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井身结构设计

第二章井身结构设计
第二章井身结构设计

第二章井身结构设计

井身结构设计是钻井工程的基础设计。它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套管的下入层次、下入深度、

水泥浆返深、水泥环厚度、生产套管尺寸及钻头尺寸。基础设计的质量是关系到油气井能否安

全、优质、高速和经济钻达目的层及保护储层防止损害的重要措施。由于地区及钻探目的层的

不同,钻井工艺技术水平的高低,国内外各油田井身结构设计变化较大。选择井身结构的客观

依据是地层岩性特征、地层压力、地层破裂压力。主观条件是钻头、钻井工艺技术水平等。井身结构设计应满足以下主要原则:

1.能有效地保护储集层;

2.避免产生井漏、井塌、卡钻等井下复杂情况和事故。为安全、优质、高速和经济钻井

创造条件;

3.当实际地层压力超过预测值发生溢流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处理溢流的能力。本章着重阐明地下各种压力概念及评价方法,井身结构设计原理、方法、步骤及应用。

第一节地层压力理论及预测方法

地层压力理论和评价技术对天然气及石油勘探开发有着重要意义。钻井工程设计、施工中,地层压力、破裂压力、井眼坍塌压力是合理钻井密度设计;井身结构设计;平衡压力钻井;欠平衡压力钻井及油气井压力控制的基础。

一、几个基本概念

1.静液柱压力

静液柱压力是由液柱自身重量产生的压力,其大小等于液体的密度乘以重力加速度与液柱垂直深度的乘积,即

P h = 0.00981 rH

(2-1) 式中:P h――静液柱压力,MPa;

r -- 液柱密度,g/cm 3

; H ——液柱垂直高度, m 。

静液柱压力的大小取决于液柱垂直高度

H 和液体密度r ,钻井工程中,井愈深,静液柱压

力越大。

2.压力梯度

指用单位高度(或深度)的液柱压力来表示液柱压力随高度(或深度)的变化。

P h G h — 0.00981

H

式中:G h ――液柱压力梯度,MPa/m ;

P h ――液柱压力,MPa ; H ——液柱垂直高度, m 。

石油工程中压力梯度也常采用当量密度来表示,即

P h

0.00981H

式中:r ——当量密度梯度,g/cm 3

;

3?有效密度

钻井流体在流动或被激励过程中有效地作用在井内的总压力为有效液柱压力,其等效(或 当量)密度定义为有效

密度。

4. 压实理论

指在正常沉积条件下,随着上覆地层压力 P 0的增加,泥页岩的孔隙度 f 减小,f 的减小量

与P o 的增量dP o 及孔隙尺寸有关,即:

(2-2)

(2-3)

d C p dP o

dP o o gdH

d C p o gdH

令C p r og=C,且积分上式

CH

(2-4)

o e

式中:f o――地表孔隙度;

f——-井深H时的孔隙度;

P o -上覆地层压力;

C P-一压实校正系数,C P>1

即正常压实地层、泥页岩孔隙度是井深H的函数。也就是说正常地层压力段,随着井深H 增加,岩石孔隙度减小。若当随着井深增加,岩石孔隙度增大,则说明该段地层压力异常。压实理论是支持dc指数,声波时差等地层压力预测技术的理论基础之一。

5.均衡理论

指泥页岩在压实与排泄过程平衡时,相邻沙泥岩层间的地层压力近似相等。均衡理论是支持地层压力预测技术不可缺少的理论基础。

6.上覆地层压力P o

地层某处的上覆岩层压力是指该处以上地层岩石基质和孔隙中流体的总重量(重力)所产生的压力,即

岩石骨架重量(重力)流体重量(重力)

式中:P ° --- 上覆岩层压力, MPa ;

H --- 地层垂直深度,m ; f ――岩石孔隙度,%;

「0――岩石骨架密度,g/cm 3;

r p ----- 孔隙中流体密度,g/cm 3

由于沉积压实作用;上覆岩层压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一般沉积岩的平均密度大约为

2.3g/cm 3

,沉积岩的上覆岩层压力梯度一般为

0.226MPa/m 。在实际钻井过程中,以钻台面作为

上覆岩层压力的基准面。因此在海上钻井时,从钻台面到海面,海水深度和海底未固结沉积物 对上覆岩层压力梯度都有

影响,实际上覆岩层压力梯度值远小于

0.226MPa/m 。例如,海上井的

1524m 深处,上覆岩层压力梯度一般小于

0.167MPa/m 。

上覆岩层压力还可用下式计算:

P 。0.00981一b H

式中:P Q ----- 上覆岩层压力, MPa ;

_

b ――沉积层平均体积密度, g/cm 3

H ――沉积层m 。

上覆岩层压力梯度一般分层段计算,

密度和岩性接近的层段作为一个沉积层。即

G

Rl

G

o

H i

(0.00981] HJ

(2-7)

H i

式中:G o 上覆岩层压力梯度,

MPa/m ;

P oi ---- 第i 层段的上覆岩层压力,MPa/m ;

000981H[(1

) 0

P

]

(2-5)

(2-6)

H i――第i层段的厚度,m;

一bi ---- 第i层段的平均体积密度,g/cm3。

上式计算的是上覆岩层压力梯度的平均值。

测得的体积密度越准确,计算出来的上覆岩层压力梯度也就越准确。如果有密度测井曲线,就能很容易地计算出每一段岩层的平均体积密度。如果没有密度测井曲线,可借助于声波测井曲线计算体积密度,不过,这是迫不得已才使用的方法。还可以使用由岩屑测出的体积密度,但这种方法不太准确,因为岩屑在环空中可能吸水膨胀,使岩石体积密度降低。

在厚岩盐层和高孔隙压力带的一个小范围内,上覆岩层压力梯度可能发生反向变化。高孔隙度的泥岩通常是异常高压层,其体积密度非常小。如果异常高压层足够厚,就可能使总的平均体积密度降低。实际上这些低密度带很薄,所以上覆岩层压力梯度的反向变化一般很小,而且发生在很小的范围内。因而异常高压层的上覆岩层压力仍然增加,但增加的速率减慢。

7?地层压力(地层孔隙压力)P P

地层压力是指岩石孔隙中流体的压力,亦称地层孔隙压力,用P P表示。在各种沉积物中,

正常地层压力等于从地表到地下某处连续地层水的静液压力。其值的大小与沉积环境有关,取决于孔隙内流体的密度。若地层水为淡水,则正常地层压力梯度(G p)为0.0981MPa/m,若地

层水为盐水,则正常地层压力梯度随含盐量的不同而变化,一般为0.0105MPa/m。石油钻井中

遇到的地层水多数为盐水。

表2-1为不同地层水的正常地层压力梯度值。

在钻井实践中,常常会遇到实际的地层压力梯度大于或小于正常地层压力梯度的现象,即压力异常现象。超过正常地层静液压力的地层压力(P p>P h)称为异常高压。

8.骨架应力s

骨架应力是由岩石颗粒之间相互接触来支撑的那部分上覆岩层压力(亦称有效上覆岩层压力或颗粒压力),这部分压力是不被孔隙水所承担的。骨架应力可用下式计算:

P o P p (2-8)式中:s——骨架应力,MPa;

P o ---- 上覆岩层压力,MPa;

P p——地层压力,MPa。

上覆岩层的重力是由岩石基质(骨架)和岩石孔隙中的流体共同承担的。当骨架应力降低时,孔隙压力就增大。

孔隙压力等于上覆岩层压力时,骨架应力等于零,而骨架应力等于零时可能会产生重力滑移。骨架应力是造成地层沉积压实的动力,因此只要异常高压带中的基岩应力存在,压实过程就会进行,即使速率很慢。上覆岩层压力、地层压力和骨架应力之间的关系如图2-1 所示。

低于正常地层静液压力的地层压力(Pp

二、异常压力

1.异常低压

异常低压的压力梯度小于0.00981MPa/m,有的为0.0081~0.0088MPa/m,有的甚至只有静

液压力梯度的一半。世界各地钻井情况表明,异常低压地层比异常高压地层要少。但是,不少地区在钻井过程中还是遇上不少异常低压地层。如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和俄克拉何马州的潘汉德尔(Pan ha nd?地区、科罗拉多州高地的部分地区、犹他州的尤英塔(Uin ta)盆地、加拿大艾

伯塔省中部下白垩统维金(Viking)地层、苏联的Chokrak和Karagan地区的第三纪中新世地层和伊朗的Arid 地区都遇到异常低压地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