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我园在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要让环境真正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自主创设的机会。

1.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以往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常常只是凭自己的喜好挑选几幅图画、照片,组合成精美的墙饰。这样的环境是属于教师的,不是属于孩子的。现在我们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主人,应让孩子自主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自主决定材料的组织和物品的摆放,等等。

孩子的思维与成人的不一样,他们对事物有着独特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理论。他们在布置环境时并不像成人那样有规划,而是常常会在活动过程中萌生想法,教师要做的是尊重与支持。如,在“幼儿园是我家”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家里有些什么、怎样布置家的环境。教师原来准备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的照片带来,整齐地贴在墙上,但是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大纸上画下家里的人,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轮廓剪下贴在墙上。活动室布置完了,他们又把目光投向活动室外。他们说,幼儿园是我家,那么幼儿园大厅就是我家的客厅,客厅里应该有客人来做客。在孩子们画了很多“客人”贴到大厅墙上后,他们又提出“客人”一直站着会很累,建议把纸人折两折,让他们“坐”在凳子上。这样的环境呈现方式栩栩如生,充满童趣,是属于孩子的。

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意愿适时地将他们的作品呈现在他们喜欢的环境中,并支持孩子将活动延续下去。

2.引发和激活孩子的想象和创造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我们利用环境中的元素来引发孩子的联想,激活孩子的创造。

幼儿园diy室有一面背景墙,墙上是大红色的人物剪影。孩子们对墙上的图案很感兴趣,觉得像艺术馆的雕塑。于是,他们用废报纸揉成团粘在一起,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纸塑完成后,教师还启发孩子将它们立在纸盒做成的基座上,放在背景墙前,这样的组合又引发了孩子新的创作欲望。

有些特殊的材料也能引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在孩子探索海洋生物时,教师提供了大块透明的瓦楞板。看着一轮轮波纹,孩子们立刻联想到了水的波浪,他们将瓦楞板想象成海底世界,创作了一幅画有他们认识的海洋生物的“海底世界”。

3.呈现孩子探索的过程

孩子们常常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

孩子们在探索蜘蛛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蜘蛛是如何织网的,网是用什么织成的,蜘蛛是怎么用它来捉害虫的……教师创设了问题墙,把孩子们的问题呈现在题为“我的问题我们解决”的墙饰上,并将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墙饰中。孩子们用绘画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并把它们贴在相应的照片旁。孩子们分组探索,教师则有意识地保留并呈现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引导他们将探究活动延续下去。当孩子们开始探索蜘蛛如何织网时,教师及时提供了一条长绳,孩子们就在教师的帮助下模拟蜘蛛织网。他们还通过图书查找到蜘蛛捉的害虫,并用手工纸制作出来,贴在织好的网上。于是活动室就如一个立体的蜘蛛世界,孩子们所有的探索内容和探索过程都呈现在环境中。

在这里,教师要关注孩子探索的进程,注意规划和布局。在呈现孩子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时,要注重与环境中其他元素的配合与协调,如色彩既绚丽多彩又和谐雅致,排列既丰富又不显凌乱,等等。

4.让孩子体验分享成功

让孩子体验成功,这是我园环境创设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发现,在环境中呈现孩子的探索与发现是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最佳方法之一。

以往教师在呈现孩子的探索发现时,常常只是把孩子的作品收集起来排成一行,整齐地贴在墙上。这样的呈现方式仅仅是一种展示,活动结束后孩子较少会再去关注。现在教师常常运用背景烘托、立体凸现的方式来呈现,不仅使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作品很受重视,也使活动得到延伸拓展,还能使孩子获得审美体验。

●背景烘托

教师将孩子在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作品有机整合,配上合适的背景加以凸现,并注上孩子的解释。如,在“我爱爸爸妈妈”主题活动中,孩子采访了家里的人,收集了很多照片,还用绘画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他们把这些成果与同伴分享,教师及时根据主题内涵,用让人感觉温馨舒适的粉色丝带组成墙饰背景,凸现这些照片和绘画作品,使孩子们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立体凸现

平面的物体不如立体的物体显得生动、活泼。教师启发和帮助孩子将平面的物体立体化,使孩子感到很惊喜、很满足。

如,教师把平面的孩子贴画作品摆在用几根小木棍做成的画架上,孩子们很开心。在表演区,孩子们用绘画的方式制作了舞蹈节目单,并将它们并排贴在长条的纸上。但是他们发现节目单平放在窗台上别人看不到,就想让它竖起来。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把长长的节目单来回折叠,使之能稳稳地立在窗台上。在“公共汽车站”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在公共走廊上布置了一个公交车站,他们画了“等车的人”,想把它们贴在墙上。后来他们发现公交车站没有座位,老人和小孩会很累,于是教师与孩子共同探讨,决定把孩子画好的人像放在椅子上面,让他们“坐”下来。教师还为车站添置了遮阳伞、立体背景,使活动得以不断延伸。后来,这个车站还演变成了。“小茶馆”家长的休息廊等。在“各种各样的人”主题活动中,教师让孩子在纸盒四面画人物。不同高度的纸盒代表了不同高度的人,孩子们可以根据人物的不同身份添画领带、头饰等,表达自己的经验,从中也衍生出有关“大人和小孩”的多种活动。

总之,教师要学会将环境的潜在教育功能放大,只有时刻将孩子的发展作为重心,不断地从孩子身上获得灵感,才能使孩子真正成为环境创设的主人。

让小班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1166648.html, 让小班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作者:单佳佳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27期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这是对儿童游戏这一现象的正确总结。因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最为幼儿所喜爱,小班幼儿可根据不同角色的行为相应地调节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其中角色游戏对小班幼儿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要有良好的组织策略,让幼儿积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要保证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关键词:小班幼儿;角色游戏;主人 一、小班角色游戏的特点 (一)在幼儿幼儿园游戏中,角色游戏是主要的游戏类型,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在小班幼儿中,由于动作.思维.想象.社会性等心理学特点,角色游戏显得尤为重要。所谓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自己的意愿,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由于大小肌肉的发展,幼儿活动能力的增加,其活动空间也日益增大,然而其思维只是停留在半逻辑思维阶段,具有丰富的想象。因此,在幼儿园期间就出现了角色游戏的高峰,而又因为幼儿与周围环境的交往日益扩大,社会性不断增加,具有社会性意义的结伴. 合作游戏也日益发展起来。 (二)游戏中的动作交往多于语言交往,更多的依赖玩具进行游戏 小班幼儿大多满足于玩具的摆弄之中,缺乏交往能力。例如:点心店的师傅只是埋头苦干做各种点心,对来买点心的顾客置之不理。即使嘴里答应做一盘汤圆卖给顾客,但过会儿就忘了,忙着别做的事了。如用纸条当“面条”,用小积塑片当“饭”,用冰棒棍当“筷子”等。同样一种物品在不同游戏中可以充当不同的东西,如积塑条可以是老爷爷的“拐杖”,可以是火车的“铁轨”,可以是护士的“注射器”,还可以是警察叔叔的“警棍”等 (三)角色游戏是高度的独立性活动和特殊的想象活动。 幼儿在玩什么主题,情节如何进行,确定多少个角色才,采取什么玩法,使用什么玩具,遵守什么规则,都由幼儿依照自己的意愿.兴趣.经验.能力来进行。正式因为如此,角色游戏从产生到发展,都是幼儿自由自主的过程,成为幼儿最喜爱的愉快而又自愿的活动形式。角色游戏在想象的条件下,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创造性的自由自在地反映。 二、角色游戏要有组织和指导,充分让幼儿做角色游戏的主人

让孩子成为环境的主人

我园在对环境创设的研究和实践中发现,要让环境真正为孩子的发展服务,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给予孩子自主创设的机会。 1.尊重和支持孩子的选择和决定 以往教师在创设环境时常常只是凭自己的喜好挑选几幅图画、照片,组合成精美的墙饰。这样的环境是属于教师的,不是属于孩子的。现在我们认为,孩子是环境的主人,应让孩子自主选择环境创设的内容,自主决定材料的组织和物品的摆放,等等。 孩子的思维与成人的不一样,他们对事物有着独特的理解,也有自己的理论。他们在布置环境时并不像成人那样有规划,而是常常会在活动过程中萌生想法,教师要做的是尊重与支持。如,在“幼儿园是我家”主题活动中,教师和孩子一起讨论家里有些什么、怎样布置家的环境。教师原来准备让每个孩子把自己的照片带来,整齐地贴在墙上,但是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在大纸上画下家里的人,并在教师的帮助下按轮廓剪下贴在墙上。活动室布置完了,他们又把目光投向活动室外。他们说,幼儿园是我家,那么幼儿园大厅就是我家的客厅,客厅里应该有客人来做客。在孩子们画了很多“客人”贴到大厅墙上后,他们又提出“客人”一直站着会很累,建议把纸人折两折,让他们“坐”在凳子上。这样的环境呈现方式栩栩如生,充满童趣,是属于孩子的。 在这里,教师的作用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根据孩子的意愿适时地将他们的作品呈现在他们喜欢的环境中,并支持孩子将活动延续下去。 2.引发和激活孩子的想象和创造 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作用,能激发人的想象和创造。我们利用环境中的元素来引发孩子的联想,激活孩子的创造。 幼儿园diy室有一面背景墙,墙上是大红色的人物剪影。孩子们对墙上的图案很感兴趣,觉得像艺术馆的雕塑。于是,他们用废报纸揉成团粘在一起,塑造出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纸塑完成后,教师还启发孩子将它们立在纸盒做成的基座上,放在背景墙前,这样的组合又引发了孩子新的创作欲望。 有些特殊的材料也能引发孩子的想象和创造。在孩子探索海洋生物时,教师提供了大块透明的瓦楞板。看着一轮轮波纹,孩子们立刻联想到了水的波浪,他们将瓦楞板想象成海底世界,创作了一幅画有他们认识的海洋生物的“海底世界”。 3.呈现孩子探索的过程 孩子们常常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享经验,所以环境能呈现孩子们连续的探索过程。 孩子们在探索蜘蛛时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蜘蛛是如何织网的,网是用什么织成的,蜘蛛是怎么用它来捉害虫的……教师创设了问题墙,把孩子们的问题呈现在题为“我的问题我们解决”的墙饰上,并将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以照片的形式展示在墙饰中。孩子们用绘画记录自己的探索过程,并把它们贴在相应的照片旁。孩子们分组探索,教师则有意识地保留并呈现孩子们在探索过程中留下的痕迹,引导他们将探究活动延续下去。当孩子们开始探索蜘蛛如何织网时,教师及时提供了一条长绳,孩子们就在教师的帮助下模拟蜘蛛织网。他们还通过图书查找到蜘蛛捉的害虫,并用手工纸制作出来,贴在织好的网上。于是活动室就如一个立体的蜘蛛世界,孩子们所有的探索内容和探索过程都呈现在环境中。 在这里,教师要关注孩子探索的进程,注意规划和布局。在呈现孩子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时,要注重与环境中其他元素的配合与协调,如色彩既绚丽多彩又和谐雅致,排列既丰富又不显凌乱,等等。 4.让孩子体验分享成功 让孩子体验成功,这是我园环境创设中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发现,在环境中呈现孩子的探索与发现是让孩子获得成功体验的最佳方法之一。

引导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引导孩子做学习的主人 不少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不少老师也感觉到,孩子学习依赖性特别强,从收拾书包到做作业,处处透着家长影子。与此同时,孩子自主学习能力越来越差。如果孩子缺乏自主学习能力,会直接影响成绩提高和自信心形成,严重还可能引起厌学情绪,家长应该引起关注。 问题:学习依赖性强 镜头一:幼儿园里,老师指导小朋友做玩沙子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宣布游戏到此结束,让大家到自来水龙头前去洗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涌向水池。当好多孩子都洗完了手时,小志还蹲在水龙头旁边。他正在那等着,看谁来给他拧开水龙头。 原来,平时在家里,总是有人给小志拧开水龙头,再给他洗好手、擦干。因此,他在幼儿园也理所当然地期待着有人给他这样做。 镜头二:读初中丽莉,成绩在班里较落后,在课堂上她从不举手发言和提问。回家做作业时候,一遇到问题,她就打电话跟同学讨论,或者上网去搜索答案。 成绩较落后却从不向老师提问,这样结果会使问题越积越多,成绩就越落后,不能及时弥补自身学习弱势。而遇到问题不思考就搜索答案,显然有偷懒嫌疑,亟须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镜头三:豆豆正在写作业,突然他眉头一皱,侧着头大喊:“这道题怎么做啊?”接着,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闻声立刻拥了过去,运用“集体智慧”帮助豆豆解决了那个问题。过了一会儿,豆豆又大叫着说:“快来啊,你们看看我计算对不对啊?”于是,全家人又蜂拥了上去。 现在孩子大都是家中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便上阵解围。结果孩子自己解决学习问题、考虑学习难题机会却没有了。 不善自主学习表现

在生活中依赖性太强孩子,在学习方面也必定缺乏自主性,学习成绩不理想,其常见表现主要有三种: 一、对学习缺乏兴趣,反感学习,总是想方设法地逃避学习。这类孩子厌学,在课堂上,他们听讲不认真,平时厌倦做作业,简直把学习当作累赘。 二、把学习当作应付任务。这类孩子一般是迫于老师和家长压力,才进行学习。可是上课时,他们极易走神,小动作不断;做作业时,他们往往投机取巧,拖拖拉拉,能混则混,应付交差,能少做一题,决不多做半题,甚至上网查询、打电话问同学,或直接抄答案,有甚至专门花钱雇人做作业。 三、学习不得法,畏难情绪严重。这类孩子还算听从家长和老师要求,在课堂听讲和作业完成方面,态度比较认真,但他们学习方法比较死板,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对于学习中难题,他们往往想法子绕开,不会主动去弄清缘由。 家长要引导孩子“我要学” 平日里,有许多家长抱怨孩子学习不自觉,让人操心。可是,家长却很少意识到责任其实就在自己身上。我国著名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针对父母对孩子照料过度现象说了这样一句话:“做母亲最好只有一只手。”正是家长过度爱,剥夺了孩子尝试自主学习机会,使孩子在学习上变得容易依赖别人、缺乏主动性。 一方面,现在孩子大都是家中独苗,平日里,家人都围着他们转,在学习上,他们一遇到难题,家长便上阵解围。由于家长溺爱,孩子便时常身处被动应付状态之中,从来就不敢主动地去干点什么。而为了提高升学率,不少老师不得不采取“填鸭式”教学,孩子学习也因此处于被动状态。 另一方面,很多孩子从小学开始,就四处奔波着参加各种培优班、补习班。本来,玩是孩子天性,当这些孩子被剥夺了玩权利,只能学习时,学习还有何兴趣可言?何况,现在家长对孩子期望越来越高,家长眼睛总盯在金字塔塔尖上,而塔尖上又能容下几人?于是,没完没了批评和指责

如何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如何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是为所有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谈,耐心倾听、仔细理解幼儿的想法和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的过程既是教师职能发挥地过程,同时也是教师、幼儿共同成长的过程。因此,幼儿教育已从过去重视教师怎样教发展为将着眼点转向师幼关系、师幼互动层面上来。通过实践,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任何先进地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案、教育计划总要借助于教师与幼儿互动才能实现其价值,这种互动促使我的教育素质茁壮成长,让我的师幼互动策略在一日活动中得以优化。 一、明确角色定位,有效引导、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在过去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认为互动就是要解放孩子,让他们动起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可是结果却是幼儿象一盘散沙,变得自由散漫。如:组织孩子玩沙,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玩通常是现场混乱一片,管了这个吵架的,管不了那个捣乱的,如此一来,孩子如何发展呢?通过学习《纲要》我们认识到,教师不仅仅是教育者、管理者,更应该是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参与者与合作者。在师幼

互动中,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设者、积极互动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教育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幼儿地情感与需要,关注幼儿地实际情况,更好地去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因此在玩沙活动中我们应观察大多数幼儿实际情况和他们的兴趣指向,如果喜欢挖沙,我们就引导幼儿想象可以挖出什么来,大家共同商讨、共同游戏,并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真正的得到发展。 二、创造宽松、自由的互动氛围促进幼儿发展 “师幼互动”应建立在轻松、自由的基础上,教师和幼儿都保持愉快心情的情况下,在相互之间产生积极的互动。如果始终处于一种强迫、紧张的气氛中,只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根本无法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幼儿连自己的基本想法都无法表达,那也就根本谈不上所谓的互动。因此,要想进行积极的互动就要积极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氛围。同时,教师作为孩子探索、学习的共同合作者,就应该懂得聆听童声,透视童真,学习与幼儿对话、合作、共同学习,并为幼儿提供各种不同学习的机会,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合作伙伴和活动材料,让幼儿去自由地表现与表达,去主动地建构知识和人格。如:活动《不一样的表情》,活动前,教师请幼儿协助收集了许多材料,活动过程中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让幼儿大胆选择材料,制作不一样的表情的脸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有的幼儿请教师欣赏自

让幼儿在与环境对话中成长

让幼儿在与环境对话中成长 作者/刘君 《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如何让幼儿与幼儿园环境进行有意义的“对话”,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教育作用,是幼教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园参加了“幼儿操作体验系列”(以下简称“操作体验系列”)的实验工作,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操作体验系列”的使用能使幼儿学习兴趣浓厚,乐于探究发现问题,喜欢表达和表现自己的想法,能够主动参与班级、家庭环境的创设。可以说,“操作体验系列”的使用让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 一、大环境与小环境交流式对话 我园是一所武汉市示范性幼儿园,隶属于部队高校,不仅拥有军事院校得天独厚的军旅资源,还拥有与大学一脉相承的人文气息。因此,我们整体规划幼儿园的大环境时,将大厅、楼梯间、转角等公共环境创设了诸如“军事小基地”“丛林小迷彩”“小小宇航员的梦”“长大我也穿迷彩”等活动区域,以便全园幼儿在游戏活动时自由玩耍,彰显“绿色军营、快乐成长”的办园理念。 在幼儿园走廊以及班级小环境创设时,我们注重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差异,为每一位幼儿提供与环境对话的机会。例如:小班幼儿用“操作体验系列”中的《小兔采蘑菇》《小乌龟爬爬》《小鸟醒来了》中的材料制作成立体头饰,并将这些头饰布置成“可爱的小动物”班级主题教育环境。(教学论文https://www.360docs.net/doc/0711166648.html,)中班幼儿用《童趣拖鞋》制作一双拖鞋后,张贴在班级走廊墙面上,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系鞋带等操作活动,让幼儿感知一只和一双鞋的关系,感受动手实践的快乐。大班幼儿则用“操作体验系列”中的《顽皮的小雨点》制作出了小图书,并布置在班级主题墙面上。幼儿在主题墙前说呀,看呀,想象、理解优美动人的画面,并用语言讲述小雨点的有趣经历,表达对作品的体验和感受。随后,教师又利用《量身高》开展“我和长颈鹿比高矮”的活动,让幼儿感受身高变化以及成长带来的愉悦体验。随着教育活动的开展,幼儿又用《茂密的森林》制作完成了半立体作品装饰班级环境,使走廊环境生机盎然。与此同时,教师和幼儿一起将《顽皮的小雨点》《量身高》《茂密的森林》等内容整合在一起,组织实施了“奇妙的大自然”的主题活动,从知、情、意、行诸方面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我园无论是从“学军”大环境的营造,还是幼儿生活与学习的小环境的创设,都非常注重幼儿与环境的直接交流、融合,既彰显“军旅”特色,又能让幼儿主动参与富有童趣的园所文化建设。 二、幼儿学习和发展与区域环境互动式对话

自主性游戏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自主性游戏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 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以游戏为生活”,心理学家也提出过“游戏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因此,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及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互动中,在老师的积极指导及对游戏的评价中,让幼儿彼此分享游戏的快乐,全面促进幼儿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性的发展, 我对自主性游戏的真正含义是从去年杨蓉老师的一个讲座中了解的。当时只是一知半解,看了杨老师带来的安吉幼儿园幼儿玩自主游戏的视频后,觉得这完全是我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当时给我的感触是,这完全是放养式的教育,这才是把游戏还给孩子。但是,后来我上网查阅了各种关于自主性游戏的文章,发现我的想法错了,现在的自主性游戏不同于我们小时候在田边在小水沟玩的游戏,那时的我们玩游戏是没有目的性的,就是纯粹的玩。自主性不是把游戏简单地分为有无自主性,而是强调所有的游戏都应该有自主性,自主性游戏包含所有的游戏。开展自主性游戏就是让儿童拥有自由选择游戏的权利和可能,允许儿童在此时此刻选择自己想玩的游戏内容,而不是由教师安排或指定内容。我们要深入地了解儿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发展潜能,为儿童自主性的发挥创设条件和机会,从而达到促使儿童主动学习、主动内化、主动发展,成为学习的主人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游戏的最佳方式,区域中的游戏材料是幼儿表现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水平的重要物质支柱,活动材料要具有针对性和可开发性,活动材料的针对性是指材料能满足幼儿当前的活动需要,适合幼儿活动的特点。活动材料的可开发性是指活动材料的结构、类型和功能是多样的,能满足幼儿发现、探索和创造的需要,使幼儿能够在活动中对材料进行组合、加工和创新。自主性游戏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游戏材料来实现的,活动材料可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质量,关系到幼儿发展的速度和方向,因此,我们应善于根据教育意图提供符合幼儿发展需求的材料,自主性游戏活动的内容和材料应根据幼儿的发展而变化,使活动区及区内材料设置始终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中。每个区域的活动内容安排既要贴近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又要有利于幼儿获得新的知识经验,循序渐进。 记得有位专家说过“自主不是自由,自主更不是放任。”对于自主性游戏我也还有很多的困惑,比如:幼儿在自主探索游戏时,总是得不到成功的话,教师是否需要介入?自主性游戏中教师扮演的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是教师准备呢?还是需要孩子介入一起准备?既然是自主性的游戏是否可以让幼儿自行创造游戏?而不是我们教师全权的为孩子创造游戏材料。这些都是我的疑问,我想这些疑问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去尝试,去解答。

教育心得-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主人

教育心得-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主人 课 教育心得:让孩子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今天有幸听了刘xx教授的讲座,对于“游戏”有了全新的认识,以下是几点体会: 1.观点的转变 什么是“游戏”呢?游戏是否等于“玩”?在现阶段日益畅行自由自主的区域活动中,是否就是 游戏呢?刘教授通过理解“游戏”的真正涵义,使我对“游戏”观点的转变。 游戏是幼儿自发、自主、自由的活动。这三个关键词或许不难理解,但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做到的 却是少之又少。刘教授引用了测试的事例:午睡起来后,教师和孩子们做游戏(先吃完点心的先 画天安门),老师问孩子:“玩完了开心吗?为什么?”孩子回 答:“不是玩,不开心。” 老师 又问:“那怎样玩才开心?怎样才是在玩呢?”孩子回答说:“我在家里自己想画什么就画什么 很开心,在幼儿园是教师布置的任务。”

老师问:“怎样的玩才是玩呢?”孩子回答:“随便! ”在这个听完这事例后,我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游戏”——“自由地玩”。 2.幼儿园里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在幼儿园里,以什么类型的游戏为“基本活动”?教学游戏还是幼儿的自由游戏?在以前的观念 里,我肯定会说:“很多的,有自由活动、体育游戏、手指游戏等”,现在听完了讲座,使我知 道了,这类所谓的游戏只是老师的教学游戏,通过所谓的游戏让孩子学习本领,可这些都不是真 正意义上的“游戏”,我们要改变视角,关注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的主动学习。 “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重视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保障幼儿自由游戏的权利、时间和空间。刘 教授的这句话,是我们今后实践工作的依据。 3.关注幼儿、读懂幼儿 幼儿是天生的学习者。从出生开始,他们就在主动探索周围环境,而不是在等待成人来教他们学 习。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认识世界、理解世界和解释世界。我们要真正做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从仅仅关注“我要教什么”,转变为关注“幼儿正在学什么”,真正把幼儿当作主动的学习者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精修订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 主人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文章摘要: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就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应自觉的、主动的参与教学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自主学习主动参与 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兴趣,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乐学,保证学生能学,培养学生会学,这样的课堂教学才是高效的教学。小学低段的孩子好说好动,注意力不够持久。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充分调动每一位孩子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如何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真正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呢我在长期的低段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一、让学生看自己想看的,初步学会发现 低年级儿童年龄小、阅历浅,无意注意占主,他们最初的观察是无目的、无顺序的,只是对教材中的插图、人物、颜色等感兴趣,不能领悟其中蕴藏的数学知识。在教学中我尊重孩子们的

兴趣所在,先让他们随意看,表面的内容看够了,再一步步引导他们观察,将他们的注意引入正题,按老师要求去观察。 二、让学生想自己所想的,初步学会思考 低年级儿童最富于想象,而且易于激发。学会联想又是促进学习思考的一条有效的途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去想。为了唤起学生利用生活情景中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问题,使他们学会思考,在教学中,我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联想,不限制他们,慢慢让他们知道联想不是凭空想象或胡乱猜想,而是依据客观事实,把联想与解决问题联系起来,进行正确、现实的联想。 为了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习惯,乐于探索的精神,我在教学之余不定时地出一些“聪明题”让学生解答,不失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举措。他们一看见我出聪明题,便会聚集在小黑板前猜啊、想啊、讨论啊,都想做出“聪明题”,做个聪明的孩子。有些题目学生当天做不出,就把题目带回家与家长一起探讨、研究,第二天再把答案告诉老师。不管通过什么方法,只要学生能自己讲清解题思路,正确解答,我都给予表扬并奖励粘纸作鼓励。一开始是我编题给学生解答,后来就有学生主动找题解答。这样一来,学生出题、解题的热情更加高涨。孩子们在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充分开动了脑筋,展开了积极的思维,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初步学会表达

创设会说话的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

创设会说话的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 发表时间:2020-03-31T11:07:36.553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21期作者:钱佳燕 [导读]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中区域游戏成了幼儿的最爱 摘要: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中区域游戏成了幼儿的最爱。本文结合区域游戏实践,总结了如何创设“会说话”的区域环境,让幼儿与环境充分互动的策略:一是创设富有主题课程特色的环境;二是教师“放权”,让幼儿做主人;三是低结构游戏材料发展创新思维。本文对相关教育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幼儿园;环境;区域游戏;策略 “自主”是幼儿园区域游戏的灵魂,在区域游戏中孩子们获得了自主游戏的“权利”,因此这里成了他们游戏的乐园。但是幼儿年龄尚小,开展自主游戏的经验不足。为此,我们通过环境创设,实现隐形指导,来引导幼儿自主游戏,从而使他们在与环境地充分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建构,获得创新发展。 一、创设富有主题课程特色的环境 幼儿园提倡综合教育,并设置了大量的主题课程,虽然分为五大领域,但是仍通过渗透式教育实现了各领域的有机融合,使培养“完整的儿童”等现代教育理念得到了有效落实。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中,我们以区域游戏为载体,围绕主题课程的实施,开展了大量的自主游戏,融合五大领域,有效丰富了主题课程的内容与形式,促进了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如在“我长大了”的主题课程实施过程中,在每周不同的课程内容视野下,我们在区域活动中,通过“我长大了”的区域环境创设,营造了浓厚的主题学习氛围,引发了孩子们玩与主题相关的自主游戏。在阅读区,我们投放了《我长大了》等绘本,在阅读区游戏中,我们还邀请幼儿一起收集与“长大”有关的读物,然后拿到幼儿园来分享;有些孩子阅读了绘本后,根据故事内容,以自己为主人公制作了“我长大了”的绘本。于是教师把这些专属于他们自己的“我长大了”的绘本放到墙面上的图书袋里。这样孩子们每次走近阅读区,都会不自觉地翻阅自制绘本,有效发挥了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在娃娃家,教师投放了各种生活类物品,像带扣的小衣服、系鞋带的鞋子、布娃娃,碗筷等,用这些材料来引发幼儿自主学习的游戏构想,从而提升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师“放权”,让幼儿做主人 在区域自主游戏开展的过程中,有很多时候孩子们玩的都是“假”游戏,即完全是由教师高度控制下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教师帮助幼儿选择游戏内容,游戏规则的制订、游戏伙伴的选择等都是由教师来决定的。虽然有时提高了游戏的效率,但是却不能有效培养孩子们游戏的兴趣,无法促使他们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发展。为此,在区域游戏实践中,我们“放权”让孩子们做区域游戏的主人,让他们真正通过自主游戏而获得相应的发展。 如在“我长大了”的主题课程视野下,我们在娃娃家、美工区等区域里,投放了大量的高结构材料,并要求幼儿根据教师提出的游戏要求,使用这些材料玩规定的游戏。但是这些游戏的内容以及游戏要求,有时只是从成人的视角出发,并非符合幼儿当时的兴趣,因此孩子们可能制作了很多教师希望看到的作品等,但却缺乏一定的创新,自主学习的兴趣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角色,在孩子们自主游戏中,以组织者、帮促者的角色出现。在娃娃家游戏中,孩子们希望使用美工区制作的锅碗瓢盆,因此使用这些自制材料时,他们会联想起自己制作材料的过程,会非常珍惜这些材料,也知道如何操作这些材料,极大地提升了幼儿游戏的兴趣。在游戏过程中,他们发现了自制玩具中存在的缺陷,于是又返回美工区重新完善。这样的自主游戏不但体现了教育的“整体性”,同时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接近于真实的学习场,因此有利于他们创新。 三、低结构游戏材料发展创新思维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幼儿园已经有能力为孩子们购置一些高结构的、精致的仿真材料。但是这些材料玩法单一,不利于幼儿创新。反而是那些从生活中搜集来的废旧材料,经过二次利用后,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在废旧材料重新组合后,区域游戏不断创新,玩法多样的废旧材料,引发幼儿丰富的游戏创想。如在“可爱的小丑娃娃”的主题引领下,在美工区操作类的游戏中,孩子们使用从生活中搜集来的小瓶子、纸盒子、各种植物的种子、旧毛巾、牙刷等,制作了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丑娃娃。有的孩子把旧毛巾涂上红颜色,然后披在小丑娃娃的头上,玩起了小丑娃娃结婚的游戏;有的孩子用旧毛巾、瓶子以及牙刷等玩起了“印画”与“添画”的游戏,并创作出了一个个有趣的小丑娃娃。丰富的游戏创想,极大地提高了美工区游戏的质量,提升了幼儿的创新思维。 在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改革中,我们重视区域游戏环境的创设,有效发挥了区域游戏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我们尝试把区域游戏环境创设进行有机整合,引导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玩与主题活动相关的自主游戏,使区域游戏具有了情境支持,有效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们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教师积极转变教育角色,把游戏的权利还给他们,自己只是作为一个组织者、帮促者的角色来出现;通过低结构材料的有效投放,引发幼儿无限的游戏创想,促进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岳亚萍.课程游戏化背景下幼儿园区域游戏的探索与思考——以兰州市某幼儿园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30):233-234. [2]刘晓艳.投其所好,让区域游戏更自主——区域环境创设与材料投放的策略[J].教育观察,2019,8(03):37-38.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 摘要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游戏的主导者应该是幼儿,幼儿游戏的主题、玩具的选择及游戏的规则和过程都应由幼儿自己来确定。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走出真注意假商量的传统游戏模式,做到“放”、“导”结合,为幼儿游戏的顺利进行提供一些必要的准备和帮助,让游戏活动的真正主人。 关键词幼儿游戏主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可见,游戏在幼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决定了在游戏活动中应该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在游戏中,幼儿的性格、情感、交往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德等都会集中反映出来,而这些方面也只有通过幼儿自身的活动才能够锻炼提高,教师不能代替。有些教师常以成人的眼光,指导者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游戏,急切希望孩子每一次游戏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他们总觉得孩子在游戏中,这样做不符合生活实际,那样做违反游戏规则。于是把自己所认识的现实情况一味地灌输给孩子,告诉孩子该怎样怎样玩,游戏成为老师导演的一场戏。幼儿的自主探索、自我体验、自主创造的权利就此被教师剥夺了,从而使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大受挫伤。因此,在指导幼儿游戏时要

游戏都是有规则的,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游戏的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也可以在孩子们选择了“今天玩什么”后,再来问问:“你们想怎样来玩这个游戏呢?”此时,他们会提出各种各样的规则要求,有的是合理的,有的则是不合理的。当一个游戏提出多种玩法时,当老师的不要着急,更不必把自己看来合乎常理的规则交代给孩子们。我们可以让他们自己去试一试,尝试各种玩法去进行游戏,在试过之后或者玩的过程中他们就会自己得出结论,怎样玩最好玩怎样玩最方便大家玩等等,一旦是孩子自己得出结论,那么他们就会及时地自发地调整保证游戏的正常进行。通过实践,孩子们提出的规则要求没办法完成或是很难完成时,我们也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在试过之后他们自然而然又会得出另一个结论——“这样玩是不行的!”。游戏中的规则是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确定的,而不是外界强加的,这样幼儿才愿意自觉遵守。实践证明在游戏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自由地选择了行为方式,才能真实的表现他们的心理状态,反映他们的发展水平,毫无拘束的表露他们的思想感情,最大限度地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语言能力和交往能力。 (三)自己选择“用什么玩”。 孩子对游戏材料的要求,主要不在于它们的外表形象,而在于这些材料是否能成为玩具,是否能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游戏材料虽然是代替品,但孩子们对他们还是有一定要求的。他们常常自发的就地取材,周围有什么样的材料,就拿什么作材料。所以任何一种东西在孩

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让孩子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浅谈幼儿园环境创设 [摘要]《幼儿园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本文就当前在幼儿园环境创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环境创设原则及创设思路等方面进行探讨。 [关键词] 环境创设;创设原则;创设思路 幼儿园环境对幼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一个优美整洁,充满童趣的环境能让幼儿感到愉悦、自信。幼儿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的课程,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方面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瑞吉欧学校的工作者对环境的诠释和实践更让我们叹服,他们认为:“环境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应具有教育内涵,学校没有一处无用的环境。”当然,我们不可能复制瑞吉欧学校,但我们可以接受和尝试他们“墙壁会说话、环境是第三位老师、环境是最佳的记录方式”等教育取向,并根据本土情况创设一个属于我们的校园,园本化特点的环境才会不断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感悟。[1] 1.当前幼儿园环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过去追求精美,环境成了摆设,幼儿无法参与进来。 老师从教育目的出发,单方面创设环境,在环境创设中没有幼儿的参与,老师则加班加点,而做出来的墙饰吸引不了孩子,既剥夺了孩子的参与性,同时又浪费了老师的时间,真正成功的环境应该是师幼互动的环境。 (二)把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等同于幼儿作品展示。 在环境创设时,有的老师认为,既然环境创设要求孩子参与性强,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孩子的画,孩子的手工作品贴到墙上。这样省时省力,孩子也一定喜欢。但是这样的“作品展示”类环境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实际意义很少。它实际上造成了幼儿园环境资源的浪费。 (三)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 主要表现在内容都比较简单、零散,缺乏整体布局意识,给人一种不平衡,不系统的感觉。例如:只注重物质条件的提供,不注重教育过程对环境利用的需要进行创设,这种片面

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让环境与幼儿“对话” 江夏区机关幼儿园姚胜芳 一、环境创设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们将幼儿作为环境创设的主体,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将教育目标渗透于环境之中,鼓励每个孩子积极参与,置身其中,让环境与幼儿“对话”,形成有效的交往和互动,并记录幼儿、教师、家长开展活动的过程,不仅起到美化环境的作用,而且让班级环境发挥教育功能,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二、环境特色选定 自由活动时,一个孩子唱“葫芦娃,葫芦娃......”马上就有孩子跟着唱。有个孩子说:“我家新房子里有葫芦娃。”“我家也有”……大家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葫芦是孩子熟悉和喜欢的自然物,也适合大班的孩子感知、创造。又因为江夏地处郊区,孩子们对田园风景熟悉,孩子处在熟悉的环境中才不会产生焦虑感,才能健康愉快地生活,也去过江夏薰衣草风情园,喜欢薰衣草的紫色。结合园所文化“五彩缤纷绘童年,欢声笑语育童梦”和江夏郊区的特点选定我班以葫芦为材料,以土黄为底色,搭配紫色和小碎花突显温馨的田园风。 三、环境创设措施 (一)生活环境创设 优美温馨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我们在盥洗室粘贴了洗手六步法、节水标识、男女厕标识、等待线,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次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日活动中,经常听到孩子问老师“纸在哪?”有时老师手里正忙着,根本没时间去给孩子拿纸,而且拿纸这件事是孩子自己能干的事,于是设计了紫色的葫芦,利用葫芦的肚子来放手纸,让孩子随用随取。手纸好比是葫芦娃的肠子,赋予葫芦娃有肠子再生的本领,纸用完记得把纸放到葫芦的肚子里就行了。但是拉太多纸葫芦娃还是会疼的,激发孩子的同情心也知道要节约用纸。 很多家长送孩子入园时都会叮嘱孩子多喝水,接孩子回家时也会有家长问孩

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让幼儿成为角色游戏的主人 执笔:兰兰2012.7 游戏永远是孩子的最爱,游戏中有角色、动作、语言和游戏材料等,活动非常具体,幼儿必须根据不同角色的行为相应地调节自己在游戏中的言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我在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做了一些尝试,来培养幼儿的自主性。 一、选择提升材料,注重游戏环境,创设自主发展氛围。 组织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室,我给幼儿提供玩具、材料是,注意用心找到幼儿兴趣、要求、原有水平与教育目标很内容的结合点,及时调整玩具、材料,多为幼儿提供一些半成品,指导幼儿进行以物代物、一物多用,让幼儿自主活动。角色游戏的材料来源很丰富,它可以来于幼儿节假日及其他时间里,可以是随父母、长辈、亲朋好友在现实生活中碰到的、看到的、经验到的实际事例。例如:节假日期间,幼儿都去了商场、超市,看到了一些商家的促销活动。角色游戏室,孩子们挤进“超市”玩,于是,我就把孩子们不愿玩的区角撤掉,腾出空间,建立一个大型超市,在超市里,每个幼儿都能依据自己的意愿玩,大大满足了他们自主选择的快乐。 角色游戏的材料来于幼儿生活,应高于幼儿生活。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还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就连那些不愿多讲话的小朋友也急切地要把自己看到和听到的说给好朋友听,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表达力,也是幼儿进行自我教育的好方式,同时又为我发现、提炼材料提供了最好的素材。所以,我们应该对游戏的材料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然后把它修改成角色游戏材料,并且明确每则角色游戏的教育目的。 给幼儿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除了在物质环境上满足幼儿的需要,在精神上我们更应该相信孩子,了解孩子,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使其充分感受到同伴接纳、喜欢的快乐,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角色关系,为他们提供宽松和充满爱与平等的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地参与活动,使他们产生愉快的情趣。可见,增强幼儿的自主性,一个爱与宽松的环境是发展幼儿自主性的前提。 二、激发游戏兴趣,给予积极指导,提高角色游戏质量。

育儿心得: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育儿心得:让孩子成为自己的主人 前几天老师说让写篇育儿心得,说实话心里有点忐忑,因为这方面我们确实做的还很不够。好在成功的经验不多,失败的经验却不少,下面就说一说我近五年来的育儿心得。 接纳孩子 这句话出自小巫。可是说的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成年的我们,性格已经基本定型,每天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工作、生活的压力已经让我们疲惫不堪,所以回到家,就算是面对自己最心爱的孩子,有时难免也会失去耐心。对于孩子的教育学习,我们更是诚惶诚恐,生怕自己的孩子落在别人后面,一到周末,就领着孩子转战在各兴趣班里;无视孩子其他方面的爱好和美好,目光总是习惯性地盯在他“不如”别人的地方,习惯性地陷入自身以外的比较。其实,每个孩子的自身特点不一样,为什么一定要去参照别人的生活呢?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创造他的学习条件,告诉给孩子,人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尽可能以他自己的真实感受为标准,相信事情会变得简单很多。 我的闺女凯馨,在别人看来或许不那么优秀,但在我眼里,她却是那样充满艺术气息,是最有特点的那一个。虽然英语课上不那么活跃,却不妨碍她在家里摇头晃脑地自己瞎编“英文”歌;大字不识几个,却不妨碍她对阅读的浓厚兴趣;跟同龄孩子相比动作稍显笨拙,却不影响她对音乐舞蹈的热爱和投入。画画不见得特别好,却绝对原

创,爱美的她“设计”出来的公主服饰也很不一样,有范儿。爱她就如她所是,并非如自己所想。孩子是否内心平静、幸福、喜悦,是否内心强大,不依赖外界的评判来获得价值感和荣誉感,才是我对孩子关注的重点。我希望女儿能在一个爱与自由的氛围下发展成为她自己的主人。 善待孩子的逆反期 三到四岁,随着女儿第一个逆反期的到来,我们也陷入迷茫。特别是有段时间,当她动辄一天几次躺在地上耍赖大哭,一哭就几十分钟,无论怎样劝阻都不听,加上来自孩爸方面的指责,心里真是难受极了。我奇怪她小小的身体里哪来那么大能量跟大人如此对抗,打过,骂过,完了之后又后悔,跟先生也经常为这事争吵,结果使矛盾升级,孩子问题又演变成家庭问题。而女儿也是把全部精力用在了对付爸妈上,而忽略了自己其它方面的发展。那段时间,她知道了察言观色,学会了扣字眼,学会了狡辩,体会到了伤心难过和愤怒委屈。有句话说的好,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问题,那只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确实,当时自己的身体不太好,经常失眠,老觉得精力不够用,我想这是造成宝宝逆反期表现突出的主因之一,否则她的逆反期不会拖得那么久。所以这里想提醒一下年龄还小的爸妈,特别是妈妈们,善待宝宝,善待自己,如果你希望宝贝好,就请先照顾好自己,只有自己的身体健康,宝贝才会成长得更加快乐自信。妈妈是没有资格生病的。 这里想特别提下女儿晚睡的事,因为这是至今仍让我很纠结的事。

如何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如何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互动? 师幼互动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表现形态,存在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表现在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领域,并对幼儿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重要影响,受到了幼教专家们的特别关注,就如何更好的实现师幼互动谈几点看法: 一、教师要给足幼儿自由的时间与空间,提供丰富的材料,顺应幼儿的探索活动,是师生有效互动的方式。这一点可以通过我园“多元智能创意课程“研究过程中小二班的一次活动得到充分的证:一次杨红玉老师组织班上幼儿“玩面”活动,幼儿在做搓、捏、团、压等各种活动中,有的幼儿突发奇想,提出要做汉堡包,有的提出做饺子,而且立刻成为大部分幼儿要求,这时教师马上跑到伙房要来了各种菜做成馅,给足了幼儿时间和空间,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充分满足了幼儿的愿望,顺应了幼儿的探索活动和幼儿一起包饺子、做汉堡……,幼儿按自己的愿望自由选择材料,精心的制作,极其认真,整个活动都是在极其兴奋、愉悦和活跃的过程中进行的,使幼儿身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二、教师要能捕捉住随机教育的契机,并把教师的主题变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从而把幼儿的探索兴趣引向教师要求的方向,也是师幼互动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比如上例中,教师发现幼儿对这一制作活动相当感兴趣,事后抓住这一教育契机又生成一节专门制作点心的活动,为幼儿准备了各种点心馅,有芝麻、豆砂、枣、葡萄……引导幼儿在动手操作中制作自己喜欢的点心,结果孩子们制作的点心各式各样,出乎教师的意料,最后教师又带领小朋友把制作的点心放入烤箱烤熟,让小朋友们吃到了自己制作的点心,互相品尝,分享了自己劳动的快乐,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让幼儿了解了蛋糕的制作过程,并教育他们爱护粮食,尊重炊事人员的劳动等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也是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所必须的。教师(或园里)可根据幼儿以表现出来的特长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活动,比如我园在各班开展的才艺展示活动,各班教师通过平时细致的观察和发现,采取分组和个别指导等形式抓住每个幼儿的特长、兴趣和幼儿一起互动,在互动中教学,并给每个幼儿都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既锻炼了幼儿的胆量又给幼儿提供了说、练、演的舞台,最后根据展示情况及时鼓励,给每个幼儿都授予各种“宝宝”称号(才艺宝宝、智慧宝宝、聪明宝宝、可爱宝宝等)充分满足了幼儿的自尊心,增长了其自信心,同时在活动中使幼儿知识技术技能有了大大提高。 四、教师和幼儿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氛围也是促进师生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因为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无论教师还是幼儿更容易产生被支持感,互动的动机更强,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近来出现的情商理论也是基于人们越来越重视情感在生活和交往中的作用。此外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为幼儿提供人际间相互交往和共同认识的机会和条件;加以指导,为幼儿的探究能力创造宽松的环境等等形式,从而给每个幼儿一个想说、敢说、喜欢说和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也是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所必须的基本前提。 总之,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在良好的师幼互动中幼儿会很健康的成长,愉快的学习,同时教师在反思中逐渐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这样《纲要》的精神才会很好的得到贯彻落实。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有感于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主动参入学习的研究、问题的探讨全过程,教师如何根据新大纲策划课堂教学,提供学生亲身体验的学习平台呢?杜郎口中学“体验式’课堂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理论修养,更新观念,让新的理念真正起到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杜郎口中学不大,可新的观念已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办公楼的标语是《以人为本,关注生命》,两栋教学楼的标语是《自主·自信》、《探索·创新》,校门口的宣专栏目的内容是《课堂教学十大转轨》、《课堂教学十大关系》、《成功课堂十大要素》、《自主教学十大能力》、《备堂十大要素》、《十大素质》等等这些抬头便是指导性标语,醒目的新理念的内容边沟见了乡村中学校园文化,最终内化为老师的教学思想内涵,休正学生学习行为习惯方针,让教师通过这些耳熟能译的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同时也让学生通过这些教育方针积蓄力量,走向成功的彼岸! 教师、教学一体化,每位教师都按“体验式”模式课型上课,各门学科虽教学内容不同,但方式大致相同,因而老师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互相促进,每位老师都随时将教学的感悟提供给大家分享,因而通过教学实践对理论的认识更深,更透彻,最终形成立体网络,构建了体现新理念的“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完整体系。为持续发展提供更可靠的理论基础。 第二,只有课前下苦工,课堂合作才能见成效。 如果仅利用课堂40分钟来完善学生知识,培养学生技能,形成个性化风格,来应对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那是难以办到的。必须指导学生课外如何下功夫。杜郎口中学“体验式”是课堂内外有机相结合新教学模式,它借用了课谈教学平台,围绕课堂的教学目标,将目标问题化,将问题分别交给各学习小组,让小组成员在课前研究、探讨。最终带着思考后的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上各组呈现组员们感悟理解的知识,并提出本组成员在运用中遇到新的问题。通过学习其他小组的经验解决自己的问题,让自己通过课堂教学使知识更系统化。运用更灵活,变通后内化能力从而得到提升。当然,让学生能演好角色,当好演员,老师的策划更富有挑战性,每组课前探讨什么内容?如何呈现?将知识在哪些方便拓展、延伸?怎样挖掘学生的最大潜能?怎样及时捕捉学生的灵感,智慧的火花?怎样让学生的经验成果化?怎样让学生以少的题量迅速达到“质”的飞跃?。。。教师思考的范围,备课的内容更广、更深。不备学生,不去利用,挖掘学生资源,是不可能实现兵带兵,兵强兵;让教学焕发青春的活力与魅力的!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杜郎口中学的教室里,走廊,楼梯间到处可见师生展示的各种形式的成果,有图示,表格,画,论文等等。及时总结提升,体现自我的价值。学会抬头看到的不是昂扬斗志,振奋精神的警示语,就是想要解答的凝难问题方法、和重要的经验规律规律,这种学习气氛无法让学生松懈下来,去忙一些无聊的事,而是去思考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挖掘自己的潜能,为自己的成长,为他人的进步去做点什么有意义的事,停止就是退步,一个小规模的乡城中学充满的生机与活力。 杜朗口中学的以全新视角向我们展示了什么是课堂?课堂不仅是老师传道,解惑之地,更应是学生展示自我,走向自我的舞台,并为学生的课后活动指明方向,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新的问题,探讨新的解决方案,超越自我,不断创新,树立自信。成为学习的主人。 第三,只有坚持才能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才能转换成内在的素养。 素质教育也可说是养成教育。“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并且多年来始终如一,终见成效。老师要让学生当好演员,先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品质,要组合成一支优秀的团队,让学生在这支团队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从团队中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使团队充满了活力,这样才能持久就不会乏味,当教育教学成为了一门创新的艺术,年轻人的心活跃起来,就像春天充满蓬勃的生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