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

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
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

唐宋咏春诗赏析

主讲人:程郁缀,1950年1月30日出生,江苏滨海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

播出日期:2001年7月11日

讲稿:

好,下面我们开始讲座。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我们唐宋诗词可以说是我们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个瑰宝。今天我想我跟同学们一起,到唐宋诗词的园地中去领略一番。在我们唐宋诗词的园地中,可以说是争奇斗艳,百花盛开,就像是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我今天所要演讲的咏春诗,可以说是这个园地里,非常靓丽的一丛。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道:“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春天它是一年的开始,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大自然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春天它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季节。因此,春天在古往今来的人们的心目中,总是充满了浓浓的诗意,人们总是把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语言,来形容春天。人们总是喜欢比喻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或人物或者美好的情感的时候,用春天来比喻。比如我们讲一生中最美好的韶华时光,比喻为青春时期,我们把真诚的情感,特别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比喻为春心,比如像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另外我们用春风来比喻师长,或者长辈的一些谆谆教导,我们经常说“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我们把母亲对我们的博大深厚的爱比喻为春晖,中唐诗人孟郊《游子吟》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像是小草,无法报答三春的恩德一样,子女永远也没有办法报答父母的恩德。另外我们用春华秋实来比喻文采和德行,比喻学问和操守。我们平时高兴的时候,说是满面春风,得意的时候说是春风得意,像孟郊有一首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把新的事物蓬勃发展,我们形容说如雨后春笋,我们把医生医道高明说成是妙手回春,所以我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我们生活中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人们喜爱春天,喜爱春风春雨,喜爱春山春水,喜爱春花春草,古往今来,人同此情,因此历代诗人,特别是唐宋诗人的笔下,留下无数赞美春季的诗篇。我这里想举一些最脍炙人口的诗篇,跟大家一起来赏析。

为了讲述的方便,我想按照春季发展的顺序,就是初春,又叫做孟春,然后是盛春,又叫做仲春,然后是暮春,暮春又叫做季春。我想为了讲述的方便,我想按照这个顺序来给同学们一起讲一讲。

第一个我们讲咏初春的诗歌。初春的诗歌当中,它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情感状态,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惊喜。初春之际,对物候变化最敏感的诗人,非常惊喜地发现,在大自然中,最新引起变化的是杨柳。杜甫他写这个“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大诗人杜甫非常善于锤炼字句,漏泄这个动词锤炼得非常好,漏泄就是仿佛是偷偷地悄悄地把春的信息从柳条上泄露出来了。另外像宋代诗人张耒,他写“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个偷字用得也很形象,就是那种悄悄地暗暗地从柳梢上春天回来了。当然在歌颂春天,歌颂初春的诗歌当中,最有名的还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咏柳》,同学们可能也都能背上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歌写得非常精彩,他开始写春季到来以后,写这个柳干,像碧玉妆扮而成高高的一树,然后从柳干写到柳条,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垂下像绿色的丝绦,用碧玉,用绿色的丝绦,碧、绿,这是生命最富有生命力的颜色,来形容春天,所以写得非常好。然后下面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几似剪刀”,不知那一排排整齐的、鲜亮的、透嫩的绿叶,是谁把它剪裁出来的,上面回答是大自然的能工巧匠,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剪刀一样,剪裁出一排

排整齐的、鲜亮的、透嫩的绿叶。所以这首诗写得非常好,这首诗好在两个方面,一个方面层次非常清楚,他从柳干写到柳条,再写到柳叶,层次非常清楚。第二个,它是言在此而意在彼,它歌咏的是绿柳,但是实际上歌颂的是春风。

我顺便讲宋代人有一首歌咏春天的诗歌,它也是《咏柳》,也是七言的绝句,我想把这首诗歌给大家讲一下,然后比较分析一下。

曾巩写过一首诗歌也叫《咏柳》,他写“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青霜。”这也是咏柳,可是我们看这首《咏柳》的诗歌跟刚才这个贺知章的《咏柳》的情趣迥然不同。他说这个乱七八糟的柳条经过冬季以后,还没有改变它最初的鹅黄色,那么东风一来以后,倚仗着东风便疯狂地飘舞起来,“解把”,他想用飞花,飞花就是柳絮,想用漫天的柳絮把太阳和月亮遮起来,你不要得意得太早了,不知天地有青霜,当秋风一起,青霜一降的时候,你就不要得意了,你又会黄叶飘零。所以同学们看,这首诗歌它也是咏柳,但是它不是用那种非常热烈的情感来体现春季到来的喜悦,而是把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体验到的某一种哲理,通过杨柳这个形象,把它表露出来,就是它实际上是一个哲理诗。而且它所刻划的形象一点也不美,是一个得志便猖狂的小人形象。

所以我们看这首诗歌如果说跟贺知章的诗歌进行比较的话,我们可以有时候看出唐诗和宋诗的总体的特色。唐诗的特色它是重情趣,它以一种热烈的情感来感受生活,来感染读者。而宋诗的特色是重理趣,它把社会生活中的某一种哲理,通过物化外露的形式,把它体现出来,给人以一种启迪。所以我们曾经说读唐诗如饮美酒,美酒热烈兴奋,而我们读宋诗的时候如品名茗,就像品名茶一样,可以慢慢地咀嚼,给人回味的余地。

如果说贺知章的诗歌是一诗双咏,歌咏了春风,歌咏的绿柳,那么这个中唐诗人韩愈有一首诗歌,他也是一诗双咏。但是他歌颂的是春草和春雨。韩愈说道:“天街小雨润如酥”,天街就是京城中的街道,润如酥,酥是酥油,这是一个非常生动的比拟,像酥油一样。说“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是千古咏春的名句,就是草色,草的颜色遥看则有,近看则无,就是遥远地看有绿绿的一层,走近了看就没有了,遥看则有,近看则无。下面说“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就是初春的时候,它比那种盛春烟柳满皇都更加令人喜爱。所以这首诗歌可以说是用春雨来显示出春草,用春草来衬托着春雨,可以说也是相得益彰。贺知章那个如果说春风和杨柳,那么这是春雨和绿草。

另外像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苏东坡这个人是才如江海,这个人是我们中国古代诗人中最有才华的一个诗人。他的散文跟欧阳修并称为欧苏,他的诗歌跟黄庭坚并称为苏黄,他的词跟辛弃疾并称为苏辛,他的绘画,他的音乐,他的书法都非常精通。他有一首小小的题画诗也写得非常好,说“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芦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写初春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据诗话记载,明代有一个人,他瞧不起宋诗,说宋诗不好,苏东坡的诗歌也不好,他的朋友就跟他说,你不能一概而论,苏东坡的诗歌也有好诗,你说这个“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天然的好诗,最好的诗歌,这有什么不好,他憋在那憋了半天,说也不好,说为什么鸭先知,为什么不能鹅先知呢。这当然是一种抬杠子了。

初春的诗歌我想跟大家一起就欣赏到这,下面我们讲第二个,讲一下咏盛春的诗歌。

盛春的诗歌在情感色彩方面也可以用两个字概括,这就是“兴奋”。如果说初春给人以惊喜,那么盛春给人以兴奋。盛春时节那种浩浩的春风,蒙蒙的春雨,融融的春水,一起很快地掀开了春天的帷幕,无限的春色一起涌向大地。像唐代诗人韩翃,同学们都知道这个诗人,他写“春城无处不飞花”,像宋代诗人朱熹,他写“万紫千红总是春”。蓬蓬勃勃的春天,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盛春正是诗人们驰骋才情的最好时机,所以古往今来很多诗人都是以他全部的才情来歌颂盛春。比如像唐代诗人白居易,有一首《忆江南》,同学们都能背上的,就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日出江花

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抓住了盛春的那种景象。宋代诗人宋祁曾经写,就是一个非常有名的“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是一个很有名的句子,同学们都知道的,这个闹字化静为动,把春色拟人化,就是争奇斗艳,盛开在枝头的杏花,仿佛是在逗闹中一样,把它拟人化,情感化,所以咱们清华大学历史上著名的学者王国维先生,他的著名的词话《人间词话》非常推崇这首诗歌,这首词,这首《玉楼春》。王国维先生说:“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这里顺便说一下,同学们以后要是写诗的时候,锤炼字句,名词、实词不要锤炼,主要锤炼动词、形容词、虚词。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比如像杜甫的“阴阳割昏晓”的割字,这些都有很多这样的例子。这里想说一下红杏。红杏呢,这是盛春时期非常有代表性的一种花,红杏它逗出了诗人非常多的可爱的佳句。比如像唐代诗人吴融他写“一枝红杏出墙头,墙前行人正独愁”,后来南宋的大诗人陆游,我想肯定是他看了吴融的诗歌,他说“杨柳不遮春色断,一枝红杏出墙头”,一个字不改地把它搬过来用,这是写得非常好的。当然在红杏的诗歌当中,写得最脍炙人口的还是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一首《游小园不值》,这个不值就是不遇的意思,“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后面这两句,关字用得非常传神,它仿佛是整个园中贮满了春色,春色贮满了快溢出来了,春色它不愿意被人们关在小小的院落当中,所以要竭力地挣脱院墙的束缚,于是从墙头出来。这里面他是实写了一枝红杏,虚写了满园春色,以一枝红杏,写尽了满园春色,而且这个出墙来,比前人的出墙头要好得多。出墙头,墙头是一个静止的事物,而出墙来是动态中的东西,这个来字把杏花拟人化,杏花仿佛是一个天真的少女,她不愿意受到束缚,非常调皮地要爬出墙头,从墙头出去,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里我想附带着介绍一下,清朝有一个女子叫骆绮兰,骆绮兰她写过一首诗歌,这首小诗它说:“寂寂园林日未斜,一庭红影上窗纱”,寂寂的园林没有人在,很寂寞,日未斜,一庭红影上窗纱,就是千叶桃盛开,说“主人难免花枝笑,如此春色不在家”,如此美好的春色不在家里面,辜负了如此大好的春光。我曾经有感于此,我看春色浓浓的时候,北京大学的图书馆里,学生们高朋满座,座无虚席,在那里孜孜读书,我一方面为他们的勤奋读书感到赞叹,一方面也为他们辜负了大好春光感到惋惜,所以我模仿着这首诗歌,我自己写了一首诗,我说“不疑春风遍天涯,姹紫嫣红满京华,书生难免花枝笑,如此春色却在家”。如此春色却在家里读书。

在盛春里面,最好的季节就是清明。古往今来写清明的诗歌可以说是数不胜数,我想从唐宋诗人当中摘出一些歌颂清明的诗歌,跟同学们一起欣赏。

清明总是跟雨连在一起的,像南宋诗人赵师秀,他有一首《约客》,写“清明时节家家雨,春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首诗写得非常好,是以动来写静,闲敲棋子咚咚咚的声音,于是有这个声音,于是选择深夜的寂静,于是写出朋友不来的寂寞。当然在这个歌颂清明的诗歌当中,最脍炙人口的还要说杜牧的诗歌,晚唐诗人杜牧有一首诗歌叫做《清明》,这个同学们都能够背上的,“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歌写得非常好,是歌颂清明诗歌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诗歌。“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纷纷才是春雨,哗哗就是夏雨了。所以纷纷的春雨正像是杜甫有首诗歌叫《春夜喜雨》,他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还有像唐代诗人写“细雨湿衣看不见”,这个雨看不见就把衣服湿透了,“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还有像宋代释志南,这个和尚他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也是抓住了春雨和春风的特色。这是第一句,就是“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断魂这是中国古体诗歌中经常用到的一个词,就是指感情的极度的兴奋,或者极度的悲哀,极度的悲伤也叫断魂,极度的高兴也叫断魂。说今天晚上咱们看卡拉OK真销魂,销魂就是断魂,真断魂,极度的悲伤也叫断魂,我以为这里面是指的悲伤的意思,清明时节纷纷的小雨,诗人客居在外,旅居在外,怀念家乡,于是引起了乡愁,引起了思乡的愁怨,所以,才想着如何来解愁呢,就

想着要喝几杯酒,所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第三句牧童只做一个手势,不做语言回答,这个更富有形象性。这首诗歌像一幅清明春雨图,朴素淡雅,在字里行间饱含着浓浓的春意。今人周汝昌先生,他曾经写一篇文章,他说这首诗歌最好的好在一个遥字,“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遥,不能理解为非常遥远,不能这样理解,如果非常遥远的话,就引不起人的联想了,也不能理解为很近,这个遥,是在若有若无,那个酒旗飘在树梢上面,若有若无,时隐时现,这样才传神。周先生这个观点是非常好的,但是我认为,这里面更好的,遥字固然很佳,但是更好的是牧童这个意象选取得好,跟整个画面非常和谐,可以说是水乳交融,牧童就是在乡村中放牛的孩子,这是在春天的原野上最常见的一幕,就是牧童横笛牛背,悠然自得,天真无邪的牧童和纯补无华的大自然,可以说是浑然一体,确乎可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当然后来有人曾经说,杜牧这个诗歌,写得好是好,但是不怎么精炼,说何以见得呢,说这首七言绝句可以改成五绝,说“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雨纷纷”就行了,说“路上行人欲断魂”行人可不就在路上吗,“行人欲断魂”,说“借问酒家何处有”就是“酒家何处有”,说“牧童遥指杏花村”就“遥指杏花村”,同学们看怎么样,前面三句还差强人意,最后一句是最不能改的,最后一句一改以后,整个诗歌黯然失色,索然无味,只有牧童跟整个画面和谐一致。我们大家可以试想一下,如果反牧童改成书生遥指杏花村,太书卷气了,如果写成老人遥指杏花村,太沉闷了,如果说征人遥指杏花村,太可怕了,如果说红袖遥指杏花村,太香艳了,只有牧童好,牧童遥指杏花村跟整个和谐一致。宋代人说,如果说删掉两字不太合适,但是宋词兴盛以后,我可以把重新断句一下,说“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个没有什么意思上的变化。

下面讲一下歌咏暮春的诗歌。暮春的诗歌也有很多很多,在情感方面它主要我们们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这就是“惋惜”。如果说初春的惊喜和盛春的兴奋,那么我们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暮春诗歌的情感特色,那就是惋惜,惋惜和依恋。

春天虽然很美好,任何美好的事物总是要过去的,这是没法克服的一个悲哀,“暮春三月春将归去”,引起了人们无限的惋惜和依恋之情。一种淡淡的感伤之情,弥漫在整个暮春诗中。人们不愿意春归,春季也不愿意归去,所以韩愈写过一首诗歌,他说“草树知春不久归”,草树知道春天不久要归去了,所以“百般红紫斗芳菲”,春天快要回去了,所以开得更加热烈,更加火红,抓住春天的一点点时光,更加好的开放。说“杨花榆荚无才思,唯解满天作雪飞”。这里面讲草树人格化,说草树知春不久归去,所以争分夺秒地开花,互相争奇斗艳,最后想展示一下自身的美,所以写的是春花,表达的却是春天,春天中的人不愿意春季归去这样一种心情。但是你不愿意春归,春天毕竟要归去,花毕竟还是要花开花落,所以唐代诗人李贺有一首南园诗,他说“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日暮嫣香落,嫁与东风不用媒”。这里诗人一反时习,我们中国诗歌中经常有用花来比喻美女,用花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但是这里面他用女子来比喻花,把花落比作是女子出嫁,而且嫁的对象是东风,而且还是自由恋爱,不用媒灼,“嫁与东风不用媒”,所以这个也可以说是出奇制胜,令人耳目一新。宋代欧阳修有一首诗歌,也是写的暮春时期,他写“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游人惜春,流连忘返,一直到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还不能回去,还要欣赏春光,往来踏花,如痴如醉,似乎执意地要把春挽留住,不肯放春天走。暮春时节,绿肥红瘦,所有在暮春的诗歌当中,歌咏最多的落花。“绿肥红瘦”,这是谁的词呀,李清照,绿肥红瘦,“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咏落花的诗歌很多,我给大空介绍有一个,就是唐宋诗人有一个非常巧妙的构思,就是对春风一方面赞扬,一方面批评。宋代无名氏写一首诗歌,这首诗歌一读就知道了,“春日春风有时好,春日春风有时恶”,好在哪里呢?“不得春风花不开”,恶在哪里呢?“花开又被风吹落”。花谢花飞,红消香断,令人感伤,但是正像清代有个著名的诗人龚自珍有两句非常好的,一反常人的思维的,一反惋惜之情的两句话“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它落下去了,它还要继续为花贡献力

量。在暮春的诗歌当中,我非常喜欢的是清代的一首小诗,这首小诗它说“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不要埋怨春回得那么早,只剩下孤零零的几朵小花了,“花余几点红”,只要是花根还在,那么“岁岁有春风”,等到每年春风又起的时候,还是会繁花满枝,一片火红。所以我们,这首诗歌它显然是受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启发,白居易说“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里面“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

同学们,朋友们,自然界不会永远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人生也何尝不是如此,人生的道路上也不会总是一马平川,风平浪静,不会总是月白风清,良辰美景,不会总是成功的欢乐,动人的微笑,甜蜜的絮语,悦耳的歌声,当您的人生中碰到“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谁的诗句,李白的诗句,碰到这种举步维艰的时候,当您的人生“无边落木萧萧下,黑云压城城欲摧”那种困难重重的时候,当您“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天寒地冻的时候,请您不要气馁,不要退缩,不要一蹶不振,不要急流勇退,要相信当冬天到来的时候,春天还会远吗?所以我最后给同学们朋友们送两句话,一个“花落自有花开日,蓄芳待来年”,一个是“留得根蒂在,岁岁有春风”。

咱们一起背“碧玉妆成一树高”,我说一二大家一起背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一二”,“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谢谢

《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含考试大纲)

《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东南大学-含考试大纲).txt你出生的时候,你哭着,周围的人笑着;你逝去的时候,你笑着,而周围的人在哭!喜欢某些人需要一小时,爱上某些人只需要一天,而忘记一个人得用一生东南大学“唐宋诗词鉴赏”教学大纲 一、总则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形象思维与口头表达交流及写作在内的基本能力,具有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唐宋诗词鉴赏”应发挥其人文性的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继承祖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较高文学素养的人才,以诗育人,在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东南大学四牌楼本部曾是六朝皇宫、台城所在地,是“竟陵八友”聚会之所,沈约等便在这里提出“四声八病”说,创作“永明体”诗歌。现在较多的学者认为词起源于六朝乐府,梁武帝萧衍、沈约、萧纲等创作的《江南弄》十多首、陶弘景《寒夜怨》、陆琼《饮酒乐》、徐陵《长相思》已具有词的雏形,只是未完全讲平仄格律。这些作品也诞生在东大这块土地上。从这个意义上说,东南大学是我国格律诗词的发祥地。在这里弘扬诗教,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当今西风劲吹,母语教育危机重重,以诗词这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文体开展生动形象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基本思路: 1、对中小学已学唐宋诗词系统梳理: 大学生过去也接触过许多唐宋诗词的名篇,但缺乏系统性。本课程按唐诗、唐宋词两条线帮助学生建立起较系统的相关知识体系,对已有知识及信息梳理、更新,学习新知识的同时“激活”旧知识,从诗史、词史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使新老知识从中找到相应的位置,使大量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以诗词为媒介,以“高尚”与“和谐”为目标,开展道德情感教育。 中国诗歌有“言志”的传统,中国历代的大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都写过不少闪耀思想光辉的诗篇,唐宋更是其高峰,结合诗词教育,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感情,使之关心民生疾苦,具有仁者爱人的思想和刚直不阿的品格,同时学习苏轼等人潇洒旷达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品位。 本课程与大学语文等文学素质课一样,应具有传播人文精神、开展道德熏陶与思想情感教育的功能,不靠空洞的说教,而是在唐宋诗词精品的感染下,使学生讲气节、讲节操、讲廉耻、讲有所不为、讲正气、讲不唯上不唯官、讲民本思想、讲平民意识……从而促成其思想境界的升华与健全人格的塑造,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 3、继承宋以来的“疑古”传统,改善学生的思维品格 学生求知往往经历:无知——有知——怀疑——创新和朦胧——较清晰——再朦胧——再清晰的过程。学习唐诗、宋词的同时,也应学习宋以来的“疑古”传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老师,对文学精品,也要敢于白璧求瑕,对大家、名家也要敢于找出其不足。少点迷信,多点独立思考,多点标新立异。这对学生日后在自身学科领域建立开拓创新意识很有好处。 4、“浅化”与“深化”相结合,“求甚解”与“不求甚解”相结合 历来诗词鉴赏均采取注释、赏析、作者介绍相结合的“浅化”模式,我们在“浅化”的同时还适当“深化”教材,通过单元[总论]、[集评]、[汇评]、[本事]、[附录资料]、[真伪考]、[作品综述]等去“深化”教学内容,拓宽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让部分优秀生可以开展研究性的学习,也迫使老师去贴近学术前沿。 本课程坚持以课外、课内相结合,要求学生从“不求甚解”——知之较多——渐入佳境,

初高中唐宋古诗词

初、高中唐宋诗词鉴赏材料 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此诗意在慰勉友人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首联描画出送别地与友人出发地的形势和风貌,隐含送别的情意,严整对仗;颔联为宽慰之辞,点明离别的必然性,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颈联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而且继续劝勉、叮咛朋友,也是自己情怀的吐露。此诗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全诗仅仅四十个字,却纵横捭阖,变化无穷,仿佛在一张小小的画幅上,包容着无数的丘壑,有看不尽的风光,至今广泛流传。 此诗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悲凉凄怆之气,音调明快。 1.这首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这两句则全无悲伤之情,写的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2.你认为首联里那些字用的比较好? 首句写送别之地长安被辽阔的三秦地区所“辅”,突出了雄浑阔大的气势。第二句点出友人“之任”的处所——风烟迷蒙的蜀地。诗人巧用一个“望”字,将秦蜀二地联系起来,好似诗人站在三秦护卫下的长安,遥望千里之外的蜀地,这就暗寓了惜别的情意。“望”字不仅拓宽了诗的意境,使读者的视野一下子铺开,而且在心理上拉近了两地的距离,使人感觉到既然“五津”可望,那就不必为离别而忧伤。这一开笔创造出雄浑壮阔的气象,使人有一种天空寥廓、意境高远的感受,为全诗锁定了豪壮的感情基调。 二、《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的“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蓬草”随风飞转,古代文学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的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颈联的“直”和“圆”两字历来为人称道,说说这两个字为什么用得好。 “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 “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 3颈联是写景名句,依据这首诗,描述一下王维看到的景色以及当时的心情。.

春日古诗的原文及赏析

春日古诗的原文及赏析 《春日》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朱熹所写。下面由为大家整理春日的有关知识,希望大家喜欢! 春日古诗的原文 春日宋代: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古诗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

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春日古诗译文注释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唐宋诗的不同

唐诗和宋诗的不同特点 1.题材相同而它们的侧重点则不同。一般的说,唐诗多具抒情性,而宋诗多具哲理性: 同写庐山: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只有居高临下地多角度地观察和分析问题,才能不被错综复杂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2.宋诗不仅在章法上,在音调上也一改旧观,多挺拔瘦劲,以黄庭坚诗为代表,与唐诗的浑雅之音迥异。此外,严羽曾指摘黄庭坚和江西诗派“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实际这也正是宋诗区别于唐诗之处,是宋诗的一大特点。 宋诗的特色之一,即富于理趣。同是写庐山,唐诗重韵致,所以大都情景交融,或情寓景中。又如像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四句均写景,并无特别深意,然其中洒脱高远,读者自能体会;其美全在情辞。这便是严羽在《沧浪诗话》中所讲的“不涉理路,不落言诠”。 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便不尽相同,前两句还是写景,但后两句却是议论,不过正因有此议论,更能让人充分领略到庐山的峰回路转。清人赵翼评论道:“庐山名作如林,若再实做,断难出色。坡公想落天外,巧于以偏师取胜。” 3在说理诗上唐、宋诗各有各的特色,写景诗亦然。再如像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北风卷地百草折),虽然极尽描摹之能事,但款款道来,数换韵脚以作停顿,步骤合拍。宋诗中例苏轼的《百步洪》(长洪斗落生跳波),效仿韩愈《送石处士序》中的比喻手法,一气呵成,使人应接不暇;且中间不换韵脚,大有直下之势。诗的优美与文的流畅兼有,写作技巧可说比岑诗有进步,但不免失之急迫,没有唐诗的雍容之态。 4宋人既求新求变,于是天地万物、嬉笑怒骂皆入文章,独辟蹊径。而唐诗中香草美人、男女情辞,在宋诗中却很少能见到;这主要是唐末出现并在宋代发展起来的词,其体裁形式适于言情,故宋人的这类情感大多转注到了词中。

唐宋咏春诗赏析--程郁缀

唐宋咏春诗赏析 主讲人:程郁缀,1950年1月30日出生,江苏滨海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北京大学学报(社科版)主编。 播出日期:2001年7月11日 讲稿: 好,下面我们开始讲座。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我们唐宋诗词可以说是我们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个瑰宝。今天我想我跟同学们一起,到唐宋诗词的园地中去领略一番。在我们唐宋诗词的园地中,可以说是争奇斗艳,百花盛开,就像是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我今天所要演讲的咏春诗,可以说是这个园地里,非常靓丽的一丛。 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规律,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道:“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春天它是一年的开始,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大自然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春天它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也是最富有生命力的一个季节。因此,春天在古往今来的人们的心目中,总是充满了浓浓的诗意,人们总是把美好的情感和美好的语言,来形容春天。人们总是喜欢比喻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或人物或者美好的情感的时候,用春天来比喻。比如我们讲一生中最美好的韶华时光,比喻为青春时期,我们把真诚的情感,特别是男女之间的爱情比喻为春心,比如像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另外我们用春风来比喻师长,或者长辈的一些谆谆教导,我们经常说“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我们把母亲对我们的博大深厚的爱比喻为春晖,中唐诗人孟郊《游子吟》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像是小草,无法报答三春的恩德一样,子女永远也没有办法报答父母的恩德。另外我们用春华秋实来比喻文采和德行,比喻学问和操守。我们平时高兴的时候,说是满面春风,得意的时候说是春风得意,像孟郊有一首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我们把新的事物蓬勃发展,我们形容说如雨后春笋,我们把医生医道高明说成是妙手回春,所以我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我们生活中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人们喜爱春天,喜爱春风春雨,喜爱春山春水,喜爱春花春草,古往今来,人同此情,因此历代诗人,特别是唐宋诗人的笔下,留下无数赞美春季的诗篇。我这里想举一些最脍炙人口的诗篇,跟大家一起来赏析。 为了讲述的方便,我想按照春季发展的顺序,就是初春,又叫做孟春,然后是盛春,又叫做仲春,然后是暮春,暮春又叫做季春。我想为了讲述的方便,我想按照这个顺序来给同学们一起讲一讲。 第一个我们讲咏初春的诗歌。初春的诗歌当中,它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情感状态,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惊喜。初春之际,对物候变化最敏感的诗人,非常惊喜地发现,在大自然中,最新引起变化的是杨柳。杜甫他写这个“侵陵雪色还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条。”大诗人杜甫非常善于锤炼字句,漏泄这个动词锤炼得非常好,漏泄就是仿佛是偷偷地悄悄地把春的信息从柳条上泄露出来了。另外像宋代诗人张耒,他写“残雪暗随冰笋滴,新春偷向柳梢归。”这个偷字用得也很形象,就是那种悄悄地暗暗地从柳梢上春天回来了。当然在歌颂春天,歌颂初春的诗歌当中,最有名的还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咏柳》,同学们可能也都能背上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歌写得非常精彩,他开始写春季到来以后,写这个柳干,像碧玉妆扮而成高高的一树,然后从柳干写到柳条,说万条垂下绿丝绦,万条垂下像绿色的丝绦,用碧玉,用绿色的丝绦,碧、绿,这是生命最富有生命力的颜色,来形容春天,所以写得非常好。然后下面说“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几似剪刀”,不知那一排排整齐的、鲜亮的、透嫩的绿叶,是谁把它剪裁出来的,上面回答是大自然的能工巧匠,二月春风似剪刀,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剪刀一样,剪裁出一排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360doc个人图书馆

唐宋诗词鉴赏-唐宋诗词鉴赏360doc 个人图书馆 我非常感谢诸位朋友来听我的演讲,我非常喜欢唐宋诗词,但要讲好这个题目是很难的。它的内容太丰富了,而个人了解很有限。另外受条件所限,不能像课堂那样连听带看。完全听我讲很困难。什么是鉴赏?现在北京、上海等地的多家辞书出版社等出了包括唐宋诗词在内的鉴赏词典,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但就其唐宋诗词而言,说自己能鉴赏,那也太狂妄了。我也只能是就唐宋诗词鉴赏问题在这里提出几点看法与大家交流。先从鉴字说起我们要学会咬文嚼字。古人的唐宋诗词用这个鉴字是

很慎重的,篆书的鑑,右边的左上方是一个大眼睛,右上方是一个弯腰的人,正在看盘字里的东西。鉴字古时的意思就是一个人瞪大眼睛弯腰看盘子里的东西。文字发展到楷书后字形变了。现在我们读诗人、词人一千多年前写的那么多的人和事,我掌握的好吗?诸位请原谅,我也鉴赏不好。这个鉴作为名词又当镜子讲。《红楼梦》里不是有风月宝鉴吗?那就是镜子。对古人诗词名篇要鉴要赏。古人说的是什么,针对性如何,存在一系列的问题。拿到一首诗,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一读就能鉴赏了,差得远呢。孟子说:诵其诗,读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呼?事以论其是也。 我把孟子这段话浓缩为知人论事。中国的汉字太可爱、太宝贵了。读唐宋诗词要知其人,论其事,真正读懂,有很多先决条件,需要我们挖掘了解。中国古今上下向来喜欢诗,有诗国之称。

世界没有第二个国家,像中国对诗的普遍性、普及性那么深广,对待诗如此注重。原因有三:一是中华民族以人类的智慧创造了汉字文化,全世界大多以拼音字为主。一切鉴赏诗词的心得体会都是由汉字产生的;二是中华民族的审美眼光与他人不同,在看宇宙的一切一切时有自己的审美观。别人看不出的美,我们能看出来,诗人以他特有的审美心灵与之相交汇才产生诗;三是中国诗人的表现方式、表现手法极为独特。以上三点组合起来才构成中华民族高水平、极为美妙的中华诗词。中华几千年历史,从诗的产生发展至今天,具有如此巨大的影响,不是偶然的。是民族的大事情。目前诗坛有一个潮流,提倡诗词改革等,我们这里不涉及,只论唐宋诗词。什么是诗人?诗的定义是什么,会写五言、七言、平平仄仄,写现代体、散文体诗就是诗人?那诗人也太好当了。北大一位老教授说:全唐诗有一二千家,几万首诗,我看完后只有1000多首是诗,而

唐宋诗词鉴赏-诗词大全

唐宋诗词鉴赏-诗词大全 【篇一:唐宋诗词鉴赏-诗词大全】 | | | | | | | | | | | | | | > > [经典]唐宋诗词鉴赏大全(五)【1】时间:2015-10-13 来源:网络综合【提要】本篇《[经典]唐宋诗词鉴赏大全(五)【1】》由66test小编特别为需要经典古诗古文的朋友收集整理的,仅供参阅。内容如下: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注释】:[1]数:几枝。意思:墙角有数枝梅花。[2]凌,冒着。意思:在寒冷的冬天独自开放。 [3]遥,远。意思:远远看去好像是雪。[4]为,因为。 暗香,幽香。意思:幽香飘来才知道那是梅花。 【简析】:这首诗通过写梅花,在严寒中怒放、洁白无瑕,赞美了梅花高贵的品德和顽强的生命力。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注释】:[1]黯:形容心情忧郁。黯乡魂: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语。[2]追:追随,可引申为纠缠。旅思:羁旅之思。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以铁石心肠人作黯然销魂语,尤见深挚。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渔家傲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咏春古诗

1、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注释 (1)春晓:春天的清晨。晓,指天刚亮的时候。 (2)不觉:不知不觉,没有察觉到。 (3)闻啼鸟:听到小鸟的鸣叫声;闻,听到;啼,鸣叫。 (4)夜来:夜里。 译文: 春梦缠绵,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醒来之后只听见处处是鸟儿的欢声鸣叫,昨晚一夜的刮风下雨,谁知道有多少花被打落了。 2、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①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②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③妆成:装饰,打扮。 ④一树:满树。一,满,全。 ⑤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 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⑥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物体分成 若干部分。

⑦二月:农历二月,正是初春时节。 ⑧似:好像,如同,似乎 【译文】 婀娜玉立的柳树像精美的碧玉装扮而成的妙龄少女,千丝万缕的枝条像少女盛装上垂挂下来的绿色丝带。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那如同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 3、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1)乃:就。(2)发生:萌发生长。... 译文 春雨知道适应季节,当万物萌发生长时,它伴随着春风,在夜晚偷偷地及时降临,滋润万物又细微无声。郊野的小路和空中的云朵躲在黑暗之中,江上渔船的灯火却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那细雨滋润的红花,映着曙光分外鲜艳,饱含雨露的花朵开满了锦官城。

唐诗赏析-精选唐诗的优秀诗歌六首

精选唐诗的优秀诗歌六首 '唐诗三百首这部成书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署名为“蘅塘退士”编选的唐诗选本,作为诗歌启蒙必备读物,说它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委实是一点都不夸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精选唐诗三百首的六首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已破晓,搅乱我酣眠的是那啁啾的小鸟。昨天夜里风声雨声一直不断,那娇美的春花不知被吹落了多少? ——唐代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唐代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译文:依旧是秦汉时期的明月和边关,守边御敌鏖战万里征人未回还。倘若龙城的飞将李广如今还在,绝不许匈奴南下牧马度过阴山。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唐代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 相关文章: 1. 2.

唐宋诗歌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繁花盛开、月光淡淡的夜晚,一个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形。相传词中的少女就是李煜的第二个皇后,小周后女英。 小周后是昭惠后的女弟,昭惠后名娥皇而小周后名女英,她们的命运也象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一样。 后周显德元年,李煜十八岁,纳昭惠,是谓大周后。十年后,大周后病重,一日,见小周后在宫中,“惊曰:…汝何日来??小周后尚幼,未知嫌疑,对曰…既数日矣。?后恚怒,至死,面不外向。”(陆游《南唐书·昭惠传》) 北宋乾德五年,大周后死后三年,小周后被立为国后;马令《南唐书·昭惠后传》载,小周后“警敏有才思,神采端静”,“自昭惠殂,常在禁中。后主乐府词有…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之类,多传于外。至纳后,乃成礼而已。”可见这首词所写是李煜与小周后婚前的一次幽会。 这首艳情词素以狎昵真切著称。 “花明月黯笼轻雾”,繁花盛开,鲜明秾艳,香雾空濛,渲染了柔和、美丽、朦胧的氛围;“今宵好向郎边去”,一个“好”字点明这是幽会的最佳时刻。 “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刬”音“产”,“刬袜”,以袜贴地。少女的轻盈步履,顾盼神情,跃然纸上。 下阕将少女的炽烈恋情推向高潮:在一番担惊受怕之后,美好的愿望终于实现,象迂回曲折的流泉,遇到开阔处,如瀑布般倾泻出来,“见”、“颤”、“难”、“恣意怜”,几个字将所有的感触直截了当地显现出来,情真景真,毫无伪饰。 李煜的这首词,极俚,极真,也极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传史》记载:李煜与小周后在成婚前,就把这首词制成乐府,“艳其事”,任其外传;成婚之夜,韩熙载、许铉等写诗嘲讽他,有“四海未知春色至,今宵先入九重城”等句,他也满不在乎,“不之谴”。可见李煜对这次幽会是十分眷恋、无心掩饰的,坦率到了极点。而李煜和小周后婚后两情十分欢恰,情意深重,以至于李煜在汴梁城被宋太宗毒死之后,小周后竟殉情而死。 对于李煜其人其词,明代诗人陈继儒曾经发出过这样的感叹:“天何不使后主现文士身,而必委以天子,位不配才,殊为恨恨。”而李煜自然而率真的词风,确实似文士而有其感人之处,不同于一般帝王的矫饰之作。

唐宋咏春诗赏析

唐宋咏春诗赏析 程郁缀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民族;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中,唐宋诗词是十分灿烂的瑰宝。漫步唐宋诗词的百花园,可以说是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如行山阴道上,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我今天所要演讲的咏春诗,就是其中十分靓丽的一丛!春夏秋冬,周而复始,这是大自然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有一副对联这样写道:“春为一岁首,梅占百花魁”。春天是一年的开始,每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大自然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百草吐绿,百花争艳,百鸟欢鸣!春天,意味着一个生机勃勃的开始;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季节。 因此,春天在古往今来的人们的心目中,总是充满了浓浓诗意。人们总是把春天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或美好的情感。 比如,人们将一生中最美好的韶华时光,比喻为青春时期。把真诚的相思之情,称为春心,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另外,人们用春风来称颂师长或长辈的谆谆教诲:我们经常说“春风化雨”、“如沐春风”。人们用“春晖”来比喻母爱的温暖、光明、博

大、无私;中唐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写道:“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就像小草永远无法报答三春的恩德似的,子女永远也没有办法报答父母的恩德。所以,古人有称自己的书斋叫“春晖斋”、称堂为“春晖堂”,都是表达对母亲的尊敬和怀念。 还有,人们用“春华秋实”来比喻文采和德行、学问和操守。《颜氏家训》曰:“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这就是用春华来比喻文采,比喻学问,用秋实来比喻德行。 另外,人们平时将高兴说成是“满面春风”,将得意说成是“春风得意”,形容新生事物蓬勃萌发为“雨后春笋”,形容医道高明为“妙手回春”。 总之,人们总是喜欢用春天来比喻生活中美好的人、美好的事物、美好的情感。人们喜爱春天,喜爱春风、春雨,喜爱春山、春水,喜爱春花、春草……古往今来,人同此情,因此在历代诗人、特别是唐宋诗人的笔下,留下无数赞美春天的诗篇,这些诗篇,引起了历代读者的喜爱和共鸣。我想在这里举一些唐宋诗歌中最脍炙人口的咏春小诗,与大家一起来欣赏。为了讲述的方便,我想按照春天的发展顺序,即:初春——又称孟春、盛春——又称仲春、暮春——又称季春的

经典唐诗宋词三百首赏析

古诗《静夜思》作品信息【名称】《静夜思》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体裁】诗歌 作品原文【明代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宋代版本】 牀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注释译文【注释】 ( )静夜思:在静静的夜晚所引起的思念。 ( )床:有五种说法。 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 静夜思 诗意图》。 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 韩 字。《说文》释 韩 为 井垣也 ,即井墙之意。 床 即 窗 的通假字。 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 小雅 斯干》有 载寐之牀 ,《易 剥牀 王犊注》亦有 在下而安者也。 之说,讲得即是卧具。 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 交床 、 交椅 、 绳床 。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 胡床 或 床 所误。至迟在唐时, 床 仍然是 胡床 (即马扎, 一种坐具)。 ( )疑:怀疑,以为。 ( )举头:抬头。 【译文】 那透过窗户映照在床前的月光,起初以为是一层层的白霜。仰首看那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沉思,愈加想念自己的故乡。 【韵译】 皎洁的月光洒到床前,迷离中疑是秋霜一片。 仰头观看那床前明月,低头不禁又思乡联翩。 版本说明明代版本: 这一版本是我国广为流传的版本。该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在我国流传广泛,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中。 宋代版本: 这个一版本与人们常说的 床前明月光 明显不一致,其实并非是错误,而是流传版本不同。一般认为,这一版本比明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 床前看月光 ,第三句也均作 举头望山月 。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 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 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 举头望明月 ,但是第一句 床前看月光 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 床前明月光 ,但第三句却是 举头望山月 。直到 年(清乾隆二十八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 年的 年(康熙四十四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 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 改动 了的《静夜思》比 原版 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床前明月光 版比 床前看月光 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 静夜思 》(《文史知识》 年第 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 床前看月光 ,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 月

唐宋诗词鉴赏论文

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陆游,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也是诗歌作品存世量最多的诗人。有一百三十首词、过万首的诗和大量的散文。由于陆游生活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复杂的时代,所以他常常为祖国的分裂而忧虑,为受煎熬的人民而悲愤,陆游的诗篇主要描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他的诗歌,内容丰富,题材广阔,思想鲜明,主题深刻,在思想上、艺术上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关键词】:思想爱国特色影响 【正文】:陆游出生在金军灭辽后南下入侵北宋的动乱时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幼小的陆游就目睹了金兵的践踏肆虐,国家的严重分裂,百姓的颠沛流离,有志之士的慷慨陈辞。父辈们宁死救国的精神给他种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全身的血液中无不奔腾着爱国主义的细胞。因此,陆游在少年时期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他虽然一直受到投降派的打击和迫害,多次被罢黜贬名,他把自己的人生壮志和热情、自己的满腔的热血和悲愤全部倾注到了诗歌当中,因而诗中的激昂慷慨总是和悲愤沉郁结合在一起,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也是他诗歌最为显著的特点。但是这仅是陆游诗歌创作的一个方面,陆游在诗歌创作方面的成就是多方面的,他在诗歌的思想和艺术形式方面的拓宽和创新,影响和启迪了当时乃至后世的诗人,意义重大。 一、陆游爱国主义思想在诗歌中的主要表现 (一)、陆游的爱国主义思想,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多言征伐恢复事。” 陆游一生心系国家,忧国忧民。他在诗篇中突出反映了当时的民族矛盾,洋溢着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古诗《关山月》表达了诗人内心坚决抵抗金兵的强烈愿望。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唐宋所有经典古诗名句

唐宋古诗名句 一夫当关,万人莫开。(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杜甫)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杜甫)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杜甫)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杜甫)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杜牧)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杜牧)不塞不流,不止不行。(韩愈)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竹喧归浣女,莲动下鱼舟。(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 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鲜花,它以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精练的语言,含蓄的表达,博得人们的喜爱,下面为同学们整理了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古诗词,详情内容查看全文。 咏柳 / 柳枝词(唐代:贺知章)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1、春日:春天。 2、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3、寻芳:游春,踏青。 4、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5、滨:水边,河边。 6、光景:风光风景。 7、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8、东风:春风。 【赏析】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800字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800字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范文1 如果说中国是诗的国度,那么唐诗就是中国诗歌发展史的高峰和瑰宝。唐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而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 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作为展示唐诗之作,它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所选的诗体式全面。五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以及七言的古诗、律诗、绝句、乐府,均分门别类地选取了最具代表性的名篇佳作。 第二、所选诗的作者不胜枚举。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杜牧、柳宗元、刘禹锡、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 第三、所选的诗琅琅上口,易于成诵。如《游子吟》(孟郊)、《草》(白居易)、《春晓》(孟浩然)、《静夜思》(李白)、《江雪》(柳宗元)等。这些诗意境优美,咏吟谐和,上至垂暮老人,下到黄发孩提,都能张口吟诵几首这样的千古绝唱。 第四、所选的诗取材广泛,不拘一格。既有描写自然风

光的,如杜甫的《望岳》;也有展示田园风情的,如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既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如杜甫的《兵车行》;也有表达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如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也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愁,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它像老师,不论在学习上还是工作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每一首诗都是那样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那样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次细细品读,我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个寓言故事,都在告诉我一个深刻的道理。品读书中的古诗,能让一个迷路的人找到光明的路,能让心灵流浪者重新找到生活的方向。 总之,我觉得《唐诗三百首》这本书将唐代诗歌的精华,永远地留在一代代中国人的心中。我很感谢这本书的编者,为我们奉献了一本很好的精神食粮。作为一个中国人,让我们一起“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吧! 唐宋诗词鉴赏读后感范文2 诗,让我感动! 因为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更喜欢读诗,因为它让

唐宋诗词三百首

唐诗300首 《春晓》作者: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鹿柴》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影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相思》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杂诗》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终南望余雪》作者:祖咏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静夜思》作者: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江雪》作者: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登乐游原》作者: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弹琴》作者: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八阵图》作者: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草》作者: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去,萋萋满别情。 《游子吟》作者: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关山月》作者: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望月怀远》作者: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作者:王勃城阙辅三,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春望》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登楼》作者: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唐诗宋词精选集

1、绝句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江畔独步寻花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溪,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4、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5、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6、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7、赠花卿杜甫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 8、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0、蜀相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11、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2、旅夜书怀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5、八阵图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高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16、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17、客至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18、水槛遣心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19、江村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李白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古朗月行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作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谁与餐? 3、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