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选修3-2讲义:第5章 5 电能的输送

人教版物理选修3-2讲义:第5章 5 电能的输送
人教版物理选修3-2讲义:第5章 5 电能的输送

5电能的输送

[学习目标] 1.了解交变电流从发电站到用户的输电过程. 2.知道远距离输电时决定电能损失的因素,了解高压输电的原因.(重点) 3.知道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基本构成,能够对简单的远距离输电线路进行计算.(难点)

一、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

(1)可靠:指保证供电线路可靠地工作,少有故障.

(2)保质:保证电能的质量——电压和频率稳定.

(3)经济:指输电线路建造和运行的费用低,电能损耗少.

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要减少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由公式P

=I2R线知,必须减小输电线电阻或减小输电电流.

(1)要减小电阻,从R=ρl

S看,在输电距离一定的情况下,可以增大导线的横截面积,但过粗的导线会耗费太多的金属材料,同时也给铺设线路带来困难;还可以选用电阻率较小的导体.

(2)从公式P=IU来看,在保证功率不改变的情况下,要减小输送电流就必须提高输电电压.

前一种方法的作用十分有限,一般采用后一种方法.

3.高压输电

(1)现代远距离输电都采用高压输电.目前我国远距离送电采用的电压有110 kV,220 kV,330 kV,输电干线已采用500 kV,西北电网甚至达到750 kV.

(2)高压输电并不是越高越好.电压越高,对输电线路绝缘性能和变压器的要求就越高,线路修建费用会增多.

(3)实际输送电能时要综合考虑输送功率、距离、技术和经济等要求选择合

适的电压.

二、电网供电

1.远距离输电基本原理

在发电站内用升压变压器升压,然后进行远距离输电,在用电区域通过降压变压器降到所需的电压.

2.电网

通过网状的输电线、变电站,将许多电厂和广大用户连接起来,形成全国性或地区性的输电网络.

3.电网输电的优点

(1)降低一次能源的运输成本,获得最大经济效益.

(2)减少断电的风险,调剂不同地区电力供需的平衡,保障供电的质量.

(3)合理调度电力,使电力的供应更加可靠,质量更高.

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仅仅从减少能量损失的角度看,输送功率一定的情况下,输电电压越高,损失的能量越少.(√)

(2)在输送功率和输电电压一定,使用同种材料的导线时,越粗的导线损失的电压越小.(√)

(3)从发电厂发出的电输送到用户均需要采用高压输电.(×)

(4)使用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进行远距离输电时,用户得到的电压可以高于发电机输出的电压.(√)

(5)远距离输电时,若升压变压器匝数比为1∶n,降压变压器匝数比为n∶1,则升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和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相等.(×) 2.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多次报道某些边远落后农村电价过高,农民负担过重,其中客观原因是电网陈旧老化.近来进行农村电网改造,为减少远距离输电的损耗而降低电费价格,可采取的措施有()

A.提高输送功率B.减小输电导线的长度

C.提高输电的电压D.减小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

C[为减少远距离输电的损耗,可以提高输电的电压,故C项正确;提高

输送功率不能减少远距离输电的损耗,减小输电导线的长度的方法不可取,减小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反而会增大损耗,故A 、B 、D 错误.]

3.远距离输电中,当输送的电功率为P ,输送电压为U 时,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ΔP ,若输送的电功率增加为4P

,而输电线中损失的电功率减为ΔP

4

,(输电线电阻不变)那么输电电压应增为( )

A .32U

B .16U

C .8U

D .4U

C [根据题意知:ΔP =? ????

P U 2

·r ,14ΔP =? ??

??4P U ′2

·r 得U ′=8U .]

输电线上电压和功率损失的计算

1.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

(1)原因:输电导线有电阻R 线,电流流过输电线时,电流的热效应引起电功率的损失.

(2)计算式:①P 线

=I 2R

线;②P 线=IU 线;③P 线=U 2线

R 线

. 2.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

若用U 表示输电线始端电压,U ′表示输电线末端电压,则U 线=U -U ′或U 线=IR 线.

3.电压损失与输电电压的关系

如果远距离输电的电功率P 不变,输电电压为U ,输电导线电阻为R 线,则

输电导线上发热损失的功率P 损=I 2R 线=P

2U

2R 线,因此输电电压若提高到nU ,则

P 损将减为原来的1

n

2.

4.注意:交流输电时,导线不但有电阻,还有线路的电感、电容产生的感抗和容抗,但高中阶段计算中,可将输电线看作纯电阻电路,不再考虑感抗和容抗对交流电路的影响.

【例1】 中国已投产运行的1 000 kV 特高压输电,是目前世界上电压最高的输电工程.假设甲、乙两地原来用500 kV 的超高压输电,在保持输送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现改用1 000 kV 特高压输电,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 )

A .输电电流变为原来的2倍

B .输电线上降落的电压将变为原来的2倍

C .输电线上降落的电压将变为原来的1

2

D .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变为原来的1

2

C [根据输送电功率P 输=U 输I 输及P 输不变,可知,输电电流I 输=P 输

U 输∝1

U 输,

当U 输变为原来的2倍时,I 输变为原来的1

2,选项A 错误;输电线上降落的电压

U 降=I 输R 线∝I 输,所以,当输电电流变为原来的1

2时,输电线上降落的电压也

变为原来的12,选项B 错误,C 正确;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 损=I 2输R 线∝I 2输,所以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将变为原来的1

4

,选项D 错误.]

【例2】 某变电站用220 V 的电压输电,导线上损失的功率为输送功率的20%.若要使导线上损失的功率降为输送功率的5%,则输电电压应为多少?

[解析] 设输送功率为P ,输电电压U 1=220 V 时,损失功率ΔP 1=20%P 又因为ΔP 1=I 21R 线,I 1=P U 1

解得ΔP 1=P 2

U 21

R 线

现要求ΔP 2=5%P ,同理ΔP 2=P 2

U 22R 线

因此可得ΔP 1ΔP 2=20%5%=U 22

U 21

所以U 2=2U 1=440 V .

[答案]

440 V

上例中,若输电电压不变,输电线的电阻应变为原来的多少倍?提示:ΔP=I2R线

则ΔP1

ΔP

2

=20%

5%

R线1

R线2

=4

1

输电线的电阻应变为原来的1

4.

计算输电线上功率损失的两种方法

计算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时,要注意区分两个电压:输电电压(输电线始端的电压)U和输电线上的损失电压ΔU.

(1)P损=ΔUI=

ΔU2

R线

,ΔU是输电线两端的电压,即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

(2)P损=? ????

P

U

2

R线,U是指输送电压,即从发电站发出后,经过变压器升高后的电压.

1.远距离输电,输电功率一定,当输电电压为U0时,输电线上的电流为I0,损失的电功率为P0.则当输电电压提高为2U0时()

A.由I=

U

R得,输电线上的电流变为2I0

B.由I=

P

U得,输电线上的电流变为

I0

2

C.由P=

U2

R得,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4P0

D.由P=IU得,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为2P0

B[设输电线的电阻为R,当输电线上的电流为I0时,损失的电功率为P0

=I20R.当输电电压提高为2U0时,由I=P

U

可知输电线上的电流变为I0

2,输电线上

损失的电功率为P 损

=? ????

I 022

R =P 04

,故选项B 正确.

远距离输电

1.远距离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式

(1)功率关系:P 1=P 2,P 2=P 损+P 3,P 3=P 4. (2)电压关系:

U 1U 2=n 1n 2,U 2=U 线+U 3,U 3U 4=n 3n 4

. (3)电流关系:I 1I 2=n 2n 1,I 2=I 线=I 3,I 3I 4=n 4

n 3.

(4)输电电流:I 线=P 2U 2=P 3U 3=U 线R 线=U 2-U 3

R 线.

(5)输电导线上损耗的电功率 P

损=P 2-P 3=I 2

线R

线=U 2线

R 线

=U 线I 线. (6)输电导线上的电压损失 U 线=I 线R 线=U 2-U 3. 2.两个联系

(1)线圈1(匝数为n 1)和线圈2(匝数为n 2)中各个量间的关系是:U 1U 2=n 1

n 2,I 1n 1

=I 2n 2,P 1=P 2.

(2)线圈3(匝数为n 3)和线圈4(匝数为n 4)中各个量间的关系是:U 3U 4=n 3

n 4,I 3n 3

=I 4n 4,P 3=P 4.

【例3】 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220 V ,输出功率为44 kW ,每条输电线的电阻为0.2 Ω,求:

(1)此时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各为多少?

(2)如果发电站先用变压比为1∶10的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经同样的输电线路后经10∶1的降压变压器将电压降低后供给用户,则用户得到的电压和电功率各是多少?

[解析] (1)输电线上的电流I R =P U =44 000

220 A =200 A

损失的电压U R =I R R =2×0.2×200 V =80 V 损失的功率P R =U R I R =80×200 W =16 kW 故用户得到的电压U 用户=U -U R =140 V 用户得到的功率为P 用户=P -P R =28 kW. (2)已知升压变压器的匝数比n 1∶n 2=1∶10 输入电压U 1=220 V

因此,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U 2=n 2

n 1U 1=2 200 V

输电线上的电流I R ′=P U 2=44 000

2 200 A =20 A

损失的电压U R ′=I R ′R =2×0.2×20 V =8 V 损失的功率P R ′=U R ′I R ′=8×20 W =160 W 因此,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U 3=U 2-U R ′=2 192 V 已知降压变压器的匝数比n 3∶n 4=10∶1 所以用户得到的电压U 4=n 4

n 3

U 3=219.2 V

用户得到的功率P 用户′=P -P R ′=43.84 kW. [答案] (1)140 V 28 kW (2)219.2 V 43.84 kW

处理远距离输电的方法技巧

(1)画好一张图——远距离输电示意图

(2)抓住电两端——发电站和用户 (3)分析一条线——输电线

(4)研究两次变——升压变压器升压和降压变压器降压

(5)区分三个量——输送电压(功率)、损失电压(功率)、用户电压(功率)

2.输送4.0×106 W 的电能,若发电机输出电压为2 000 V ,选用变压器升压后应用横截面积为4.25 cm 2的铜导线,把电能送到400 km 远处,线路损耗的功率为5.0×105 W .若已知铜的电阻率ρ=1.7×10-8 Ω·m ,求:

(1)应选用匝数比为多少的升压变压器;

(2)在用户方使用降压变压器,其原线圈两端的电压为多大. [解析] (1)由P =I 2R 得I =P

R ,式中P 为线路损耗功率,R 为线路总电

阻,

两条导线总电阻R =ρL ′S =ρ2L

S , 则R =1.7×10-8×4×105×2

4.25×10-4 Ω=32 Ω 所以I =

P

R =125 A

因为P 输入=P 输出,所以在升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为 U 2=P 2

I =3.2×104 V 故n 1n 2=U 1U 2=116

. (2)设U ′2为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的电压,则U ′2=U 2-IR =2.8×104 V . [答案] (1)1∶16 (2)2.8×104 V 课 堂 小 结

知 识 脉 络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

求是可靠、保质、经

济.

2.根据P损=I2R线可

知,减小输电线上的

功率损失有两个途

径:一是减小输电线

的电阻,二是减小输

电电流.

3.在输送功率一定

时,提高输送电压,

可以减小输电电流.

1.关于电能输送的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由公式P=

U2

R知,输电电压越高,输电线上功率损失越少B.由公式P=

U2

R知,输电导线电阻越大,输电线上功率损失越少C.由公式P=I2R知,输电电流越大,输电导线上功率损失越大

D.由公式P=UI知,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与电流成正比

C[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P损=I2R线=

U2损

R线

,U损指输电线上的分压,而不是输电电压,选项C正确.]

2.某用电器离供电电源的距离为l,线路上的电流为I.若要求线路上的电压降不超过U.已知输电导线的电阻率为ρ,那么该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的最小值是()

A.

ρlI

U B.I2ρ C.

2ρlI

U D.

2Ul

C[因为导线的总长度为2l,所以电压降U=IR=Iρ

2l

S,解得S=

2ρlI

U,故

选项C 正确.]

3.(多选)某小型水电站的电能输送示意图如图所示,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200 V ,输电线总电阻为r ,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 1、n 2.降压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分别为n 3、n 4(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要使额定电压为220 V 的用电器正常工作,则( )

A.n 2n 1>n 3

n 4 B.n 2n 1<n 3n 4

C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D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大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

AD [由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故升压变压器的输出功率大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功率.P 出-P 损=P 入,故D 正确;U 2U 1=n 2n 1,U 3U 4=n 3

n 4,因为U 1=200 V <

U 4=220 V ,U 2>U 3=U 2-U 线,故n 2n 1>n 3

n 4

,选项B 、C 错误,A 正确.]

4.如图所示为远距离交流输电的简化电路图.发电厂的输出电压是U ,用等效总电阻是r 的两条输电线输电,输电线路中的电流是I 1,其末端间的电压为U 1.在输电线与用户间连有一理想变压器,流入用户端的电流为I 2,则( )

A .用户端的电压为

I 1U 1

I 2

B .输电线上的电压降为U

C .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I 21r

D .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为I 1U

A [理想变压器输入和输出功率相同,设用户端得到的电压为U 2,则有I 1U 1

=U2I2,U2=I1U1

I2,选项A正确;输电线上的电压降为ΔU=I1r,或者ΔU=U-U1,选项B错误;理想变压器的输入功率为P=I1U1,选项C错误;输电线路上损失的电功率为ΔP=I21r,选项D错误.]

第五节 电能的输送

1.远距离输送交流电都采用高电压输电,我国正在研究比330kV 高得多的电压进行输电,采用高压输电的优点是( ) A .可节省输电线路的铜材料 B .可根据需要调节交流电的频率 C .可减小输电线上能量损失 D .可加快输电的速度 2.发电厂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为U 1,发电厂至学校的输电导线总电阻为R ,通过导线上的电流为I ,学校得到的电压为U 2,则输电导线上损耗的功率下列表达式错误的是( ) A.U 21R B.(U 1-U 2)2R C .I 2R D .I (U 1-U 2) 3.用变压器进行远距离输电,输送的电功率为P ,输送的电压为U ,输电导线上的电阻率为ρ,导线横截面积为S ,导线总长为L ,输电线损耗的电功率P 1,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 2则( ) A .P 1=U 2S ρL B .P 1=P 2ρL U 2S C .P 2=P -U 2S ρL D .P 2=P -P 2ρL U 2S 4.(2010·江苏物理)在如下图所示的远距离输电电路图中,升压变压器和降压变压器均为理想变压器,发电厂的输出电压和输电线的电阻均不变.随着发电厂输出功率的增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B .降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增大 C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增大 D .输电线上损耗的功率占总功率的比例增大 5.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若发电 机的输电电压不变,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的电流与用户用电设备 消耗的功率无关 B .输电线中的电流只由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 匝数比决定 C .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减小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大 D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6.在电能输送过程中,输送电功率一定,则在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 ) A .随输电线电阻的增大而增大

电能的输送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能的输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远距离输电的意义。 2、理解远距离输电中的输电损耗及解决方案。. 3、理解远距离输电的模型并能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培养学生遇到问题要认真、全面分析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把物理规律应用于实际的能力和用公式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高压输电的道理. 引入新课 讲述:前面我们学习了电磁感应现象和发电机,通过发电机我们可以大量地生产电能.比如,三峡电站通过发电机把水的机械能为电能,发电功率可达271.5万千瓦,这么多的电能当然要输到用电的地方去,发电站发出的电能是怎样输送到远方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输送电能的有关知识. 教学探究 一、让学生阅读课本,然后引导学生把导学案上“知识体系梳理”部分的空填上。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 可靠、保质、经济 2.设输电电流为I ,输电线电阻为r,则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为r 2 I P 损.输电线上损失 的电压为r I U =损.据此,可以有两个途径来减少输电损失。一个途径是 减小输电线上的电

阻R ,另一个途径是 减小输电电流. 3.远距离输电时,提高输电 电压,是减少电能损失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4.采用电网供电的优点:可以在能源产地使用大容量发电机组,降低一次能源的输送成本,获得最大的 经济 效益。同时,电网可以减少 断电 的风险,调剂不同地区电力供需平衡,保障供电质量。 二、让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上“基础学习交流”部分的三个主题内容,然后每组请一学生回答,教师点评总结。 基础学习交流 主题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 问题:(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课件展示结论:(1)可靠、保质、经济 (2)由于输电线长,电阻大,当电流通过输电线时,产生热量Q ,损失一部分电能,同时输电线上有电压降,故又损失一部分电压. 主题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 问题:(1)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和电压损失跟哪些因素有关?怎样计算? (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是什么? (3)远距离输电时减少电能损失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什么? 课件展示结论:(1)r 2I P 损 r I U =损 (2)降低输电损耗的两个途径:①减少导 线电阻R 。②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3)提高输电电压(高压输电),是减少电能损失的行之有效的办法 主题3:远距离输电模型 问题:(1)大型发电站发出的电压不符合远距离输电的要求,怎么办?而到达目的地的电压也不符合用户的要求,怎么办? (2)画出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原理图,分析基本关系:(教师引导,学生自己推导得出关系式)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2 5.5电能的输送同步检测卷C卷

人教版物理高二选修3-2 5.5电能的输送同步检测卷C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8题;共41分) 1. (2分) (2018高二上·南阳期末) 如图所示,有一台交流发电机E.通过理想升压变压器T1和理想降压变压器T2向远处用户供电,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T1的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分别为U1和P1 ,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分别为U2和P2;T2的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分别为U3和P3 ,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分别为U4和P4 ,设T1的输入电压U1一定,当用户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时,有() A . P2变大,P3变大 B . P1变小,P2变小 C . U2变小,U3变小 D . U2变小,U4变大 2. (2分)远距离输送一定功率的交变电流,若输送电压升高为原来的n倍,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 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是原来的 B . 输电线上的电压缺失是原来的 C . 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是原来的 D . 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是原来的 3. (2分)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变,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的电流与用户用电设备消耗的功率无关 B . 输电线中的电流只由升压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决定 C . 当用户用电器的总电阻减少时,输电线上损失的功率增大 D . 升压变压器的输出电压等于降压变压器的输入电压 4. (2分)如图所示,有一台交流发电机E.通过理想升压变压器T1和理想降压变压器T2向远处用户供电,输电线的总电阻为R.T1的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分别为U1和P1 ,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分别为U2和P2;T2的输入电压和输入功率分别为U3和P3 ,它的输出电压和输出功率分别为U4和P4 ,设T1的输入电压U1一定,当用户消耗的电功率变大时,有() A . P2变大,P3变大 B . P1变小,P2变小 C . U2变小,U3变小 D . U2变小,U4变大 5. (2分) (2017高二下·龙海期中) 某远距离输电电路的输电电压为U,输电导线的总电阻为R,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 由公式P= 得到,输电导线的电阻越大,功率损失越少 B . 由公式I= 得到,输电导线的电阻越小,电流越大 C . 由公式P=I2R得到,输电电流越大,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越大 D . 由公式P=UI得到,输电导线上的功率损失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6. (2分)如图所示,甲是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乙是发电机输出电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

(RJ)第十七章交变电流第五节电能的输送有关交变电流的几个小专题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第十七章交变电流 第五节电能的输送有关交变电流的几个小专题 二. 知识要点: 1. 在输电线路中由于导线电阻的作用,使电路中产生功率损耗,在计算用电设备得到的功率时,需要注意整个电路的功率关系,如图所示,发电机(厂)输出功率P,线路损耗功率,用户功率,则,由于电路中的电流为I,输电线电阻为R,所以有。在计算输电线的电阻时根据公式。其中L是输电线的长度,为发电机(厂)到用电设备之间距离的两倍。 2. 提高输电效率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在交流输电线路中,既有输电线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也有感抗和容抗(总称电抗)造成的电压损失。在减少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时,有在输送功率不变条件下提高输送电压降低输电电流和减少输电线电阻(在一些特殊的场所已采用超导材料作为输电线)两种方案。为减少电抗产生的损失,可减少电路中电抗或采用直流电输电,我国三峡水电站输电就有直流输电线路。

3. 对含有变压器的电路问题,既要根据串、并联电路的性质、特点处理好基本电路问题,又要根据变压器的特点,弄清各输入、输出物理量的关系。尤其注意当电路中某个量变化时,常会引起电路中其他量的变化,分析时一定要注意理顺各量之间的关系,才能把握全局,顺利答题。 4. 在远距离输电中需要升高输送电压来降低输电线通过的电流,以减少输电线产生的损耗,如图所示,由发电机产生的交变电流经过变压器升压后输出,到达目的地后再降压使用,设输电线电阻为R,则电路中各电压的关系为: ,, 功率关系为: ,,,,其中 输电效率: 损耗与总功率关系: 【典型例题】 [例1] 远距离输电线路的示意图如图所示,若发电机的输出电压不变,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升压变压器的原线圈中的电流与用户用电设备消耗的功率无关。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详细汇总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 000m lm=l0dm ldm=l0cm lcm=l0mm 1mm=1 000μn lμm=1 000nm 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 法;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积累法:如测量铜丝的直径、纸的厚度。 (2)平移法:如测量兵乓球的直径。 (3)替代法:如测量曲线的长度(以直代曲法、棉线黏贴法)。 (4)滚轮法:如用轮子的滚动来测长度(以曲代曲法) 7、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毫秒(ms)、微秒(us)、纳秒(ns)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 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高二物理电能的输送教案

江苏省苏州市蓝缨学校高二物理《电能的输送》教案 导学目标1.会分析计算远距离输电问题. 远距离输电 [基础导引] 在远距离输电时,输送的电功率为P ,输电电压为U ,所用导线电阻率为ρ,横截面积为S ,总长度为l ,输电线损失的电功率为P ′,用户得到的电功率为P 用,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 A .P ′=U 2S ρl B .P ′=P 2ρl U 2S C .P 用=P -U 2S ρl D .P 用=P (1-Pρl U 2S ) [知识梳理] 1.根据P 损=__________,降低输电损耗有两种方法 (1)减小输电线的电阻. (2)减小输电导线中的电流:在输送功率一定的情况下,根据P =UI ,要减小电流,必须提高____________. 2.远距离输电的功率损失 输送功率一定时,线路电流I =________,输电线上的损失功率P 损=I 2R 线=____________, 可知P 损∝1U 2. 远距离输电中的功率关系:P 输=____________. 考点三 远距离输电问题 考点解读 1.远距离输电的处理思路 对高压输电问题,应按“发电机→升压变压器→远距离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器”,或从“用电器”倒推到“发电机”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分析. 2.远距离高压输电的几个基本关系(以图9为例): 图9 (1)功率关系:P 1=P 2,P 3=P 4,P 2=P 损+P 3. (2)电压、电流关系:U 1U 2=n 1n 2=I 2I 1,U 3U 4=n 3n 4=I 4 I 3 ,U 2=ΔU +U 3,I 2=I 3=I 线. (3)输电电流:I 线=P 2U 2=P 3U 3=U 2-U 3R 线. (4)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P 损=I 线ΔU =I 2线R 线=(P 2 U 2)2 R 线.

郑州市惠济区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18.3 电能的输送 同步练习

郑州市惠济区初中物理九年级全册 18.3 电能的输送同步练习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10题;共20分) 1. (2分)(2017·无锡模拟) 如图所示的手电筒内部有一个线圈,线圈内有一可来回运动的条形磁体,按箭头方向摇动时手电筒即可发光.下列实验中,与此手电筒工作原理一致的是() A . B . C . D . 2. (2分)(2019·长春月考) 智能手机耗电达到一定量时会自动提示用户采用“省电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可延长电池的供电时间,原因是() A . 增加了电池的输出电压 B . 减小了电池的输出电流 C . 减小了电子线路的电阻 D . 增大了电池的输出功率 3. (2分)(2020·郴州) 下列器件工作时利用了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A . 奥斯特实验

B . 电铃 C . 扬声器 D . 发电机 4. (2分)关于家庭电路及安全用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使用测电笔检验是否漏电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体 B . 只有当人体接触带电体时,才可能发生触电事故 C . 用电器总功率过大可导致空气开关“跳闸” D . 电线的芯线外面包一层绝缘塑料,主要是为了增强电线的导电性 5. (2分)(2019·平邑模拟) 如图所示是老师上课经常演示的几个实验装置,与动圈式话筒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A .

B . C . D . 6. (2分)(2020·枣庄) 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能反映发电机基本原理的是() A . B . C . D . 7. (2分)(2020·长春) 线上授课时,教师对着麦克风说话,声音使麦克风内膜片振动,引起磁场中与膜片相连的线圈振动,线圈中就会产生电流。下列装置的工作原理与麦克风相同的是() A . 发电机 B . 电冰箱 C . 电视机

教材习题点拨:第五章第五节电能的输送_word版含解析

教材习题点拨 教材问题全解 思考与讨论 1.计算输电线路损失的功率根据P 损=I 2R 。 2.在输电电流一定的情况下,电阻减为一半,根据P 损=I 2R 知,损失的功率减为一半;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流减为一半,根据P 损=I 2R ,损失的功率减为原来的四分之一。 3.通过比较,认为减小电流更有效。 4.计算用户消耗的功率可以用以下几个方法: P 用=I 用U 用,P 用=P -P 损,若用户为纯电阻也可以用P 用=U 2用R 。 5.在保证用户的功率的前提下,提高输电电压才能减小输电电流。 教材习题全解 1.输送4 800 kW 的电功率,采用110 kV 高压输电,输电导线中的电流是多少?如果用110 V 电压输电,输电导线中的电流是多少? 我们在初中曾经做过类似的题目,那时是用直流的知识来处理的。在纯电阻的交流电路中,同样有U =IR 和P =UI ,想想看,这里的U 和I 的含意与初中有什么不同? 答案:43.6 A 4.36×104 A 点拨:在不考虑感抗和容抗的影响时,电功率P =UI ,所以I =P U ,其中P =4 800 kW =4 800×103 W ,当U =110 kV =110×103 V ,导线中电流I =4 800×103 110×103 A =43.6 A ;当U =110 V 时,导线中的电流I =4 800×103110 A =4.36×104 A ,可见,大功率输电是不可能用低电压的。 2.以下是一段关于输电线损失功率的推导。 将电能从发电站送到用户,在输电线上会损失一部分功率。设输电电压为U ,则功率损失为P 损=UI (1) 而U =Ir (2) 将(2)式代入(1)式,得到P 损=U 2r (3) 由(3)式可知,要减小功率损失P 损,就应当用低压送电和增大输电线的电阻r 。这段推导错在哪里? 答案:推导错在把输电电压和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压混淆。 点拨:输电过程中,在输电线上由电阻造成损失的功率P 跟输电线中的电流I 和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ΔU 成正比,即P 损=I ×ΔU ,其中ΔU =IR ,R 为输电导线的电阻.题中把电压损失ΔU =U -U ′同输电电压U 混淆了,因而得出了错误的结论。 3.从发电站输出的功率为200 kW ,输电线的总电阻为0.05 Ω,用110 V 和11 kV 两种电压输电。试估算两种情况下输电线上由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 答案:分别是91 V 和0.91 V 点拨:输电线上由电阻造成的电压损失ΔU =IR ,而I =P U ,所以电压损失为ΔU =P U R ,其中P 为输电功

高中物理《功率》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功率》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内容标准是“理解功率,关心生产和生活中常见机械功率的大小及其意义”。要求学生理解功率的概念,会进行功率的计算;会分析汽车发动机功率一定时,牵引力和速度的关系;由于功率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很广,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使抽象的物理概念变得富有实际意义。发展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体验功率概念的形成过程及功率的实际意义,理解功率概念。 2.了解平均功率、瞬时功率、额定功率、实际功率区别和联系。 3.理解功率与力和速度的关系。会利用功率的两个公式来解释现象和进行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体验感知功率的意义和应用。 2.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培养严密思维的习惯。 3.求解各种不同的功率,运用功率的不同表达式分析和解决动力机械的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过程的探索和讨论,培养学生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 3.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坚定学习思考探索的信念。 【重、难点分析】 1.重点:教学重点是理解功率的概念;功率的物理意义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如果学生能懂得做功快慢表示的是能量转化的快慢,自然就能感悟出功率实际上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2.难点:理解功率与力、速度的关系,瞬时功率和平均功率的计算。瞬时功率的概念学生较难理解,这是难点。学生往往认为,在某瞬时物体没有位移就没有做功问题,更谈不上功率了。如果学生没有认识到功率是描述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这个难点就不易突破,因此,在前面讲清楚功率的物理意义很有必要,它是理解瞬时功率概念和物理意义的基础。 【教学方法】 本节课的教学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学习物理研究方法,让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在建立“功率”概念中,让学生体会用比值方法来建立一个新概念。通过汽车上坡过程的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认识物理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综合运用动力学知识和功率概念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步骤】 一、课前活动,引入课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新课标人教版3-2选修三5.5《电能的输送》同步试题3

电能的输送同步测试 一、送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 A 远距离输送交流电都采用高压输电 ?我国正在研究用比330kV 高得多的电压进行输电.采 用高压输电的优点是 A. 可节省输电线的铜材料 B. 可根据需要调节交流电的频率 C.可减少输电线上的能量损失 D. 可加快输电的速度 2. A 某发电厂原来用11kV 的交流电压输电,后来改用升压变压器将电压升高到 220 kV 输电, 输送的电功率都是P,若输电线路的电阻为 R,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根据公式,l=P / U,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电流降为原来的 1 / 20 B. 根据公式I=U /R ,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电流增为原来的 20倍 2 C. 根据公式P=l R ,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功率损耗减为原来的 1/400 2 D. 根据公式P=U /R ,提高电压后输电线上的 功率损耗将增大为原来的 400倍 3. B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接 高电压,降压后通过一段电阻不可忽略的线路接用电 器.S 原来闭合,且R I =R 2.现将S 断开,那么交流电压表的示数 U,交流电流表的示数I 和用电 器R 1上的功率P i 将分别是 A.U 增大,I 增大,P i 增大 B.U 增大,I 减小,P i 增大 C.U 减小,I 减小,P i 减小 D.U 减小,I 增大,P i 减小 [来源学科网ZXXK 4. A 一小水电 站,输出的电功率为20kW 输电线总电阻为 0.5omega ,如果先用400V 电压输送,后又改用 2000V 电压 输送,则输送电压提高后,输电导线上损失的电功率的变 化情况是 A.减少50W B.减少i200W r ,输送的 电功率是P ,用电压U 送电,则用户能得到的电功率为 6 C. 减少7.68 X i0 6 D. 增大7.68 X i0 5.B 输电线的电阻共计

电能的输送公开课教案

电能的输送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便于远距离输送”是电能的优点之一;知道输电的过程。 (2) 知道什么是导线上的功率损耗和电压损耗;知道如何减小损耗。 (3) 理解为什么远距离输电要用高压。 (4) 会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5) 培养学生综合全面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过程与方法 (1) 利用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调查和学生合作学习相互结合,探索物理规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与课堂演示实验相互结合,探究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我国超导研究的介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2) 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电能输送问题分析讨论,激发学生探索物理规律的热情。 (3) 通过学生对海高用电情况调查和计算,培养学生从身边事做起养成节约能源的好习惯。

(4) 体验合作探究学习的快乐,调节人际交往能力,协调能力。 二、教学重点 设计电能输送的示意图,并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输电过程中要保证输送功率不变,理解输电过程中的电压损耗和能量损耗的关系。 一、引入 展示生活中城市的夜景风光精美图片,说明生活中处处都需用电。若是没有电将会带给我们许多不便,CBA蓝球赛中浙江万马队主场停电,医院手术台上停电,看电视停电,交通停电,都会给我们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不便,那么我们用的电从何而来呢? 同学们:水力发电 火力发电 风力发电 发电厂:核能发电同时展示图片 沼气发电 潮汐发电 太阳能发电 各种电厂利用发电机可以产生将其它形式的能量转换成电能,供我们使用,但是我们的家庭、工厂通常离发电厂很远,全国最大的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知识点总结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章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

加强。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近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 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初三物理电能的输送、电能的优越性 知识精讲 人教版

初三物理电能的输送、电能的优越性 知识精讲 人教版 【本讲教育信息】 一. 教学内容: 电能的输送、电能的优越性 二. 重点、难点: 电能输送过程的分析。 三. 知识点分析: 1. 电能输送的过程:发电站→升压变压器→高压输电线→降压变压器→用电单位。 2. 远距离输送电能要用高压电,其目的是可以在不减少输送功率的前提下,有效地减少输送过程中的电能损失。 因为当导体中有电流通过时,导体就会发热,根据焦耳定律,产生的热量Q=I 2Rt ,电能的损失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因此,要减小输电线路中因发热损失的电能,最好的办法是减少输电线路中的电流。在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一定时,根据P=UI 可知,要减小输电电流又不减小输送功率,那只有提高输电电压U 。所以,远距离输电要用高电压。 3. 电能的应用具有四方面的优越性: ① 电能来源广泛。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较容易地转化为电能; ② 电能便于输送。只要用电线就可以把电能输送到远方任一用户; ③ 电能使用方便。它能够通过用电器很方便地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而且用电器的效率比较高; ④ 电能有利于保护环境。电能比较清洁,在管理和操纵方面比较简单,污染少,工作场所容易保持干净。 4. 电能与其他形式能量转化的一些关系可用表示如下: 【典型例题】 [例1] 在远距离输电时,如果把输出电流减小到原来的 1100,则相同时间内在线路上因发热而损失的电能将是原来损失电能的( ) A. 100倍 B. 10000倍 C. 1001 D. 10000 1 分析:根据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Q=I 2Rt ,线路中的电阻R 一定,在相同时间内,当211I I 100 时,则

最新高中物理 第3章 电能的输送与变压器 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远距离输电练习 沪科版选修3-2(考试必备)

微型专题5 变压器的动态分析 远距离输电 一、选择题 考点一 变压器电路的动态分析 1.如图1所示,理想变压器原线圈输入电压u =U m sin ωt ,副线圈电路中R 0为定值电阻,R 是滑动变阻器.和是理想交流电压表,示数分别用U 1和U 2表示;和是理想交流电流表,示数分别用I 1和I 2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A.I 1和I 2表示电流的平均值 B.U 1和U 2表示电压的最大值 C.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不变、I 1变大 D.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U 2变小、I 2变大 答案 C 解析 电路中的电压表和电流表表示的都是有效值,选项A 、B 错误.根据U 1U 2=n 1n 2得U 2=n 2n 1 U 1, U 1不变,U 2不变,滑片P 向下滑动过程中,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小,由闭合回路欧姆定律知I 2变大,根据I 1I 2=n 2n 1得I 1=n 2 n 1 I 2,I 1变大,故C 正确,D 错误. 2.(多选)为保证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 ,变电所需适时进行调压,图2甲为变压器示意图.保持输入电压u 1不变,当滑动接头P 上下移动时可改变输出电压.某次检测得到用户电压u 2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u 2=1902sin (50πt ) V B.u 2=1902sin (100πt ) V

C.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 ,应将P 适当下移 D.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 ,应将P 适当上移 答案 BD 解析 由电压u 2随时间t 变化的曲线可知,用户电压的最大值是190 2 V ,周期是2×10-2 s ,所以u 2=1902sin (100πt ) V ,A 错误,B 正确;根据n 1n 2=U 1 U 2 ,n 1减小,U 2增大,因此为使用户电压稳定在220 V ,应将P 适当上移,C 错误,D 正确. 3.如图3所示,用理想变压器给负载供电,变压器输入电压不变,变压器降压后用总电阻为 R 的输电线对用电器供电,设两个灯泡的电阻相同,且都在发光,若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N 移动,会出现的现象是( ) 图3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泡L 1、L 2均变暗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灯泡L 1、L 2均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灯泡L 1变亮,L 2变暗 D.电流表的示数不变,灯泡L 1变暗,L 2变亮 答案 C 解析 副线圈输出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向N 移动的过程中,并联部分电阻减小,副线圈中的电流增大,但因为灯泡L 2两端的电压减小,所以通过灯泡L 2的电流减小,又因为总电流增大,所以通过灯泡L 1的电流增大,即灯泡L 1变亮,灯泡L 2变暗.副线圈上的电流增大,根据I 1=n 2n 1 I 2可知,输入电流变大,电流表的示数变大. 4.(多选)如图4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L 1和L 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 .开始时,开关S 断开.当开关S 接通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图4 A.副线圈两端M 、N 的输出电压减小 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 上的电压增大 C.通过灯泡L 1的电流减小

第五节《电能的输送》导学案

高二物理《电能的输送》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能输送的过程. 2、知道高压输电的原理. 3 ?输电线上电压损失与功率损失的理解与应用 4?充分理解-? ;「-二;匸…中的物理量的对应关系 重点难点:重点:高压输电的原理分析、各量之间的关系。 难点:送电、用电、耗电之间的关系及有关计算 教学过程: 一、新课准备: 1复习旧知识:写出变压器的电压关系、电流关系及功率关系: 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探究:阅读课本,解决下列问题 1、输送电能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2、远距离大功率输电面临的困难是在输电线上有电能的损失

设输电电压为U,输电线的电阻为R,则 ①输电电流为 ____________ ; ②输电线上的电压和功率损失为△ U= ________ , △D= ______________ ; ③用户得到的电压和功率U用= _______ ,P用= ________ 。 3. 根据理论分析,有哪些办法可以减少输电线上功率或电压的损失?其中 哪种方法是最有效的? 根据功率损失的表达式_______________ 可知,要减少输电线上的功率损失,有两种途径: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如何减小输电线的电阻?① ② ③ (2)如何减小输电线中的电流? 以上两个途径中,哪一个对于降低输电线路的损耗更有效?实例探究:

例题1 :远距离输送一定功率的交变电流,若输电电压提高到原来的n倍,则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输电线上的电流变为原来的n倍 B ?输电线上的电压损失变为原来的1/n2 C.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变为原来的1/n D ?若输电线上的电功率损失不变,输电线路长度可变为原来的n2倍 4、思考:大型发电机发出的电压不符合远距离输电的要求,怎么办?而到达目的地的 电压也不符合用户的要求,怎么办? 设计画出远距 离高压输电的原 理图: 写出对应的功率、电压、电流关系式: 1)电压关系:U1/U2= _______ ,U3/U4= _______ ,; 2)电流关系:11/12= ______ ,13/14= _______ ; 3)功率关系:P仁 ____ ,P3= _____ ; 4)输电电流:1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损耗功率:P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例探究 例2 :某小型水电站发电机输出的电功率为100 kW,输出电压250 V,现准备 向远处输电,所用输电线的总电阻为10 Q,要求输电时在输电线上损失的电功率不超

新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十八章 电能从哪里来 第三节 电能的输送》教案_11

《§18.3电能的输送》教学设计 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内化的带有物理学科特性的品质,是学生科学素养的关键成分。本节课的设计旨在从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与责任四个方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形成关于电能的输送的基本能量观念;基于经验事实建构模型;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追求科技创新,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的关系,热爱自然,珍惜生命,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上海科技版九年级物理第十八章《电能从哪里来》,第三《能的输送》。本章从电能的产生开始,首先让学生认识常见的电源,了解常见的发电方式,从而引发学生探究发电机为什么能发电,并通过科学探究怎样产生感应电流,知道发电机的发电原理。在本节课,重点了解电能是怎样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端,并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安全用电常识。需要从感性上认识到高压输电可以减小电能的损耗,提高电能的输送效率,并了解高压触电及其防护。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电能的输送》对学生来说,可谓是又爱又怕。说怕,从小就被家长告知,电很危险,而本节课的高压输电,更是让学生谈虎色变;说喜爱,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远距离输电要进行高压输电,没有高压输电,就怎么会有我们现代人的幸福生活。电从哪里来?身边高高耸立的铁塔是做什么用的?为什么要高压输电?这太让人好奇的。对电能的来历的好奇总是可以战胜内心对电的畏惧,促使学生积极认识高压输电。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采用高压输电的目的 2、了解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分析,解决远距离输电问题,知道远距离输电采取高压输电,减小电能的损耗。 2、利用所学知识,通过搭建高压输电模型,了解远距离电能的输送模式。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 和距离有关。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7.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8.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做成的。温度计的℃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规定为100℃.。 20.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等示数稳定再读数。 2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在熔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