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如何提高师德修养

教师是学生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育就是以心灵塑造心灵,以人格造就人格的神圣事业。孔子云:“其身正,毋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毋从。”中

小学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成长中有极大可塑性的未成年人,教师的道德表现能够影响一个学

生的一生。作为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其身教必然重于言教。要在自己的职业道德

方面追求卓越,追求高标准,这是构建我们未来民族道德素质的基础。师德就是榜样,当

今实践师德是第一要务。

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时所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品质,它体现着社会和人民对教师

的希望和要求。教师师德高尚,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传道授业才能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那么,教师师德通过哪些途径来提高呢?笔者认为不外“知”与“行”两步,

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第一步,要“勤知”。努力学习教师道德理论,树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论人格。人民教师

道德理论是教师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导思想掌握了它,才能辨别善恶、是非,才能在自

己思想领域里战胜那些错误的,落后的道德观念。学习主要包括个人自学和有组织的教师

道德学习两种方式,内容主要有学理论和学楷模之别。个人自学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一

定的自我支配的灵活性、机动性,针对性强,但由于受教师个人理论水平、理想觉悟和自

我控制能力的影响,有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道德学习,

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可以解决一些共性

的问题。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认真向革命前辈、

英雄模范和优秀教师学习,对照自己的理论认知,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一个只有在道

德修养中时刻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自己思想行为的楷模,鼓励自己,在思想意识中

凝聚着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常以崇高的道德品质作为自己行为的目标,才能使自己的道

德修养不会迷失方向,才有可能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较高教师道德修养的人民教师。

第二步,要“善行”。参加社会实践,做到知行统一。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进行教师

道德修养,反思理论的指导作用,是教师修养的根本办法。在教师道德修养的过程中,从

教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信念到教师的道德行为和习惯,自始至终都是

在社会实践中和教育教学完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认识自己的行为是与非,才能

辨别善与恶习,才能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如果只是“闭门思过”、“坐而论道”,脱离实践去学理论,去修养,那么提高师德修养就要成为一句空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无论理论知识掌握的多么丰富出色,如果经不起实践的

检验,其理论的说服力是苍白无力的;或者说,在实践过程中,不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反思

与感悟,势必会多走弯路。因此,参加社会实践,投身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理论与实践

相结合的原则,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才能有效地提高师德修养。

进行教师道德修养,还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提

高师德修养呢?

1、努力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包括思想道德理论和科学文化知识。为了使自身修养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我们需要不断地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作为

一名人民教师,最起码要非常明确哪些应该多做或做好,哪些应该少做或不做。而这些,

在各种法律法规中有明确的规定,只要我们时刻在规定范围内做的更好,那就充分体现出

自己的师德修养在不断提高的过程中。

2、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因为先进教师是存在于社会之中,生活在教师队伍里的活生生的人,它能够以直观形式启发教育和感染教师,进而影响教师的思想和行为,监督

和促使他们以先进人物为榜样,取长补短,提高道德修养水平。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品质,要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多接触他们,以便受到感染和鼓舞,使

自己的行为趋于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要学习身边的模范教师,他们生活在自己身边,

看得见、摸得着,影响更直接、更深刻、更快捷。

3、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正确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于解剖自己,是促进个人进步的内在动力和外在推动力,是教师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由于教师工作的艰辛、繁重、复杂,教师在道德修养上会出现反复或曲折,也会因种种原因产生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

都是在所难免的。对于这个问题,关键是如何对待自己在道德实践中出现的违背教师道德

的言论和行为。正确解决方法是深刻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纠正不足,克服缺点,完善

自我。

综上所述,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一项根本内容,教师应该通过上述途径和

方法,积极地进行道德修养,在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下,更主要地通过自身不懈地努力,

日积月累,经过长期的锻炼,就能够使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成为具有良好教师道德修养的

教师。

《关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灵魂》如何关爱学生?

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国力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而承担培养人才重任的就是广大人

民教师。教师是学校教育职业的重要实施者,怎样去培养,培养出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

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强盛。

只有成为一个好教师,才能培养出好人才!那么,作为高校教师,怎样才能成为好教

师呢?一个名师最重要的是要有高尚的师德。爱,则是师德修养的灵魂。

它的内容很丰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爱学生。它是师德修养的理想境界,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起点

生活上关爱学生。教师应以一颗体贴入微的母亲般的爱心,对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

一动保持敏感性。当学生处于困境时,教师应及时予以伸出援助之手,一句热情中肯的评语、一次诚心的交谈、一个会心的微笑往往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习上关爱学生。

教学业绩突出的教师都是善于引导学生学习的“人师”,而不是偏重于传授知识的“经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还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活动双向交流的过程,优秀的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导师

和楷模,并善于用自己的言行,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心理上关爱学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现代的大学生精神上面对着许多诱惑,心理

上也处于一种动荡不定、伸缩性较大的过渡时期。这期间教师的积极影响和正确引导尤为

重要。每个学生都有得到教师的爱的心理渴望,在受到教师的关怀时,就会感到情绪上的

满足,这是学生生活与成长中非常重要的精神力量。这种教师对学生心理上的关爱是最高

境界的爱,是至爱。同时,敢于严格要求学生,善于耐心引导学生,也是对学生一种关爱

的体现。

教师无小节,处处皆育人。关爱学生,给学生以博大的人文关怀,不偏激、不歧视、

不情绪化,教师才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情真意切,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以对学生未来

负责的高度,指导好学生的现在,设计好学生的未来。

二、热爱自己的教师职业。它是师德修养的核心

首先,热爱自己的职业,必须强化职业情感。只有热爱一种职业,才能做好这种职业。南开大学年已九旬高龄的申泮文院士有句名言:“如果在科学家和教育家这两个身份中选择,我宁愿做一名教育家。”而他也正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对教育职业的热爱:化学基

础课执教65年,至今风雨无阻,准时准点活跃在本科讲台上,连青年教师都自愧不如。

而他的本科课改项目荣获国家级教学奖,所教导的本科生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很出色。这也

说明了:教学与学术并不矛盾,教学不仅不会使科研工作荒废,反而能在学术上促进新的

开发。

“得天下英才而育之”是人生一大乐趣。教师要不断强化职业情感,象那些教育前辈

那样热爱教育事业、教师职业,那会使自己感觉到教书育人不仅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生

存方式,一种人生的享受,在感悟和体验教书育人的快乐和高尚的同时,释放自我,实现

自我。

其次,热爱自己的职业,要加强自身人格的修养。人们常说:“先学会做人,然后再

去做事。”这是很哲理的。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教师就应该塑造好自己健全完满的人格。

高尚的人格是一种巨大的教育资源,“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高尚

的人格寓于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之中,它会使教师拥有人格魅力,形成心灵磁场。

教师的这种人格魅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工作的魅力。在教学工作中,无论是感

染学生,还是引导学生,首先要使学生信服,这种信服力正是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来实现的。它使教师在教学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第三,热爱自己的职业,要丰富自己的学识和才能。新世纪的高校教师,应该是学习

型的教师。“数简隐书忘世味,开卷有益为人师。”因此,在知识爆炸的年代,高校教师

应常读书学习,掌握国内外最新科技发展动态,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充分吸纳新领域内的新思想,新文化,新科技,充实业务及科研水平。从而筛滤旧有,活

化新知,积淀学养。教师是学生智力生活的一盏指路灯,师学勤,师知广,师业精,会成

为大学生走向社会在事业上效仿的榜样。

有名师说:“读书是我心灵的振翅,是我的精神呼吸。”的确,读书还使人谋求到自

我心灵的充实和精神的生长,可以使教师健康丰富的心灵与学生生动活泼的心灵进行高质

量的交流。教师的手不释卷,会使学生在校园里享受到美丽的书香人生。

因此,教师要乐于和善于通过读书学习不断丰富学识、拓展才能。要乐于和善于通过

实践不断锤炼教育艺术,达到“寓乐于教”。

第四,热爱自己的职业,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加入WTO,使我国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为广大教师和高校的发展、建设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为广大教师

施展才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天地。同时,西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和渗透,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泛滥,使一部分教师对教书育人的职业产生了疑惑,对无私奉献的

理想信念发生了动摇,开始崇尚自我,追求物质享受。这就要求教师要耐得住考验,要立

足岗位,慎独而甘于奉献,进取而勤于钻研,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不患得患失,不

骄不躁。

高校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年轻的大学生,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可塑性大,积

极上进,同时也存在较多的心理问题。针对他们的特点,教师必须善于调试自己的心理,

保持较强的心理承受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才能培育出优秀的人才。

三、教师同仁之间也要相互爱护。它是教师做好工作的条件

教师人际关系的和谐,能形成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人际关系的恶化,往往会导致心

理障碍,使人陷入乏味的名利纠纷。教师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兴趣、

优缺点,同时善待他人,不过分看重名利得失。用健康的心态,积极的人生态度与他人相处,形成竞争有序,团结协作的良好工作氛围。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教师对某种问题会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新、老教师之间通过合作交流、辩论沟通,能从不同的侧面和解决途径开拓思路,对知识产生

新的理解、创新。这样,教师才能富有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追求整体育人效果最优的

前提下,充分展示自身的教书本领和育人的技巧;教师与同仁之间才能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真正做到资源共享、年龄互补、心理互容、联抉共创教育的春天。

总之,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要义无反顾的热爱精神。只有心中有爱,有阳光,

拥有高尚的师德修养,热爱教师职业,才能乐此不疲,躬耕不辍,奉献不已;才能以忘我

的职业操守和浓烈的职业情感,求真求善求美,增辉“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师德修养核心是人文关怀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影响人生,教育承载着太重的社会责任。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自

然也就肩负起神圣的使命。全社会对教师的关注既突显着我们的作用,同时也给我们巨大

的压力。加强师德修养,不辜负社会的期望,是每个学校每位教师永恒的课题。因此,我

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开展也就不是应景之作了。然而,对于“师德”的理解每个人都会

有不同。增强法制观念、遵守岗位职责当然是师德的表现,但我认为,加强人文关怀、提

高人文修养才是当代教师师德的核心。

首先是关注教师自己。我们的教育缺什么?教师的理想。我们没有青春的活力,没有创造

的冲动,都与理想缺失有关。教育这个职业在本质上就是一个理想的事业。一个没有理想

的教师只把教师作为一份职业而不是作为一项事业。职业是谋生手段,事业才会产生奇迹。如果我们把第一年的讲稿重复几年去念,就是拿着教育的旧船票不断重复昨天故事的人,

我们不会走到教育的彼岸。而没有理想的我们不仅会迷失方向,更会折损我们的勇气,让

曾经追求的心永沉海底,这首先伤害了我们自己。

其次,我们要用心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在教育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记住什么,更要让

学生获得文化的浸染、精神的陶冶和理智的启悟。我们是否让《巴黎圣母院》教会学生辨

别美丑、把握善恶?我们是否用《安徒生童话》指点学生懂得同情和善良?我们是否用

《诸子百家》让学生知道中国文化的根?我们在课堂里不仅是把一个概念、一个公式教给

学生,更重要的是把一种观念、一种文化传授给他们,让文明延续。作为教育,“意义的

发现”比事物的科学描述重要得多。在教育中充实学生的精神感受,让他们了解广阔的世界,往昔的时代,了解他人、自然与自我的关系,建构自己与世界的联系,感受人类智慧

的高妙和伟大心灵的美好。让学生感悟世界的一切都与我有关,感悟“生活没有旁观者”

这一朴素真理。

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还在于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别,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教

养的能力,离开老师还会努力,是教育的成功。如果我们连自习都不能放心,这样教出的

学生不会有出息。他自己要有发自内心的需求,这样的人你一辈子都不用为他担心。我们

要努力使学生成为真正的人,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可替代有独立思想的人。

第三,人文关怀还表现为教育观念和方式的改变。关注人文的教育是探索和启蒙,而不是

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和交流,而不是强制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

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在这样的教育中,我们要使自己和学生一起从狭隘走向广阔。让我们的心灵不再闭锁,头脑不再固执,思想不再僵化,眼界不再狭隘。这样的师生交流

才会结出教育的丰硕成果。

历史不承认苦劳,历史只承认功劳,教育也是一样。没有人文关怀的死盯硬逼不可能有功劳,学生的成熟和成功才是我们的功劳。在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的推动下,让我们用更多的

思考指导自己的行动,让我们在付出“苦劳”这一必须代价的同时收获“功劳”。

什么是教学中的师德修养

一、提高教师德育素养和育人智慧

(一)加强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素质

教师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永无止境,包括教师伦理精神追求与专业发展,力求

做有品位的文化人,目的在于内练素质,外树形象。

今日做教师需要学习、实践、研究三位一体,缺一不可。

(二)克服职业倦怠,提升人格魅力

人格是一个人行为的基础,是一个人精神层面的自我。

教师人格发展需要外部环境保障和有效评价机制,还有来自管理者,同事以及来自学

生的关怀和尊重,教师也要对这此关怀与尊重有敏感性的感谢心。

当前,引起教师心理障碍和疾病的因素是存在于教师内心的各种矛盾和冲突,其中,

教师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不一致,是产生烦恼的重要原因。

重要的是,教师职业情感是提升业务能力的关键,职业情感直接决定了教师参与学习

的主动意识,教师没有职业情感的提升就不可能谈专业技能的发展,在师训过程中迫切需

要提升教师职业情感。

(三)增强育人意识,提炼德育智慧

课堂中的道德生活,需要唤起起教师德育热情、激发德育意识、培养德育能力、提升

教育智慧。

德育智慧是教师在长期的德育实践、感悟、反思过程中,在理论学习和教学工作不断

融合中逐步形成的对德育工作的规律性把握、创造性驾驭、深刻洞悉、敏锐反映和灵活应

对的综合能力,是教师教学工作达到圆润贯通、自由和谐状态的基本标识,是一个教师一

生中应该不断追求的目标。

德育智慧是良好教育的一种内在品质,表现为教育的一种自由,和谐,开放和创造的

状态,也表现为真正意义上尊重生命,关注个性,崇尚智慧,追求人生幸福的教育境界。

二、课堂教学中充满着道德教育

课堂教学应富有道德生活。

师生交往是课堂道德生活的关键因素。

课堂中存在着道德生活缺乏、道德价值没有被人们重视和学科中存储的道德资源没被

充分挖掘问题,从而偏离了教育本身意义。原因在于:认识上的不足;评价工作的不到位;同伴交往困难;课堂文化氛围不浓;人文关怀缺失等。

三、课堂中体现师德行为的方式

(一)师生关系现状与问题

关于教师品质,有49%的教师认为“爱心”是教师最重要的品质,包括尊重信任,严

格要求。

关于工作态度,总体是比较积极的,但地区之间存在差异,35.9%教师选择教师是自己的兴趣,而且女教师更多地是出于自己的兴趣。

多数教师的职业信念不够坚定,欠发达地区认同感低,男教师职业认同感比女教师低。(二)体现师德行为

以知育人以言育人以情育人以行育人以境育人

如何理解师德师风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到底什么是师德

师风?所谓师德,就是教师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诲人不倦…,这都是师德。师风,是教师这个行业的风尚风气。“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

认为,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作为一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岗位,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认真备课,认真对待每一次讲课,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古人对教师的教书方面的职责要求:传道、授业、解惑。任何事情都是双向的,学生如果看到老师这么努力、这么认真,付出这么多来教他们,我想他们肯定会首先在思想上对这位老师予以肯定,不会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老师的教学态

度持有怀疑,这样对学生的学习显然是很有利的。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

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

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

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尊重学生的实质是把学生当作和

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

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

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对教师来说,最好的回报就是得到学生

的真心拥戴。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师生之间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

学习、相互尊重。

如何理解师德的内涵求解

师德是教师这个职业的全部主题和内涵。古人说“严师如父”、“严师出高徒”

,正是说明这个道理。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严”这种爱的表现方式已经不能涵盖教师这

个职业的全部了,时代在发展,当今的“师德”除了延伸了古人的一些闪光的思想,还拓

展了更多的空间和内容,我认为“师德”具体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1、讲究师品。教师

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

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2、讲究师智。要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求教师学识渊博、学业精深、个性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把握教育问题的高超学术、和谐、感人的师

生关系,无不闪现着现代教育思想的智慧之光。3、讲究师能。一是要以科学的施教知识,深入学习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识,把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

过程,使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高度完整地统一起来。二是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恰当有效地选择教学方法和方式,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使教学知识传授与创新思想

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三是要有创新精神,积极开展教育和科学研究。探索新的科学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视野,在执教教学中提炼师艺、升华师技。4、讲究师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思考教育者和师德示范者。我国现代哲学家杨

维说;“师者,人之模范也”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师不仅要有这种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学生所敬佩。还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

精神状况和行为表现,积极地影响教育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

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现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师德---对教师师德内涵的思考

内容提要:目前,提倡教师做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强调教师无限牺牲时间,精力、生活、健康乃至生命“敬业”的传统师德观还在盛行。殊不知,这种过分强调老师牺

牲的师德观与当今时代旋律已有诸多不符。本文就当今教师的师德内涵做了初步探讨。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它包括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必须

遵守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以及他们在工作中将这些规范、准则逐步内化而形成的观念、品德。通常,人们所说的“师德”是就后者而言。说到师德,曾经我的脑子里会浮现并震

撼于这样的画面:深夜,羸弱多病的身影伏在昏暗的灯光下备课、批改作业;在自己家人

病重或痛失亲人的情况下,依然坚守教育教学第一线……在经历了二十多年风雨坎坷的教

学生涯后,自己虽然早已成了这画面中的一员。可回首往事,看看现在,心里却不免生出

一丝凉意!一、传统师德观的特质及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历史根原。传统师德观的特质

是强调教师的“牺牲”精神,提倡教师做“燃烧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从而忽视了教

师个体生命价值的存在。传统师德观产生的背景是我国历史上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社会。这种社会实际上就是一种封建统治者改朝换代的轮回。不断重复的“家天下”的统治

模式使得教育长期沦为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统治者培养奴役人民

的工具(官员)和被奴役的对象(百姓)。教学及考试选拔的内容主要在“四书五经”里

取材;教学方式是老师传授学生接受;学生学习方式主要靠死记硬背;考试答题一般也只

能承袭“古圣先贤”的观点,不允许有个人创造性的见解。为“家天下”服务的目的性决

定了传统教育的封闭性。正是这种为统治者服务的目的和封闭性特点决定了传统师德观的

基本特质——将老师作为“牺牲”的对象。1、“家天下”的统治时代,只有极少数的统

治者才是国家的主人,他们才有做人的权力和资格,只有他们的利益才会得到保护,忽视

甚至牺牲教师的个体生命价值,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2、在轮回中缓慢发展的相对稳定

的封闭的社会生活环境及教育教学目的、内容、方法的长期固定,使得教师能够通过自己

的努力“牺牲”来换取学生的“美好前程”。“燃烧自己,照亮学生”自然就成为社会对

老师的要求和老师的自律行为。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只要老师孜孜不倦,学识渊博并呕

心沥血用自己的“一桶水”倒满学生的“一碗水”,学生就能凭着这“一碗水”考试晋级,升官发财,风风光光或平平淡淡过上一辈子。于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孔子),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成为古代先贤的训导。于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成为社会对教师及教

师们自身的自律要求。这些诗句也就常被人们用来描述、鞭策或赞美老师的形象。二、传

统师德观与现代社会的矛盾。(一)现代社会已普遍进入民主法治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

成了国家公民,都享有同等的民主权利。教育的目的不再是为极少数人服务,而是为全体

社会公民服务。教师作为社会公民的一部分,自然应享有同等的生存发展的权利。一味强

调“牺牲”老师,与现代民主法治思想相冲突,显得不公平,不合理。(二)现代人文观

认为,每个生命都是宝贵的,都应得到尊重和关怀。老师的生命理当应在被尊重和关怀之列。因此,老师的健康权及享受生活,享受生命的权利应该得到保护。一味提倡老师“牺牲”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是不人道的。(三)现代社会理念,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存在,

每个个体都是社会的宝贵资源和财富。只有每个个体生命价值的最大化,才能构成社会整

体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除非特殊情况,万不得已需要老师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强调老师

牺牲,这是社会资源的浪费,是不划算的。(四)现代社会背景下,老师“燃烧自己”,

不可能“照亮学生”。随着现代社会普遍走向民主、法治化时代,社会发展不再是简单迟

缓的封建轮回,而是日新月异,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尤其随着当今知识经济,信息化时代

的到来,知识呈爆炸式增长。社会生活内容和背景的改变,使得传统的师德观——无限牺

牲老师的时间、精力乃至健康、生命的敬业方式,即便老师很渊博,很牺牲,将自己“烧

成灰烬”,用自己的“一桶水”倒满学生的“一碗水”,也不可能真正“照亮学生”,满

足学生一生的知识需求。(五)本人及许多老师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生活经历都证明

如果注重老师个体的发展,保障了老师的身体健康,并给老师适当的学习、充电乃至享受

生命的时间和机会,反而能保持教育教学的源头活水,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因此,从现代

民主法治思想及现代民主主义人文观,当代社会生活形势及自身体会等多角度看,过分强

调教师牺牲的传统师德观都是有偏颇的,传统师德观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那么,师德内涵应如何界定?或者说,现代社会教师应具备怎样的师德?作为一个现代社会

的教师,师德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经长期思考,本人认为:一、继承和发扬传统师德观

的合理因素,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潜心于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和

理论研究。“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教师的职业是教书育人。尤其作为当

代社会的教师,其劳动的知识性、专业性、艺术性、复杂性、长效性、示范性与创造性的

特点,决定了作为教师必须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师德观中的合理因素,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并保持淡泊、宁静的心境,不计名利,心无旁骛,致力于教育教学工作。二、要有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自从人类进入了民主文明的法治时代,教育就不再作为统治

者愚弄麻醉人民,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而成为培养能够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的人才的专

门机构。传承人类文明,培养能够适应社会生存发展的合格公民,是现代教育,也是当代

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在教书谋生的同时,是否存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

是衡量一个现代教师是否拥有师德的重要标准。三、实施现代民主教育,杜绝传统专制教

育对学生的戕害。现代民主教育,即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和能力的教育。民主意识主要指平

等意识,每个社会成员都是平等的国家公民,享有平等的民主权利。民主意识还指主人翁

意识,社会责任感。每个社会成员对国家和民族乃至整个人类都拥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回

溯历史,人类民主平等,做国家主人的愿望由来已久。俯瞰今天,世界及我国都进入了民

主法治社会,民主进程已不可阻挡。当今时代需要的不再是只知顺从主子的奴仆,而是懂

得人的尊严,具有独立完整的人格,既能享受民主权利,又能承担社会责任的具有民主意

识和能力的社会公民。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实施现代民主教育,还是沿袭传统专制做法,这

关系到我们是否在旅行教师职责,是否在为祖国培养合格公民。现实的教育教学实践中,

至今还有许多教师有意无意地沿袭了传统教育中的专制理念和习惯做法。缺乏民主平等观念,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在学生面前摆出全知全能,神圣不可侵犯的样子。采用

传统的“人治”模式,靠个人威信管理班级。忽视学生个体差异,违背教育教学规律,

“拔苗助长”。对学生简单粗暴,甚至实施高压,体罚、变相体罚手段,美其名曰“负责任”,出了问题还喊冤!殊不知,这种高压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往往心态扭曲,形成奴性

人格,不符合未来社会的要求。这种“负责任”的教师实际正在干着对学生,对未来社会“极不负责任”的事情!四、坚持素质教育,抵制应试教育。应试教育的不合理已经被

人们公认。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的在飞速发展的现代民主、文明、开放的社会背景

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理想的教育模式。它符合现代及未来社会的要求,体现了人们对社会

生活的普遍愿望,代表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中国教育的希望。应试教育在中国历史

悠久,根基牢固,在思想上难以肃清其余毒。何况,近年来一些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尤其

一些所谓的名校,已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应试教育操作体系。因此,“素质教育喊得轰轰

烈烈,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曾经让人感到惊讶,而今,素质教育音讯寥寥,偃旗息鼓,人们几乎羞于提及!应试教育卷土重来,大张旗鼓,却不再有人奇怪!作为一个有社

会责任感,有良知的教师,当你承受应试教育的强大压力,当你面对个人名利和社会使命、学生发展的抉择的时候,选择后者就是坚守师德!换言之,工作中把学生当人看(而不是

自己利益的砝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幸福和社会发展需要来施教,这就是师德!

通过师德规范学习,我对此有了明确的认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先学为人师,育人必先

行为世范。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是教师重要的素质,

是教师的灵魂。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

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我认为能提高教师的师德素质应做下

如下几点:

积极投身于“课堂质量工程”活动中,争取本学期达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基础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个关

键的环节。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课程评价观,强烈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坚持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学习。新课程的实施,迫切要求广大教师加强学习、进修,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优秀的中小学教师既需要有扎实的学术根底,广阔的学术视野,不

断更新知识、追逐学术前沿的意识,又需要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青少年发展的规律,掌

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具备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对学生认真负责的品质。要想与时俱进,与新课程共同成长,就得坚持参加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习,以主人翁的心态投入到课程

改革的浪潮中。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经有这样的名言:“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

别人的孩子是神。”这句话道出了老师爱学生与普通的家长爱孩子有着巨大的区别。它体

现了教师更多的无私的奉献,默默地付出。爱学生不是口号,它需要付诸行动。

教师要认真学习政治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同时,教师要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

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学生身心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

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不断地充电,才能适应知识经

济时代的要求。

知识在于积累,“厚积而薄发”是人民教师应具备的文化素养,做好读书笔记就能使知识

不断积累,思想与时俱进。反思是自我提高的阶梯,好好想想,看哪里做的不对。这样会

使我们保持一种积极探究的心态,也会让自己观察研究自己的教学,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

与观念会有深层的认识。教师处处事事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正视自己,解剖自己,凡是学

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给学生树立榜样,凡是要求学生不做的事,自己坚决不做,

以免给学生留下坏的印象,言传身教比单纯说教有效百倍,教师必须经常学习来充实自己。学校是读书的场所,是书籍的王国,真正的教师必定是一个读书的爱好者,教师的读书习

惯会影响学生。不管教师读书难的理由有千万条,但每个教师应清楚,教师要坚持读书、

读好书。

总之,教师要不断学习、充电,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努力提高自己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以奉献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待工作。教师师德的自觉性,

是行风的建设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成为一个良好口碑的教师,重温天底下最灿

烂的工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