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分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第三章的第三节《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涉及的知识面较宽,综合性较强,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本节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本节的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本节内容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以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本章所在位置恰到好处,在此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等以及碳、氮两种元素,对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已经建立了初步的认识,对于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已有一定的基础,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活动,为今后元素化合物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并且通过对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转化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的理解。

2、知识脉络

硫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之一在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正好能够体现各种含硫物质的氧化性和还原性。本节教材突出了“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及“硫的转化”的观点,从硫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探讨硫的主要性质——氧化性和还原性。然后以探讨硫的主要性质的思路和方法为基础,借助方法导引,在实验室中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从中总结二氧化硫和浓硫酸的主要性质。最后通过介绍“硫酸的工业生产”和“酸雨及其防治”的有关知识,体现硫的转化在工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3、知识框架

教材中本节内容的知识框架如下:通过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进而认识硫单质并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然后通过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之后归纳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及生产、生活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再引导学生了解硫酸的工业生产,酸雨及其防治。

本节课我所讲的内容是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具体知识框架如下:

H 2S

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 HgS S SO 2 SO 3 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HgS

S

SO 2

SO 3

FeS

H 2SO 3 H 2SO 4

黄色粉末状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 硫的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 CS 2 熔沸点都不高

硫的转化

氧化性S + O 2= SO 2

Fe + S = FeS

S+Hg = HgS S+2Cu = Cu 2S S+Fe = FeS 用

途:黑火药 S + 2KNO 3 + 3C = K 2S + N 2 +

3CO 2 (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节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第一章的研究物质的方法和程序, 及第二章的氧

化剂和 还原剂,并学习了氮、碳元素相关知识, 对研究物质的方法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对氧化还 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知识也有了简单的学习, 而且通过学习氮、 碳元素相关知识已经对研究元 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 本节课的学习是对研究物质及其化合物的方法 及程序的巩固,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理论知识的应用。

(三)设计重点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探究的方式学习硫的物理及化学性质。 通过小

组实验 探究硫的物理性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分析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 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通过类比预测、 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过探究不同 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动手实验能力、 观察实验 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 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了解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通过对硫的性质的学习使学生加深对研究物质性 质的方法和程序、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四)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如下: 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雷欧维拉力河的图片, 利用河里无鱼 虾的原因引入硫; 再展示硫在自然界转化的图片, 师生共同分析硫在自然界中是如何转化的; 之后, 再引导学生回顾研究物质的性质程序及方法; 再组织学生实验探究硫的溶解性, 熔沸 点等物理性质,然后,师生总结硫的物理性质并板书;应用硫的物理性质除去试管壁的硫; 之后再根据学过的非金属单质的性质对硫的化学性质进行预测, 用硫与氧气及硫与铁反应探

硫的化学性质

还原性

究硫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完了后组织学生讨论氧化性及还原性实验涉及的相关问题, 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原因, 并初步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再后来师生总结硫在生 活中的用途,使

学生了解黑火药点燃相关方程式;再后来梳理整节课内容使学生思路清晰, 若时间充裕再带领学生做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最后布置作业。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引导学生应用硫的物理性质 启迪思维 应用结论 加热或加CCl 4除去试管壁的硫 引导学生预测

硫的化学性质

引导预测 合理预测 据学过的非金属的性质预测硫

组织学生做硫与氧及铁的反应

引导探究 试

验并 加深对氧化还原性的理解并思 探究硫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化学性质 思考 考讨论实验前老师提出的问题 带着学生整理本节课的内容 整理小结 梳理思路 跟着老师的思路回顾所学知识

指导练习 练习巩固

、 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转化,含硫物质在自然界中存在的形式以及含硫物质的

(2)认识硫的物理性质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在实验室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 的相互转化,从而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 3)通过本节的教学加深学生对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氧化还原等知识的理解;

(4)通过硫元素在生产、生活中转化的实例,使学生了解硫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 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1)通过小组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质,培养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归 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分析硫 用雷欧维拉利河中无生物引 展示自然界中硫转化图并讲

组织学生做硫的溶解性、熔 引导探究 动手试验 沸点等实验探究硫的物理性 物理性质 并总结

进入情境

思考河中无鱼虾的原因

过渡 思考回答 思考硫的转化并积极回答问题

学生在老师引导下探究 并总结硫的物理性质

探究硫的氧化性及还原性 化学性质 引入

2)通过类比预测、实验探究、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来探究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通

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动手实验能力、 观察实验能力、 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的 学习方法、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 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 ,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 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鲁科版必修一, 第三章第三节 《硫的转化》的第一课时

H 2S

黄色粉末状固体很脆易研成粉末

硫的物理性质 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 2

熔沸点都不高

氧化性S + O 2= SO 2

硫的化学性质 Fe + S = FeS

S+2Cu = Cu 2S S+Fe= FeS

用途:黑火药S + 2KNO 3 + 3C = K 2S + N 2 + 3CO 2 (硫既是氧化剂又是

还原剂)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一:硫的化学性质。由于硫是高中化学中一个重要的非金属元素,而且硫

的化学性质也是高考中的重点,因此,我将硫的主要性质作为本节课的重点进行讲解。

教学重难点二: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由于学生才刚升入高中对物质性 质的探究方法仅仅在脑海中形成一个雏形, 更何况相同元素不同价态间的转换, 因此, 我将 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也作为本节课的难点进行讲解。

还原性

S+Hg= HgS 硫在自然界中的转化: HgS

S SO 2

FeS

H 2SO 3 H 2SO 4

硫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探究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也将类比预测、理论分析、实际应用法渗入课堂中。课堂中涉及的实验基本都采用实验探究法,在预测硫的化学性质时用到类比预测法,每个试验做完后的思考题的解答都采用了理论分析法,硫的物理性质的应用采用了实际应用法。本方法充分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思维主线的教学原则,本堂课通过实验探究、自主归纳的方法使学生眼、耳、手、脑并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始终处于主动探索知识、积极思考的主动学习状态中。

具体思路:教师引入----- 组织学生实验——师生总结(得出硫的物理性质)——提出

问题(引出硫的化学性质)----- 实验探究(硫的化学性质)----- 得出结果----- 分组讨论(有

关硫的化学性质探究实验)----- 师生小结------ 习题巩固。

(五)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第三节——硫的转化;

2 、教师准备

(1)准备实验药品:

实验药品:硫粉、蒸馏水、酒精、铁粉、镁粉;实验仪器:试管、酒精灯、收集满氧气的集气瓶、铜片、磁铁

(2)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试剂、仪器的准备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完全开放的环境。

3、编制“活动·探究”活动报告及评价表;

七)、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