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选作业指导书

分选作业指导书
分选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 工序时间:编制:批准: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 保密等级:保密版本/状态:发文号: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 2014-11-3 发布2014-11-3 实施

《光泽度测试作业指导书》修订履历表 1目的及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反射计以20°、60°或85°几何条件测定色漆漆膜、塑料、陶瓷、石材、纸张或金属材料等平面制品的镜面光泽度的测试方法。本方法不适用于含金属颜料色漆漆膜的光泽测量。

20°几何条件适用于高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材料); 85°几何条件适用于低光泽材料(即60°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材料)。2参考标准 GB/T 9754-2007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 面光泽的测定 GB/T 8807-1988塑料镜面光泽试验方法 ISO 2813:2014色漆和清漆不含金属颜料的色漆漆膜的20°、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 ASTM D523-2014光泽度测试方法 3仪器设备 三角度光泽度测试仪 生产商:深圳市三诺仪器有限公司型号:SN-206085 4测试条件 4.1测试对象:液体漆样 4.1.1试验用底材(底材应是镜面质量的玻璃,厚度为3mm ,尺寸150 x 100mm , 玻璃最小尺寸至少应等于光照区域的长度); 4.1.2漆膜涂布器(槽深为150 ± 2 pm的块状涂布器或采用其他施涂方法); 4.2 20 °、60。和85。镜面光泽的测定方法: 4.2.1 60。条件适用于所有的漆膜,但是对于很高光泽和接近无光泽的漆膜,20°或85。也许更适用。 4.2.2 20 °条件在对高光泽漆膜(即60 °镜面光泽高于7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4.2.3 85。条件在对于低光泽的漆膜(即60 °镜面光泽低于10单位的漆膜)的情况能给出更好的分辨率。 5测试步骤 5.1校准 本设备共有黑色涂料及白色涂料两个校准模块并附有不同角度下的校准参考 值,在测试之前要对照测试条件对该角度(20。或60。或80 °)进行校准以保证测

产品测试作业指导书

1.0目的 为确保本公司所制作的产品符合客户需求,在合理的情况下展开对产品进行针对性测试。 2.0、适用范围: 凡属本公司与客户所签订合约或订单上所需求的产品要求。 3.0、职责: 3.1、业务部:负责客户的信息收集、整理;标准的信息沟通以及确认。 3.2、工程课:根据客人的测试要求,界定产品测试工序。 3.3、品质部:根据客户要求,制定测试文件并结合测试测试文件要求,对产品进行测试。 4.0、测试标准要求 4.1、烧烟测试:产品的破坏性测试需要能通过2根烟对烧5次(即10根烟)后,产品不能有脱落、掉漆、掉色现 象。 4.2、粘油测试:产品表面涂层附着力测试,用专用的3M胶纸贴在产品表面,停留90±30秒后,以反向180°角迅 速拉起,涂层表面不能有脱落、掉漆、掉色现象。 4.3、摔箱测试:包装成品可靠性测试,卡通箱陈品需要通过一角三棱六面的摔箱测试,产品摔箱高度如下(如客户 有特别要求,以客户要求为准) 4.4、盐雾测试:产品质破坏性测试,将产品放在盐雾测试机中进行抗氧化测试(圣诞系列产品为1%盐水24H,其他 类别产品5%的盐水24H)产品表面涂层不能有生锈、氧化、变色、掉皮、掉漆显现。 4.5、重金属测试:产品须通过ROHS测试,产品本身材质,含铅量不能超过300ppm,产品表面涂层不能超过90ppm。 4.6、泡酒测试:抗氧化测试,产品放在52度白酒中泡30分钟,再取出放在自然环境下4H,不能有生锈、氧化、 变色、掉皮、掉漆现象。 4.7、拉力/挂重测试:属功能测试,圣诞挂钩产品,需要能通过3磅的挂重测试;沐浴类产品,单钩需要能过5分

钟35磅的挂钩测试;双钩需要能通过5分钟50磅的挂钩测试。 4.8附着力测试:涂层需能过粘油及百格测试; 4.8.1、百格测试:用界刀在测试品表面上介横竖九条相互垂直且相距1/16英寸(2mm )刻度痕,需介透涂层, 但刻痕切勿番界,将胶纸贴在刻痕上; 4.8.2、粘油测试:直接粘胶纸,用手指平面压实,待90± 30秒,左手压住产品,右手捏住胶纸的自由端,反向 约180度迅速撕除3M 胶纸,涂层表面不能有脱落、掉漆、掉色现象。 4.9、洗碗机测试:在80-90℃洗碗测试机内测试300个循环,产品不能出现掉漆、掉叻架油、变色、龟裂现象。 5.0、各客户要求测试项目

LOA-LED点光源作业指导书

LOA有限公司制定/核准: 文件编号:ZSC-SOP-002 作业指导书点光源组装作业工艺页码1/10 版次A0 生效日期:2010-5-28 适用机型:点光源工序名称:元器件安装工序号:01第1页共10页 控制重点及图示 拟制: 日期: 审批: 日期:

LOA有限公司制定/核准: 文件编号:ZSC-SOP-002 作业指导书点光源组装作业工艺页码2/10 版次A0 生效日期:2010-5-28 适用机型:点光源工序名称:元器件安装 (一)作业前准备事项(二)作业中注意事项 1. 清洁工作台面。 2. 检查所用工具是否可以正常 操作。 3. 所需物料是否到位。 4. 所用物料整齐摆放在工作台 上。1. 发光二极管的方向。(长脚为正极) 2. 集成块的方向(带点的一端对电路板上的图形的缺口) 3. 注意电解电容的正负极不能接反(电容上有标识) 4. 注意识别电阻上的色环。电阻的阻值是否与安装图一致, 合万用 表抽检确认。) 5. 发光管和电阻贴板安装。安装整齐。 ( 结 操作步骤控制重点及图示 1 .元器件准备,电路板准备。 2. 元器件整形 3. 手工插件 4.按照先低后高,先轻后重的原则, 按安装图插件顺序如下: 电阻,二极管,集成块, 极管,发光二极管,电容。 拟制: 工序号:01 (三)作业后注意事项1 板子往下工序运输中不要 掉落器件。 第2页共10页 顺序检查 1.电阻 2.二极管 3.集成电路 4.三极管 5.发光二极管 6.电容 1 一般二极管,电解电容,集成块的引脚标志如图。此图仅供参考。说明一般元器件的特 征,实际安装时以BOM表上的规格为准(结合万用表测试确认)2按照第二 页中安装图所示位置安装。 日期: 审批: 日期: 自主检查 1. 元器件安装正确性(对比安装 图。 2. 自检合格后流入下一工序。 设备、工具及材料 插件工装镊子 尖嘴钳。

插件作业指导书

精心整理插件作业指导书 一、生产用具、原材料 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 二、准备工作 1、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 1、按PCB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 1、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 3 4 5 6 7 1 2 3 4 1 2 3 4 5 6 1 2、用夹子夹住插好件的线路板,铜泊面喷少许助焊剂,用刮刀刮去锡炉锡面上的氧化层,将喷好助焊剂的线路板铜泊面浸入锡炉,线路板板材约浸入0.5mm,浸锡时间为2-3秒。 3、浸好锡后,手斜向上轻提,并保持平稳,不得抖动,以防虚焊、不饱满。 4、5秒后基本凝固时,放入流水线流入下一道工序。 5、切脚机开始进行切脚操作,观察线路板是否有翘起或变形。 6、切脚高度为1-1.2mm,合格后流入自动波峰焊机 7、操作设备使用完毕,关闭电源。 四、工艺要求 1、助焊剂在线路板焊盘上要喷均匀。 2、上锡时线路板的铜板面刚好与锡面接触0.5mm即可,不得有锡尘粘附在线路板上。

3、不得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铜铂起泡现象,锡炉温度为255-265度(冬高夏低),上锡时间2-3秒。 4、焊点必须圆滑光亮,线路板必须全部焊盘上锡。 5、保证工作台面清洁,对设备定时进行记录。 五、注意事项 1、焊接不良的线路必须重焊,二次重焊须在冷却后进行。 2、操作过程中,不要触碰锡炉,不要让水或油渍物掉入锡炉中,防止烫伤。 3、助焊剂、稀释剂均属易燃物品,储存和使用时应远离火源,发泡管应浸泡在助焊剂中,不能暴露在空气中。 4、若长期不使用,应回收助焊剂,密闭。发泡管应浸在盛有助焊剂的密闭容器中。 5、焊接作业中应保证通风,防止空气污染,作业人员应穿好工作服,戴好口罩。 6、链爪清洁储液箱体应经常添加与定期更换,液面高度为槽高的1/2—2/3处,注意调整毛刷与链爪间隙。 7、换锡时,注意操作员工安全,避免烫伤。 8 9 1 2 3 1 2 3 4 5 6 1 2 3 4 5、对过高元件,如工字型电感、电解、三极管焊盘必须补焊到饱满。 6、电烙铁在焊盘上停留时间不能太长,在2秒左右,整流器轻拿轻放、不能用电烙铁戳或挑线路板元器件、焊盘,以免损伤器件及板子。 7、每测试5000个镇流器更换一支测试灯管,测试前灯管先燃点至少10分钟。 8、测试时,功率表输出端必须安全防止,地板使用绝缘材料填起。 9、测试回路串联短路灯泡。 10、完工后清理好台面工作现场,关闭使用电源。 五、注意事项 1、补焊烙铁、功率表输出电源测试端注意放置,防止事故发生。 2、发现电参数异常时,及时与技术部仪器校对,避免误判。

网版制作作业指导书

网版制作作业指导书 网版制作作业指导书 1.1新网框先用砂纸进行打磨处理,擦干净网框上的灰尘及垃圾,再选其中一面 上好底胶(底胶的配制:拉网胶水:50g、稀释剂:25g、硬化剂:13g、停放30分钟硬化干透后方可使用)。 1.2根据网框尺寸裁剪网纱,(通常网纱直径比网框大10cm左右)。 1.3检查绷网系统气压,施力杆要正常安全,夹子无松动问题后方可拉网。 1.4调节气压,并打开入升降垫木板开关,将垫木板开至最高位且检查垫木板是否平整。 1.5将网框放在拉网台面上,调整好夹子与网框的距离且保持平行。然后再将网 纱夹在网框四周夹子上。注意夹子要摆放整齐,夹子与夹子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大小一致(防止因受力不均匀影响拉网质量)。网纱不可有皱折,应保持平整(预防拉网时拉破网纱)。 1.6将施力杆调至最高施力位置,并用手向下均匀施力,施力时应注意四周的施 力要均匀且施力次数要尽量相等。每施力一次均要用张力计测量网纱张力情况,达到要求后即停止施力。并将施力杆调至最低位。 1.7拉网胶的配制:拉网胶:50g、稀释剂:25g、硬化剂:13g。 1.8待网纱达到所承受的最高压力后,在网框与网纱接触处,均匀地涂上适量的 拉网胶,在涂拉网胶时尽量不要超出网框内、外侧,不可将拉网胶滴到网框内的网纱上,低于51T网纱涂拉网胶要涂二次或以上,且每次都要涂均匀,以保证拉出的网更加牢固耐用,末一次涂胶完成后,自然干燥约30分钟。使

网纱紧粘于网框上。 1.9将施力杆沿逆时针方向均匀施力,使四周夹子同时往内缩,然后再松开夹子, 取出绷好的网,并用刀子割掉网框外侧的多余的网纱,切割时一定要割得整齐。 1.10绷好的网用胶带封好四周,封网时需用毛巾擦拭胶纸,胶纸内不可有气泡, 尽量将胶纸内的空气擦出,使胶纸与网框完全贴紧(延长丝网使用寿命),上、 下层胶纸尽量重合在一条线上(防止因沾水使胶纸脱落)。 1.11封好的网需静止8小时以上,再用毛巾擦拭二面胶纸与网框接触的地方。用 清水及洗洁精对丝网进行清洁处理,洗干净的网用干净的毛巾擦干网上的水印。放入烤炉以50?烘干。烘干后的网放在指定位置,待上浆晒网。 2.3.2烤够时间后,将网版拿出,将底面上浆三次,又上下旋转180?,再从下向上上浆一次,然后翻过网版顶面,从下向上浆一次,再将网版上、下旋 180?,从下向上上浆一次,放入烤箱烘烤。 2.3.3烤够时间后,将网版拿出,将底面从下而上上浆一次,再将网版上下旋 转180?,从下向上上浆一次,烘干即可。 2.4 51T网上浆方法(分三次上浆,且每次上浆后烤30分钟、50?) 2.4.1第一、二次上浆动作用2. 3.1、2.3.2 2.4.2第二次上浆烤够时间后拿出网版将底面从下向上上浆三次,再将网版上、 下旋转180?,从下向上再上浆一次,烤干后即可。 2.5 90T网版上浆方法(分三次上浆,烘烤条件同43T网上浆)

点云分类作业指导书

点云分类作业指导书 1目的: 对经预处理合格后的LIDAR点云成果数据进行精细分类,为下一步DEM 数据的生产提供高精度的数据成果,使之能够在相应的领域广泛应用,并保证最终产品达到相应的精度要求 2适用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激光扫描点云数据的编辑及DEM生产的工作。 3职责: 本指导书除特别说明的责任人外,由数据产品工程师负责 4工作容: 4.1制定生产方案 4.1.1确定方案制定的基本原则和执行的依据 4.1.2确定测区围及测区工作量情况 4.1.3确定待生产数据的具体类型及作业的难易程度情况 4.1.4确定DEM生产的技术要求 4.1.5确定成果的质量检查和验收的相应要求 4.1.6提交成果的数据形式和成果资料的容 4.1.7其它需要在方案里确定和解释说明的容 4.1.8DEM生产方案由技术总监审定 4.2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是否转包 4.2.1确定转包费用 4.2.2考查、选择承包方 4.2.3按分包方控制程序要求评审转包合同和技术设计书 4.2.4如确定转包,则由转包方完成后续工作,成果验收合格后,DEM生 产工作结束。 4.2.5如不转包,则进入以下流程 4.3点云分类工作作业流程 4.4根据项目要求及测区情况确定需投入的设备及人员安排

4.5根据项目方案,结合测区具体情况开展项目培训工作 4.6生产开展前的准备工作:数据整理,结合表制作 4.7生产过程指导 4.7.1噪音点滤除 将明显低于地面的点或点群(低点)和明显高于地表的点或点群(空中点)定义为噪音点。在进行地面分类之前,应首先将这类点分离出来。 4.7.2点云自动分类 4.7.2.1提取地面点云 裸露地表处有且只有一次回波,此次回波对应的反射点即为地面点,植被覆盖区域可能对应多次回波,正常的地面点是最后一次回波对应的 反射点,相对于地物点,地面点的高程是最低的。从较低的激光点中提 取初始地表面;给予初始地表面,设置地面坡度阈值进行迭代计算,直 至找到合理的地面。 4.7.2.2其他算法 利用基于反射强度、回波次数、地物形状等算法或算法组合,对点云进行自动分类。 4.7.3人工编辑分类 人工编辑分类主要包括: (a 对高程突变的区域,调整参数或算法,重新进行小面积的半自动分类。 (b 采用人机交互的方式,对分类错误的点进行重新分类。不建议大面积 采取这种方式 4.7.4特殊地形的处理原则 4.7.4.1居民地 1、根据地形制做一个或多个宏命令,宏命令的要在保证地形完整的前提下 尽可能的减少手动的工作量。 2、宏命令运行过后就是手动或半自动去处理一些宏命令遗留下的问题。处 理时注意以下问题 1)遇到大片的不在同一地形的房区,用多个参数进行替换处理,以减少手动 的工作量。

EMC_测试作业指导书

EMC测试作业指导书 一.EMC 测试类型 EMC测试包括ESD测试,EFT测试,Surge 测试,Harmonic 测试,Flicker 测试,Conducted Immunity 测试,Power Dip测试和EMI 测试,相应的测试标准和测试方法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二.名词定义: ESD:静电放电 EFT:电快速瞬变脉冲群 Harmonic :谐波 Flicker :闪烁发射 Surge :浪涌 Power Dip:电压跌落 Conducted Immunity : 传导免疫性 EUT:受试设备 三.测试规划 5.1 ESD测试 5.11测试目的 验证产品设计的成熟度,模拟在干燥地区易遭受静电放电的情况,保证产品在ESD下性能保持完好,功能正常,不被损害。 5.12 测试标准 按照EN61000-4-2 进行,测试电压为8KV(空气放电)和4KV(接触放电). 5.13 测试场地 BQC EMC实验室 5.14 测试设备 NoiseKen ESS-2002(静电测试器) 5.15 ESD原理 一个充电的导体接近另一个导体时,就有可能发生ESD。首先,两个导体之间会建立一个很强的电场,产生由电场引起的击穿。两个导体之间的电压超过它们之间空气和绝缘介质的击穿电压时,就会产生电弧。在0.7ns到10ns的时间里,电弧电流会达到几十安培,有时甚至会超过100安培。电弧将一直维持直到两个导体接触短路或者电流低到不能维持电弧为止。可能产生电弧的实例有人体、带电器件和机器。人的自然动作摩擦会形成400~600V电势,如果他们在打开或包装泡沫衬底纸箱或气泡塑料袋过程中一直接触的都是绝缘体,其身体表面上的净电荷积累可能达到约26,000V。针对大多数环境的产品和通用标准决定使用如5.12标准所列的测试水平. 5.16 测试方法

软件测试作业指导书

测试作业指导书 基础篇 (3) 001.什么是软件缺陷(BUG) (3) 002.影响软件质量的原因 (3) 003.提高软件质量的方法 (4) 004.软件测试的目标与定义 (4) 005.软件测试中的原则 (5) 006.如何成为一个好的软件测试员 (7) 007.软件测试的阶段划分 (9) 008.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 (9) 01.测试用例的特征: (9) 02.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9) 03.等价类划分方法 (10) 04.边界值分析方法 (11) 05.因果图方法 (15) 06.判定表驱动分析方法 (16) 07.功能图分析方法 (20) 08.场景设计方法 (21) 09.测试用例设计综合策略 (21) 10.测试用例的设计步骤 (22) 009.软件测试的基本方式 (22) 01.黑盒测试 (22) 02.白盒测试 (22) 03.静态测试 (22) 04.动态测试 (22) 010.软件测试的基本方法 (22) 01.过测试和失败测试 (22) 02.等价类划分 (22) 03.数据测试 (23) 04.状态测试 (23) 05.其他黑盒测试方法 (25) 实践篇 (26)

001.测试流程图 (26) 002.测试准备 (27) 003.如何做好式样理解 (27) 004.关于测试用例的设计 (27) 005.测试数据的准备 (28) 006.测试的实施 (29) 007.测试过程中的变更管理 (30) 008.如何填写QA票和BUG票 (30) 009.文档管理工具(CVS)的使用 (30) 010.BUG管理工具(QAMS)的使用 (30)

天准全自动影像测量仪培训教程作业指导书打印版

全自动影像测量仪作业指导书 注意事项 工件需在恒温20℃ ±2℃摄氏度下测量,温度变化<2℃,若需测量紧急件,可运用温度补偿的方式减小因温度产生的误差。但测量前必须在入检测室后15—30分钟后测量。测量时由于行程关系,人须距离机器0.5米以外。因设备利用的是光学测量原理,测量时不可有其他光源照射,会引起测量误差。 准备工作 1. 将需要测量的工件清洗擦拭干净,不得有油污,灰尘等脏东 西,清洗时不可用易掉毛物品,毛絮粘着在工件上影像测量 值。 2. 将测量平台擦拭干净,不得有灰尘油污。 3. 将工件放入玻璃压盖下方,毛刺朝上,不可朝下,放时从上 方落下,不可在玻璃上划行,以免划伤玻璃。调整摆放位 置,确保在测量仪可测范围内。 测量开始 1. 首先打开设备→打开机器电控开关,让其进行初始化运行,待 其运行完毕后,方可打开操作软件。期间不可掀开玻璃压盖 (压盖下方有一个保护装置,为防止摄像头撞到设备,打开 压盖会触发急停,引起设备故障),运行结束以摄像头LED灯 全开并全灭为信号。同时可打开计算机。 2. 设备自运行结束后方可打开软件端 Vispec 4.5.1(设备未运

行结束会显示设备初始化失败,此时须关闭软件及设备,重启 设备及软件) 3. 光源控制区:打底光时可选择自动打光,也可手动打光,推荐 自动打光。 4. 测量前须对工件进行对焦,可先手动对焦,大概清晰后再进行 自动对焦。 测量界面介绍: 光源控制区:

几何测量区: 5. 建立坐标系:单击第一行坐标系图标,然后单击最后一行第一 个机床坐标,根据实际要建立坐标系所需的几何元素进行测量, 一般常用的为点(我们常用圆的圆心)线建立坐标系,提取好基 元后,再单击坐标系图标,然后单击点线建立坐标系图标,最后 单击所提取的圆,直线(注意选取顺,先单击圆。) 6. 几何测量步骤:选检测的基元类型→选取获得基元的方式(提 取或构建)。根据要测量的要素,合理安排好测量步骤。提取

灰分测试作业指导书

文件制/修订履历表

1.目的 本试验方法规定试样进行灰分测试试验的操作; 2.适用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灰分测试试验的评定。 3.术语和定义 马弗炉:是一种通用的加热设备,依据外观形状可分为箱式炉、管式炉、坩埚炉。 4.职责 授权操作人员负责该项测试的相关操作及数据记录。 5.工作程序 5.1使用仪器设备 5.1.1 SX2-2.5-12N型号马弗炉 厂家:一恒仪器 技术参数: 1)最高温度:1200℃ 2)分度号:K 3)炉膛尺寸:W×P×H(mm)120×200×80 4)容积:2L 5)电源:220/50HZ 6)输入功率:2.5KW 7)加热元件:铁烙铝 5.1.2 GR-200型号分析天平 厂家:A&DCompany,limited 技术参数: 1)称重围:210g 2)读数精度:0.1mg 3)最小单位重量:0.1mg 5.2测试样品 5.2.1 ASTM D2584《增强填充树脂燃烧损失后的含量标准测试方法》标准测试样品 5.2.1.1至少需要三个样品 5.2.1.2样品质量大约为5g,最大尺寸为2.5×2.5cm的厚度 5.2.2 GB/T 9341.1-2008《塑料灰分通用测定方法》标准测试样品

所取得试样量要足够产生5mg至50mg的灰分,如预先未知灰分的近似含量,则要 进行一次预测定。推荐试样量如下: 5.2.3ISO 3451-1:2008 《塑料灰分的测定第一部分通用方法》标准测试样品,所取得试样量要足够产生5mg至500mg的灰分,如预先未知灰分的近似含量,则要进行一次预测定。推荐试样量如下: 5.2.4DIN EN ISO 3451-1:2008《塑料灰分的测定第一部分:一般方法》标准测试样品,所取得试样量要足够产生5mg至200mg的灰分,如预先未知灰分的近似含量,则要进行一次预测定。推荐试样量如下:

电子元器件焊接作业指导书

作业准备: 2 焊接条件 2.1被焊件端子必须具备可焊性。 2.2被焊金属表面保持清洁。 2.3具有适当的焊接温度280~350摄氏度。 2.4具有合适的焊接时间(3秒中),反复焊接次数不得超过三次,要求一次成形。 3 焊点的基本要求 3.1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3.2焊点上的焊料要适当。 3.3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 3.4焊点光泽、亮度、颜色有一定要求。要求:有特殊的光泽和良好颜色;在光泽和高度及颜色上不应有凹凸不平和明暗等明显的缺陷。 3.5焊点不应有拉尖、缺锡、锡珠等现象。 3.6焊点上不应有污物,要求干净。 3.7焊接要求一次成形。 3.8焊盘不要翘曲、脱落。 4应避免常见的焊点缺陷如:拉尖、桥连、虚焊、针孔、结晶松散等。 5操作者应认真填写工位记录。 1操作者将工作台擦试干净,将被焊件、烙铁、焊锡丝、烙铁架等准备好,摆放在工作台上,并接通烙铁的电源。 2将溶锡的烙铁头放在吸水海绵或松香上擦拭,以除去烙铁头上的氧化物,然后再在烙铁头上加锡,使其处在待焊状态。 3操作者根据相应的(样品)和(PCB板元件布局图)将要焊接的元器件摆放在工作台上。 4操作者戴上腕连带和手指套准备工作,以防腐蚀器件。 作业方法: 1操作者按接插原则:先小后大、先轻后重、先低后高、先里后外将元器 插入PCB板相应的焊盘孔内,将PCB板放入托盘转入焊接工序。 2将烙铁头放在被焊件的焊盘上,使焊点温度升高(有利于焊接)。如果烙铁头上有锡,则会使烙铁头上温度很快传递到焊接点上。 3用焊锡丝接触到焊接处,熔化适量的焊料。焊锡丝应从烙铁头侧面加入,而不是直接加在烙铁头上。 4从焊锡丝开始熔化数3秒后,先移开焊锡丝,再移开电烙铁。 5焊点冷却后,用斜口钳子将元器件的管脚剪掉,剪去管脚的长度依(结构图)的要求而定。 注事事项: 1移开烙铁头的时间、方向和速度,决定着焊接点的焊接质量,正确的方法是先慢后快,烙铁头移开沿45°角方向移动,及时清理烙铁头。 4 通孔内部的锡扩散状态: 通孔内部填70%以上锡为合格品,否则为虚焊不允许。

PCB IPQC检查重点

在线每天检查的重点注意事项: 开料: 1.剪板机所关联的品质问题,外观有无擦花/尺寸是否符合MI的要求, 板料厚度和铜厚是否符合MI.是否有确认首件,刀具是否有控制. 2.圆角机工作时的叠板高度(1.6MM板厚≤30PNL)是否符合规定及 刀具的使用寿命管控. 3.磨边机所关联的品质问题有板边披锋/磨边尺寸和参数是否正确, 刀具的管控. 4.开料和磨板的首件记录是否符合要求. 钻孔: 1.钻孔时的首件记录是否按要求执行. 2.钻机的相关参数(下钻速度/主轴转速/回刀速/最小孔径/钻咀补偿) 是否符合MI或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3.偏孔/多孔/漏钻/未钻穿的原因有板固定不稳/断钻咀/深度调整不 对. 4.外观问题(披锋/刮花/塞孔/孔损/氧化/胶迹)原因有钻咀不锋利/操作 不当/吸尘不好. 5.孔径(孔大/孔小)原因有放错钻咀/刀库设错. 6.孔壁粗糙度原因有参数设置不合理/钻咀缺陷.可用显微镜观察. 沉铜: 1.磨板机各段的参数设置是否按作业指导书的要求. 2.沉铜线和板电线各药水缸的温度/振动/摇摆/液位及有没有按要求

进行补加药液等相关记录进行检查. 3.查看沉铜的背光等级.(可依据化验单或查背光的切片) 外层D/F: 1.磨板机各段参数的设置(依作业指导书) 2.无尘房的温湿度控制. 3.贴膜机的相关参数设置.及拉纸试验和压痕宽度. 4.曝光机的能量和真空度,查看设备和相关记录. 5.显影机的相关参数及外观和线宽(做首件). 电镀: 1.自动线和手动线各药水缸的参数/振动/摇摆/浸泡时间. 2.电镀针对汽车产品客户(如S351/A087和流程卡上有要求做切片分 析的)重点检查. 3.显影后的电镀上板前的时间控制在6个小时之内进行重点检查. 蚀刻: 1.蚀刻前各退膜缸的参数(如温度和化验后的药水的浓度进行检查). 2.蚀刻线各温控及压力表.还有蚀刻后的首件记录. 绿油: 1.磨板机的相关参数(依作业指导书)及相关喷嘴的检查和输送的检 查. 2.无尘房环境,温湿度的控制. 3.调油机的相关记录(如粘度/搅油时间/静止时间). 4.印刷机工作时的行走速度/压力/刮刀硬度.

背光试验作业指导书

1.0目的:检查化学沉铜孔壁上铜层是否完整和致密. 2.0试验范围:沉铜生产线的在线生产板. 3.0沉铜背光测试要求: 3.1保养后或停机后重新开始生产,第一缸到第四缸的板沉铜后每缸板都需要打切片测试背 光,如果连续4缸板的背光都合格,则可以正常连续生产,后续按正常频率监控。 3.2双面板≥8级、多层板≥9级控制,测试频率为1次/小时,背光低于标准值需要返工处理。 4.0试验设备及材料: 取样机(手动冲床)、研磨机、显微镜、背光箱。 5.0实验步骤: 5.1取样:在沉铜生产线抽取在线生产板,然后在啤机切取适当位置的样本,从最小的孔开始, 应保证每个样本的孔数不少于3个,。 5.2研磨:将切好的样本用研磨机打磨至适当位置(一般磨到圆孔一半为佳),半孔的的底弧与 板边距离约2-3mm。 5.3观察将磨好样本放在背光台上用5倍显微镜观察(灯光不得有滤光器)将观察的结果与附 图比较,确定样本级数,各孔的级数均应符合要求值。 5.4记录:将测量结果填写在记录中,并将样本粘贴好。 6.0接收标准及背光级数说明:(6级~10级说明) 双面板≥8级、多层板≥9级控制。(见附图:背光级数图) A、10级:每个孔内星状透光点数不多于3个。 B、9.5级:每个孔内星状透光点未连成线状或条状,且透光点总数不多于20个。 C、9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线状及条状不多于2处。 D、8.5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线状及条状不多于4处。 E、8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条状不多于5处。(透光区域已成鱼眼状,鱼眼状处透光达60%) 或横向纤维透光点达2处。 F、7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条状不多于7处。(透光区域已成鱼眼状,鱼眼状处透光达70%) 或横向纤维透光点达3处。 G、6级:每个孔内透光区域连成条状不多于7处。(透光区域已成鱼眼状,鱼眼状处透光达80%) 或横向纤维透光点达4处。 7.0备注: 取样时须取样本上最小孔径及不同孔径测试。 附图:背光级数图 8.0相关表格 《沉铜背光检测表》

PL120标准光源箱作业指导书001

中山欧华彩印包装有限公司 质量管理体系(第三层次文件) 文件编号OH-3-GMI-JC-001 文件名称P120标准光源箱作业指导书 版本; A/0 页码1/2生效日期2012/11/26归口部门质量控制部 1、目的: ! 规范P120标准光源箱的操作与维护,确保对色结果准确有效。 2、范围: 用于准确校对货品的颜色偏差。 3、职责: 3.1测试员:仪器的操作和维护。 3.2 质控课长:每周对仪器的保养情况进行检查。 4、仪器说明 4、1仪器外形 , ? < 4、2灯箱介绍 灯箱内提D50/TL84/CWF/TL83/F/UV光源,其参数及用途如下: 光源名称色温瓦特规格用途D50` 5000 K 2*36W Fluorescent Artifical Daylight PHILPS TL-D F36W/950 国际标准 人工日光 TL844000 K 2*36W Fluorescent PHILPS TL-D F36W/840^ 欧洲\日本\商 店光源CWF4150 K 2*36W Fluorescent PHILPS TL-D F36W/33 COLL WHITE 冷萤光美国商 店光源TL83(U30)3000 K \ 2*36W Fluorescent PHILPS TL-D F36W/830美国 商用F27006*40W Incandescent PHILPS E27夕阳光黄光源上盖 底板 键盘显示屏

2012/11/26 灯箱的背景颜色为吸光型中灰色.光源的照度范围是:750-3200LUX(勒克司LUXES).功率<300W 4、4注意事项:出厂超过一年或单光源的使用时间超2000小时(以先到达为准)需要送检计量部门或将该灯管换新. 5、作业流程 、开启电源选择光源放入试样/样板进行比对 6、操作步骤 将电源线一关插入灯箱背面的插口,另一头插入电源插座(AC220V 50HZ).然后按下机箱右侧面的电源开关.此时计时显示器会显示一个流水时间,提示电源已接通. 按一下ON/OFF键计时显示为该灯箱已使用的总时间. 按一下D50/TL84/CWF/UV/F/TL83(U30)中任意一键,对应的该组灯管即点亮,计时显示该组灯管已使用的时间.若需同时开启两种或多种光源,只需同时按下两键或多键即可.请跟据自已的需要选择正确的光源.(参考光源用途.) ' 将需要对色的样品(样板),放在灯箱底中间,在需要比较两件以上物品的颜色时,应并排摆放在灯箱内进行比对,不要把它们重叠起来观看. 错误 正确 ` 对色完毕,先按ON/OFF键,再关电源开关,最后拔下电源插头。 操作要领与注意事项: 1.使用光源箱时,应尽量避免外界光线照射到被检测物品上,同时灯箱内不可放置其它杂物。观测角度以90度光源(与试样垂直),45度视线为宜。 2.若非更换灯管时,请不要使用CLR按键,以免将计时时间误清零。 7、仪器的维护与保养 不用时用防尘布盖好. 每周用光源箱测试纸进行校准,方法是:将5张试纸分别放在灯箱底四角和中央,然后开启电源,察看测试纸上没有明显的红色条则光源准确.测试完立即将试纸包好,每张试纸 大约可用30次. 如果灯箱内板脏污应更换壁板,灯管使用超时或两端发黑老化应更换符合标准的新灯管. 8、相关记录: 《设备日常保养记录表》 《监视与测量装置台帐和校正记录》 编制审核批准

丝印作业指导书

丝印作业指导书 1.制定目的 为加强"5S"管理,提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保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使我们生产的产品品质稳定提升.员工效率不断的提高,原物料的损耗降低到最少。 2.适用范围 本公司丝印作业 3.权责单位 装配部丝印工作人员 4.作业及执行说明 4.1晒板作业: 4.1.1做网框前要看图案大小,根据图案大小做网框,做出来的网板才比较合适,印刷时比较轻 松,又较快. 4.1.2晒网板前,首先把图案字体内容和样品对照一下,或按照客户提供的图案菲林制作网板. 4.1.3再看是否有漏洞,或缺少图案及一切内容. 4.1.4再晒板过程中,特别是冲网板时,一定看好有没有冲掉,或冲烂的地方 4.2 调油墨作业: 4.2.1 在调油墨时,首先检查油墨是否变质. 4.2.2 要按照客户提供的颜色色号试调或按照生控的要求去试调. 4.2.3 要根据订单量,需要调多少量,一般经常生产的线,可多调一点. 4.3 确认样作业: 4.3.1 在生产前,必须先打一个产前样,让品管部确认.

4.4 领料作业: 4.4.1 领料以前,要核对制单要求、品名、规格、数量进行领料. 4.4.2 不管是物料、材料,必须抽点或全点数量. 4.4.3 领回的物料,要按规划区摆放整齐. 4.5 印刷作业: 4.5.1 在板手印板时,首先年看网板是否脱胶,图案的地方有没烂掉. 4.5.2 在确认一下(包括以前的旧板)网板是否和产品一样,有没有修改内容. 4.5.3 看一下,你所用的刮刀,有没有缺口,然后把网板核对一下,才可生产. 4.5.4 要注意漏油、筛板、毛边、字体不清晰、断线的现象. 4.5.5 在印刷时,一定要注意颜色色差,数量要控制不可多印,质量要保证. 4.5.6 在操作中,一定要注意丙酮溶剂弄到眼睛、皮肤上面,如果弄到眼睛上面,立刻用清水进行 冲洗. 4.6 收工作业: 4.6.1 在每天收工时,要把所用的油墨、网板摆放整齐,所用的刮刀要擦干净. 4.6.2 检查当天所用的工具,并收藏好. 4.6.3 把地面上、桌子上面整理干净、摆放整齐. 4.6.4 把窗户、风扇关好,把电源开关切断,方可下班. 5.管理 5. 1 上班前要求班员各自打扫所负责工作环境的清洁卫生,把网板、油墨、刮刀全部准备好, 充分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 5. 2 生产过程中,所有物口都须摆放整齐,成品按工令集中堆放,作好标示,标示中须标明数量、 工令、规格及点数人. 5. 3 工作中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发现有不良品时要拿出来,并挑选放到指定处.

钢结构检测作业指导书

XXXXXX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检测管理体系文件 作业指导书 (WC2) 编号:DHTS∕WC2-05-2016 版号:第 1 版 修订状态:第 0 次修订 编制人员:XXXXXX 审批人:XXXXXX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 2016-08-10发布2016-09-10实施 XXXXXX工程检测有限公司发布

关于新版《作业指导书》批准的通知 各检测室: XXXXXX工程检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实验室)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编写新版《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的管理体系文件由《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记录及表格》等四个层次的文件构成。《质量手册》是纲领性文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是支持性文件,《记录及表格》是证实性文件。 为规范实验室的检测程序和行为,进一步增强检测业务水平,保证检测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客观反映建设工程质量,促进检测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组织编制了《作业指导书》。 《作业指导书》为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提供一套完整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使每项工作有据可查、有章可循,以全面地指导工作,控制检测质量。 《作业指导书》第一版现已通过审定,予以批准颁布,并自2016年9月10日起正式实施。 实验室全体员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始终保持质量体系运行有效,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如发现问题,请及时反馈,以利于进一步修改完善。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内容需要修改或补充时,授权质量管理室为本《作业指导书》的归口管理部门。 XXXXXX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公司法人代表: 2016年8月10日

1概述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钢结构焊缝的检验检测。 2编写细则的依据 2.1 GB 50017-2003《钢结构设计规范》 2.2 JGJ 81-2002《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2.3 GB50205-2001《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4 GB/T 11345-2013《焊缝无损检测超声检测技术、检测等级和评定》 2.5 JB/T6061 -2007《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 2.6JB/T 6062-2007《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 2.7 NB/T 4701 3.1~47013.13-2015(JB/T 4730)《承压设备无损检测(合订本)》 2.8 JB/T 10062-1999《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 3需要委托方提供的文件 3.1申请单位和制造单位信息 申请单位名称、地址、联系人和联系方式、制造单位名称、地址。 3.2钢结构设计文件和施工单位自检报告 3.3特别说明资料和其它必要资料

光谱检验作业指导书

光谱检验作业指导书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1目的 确保证试验数据的准确性,保障设备、人员的安全。 2范围 凡本公司用光谱分析的检测作业,均适用。 3作业内容 检验频次:炉内试样的采取次数以调整到炉内化学成份达到规定出炉的成份为止(非固定取样),第一包铁水抽取的试样个数以符合浇注控制标准为止,量产时的取频次参见生技下达到作业标准。 取样规则: 3.2.1取制过程应简便而快速进行,样品要有代表性,要获得一个激冷表面,使其作为分析面。具体制取方法为:在样品冷却一段时间后,水淬急冷分析表面,使其迅速凝固导致晶粒细化(白口化过程)且要求样品表面均匀。 制样规则: 3.3.1制取样品时要严格遵守制样设备的使用说明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注意维护保养制样设备。 3.3.2非磁性规则样品应避免用磁性夹具制取而应采用氧化铝或碳化硅砂轮、砂带研磨来制取样品。(砂轮粒度为80~120) 3.3.3制取的样品表面要光滑,条纹方向一致,加工好的工作面应平整、光洁,无气孔、砂眼、缩孔、缩松、毛刺、裂纹和夹杂等缺陷。 3.3.4研磨设备专用以避免污染。 分析条件: 3.4.1电压控制在220±10%范围,频率控制在50HZ±2%范围; 3.4.2氩气要求纯度大于%,氩气压力为; 3.4.3室温控制在22~28℃,湿度<70%,无震动,无粉尘和化学污染,无电磁干扰。 操作分析过程: 3.5.1开机 3.5.1.1合上电源闸,按下稳压器启动按钮,待电压稳定到220V 3.5.1.2按下仪器后面板上红色开关由OFF变成ON 3.5.1.3打开氩气瓶上的氧气表开关,将分压表调至 3.5.1.4检查氩气净化器各开关及连接

高压测试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高压测试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25

高压测试作业指导书(最新版) 序号 作业流程 工作内容 注意事项/相关文件 1 插电源 插耐压测试仪电源 2 打开电源 打开耐压测试仪开关 3

接线 接被测物 接地线 在确定电压指示为0,测试灯熄灭状态下才可连接 4 调电压 调输出电压到所需值1800伏 5 设定时间/漏电流 设定测试时间5S、漏电流10mA 6 按启动钮 按下启动钮 耐压仪使用方法: 1、操作时必须戴好橡胶绝缘手套、坐椅和脚下垫好橡胶绝缘垫!电源线必须用有可靠接地的三芯线!只有在测试灯熄灭,无高压输

出状态时,才能进行测试品连接或拆卸操作! 2、在确定电压指示为“0”,测试灯熄灭状态下接被测物体,并把地线连接好。 3、设定漏电流报警(击穿)所需值。 4、按下预置开关。 5、选择所需报警电流量程档。 6、调节漏电流预置电位器到所需报警值(看漏电流表)。 7、手动测试: 将定时开关设到“关”的位置,按下启动钮,测试灯亮,缓慢调节电压调节旋钮,将电压调到需要的值。 测试完毕后,将电压调节到测试值的1/2左右位置后按复位钮,切断高压输出,测试灯灭,此时被测试为合格。 如果被测物体电流超过预置时,则仪器自动切断输出电压,同时蜂鸣报警、超漏指示灯亮,此时被测物为不合格,按下复位键,即可消除报警声。 8、定时测试:

标准光源箱操作规程

1.目的 规定本机器的操作流程及注意事项,以确保正确使用,延长仪器使用寿命。 2.范围 适用于所有使用本机器的操作人员。 3.职责 3.1使用部门(品管部、生产部)负责对本机器的维护与使用。 3.2品管部负责对操作说明书及相关资料的归档保管。 4.实施步骤 4.2实施 4.2.1将电源线另一端插头接到电源供电插座,接通电源(220V 50HZ),本设备外接电源必须有接地装置,确保安全使用。 4.2.2轻按对色灯箱面板上ON/OFF键,LCD液晶模块显示接通电源,并流动显示各光源名称,累计使用时间及开关次 数。 4.2.3按D65、UV、F/A、TL84、CWF、U30键均可自动切换,也可同时开启多种光源(同时按下)。在单一光源的情况下,显示的时间为对应光源名称和使用时间,在多光源启动的情况下,流动显示已启动光源名称和使用时间,按键板上的CLR键用做复位清零,在单一光源启动的情况下方有效。 4.2.3.1 D65----国际标准人工日光 4.2.3.2 TL84---欧洲、日本商店光源 4.2.3.3 CWF----冷萤光、美国商店光源 4.2.3.4 UV-紫外灯光源 4.2.3.5 U30-美式商用光源 4.2.3.6 F/A-夕阳光、黄光源比色参考光源 4.2.4将被检测品放在灯箱底板中部位置。观察角度以90度光源、45度视线为宜。可根据被测物品形状调整适当角度、达到检测最佳效果。

4.2.5关闭电源按ON/OFF键。长时间不使用应拔掉电源线 4.2.6更换新灯管时,参照灯管的排列位置进行安装,各种光源(管)都有相应位置安装,不可将灯管的位置颠倒。旧光管更换后,应将原使用时间清零(即重新开始计时),清零方法:开启更换好的灯管,用螺丝刀伸入到CLR中心圆孔,按一下该键即可(其它光管使用时间不会被清零)。注意:不要随意使用CLR按键,以免误将计时系统时间清零。 4.2.7本灯箱所配备标准光源,全部安装在灯箱的固定位置上,位置不能颠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