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纺纱知识题目解析

新型纺纱知识题目解析
新型纺纱知识题目解析

_

《新型纺纱》习题

一、概述

1. 新型纺纱是如何分类的?代表性的纺纱方法有那几种?

答:1按加捻方法分,可以分为自由端纺纱(加捻)和非自由端纺纱(加捻)两种。自由端纺纱按纤维凝聚加捻方法不同可分为转杯纺纱、静电纺纱、涡流纺纱、磁性纺纱等。非自由端纺纱按加捻原理可分为自捻纺纱、无捻纺纱、喷气纺纱、轴向纺纱等。2按成纱机理分,可分为加捻纺纱、包缠纺纱、无捻纺纱三大类。包缠纺纱主要有喷气纺纱和平行纺纱等。无捻纺纱有粘合纺纱、熔融纺纱和缠结纺纱等。

2. 自由端纺纱的原理是什么?

答:自由端纺纱的基本持点在于喂入端一定要形成自由端。自由端的形成,通常采用“断裂”纤维结集体的方法,使喂入端与加捻器之间的纤维结集体断裂而不产生反向捻回,并在加捻器与卷绕部件区间获得真捻。经断裂后的纤维又必须重新聚集成连续的须条,使纺纱得以连续进行。最后将加捻后的纱条绕成筒子。

3. 各种新型纺纱的生产流程?(重点转杯纺,喷气纺)

转杯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附高效除杂装置)——高产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高效开清棉联合机组(无附加装置)——双联梳棉机——两道并条机——转杯纺纱机

喷气纺:采用超大牵伸装置,可省略粗纱和络筒工序。前纺工艺流程与环锭纺工艺相当,混纺时工厂一般采用三道混并后喂入喷气纺。如采用双根粗纱喂入,则必须经过粗纱工序。

二、转杯纺

1. 与环锭纺纱相比转杯纺纱的特点(生产原理、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

答:生产原理:转杯纺属于自由端纺纱,条子从条筒中引出通过喂给机构积极向前输送,经表面包有金属锯条的分梳辊分梳成单纤维。纺纱杯内由于高速回转产生的离心力或由于风机的抽吸,形成一定负压,迫使被分梳辊分解后的单纤维被吸入纺纱杯,纺纱杯壁滑入凝聚槽形成凝聚须条。引纱通过引纱管时也被吸入凝聚槽内.引纱纱尾须条连接,并被纺纱杯摩擦握持而加捻成纱。然后引纱罗拉将纱从纺纱杯中经假捻盘和引纱管引出,依靠卷绕罗拉(槽筒)回转,卷绕成筒子。由于转杯纺取消了锭子、筒管、钢领、钢丝圈等加捻卷绕元件,并将加捻、卷绕作用分开生产原理简单成熟,速度高,卷壮大,

20%;纺化纤时低20~30%。(原因:①纤维形态紊乱,弯钩纤维多,②纤维伸直度低③纤维在纱中径向迁移度低,④径向捻度差异大,捻度分层⑤分梳辊造成部分纤维断裂,⑥纺纱张力低,纱线紧密度小。)

2、条干:100多倍的并合效应使条干优于环锭纱(中粗号优10~12%)(原因:①并合效应,②分梳辊分梳作用强,纤维分离度好③无罗拉牵伸波。)

3、纱疵:少而小,仅为环锭纱的1/3~1/4(纺杯中留下或分梳去除)(原因:①前纺作用,②附排杂装置的转杯纺纱机,③纺杯中排杂。)

4、耐磨:高于环锭纱10~15%。原因:不规则的外层使纱不易解体。

5、弹性:稍好于环锭纱。原因:捻度大

6、蓬松性:高于环锭纱10~15%,染色性好(原因:纤维伸直度差,排列不整齐,有外包缠纤维)

7、捻度:比同号环锭纱高10~30% (原因:捻度损失;强力低)

品种适应性:转杯纺适纺中粗号棉产品,较不适纺长纤维及非棉产品。品种适应性较环锭纺差。

3

.转杯纺对前纺有那些质量要求?答:降低生条中的含杂率及微尘量良好的熟条质量(含杂少、条干好、混合均匀)

4.与环锭纺相比转杯纺对前纺加工有那些特殊要求?

答:1、开清棉:工艺原则:多包取用,精细抓棉,均匀混合,渐进开松,以梳代打,早落少碎,少伤纤维。

2、梳棉:普通单联梳棉机,加工低品级原棉措施:加强预开松(附加元件);增加除杂效能(扩大除杂长度);良好机械状态(针布等);加强并均匀吸风(风量加大)。双联梳棉机适用于质量要求高的纯棉产品,不适用于化纤。除杂效率高,分梳作用好,均匀混合作用好。纱强高3~5%,断头率低30~50%。

3、并条:并条工序的重点应控制好熟条的重量不匀率相条干cv%值,使纤维充分伸直平行并提高纤维

_

的分离度。(1)并条的道数以两道为宜。纺长纤维和混纺产品时,两道并条均可采用8根并合;纺低级棉纤维时,两道均可采用6根并合。若梳棉机采用自调匀整,并条可采用一道。(2)并条是产生粗经、粗纬等突发性纱疵和规律性条干的主要工序,应保证牵伸部件的状态良好.隔距、加压正确,胶辊圆整、灵活,通道光洁,吸风正常。

5.转杯纺喂给部分的作用和要求是什么?

机构组成与作用:

喂给喇叭:压缩棉条呈扁平状9mm*2mm、7mm*3mm

口径渐缩,出口尺寸与棉条定量相适应。

使棉条作90°转向引导可防止拥塞

喂给罗拉与喂给板:握持并输送棉条供分梳辊分梳:隔距0.05~1.4 (常用0.07~0.25)

弹簧加压:24~28N

进口到出口隔距:由大→小

分梳工艺长度:接近纤维品质长度双罗拉:可有效避免须条分层,适用于长纤维的喂入

工艺要求:

握持力足够、均匀、稳定,为分梳辊的分梳除杂作用提供良好条件

6.简述转杯纺分梳辊的结构和常用工作参数特点。分梳辊结构

铝合金或铁胎,直径60-80mm,转速5-9kr/min 表面有锯齿包卷型、锯齿环套型、植针型、齿片组合型。目前主要是前两种,统称锯齿分梳棍

锯齿分梳辊参数:见题7

分梳辊转速: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高速小直径分梳辊,其直径为60-80mm,转速为5000-9000r/min (1)分梳辊转速提高,分梳作用增强,条干不匀下降,断头相应减少,但应尽可能减少对纤维的损伤。(2)分梳辊是纤维平均长度下降,短绒率增加,加工纤维越长,纤维损伤越严重。(3)分梳化纤时,分梳辊转速适当提高,有利于纤维转移,且成纱均匀度得到较大改善。(4)分梳辊的速度比直径对离心力的影响显著,故采用小直径分梳辊并提高分梳辊转速,有利于杂质的排除和纤维的转移。(5)喂入条子定量重,为给速度快时,分梳辊转速要增大,否则容易绕花。

7.说明分梳辊的锯齿规格与分梳作用的关系

答:锯齿规格包括工作角、齿尖角、齿背角、齿高、齿深与齿密等。根据分梳理论,其中锯齿工作角对分杭效果起主要作用。

(1)工作角:锯齿上作角与成纱质量关系密切,在分梳辊转速固定的条件下,随着锯齿工作角的增大,转杯纱的不匀率增大,断头相应增多。相反,

_

工作角小,纤维易于被锯齿握持而增加

分梳作用,提高成纱质量,但工作角过小,纤维易缠绕锯齿而影响转移。由于化纤与金属摩擦时产生较多的静电而容易缠绕,所以在纺化纤纱时锯齿工作角应适当放大。

(2)齿形:为了既加强分梳而又不绕锯齿,可采用负角弧背形齿形设计,即在离齿尖—定深度后,工作角改变为大于90“的负角,配合采用弧形齿背.来解决分梳与转移的矛盾。

(3)齿尖角与齿尖硬度;齿尖角越小,齿越尖,越容易刺入条子,分梳作用越强,但齿尖角过小,齿尖强度不够,同时会使齿背角增大,纤维容易下沉,影响分梳质量。此外,齿尖直接关系到齿尖的锋利度和耐磨度,齿尖硬度与锯齿材料和热处理有关,而热处理硬度又与齿尖截面大小有关。齿尖截面太小(即齿尖角太小),锯齿易发脆,为了延长锯齿的使用寿命,可采用新型合金材料、金属镀层和特殊的热处理方法,以获得良好的效果。齿尖经热处理后,

往往留下痕迹易缠绕纤维,需再进行电解抛光或射线磨光,以减少缠绕现象的发生。

(4)齿密:齿密分纵向齿密和横向齿密,纵向齿密对分梳质量的影响大。一船横向齿密(即分梳辊上锯条的横向螺距)变化不大。因此选择齿密时,大多考虑纵向齿密。齿密越密,分梳作用越强。选择齿密也应考虑与纤维长度和摩擦性能相适应,例如纺化纤纱时要兼顾分梳与转移的要求,齿密可选择稀些。

8.分梳辊转速的配置主要应考虑那些因素?

答:分梳辊转速(影响分梳、除杂、损伤和转移——纱质、纤维品种、喂入条定量、分梳辊直径)

配置要求:

●最大限度地将条子分梳成单纤维(条干、断头、

粗细节等)

●减少纤维损伤

●有利于纤维顺利转移

●形成的气压有利纤维在输送管道中伸直

转速配置原则:

●纺粗号纱,单位时间加工的化纤量较大,n应

较高或选用较大直径的分梳辊

●生产上出现成纱条干差、断头高时——开松不

足,锯齿不锋利、毛齿等

●化纤摩擦系数较大,易缠绕分梳辊,化纤强力

也高,n可适当提高。

●喂入条子定量重,容易缠绕分梳辊, 应适当加

大n.

●分梳辊转速与直径: 离心力F与直径和速度平

方成正比。从排杂和转移的角度看,高速小分

_

梳辊有利

9.转杯纺附加的排杂装置如何分类?其排杂的原理是什么?

答:固定式排杂装置和调节式排杂装置。其中固定式排杂分固定式小开口(自排风)、固定式大开口(抽气式)和补气和排杂分开式

(1)固定式小开口排杂装置(自排风式):

纺纱时.由喂给罗拉1和喂给板2握持喂入的纤维,纤维被分梳辊3抓取后,随同分梳辊一起运动到排杂区时,由于分梳辊离心力的作用,杂质从排杂口排出,落入吸条管,并被吸出机外。同时剥离输送纤维所需的转杯补气也从该处补入。排杂口较小(8mm)排杂口也弱,气流入纺杯不利排杂,补气使排杂口补入气减少,机型:BDA10(加调节板)

(2)固定式大开口排杂装置(抽气式)该机构的最大特点是去掉喂给板之后的控制弧板,纤维在脱离喂给板后完全依靠气流控制,排杂口大约为分梳辊周长的1/4(约40一42mm),为其他排杂机构诽杂口长度的3—5倍。实践证明,这种大开口排杂机构既能充分排除杂质,又不掉落可纺纤维,具有优良的排杂效果。排出的杂质利用输送带送出机外。给棉板下补气,有利排杂机型:Autocoro

(3)补气和排杂分开式

补气与排杂通道分开

减少了补气与排杂补风的干扰

减少了微尘回收

(4)调节式排杂装置

A孔:排杂道补气孔,B孔:排杂区补气孔(微调),C孔:输送管补气孔(主调)

B孔一定,C孔关,三孔真空度均↑,补气多,回收多,落物少

_

C孔开,三孔真空度均↓,补气少,回收少,落物多B改变,对C影响不大,对A、B略有影响,B微调

10.纤维在输送通道中产生定向作用的关键以及影响因素有那些?

答:工艺关键:使纤维在输送管内作加速运动。

影响因素:

(1)气流流速V: 应达到分梳辊表面速度的1.5--4倍

(2)输送管形状:渐缩形使纤维获得加速运动,表面必须光洁

(3)若分梳辊带动气流量大于纺杯吸气量会使气流回流,影响纤维伸直和导致严重返花

(4)分梳辊线速度和纺纱杯内的真空度11.转杯纺是如何实现加捻的?

A-剥离点B-纺杯出口C-引纱握持点

AB纱条因纺杯离心力作用紧贴杯壁,受纺杯摩擦带动而加捻,纺杯带动AB段纱条转一圈,就给BC段纱条加一个捻。捻度分布情况:BC段>AB 段。

12.假捻盘有何作用?分析影响假捻效果的因素答:假捻盘(阻捻盘):位于纺杯回转中心纱线引出点,其对纺杯带动高速回转的纱线产生摩擦造成假捻,使AB段动态捻度增加,断头减少。

影响假捻作用的因素:一般纺较高纱支,纺杯转速较低时,假捻作用要强

假捻盘刻槽:适当纱线抖动有利捻度传向剥离点,但会增多毛羽

阻捻装置:安装于引纱管转弯处,利于斜向沟槽形成阻力,阻止捻度向外传递。有一槽、二槽、三槽三种,但槽多毛羽会增加。

13.转杯纺为何会有捻度损失?

答:加捻使纱条上捻度传递到凝聚槽内须条,因须条不被强制握持而导致捻度损失,即:实际捻度<设计捻度——加捻效率。捻度损失使纱强下降14.为什么转杯纱具有较好的均匀性?影响均匀作用的因素?

答:纤维在纺纱杯内的并合效应:进入纺纱杯的纤维在向凝聚槽凝聚的过程中产生了大约有l00倍的并合作用,这样的并合效应对改善成纱均匀度具有特殊的作用,它也是转杯纱的均匀度比环锭纱好的原因所在。并合效应可以用须条截面中纤维根数的变化来说明。

_

设喂入纺纱杯条子的线密度为T’’,条子中纤维的平均线密度为Tt’,则喂入条子截面的平均纤维根数为T’’/Tt’;又设n和d 分别为喂给罗拉的转速与直径,N相D分别为纺纱杯的转速和凝聚槽的直径。则当喂入条中的纤维从纺纱杯壁滑向凝聚槽时,条子与凝聚槽内的须条间发生了πDN/πdn倍的牵伸;那么凝聚槽内须条截面的平均纤维根数P为:

设成纱线密度为Tt,则成纱截面内的平均纤维数,

那么凝聚槽内须条的并合数B为:

由式(2—2)可了解影响纺纱杯并合效应的主要因素,即当喂入条子线密度Tt”低,成纱的线密度Tt高,纺纱杯直径大、转速高,喂给罗拉直径小、转速慢时.纺纱杯的并合作用强,成纱条干好。特别是当喂入棉条不匀或因喂给机构不良而造成周期性不匀时,只要不匀的波长小于πD时.则由于纺纱杯的并台效应就能改善这种不匀,以保证成纱均匀度。但在同样情况下,环锭纺均匀度会显著恶化。15.比较转杯纺自排风与抽气式纺纱器的特点。答:自排风式纺纱器因排杂区既有排风又有补风,部分细小杂质有可能被回入排杂区,进入纺纱杯,使除杂效果受到影响。如在喂给区开一补风孔补风,可减弱排杂区补气,有利于排杂,但对纤维良好的剥离不利。该装置采用间歇式吸杂,抽吸时真空度的大小对排杂效果影响很大,而且锭与锭之间还将产生差异,故必须注意调节。该机构结构简单,但排杂口较小(8mm),尘杂排除不畅。

抽气式纺纱器的最大持点是去掉喂给板之后的控制弧板,纤维在脱离喂给板后完全依靠气流控制,排杂口大约为分梳辊周长的1/4(约40一42mm),为其他排杂机构诽杂口长度的3—5倍。实践证明,这种大开口排杂机构既能充分排除杂质,又不掉落可纺纤维,具有优良的排杂效果。排出的杂质利用输送带送出机外。

16.什么是骑跨纤维(搭桥纤维)?缠绕纤维是如何形成的?

答:骑跨纤维:剥离点G的后方纤维骑跨在回转纱条和凝聚须条上,对剥离点的纱线起反向牵扯作用的纤维。妨碍剥离点的正常剥离,严重时会改变剥离方向而产生细节和断头。

包缠纤维:输送管进入的纤维没有到达凝聚槽就直接搭接到回转纱条上(H点处)-教材P38公式

影响因素:纤维长度长,纺纱杯直径小,包缠纤维

_

的数量增加。纺纱杯直径应大于纤维长度 17.隔离盘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要开导流槽? 答:隔离盘的作用 将输送管喂入纤维与成纱隔开 ,减少出输送管的纤维在没有到达凝聚槽时就冲向回转纱条而形成包缠纤维的数量。抽气式:不需要,纤维没有下冲趋势。自排风式:必须采用。

输送管进入纺杯气流分为:顺纺杯转向流动的主流和逆纺杯转向流动的逆流。当主流与逆流交汇时形成涡流,导致隔离盘积灰,引起带入纺杯而断头。导流槽的作用与位置:隔离盘上设计一个凹口,控制和改善隔离盘部位的气流。导流槽的工艺影响:1、逆向流速低,有利于减少涡流区,减少断头2、主流速和光亮区流速大,保持纤维加速,有利伸直 18.比较转杯纺纱与环锭纱的性能、特点。 答:转杯纱的结构

1、有芯层结构 较紧的纱芯 、较松的外包缠纤维

2、纱中纤维排列

转杯纱与环锭纱中纤维形态数量分布 3、形成转杯纱结构的原因:

(1)、加捻条件使纤维内外层转移困难。 (2)、纤维伸直条件不佳。

性能、特点见题1,产品质量

三.喷气纺

1、 与环锭纺纱相比喷气纺纱的特点。(成纱原理、

产品质量、品种等方面)

答:纺纱原理:利用快速旋转气流使纱条加捻成纱。前罗拉处须条在气圈和第一喷嘴作用下,部分纤维头端扩散,其被吸入第一喷嘴后以第一喷嘴气旋方向进行包缠;包缠方向与此时须条捻回相反。当纱条越过第二喷嘴,芯纱退捻,退捻方向与包缠方向相同,使包缠程度加大,形成紧密的包缠真捻。 产品质量:(1)优点:生产能力高;纺细特纱尤现经济优势;产品质量好,有特色(表3-1):除强力比环锭纱低5-20%,其他指标几乎均优于环锭纱。纱疵少是主要特性,更适合新型织机;适纺范围广: 29.2-7.3tex 纱,25-200㎜原料,化纤纯纺、混纺、棉/化纤;工序短,断头自停,回花下脚少,制成率

。(2)存在问题:对原料及半制品

_

损使使进一步提高纺纱速度受到限制。

品种:(1)机织物衬衫:硬挺度好,透气性差。厚型色织磨绒,绒毛均匀,丰满,手感柔软,抗折绉;床上用品:条干好,硬挺。布面匀整,手感厚实、挺括,棉型感强,透气性好,耐磨性好,吸湿性好;室内装饰品用布:短涤包芯纱,烂花布。花型突出丰满,立体感强,爽滑,悬垂性好,光泽柔和;外衣或风雨衣:挺括,耐磨性、透气性好,此类织物比环锭纺耐磨性提高30%,透气性提高10%;纺毛花呢:短毛羽多,手感粗糙;纺麻类织物:硬挺,粗糙。(2)针织物:包缠捻度稳定,条干均匀,适于针织。(3)缝纫线:大有前途,纯涤纶缝纫线。)(4)喷气纱的特殊用途:用作经纱:喷气织机开口高度小,喷气纱毛羽纱疵少,特别适合。应用时,经纱张力减少10%,织机效率明显提高;轻薄隔热织物:芯纱-抗高湿性能,外包-普通棉、毛等,遇火外包纤维熔化、燃烧,纱芯完整,防火阻燃;屏蔽紫外线织物:芯纱-棉或其他普通纤维,外包-精细陶瓷粉末处理的涤纶,抗紫外线辐射,发射远红外线,医疗保健作用。针织物不易歪斜,条影少,手感粗糙发硬的品种T/C=65/35经柔软处理。2、喷气纺牵伸形式、牵伸工艺以及设备有哪些特

点?

答:牵伸形式:超大牵伸,四罗拉(三罗拉)双短(长短)胶圈牵伸。超大牵伸时以棉条喂入,大牵伸时以双粗纱喂入。

牵伸工艺:(1)总牵伸倍数:大幅度增加。须条宽度增大,边缘分离自由纤维多,纱强增加;纤维伸直平行度增加,纱强增加;条干CV%增加;加压“重、更重、重”。(2)后区牵伸:村田推荐4 . 5~5(紧隔距、重加压、密集合)。不宜过大,否则会显著影响条干均匀度;增加的前提:罗拉握持可靠;后区必须采用集合器(开口是重要工艺参数)。(3)前区牵伸:“重加压、紧隔距、零钳口、强控制”。A、零钳口,强控制,上托曲面下销:必须采用减小到钳口、增加钳口压力方法加强纤维控制,隔距快=上下皮圈厚度;B、缩小浮游区长度:双短胶圈、零钳口、下销尽量前伸(与前罗拉表面0.5mm)。(4)超大牵伸工艺概括:“重加压、紧隔距、零钳口、强控制、密集合”的工艺使成纱条干可以达到或优于环锭纱的水平。

设备特点:(1)牵伸速度高(350~400m/min),飞花多;(2)牵伸倍数大(50~300倍),前40*后2~5。问题:定量重,滑溜大,难控制;(3)没有横动确保吸入加捻器(皮辊起槽);4)喷气纺的特殊要求:P53“紧隔距,重加压,零钳口,强控制”工艺路线。

3、双喷嘴包缠加捻的过程、基本原理以及成纱的

_

必要条件。

答:过程:加捻:(1)二个喷嘴串接,二喷嘴内气流旋向相反,加捻器中的负压将牵伸后的纱条吸入加捻器,接受空气涡流的加捻。(2)第二喷嘴给须条施加的旋转力矩大于第一喷嘴,共同形成纱条捻回。喷嘴的作用:第一喷嘴:①产生反向气圈形成弱捻区,以利头端自由纤维扩散。②产生负压吸入须条,使头端自由纤维作反向初始包缠。第二喷嘴:对芯纱实施假捻,在逐步退捻时头端自由纤维获得紧密包缠,形成包缠真捻。

成纱的必要条件:1)前罗拉附近应有一弱捻区,确保钳口处有头端自由纤维产生。2)第二喷嘴的旋涡强度应大于第一喷嘴的旋涡强度,以产生反向初始包缠。

4、喷嘴喷射角变化对喷气纺纱有怎样的影响?答:喷射角α越小,气流在纱道中的轴向速度分量Vs则增大,轴向吸引力增大,但切向旋转地速度分量Vt则减小,对加捻不利。α大,使纱条旋转的分速度Vt大,加捻好。

5、喷嘴喷射角的变化范围是怎样的?

答:α1=45-55°α2=80-90°

6、对喷嘴纱道直径有怎样的要求?

答:气流旋转速度n公式P60 为获得较高的纱条气圈转速,尽量选择较小的杀到直径,原则:使纱体有足够旋转空间情况下减小为好。要有利于形成稳定的气圈。

7、喷嘴喷孔数量对喷气纺纱有怎样的影响?

答:孔数多流场均匀差;P61公式:流量一定时,孔数多则要减小孔径。在保持流量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喷孔数不仅有利于纱条气圈转速的稳定,而且气圈转速略有提高。孔数与孔径相适应,一般下希望孔数多一些。

8、喷气纺纱的中间管起什么作用?

答:1抑制、稳定气圈形态,消除第二喷嘴气流旋转形成的气圈对第一喷嘴的影响;2阻止捻度传递的作用,阻碍第二喷嘴旋转加捻的捻回往第一喷嘴传递,有利于形成弱捻区。

9、喷嘴吸口起什么作用?

答:1保持一定负压,以利吸引纤维和纱条;2控制和稳定气圈。

10.喷气涡流纺纱的喷嘴主要组成部分有哪些?答:纤维引导针棒、喷嘴、空心锭子等

11.简述喷气涡流纺纱的成纱原理。

答:经牵伸后的纤维束从前罗拉钳口输出,立即进入喷嘴并沿着喷嘴入口的螺旋形表面运动,由于针的摩擦使捻度无法传递到前钳口下的纤维须条上。因此,须条中的纤维头端以很高的速度进入空心管,二尾端则倾倒在空心管的锥面上,并随着须条的输

_

出,在螺旋形喷管中高速回转的涡流使纤维束加捻。纱体加捻经过喷嘴后,纤维末端因涡流作用而扩张,经过空心锭子捻搓作用后旋转到纤维纱芯上,加捻完成而成纱。

12.喷气纺的结构与性能同同规格环锭纱相比有什么差异?

答:成纱结构:(1)结构特点:芯层结构无(少)捻的纱芯捆扎的包缠纤维;(2)包缠纤维的形态:包缠部分占20-25%。螺旋包缠:紧包缠、松包缠、规则包缠;无规则包缠:捆扎包缠、紊乱包缠、无包缠。喷气纱的性能特点:强力低,条干略好,毛羽少,耐磨(方向性)好。

紧密纺

13.紧密纺成纱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在传统牵伸装置前增加一个纤维控制区,利用气流对通过控制区的纤维束进行横向凝聚,使纤维束的宽度大大缩小,几乎接近加捻三角区的宽度。纤维束经过集聚然后再被加捻卷绕,加捻三角区大大减小,几乎纤维束的每根纤维都能集聚到纱体中,减少毛羽,提高了强力。

14.紧密纺纱线有哪些特点?

答:提高纱线强力达20%-30%;能大幅度减少3毫米以上的有害毛羽;改善纱线条干;改善纱疵;减少断头;加捻减少可达15%;可用较少的截面根数或较便宜的原料;纤维损失减少。

15.目前生产中常见的紧密纺形式有哪些?图示并说明基本作用原理和特点。

答:课本p122-126

16.简单叙述不同形式紧密纺装置和关键集聚部件的特点。

答:课本P122-126

17.环锭纺加捻三角区的存在和大小对成纱质量有哪些影响?

答:(1)松散的边缘纤维易散失——车间飞花;(2)加捻时,边缘纤维两端会伸出纱体—3mm以上毛羽;(3)三角区须条加捻时边缘纤维的张力大于中部—强度下降;(4)存在的无捻纱段—细纱断头增加。

其他摩擦纺纱的成纱基本原理是什么?(原理图)答:原理:采用带抽吸装置的筛网(尘笼)来凝聚纤维并进行加捻纺纱。

四.紧密纺

1、简述摩擦纺纱的工艺过程。

答:工艺过程:最多可同时并列喂入6根须条。棉条由喇叭口进入牵伸装置2,经低倍牵伸后进入分

_ 梳辊3,纤维被离心力甩出,吹风管4吹出的气流

将纤维吹向尘笼6的楔形缝隙入,尘笼同向回转,

使须条加捻成纱。

2、简述摩擦纺纱的成纱特点。

答:成纱结构(1)组分分层结构(P94);(2)捻度分层结构。

成纱特点(1)强力:环锭的60%;(2)条干:优于转杯纱;(3)毛羽多且长

(4)结构蓬松

3、自捻纺纱的成纱基本原理是什么?(原理图)答:

4、赛络纺和赛络菲尔纺的成纱原理是什么?(原

理图)

答:赛络纺的原理:两根平行的粗纱进入牵伸区,经前罗拉输出,形成三角区,并汇集到一点,合并加捻卷绕到纱管上。原理图如下所示。

赛络菲尔纺的原理:在赛络纺上发展而来,将其中一根粗纱改为长丝,与另一根欠伸后的粗纱交捻成纱。原理图如下:5、赛络纺纱线和赛络菲尔纱线有何特点?

答:赛络纺纱线的生产原理:在细纱机上,两根保持一定距离的粗纱——牵伸后输出两根单纱条;加捻使两根单纱条带少量捻回;两纱条汇合后进一步加捻成的纱线类似股线;毛羽少,强力高,耐磨好,条干好。毛纱可单纱织造。产品特点:(1)经济效益显著:省去络筒、并纱、捻线,节约设备、占地、能耗,产量高;单锭比环锭高一倍);(2)纱线质量好:同向同步加捻,截面呈圆形(普通纱呈扁形),凶观似单纱,无股线单捻纹路;表面纤维整齐、顺直、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抗磨性好,起球少,手感柔软光滑;条干CV值接近或稍低于环锭纱;(3)适用范围广:虽起于毛纺,但也可用于中长纺、棉纺以及不同类型纤维条的捻合;(4)设备改造简单:只需在原有环锭细纱机上附加部分部件即可,关键是断头自停装置;(5)不足:细节多,易出现长细节,必须优先原料;单纱与股纱捻向相同,股线打结多,回丝多。品种特点和覆盖面:(1)织造轻薄织物的细羊毛纱(普通纺纱不能纺);(2)腈纶赛洛纱用于装饰、家具布长毛绒;(3)中长化纤及棉:

_

仿毛感强,市场潜力大;(4)缝纫线:强度、伸长高,条干均匀,外观光泽好,染色好,毛羽少,摩擦系数小;(5)针织纱:图案清晰,光泽好;(6)喷气变形纱:单线捻度低,纤维松,便于空气变形加工,提高膨松度。

赛络菲尔纺的生产原理:在赛络纺上发展而来,将其中一根粗纱改为长丝,与另一根牵伸后的粗纱交捻成纱;由于长丝的支撑,可降低纤维细度要求加工高支纱,降低成本。

6、包芯纱有哪些特点(原理、特点)?(原理图)答:原理:长丝通过导纱棒后,经集合器直接喂入前罗拉,包覆的棉纤维按传统的方法使之包覆在芯纱表面。当棉纤维后端脱离前罗拉钳口后,所受张力减小,而芯纱始终在罗拉到卷绕点之间保持很大的张力,因此棉纤维覆盖在芯纺表面,通过加捻卷绕成形,完成纺纱过程。

特点:产品质量:(1)具有良好的抗织造损伤能力,比传统包芯纱强度高,也比棉纱强度高;(2)具有良好的抗起球、抗撕扯、抗膨胀、抗摩擦性能;(3)不匀性略高于环锭纱;(4)织物具有高强、隔热、抗起球抗变形性好、免烫性好,可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品种特点和覆盖面:(1)氨纶弹力织物:游泳衣、紧身衣、袜口;(2)涤棉包芯纱:烂花织物、缝纫线、帘子线、帆布;(3)腈纶包芯花式纱:粗纺格子织物,手感柔软,毛型感强、风格粗犷;(4)不仅衣着用,还大量用于工业,如:水龙带、运输带、帐篷、轮胎帘子布等。

7、竹节纱控制装置的成纱原理?

答:瞬间改变细纱机前罗拉或中后罗拉速度,从而改变前区牵伸倍数,控制输出纱条粗细形成竹节纱。

8、环锭细纱机和转杯纺纱机竹节纱控制装置采用

了哪几种形式?

答:(1)缺陷法:利用“欠伸波”形成竹节,利用“胶辊”开槽形成竹节;(2)机电结合式控制:利用PLC或单片机控制离合器离合方式;(3)全数字式(PLC+伺服电机+测速反馈)。

9、竹节纱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哪些?

答:(1)竹节纱号数设计:平均号数——一般是用户要求的号数,即竹节纱的百米定量;

基纱号数——是竹节纱实实在在要纺的号数,做竹节纱牵伸工艺设计时用;竹节号数——系统直接输入竹节倍率,系统会自动参照基纱定量将竹节定量加大到输入的倍率。(2)竹节粗度:在竹节纱纺纱过程中,粗度是较难掌握的参数。竹节重量与节距

_ 重量之比即为粗度,一般可用切断称重的方式进行

测量,由于手工操作及切断样品长度较短,测量的

误差较大。粗度一般直接输入电脑在由试纺确定,

经用户认可后投入批量生产。(3)竹节长度:目前

在纺竹节纱时,都要根据用户对竹节风格的要求设

计若干段不同长度的竹节与基纱长度输入竹节纱控

制器中,本系统奇数段为竹节长度,偶数段为基纱

长度。根据电脑循环方式的不同有可分为:(1)非

模糊循环(即顺序循环);(2)模糊循环—比例模糊

(即完全无规律竹节纱);(3)模糊循环—随机模糊

(另一种完全无规律竹节纱);(4)轮系系数的计算。

安规基础知识

安规基础知识 灯具安规基础知识 一、灯具防护等级分类 灯具的分类方法很多,依照安全防护等级可以分为0类、I类、II类、III类。 1、0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基本绝缘,而无其他防触电保护措施的灯具。此类灯具安全性能较差,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允许生产销售。0类灯具无符号标识。 特征:高压、无接地线、单层绝缘。 2、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单层绝缘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地作为防触电保护的灯具。 I类灯具无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类结构,即I类灯具内部分电气结构可以采用双绝缘的方式。 特征:高压、有接地、单层绝缘。 3、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双层绝缘的灯具。 II类灯具用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I类结构。特征:高压、无接地、双层绝缘。 4、I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安全电压的灯具。 III类灯具用符号 标识。 特征:安全电压供电。 二、绝缘 1、基本绝缘 基本绝缘是灯具中用于带电体防触电保护最基本的绝缘,基本绝缘应能通过2U+1000V~的高压测试。 灯具的结构应能保障正常非拆卸状态下基本绝缘不能被手(测试手)触摸到。 2、补充绝缘 在基本绝缘基础上增加的一层绝缘,用于当基本绝缘失效时的防触电 保护,补充绝缘必须要固定。补充绝缘应能通过2U+1750V~的高压测试。 3、双层绝缘 基本绝缘、补充绝缘同时合并在一起称为双层绝缘,双层绝缘也称双绝缘、双重绝缘。双层绝缘应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4、单层绝缘 单层绝缘就是指基本绝缘,其各方面要求与基本绝缘相同。 5、加强绝缘 加强绝缘也叫增强绝缘,其绝缘效果与双重绝缘相当的一种单一绝缘体。从其结构来看一般仅有一层,或由不能单独分割测量的多层组成。 加强绝缘与双层绝缘一样要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三、安全距离 1、爬电距离

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

第九单元知识点汇总和思维导图【一轮复习】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 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 FeSO4溶液为浅绿色 Fe2(SO4)3溶液为黄色 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c、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 + 溶剂的体积 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2、溶质和溶剂的判断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⑴概念:(略); ⑵注意:①条件:“在一定量溶剂里”“在一定温度下”;②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不是乙物质的饱和溶液,故甲物质的甲物质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乙物质。 ⑶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⑷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⑸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⑹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a.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b.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c.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溶解度的单位:克 (1)溶解度的含义:如20℃时NaCl的溶液度为36g含义: a.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b.或在20℃时,NaCl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2)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a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 b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c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3)溶解度曲线 例: (a)t3℃时A的溶解度为 80g ; (b)P点的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c)N点为 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为饱和; (d)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e)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f)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g)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 ,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教学内容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安规及EMC相关基础知识讲义

路华科技(深圳)有限公司Roofer Technology(Shenzhen) CO.,LTD 安规及EMC电磁兼容相关基础知识讲义 核准: 审核: 确认: 起草: 刘明良 日期: 2006-11-13 第一部分:安规

一、典型国家电网电压(中国、德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 二、典型国家插脚类型(中国、德国、美国、英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南非等) 三、安规概述 1.安全标准对器具的总体要求: 产品的设计和结构必须能够保证在正常使用和可能的失败条件下, 不 会对使用者产生触电和其它危险, 及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危害,如火 灾等. 1.安规总则:产品在设计和生产中应避免以下危险的发生: 电击危险/能量危险/着火/机械危险/热的危险/辐射危险/化学危险 2.安规专业术语: 额定电压:由制造厂商标定的电源电压或电压范围。 额定电流:由制造厂商标定的设备的输入电流。 额定频率:由制造厂商标定的电源频率。 危险电压:交流大于30Vrms(42.4Vp_p),直流大于60Vdc 且不符合限流电路 及TNV(通信网络电压)电路要求的电压. 危险能量:输出电压等于或大于2V时,输出功率等于或大于240VA或20J的能量. 功能绝缘: 设备正常工作时需要的绝缘.其目的:减少引燃和着火的危险. 基本绝缘: 对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 附加绝缘: 基本绝缘以外的独立的绝缘,当基本绝缘一旦失效时仍能防止电击的绝缘. 双层绝缘: 基本绝缘+附加绝缘 加强绝缘: 单一的绝缘结构,相当于双层绝缘. 设备分类: Ι类设备(ClassΙ Equipment): Base Insulation + Grounding Π类设备(ClassΠ Equipment):Double Insulation (W/O Grounding ): Ⅲ类设备 Class Ⅲ Equipment):SELV(Safety Extra-low Voltage) 2类设备(Class 2 Transformer): 1). Vo (输出电压) <30Vac or 60Vdc. 2). Is (1分钟后的短路电流)<8A 3). Po (输出功率)<100W 四、常见的安规标准与标号(TUV、GS与CE/UL与FCC /CCC/SAA/PSE) 1.CE: A: CE是欧盟(European Communities)的缩写。 B: CE标识为欧盟成员国共用的设备和产品合格性标志。 C: CE=LVD+EMC。 低电压指令: (LVD:Low Voltage Directive)。 电磁相容性指令: (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EMS +EMI。 2.TüV是德文“技术监督协会”的缩写,其经政府授权和委托可进行工业设备和技术产品的 检测和认证以及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评估与审核。 3.GS: A: GS是德国产品安全认证标志 B: GS标志主要适用于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电器和机械产品 4.CB简介: A: CB测试报告和证书是国际电工委员会电工产品安全认证组织(IECEE)认证机构委员会(CCB)统一制定的认证测试报告和证书,该IECEE-CB体系是由几十成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1 / 13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 13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3 / 13

安规基础知识培训

产品安规培训教材 一、电器名词解释 基本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提供基本保护以防触电的绝缘。 附加绝缘:不基本绝缘失效,为了对电击提供防护而对基本绝缘另外施加的独立绝缘 系统。 双重绝缘: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两种绝缘组成的绝缘。 加强绝缘:加在带电部件上的一种单一绝缘系统,它提供的防触电保护程度相当于双 重绝缘。 爬电距离:沿着绝缘物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电器边界面之间的 最短距离。 电气间隙:通过空气测得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电器边界面之间的最短距 离。 控温器:一种热敏装置,其工作温度可以固定的或者是可调的。在正常工作期间,通 过自动开闭电路,保持电路的或电器部件的温度在某个范围之内。 温度限制器:一种热敏装置,其工作温度可以是固定或可调的在正常工作期间,当被 控制体的温度达到预定值时,便关完备电路或开启电路。 电子元件:通过电子在真空、气体或半导体中运动而在理论上达到导电的元件。 额定电压:器具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时,其所考虑的那部分所承受的最高电压。 电子电路:至少装有一个电子元件的电路。 额定电流:由制造商为器具规定的电流。 二、电器分类 1.0类电器:依靠基本绝缘来防止触电的电器。 2.0I类电器:任何部分至少都是基本绝缘,并装有接地线端子,但具有不带 接地导 线的供电软线,而其插头则没有接地触点,不能插入有接地插孔的电器。 3.II类电器:防触电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具有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的电 器。例如: 装有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但没有接地保护或依赖于安装条件的可靠措 施(依靠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防护触电的部件)。 4.III类电器:依靠安全超低电压供电来防止触电,而且不会在其中产生比安 全超低电

1.4《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形图的判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海平面(2)垂直(3)闭和(4)相等(5)密集(6)稀疏(7 )降低(8)降低(9)海拔低处(10)海拔高处(11)

. 重叠相交(12)平原(13)海洋(14)等高线地形图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 例题解析 知识点一、等高线地形图 (1)地面高度的计算 ①海拔: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辨误区:海拔和相对高度的参照点不同 (2)等高线 ①含义: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等高线。 ②特点:除陡崖外,等高线一般不相交;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相等;等高线有无数条。 析规律:等高距的含义及特点 任意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叫等高距。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距相等。 【例1-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海拔约8 844米,我国陆地最低的地方吐鲁番盆地在海平面以下155米,两地相对高度约是( )。 A .8689米 B .9003米 C .8999米 D .9009米 解析:首先确定所求两点的海拔。然后计算二者海拔之差就是相对高度。 答案:C 【例1-2】读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3)等高线地形图 ①含义: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叫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②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可以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坡陡的地方,表示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表示等高线稀疏。山体的不同部位,等高线形态也不一样。 山体不同部位的等高线分布特点,如下表: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峰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常用“”表示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 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 陡崖等高线重叠、相交处,常用符号表示 (4)等深线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名称。 A__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_,E________。 (2)H点与G点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米。 (3)沿B虚线和C虚线登山,较容易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山峰M与A,较高的是________。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处等高线封闭,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为山峰;B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为山脊;C处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为山谷;D处位于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分,为鞍部;E处有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叠相交,为陡崖。第(2)题,H点所在的等高线是400米,G点处在200米等高线上,二者相对高度是200米。第(3)题,沿B处虚线的等高线稀疏,说明坡度较缓,易攀登。第(4)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中数据变化规律,A、M两点海拔高,是山峰,且M峰多了 .

安规基础知识

安规基础知识 什么是安规?有人把他定为安全规格,其实并非其真正意义上的安规。安规其实应当叫成安规认证才对。 简单地说,安规其实就是产品认证中对产品安全的要求。安规其实是中国人自己的产物,国外一般会叫成regulartory。 在国内,安规行业最为有名的网站正是叫安规网,该网站包罗了安规的大部分产品认证范围与方向,如UL认证、CE认证、CCC认证、CSA认证等,是国内最为有名的一家非盈利性安规技术讨论网站,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069383437.html,,其创始人为fasten。该站是国内最为专业,最具人气的安规门户网站。 安规其实分为很多部分,如产品相对于人的安全要求,产品相对于环境的安全要求,有的可能包含两大部分的安全要求。安规包含了美系和IEC系两大产品认证方向。美系以UL 和CSA为代表,IEC系以CB为总方向,最有名的又数欧盟的CE认证最具影响力。 安规基础知识 UL与 VDE的安全标准有本质上的差异,UL规格比较集中在防止失火的危险,而 VDE规格则比较关于操作人员的安全,对于电源供给器而言,VDE乃是最严厉的电气安全标准. 下面的安全件均需要有VDE and UL证书(如果到美国的机型还外加CUL证书): 1.变压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 2.滤波器(骨架、绝缘胶带、聚酯绝缘胶带) 3.光耦 4. Y电容 5. X电容 6. PCB材质(并包括制板黄卡) 7.可燃性塑胶材质(包括前面板、电源板支撑胶柱、电源板绝缘PVC、保险管座、电源线插座VH-3等) 8.保险管 9.热缩套管 10.大容量的电解电容. 11.各类线材 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 / 电器间隙: 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 沿面距离(clearance) / 爬电距离: 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抗电强度:

基于思维导图的知识点

1. 函数、极限与连续 重点考查极限的计算、已知极限确定原式中的未知参数、函数连续性的讨论、间断点类型的判断、无穷小阶的比较、讨论连续函数在给定区间上零点的个数、确定方程在给定区间上有无实根。 2. 一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导数与微分的定义、函数导数与微分的计算(包括隐函数求导)、利用洛比达法则求不定式极限、函数极值与最值、方程根的个数、函数不等式的证明、与中值定理相关的证明、在物理和经济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曲线渐近线的求法。 3. 一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不定积分的计算、定积分的计算、广义积分的计算及判敛、变上限函数的求导和极限、利用积分中值定理和积分性质的证明、定积分的几何应用和物理应用。 4. 向量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数一) 主要考查向量的运算、平面方程和直线方程及其求法、平面与平面、平面与直线、直线与直线之间的夹角,并会利用平面、直线的相互关系(平行、垂直、相交等))解决有关问题等。该部分一般不单独考查,主要作为曲线积分和曲面积分的基础。 5. 多元函数微分学

重点考查多元函数极限存在、连续性、偏导数存在、可微分及偏导连续等问题、多元函数和隐函数的一阶、二阶偏导数求法、有条件极值和无条件极值。另外,数一还要求掌握方向导数、梯度、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 6. 多元函数积分学 重点考查二重积分在直角坐标和极坐标下的计算、累次积分、积分换序。此外,数一还要求掌握三重积分的计算、两类曲线积分和两种曲面积分的计算、格林公式、高斯公式及斯托克斯公式。 7. 无穷级数(数一、数三) 重点考查正项级数的基本性质和敛散性判别、一般项级数绝对收敛和条件收敛的判别、幂级数收敛半径、收敛域及和函数的求法以及幂级数在特定点的展开问题。 8. 常微分方程及差分方程 重点考查一阶微分方程的通解或特解、二阶线性常系数齐次和非齐次方程的特解或通解、微分方程的建立与求解。此外,数三考查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与一介常系数线形方程求解方法。数一还要求会伯努利方程、欧拉公式等。

安规基础知识讲座

安规基础知识讲座(一)什么是安规? 安规是什么?就是安全规格(规范)的简称。 安全的原则 为了设计出安全的产品,设计者必须了解安全要求的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不能代表不能代表本标准的详细要求,只是让设计者了解这些要求所依据的原则。如果产品涉及的技术,材料或结构方式未明确规定,那么产品的设计应至少达到本安全原则所述的安全等级。 设计者不仅要考虑产品的正常工作条件,还要考虑可能的故障条件以及随之引起的故障,可预见的误用以及诸如温度、湿度、污染、市电的过电压和线路的过电压等外界及产品自身的影响。 安全的目的 就是防止人体受到伤害或危害的可能性,皆在提供对人体的保护和对设备周围的保护。 安全基本原则 安全的原则在于避免由于下列各种危险所造成的人体和财产损害或危害的可能性: 电击(Electric Shock); 能量(Energy Hazards) ; 火灾(Fire Hazards); 机械(Mechanical); 热(Heat Hazards); 辐射(Radiation Hazards); 化学(Chemical Hazards)。 电击(Electric Shock) 电击是由于电流通过人体而造成的。只要毫安级的电流就能在健康人体内产生反应,而且可能会由于不知不觉的反应导致间接的危害。更高的电流会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危害。 大于30 Vrms, 42.4 Vpeak, 或60 Vdc之电电压。都可能对人体造成触电危险。 能量(Energy Hazards) 大电流电源或大电容电路的相邻电极间短路时﹐可能导致引起下述的危险﹕ ●燃烧﹔

●起弧﹔ ●溢出熔融金属。 就此而论﹐甚至接触带安全电压的电路也可能是危险的。 减小这种危险的方法包括﹕ ●隔离﹔ ●屏蔽﹔ ●使用安全联锁装置。 火灾(Fire Hazards) 正常工作条件下过载﹑组件失效﹑绝缘击穿或连接松动都可能产生导致危险的过高温度。但是﹐应保证设备内着火点产生的火焰不会蔓延到火源近区以外﹐也不会对设备的周围造成损害。 减小这种危险的方法包括﹕ ●提供过流保护装置﹔ ●使用符合要求的适当燃烧特性的结构材料﹔ ●选择的零部件﹑元器件和消耗能避免产生可能引起着火的高温﹔ ●限制易燃材料的用量﹔ ●把易燃材料与可能的点燃源屏蔽或隔离﹔ ●使用防护外壳或挡板﹐以限制火焰只在设备内部蔓延﹔ ●使用合适的材料制作外壳﹐以减小火焰向设备外蔓延的可能性。 热(Heat Hazards) 正常工作条件下的高温可能导致引起下述的危险﹕ ●接触烫热的可触及零部件引起灼伤﹔ ●绝缘等级下降或安全元器件性能降低﹔ ●引燃可燃液体。 减小这种危险的方法包括﹕ ●采取措施避免可触及零部件产生高温 ●避免使温度高于液体的引燃点﹔ ●如果不可避免接触烫热的零部件﹐提供警告标识以告诫使用人员。 机械(Mechanical) 可能导致危险的原因是﹕ ●尖锐的棱缘和拐角﹔ ●可能潜在地引起危害的运动零部件﹔ ●设备的不稳定性﹔ ●内爆的阴极射线管和爆裂的高压灯产生的碎片。 减小这种危险的方法包括﹕

安规基础知识精编版

安规基础知识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安规基础知识?灯具安规基础知识? 一、灯具防护等级分类 灯具的分类方法很多,依照安全防护等级可以分为0类、I类、II类、III类。 1、0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基本绝缘,而无其他防触电保护措施的灯具。此类灯具安全性能较差,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允许生产销售。0类灯具无符号标识。 特征:高压、无接地线、单层绝缘。 2、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单层绝缘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地作为防触电保护的灯具。 I类灯具无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类结构,即I类灯具内部分电气结构可以采用双绝缘的方式。 特征:高压、有接地、单层绝缘。 3、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双层绝缘的灯具。II类灯具用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I类结构。特征:高压、无接地、双层绝缘。

4、I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安全电压的灯具。III类灯具用符号 标识。 特征:安全电压供电。 二、绝缘 1、基本绝缘? 基本绝缘是灯具中用于带电体防触电保护最基本的绝缘,基本绝缘应能通过2U+1000V~的高压测试。 灯具的结构应能保障正常非拆卸状态下基本绝缘不能被手(测试手)触摸到。 2、补充绝缘? 在基本绝缘基础上增加的一层绝缘,用于当基本绝缘失效时的防触电保护,补充绝缘必须要固定。补充绝缘应能通过2U+1750V~的高压测试。 3、双层绝缘? 基本绝缘、补充绝缘同时合并在一起称为双层绝缘,双层绝缘也称双绝缘、双重绝缘。双层绝缘应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4、单层绝缘? 单层绝缘就是指基本绝缘,其各方面要求与基本绝缘相同。 5、加强绝缘

安规系列测试仪基本知识

安规系列测试仪基本知识 安规系列测试仪主要是用来检测电器产品是否漏电、是否接地良好、会不会伤害人身安全的专用测量仪器,主要检测项目有耐电压、泄漏电流、绝缘电阻和接地电阻。 1、耐电压检测:对被测电器的外壳或人体易触及的部位,与电源进线端子之间施加一个几千伏高压(交流或直流),检测在这种高电压下有多大的漏电流,漏电流超过一定值时就可能对人身构成伤害。 2、泄漏电流检测:分为动态泄漏和静态泄漏。 (1)静态泄漏:在被测电器的外壳和人体易触及的部位,分别与电源火线、零线端子之间施加额定工作电压的1.06倍电压,检测最大漏电流,此时被测电器不工作。施加的1.06倍电压应通过隔离变压器提供。 (2)动态泄漏:对被测电器供电运行的同时,进行与静态泄漏相同的检测(也称热态泄漏)。 (3)选择泄漏电流检测仪器时,应重点选择泄漏电流的输入阻抗和隔离变压器的容量。测试仪的输入阻抗要求模拟人体的阻抗网络,不同的电器产品标准有不同的人体网络模型,应正确选择,相应的国家标准有GB9706、GB3883、GB12113、GB8898、GB4943、GB4906、GB4706。泄漏电流测试仪输出隔离变压器的容量应与被测电容容量相适合。当被测电器是电机等,其启动电流比额定电流大几倍时,应按启动电流考虑。 3、绝缘电阻检测:对被测电器的外壳或人体易触及的部位,与电源进线端子之间施加直流电压(一般为1000V、500V或250V),检测在这种电压下的漏电流,折算成绝缘电阻。 4、接地电阻测试:对被测电器外壳与接地端子之间施加恒定的大电流(一般为10A或25A),检测在这种电流下的导通电阻。电阻过大起不到接地保护作用。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 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

七年级地理上册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人教版

1 / 10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提升、拓展)例题解析 基础知识点一、学会阅读地图 地图是运用各种符号,将地理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以后表示在平面上的图像。 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是地图的“语言”。 辨误区:地图和照片的区别 地图和照片是有区别的,地图是把某一区域的景物进行选择和综合,并且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用“符号”来代替真实的景物;照片是原封不动地展现景物的真实面貌。 (1)比例尺 ①定义: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③表示方式(以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千米为例): 数字式:1∶100 000或者1/100000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千米 线段式: ④大小比较:比较几个比例尺的大小时,可以先把不同的比例尺统一成同一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1-1】下列关于地图及其构成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图是照片的复制,二者没有区别 B.地图的构成要素包括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C.地图的构成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大小 D.地图都是反映在平面上的图形 解析:A地图和照片是不同的,见上面的“辩误区”,B正确,这称为地图的三要素;C地图的大小不是地图的要素;D地图不一定都是在平面上,有时也做成立体地图。 答案:B 【例1-2】李阳是树园中学初三年级学生,家住晶晶小区,每天步行上学。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李阳家所在的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2 / 10

安规基础知识

安规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安规基础知识 灯具安规基础知识 一、灯具防护等级分类 灯具的分类方法很多,依照安全防护等级可以分为0类、I类、II类、III类。 1、0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基本绝缘,而无其他防触电保护措施的灯具。此类灯具安全性能较差,目前欧美国家已不允许生产销售。0类灯具无符号标识。 特征:高压、无接地线、单层绝缘。 2、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单层绝缘基本绝缘外,还采用接地作为防触电保护的灯具。 I类灯具无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类结构,即I类灯具内部分电气结构可以采用双绝缘的方式。 特征:高压、有接地、单层绝缘。 3、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高压,防触电保护采用双层绝缘的灯具。II类灯具用符号标识,其内部可以包含有III类结构。特征:高压、无接地、双层绝缘。 4、III类灯具 工作电压是安全电压的灯具。III类灯具用符号 标识。 特征:安全电压供电。 二、绝缘 1、基本绝缘 基本绝缘是灯具中用于带电体防触电保护最基本的绝缘,基本绝缘应能通过 2U+1000V~的高压测试。 灯具的结构应能保障正常非拆卸状态下基本绝缘不能被手(测试手)触摸到。 2、补充绝缘 在基本绝缘基础上增加的一层绝缘,用于当基本绝缘失效时的防触电 保护,补充绝缘必须要固定。补充绝缘应能通过2U+1750V~的高压测试。3、双层绝缘 基本绝缘、补充绝缘同时合并在一起称为双层绝缘,双层绝缘也称双绝缘、双重绝缘。双层绝缘应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4、单层绝缘 单层绝缘就是指基本绝缘,其各方面要求与基本绝缘相同。 5、加强绝缘 加强绝缘也叫增强绝缘,其绝缘效果与双重绝缘相当的一种单一绝缘体。从其结构来看一般仅有一层,或由不能单独分割测量的多层组成。 加强绝缘与双层绝缘一样要能通过4U+2750V~的高压测试。 三、安全距离 1、爬电距离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 万(4)5.1 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知识点解析 (1 例题解析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2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 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个两极稍扁、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 知;探求地球形状史,伟人献身我辈记;六三七一是半径,五点一亿表面积;要知赤道有多长,坐地日行八万里。释疑点:赤道周长的例证“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出现在地球赤道附近辨误区:地球的平均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不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的平均数。

A.地球仪上地轴是一个假想的旋转轴 B.地球仪上的南、北极是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C.地球仪是按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 D.所有地球仪都会有表示国家的符号与名称解析:地球仪是按照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的模型,有很多种类,有关于地形的,有关于政区的,在绘有世界政区图的地球仪上,有表示国家的符号和名称。 答案:D

高考化学备考: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思维导图!

高考化学备考:铝及其化合物知识点+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掌握铝的氧化物(Al2O3)、氢氧化物(Al(OH)3),及其重要 盐(KAl(SO4)2)的性质; 2、准确理解氧化铝(Al2O3)和氢氧化铝(Al(OH)3)的*,会书写 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Al(OH)3的制备,会书写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掌握Al3+、 Al(OH)3 、AlO2-的转化(铝三角),并能够用 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 【知识网络】 【学习内容】 一、氧化铝(Al2O3) 1、物理性质:白色固体,熔点(2054℃),沸点2980℃,难溶 于水。 2、化学性质:氧化铝难溶于水,却能溶于酸或强碱溶液中。 *氧化物(既能与强酸反应又能与强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2O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Al2O3是*氧化物。(金属 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3、用途 ① Al2O3是工业冶炼铝的原料

② 常作为耐火材料,例如,有氧化铝坩埚。 ③ 宝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铝,各种不同颜色的原因是在宝石中 含有一些金属氧化物的表现。如红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铬元素而显红色,蓝宝石因含有少量的铁和钛元素而显蓝色。 【例题】 1.下列物质中既能跟稀H2SO4反应, 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的是①NaHCO3②Al2O3③Al(OH)3④Al()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D.全部 2、对氧化铝的分类中准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B.碱性氧化物 C.*氧化物 D.不成盐氧化物(像CO一样) 3.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 A.Al2O3难溶于水,不跟水反应,所以它不是Al(OH)3对应的氧化物 B.因为Al2O3是金属氧化物,所以它是碱性氧化物 C.Al2O3能跟所有的酸碱溶液反应 D.Al2O3能跟强的酸碱溶液反应 【答案】D 【解析】Al2O3虽然难溶于水,但是2Al(OH)3 Al2O3+3H2O, Al2O3和Al(OH)3中Al的化合价相同,所以Al2O3是Al(OH)3对应的 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与碱性氧化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二者没有必然 的联系。Al2O3是*氧化物,Al2O3与强酸、强碱反应,与弱酸、弱碱 不反应。

安规基础知识

安规基础知识 一、电器名词解释 1、基本绝缘: 施加于带电部件对电击提供基本保护的绝缘。 2、附加绝缘: 万一基本绝缘失效,为了对电击提供防护而对基本绝缘另外施加的独立绝缘系统。 3、双重绝缘: 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两种绝缘组成的绝缘系统。 4、加强绝缘: 加在带电部件上的一种单一绝缘系统,它提供的防触电保护程度相当于双重绝缘。 5、爬电距离: 沿着绝缘物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电器边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6、电气间隙: 通过空气测得的两个导电部件之间或导电部件与电器边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7、控温器: 一种热敏装置,其工作温度可以固定的或者是可调的。在正常工作期间,通过自动开闭电路,保持电路的或电器部件的温度在某个范围之内。 8、温度限制器: 一种热敏装置,其工作温度可以是固定或可调的在正常工作期间,当被控制体的温度达到预定值时,便关闭电路或开启电路。 9、电子元件: 通过电子在真空、气体或半导体中运动而在理论上达到导电的元件。 10、额定电压: 器具正常工作条件下运行时,其所考虑的那部分所承受的最高电压。 11、电子电路: 至少装有一个电子元件的电路。 12、额定电流: 由制造商为器具规定的电流。 二、电器分类 1、按防触电保护类型分: ◆O类电器 依靠基本绝缘防止触电的电器。它没有接地保护,在容易接近的导电部分和设备固定布线中的保护导体之间,没有连接措施。在基本绝缘损坏的情况下,便依赖于周围环境进行保护的设备。一般这种设备使用在工作环境良好的场合。主要用于人们接触不到的地方。如日光灯的镇流器等电器。近年来对家用电器的安全要求日益严格,而O类设备的安全程度不高。故O类电器已日渐减少, ◆OⅠ类电器 这类电器有工作绝缘、有接地端子。可以接地或不接地使用。当用于干燥环境(如需要全天候保持干爽的木质地板的室内)时,可以不接地,否则应予接地,如电烙铁等。 ◆Ⅰ类电器 Ⅰ类有工作绝缘,有接地端子和接地线,规定接地和接零。使其容易触及的导电部分在基本绝缘失效时,也不会成为带电体。接地线时,必须使用外表为黄绿双色的铜芯绝缘导线。在器具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汇报

文档 《地球和地球仪》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一、思维导图 答案:(1)不规则球体(2)6371(3)4万(4)5.1亿(5)赤道(6)缩短(7)东西(8)赤道(9)垂直(10)半圆(11)

南北(12)0°(13)20°W和160°E(14)经线(15)纬线 二、知识点解析 知识点梳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思维拓展)例题解析基础知识点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认识过程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 天圆地方我国古代有“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说法 太阳和月亮人们根据太阳、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地球卫星照片20世纪,人类进入了太空,从太空观察地球,并且 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 【例1】下列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 ①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②远航的船舶逐渐消失在地平线以下 ③麦哲伦环球航行 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⑤流星现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③④⑤D.②③⑤ 解析: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地球形状的最直观、 最有力的证据;远航船舶消失在地平线以下说明地球是一个 文档

体 (2)地球的大小 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利用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下面是一组数据。 谈重点:地球的基本数据可以证明地球的形状 地球的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约21千米,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析规律:歌谣记忆地球的基本数据 地球是个圆球体,这个事实人共知;球体;麦哲伦环球航行也证明了地球是球体。而火山、地震、流星现象与地球的形状无关。 答案:A 文档

七年级地理上册13地图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思维导图 《地图的阅读》思维导图及知识点解析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定义:表示—⑴— 公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表示形式: 大小比较:分母大的反而小(数字式) 比例尺的选择:范围大,比例尺小;范 围小,比例尺大 比例尺 一般地图:⑶ 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⑷判定方角, 指向标一般指向⑸ 有经纬网的地图定方向;根据经线指示 ⑹方向.纬线指示⑺方向 方向 图例学 会 阅 读 地 图 地 图 的 阅 读 选 择 适 用 的 地 图 地图的种类 根据使用冃的.正确地 选择不同类别的地图 根据需要,选择比 例尺合适的地图 答案:(1)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2)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3)上北下南,左西右东(4) 1 / 10

指向标(5)北方(6)南北(7)东西 二、知识点解析 2 / 10

析规律:室外辨别方向 在室外看地图,应手持地图,面向北,背向南,这样图上的方向与实际方向就一致了。 ②有指向标地图上的方向。 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按照指向标判读方向,指向标一般是一个箭头, (2)从晶晶小区到树园中学约550米,如果这段路在图上显示的长度约为 5.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B. 1 : 10000 C. 1 : 100000 D. 1 : 1000000 解析:第(1)题,判读方向的方法有三种,本题属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 上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相反的方向是南方,东西方向垂直于南北方向。由此可知晶晶小区位于树园中学的西南方。第(2)题,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5.5厘米/550米=1/10 000。 答案:(1)C (2)B 【例1 - 3】下列表示铁路的图例是()。 形式的比例尺再进行比较。 比较数字式比例尺大小时,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线段式和文字式比例尺实地距离越大,比例尺越小。 (2)方向 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有多种: ①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的方向。 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出东 北、西北、东南和西南的方向。如下图: B.东南方 (1)O A.西北方 C.西南方 D.东北方 如下图: A. 1 : 1000 3 / 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