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A卷)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A)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太阳活动爆发被人们形象地称为“太阳发脾气”,人们也一直在研究“太阳发脾气”时地球上发生的变化,但仍有很多领域的问题难以解决。据此回答2?3题。

2?当“神舟七号”飞船在太空运行时,对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

A .太阳辐射B. 太阳活动

C .发射场的天气状况D. 地球自转速度

3.“太阳发脾气”时可能发生(

①手机用户通话时信号时强时弱

)

④固定电②信鸽迷途③地球各地的夜空产生极光

话信号中断

A .①②

B .②③C. ③④ D .②④

4. 下列关于地球生物出现、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存在大气,地球上必然存在生物

B .日地距离对地球表面温度的高低没有必然的影响

C .地球体积和质量对地球大气圈的形成没有作用

D .比较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为生命的产生、发展提供了条件

歌曲《祈祷》中唱道:“让地球忘记了转动啊,四季少了夏秋冬;让宇宙关不了天窗,

叫太阳不西沉。”据此完成5?6题。

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歌词中的“转动”指的是地球的绕日公转

B .歌词中的“关天窗”主要是地球自转造成的进入黑夜

C .如果太阳不西沉,全球各地都会发现北极星位于夜空中

D .黄赤交角的存在是春夏秋冬更替的重要原因

6. 下列现象不是歌词中的“转动”引起的是(

A .昼夜长短的变化

B .昼夜现象

C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 .四季更替读“经纬网图”,回答7?9题。

7

A

.丁 B .丙 C .乙 &不考虑地形起伏,图中各点最早迎接新年曙光的是 A .丁

B .丙

C .乙

9?若甲、乙两地同时日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南半球

B .太阳直射北半球

C .北半球昼短夜长

D .南半球昼夜平分

当地时间20XX 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海域发生日本有观测史 以来震级最高的地震 一一里氏9级地震。读图回答10?12。

,乙

1

尸]( 10°

1炉 30° N 20° N IO°N ------- (T lO^S 20° S

)

D .甲 ) D .甲

10 .地震源位为于北京的(

A .东北

B .东南

11.中国援助的救灾物资由北京机场运往地震灾区,其最短航线的航向是 ( )

A .飞向正东

B 飞向东南

C .飞向东北

D .先向东北,再向东南 12 .此日过后三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 ( ) A .逐渐加快

C .先加快,后减慢 读图,回答13?14题。

C .正

D .西南

C .飞向东北 ( B ?逐渐减慢

D ?先减慢,后加快 13. 图中序号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A .① B .②

14. 若热带较现在的范围扩大两个纬度,

D .④ ( )

D . 21 °6'

图中所示AB 为昏线,AC 为晨线,据此回答15?16题。

立噱!

主臭翌;!展 ...

C .③

则黄赤交角变为 C . 25 °6'

日本发生迄今为止理级氓大地理日左%■斤羽正

9.0 ft

裾歪10公里

可哇蚩生里西7国

皿上的金畫

17.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是偏转后的方向,下列表示偏转方向正确的是()

B

18?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XX年部分假日安排的通知”中提到,调

休,共7天。10月8日(星期六卜10月9日(星期日)上班。下列关于国庆

节期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向南移动

B .赤道上昼渐短、夜渐长

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正向南移动

D.北京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甲、乙丙是地处不同纬度的三座房屋二至日时的阳光照射情况(a或b)。读图,回答19?20题。

19 .关于三地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三地都位于北半球

B. 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C .乙地位于南温带

D.丙地位于北温带

20 .以下直接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的方法,正确的是()

A.太阳位于南方天空,因此海口正午的影子总是朝北

B .开普敦位于南半球,正午影子朝南

C .北半球太阳东升西落,南半球太阳西升东落

D .极圈内由于太阳高度低,利用太阳的东升西落辨别方向更合适

号12345

6

7

8

91

1 1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2

答案15.此时北京时间为(

A . 13 时40 分B.

16?此时太阳直射的纬度是

A. 20°N

)

10时20分

( )

B. 20 °

C. 1时40分

C. 23 °6' S

D . 2时20分

D. 23 26' N

10月1日至7日放假

7

勿衷示黑夜匚二

I表示白天

tr

二、综合题洪50分) 2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9分)

材料一我国拥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但人类系统观测黑子的历史不足 300年。黑

子数量高峰年称为太阳活动峰年,人类系统记录的第

23个太阳活动周期于 1996年开始。

材料二太阳活动周期预报图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黑子发生在太阳大气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 层,它的形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图中信息可以看出, 年是第23个太阳活动峰年。 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活动是太阳风暴的诱发因素。太阳风暴对地球气候和地球运动有长期影响,对于 人类社会的高技术系统有无危害?如果有,请举例说明。

⑵从9月23日前后到12月22日前后,地球运行在左图公转轨道的 _______________ 段上。此 向 ________ 扩大。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球的公转轨道为近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椭圆轨道;地球运行到左图中 ________________ 点时, 接近远日点位置,其公转速度 __________ ,此时北半球的节气为 _______ ;地球运行在左图中的 ③段上时,公转速度逐渐变 __________ 。 23. 下图为“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其余部分表 示白昼。读图回答问题。(11分)

J

■.

1

J J

/

■%.

1

TTWW

第為周期太阳翳子数预报

年)

——预怙值——实际值

J0075和250075

50

2 1111

太阳黑子数

(3)与黑子活动同步的太阳活动还有 ,因此, 时期,太阳直射点移动在右图的 _______ 段上;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范围由 22 ?读图,回答以下问题。(8分)

(1)在下面左图中,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标注二至日的位置和日

23^6 r S

23D 26N

1R()°

90" 60°30。0*

地球部分地区昼夜分布示意图

⑴据图判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丙三地的月份与日期是

(2) 比较甲、乙、丙三地,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最小的是______________ 地。

(3) —年中甲、乙、丙三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是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

A .甲地最大

B .乙地最大

C .丙地最大

D .三地相同

(4) 甲、乙、丙三地至少需要再过_______ 小时才能全部进入新的一天,届时甲地的地方时

是______ 日______ 点。

24. 读“不同地点昼长随季节变化统计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枚井*■平#?**:怙茹

1

(1) 判断A、C、D三地的地理纬度:

(2) 昼夜长短因季节而变化,但_________ 地区例外,这里全年昼夜

⑶从A到D四幅图中可以发现,昼夜长短变化幅度的规律?

⑷判断A、C两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度最大值: A __________ , C _________

(5) 当太阳直射在10 °时,D地一天中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

25. 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中国西北地区平均气温升高了 2.7C,年均降水量增加

了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0分)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

材料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

材料三纳木错30年面积扩大60平方千米。

纳木错位于西藏当雄县与班戈县交界处,藏语意为“天湖”,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咸水湖。近30年来,湖区面积已由1 920平方千米扩大到1 980平方千米。仅,湖面就“长高” 60 多厘米;较为干旱,降水较往年明显减少,湖水却依然上涨了20多厘米。

(1) 根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的明显变化及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

因。

(2) 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

(3) 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

答案

1.

D [地球从属于太阳系,太阳系从属于银河系,银河系与河外星系共同构成总星系。

2. B

3.A [第2题,太阳活动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和强烈的电磁波辐射,会对飞船的仪

表或无线电通信产生较大的影响。第3题,信鸽要利用地球磁场定向,太阳活动扰乱磁场,

产生磁暴”而使其迷途;同时无线电通信也会受影响,使手机信号不稳定;太阳活动使两极地区在极夜时多产生极光;固定电话通信不受太阳活动影响。]

4 . D [地球上的生物出现的原因,既有安全的宇宙环境,也有地球不同于其他行星的

自身条件。]

5. C [只有在夜晚,才能用肉眼观察到北极星。]

6. B [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绕日公转且本身不发光、不透明造成的。]

7. B [地球的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所以图中四点线速度的大小排序是丙〉乙 =丁>甲。]

8.A [新年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丁位于南半球,而其他三点位于北半球,为昼短夜长,所以丁是四地中最早迎接新年曙光的地方。]

9.B [甲、乙同时日落,说明其共同位于昏线上,所以此时北半球昼长于夜,太阳直射在北半球。]

10.B 11.D

12.B [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此后三个月内速度逐渐减慢。]

13.C [黄赤交角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

14.B [热带较现在的范围扩大两个纬度,则南北回归线各向高纬方向移动 1 个纬度,即黄赤交角扩大1°变为24° 26']

15.A 16.B [本题组以光照变式图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从图中可知此时太阳直

射95°E,70N?90°N之间出现了极夜现象,所以,此时95°E的地方时为12 : 00,此时太阳

直射20°S,再结合地方时时间计算公式,可得出此时北京时间为13 : 40。] 17.B [本题考查物体水平运动转偏状况,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作水平运动的物体在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转' ]

18.C [10 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并向南移动' ]

19.B [甲图太阳光线从南北方照射,应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由于太阳高度大小相差不大,应位于赤道附近' ]

20.B [本题主要考查各地的太阳光照情况,以便更好地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海口的纬

度大约是20°N,地处南北回归线之间,影子会朝下或朝向南北方;开普敦位于非洲南端,地

处30°S以南地区,正午太阳在其北方,影子朝向南方;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不管南北半球,太阳总是东升西落;极圈内由于有极昼极夜现象,利用太阳辨别方向并不方便' ] 21.(1)光球由于黑子的温度比周围低1 000多摄氏度,所以看起来比较黑

(2)2000

(3) 耀斑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

(4) 有'耀斑爆发会发射强烈的电磁波,这些电磁波传播到地球附近,会强烈干扰地球高

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通信,甚至使各类无线电通信发生短暂的中断'此外,电离层发生强烈扰动,从而使宇航员可能受到辐射伤害;电磁遥感测量在磁暴期间常常发生错误;电波路径发生位移,全球定位系统(GPS)定位、导航产生误差;大磁暴使电网超载,造成输电线

路中断等'

22. ⑴略。(2)③ b 极夜北极点北极圈

(3) 正圆A 较慢夏至快

解析二至是冬至和夏至,对应的日期分别是 1 2月22日前后和6月22日前后,并且注意冬至日时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

23. (1)23 26' S,180 ° 12 月22 日(2)乙(3)D (4)16 23 4

24. (1)0 ° 66 °4' S 90 °N ⑵赤道平分(3)纬度愈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愈大

(4) 23 2°6' 46°52'

(5) 整日太阳高度保持在10°

解析对统计图的阅读分析,关键是要看清坐标关系,本图反映的是不同地点的昼长随季节变化的

状况'依据各地一年中昼长的分布特点,可以判断出各地所在的地理纬度' A 地

的昼长没有随季节而变化,全年均为12小时,应在赤道上;C点冬至日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出现极

夜现象,应在南极圈上; D 点只有在二分日昼夜平分,冬半年出现极夜,夏半年出现极昼,应该位于

北极点'根据各纬度昼长的分布及变化状况,我们可以得出“纬度愈高,

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愈大” 的规律。解答(4)、(5)两小题时,需要我们转换思维角度,从已经判断

出的纬度值来分析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特征。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最大差值是:在南、北回归线

之间的地区,等于当地纬度加上23°6';南、北回归线以外的地区,各地正

午太阳高度变化的最大值是46°2'(即等于黄赤交角的两倍)。极点太阳高度的分布情况十分特殊,出现极昼现象时,整日太阳高度不变,其高度等于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25.(1)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

水循环加快。

(2) 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使部分地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

(3) 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山区降水增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导致洪涝(或雪灾、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建议在山区多建水库,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

解析全球变暖使西北地区水循环加快,气温升高,加快了冰川的融化,使河流和湖泊的水量明显增加,可能导致洪涝(或雪崩、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