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

腐败是滥用公共权力以谋取私人的利益,这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腐败的定

义。国际透明组织则对腐败的解释为,公共部门中官员的行为,无论是从事政治

事务的官员,还是行政管理的公务员,他们通过错误地使用公众委托给他们的权

力,使他们自己或亲近于他们的人不正当地和非法地富裕起来。个人认为,两种

定义在本质上表达都是权力和利益的交易。前者是字面上对腐败的初级剖析,而

后者更详细地解释了现代社会的腐败的这种不良现象。权力与财富的交换是腐败

行为的主要特点。根据现在社会的腐败现象,一般将腐败按腐败行为主体的性质

分为公共权力型腐败和非公共权力型腐败。

腐败是社会的毒瘤,它给社会的带来的影响绝对是凶多吉少。那么下面就腐

败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发表自己的看法。

腐败社会矛盾加大,影响社会稳定;水不平则溢,人不平则鸣。腐败是是影响社会不稳定以致引发动荡的主要因素,历史充分论证了这一现象。早在古代秦朝,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陈胜、吴广起义。如果不是秦始皇的暴政,官员横征暴敛,陈胜、吴广会愤而起义?他们是社会的农民阶层,处于最底层,受到压迫和剥削,忍无可忍就放手一搏。而观现代社会,常常出现在舆论的风口浪尖的往往是这几个高频词汇,拆迁户不合作誓当钉子户,下岗工人无处谋生,白领阶层却成房奴,农民工活得卑微至极,打工青年缺少社会保障等。在这些社会现象中,无不充斥着腐败的影子。

腐败致使社会出现剧烈阶层分化和对立,如果这种阶层分化和对立不能进行有效地制止和纠正,社会就会累积巨大动荡风险。

腐败使法律形同虚设;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和平的有力工具,然而当法律被一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员踩在脚下,

做着权利和利益的不齿行为,

只为一己私利时,

它就形同虚设了。

有多少官员是做着这种不法勾当,

最后在公众目睹下暴出来了,

免不了一场牢狱

之灾。这种想象在现今社会绝对不少,久而久之,腐败一多,权在法上,法律还

有容身之地吗?

3

、腐败使民心涣散,难以站到统一战线

当腐败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当权力和利益充斥在官场里,普通老百姓

成了腐败现象下的牺牲品。

有多少公职人员贪污受贿,

拿着纳税人的钱来满足一

己私利。他们所来的不法钱财归根结底不是老百姓辛苦钱吗?老百姓心里不平,

致使对政府失去信任,

在一些国际与地区的态度上,

自然难以站到统一战线,

如台湾统一问题、

扼制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侵蚀。

到那时候就是民心涣散,

一盘

散沙了。

4

、腐败败坏了社会风气

能担任官员职位的人本应是有知识有文化的精英分子,道德素质较一般老百

姓高。

然而当利益侵蚀了官员的思想,

腐蚀了信念,

原本的道德原则早抛至九霄

云外,当腐败充斥官场,这时“上梁不正下梁歪”的就会潜移默化中影响老百姓的行事作风。于是,假冒伪劣产品出来了,地沟油混在了饭桌上的菜盘里。这样一来,社会还剩多少道德底线与良知?

权力与腐败的关系

产生腐败的原因主要有社会的、制度的、经济的、环境的、道德的、社会心理的等原因,但权力滋生腐败已是一个颠簸不破的事实,没有权力的腐败是不可想象的,虽然权力不等于腐败,但是腐败等于权力。权力的特性决定了权力走向腐败的过程。 一、权力越轨是产生腐败的首要原因 腐败主要指掌权者滥用手中的权力,通过非法手段,为自己或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损害集体或他人权益,严重损害个人或集体形象的行为。权力的扩张侵犯、超越突破、权钱交换这一权力到腐败的运行规律,导致权力整体上发生异化,产生了与自身相矛盾的对立力量,丧失了原来质的规定性而异于本来意义上的权力。权力超出正常的运行轨道,违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权谋私。人的私欲是产生腐败的原动力,权力越轨是产生腐败的首要原因。因此,确保权力的正确行使,才能有效减少腐败,避免腐败,从而提高领导者的威信。 权力的扩张侵犯、超越突破、权钱交换这一权力到腐败的运行规律,导致权力整体上发生异化,产生了与自身相矛盾的对立力量,丧失了原来质的规定性而异于本来意义上的权力。 二、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 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现实生活中,很多典型腐败案件的发生,归结到一点,就是在这些地区和部门出现了对权力监督的真空,当执权者手中的权力不受约束的时候,腐败也就随之产生了。 权力一旦脱离监督,就会恶性膨胀,往往以权力行为者个人的好恶为标准实施权力行为。为什么说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会产生腐败呢?第一,大量的事实告诉人们,近年来所查处的一切腐败案件,没有一件不是因缺乏对权力的监督或监督不力而产生的。在这些腐败案件产生的过程中,有的是权力行为者故意逃避监督,以实现自身的腐败目的,有的是因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机关履行责任不力,有意无意地放弃监督,给权力的恶性膨胀提供了机会。无论是权力者个人逃避监督,还是监督机关放弃监督,其结果必然是腐败滋生。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权力特性以及人们的道德素质、法制观念的实际水平决定的。 第二,不受监督的权力往往导致个人说了算,独断专行。当然,独断专行的权力并非一定产生腐败,因为这还要取决于权力行为者个人的人格修养和价值追求,但是,个人专断的权力毕竟为那些想搞腐败的不法之徒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第三,不受监督的权力为以权谋私提供了机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人们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还不够高,以权谋私的大有人在,因此,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不给那些想以权谋私的人以可乘之机。 三、权力监督不力必然产生腐败 就当今社会腐败问题的产生而言,如果仅仅把腐败问题归结为缺乏对权力的监督肯定是不客观的。因为,就我国社会的政治体制来说,其监督机制和监督形式是比较完善的,比如有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有人民群众的民主监督、有报纸电视的新闻监督、有法律法规的法制监督等。既然我们的监督机制是比较健全的,监督形式也是立体多样的,为什么腐败问题还是不断发生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监督力度和监督效果上寻找原因。 四、有力地监督权力必然遏制腐败 一是把反对权力腐败与监督权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权力的使用维系于掌权者个人的良知、品质,是非常危险的。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纪检检查制度、民主监督制度等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权力方面进行建设,才能使权力监督和制约的根本性机制防止“权力”越轨危害党和国家的利益。 二是确权和限权相结合,完善我民主性、科学性、普遍性监督权力。建立和完善文明制度,防止权力产生腐败,就必须对掌握权力的人手中的权力进行规范和限制。就是要对权力在程序上进行规范,每个程序都有严密的、可操作的、便于监督与制约的规定和兑现这些规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内容提要: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经济犯罪猖獗;(二)、权力运行中弄权勒索、贪赃枉法严重;(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生活腐化。二、防治腐败的对策:(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行政;(三)、加强监督,着力预防腐败;(四)加大惩处力度,以警示他人。 所谓腐败,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部门、家族、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深恶痛绝的“焦点”。虽然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还十分严峻,它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犯罪猖獗。 1、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和残酷,随之而来的"腐败"也日渐凸显。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加大了案件查处的力度,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高发态势。如:陕西省宁强县交通局原局长何超、原副局长刘华斌在2008年至2010年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款拨付、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分别收受贿赂计人民币52万元和140万元。案发后,法院以受贿罪分别判处何超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刘华斌有期徒刑十四年。

关于权力腐败论的名人名言模板

关于权力腐败论的名人名言 摘自李镇西《“权力腐败论”与现代民主政治》。 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1834-1902)研究历史得出的结论是:“权力,不管它是宗教还是世俗的,都是一种堕落的、无耻的和腐败的力量。”“权力趋向腐败,绝对权力绝对腐败”。 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孟德斯鸠(1689~1755)在《论法的精神》中提出:“任何拥有权力的人,都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提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故……法律是排除了激情的理性,因而它比个人更可取。” 爱因斯坦在《我的政治理想》中说:“我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让每一个人都作为个人而受到尊重,而不让任何人成为崇拜的偶像。……在我看来,强迫的专制制度很快就会腐化堕落,因为暴力所招引来的总是一些品德低劣的人,而且我相信,天才的暴君总是由无赖来继承,这是一条千古不易的规律。” 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与人性程度之间的差异。”(《反杜林论》) 在美国总统位置上的小布什于2002年强调:“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致害人。才不会有以强凌弱,才会给无助的老人和流离失所的乞丐以温暖的家。我就是在笼子里为大家演讲。” 古人论反腐败名言 一、制度建设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徙法不足以自行”。 二、加强落实:“法善而不循,法亦虚器而已”。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内容提要: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经济犯罪猖獗;(二)、权力运行中弄权勒索、贪赃枉法严重;(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生活腐化。二、防治腐败的对策:(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行政;(三)、加强监督,着力预防腐败;(四)加大惩处力度,以警示他人。 所谓腐败,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部门、家族、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深恶痛绝的“焦点”。虽然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还十分严峻,它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犯罪猖獗。 1、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和残酷,随之而来的"腐败"也日渐凸显。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加大了案件查处的力度,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高发态势。如:陕西省宁强县交通局原局长何超、原副局长刘华斌在2008年至2010年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款拨付、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分别收受贿赂计人民币52万元和140万元。案发后,法院以受贿罪分别判处何超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刘华斌有期徒刑十四年。 2、金融领域的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重要推动力。随之而来的各种金融腐败现象也日益突

论行政权力腐败及其防治

目录 一、我国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特点和危害性 (2) (一)行政权力腐败的涵义 (2) (二)行政权力腐败的表现形式 (2) 二、行政权力腐败的危害性 (3) 三、权力腐败的原因 (3) (一)长期的封建社会影响 (4) (二)新旧体制交替 (4) (三)缺乏完备的监督机制 (5) (四)权力制约机制的不健全 (5) (五)行政行为不规范 (5) 四、治理行政权力腐败的措施 (6) (一)以德倡廉,筑起“不想腐败”的思想道德防线 (6) (二)以监督保廉,建立“不能腐败”的权力运行机制 (7) (三)以俸养廉,提供“不愿腐败”的经济条件 (8) (四)以法护廉,创造“不敢腐败”的法律环境 (9) 五、结论 (9) 六、参考文献 (10)

论行政权力腐败及其防治 【摘要】行政权力腐败是行政权力的异化,是个别行政人员利用人民授予的为社会服务的行政权力谋取私利,主要表现为行政权力的滥用、个人化、不作为。反腐倡廉是当前全国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通过简单分析行政权力腐败的涵义、形式、危害以及其形成的原因,针对这些危害和成因,提出了看法,并且针对行政权力腐败的防治的有效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了一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腐败行政权力反腐倡廉 当今世界,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腐败问题。因此,反腐败已成为各国目前面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我国也不例外。“腐败的根本是权力的腐败”,腐败作为一种外部表现形式,它的背后总是权力的腐败,是权力运行失控、失衡所致。所谓权力腐败,指的是执掌权力的某些机关或干部背离公有权力的性质和原则,把权力私有化、关系化、特权化、商品化,为个人或小团体谋私利。我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过程中,社会中出现的权力腐败基本表现为行政权力的腐败。行政权力缺少限制和规范是产生行政权力腐败的主要原因,所以防治腐败应当从规范行政行为入手,通过加强监督、立法制约行政权力,同时将以德倡廉、高薪养廉作为辅助手段,达到遏制甚至消除行政权力腐败的目的。

法律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718387064.html, 法律: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作者:解道赟 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1年第04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开展,城中村改造这个“民心工程”也被提到了市城市建设规划的日程上来,云南省昆明市也不例外。但随着城中村改造项目的逐步进行,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对立与矛盾也逐步显现,本文主要从法律、法规通过对云南省昆明市的城中村改造项目进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完善法律、法规是平衡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法律;平衡;公共利益;个人利益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2-0258-02 2007年12月28日,在仇和就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后,根据所调研昆明的实际情况后,提出于5年内改造主城区336个城中村。截止2008年12月29日,昆明市主城 区共有24个城中村进入了实质拆迁安置阶段,累计拆除各类建筑物102万平方米。几乎所有的城中村都存在量大面广,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严重,环境质量差;社会问题突出;布局混乱,用地功能矛盾;防灾救护能力弱,安全隐患多;经济驱动力不足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整体发展且有碍人民生活环境的优化,防碍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因此对城中村的改造是势在必行。但在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甚至偏差。 “拆一次,富一截”,是仇和对城中村居民的承诺。政府承诺要把“城中村”五年重建工程作为改善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民心工程”。但为什么在拆迁过程中还多次出现村民与拆迁方的冲突,甚至有流血事件发生? 一、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统一 对于这个“民心工程”,站在政府立场上看,它确实是为了城市的发展,为了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环境的优化;因此这个“民心工程”也被政府定义为是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宪法》修正案第13条第1款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第2款规定“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和继承权”,第3款规定“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这些规定表明,公民合法的房屋所有权和房屋附着的土地使用权,是受宪法保护的,同时国家必须是为了公共利益需要的基础

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特点及对策研究 【摘要】目前,腐败和反腐败已经成为全世界最为关注的焦点,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无论是市场经济国家还是正在经济转型期的国家,腐败无所不在,中国也不例外。腐败已成为引起我国社会不和谐与人民群众不满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且威胁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和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稳定。因此,治理腐败势在必行。而对于治理腐败的措施方面的研究上,首先,要分析中国腐败的不同表现形式,分析其原因,同时,分析中国现有惩治和预防腐败的体制和机制,提出改进我国惩治和预防腐败体制和机制的各种建议。此论文内容是对于我国权力腐败的基础性研究,主要针对中国权力腐败的特点,其危害,惩治和预防腐败的方法,探讨中国权力腐败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权力腐败;危害;预防措施 腐败从政治意义上是对公共权力的变质、变异,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经验。在我国权力腐败是指党和国家机构的一级组织,党和国家机构的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构任命的其他人员,为满足私欲、谋取私利或局部利益而实施的严重违背党纪政纪,违犯国家法律、违犯党和国家、人民利益,并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政治影响的蜕化变质行为。 1当前我国权力腐败的新特点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变迁,当前腐败现象具有自身的特点。 1.1官商勾结 这种权力腐败现象是随着社会发展而愈演愈烈。主要是把权力变为商品,是现代权力腐败的发展趋势。比如,房地产是官商勾结的腐败重灾区。官商一体的出现,使社会存在可滥用权力的空间,官员可利用其谋取最大利益,企业也会为获取在竞争中不可能得到的利益而向权力靠拢。这种用财力影响权力的实施,用权力为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开辟违法途径,必然会降低法律的作用。 1.2涉案人员多 当今社会腐败所涉及的领域广,部门多。如一个经济案涉及的领域可能有高科技领域、地产领域、金融领域,而部门往往由工商部门,司法部门,公安部门然后触及其他相关部门。为了避开规章制度的约束,腐败者会利用各种关系,进一步内外勾结共同作案的方式,以顺利完成腐败的全过程。 1.3腐败的方式多样化 市场是一种看不见的手,而企业为了进入市场也会利用不同的方式使自己顺利上市,而这主要是用权力的腐败来完成的。他们所使用的方式是合法的,如赞助,入股或者帮助当事人的子女留学,或聘请当事人或亲属为公司、企业“名誉员工”并予以奖励等,但从本质上就是一种对权力所进行的腐败行为,使它更加具有隐藏性。 1.4“官二代”现象频现 “官二代”也被称为“权贵二代”,这种现象对于我国而言是因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是封建残余而反复批判过的特权观念。近年来,我国官场的裙带关系在国家机关、各级政府部门,甚至在高校、企事业单位比比皆是。比如,我国公务员考试,虽然公务员系列实行公平公正,但在招考公务员的面试环节,个别地方还存在着给某些领导的亲属故意打高分,给非领导亲属的应考者故意给低分的不正之风。这种“近亲繁殖”,加剧了官场“裙带关系”。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当前党员干部的腐败现象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一)、经济犯罪猖獗;(二)、权力运行中弄权勒索、贪赃枉法严重;(三)、违反组织人事纪律,任人唯亲;(四)、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生活腐化。二、防治腐败的对策:(一)、加强政治思想教育;(二)、建立健全法律体系,依法行政;(三)、加强监督,着力预防腐败;(四)加大惩处力度,以警示他人。 所谓腐败,就是公共权力行使者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部门、家族、利益集团谋取经济利益并严重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其重要特征是利用职务之便牟取利益。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民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腐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深恶痛绝的“焦点”。虽然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有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反腐败斗争形势还十分严峻,它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关系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关系社会公平正义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紧迫任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前腐败现象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寻求根治腐败问题的方法。 一、我国当前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 当前,我国腐败现象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经济犯罪猖獗。 1、工程建设领域腐败。在新型城镇化的建设过程中,工程建设领域内的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和残酷,随之而来的"腐败"也日渐凸显。近年来,尽管加强了对工程建设的监管,加大了案件查处的力度,但工程建设领域的腐败现象仍处于易发高发态势。如:陕西省宁强县交通局原局长何超、原副局长刘华斌在2008年至2010年间,利用职务便利,在工程款拨付、工程招投标等方面分别收受贿赂计人民币52万元和140万元。案发后,法院以受贿罪分别判处何超有期徒刑十年零六个月、刘华斌有期徒刑十四年。 2、金融领域的腐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

关于权力腐败风险的几个问题

关于权力腐败风险的几个问题 关于权力腐败风险的几个问题时间:2012-03-12 作者:王淮海唐敦楼江晨丽 透过近年来检察机关查处的职务犯罪案件情况,我们可以清晰的发现不论是高官腐败案件,还是企事业单位人员职务犯罪案件都与权力滥用有关。公共权力的滥用不因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权力人身份、地位的高低,或者掌管权力的大小都存在严峻的权力腐败风险。那么,权力腐败是如何发生并演变的?权力运行中哪些矛盾冲突? 权力腐败风险如何防范和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是多方面的。在反腐倡廉建设面临严峻挑战和良好的发展机遇的背景下,理清公共权力配置中内在的矛盾、冲突和权力行使中的外部运行状态,对于深化反腐倡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权力产生、配置与权力的腐败 权力大致可以概括为公权力、私权力两大范畴,权力腐败集中 发生在公权力领域。根据西方古典自然主义法学派的观点,政府的公权力是通过人民权利的“渡让”产生的,权力对于任 何政党、社会组织而言都不是与生俱来的。按照现代民主思

想有关“主权在民”的共识,政府的公权力来源于人民的公开 授权,社会公众通过民主选举的法定形式将权力授予政府并通过公务员行使,以满足自己的生存、安全和发展等各种需求。 权力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一个人对于另一个人的支配,实现权力主体的意志、目标或利益。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为了确保各种社会关系具有较为明确的规范性和相对稳定性,出现了国家立法机关、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制度,以及代表国家行使权力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以及各种类型的行政执法机关、派出机构等等。这种与机关属性、职能和职位相联系的权力就是通常所说的职权,有决策权、决定权、处罚权、许可权等等。从权力的抽象行为和具体行为分析,权力腐败的滋生、蔓延主要集中在具体行为,表现在职权行使的具体行为层面,也就是利用职权实施职务违法犯罪行为。 权力配置的核心是权力的授予及其连带资源的分配。宪法是配置国家权力的根本法律制度,同时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相关组织法、部门法也对权力配置起保证作用。除国家权力配置外,在每个权力体系内部如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的权力体系内部,还存在次一级、再次一级等众多的权力配置活动和过程,并按照一定的法定程序、法律法规的授权、委托产生的。透过权力腐败的现象,从权

关于当前领导干部权力腐败问题的思考

关于当前领导干部权力腐败问题的思考 林钰泽 摘 要:权力腐败是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立决策权、执行 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标志着党已把对权力监督从党内监督提升到国家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建设的总体构架来谋划,力求从源头上解决权力结构失衡和监督缺位问题,切实提高预防权力腐败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从理论层面思考权力腐败的问题,从实践层面提出加强权力监督制约的对策。 关键词:权力腐败;权力监督;权力制约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949(2011)02-0105-05 (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000) 广东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ocialism No.2,2011Serial No.43 收稿日期:2011-02-15 作者简介:林钰泽(1976-)男,广东饶平人,中共广东省纪委干部,华南农业大学思政部硕士研究生。 权力腐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着社会历史发展的全过程。自阶级社会产生以来,任何统治者都逃脱不出因腐败的政治统治而导致社稷山崩的命运。现代社会,腐败问题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从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到亚洲“新兴民主国家”,从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到当前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不为权力腐败问题所困扰。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也不例外。据近年来国内各主要网络媒体调查结果显示,权力腐败问题一直是网民比较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当前领导干部权力腐败的典型表现及其危害 当前,领导干部权力腐败主要有如下几种典型表现: (一)利用职权不正当占有公共资源为个人享用。由于领导干部拥有公共管理权力,利用职务之便侵占生活或生产资料,直接获取不正当利益。这是权力腐败的最初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贪污、挪用公款、侵占财物等。随着反腐败斗争的逐步深入和公共财物管理制度的科学化,这种腐败行为由于容易暴露而明显减少。 (二)由本人或其他特定关系人收受他人财物,并利用职权和职务的影响为他人谋取非法利益。为获取经济上的好处改变领导干部对于地位、职位、财产方面的判断和安排,利用职权和职务之便收受财物,其行为的本质就是受贿。在贿赂中,受贿者丧失原则,行贿者以较低的成本获取巨大的地位或利益,实现权钱交易。这种腐败行为具有较大的隐蔽性,加之我国社会风俗中送“红包”行为泛滥,受贿和收礼的界限比较模糊,使受贿行为往往混同于收送礼品“红包”。从广东近年来查办腐败案件的情况看,领导干部收送“红包”问题已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 (三)利用权力给他人谋利,而在未来某个时期得到巨额回报的权钱交易行为。这种腐败行为学界称之为“期权腐败”,是在反腐力度不断加大形势下变换出来的新对策。即领导干部在位时,利用手中权力,以各种手段为他人谋取利益。 “回报”无需马上兑现,而是约定或默许待领导干部退休或离职后才以各种形式兑现。目前期权腐败暴露的风险非常低,最大风险是期权利益不能兑现,使腐败者“竹篮打水一场空”。现在期权腐败已引起了中央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公务员法》和中央纪委“八项禁止性规 总第43期第2期2011年5月

2019高考作文题目预测:个人私事与公共利益

2019高考作文模拟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据新华社报道,41岁的北京车主杨晓是愿意较真的人之一。他认为自己停车的地点有停车线,不应被交警贴条,将北京市交管局朝阳某交通大队诉至法庭。经过2年3次庭审后,终于胜诉。如果仅仅是为400元罚单,费这么大劲,可能并不太值得,就如与之对簿公堂的一位交警所说:“有这个时间多陪陪家人不好吗?”但杨晓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如果只是我个人的私事,我其实挺随和的,但如果牵扯到大家,牵扯到公共利益,我就愿意较真。周围有许多邻居都被贴了条,大家在这儿停了这么多年,怎么突然就违章了,我觉得有必要弄个清楚。” 有评论认为,杨晓的难得之处,在于他明确地区分了“个人的私事”与“公共利益”。家人、邻里、朋友之间,往往是“私事”居多。在这些领域,中国自古以来的智慧,是以律己宽人之道来立身行事。但是在涉及法治时,如果不能“当仁不让”,其实是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一种“法治冷漠症”。 对此,作为一个公民,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800字。不得抄袭、套作。 【文题解析】:1、无论何种文体都必须扣紧“个人私事”“公共利益”两个领域及“律己宽人”“当仁不让”两种态度来写。 2、当在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间进行思考,叙事类的主题及论述类的观点都当注重两个领域的两种态度的思辨。不可通篇只抓一个方面,而不顾及另一个方面。 3、此材料中的“个人私事”当指家人、邻里、朋友之间的事,而且重点当论及有冲突点的私事,面对这样私事时当如何,不应该泛论所有私事。此处的“公共利益”指包括个人利益在内的公众利益。杨晓争取个人利益即是在争取公众利益,这里在面对个人利益时的当仁不让与面对公众利益时的尽力博取是相统一的,论述当注意杨晓争取个人利益的意义的特别性,当与纯粹地争取个人利益相区别。当然公共利益不限于法治方面,论及其他也可以。

政治权力腐败的原因

政治权力腐败的原因 政治权力腐败是世界性的问题,各国学者都对政治权力腐败的成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政治权力腐败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疾病,它的病因和症状都是多方面的,它涉及制度、道德、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 (一)国家政治制度的制约机制不健全 在封建社会,一方面,政府本身就许可大量的腐败行为公然存在,例如,给许多高级官僚和政治权贵以大量的特权,这些特权远远超过了公务的需要。而且,即使没有法定的特权,政府也往往默许官员适当的腐败行为。例如,我国古代官吏法定的薪俸并不高,汉朝时,县令的月俸仅40斛谷子,但这些官员的实际收入却远远超过其正式俸金,对这种状况政府是完全默许的。因此,政治权利腐败在相当程度上具有“合法性”。另一方面,封建社会重人治而轻法治,政治制度往往极不完备,缺乏防范和惩治官员腐败的有效机制。而且,即使有相应的机制,也常因人治大于法治而使制度无效。所有这些都极大地滋长了官员腐败行为。 亚里士多德认为古希腊城邦有三种基本的政治制度,即贵族制、君主制和民主制,这三种制度如产生政治腐败,那就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异,即贵族制变异为寡头制,君主变异为僭主制,民主制变异为暴民制。他还提出了十条主张,防止因政治权力腐败而导致国家政变。政治权力腐败是政治国家的产物,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腐败的结构基础。与政治权力腐败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主要有责任制度、监督制度、沟通制度、人事制度和法律制度等。如果官员的责任不明确,其行为不受公民的监督,政治信息渠道闭塞,没有严格的干部考绩制度、公平竞争机制和政治腐败行为的法律规章,官员的营私舞弊必然不可避免。 (二)政府官员道德品质的败坏 把政治权力腐败当做社会总体性道德败坏的观点在历史上也曾广为流行。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政治思想家都持这种观点,马基雅维利便是有名的代表,他认为,政治权力的腐败便是公民的道德在总体上趋于败坏,全部社会规范逐渐遭受根本性的损害。在公民道德从总体上败坏的情况下,即使有最好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也势将崩溃。这时,振兴国家的唯一出路,就是出现少数英明杰出的领袖人物,唤醒民众的道德意识,重建社会道德秩序。 政治权力腐败是通过国家公务官员的行为而得以体现的,腐败行为总是伴随着谋取私利的特殊动机,因而官员的道德品质是政治权力腐败的主观条件。如果公务人员能够做到廉洁奉公、遵纪守法、大公无私,就不会用手中的政治权力去谋取私利。反之,即使有良好的制度和健全的法规,如公务人员一心为私、利欲熏心,那么,损公肥私的事也不免发生。历史经验表明,政治权力腐败的程度与社会的道德水准尤其是公务人员的道德水准是成正比的。腐败严重时,社会的道德风尚往往极坏;而政治廉洁时民风往往比较淳朴。因此,如果从理论的角度看,政治权力腐败就是社会道德,尤其是公务员道德的败坏。 (三)政府官员不正当的经济利益要求 政治权力腐败的主体始终是政府官员。换言之,拥有一定的政治权力是政治权力腐败的前提条件,任何人只有在拥有一定的职权之后,才有可能利用手中的职务之便获取私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浅议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和改进党风廉政建设,是全党的一项重大任务,是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的历史性课题。从近年来出现的部分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看,虽然有一定的客观因素。但更主要是主观因素所致。他们从人民信赖的公仆退变为腐败分子,成了人民的敌人,给党和人民的利益带来巨大损失。笔者试图对领导干部腐败原因的分析,研究拒腐防变的对策措施,并告诫领导干部倍加珍惜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履行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一、领导干部腐败的原因 (一)、一些领导干部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严峻考验面前,忘记了党的宗旨,消极腐朽思想恶性膨胀。从近年来查办的腐败案件可以发现,很多人放松学习和世界观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严重扭曲,是他们走向腐化堕落的总根源。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屡屡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党章、党规、党纪视而不见,滥用职权、专横跋扈;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能正确对待权力,把人民赋予的权力视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淡忘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坐好车、住豪宅;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不懂得“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道理,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由于不注意学习,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他们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再次深刻说明,不讲学习,不加强世界观的改造,就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更不可能做一名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二)、目无党纪国法,不受监督制约,是一些领导干部走向腐败堕落的重要因素。一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个人权力欲恶性膨胀,严重破坏民主集中制原则,骄横跋扈,失去监督和制约导致腐败。最近党中央查处的陈良宇等案件再一次警示人们,在我们党内没有特殊党员,任何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必须自觉地接受人民群众和党组织的监督,认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以及党规党法。对那些严重践踏民主集中制,个人凌驾于组织之上的恶劣行径要进行坚决的斗争,决不姑息迁就。 (三)、对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正之风认识不足、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流于形式,是产生腐败案的温床。腐败案件的发生,与长期以来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严重不正之风有着密切的关系。不正之风催生了腐败行为,而腐败行为又使各种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使更多的干部身陷其中,不能自拔。近年来,广大干部群众对一些党政干部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反映十分强烈:一是送礼金问题,二是一些领导干部生活奢华、吃喝玩乐问题,三是与工程老板过于亲密问题。领导干部中的不正之风长期得不到纠正,其影响和后果是十分严重的。不正之风必然会带坏风气,一些干部在不良风气的长久污染下,丧失了是非鉴别力,不但不抵制,还认为这是“时尚”。因此,要在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着力提高同各种违反规定、制度的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和坚定性。通过制度约束,真正做到违纪必查,违法必究。 (四)、对各级“一把手”的监督不到位,是“一把手”轻而易举就能腐败的主要原因。对“一把手”监督不到位,对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监督机制不健全。我们看到,很多重特大职务犯罪案件的涉案人员都是单位的“一把手”,这说明在对“一把手”的监督工作上,处于严重失控状态,同级监督机关难以监督,上级监督机关又无法监督。一个地区和部门,建立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选好一个清正廉洁的班长,至关重要。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是决定的因素,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权力导致腐败

孟德斯鸠曾说过:“权力导致腐败。” 纵观古今,腐败在历朝历代都存在。自出现阶级社会开始,在统治阶级内部便存在着腐败。作为一位有良知有责任心的中国人,有谁会说我国政府没有腐败呢。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经济的腾飞,腐败也逐步扩大。 在我看来,腐败分为两种。其一,是个人的腐败,个别官员以权谋私,权钱交换,利用职权来为行贿方带来巨额经济利益;其二,是为求平稳,为保政绩,为了避免责任,而使得发展的机会流失,使其一个地区的发展机会流失。其后者的影响甚至超过前者。 如今,在我党我政府内部存在着相当一部分官员有着贪污腐败行为。行政腐败的高发蔓延之势,不仅直接危及政治稳定、影响民主法治进程,而且严重损害经济增长和危害经济体制的变革,还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尽管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大反腐败的力度,坚定反腐败的信心和决心,取得反腐败斗争的显著成绩,但是依法行政和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仍然受到行政腐败现状的严峻挑战。 以成克杰一案可以简单的说明我国政府内部的行政腐败。提到成克杰腐败,大多数的人都会用两个词来形容,一个是“位高权重”,另一个是“受贿巨额”,而将这两个十分刺激人神经的词汇联系起来,恐怕使人想到的便是成克杰如何得玩弄权术、如何得以权谋私了。但是对成克杰受贿案稍作了解就会发现,他以权谋私是真的,而玩弄权术似乎还谈不上,他的腐败行径一下子打破了高官腐败的神秘感,因为他腐败的如此的简单,而这却更加使人心悸--我们的公共行政权力竟然能够如此轻易的被掌权者滥用。 成克杰在位过程中,不断的通过争取项目、亲自审批、亲自贷款、筹款(甚至违规拆借了专款专用的房改基金)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到此人们不禁要问:我们的行政领导权力到底有多大?领导者指示、决定难道可以决定一切吗?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在最高权力之下的位置是什么,它们为何为了听从命令而不惜违规违法?领导班子的其他成员面对成克杰的独断专行究竟是不闻不问,还是他们有着自己的权力游戏规则?我们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又在哪儿?成克杰的位高权重,使他能够利用他的最高权力进行腐败,然而腐败竟然如此简单,却不得不让我们深思。 成克杰在其位上,以其高官的指示及权力轻易的达成自己的一个个目的,在可以不通过任何法律程序,不经过领导班底以及人大等的审核和讨论下,擅自决定并且顺利实施。 为什么他能够在内外监督之下依旧腐败?为什么我们理性制度之下依旧会产生各种问题?为什么在我们较为严谨的法律制度下依旧无法遏制? 究其原因,在于行政权力的扩大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以往的“大社会小政府”形式转变为“大政府小社会”。政府的权力扩大,首先加强经济领域的掌控,其次向医疗、社保、教育等各个领域。现如今,行政权内部又存在着行政立法权和行政司法权,打破了以往“三权分立”的格局,并且行政权具有一定实际性,是所谓的实权。我国目前处于一个整体的社会转型时期,由人治进而到法治,由情理型社会向法理型社会的进步当中。人民的公共意识不强,依旧愿意依附于政府,并且无法起到真正的民众监督。 我国腐败的控制现状一是腐败总量巨大,影响严重,社会承受能力受到严峻考验。腐败造成的恶性案件往往都引起了社会的巨大振动,对国家形象和社会心理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旁及国家政权的合法性基础以及民众对社会主义的信念。二是腐败呈现结构化的趋势,控制活动面临严峻考验。从社会关系上看表现为社会性的结构化,建立在关系基础上的权力和利益的交易。从道德文化上看,表现为价值观的结构化,物质利益几乎成了

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交锋点问题整理

自由辩问答: 权力是双刃剑。权力具有双面性。权力可以产生好的东西,运用得当的权力可以造福人类。 (我们今天讲权力必然产生腐败,但没说权力只产生腐败呀。就像铁道部造了一条能够收获十几亿利益的铁路可是部长受贿了十几万一样,我们说铁路造福了百姓和的的确确发生了腐败并不冲突。我就想请教对方辩友了,您方讲的权力未必产生腐败未必条件性是什么?) 绝对腐,制约未腐,运用得当不腐 (也就是说您讲权力未必发生腐败是需要再很多条条框框下才能实现的现象而不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咯?再请教对方辩友,{权力运用得当有好处}为什么要制约权力?) 权力被滥用,权力失控,会有巨大危害,哪怕网分之一的可能 (也就是说,哪怕权力运用得当它始终逃不开必然产生腐败这一趋势,所以我们才要制约权力是吗?) 答一:我在周总理身上就没看出必然产生腐败的趋向。 (没看见不代表就不存在啊,就像您看不见磁场线但它就是个客观存在一样)那按照您方逻辑周总理也有腐败的趋势咯? (我方的观点是承认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一趋势,但周总理之所以没有腐败,是因为他收到的教育好。就是害怕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一客观趋势,我们才不懈努力地在教化在制约在监督啊。再请教对方辩友了,您能举出哪怕是一例腐败案

件里没有权力作为必然因素的吗?) 答二:既然对方辩友也说了这是一种趋向而不是事实,是不是也承认了未必呢(诶,对方辩友这是告诉我们鸟会飞,但因为在笼子里飞不走了我们就说鸟会飞这种趋向性是错的吗?对方辩友始终无法透过现象看本质,这让我们辩论如何进行下去?再请教对方辩友了,您能举出哪怕是一例腐败案件里没有权力作为必然因素的吗) 答三:但现实是有的人就是不腐,何况我们还有自身思想控制我不愿腐又怎么会腐) (对方辩友说的对不愿腐怎么会腐,但您的不愿腐从何而来,不是因为您有良好教养吗?就是害怕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一客观趋势,我们才不懈努力地在教化在制约在监督啊。其实大家潜意识里已经认同了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一客观规律所以我们才几千年来从未松懈过对权力的制约与监督不是吗?再请教对方辩友了,您能举出哪怕是一例腐败案件里没有权力作为必然因素的吗?) 腐败产生需要很多因素,单一因素无法必然产生腐败。 (按照对方逻辑,也就是说有些人清正廉洁不是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这一客观趋向是错的,只是我们改变了一些外在因素而已,其本质还是没有改变。谢谢对方承认了我方逻辑) 究其根本是人的私欲。 (照您方的说法所有的对与错都是决定于人,那权力他是必然产生不了任何东西的呀,你不也是在否定了您自己未必的立场吗?那今天我们的辩题不如改成人

关于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精

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及概念诠释 范进学【摘要】何谓公共利益,如何理解和解释公共利益,不仅是法律解释的难题,而且在学理上亦不易把握。本文就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论作了简要的检视,认为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加以理解和解释,即公共利益的一般学理特征、程序原则的限定以及法律列举与概括式规定。总之,公共利益不是目的,它仅仅是人实现其权利和自由的手段,为了人的尊严,为了人的价值,公共利益必须以宪政的名义进行。 一、关于定义“公共利益”方法之检视 关于定义“公共利益”的方法,在立法界与学术界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界分。在立法界和学术界多数学者看来,“公共利益”作为宪法性原则是不可定义的,因为“公共利益”与“正当程序”、“公平”、“法治”、“人权”等原则概念一样具有相当程度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更有学者认为它是个缥缈不定的东西,迄今为止无人对之加以精确的界定,台湾学者陈锐雄指出:“何谓公共利益,因非常抽象,可能言人人殊。” [1]公共利益作为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概念,即便我们从宪政史上不同时代的思想家们关于公共利益的理解和解释考察中也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同时,由于一个国家的政体不同,统治者利益的内涵是极富有变化性的,不同政体下公共利益的表达是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性的,它只能在最终价值诉求上表达为共同体全体成员的普遍利益,而什么是普遍利益,如何将社会全部成员的单个利益要求整合为公共利益,借助于什么程序和条件实现公共利益,都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立法者即使希望对“公共利益”下一个定义式的规定,这不仅是一种奢望,因为“作为一种为取得多数同意的代价,立法者经常有意留下一些没有答案的问题”; [2]而且在立法技术上也存在极大的困难,因为当人们着手使某一术语本身更加精确时,就会发

简析新形势下我国权力腐败问题

简析新形势下我国权力腐败问题 摘要:进入新世纪,经济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与我国政治现代化发展相对缓慢的 矛盾日益突出,其结果是权力腐败已成为困扰我国走向现代化的一个严重社会问题。对此,必须对新形势下权力腐败发生的原因、危害、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并 制定出有效的反腐败对策。 关键词:现代化权力腐败权力制约 1 当前我国权力腐败产生的原因 1.1 权力缺少监督与制约是我国权力腐败发生的体制性原因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由于受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权力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一度盛行,使得经济现代化与政治现代化在实践中长期得不 到不平衡发展,从而导致权力腐败现象频发。在领导干部的选拨任用过程中,缺 少来自外界的有效监督和制约。在这样的环境政体下,现代文明的公务员制度难 以建立,而传统延续的人事制度恰恰是构成官吏腐败的重要原因。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不完善是权力腐败产生的经济原因 目前我国尚未建立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尚不具备与发达国家经济 接轨的充分条件;尚缺少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仅仅依靠市场的自主调节,放任 其自由运行的经济政策是不可行的。为此,我国曾经建立了政府全面干预的计划 经济体制。随着时代和经济的发展,我国正着手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两种体制过渡并存时期,社会财富剧增,两种体制并存,权力腐 败的程度也随之激增。 1.3 个人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念和封建社会特权思想是权力腐败发生的文化原因 一方面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正处于转型时期,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的发展程度远远落后于物质文明的发展,从而出现精神道德方面的滑坡现象。由 于个人利益至上价值观的盛行,致使许多公职人员无视国家和集体利益,追逐个 人和家庭的利益。另一方面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某些旧的传统观念 根植于党的政治生活中,如封建社会的特权思想、裙带关系演变为当今的权力私 有化、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 2 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政府权利腐败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2.1 腐败主体有从个体逐渐向群体发展的趋势 公职人员的腐败已经从个人作战向联合结伙作案发展,最后形成区域性的集 体腐败。例如,厦门特大集体走私案涉案人员之多,作案活动之猖獗,令人震惊。当今权利主体集体腐败的现象愈演愈烈,不仅严重危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同时也给这类犯罪的查处带来了新的困难,这类犯罪的隐蔽性和调查审理的阻力 也不断加大。腐败群体之间相互包庇保护,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形成了错综复 杂的利益关系链条。如果不能很好的遏制群体性腐败的蔓延,将危害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的健康蓬勃发展。 2.2 腐败主体职位越来越高,犯罪年龄呈两极分化态势 近两年来查处的辽宁人大副主任宋勇收受房地产商巨额贿赂案、铁道部原政 治部主任何洪达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中核集团总经理康日新严重违纪腐败案、公安部原部长助理违法违纪案,均展示权力腐败主体职务呈越来越高的趋势。其年龄也已始向两极分化,临退休之前冒险捞一把的“59”岁现象,以及正值当年,思想过度开放的30岁左右的少壮派犯罪,其比重都呈不断增大的趋势。尤其是“少壮派”犯罪主体起步早、胆子大、作案手段更加狡猾,已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