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检验(2020年整理).pdf

生物材料检验(2020年整理).pdf
生物材料检验(2020年整理).pdf

103页,

1.苯的监测指标有哪些?哪些是有特异性的?

答:反,反-黏糠酸(t,t-MA)和苯琉基尿酸(S-PMA)是苯在机体内具有较强特异性和较高敏感性的代谢产物,与低水平苯暴露具有良好的线性相关关系,是较理想的职业苯接触生物标志物。尿酚仅适合作为群体苯接触程度的生物监测指标(非特异性)。呼出气中苯可以作为职业接触苯的确证实验。

2.尿中黏糠酸和苯琉基尿酸的测定方法有哪些?简述最常用方法的原理及注意事项?

答: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和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1.原理

终末呼出气样品(肺泡气)收集在50 ml呼出气采集管内,用氮气将样品吹入活性炭管内,使样品中苯吸附在活性炭上。280 ℃热解吸,氮气将释出的苯带入FFAP柱(改性的聚乙二醇)中,FID检测,保留时间定性,峰高或峰面积定量。

2.注意事项

(1)采样应在无污染的室内进行;

(2)当回收率低于75%时,应检查是否需要更换活性炭。活性炭在分析前应按热解吸的条件活化一定时间,以除去活性炭所吸附的有机物。

(3)正己烷、乙醚、丙酮、乙酸乙酯、二甲苯、环己酮等均不干扰苯的测定。

3.甲苯和二甲苯的生物监测指标有哪些?为什么说马尿酸作为甲苯接触的生物指标是非特异性的?

答:终末呼出气中的甲苯和二甲苯均为特异性生物监测指标,尿中马尿酸作为甲苯接触的非特异性监测指标,甲基马尿酸是一个较特异性的监测指标。正常人尿中也含有马尿酸,但其含量水平因个体差异很大,主要影响因素有膳食及某些药物摄入(水杨酸类药物),另外,接触乙苯、苯乙烯、苯甲醛、苯甲醇、苯甲酸等有机物也会使人尿中马尿酸含量增高。

4,简述监测尿中1-羟基芘和3-羟基苯并a芘的意义及常用的方法?

答:1-羟基芘是芘的代谢产物,尿中1-羟基芘的浓度可以反映人体接触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水平,它不仅与环境空气中芘的浓度有良好的正相关,而且与BaP有很好的正相关,因此人尿中1-羟基芘是多环芳烃一个灵敏有效的生物监测指标。高效液相色谱法

测定方法有:

HPLC,最为常用,无论是对于单一的羟基多环芳烃如3-羟基苯并[a]芘,还是多种羟基多环芳烃的同时检测;

GC-MS;

HPLC-MS;

超高HPLC-MS ,ect.

84页,第六章维生素的测定

2.维生素D的生物监测指标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该指标?

答:首先在肝脏中羟基化,形成25(OH)D3与25(OH)D2两种形式的25(OH)D,其后在肾进一步羟基化生成有生理活性的1,25(OH)2D2和1,25(OH)2D3或无生理活性的24R,25(OH)2D。由于血清中25(OH)D的生物半减期约为15~20 d,而1,25(OH)2D的生物半减期仅为4~8 h,血清中25(OH)D含量明显高于1,25(OH)2D,且后者的含量受到其他代谢过程的调控,已经确证维生素D缺乏的个体血清1,25(OH)2D含量水平可表现为正常甚至偏高。因此,比较而言,血清中25(OH)D的含量更适合作为评价人体维生素D是否缺乏的指标

4.什么是负荷实验?其作用是什么?

答:负荷实验是营养学中评价水溶性维生素营养状况的常用方法。

未参与代谢的硫胺素及核黄素以原型或结合形式经尿排出,摄入后4小时排出量最大,以尿负荷实验后尿中硫胺素或核黄素含量分别反映人体这两种维生素的营养状况。

受试者清晨空腹排尿后口服5mg硫胺素/核黄素片剂,饮水200 ml以上,收集4h内尿液,尿中硫胺素含量:<100 μg为缺乏,100-200 μg为不足,>200 μg为正常;

尿中核黄素:<400 μg为缺乏,400-799 μg为不足,800-1300 μg为正常。

与其他水溶性维生素一样,超出组织需求无法在体内大量贮存,以原形或以脱氢形式随尿排出。因此,可通过负荷实验评价人体维生素C营养状况。

维生素C负荷实验:受试者口服维生素C水溶液(含维生素C 5mg),收集4h尿样,测定维生素C含量。

评价标准为:排出<5mg为缺乏,513mg为合格,>13mg为充裕。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