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2010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解说

(一)考点及解说

2003年《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的文言文”,是指基本词汇是常见词汇、基本文言句式是常见句式的纪传文。这就从原则上确定了文言文备考的基本方向一一其阅读语段并不是艰深难懂的,而是紧密切合中学阅读实际,科学地选择、全面地设计的。那种认为阅读文段及试题越难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2003年《考试说明》把常见的文言虚词,限定为18个,即: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关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文段中的词义,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是建立在对文句理解基础之上的,它要求站在对原文整体认知的高度,从若干个备选分项中排除干扰因素,选取与试题要求相适应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考查在理解文意基础上的综合能力,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难点所在。这种归纳概括,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的一个思维过程,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信息,正确把握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某个观点成立的根据等。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是不同的,它要求考生能够分析概括在叙述某一事件或说明某一道理时作者的看法,而不是单纯分析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本身的具体内容。在高考文言文阅读文段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表现得直露而明显,有时却表现得含蓄而曲折,因而这类试题的难度往往相对大一些,非得把功夫使在对文段的深入阅读理解、对有关信息作去伪存真的深刻思考上。

3、鉴赏评价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考点通览

1.文言实词

常见的文言实词,主要包括常见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等。

通假字是古人在书写中用同音(或近音)代替的办法写成另一个字;古今异义词是指在语言演变过程中,古今意义差别较大的词;汉语是表义文字,文言文一般一字一词,用语精练,多义性强,语境意义地位突出。正确理解词语的语境意义,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文言虚词

文言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代词以及兼词等,其中最常用的文言虚词,2003年《考试说明》只限定了18个。

3.文言句式

常见文言句式主要有以下四种:

(1)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用“是’’联系判断句中的两部分,文言文则不用这种形式来表示判断。一般地说,它有以下七种形式:

①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煞尾来帮助判断,形成“……者……也”的格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②只在谓语后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形成“……,……也”的格式,如:夫战,勇气也。

③只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者”,表示提顿,谓语后不用“也”字,形成“……者,……的格式,如:天下者,高祖天下。

④主语后既没有“者”也没有“也”字来帮助判断,是一个名词性的短语,如:刘备,天

下枭雄。

⑤表示否定的判断句是在谓语之前用一否定副词“非”,用来否定整个谓语,如:人

非圣贤,孰能无惑?

⑥在谓语前用“乃”、“即”、“则”、“必”、“皆”、“悉”等副词来加强肯定语气,表示判断,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⑦用“为”放在主语与谓语之间表示判断,如:在药则未为良时。

(2)被动句

所谓“被动句”是就句子中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而言的。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有两种关系,一种是谓语动词的主动者,或称施事者;另一种主语是谓语动词的被动者,或称受事者。常见的被动句式主要有以下表示方法:

①在谓语动词之后,用介词“于”引进动为行为的主动者,前面的主语具有被动性,“于”相当于“被”,如:而君幸于赵王。

②在谓语动词之前,用介词“为”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主语具有被动性质,“为”相当于“被”,如: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在谓语动词前用助词“见”,构成“见+动词”的格式,或“见……于……”的格式表示被动,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见笑于人。

④不用任何表示被动的标志,意念上表示被动的句子,如:子贡辩智而鲁削。

(3)宾语前置

现代汉语的一般语序为动词在前,宾语在后,古汉语则有宾语前置现象。常见的宾语前置现象主要有以下四种:

①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词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②在否定句中,一般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③有时为了强调、突出宾语,把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用助词“是”、“之”等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如:唯余马首是瞻。宋何罪之有?

④有时为了强调介词的宾语,也可以把宾语置于介词“以”之前,而不用助词作前置的标志,如:夜以继日。

(4)成分省略

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句子中某些成分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省略,只是省略的情况比现代汉语更多,更复杂。从省略情况看,它大致六种:

①主语省略主要有主语承前省略、蒙后省略和对话省略三种形式,如:

a.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皆死。(主语承前省略) b.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主语蒙后省略)

c.(孟子)日:“独乐乐,与人乐乐,熟乐?”(王)曰:“不若与人。”(主语对话省略)

②谓语省略在并列的句子里,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将其省略。常见省略谓语的句子有以下三种,如:

a.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谓语承前省略)

b.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追之),又请扬子之竖追之。(谓语蒙后省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2010年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全) 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 一、考点解说 (一)考点及解说 2003年《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就是“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所谓“浅易的文言文”,是指基本词汇是常见词汇、基本文言句式是常见句式的纪传文。这就从原则上确定了文言文备考的基本方向一一其阅读语段并不是艰深难懂的,而是紧密切合中学阅读实际,科学地选择、全面地设计的。那种认为阅读文段及试题越难越好的认识是错误的。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文言虚词是指那些词汇意义比较抽象,基本不能明确地表示意义,而只能组织实词完成句子结构的词。它是构成文言句子不可缺少的部分。“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中学生在古文学习中常见的,而不是生僻晦涩的;二是这些文言虚词的用法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三是对于这些文言虚词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了解,而不是识记。 2003年《考试说明》把常见的文言虚词,限定为18个,即: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关于“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规定了五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理解并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中的一种综合能力,其考查内容,既涉及到语言形式的把握,又涉及到文段内容的理解。其考查形式,一是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二是把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要正确理解文句,就要综合运用各种文言知识,对文句进行分析。首先要理解文段中的词义,掌握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对于较长的文言语句,要通过主干梳理法弄清楚句意;对于在课本上没有见到的文言实词,要学会根据上下文来推断它的意义。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信息。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8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Ⅰ及答案word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之一。,。,,,, 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抖空竹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②荡秋千③下围棋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②放风筝③抖空竹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②放风筝③下围棋④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5.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A.过程特别艰难,可能预示着这一次收获很大。 B.在我们不注意的地方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困难。 C.对努力挣得的东西,人们会牢牢地抱住不放。 D.懂得知足常乐,会使生活中的困难更少一些。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9题。 重到沭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余宰沭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矣,感吕峄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癯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不甚晓。余离沭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啍啍,则峄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峄亭延候于十字桥, 彼此喜跃,骈辚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迣,知沭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涕,虽一庖湢,一井匽,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诗,吴中翰精赏鉴,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靷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知者,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 (朱熹《论语集注》)【注释】约:贫困。 (1)按照朱熹的解读,孔子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使用的是________手法。孔子弟子中“处约”“安仁”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 (2)综合上述材料,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 【答案】(1)比喻;颜渊 (2)①孔子认为具备“仁德”的人容易克服外部环境的影响,而没有“仁德”的人容易受环境影响,会变得胡作非为。②因为具有“仁德”修养的人“安于仁”“安于义理”,天性就接近仁,能如同山一样沉稳,安于穷困,不受环境影响。 【解析】【分析】(1)首句翻译为“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故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稳定的,可信赖的,它始终矗立不变,包容万物,是最可靠的支持;水则是多变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没有像山那样固定、执着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锋利,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难于追随,深不可测,不可逾越。聪明人和水一样随机应变,常常能够明察事物的发展,“明事物之万化,亦与之万化”,而不固守一成不变的某种标准或规则,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随遇而安,寻求另外的发展,所以,他们总是活跃的、乐观的。仁爱之人则和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他们以爱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样向万物张开双臂,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所以孔子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水”“山”来说“知者”“仁者”。第二句解释为“没有仁德的人不能够长久地安于穷困,也不能够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有仁德的人长期安心于推行慈爱精神,聪明的人认识到仁对他有长远的利益而实行仁。” 孔子突出地强调了做人以仁为本的思想,认为没有仁德的人长久地处在贫困或安乐之中都会更加堕落,只有仁者才能安于仁,也只有智者才会行仁。有了仁的本心,就能在任何环境下做到矢志不移,保持节操。而孔子弟子中的颜渊,十三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2)题干中要求“从环境影响角度谈谈“仁德”修养对个人的作用”,结合第一、第二句释义,及第三句释义“智者对事理通达,流动无凝滞之感,像水一般,所以喜爱水。仁者,安于一定的伦理道德的行事准则,厚重沉稳而不改变,像山一般,所以喜欢山”,朱熹认为知者、仁者的品德情操与山水的自然特征和规律性具有某种类似性,因而产生乐水乐山之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中考文言文比较阅读公开课教学案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三、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实践阅读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绝。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 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 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悉如外人悉:(2)无论魏晋无论:(3)临溪而渔渔: 2.翻译下面句子。 (1)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2)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3.根据选段内容,在下面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成语。(4分) ;□□□□ ,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 处。(4分) (二)〔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 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上①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 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②廉肚耳,肤当去奢省费,轻徭③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 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④,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 旅野宿焉。(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注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不暇〕顾不上。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 无偿劳动。④〔升平〕太平。

江苏省近年高考语文阅读类文本题及答案

江苏省2004-2012年9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专题(2012年江苏卷)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邮差先生师陀 邮差先生走到街上来,手里拿着一大把信。在这小城里,他兼任邮务员、售票员,仍有许多剩余时间,就戴上老花眼镜,埋头在公案上剪裁花样。当邮件来到的时候,他站起来,念着将它们拣好,小心地扎成一束。 “这一封真远!”碰巧瞥见从云南或甘肃寄来的信,他便忍不住在心里叹息。他从来没有想到过比这更远的地方。其实他自己也弄不清云南和甘肃的方位——谁教它们处在那么远,远到使人一生不想去吃它们的小米饭或大头菜呢? 现在邮差先生手里拿着的是各种各样的信。从甘肃和云南来的邮件毕竟很少,它们最多的大概还是学生写给家长们的。 ①“又来催饷了,”他心里说:“足够老头子忙三四天!” 他在空旷的很少行人的街上走着,一面想着,如果碰见母猪带领着小猪,便从旁边绕过去。小城的阳光晒着他花白了的头,晒着他穿皂布马褂的背,尘土从脚下飞起,落到他的白布袜子上,他的扎腿带上。在小城里,他用不着穿号衣。一个学生的家长又将向他诉苦,“毕业,毕我的业!”他将听到他听过无数次的,一个老人对于他的爱子所发的充满善意的怨言,他于是笑了。这些写信的人自然并不全认识他,甚至没有一个会想起他,但这没有关系,他知道他们,他们每换一回地址他都知道。 邮差先生于是敲门。门要是虚掩着,他走进去。 “家里有人吗?”他在过道里大声喊。 他有时候要等好久。最后从里头走出一位老太太,她的女婿在外地做生意,再不然,她的儿子在外边当兵。她出来的很仓促,两只手湿淋淋的,分明刚才还在做事。 “干什么的?”老太太问。 邮差先生告诉她:“有一封信,挂号信,得盖图章。” 老太太没有图章。 “那你打个铺保,晚半天到局子里来领。这里头也许有钱。” “有多少?” “我说也许有,不一定有。” 你能怎么办呢?对于这个好老太太。邮差先生费了半天唇舌,终于又走到街上来了。小城的阳光照在他的花白头顶上,他的模样既尊贵又从容,并有一种特别风韵,看见他你会当他是趁便出来散步的。说实话他又何必紧张,手里的信反正总有时间全部送到,又没有另外的什么事等候着他。②虽然有时候他是这样抱歉,因他为小城送来——不,这种事是很少有的,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岑嘉州诗集》序 (唐)杜确 自古文体变易多矣,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始为轻浮绮靡之词,名曰“宫体”。自后沿袭,务为妖艳,谓之摛锦布绣焉。其有敦尚风格,颇存规正者,不复为当时所重,讽谏比兴,由是废缺。 物极则变,理之常也。圣唐受命,斩雕为朴。开元之际,王纲复举,浅博之风,兹焉渐革。其时作者,凡十数辈,颇能以雅参丽,以古杂今,彬彬然,粲粲然,近建安之遗范矣。 南阳岑公,声称尤著,公讳参,代为本州冠族。曾太公文本,大父长倩,伯父羲,皆以学术德望,官至台辅。早岁孤贫,能自砥砺,遍鉴史籍,尤工缀文,属辞尚清,用意尚切,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回拔孤秀,出于常情。每一篇绝笔,则人人传写,虽闾里士庶,戎夷蛮貊,莫不讽诵吟习焉。时议拟公于吴均、何逊,亦可谓精当矣。天宝三载进士高第,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转右威卫录事参军,又迁大理评事,兼监察御史,充安西节度判官,入为右补阙。频上封章,指述权佞,改为起居郎,寻出虢州长史,又改太子中允兼殿中侍御史,充关西节度判官。圣上潜龙藩邸,总戎陕服,参佐僚史,皆一时之选。由是委公以书奏之任,入为祠部考功二员外郎,转虞部库部二正郎,又出为嘉州刺史。副元帅相国杜公鸿渐表公职方郎中兼侍御史,列于幕府,无几使罢,寓居于蜀。时四川节度因乱受职,本非朝旨,其部统之内,文武衣冠,附会阿谀,以求自结,皆曰中原多故,剑外小康,可以庇躬,无假向阙。 公乃著《招蜀客归》一篇,申明逆顺之理,折挫佞之计,有识者感叹,奸谋者惭沮,播德泽于梁益,畅皇风于邛。旋轸①有日,犯軷俟②时,吉往凶归③,呜呼不禄,岁月逾迈。殆三十年,嗣子佐公,复纂前绪,亦以文采,登名翰场。有公遗文,贮之筐箧,以确接通家馀烈,忝同声后辈,受命编次,因令缮录,区分类聚,勒成八卷。倘后之词人有所观览亦由聆广乐者识清商之韵游名山者仰翠微之色足以莹彻心府发挥高致焉京兆杜确。【注释】①旋轸:回车,喻返京。②犯軷俟时:岑参赴嘉州刺史任途中遇蜀中动乱不得前行,留滞在梁州、成都一带。軷,古代出行时祭祀路神。③吉往凶归:唐代宗永泰元年岑参出为嘉州刺史,约大历五年客死于成都。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简文帝及庾肩吾之属属:这些人 B.近建安之遗范矣遗范:遗存风范 C.解褐右内率府兵曹参军。解褐:担任官职 D.可以庇躬,无假向阙假:假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其有所得,多入佳境其皆出于此乎 B.物极则变,理之常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樊侯①庙灾记 (宋)欧阳修 ①郑之盗,有入樊侯庙刳神像之腹者。既而大风雨雹,近郑之田麦苗皆死。人咸骇曰:“侯怒而为之也。” ②余谓樊侯本以屠狗立军功,佐沛公至成皇帝,位为列侯,邑食舞阳,剖符传封,与汉长久,《礼》所谓“有功德于民则祀之者”□!舞阳距郑既不远,又汉、楚常苦战荥阳、京、索间,亦侯平生提戈斩级所立功处,故庙而食之宜矣。方侯之参乘沛公,事危鸿门,振目一顾,使羽失气,其勇力足有过人者,故后世言雄武称樊将军,宜其聪明正直,有遗灵矣。 ③然当盗之倳②刃腹中,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而后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何哉?岂生能万人敌,而死不能庇一躬耶?岂其灵不神于御盗,而反神于平民而骇其耳目耶?风霆雨雹,天之所以震耀威罚有司者,而侯又得已滥用之耶? ④盖闻阴阳之气,怒则薄而为风霆,其不和之甚者凝结而为雹。方今岁且久旱,伏阴不兴,壮阳刚燥,疑有不和而凝结者,岂其适会民之自灾也耶?不然,则喑呜叱咤,使风驰霆击,则侯之威灵暴矣哉! 【注释】:樊哙,汉代开国功臣之一。②倳:插入,刺入。 (1)入第②段方框处恰当的一项是()。 A. 乎 B. 欤 C. 兮 D. 哉 (2)列对第②段内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叙述樊哙出身以及军功,目的是为了表达赞赏追思之情。 B. 引用《礼》相关语句,阐述郑人为樊哙立庙祭祀的原因。 C. 借助对史实的陈述,直接批驳开头部分人们的错误观点。 D. 回顾樊哙当年的勇武与功德,从而验证其死后具有神灵。 (3)文表面上说樊侯的神灵不会贻怒百姓,却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4)文针对“侯怒而为之也”的观点批驳有力,层层推进,请结合③④两段内容加以分析。 【答案】(1)B (2)B (3)从为樊侯神灵辩护的语言,如“独不能保其心腹肾肠哉?”“贻怒于无罪之民,以骋其恣睢”等中可以看出“樊侯”的神灵是无能又蛮横无理的,不敢对盗贼发威却对老百姓滥施淫威,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实际上作者刻画了一个横暴的官僚典型,文末的一句“则侯之威灵暴矣”更是直接发出批判的声音。可见,文章暗含对典型官僚的批判。 (4)第③段首先从反面入手,从其神灵既然能够贻怒于无罪之民与不能保其心腹肾肠之间的矛盾中批驳樊侯神灵以雨雹伤苗的可能性;接着从正面论述,风雹乃阴阳二气凝结而成,只是碰巧遇到樊侯庙之事,批驳了樊侯怒而为之的迷信观点。论证层层推进,逻辑严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限时训练):专题八文言文阅读学案4含答案

限时训练 题组一专项练 1.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分别赐“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的称号。一部分文人是进士出身,如王维,但仍有很多不是,比如李白、杜甫。 B.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狱案件审理。北齐为大理寺,历代因之,明清时期与刑部、都察院并称为“三法司”。狄仁杰就曾在此任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古制规定父母、祖父母甚至兄弟姊妹去世,均要守丧,是为丁忧,时间视亲疏而定;丁忧期间不能为官,已为官者则需停职守制。 D.擢,提升官职,其他如“除”“拔”“拜”也指官职的提升, “改”“徙”“知”等都可以表示官职的变动,而“出”特指离京外调,“入”则指入京为官。 解析:“拜”“除”不用来表示官职升迁,只是指任命官职。 答案:D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B.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如“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这里采用的是年号纪年法。

D.“江表”指长江以南的地区。如《赤壁之战》中“江表英豪,咸归附之”中的“江表”就是此意。 解析:“以籍贯命名”错,昌黎韩氏于唐是一时望族,韩愈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昌黎先生”。 答案:C 5.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百越”,又作“百粤”“诸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统称为“百越”。古文中常用其泛指南方地区。 B.“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由官吏举荐,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 C.“乡试”,指明清两代每三年由朝廷选派考官在各乡举行一次的选拔人才的考试。 D.“祭酒”,古代主管国子监或太学的教育行政长官。战国时荀子曾三任稷下学宫的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 解析:“在各乡举行”错,应该是“在各省省城举行”。 答案:C 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优”的本义指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如《柳敬亭传》中提到的“优孟”,是指名叫“孟”的艺人。 B.“乞巧”,旧时风俗,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 C.“顿首”,古时一种拜礼,为“九拜”之一,俗称叩头。行礼时,头碰地即起。也常用于书信、表奏的首尾,表示恭敬。

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小说阅读专项训练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1~14题 哑了的三角琴 巴金 父亲的书房里有一件奇怪的东西。那是一只俄国的木制三角琴,已经很旧了,上面的三根弦断了两根。它高高地挂在墙角,灰尘盖住它的身体。可是它从来不曾发过一声悲叹或呻吟。我叫它做“哑了的三角琴”。 有一天午后,好奇的我偷偷溜进父亲的书房,爬上椅子。当我的手指刚挨到三角琴,耳边一响,三角琴躺在地上,成了几块烂木板。 父亲回来后小心地把它们用报纸包起来,然后慎重地放到橱里。我很后悔,父亲慢慢地抬起头:“孩子,我并不怪你,我不过在思索、在回忆一件事情。” “说起来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父亲这样地开始了他的故事,他的声音非常温和。“是我同你母亲结婚后的第二年,我在圣彼得堡大使馆里做参赞。这一年夏天,你母亲一定要我陪她到西伯利亚去采集囚人歌谣。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监狱里向来绝对禁止囚人唱歌,犯了这个禁例,就要受重罚。我们来到西伯利亚一所监狱,把来意告诉狱中当局,一个禁卒插嘴说:‘我知道拉狄焦夫会唱歌’,典狱便叫他把拉狄焦夫领来。 “拉狄焦夫来了,年纪很轻,还不到三十岁,样子一点也不凶恶,如果不是穿着囚衣,戴着脚镣,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个杀人犯。他站在我们的面前,胆怯地望着我们。当我们说想听他唱歌时,这个囚人暗黑的眼睛里忽然露出了一线亮光,似乎有一种快乐的欲望鼓舞着他。他望了望典狱,又望着你母亲,略带兴奋地说:‘如果你们可以给我一只三角琴,那么……’典狱叫人找一只三角琴。 “这时候秋天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屋子里,正落在他的身上。他闭着眼睛,弹起琴弦,开始唱起来。他似乎受到了鼓舞,好像进到了梦里一样,完全忘掉了自己地尽情唱着。唱完歌,他吻着琴,像母亲吻孩子一样。 “‘尼特加,把三角琴给我拿过来!’典狱毫不动心地对禁卒说。 “禁卒走到拉狄焦夫面前,这个囚人的面容突然改变了:两只眼睛里充满着血和火,脸完全成了青色。他坚定地立着,紧紧抱着三角琴,怒吼道:‘谁来,我就要杀谁!’你母亲和我,都吓坏了。 “典狱冷酷地说:‘给他夺下来。’他这时候明白抵抗也没有用了,便慢慢地让三角琴落在地上,忽然倒在椅子上低声哭起来。‘我们不能够再帮忙你什么吗?’你母亲悲声地问。 “‘谢谢你们。我只想请你们到布——村的教堂里点一支蜡烛放在圣母像前,并且做一次弥撒祝安娜。’说到安娜这个名字,他几乎又要哭出来,但他马上忍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60篇及答案(1-20) 1.班昭续《汉书》 扶风①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②之女也,名昭,字惠班。博学高才。世叔早卒,有节行法度。兄固著《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及竟而卒。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③踵而成之。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贵]人师事焉,号曰“大家”。每有贡献异物,辄诏大家作赋颂。时《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从昭受读。 (选自《后汉书?曹世叔妻传》) [注释]①扶风:古地名,今陕西境内。②班彪:当时著名学者。③东观藏书阁:皇家藏书楼。 [文化常识] 女文史家。班昭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文史家。她帮助哥哥班固完成了未竟的事业,而且对阐述《汉书》起到了重要作用,她的诗赋在当时也很著名。女性精通文史的在中国历史上不多,另一个是汉末的蔡文姬(蔡琰,见后文),还有一个是宋朝的李清照,她是杰出的女词人,她早年还同丈夫一起研究金石书画。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竞_________②辄_________ 2.翻译:①和帝诏昭就东观藏书阁踵而成之②师事焉

2.蔡文姬求情 董祀为屯田都尉①,犯法当②死。文姬③诣曹操请之。时公卿、名士及远方使驿④坐者满堂。操谓宾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为诸君见之。”及文姬进,蓬首徒行,叩头请罪,音辞清辩,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操曰:“诚实相矜,然文状⑤已去,奈何?”文姬曰:“明公⑥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济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⑦祀罪。 (选自《后汉书?董祀妻传》) [注释】①屯田都尉:职官名称。②当:判决。③文姬:蔡文姬。④使驿:使者。 ⑤文状:文书。⑥明公:对曹操的敬称。⑦原:原谅,此指赦罪。 [文化常识] 蔡文姬。蔡文姬名琰,字文姬,东汉末年的女诗人,其父即蔡邕(字伯喈)。她博学有才辩,通音律。初嫁卫仲道。夫亡后归母家。遇汉末大乱,为董卓部将所虏,归南匈奴左贤王,居匈奴12年,有子女二人。曹操平定中原后,念蔡邕无后代,便以重金赎归,再嫁董祀。她凭记忆写出了四百多篇古文。她的《悲愤诗》及琴曲歌辞《胡笳十八拍》最为著名。当代戏剧家曹禺创作有话剧《蔡文姬》。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诣_________②徒_________③厩_________④虎士_________ 2.翻译:①旨甚酸哀,众皆为改容;②诚实相矜;③济垂死之命。 3.理解:“操感其言”属什么句式?

高考文言文阅读真题

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文言文阅读) 完全详解汇编 【汇编说明】: [本系列对2006年全国各地高考题和试题详解详析进行了重新校对和整理分类,主要目的在于给处于繁忙和超负荷工作的广大中学语文教师的复习和教学提供一些方便。但难免有错,在此请谅解] 三、(9分,每小题3分)(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晃错曰:"圣王在上而民不冻不饥者,非能耕而食之,织而衣之,力开其资财之道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体寒不得衣,慈母不能保其子,君亦安能以有民" 皇甫隆为敦煌,敦煌俗不晓作耧犁,及种,人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皇甫隆乃教作耧犁,所省佣力过半,得谷加五①。又,敦煌俗,妇女作裙,孪缩②如羊肠,用布一匹。隆又改之,所省复不赀③。黄霸为颖川,使邮亭,乡官皆畜鸡豚,以赡鳏寡,贫穷者;及务耕桑,节用,殖财,种树。鳏寡孤独有死无以葬者,乡部书言,霸具为区处④:某所大木,可以为棺;某亭豚子,可以为祭。吏往,皆如言。 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种柑橘千树。临卒,敕儿曰:"吾州里有千头木奴⑤,不责汝衣食,岁上一匹绢,亦可足用矣。"后柑橘成,岁得绢数千匹。樊重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孔子曰:"居家理,治可移于官。"然则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今采捃经传,爰及歌谣;询之老成,验之行事;直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凡九十二篇,分为十卷,卷首皆有目录。鄙意晓示家童,未敢闻之有识。故叮咛周至,不尚浮辞。览者无或嗤焉。 (选自《齐民要术》,有删改) [注]①加五:增加五成。②挛缩:褶皱。③不赀:不计其数④区处:分别处理。 ⑤千头木奴:暗指千棵柑橘树。⑥醯醢(xīhǎi):指酿造,腌制的方法。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书》所述,要在安民要:关键。 B。吾州里有千头木奴,不责汝衣食责:需要。 C。询之老成,验之行事询:询问。 D。资生之业,靡不毕书资:资财。 【答案】:D(【解析】"资",凭借,获取。本文指用来谋生的方法。)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 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B。李衡于武陵龙阳汜洲上作宅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C。家犹国,国犹家,其义一也 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 语文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 读练习教学设计(参考文本) Chinese is known as the "Mother of Encyclopedias", which is the best interpretation of it, so learning Chinese is very important.

九年级语文:2021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教 学设计(参考文本) 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无道人之短 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①。世誉不足慕,唯仁为纪纲②。隐心而后动③,谤议庸何伤?无使名过实,守愚圣所臧④。在涅贵不缁⑤,暧暧内含光⑥。柔弱生之徒,老氏戒刚强⑦。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难量。慎言节饮食,知足胜不详⑧。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 (选自东汉?崔瑗⑨《文选》) 【注释】 ①施:给予,加惠。②纪纲:法度。③隐心:审度内心。④臧:善,好。⑤涅:黑泥,黑色颜料;涅而不缁,喻品格高尚,不受外界污染。

⑥暧暧(ài):昏暗;日月无光。⑦老氏:指老子。《老子》第四十二章:“坚强死之徒,柔弱生之徒也。”这是诫逞强的话。⑧详:通“祥”,吉利。⑨崔瑗(77-142),字子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东汉文学家、书法家。 【练习】 1.“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流传至今可归纳成一个成语:( )。 2.给下面的字注音并解释它的意思,然后组词: ①臧( )藏( ) ②谤( )傍( ) ③缁( )锱( ) ④暧( )暖( ) ⑤涅( )捏( ) 3.下列加点词和“无使名过实”中“名”的意思一样的是( )。 a.名不符实 b.不名一文 c.莫名其妙 d.不能名其一处也 二、以学自损,不如无学

最新2019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人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 .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用心别树一帜浑成B.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匠心别有洞天浑成D.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2.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3分)( )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3.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 ...的一项是(3分)( ) A.涂鸦之作;不足当先生一哂;如蒙赐正;小子不胜感激! B.欣闻敝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因事不能躬临为歉! C.吉日良辰;花好月圆;恭祝一对璧人并蒂同心、白首偕老! D.家母古稀之庆;承蒙各位亲友光临;略备薄酒;敬答厚意!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遥远的箕山;渐渐化成了一幢巨影;遮断了我的视线. ▲我在那个遗址上发掘了很久;但一无所获. ①如果是冬日晴空;从那里可以一直眺望到中岳嵩山齿形的轮廓. ②箕顶宽敞平坦;烟树索淡;悄寂无声. ③而遗址都在下面的河边;那低伏的王城岗上. ④山势平缓;从山脚慢慢上坡;一阵工夫就可以到达箕顶. ⑤如此空旷;让人略感凄凉. A.①②④⑤③B.①④⑤③②C.④①③②⑤D.④②⑤①③ 5.阅渎右边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 A.人如果不用眼睛看;而只用耳朵听;肯定会受骗上当. B.人生一般总是在两种互相矛盾的真理之间寻找中庸. C.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有什么;可是总想到我们缺什么. D.我们不仅希望我们自己幸福;而且也希望他人幸福.

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答案 全

四黎丘丈人 1.(1)女,同“汝”,你(2)责,同“债”,讨债(3)反,同“返”,回来 2.(1)仿效,装扮(2)到……去,前往(3)使……受苦,折磨(4)老人(5)彼,那个(6)本来(7)故意(8)往,去 3.(1)(那个奇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省略主语 (2)扶着他却在路上折磨他。省略宾语。 (3)他的儿子哭着磕头地说。省略介词“于” 4.(1)状语后置句。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 (2)判断句。这一定是那个奇鬼了。 (3)被动句。老人的智慧被貌似他儿子的奇鬼所迷惑。 5.不能。因为它点出了全篇的寓意说在。作为一种文体,寓言通常会在故事的结尾处揭示它的寓意。 五记王忠肃公翱事 1.(1)内通纳(2)贾通“价”(3)识通“志”,标记,记号(4)阳用“佯”,假装 2.(1)对……说(2)禀告(3)买来的(4)按照 3.(1)代王翱女婿的官职名,代王翱女婿的姓名 (2)代太监姓名 (3)代“我”,太监自称 4.(1)只不过表示老朋友的情意罢了。 (2)你们的伯父很廉洁,你们(过得)该不会很贫苦吧? 5.(1)女婿最终没有调职。王忠肃公不以权谋私。 (2)原先封存好的记号仍是当时那样。王忠肃公不贪馈赠,能为后人着想。 六《梦溪笔谈》二则 1.c 2.(1)还 (2)确实 (3)雨停云散 (4)靠近 (5)渐渐 (6)越过 3.c 4.(1)不一会儿又震响了一声,移到西南方去了。 (2)从西向东望就能看见,那是傍晚出现的虹。 5.是时久之次日 6.比喻陨石坠地时的声音、形状、大小、颜色、重量 7.虹乃雨中日影也,日照雨则有之。 七萧颖士恃才傲物 1.(1)人:今义只指东西,词义缩小 (2)美景:今义胜利 (3)突然:今义凶暴 (4)很:今义略微,词义转移 (5)道歉:今义感谢 (6)遗憾:今义怨恨,词义强化 (7)怠慢:今义忽然,不经心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明确考题形式和设题角度 2、掌握知识体系 3、强化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二、教学内容 1、考题形式:(1)单选题;(2)翻译题 2、设题角度:(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 法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5)筛选文中的信息 (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7)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知识体系 (1)应该掌握120个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 (2)常见古今异义词 (3)偏义复词 (4)常见通假字 (5)常见实词活用 ①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②名词用作状语 ③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 ④名词形容词用作意动 ⑤形容词用作名词 ⑥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 (6)应该掌握的18个文言虚词 (7)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①判断句 ②被动句 ③倒装句 a主谓倒装b宾语前置c定语后置d状语后置 ④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d省略介词 ⑤固定句式 a表陈述语气 b表疑问语气 c表反问语气 d表感叹语气

4、答题方法和答题步骤 (1)理解实词意义的方法 ①联系上下文推断 ②通过语法词性推断 ③根据整句句式推断 ④迁移联想推断 (2)理解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方法 ①通过在句中位置来判断 ②根据上下句关系来判断 ③联系具体语境来判断 ④结合课文迁移联想来判断 (3)翻译句子的方法 ①原则:信、达、雅 ②具体操作六字法:留、增、删、补、换、调 ③依据:文言实词、文言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前 后语境 (4)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方法 ①通读全文,把握体裁特征: 传记,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 说明文,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文言文阅读

高中语文一轮精品复习学案 文言文阅读 【考点分析】 【考情分析】 从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的考查内容来看,文言文阅读的命题考查有如下特点: 1.选材、文体的稳定性。命题者近几年一直坚持从“正史”著作中选文,并且一直选取古代人物传记。如2009年宁夏、海南卷的《宋史·朱昭传》,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的《明史·花云传》,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宋史·何灌传》,2011年辽宁卷的《旧唐书·宋庆礼传》,2012年新课标全国卷的《宋史·萧燧传》。这些阅读文本选材范围的界定和文体的稳定性,体现了新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升阅读境界、积淀阅读素养的精义,也为考生的备考复习指明了方向。 2.传主类型的忠义性。文言传记中的传主均为各朝的忠臣、良将,他们都忠君报国、舍生取义,成为后人效仿的典范,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有积极的导向作用。考点、题型、分值的固定化。文言文阅读考查一直是4道题目,即实词含义判断、信息筛选、分析概括文意要点、文言翻译(2个语句)。题型一直是3个客观选择题+1个主观翻译题。分值为19分,其中文言翻译10分。 通过以上分析,结合《考试大纲》可知,新课标全国卷2013年的文言文阅读考查仍将延续近年来的命题特色,但也可能在基本稳定的前提下作出一些调整,如选材的范围(这方面应重点关注“正史”选文中的人物传记,也应适当涉猎一下非“史”选文中的人物传记)或将进一步扩大,文体选择(平时可适当关注

一下政论文、游记文、序文等)也许趋向灵活等。 【学习方法指导】 掌握文言文阅读的金钥匙 文言文阅读必须脚踏实地地积累,否则可能到考试时感到不足以应对。学习阅读文言文并不难,只要掌握规律、循序渐进,是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中学文言文学习的终极目标的,即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要达到这个目标,需做好以下三点: 一、掌握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是学习阅读文言文的重要基础 中学生学习阅读文言文,大都从中学课本上出现的文言文开始,而后逐渐延伸到课外文言文(包括高考文言文阅读文)。这些文言文,都是从大量古籍中精选出来的,无论从语言到内容、到形式,都具有典范性。学习这些文章,从初读第一篇开始,就要逐一弄清每一个文言实词的词义,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千万不能只满足于对所学文段内容的大体了解,不能如讲故事一般将其内容概述下来即视为翻译。 另外,在实词与虚词两者间,大量的、难于掌握的是实词。文言实词本身所具有的意义的把握,考生要重点考虑一词多古今异义、通假字、同义复词、偏义复词以及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文言虚词的数量比实词少得多,《考试大纲》又明确指出“理常见文言虚词(18个)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应该说虚词比实词好掌握。但文言虚词同现代汉语的虚词相比,要比文言实词同现代汉语的实词相比的差距大。文言虚词中,几乎没有一个词是古今完全相同的,而且用法复杂,使用频率还颇高。所以在下工夫学习实词的同时,也不可忽视虚词的学习。需要提醒的是: 1.文言虚词也存在容易与现代汉语中的同形词混淆的问题。如文言文中的“所以”连用,常常是“所”和“以”两个单词,不能与现代汉语中的“所以”同解。还有“于是”、“至于”,也常常是介词“于”和代词“是”、动词“至”和介词“于”的连用,其意义绝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连词“于是”和介词“至于”。 2.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现象更多,情况更复杂,甚至在同一语段中使用同一虚词,词性也相同,含义却各异。如《察今》中有这样一段话:“人问其故,曰:‘此其父善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这段话中,用了四个“其”,第三人称代词,如果笼统地译为“他”就会指代不明,因为它们指 代对象不同,第一个指代“抱婴儿的人”(前文有交代),第二个指代“婴儿”,第三个指代“婴儿”,第四个指代“婴儿的父亲”。 3.注意文言中的兼词。所谓兼词,是指古汉语的合音兼义词。从语音上讲,是由两个(或三个)字音合成的一个音节;从词义上讲,是指一个词包含有两个词的意义。如“盍”、“焉”、“诸”、“叵”等有时“兼义”,要分别讲时为“何不”、“于其间(于之)”、“之于(或‘之乎’)”、“不可”。 4.同一个意义,可以用多个语词表达。如第二人称代“你”,在文言文中就用“女”、“汝”、“若”、“而”、“尔”等多个词来表示。

2018年高考语文试题江苏卷-精华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I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古代的儒家经典,莫不是古圣人深思熟虑、的结晶。如果把经典仅仅当作一场的说教,那你永远进不了圣学大门。必得躬亲实践,才能切实要圣人的心得,如此我们的修为才能日有所进。 A.特立独行耳提面命顿悟 B.特立独行耳濡目染领悟 C.身体力行耳提面命领悟 D.身体力行耳濡目染顿悟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理性经济人”,把利己看作人的天性,只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这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假设一。,。,,,,更倾向于暂时获得产品或服务,或与他人分享产品或服务。使用但不占有,是分享经济最简洁的表述。 ①反而更多地采取一种合作分享的思维方式 ②不再注重购买、拥有产品或服务 ③但在分享经济这一催化剂的作用下 ④人们不再把所有权看作获得产品的最佳方式 ⑤在新兴的互联网平台上 ⑥这个利己主义的假设发生了变化 A.③⑥⑤①④② B.③⑥⑤④②① C.⑤⑥③①④② D.⑤⑥③④②① 3.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下围棋荡秋千抖空竹放风筝 B.抖空竹荡秋千下围棋放风筝 C.下围棋放风筝抖空竹荡秋千 D.抖空竹放风筝下围棋荡秋千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提炼,最准确的一项是(3分) 偏见可以说是思想的放假。它是没有思想的人的家常日用,是有思想的人的星期天娱乐。假如我们不能怀挟偏见,随时随地必须得客观公正、正经严肃,那就像造屋只有客厅,没有卧室,又好比在浴室里照镜子还得做出摄影机前的姿态。 A.没有思想的人往往更容易产生偏见。 B.即使有思想的人也常常会怀挟偏见。 C.人无法做到随时随地保持客观公正。 D.对思想而言偏见自有其存在的价值。 5.下列选项中,对右图漫画寓意的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