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口腔医学专业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口腔医学(620102K)

二、招生对象

普通高级中学毕业

三、修业年限

三年

四、职业面向

对应行业主要职业类别主要岗位类别

职业(执业)资格证书

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卫生口腔科医师

基层口腔助理医师

医院口腔医师助手医师(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口腔修复体制作工、口腔治疗师等)

五、培养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养理想信念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较强的就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养成及指导他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饮食习惯和运动习惯;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面向卫生行业的口腔科医师等职业群,能够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修复及预防工作的高素质实用型医学专门人才。

六、培养规格

本专业毕业生应在素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

(一)素质目标

1.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遵守法律、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尊重生命、热爱劳动,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参与意识;

3.具有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具有尊重病人、保护隐私、患者利益至上的服务宗旨;

4.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6.具有一定的审美和人文素养;

7.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饮食习惯与运动习惯。

(二)知识目标

1.掌握必备的思想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了解中原优秀传统文化。

2.熟悉与本专业有关法律法规及环境保护、安全消防等相关知识;

3.掌握口腔临床工作必须的基础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4.掌握口腔临床工作必须的临床医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

5.掌握口腔医学的临床诊疗策略;

6.掌握基层医疗机构口腔临床常用药物的药理知识;

7.掌握基本口腔公共卫生服务的基本知识;

8.掌握口腔医学相关的心理学、伦理学和健康教育知识;

(三)能力目标

1.能够正确采集病史、体格检查和病历书写;

2.具有口腔临床工作必须的临床医学基本技能;

3.具有口腔临床基本诊疗操作技能;

4.能够从事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诊疗、修复及预防等工作;

5.能够合理使用口腔临床常用药物;

6.能够对口腔危、急、重症病人进行初步处理和及时转诊;

7.能够与患者、家属及同事进行有效沟通,实施人文关怀;

8.能够在口腔医疗工作中应用相关的信息技术及数字化技术;

9.具有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能用循证医学的基本原理分析、解决口腔临床问题;

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1.能够开出医疗处方、运动处方与膳食处方。

七、课程设置

1.必修课设置

必修课课程设置分类表

课程类型门数学分学时数理论课时实践课时

实践学时所占比例(%)

公共基础课程1028.555222832458.7%专业基础课程133355644810819.4%专业课程93765043221833.5%实习4012001200100%

合计32138.529581108185062.5%公共基础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体育、军事课、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信息技术等课程。

专业基础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预防医学、组织胚胎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总论。

专业课程包括: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医学、口腔材料学、口腔正畸学、口腔影像诊断学、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

本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预防医学。

2.选修课设置

选修课包括公共选修课和专业拓展(方向)课程。

公共选修课是专业教学的必要补充,是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其就业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重要环节。分为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健康与保健模块、职业素养提升模块、人文与艺术模块、创新创业模块等五大模块,其中优秀传统文化模块和健康与保健模块为限选模块。

专业拓展(方向)课程主要开设有口腔职业发展模块课程,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与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紧密对接,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为学生就业创业打下基础,进一步打造“河南口腔”教育品牌。

3.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实验、实训、见习、实习、实践等。

实验实训在校内实验实训室完成,临床见习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和口腔专科医院完成,安排在第一学年后的暑假及第二学年的周末。第三学年毕业实习在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及实习基地完成,时间40周,实习严格执行《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有关要求。严格落实《高等职业学校普通口腔医学专业顶岗实习标准》相关内容。实训、见习、实习既是实践性教学,也是专业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

结合口腔医学专业实际,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大格局。利用专题讲座、课间穿插、兴趣小组等形式开展安全教育、“三个习惯”主题教育、医德医风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素养教育等;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相关实践性教学环节中。

4.社会实践教育环节

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和学校“三个习惯”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系范围深入开展“三减三健”(减盐、减油、减糖、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专项活动,将“健康口腔”作为重要内容进行深入推广,提升大众口腔健康意识和行为能力。

八、教学进程表(详见附表1、附表2)

具体时间分配:三学年共计123周,第一至四学期为20周,第一学期教学周包括军事训练2周、入学教育1周、教学16周、考试1周,第二、三学期包含教学18周、考试1周、社会实践1周,第四学期包括,教学16周、考试1周、实习动员1周、见习2周。第三学年包括毕业实习40周、毕业考试2周和毕业教育1周。

九、主干课程及教学内容

《人体解剖学》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课程类型基础课程学时60学分 3.5开设学期第一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

学生通过本课程学习,能全面、系统地掌握人体各系统中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发展的基本专业知识,为学习后续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奠定良好基础,为逐渐成长为医德高尚、技术精湛的口腔科医生奠定基础。

《病理学》课程介绍

《生理学》课程介绍课程主要内容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器官形态结构、位置毗邻及其发生

发展的科学,是口腔医学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课程涵

盖了人体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感觉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九大部分。课程名称

病理学课程类型基础课程学时

54学分3开设学期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病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技能,

能解释常见疾病的临床病理联系,从而具备一定的临床分析能力

以及合作、沟通及协调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病理学是用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

形态结构、功能和代谢等方面的改变,揭示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

从而阐明疾病本质的医学科学。

病理学一般分为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了细胞和组

织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和免疫病

理。而各论是在总论的基础之上,分系统具体阐述各种特定疾病的特殊性。

课程名称

生理学课程类型基础课程学时

54学分3开设学期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重要生命活动的基本

规律及内在机制;理解各项功能活动的调节机制;为其他医学基

础课、临床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生理学是口腔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它是研

究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的任务是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

的器官和细胞的正常活动过程,特别是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

《药理学》课程介绍

《口腔内科学》课程介绍的内部机制,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互相联系和相互作用,

并阐明人体作为一个整体,其各部分的功能活动是如何相互协调、

相互制约,从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过程。

本课程包括总论和各论两部分,总论包括绪论和细胞的基本功能,

各论包括血液、循环、呼吸、消化与吸收、代谢与体温、肾的排

泄、感觉、神经、内分泌和生殖。课程名称

药理学课程类型基础课程学时

52学分3开设学期第三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掌握各类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

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熟悉药物的分类,熟悉

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

了解一般性药物的作用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了解药

理学基础理论新进展,新药发现的药理学基础技术方法。具有从

事口腔工作所应有的良好职业道德,科学工作态度,严谨细致的专业作风。

课程主要内容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及其药物作用机制

的一门科学,包括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部分主要包括药效

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两个方面。前者是阐明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

作用原理,后者阐明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过

程,及药物效应和血药浓度随时间消长的规律。各类主要包括传出

神经药理、中枢神经药理、心血管药理、内脏药理、内分泌药理、

化疗药物药理,分别介绍各类常用药物的药动学、药理作用、临

床应用、不良反应及药物的相互作用。

课程名称

口腔内科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时

128学分8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口腔修复学》课程介绍

《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介绍课程目标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掌握口腔专业高技能人才的必备技能,

如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儿童牙病、老年牙病的病

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课程主要内容

口腔内科学是一门研究牙体牙髓病、牙周病、口腔粘膜病、

儿童牙病、老年牙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的一

门分支学科。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口腔内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口腔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能进行诊断和治疗。

同时也是口腔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必

考内容。课程名称

口腔修复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时

132学分8开设学期第三、四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口腔修复专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

与治疗,能适应口腔修复临床工作岗位,从而达到技能型人才培

养目标和口腔修复医生岗位的任职要求。

课程主要内容口腔修复学是研究用符合人体生理的方法修复口腔牙列缺损

和牙列缺失及颌面部各种缺损的一门科学,为口腔医学临床专业

课,本课程从疾病的诊断上共分为牙体缺损、牙列缺损、牙列缺

失。同时本课程也是口腔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必考内容。

课程名称

口腔颌面外科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时

88学分 5.5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临口腔床常见病的诊治与技能操作。

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了解口腔颌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介绍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介绍面外科各领域有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及诊断治疗原则。形成良好的

医师职业素养、人文关怀及爱伤意识。

课程主要内容口腔颌面外科学是专门研究口腔颌面外科疾病的临床表现、

诊断、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包括口腔颌面外科的基础知识和

操作、牙及牙槽外科、颌面部创伤和感染、颌面部的肿瘤的治疗

等。同时本课程也是口腔专业的核心课程,以及口腔执业助理医

师考试的必考内容。课程名称

口腔解剖生理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时

84学分5开设学期第一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口腔、颅、面、颈部诸部位的正常

形态结构、功能活动规律及其临床应用,为口腔临床课程的学习

和以后的口腔临床操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口腔解剖生理学是专门研究口腔颌面部解剖与生理的一门学

科。包括牙体解剖、牙列与颌位、口腔生理功能、颌面部的脉管

及神经、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等。同时本课程也是口腔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必考内容。

课程名称

口腔组织病理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时

50学分3开设学期第三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正常和疾病状态下口腔组织结构的

微观变化,揭示疾病本质,从而为临床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

依据。

《口腔预防医学》课程介绍

十、毕业要求

本专业总学分为154.5学分。毕业最低要求需修满154.5学分,其中必修课要求修满98.5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63.8%;实习要求达到口腔医学实习出科考核标准,需修满40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25.9%;选修课要求修满16学分,占毕业最低总学分的10.4%。其中公共选修课要求修满10学分,专业拓展选修课要求修满6学分,学生取得行业认可的有关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可折算为相应学分。经审核达到以上学分要求且顺利通过毕业考试,符合毕业资格方可顺利毕业,而对于未取得毕业资格的学生,学校支持在其结业后2年内,通过课程重修来达到毕业要求,申请结业换毕业。

十一、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学生数与本专业专任教师数比不高于25:1,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不低于60%,专任教师队伍已形成职称、年龄合理的教学梯队。

2.专任教师课程主要内容

口腔组织病理学包括口腔颌面部及牙齿的发育、口腔各器官

的组织学特点、牙体牙髓、牙周疾病、口腔粘膜病、颞下颌关节

疾病的病理学特点、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病理表现等,同时也是口

腔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口腔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必考内容。课程名称

口腔预防医学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学时

32学分2开设学期第四学期考核方式考查

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口腔预防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

本技能,具备口腔专业基本素质,能应用预防程序对口腔龋病、

牙周病及口腔癌的预防,并为学生的临床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课程主要内容

口腔预防医学是以预防程序为框架,主要包括口腔预防医学

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口腔常见病和多发病的预防、社区保健和感

染控制等。同时也是口腔专业的基础课程,以及口腔执业助理医

师考试的必考内容。

具有高校教师资格;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具有口腔医学及相关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实践能力;具有信息化教学能力,能够开展课程教学改革和科学研究;专业核心课教师每年累计不少于3个月的临床工作。

3.专业带头人

专业带头人教授职称,在口腔临床及教学管理30余年,能够较好地把握国内外行业、专业发展动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引领专业教学改革,在本区域或本领域有一定的专业影响力。

4.兼职教师

主要从医院或相关行业聘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口腔医学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具有口腔医学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能承担课程和实训教学、指导临床见习等专业教学任务。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

配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设备、黑板、音响设备,提供互联网接入和网络安全防护系统。安装应急照明装置,并保持良好状态,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保持逃生通道畅通无阻。

2.校内实训基地

口腔实训中心主要包括口腔解剖及修复实训室、口腔临床模拟实训室、口腔临床实训室。口腔解剖及修复实训室主要包括技工桌、石膏牙及蜡牙雕刻器械、可摘及全口义齿实验器械等。口腔临床模拟实训室主要包括口腔临床模拟操作系统、口腔检查器械、充填治疗器械、牙髓病治疗器械、牙龈牙周病治疗器械、修复治疗器械、拔牙器械、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器械等。口腔临床实训室主要包括牙科诊疗椅及临床治疗必需的基本设备。

3.毕业实(见)习基地

毕业实(见)习基地主要包括设有口腔科的综合性医院或口腔医疗机构,毕业实习学生与椅位比、与实习指导医师比均不高于1:1,保障实习学生有充分的临床实践机会。有负责毕业实习的管理人员,有保证实习生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规章制度,有安全、保险保障。

4.信息化设备

信息化教学具有题库系统、智慧录播系统、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教学平台、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文献资料等,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设施录制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线上教学、落实教考分离,提升育人质量。

(三)教学资源

1.教材资源

主要选用国家规划教材或其他优质教材,禁止不合格的教材进入课堂。思政教材严格按照国家要求,并报党委会研究通过后方可选用,学校制定有教材选用制度,建立由专业教师、行业专家和教研人员等参与的教材选用机构,经过规范程序择优选用教材。

2.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馆现有纸质图书89万册,其中医学类图书42.4万册、电子图书29.4万册。各类期刊450余种,报纸50种。中国知网数字化期刊、中国知网博硕论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考试资源系统、万方医学期刊数据库、PubMed英文文献服务系统和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各类数据库11个,各数据库本地存储总量已达40T,完全可以满足我校各医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需要。口腔专业类图书文献主要包括:口腔医学行业政策法规、行业标准、操作规范以及口腔执业助理医师手册、口腔医学著作类图书和案例类图书及多种口腔专业学术期刊。

3.数字资源配备

建设和配置与专业相关的一定数量的多媒体素材、教学课件、试题库等专业教学资源库,种类丰富、形式多样、使用便捷、动态更新,能够很好地实施“线上线下教学”,能有效促进学生毕业后终生学习。

十二、质量保障

1.有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与保障体系,成立有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委员会和由系部资深教师组成的二级督导。专业建设委员会主要负责研讨、确定专业培养定位、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人才培养模式。校、系二级督导负责教学过程监督和教学效果评价。

2.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包括二级督导制度、听课制度、师资培训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教师教学评价、学生评教、课程考核办法等。制定有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标准、实训操作标准、实习标准等标准体系,利用标准规范人才培养过程,做到专业与产业对接,教学内容与岗位工作内容对接。

3.坚持“教考分离、严进严出”基本原则,严格考试过程管理,利用题库系统智能组合试卷,加强监考、阅卷、成绩等环节管理,废除毕业前清考制度。积极推行课程考核改

革,将课程考核嵌入学生学习过程,采用“1+2+N”考试形式,强化过程考核,分阶段、全方位对学生的知识、技能、素质掌握及提升情况进行评价。

4.大力推行与口腔医疗机构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每月与口腔医疗机构进行学生实践教学反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动向,最终实现人才培养规格。

5.“三个习惯”培养保障

倡导“每个学生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形成教学学管联动机制,抓教风、班风、学风、考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8020”口腔保健协会为主导开展“三减三健”等各项活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

6.就业保障

建立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获取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通过率,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等进行分析,有效改进专业教学,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十三、人才培养特色

1.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运动习惯和饮食习惯

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方案(2017-2025年)》和学校“三个习惯”主题教育活动,倡导“每个学生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鼓励学生饮食控油限盐减糖,合理膳食。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健身操、健步走、太极拳、骑行、跳绳、踢毽等简便易行的健身活动,大力推广传统养生健身法。开展控烟限酒教育,促使学生主动戒烟,减少酒精滥用行为。强调培养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提升自我情绪调适能力,保持良好心态。

2.深度开展校院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校院深度融合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建立有顺畅的“校院合作、医教协同”鱼人机制,学校制定有相应的激励制度,行业人员参与教学、教科研的积极性不断提升,通过校院协同育人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