蛛网膜囊肿临床路径(2017年版)

蛛网膜囊肿临床路径(2017年版)
蛛网膜囊肿临床路径(2017年版)

蛛网膜囊肿临床路径(2017年版)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蛛网膜囊肿(G93.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大多数蛛网膜囊肿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2)一些体积大的蛛网膜囊肿可出现与颅内占位病变相似临床表现。例如:颅骨发育异常或巨颅畸形,特别多见于小儿;头痛;癫痫;颅内压增高;发育迟缓;行为改变;恶心;偏瘫;共济失调等各种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包括头颅CT、MRI(尤其是脑脊液流动MR)、脑池造影。其中脑脊液流动MR是主要判断囊肿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的一个指标。

3.实验室检查:目前诊断蛛网膜囊肿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尚缺乏分子标志或其他特征性的客观指标,如条件允许可做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手术指征

对于无临床症状者多不需手术治疗。而针对有症状者,则需手术治疗对囊肿进行内减压及囊壁切除。

(二)术式选择:

1.引流囊肿:内引流囊液至硬膜下腔;囊肿-腹腔分流,将囊液引流至腹腔内。

2.囊壁切开:开颅手术切除囊肿;各种内窥镜技术以及激光辅助技术切除囊肿。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蛛网膜囊肿的疾病编码,已发生临床症状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临床评估分型、影像学评估(MR脑脊液流动检测),必要时可行脑池造影;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

选择用药。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30分钟。经患者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2-3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4-6天。

1.麻醉方式:全麻。

2.手术方式:根据不同情况选择手术术式。

3.手术内置物:颅骨固定材料(开颅手术)。

4.术中用药:抗菌药物。

5.术后用药:止血剂、脱水药、抗癫痫药。

6.输血:视术中情况决定。

7.病理:有。

(九)术后住院恢复7-10天。

1.常规的静脉补液,抗菌药物,预防癫痫治疗,神经保护剂(必要时)。

2.减少患儿疼痛或哭吵可能。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良好:切口无感染,无皮下积液(或门诊可以处理的少量积液)。

2.无发热。

3.无需要住院处理的并发症和/或合并症。

(十一)变异及原因分析。

1.根据患者病情,安排相应的术前检查,围手术期出现不可预测

的出血或感染事件,可能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

2.术后随访,包括症状和影像学检查。

蛛网膜囊肿临床路径(2017年版)

蛛网膜囊肿临床路径(2017年版)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蛛网膜囊肿(G93.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1)大多数蛛网膜囊肿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多为偶然发现(2)一些体积大的蛛网膜囊肿可出现与颅内占位病变相似临床表现。例如:颅骨发育异常或巨颅畸形,特别多见于小儿;头痛;癫痫;颅内压增高;发育迟缓;行为改变;恶心;偏瘫;共济失调等各种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包括头颅CT、MRI(尤其是脑脊液流动MR)、脑池造影。其中脑脊液流动MR是主要判断囊肿是否需要手术干预的一个指标。 3.实验室检查:目前诊断蛛网膜囊肿主要依据形态学特征,尚缺乏分子标志或其他特征性的客观指标,如条件允许可做基因检测,有助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手术指征

对于无临床症状者多不需手术治疗。而针对有症状者,则需手术治疗对囊肿进行内减压及囊壁切除。 (二)术式选择: 1.引流囊肿:内引流囊液至硬膜下腔;囊肿-腹腔分流,将囊液引流至腹腔内。 2.囊壁切开:开颅手术切除囊肿;各种内窥镜技术以及激光辅助技术切除囊肿。 (四)标准住院日为10-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蛛网膜囊肿的疾病编码,已发生临床症状具备手术指征的患者。 2.当患者同时合并其他疾病时,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4天。 1.所必需的检查项目: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型,尿常规,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术前应该对患者进行充分的评估,包括临床评估分型、影像学评估(MR脑脊液流动检测),必要时可行脑池造影; (3)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15〕43号)

甲状舌管囊肿

甲状舌管囊肿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甲状舌管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ICD10:Q89.202) 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ICD10:06.7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颈部正中半圆形肿物; 2. 体格检查:触诊肿物呈囊性,位于皮下、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 3.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 3. 鉴别诊断:同位素检查排除异位甲状腺。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Q89.202甲状舌管囊肿疾病编码; 2. 无绝对手术禁忌;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 对可能存在癌变或异位甲状腺等病情复杂的病例,不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8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4)胸部X光片; (5)心电图; (6)肿物超声检查; (7)甲状腺超声或同位素扫描排除异位甲状腺,并确定正常甲状腺位置。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曾感染或囊肿较大时行颈部增强CT或MRI; (2)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气分析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择期手术切除。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附件)执行。 2. 无明确感染史者,酌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3. 反复感染史或存在瘘管时,应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建议

蛛网膜囊肿病人的护理

蛛网膜囊肿病人的护理 一.定义 蛛网膜囊肿是良性肿瘤,发生在脑和脊髓内,与蛛网膜密切相关,囊液常无色,清亮,似脑脊液,很少黄染。蛛网膜囊肿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蛛网膜囊肿最常见。蛛网膜囊肿较少见,约占颅内非创伤性病变的1%。幕上多见,约占80%。其中以外侧裂区最常见,占颅内囊肿的34%-50%,鞍区及鞍上区蛛网膜囊肿占10%;幕下蛛网膜囊肿占20%。各年龄均可发生,最小者为一个月婴儿,最大者为81岁,评均年龄35岁左右。男性发病率较高。发生部位以小脑幕上多见,一般常见脑裂或脑池区域,如四叠体池、鞍区、大脑纵裂、透明隔、外侧裂、枕大池、小脑桥脑池、颞页前部或脑室内等。囊肿为单发性或多发性。 (一)病因 病因不明,与其他颅脑肿瘤一样,至今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下列几种因素有关:先天因素;遗传因素;激素;理化因素等。 (二)临床表现 1.颅内压增高:囊肿逐渐增大引起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及其占位作用,使颅内压缓慢增高,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及视乳头水肿。严重者有脑积水、视神经继发性萎缩和脑发育不良等。婴幼儿多有囟门隆起、头颅增大、颅缝分裂等症状。 2.癫痫发作:位于脑中线结构区域和脑底部囊肿,常因压迫与刺激而产生癫痫,表现为大发作、局限性抽搐或感觉性发作等。少数患者以此为唯一症状而获得病变诊断。 3.局灶性神经症状:较大的囊肿对脑和神经与血管产生压迫或推挤作用,多出现明显局灶性神经症状,如偏瘫、失语及视野缺损等。颅后窝囊肿可表现耳鸣、耳聋、眼球震颤、平衡失调及后组颅神经损害症状。有的患者因发生囊肿内出血而呈现急性脑卒中样发病,症状较重。 (三)实验室检查 1.X线检查 (1)颅骨平片:表现为指压纹增多、鞍背骨质吸收及颅缝增宽等颅内压增高征象,尚可见局限性隆起、变薄与破坏等。 (2)脑血管与脑室造影:呈现为颅内血管性占位病变性征象,多有脑室系统扩大,无增强效应。少见情况下囊肿可被显影剂充填而或诊断。 2.影像学检查

2016李春德,慎重选择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慎重选择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 颅内蛛网膜囊肿是儿童很常见的良性病变,其发病率约占儿童颅内病变的1%,其中90%位于幕上,60%位于颅中窝(亦称为侧裂蛛网膜囊肿)[1-2]。由于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及自然病史尚不完全明确,因此,目前尚没有蛛网膜囊肿的治疗指南。绝大多数蛛网膜囊肿是无症状而被偶然发现,少数囊肿可以进行性增大,表现为头痛、囊肿破裂出血、硬膜下积液、癫痫等。对于症状性蛛网膜囊肿的患者,公认应予手术治疗;而对于无症状者,是否给予预防性手术治疗,目前争议较大。 蛛网膜囊肿的自然病史 蛛网膜囊肿的确切自然病史并不明确,由于绝大多数患者是进行颅脑影像学检查而被发现的,因此长期的神经影像学观察有助于了解蛛网膜囊肿的自然病程。一项对11738例儿童连续11年的磁共振检查发现,蛛网膜囊肿的检出率为2.6%;在平均随诊观察3.5年的111例患儿中,蛛网膜囊肿体积增大者11例(9.9%),缩小者13例(11.7%),无变化者87例(78.4 %);其中低龄与囊肿增大密切相关,在首诊时所有≥4岁的患儿均无囊肿增大或出现新症状[1]。另一项对48417例成人连续12年的磁共振检查发现,蛛网膜囊肿的检出率为1.4%(661例),其中无症状者占94.7%,有症状者仅占5.3%(35例),有症状者中24例(3.6%)需要手术治疗[2]。虽然绝大多数蛛网膜囊肿无症状,但亦有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自发性囊肿破裂或出血,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其发生比率为6%,直径≥5cm的蛛网膜囊肿更容易破裂。有文献证实,直径≥5cm的蛛网膜囊肿及近期有头部外伤是囊肿破裂或出血的危险因素[3]。 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指征 对于症状性蛛网膜囊肿应予以手术治疗,其指征包括: ? 囊肿导致的梗阻性脑积水; ? ? 颅内压增高; ? ? 与囊肿明确相关的癫痫; ? ? 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 ? ? 进行性增大的囊肿; ? ?

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 锁定 本词条由好大夫在线特约专家提供专业内容并参与编辑 孙立泳(住院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吴浩(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 蛛网膜囊肿,属于先天性良性脑囊肿病变,是由于发育期蛛网膜分裂异常所致。囊壁多为蛛网膜、神经胶质及软脑膜,囊内有脑脊液样囊液。囊肿位于脑表面、脑裂及脑池部,不累及脑实质。多为单发,少数多发。本病多无症状,体积大者可同时压迫脑组织及颅骨,可产生神经症状及颅骨发育改变。本症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男性较多,左侧较右侧多见。 目录 1疾病分类 2病因病理 1 2.1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 1 2. 2 感染后蛛网膜囊肿 1 2.3 损伤后蛛网膜囊肿 3临床表现 1 3.1 症状 1 3. 2 老年患者(>65 岁) 症状 1 3.3 部位相关症状 4诊断 5疾病治疗

1疾病分类 蛛网膜囊肿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和继发性(外伤性及感染后)两大类。先天性蛛网膜囊肿是脑脊液被包围在蛛网膜内所形成的袋状结构,不与蛛网膜下腔相通。继发性者由于蛛网膜粘连,在蛛网膜下腔形成囊肿,内含脑脊液。 按部位不同可分为颅内型及脊髓型两类。颅内型多位于脑表的相关脑池。脊髓型可位于硬膜外,硬膜内或神经鞘膜,引起相关神经根性症状、体征。[1] 2病因病理 颅内蛛网膜囊肿按病因不同可分为先天性,外伤性及感染后蛛网膜囊肿三型。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为常见类型,其发病原因尚不全清楚,有以下推测:①本症发生原因可能是在胚胎发育时,有小块蛛网膜落入蛛网膜下腔内发展而成。即囊肿位于蛛网膜内,镜下可见蛛网膜在囊肿四周分裂为两层,外层组成囊肿表面部份,内层组成囊底,在软脑膜与囊底之间仍有一蛛网膜下腔。②还有人认为在胚胎发育时,由于脉络丛的搏动,对脑脊液起泵作用,可将神经组织周围疏松的髓周网分开,形成蛛网膜下腔,如早期脑脊液流向反常,则可在髓周网内形成囊肿。③因本症常伴有其他先天性异常,如囊肿内有异位脉络丛、大脑镰局部缺失以及眶板、颞叶及颈内动脉缺失等,均证实本症发生基本原因为脑发育不全所致。蛛网膜囊肿不断增大的原因目前亦无统一意见,可能是:①囊肿壁有小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脑脊液自此孔不断流入囊内,小孔起活瓣作用,因颅底动脉搏动,使囊肿逐渐增大。亦可能某种因素致小孔堵塞而引起颅内压增高。②囊内有异位脉络丛,分泌过多的脑脊液,不能吸收所致。③有的病例囊肿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囊液中蛋白增高,囊内、外渗透压差异引起囊肿逐渐增大。④囊内或囊壁上静脉出血,使囊腔迅速增大。 感染后蛛网膜囊肿 脑膜炎后因蛛网膜局部粘连而形成囊肿,囊内充满脑脊液。大多为多发性。多见于儿童。常见于视交叉池、基底池、小脑延髓池、环池等处。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 损伤后蛛网膜囊肿 软脑膜囊肿。其发生机制为损伤造成颅骨线形骨折,伴硬脑膜撕裂缺损,其下方蛛网膜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材料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编辑:陈惠忠发布科室:科教科发布时间:11-11-01 摘要: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乳腺良性肿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门胆管癌、细菌性肝脓肿、胃癌、脾破裂、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肠外瘘、肛裂、肛周脓肿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的通知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专业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友病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液内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1 卵巢癌临床路径

卵巢癌临床路径 一、卵巢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癌(ICD-10: C56.X00) 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妇产科学(第八版)》(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 ⑴下腹不适或盆腔下坠:可伴胃纳差、恶心、胃部不适 等胃肠道症状。 ⑵腹部膨胀感:卵巢癌即使临床早期也可以出现腹水, 或肿瘤生长超出盆腔在腹部可以摸到肿块。 ⑶压迫症:肿块伴腹水者,除有腹胀外还可引起压迫症状,如横膈抬高可引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悸;由于腹

内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引起腹壁及下肢水肿;肿瘤压迫膀胱、直肠,可有排尿困难、肛门坠胀及大便改变等。 ⑷疼痛:卵巢恶性肿瘤极少引起疼痛,如发生肿瘤破裂、出血和(或)感染,或由于浸润,压迫邻近脏器,可引起腹痛、腰痛等。 ⑸由于肿瘤的迅速生长,患者营养不良及体力的消耗,患者会呈贫血、消瘦及形成恶液质的体征,此常是卵巢恶性肿瘤的晚期症状。 ⑹月经紊乱及内分泌症状:肿瘤间质成分产生激素或肿瘤破坏双侧卵巢,可导致月经紊乱或阴道流血;功能性卵巢恶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可产生过多的雌激素,而引起性早熟;睾丸母细胞瘤可产生过多的雄激素而引起男性化的表现,临床上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流血除与卵巢恶性肿瘤本身有关外,还常伴有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子宫内膜癌。 ⑺因转移所产生的相应症状:如肺转移而产生干咳、咳血、胸水及呼吸困难;骨转移可产生转移灶局部的剧烈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点;肠道转移者可有大便变形、便血,严重者因发生不可逆的肠梗阻而死亡。 2.体格检查: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策略解析

resection versus combined resection and microwave ablation for multiple bilobar colorectal metastases to the liver[J].Surgery, 2006,139(2):263-273. [11]Kim HO,Hwang SI,Hong HP,et al.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metachronous hepatic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ncer[J].Surg Laparosc Endosc Percutan Tech,2009,19(3):208-212.DOI: 10.1097/SLE.0b013e3181a033d7. [12]Sakamoto Y,Ohyama S,Yamamoto J,et al.Surgical resection of liver metastases of gastric cancer:an analysis of a17-year experience with22patients[J].Surgery,2003,133(5):507-511. [13]Koga R,Yamamoto J,Ohyama S,et al.Liver resection for metastatic gastric cancer:experience with42patients including eight long-term survivors[J].Jpn J Clin Oncol,2007,37(11):836-842. [14]Yang XW,Li Z,Liu K,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patients with synchronous hepatic metastases from gastric carcinoma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and patient′s index [J].Chin Med J(Engl),2012,125(5):747-751. [15]Yamakado K,Nakatsuka A,Takaki H,et al.Prospective study of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followed by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liver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J].J Vasc Interv Radiol,2005,16(12):1747-1751. [16]Takemura N,Saiura A,Koga R,et al.Long-term outcomes after surgical resection for gastric cancer liver metastasis: an analysis of64macroscopicallycomplete resections[J]. Langenbecks Arch Surg,2012,397(6):951-957.DOI:10.1007/ s00423-012-0959-z. [17]Sakamoto Y,Sano T,Shimada K,et al.Favorable indications for hepatectom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is from ga stric cancer[J].J Surg Oncol,2007,95(7):534-539. [18]Cheon SH,Rha SY,Jeung HC,et al.Survival benefit of combined curative resection of the stomach(D2resection) and liver in gastric cancer patients with liver metastases[J].Ann Oncol,2008,19(6):1146-1153.DOI:10.1093/annonc/mdn026. [19]Qiu JL,Deng MG,Li W,et al.Hepatic resection for synchronous hepatic metastasis from gastric cancer[J].Eur J Surg Oncol,2013,39(7):694-700.DOI:10.1016/j.ejso.2013.03.006. (收稿日期:2016-07-18) (本文编辑:贾安)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策略 孙峰许瑞雪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蛛网膜囊肿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12年3月经头MRI和/或CT确诊的56例颅内蛛网膜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四组:12例随诊保守治疗(A组),15例神经内镜下行囊肿脑池沟通术(B组),21例行囊肿-腹腔分流术(C组),8例行囊肿切除术(D组)。比较四组患者的症状改善率、影像学有效率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3~46个月,B组症状改善率为14/15,C组为 95.24%(20/21),D组为5/8,三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335,P<0.05)。B 组影像学改变有效率为14/15,C组为90.48%(19/21),D组5/8,三组影像学改变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35,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5,C组为14.29%(3/21),D组为5/8,D组有2例复发后行囊肿-腹腔分流术,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56,P<0.05)。结论考虑到手术的疗效、安全性和创伤的最小化,囊肿腹腔分流术及神经内镜下行囊肿脑池沟通术是较好的选择。 【关键词】蛛网膜囊肿;外科手术;治疗结果 Clinical study of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for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s Sun Feng,Xu Ruixue*.*Department of Neurosurgery,the First Affilated Hospital of Dalian Medical University,Dalian 116011,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Xu Ruixue,Email:492826180@https://www.360docs.net/doc/066871601.html,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urgical approaches indication,technique and efficacy for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rachnoid cysts(IAC).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56patients with IAC DOI:10.3760/cma.j.jssn.1673-4904.2016.11.007 作者单位:264400山东省威海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孙峰);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许瑞雪) 通信作者:许瑞雪,Email:492826180@https://www.360docs.net/doc/066871601.html,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 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 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 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 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 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或血性并有臭味。可出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阴道不规则出血。 有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及尿频尿急,里急后重等膀胱直肠刺激压迫症状。慢性期全身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仅有低热,易疲劳。病程长者部分患者可出现神经衰弱症状:如精神不振,周身不适,失眠等症。下腹坠胀疼痛或腰骶部胀痛,常在劳累、性交、月经

2017年新发布临床路径清单(1-202)

202个临床路径清单序号专科病种备注1通用版耳鼻咽喉科鼓膜炎2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慢性鼻炎3通用版耳鼻咽喉科外耳带状疱疹4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急性坏死性中耳炎5通用版耳鼻咽喉科隐蔽性乳突炎6通用版耳鼻咽喉科粘连性中耳炎7通用版耳鼻咽喉科鼓室硬化8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慢性鼻窦炎9通用版耳鼻咽喉科鼻咽部血管瘤10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急性扁桃体炎11通用版耳鼻咽喉科扁桃体周围脓肿12通用版耳鼻咽喉科咽旁脓肿13通用版风湿免疫科系统性硬化症14通用版风湿免疫科风湿热15通用版败血症(成人非粒细胞缺乏患者)感染科16通用版布鲁菌病感染科17通用版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科18通用版伤寒感染科19通用版神经梅毒感染科20通用版戊型病毒性肝炎感染科21通用版细菌性痢疾感染科22感染科梅毒县医院适用版23感染科疱疹性咽峡炎县医院适用版24通用版骨科骨样骨瘤25通用版骨科血管肉瘤26通用版骨科遗传性多发性骨软骨瘤27通用版骨科尤因肉瘤28通用版骨科骨巨细胞瘤29通用版骨科脊柱滑脱症30骨科类风湿性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31骨科膝关节骨关节炎县医院适用版32骨科腰椎骨折县医院适用版33骨科桡骨骨折县医院适用版34通用版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5通用版呼吸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36呼吸内科肺癌县医院适用版37呼吸内科肺脓肿县医院适用版38呼吸内科急性扁桃体炎县医院适用版39呼吸内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县医院适用版40呼吸内科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县医院

适用版41呼吸内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县医院适用版42呼吸内科流行性感冒县医院适用版43呼吸内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县医院适用版44呼吸内科慢性支气管炎县医院适用版45呼吸内科睡眠呼吸障碍县医院适用版46呼吸内科支气管哮喘(非危重)县医院适用版47呼吸内科胸膜炎县医院适用版48呼吸内科医院获得性肺炎县医院适用版49呼吸内科支气管肺炎县医院适用版50呼吸内科自发性气胸县医院适用版51通用版康复科腰椎滑脱症康复 序号专科病种备注52通用版康复科腰椎关节突综合征康复53通用版康复科截肢后康复54通用版康复科肩关节不稳康复55通用版康复科肱二头肌肌腱损伤和断裂康复56通用版康复科肘关节损伤康复57通用版康复科跟腱断裂术后康复58通用版康复科踝部韧带损伤康复59通用版康复科原发性脊柱侧弯康复60通用版口腔科深龋(后牙面)61通用版口腔科牙周脓肿行急症处理62通用版口腔科菌斑性龈炎行牙周基础治疗63口腔科慢性牙髓炎(恒磨牙)县医院适用版64口腔科菌斑性龈炎行牙周基础治疗县医院适用版65口腔科牙周脓肿行急症处理县医院适用版66通用版泌尿外科急性睾丸炎67通用版泌尿外科肾素瘤68通用版泌尿外科阴茎癌69通用版内分泌科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70通用版内分泌科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71通用版内分泌科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72通用版内分泌科抗利尿激素不

蛛网膜囊肿的定义

一、什么是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arachnoid cyst , AC) 是脑或脊髓实质外囊性占位性病变, 属非肿瘤性, 由一透明的蛛网膜包裹, 与脑室和蛛网膜下腔无交通, 囊液呈无色或微黄色透明状。Howship 1819 年和Bright 1931 年首先报道。 二、蛛网膜囊肿的发病原因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发生的相关知识是相当有限的。根据大多数可靠的病因学描述,蛛网膜囊肿源于蛛网膜母细胞发育失常导致一个隔膜分裂或重迭。也有学者认为蛛网膜囊肿发源于蛛网膜与硬脑膜外层的原始间叶细胞发育缺陷形成蛛网膜腔隙进一步发展成蛛网膜囊肿,胚胎发育早期不正常的脑脊液流动异常也可能形成蛛网膜囊肿。继发性蛛网膜囊肿为出生后感染、外伤、出血等引起蛛网膜粘连, 脑脊液被包裹形成的囊肿,内层隔膜存在炎性细胞和铁质。关于蛛网膜囊肿增大的原因存在争议,假说之一认为蛛网膜囊肿内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渗透压差,但这种解释同囊液与脑脊液性质相似的特征相矛盾。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蛛网膜囊肿逐步增大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由于蛛网膜囊肿囊壁存在分泌功能,酶超细胞生物试验证明囊壁存在具有分泌功能的结构。Na-K 三磷酸腺酐酶、碱性磷酸酶可使脑脊液向囊内移动。第二、假设在解剖上存在囊内与蛛网膜下腔之间的单向活瓣,这种通路允许脑脊液向囊内移动。 三、蛛网膜囊肿的分类: (一)根据组织学将蛛网膜囊肿分为两种类型: 1、单纯蛛网膜囊肿。蛛网膜细胞层可能有分泌CSF 功能。 2 、复杂型蛛网膜囊肿。囊壁更为复杂, 含有神经胶质, 室管膜和其他组织。 (二)病理学上将蛛网膜囊肿分为:1 、真性蛛网膜囊肿。蛛网膜两层

间分离成封闭囊袋, 其间充满脑脊液而构成的囊肿, 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 2 、假性蛛网膜囊肿。囊壁由蛛网膜和软脑膜组成, 囊腔与蛛网膜下腔有一狭窄的通道,脑脊液可以互相流动。这一分法可以帮助对脑组织影响的认识,亦可确定是否需要外科处理。 (三)根据发病原因将蛛网膜囊肿可分为: 1 、先天性蛛网膜囊肿 2 、继发性蛛网膜囊肿 (四)根据病变部位将蛛网膜囊肿分为: 1 、颅内蛛网膜囊肿 (1)幕上蛛网膜囊肿 a) 外侧裂囊肿b) 鞍区囊肿c) 大脑凸面蛛网膜囊肿 b) 裂囊肿 c) 四叠体囊肿 (2)、幕下蛛网膜囊肿 a)小脑囊肿 b)桥小脑角囊肿 c)四脑室囊肿 2 、椎管内蛛网膜囊肿 (1)硬膜下囊肿 (2)硬膜外囊肿 3 、颅骨板障内蛛网膜囊肿 同部位蛛网膜囊肿影像表现:

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8例诊治分析

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8例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0-01-28T14:07:48.50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1期供稿作者:刘昌楼王迪郭彪权磊[导读] 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与继续其他方法治疗,简便实用、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实为治疗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较好方法 刘昌楼王迪郭彪权磊(江苏省泗阳县中医院神经外科江苏泗阳 223700) 【中图分类号】R7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1-0071-02 【摘要】目的分析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形成因素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1998—2008年收治临床少见8例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病因及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的临床经验。结果采用填塞巨大颅内蛛网膜囊肿腔,利用其强大的吸收作用,使脑组织可逐渐膨胀,术后两周CT复查囊肿明显缩小,6-8月后复查囊肿消失。辅以抗癫痫药物应用未见癫痫再发作,仅一例停药过早癫痫发作一次,继续服药症状得以控制。结论由于外伤炎症或手术后引起蛛网膜粘连及较晚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病程长、确诊晚等综合因素是形成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主要成因。对病史中有间歇癫痫发作伴头部外伤、颅内炎症或颅脑手术史患者,应尽早做头颅CT检查,以排除IAC或明确IAC存在,避免颅内巨大IAC形成。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与继续其他方法治疗,简便实用、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实为治疗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带蒂颞肌填塞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 我们自1998-2008年间采用带蒂颞肌填塞治疗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IAC)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6例,女性2例,年龄22-56岁,平均34.8岁。病史中有外伤史3例,幼小脑炎史4例,颅内手术史1例。病程最长27年,最短2年。8例囊肿中主体占据大脑半球凸面2/3以上,约12cm×8cm×6cm,同时累及额叶、外侧裂池顶叶、颞叶、枕叶、囊肿主体占据大脑凸面1/2以上7例。囊肿均为单发,左侧5例,右侧3例。 1.2 临床症状 全部病例就诊时7例有颅内高压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恶心,伴有间歇癫痫发作,1例只表现为间歇癫痫,另有2例伴有精神症状。均为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1.3 头颅CT检查 本组均行CT检查,平扫显示囊肿呈现低密度灶,与脑脊液密度完全一致,CT值在5-12Hu。囊肿均程不规则状,体积在100-260ml之间,右脑室受压及中线移位,囊肿使颅脑受压变深,度向外隆起改变。 2 手术方法及结果 取颞顶入路,骨瓣开颅后,瓣状切开张力较高脑膜,切除靠近硬脑膜面的囊肿壁,见囊液清亮,术中采集囊液化验,化验近侧正常脑脊液。吸尽囊液,生理盐水冲洗囊腔。取一长约4-5cm,宽约2cm带蒂颞肌肌瓣填入囊腔内约2-3cm,将颞肌筋膜与硬脑膜固定,缝合关闭硬脑膜,置皮片管引流。根据引流情况,48-72h拔管。术后病理证实为蛛网膜囊肿。术后颅高压及精神症状消失,辅以抗癫痫药物应用,未见癫痫再发作。仅一例停药过早癫痫发作一次,继续服药症状得以控制。术后2周CT复查囊肿明显缩小,随访6-8个月,复查囊肿消失。 3 讨论 颅内蛛网膜囊肿发病率为颅内占位性病变的0.4%-1.0%[1-2]。本病2/3位于外侧裂池,其次为大脑凸面、枕大池、鞍上池,偶见于纵裂池,一般为单发。多好发于青少年,一般为先天性,由于发生学的异常而形成。有的囊壁全部(包括其顶和底)有蛛网膜构成,亦称蛛网膜内囊肿。囊液量一般在30-50ml,病程一般在半年以内。但有的由于外伤、炎症或手术后引起蛛网膜与软组织粘连形成蛛网膜下腔的局部扩张,其囊壁的底为软脑膜,形成蛛网膜囊肿。此可见于任何年龄,病程长短不一,少量不规则影像。本组报告8例,均属后者,表现间歇癫痫发作,较晚出现颅高压症状。病程较长,本组病程均在2年以上,无一例病程在半年以内。其中一例生后不满周岁患脑炎后间歇癫痫发作,28周岁时癫痫发作,频繁出现头痛、恶心伴轻度精神症状,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方来就诊,行头颅CT检查确诊,囊肿约占左侧大脑半球凸面2/3以上巨大不规则影像。8例均有或头部外伤,或颅内炎症,或颅脑手术等病史。这些综合因素可能是形成颅内少见巨大蛛网膜的主要原因,故确诊较晚,临床报告少见。鉴于此,对有间歇癫痫发作,尤其伴有头部外伤、颅内炎症或颅脑手术史的患者,应尽早做头颅CT检查,以排除IAC或明确IAC存在,避免颅内巨大IAC形成。 本组采取肌内填塞治疗颅内巨大IAC,带蒂颞肌肌瓣填入巨大囊腔可发挥强大吸收作用,减少囊液对脑组织的压迫,故脑组织可逐渐膨胀,症状缓解较明显,术后2周CT复查囊肿明显缩小,辅以抗癫痫药物应用,未见癫痫再发作。仅一例停药过早癫痫发作一次,继续服药未见症状复发。随访6-8个月后CT复查囊肿消失,达到与分流术相同的效果,且手术创伤小、出血少,仅对靠近硬脑膜面的囊壁部分切除。这样既减少远隔部分的出血机会,并使脏壁两层容易闭合粘连。本方法简便实用,安全可靠,效果满意,实为治疗少见颅内巨大蛛网膜囊肿的较好方法。 参考文献 [1]张俊义,李玉峰,王建军,等.肌肉填塞治疗颅内蛛网膜囊肿[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03,19(2):155. [2]陈立华,马建荣,陈善成,等.颅内蛛网膜囊肿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96,12(4):238-240.

口腔颌面外科诊疗指南临床路径

第一节炎症 口腔颌面部蜂窝织炎(cellulitis of mouth cavity and maxillofacial region) [诊断标准] 1.发病急、病程短、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 2.受累间隙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3.脓肿形成的判定。 (1)浅部脓肿:触诊有波动感。 (2)深部脓肿:指压可有凹陷性水肿;穿刺能抽出脓汁;超声波检查出现液平。 4.可并发严重并发症。 [检查项目及完成时间〕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心电、胸透,须在1日内完成。 2.凝血四项、血型,抗HIV及梅毒抗体须在1日内完成。 3.肝功能、乙肝五项及丙肝抗体,须在1日内完成。 4.必要时X线摄片,判定有否骨髓炎或确定病原牙。 [治疗原则] 1.应用抗菌药物。 2.引流脓液。 3.增强机体抵抗力。 [治疗计划] 1.应用抗菌药物,通常采用青、链霉素或其它广谱抗生素。应按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 2.脓肿形成应立即切开引流。口底弥漫性化脓性蜂窝织炎或全身中毒症状重者,应早期切开。脓液引流不畅者,引流条可加入少量九一丹或五五丹。 3.进食困难或高烧持续不退者,应补液并给激素及维生素C。 4.体温超过39℃者,应按高热常规处理。 5.急性炎症消退后,去除病灶。 6.切开引流后2周以上仍有大量脓液时,应摄X线片以排除骨髓炎。 [住院日数] 全身症状缓解切开引流处无脓液排出后2~3日或病灶清除术后创口愈合后1~2日。 [疗效判定] l.治愈标准全身症状消失,切开引流处无脓液排出。 2.好转标准全身症状缓解,切开引流处尚有脓液排出。 化脓性颌骨骨髓炎(pyogenic osteomyelitis of jaw bone) [诊断标准] l.急性期 (1)起病急骤,体温升高。白细胞总数升高,核左移。 (2)颌骨剧痛。数个牙齿松动,叩痛。并可有牙周袋溢脓,发生于下颌骨者可有下唇麻木。 (3)局部及软组织肿胀、充血,可发急性蜂窝织炎。 (4)可引起严重并发症。 2.慢性期 (1)多有急性发作或肿胀反复发作史。 (2)发生于下颌骨者多有下唇麻木。 (3)多有瘘管存在,长期溢脓。 (4)有时可见死骨排出或探及活动的死骨,严重者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5)X线片显示骨质破坏,吸收现象与增生现象同时存在。

甲状舌管囊肿临床路径(最全版)

甲状舌管囊肿临床路径(最全版) 一、甲状舌管囊肿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甲状舌管囊肿(ICD10:Q89.202) 行甲状舌管囊肿切除术(ICD10:06.7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 病史:颈部正中半圆形肿物; 2. 体格检查:触诊肿物呈囊性,位于皮下、舌骨与甲状软骨之间,表面光滑,随吞咽上下移动; 3. 辅助检查:超声检查。 4. 鉴别诊断:同位素检查排除异位甲状腺。

(三)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符合ICD10:Q89.202甲状舌管囊肿疾病编码; 2. 无绝对手术禁忌; 3. 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4. 对可能存在癌变或异位甲状腺等病情复杂的病例,不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8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凝血功能,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胸部X光片; (5)心电图; (6)肿物超声检查; (7)甲状腺超声或同位素扫描排除异位甲状腺,并确定正常甲状腺位置。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1)曾感染或囊肿较大时行颈部增强CT或MRI; (2)肺功能、超声心动图检查和血气分析等。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择期手术切除。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 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附件)执行。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表

附件3 腘窝囊肿临床路径 一、腘窝囊肿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腘窝囊肿 行腘窝囊肿切除术 (二)诊断依据 1.症状:腘窝囊肿多发生于儿童与老年人,儿童发病为先天导致,两侧对称。老年人多表现为膝关节无力、软弱、关节后部疼痛等。囊肿较大时可妨碍膝关节的伸屈活动,甚至可影响腘窝的静脉回流,出现局部或膝关节以下部位水肿。但大多数患者自觉症状不多。囊肿长大到一定程度则膝关节屈曲活动受限。 2.体征:在腘窝部可触及有弹性的波动性肿物,表面光滑,质地较软,压痛不明显,而且和皮肤或其他组织不粘连。

X线检查:将空气注入囊内拍摄X线片,可发现滑囊与关节相通,以此则可确定诊断。超声检查检查腘窝囊肿可明确诊断。 3.鉴别诊断:1.半月板囊肿。2.膝部腱鞘囊肿3.胭窝动脉瘤4.腘窝动脉囊性变5.孤立性外生骨疣6.腘窝静脉曲张7.半膜肌断裂或肥大8.股二头肌腱囊肿及起自膪外侧神经的囊肿。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1.非手术治疗:小的、无症状的不需治疗。也可穿刺抽液,局部注射波尼松龙,效果较好。 2.手术治疗:大的、影响病人生活和工作的,手术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15-1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M71.201腘窝囊肿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 天(指工作日)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血糖、

血型、出凝血时间、肾功、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心电、胸片,腘窝彩超。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检查项目:血离子、血脂、血粘度测定、心彩、腹彩。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一代头孢菌素,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内或静脉注射: (1)成人:0.5g-1.5g/次,一日2-3次; (2)儿童:一日量为20-30mg/Kg体重,分3-4次给药; (3)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过敏性休克史者禁用;肝肾功能不全者、有胃肠道疾病史者慎用; (4)使用本药前须进行皮试。 2.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临床路径

盆腔炎诊治流程图 手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或 妇科检查 妇科启 炎性包块或盆腔积液 宫颈举痛或子宫压 无包块破裂、中毒 有包块破裂或中毒 支持治疗 对症处理,必要 药物治疗(疗

中药治疗: 服、灌 盆腔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盆腔炎(ICD-10编码为:N73. 901)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妇科学》第7版(张玉珍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⑵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指南》(中 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1 月第一 版)、《妇产科学》第8版(谢幸苟文丽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盆腔炎诊疗方案"。 盆腔炎临床常见证候: (1)湿热瘀结证:主证:低热起伏,小腹隐痛或刺痛,或腹胀痛,拒按,腰骶酸痛,经期或过劳后加重,胸闷纳少,口干不欲饮,带多色黄或黄白相间,质粘

稠,有异味,大便秘结或溏 稀,小便色黄,舌质偏红,苔黄腻,脉细弦数。 (2)热毒壅盛证:主证:高热恶寒,无汗,下腹剧痛拒 按,口干溲赤,大便秘结或溏稀,带多色黄,如脓样,臭秽,胸闷烦燥,泛恶纳呆,舌质红,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数。 (3)气滞血瘀证:主证:少腹部胀痛或刺痛,经行腰腹 疼痛加重,经血量多夹块,瘀块排出痛减,带下量多,婚久不孕,经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舌紫黯,有瘀斑,苔薄,脉弦涩。 (4)寒湿瘀滞证:主证:小腹冷痛,或坠胀疼痛,经行 腹痛加重,喜热恶寒,得热痛减,经血量少,色黯,带下淋沥,神疲乏力,腰骶冷痛,小便频数,舌暗红,苔白腻、脉沉迟。 (5)气虚血瘀证:主证:下腹疼痛结块,缠绵日久,痛 连腰骶,经行加重,经量多有块,带下量多,精神不振,疲乏无力,食少纳呆,舌体暗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涩无力。 3.临床表现 (1)症状:急性期病情严重者,起病较急,可有高热、寒 战,下腹剧痛。头痛,食欲不振。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

-2012.10临床路径通报

2012年10月临床路径工作情况通报各部、办、科室: 2012年11月15日医务部组织各科质控员及部分专家对10月份实施的临床路径病历进行了检查,17个临床科室共入径51例,其中变异5例,完成46例。(各科完成情况见附表),现将检查的情况通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一)医嘱未按照表单的要求进行。 1、眼科病种为老年性白内障 (1)手术日表单要求为I级或者II级护理,而实际为III级护理。 (2)临床路径表单要求有艾丙梅检查,因单病种限价原因, 没有做此检查。 (3)换药无临时医嘱。 (4)术前滴眼抗菌药物及口服抗菌药表单要求写在长期医嘱,而实际写在临时医嘱里。 (5)门诊的检查结果如眼科A+B超测角膜曲率及眼压测量,未在临时医嘱中体现出来 (6)医嘱打印与手写交替,最好统一为手写板。 (7)临床路径表单部分未完成。 2、泌外科病种膀胱肿瘤 (1)手术日临床路径表单要求为I级护理,而医嘱实际为II 级护理。 (2)患者有高血压疾病史,住院期间血压较高,术前准备降 压治疗无长期医嘱。 (3)表单中要求术后3-4天口服抗菌药物,而医嘱仍为静脉抗菌药物。 3、普外科病种为疝气 (1)小儿疝气手术无心电图、乙肝两对半(部分无)及艾丙梅检查(由于单病种限价原因)。 (2)切口换药部分病历无医嘱。 (3)表单的要求可预性应用抗生素,而1类手术切口要求不预防应用抗生素。

(4 )门诊已做的检查临时医嘱没有写入。 4、产科病种计划性剖宫产 (1)听胎心及胎心监护无医嘱。 (2)术后无心电监护医嘱。 5、妇科病种妇科肿瘤 (1)表单中要求行大便常规检查,而临时医嘱无大便常规。 6、骨1科病种股骨颈骨折 (1 )临床路径表单主要护理工作护士签名不全。 (2)表单中临时医嘱管床医师未勾选。 (3)医嘱修改不规范。 7、神经内科病种脑出血 (1 )表单中主要护理工作未勾选。 (2)患者提前出院表单中无变异分析。 (二)表单方面问题 1、有些科室表单中医嘱未勾选,主要护理工作医嘱未勾选,病情变异记录部分未填写。 2、外四科临床路径病历无入径知情同意书和对应病种临床路 径表单。 (三)病历质量方面: 1、眼科 (1)住院志辅助检查结果无医疗机构和日期。 (2)住院志病史小结中查体内容简单书写为“同上”应该书写病人的一般体检情况和专科体检情况。 (3)部分首次病程录及术后首次病程录记录时间未具体到几时 几分。 (4)在术前讨论记录、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记录中手术者签 名不是本人。(均为外院教授会诊手术病历) (5)出院小结的出院诊断写为“同入院”应写具体疾病名称。 (6)首次病程录诊断不全,如杜雯医师的120924031号病历,无“高血压”诊断。 (7)出院诊断不全,如张厚洪医师的121015035号病历,10 月16日血常规:PLT 40 X109/L,当日复查PLT 63 X109/L,出院未下“血小板减少症”而且出院诊断也无定期复查或者血液科复诊的出院医嘱,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