递进入记忆形成的关键脑区一一海马体的不同部位,使人脑处理记忆要素中的“何时”

与“何地”。这一研究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③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意识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宋代文人在科举考试落第后,往往借助诗歌来表达心情。从这些落第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落第后的不同心境:或绝望至极,或愤世嫉俗,或乐观进取。

同样的落第,不一样的心境,表明

①诗人对落第的抒写具有自觉选择性②诗歌的内容取决于诗人的想象力

③诗歌是客观环境和人生境遇的真实再现④诗歌是诗人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科幻文学的最大魅力不是描写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描写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而是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科幻文学

A.虚构的世界,是现实世界发展的更高阶段

B.拓展了人类的想象力,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C.任意想象,不符合现实生活,是唯心主义的表现

D.描写永远不可能发生的事情,缺乏社会实践基础

11.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将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改变世界。关于人工智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仅仅是人的意识的模拟、物化和延长

②具备人的思维器官的功能,具有意识

③没有主动创造性,不能更好的指导人们改造世界

④可以离开社会存在而产生和不断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12.俗话说:“人闲百病生。”医学研究表明,适度的紧张有益于健康激素的分泌,这种激素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和疾病的侵袭。这说明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变化之中

B.没有人脑就不可能有人类意识的产生

C.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控制作用

D.物质是能够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13.右图漫画启示我们办事情要

A.树立全局观念B.不断解放思想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坚持联系的观点

14.阿联酋发明“人造雨”技术,人工制造出大量负离子,自动依附尘埃,在太阳光产生的强热上升气流作用下,携带含有负离子的尘埃粒子上升到了云层,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子,凝结成水滴,无数的水滴最终会变成云,进而化作雨滴落

到地面。这一发明,表明

①人工制造负离子是对自然规律的创造

②人们通过实践可以超越和主宰自然界

③人们可以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④人们可以按照实践的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15.“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撸起袖子加油干”,网络流行用语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穷的乐趣,事实上,每一个流行语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的哲学道理是

①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密不可分

②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③认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④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16.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未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的提升,对港澳的长期繁荣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这表明

①遵循规律建设港珠澳大桥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②在统筹区域经济发展中,部分比整体更重要

③人与自然矛盾的解决依赖于人的实践能力和水平

④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建立起新的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17.月球背面长啥样?“嫦娥”带你去看看。2020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预选着陆区,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并获取了第

一张月背影像图。这说明

①思维能够直接创造存在

②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

③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④要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18.我国古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等风来,不如追风去”。无势可以造势,不要等;事情出现恶化的迹象也不要等,抓紧治理,别拖沓;事情哪怕做错了也不要紧,错误也是收获,总比不做强。这一观点主要表明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改造时势的客观前提

②要在实践中推动认识的转化

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

④要反对无所作为的思想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窗含西的千秋雪”“玉窗五见樱桃花”。中国传统建筑中窗的设计,巧妙之处在于可以引进阳光、空气,为居室主人呈现大自然的馈赠,借助窗外的空间美,人的心灵之窗也被打开,“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窗”“景”“情”之间是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借窗生景的设计体现了征服自然的天人合一理念

③窗与景、景与诗、诗与情的交融体现了人的创造性

④窗的设计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柏拉图曾说过“尊重人不应该胜于尊重真理”。亚里士多德说过“吾爱吾师,

更爱真理”。培根也说过“真理是时间的女儿,而不是权威的女儿。”这些观点表明

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

C.真理与权威相互排斥

D.真理要靠科学理论来检验

21.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下列选项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有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③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④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2.生姜是一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来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美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从认识论角度看

①认识正确与否关乎人类实践的成败

②李时珍对生姜的认识颠覆了以往的认识

③认识主体对获得真理性认识有重要影响

④认识的获得过程反映了实践发展的曲折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23.《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①老马的识途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①③B.①④C.②③

D.②④

24.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

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会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25.第十五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广西南宁举行,这进一步扩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的成果,起到“10+1>11”的效果,并推动中国-东盟全方位友好合作提升至新水平。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聚合效应的显现证明了

①整体功能总是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创造条件,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③系统具有内部结构优化的趋向

④人们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

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

26.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肯定2020年所取得成绩的同时,用“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形容当前中国经济,指出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局中危和机同生并存,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重大机遇。因此,我们要

①改变规律能够避免前进道路中的困难曲折

②在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中实现梦想

③不断建立事物新的联系代替事物固有联系

④立足世界大变局稳中求变寻求最优化目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7.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为6.5%左右。这使得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的精力和空间更加充裕。可见,我国确定增长目标的过程:

①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改造了经济规律

②注重掌握了系统优化的方法

③贯彻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④体现了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

D.③④

28.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流传着许多千古名句,其中有些诗句富含哲理,下列诗句与其哲理一致的是

①鸿雁出塞北,举止万余里,冬季食南稻,春日复北翔。——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

③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是相互制约的

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9.漫画中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是

①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②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

③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④主观臆造的联系

A.①③B.②③C.②④

D.①④

30.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都告诉我们

①人们的认识受各自所处的环境、地位的影响

②人们的追求、境界不同,认识也就必然不同

③看问题、办事情要从整体和全局出发

④只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才能真正认识事物。

A.①②B.①③C.②④

D.③④

第Ⅱ卷

按要求作答。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2020年10月23日上午9时,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历时9年建设而成的“国之重器”正式走入普通百姓生活,开启了粤港澳大湾区的崭新未来。

(感悟建桥之智)大桥的设计与建造兼顾了人类智慧与自然生态的融合。自主研制的世界最大尺寸的高阻尼橡胶隔震支座,可抗16级台风、八级地震及三十万吨巨轮撞击;为不影响白海豚的生长环境,施工前就对白海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观测,施工过程中也制定了一系列的保护措施。立于大桥上,可见白海豚水中跃起,白海

豚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多。

(展望建后辉煌)一条跨海巨龙已横空出世,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将加强粤港澳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以此为龙头,带动中南、西南的发展,并将辐射东南亚、南亚,这是中国经济战略布局的一次伟大创举。

(1)运用联系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的建设的合理性。(12分)(2)结合材料,说明港珠澳大桥建造是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9分)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中医药是我国的国粹,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医药传承和创新,是造福人民的事业。

历史上,中华民族屡遭天灾、战乱和瘟疫,却能一次决转危为安,人口不断增加,文明得以传承,中医药功不可没。今天,中医“治未病”,彰显其独特的优势,解决了西医无法解决的医学难题,为全球卫生治理提供了“中国处方”。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人因中药超剂量使用而发生的中毒事件将中医药“妖魔化”。殊不知,中医典籍中提出“中病即止”,用药过量就会出现毒性反应。

中医药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突破学科的成见和偏见,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切实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批驳将中医药“妖魔化”的看法。(9分)

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当前,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已具备发力加速的基础。经过多年努力,科技发展正在进入由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的跃升期,科研体系日益完备,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庞大的市场规模、完备的产业体系、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与互联网时代创新效率的提升相结合,为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有效结合集中力量办大事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优势,为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我国面向2030年部署了15个重大科技项目。目前,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专项已经启动。深海空间站,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机,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预计两年内都要启动实施。

结合材料,运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科技发展实现由量的增长向质的发展的原因。(1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