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贸易

当代世界经济与贸易
当代世界经济与贸易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分析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生。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利弊分析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经济全球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1)有利于利用外资。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我国已成为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2000年我国利用外资407亿美元,2005年增长到603亿美元,到2005年底累计利用外资6224亿美元(张强莉等,2006),极大地解决了我国经济发展中的资金瓶颈,实现了由对外借款到外商直接投资的转换,有效地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2)有利于扩大对外贸易。我国的对外经济贸易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赵华等,2006),成为了世界第三贸易大国。

(3)有利于解决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充足。外企的进入可有效地解决部份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如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直接参与外贸加工业的农村劳动力近两亿,不但有效解决了就业问题,还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的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

(4)有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资和大型跨国公司的进入,有助于传统产业结构改造和产业竞争,对我国现阶段国有企业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通过技术合作,可以缩短与发达国家在经济、技术和管理方面的差距,增强我国经济技术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5)有利于促进我国的金融市场改革和完善,缩短从二元经济向现代化经济转型的时间,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完善。

2.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1)由于外资投入大都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和项目,将造成我国地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86.25%、9.16%和4.59%(尚永胜,2006),东部地区外资投入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

(2)我国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却为之付出了牺牲生态环境和消耗宝贵矿产资源的沉重代价。

(3)外资垄断性并购和跨国公司的技术、资金优势,极大地冲击了民族工业与农业,削弱了国内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国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新世纪中国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到2050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作不懈的努力。面对经济全球化竞争日趋激烈的局面,中国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六方面的工作:

1.建立我国国家经济安全防范体系

我国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国家经济安全,应建立政府指导下的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和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指标体系,全面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走向和我国所面临的经济形势,适时提出应对措施,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2.完善我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和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构建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越来越重要和紧迫。为此,我们应加大国内经济体制改革力度,打破一系列国有垄断领域的垄断局面,全面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同时,进一步规范和完善金融、证券和投资等有关配套的法规和制度,强化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构建一个体系完整、机制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3.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贸易体制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国必须进一步深化对外贸易体制改革,坚持以WTO的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以国际贸易惯例为参考,健全与国际接轨的有关法律法规,完善进出口商品的经营管理,建立对外贸易和投资的宏观调控体系。

4.研究和制定与经济全球化发展相适应的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战略

我国要研究制定与国际经济规则相适应的经济发展计划和产业规划,加大产业间的结构调整力度,经济增长方式由目前以资源投入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向以提高资源配置使用效率为主的体现高科技特点的集约型经济方式转变;同时大力支持民族产业,发挥已有产业优势和品牌效应,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跨国公司。

5.大力开展科技创新,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当代全球经济的竞争就是国家创新能力的竞争,自主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国家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我国应高度重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先导作用,及时跟踪世界科技的发展动态,不断提高科技开发和创新能力,推广应用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寻求并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6.积极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以区域经济一体化迎接经济全球化

自1993年欧盟一体化内部大市场建立以来,为其成员国创造了数百万的就业机会和数千亿的财富收入,并有效地抵御了外部经济冲击。欧盟一体化的成功经验对我国发展地缘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进展较快,目前已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贸易协定或议定书、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避免双重征税协定,正在商谈的自由贸易区还有9个(邢军,2006)。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近期加强与中国自由贸易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东北亚自由贸易区等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答案

1.世界经济全球化长期以来为发达国家所主导,给发达国家带来了最大的利益,但同时也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良好机遇。 正确(T)错误(F) 2.国际秩序包括国际政治秩序和国际经济秩序。 正确(T)错误(F) 3.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超越和替代,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正确(T)错误(F) 4.近年来,中国一直积极倡导建设和谐世界,其目标是持久和平、共同繁荣。 正确(T)错误(F) 5.在1971年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上,中国申请加入了联合国。 正确(T)错误(F) 6.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 正确(T)错误(F) 7.20世纪上半期的时代特征是战争与革命。 正确(T)错误(F) 8.一位美国学者说:“美国之所以繁荣是因为美国民主,而美国之所以民主是因为美国繁荣。”这个说法正确揭示了美国经济与政治的关系。 正确(T)错误(F) 9.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对苏“一边倒”和联美反苏的政策。 正确(T)错误(F) 10.“一国两制”是中国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实施的错误构想。 正确(T)错误(F) 1. 金砖四国是指中国、印度、巴西和( )。 A.法国

B.南非 C.俄罗斯 D.德国 2. 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条约,埃及从以色列手中收回了()。 A.苏伊士运河 B.沙姆沙伊赫 C.巴勒斯坦 D.西奈半岛 3. 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纲领性文献之一是( ) A.《行动纲领》 B.《七十七国联合宣言》 C.《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 D.《不结盟理论》 4. 1974年日本三木武夫内阁提出以日美关系为基础,对苏联和中国采取() A.等距离外交 B.全方位外交 C.多边均衡外交 D.多边自主外交 5. 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内部,各国投票权力大小均实行( ) A.按各国自愿认购资金份额的原则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2007-2008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大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学院 2007-2008学年第二学期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期末复习大纲 (答案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 1、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美国总统是(D ) A,里根B,卡特C,尼克松D,老布什 2、经济全球化的载体是(D ) A,贸易自由化B,外汇自由化C,世界贸易组织D,跨国公司3、中日两国正式建交是在( C ) A,1971年B,1949年C,1972年D,1978年 4、克林顿担任美国总统后提出的全球战略是( C ) A,遏制战略B,超越遏制战略 C,参与和扩展战略D,和平战略 5、西方大国中第一个与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是(B ) A,英国B,法国C,加拿大D,日本 6、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 D ) A,1972年B,1949年C,1978年D,1971年7、联合国安理会现有理事国为(D ) A,16个B,10个C,5个D,15个 8、美国最早提出遏制战略、有“遏制理论之父”之称的是(B ) A,基辛格B,乔治·凯南C,布热津斯基D,杜勒斯9、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是(D) A,国际贸易组织B,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关贸总协定 10、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政治大国”目标的日本首相是(A ) A,中曾根康弘B,田中角荣C,小渊惠三D,细川护熙11、两极格局终止、苏联解体是在(C ) A,1989年B,1990年C,1991年D,1992年 12、中美正式建交时的美国政府是(C ) A,尼克松政府B,福特政府C,卡特政府D,老布什政府13、欧盟的前身是(A ) A,欧洲经济共同体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C,欧洲共同体D,欧洲煤钢共同体 14、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召开的地点是在(D ) A,新德里B,开罗C,万隆D,贝尔格莱德 15、田中角荣内阁对日本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提出了(B) A,“全方位外交”方针B,“多边自主”方针 C,“西方一员”方针D,“等距离”方针 16、最终结束越南战争的美国总统是( A ) A,尼克松B,约翰逊C,卡特D,肯尼迪 17、国际旧秩序的最主要特征是( C ) A,第三世界国家的贫困B,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 C,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D,穷国越来越穷,富国越来越富 18、标志冷战正式开始是( C ) A,丘吉尔的铁幕演说B,凯南的八千字电报 C,杜鲁门主义的提出D,朝鲜战争的爆发 19、“新东方政策”首创者是( A ) A,勃兰特B,施密特C,科尔D,施罗德 20、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是(B ) A,加强南南合作B,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C,推动南北对话D,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合作 21、宣告建立欧洲联盟的条约是( C ) A,布鲁塞尔条约B,罗马条约 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D,阿姆斯特丹条约 22、美国首次把人权作为外交政策核心的是( C ) A,克林顿政府B,肯尼迪政府 C,卡特政府D,艾森豪威尔政府 23、日本经济出现高速增长、跃居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是( D ) A,1974—1 985 B, 1986-1990 C, 1952-1955 D, 1956-1973 24、1974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了( C ) A,“中间地带”理论 B,“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 C,“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思想 D,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25、为维护自己的国防独立,1966年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的国家是( C ) A,法国B,德国C,英国D,比利时

当代世界经济论文

当代世界经济论文 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面对经济全球化这把“双刃剑”,我国应深入研究其发展趋势和应对措施,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大潮,实现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的跨越式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经济全球化”这个术语,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目前,学术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1.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动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臵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2.经济全球化的特征 (1)生产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经济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在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跨国公司日益成为世界经济活动的主宰力量,商品生产环节分布于不同国家,各国间的经济依存性明显加强。 (2)贸易自由化。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奠定了自由贸易的基础,国际贸易障碍逐步消除,贸易量迅速增长;同时,WTO多边贸易体制框架使得世界贸易进一步规范和公平,极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3)金融全球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经济全球化必然导致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的突出表现是各国放宽了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限制,自觉推进金融自由化,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国际金融市场蓬勃发展,金融活动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展和深化。 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经济研究笔记及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研究 第一讲导论 世界经济学是一个重要的新学科,是国际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陈岱荪、张培刚、陶大镛、蒋学模、加尔布雷斯、周培源 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 第一节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世界经济学的定义 对于“经济”一词历来有多种解释,其中主要有如下两种理解: 所谓世界经济就是再生产过程超过国界,扩大到全世界,在全世界范围内完成其余过程,即世界范围内进行的物质再生产过程和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 2、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世界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的生产关系或国际生产关系。 3、世界经济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区别和联系 ①世界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的关系; A、政治经济学以人类各种不同社会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作为其研究对象,而世界经济学则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世界经济形成以后的世界生产关系为其主要研究对象。 B、政治经济学在研究不同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及其相应的分配关系,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时,不考虑这种关系在国内或国外的区分,而也并经济学在研究世界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时,针对世界经济整体内部的关系进行了剖析。 C、政治经济学对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分配关系进行高度抽象的理论研究,而世界经济学则根据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国际生产关系进行较具体的研究。 D、世界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分支,而且是越来越重要的分支。 ②世界经济学与国别经济研究的关系; 世界经济学必然要涉及国别经济研究,国别经济研究是世界经济学的基础,两者既能区别又密切联系,世界经济学没有国别经济研究作为自己的基础就不能深入揭示国别经济,生活的运动规律。同样,国别经济研究如果离开世界经济整体的研究,也不能深刻揭示各国国民经济生活的本质、特点和发展趋势。 ③世界经济学与部门经济学的关系;(国际贸易学) 部门经济学既进行理论的研究,也进行实际业务和改革的研究,而在世界经济学中,这些领域是作为国家生产关系的目标者或其实现的渠道或纽带进行理论研究。(为国际贸易学、国际金融学) ④世界经济学与国际经济学的关系; 国际经济学研究一个国家的对外经济关系,世界经济学考虑的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世界经济。 4、学习和研究世界经济学的和意义 首先,研究世界经济学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具有重要意义;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序言》中说:“我考虑,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考 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任课教师:曹晓飞 姓名:学号:成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摘要】针对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介绍了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一、何谓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 (1)、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 (2)、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研讨式教学方式正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为这门课程服务。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一)、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经过一学期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我总结出它所涵盖的三大特点: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的概念,不明白自己学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更甚至有学生会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政治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 (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3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 (3)两极格局的演变: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 (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年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是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分为两极世界。两极世界是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对峙所形成的世界格局。其特点主要是:(1)在两极世界里,美、苏及其盟国互相对抗和争夺,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3)美、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3、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4、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新干涉主义盛行、冷战思维依然存在、对外战略更具进攻性) (2)局部冲突与热点问题此起彼伏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 (4)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在增加 5、怎样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多极化是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 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 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姓名:王鸽专业:英语 当代世界经济格局 当今世界经济在发展中体现出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跨国公司的作用日益突出等特征,并呈现出两种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一是全球经济一体化,二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在生产、分配、消费诸环节趋于全球一体化,各国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并在全球建立起规范的经济行为和运行机制。它是随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客观趋势,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国际化发展的新阶段。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化发展的因素 1、经济体制障碍逐渐清除。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开放的市场机制得到了世界多数国家的认同,各国政府对经济管制逐步放松,国际贸易中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不断减少,“无疆界市场”正在形成。 2、科学技术不断进步。随着科技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缩短了经济活动的空间距离,消除了不同资本市场的时间差和地域差,传统“原产地”与“消费者”之间的地理界限已失去意义,商品、服务、资金和信息的流通将比过去更加快捷,“地球村”经济逐渐成为现实。 3、跨国公司快速发展。凭借其独有的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和管理优势,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置生产基地和销售机构,建立国际商务信息网络,构建全球研究开发体系,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成为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特征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具体特征表现为: 1、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

2、贸易的全球化; 3、生产的全球化; 4、企业的全球化; 5、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 6、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加强和国际经济组织日益健全。 以上有关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六个方面的特征,它们对现实的经济运行既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发挥着独立的作用,又互相制约、互相补充,共同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 (三)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1、随着高科技产业和全球信息网络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加快, 国际间资本流动加速,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关系将更为密切。 2、跨国公司的全球化经营战略更为普遍,企业间的竞争与兼并日趋激烈。 3、自由贸易成为世界贸易的发展方向,全球性商品市场逐渐形成与完善。 4、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国民财富日益增长,但经济的不均衡发展加剧, 国家间的贫富差距扩大。 5、国际间的协调和合作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国际契约和国际组织应运而 (四)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有利的一面,也有消极不利的一面;既是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清醒地认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阻挡的,回避全球经济一体化只能带来更大程度上的落后。我们应正确把握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机遇,抓住全球经济一体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最大限度地避其不利和风险,使中国经济在新世纪继续保持稳步快速发展。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日益增强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战后初期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80年代末以来世界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总之,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经历了从一极到多极的演变过程,并正朝着北美自由贸易区、欧洲统一市场、亚太经济贸易区这三大地区集团化方向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

1.通过钓鱼岛,南海问题分析印度为什么要在洞朗与中国对峙 2.中国如何应付这些类似的危机 1500 参考资料要注释 中印洞朗对峙 6·18中印洞朗对峙事件 6·18中印洞朗对峙事件是指2017年6月18日,印度边防人员在中印边界锡金段越过边界线进入中方境内,阻挠中国边防部队在洞朗地区的正常活动。针对这一起损害中国领土主权、威胁中国安全利益的行为,中国本着最大善意,保持高度克制并迅速表明态度且画出底线。2017年8月28日14时30分许,印方将越界人员和设备全部撤回边界印方一侧,中方现场人员对此进行了确认。[1] 今天14点30分许,印度从洞朗撤军了!.凤凰网[引用日期2017-08-28]https://www.360docs.net/doc/0710466872.html,/a/20170828/51784478_0.shtml 南海争端 中国是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占领了中国大部分地区。《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国际文件明确规定把被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国,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岛。1946年12月,中国政府指派高级官员赴南沙群岛接收,在岛上举行接收仪式,派兵驻守。日本政府于1952年正式表示"放弃对台湾、澎湖列岛以及南沙群岛、西沙群岛之一切权利、名义与要求",将南沙群岛正式交还给中国。[1-2] 南海主权归属之争发端于20世纪后半期。从1960年代开始,特别是70年代,中国南海露出水面的岛礁以及海域被一些周边国家侵占。提出所谓“主权”要求并分割海域的有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和文莱等国家。【3】 背景资料:南海问题的由来.中国社会科学网[引用日期2017-05-31]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0466872.html,/zt/zt_xkzt/zt_jsxzt/jsx_jjnh/nh_wxxj/201401/t20140121_949896.shtml 2. 全面解读南沙问题的由来.和讯网[引用日期2017-05-31]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0466872.html,/2012-07-07/143303376.html 3. 南海争端专题.参考消息[引用日期2017-05-30]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0466872.html,/s/nanhai/ 中日钓鱼岛争端 中日钓鱼岛争端是日本侵犯中国领土所引发的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此拥有充分的历史和法律依据。但是,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竟声称钓鱼岛为日本的“固有领土”。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0710466872.html,/item/中日钓鱼岛争端/7614339?fr=aladdin百度百科 新浪军事:中印两军在洞朗地区对峙印度人原来是为了这个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0466872.html,/jssd/2017-06-28/doc-ifyhmtek7901602.shtml 6月26日电据国防部新闻局官方微博消息,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今日就“印度边防部队近日越界并与中方发生相持”回应,近日中方在洞朗地区进行道路施工时,遭到印军越线阻拦。中方修建上述道路完全是在自己领土上的主权行为,印方无权干涉。几乎同一时间,《印度时报》26日报道称,印中边界紧张局势再现,中国军队越界进入印度领土,并毁坏了两座地堡,引发中国军人与印度军人之间的推挤。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台海局势 提纲: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

2018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考三次试题答案

题目1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是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 选择一项: A. 意识形态的影响不正确 B. 国家力量的变化 C. 外交政策的变化 D. 国家利益的改变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的变化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主权国家构成的要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固定的领土 B.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C. 定居的居民正确 D. 完整的主权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固定的领土, 定居的居民,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完整的主权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国际社会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经常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有秩序的整体。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D. 经济危机的结束 反馈 正确答案是: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军事实力是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的能力,是国家实力构成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反映。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国家目标 B. 国家影响 C. 国家力量 D. 国家利益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当代世界经济论文作业

学院:商学院 班级:10级电子商务姓名:*** 学号:************

论中国在全球化下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内容摘要:中国经历历史沧桑,社会变革转变,从对外封闭政策到敞开大门的改革开放政策,每一步的变革都举步维艰,经过对外政策的实施,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各领域都在一个全球化大背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发展。步入全球化之门,政治经济仍然是世界的主弦律,历史始终向前发展,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谁也不会再闭门造车,那只是违背历史发展规律,最终都将面临失败。中国融入全球化发展始终以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协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希望全球化的各国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同步发展,然而实践证明并非如此,以强欺弱之势并然存在,某些大国和大国集团从本国利益出发,通过操纵非政府组织对别国内政干预、妨碍民族国家主权的行使,在我国发展中已显现出迹象,台湾主权问题、西藏社会的动荡骚乱、新疆持连发生的暴力袭击事件,这些由背后操纵的非政府组织对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构成冲击;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同样面临着“霸权主义”威慑,外资企业与民族企业激烈竞争,国际市场的变量使我们就业的大幅增长有目共睹,但背后却存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借助经济全球化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掠夺,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进一步不平衡,财富的分配严重不公,恶化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环境,违背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再者中国优秀人才的大量外流,使得本来科技水平不高的中国提出更大挑战;在以追求经济增长牺牲环境、资源的不合理的利用为代价中,对今后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产生担忧。 我认为中国在步入全球化中脚步是逐步加稳的,在应对几次重大挑战威胁中得到体现,对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中要实现共同目标应面临挑战概括为:正确处理全球化与主权关系,即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独立,抵制外侵;经济发展中制定就业优先的战略,维护社会稳定;人力规划战略,尤其是人才的保护,使我国在高技术领域不会落后;始终以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不以追求眼前利益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坚持走符合自身的社会主义道路,发扬自身文化的个性,适应多样化文化的互补共荣发展,总之,要实现在全球化发展的目标,只有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接下 [1] 来分别论述中国在在全球化中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一、中国在全球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改革开发政策实施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可谓是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标志,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给中国带来的是硕果累累,在全世界中有目共睹,这是事实,首先,全球化为中国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把中国从20世纪5年代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孤立状态拉了出来,各国的冷战形成的政治对峙得到缓和,军事、政治上的对抗逐步让步于经济、科技领域的相互竞争;第二,国际资本的流动加快和跨国公司的发展,使我国能够利用国内外资源,科技技术方面也得到发展;第三,经济全球化迫使我国对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第四,全球化给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使各国认识到相互之间的依赖关系,这对国家的安定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不可否认,取得硕果的背后所付出的高安代价只有实践者能感觉到,

当代世界经济与发展论文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一、发展中国家的状况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在国内是在殖民主义者留下的低级的产业结构、二元制的经济结构、弱小的民族资本和严重的对外依赖的畸形经济形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国际上是在已经形成的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世界经济环境中求得发展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发展民族经济和争取经济独立。总的来看,前30年经济发展较快,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陷入停滞,90年代以后,又出现新的发展势头,纷纷进行战略的调整及经济改革,内容包括: ①根据本国国情制定与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②改革经济管理体制; ③实行开放政策; ④调整经济结构,这些改革取得了一些成就,经济总体上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 ①畸形的经济结构有所改变; ②民族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③经济自主性和经济实力有所增强; ④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主要经验有: ①必须把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结合; ②必须把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③必须把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和可持续发展相统一; ④必须把政治经济变革和政治社会稳定相统一。 由于各国原来的经济发展水平,国内政局稳定,发展战略和改革调整水平,科技、教育、文化程度以及其它地理条件,人口状况等因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很不平衡。目前,按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为高收入的中东和其他地区的石油出口国; 第二类为中上等收入的新兴工业国家和地区,如拉丁美洲的巴西、墨西哥,亚洲的韩国、新加坡等; 第三类为中下等收入的国家和地区,占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 第四类是最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 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成就,特别是70年代以来,石油生产输出国开展的石油斗争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出现,使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明显的增强。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存在一些阻碍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有债务危机、粮食危机、人口问题以及政局不稳、地区冲突、局部战争等。 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的成就及面临问题 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与政治体制各不相同,比较复杂,有以下几种类型:(1)议会共和制。(2)总统制。(3)君主制。(4)军事专制统治。(5)政教合一制。 (6)党政合一制。发展中国家也建立了多种多样的政党制度:有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以及无党制。战后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发展取得了一些成就:①摆脱了殖民地、半殖民地时期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成为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民主国家; ②不断探索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道路;③政治参与的民主化程度不断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机制

当代世界经济的主体及运行机制 (一)两种社会制度、多种类型国家的相互依存和竞争 (二)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中重要的非国家主体(跨国公司,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同时进行经营活动的公司企业,它包括母公司及其在国外设立的分公司,是世界经济舞台上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经济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跨国公司的优势非常明显。它资本雄厚,科技开发水平先进,生产和销售网络遍及世界各地,并且拥有良好的信誉。就其实质来看,跨国公司是高度国际化的垄断资本组织,经营目标是最大限度地追逐国际高额垄断利润。就其影响来看,它推动了国际分工的深化,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弥补了资金不足,加速了先进技术的转移传播,客观上发挥了合理的资源配置者的功能,有利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它在加强各国联系、增进世界和平方面的作用不可低估。因此,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对跨国公司持扶植和欢迎的态度。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相继建立了自己的跨国公司,改变了跨国公司是发达国家专利的状况。跨国公司的中心活动是对外直接投资。吸引直接投资的经济动因各异,其中包括降低生产成本、占领国际市场、避开关税壁垒、获取规模经济效益等。由于各国对资金的迫切需要,对外直接投资被誉为“全球经济的血液”。跨国公司的最

新发展是企业兼并浪潮在全球风起云涌。兼并多是强强联合,是为了优势互补,巩固垄断地位而携手谋求长期发展的合作战略。在这场方兴未艾的兼并浪潮中,得益最多的是西方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将经受重大挑战。) (三)世界贸易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世界贸易是指国际间商品、劳务、技术、管理及其他知识所有权方面的交换关系的总和,由世界各国的对外贸易构成。) (四)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运行的核心(金融业由银行、保险公司、财务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组成。所谓国际金融,就是资金在国际范围内融通,即金融机构通过债券、股票和外汇等金融工具经营货币资金,实现巨额货币资金的转移运动,支持各国发展中的资金需求,提高全球资金的利用效率。从表现上看,国际金融过程就是国际资本流动。)迄今为止,国际金融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金融一体化促进了生产国际化和资本国际化,推动了国际投资的发展,使一国的经济规模不完全受制于本国的国内储蓄和资金积累,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起飞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另一方面,市场的多变使国际金融业务的风险不断加大,如不及时有效地防范和化解,就会爆发极具破坏性的金融危机。

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的经济力量及其相互关系所形成的一种结构。 2.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 3.跨国公司:是一种企业组织形式,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控制有工厂、矿山、销售机构和其它资产,在一个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和经营活动的企业。它是世界经济中集投资、贸易、金融、服务等功能于一身的特殊主体。4.世界经济的“不平衡”:既是指世界各国发展速度上的差距,又指各国发展水平、经济实力的差距。二、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战后世界经济的“极格局”的演变大体上经历了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时期,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时期。(1)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时期:从战后初期到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是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的时期。(2)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已明显地显现出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美、欧、苏、日彼此抗衡的状态。(3)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况及其发展态势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同时又出现了新的变化。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在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特别是信息技术不仅在发达国家,而且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到极大的发展和运用;不仅在经济领域加速了信息化,而且在其他领域也加速了信息化,人类社会真正进入到信息化时代。新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水平,改变了经济的发展方式和经济生活方式,而且极大地改变着人类的社会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它的影响无处不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引发了世界范围的一场新军事变革,也使得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加激烈。科技进步的重大发展中,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尤为突出,将人类社会带入经济信息化时代。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各国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阻碍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的各种比例正在不断削减这样一种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经济全球化是以国际化为基础的,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程来看,经济的国际化发展经历了商品的国际化、资本的国际化和生产的国际化几个阶段。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世界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利益分配不公,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更容易受到外部经济波动和金融危机的影响。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的世界经济环境主要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由于商品、资本、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的不断削减,促进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经济融合,资源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等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的发展,从整体上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因此,中国应该要积极地参与全球化的浪潮,应经济全球化的积极效果来为发展中国的经济。但同时,经济全球化还带来一系列其他的后果。它在带来民族国家权力的全球化的同时,又消蚀着民族国家的主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其主要产业乃至整个经济面貌有可能被跨国公司与国际经济组织所控制。发达国家在进行产业结构梯度转移的同时,一些污染严重的产业和部门也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在享受着丰裕生活的同时,也正牺牲着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生态环境。而发达国家内部由于出现强资本弱劳工的态势,在劳工抗衡资本的能力削弱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又受到全球化所带来的移民和发展中国家成本低廉的劳动力的冲击,使一些国家的极右势力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土壤。等等。对于这些,我们需要谨慎面对,趋利避害,修订“游戏规则”,克服其负面影响;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经济协调机制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