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题目

宏观经济学题目
宏观经济学题目

一,名次解释

1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部分行业劳动力在技能、素质等方面的不适应造成的失业。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在一泄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挤岀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投资降低的作用。

4潜在产量又称充分就业的产虽:,是指在现有资本和技术水平条件下,经济社会的潜在就业量所能生产的产量。

5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发生作用时,总需求和总供给处于均衡状态的失业率。

6通货膨胀:指经济的物价总水平或一般物价水平在一泄的时期内持续的上升过程。

7MPC:即边际消费倾向,表示人们收入增加所引起的消费支出增加任貝增加的收入中所占的比例。即MPC=AC/AY

8最终产品:是指最终供人们使用或消费而不是为了转卖或为进一步加工所购买的产品和服 9充分就业量(潜在就业量):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劳动者都已从事生产时的就业呈:。

10IS曲线:表示产品市场均衡时各种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1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

12有效需求:指社会上商品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状态时的总需求

13货币工资幻觉:指工人对名义工资即货币工资“情有独钟”,但当价格水平提高使得实际工资下降时工人却可能对之“听之任之”,愿意接受实际工资下降的现象。

14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最简单的定义是指一国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它包括两个方而的含义:英一是指一国国民所需要的商品和劳务的潜在生产能力的扩大及实际增加量:其二是指决左一国生产能力的各种资源、资本积累的数量和质量及技术水平等诸因素的扩大和改15挤岀效应(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由于利息率的提高导致水平下降以及总需求水平进一步下降,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产岀效应并没有表现为在原利息率情况下的产岀,而是受到一左限制, 产出有所下降。

16LM曲线:货币市场均衡时各种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17凯恩斯陷阱区:当利率从一个很低的水平降低至iO时,全体经济主体均认为市场利率以到临界利率,于是他们都卖出证券,持有货币,货币需求量无限大(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无限 18货币政策是政府货币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的政策

19自发性消费指与国民收入无关的消费,即国民收入为零时的消费量。

二,简答题

1简述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答: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主要有四个:充分就业、价格稳迫、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1)充分就业:是指包括劳动在内的一切生产要素都能以愿意接受的价格,参与生产活动的状态, 即消除了周期性失业的情况:(2)价格稳定:是指价格指数相对稳左,不岀现严重的通货膨胀:(3)经济增长:是指一上时期内经济的持续均衡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相等而形成的平衡。

2为什么从公司债券得到的利息应计入GDP,而人们从政府得到的公债利息不讣入GDP? 答:a,购买公司债券实际上是借钱给公司用,公司从人们手中借到的钱作生产用,就是提供了生产性服务,可被认为创造了价值,因而公司债券的利息可看作是资本这一要素提供生产型服务的报酬或收入,当然要计入GDP。b,可是政府的公债利息被看作是转移支付,因为政府借的债不一左

用于生产活动,而往往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公债利息常常被看作是从纳税人身上取得的收入加以支付的,因而习惯上被看作转移支付。

3简述“流动性偏好陷阱”的基本原理。

(1)当利息率降到极低时,人们会认为这是利息利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市场价格不可能再上升,而只会下降。因此,将所持有的有价证券全部换成货币,而不愿再去购买有价证券,以免证券价格下跌使遭受损失。(2)人们不管有多少货币都愿意持在手中,这种情况称为“流动偏好陷阱”或“凯恩斯陷阱”。

4概要说明失业的类型。

(1)摩擦失业。在生产过程中由于难以避免的摩擦造成的短期、局部性失业。如劳动力流动性不足、工种转换的困难等导致的失业。(2)自愿失业。持工人不愿与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形成的事业。(3)非自愿失业。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失业。(4)结构性失业。指经济结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失业。(5)周期性失业。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

5简单说明用增值法如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答:用增加值法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就是把经济中每个企业在生产和经营中的增值进行相加。企业产品的产值减生产这些产品所购买的投入品的价值就是增值。这样il?算出的结果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6简述经济周期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经济周期又称商业周期或商业循环,是指国民总产岀、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这种波动是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逊而同期的扩张和收缩为特征。特征:通常消费者购买力急剧下降:对劳动的需求下降它;产出下降;企业利润在衰退中急剧下滑。

7政府转移支付和购买普通股票的价值是否可以计入GDP,为什么?

答: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组织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的交换发生,因此不能计入GDP。购买股票只是一种产权转移活动,对个人而言是一种投资,但不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投资活动,因此不能计入GDP。

8什么是"流动性陷阱"?

流动性陷阱是指当利率降至一定的水平时,由于利息太低,保留货币的机会成本太小,而持有证券的风险很大,公众均愿意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证券,即人们的投机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此时政府难以运用利率政策来调节经济,因为无论增加多大的货币供给疑,都会被人们持有,从而利率水平保持不变的情况。

9什么是经济增长?它与经济发展有何区别?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生产能力的增长,或者实际产疑的增加。它以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或人均实际国内生产的总值增加或苴增长率为指标来衡疑。而经济发展朗要大于经济增长,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还包括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国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制度的总体进步。经济发展是反映一个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的综合性概念。

10什么是汇率,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是什么?

汇率又称汇价,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折算成另一个国家的货币的比率。

汇率的两种标价方法:一种是直接标价法,是用1单位或100单位的外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泄数额的本国货币来表示的汇率。另一种是间接标价法,它是用1单位或100单位的本国货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额的外国货币来表示汇率。

11GNP的统计口径是否忽略了中间产品的生产?

没有。GNP 口径统计最终产品的产值、而不直接统计中间产品的产值,是为了避免重复计算。实际上,最终产品的产值包含了中间产品的价值。更具体地看,最终产品的产值包含了所有中间产品生产中新创造的价值。在新创造的价值这个意义上,中间产品的生产全部计入了 GNP。

12简述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

①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互为补数,两者之和恒等于收入。即Y=C+S?APC和MPC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减,但APOMPC; APS和MPS都随收入增加而递增,但APS

13什么是LM曲线的三个区域,其经济含义是什么?

分别指LM曲线从左到右所经历的水平线,向右上方倾斜线和垂苜?线三个区域。分别称为凯恩斯区域,屮间区域,古典区域。其经济含义是指:在水平线阶段的曲线上,货币的需求曲线己处丁水平状态,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己经达到利率下降的最低点的灵活偏好陷阱。在乖直阶段,斜率为无穷大,或货币的投机需求对利率已经亳无敏感性,从而货币需求曲线的斜率趋于无穷大,成垂直状态农示不论利率怎样变化货币的投机需求为零,从而L M 曲线垂直,因为古典学派认为货币只有交易需求而无投机需求,因此垂直的LM区域称为古典区域。

14在一个经济中,为什么总收入等于总支出?

答:当居民进行--笔支岀是,企业就得到了这笔货币支岀。企业所得到的总量就是居民户的总支出量。企业得到的总量要作为收入给了?拥有生产要素的居民户。这里耍注总利润也是收入(企业屣主也是居民户由于企业得到的总量就是居民户的总支岀量,企业把得到的总量作为收入支付给居尺户,居民户乂把收入用于支出。所以,在一个经济中,总收入等于总支出。总收入与总支出是分别从居民户与企业角度来分析的同一个总虽。

三,计算题

1设消费函数为C=1O(HO.75Y,投资函数I=20-2R.货币需求函数L=0.2Y-0.5R,货币供给量M=50,价格水平为P,求:

(1)总需求函数

(2)当价格为19和5时,总需求分别为多少?

(3)上述问题当货币供给量增加10时的总需求函数

解:(1)根据产品市场均衡条件Y=C+I,可得IS曲线为R=60-Y/8

根据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可得出LM曲线为R=-100/P+0.4Y 当产品市场和

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总需求函数为:Y=190/P+114 ⑵当P=19时,总需求Y=124; 当P=5时,总需求Y=152

⑶当M增加10时,LM曲线为R=4Y/10-120/P

当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时的总需求函数为:Y=4800/21P+2400/21

2已知?个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60+0.7Y,试求:

(1)该经济的投资乘数;

(2)若投资增加300,求国民收入利消费的增加量:

(3)若边际税率为1=0丄则投资乘数为多少?解:(1)乘数K L丄=」一=也

\-b1-0.7 3

(2)AK = A/ ? A:, = 300? — = 1000

3

△C =如=0.7 ? 1000= 700

“、拆蚣 1 1 100

(3) ----------------------------- 乘数 Ki二------- = ---- =

l-b(l-f) 1-0.7(1-0.1) 27

3根据以下资料计算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国民收入、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 净收入130,净出口20,折旧60,政府给居民转移支付100,企业间接税80。政府购买220, 社会保险120,消费700,公司未分配利润90.公司所得税65,个人所得税85。

解:GNP=700+130+20+220+60= 1130

NNP=1130—60=1070

NI= 1070—80=990

PI=990—120—90—65+100=815

PDI=815—85=730

4下列统汁资料,计算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及个人可支配收入(DPI)。单位:亿美元

净投资(125),净出口(15),储蓄(25),资本折旧(50),政府转移支付(120),企业间接税(75),政府购买(200),社会保险金(130),个人消费支出(500),公司未分配利润(100),公司所得税(50),个人所得税(80)。

解:(1)国民生产总值=消费+总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 =500+ (125 + 50) +200+15=890。(2)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总值一资本折旧=890—50=840。

(3)国民收入=国民生产净值一企业间接税= 840—75=765。

(4 )个人收入=国民收入一公司未分配利润一公司所得税一枕会保险金+政府转移支付=765 — 100-50- 130+120=605。

(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收入一个人所得税=605 —80=525 o

5某国的经济状况可由下列等式描述:

消费函数:C= 100+0.8Yd ,投资函数:1=200-10001

货币需求:L=Y-10000i

政府购买为550美元,税收为500美元,实际货币供给为900美元。其中i表示利息率。

求:(1)IS曲线和LM曲线的表达式:

(2)均衡的i和Y,以及在此均衡水平上的消费和投资水平。

解:(1) Y=C+I+G .将已知条件带入有

Y= 1 OO+O.8(Y-5OO)+2OO-1 OOOi+55O

即 0.2Y=450-1000i

Y=2250-5000i ..... 为IS曲线方程

M=L=Y-10000i=900

所以Y=900+10000i ..... 为LM曲线方程

⑵将IS方程带入LM方程

即 900+10000i=2250-5000i

15OOOi=135O

i=0.09

将i带入各方程,得

Y=225O-5OOO*O.O9=18OO (美元)

c= 100+0.8*(Y-T)= 100+0.8*(1800-500)= 1140 (美元)

1=200-1000*0.09=110 (美元)

6设消费函数C = 1000 + 0.75Y,投资函数1=20 -2i,货币需求L=0.2Y -0.5i,货币供给M = 50。

(1)求IS曲线和LM曲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息率。

(3)若政府购买增加50,求政策效应。(4)求挤岀效应。

解:⑴由Y=C + I,可得IS曲线的表达式:Y=480-8i。由M = L,可得LM曲线的表达式: i=-l 00+0.4 Yo

(2)联立以上两个方程求解,克的均衡产出Y =305,均衡利息率i=22o

(3)将政府购买增加50带入IS曲线。因为乘数为4,实际代入200,即IS曲线:Y=680-8i, 然后联立方程求解,得:均很产出Y=352,所以产出增加47:均衡利息率i=4I,所以利息率提高

19。

(4)计算政府购买增加50而利息率不变(=22)使均衡产出:Y=( 100+20+50-2*22)=504 均衡产岀增加504 -305 =199。这是利息率不变时的政策效应。上而已经计算了利息率提高时的政策效应为47,所以挤岀效应为199-47 =152?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