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中白日梦

艺术中白日梦
艺术中白日梦

艺术中的白日梦

摘要:童年的经历,白日梦的幻想,以及性冲动的释放,都构成了弗洛伊德艺术创作的资料来源。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来入手解释艺术创作的原动力,能使人们更深入的理解艺术家主体,理解艺术创作的神秘性。弗洛伊德的理论开创了艺术理论中”科学的非理性”研究先河,本文对其早期的作品《作家与白日梦》进行重新解读,并结合中国古典艺术思想综合进行分析,从而以达到思想交融之目的。

关键词:童年;白日梦;释放

弗洛伊德俨然成了心理学的代名词,他在心理学领域的贡献是空前绝后的,至少目前可以这样说。从心理学到文学批评,再到文化人类学,民俗学,教育学等,弗洛伊德的理论在众多学科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今日依然存在,且将继续存在。

一、童年的经历

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一文中说:”一篇作品就像一场白日梦一样,是幼年时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也是它的替代物。”童年的经验在精神分析心理学里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年以后的许多心理行为都可追朔到童年时期的心理积奠。弗洛伊德的游戏创作说在18世纪的席勒就早有阐述,在席勒看来”游戏冲动的对象就是美,而美就是活动的形象,是感性与理性统一体,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体。”另外弗洛伊德也用了一部书来表明了童年及梦于艺术创作的关系,1910年弗洛伊德撰写《列奥纳多·达2芬奇:一个童年

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 ——品读教育家李希贵江西专场报告会 周明学 2006、10、31 一、会议 ◆主办:由《中国教师报》主办,省教育厅发文 ◆地点:江西艺术剧院 ◆特点:会场“五热”——人气热、掌声热、售书热、签名热、拍摄热 ◆感言:思想的盛宴、精神的大餐 二、人物 借用冯恩洪校长的观点,人以群分,三大板块,第一层面叫人手,肢体健康缺乏智慧;第二个叫人才,人才可以培训,人才可以招聘,第三个做人物,人物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人物需要众里寻他千百度。 ◆李希贵: 李希贵,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国家督学。从做班主任做起,当副教导主任、副校长,做到高密四中、高密一中校长,再成为高密市教育局长,直到成为现在的潍坊市教育局长。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教育专著有《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试验研究》、《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等。

一个集思想者和开拓者于一体的领导者。 李希贵的三个三: 三个角色——教师、校长、局长 三个关键词——读书、思考、改革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让李希贵第一次明白了什么是教育,“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玛丽?凯《掌握人性的管理》,让李希贵懂得了管理的真谛,“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管理的成功就在于使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 三个教育追求——学生潜能的唤醒与主体性的彰显,让学生“自由呼吸”; 教师主体性的尊崇与张扬,让教师“自由呼吸”; 实现学校的个性化发展,让学校“自由呼吸”。 ◆冯恩洪: 冯恩洪,曾先后担任上海培光中学副校长、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兼上海建平(集团)学校总校长,现任上海东方世纪学校总校长。教育界有“北魏南冯”之说。 三、李希贵教育思想——“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引言:金字塔的故事 ◆为什么说金字塔不是奴隶建造的? 1560年,瑞士钟表匠塔?布克在游历了埃及的金字塔后就作出了一个预言:金字塔的建造者不是奴隶,而是一批欢快自由的人。我们来看看布克的理由。布克原是一位天主教信徒,后因反对罗马教廷刻板的教规而被捕入狱。因他是钟表大师,入狱后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无论狱方采取什么的手段,都不能使他们制作出日误差低于十分之一秒

名校长经费预算

贵州省省级名校长 谢大海工作室经费预算 根据《贵州省中小学名校(园)长工作室建设标准(试行)》,结合经费管理制度的具体要求,将启动并全面开展贵州省省级名校长谢大海工作室第一阶段建设工作,现将本工作室第一阶段建设专项经费预算汇报如下: 一、专项经费概况 本工作室专项经费只用于谢大海名校长工作室专项经费开支,用于办公及资料费、差旅费、主持人、成员及专家课时费、专家助理费(工作室助理)辅导课时费、在线答疑课时费等,将严格按相关标准执行。(学员交通、食宿、生活补助按规定标准内实际费用结算,不在预算中列出。) 二、专项经费预算使用范围和原则 1.工作室办公设备添置与维护。 2.工作室图书资料购置与报刊杂志的订阅。 3.工作室成员集中研讨与交流。 4.聘请专家费用。 5.工作室主持人外出指导和考察参观。 6.工作室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7.工作室各种培训资料及期满考核成果展资料的印制、包装等。 工作室专项经费的使用坚持“统筹安排、专款专用、跟踪问效”的原则。 三、经费预算:共计50000元 1.办公设备:办公桌两张,约3000元。电脑两台,约8000元。笔记本电脑一台5000元。摄像机一台,约3000元,移动硬盘一个,约500元。合计19500元。 2.购置书籍: 《20位美国优秀校长如何创建好学校》/(美)乔·布拉泽、约瑟夫·布拉泽、丹娜·菲利普斯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修炼校长力》/汤勇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当代校长读本》/ 陈永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魏志春、高耀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教育艺术随想录——学校管理工作手记》/李希贵著,知识出版 《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做一个书生校长》/程红兵,华东师大出版社 《走在行知路上》/杨瑞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学校管理的艺术》/祁团、丁莉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 以上书籍预购四十本,约1600元。 3.聘请专家:工作室建设期间,计划聘请专家来指导1-2次,共计约3000元。 4.集中培训:工作室建设初期,成员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每月1-2次,共约12次,(接待、餐饮费)每次约400元,共计约4800元。 5.资料:部分培训资料、证明、奖状、等资料需要到文印店彩印、包装,共计约4000元。 6.网络工作坊建设: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建设网络工作坊,约1000元,维护约1000元,合计2000元。 7. 主持人、成员及专家课时费、专家助理费(工作室助理)辅导课时费、在线答疑课时费,约合计18700元。 8.其他费用:邮件资料、设备维护维修等费用,约1200元。

创作与梦

创作与梦 作者:曾耀农, ZENG Yao-nong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210093 刊名: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BEIJING UNION UNIVERSITY 年,卷(期):2002,16(3) 被引用次数:0次 参考文献(2条) 1.杨清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派别 1979 2.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 1985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姜荣茫茫梦境毕竟成尘——陆游记"梦"词创作类型及创作原因探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22(1) 作为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在其诗中做过各种梦,同样在其词中,"梦"字仍然是频繁出现的字眼.记"梦"乃为述怀,在这些记梦词中,作者传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生活的态度.有追梦的记忆,更有"人生如梦"的感喟,在不同的创作类型中表现出特定的创作心理和思想状态,对此进行探究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和把握词人、词心. 2.学位论文杨晨家园、流亡、梦中的皈依——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群体写作研究(1938—1944)2009 抗战时期沦陷区文学曾被遮蔽在历史的荒原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对沦陷区文学的研究逐渐突破一些禁区,开创了学术研究的崭新时代。但对各沦陷区的研究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例如对华北沦陷区文学的研究仍只限于少数几个研究者,对华北沦陷区的创作群体或文学现象的分析和研究仍然不胜寂寥。以散文为例,沦陷区的散文因为涉及“国族”问题而显得复杂而多样化,而散文复苏最早发生在华北沦陷区,就更有必要关注华北沦陷区的各种散文体式发展和创作群体的活动。特别是在有着深厚文学传统的北京沦陷区,出现了一批带着浓厚的个体言说方式、唯美颓废情调和文体实验意味的一类处于诗体边缘的散文创作,其创作者大都是刚走出校门或仍在校园任教的青年散文家,如南星、林榕、秦佩珩、毕基初、黄素秋等人。笔者之所以选择这一批校园青年的散文创作作为研究对象,是想在沦陷区这样一个直接受到战争重压的环境中,讨论特定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对于生命价值的深入探究。 本文分为四个部分,在绪论中,论文主要论述了北京沦陷区散文创作的大致情况以及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的研究现状和薄弱之处。论文认为,对这一批着力于诗化散文创作的校园作家的研究还没有真正完整的研究成果,对这一“写作现象”的研究也处于空白状态,这缘于文字材料的缺失,也缘于对研究对象和对散文研究本身的漠视。 第一章主要介绍他们自己主办的校园刊物和围绕发表作品的刊物及刊物的创刊宗旨,参与撰稿的作家同人,以此说明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围绕固定的刊物发表作品,在艺术追求上有着相对接近的倾向和趣味的,有意识地以日常生活的重新发现作为自己在战时历史条件下的文学选择的写作群体。论文认为可以将他们称为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的校园作家群体”。在创作上他们继承了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的表现手段和唯美情调,以类似何其芳《画梦录》所呈现的辞藻的华美和声调的迷幻展示了对人生的盲目与虚无的感慨。论文探讨了这一批诗化散文作家群体走入唯美颓废殿堂的成因,以期能更好的理解他们在战时独特环境中的作出的文学抉择。 第二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分析他这一批孤独而软弱的沉思者和寻梦者,在压抑又寂寥的氛围中感受到的痛苦,创造了以“梦”为中心意象,在“坟”、“死亡”、“爱情”等表达复杂情绪的象征意象,并将它们与《野草》、《画梦录》中的意象进行对比,讨论他们在意象选择上的共性和个性。接着论文讨论他们通过这些意象创造了“寻梦者”、“异乡人”、“飘零者”、“流亡者”、“过客”等形象,在“远行--归宿”的情感模式中营造梦幻中的家园,完成了对苦难现实的想象性慰藉。 第三章论述了北京沦陷区这批诗化散文在表达方式和构思技巧上对《画梦录》的继承,即讲究意境的生成,以诗的手法和技巧造成诗一般的跳跃、灵动、飘忽的节奏。着重探讨了他们诗化散文中“诗”的特点。论文认为这种通过意象的组合来表现一定的情境的方法,使得作者情绪的变化和意象的转换具备了诗歌般丰富的内涵。而铺成情绪的并列性避免了诗歌情绪断裂的现象,依靠情绪的自然节奏感赋予作品内在的音乐美。论文还讨论了当他们的创作最终陷入了创作危机以及他们在创作上纷纷转向的原因,以此来对他们的创作心理作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总之,论文以北京沦陷区一批诗化散文创作群体为研究对象,来讨论继三十年代何其芳等作家的诗美创作之后的这种诗化散文的创作特点、作家的创作心态和他们的历史选择。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使我们对这种在沦陷区有着特定文体实验价值的散文体式的创作以及当时作家创作的复杂心理状态有比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3.期刊论文刘艳玲.LIU Yan-ling《聊斋志异》梦创作类型及意蕴摭谈-东方论坛2009(6) <聊斋志异>梦创作千姿百态,寄寓深远,依照梦的内容可以分为预兆梦、思绪梦两大类.梦是人对现实的主观反映,它或者与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或者直接表现现实,基于梦幻的这个特性,<聊斋志异>梦创作的深层意蕴往往呈现出对理想追慕颂扬和对现实否定批评的两极指向. 4.期刊论文夏宇陆游记梦诗的创作动因探析-甘肃社会科学2008(1) 陆游的记梦诗堪称中国梦幻文学花苑里的一朵奇葩,探析其创作动因,陆游的记梦诗,在源流上是对中国记梦文学传统的自觉继承与发扬;在内容题材上是诗人被社会现实压抑的理想和愿望的心理满足;在主体意识上是诗人作为封建正统知识分子典型文化性格的体现;在艺术风格上是诗人多元化审美追求的结晶. 5.学位论文陈宇俊午梦堂及其女性创作2004 该文以午梦堂文学为着眼点,先介绍叶氏家族的历史,然后将"午梦堂"放到晚明的历史背景中,从明末思想界、知识界的风气变革、女性文学的兴盛、叶绍袁对家族文学的影响、午梦堂自身的家族特质等诸多方面,分析这一文学群体形成的内外因素.同时,由于女性创作是午梦堂文学的主体,因而该文在上述基础上,以沈宜修与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三姊妹的作品为主要依据,通过对她们作品中所流露出的女性情怀的探讨,分析《午梦堂集》中女性作品的总体艺术风貌. 6.期刊论文王瑞振创作环境对《野草》"梦"的意象生成的影响-语文学刊2009(18) 北京阜成门西三条胡同21号院是鲁迅在1924年至1926年的居住地.期间,鲁迅创作了<野草>,不同寻常的经历对鲁迅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野草>"梦"意象的生成并高频率的使用显然和这时期的创作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7.学位论文孙姗姗从舞剧《梦红楼》谈舞剧的创作2008 舞剧,作为舞蹈、戏剧、音乐相结合的表演形式,在我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虽然在可供查证的史书典籍中尚未见有关舞剧艺术起源的记载,不过 ,具有戏剧因素的乐舞却可追溯至公元前11世纪左右的西周时期。而西欧的芭蕾舞剧则是出现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虽然我国舞剧从时间上看成形较早

梦与文学_弗洛伊德关于创作过程的无意识论分析

理论导刊9919 梦与文学自古以来就存着极其微妙但又难以表述清楚的联系。在众多的文学作品里,作家借作品叙梦、或借梦的形式来构筑作品内容的创作现象是屡见不鲜的。梦与文学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弗洛伊德第一次用创作动机论将梦和文学创作的深层机缘联接起来,并给予合理的解释。 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动机来源于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无意识的本能欲望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动力和动因。艺术创作也不例外,文学创作是作家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本能欲望的一种手段。人的幻想是由人的实践欲望形成的,幻想的实质就是人在实践中被压抑的欲望的感性显现。对于作家来说,其创作过程就类似于白日做梦,即以幻想的形式宣泄受压抑的情感、满足被压抑的欲望,“白日梦”就是作家的幻想。弗洛伊德认为,人幼年时喜欢做游戏,长大后不再做了,但做游戏的愿望并没有消失,便代之于幻想和创作。一篇作品就象一个白日梦一样,是作家幼年时期曾做过的游戏的继续。因此,艺术是成年人的‘游戏’,是童年游戏的继续和替代。弗洛伊德将幻想、游戏、创作联系在一起,认为艺术就是成年人满足欲望、宣泄情感的‘游戏’手段和结果。我们知道,艺术和游戏都有极强的幻想性质,但不同的是,成年人对其幻想愿望往往进行掩盖,而儿童的游戏则不加任何掩饰。所以,当作家将其作品呈现出来时,尽管它不过是作者的一场白日梦而已,但读者读之却能获得极大的兴趣和快乐。这是因为,首先,作家在创作时,通过改变和伪装的方式减弱了‘白日梦’中的利己主义成份,将幻想由纯粹个人的欲望变为公众的欲望,使读者能够普遍接受;其次,作家善于使用各种写作技巧,在表达自己的幻想愿望时,借助于种种表现手法,不仅淡化了幻想中的唐突成份,而且还提供给读者美的表现形式。 正是因为作者在表述自己的幻想时采用了隐饰和演化的手法,一般读者虽不具备作者的写作能力和技巧,但通过阅读作品,也能与作家一样毫无顾忌地享受自己的“白日梦”,从而获得艺术的快感。如作者和读者都是通过言情小说的描述来游戏感受爱情的柔情蜜意的,作者和读者的情感借作品(白日梦)得以升华;而武打小说、枪战片则能使人在现实中被压抑 的感情(愤懑、痛苦、暴虐)借激烈、残暴的情节描写得以(白日做梦般)消解和宣泄。 艺术创作与梦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首先,艺术创作和梦都企图使人的愿望得以满足,都是带有强烈的幻想性质。梦的本质就是一种愿望的满足,人往往是借助于梦来实现自己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以释放被压抑的感情。据弗洛伊德分析,梦有化妆的梦,也有不化妆的梦,化妆的梦是被压抑的欲望的隐秘的满足。而未经化妆的梦则是欲望的公然满足,化妆越重的梦受压抑越深,一般大多与性的欲望有关,正因为如此,这种梦就受到了较多的压抑和抵制,化妆愈多,压抑愈强烈。文学创作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化妆的梦,作者是以委婉隐秘的方式表达自己幻想的。因此,在欣赏文学作品时,读者总是力求体味作品潜在的深层含义,因而也就有了读者以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观察角度去理解作品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这就赋予了文学作品更广泛更深刻的含义,我们通常将此过程称之为文学欣赏中的再创造。 其次,艺术创作和梦都在于表现愿望。生活中,我们也常常将美好的事情比着梦,这说明梦在一定程度代表了人的某种愿望。如我们身临佳境时,常有梦境般的感觉;当某件意想不到的好事突然来临时,我们也常情不自尽地说:“这不是在梦中吧?”一般来说,人在现实中不能实现的愿望,往往借助于梦来完成。在梦中,人或轻松、或痛苦,或愉快,都是现实愿望的一种释放或实现。艺术创作是作者借以表现愿望、实现愿望的一种手段。这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文艺创作的人多是现实中感到不幸而产生表述愿望的,创作是以幻想的形式满足其愿望的一种形式,由于作者的愿望在现实中受到了压抑,不能发泄,就借助于创作得以释放,使幻想得以暂时的满足。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所提到的“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泰,《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就是一个最好的佐证。 梦与文学创作虽然在满足愿望、表现愿望上是一致的,但其区别也是显而异见的。 梦与文学 ———弗洛伊德关于创作过程的无意识论分析李大敏 探讨与争鸣 -38-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贵希;创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创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文章来源: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新闻中心 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家大讲堂特邀主讲嘉宾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李希贵,男,现任北京十一学校校长;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项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响强烈;曾经出版《学生第二》、《学生第一》。 把“伟大”写入学校愿景

记者: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目标,北京十一学校对自己的办学目标是这样描述的:“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将‘十一学生’塑造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卓越的品牌;把十一学校建设成为一所受人尊敬的伟大的学校。”把“伟大”写入学校愿景,令人十分震撼,据我所知,全国很少有中小学这样定位自己的目标追求。我想问的是:为什么要提出“伟大”的概念?这样的目标定位与中小学教育的基础性特点是否冲突? 李希贵:有人说,确定这样一个战略目标有很大的风险,我非常同意这个说法。达到品德崇高、才识卓越这样一个伟大的境界,的确并非易事。但是,经过反复慎重的思考,经过学校骨干会议、教代会反复认真的讨论,最后我们仍然感到自己无法摆脱这样一个伟大的使命。这主要是因为十一学校特殊的地位和特殊的历史。关于伟大,莎士比亚曾说过一段话,有些人生而伟大,有些人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有些人却是被迫伟大。十一学校似乎兼而有之。生而伟大是因为这所学校建校之初所担负的使命。 1952年,当人们还无法估量朝鲜战争要持续多久时,前线将领们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子女教育和安全问题被提上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重要议程,十一学校作为中央军委子弟学校应运而生。周恩来总理批示建校,罗荣桓元帅的爱人林月琴女士担任校长。因为是在国庆节这天建校,故聂荣臻元帅以“十一”为学校命名。这所学校还是一所通过奋斗而成就伟大的典范,她在不同的历史发展时期,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贡献。首任校长林月琴女士在建校初期,争取各方支持,整合许多资源,将学校办成了孩子们的乐园,解除了朝鲜战场上将领们的后顾之忧;我的前任李金初先生在担任校长20年的时间里,在全国率先推动了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国有民办体制改革,一系列的破冰之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开创先河,应该说,十一学校有着伟大的奋斗史。 说到被迫伟大,局外人似乎以为是调侃,其实,身处十一学校的氛围中,任何人都会感受到压力和动力。肩负着沉重的使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我们今天别无选择,必须动员各方力量,凝聚全校师生员工的智慧,让十一学校继续走在通往伟大的道路上。 当然,我们还希望把学校办得令人尊敬,我们甚至认为这是教育的基础。教书育人既靠言传也靠身教,如果我们教育者自身没有道德底线,就会大大削弱教育的力量。我们将“受人尊敬”写入学校愿景,既是我们的崇高追求,也是对我们的道德约束。十一学校原系中央军委子弟学校,许多老校友经常说,我们出身名门,应该有大家风范。既然要“受人尊敬”,那么学校的任何教育举措都应立足当下,着眼长远,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基;我们老师的举手投足、一言一行,都要为人师表。既然要“有大家风范”,那就要摆脱教育改革实践中的零碎琐事,有大思路,有大视野,有大战略,有大举措,追求“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

【优秀作文】我的白日梦(三篇)

一篇我的白日梦作文800字 叮玲玲家里的闹钟响了,我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惊讶地发现哆啦A梦面对着我傻笑着。我马上坐了起来,他对我说:你好啊!王诗祺,我是从很久的时代来的。我惊讶地问:你为什么要到我家来呀?他站起身来绕着我的房间慢慢走了一圈说:我从那个时代来的原因就是想来帮助你。在我来之前,我刚刚训练好大雄,他已经成材了,所以我想再找一个人,所以就找上你了。你能让我当你的宠物,你的助手吗?我开心地说我当然接受啦,以后你都睡我家吧!太好了。哆啦A梦笑着说。 我跟妈妈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出乎我的意料,妈妈竟同意了。我马上带着哆啦A梦去炫耀。同学们都不敢相信,当他们看见哆啦A梦时才心悦诚服,都说我太幸运了,竟然能得到哆啦A梦的帮助。正当我高兴的时候,手机响了,是方老师的声音。原来是学校里通知每个班选一篇最好的作文要送到省里参赛,老师要我写一篇交上去。哎,我竟会碰上这种事,赶紧拉着哆啦A梦回了家。他看我急成这样,就问我是怎么回事。我说明了自己的苦恼。 没想到,他听了后说:我还以为什么事能把你急成这样,原来是这么简单的事,那你快静下心来写呗!我拉长着脸说:你以为写作那么容易,这会儿可要送省里去比赛,哆啦A梦,你快帮我想想办法!不等我说完,他就从万能口袋里拿出一个丸子说:这是信心团子,吃了能让你信心十足,写文章也OK啦!我接过丸子一口吞了下去,说时迟那时快,我一下子激情满怀,拿起笔便刷刷写起来,不到半小时,文章完成了。我交上作文等待成绩,过了几天,方老师兴奋地告诉大家我的作文已送到全国参赛了。我一回到家,就把这一好消息告诉了哆啦A梦,抱着他久久不肯放下。 过了几天,我放学回家路过一条小河,发现小河里一根粗粗的水管正排着污水,河面上漂浮着死去的小鱼、小虾。我赶紧跑回家,拖着正在看电视的哆啦A梦再次来到河边。我们发现污水就是从附近的工厂里排出来的,怎么办呢?他突然想到一个主意,让我用鱼儿的口吻写一篇文章提醒厂长。我觉得这个办法不错,就立刻写了一封信。哆啦A梦拿出隐身药水给我涂上,也给自己涂上,在戴上竹蜻蜓飞到了厂长办公室,把信放在了桌上,只见厂长伸着懒腰,拿起桌上的报纸看了起来,却丝毫未注意到那封信。 哆啦A梦急了,他把桌上的信又放到了厂长的头上,厂长刚一扭头,信就掉了下来,正好落在报纸上。厂长惊了一下,打开信看了起来,但只看了几行就放下了,揉揉眼睛,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我跟着哆啦A梦出了办公室,着急地说:那下面可怎么办?急什么,我还有计划2呢!那就是用幻想播放器呀!我还没搞明白是怎么回事,他就从口袋里拿出一个酷似电脑的东西,在上面敲打着什么。哆啦A梦示意我进厂长办公室,自己蹲在办公室旁边的空房子里看播放器。我进了办公室,只见厂长的电脑上出现了可恶的坏蛋——厂长几个大字,厂长吓得手忙脚乱,他的视线里只有被他厂里的污水污染的小河,一只只死虾,一条条腐烂的鱼,还有乌龟、青蛙等的惨样,他还以为自己眼睛花了,赶紧去医院。 我紧紧跟在后面,想看个究竟。他来到医院,对医生说:医生,我的眼睛总会出现杂念,请您帮我看看。医生查看了好半天,说:没事,应该多注意休息。厂长迷迷糊糊的,看见医生也变成了一条大鱼,正向他诉说着什么。他突然明白了,是自己厂随意排放污水造成的,于是,他赶紧通知工作人员停止排放污水,进行污水处理,同时还联系工作人员把小河给清

《随想录》艺术初探

《随想录》艺术初探 巴金1978年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自此,历时八年,完成这部散文巨著。对于巴金而言,《随想录》是一部真诚自审的忏悔录,是一位老人对自己的拷问,是一次痛定思痛的自我反省。巴金在《随想录》第一集的《后记》中写道:“古语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过去不懂这句话,今天倒颇欣赏它。我觉得我开始接近死亡,我愿意向读者讲真话。《随想录》其实是我自愿写的真实的‘思想汇报’。巴金的《随想录》的出发点非常明确,就是在对文革作出反思,同时号召其他人一起说出真话,这种完全的自我剖析,表现出一位老作家坦率真诚的崇高人格。 (一)真实性艺术特色的表现 巴金说:“我有感情必须发泄,有爱憎必须倾吐,否则我这颗年轻的心就会枯死。所以我拿起笔,在一个练习本上写下了一些东西来发泄我的感情、倾吐我的爱憎。” 在《怀念老舍同志》中,巴金反复强调着老舍《茶馆》中常四爷的那句话:“我爱咱们的国呀,可是谁爱我呢?”由此可以看出,巴金对老舍不明不白地死去怀着多么强烈的痛惜、痛恨之情。他在文中回顾了老舍在世的时候,他每次到北京开会,同老舍夫妇到东安市场的小馆子里吃饭闲谈的愉快时光。他与老舍不仅是文学上的朋友,也是生活中心心相印的知己。老舍死了,它强烈地冲击着巴金那颗带血的心。 《随想录》的核心内容是对“文化大革命”所做的回顾和批判,在历史的反思中,道出了真话。《多印几本西方文学名著》批判了林彪和“四人帮”反革命的文化专制主义。“他们还搞过焚书的把戏,学习秦始皇,学习西特勒。他们煽动年轻学生上街‘大破四旧’,一切西方名著的译本都被认为是‘封、资、修’的旧东西,都在‘大破’之列。”在那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林彪和“四人帮”禁、毁了成千上万的书,害死了成千上万的人。作者默默地记载着这段历史,毫不留情地把林彪和“四人帮”牢牢地钉在了中国历史的十字架上。 巴金直面“文革”,正视个人在历史非常时期的复杂体验,无情地解剖自己。他那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他那满腔的真诚,征服了千千万万的读者的心。 他忏悔自己在林彪和“四人帮”的强压下做出了种种荒谬可笑的事情。在《“豪言壮语”》中,作者说:“要讲话就要讲老实话,讲自己的话,哪怕是讲讲自己的毛病也好。”作者紧接着又谈到在《爝火集》中编选的三十年散文,发现前半部分大都是“歌德”的文章。 他忏悔自己明哲保身地跟在别人后面向同志丢石块的做法。《“遵命文学”》写自己不敢向“长官意志”挑战,违心地遵宣传部长张春桥之命写文章批判柯灵的《不夜城》,后来《不夜城》被定为“大毒草”。《纪念雪峰》写了自己上台和靳以联合发言跟在别人后面丢石块的不可饶诉的罪行。“ 散文应力求做到生活与思想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散文的生命。在《随想录》中,真实性的艺术特色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巴金有感而发,所写的一人一事,一情一景,都是他朴实、真挚的思想与情感的流露。 (二)真实性艺术特色形成的原因 在《文学的作用》中,作者说他的爱憎和感情都是从自己的生活里来。“生活的确是艺术的创作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古今中外任何一个严肃的作家都是从这唯一的源泉里吸取养料,找寻材料的。文学作品是作者对生活的理解和反映。”④对生活的认真与严肃,而作者又亲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礼,有了丰富的情感积淀和思想积淀,这是形成《随想录》的真实性艺术特色的重要因素。 在《把心交给读者》中,作者是这样写他的社会责任心的:“如果不是想对我生活在其中的社会贡献一点力量,如果不是想对和我同时代的人表示一点友好的感情,如果不是想尽我作为一个中国人所应尽的一份责任,我为什么要写作?”“我爱我的祖国,爱我的人民,离开了他们,我就无法生存,更无法写作。我的写作是为了战斗,为了揭露,为了控诉,为了对国

读《教育艺术随想录》有感

读《教育艺术随想录》有感 初拿到这本书,随意翻阅一下,第一感觉是厚重,这是一本跨越2019教育对话,对往事的梳理,加之以今日的反思,使得该书是多么的珍贵,用“思想成长史”来概括此书,真的一点儿也不夸张,该书讲述的是一位老校长在教育道路上的探索与总结,他的那份初心不改与对教育的坚持精神,真的令人非常震撼。今天,我也非常有幸能够在此跟大家一起分享这本教育艺术随想录。 该书分为8个专辑,共142个教育案例。在每一个教育案例的背后都会附有相应的教育反思。于我看来,他所列的每一个案例都使走近了我的心里,并引起我深深的共鸣。而其后的反思,又从更高的精神思想层角度给我正面的鞭策。 书中写到这样一句话,我把它摘录下来,并想跟老师们一起分享:如果你的学生讨厌你,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就已经结束了。你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你在学校里的地位就有多重。我也时常在自己平常的教学工作中,结合这句话进行自我激励与反思。 老师们的日常工作往往是繁琐的,和学生之间也会发生不少的摩擦,尤其是年轻好动的学生们由于违纪或者因为老师掌握的事实不全面、批评不恰当而产生对立的情绪,处理不好的话就会使老师对学生产生意见,而学生也会受到压抑处于顶牛的状态,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此书中有这样一章:化干戈为玉帛。学校将每周五定为道歉日,师生可以就一周来的过失进行反省,通过书写致歉信的方式谈谈自己的感想,化消极情

绪为积极情感。人有一时过错,马也有失蹄之时,学生犯错误也是难免的。通过道歉日、致歉卡,等到双方事后冷静时再处理,多检查自己的不足,少指责对方,从而为调解矛盾制造了和谐的氛围。在此基础上,往往会“化干戈为玉帛”。但是文章中也特别的指出:道歉必须先从教师做起,从而影响学生。 俗话说:用心灵沟通心灵的教育才是最高级的教育,在李校长的书里,心灵教育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成人仪式前的十件实事,毕业典礼的那一天,饮水思源尊师日,十节日方案等等。这些都是我需要时日好好学习的,这里面有太多的智慧需要我,慢慢学习的。

白日梦

白日梦 篇一:影评-白日梦想家 《白日梦想家》----生活的真谛 电影《白日梦想家》是由本·斯蒂勒自导自演的奇幻剧情片,本.斯蒂勒饰演的华特米提是《LIFE》杂志的底片管理师,平凡内向、谨小慎微的一个上班族。他不敢向心目中的女神示好,即使是在网络上。当在工作上遇到了讨人厌的上司以及女神时,华特就会陷入自己的幻想中,实现自己内心渴望的梦想。在长达十六年的时间里,华特.米提负责处理顶级摄影师肖恩.欧康诺的作品,然而在杂志面临收购改组网页化的紧张关头,华特却无论如何找不到肖恩号称“生活精髓”的一张底片,面临着失业的威胁。因此华特踏上了追寻肖恩之路,在人迹罕至的格陵兰、在喷发火山的冰岛、在空气稀薄的喜马拉雅,华特.米提逐渐触到了曾经的自己真正丢失掉的梦想,那也是他一直苦苦追寻的最后一张底片----生活的真谛。 当现代社会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往往拼尽全力才能让自己有一个比较舒适的物质环境,才能让家庭稳定。但奇怪的是,在物质越来越富足的今天,大多数人的内心越来越空虚,找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但在现实社会遭受挫折之后,他们往往躲进自己塑造的保护壳中,直到下一次的挫折来临。《白日梦想家》就是这样一部在当代时代特征下出现的好电影,在里面折现了纸质媒体在新媒体时代中的变迁,也折现了在变迁中,小人物的挣扎与努力,还为我们提供了多种的关

于时代变迁的思考,其中有一条就是:在面对生活的困境时,只有保持精神不死,才能找到生活的真谛。 To see the world,things dangerous to come to,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开拓视野,冲破艰险, 看见世界,身临其境, 贴近彼此,感受生活, 这就是生活的目的。 我想,这应该是一部公路片,沿途的风景美得不可思议,主人公在行走中收 获生活的真谛与生命的意义。当华特.米提在格陵兰前行,踏着滑板骑着自行车前行,看过了太多的美景,结识了很多人。在喜马拉雅山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找肖恩,无论结果如何,他已经成功了,不是吗?有多少人只在心中幻想着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却在将要出发前犹豫不决,始终踏不出那一步。但是,华特.米提最终踏出了那一步,即使途中很狼狈,但至少向我们证明了,在钢筋水泥的重压下,他的精神不死。他将自己的幻想,甚至可以说是梦想,照进了现实。他去鲜有人烟的格陵兰岛,去火山喷发的冰岛,去高不可攀的喜马拉雅,展开了一场不可思议的奇幻之旅。在这趟旅行中,他找到了勇气,找

李XX教育理念

李xx教育理念 国家督学,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劳动模范。独创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全国教育实验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并走上国际讲台。著有《教育随想录》、《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学生第二〉《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等。历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评估中心主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兼任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理事、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山东省中语会副会长。先后主持多项国家级课题,其中《语文实验室计划》被列为国家教育部、人事部“特级教师计划”,并获山东省人民政府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教育艺术随想录》《中学语文教改实验研究》等专著;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让语文素养融进血液》《一个教育局长的听课手记》等二十多万字;先后参与教育部更新教育观念报告团,教育部高中新课程实验专家组,教育部《素质教育观念学习提要》编写组等项工作。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教师,齐鲁十大教育新闻人物等称号。 现著有《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一书,在教育界反响强烈;最近出版《学生第二》。

当人们与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xx接触时,很难不被他的个性所吸引。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个矛盾结合体:神色严峻,却常常妙语连篇;语速缓慢、行事冷静,却对教育改革热情如火、雷厉风行。 从2XXX年前进入教育界至今,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李xx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 做语文老师,李xx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放权利、放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大量阅读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做校长,李xx说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并提出教育理想是“让孩子自由呼吸、自主成长”。做局长,李xx通过体制改革,把权利放给校长;又取消了校长的行政级别,用“职级制”对校长进行动态管理。 人生需要光明,阅读滋润心灵 土炕上,留着长须的爷爷,戴着老花镜,用苍老的嗓音,与幼年的李xx一起吟唱:“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李xx爱读书。2XXX年到潍坊就任教育局长,家还没搬,却先把四个书橱搬了过去。“应该说,我真正的学习生活是从读书开始的,我真正的教育人生也是从读书开始的。”李xx说,是读书让他顿悟了教育。 最早培养了李xx阅读兴趣的,是他那位从没上过学、靠自修能够读书读报的爷爷。在李xx刚满3岁时,爷爷就开始教他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讲其中的典故人物。尽管受文化所限,

作家与白日梦

作家与白日梦 白日梦指人在清醒时,脑内所产生的幻想及影像,有时是未来的情景或计划,有时是过去的回忆,但通常都是开心的想法。白日梦虽然不是梦,但它也是无意识欲望的产物,只是以可控制的思维反映出来。白日梦里的情境或事件,都是用来满足做白日梦者的某种野心或欲望,包括性欲、情欲、权力欲、自私野心等。做白日梦的时候,看起来像是在发呆,个人暂时脱离了与周遭有关的事情,只集中于自己的思想当中,注意力完全转向了对内在刺激的反应。 白日梦的形成原因有很多,除去生理和药物的影响,主要原因还是生存压力带来的焦虑。当个体遇到挫折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便把自己放到想象的世界中,以虚构的方式应付挫折,释放焦虑,并获得满足。不要怀疑,莫言是焦虑的,蒲松龄也是焦虑的,魔幻小说作家都是焦虑的,而魔幻小说就是他们用来释放焦虑的白日梦。 蒲松龄的一生可以用“少年得意,一生失意”来概括。他生在一个小康家庭,19岁时参加县府的考试,考了第一名,中了秀才,还受到了山东学政的夸赞,一时风头无二。但这就是他人生的顶峰了,此后,他用了一辈子的时间来参加科举考试,却再也没有考中过。伴随而来的贬损和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抬不起头来。因此,他虽然满腹学问,却只能靠教书来维持生计,终日为温饱挖空心思。曾经的抱负和理想化为空谈,这其中有多少难以排遣的苦闷和郁结呢? 郁闷之极,大概就只有白日梦可用来宽慰了,一个名为《聊斋志异》的作品就此诞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序》中写道:“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明确地表明了这是一部抒发孤愤之情的作品。他一生坎坷,对现实极为不满,这就是创作《聊斋志异》的初衷。但如果仅仅不满于现实,蒲松龄有再高的学问,也要就此沉寂了。而白日梦这种一般人视为不健康、不务正业、好逸恶劳的心理活动,却给他打开了另一个天地。 这个天地是什么样的呢?白日梦的内容直接受到明显动机的支配。文学心理学认为作家的创作动机有两种:一种是缺乏性动机,人因为生活中的某种缺失和痛苦而导致心理失衡,创作是为了重新取得平衡和自我疗伤;另一种是丰富性动机,创作是为了寻求刺激和满足,而不是为了解除痛苦,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结合蒲松龄一生的遭遇,他的创作动机应该是缺乏性动机,那么他的白日梦的内容就是处处在弥补心理缺失,减少焦虑。《聊斋志异》中离奇的故事情节,那些风姿绰约、千姿百态的狐鬼佳人们,以及那些穷困潦倒但有鸿鹄之志的文人,成了寄托蒲松龄人格理想的载体,以达到一场空前的自我救赎。

小学校长专业阅读推荐书目100本_已更新

附录一 中小学校长专业阅读推荐书目100本 1.《20位美国优秀校长如何创建好学校》/(美)乔·布拉泽、约瑟夫·布拉泽、丹娜·菲利普斯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2.《全美优秀教师的快乐学习课》/美)唐菲力著;吴四明译,龙门书局 3.《修炼校长力》/汤勇著,四川文艺出版社 4.《当代校长读本》/ 陈永明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解读/陈永明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6.《中小学校长专业标准研究》/魏志春、高耀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7.《教育艺术随想录——学校管理工作手记》/李希贵著,知识出版 8.《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李希贵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9.《人生为一大事来》/刘彭芝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0.《做一个书生校长》/程红兵,华东师大出版社 11.《走在行知路上》/杨瑞清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12.《学校管理的艺术》/祁团、丁莉莉主编,华东师范大学 13.《办好学校的策略》/肖川,南京师大出版社 14.《名校教学管理的提升》/张韬,九州出版社 15.《名校行政管理的细节力》/童学敏,九州出版社 16.《名校长的高绩效领导力》/杨永昌,九州出版社 17.《学校诊断》/姚文忠,四川教育出版社 18.《给新校长的50条建议》/龚正行,人民教育 19.《学校文化管理新思维》/ 陶然,中国人事 20.《校长角色与校长发展》/刘仁镜主编,开明出版社 21.《现代学校制度与治校方略》/刘仁镜主编,开明出版社 22.《校长引领与教师专业成长》/刘仁镜主编,开明出版社 23.《学校文化管理》/孙鹤娟,教育科学出版社 24.《为每个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张德文,教育科学出版社 25.《“全面发展”人文见长的学校》/仇德海,教育科学出版社 26.《教育——为了人的幸福》/少洪泽,教育科学出版社 27.《人的发展——教育的基本维度》/鲁善坤,教育科学出版社 28.《超越与创新:学校教育现代化的理念与运作》/王铁军,南京师大出版社29.《高绩效校长的10大特质:从优秀走向卓越》/[美]麦克依万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30.《有效教学学校管理》/伯蒂·埃弗拉德等著,杨天平译,重庆大学出版社31.《名校长名教师成功与发展》/王铁军,江苏人民出版社 32.《名校长名教师集体性个案研究》/王铁军,江苏人民出版社 33.《变革的力量》/ 迈克尔?富兰,教育科学出版社 34.《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美]彼得·德鲁克,机械工业出版社 35.《追求卓越》/汤姆·彼得斯、沃特曼著 36.《第五项修炼》/(美)彼得·圣吉著郭进隆译,上海三联书店版

文学理论新编期末知识点整理

文学理论新编期末知识点整理 1.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2.历史上5种主要的文学观念: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独立说、体验说 3.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区别) (1)单义性与互义性 (2)外指性与内指性 (3)外部言语与内部言语 4.严羽的《沧浪诗话·诗辩》74页 (1)学诗入门要正,从一流的诗歌开始学起 (2)诗歌的种类 (3)诗的品格 (4)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5.中西文学的审美化历史【中西方的不同】 中国:感性美,审美化,意境美,意韵美,韵味 西方:以此当作学术研究,文学哲学化,注重(为什么,有何用) 6.鲁迅的《文艺与政治的歧途》 7.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文学与生活的关系】104页 8.对“能写真景物、真感情”的理解。【明确自己的论点,分点写】 答:所谓的真景物,“真”就是文学模仿的客观世界(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所谓的真感情,“真”就是感情的自然流露(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9.抒情与修辞【抒情诗与反复、抒情诗与比喻】 10.福斯特的小说《面面观·圆形人物和扁形人物》 11.叙事文体如何塑造人物【外貌、动作、心理描写、姓名】 12.事件与情节有何区别 (1)事件是故事的最小单位,情节由多个事件组成 (2)情节中的事件要用因果逻辑联系起来 13.亚里士多德《诗学节选》 6个成分里,最重要的情节(①无情节不戏剧②其他要素要在情节中发生发展③戏剧中最重要的表现手法都属于情节【突转、发现】 14.戏剧要素:戏剧情节、戏剧人物、戏剧台词、舞台因素 15.弗洛伊德的《创作家与白日梦》 16.幻想活动的几种特征:①我们可以断言一个幸福的人绝不会幻想,只有一个愿望未满足的人才会幻想(幸福的人不幻想) ②幻想可以将过去、现在以及未来联系在一起,好像愿望作为一条线,把他们三者相互连接起来 ③幻想过度会引起神经观能症和精神病 17.隐含的读者和真正的读者之间的区别 (1)前者不存在,后者存在 (2)前者是一种叙事对象(是作者幻想出来的会看自己作品和可以看懂自己作品的一群人)18.“隐含的读者”的形成取决于多方面因素: (1)由于为什么写即动机与为谁写即对象这二者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作家的创作动机决定了文本中“隐含的读者”的存在 (2)作品独特的寓意也期待着相应的知音,作家赋予本文的思想内涵也决定了“隐含的读者”的存在

李希贵主要教育思想

李希贵主要教育思想 李希贵在教师、校长、局长的三种角色变换中,人生的关键词始终如一:读书、思考、改革。其主要教育思想简介如下: (一)“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的师生观 李希贵认为学校的力量,首先来自教师。只有教师在学校的办学目标实现过程中处于第一位,才会协助校长落实他心中教育理想。“我认为关注学生应该先从关注教师开始。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塑造学生美好的人生。这个目标,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任何关爱,只能通过人的传递,才显得真切、动人,谁都没有办法改变。一位教师,在校园、在课堂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他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让学生‘近墨者黑’。”李希贵认为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 (二)“给学生自由呼吸的空间”的素质教育观 “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应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是没有规定应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话,也是让李希贵至今感到震撼的话。他在高密一中推行素质教育,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理念。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以着眼未来的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方式和课堂民主化的教学方式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如启动“中学生自我锻造工程”:各种竞赛、评比,学生社团活动,自办电视台,有体育节、文化技术节等。还面向全体提供可选择的教育:开设34门选修课、37门活动课,如三名活动(读名著、赏名画、听名曲)。课堂教学民主化:创造能力培养的土壤,多向交流,每堂课留出10分钟,鼓励学生提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展开自由讨论等。所以他提出的校训是“为四十岁做准备”,而不只是为三年后的高考做准备,要求学生全面发展。 (三)语文教学改革——“语文实验室计划” 在任高密一中校长时,李希贵进行了语文教改,实施的“语文实验室计划”,获得了老师、学生们的积极肯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语文实验室计划”最醒目的改变是课程安排:每周用两课时完成教材规定的学习任务,其余的四课时让学生到自修室去读书。在自修室里,配备了中学阶段必读、选读、参考三个层次的课内外书籍。在这里,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图书报刊进行阅读学习。自修室同时配备有投影仪、电视机、放像机、录音机等教学器材,由教师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传达知识信息。 (四)学校管理改革——“四制改革” 1990年,高密四中6个毕业班300多名学生参加高考,只有两名同学超过了本科录取线,超过专科线的学生也寥寥无几。就在此时,李希贵当上了高密四中的校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在老师们的“房子、炉子、妻子、孩子、票子”等一系列切身利益上大做文章。实施了“四制改革”(校长负责制、教师聘任制、结构工资制和岗位目标责任制),这在当时还是新生事物。后来,高密四中形成了“分层聘任,双向选择”的聘任机制。这个机制规定,在聘任过程中,校长只聘任学校的中层部门负责人,教职工由中层部门负责人选聘;尤其重要的是,中层部门与教职工的选择是双向的,任何一个教职工都可以面向全校所有中层部门的任何一个岗位填报志愿,而中层部门的负责人也有聘与不聘的自主权。在这样一个机制下,一个教职工被聘任到一个什么岗位,或者说是否被聘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