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资源学

动物资源学
动物资源学

鱼类

变温动物鳃呼吸用鳍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鱼类身体形态

纺锤形:栖息水中上层,快速游泳;

侧扁型:栖息水中上层,游泳较慢,不敏捷,很少长距离迁移

平扁型:栖息于水底,行动迟缓

棍棒型:底栖于泥沙中,游泳能力较强

口由活动的上下颌支持,可主动摄食,增加了获食的机遇,可动颌为攻击、防御、营巢、求偶、钻洞、呼吸进水的工具。

上位口:口裂朝向背方,以浮游生物为食

下位口:口裂朝向腹方,以底栖生物或岩石上藻类为食

端位口:口裂位于头前端,以浮游生物或其他有机物为食

鱼鳍:由鳍条和鳍膜构成,分奇鳍和偶鳍。

背鳍:维持身体平衡

臀鳍:维持身体垂直平衡

尾鳍:在鱼运动时起舵和推动作用,有正尾型,歪尾型,原尾型

胸鳍:平衡身体,控制运动方向的功能,形态、位置因种类而异

腹鳍:辅助身体升降、转弯,不同的鱼腹鳍位置变化较大,软骨鱼位于泄殖腔两侧,硬骨鱼分为腹鳍腹位、腹鳍胸位、腹鳍喉位,有些种类无腹鳍。

3.鱼的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通常无角质层,生发层位于基部,腺层位于生发层上方,分泌粘液(腺体),可减小运动阻力,保护鱼体不受微小生物侵袭,凝结沉淀水中的悬浮物质,有助于调节渗透压。毒腺和发光器由腺体特化而来。

鳞片

盾鳞:由表皮与真皮共同形成,软骨鱼特有

硬鳞:由真皮形成,为硬鳞类所有

骨鳞:来源于真皮,为多数硬骨鱼所有,根据游离缘形态,分为圆鳞、栉鳞

内骨骼:软骨鱼类骨骼为软骨,硬骨鱼类骨骼为硬骨,但骨化程度不同

齿形与食性有关,根据齿着生位置可分为颌齿、犁齿、腭齿、舌齿、咽齿。鳃耙为滤食器官,也可保护鳃丝,数目形状与食性有关,以浮游生物为食鳃耙发达,细长稠密,肉食性鱼类鳃耙粗短。

鳃是呼吸器官

鳔:根据鳔管有无更将鳔分为管鳔类(有鳔管)、闭鳔类(无鳔管)

心脏较小,约占体重1%,由静脉窦,心房,心室,(动脉圆锥)组成。软骨鱼心室前方有动脉圆锥,为心室的一部分,有搏动能力。硬骨鱼无动脉圆锥,心室前方有动脉球,为腹大动脉基部膨大而成,无搏动能力。循环方式为单循环,心脏一心房一心室,一条血液循环途径。

侧线:沟状或管状的皮肤感受器

多数鱼类无活动眼睑,有些鲨鱼有可动瞬膜

珍稀鱼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鱼类(四种):新疆大头鱼,中华鲟,达氏鲟,白鲟。

药用鱼类:乌鳢,黄鳝,泥鳅(黏液),大黄鱼(鳔),虫纹东方鲀及其他鲀科鱼类(卵)等可用于治疗皮肤病。

赤魟(尾刺)、鲫鱼、海马、海娥鱼、鲟鱼类(鳔)、虫纹东方鲀等可抑制肿瘤的生长。

★鲨鱼的肝脏含油量高达60%以上,富含维生素A、D,是制造鱼肝油的主要原料。

(食用价值:鱼肉味道鲜美,高蛋白、低脂肪、高能量,儿童经常食用,生长发育比较快,智力的发展也比较好,而且经常食用鱼类,身体健壮,延长寿命,大幅度降低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观赏鱼:分为金鱼、锦鲤(观赏鱼之王)、热带鱼三类。

(其他用途:鱼类作为生物医学、环境保护科学等领域的实验研究对象或材料,还可以用来榨油,作为机械润滑油或制肥皂。)

两栖动物

生殖过程未脱离水,变态前生活在水里。变态后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是其过渡类型的关键特征。

两栖类具有明显的头、颈、躯干、尾,由于生活环境不同而具有不同体型:蚓螈型、鲵螈型、蛙蟾型。

两栖类皮肤由真皮和表皮组成。

不同种类的两栖类、同种的幼体、成体阶段,在不同生活状态下,分别进行鳃呼吸、皮肤呼吸、口咽式呼吸和肺呼吸。

★由于出现了肺呼吸,循环系统也发生了改变,由单循环变成了双循环。两栖类由于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多氧血和乏氧血在心室没有完全分开而称为不完全双循环。

两栖类成体肾脏为后位肾,输尿管为吴氏管,在雄性兼有输精功能。

两栖类的幼体都具有侧线,无尾两栖类成体无侧线,有尾两栖类成体保留侧线,蝾源陆栖时侧线消失,回到水中产卵时侧线又出现。

听觉器官形成了中耳,由鼓膜、鼓室、耳柱骨、耳咽管构成。

珍惜种类:属于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7种,即大鲵、细痣疣螈、镇海疣螈、贵州疣螈、大凉疣螈、红瘰疣螈、虎纹蛙。

无尾两栖类捕食多种昆虫,其中多数是严重危害农林业的害虫

★蟾酥是蟾蜍属动物皮肤腺(主要是耳后腺)分泌物的干制品,具有解毒、消肿、止痛、强心等作用。用蟾酥配方或配制的中成药可治疗多种疾病和顽症。

哈士蟆油是东北产雌性中国林蛙的输卵管,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和激素。具有补肾益精、润肺养阴的功效,是我国名贵的强壮健身滋补品。可治疗病后或产后虚弱、肺痨咳嗽等病症。

羌活鱼是山溪鲵、西藏山溪鲵等的干制品,应用于跌打损伤、骨折、肝胃气痛、血虚脾弱等症,食用可滋补虚弱身体。

大鲵肉质细白,味清淡而鲜美,营养丰富,具滋补强壮、补气之效。

东方蝾螈可入药,主治皮肤痒症、烫伤烧伤等病症。

爬行动物

★现存爬行动物的体型可分为蜥蜴型、蛇型、龟鳖型。

皮肤角质化程度加深,表皮表面有角质层的分化,外被角质鳞片或角质盾,有些种类还兼有来源于中胚层的骨板,构成了完整的鳞被,能够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爬行类皮肤缺少腺体,因而皮肤干燥。

骨骼坚硬,骨化程度高,很少保留有软骨。

肺呼吸进一步完善,表现在肺内壁的间隔复杂化,即气体交换面积增大以及呼吸机械装置的改善。血液循环仍属不完全双循环,心脏具两心房一心室,富氧血和乏氧血在心室有一定的混合,但爬行动物的心室内出现不完全的分隔,使血液混合程度进一步减少,在鳄类心室分隔完全。

排泄系统进一步复杂,前肾仅在胚胎早期出现,无排泄机能,不久被中肾所代替,中肾为胚胎时期的排泄器官,成体则由后肾来排泄代谢废物。雄性输尿管和输精管分开。

神经系统比两栖类发达,大脑半球增大,在大脑半球表面出现了神经细胞层,即新脑皮,脑神经12对。

出现了对陆地繁殖的适应。

爬行动物对维持陆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以及为自然界提供能量贮存来说,具有重要作用。鸟类

鸟类是从距今1.5亿年前的古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最突出的特点是新陈代谢旺盛,并能在空中飞翔。

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被有羽毛,使身体形成流线型外廓,减少飞行过程中空气的阻力。前肢变翼,后肢具四趾。

羽毛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是鸟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最主要的特征。

正羽:飞羽(对飞行起决定性作用,分为初级飞羽、次级飞羽、三级飞羽)、尾羽、覆羽绒羽:密生在正羽之下,蓬松呈绒状,构成松软的隔热层,起保温作用

纤羽:又称为毛状羽,杂生在正羽和绒羽之间,像毛发一样

鸟类一般在每年的春季和秋季要换羽

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能充气的腔隙,头骨、脊柱及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

肌肉:胸小肌、胸大肌、十分发达,占整个体重的1/5。

消化系统:嗉囊可临时储存和软化食物,胃分为腺胃(前胃)和肌胃(砂囊)两部分,腺胃壁薄而柔软,腺体丰富,肌胃壁厚,肌肉发达,内层具角质膜,利用吞入的砂砾和强大的肌肉来磨碎食物,直肠极短。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是消化力强。

呼吸系统:肺体积较小,双重呼吸,即鸟类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在肺内均能进行气体交换,从而保证鸟类在飞翔时旺盛的新陈代谢的需要。

循环系统:较高的代谢水平,主要表现在心脏分为四室,循环方式为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动脉血压高;血流快,血液循环迅速,使气体、营养物质及废物的代谢旺盛。

排泄系统:鸟类肾脏的体积较大,可占体重的2%以上,肾小球数量较多,能迅速排出代谢废物。含氮废物大都由尿酸组成,输尿管直接开口于泄殖腔,尿常与粪便混合而随时排出。神经系统:大脑发达,纹状体高度发达,小脑发达,中脑视叶非常发达。属恒温动物。

感官:视觉非常发达。眼大小比例在脊椎动物中是最大的,巩膜前壁内着生一圈巩膜骨。鸟类的调节视力的肌肉为横纹肌,视力的调节方式为双重调节。

生殖系统:生殖腺的活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雄鸟有睾丸一对;大多数雌性仅具左侧的卵巢和输卵管,右侧的退化。

鸟类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及复杂的繁殖行为。

鸟巢根据其结构的特点可分为:地面巢、水面浮巢、洞巢、编织巢。

雏鸟分为早成雏和晚成雏两种。

鸟类每年春季和秋季在繁殖地和越冬地之间进行的定期、集群飞迁的现象称为迁徙

鸟类迁徙具有定期性、定向性和集群性三大特点。

根据居留情况:鸟类分为留鸟、候鸟和迷鸟

留鸟是终年留居在出生地而没有迁徙习性的鸟类,如树麻雀、喜鹊等

有些鸟类繁殖后离开生殖区,进行漂泊和游荡。无方向性,主要是追随食物而转移,直到春季才回到生殖区,这种鸟称为漂鸟。

候鸟是在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区和越冬区之间的鸟类。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

迷鸟是在迁徙过程中,由于天气骤变使其漂离正常的迁徙路线或栖息地偶然到异地的鸟类,加北京偶见埃及雁。

鸟类的迁徒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较少发生在东西半球之间。

北极燕鸥是已知迁徙距离最远的鸟粪,它繁殖于北极地区,在南非海岸越冬,每次行程达18 000 km。

鸟类迁徙的高度一般在1000 m以下,小型种类的迁徙高度不超过300 m,甚至仅为几十米高,大型鸟类可高达3000~6 300m,个别种类超过9 000m。

鸟类迁徒的时刻可分为:白昼迁徒、夜间迁徙、昼夜兼程。

我国候鸟迁徒路径有三个迁徙区:西部候鸟迁徙区、中部候鸟迁徒区、东部候鸟迁徒区

★鸟类主要生态群:

①走禽:无龙骨突起,不能飞翔,善于奔跑,如非洲鸵鸟(最大的鸟)、鸸鹋等。

②游禽:趾间具蹼,善于游泳,尾脂腺发达,如绿头鸭、天鹅、鹈鹕、鸬鹚、中华秋沙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等。

③涉禽:喙长、颈长、腿长,适于涉水,如丹顶鹤、白鹳、苍鹭、朱鹮等。

④陆禽:离趾型,陆地取食,地栖或树栖,鹑鸡类:雉鸡、孔雀等;鸠鸽类:岩鸽、斑鸠

⑤猛禽:喙强锐而钩曲,脚强大有力,爪锐而钩曲,性凶悍。如鹰、隼、鸮等。

⑥攀禽:脚短健,对趾型、异趾型或并趾型,适于在树上攀援活动,很少在地面上活动。如杜鹃、鹦鹉、翠鸟(佛法僧目)、啄木鸟等。

⑦鸣禽:鸣肌发达,善于鸣叫,体多中小型,如百灵、画眉、喜鹊、家燕、黄鹂、伯劳等。平胸总目、企鹅总目、突胸总目

哺乳动物

哺乳动物起源于中生代古爬行动物,是最高等的脊椎动物,其特点是靠母体的乳腺分泌乳汁哺育幼儿。

皮肤的表皮(角质层和生发层)和真皮(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均加厚,皮肤衍生物复杂多样:毛(针毛:有毛相,保护作用、绒毛:无毛相,保暖作用、触毛:触觉作用)、皮肤腺(皮脂腺、汗腺、乳腺、臭腺,均为多细胞腺)、角及趾端保护物。

角分为洞角(来源于表皮的角质鞘和来源于中胚层的骨心,不断生长,永不脱落)和实角

(鹿角、叉角)

哺乳动物发展了在陆地上快速运动的能力

在消化系统上,哺乳动物出现了口腔内消化。异形齿:门齿(切割食物)、犬齿(刺穿、撕裂食物)、前臼齿(研磨食物)、臼齿(研磨食物)

呼吸效率显著提高,肺泡数量增多,增加了呼吸的表面积。循环系统为完全双循环。

具有完善的繁殖方式、除单孔类均胎生,神经系统、感官高度发达,主要表现在中枢神经特别是大脑的增大和复杂分化,大脑皮层高度发达,形成沟和回,并出现联系左右大脑半球的

胼胝体,大脑皮层成为最高级的神经活动中枢。

原兽亚纲、后兽亚纲、真兽亚纲

在毛皮动物资源中,最华丽、最珍贵的是食肉目中的鼬科、犬科、猫科动物的毛皮。

制革用毛皮动物主要是有蹄类,尤其是偶蹄类

★鹿资源:鹿茸有补精髓、壮肾阳、健筋骨的作用;鹿角有滋肾补虚、行血消肿的功能;鹿血有壮阳、解痘毒及药毒的功效;鹿骨有补中、祛风、接骨续筋的功能;鹿尾、鹿鞭(睾丸和阴茎)有滋补壮阳的作用;胎盘有补肝肾、益血填精、止血安胎的功效;鹿肉也有滋补的作用;养鹿业在我国得到蓬勃发展。

四大名香:麝香、龙涎香、灵猫香、河狸香

动物资源调查方法

准备工作:

1.整理调查区资源动物名录

2.搜集资料

3.地图

4.工具和装备

食物基地调查:确定其主要食物、次要食物、偶吃食物等,然后据此谓查在调查区内它们的主要食物和次要的种类、分布、数量、质量等状况。

哺乳动物食性食性的特化程度:广食性和狭食性;食物的性质:植食性、动食性、杂食性分析方法(4种):①野外直接观察法;②胃内容物直接分析法(取样,样本的保存,分析样本的制备);③粪便分析法(对研究濒危、珍稀哺乳动物显得尤为重要,Hertwig法);④笼养试验法。

鸟食性:动物食性、植物食性。

食性变化:年龄变化;地理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

分析方法(5种):①消化器官中食物检查法;②野外直接观察法;③扎颈法;④食物团、食物残迹和粪便观察;⑤室内饲养法

爬行类的食性分析(3种):胃内容物分析法,挤压胃含物法,残余物收集法

两栖类的食性分析:采用胃内容物分析的方法。

调查样地的确定遵循原理:随机性,代表性,可比性。

资源动物数量统计的意义:对有益的种类,种群数量较大时,可以合理地开发利用;种群数量稀少时,必须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和挽救。对有害种类,种群数量上升时要进行防治,控制其对农业、林业、渔业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数量统计的目的:种群数量、数量动态变化、群落的组成

影响因素:物种的特征、栖息地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人为捕杀等因素

数量统计要求:正确性、精确性和精细度

哺乳动物资源的数量统计方法(8种):①样方计数法;②样地轰赶法;③路线统计法;④航空调查法;⑤铗日法;⑥洞口统计法(识别洞口;选择样地;确定系数);⑦标记重捕法(一次、多次);⑧去除取样法。

鸟类资源的数量统计方法(4种):①路线统计法;②样点统计法;③样方统计法(样方鸟巢统计法和样方重捕法);④频率指数估算法。

爬行类资源的数量统计:样方统计法;路线统计法

两栖类资源的数量统计:固定水域抱对数量统计法;路线统计法;捕尽法

中国资源动物地理分布

动物区系:在一个地区中,由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和在现代生态条件下所生存的动物群称为动物区系。

澳洲界;新热带界;热带界;东洋界;古北界;新北界

我国在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北古界(东北、华北、蒙新、青藏)和东洋界(西南、华中、华南)

东北区;华北区(褐马鸡为本区特有);蒙新区(种类贫乏);青藏区(种类最为贫乏,野牦牛和藏羚为本区的特有种);西南区(古北界和东洋界种类交错现象);华中区(动物种类比较丰富,东洋界和古北界相混杂和过度的现象);华南区(动物种类最繁盛)

生物资源的引种与训化

植物引种: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一个本地区或本国所没有的植物,经过驯化培育,使其成为本地区或本国的一个栽培品种。

引种:将国外的某种动物资源引入国内称引种

移植:将国内或同一地理分布区的动物从一个地区引入另一个地区养殖称为移植。

动物引种驯化的目的和意义(7点):

①作为养殖对象;②取代原有品种;③引进适应能力较强的物种,以填补出现的生态位空缺;

④作为育种材料;⑤提供饵料鱼;⑥用于生物防治;⑦濒危物种的异地保护。

资源动物引种驯化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6点)

①在思想上存在一定的盲目性;②在移植与推广中缺乏可行性论证,急于求成;③引种的检疫管理不严;④对种质选育、提纯,复壮和保种等工作重视不够;⑤引种的管理机构不够健全,管理程序不够科学;⑥引种的渠道多、单位多,处于无政府状态,形成重复引进,造成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动物适应驯化的生物学机制

①生物体内酶系统耐受阈值的调整②基因表达调控水平上的改变③驯化引起基因型的改变

动物学试题库说课材料

动物学试题库

动物学试题库 一、名词解释 1.动物学物种双名法细胞器单位膜核糖体组织器官细胞分化细胞周期减数分裂神经元尼氏体原核生物原生动物食物泡鞭毛纤毛伪足包囊刺丝泡刺丝泡和刺细胞质应激性红血细胞前期胞饮作用渗透营养光合营养吞噬营养吞噬虫生物发生律同工器官同功器官趋同卵裂螺旋卵裂盘裂世代交替接合生殖裂体生殖孢子生殖孤雌生殖孤雌生殖与雌核发育出芽生殖幼体生殖领细胞和刺细胞领细胞水沟系中央腔胚层逆转胚胎发育中的逆转中胚层和中胶层辐射对称体制两辐射对称体制五辐射对 称两侧对称次生性辐射对称皮肌细胞刺细胞触手囊细胞内消化细胞外消化不完全消化系统分节现象体节疣足环带黄色细胞盲道异沙蚕相中生动物侧生动物后生动物后口后口动物原口动物和后口动物皮肤肌肉囊细胞内管有管细胞焰细胞杆状体下沉上皮头冠(轮盘)寄生寄主中间寄主中间宿主终寄主闭管式循环系统开管式循环系统闭管式循环血窦血 腔血体腔同律分节异律分节同律分节和异律分节胚胎卵休眠卵卵生和卵胎生卵生卵胎生胎生与卵生混交雌体不混交雌体需精卵非需精卵休眠卵浮浪幼虫担轮幼虫面盘幼虫钩介幼虫无节幼虫羽腕幼虫外套膜晶 杆齿舌茎化腕壳顶贝壳放射肋闭壳肌原体腔真(次生)体腔混合体腔原体腔和真体腔消化循环腔再生外骨骼书鳃书肺气管信息素多 态蜕皮龄期蛹期X和Y器官内肢节重叠像眼咀嚼式口器嚼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虹吸口器舐吸式口器步行足捕捉足跳跃足开掘足游泳足休 眠滞育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系统发育个体发育直接发育间接发育变态完全变态不完全变态渐变态半变态渐变态和半变 态稚虫若虫神经网网状神经系统梯形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索状神经系原贤管后肾管后肾原肾管和肾单位马氏管触角腺基节腺围血系统贴氏体管足皮鳃辐射管水管系统主辐管间辐管从辐管步带板共生潮间带赤潮环节动物学说栉鳃与栉鳞次生鳃洄游生殖洄游排遣总担间歇生长芽球担轮动物鹦鹉颚年生活史角质膜外温动物脊索逆行变态次生颌泄殖腔动物区系同功器官门静脉双重呼吸羊膜卵洄游 ridial symmetry,biridial symmetry,gastrovasuclar cavlty,pseudocoelom,true coelom,hemocoele,intracellular digestion,extracellular digestion,radula,vestigial organ 二、问答题 1、原生动物有何主要特征?为什么它们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动物? 2、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试述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4、如何理解原生动物是动物界里最原始最低等的一类动物?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讲课稿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中国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野生动物资源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大,对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坏、开发利用和环境污染等行为的加剧,使许多野生动物严重濒危。初步统计,我国现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处于濒危状态。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尤其是实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以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1995-2003年,国家林业局(林业部)组织开展了首次全国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掌握了调查物种的种群数量、分布、栖息地状况。调查结果表明,通过多年的积极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部分野生动物的资源数量趋于稳定并有所上升,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是资源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但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明显下降。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调查表明,国家重点保护物种是种群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 在以前进行过专项调查或区域性调查,有历史数据可供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共有34种野生动物的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占可对比分析种类的55.74%。这些物种均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很多物种是受到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 在可对比分析的61种野生动物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52种,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34种野生动物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5种,二级保护野生动物9种,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占可对比分析的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的65.38%。这表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仅是种群数量基本稳定或稳中有升的主体,而且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呈总体上升态势。 在种群数量保持稳定或稳中有升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从上世纪80年代调查的1110多只上升到1590只,圈养大熊猫161只;扬子鳄自1986年建立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在1979年浙江尹家边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后,有关部门从种群管理、栖息地保护及人工饲养繁殖方面加强管理,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野生种群数量已由10多年前的200余只发展到400只,人工种群数量也已达10000余只;朱鹮从1981年重新发现时的7只发展到现今的370余只,不仅野生种群数量持续增长,栖息地质量也不断改善,栖息范围不断扩展,同时人工种群也发展到370余只;黑鹳从上世纪70-80年代的1000只增加到1800只;黄腹角雉从4000只增加到目前的9900只,种群数量增加1倍多;孔雀雉的栖息地遭到严重破坏后,自然保护区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 杨明建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1 名词解释 (1)细胞学说:1838——1839年,德国动物学家Schwann、植物学家Schleiden几乎同时分别对动植物研究后,提出了细胞学说:一切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2)细胞周期:细胞由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止,称为细胞周期。 (3)细胞分化: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成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细胞之间产生稳定差异的过程) (4)器官(organs):不同的组织共同完成一定的生理功能,并在一起形成了一定形态特征和结构的功能单位(如眼、耳、胃、肠、心脏等)。 (5)系统(system):当若干种器官一起共同完成生命的一项功能时,即构成了动物的系统。动物的个体具有多个执行不同功能的系统,如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肌肉系统、骨骼系统、生殖系统等。动物不同系统的协调活动,实现了动物的全部生命活动。 2 简答题: (1)简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 答: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壁蛋白质、磷脂、脂多糖、粘肽等 细胞膜两个致密层及中间透明区

细胞质核糖核酸和蛋白质,无高尔基体、细胞器的结构:有线粒体、线粒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极少例外)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溶酶体、微管、微丝等。 细胞核脱氧核糖核酸纤丝组成,无核膜,无核仁有明显的核仁和核膜 第二章:动物的早期胚胎发育 1 名词解释 (1)顶体反应(acrosomal reaction):精子与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相遇后尚不能立即结合,精子的顶体外膜与头部的细胞膜首先融合,继之破裂,形成许多小孔,释放顶体酶,以溶解卵子外围的胶状层和卵黄膜,这一过程称之为顶体反应。 (2)卵子的激活:未受精的卵,RNA转录、蛋白质合成等细胞活动几乎处于静止状态,精子一旦与卵子接触,卵子本身就开始发生一系深刻的变化,这就是卵子的激活。 (3)卵裂(cleavage):受精卵经过多次分裂,形成很多分裂球的过程,称为卵裂。(4)原肠胚:囊胚期之后,胚胎开始形成原肠腔——将来的消化腔,同时将会形成消化道内壁及相关器官(如肝脏等)。原肠期的胚胎叫原肠胚。 (5)原口动物:胚孔以后成为成体的口——扁形动物、纽形动物、线虫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 (6)后口动物:胚孔成为成体的肛门(或者封闭),成体的口是在胚孔相当距离之外重新形成的——棘皮动物、半索动物、所有的脊索动物。 (7)三胚层无体腔动物:如扁形动物、妞形动物和鄂胃动物没有体腔。体壁与消化道之间充满了中胚层起源的细胞及细胞间质构成的实质。实质在体内负责物质的贮存及进行缓慢的物质运输。 (8)三胚层假体腔动物:腹毛动物、轮形动物、动吻动物、线虫动物、线形动物、棘头动

动物学题库

动物学题库 一、解释名词 1、生物发生律 2、伸缩泡 3、完全变态 4、原肾管 5、角质膜 6、疣足 7、外套膜 8、凯伯尔式器 9、书肺 10、化性 11、双名法 12、刺丝泡 13、皮肌囊 14、不完全变态 15、后肾管 16、混合体腔 17、刚毛 18、黄色细胞 19、外套腔 20、鲍雅诺式器 21、原口动物 22、生物圈 23、实质组织 24、马氏管 25、后口动物 26、外套膜 27、分类阶元 28、混合体腔 29、龄期 30、原生动物 31、内骨骼 32、实质组织 33 、完全变态 34 、原肾管 35 、化性 二、选择题 1、环节动物多毛纲在其个体发育过程中所经历的幼虫阶段是()。 A 浮浪幼虫 B 牟勒氏幼虫 C 担轮幼虫 D 钩介幼虫 2、团藻在动物演化上有重要意义,其分类地位是()。 A 海绵动物门 B 原生动物门 C 腔肠动物门 D 扁形动物门 3、蝎子和蜱螨隶属于节肢动物门的()。 A 多足纲 B 甲壳纲 C 昆虫纲 D 蛛形纲 4、水螅为淡水生活的腔肠动物,是科学研究中的好材料,下列哪种叙述是不正确的()。 A 水螅有多种运动行为,如捕食运动、尺蠖运动和翻筋斗运动等。 B 具有两个胚层和消化循环腔 C 神经系统发达,有感觉运动中心 D 具有辐射对称的体制 5、间日疟原虫的中间寄主为()。 A 钉螺 B 沼螺 C 按蚊 D 伊蚊 6、昆虫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生物学外,还有()。 A 体壁突起 B 口器 C 生殖器 D 听器 7、棘皮动物的成虫是辐射对称,其幼虫是()。 A 辐射对称 B 两侧对称 C 两侧辐射对称 D 无对称 8、蝼蛄的前足是()。 A 步行足 B 跳跃足 C 开掘足 D 捕捉足 9、河蚌的生殖孔开口于()。 A 身体末端 B 身体腹面 C 内鳃瓣的鳃上腔 D 口附近 10、人吃了未煮熟的“米猪肉”或被囊尾蚴污染的食物,就可能感染()。 A 球虫病 B 钩虫病 C 吸虫病 D 绦虫病 11、家蝇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 A 双翅目 B 膜翅目 C 半翅目 D 鳞翅目 12、蝗虫的变态类型属于()。 A 渐变态 B 半变态 C 无变态 D 完全变态 13、动物界的第二大门是()。 A 节肢动物门 B 软体动物门 C 原生动物门 D 环节动物门 14、无脊椎动物的前肠和后肠来源于()。 A 内胚层 B 外胚层 C 中胚层 D 体腔膜 15、水沟系这种特殊的结构存在于()。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_动物生物学 附件1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动物生物学(A nimal bioloy)课程编码:***-*****14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总学时数:60 课内实验时数:24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教研室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动物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是学科基础课。其目的和任务是研究动物的形态、结构、功能、分类、生态、分布、发生、遗传、进化以及和人类的关系等,并通过对其的学习和研究,使学生系统掌握动物生物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增强动物保护意识,提高对动物的观察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治学严谨、实事求是、勇于开拓创新的学习态度。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物学基础。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表示“了解”;表示“理解”或“熟悉”;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内容;○表示略讲内容; 绪论 第一节动物学概论的发展简史 动物学概论的有关概念;研究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动物学的分支学科;动物学的发展简史○;动物学领域的领军人物△;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 重点:学习动物学概论的意义及动物学概论的前沿内容难点:

分支学科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简述动物学的发展简史?思考题:如何才能学好动物学概论?第二节动物分类系统 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生物界的划分△;动物分类系统;动物进化路线○;动物学领域主要的学派及代表人物。 重点:动物分类系统 难点:动物体的组成及结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启发式作业:主要的动物分类系统有哪些?思考题:动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第一章动物的细胞和组织 第一节动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动物细胞的结构;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动物细胞的细胞器功能;动物细胞的类型;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区别;细胞凋亡△;细胞修复△;细胞再生○。 重点:动物细胞的结构难点:动物细胞的元素组成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式、演示法作业: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有哪些?第二节动物细胞的周期与细胞分化 动物细胞的周期;动物细胞的分化;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G 1期的特点○;S 期的特点○;G 2的特点○;动物细胞分化的特点。 重点:动物细胞的周期难点:动物细胞的分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作业:动物细胞的周期包括哪几个阶段?第三节多细胞动物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动物的组织;动物的器官;动物的系统;动物细胞的连接方式;动物体的结缔组织类型○;动物体的肌肉组织类型○;动物体的神经组织传导方式和传导原理△。 重点:组织、器官、系统的定义、组成难点:各个组织、器官、系统的功能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

动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人类的远祖曾是动物界的一员,这就注定了人与动物有着共同的渊源。可是,常以“自然界的主宰”自称的人类,在其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忽视甚至剥夺了动物生存的权利。人与动物本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变为“你进我退”、“有我难有你”的对峙关系,结果是大量野生动物还没来得及被人类认识,就从地球上消失了。今天,全球每天都有几十个物种灭绝。多数生物学家认为,地球正进入第六次物种大灭绝,而人类是“引爆”这次灭绝的罪魁祸首!有识之士早已大声疾呼,保护动物,保持良好的生态平衡,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野生动物,人类不该忽视的朋友 野生动物既是人类生存环境的组成构件,又是人类的自然资源。前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生态功效,后者指的是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在自然生态系统中,野生动物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采食植物,食肉动物捕食动物,它们构成了生态系统中食物链中的重要一环。野生动物通过种间的相互作用维系着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与其他生物以及与环境的互作使得地球成为一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同时,野生动物是或者曾经是食物蛋白质来源、工业原料、医药原料等,人工驯养繁殖的野生动物还是生产资料。然而,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相对重要性却不相同。 在生物进化历程中,人类的形成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类脱胎于动物界,人类的远祖是动物界的一员。那些树栖的、植食性的灵长类动物,与一般的动物相比较,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人类的远祖与其他动物之间的关系只是普通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最初的类人猿采集树叶、野果,也捕食一些昆虫作为蛋白质来源。同时,那些类人猿也被其他猛兽捕食,是其他动物的食物。 人类的出现是生物进化长河中动物界优胜劣汰、物竞天择的结果。同时,人类的出现又是自然界中的偶然事件,因为生物进化历程本身就是一连串偶然事件的集合。一个偶然的机会,人类学会了用火,开始用火狩猎,而用火烤的动物蛋白为人类的大脑和身体发育提供了营养。于是,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野生动物提供的蛋白质是早期人类生存的必须物质,野生动物的皮毛是人类御寒的衣料,野生动物的骨骼、牙齿、角等是人类制作工具、武器和饰物的原料。这种情形一直持续到旧石器时代。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特别是对于那些渔猎部落来说,野生动物的实用价值比野生动物的生态价值更重要。 进入工业社会之后,随着现代农业、畜牧业和工业的发展,使得人类生存对野生动物的依赖程度逐渐降低。但是,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野生动物作为药材、食品、装饰品、工艺品、毛皮羽制品、宠物的需求却在增加。野生动物的生存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 野生动物的生存危机,引发第六次物种大灭绝 目前,世界上的生物物种正在以每天几十种的速度消失,生物多样性正遭遇空前的危机。200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发布消息,7266种野生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而在2000年生存受到威胁的野生动物为5435种。无论是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还是两栖类动物和鱼类,

最新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绝对有用)

普通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命题人:张俊彦20032417 学生姓名:学号:院系:总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总分18分) 1、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的生理机能的结构(细胞群) 2、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3、生物发生律:生物发展史可分为2个相互密切联系的部分。即个体发育和系统发展。也就是个体的发展历史和由同一起源所产生的生物群的发展历史。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育史的简短而迅速的重演,即某种动物的个体发育重演其祖先的主要进化过程 4、后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5、混合体腔: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6、疣足: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二、填空题:(每空0.5分,总分20分) 1、国际上规定的动物种双名法依次由属名, 种名和命名人组成。 2、软体动物的贝壳由外向内依次分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是由外套膜的外层上皮分泌形成的。 3、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纤毛和伪足。 4、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胚层形成的两种主要方式为端细胞法和体腔囊法。 5、腔肠动物门包括三个纲,分别为水螅纲、钵水母纲和珊瑚纲。 6、原腔动物是非常复杂的类群,包括多个门类,分别为线虫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形动物门、棘头动物门、轮虫动物门和内肛动物门。 7、马氏管位于消化系统的中肠和后肠交界处。 8、刺细胞为腔肠动物所特有。刺丝泡为原生动物所特有 9、最早出现中胚层的是扁形动物门,最早出现次生体腔的是环节动物门,最早出现异律分节的是节肢动物门。 10、胚胎时期的胚孔发育成动物的口,肛门是在相对的一侧开口形成的,这种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11、围心腔腺的作用是排泄。 12、请写出具有下列口器的代表动物:刺吸式口器:蚊子;咀嚼式口器:蝗虫;虹吸式口器:蝴蝶;舐吸式口器:苍蝇;嚼吸式口器:蜜蜂。 13、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渗透性营养。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分子生物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码 231073 学时/学分 86/5 (理论课52+实验课28+网络教学 6) 适用专业(层次)适用生物技术、生物科学学科的本专科教学 课程简介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学科,它在分子水平上阐述蛋白质与蛋白质、蛋白质与核酸的相互作用,阐述基因表达及其调控的机理。它是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为目的的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它以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在遗传信息和细胞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为研究对象,是当前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并正与其他学科广泛交叉与渗透的重要前沿领域。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为人类认识生命现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也为人类利用和改造生物创造了极为广泛的前景。分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本科生的必修课程,在讲授前,要求学生先修完生物化学,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课程。在教学中采用理论讲授和实验操作两种方式进行,在理论讲授中应体现本学科的特点,尽量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图文并茂等多种教学方法,生动形象地阐述分子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趋势,并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分析仪器的发展情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了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史和研究内容。掌握基因的概念、结构和功能,真核生物基因与原核生物基因的特点。掌握DNA复制的几种方式和不同生物DNA的复制特点。掌握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转录的不同点及真和生物转录后的加工过程。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和合成后的加工与运输。掌握原核生物几种操纵子的调控机制。掌握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过程和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调控因子的作用。了解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课程内容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总

动物生物学试题库2 一、解释名词 1、脊索:胚胎时原肠背壁的一部分细胞经加厚、分化、外突、脱离原肠而形成的位于消化道背面,支持身体纵轴的棒状结构。 2、背神经管:胚胎时背部中央的外胚层下陷、卷褶而成的位于脊索背面的一条管状结构。 3、咽鳃裂:为消化道前端的咽部两侧壁穿孔形成的数目不等的缝隙,使咽腔与外界相通。具有呼吸机能。 4、背板:原索动物咽壁背侧中央有一凹沟叫背板。 5、内柱:原索动物咽壁腹侧中央有一纵沟叫内柱,具腺细胞和纤毛细胞。 6、逆行变态:有些动物如海鞘经过变态失去了一些重要结构,身体变得更简单了,这种变态叫逆行变态。 7、无颌类:圆口纲动物是脊椎动物中最原始的一类。其特征是有头、无颌、无成对附肢,又称无颌类。 8、肝胰脏:鲤科鱼类肝脏呈弥散状分散在肠细膜上,与胰细胞混杂故称肝胰脏。 9、性逆转:性成熟前为一种性别,性成熟后为另一种性别。如黄鳝从胚胎到性成熟全为雌性,产卵后卵巢变为精巢,个体变为雄性。 10、固胸型肩带:肩带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相互平行愈合在一起,如蛙类。 11、弧胸型肩带:两侧肩带的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彼此重迭愈合,如蟾蜍。 12、双循环:血液循环有两条途径,肺循环和体循环。 13、不完全双循环: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动、静脉血没有完全分开而称为不完全双循环。

14、初级飞羽:鸟类着生在腕、掌、指处的正羽。 15、次级飞羽:鸟类着生在前臂上的正羽。 16、三级飞羽:鸟类着生在上臂上的正羽。 17、双重呼吸:鸟类具有气囊与气管和肺相通,使鸟在呼吸时呼气和吸气都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叫做双重呼吸。 18、早成鸟:出壳后体表被绒羽,眼睁开,能站立随亲鸟觅食。 19、晚成鸟:出壳后皮肤裸露,未睁眼,不能站立,需亲鸟喂养。 20、迁徙:是指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鸟类在越冬地和繁殖地之间进行定期、集群飞迁的习性。特点为定期、定向、集群。 21、胎盘:由胎儿绒毛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结构,具有选择通透功能。 22、膈肌:哺乳动物特有。圆形,肌纤维位于边缘,肌腱位于中央。肌纤维起自胸廓后端肋骨缘止于中央腱。膈肌将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产生运动,改变胸腔容积,完成呼吸运动。 23、反刍:粗糙食物上浮刺激瘤胃前庭和食道沟,引起逆呕反射,食物返回口中重新咀嚼。这个现象叫反刍。 24:动物行为: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 25:洄游: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 26:卵齿:某些脊椎动物如蜥蜴、蛇、龟、鳄、鸟类和鸭嘴兽等,它们卵内幼体

动物学期末考试试题

1、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个地区的物种、生态系统、基因多样性的总和。 到目前为止,地球上物种数量有500万~3000万种。已经记载的为140万~150万种。 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目前世界平均每天有一个物种消失; 哈佛大学生物学家E.O.Wilson估计,每天有140种,每年有5万种无脊椎动物由于热带雨林的破坏而灭绝; 由于毁林每年至少有一种鸟和哺育动物或植物被灭绝(Ryan,1992); 许多事例说明,生物多样性正遭受前所未有的破坏。 3、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 人口的增加对生物资源的索取、环境污染愈演愈烈。如果不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毁灭人类的将是我们自己。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对策: 制定生物多样性的法律和法规——制定并实施保护公约。 确定生物多样性保护原则——明确保护对象和目的。 生物多样性的就地保护——建立保护区。 生物多样性的迁地保护——基因库、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等 5、生物的分界及动物在生物界中的地位 生物——一切具有生命,能表现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遗传变异、感应性和适应性等生命现象的都是生物。

6、分类等级(阶元) 界、门、纲、目、科、属、种。有时为了更精确地表示,常在阶元前加“总”,或在阶元后加“亚”。 7、物种的概念 物种——简称种,是分类的基本单元。 物种是客观存在的,同物种在形态和生理上非常相似的,有共同的祖先,异性可自然结合繁殖后代。 亚种——是种由于地理上充分隔离后所形成的形态上有一定差别的个体。 品种——是人干予的产物,是种内人工选择的个体。 8、动物的命名 命名是为了避免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现象。 国际上规定每一种动物必须有一个通用的科学名称——学名。 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起来表示物种的学名。属名在前,为单数主格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在后,多为形容词,第一个字母小写。 9、系统——功能上有密切联系的不同器官,相互协同以完成机体某一方面生理机能。动物的皮肤系统、骨骼系统、肌肉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排泄系统、内分泌系统 。 如消化系统由口、咽、食道、胃、肠和消化腺有机地结合形成。 10、原生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a 、单细胞动物 身体由单细胞构成,由细胞器或类器官完成各种 生活机能。

《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 动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01301008 课程名称: 动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 Zoological Experiment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 36 学 分: 1 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 先修课程: 一、 编写说明 (一) 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动物学是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学习动物学课程的目的使学生掌握动物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好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具有胜任中学动物学教学工作的能力;了解动物在自然界的地位与人的关系,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并获得动物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为以后开展动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基础。 (二) 教学基本要求 了解动物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培养从事动物科学研究初步的能力;通过实验,掌握显微镜的使用和显微辩识能力,加强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动物学基本实验技术与技能;通过实验和实习,掌握重点科和当地常见动物类群的识别特征要点,能使用工具书鉴别出常见动物的科、属、种;认识和记录本地常见和中学课程所涉及的动物种类,熟悉它们的生态和分布,并学会采集和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等野外调查研究能力。 (三) 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主要通过观察、解剖、比较等方法,探索动物形态结构与功能间的关系,揭示动物界的规律和本质。在教学过程中,大量采用挂图、投影、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并结合实验课、参观、野外实习等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四) 教学时数分配表 教学内容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采用何种多媒 体教学手段 章节 主要内容 讲授 实验 讨论 习题 课外 其它 小计 一 草履虫的观察 3 采用现有标本展示,并结合教师二 水螅的观察 3 三 环毛蚓的解剖和观察 3 四 蝗虫的解剖和观察 3 五 昆虫分类 3

野生动物资源学

我国的主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管理现状 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青岛 摘要:(目的)本文旨在讲述我国具有的主要野生动物资源及其管理现状。(方法)通过网上查阅权威资料和观看一些新闻报道。(结果)结果表明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但是随着森林资源的减少和人为地猎捕,许多种类濒临灭绝,我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存在各种问题。(结论)结果提示,我们应针对现状采取措施保护我国的野生动物资源,加强对野生动物资源的管理。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源;管理;保护;措施 Abstract: (Objective)This article aims to talk about our country's has main wildlife resources and their management situation.(Method) T hrough online access authority material and watching some news reports. (Result)The results shows that our wild animal resources are abundant, but as the forest resources and reduce artificial hunting, many endangered species in China, the protec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exist in all kinds of problems. (Conclusion)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we should take measures to protect our country 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ild animal resources,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Key words:wildlife; natural resources; govern; protect; measures 我国南部为东洋界,北部为古北界,并且我国幅员辽阔,地貌复杂,湖泊众多,气候多样。丰富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无数的珍稀野生动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我国约有脊椎动物6266种,占世界种数的10%以上。其中兽类500种,鸟类1258种,爬行类412种,两栖类295种,鱼类3862种。许多野生动物属于我国特有或主要产于我国的珍稀物种,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普氏原羚、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蟒山烙铁头等;有许多属于国际重要的迁徙物种以及具有经济、药用、观赏和科学研究价值的物种[1]。这些珍贵的野生动物资源既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财富,也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我国野生动物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各种问题,如野生动物资源的过度狩猎,野生动物驯养繁殖业落后,野生动物经营利用无序,野生动物进出口贸易有待加强。 1 我国在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中取得的主要成绩 1.1 自然保护区建设初具规模,有效地保护了野生动植物资源 目前全国自然保护区总数达到1 757个,总面积1.33亿hm2,已占国土面积的13.20%,到2010年,全国自然保护区的总数将达到1 800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将达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试题与答案

动物学模拟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 2 分,共 20 分) 1、伸缩泡:绿眼虫等原生动物体内的一种细胞器(1分),功能是排出体内多余水分调节体内渗透压的平衡(1分)。 2、赤潮:由于海水中富营养化,某些单细胞动物(腰鞭毛虫等)过量繁殖导致海水呈赤色(1分),引起海水污染,导致海产生物大量死亡(1分)。 3、刺细胞:腔肠动物体内所特有的一种含有刺丝囊的细胞(1分);功能是帮助摄食和防御敌害(1分)。 4、真体腔:环节动物体内完全由中胚层围成的体腔(1分);既有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和体腔膜(1分)。 5、闭管式循环系统:血液完全在密闭的血管内流动(1分);流速快,与代谢旺盛相适应(1分)。 6、双重式呼吸:鸟类所特有的一种呼吸方式(1分);肺在吸气和呼气时都有新鲜空气进行

4 、动物胚后发育幼体的产出方式有(卵生、胎生、卵胎生),胚后发育的类型有(直接发育、间接发育)。 5 、鱼类的心脏为(1)心房、(1)心室,循环为(单循环);两栖类心脏为(2)心房、(1)心室,循环为(不完全双循环);鸟类心脏为(2)心房、(2)心室,循环为(完全双循环)。 6 、蚯蚓的中枢神经系统为(索)式,由 1 对(咽上神经节)、 1 对(围咽神经)、 1 对(咽下神经节)和 1 条(腹神经索)组成。 7 、节肢动物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部,附肢节间具(关节),体表具有几丁质(外骨骼),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 8 、昆虫的身体主要分(头、胸、腹)三部,口器有五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咀嚼式、嚼吸式、虹吸式、刺吸式、舐吸式),呼吸器官主要是 (气管)。排泄器官主要是(马氏管)。 9 、两栖类的呼吸方式为(口咽式呼吸)。 三、判断选择题(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共 10 分) 1、真体腔开始出现于(C )。

《动物科学基础》教学大纲-山东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动物科学基础》教学大纲 总学时:54 总学分: 3.0 理论学时:54 实验学时:0 面向专业:动物医学课程代码:BB021003 大纲执笔人:王桂芝大纲审定人:李福昌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动物科学基础是为拓宽动医专业学生的知识面而开设的,动医专业的防病工作与动科专业的饲养管理关系极为密切,动物科学基础属于动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范围,内容包括了饲养原理与饲料、动物遗传学及家畜育种、繁殖。掌握本门课程可以提高防病治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宜安排在学生学完动物生理、动物生化、动物解剖学等有关基础课或专业基础课之后的第五学期,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使学生对饲料营养原理、家畜遗传、繁殖与育种的原理、方法、最新技术等知识有比较系统的了解。 3.课程简介(100字左右)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变异规律、探索生命起源的生物进化机理的科学。主要内容包括生物遗传物质存在的形式及其遗传特点,生物产生可遗传变异的有效途径,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的特征,细胞质遗传;基因表达调控,基因工程、基因组学等。在群体、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了解生物遗传变异的规律,及其遗传学基础。 4.课程教学改革 动物科学基础是以前的畜牧学的总论部分,内容繁多,涉及面广,要求授课老师在全面掌握原总论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学科发展形势,备课过程中应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各论部分删除成为选修课,这样动物科学基础就增加学时。 二、大纲内容 绪论(2学时)

畜牧业在农业中的地位。世界与我国畜牧业生产状况。《动物科学基础》的内容与任务。 要点:掌握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重要意义;我国畜牧生产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及学习本课程的目的。 思考题: 1、试述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重要意义。 2、试述我国畜牧业现状。 饲养原理与饲料 第一章饲料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4学时) 饲料中包涵六大类营养物质。饲料中水分含量范围。适宜贮存的饲料中水分含量。粗灰分不同饲料、相同饲料不同部位,以及相同饲料不同生长时期中的粗灰分含量变化规律。 粗蛋白的概念。不同饲料、相同饲料不同部位,以及相同饲料不同生长时期中的粗蛋白含量变化规律。氨化物的概念。氨化物包括哪些物质。氨化物对动物有何意义。 粗脂肪的概念。酸败的概念。不同饲料、相同饲料不同部位,以及相同饲料不同生长时期中的粗脂肪含量变化规律。 饲料中碳水化合物包括哪些?无氮浸出物的概念。 饲料与畜体的化学组成的差别。 按消化系统功能可以将畜禽分为哪几类?单胃家畜有哪些?单胃家畜消化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复胃家畜有哪些?复胃家畜消化系统包括哪几部分?反刍的概念。反刍周期的概念。禽类消化系统包括哪几部分?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过程。脂肪的消化过程。蛋白质的消化过程。反刍家畜瘤胃氮素循环及其意义。 要点:本章所有的概念。氨化物对动物有何意义。反刍家畜瘤胃氮素循环及其意义。

动物生物学题库word资料11页

问答题: 1、两侧对称体制对动物的生活及演化有何意 义? 2、说明节肢动物如何以其多种形式的呼吸系统适应各种生活环境。 3、简述一下昆虫如蝗虫蜕皮的原因及过程。 4、中胚层的出现对动物的生活演化有何意义? 5、试分析线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6、试述机体分节在动物发展进化上的意义。 7、在无脊椎动物范围内,试以每门动物的两个进步性特征说明其比前各门动物的进化。 8、画图并说明后肾的结构。 9、试述脊椎动物亚门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10、为什么鸟的头可以转动180度? 11、试述两栖类对陆生生活的初步适应表现在哪些方面?其不完善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12、从结构和机能的统一和有机体与环境的统一的观点出发,讨论寄生虫对寄生生活的适应性。 13、试绘硬骨鱼和无尾两栖类的动脉弓,并简述陆生动物随着鳃呼吸消失,肺呼吸出现,动脉弓所发生的重大变化。 14、简述脊椎动物上陆后所面临的主要矛盾。 15、简述脊椎动物脊柱的演化趋势。 16、试述鸟类与爬行类相似的特征并总结鸟类的进步性特

征。 17、简述上下颌出现的意义。 18、试述哺乳类中耳的结构及功能。 19、什么叫单循环和双循环?青蛙血液属于什么循环? 20、画图并说明羊膜腔的形成。 21、试述哺乳动物进步性特征和标志性特征。 22、试述植物性神经与躯体神经的主要区别。 23、试述环节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 24、为什么说圆口纲动物是一类既原始又特化的动物。 25、试述脊椎动物脑皮的演化过程。 26、简述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27、试述肾单位的结构,并简述尿的生成过程。 28、脊椎动物何以属于脊索动物。 29、试比较两栖纲与爬行纲的皮肤系统。 30、画简图并说明五部脑及其脑室的形成。 31、试述哺乳动物耳的结构及听觉的产生。 32、试绘一鱼尾椎的简单示意图,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33、试述脊椎动物演化史上的几个重大事件及其意义。

动物学考题及答案

动物学考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双名法:是以两个拉丁文或拉丁化了的文字连在一起,表示一个物种的学名。 包囊:当环境因素不利时,原生动物可分泌一层胶状物质,形成具有保护性的外壳,既包囊。 裂体生殖: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面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 刺细胞:肠腔动物特有的,内含刺丝囊,囊内有毒液和刺丝,刺细胞外侧有针,当刺针受刺激,刺丝翻射出来,射出毒液,将对手麻痹或杀死。外骨骼:是节肢动物门外壳的俗称,因为坚硬有如骨骼,因此得名。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坚硬的体壁。体壁由三部分组成:表皮细胞层,基膜和角质层。表皮细胞层由一层活细胞组成,它向内分泌形成一层薄膜,叫做基膜,向外分泌形成厚的角质层。角质层除了能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保护内部构造外,还能与内壁所附着的肌肉共同

完成各种运动,跟脊椎动物体内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因此被叫做外骨骼。 逆行变态:动物经变态后,身体构造变得更为简单的变态形式。 次生腭:头骨原生腭的下方,由上颌骨的腭支、腭骨和翼骨组成的第二层腭板。它隔开鼻通道和口腔,使动物进食和呼吸互不影响。 胎盘:哺乳动物妊娠期间由胚胎的胚膜和母体子宫内膜联合长成的母子间交换物质的过渡性器官,与性机能有关的器官。 新脑皮:由侧脑室外币的神经物质生长而成,并包围着原脑皮,接受全身感官传来的信号,综合分析,根据已建立的神经联系产生相应反应二、填空 (一)无脊椎动物 1、水螅的消化方式有___细胞内__消化和__细胞外___消化两种 2、海绵动物又称多孔动物,体壁分外层、中胶层、内层,食物在领细胞内消化。 3、疟疾是由虐原虫引起的,黑热病是由利什曼原虫引起的。

动物学教学大纲完整

《动物学》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一)《动物学》的课程性质: 动物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学校生物专业的主要基础课。本课程以动物的演化为线索,主要介绍无脊椎动物(原生、多孔、半索、扁形、原腔、环节、软体、节肢、棘皮、腔肠动物门)及脊椎动物(脊索动物门、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鸟纲、哺乳纲等)的结构和演化。为后续的动物生理学、遗传学、生物进化论、生态学和发育生物学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获得从事动物学教学和动物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技能。(三)《动物学》的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以动物的演化系统为线索,要使学生系统掌握各门及主要纲的主要特征;重要代表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和个体发育的特点;基本掌握门(亚门)、纲(亚纲)及目(昆虫、鱼类、两栖类、鸟类、兽类)的分类,生态及经济地位;了解动物界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各门与纲(脊椎动物各纲)的演化关系以及动物地理分布和生态的基本知识;了解国内外动物学发展的新成就。 (四)《动物学》课程授课计划(包括学时分配):

(五)教学建议: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学紧紧结合各类微生物结构功能、生命活动及应用等问题加以分析讨论,对抽象理论过程并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辅助进行,加深学生的理解。由于专业需要对于动物形态解剖部分应详细讲解。 (六)考核要求: 采用期中、期末考核与平时成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按平时占10%(包括学习态度和平时作业等);期中成绩占20%;期终成绩占70%。试卷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利用试题库对学生进行考试。 二、教学内容 Chapter1绪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1、明确动物学的概念 2、掌握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重点: 动物学的目的与任务、研究方法和分类知识 教学难点:

动物学一题库

动物学一题库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双名法 2、物种 3、分类阶元 4、自然分类系统 5、 二、填空题 1、是分类系统的最基本阶元。 2.双名法规定,每个动物都有自己的学名,这一学名有或所组成。其中前面一个字是该动物的后面一个是它的。 3、生物的五界系统包括植物界、动物界、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单细胞的原生动物属于界。 三、简答题 动物分类的意义和方法。 简述动物分类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三大学派。 第一章动物基本结构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2、器官 3、系统 4、细胞周期 二、填空题 四大基本组织为。 三、选择题 1、血液属于四大基本组织中的()。 A 上皮组织 B 结缔组织 C 肌肉组织 D 神经组织 2、在动物组织的分类系统中,硬骨属于()。 A 致密结缔组织 B 硬骨组织 C 网状结缔组织 D 疏松结缔组织 四、简答 1、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不同。 2、列表比较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异同(分布、结构、机能等)。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一、名词解释 1、伸缩泡 2、包囊 3、刺丝泡 4、世代交替 5、顶复合器 6、孢子生殖 7、裂体生殖 二、填空题 1、伸缩泡的主要功能是。 2、刺丝泡为动物所特有。 3、眼虫运动有趋光性,是因为眼虫具有。 4、变形虫在运动时可有身体任何部位细胞质外凸形成临时的运动器官称为。 5、间日疟原虫的生活史存在现象,无性世代在体内,有性世代在体内。草履虫的细胞核分化成一大一小两个核,其中大核的作用是 小核的作用是。 6、原生动物的营养方式包括植物性营养、动物性营养和。 7、原生动物的运动器官主要有鞭毛和伪足。 三、选择题 1、草履虫是研究动物生物学的好材料,其体内大核的功能是()。 A 孤雌生殖 B 营养与代谢 C 纵二分裂 D 横二分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