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异位妊娠

【病史采集】

1.停经史:须注意个别病人无停经史;

2.阴道出血;

3.下腹疼痛;

4.伴随病症:恶心、呕吐、直肠刺激病症,晕厥、休克病症;

5.前次月经期,生育史、避孕及盆腔炎史。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病容、面色、血压、脉搏、腹部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

2.妇科检查,阴道血迹,宫颈着色、举痛,子宫大小、漂浮感,后穹隆饱满,一侧盆腔有无压痛、边界不清包块。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

(2)尿HCG或血B-IICG;必要时动态观察血B-HCG。

2.器械检查,盆腹腔B超;有条件时可行阴道B超。

3.特殊检查

(1)后穹隆穿剌术;

(2)诊断性刮宫;

(3)腹腔镜检查。

【鉴别诊断】

1.早孕;

2.黄体破裂;

3.滤泡破裂;

4.急性盆腔炎;

5.巧克力囊肿破裂;

6.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

【治疗原那么】

1.保守治疗

(1)消炎;

(2)止血;

(3)杀胚胎药物。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出现内出血、休克;

2)妊娠月份较大;

3)间质部妊娠、宫角妊娠或腹腔妊娠;

4)保守中HCG持续阳性或上升,腹痛反复发作者;

5)不需保存生育功能或要求绝育者。

(2)手术方式

1)剖腹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2)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

二、滴虫性阴道炎

【病史采集】

白带增多,呈灰黄色泡沫状,外阴骚痒,蚁走感或灼热感。可伴排尿痛及性交痛。

【体格检查】

阴道粘膜充血,易出血,可见散在性红色点状丘疹。以穹窿部最明显。

【实验室检查】

取阴道分泌物置生理盐水悬液找阴道毛滴虫。

【鉴别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及阴道分泌 '物的检查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阴道炎相鉴别。

【治疗原那么】

1.灭滴灵0. 2g/次,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反复发作者夫妇双方同时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2.灭滴虫栓每晚塞阴道1粒,10天为1个疗程。

3.用1:5000高镒酸钾溶液坐浴,1次/日,2()分钟/次。

4.用0. 5%〜1%醋酸冲洗阴道后上灭滴灵200mg,每晚塞阴道1次,10次为1个疗程。

5.苦参30g,蛇床子30g,黄柏15g,白癣皮30g,水煎后薰洗外阴。

6.第一疗程结束后于下次月经净后复查滴虫,如阴性再巩固1个疗程,经净后连续检查3个月。孕妇以局部治疗为主。

三、急性盆腔炎

【病史采集】

1.常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感染史,慢性盆腔炎史,原发或继发不孕史。

2.常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腹胀、腰痛、白带增多,有时在排尿、排便时出现疼痛病症。

【体格检查】

1.身体状况:急性面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2.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及宫颈充血,有时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甚至扪及包块。

【实验室检查】

1.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达1.5~3万/mnR中性粒细胞增加。

2.血沉。

3.宫腔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诊断】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补充营养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高热时用物理降温。防止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重症病人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及盆腔脓肿破裂。

2.抗炎治疗:根据病情、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以广谱抗生素为宜。也可同时加用灭滴灵。

3.手术治疗:如积极抗炎治疗,体温不见下降者或疑有盆腔脓肿形成或破裂,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切开脓肿。如脓肿位置较低,向后穹窿膨出时,可作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4.中医中药治疗。

四、子宫肌瘤

【病史采集】

1.月经改变,浆膜下肌瘤及肌壁间小肌瘤无明显的月经改变。壁间肌瘤往往有持续性或不规那么的阴道流血。

2.下腹部包块:肌瘤大于妊娠3个月大小以上可扪及,质地较硬,形态不规那么。

3.腰疼、白带增多:因肌瘤使宫腔增大,内膜腺体增多,阴道分泌物增多。粘膜下肌瘤并感染坏死,阴道可排出奇臭脓性分泌物。

4.压迫病症:压迫膀胱可出现尿频,排尿障碍,压迫直肠可发生便秘或大便不畅等症状。

5.不孕:占30%〜40%。

6.继发贫血:长期月经过多可引起贫血的一系列病症。

【体格检查】

1.腹部检查,肌瘤大於妊3个月以上可在下腹部扪及形态不规那么,质较硬的包块。

2.妇科阴道双合诊检查:子宫增大,单个或多个肿物,质硬,与宫体或宫颈分不开。浆膜下肌瘤与宫体有蒂相连。粘膜下肌瘤子宫往往均匀增大,有时肌瘤脱出在宫颈口或阴道, 窥器下可以见到。

3.辅助检查:B超可见子宫形态失常,有异常投影。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血型;

3.肝、肾功能、乙肝二对半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

1.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妇科阴道双合诊及辅助B超检查,可以诊断。但对于小肌瘤、病症不明显者可借助子宫输卵管造影协助诊断。

2.需与妊娠子宫、子宫肥大症、子宫肌腺瘤、子宫肉瘤、畸形子宫、卵巢肿瘤、盆腔炎性包块进行鉴别。

【治疗原那么】

1.随访观察:假设肌瘤小、无病症,一般不需治疗,可3〜6个月随访1次,如发现增长迅速或并有病症,可考虑进一步治疗。

2.药物治疗:肌瘤小于妊娠2个月大小,病症不明显,已近绝经期或全身情况差不能手术者,可给予药物对症治疗。如用雄激性:丙酸睾丸素100mg肌注,每日1次,共3次, 月经期用药,但每月不可超过300mg,以免引起超男性化。

3.手术治疗:假设肌瘤大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或病症明显,导致继发贫血者,应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

(1)未婚或不孕者,单个肌瘤基底不大,可行肌瘤剜除术。

(2)对肌瘤较大或多发性肌瘤可行子宫全切术。已绝经妇女,双侧卵巢可一并切除,以免发生卵巢肿瘤后患。

(3)粘膜下肌瘤已脱出宫颈外口,可行阴道肌瘤摘除术。

(4)子宫肌瘤合并妊娠,如影响胎儿下降可行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将肌瘤剔除或切除子宫。

五、卵巢肿瘤

【病史采集】

1.早期肿瘤一般无明显的特殊病症,恶性者可以较早出现非特异性的胃肠道病症,如食欲不

振、消化不良、腹胀、暧气等;

2.肿瘤中等大小时,可感到腹胀,下腹坠胀,下腹扪及肿块;

3.肿瘤巨大者,腹部膨隆,可出现呼吸困难、心悸、不能平卧等病症;

4.恶性者短期内可出现腹胀、腹块、腹水、腰龈部疼痛、下肢水肿、静脉曲张、贫血及消瘦等恶病质;

5.功能性肿瘤可出现幼女的性早熟,生育年龄的月经紊乱(如不规那么阴道流血、闭经) 及绝经后阴道流血,分泌雄激素者还会有男性化表现;

6.肿瘤压迫或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时,会有尿频、血尿、便秘、便血及下腹痛、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等,发生蒂扭转、破裂、感染等并发症时,会出现明显或剧烈的腹痛。

【体格检查】

1.全身检查:

注意有无幼女性早熟、患者男性化表现,腹股沟及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有无腹水及胸水,以及肿物的部位、大小及性质。

2.妇科检查

(1)良性肿瘤:可在子宫一侧或双侧扪及囊性或实质性球形肿块,外表光滑,边界清,与子宫无粘连,蒂长者可活动。

(2)恶性肿瘤:可在阴道后穹窿扪及散在的硬质结节,肿块常为双侧性,实质或半实质性,外表高低不平,固定,常伴有腹水。

(3)绝经后的卵巢如能扪及,提示恶性可能。

【辅助检查】

1.超声检查:可较准确地了解其部位、来源、形态、大小及性质,有无腹水等。

2.放射学检查:腹部平片上假设显示牙齿、骨骼或钙化阴影那么有助于畸胎瘤或其它有钙化肿瘤的诊断。全胃肠道制剂造影及静脉肾盂造影可了解肿瘤与胃肠道及泌尿系统的关系。淋巴造影可了解肿瘤有无淋巴系统转移。电脑体层扫描(CT)或磁共振显像(MRI)检查可清晰显示肿块的部位、结构、性质及其与邻近脏器的关系,并且还能显示肝、肺及腹膜后等处的淋巴结转移。

3.内窥镜检查:腹腔镜可在直视下了解肿块的性质、病变范围,并可做活检、吸取腹腔液以明确诊断,还能早期发现肿瘤的复发。

4.细胞学检查:经后穹窿或经腹穿刺,或在腹腔镜下抽取腹水送细胞学检查以辅助诊断。

5.细针穿刺活检:用细长针(直径0.6mm)直接刺入肿瘤,抽吸出的组织作涂片检查或病理切片以明确诊断。

6.肿瘤标记物检查:肿瘤标记物可用于肿瘤的疗效观察及治疗后的随访。常用的有:

(1)癌胚抗原(CEA),局部分化差的或粘液性腺癌、少局部上皮性癌等时升高。

(2)甲胎蛋白(AFP),内胚窦瘤及成熟畸胎瘤时升高。

(3)癌抗原(CA125),卵巢上皮性癌时可升高。

(4)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原发性卵巢绒癌、某些胚胎性癌及内胚窦瘤时升高。

(5)雌激素,颗粒细胞及卵泡膜细胞肿瘤时均升高。

(6)雄激素,睾丸支持细胞肿瘤时升高。

(7)乳酸脱氢酶(LDH),卵巢恶性肿瘤时升高。

(8)胎盘碱性磷酸酶(AKP),卵巢癌时可升高。不如CA125敏感,但特异性较高。

(9)半乳糖转移酶,卵巢癌时可升高。与CA125同时测定较有意义。

(10)尿17-酮类固醇,睾丸母细胞瘤时排出量增加。

7.染色体检查:

取患者腹水、肿瘤组织及周围血检查,常见染色体改变,出现亚二倍体或三倍体核型(前者预后好,后者预后差),并可见卵巢癌的标志性染色体。

【临床分期】

根据全面、仔细的临床检查、手术探查及病理检查结果来确定临床分期(见表1)。

表1原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临床分期(FIGO, 1985)I期癌灶限于卵巢。

la癌灶限于一侧卵巢,包膜完整,外表无癌灶,无腹水,腹腔冲洗液未找到癌细胞。

lb癌灶限于两侧卵巢,包膜完整,外表无癌灶,无腹水,腹腔冲洗液未找到癌细胞。

I c癌灶限于一侧或两侧卵巢,包膜破裂,或外表有癌灶,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找到癌细胞。

II期癌灶侵犯一侧或两侧卵巢,伴盆腔内扩散。

Ila癌灶侵犯到子宫、输卵管。

IIb癌灶侵犯到其它盆腔组织。

He癌灶限于盆腔内扩散,腹水或腹腔冲洗液找到癌细胞。

III期癌灶侵犯一侧或两侧卵巢,伴盆腔外腹膜或浆种植,

或腹膜后、腹股沟淋巴结转移。肝外表转移。

Illa癌灶限于盆腔,淋巴结无转移,腹膜上有显微镜下癌灶种植。

Illb腹膜上癌灶直径W2cm,淋巴结无转移。

IIIc腹膜上癌灶直径>2cm,淋巴结有转移。

IV期癌灶侵犯一侧或两侧卵巢,伴肝实质等远处转移,腹水、胸水及冲洗液找到癌细胞。

【诊断】

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术后再根据术中探查及病理检查结果作出最后诊断。

【鉴别诊断】

1.卵巢肿瘤良性、恶性的鉴别;

2.卵巢良性肿瘤须与卵巢瘤样病变、输卵管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妊娠子宫、充盈的膀胱及腹水相鉴别;

3.卵巢恶性肿瘤须与转移性卵巢肿瘤、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盆腔炎性包块(特别是结核性的)、腹膜后肿瘤及直肠或乙状结肠癌等相鉴别。

【治疗】

1.卵巢良性肿瘤

不能肯定为肿瘤时可短期内密切观察随访,一旦明确是肿瘤即需及时手术治疗。一般情况下的手术范围为:

(1)单纯肿瘤剥出术:年轻,未生育或刚生育者;

(2)单侧附件切除术:已生育,年龄大于35〜40岁者;

(3)全子宫+单侧附件切除术:年龄大于45〜50岁者;

(4)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年龄大于50〜55岁者;

手术应完整取出肿瘤,防止囊液流出及瘤细胞种植于腹腔。切下的肿瘤及时剖视,疑有恶性

者送冰冻病理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必要时剖视对侧卵巢。

2.卵巢恶性肿瘤

应综合治疗:手术治疗为主,化疗、放疗及免疫等治疗为辅。

(1)手术治疗:

1)1&及【。期,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切除术;

2)Ic期,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切除术;

3)I【期及其以上者,行瘤体缩减术(肿瘤细胞减灭术),即行全子宫+双侧附件+大网膜+阑尾+转移癌灶切除术,酌情作腹膜后淋巴结甚至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必要时切除局部膀胱、肠道等。要尽可能切除肉眼可见癌灶,使其直径缩小到2cm以下,以利于今后的化疗或放疗等治疗。

(2)化疗:

包括术前和术后化疗。术前用于手术切除有困难者,术后从拆线后就开始。常用方案见表2o 腹腔化疗,多用卡钥或顺钳,可采用单次穿刺法,用3000〜4000ml大容积液体注入腹腔,使药物尽可能到达腹腔的每一个角落。将每月1次改为每周或隔周1次,总剂量不变。

(3)放疗:

用于无性细胞瘤、颗粒细胞瘤及内膜样癌等术后的辅助治疗。主要应用膈。。或直线加速器作外照射,或"P等放射性核素腹腔内灌注作内照射。

(4)免疫治疗:采用转移因子、非特异性卡介苗、短小棒状杆菌等治疗。

(5)其它:包括支持治疗等。

【二次探查术】

第一次手术后,患者经过化疗或放疗,临床检查无阳性体征,为了了解腹腔内是否确实已无癌灶而进行的剖腹探查。

*2卵巢恶性肿瘤化疗方案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首先,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针对具体的医技操作过程制定的操作标准 和程序。它对医务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的要求进行了详细规定,包括操作步骤、操作流程、感染控制、设备使用和维护等方面内容。例如,手术操作 规范要求医务人员在手术前进行手卫生、无菌操作、正确使用手术器械、 遵守手术间规范等。这些规范的制定有助于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提高手 术成功率和患者的安全度。 其次,临床诊疗指南是对具体疾病或症状的诊断、治疗和管理进行的 一系列建议和指导。它是根据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的结果制定的,旨在提 高医疗质量、促进临床决策的标准化和科学化。临床诊疗指南涉及各个学 科领域,如内科、外科、妇产科等,并且针对各个病种或症状具体制定了 诊断和治疗流程,推荐了符合临床实践的最佳治疗方案。例如,在心脏疾 病的诊疗指南中,规定了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造影等诊断手段的使用 准则,以及冠状动脉介入、心脏手术等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是为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和安全性,确保医学实践的科学性和标准化。它们的使用对于医务人员具 有指导作用,可以帮助他们在诊疗过程中遵循标准化操作流程,减少错误 和偏差,提高临床决策的准确性。同时,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 南也对患者具有积极意义,能够使患者获得更加准确和有效的诊治,降低 医疗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是临床医学领域的重要文件,对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和临床决策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它们的制定和使用 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对于改善医疗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具有重要意义。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在医疗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旨在规范医学操作技术和医疗流程,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 提供患者最佳的诊疗方案。本文将对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进 行详细介绍。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对医疗技术操作进行规范的文件。它对医疗技 术的操作过程、操作人员的资质要求、设备的规格和维护保养等方面进行 了详细的规定。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可以确保医疗技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医疗操作涉及到许多方面,如手术、注射、抽血、放射等,针对不同的操作项目,都有相应的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是指对临床诊疗过程中的各种情况、症状和疾病提供详 细的指导的文件。它基于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成果,对医生在诊断 和治疗过程中应采取的方法、药物选择、剂量和疗程等进行了规范,以确 保患者能够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临床诊疗指南能够提高医生的诊疗水平,减少医疗错误和误诊的风险。临床诊疗指南通常由国家或专业组织制定, 可以根据医疗技术的发展和疾病的特点进行定期更新。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首先,它们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和实践,并且经过严格的评估和验证。其次,制 定过程应该透明和公正,充分考虑不同的利益相关者的意见和建议。再次,制定的规范和指南应易于理解和执行,并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医疗环境和资 源条件。最后,规范和指南的实施应该得到有效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其 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对于医疗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医疗质 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提高医疗技术的标准化程度,减少医疗风险,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同时,它们还能够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医 疗效益。因此,制定和实施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是医疗机构 和医生的必然选择,对于提高医疗质量、提升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妇产科常见病分级诊疗标准

妇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宫颈疾病 1.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包括宫颈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为宫颈浸润癌的癌前病变。CIN分为3级,CINⅠ级指轻度不典型增生,CIN Ⅱ级指中度不典型增生,CIN Ⅲ级指重度不典型增生及原位癌; 2.宫颈浸润癌:(1)I期:ⅠA1期镜下诊断的浸润性宫颈癌,肿瘤浸润深度<3mm,宽度小于7mm;ⅠA2期浸润深度3-5mm,宽度小于7mm;ⅠB期肿瘤肉眼可见,或镜下诊断时肿瘤范围超过ⅠA2。(2)II期:肿瘤超过宫颈,但未侵犯骨盆壁或阴道下1/3。(3)Ⅲ期:肿瘤达到骨盆壁或/和阴道下1/3,或引起肾积水或肾脏无功能。(4)IV 期:肿瘤侵犯膀胱或直肠粘膜,和/或超出真骨盆范围以及发生远处转移。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常规妇科检查及宫颈碘试验或醋酸试验有异常,疑有宫颈恶变者转二级医院处理。 二级医院 接收转诊患者行宫颈TCT、HPV 检测,有阴道镜检查指征者行阴道镜检查,必要时镜下宫颈活检:(1)若为CINI-II,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处理。(2)若为CINIII或ⅠA1-IIB期宫颈浸润癌,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的治疗方案处理,医院可予治疗。(2)若为III期及以上的浸润癌转三级医院治疗。 三级医院 医院应具备外、内科综合实力。有宫颈癌手术治疗经验,经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培训过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接收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完成治疗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指子宫内膜腺体增生并有细胞不典型,表现为在单纯型或复杂型增生的基础上,腺上皮细胞增生,层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加、核深染,见核分裂像。不典型增生可分为轻、中、重三度,重度不典型增生约1/3可发展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好发于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女性,可分为雌激素依赖型(I型)和非雌激素依 赖型(II型)。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子宫内膜样癌,少部分为粘液腺癌;非雌激素依赖型子宫内膜癌包括浆液性乳头状腺癌、透明细胞癌等。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围绝经期妇女不规则阴道出血、绝经后妇女阴道出血、阴道排液者,或B超检查疑子宫内膜病变或宫腔占位者须转二级医院处理。 二级医院 患者行妇科检查、B 超、分段诊刮。分段诊刮病检结果:1.若为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内膜单纯性或复杂性增生等良性病变,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处理。2.若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宫内膜癌,可以在二级医院处理。 三级医院 医院应具备外、内科综合实力。有内膜癌手术治疗经验,经妇科肿瘤医师培训基地培训过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可接收内膜癌根治术患者。完成治疗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卵巢恶性肿瘤 卵巢恶性肿瘤包括:1.上皮性癌:分为浆液性、粘液性;2.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如:内胚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 引言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是医疗实践中不可或缺 的重要文件,它们对于提高医疗质量、规范临床操作、保障患者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和临床诊疗指南的定义、编制、应用以及对医疗质量的影响。 定义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是针对特定医疗技术操作的规范文件, 旨在规范医务人员的操作行为,确保医疗过程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一致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通常包括操作流程、操作步骤、操作要点、操作注意事项等内容。 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是针对特定疾病或医疗问题的诊疗指导文件,旨在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必要的诊断和治疗决策,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临床诊疗指南通常包括疾病诊断标准、治疗方案、药物选择、手术操作等内容。

编制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制 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的编制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确定编制的目的和范围:明确规范的应用领域和目标,例如手术操作、药物使用等。 2.收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收集相关的研究文献、专家经验和临床实践数据,分析其有效性和可行性。 3.制定操作流程和步骤:根据收集的信息,制定详细的操作流程和步骤,确保医务人员能够准确执行。 4.确定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针对操作流程中的关键步骤,明确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避免操作过程中的错误和风险。 5.内部审查和修改:邀请专家和相关人员对规范进行评审和修改,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发布和宣传:将规范发布,并通过多种渠道向医务人员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其有效应用。

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制 临床诊疗指南的编制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确定编制的目的和范围:明确指南的应用范围和目标疾病或医疗问题。 2.收集和评估相关证据:系统收集和评估相关的临床研究、专家共识和实践经验,形成证据的层次结构。 3.制定诊疗建议和决策树:根据证据的层次结构,制定诊疗建议和决策树,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决策和行动。 4.确定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确定评估诊疗过程和结果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以监测和改进临床实践。 5.内部审查和修改:邀请专家和相关人员对指南进行评审和修改,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6.发布和宣传:将指南发布,并通过各种渠道向临床医生进行宣传和培训,确保其有效应用。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根据当前医学科学、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而制定的一系列具体操作步骤和管理措施, 旨在规范和提高临床诊疗的质量和效果。本文将详细介绍临床诊疗指 南及操作规范的重要性、制定过程和应用意义,以及一些常见的例子。 一、临床诊疗指南的重要性 1. 促进医疗质量的提高: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是基于大量临床试验 和研究成果,旨在提供最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帮助医务人员合理决 策和操作,提高医疗质量。 2. 规范医疗行为:通过明确的操作步骤和标准,临床诊疗指南能够 规范医务人员的行为,减少因个人经验差异导致的误诊误治。 3. 强调循证医学: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过程需要依据最新的循证医 学证据,鼓励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注重证据的可靠性和可行性,提 高治疗效果。 二、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过程 1. 选题:制定临床诊疗指南前,首先需要确定目标疾病或疾病组群,根据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紧急性进行优先排序。 2. 团队组建:制定临床诊疗指南需要组建由多学科专家组成的工作组,确保制定的指南具备临床实践权威性和广泛适用性。

3. 文献回顾:工作组成员根据目标疾病,进行系统的文献回顾,收 集和整理已有的相关研究和指南。 4. 等级评价:工作组根据已有研究的质量、证据的可信度和实践的 效果,对相关治疗方法进行等级评价,确定最佳实践建议。 5. 制定指南:工作组根据评价结果和专家共识,制定一系列临床诊 疗指南,包括诊断标准、治疗方案、用药指导等。 6. 外审和修订:制定完成后,将临床诊疗指南交由外部专家进行审 稿和反馈意见,并根据意见进行修订,确保指南的准确性和可用性。 三、临床诊疗指南的应用意义 1. 指导临床决策:医务人员可以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提供的操作步骤 和管理措施,科学决策和操作,提高治疗效果。 2. 提高医患沟通:患者可以通过了解临床诊疗指南,更好地参与医 疗治疗和决策,促进医患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3. 审核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可以依据临床诊疗指南对医疗行为进行 审核和评估,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4. 保障医学教育:临床诊疗指南可以作为医学教育的参考,帮助培 养医学专业人员的规范化操作和决策能力。 四、临床诊疗指南的实际应用 1. 高血压诊疗指南:规范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案和用药建议,帮助医务人员合理用药和治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概述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是医学专业人士在诊断和治疗疾病过程中必须遵循的行业标准。它们基于广泛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旨在确保患者得到一致、安全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二、临床诊疗指南 临床诊疗指南是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的权威性文件,主要针对特定疾病或病症的诊断和治疗。这些指南通常由专业医学协会、政府机构或医疗机构制定,并基于最新的医学研究和临床证据。 临床诊疗指南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诊断策略:指南会提供关于如何确定患者是否患有特定疾病的建议。这可能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 2、治疗策略:指南会指导医生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这可能包括药物、手术、放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3、随访策略:指南会建议医生在治疗后定期随访患者,以确保病情得到控制或改善。

4、预防策略:对于某些疾病,指南会提供预防建议,以降低患者患病的风险。 三、操作规范 操作规范是关于医疗实践中常规操作的指导和标准。它们旨在确保所有医护人员都能以一致、安全和有效的方式进行操作。 操作规范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设备使用:规范会指导医护人员如何正确使用医疗设备,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设备有效运行。 2、药物管理:规范会规定医护人员如何正确地给药、存储和报废药品,以确保患者安全和药物的有效性。 3、感染控制:规范会提供关于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建议,以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之间的交叉感染风险。 4、患者沟通:规范会指导医护人员如何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以确保患者理解和接受治疗方案。 5、文件记录:规范会规定医护人员如何准确、完整地记录患者的医疗记录,以确保患者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是根据最新的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经验制定的,罗列了 各种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管理的具体步骤和建议。指南可以根据不同的疾 病和医疗专业领域分为不同的专科指南,如心血管病、肿瘤、儿科等。指 南的制定需要依靠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的支持,以确保其可靠性和 科学性。同时,指南也需要经过多学科的专家共同讨论和审查,以保证其 权威性和广泛适用性。 临床诊疗指南在医疗实践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指南为医生提供 了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避免了医生个人经验和主观因素的干扰,提高 了疾病的准确诊断和治疗效果。其次,指南可以使医生在制定治疗计划时 更加科学和合理,提供了针对不同阶段和类型疾病的不同治疗选择。此外,指南还可以为医生提供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监测指标,帮助医生进行 系统评估和术后疗效评价。 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流程需要经过多个步骤。首先,需要明确指南的 目标和范围,界定指南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然后,需要组织专家组进行文 献回顾和评估,收集和分析最新的科学研究和实践证据。接下来,研究小 组需要根据收集的证据进行评价和归纳,制定推荐诊断和治疗方案。在制 定方案后,需要组织多学科专家共同审议和讨论,达成共识并制定最终的 指南。最后,需要对指南进行定期的更新和评估,以保证指南的科学性和 时效性。 临床诊疗指南的实施需要多方面的支持和配合。首先,医疗机构需要 通过组织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医生对指南的认识和理解,并强调指南的 重要性和应用价值。其次,医疗机构需要建立相应的评估和监测机制,对 指南的实施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估和反馈。同时,医疗机构还需要为医生提

供必要的工具和资源支持,如指南手册、电子化文档和临床路径管理系统等。最后,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参与,了解和遵守指南提供的诊疗方案 和建议,并与医生进行积极的沟通和合作。 总之,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具有重要 意义。指南的制定需要依据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经过专家论证和意见征询,并定期进行评估和更新。指南的实施需要医疗机构和医生共同努力, 加强培训和宣传,建立评估和监测机制,并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互动和合作。只有充分发挥指南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保障患者的权益并提高医疗水平。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定义与发展 临床诊疗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是基于系统遴选的循证医学证据,以提供临床医生在特定临床场景中做出准确决策的指导文件。它是将最新的科学研究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费用和减少不必要的医疗干预。 临床诊疗指南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早期的指南主要依赖专家的经验和专业共识,但其可靠性和一致性较差。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指南开始依据大规模临床试验和系统回顾综合考量证据,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当前,越来越多的指南涉及了多学科合作,并且制定者采用了更加透明的方法,以确保指南的严谨性和公正性。 二、指导作用 1.制定标准:指南可以提供标准化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统一医生的行为准则,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2.促进决策:指南提供了最新的科学证据,协助医生在临床决策中权衡利弊,为患者提供更加准确的诊疗方案。 3.降低变异性:指南可以减少医生之间的差异性,提高诊断和治疗的一致性,降低医疗干预的无效或有害性。 4.优化资源利用:指南的制定可以避免过度或不必要的检查和治疗,节约医疗资源,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三、编制过程

制定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需要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一般而言,编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1.提出问题:确定编制指南的范围和目标,确定需要回答的关键临床问题。 2.文献检索和证据评价: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筛选和评价相关研究的证据质量和可行性。 3.制定建议:根据可用证据和专家意见,制定相应的诊疗建议,并确定其级别和推荐程度。 4.外部评审和修订:邀请其他专家、患者和政策制定者对指南进行评审,搜集意见和反馈,并对指南进行修改和完善。 5.实施和推广:制定指南后,需要积极推广和培训,以确保医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指南的内容。 总之,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对于提高医疗质量、优化医疗资源利用和促进患者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在指南的编制过程中,需要依据科学证据、倾听专家意见、进行外部评审和广泛宣传,以确保指南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子宫肌瘤诊疗规范2020版

子宫肌瘤病种诊疗规范 (2020年版)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肌瘤(ICD-10:) 二、诊断依据 《妇产科学》(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9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年版)诊断标准: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 2.体征:子宫增大; 3.辅助检查:盆腔超声检查(必要时需要行盆腔核磁和/或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妇产科学》(谢幸、孔北华、段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年,第9版)。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中华妇产科杂志,2019年版) 四、计划住院天数为7-15天内 五、计划住院总费用为15000元内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感染四项、肝功、肾功、电解质、血型鉴定、传染病筛查、心电图、妇科彩超、腹部彩超。 2.根据患者情况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治疗方案与药物选择 子宫肌瘤的处理,根据患者年龄、症状、肌瘤大小、有无变性、生育要求及全身情况全面考虑。 1、随访观察如肌瘤小于妊娠10周子宫大小、无明显症状或近绝经期患者,可3-6 个月复查一次。 2、手术治疗(1)手术指征:

1)肌瘤大于妊娠10周子宫;2)月经过多,继发贫血;3)有压迫症状;4)宫颈肌瘤; 5)生长迅速,可疑恶性;(2)手术方式: 1)肌瘤切除术:年轻未婚或未生、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经腹行肌瘤切除。有条件者可在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肌瘤。 黏膜下肌瘤可在宫腔镜下行肌瘤切除术,黏膜下肌瘤突出宫颈口或阴道内者,可经阴道切除肌瘤。 2)子宫切除术:凡肌瘤较大、症状明显、经药物治疗无效、不需保留生育功能,或疑有恶变者,可行子宫次全切除或子宫全切术。若决定行次全子宫切除术,术前应详细检查宫颈除外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术后仍需按照常规定期随访。双侧卵巢正常者应考虑保留。若患者已绝经,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可同时行双侧附件切除,如患者不愿切除,也可保留。3、药物治疗凡肌瘤小于2个半月妊娠子宫大小、症状较轻、近绝经年龄及全身情况不能手术者,可选择下列药物治疗: (1)雄激素:丙酸睾酮25mg,肌注,5-7日一次,共4次,经期每日注射一次,连用3日,每月总量不宜超过300mg。或甲基睾酮5-10mg,口服,每日用药10-15日。 (2)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按说明给药,连续使用3-6个月。用药期间肌瘤明显缩小,症状改善,但停药后肌瘤又可能逐渐增大。GnRH-a长期持续使用可致雌激缺乏,导致骨质疏松症。GnRH-a更适用于拟行肌瘤的术前准备,使手术时易于剥离肌瘤,并减少术中出血。 (3)米非司酮:米非司酮12.5-5mg,口服,每日1次,连服3-6个月,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米非司酮,以防抗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 (4)孕三烯酮:孕三烯酮2.5mg,口服,每周2次,连服3-6个月,用药期间需随访肝功能。 (5)子宫收缩剂主要用于减少月经量,常用益母草冲剂口服,缩宫素10-20U肌注,或麦角新碱0.2mg肌注等。 4、有条件者也可行子宫肌瘤介入治疗,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 5、妊娠合并子宫肌瘤的处理 (1)孕期无症状者,定期产前检查,严密观察,不需特殊处理。

妇产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妇产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试行)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 1.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首次出现BP≥140/90mmHg,并于产后12周恢复正常;尿蛋白(-);少数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方可确诊; 2.子痫前期:轻度:妊娠20周以后出现BP≥140/90mmHg;尿蛋白≥0.3g/24h或随机尿蛋白(+);可伴有上腹不适、头痛等症状。重度:BP≥160/110mmHg;尿蛋白>2.0g/24h或随机尿蛋白≥(++);血清肌酐>106μmol/L,血小板<100 X 109 /L;血LDH升高;血清ALT或AST升高;持续性头痛或其他脑神经或视觉障碍;持续性上腹不适; 3.子痫:子痫前期孕妇抽搐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 4.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舒张压≥90mmHg(除外滋养细胞疾病),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后首次诊断高血压并持续到产后12周后; 5.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以前无尿蛋白,若出现尿蛋白≥0.3g/24h;高血压孕妇妊娠20周后突然尿蛋白增加或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100X109/L。 根据上述分类,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发现孕妇血压升高,间隔半小时复测仍高者应转至二级医院。 二级医院 可处理妊娠期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病人及重度子痫前期病人未合并其他脏器损害者;若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患者,血压≥160/110mmHg应转至三级医院。 三级医院 重度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患者应在三级医院处理。产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早产 早产指妊娠满28周不足37周(196-258日)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成为早产儿,体重为1000-2499g。为便于分级处理,将早产按孕周分为<32周,32-34周,≥34周三类。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孕期检查,诊断34周以后的早产,胎膜早破孕妇应转到二甲以上有新生儿科的医院分娩。 二级医院 发现32-34周在有新生儿科的二级或以上医院。 三级医院 <32周在有新生儿科的三级医院。

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妇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异位妊娠 【病史采集】 1.停经史:须注意个别病人无停经史; 2.阴道出血; 3.下腹疼痛; 4.伴随病症:恶心、呕吐、直肠刺激病症,晕厥、休克病症; 5.前次月经期,生育史、避孕及盆腔炎史。 【物理检查】 1.全身检查,病容、面色、血压、脉搏、腹部腹膜刺激征、移动性浊音; 2.妇科检查,阴道血迹,宫颈着色、举痛,子宫大小、漂浮感,后穹隆饱满,一侧盆腔有无压痛、边界不清包块。 【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尿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 (2)尿HCG或血B-IICG;必要时动态观察血B-HCG。 2.器械检查,盆腹腔B超;有条件时可行阴道B超。 3.特殊检查 (1)后穹隆穿剌术; (2)诊断性刮宫; (3)腹腔镜检查。 【鉴别诊断】 1.早孕; 2.黄体破裂; 3.滤泡破裂; 4.急性盆腔炎; 5.巧克力囊肿破裂; 6.急性出血性输卵管炎。 【治疗原那么】 1.保守治疗 (1)消炎; (2)止血; (3)杀胚胎药物。 2.手术治疗 (1)手术指征 1)出现内出血、休克; 2)妊娠月份较大; 3)间质部妊娠、宫角妊娠或腹腔妊娠; 4)保守中HCG持续阳性或上升,腹痛反复发作者; 5)不需保存生育功能或要求绝育者。 (2)手术方式 1)剖腹患侧输卵管切除术;

2)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术。 二、滴虫性阴道炎 【病史采集】 白带增多,呈灰黄色泡沫状,外阴骚痒,蚁走感或灼热感。可伴排尿痛及性交痛。 【体格检查】 阴道粘膜充血,易出血,可见散在性红色点状丘疹。以穹窿部最明显。 【实验室检查】 取阴道分泌物置生理盐水悬液找阴道毛滴虫。 【鉴别诊断】 通过临床表现及阴道分泌 '物的检查与其他病原体引起的阴道炎相鉴别。 【治疗原那么】 1.灭滴灵0. 2g/次,每日3次,10天为一疗程。反复发作者夫妇双方同时使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2.灭滴虫栓每晚塞阴道1粒,10天为1个疗程。 3.用1:5000高镒酸钾溶液坐浴,1次/日,2()分钟/次。 4.用0. 5%〜1%醋酸冲洗阴道后上灭滴灵200mg,每晚塞阴道1次,10次为1个疗程。 5.苦参30g,蛇床子30g,黄柏15g,白癣皮30g,水煎后薰洗外阴。 6.第一疗程结束后于下次月经净后复查滴虫,如阴性再巩固1个疗程,经净后连续检查3个月。孕妇以局部治疗为主。 三、急性盆腔炎 【病史采集】 1.常有产后、流产后或盆腔手术感染史,慢性盆腔炎史,原发或继发不孕史。 2.常有高热、寒战、头痛、食欲不振、下腹部疼痛、腹胀、腰痛、白带增多,有时在排尿、排便时出现疼痛病症。 【体格检查】 1.身体状况:急性面容,体温高、心率快,下腹部刺激征、肌紧张、压痛、反跳痛: 2.阴道检查:可见阴道及宫颈充血,有时阴道内有脓性分泌物,宫颈举痛,子宫稍大有压痛,两侧附件增厚,有明显压痛,甚至扪及包块。 【实验室检查】 1.血、尿常规,白细胞升高达1.5~3万/mnR中性粒细胞增加。 2.血沉。 3.宫腔物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4.血培养、药物敏感试验。 【诊断】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半卧位。补充营养水分,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高热时用物理降温。防止不必要的妇科检查以免炎症扩散。重症病人要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休克及盆腔脓肿破裂。 2.抗炎治疗:根据病情、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抗生素。以广谱抗生素为宜。也可同时加用灭滴灵。 3.手术治疗:如积极抗炎治疗,体温不见下降者或疑有盆腔脓肿形成或破裂,应及时行剖腹探查,切开脓肿。如脓肿位置较低,向后穹窿膨出时,可作阴道后穹窿切开引流。

医院妇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妇科常见疾病分级诊疗指南 外阴及阴道炎症 外阴及阴道炎是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各年龄组均可发病。正常阴道内有微生物寄居形成阴道正常微生物群,包括:革兰阳性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革兰阴性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兼性厌氧菌、支原体及假丝酵母菌。正常阴道的酸性环境pH≤4.5(多在3.8-4.4)。外阴及阴道炎症的共同特点是阴道分泌物增多及外阴瘙痒,但因病原体不同,分泌物特点、性质及瘙痒程度不同。 细菌性阴道病外阴阴道假丝 酵母菌病 滴虫性阴道炎 症状分泌物增多,无或 轻度瘙痒重度瘙痒,烧灼 感 分泌物增多, 轻度瘙痒 分泌物特点白色,均质,腥臭 味 白色,豆腐渣样稀薄、脓性、 泡沫状 阴道pH >4.5 <4.5 >4.5 胺试验阳性阴性可为阳性 显微镜检查线索细胞,极少白 细胞 芽生孢子及假 菌丝,少量白细 胞 阴道毛滴虫, 多量白细胞 根据上述定义,按照如下分级诊疗指南实施救治: 一级医院 可以通过症状、体征、妇科检查、分泌物检查初步判断

是否有阴道炎症或外阴炎症。根据分泌物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对于治疗不满意或诊断不明确者转二级医院进一步检查或处理。 二级医院 接收转诊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进一步问诊,行阴道分泌物检测辅助诊断,可采用药物、坐浴等治疗。如有前庭大腺囊肿,可切开引流。治疗效果欠佳,或可疑支原体、衣原体等特殊感染者,可转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 三级医院 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接诊。进行病史、查体、分泌物检查等辅助检查,必要时行分泌物支原体、衣原体等特殊菌种培养,进一步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可行阴道冲洗、阴道上药、切开引流等治疗。症状好转、病情稳定后,可转二级医院随诊。 盆腔炎性疾病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女性上生殖道的一组感染性疾病,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脓肿、盆腔腹膜炎。炎症可局限于一个部位,也可同时累及几个部位,以输卵管炎、输卵管卵巢炎最常见。主要表现为下腹痛、阴道分泌物增多,甚至发热、寒战。 盆腔炎性疾病诊断标准 最低标准

妇产科临床诊疗指南

宫腔积脓 概述 无论急性或慢性子宫内膜炎伴有宫颈管阻塞,以致宫腔内炎性分泌物不能外流或引流不畅,即可形成宫腔积脓。 临床表现 1.病史有宫颈激光治疗、手术史或急、慢性子宫内膜炎史。 2.临床表现 (1)主要症状为下腹坠痛,可伴有全身症状,发热、白细胞升高。 (2)由慢性子宫内膜炎而逐渐形成的宫腔积脓,可以无明显症状。 (3)妇科检查:子宫增大、柔软、有触痛。宫旁结缔组织可有明显增厚,可有附件的炎性包块。 3.辅助检查 (1)以宫腔探针进入宫腔,如有脓液流出即可确诊。 (2)脓液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必要时诊刮取子宫内膜组织做病理检查,以了解有无恶性病变。 治疗方案及原则 1.扩张宫颈使脓液外流 2.需加用广谱抗生素。

慢性盆腔炎 概述 慢性盆腔炎为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彻底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徙所致,形成慢性输卵管炎,慢性输卵管卵巢炎性包快、输卵管积水,输卵管卵巢囊肿,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丹液可恶急性盆腔炎病史,如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输卵管炎。部分慢性盆腔炎遗留的病理改变,并无病原体。慢性盆腔炎病情顽固,常易反复,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急性改变。 临床表现 1.慢性盆腔炎疼痛下腹痛胀痛,腰骶部痛、性交痛,常在劳累、性交后及月经前后加重。 2.不孕及异位妊娠输卵管黏连堵塞所致。 3.月经失调表现为月经不规则,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伴经痛。 4.白带增多。 5.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可有地热、乏力、精神不振、全身不适、失眠等。 6.急性发作当全身抵抗力降低时,易急性或亚急性发作。 7.妇科检查子宫内膜炎患者子宫可增大、牙痛;输卵管炎患者可在一侧或双侧附件区触及条索状物,有压痛;附件周围炎以黏连为主,附件炎可形成输卵管卵巢言行肿块,亦可形成输卵管积水或输卵管卵巢囊肿,可在附件区触及囊性肿物,大者可超过脐上。盆腔结缔组织炎可有主韧带、宫底韧带组织增厚、压痛,子宫一侧或两侧片状增厚、黏连、压痛,子宫常呈后位,活动受限,甚至黏连固定形成冰冻骨盆。 诊断要点 1.病史曾有急性盆腔炎史、盆腔炎反复发作史、不孕史等。 2.临床表现慢性下腹及腰骶部坠痛,不孕、月经异常及乏力或神经衰弱表现。妇科检查子宫可增大,呈后倾后曲,压痛、活动受限,附件区触及条索状物、囊性肿物或片状增厚,主韧带、宫底韧带增粗、压痛。 3.B超于附件区可见不规则、实性、囊性或囊实性包块。 4.腹腔镜可见内生殖器周围黏连,组织增厚,包块形成。 5.鉴别诊断需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卵巢囊肿、卵巢癌、盆腔结核、盆腔静脉

产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产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一、正常分娩处理常规 妊娠>28周,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母体排出的过程称为分娩。从临产开始到胎儿、胎盘娩出的全过程可分为三个产程。 (一)第一产程 第一产程是指临产到宫口开全的过程。从临产到宫口扩张6cm为潜伏期,宫口扩张6cm 到幵全为活跃期。 【诊断要点】 规律性阵痛伴随宫颈管逐渐缩短,宫颈口逐渐扩张,胎头逐渐下降。 【处理】 1.孕妇可自由活动,如有下列情况须卧床: (1)胎膜已破,胎头未入盆或胎位异常者。 (2)阴道流血者。 (3)心功能异常或某些内科合并症者。 (4)妊高征有自觉症状者。 (5)孕妇发热或有胎儿窘迫等。 2.孕妇的休息、饮食和排尿情况。 (1)潜伏期长、进展慢或产妇疲乏时给予药物休息,如哌替啶lOOmg肌注。 (2)对进食少者给予补液,不能自然排尿者给予导尿。 3.提供分娩镇痛、陪待产。 4.观察产程 (1)观察宫缩强弱、间隔及持续时间,并记录。 (2)记录临产开始的时间。 (3)胎膜破裂时即听胎心,记录流出的羊水量及性状。 5.肛门检查(或在消毒情况下的阴道检查)根据胎产次、宫缩强弱、产程进展情况适时检查,检查应在宫缩时进行,内容包括以下各项: (1)宫颈扩张情况。 (2)胎膜是否破裂。 (3)胎先露的高低及方位。 (4)中骨盆及以下的骨产道情况。 6.胎儿监护 (1)听胎心:至少1小时一次,注意宫缩前、后的变化,有高危因素者增加次数。 (2)电子胎心监护:入室实验,此后根据情况进行不定时监护。 (3)羊水性状:监测羊水性状。 7.测血压、体温、脉搏正常产妇人室测血压、体温、脉搏。此后至少每4小时测一次血压,血压有增高者根据情况增加监测次数。 8.描记产程图 (1)从正式临产宫口开大2cm时开始描记,标出宫口扩张及胎头下降的曲线。 (2)将每次检查的胎心、血压、宫缩(间隔、持续时间及强弱)、特殊情况和处理写在相应的时间内,并签名。如产程进展异常需寻找原因,做出相应的处理和记录。 (二)第二产程 是指从子宫颈口开全到胎儿娩出的间隔。 【诊断要点】

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篇一:《临床诊疗指南》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目录十堰市人民医院购书目录 篇二:医院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管理规定 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管理规定 一、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的制定与更新应遵循以下原则:安全、有效、合法、规范。 二、各临床科室应参照各级卫生行 政部门、专业学术团体制定的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结合我院现有资源,制定本专业主要病种的《诊疗指南》及各项诊疗操作的《操作规范》。 三、医院各科室应根据医学的发展需要,定期对临床指南及规范进行更新与改进,禁止使用已明显落后或不再适用的指南及规范,具体工作由科室主任负责,在本科室内落实完成。新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应先培训、后执行。

四、严格规范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准入制度,凡引进本院尚未使用的新临床指南/规范,首先需由本专业科室进行可行性研究,在确认其安全性、有效性及实用性评定基础上,本着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行临床实践,经科室集中讨论和科主任同意后,填写“临床指南/规范更新申请表”交医务科,由医务科抽调医疗质量与管理委员会至少3名相关专家进行评估。 五、医务科负责收集、整理各临床科室制定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定制成册,并负责对各科室的培训及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至少每两年组织对各科室的《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进行重新修订。 六、医务科应为各部门制定与更新临床诊疗指南、操作规范提供信息支持服务。 七、各科室在执行过程中发现原指南/规范存在缺陷,应及时进行修改,并提供充分的修改理由,如卫生部、卫生厅或权威医疗机构的修改依据。 八、临床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制定与更新批准程序及监管规定: 1.首先由专业科室结合我院实际情况,遵循新的临床指南/规范的临床实施原则,制定、更新本院的相关疾病诊疗指南/规范,提交医务科审核,医务科组织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审核。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