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文学

第四章 17世纪文学
一、单项选择题
1.17世纪法国唯理主义的奠基人是( )。
A.霍布斯 B.伽桑迪
C.笛卡尔 D.狄德罗
2.意大利的巴洛克文学代表人物是( )。
A.马里诺 B.贡哥拉
C.约翰?多恩 D.格里美尔斯豪森
3.17世纪中叶英国最杰出的革命诗人是( )。
A.屈莱顿 B.弥尔顿
C.班扬 D.本?琼生
4.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是( )。
A.拉辛 B.莫里哀
C.高乃依 D.拉封丹
5.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的作品是( )。
A.《伪君子》 B.《熙德》
C.《费得尔》 D.《安德洛玛克》
6.法国古典主义的理论家是( )。
A.笛卡尔 B.伽桑迪
C.布瓦洛 D.黎塞留
7.拉封丹是一位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其代表作是( )。
A.《拉封丹寓言》 B.《丹麦寓言》
C.《寓言诗》 D.《寓言故事》
8.1659年,莫里哀演出他到巴黎后的第一部作品是( )。
A.《妇人学堂》 B.《可笑的女才子》
C.《冒失鬼》 D.《情敌》
9.莫里哀标志着古典主义喜剧形成,同时又开了欧洲近代社会问题剧之先河的剧本是( )。
A.《可笑的女才子》 B.《妇人学堂》
C.《吝啬鬼》 D.《恨世者》
10.莫里哀鞭挞贵族恶习败俗的作品是( )。
A.《恨世者》 B.《吝啬鬼》
C.《堂?璜》 D.《乔治?唐丹》
11.歌德所说的:“像他那样的开场是现存最伟大的最好的开场”,是指莫里哀的作品是( )。
A.《吝啬鬼》 B.《伪君子》
C.《可笑的女才子》 D.《妇人学堂》
12.莫里哀的《可笑的女才子》所表现的是( )。
A.青年人冲破金钱与宗教的阻力,追求爱情自由的胜利
B.贵族沙龙咬文嚼字、故作风雅的丑态
C.贵族勾心斗角,虚伪做作
D.没落阶级腐朽堕落和资产阶级的种种丑恶
二、多项选择题
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B.法国古典主义文学
C.巴洛克文学 D.市民世俗文学 E.教会文学
2.17世纪欧洲文学产生的背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
C.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 D.对人文主义文学的继承和反拨
E.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3.弥尔顿取材于《圣经》的几部杰作是( )。
A.《伊甸园》 B.《失乐园》
C.《复乐园》 D.《力士参孙》 E.《天路历程》
4.古典主义的基本有( )。
A.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B.思想上崇尚理性
C.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

视规则 D.形式上采用民间文学风格 E.重视主观想象
5.法国古典主义悲剧代表作家有( )。
A.莫里哀 B.高乃依
C.拉辛 D.拉封丹 E.布瓦洛
6.《熙德》中的主要人物有( )。
A.高迈斯 B.杰葛
C.罗狄克 D.施曼娜 E.阿巴贡
7.《安德洛玛克》的主要人物有( )。
A.赫克托耳的寡妻 B.皮洛斯
C.爱弥奥娜 D.阿喀琉斯 E.答尔丢夫
8.莫里哀与教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时期所写的一系列杰出的讽刺喜剧,主要有( )。
A.《伪君子》 B.《堂?璜》
C.《恨世者》 D.《吝啬鬼》 E.《情仇》
9.《吝啬鬼》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有( )。
A.奥尔贡 B.阿巴贡
C.答尔丢夫 D.玛丽亚娜 E.大密斯
10.莫里哀晚期作品主要有( )。
A.《乔治?唐丹》 B.《史嘉本的诡计》
C.《无病呻吟》 D.《醉心贵族的小市民》 E.《妇人学堂》
11.《伪君子》的主要人物有( )。
A.艾尔密尔 B.阿巴贡
C.答尔丢夫 D.奥尔贡 E.道丽娜
12.《伪君子》中答尔丢夫的语言特点是( )。
A.矫揉造作 B.堆砌词藻
C.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 D.犀利、明快、生动、朴素 E.简洁、清楚
三、专用术语解释
1.古典主义 2.“三一律”
3.巴洛克文学 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
四、理解简答题
1.17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
2.弥尔顿的长诗《复乐园》的思想内容。
3.弥尔顿的悲剧《力士参孙》的思想内容。
4.高乃依的悲剧《熙德》的思想内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5.为什么说拉辛的《安德洛玛克》是一部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6.为什么布瓦洛《诗的艺术》被称作法国古典主义的文艺法典?它提出了哪些理性原则?
7.拉封丹的《寓言诗》的主要内容。
8.莫里哀的创作分期与创作特点。
9.古典主义艺术得失。
五、分析比较题
试比较古典主义文学和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异同。
六、综合论述题
1.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基础。 2.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3.守财奴阿巴贡的形象。 4.答尔丢夫形象。
5.弥尔顿长诗《失乐园》的思想内容。6.《伪君子》主题和艺术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B 4.C 5.B
6.C 7.C 8.B 9.B 10.C
11.B 12.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 2.ABCD 3.BCD 4.ABC 5. BC
6.ABCD 7.ABC 8.ABCD 9. BD 10. BCD
11.ACD 12.ABC

三、专用术语解释
1.古典主义是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带有浓

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故被称为古典主义。古典主义的作家、理论家由于所处时代的不同和个性差异,他们的创作也各有侧重。法国古典主义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作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作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拉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
2.古典主义戏剧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艺术规范,“三一律”就是其中主要的规则之一。所谓“三一律”,是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24小时内完成。
3.巴洛克特指17世纪欧洲流行的一种过分雕琢和华丽的建筑。随着航海业和东西方贸易的发展,中国的瓷器、刺绣传入欧洲,西方人惊叹中国的雕金镂玉和珠光宝气,认为这太“巴洛克”!于是,在西方建筑、音乐、文学等领域,巴洛克风格盛行一时。巴洛克艺术从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又传到英、法,成为欧洲的一种重要艺术风格。巴洛克文学是巴洛克艺术在文学上的表现。巴洛克文学在内容上多写带有神秘宗教色彩的生死、哀怨。艺术上借鉴了中古文学象征、寓意、梦幻手法,并表现出华丽纤巧的风格。其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英国的约翰?多恩等。
4.17世纪的英国文学,由于受到人文主义文学、巴洛克文学和古典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情况比较复杂。40年代革命时期,出现了革命诗人弥尔顿,其创作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情绪。60年代王政复辟时期,出现了来自下层的清教徒作家班扬,在创作中继续坚持民主倾向。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有着血肉关系,它对这个时期的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有直接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四、理解简答题
1.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又称清教徒文学)和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此外,还有巴洛克文学、市民世俗文学。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代表人物有约翰?屈莱顿,代表组是理论著作《论剧体诗》;约翰?班扬,代表作是梦幻寓意小说《天路历程》;约翰?弥尔顿,重要作品有长诗《失乐园》、《复乐园》和诗剧《力士参孙》,代表作《失乐园》被认为是欧洲文学史上文人史诗的典范之一。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尤以戏剧最突出,出现了以高乃依和拉辛为代表的悲剧家,以莫里哀为代表的喜剧家,以及文艺理论家布瓦

洛和寓言诗人拉封丹等。高乃依是法国古典主义悲剧的创始人,其代表作《熙德》被公认为法国古典主义第一部典范性作品。拉辛是法国古典主义繁荣时期的悲剧家。代表组是《安德洛玛克》和《费得尔》。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他的最大成就是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拉封丹是一位以写寓言诗著称的诗人,其代表作是收有239篇寓言故事的《寓言诗》。
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人物是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代表作品有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等。
市民世俗文学其风格粗犷俚俗,艺术上尚不成熟。主要成就是市民世俗小说。
2.《复乐园》取材于《新约?路加福音》,长诗叙述耶稣不为撒旦所诱惑的故事。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经受不住诱惑,而失掉了乐园;始祖犯罪,人类处于灾难中。人子耶稣,抗拒了撒旦的财富、肉欲、权力、荣誉的诱惑,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从而得以布道,为人类恢复了乐园。通过耶稣这一坚贞不屈的形象,诗人表达了资产阶级革命者坚定的意志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3.《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是弥尔顿的一部诗剧。以色列民族英雄参孙是大力士,曾多次战胜敌人,他的力大无穷的秘密被情人出卖给了非利士人。敌人将其俘获,挖掉双眼,囚于地牢之中。参孙时刻不忘复仇,待他恢复力量后,在敌人避他演武时,他撼倒演武大厅的支柱,与三千非利士人同归于尽。这一悲壮的史诗,表现了敌人在复辟时期所受迫害的悲愤心情,以及宁死不向复辟势力妥协的决心。
4.悲剧《熙德》主要塑造具有爱国主义倾向的理想英雄人物,表现理性对感情的胜利这一中心主题。悲剧主人公罗狄克为维护家族荣誉,向未婚妻施曼娜之父挑起决斗并误杀了他,施曼娜请求国王惩处罗狄克以报父仇。这时,摩尔人入侵,罗狄克受命出征,并获“熙德”(大将军)称号而荣归。最后,在国王的精心安排下,这一对有情人终成眷属。当个人感情一封建家族义务发生冲突时,个人感情服从于封建义务;当封建义务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封建义务让位于国家利益。作品通过写女主人公在爱情与荣誉、义务的冲突中所持的态度和采取的行动,表现了理性战胜感情,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熙德》一公演,即轰动巴黎,为法国古典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被认为是法国第一部典范性的作品。
5.《安德洛玛克》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女主人公安德洛玛克是特洛亚英雄赫克托

耳的寡妻,城破家亡之后,她成了爱庇尔国王——阿喀琉斯之子皮洛斯的女俘。皮洛斯爱上了她,迟迟不和未婚妻爱弥奥娜(海伦之女)结婚。这时,爱着爱弥奥娜的希腊使者奥雷斯(阿伽门农之子)来到爱庇尔,要皮洛斯命安德洛玛克交出赫克托耳的儿子,以绝后患。安德洛玛克为保全儿子的生命,被迫答应与皮洛斯结婚,条件是要在结婚之前皮洛斯必须在神庙发誓保全她儿子并帮助儿子复国。爱弥奥娜问询后妒恨交加,唆使奥雷斯去神庙杀了皮洛斯,随即自尽。奥雷斯也因失去爱弥奥娜而发疯。作品通过四个人物在国家利益与个人欲望冲突中的表现,谴责了情欲横流、反抗强暴尽忠于祖国的安德洛玛克。由于理性与感情的高度统一,使她既保全了儿子的姓名,又保住了自己的名节。悲剧故事情节单一集中,全部情节在希腊使者到来的一天中完成,全剧只有爱庇尔王宫一个场景,完全符合“三一律”原则。所以这是一出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
6.布瓦洛是古典主义的理论家,他的诗体文艺理论著作《诗的艺术》,在总结了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作家创作经验的基础上写成,并经国王路易十四审阅钦定,因而,这部著作被视为法国古典主义的美学经典。
《诗的艺术》提倡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正宗,强调“理性”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准则,提出理性、真、自然三位一体的主张。他认为只有真才有美,要求真就要模仿自然,并告捷作家要遵循“理性”原则,一切要合情合理,公平“自然”,即合乎封建统治阶级的正常秩序。《诗的艺术》全面系统地阐明了古典主义的美学观点和创作原则。
7.拉封丹的《寓言诗》收又239篇寓言故事。他在这些寓言诗里,通过动物世界反映现实生活,寓言中的动物大都影射现实生活中各个阶层的人,如狮子暗指国王,狼隐喻资产阶级,受欺压的小动物指代下层人民。通过动物王国发生的故事,作品揭露了法国封建王朝的黑暗,批判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和缺乏理性,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疾苦。
8.莫里哀的创作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645-1658)是他创作奠基时期,主要是滑稽剧与情节喜剧。主要有《冒失鬼》和《情敌》。
第二阶段(1659—1663)是古典主义喜剧开创时期,主要是社会风俗。重要作品有《可笑的女才子》、《妇人学堂》。
第三阶段(1664-1668)是他的创作全盛时期,也是他与社会和封建势力斗争最激烈的时期。重要作品有《伪君子》、《堂?璜》、《恨世者》、《吝啬鬼》、《乔治?唐丹》等。
第四阶段(1669-1673)是创作的晚期,主要是轻松幽默的滑稽剧和芭

蕾舞剧。主要作品有《醉心贵族的小市民》、《史嘉本的诡计》和《无病呻吟》。
莫里哀一生写了近30个剧本,其中大部分是反封建反教会的讽刺喜剧,也有一些剧本鞭挞了资产阶级的恶习,具有鲜明的民主倾向。他基本上遵循古典主义法则,但注意从民间创作中汲取营养,从现实主义中选取题材,使作品富有民族特色和现实主义特征。他善于运用高度集中概括和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性格,熟于情节,妙于剪裁,遵循生活的逻辑而对“三一律”有所突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
9.古典主义文学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具有进步意义,它对于促进民族文学和民族语言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对欧洲各国文学影响很大;但古典主义也有其局限性。古典主义作品往往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迎合宫廷趣味,塑造人物时往往忽视描写人物的个性和心理变化,人物类型化,形象显得刻板、苍白。
五、分析比较题
古典主义文学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有着不可分割血缘关系。
相同点:①在思想上,古典主义延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的主题在古典主义作品中随处可见;②在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③在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戏剧也是一脉相承的。
不同点:①古典主义是对人文主义文学的反拨,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②人文主义作家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而古典主义崇尚理性,艺术上强调规范化。
六、综合论述题
1.古典主义产生的基础是: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88年,英国资产阶级进行了不流血的“光荣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确立了自己在国会中的地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这个时期的英国文学有着血肉关系,它对这个时期的文学有着直接的影响。②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17世纪的法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鼎盛时期。王权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发展中的资产阶级实行开明政策,奖励工商业的发展,以便使之为王权服务。同时资产阶级当时的力量还不够强大,它只能在王权保护下同封建势力做斗争,并发展海内外贸易,维护自身利益。于是,资产阶级和专制王权结成了联盟。由于专制王权的强盛,服从王权的统一意志成为这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显著特点。文学这时也成为统治阶级关注的一个重要领域。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都很注重网络文人学士,一方面用奖金津贴笼络他们,另一方面设立作品检查机构监视他们。为了使王权更进一步控制文

学行动,1635年,路易十三的首相黎塞留主持成立了法兰西学士院,学士院的学士们成为专制王权在文艺界的代表,他们在王权的保护下,对文艺创作制定了一系列规范。他们认为一切要有一个中心标准,一切要有法则,一切要服从王权,对不符合宫廷趣味的作品进行批评。在王权的扶持下,体现专制王权统一意志的古典主义思潮便应运而生了。③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使英法两国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以理性为核心,明确提出“天赋观念”说,认为认识来自于理性本身,而不是起源于感觉经验,理性本身不可能产生错误,人们若要使行为合于常规,必须要以理性来控制感情,做出正确判断。笛卡儿对理性的强调虽然有唯心的成分,但有助于清除中世纪流传下来的迷信宗教,以理性代替盲目信仰。他的哲学思想适应了17世纪法国资产阶级的要求,并为古典主义作家所接受,于是,笛卡儿的唯理主义便成为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④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反拨,古典主义文学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在思想上,古典主义延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肯定爱情自由,反对封建教会的主题在古典主义作品中随处可见;在创作方法上,古典主义运用的基本上是文艺复兴时期盛行的现实主义手法;在艺术形式上,古典主义戏剧与文艺复兴也是一脉相承的。但它也还是对人文主义文学的反拨。人文主义文学对个性解放的过分强调,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人文主义作家们各行其是的创作,使得语言不规范,艺术形式杂乱。人文主义文学存在的许多不合理现象需要有新的文学规则对其加以整饬,于是,古典主义的崇高理性以及艺术上的规范化便应这种需要而产生了。
2.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国家统一。古典主义要求作家们在创作中必须体现的一个最高原则,即为中央集权的政治服务。因此,歌颂贤明君主的文治武功、国家的统一强盛和宣扬公民的义务与责任,成为作家们表现的重要主题。②思想上崇尚理性。古典主义作家往往借助于各种形式,强调人们的行为应收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谴责非理性行为,表现荣誉、责任、义务等理性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这反映了资产阶级对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对王权的妥协。③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古典主义作家大力提倡向古代学习,并从古希腊罗马文学中选取创作题材,再按照法国专制政体的需要,与拥护王权、崇尚理性联系在一起,采用借古喻

今的方式,进行创作,以表现现实社会生活的道德观和价值观。与主题内容的规范化相一致,古典主义戏剧家还把文学创作的技巧和形式加以规范化,形成一整套作家必须严格遵循的规则之一,它要求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舞台上表演的自始至终,只有一件事在一地一日里完成。”古典主义作家还把文学体裁也进行了严格的界定,规定悲剧为“高雅”的体裁,而喜剧则是“粗俗”的体裁,表现的人物是平民百姓或破落的小贵族,可以使用日常用语等等。
3.阿巴贡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剧作《吝啬鬼》的主人公。阿巴贡是个高利贷者,为了金钱,他要儿子娶个又老又丑的有钱寡妇,要女儿嫁给富有的、年过半百的老头。他放高利贷,儿子是借债人。儿子追求年轻美貌的玛丽亚娜,阿巴贡却要娶她做续弦,还要姑娘带进一笔丰厚的陪嫁,闹得父女为仇,父子反目。儿子的仆人为了帮助小主人,故意拿走阿巴贡埋在花园的一万金币。阿巴贡不见了金币,呼天抢地,痛不欲生,要求开动一切国家机器,替他找回这“命根子”。当儿子用那一万金币要挟他时,他马上不要玛丽亚娜而要金币。作品揭露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的本性。莫里哀用夸张讽刺的手法,成功地塑造了阿巴贡这个典型的资产阶级守财奴形象。他爱财胜过一切,金钱是他的命根子,他把搜刮来的钱埋在地下,在生活上吝啬到无以复加的程度。金钱的贪欲泯灭了他的良心,父子之情、天伦之乐全部淹没在金钱至上的冷酷之中。阿巴贡成了“守财奴”、“吝啬鬼”的代名词。
4.答尔丢夫是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的代表作《伪君子》的主人公。他是17世纪法国封建贵族和教会势力的化身,是一个假虔徒、伪教士的典型。贪食贪睡贪财贪色是他的本性,上帝是他的工具,虚伪是他的手腕。这个形象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与普遍性,人们从生活中的宗教界人士以及冒险家身上不难看到他的影子,这个形象的塑造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民主倾向。答尔丢夫成了“伪善者”的同义语,他跨越国界,飞渡时空,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
5.《失乐园》是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文学的杰出诗人弥尔顿的代表作。长诗取材于《旧约?创世纪》,全诗共12卷,主要叙述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在魔鬼撒旦的诱惑下,违背了上帝的戒规,偷吃了智慧之树上的果子,而被上帝逐出伊甸园的故事。长诗通篇贯穿了诗人高昂的革命激情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思。在长诗中,诗人塑造了一个坚强不屈、反抗权威的资产阶级革命者形象,这就是撒旦。作为清教徒,

诗人违背了自己的宗教观念,把上帝写成一个专横的暴君,而把反叛上帝的天使撒旦的形象放在中心,刻画得有声有色。诗人赋予这一形象以双重的性格。其一,他斗志昂扬、不屈不挠地反抗折上帝的权威。这个长着翅膀、背负巨盾、手握长矛的大汉,果断坚毅、满怀仇恨,他率领众天使与残暴的上帝交战,以打乱上界的秩序。败北后被打入地狱,忍受着瘴气与烈火的熏灼,但撒旦及其同伴并未屈服。在地狱中,他团结同伴,自立为王,准备继续同神的权威作斗争。借助这一形象,诗人反映出革命失败后资产阶级革命者们毫不气馁的斗争精神。其二,他骄矜自大,为非作歹,这也是他成为堕落天使的重要原因。他看到人类始祖生活得幸福,就想袭击他们生活的乐园,把他们从上帝的手中夺走,使之屈从于自己的势力之下。他的好战,又使他的暴虐性子不断发作。他在四周散布死亡,致人于毁灭,以期自己成为新世界的主宰。透过他的这一性格,诗人暗示出了资产阶级革命失败的原因。这首长诗规模宏伟,格调高昂,表现了资产阶级清教徒的革命思想。
6.《伪君子》通过对心如蛇蝎的答尔丢夫伪装虔诚的揭露与鞭挞,矛头直指教会,突出地批判了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引起了人民群众对宗教教义和宗教上层人物的怀疑,具有强烈的反封建分教会的民主倾向。对宗教伪善的欺骗性与危害性的揭露与鞭挞,就是《伪君子》的主题。
《伪君子》在艺术上渗透了古典主义的“三一律”原则,情节单纯集中,自始至终都是为了表现答尔丢夫的虚伪与欺骗;时间在24小时之内,地点在奥尔贡家的客厅,情节全安排在同一地点而不显勉强,艺术上构思精巧。再者,全剧结构严整紧凑,喜剧冲突集中,中心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基本特征性格鲜明。答尔丢夫虽然到第三幕才出场,但通过前两场开场人物的议论,收到了烘云托月的效果,他的作为、欺骗、影响和权威笼罩了一、二幕,被摆在两派争论的焦点上,这样就收到了单刀直入、一举数得之效,为剧情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第三,喜剧还有机地综合了多种戏剧因素。如打耳光,隔墙偷听、桌下藏人,这是民间闹剧的因素;波奈尔夫人与子孙们的吵闹,奥尔贡的专横,大密斯的反抗和被撵出家门,这是风俗喜剧的因素;奥尔贡几乎家破人亡,这又是悲剧因素。这种独具风格的喜剧手法,使作品既有滑稽戏谑的情趣,又有扣人心弦的紧张气氛。第四,剧中人物的语言高度个性化。答尔丢夫的语言矫揉造作,堆砌词藻,长篇大论地玩弄教义,符合他伪善的性格。道丽娜语言犀利、明快、生动

、朴素,显示出她爽朗的性格和来自民间的智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