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中暑是指因环境温度过高、湿度过大、辐射能量过多以及物理

活动过度作用而导致身体内部体液、电解质失去平衡的一种急性疾病。中暑症状严重可致死,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采取措施。以下是

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一、现场救治原则

1.快速评估:对于晕倒者应当首先判断是否是中暑导致,随后

对症施救。中暑的患者大多数属于高温和强烈日光长时间的曝晒后

发生的,表现出轻度头痛、乏力、疲劳等症状,娴熟的急救人员可

以通过人体面色、身体湿度以及心跳呼吸等指标判断出病情。

2.迅速降温:迅速将患者移动到阴凉、通风处,并将衣物解开,用凉水或消毒水擦拭患者的面部、颈部、胸部、腋窝和大腿根部等

部位,直到体温下降至正常范围为止。

3.补充水分:因为中暑时人体体液消耗过大,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也不要用过冷水喝或擦皮肤,否则会刺激皮肤,增加中暑者的痛苦。改用室温或温水喝,喝水时可以加入适量的食盐及糖分。

4.紧急送医:对于病情较严重的中暑者,应及时进行救护车运送,以便进一步寻求专业医疗机构的治疗。

二、中暑患者的护理方法

1.清洁环境:将病人转移到空气流通的环境下,并保持室内空

气的新鲜与干净。

2.监测病情:定时监测病人的体温、呼吸、心率等生理指标,及时纠正异常情况。

3.适当调整体位:尤其需要注意病人体位的调整,如避免病人身体收缩过度,导致肌肉痉挛等情况。

4.呈现薄纱:用湿润的毛巾或布覆盖病人,除了可帮助发热者通过皮肤散热,还可防止其进行不适当的运动或如剧烈晃动等使体温持续升高。

5.饮食调整:患者可能由于中暑导致胃肠运作紊乱,有消化不良、腹泻等表现,因此在饮食上需注意,可以适量建议饮用冲调饮料或藻类汤,也可以得到医生的具体建议。

三、中暑的防范措施

1.充分做好高温天气的保暖工作,如强光中应戴耳罩、遮阳伞等,防止头部遭到阳光的直接照射,穿着合适的合理工作衣物,给皮肤接受反射光线进行光反射;

2.减少户外运动,特别是在高温、暴晒等情况下,尽量将户外活动时间安排在午后时段以充分避开高温天气的影响;

3.充分补充体液、适当调节口味;

4.透气、舒适的服装;

5.加强体育锻炼同时,坚持科学健身,室内外活动要适度,保持均衡的膳食和良好的作息规律,在高温环境下应加强饮食调整,做到更加科学化和健康化。

在现场进行地有序救助是救治病人最重要的一环。中暑是一种高发的急性疾病,及时与正确的急救行为措施能够有效缓解病情。急救人员应该要及时进行救助,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需要及时送往医院。同时,对于高温、潮湿的天气应该加强防范,不仅仅是为自己而着想,更是为他人着想,做到科学健康地生活。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范文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范文 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 一、前言 高温中暑是在高温环境下,由于身体无法散热而造成的热应激反应,严重时可能导致死亡。为了应对高温中暑的紧急情况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制定一套高效的应急处置演练方案至关重要。本文将就高温中暑应急处置演练方案进行详细阐述,旨在提高人们对高温中暑应对措施的认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二、演练目标 1. 提高人们对高温中暑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培养人们 对高温中暑应对措施的正确使用;3. 提供应急反应和救护技 能的训练;4. 加强组织协调能力,提高应急救援效率。 三、演练方案 1. 筹备阶段 (1)制定演练方案:根据地区的天气特点、历史数据和 应急处置经验,制定适应实际情况的演练方案。确立演练目标、时间安排、人员配备、资源准备等。 (2)确定演练地点:选择一个宽阔、安全、无人员聚集 的场所作为演练地点,在场地中设置应急救援站点、暑热处置区等。

(3)组织人员培训:组织参与演练的人员进行培训,包括高温中暑的预防和识别、急救技能的掌握、演练方案的操作流程等。 2. 演练过程 (1)模拟高温环境:在演练地点设立高温模拟环境,通过使用加热设备或高温灯泡等,使场地温度上升至高温状态。 (2)演练人员分组:按照组织结构和职责划分,演练人员分为消防队员、医护人员、指挥人员等。 (3)演练流程: a. 呼救与报警:安排演练人员在高温环境中扮演中暑人员,借助道具和表演模拟中暑情况,并由其他演练人员及时发现,进行呼救与报警。 b. 排查危险因素:指挥人员组织消防队员对演练场地进行危险因素排查,确保演练区域安全。 c. 暑热处置:医护人员迅速赶到中暑人员处,进行救护与急救处理,如迅速降温、及时补充水分等。 d. 救援和转移:根据情况协调消防队员进行人员转移和救援,保障中暑人员脱离高温环境。 (4)演练评估:对演练过程进行评估,涵盖演练人员的反应速度、操作技巧和指挥协调能力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应急处置方案,并提出改进建议。 四、演练体验与效果

高温中暑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精选11篇)

高温中暑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高温中暑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中,从事重体力劳动,发生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症候群。病情与个体健康状况和适应能力有关。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温中暑医疗救治应急预案(精选1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温中暑医疗救治应急预案1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及时有效地预防和处置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以下简称高温中暑事件),指导和规范高温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工作,保障社会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社会秩序,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由高温气象条件引发的中暑事件的卫生应急处置工作。其他以高温气象条件为直接诱因,并直接导致社会公众身体健康明显受损,甚至危及社会公众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可参照本预案组织实施相关卫生应急处置工作。

1.4事件分级 依据气象条件、高温中暑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其发展趋势,将高温中暑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一般(Ⅳ级)四级。发生高温中暑事件,达不到Ⅳ级标准的,原则上不列入突发公共事件范畴。 1.4.1特别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Ⅰ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0人以上(含300人),或有10例以上(含10例)死亡病例发生; b.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2重大高温中暑事件(Ⅱ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50人至299人,或有4至9例死亡病例发生; b、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3较大高温中暑事件(Ⅲ级),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a.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100人至149人,或有1至3例死亡病例发生; b、地市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共同认定的其他情形。 1.4.4一般高温中暑事件(Ⅳ级),指符合下列情形的: 24小时内,1个县(市)区域内报告中暑患者30人至99人。 1.5工作原则 1.5.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坚持以人为本,预防为主,增强防范高温中暑事件的意识,切实做好人员、技术、物资等应急储备工作,积极开展高温中暑气象等级预报和高温中暑事件的监测、报告、预测和预警,认真落实各项预防和医疗救治等卫生应急措施。 1.5.2部门联动,分级响应。卫生行政部门和气象行政主管机构建立联合预报和预警机制,一旦发现高温中暑气象条件或高温中暑事件的苗头,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高温气象条件预报或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并向当地人民政府提出防控工作建议。根据高温中暑事件的预

2023中暑事故现场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篇)

2023中暑事故现场应急预案范文(通用5 篇) 中暑事故现场应急预案1 1.总则 1.1为及时、有效、迅速地处理由于高温及工作场所通风条件差等原因造成的人员中暑而引起的人身伤亡事件,避免和减轻因中暑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循“常备不懈,快速响应”的原则增强风险意识,坚持预防、预警、应急救援与处置相结合,完善工作机制,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建立健全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管理机制,确保各专业应急力量相互配合、有机联动。现场自救与社会救援相结合,提高应对和处置高温中暑事故能力。 1.2编制依据 1.2.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1.2.2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 1.2.3国务院《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1.2.4?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T29639-)。 1.2.5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电力生产事故调查暂行规定》(电监会4号令)。 1.2.6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海林公司《突发事件综合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国电力新能源海林公司。 1.4工作原则 1.4.1本着及时、快速的判断病情、处理病情,保证高温中暑人员生命安全为基本原则。各级应急救援人员在未危及到人身安全的情况下,应坚守岗位,正确履行应急预案所赋的职责和执行事故应急现场指挥部下达的指令。 1.4.2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在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海林公司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的应急管理责任制,充分发挥专业应急救援机构的作用,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 1.4.3广泛宣传中暑的防治知识,使职工掌握防暑降温的基本常识。 1.4.4夏季前做好各生产场所、值班室、通风设备的维护,确保职工良好的工作环境。 1.4.5在夏季高温作业中,做好职工防暑降温工作,调整作业时间,防暑降温药品发放要及时到位,生产现场的饮用水应供应充足,保证职工身体健康。 1.4.6对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中枢神经器质性疾病、明显的呼吸、消化或内分泌系统疾病和肝、肾疾病患者应列为高温作业禁忌症。 1.4.7在夏季高温期间管理人员定期到生产现场进行巡回检查,发现有关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和处理。 1.4.8对从事风机检修等高温环境内作业的.人员,首先要确保设备的温度尽可能降低,在安排工作时要考虑其身体的健康状况,发现有不适合从事高温作业的人员,应及时予以调换,同时在作业过程中,要实行定时轮岗制,对进入风机塔筒作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时轮换,确保检修人员得到充分的休息。

高温中暑应急处理预案模板(10篇)

高温中暑应急处理预案模板(10篇) 高温中暑应急处理预案模板篇1 一、组织领导 根据《镇年“高温”期间森林火灾应急预案》的总体要求,镇政府成立“高温”期间森林防火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高温”期间全镇森林防火的组织、指挥、协调工作,各村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落实森林防火责任,确保“高温”期间全镇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二、加强宣传,提高群众的防火意识。 镇政府落实专门经2万元费制作宣传标语、设立宣传碑牌、制作宣传单页当场天对群众大力宣传、购买一些防火工具、定制防火袖章等。各村也要充分运用广播、标语等宣传工具,围绕野外火源管理和安全用火规定,大张旗鼓地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让广大群众掌握科学、安全用火知识. 三、加强巡查,严防死守,彻底清除森林火灾隐患。 各村要进行一次摸排,督导森林防火隔离带的建设,每天要做到每块山都有人巡查,要严防死守,禁止携带火种、易燃易爆物品进入林区,禁止在林区内烧火取暖、玩火、野炊、吸烟、乱扔烟头和火种等;彻底清除森林火灾隐患。 四、规范生产性用火。

严禁在林区烧田埂、烧灰积肥、烧荒、烧草、烧秸杆等一切野外用火;严格控制生产性用火,确需在林区和林缘进行生产性用火的,必须报林业主管部门审批,必须落实防火措施,并有专人负责。 五、提倡文明祭祖。 上坟要先清除周边杂草等易燃物,烧纸、烧香、烧烛、燃放烟花爆竹必须有人看守,要做到人走火熄。 六、加强对无行为能力人员的监护。 对痴、呆、傻、聋哑、精神病等重点人群,落实专人看管,严防被监护人员进入林区用火、玩火。 七、安全第一,科学扑救,坚决杜绝伤亡事故发生。 各村要把扑火安全放在森林防火工作的首位,杜绝人员伤亡事故发生。严禁动员未成年人、妇女、老弱病残人员扑救森林火灾 八、加强值班,及时报告,确保森林火灾信息畅通。 各村要坚持24小时值班和“村三职干部”带班制度,值班人要随时掌握森林防火工作动态。任何人发现危害森林消防安全的行为,应制止并及时向当地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举报;发现森林火情、火灾,及时拨打。违反用火规定引发森林火灾的,将依法追究责任。 高温中暑应急处理预案模板篇2 随着夏季的到来,气温日渐升高,而对于吴忠地区来说,6—8月份天气比较炎热易发生中暑。为积极响应建设局提出的开展劳动竞赛200天的倡仪,为确

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框图

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框图 简介 随着气候的变化,高温天气越来越多,人们在户外长时间活动容易中暑。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危险状况,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可以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本文介绍了高温中暑现场处置的方案框图,包括四个主要步骤:紧急处理、监测、预防和医疗救援。 紧急处理 在高温中暑的紧急处理阶段,需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将中暑者移到阴凉处,休息并解除过紧的衣物。 2.给中暑者喝水,饮用含盐水或具有电解质的饮料可以有利于水分和电 解质的恢复。 3.给中暑者敷冰毛巾或浸泡在冰水中的毛巾,以降低体表温度。 4.如患者头晕呕吐等症状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送往医院。 监测 在高温中暑发生后,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体温、血压等生理指标,如发现患者情况变化,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对于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等脆弱群体应当加强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减少安全隐患。 预防 高温中暑的最好方法是预防,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减少高温暴晒时间,减小阳光暴晒面积。 2.穿戴透气性好、颜色浅的服装,保持身体通风。 3.多喝水,每天饮用2000 ~ 3000毫升的水。 4.减少运动量,避免在高温天气中剧烈运动。 医疗救援 当中暑症状较重或急情时,应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医院。在急救过程中,可采取以下方式: 1.给中暑者静脉输液,补充体内水分和电解质。 2.给中暑者低温物理降温(全身浸泡在水中)或药物降温。 3.加强监测和护理,确保治疗效果和病情稳定。

结论 高温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生命危险状况,在亚热带地区已经成为一种常见安全隐患。要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及时做好现场处理和医疗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事故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出现中暑症状,严重者可能导 致生命危险的突发事件。由于高温中暑的发生具有突发性、多发性以及危 害性等特点,因此需要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现场处置方案。以下是一个1200字以上的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预防措施 1.提前做好高温中暑的宣传教育,让每一个人了解高温中暑的危害以 及预防措施。 2.在高温天气中,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尽量减少体力劳动 和户外活动。 3.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尽量避免饮用含有咖啡因、酒精的饮料。 4.减少高温天气下的直射阳光照射,佩戴遮阳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5.注意室内空调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室内环境的舒适性。 二、现场处置流程 2.将患者迅速移至阴凉、通风处,避免阳光直晒。如果可能,应尽量 将患者转移到有空调或电扇的地方。 3.让患者脱去多余的衣物,以促进散热。同时,用湿毛巾或冷水擦拭 患者的额头、颈部和手臂等大血管区域,降低体温。 4.如果患者能够进食,并且尚未昏迷,可以给予含有电解质的清凉饮料,并鼓励患者多喝水。

5.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如有需要,可以使用电子体温计等工具进行测量。 6.给予氧气吸入,促进氧气的供应。 7.对于重度中暑患者,可考虑采用降温贴、冷却床等物理降温措施,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三、特殊情况的处置 1.如果患者出现严重中暑症状,如昏迷、抽搐等,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并通知医务人员尽快赶到现场。 2.对于高龄、儿童、孕妇、心血管疾病患者等易受高温侵袭的人群,需要更加重视,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3.如果现场有多名中暑患者,应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优先处理,尽可能合理分配急救资源。 四、交通安全措施 在高温中暑事故处置过程中,应注意保障交通安全,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如有需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组织人员疏导交通,确保急救车辆畅通无阻。 2.设置警示标志或临时隔离带,提醒过往司机慢行注意。 3.指定专人负责交通安全,引导和协助车辆停放。 五、事后处理 1.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进行事故调查和记录,以便后续处理和总结经验教训。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风险分析 1、中暑类型:分先兆中暑、轻度中暑、重症中暑 2、危害程度: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及时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 3、事故征兆:中暑病人有发热、乏力、皮肤灼热、头晕、恶心、呕吐、胸闷、烦躁不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重症病例可能有头痛剧烈、痉挛、虚脱及昏厥等现象。 二、应急工作职责 1、现场应急处置小组 组长:XX 副组长:XX 成员:XX 2、工作职责 (1)组长负责了解和掌握事故现场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在上级应急指挥机构到达前负责指挥和组织现场抢救。 (2)副组长负责协助组长开展应急抢救工作。 (3)事故现场人员负责组织开展前期现场抢救。 (4)各小组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维护现场秩序、保护事发现场。 (5)现场带班人员在遇到险情时,有第一时间下达停

产撤人命令的直接决策权和指挥权。 3、应急处置 1)事故应急处置程序 (1)按照应急职责与工作职责紧密结合,第一发现者进行事故初步判断、依据事故现场必要信息明确报警、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措施,按照本应急处置预案所提供的方法进行自救或实施救护。 (2)在紧急抢救的同时,事故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本项目的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根据事故的大小和发展态势启动本项目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3)当事故超出本项目部应急处置能力时,应立即向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请求支援。 2)现场应急处置措施 (1)迅速将病人移至阴凉、通风处,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于呼吸和散热。适当给予清凉含盐饮料。 (2)先用服用人丹、十滴水、解暑片、霍香正气丸或涂擦清凉油,也可用刮痧疗法。 (3)用冷水(冰水或水中加少量酒精)迅速敷擦全身,使皮肤发红并加风扇降温,头部、颈侧、腋下及腹股沟部放水袋或冰袋,头部如能放置冰帽更好,同时用力按摩患者的四肢,以防止血液循环停滞。 (4)中暑严重时,向当地急救中心取得联系,详细说

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身体过度失水或过度出汗,导致体温过高,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功能紊乱的现象。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置措施,高温中暑可能会危及生命。因此,高温中暑的现场处置方案非常重要。 一、现场识别与评估 高温中暑的识别是第一步,要及时发现可能存在中暑现象的人员。身体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头昏眼花等症状,可能是中暑的征兆。如果出现皮肤发红、口干舌燥、大量出汗等症状,极有可能是中暑引起的。如果患者呼吸急促,心跳快速、乏力,甚至出现昏迷、抽搐、呼吸困难等情况,说明中暑已经非常严重,需要立即进行紧急处理。 二、急救流程 1、发现确诊中暑者后,应第一时间将其移到阴凉、通风的地方,尽量避免在室外处置,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移到室内。 2、解开衣领或搭带,保持通风通透,进一步降低体温。 3、立即进行水分补充,可用生理盐水(可口)、淡盐水、糖 盐水、绿豆汤、荷叶汤等,但要慢慢饮用,防止引起呕吐。 4、使用冰块、湿毛巾等物品降低体温,在高温环境中可以使 用制冷设备降低室内温度。

5、如果症状不明显或轻度中暑,可以采取让患者半卧位或趴下,这有助于增加血流到肝脏的量,帮助身体更好地排出废物。 三、预防 1、衣着要宽松,透气,用棉质、薄纱等轻薄面料制成,颜色 应以浅色为主,以减少太阳直射的损害。同时进行防晒措施。 2、要有规律的饮食,多吃蔬菜或水果,多饮水以保持体内的 水分,减少出汗量。 3、在高温环境下要尽量避免激烈运动和劳动。 4、在实行高温作业时,应加强防暑降温知识的宣传,对特殊 情况进行预先培训和演练,加强监测管理,预先采取措施,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发生。 四、总结 高温中暑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因此,在炎热的环境下,我们应该尽力避免暴露于高温环境中,穿戴合适的衣着,保持体力在合理范围内。但即使我们在炎热的环境下也需要特别注意体温的变化和身体的症状变化。对于可能感染高温中暑的人员,我们需要第一时间进行识别、评估和处理。以上是高温中暑现场处置的相关措施。通过合理的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预防和处理高温中暑问题。

建筑工地高温中暑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建筑工地高温中暑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建筑工地高温中暑事故应急演练方案 中暑是指高温或烈日暴晒引起体温调节紊乱所致的一组临床疾病群,以息热、皮肤干燥无汗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一般分为中暑息热、中暑衰竭、中暑痉挛和日射病类型。在日常生活和劳动生产中,中暑伤害事件偶尔会发生,重者可当场死亡,轻者如不及时抢救也危及生命。因此,如发生相应伤害,应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处理,以尽可能降低对人体的危害,为后期抢救赢得时间。为了使巴平公路各项目的作业人员不受到中暑的威胁,由巴马至XXX、总监办主持、№1、№2、№4合同段参加,我项目部组织进行了高温中暑事故应急演练。 一、预案适用范围 本应急预案适用于巴马至平果坡造公路工程所有从事施工生产的管理及作业人员,在施工场所有人中暑时,承担对他人中暑实施紧急救护的责任。在其他场所发现有人中暑时,承担对外人中暑实施紧急救护的义务。

二、模拟演练基本情况 施工现场K65+800第二拌合站的一测量员XXX因常期 高温作业,发生中暑倒在地上。 三、演时间 演时间定于2017年7月17日上午11点。 四、应急演练领导小组 1.高温中暑事故组织机构(总指挥) 总指挥: 副总指挥: 组员: 主要职责 总指挥:全面负责现场应急急救工作;决定启动应急预案;指挥应急急救工作。

副总指挥:组织应急急救工作;协调各部门统一调度工作;负责调查、监测及急救方案的确定。 现场指挥: 主要责任 传达、联络各部门演练人员,负责交通救援线路的畅通及现场警戒;协助总指挥做好各项后勤事务及有关演练物资准备等相关事宜;协调与当地医院、公安的沟通,负责演练资料搜集、整理等工作。 2.各组职责 1)事故处理组: 主要任务是确定救援方案并组织人员车辆施救,抢救中暑人员; 2)医疗救护组: 主要任务是及时赶到事故现场抢救中暑人员,视伤情决定在现场或就近医院急救,确保人员的生命安全。 3)警戒联络组: 主要任务是上传下达领导指令和疏导交通线路,对外联络告知现场发生的事故情况,并派人到路口接应并记录演练全过程。

人员中暑应急处置方案

人员中暑应急处置方案 人员中暑是指由于高温、湿度等环境条件引发的中暑症状。中暑的临 床表现主要包括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面容潮红、皮肤湿冷、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症状,严重的情况甚至可能导致休克、抽搐及意识丧失等 严重并发症。下面将介绍一份人员中暑应急处置方案,以提供应对紧急情 况的指导。 一、应急前的准备工作: 1.组建应急处理小组,包括医护人员、安全员、志愿者等。 2.制定中暑应急处理方案,并进行培训。 3.准备中暑应急处理器材和药品,如急救箱、冰块、止血带、盐水等。 二、应急响应流程: 1.接到中暑报警后,立即派出应急处理小组到达现场。 2.确认患者状况,评估其病情严重程度。 3.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将其躺平,并松开其身上的紧束物。 4.使用冷水或冷湿毛巾为患者敷在头部、腋窝、腹部等大血管部位, 帮助降温。 5.尽快给患者提供适量的清凉饮品,如盐水、淡糖水等,帮助补充体液。 6.如患者仍处于意识清醒状态,可让其小口服用止痛药物,以缓解头 痛症状。

7.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如体温、心率、呼吸等,随时调整处理措施。 三、应急处置注意事项: 1.防止患者持续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尽快将其转移到有阴凉处。 2.保持环境通风,并使用冷却设备(如风扇、空调等)辅助散热。 3.注意患者的体温变化,不要过度致冷,避免低体温反应发生。 4.切勿给患者喂食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消化系统负担。 5.如患者意识丧失,应将其头偏向一侧,防止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 四、应急处理后的后续工作: 1.对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处理中的问题和不足。 2.为参与救援的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关怀工作。 3.清理现场,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4.建立中暑预防机制,加强员工的中暑防范意识和培训。 以上是一份人员中暑应急处置方案,旨在提供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指导。需要强调的是,应急处理的关键在于及时行动和专业操作,同时需保 持冷静,确保处理过程的安全和高效。应急小组成员需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以保障人员中暑应急处置工作的有效性。

中暑现场处置方案

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事故风险分析 本处置方案适用于现场操作人员具备现场应急处理能力的人员 中暑事故,事故风险分析见表1-1。 表1-1中暑事故风险分析 2应急工作职责 分公司成立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小组,组成及职责见表2-1。 表2-1应急处置小组组成及职责表 现场指挥优先顺序为:经理-副经理-事故发生部门主管-值班班长。更高级别的指挥到现场后,原现场指挥向其汇报现场情况,移交指挥权。现场作业区发生事故初期由值班班长指挥,现场指挥到达后,值班班长移交指挥权。 3应急处置 1、预警行动

(1)在高温条件下,现场的工作人员如果发现同伴出现中暑症状时,现场有关人员立即高声呼叫他人,并报告值班班长。 (2)听到呼叫、值班班长通知的人员立即到达出事点,迅速转移中暑者至阴凉处,并对其进行抢救。 (3)全力抢救中暑者,阻止中暑情况的恶化。 2、现场处置措施 (1)先兆中暑处置措施 ①迅速将中暑人员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②用湿毛巾或冰袋敷中暑者头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处。若中暑者能饮水时,可给中暑者适量饮水,水内加少量食盐。? ③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洒水降温等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2)轻度中暑及重度中暑者处置措施

①将中暑人员立即抬离工作现场,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同时垫高头部,解开衣裤,以利呼吸和散热。 ②用湿毛巾敷头部或用冰袋做简单的降温处理,并立即报告应急处置小组。 ③中暑者呼吸困难时,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④立即联系车辆转送至曹妃甸工人医院进行救治或直接拨打120急救,转送过程中指派专人进行途中护理。 ⑤暂时停止现场作业,对工作场所的通风降温设施等进行检查,采取洒水降温等有效措施降低工作环境温度。 4 注意事项 1、应急过程中应做到“自我保护、抢救他人”和积极有效的实施抢救措施。 2、不要给中暑者大量饮水,采用少量、多次的饮水方法,每次以不超过300毫升为宜,切忌狂饮。 3、不要给中暑者食用生冷瓜果和油腻食物,以免引发其它病症。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背景介绍 在高温天气中,人们易受高温中暑的危害。高温中暑是指因工作或活动时所处环境温度高,空气湿度大,人体不能调节体温而发生的病理现象,严重者会危及生命。在高温中暑发生的情况下,及时的应急处置对于救治患者至关重要。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应急处置流程 1. 现场检查 在发现高温中暑患者时,首先要对患者进行检查,对于危重病人应当先进行抢救。具体检查内容如下: •检查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意识混乱等症状; •用体温计测量患者体温,高温中暑患者体温可能会超过39摄氏度; •检查患者是否有皮肤干燥、口干、尿量减少等症状。 2. 将患者送到阴凉处 及时将患者转移到阴凉处,避免高温天气继续对患者造成危害。 3. 解除衣物 将患者的衣服、帽子、鞋袜等解开或脱掉,以便散热。

4. 给予水分和电解质补充 在现场给患者口服适量清凉饮料,如凉茶、盐水、橙汁等。清淡食 物如饭、稀粥、清汤等也能够提供体力,同时还能保证人体能够正常 代谢。 5. 高温中暑患者的早期救治 当发现患者出现高温中暑症状时,需要进行紧急处理。如果患者情 况较轻,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处理: •将患者移送到阴凉处进行休息; •在患者身上喷些凉水或用毛巾轻轻拧干后放在患者额头上; •在患者的后背或腋下冷敷冷水毛巾; •给患者的唇部、口腔内涂抹薄荷油或草酸薄荷酯口腔清凉片等口香糖,可大大缓解高温中暑时发生的口干热等现象。 6. 紧急转运患者 当患者情况较为严重时,需要及时转移患者。在紧急转移患者之前,需要进行以下的准备工作: •移送患者时需要确保其头部保持在一定高度,以防止晕厥、呕吐等情况发生; •转移患者需要有两人以上协力进行,以免患者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

人员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人员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一、事故现场处理 1.1 快速反应 一旦发现有人员中暑,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赶到现场实施救援。 1.2 安全优先 在进行救助时,应确保自己和受伤者的安全。考虑到现场环境,需要注意避免 人员走动过多,防止引起恐慌和踩踏事故。 1.3 开展救援 针对被中暑的人员,应迅速将其移离高温环境,让其平躺在比较凉爽处,遮挡 阳光照射。同时解开衣服,用毛巾等物品给受伤者擦拭身体和头、颈、手臂等部位。如果食欲正常,可以适当喝些凉水,不要让其一次性大量饮水。 1.4 谨慎行动 对于病情严重或病情不明的人员,应敏锐检查病情,并谨慎行动。在保证自身 安全情况下,将其立即转移到当地医疗机构,等待专业的救治。 二、中暑事故预防 2.1 增加人员自我防护意识 为了避免中暑事故发生,应对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教育的内容应包括对 高温环境下的防护、饮食健康、补充水分等方面的知识。 2.2 提醒人员适度运动 鼓励人员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适度运动,但要注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阳光下。为 了避免中暑可能,尽量选择在较低温度的环境下运动,比如在空调房内进行锻炼。 2.3 提高环境安全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的公司或工厂,应加强高温环境下的温度监控,确保员工的 工作环境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另外,也要提醒员工避免不必要的外出,减少在高温环境下工作和生活的时间。

三、高温环境下的应急措施 3.1 加强通风 对于高温环境下的场所,应加强通风,保证空气的流通。以便宜们呼吸到新鲜 的空气。 3.2 引入新技术 引入高科技产品,如风扇、空调等,有效缓解环境的高温。 3.3 饮用适量的水 在高温天气下,身体出汗较多,饮用大量的水非常重要,保证身体的水分摄入,从而避免中暑可能。 四、引导民众 提醒民众注意防暑降温措施,及时加强气象等政府部门的发布信息。并及时采 取必要的行动,减轻污染等问题的影响。同时倡导民众以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的保护家园,共同为打造宜居的美好环境做出贡献。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高温中暑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附系列表格模板) 1.1 风险分析 1、危险性分析 在高温、高湿、通风差的车间内作业;在高温环境(蒸汽环境)中作业;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作业人员穿着紧身透气性差的工作服,导致散热障碍。 2、中暑类型 类型包括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热射病)。 3、事故可能发生的地点和装置 公司各作业现场在夏季高温作业时均可发生中暑。 4、事故危害程度 事故易发季节:夏季 中暑如发现或处理不及时,会出现昏迷及抽搐,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5、事前征兆 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1.2 应急工作职责 组长:事发部门、车间负责人 成员:班组长、现场工作人员、兼职安全员 (1)指挥的职责:全面指挥中暑事件的应急救援工作。 (2)班组长职责:组织、协调本班组人员参加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汇报有关领导,组织现场人员进行先期处置。 (3)现场工作人员职责: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汇报,做好中暑人员的先期急救处置工作。 (4)兼职安全员职责:接到通知后迅速赶赴事故现场进行急救处理,并监督安全措施落实和人员到位情况。 1.3 应急处置 1、搬移: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 3、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

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演练方案(大全5篇)

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演练方案〔大全5篇〕 高温中暑现场处置演练方案〔大全5篇〕(篇一) 一、范围与根据 1、范围 本预案针对在建工程可能出现的中暑事件,适用于工程工程部的所有人员。 2、根据 根据《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和修订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框架指南》、《国家电网公司应急管理工作规定》、《国家电网公司应急预案编制标准》等制定。 3、事件发生的条件及严重程度 3.1事件发生的条件 在工程工程暑期施工中,由于施工人员在高温炎热环境中连续工作时间过长,可能发生中暑事件。 3.2事件的严重程度 中暑事件属工程施工的二级事件,一旦发生,报应急总指挥批准后立即启动本预案。 二、应急处置根本原那么

1、应急救援工作遵循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反响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自救为主、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那么。 2、以保护人员平安优先的原那么。 3、任何个人都有义务参加或者配合消费平安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 三、应急救援体系 1、应急组织体系 工程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框架图【略】 2、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2.1应急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工程经理 副组长:副经理总工 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各队(班组)负责人及司机等人组成 2.2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2.1所有施工现场操作和协调,包括与指挥中心的协调。 2.2.2现场事故评估。 2.2.3保证现场人员和公众应急反响行动的执行。 2.2.4控制紧急情况和应急专项资金的落实。

2.2.5做好与各公共救援部门的联络,及对外信息的发布。 3、应急工作小组及职责 3.1现场伤员营救组的职能与职责 3.1.1现场进展中暑人员必要的急救及做好其别人员的保护措施; 3.2保卫疏导组的职能和职责 3.2.1对场区内外进展有效的隔离工作和维护现场应急救援通道畅通的工作; 3.2.2疏散场区内外人员撤出危险地带。 3.3后勤供给组的职能及职责 3.3.1迅速调配抢险物资器材至事故发生点; 3.3.2提供检查抢险人员的装备和平安防护; 3.3.3及时提供后续的抢险物资; 3.3.4迅速组织后勤必须供给的物品,并及时输送后勤物品到抢险人员手中。 四、联络方式 1、应急救援有关: 工程部: *********** 医疗急救中心: *********** **市(县)人民医院: ***********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现场应急处置方案1 随夏季持续高温天气来临,职业性中暑发病特点呈现易发与高发态势。完善公司职业性中暑事件应急预案,掌握职业性中暑的应急处置原则,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避免职业急性损害的重要任务。 职业性中暑发生的直接原因,是由于作业人员在作业现场高温、高湿与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散热机制发生障碍,机体内的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出现紊乱,而引起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的一系列损害的结果。当作业环境温度超过34℃时,作业人员就 有可能发生中暑;有时虽然作业环境温度未超过34℃,但湿度达到60 ﹪时也极易发生中暑。中暑的发生又与劳动强度过大、劳动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酒等因素有关,也与个体健康状况有关。 结合我企业一线岗位劳动条件,根据气象局和卫生部通过有关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联合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公司预警信息对照该预警信息调高一个级别,由公司职业病防治中心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在窑炉维修、露天作业等临时性高温作业,结合作业场所高温作业分级也可启动本应急预案。 企业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级别对照简表: 卫生部高温中暑事件预警信息及高温中暑气象预报级别企业对应发布预警信息企业高温中暑事件预警级别 四级预警(蓝色预警)“可能发生中暑”较易发生中暑Ⅲ级预警 三级预警(黄色预警)“较易发生中暑”易发生中暑Ⅱ级预警二级预警(橙色预警)“易发生中暑”极易发生中暑Ⅰ级预警一级预警(红色预警)“极易发生中暑” 在职防中心发布高温中暑事件预警后,各职能部门应当加强高温岗位及夏季露天作业、工地等重点场所现场监控,企管部、计调长、

安全员在例行巡查中增加针对行列机、出窑、司炉岗位,建炉及露天作业人员的主动性询问,包括询问高温作业情况及中暑的相应症状,如头晕、胸闷、心悸、多汗、高热、少尿或无尿,观察意识状况等。及时发现中暑先兆,及早发现中暑病例;生产部做好通风降温设施的检修维护;人力部、职防中心做好解暑药品、急救物资的储备工作;行政部、职防中心提供含盐低糖饮料,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防暑降温知识,增强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 职业性中暑划分为轻症中暑与重症中暑。其中,轻症中暑包括中暑先兆(观察对象);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包括日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中暑先兆(观察对象)的症状为: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主要症状为:中暑先兆的症状进一步加重,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症状,体温升高至38.5℃。 重症中暑中的热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是重症中暑中最严重的。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热痉挛是由于作业人员在高温作业时,因大量出汗导致体内的水、盐大量损失致使肌痉挛。其特点是有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好发于活动较多的四肢肌肉及腹肌等,尤以腓肠肌为著,常呈对称性,时而发作,时而缓解,患者意识清,体温一般正常。热衰竭一般发生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体弱或年岁大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中,其特点是起病迅速,表现为头昏、头痛、多汗、口渴、恶心、呕吐,继而皮肤湿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轻度脱水,体温稍高或正常。 现场应急处置 对于先兆中暑患者或轻症中暑患者的现场处理原则是,首先应迅速将其移离高温场所,松解衣扣,放置荫凉处休息;如果患者清醒,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