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

名词解释:

社会政策:是直接足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要,特别是弱势群体成员的基本需要,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增加国民的福祉为目标的公共政策。

政策:是国家、政党、公司或其他组织为实现某种目标通过正式同意和选择而制度的各种行动准则和行动路线,以及在这些准则和路线的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公共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而选择和制定的各种政策,,包括各种行动准则和行动路线,以及在这些准则和路线的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的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社会福利:政府或国通过各种制度安排为国民提供的生活上的帮助,目的是使人们能够达到幸福、快乐、富足和良好的生存状态。

需求: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现实的、可以指望得到满足的需要(关信平)指身体上、心理上、经济上以及从社会和文化方面对生存、幸福和满足的要求(杨伟民)

个人需求:

塔尔的共同需要理论:

(1)定义基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为所有人所具有的需要

(2)内容①物质条件②个人发展③情感变化④智力形成⑤人际关系和精神需求学者们一致认同人类的某些基本需要是社会必须满足的,属于一种“刚性”的需要。对“刚性”需要的满足是制定社会政策的重要依据。同时这些基本需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又表现出一定的弹性。

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研究社会政策投入和社会政策产出的数量及其对比关系,研究影响或制约社会政策运行效率的主客观因素,探讨提高社会政策行动效率的方法和措施,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有限的社会政策资源的效用,满足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需求。

社会倾销:所谓“社会倾销”是指一个高工资的工业化国家进口相对低廉的外国产品,而这些产品之所以廉价是因为出口国没有提供合理的工资、利益及对工人其他方面的保护。(百度)

社会需求:指社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要存在和发展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是由所有社会成员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提出的,而不是哪一个或哪一些社会成员单独或分布提出的需要。一般来说包括社会整合、社会稳定和社会发展。

课件参考:1、社会整体的需要

2、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个体的某些需要应该被看作社会需要来对待

资产为本的社会政策:资产社会政策是当代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个新理论。由美国华盛顿大学的迈克尔·谢若登教授在《资产与穷人》一书中首次提出,“凡是广泛的和普遍的促进公民和家庭尤其是穷人获得不动产和金融资产以增进他们的福利的方案、规则、法规法律,都属于资产社会政策”。(知网)

思考题:

1.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社会保护、社会工作的关系。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的关系:

1、联系

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只是用词不同,他们的发

展趋向是雷同的。——周沛:《社会福利体系研究·总序》

2)在政策科学的研究中,由于社会政策与公众政策的研究对象在社会问题的领域内是重合的、其研究方法接近,其政策落实的手段更是相同,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已经出现相互借重的现象,所以,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成为相互交叉与相互融合的两门学科。——唐钧:《社会政策,国际经验与国内实践》

2、区别

1)增进社会福利的路径不同

2)决定的大前提不同:使用和消费上的“排他性”、价值判断

3、不确定的界限

基本原因: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中更具有争论性和更缺乏客观标准的部分

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的关系:

1、基本含义

是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2、关系

社会保护内涵与外延的不断扩展,与社会政策接近

社会工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

“社会工作”和“社会政策”都是源于西方的概念。它们就像一对孪生兄弟,为解决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问题而生。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在西方的发展都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它们走过的发展道路值得我们深思:是社会、经济大环境的变化导致的社会政策的变化,又从而使其传承机制—社会工作也随之发生变化。

社会政策是在制度、规划的层面制定解决社会问题的战略和策略,并通过具体的计划和项目使之可操作化;

社会工作则站在政府和公众之间,将社会政策转化为社会行动,从而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具体的社区和个人身上。

2.社会政策的功能。

正面功能:

(1)保护弱势群体权利、促进社会合作

(2)调整利益结构,减少利益冲突

(3)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

正面功能

(1)治疗和补救功能

(2)稳定和控制功能

(3)发展与整合功能

负面功能

(1)福利支出提高、削弱国际竞争力

(2)政府机构膨胀、效率低下

(3)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

隐功能:城乡二元制度下的社会政策

(1)社会分层和形塑阶层的工具

(2)文化堕距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包括哪些。课本10

(一)关信平

1、社会保障政策: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其他内容

(二)丁建定:中国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1、人口生育政策

2、劳动就业政策

3、社会保障政策

4、教育政策

5、城镇住房政策

6、公共卫生政策

7、社区发展政策

(三)社会保障词典

1、广义:社会事业政策:如人口、劳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环保、文化体育、社会服务、教育、居民收入分配和消费、社会治安

2、狭义:社会生活的某些领域

(四)吴忠民

1、凡是与社会成员的基本权利和社会福利息息相关的政策

2、社会救助、救灾、社会保险、医疗卫生服务、就业、妇女儿童保护、性别平等、种族民族平等、老年人权益、房屋住宅、劳资关系、劳动者工作保护

4.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政策新趋势

目标:增长(经济)和凝聚力(社会融合)

1、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积极的社会政策、社会投资)

(1)社会政策目标:从收入保障转向社会包容

(2)对第三条道路的权利与责任的实践

动员劳动力、更灵活的劳动力市场、鼓励低收入者参加工作

2、以社会治理为手段

(1)目标:包括使人们的有效参与

(2)思维:改善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整体视角

(3)服务主体:多种渠道满足人们的需要

3、强调社会政策的成本效益分析

5.社会政策学科的特点以及发展前景

社会政策学科特点:

(一)不同学科知识的融合(综合性)

(二)当代社会政策研究

1、蒂特马斯

理论框架的核心定位于“公平”(Equity)与“权利”(Rights)(社会政策研究的基点)

2、新的视点与支撑点:社会增权和社会资本

(三)不讳言自己的“价值立场”

1、蒂特马斯:以中立的价值立场讨论社会政策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2、1962年联合国《社会服务的组织与管理》

(1)其宗旨皆为行善

(2)兼有经济与非经济的目标

(3)涉及某些进步的资源再分配手段,劫富济贫

3、“公民参与”是社会政策的基石

莫泰基:《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基石》

(四)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

1、公共政策学分化于政治学(美国)

2、社会政策知识体系基础:社会学和社会工作(行动取向和问题取向、欧洲)(五)更多关注解决具体的问题而不是理论体系的创造,强调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的实用性

主要领域:1)斯皮克:社会政策的核心是研究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2)迪尼托:社会政策为政府选择做什么或不做什么的政策。公共援助、社会保险、社会服务。

发展前景;

1.学科定位

研究国家与其公民的福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把国家和社会的作用纳入到个人的“福利组合”中去的一门应用社会科学学科

2.学科建设的总思路

以研究开路,结合既有的学科理论和国际经验,深入实际、深入基层,创造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政策理论,对中国的社会政策过程产生积极的影响,在实践中培养出中国的社会政策人才

3.打破传统的“纯”学科的界限和隔阂,坚持其边缘性、交叉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4.在学科建设中,要坚持社会政策固有的“问题导向”和“行动导向”的特点

5.社会政策学的发展与政府的推动强势建构

6.社会政策专家与非营利组织或社区结成伙伴关系

6.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

1、20世纪末至今

(1)全球化

(2)超越国家-市场的二元对立思维

(3)中间道路为主导范式

(4)发展中国家的贡献(经济与社会政策的融合)

(5)学科研究的显著变化

贫困研究的丰富;研究重点和主要关注问题的改变(非经济性资源,对人本身);学科领域拓展,政策手段增加(社会投资);决策主体和行为主体由单一转向多元;学科的实用性和工具性更鲜明,多角度多元化成为趋势;重视绩效评估

2、国内的社会政策研究

(1)对制定的原则、价值观的讨论

(2)对西方社会政策宏观理论及具体实践的介绍

(3)对实际政策制定体制和执行情况的反思与讨论

(4)应用社会政策:范围扩大、视角多维化

(5)社会政策理论:新范式、多向化

(6)政府与第三部门

(7)本土化问题

7.简要概述马斯洛的个人需要层次类型

功能需要层次事例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大学毕业

自我尊重被尊重得到提升

社会交往归属和爱的需要结盟关系

安全安全的需要法律制度

生存生理的需要食物、住房

8.简要概述布拉德肖的需要类型划分

(1)个人感觉性需要(felt)

(2)个人表达性需要(expressed 对某种缺乏的表述)

(3)规范的需要(normative 政府官员或专业人员做出的对需要的判断)(4)比较需要(comparative 对照产生的需要)

9.谈谈你对社会政策中的价值问题的理解。

(一)价值中立(Value free/neutrality)与价值关联(value relevance )1.分歧与争论

(1)将价值判断引入经验科学,尤其用含有价值判断意味的概念定义一门科学的对象,只能会使科学蒙上主观信仰的色彩,最终损害科学认识的客观性——陆学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社会学》,知识出版社,1989

(2)所谓的“价值中立”不仅不能达到科学性,还会相反起十分有害的结果——郑杭生:《关于我的社会学定义》,《社会学研究》1989.5

2 .韦伯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

(1)价值中立

一旦课题按价值相关的原则选定, 研究者就须把价值放在服从的地位, 而遵循事实材料所揭示的指导线索;事实世界和价值世界是两回事,不能从实然的判断推导出应然的判断。

(2)价值关联

在确定课题阶段,价值相关的原则首先是“选择的原则”;

解释阶段, 同样有价值参与;

课题应用阶段

(3)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3 .社会政策研究与实践中的价值中立和价值关联

(1)主张价值中立的倾向

(2)主张价值关联的倾向

(3)二者的结合与平衡

(二)社会政策中的价值争议

1.公平、公正与效率

2.自由与控制

3.个人与集体

4.人道与人权

10.试分析社会政策中的公民参与问题。

1.含义

公民以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到社会政策的行动之中来

2.原因

(1)政府失败(有限理性、代理人机会主义行为)

(2)社会政策的运行过程以社会民众为基础

(3)市场经济

(4)公民社会

(5)信息化-条件

3.作用

(1)表达利益与利益调和

(2)约束政府的有限理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优化政策体系

(3)保证公共利益的价值取向

4.参与途径

(1)制度

(2)非制度性

5.类型

(1)原子化

(2)集团式

6.公民参与与“政策悖论”

(1)对初始条件的敏感依赖(洛伦茨天气)

(2)利益集团代表的特殊性

(3)公共舆论的影响(税负问题)

(4)相对福利理论(范伟的幸福论)

(5)“理性的无知”与“集体行动”的逻辑(三个和尚吃水)

(6)信息不对称、参与的不可预期性

(7)政策成本

11.如何提高社会政策的行动效率?

1、在社会政策领域中重视效率

2、建立健全有效的公共管理体制

3、福利性社会服务质量难以把握,采用各种方法对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进行测量和分析

4、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市场机制

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中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的关键是打破福利性服务的垄断,通过服务机构之间的横向竞争提高机构和项目的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12.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意义。

积极意义:

(1)有利于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和保持社会稳定,从而给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政治与社会环境;

(2)社会政策以公平的价值为基础,可以营造集体主义的气氛,并促进社会政策,从而比较好地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3)促进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增大,进而对长期经济发展起到深远的影响。

消极意义

(1)会耗费一定的经济资源,尤其是高福利的社会政策会消耗较多的经济资源,从而使国内投资率下降;

(2)高福利的社会政策体系可能会降低劳动者面对竞争的压力,从而可能导致部分人努力工作的动机下降;

(3)会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对国家福利的依赖,形成恶性循环。

13.发展型社会政策的概念、理念和内容

概念;在维护社会公平和平等的基础上,也能促进经济发展,即注重社会政策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背景:

1.发展理论

(1)传统:将发展视为经济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分别对待

(2)近来新的认识

①发展内涵理解

经济与社会的综合理解

②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关系

发展型: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的整合状态

2.全球化对社会政策的挑战

3.风险社会

主要策略:

1.核心理论:一种社会投资行为

2.策略

(1)投资于人力资本(head start)

(2)投资儿童、支持家庭

“上游干预”反贫困策略、投资儿童防止贫困“代际转移”,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国家竞争能力、所有家庭都需要帮助(预防)

(3)就业、工作支持以及创业计划

提升就业能力来促进就业和增加劳动者从市场获得收入的能力

对失业者的支持策略:“扶上马再送一程”(welfare-to-work和welfare-in-work )

(4)投资于社会资本

(5)投资于资产资本

(6)消除经济参与排斥

发展型社会政策的基本理念:

1.根本功能:是对社会的投资

2.与经济关系:注重社会政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3.政策重点:注重人力资本投资和劳动者从市场中获得收入的能力

4.思维方式:强调上游干预和风险预防

教材第四章

14.试比较普惠性社会福利模式和选择性社会福利模式。

根据一个国家或地区倾向于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还是倾向于职位某些特殊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可以将其社会福利模式区分为普惠性社会福利模式和选择性社会福利模式。

普惠性社会福利模式更多地体现了“普遍性社会权利”原则,即享受福利服务是每个人的权利。其优点在于无需甄别受益对象,操作简单,可以防止“污名化”,能够增强社会团结和社会整合,其缺点在于会造成国家福利开支较大、税收水平高,整个社会运行缺乏效率,严重者会引发福利国家危机。

选择性社会福利模式更多的体现的是“特殊性社会关照”原则,即社会首先应该关照那些特殊困难的成员。其优点在于能够将福利资源集中于最需要的社会成员,既提高了社会政策行动的效率,又降低普通人对福利的依赖性。其缺点在

于甄别受益者困难,既可能造成不符合标准的对象受益,又可能将真正有需要的对象排除在外,还会造成福利对象“污名化”。

在社会政策实践的历史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先后经历了由选择性社会福利模式向普惠性社会福利模式的转变,但经历了福利国家危机后,一些国家又开始慢慢的向选择性社会福利模式倾斜。

15.结合中国国情分析,社会政策行动有哪些资源调动方式?

(一)政府筹集资源的方式

1.税收

是政府筹集社会政策资源的主要方式,很多社会政策项目的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通过税收来筹集政策资源的最大好处是其强制性和固定性,并且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社会需求情况,以及按照政府的社会政策目标来调整税收政策。

2.行政事业性收费

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照规定程序,在向公民、法人提供特定服务的过程中,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有关规定,按照成本补偿和非营利原则向特定服务对象收取的费用。行政事业性收费主要是行政和事业单位为弥补财政拨款不足而设立的专项收费,具有专款专用的特点。

另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征收社会保险费、发行国债及其他各种途径筹集资金,以支持社会政策行动的财政开支。

(二)非政府组织筹集资源的方式

1.社会集资

是在资源参与的前提下由参与者共同缴纳资金以兴办社会服务项目,满足热定社会成员的社会服务取钱的一种筹集资源的方式。最大的好处是贡献与利益挂钩,因而能够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

2.公益捐赠

捐赠人为了资助公益事业,资源将其财产赠与受益人或公益性组织管理使用的行为。它可以在政府财力有限的情况下集中社会资源,实现社会互助,促进社会的安定发展,供养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3.志愿服务

人们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以及精力,无偿或低偿的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公益服务,是志愿者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资源为邻居、社区、社会提供的非营利、无偿、非职业化援助的服务。志愿服务是非政府社会组织可以调动的重要资源。

16.试比较三种社会服务提供方式。

1.政府直接提供服务

这种提供方式是政府直接建立和经营公立学校、公共医院、养老等社会服务机构,由这些服务机构向社会成员提供服务。这种方式的好处是在政府能够对服务质量和数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社会服务供给的稳定性和充分性,最大限度的提高社会服务的公共性;缺点是由于缺乏有效的竞争,可能会导致服务效率低下,不能满足社会成员多样的服务需求。

2.政府补贴或购买服务

政府虽然不直接设立和经营社会服务机构,但是通过合同补贴或购买现有的服务机构(包括非盈利机构和商业性服务机构)的服务,由这些服务机构向社会

成员提供无偿或者是低偿的社会服务。优点在于政府可以通过评估社会服务机构的表现来确定经费投入的数量,或按合同要求服务机构福利性服务的供给达到一定质量的标准;缺点是服务接受者没有选择服务机构的资源,不能够对服务机构进行有效的约束。

3.政府补贴服务接受者,服务接受者自主购买服务

政府按照实际需要直接将补贴发放给服务接受者,由服务接受者自己到服务市场中购买所需要的服务。优点是增加了服务接受者的选择资源,强化了服务机构之间的竞争性,可以有效的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政策资源的利用效率;缺点是可能会造成服务机构之间的过度竞争,影响社会服务服务的公平性,另外这种方式对于服务接受者自主选择服务的能力要求较高。

PPT补充题

1. 何谓弱势群体?

(一)含义:

欧美学者:

(1)劣势群体(disadvantaged groups):指在就业和社会生活中长期处于不利境况的社群界定标准和角度多元

(2)弱势群体(vulnerable groups):丧失劳动能力和缺乏独立生活能力的人群,是“依赖人群”

中国学者:

由于自然、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低下状态而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导致其陷入困境,处于不利社会地位的人群或阶层。(二)构成和状态:

构成:(1)西方:由丧失和无劳动能力与依赖性人群组成

(2)中国:生理性,社会性

生活状态:

(1)经济状况的贫困性(2)生活质量的低层次性

(3)承受风险的脆弱性(4)无权状态

(三)社会政策在帮助弱势群体中的作用机制

福利救助提供机会增能

(四)社会政策行动中主客体间的关系

1)需求和观点的差异,妥协一致

2)政策对象不是被动的政策承接者

3)政府与政策对象(标的团体)是并重的双重主体(平等地位)

4)相互调适、平等的双向交流,主体视政策对象为伙伴而非对立者

2.何谓准市场机制?基本内容是什么?

(1)含义:

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以提高社会政策运行效率的一种制度模式。

(2)兴起背景福利国家危机、新公共管理运动(NPM)

(3)内容

引入竞争机制、改变政府拨款方式、增大受益者的选择增加福利使用者的付费、加强对服务机构的业绩考核和评估

(4)评价

1)介于政府控制及自由市场竞争之间的机制 2)众多服务提供者在内在或准

市场体制内彼此竞合,政府成为(唯一)的购买者

(5)民营化( privatization)

1)或译为:私营化、私有化,就是逐渐减少政府直接提供福利服务的角色,而更多地发挥民间部门的作用

2)实现方式

服务承包、补贴制度、志愿服务、自助性服务

(6)福利服务签约外包条件

1)效率是否更好 2)能否响应公众需求 3)使用人或购买者必须具有选择

4)使用人(或购买者)能否受到公平对待市场

(7)准市场机制绩效条件

服务方及购买方的竞争、服务方及购买方拥有真实且独立信息、交易成本及不确定性应保持在最小、服务方及购买方的内在动机、服务方的“撇脂效应”

名词解释P77页

社会政策问题:指对社会或部分人群的正常生活、利用、价值规范等产生或即将产生很大不良影响,激发社会的广泛关注,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并被列入到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议程:指社会问题被纳入公众视野或被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由相关部门展开调研究,并决定制定社会政策予以解决的过程。

思考题P78 1-3 5、6题

1.一个完整的社会政策过程一般包括哪几个环节?

(1)问题察觉:某一社会问题被发现和感知,并逐步受到社会公众和决策系统关注的过程。

(2)问题界定:对社会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和解释的过程。需要对社会问题的性质及产生是原因深入调查,将复杂的社会问题概括为明细的政策问题。(3)问题陈述:运用一些课操作性的语言,将食指性的政策问题进行具体秒回和表述的过程。要客观、真是、详细,不要盲目夸大,也不要无限制的缩小。准确的问题陈述是政策制定的前提和基础。

2.在什么情况下一个社会问题会进入社会政策议程?

社会政策议程指社会问题被纳入公众视野或被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由相关部门展开调研究,并决定制定社会政策予以解决的过程。

社会政策一般分为两个方面,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

公共议程是指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并要求政府职能部门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的过程。公众议程是社会问题处于社会大众普遍关注,并对这一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但还未受到政府关注的阶段。

政府议程是指政府部门或决策者主动关心或密切关注特定社会问题,经过证实讨论和认定将其列入政府的议事日程,使社会问题问题转变为社会政策问题的过程。

一般来说,社会问题首先要经过公众议事,然后才能进入政府议事日程。但有时候,有的社会问题也会之间进入政府议程,如“非典”时期的公共卫生问题。

3.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因素有哪些?

(一)社会政策的制定者

是最直接的影响。社会政策的制定者拥有社会政策的最终决定权,不同层次的政策制定者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他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价值观念相一直到社会政策方案。在社会政策制定者中,尤其是以智能部门领导人以及主管部门

对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最大,从而使社会政策的制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利益集团

社会政策的制定对社会中不同的利益集团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为了维护本集团的既得利益,个利益集团会以各种方式应社会政策的制定。

(三)社会公众

社会公众的利益诉求,成为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公众对于社会政策制定的影响主要表现方式是政策反馈和政策参与两种。

(四)大众传媒

大众传媒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广大民众对社会问题认知度,强化社会对待定社会问题的注意程度,形成强烈而广泛的政策舆论。

(五)突发事件

是事前没有预料到,在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较严重的视角。突发事件暴露出社会体制或政策的一些严重的薄弱环节。

4.社会政策实施步骤有哪些,影响社会政策实施的因素是什么?

步骤:

(一)准备阶段

1.舆论准备:社会政策条文颁布之后,有关部门要组织执行人员对社会政策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内容进行全面的学习,通过各种传播渠道向社会政策涉及的政策对象、政策执行人员、社会公众等进行广泛的宣传,为政策实施做好舆论准备。

2.人力和租住准备: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和专业人员。为更好的实施社会政策,要明确社会政策执行部门,如果没有相应的现有部门来实施,则要建立新的组织机构。

3.财力准备:实施需要运用相应的资金。

4.物质准备:实施也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物质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办公地点、够爱办公用品、建立文书档案等。

(二)开展阶段

社会政策实施的开展阶段是社会政策实施中操作性、程序性最强,涉及面最广泛的一个环节。在开展阶段,围绕社会政策的开展经常需要与有关主体和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正经彼此的了解,统一认识,调节各部门之间、部门成员之间、执行部门与政策服务对象之间的穿心,使他们相互配合,行动一致,保证社会政策目标的圆满实现。

(三)总结阶段

总结阶段是开展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和实施效果评估,反思提炼社会政策实施经验与教训的阶段。主要内容是社会政策实施的监测和对社会政策实施的在决策。

影响因素:

(一)社会政策本身的因素

1.政策目标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社会政策目标要正确,正确的社会政策目标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符合最广大民族的利益,能促进社会发展,更好的被政策实施者认同并获得政策服务对象的支持。

2.政策文本的可操作性:政策文本的具体条件清楚明了,可操作性强是社会政策实施的重要基础。明确的政策条文可有效减少在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含糊与不确定性,保证社会政策目标的实现。

(二)社会政策的实施者

社会政策实施者包括实施政策的相关部门。社会政策实施者对社会政策实施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社会政策实施者的素质和态度影响社会政策实施效果。社会政策实施是把社会政策方案变为具体社会政策行动的过程,它建立在社会政策实施者对该社会政策认同的基础上。第二是社会政策实施者的利益倾向性。社会政策实施者自身的利益倾向性对社会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三)社会政策对象

社会政策实施能否达到预期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政策对象的态度。社会政策对象对意向社会政策认知水平高,则该项社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相对来讲风险较小,反之亦然。社会政策对象的数量的多少也是影响社会政策实施的重要因素;社会政策对象的非主体地位也影响着社会政策的有效实施。

5.社会政策评估一般采用那些标准?

社会政策评估标准是指在评估过程中用了判断社会政策行动优劣的准则。1.行动标准:评估在社会政策实施过程中是否按政策方案投入了相应的资金和采取了规定的行动。

2.效果标准:社会政策行动是否达到了设定的效果。

3.效率标准:评估社会政策行动投入产出率的高低。

4.事实标准:对社会政策实施过程及其收效中各种事实的评判与分析。

5.价值标准:对社会政策行动及其收效进行价值判断时所依据的标准。其一般包括社会政策行动是否符合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是否坚持了社会公平原则,是否有利于经济与社会长期发展,是否促进了社会整合等。

PPT补充

1.什么是福利漏洞?内容及其解决办法?

(一)含义

指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社会福利资金的流失和浪费

(二)内容

1.机构

(1)分配和使用的不合理(2)机构膨胀(3)工作人员非正常地消耗资源2.服务对象

(1)不当受益(2)超标受益(3)重复受益(4)受益转移

(三)改进措施

1.运行机制

2.组织合理化,提高人员素质

3.提高技术手段

4.引入市场机制重点:第七章社会政策的实施、评估与变动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实施过程

一、基本含义

1.政策实施

2.政策执行: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谢炜)

二、影响因素

(一)政策本身与实施计划(二)实施机构与人员

1.机构

(1)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2)实施机构间以及内部的融合程度

(3)实施机构的决策规则

2.人员

(1)能力(2)对政策目标的认同感和执行的使命感

(3)合理的知识准备和能力结构实施组织

3.制定者与实施者之间的关系

(1)中央政策制定者与地方政策实施者之间(2)不同级别政府之间的关系(3)地方政府在政策执行中的角色

(三)政策对象

1.特点:能动性、差异性

2.对政策实施的影响

对象的数量、目标行为群体的差异性、要求改变行为的程度、对政策的认同程度、利益因素

三、社会政策的宣传

(一)意义

1.仍让公众了解与支持

2.明确、承担责任

3.传达福利申请条件

4.提高效率与效益

(二)宣传的方式与角度

1.方式:(1)直接公布(2)传播媒体的反复宣传

2.角度:(1)以政策和机构为中心(2)从福利对象的角度

四、社会福利运行中的漏洞问题

一)含义:指在社会政策实践中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社会福利资金的流失和浪费二)内容

1.机构

(1)分配和使用的不合理(2)机构膨胀(3)工作人员非正常地消耗资源

2.服务对象

(1)不当受益(2)超标受益(3)重复受益(4)受益转移

(三)改进措施

1.运行机制

2.组织合理化,提高人员素质

3.提高技术手段

4.引入市场机制

五、社会政策实施中的偏差问题

(一)实施机制

1.政策再界定

2.认知/目标差异

(二)表现

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2.搞土政策、自行其是

3.断章取义、为我所用

4.规则摩擦

(三)原因

1.政策质量

(1)缺乏合法化(2)目标合理性(3)内容明晰性

(4)协调性(5)稳定性和连续性(6)涉及范围越广,执行难度越大

2.执行主体

(1)利益需求产生行为偏差(2)政治倾向出现偏差

(3)执行体制不完善(4)责任追究制度缺损(5)信息不完备

3.资源不足

(1)中央与地方政府的权力配置(2)财政能力

4.执行监督因素

(1)监督体制和方法(2)监督权力(小-大)(3)监督制度

5.其他因素(如,利益集团的压力)

(1)执行机构中的官僚主义(2)目标团体的影响(3)危机事件或事态的发生第二节社会政策的评估与变动

一、评估

(一)概述

1、内涵

按照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社会政策实施的效果、效率、效益和公众回应加以判断、评定,并由此决定对政策的目标及其实施进程进行适当调整的活动(丁建定)由社会政策的权威机构通过组织专门的调研及资料分析工作,对社会政策行动的实施过程及其已产生的效果做出科学判断的过程(关信平)

2、作用和意义

(1)有利于检验政策的效果、效率、效益(2)提高决策过程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3)有利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4)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

(二)评估要素

1、评估的主体

(1)领导(2)执行机构(3)专家(4)公众

2、评估对象

(1)方案本身(2)实施行动

3、内容

(1)对政策方案进行评估2)对实施全过程的评估3)对政策执行效果的评估4、标准

(1)事实标准:政策效应、政策效益分析、政策回应程度分析

(2)价值标准(3)事实-价值

(三)评估的类型、程序和方法

1、类型

正式评估与非正式评估;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事前评估、执行评估与事后评估;政策主体评估、专家评估与政策对象评估

2、基本程序

制定评估方案、评估主体、评估对象、评估目的、选择评估标准、评估方法、实施评估方案、信息的收集与整理、总结评估效果

3、评估方法:定量和定性

(四)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

社会科学界和政府间的脱节与疏离、政府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抵制)

2、客观因素

目标的不确定性、意识形态性、政策影响的广泛性、效果的不确定性

评价资源的有限性(信息与经费)、利益冲突的连续性

3、评判与反思

应对评估者的基本目的和基本价值观进行评估;

过分强调技术的重要性而渐背离社会科学的自身目的;

充分考虑政策的“时滞效应”及“连带效应”

(五)评估中的缺陷(地方)

1、存在问题

(1)缺乏正式、独立的评估组织(2)缺乏正确的评估机制:评估工作主观随意性,评价目的消极,评价动机不妥当(3)缺少正确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价

值判断与事实分析、定性分析与定量(4)忽视了公众对政策评估的重要作用2、措施

(1)思想上提高认识(端正政策评估指导思想)

(2)建立专职的公共政策评估组织:政府内部、非官方组织(密切关系与超脱地位)(3)建立政策评估信息网络系统

(4)实现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化

程序化;设立基金;重视评估结论,吸收评估成果;公民参与

(六)评估的变化特点

1.从政策阶段评估走向政策全过程评估

2.从专家评估走向多元主体评估

3.从单维度评估走向多元标准评估:效率、效益、公正

4.从实证逻辑走向“实证辩论”的评估逻辑:事实—价值两分法

四、社会政策的变动

(一)主要原因

1.主观上决策者自身的价值取向的变化

2.客观上政策环境和资源的变化

3.政策本身的原因

4.社会因素

(二)变动方式

1.修订:问题、目标、方案、措施、效能调整

2.改革

3.终止:替代、合并、分解、缩减

社会政策作业(有答案)

社会政策形成性考核1 说明:第一次作业是“第二章社会政策的发展”教学结束之后的形成性考核。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1.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指导人们行动的各种(规则体系)。P2 2.(1873)年,德国学者成立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P3 3.(社会救助政策)是社会政策早期形态,起源于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济贫法》。P37 4.(父权主义)原则是整个封建传统社会.专制王国.乃至转型期社会的社会管理的核心原则。P31 5.1884年,在英国伦敦,卫伯夫妇发起成立了(费边社)。P36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作为一个概念,社会政策最早是由(A )学者提出的。P3 A.德国B.美国C.英国D.日本 2.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C ),规定地方教区可以通过征收税收.接受捐赠.罚款等方式,对穷人实行救济。P37 A.《职工法》B.《安置法》C.《济贫法》D.《济贫法修正案》 3.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D ),体现了自由主义思潮。P37 A.《职工法》B.《安置法》C.《济贫法》D.新《济贫法》 4.在经历了大萧条后,1935年,美国实施了(D )。P39 A.《济贫法》B.《济贫法修正案》C.《斯宾汉姆兰法案》D.《社会保障法案》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 )奠定了英国20世纪40年代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P45 A.《济贫法》B.《国民保险法案》C.《贝弗里奇报告》D.《社会保障法案》6.1948年,福利国家首先在( B )宣布建立。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社会政策与法1

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特别、目标及体系 1、什么是社会政策?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和社会工作的关系如何? 2、社会政策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社会需要?个人和社会整体有哪些基本的需要? 4、社会政策在满足社会需要方面能发挥哪些作用? 5、结合我国情况分析当代社会中有哪些社会问题?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发挥哪 些作用? 6、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7、社会政策有哪些基本功能? 8、简述社会政策体系中的基本内容? 9、分析当代国外社会政策的发展基本趋势? 10、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政策的发展基本趋势? 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 1、社会政策的主题是什么?其不同特征是什么? 2、影响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社会政策制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社会政策实施的程序是什么?它与资源配置存在怎样的关系? 5、社会政策调整的原因和内容有哪些? 6、社会政策评估的基本方法有哪些? 7、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可承担哪些主要角色? 8、试比较政策倡导者、服务提供者和行政传递着角色的异同? 9、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其角色的作用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什么? 10、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的基本方式与途径是什么应遵盾哪些基本原则? 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 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立的依据是什么? 2、申请和审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程序有哪些? 3、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和形式是什么? 4、申请和审批农村五保的程序有哪些? 5、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和形式是什么? 6、申请和审批城乡医疗救助程序有哪些? 7、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面积与保障形式是什么? 8、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住房的申请和审核程序有哪些? 9、法律援助对象和范围是什么? 10、法律援助的申请与审查程序有哪些 11、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对象与内容是什么? 12、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3、灾害应急救助的内容与程序有哪些? 14、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与程序有哪些? 15、灾后重建的内容与程序有哪些? 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的政策法规 1、简述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 2、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一般性方式方法和具体方式方法? 3、简述妇女权益保障的主要内容?

山大网络教育《社会政策》含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模拟卷(一) 一、填空题 1、社会政策的学科性质有综合性、应用性、(系统性)。 2、社会问题的特点包括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3按照社会政策行动的运作方式,社会政策的对象可以分为(一般性对象)和选择性对象。 4、从政府或其他组织资源投入的方式上看,社会政策资源大致上可以分为资金性资源和(服务性资源)。 二、名词解释 1、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依法为所有公民普遍提供旨在保证一定生活水平和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关于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它主要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等。 3、剩余性福利模式:是由维伦斯基和莱博提出来的社会福利的两种福利模型之一,也叫补缺型福利模式。这种模式认为只有在家庭和市场不能满足个人需要的时候,社会福利设施才介入运作,并且只该时暂时的。这种模式有种慈善和施舍的印迹,救助者被视为弱者,被贴上耻辱的标签。 三、简答 1、影响社会政策决策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客观方面:社会政策的需求情况、社会政策的成本与效果、社会政策的信息系统、社会政策的制定机制。 主观方面:政府和政党的目标、政治领袖、政府职能部门、利益集团。 2、社会政策的制定过程有哪些主要环节? ⑴确立社会政策议程⑵社会政策的方案设计⑶社会政策的可行性研究⑷社会政策的试点⑸社会政策的审批与文本发布 3、政府在社会政策体系中有哪些责任和作用? 政府组织是一种公共性组织,它对福利领域的全面介入是现代社会政策产生的基础。没有政府部门对公共福利的干预,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社会政策。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是社会政策的发起者和实施者(2)政府为社会政策行动提供资源支持(3)政府直接提供社会服务 四、论述 1、分析下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政策的研究以福利为基本着眼点,因此可以把社会福利视为与社会政策重合的学科。 福利被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价值基础,因此,社会福利的变迁和福利的改变必然引起社会政策的变迁和发展。不同的福利观会影响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

社会政策与法规

第一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1、社会政策的定义:政府或其他组织在一定社会价值的指导下,为了达到其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2、社会政策的实质: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3、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社会保障政策、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公共住房政策、公共教育政策、劳动就业政策、社会福利服务政策、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越轨行为者的行为矫正、家庭政策、社区发展政策) 4、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的区别和关系 社会保护是指由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分为与预防性(原则:基本权利保护、增能)和治疗性(原则:补偿、社会关照)两种。 关系:既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社会保护概念被提出阶段,从实践上看,社会保护是社会政策体系中的一小部分。目前,社会保护从内涵上看已经不再局限于对贫弱群体的保护,而是强调对所有社会成员的保护,并且不再是基本生活的保障和最基本权利的保护,而是要提高生活质量,并强调平等权、发展权等较高层次的决定。从外延上看,社会保护已从传统的社会保障领域扩展到医疗卫生、教育、就业、住房等各个方面。因此社会保护与社会政策在内涵和外延上越来越接近。 5、1601年《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内容及其评价 首次以国家行政命令、社会政策、地方财力和征集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组织和提供不同类型的福利服务在满足贫困者的需要。对后来的社会福利发展影响最大。该法规定教区应负责供养区内得不到亲属供养的无依贫民。该法在实施救济的过程中建议应对不同类型的贫民采取不同的救济方法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体力健全的贫民需要送入劳动工场,对不能工作的贫民送入救济院或者施以院外救济,为失依儿童安排学徒训练机会。 这种做法意味着政府已经开始着手为有需要的人提供福利服务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但当时这种救助的主要目的是社会控制多与改善穷人的生活状况。因此济贫法严格规定受惠人的资格,所提供的援助极为有限,并以短期性为主。同时受惠者还将以付出个人的尊严和自主权作代价,并且还会受到耻辱烙印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无论如何,此项济贫法奠定了300年来英国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他国家所效仿。 6、《新济贫法》的规定及评价 1834年《新济贫法》所规定的设救济院进行收容的简单办法根本不能解决失业问题,私人慈善事业也力量微薄,无法应付成千累万事业家庭的需要。在此情形下,英国政府在德国之后也于1911年通过了“国民保险”法案,试图用社会保险的方法来解决失业问题等社会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20世纪初期的这种改革为后来的《贝弗里奇报告》和福利国家铺平了道路。 7、《贝弗里奇报告》 五大毒害:匮乏、疾病、无知、肮脏和懒惰。 社会保障体系是否能成功的三个基本条件:第一,由政府建立一个家庭津贴系统,对第一个儿童以下的每名儿童,每周予以津贴;第二,引入一个综合的健康和康复服务,为全体人民提供免费的卫生和康复服务;第三,由政府承担起维持充分就业的责任,借兴办公共工程,维持人民的全面就业。 8、美国《社会保险法案》标志着美国的社会福利体制从过去以私人福利为主的模式向强调更多的政府开支的公共政策模式转变;从地方社会福利模式为主向联邦政府承担更多责任的模式转变。它标志着美国是以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方式形成了政府在社会福利方面的责任意

2015年《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考前复习及答案(答案在最后面)(2)学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保障 2、社会保障体系 3、养老保险基金 4、完全积累制 5、现收现付制 6、社会保险 7、民政福利 8、工伤保险 9、社会保障管理 10、自然灾害救助 11、定期救助 12、养老保险 13、失业保险 14、恩格尔系数 15、城市贫困救助 二、单选题 1、福利国家的核心内容() A、强调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 B、消除贫困 C、保持社会稳定 D 、社会保障制度 2、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是() A、自助者公助 B、权利和义务对等 C、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 D、维护社会稳定 3、对社会保障制度演进起过重大影响作用的福利经济学家是() A、约?梅?凯恩斯 B、阿赛?庇古 C、哈耶克 D米儿顿?弗里德曼 4、人口老龄化是指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A、7% B 、8%C 、10% D 、15% 5、住房公积金属于哪种社会保障基金() A、社会保险基金B社会福利基金C 、社会救济基金D、社会优抚 6、以下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中,适用于养老保险计划、住房公积金计划、教育投资机会的是() A、现收现付式 B、完全累计式C 、部分累积式D、收支平衡式 7、我国法律规定从事特殊重体力劳动行业或其他有害于身体健康工作的男性的退休年龄是多少岁() A、45 B、50 C 、55 D 、60 8、在下列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形式中,具有“保小不保大”的特点的是() A、福利型合作医疗保险 B 、风险型合作医疗保险 C、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保险 D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9、最早实施失业保险的国家是() A、比利时 B、美国 C、挪威 D、法国 10、实行“无过失赔偿”和“无责任赔偿”制的社会保障类型是()

南开18秋学期(1703)《社会政策概论》在线作业

(单选题) 1: 新农合基金管理规定,中西部地区乡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起付线原则上不超过()。 A: 50元 B: 60元 C: 80元 D: 100元 正确答案: (单选题) 2: ()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和实施大规模的国家福利计划,主张把国家的责任和行动限制在最小的范围里。 A: 新自由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第三条道路 D: 社会民主主义 正确答案: (单选题) 3: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和补助标准参照()。 A: 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B: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险 C: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D: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正确答案: (单选题) 4: 农村五保制度的给付水平为()。 A: 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B: 不高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C: 不低于当地村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D: 不高于当地村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 (单选题) 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社会政策理念是()。 A: 主张市场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B: 主张国家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C: 主张个人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D: 主张国家、市场、个人共同承担福利责任 正确答案: (单选题) 6: ()认为存在四种需要:规范性需要、感觉到的需要、表达的需要及比较的需要。 A: 布莱德肖 B: 瓦格纳 C: 蒂特马斯 D: 贝弗里奇 正确答案: (单选题) 7: ()属于个人的基本需要。 A: 食物 B: 社会发展 C: 社会整合 D: 社会稳定及和谐 正确答案: (单选题) 8: “第三道路”属于社会政策的()。 A: 描述性理论 B: 规范性理论 C: 解释性理论 D: 分析性理论 正确答案: (单选题) 9: ()是指一种规范体系,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组织或群体)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A: 公共政策 B: 制度 C: 社会政策

王思斌《社会学教程》(第3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圣才出品】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 一、社会保障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内容 (1)社会保障的含义与特征 ①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根据立法,对因社会和自然原因造成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帮助,从而保障其基本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活动和制度。 ②社会保障的基本意涵是: a.社会保障是对基本生活困难群体的福利援助; b.社会保障具有社会性; c.政府是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 ③社会保障的特征: a.针对基本民生; b.由政府组织实施; c.福利性; d.社会性; e.政治性。 (2)社会保障的内容 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服务三部分组成。 ①社会救助 a.社会救助是当因个人、社会或自然原因,某些人的基本生活遇到个人难以克服的困难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时,由政府和社会对这些特殊群体予以援助,向他们提供现金或物质帮助的活动和制度。 b.社会救助的对象是基本生活受到威胁的特别困难的群体。社会救助是对其基本(或最低)生活水平的保障,也是政府对人们生存权的保障。 c.社会保障首先是从社会救助领域开始的,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基本内容。 ②社会保险 a.社会保险是以劳动者为主要对象,针对其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等生活方面的风险,政府运用政策手段动用自己和社会的力量,聚集一定的经济资源,并运用社会互助机制去应对风险,进而保障人们基本生活的制度安排。 b.社会保险的特点:预防性;强制性;社会性;权利和义务对等的原则。 ③社会福利服务 a.社会福利服务是由政府和社会服务机构向失依儿童、残疾人、自理能力差的老年人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服务。 b.社会福利服务对象属于社会中的特殊困难群体和脆弱群体。 c.这种社会福利服务是一种服务保障。 (3)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是既互相交叉,又有不同的两个概念和范畴。 ①联系:社会福利可以看作是社会保障的发展。 ②区别:a.社会保障一般指的是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群体实施的社会援助,它的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都是有限的。社会福利是由国家立法对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生活水平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制度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b.狭义的社会福利是针对少数特殊困难群体的福利或保障。广义的社会福利指针对所有

(方案)社会政策习题与讨论题.doc

社会政策习题与讨论题 第1章 习题: 1、政策概念的定义。 参考答案:政策是指政府、政党或其它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各种规则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和。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点。 参考答案:公共性、权威性、价值性、群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讨论题: 1.当代各国社会政策有哪些主要的内容? 2.简述我国社会政策法律法规体系 第2章 习题: 1、简述1601年英国《伊丽莎白济贫法》在社会政策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参考答案:该法奠定了300年来英国政府社会福利政策的基础,并为其它国家所效仿。虽然该法在后来的执法过程中经过这样或那样的修订,但其基本原则和内容变化并不大,甚至1834年的《新济贫法》也仍然沿袭该法的基本原则。 2.欧洲“福利国家”体制形成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

20世纪初期,欧洲人民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更加信任政府,希望政府在福利事务上做更多的事;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兴起也对欧洲福利国家体制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讨论题: 1.德国社会保险法的社会控制性质包含哪些内容? 2.简述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3.近年来我国社会政策有哪些新的发展? 第3章 习题: 1、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 参考答案: 理论研究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 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研究范式发生了转移。 2、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 参考答案: 描述性分析; 过程分析; 评估;

规范性分析; 价值或目的取向。 讨论题: 1.社会政策科学在国外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社会政策研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 3.社会政策研究的方法论基础是什么。 第4章 习题: 1、什么是社会需要? 参考答案:也可以表述为社会的需要,是指社会整体的需要,也即社会整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2、社会问题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 讨论题: 1.社会需要和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2.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的关系是什么? 3.如何理解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和有限性? 第5章 习题: 1、社会政策的主体行动者可以分为哪些层次?

南开大学 18秋学期(1703)《社会政策概论》在线作业满分答案

18秋学期(1703)《社会政策概论》在线作业 新农合基金管理规定,中西部地区乡级医疗机构的住院补偿起付线原则上不超过()。 A.50元 B.60元 C.80元 D.100元 正确答案:D ()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和实施大规模的国家福利计划,主张把国家的责任和行动限制在最小的范围里。 A.新自由主义 B.马克思主义 C.第三条道路 D.社会民主主义 正确答案:A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缴费和补助标准参照()。 A.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B.城镇职工基本养老险 C.新型农村养老保险 D.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正确答案:D 农村五保制度的给付水平为()。 A.不低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B.不高于当地村民的平均生活水平 C.不低于当地村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D.不高于当地村民的最低生活水平 正确答案: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社会政策理念是()。 A.主张市场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B.主张国家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C.主张个人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D.主张国家、市场、个人共同承担福利责任

正确答案:A ()认为存在四种需要:规范性需要、感觉到的需要、表达的需要及比较的需要。 A.布莱德肖 B.瓦格纳 C.蒂特马斯 D.贝弗里奇 正确答案:A ()属于个人的基本需要。 A.食物 B.社会发展 C.社会整合 D.社会稳定及和谐 正确答案:A “第三道路”属于社会政策的()。 A.描述性理论 B.规范性理论 C.解释性理论 D.分析性理论 正确答案:B ()是指一种规范体系,以及与其相对应的结构(组织或群体)和必要的物质条件。 A.公共政策 B.制度 C.社会政策 D.福利政策 正确答案:B 城镇养老保险的缴费基数上线为()。 A.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100% B.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200% C.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300% D.当地职工上年度月平均工资的400%;

社会政策作业(有答案)

社会政策形成性考核 1 说明:第一次作业是“第二章社会政策的发展”教学结束之后的形成性考核。 一、填空题(每空2 分,共10 分)1.政策是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制定的.指导人们行动的各种(规则体系)。P2 2.(1873)年,德国学者成立了“德国社会政策学会”。P3 3.(社会救助政策)是社会政策早期形态,起源于1601 年英国政府颁布的《济贫法》。P37 4.(父权主义)原则是整个封建传统社会.专制王国.乃至转型期社会的社会管理的核心原则。P31 5.1884 年,在英国伦敦,卫伯夫妇发起成立了(费边社)。P36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6分)1.作为一个概念,社会政策最早是由(A )学者提出的。P3 A.德国 B.美国 C.英国 D.日本 2.1601 年,英国伊丽莎白女王颁布了(C ),规定地方教区可以通过征收税收.接受捐赠.罚款等方式,对穷人实行救济。P37 A.《职工法》 B.《安置法》C?《济贫法》D.《济贫法修正案》 3. 1834年,英国政府通过了(D ),体现了自由主义思潮。P37 A.《职工法》 B.《安置法》 C.《济贫法》 D.新《济贫法》 4 .在经历了大萧条后,1935年,美国实施了(D )0P39 A.《济贫法》 B.《济贫法修正案》 C.《斯宾汉姆兰法案》 D.《社会保障法案》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 )奠定了英国20世纪40 年代主要的社会福利模式0 P45 A.《济贫法》 B.《国民保险法案》 C.《贝弗里奇报告》 D.《社会保障法案》 6. 1948年,福利国家首先在(B )宣布建立0 A.美国 B.英国 C.德国 D.日本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3 分,共15 分)

浅谈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浅谈发展型社会政策的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2014年春农村经济管理专科邹燕 一、发展型社会政策的产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政策理论界引发了以“发展型社会政策”为代表的革命。伴随着传统社会政策的演进,以及全球化、社会结构的变迁,还有相关一些理论的出现,发展型社会政策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一)产生背景 1、社会政策的演进 对传统社会政策的界定主要是通过国家立法和政府行政干预,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安全,改善社会环境,增进社会福利的一系列政策、行动准则和规定的总称。其核心是解决市场经济下公民的社会风险,在公正、人权的基本价值下强调政府的干预。传统的社会政策也主要作为经济政策的附庸而存在,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一方保障。传统社会政策的代表模型是威林斯基和莱博尔(1965)首先将社会政策分为补缺——制度模型,将社会政策分为两类,第一类被称为“补缺型”社会政策,由一系列有限的、简单的社会政策构成,把社会政策当成一种应急的、不定期的措施,一旦社会出现什么问题就予以制定和实施,以缓解相应的社会问题;第二种类型被称为“制度型”社会政策,由一些在社会中处于第一线的社会政策组成,其特征是促进普遍覆盖,为民众提供广泛的社会服务。蒂特姆斯(1974)提出了社会政策的第三种模型“工作成就——绩效型”,将社会政策与经济联系起来,在优异、工作绩效和生产率的基础上提供福利服务。此后,1990年,艾斯平.安德森提出了“三个世界模型”,构建了福利资本主义国家的三种福利政策体制。1990年以来,出现一些新型社会政策模式,包括詹姆斯.梅志里的发展型社会政策、吉登斯的社会投资型国家等。 2、全球化和社会结构等现实背景 全球化带来了众多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也加剧了福利国家面临的社会风险和挑战。这些要素主要包括了:产品和服务、劳动力、资本。1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具体表现出来就是价格的竞争,为取得竞争优势,各竞争主体、国家会从成本考虑进行福利体系的再设计,进而降低劳动力成本,获取价格竞争优势。劳动力的流动直接对福利国家的国内福利体系提出了挑战,住房、医疗、失业救济等政策的设计影响着一国能否获得优质的劳动力资源。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人口结构的老龄化加速,以及家庭结构的核心化。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对强调现收现付的国家财政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挑战。家庭结构的变迁使得家庭的一些养老保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答案完整版

社会政策期末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 1.工业社会的社会政策主要是在(B )时期形成的 A.19世纪初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20世纪中期; D.18世纪 2.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A )。 A.语义解释 B.操作化解释 C.狭义解释 D.扩解释 3.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C ) A.政策之间的不协调性 B.行政系统之间的复杂性 C.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D.政治家之间的利益分肥 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备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防措施的准备程度进行分析评估,从中选择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D )。 A.价值标准 B.成本-效益标准 C.可行性标准 D.风险标准 5.储蓄保险型保健计划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立保健储蓄账户,用于支付个人及家庭医疗费用的医疗保险制度。(D )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A.美国 B.德国 C.英国 D.新加坡 6.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特殊群体(A )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A.社会需求 B.个人生活需求 C.公共需求 D.社会发展 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 )。 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B.社会救助的标准是低层次的 C.社会救助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国家统一的财政拨款 D.社会救助水平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8.1.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D)的教育经费体制。 A.以教育税费为主,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为补充 B.以非义务阶段学杂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辅 C.以教育税费为主,社会捐资集资办学为补充 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教育基金等为补充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C )。 A.计划配置就业 B.全员就业 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D.就业终身制

20秋学期《社会政策概论》在线作业 参考资料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 《社会政策概论》在线作业 1 单选题 1 ()主张国家是全社会利益的代表,其基本职能是提供社会福利服务、解决社会问题,通过再分配实现“社会主义”目标。 A 新自由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第三条道路 D 社会民主主义 2 ()认为在满足社会成员需求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福利的手段优于市场的手段。 A 社会政策的经济导向模式 B 社会政策的福利导向模式 C 发展型社会政策模式 D 第三条道路社会政策模式 3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秉持的社会政策理念是()。 A 主张国家应承担主要的福利责任 B 反对国家提供过多的福利,赞成补缺型社会福利 C 认为福利有力于提高社会向心力 D 认为现有的福利是一种投资 4 城市低保的审批时限为自接到申请人提出申请之日起()内。 A 15日 B 30日

C 60日 D 90日 5 政府“干预”社会社会福利事务属于()。 A 残余式社会福利 B 制度式社会福利 C 自由主义福利模式 D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 6 1994年,()在《防止老龄危机》提出三支柱养老金模式。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国际劳工组织 D 乐施会 7 政府“包揽”社会社会福利事务属于()。 A 残余式社会福利 B 制度式社会福利 C 自由主义福利模式 D 社会民主主义福利模式 8 新加坡社会政策的创立以()为标志。 A 中央公积金局成立 B “公共住屋计划”的开展 C 在社会保障运作中引入私营部门参与和管理 D 社会保障制度出台 9 世界银行组织认为未来的福利应侧重于()。

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试论社会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关系 (云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老年人口规模的日益膨胀,尤其是高龄老年人口的快速增长,全社会对老龄问题更为关注。其中老年人口的养老问题是老龄化时代中国政府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首要老年人问题。本文旨在探析老年人养老问题及老年基本生活保障政策与社区照顾的关系。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问题社会政策社区照顾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00年中国65岁及其以上人口为8811万人,占总人口的6.96%,这标志着在2000年前后中国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行列。联合国相关机构认为,在2020年到2040年期间,中国老龄化人口将从11.5%急剧升至21.4%。李浩等预计在2020年中国的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80岁及以上老年人VI将达 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①与瑞典、El本、英国、德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在进 人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已经1—3万美元相比,②中国面临着“老龄社会”来临带来的“未 富先老”的巨大养老压力。 养老问题,包括经济供养和日常照顾服务问题,是老龄化时代中国政府血药面对和解决的首要问题。③从社会发展来看,家庭养老不仅体现了待机之间经济上的互惠互助,更重要 的是体现了供养双方精神上的互相慰藉,在家庭中,由于长期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融洽的亲情关系,是任何其他社会关系所无法代替的,这是家庭养老的优点所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化,人口流动的加剧,人的个人意识增强,传统大家庭的观念逐渐淡化,老年人的家庭地位发生了根本变化,目前家庭规模日趋缩小,核心家庭、空巢家庭、老年人家庭日益增多,传统的家庭养老已逐渐不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需要,传统的家庭养老已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正是在此背景下,借助于包括正规服务、社区志愿者及社会支持网络等社区资源在内的城市社区照顾养老模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与积极尝试,成为继传统的家庭养老与现代机构养老之外的第三种养老模式。 “本文将城市老年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在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年人的日常牛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建立和发展老年福利设施、开展居家照顾、H问托老服务等一系列的照顺项目。包含两层涵义:①不使受助者脱离他所生活所熟悉的社区,在本社区内进行服务;②动员社区力量,运用社会人际资源(包括正规照顾资源与非正规照顾资源)RP社区支持体系开展服务.终极目标是协力让受助者尽量维持在社区内,过最大程度的独立自主的生活。 ① 李浩:《浅谈养老机构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国民政)2007年第4期 ② 屠瑾:《社会保障基金的危机与治理》,《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③ 关信平:《社会政策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343页

福师《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在线作业一答案

福师《社会保障政策与管理》在线作业一-000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1.进行工伤认定,企业应当自工伤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职业病确诊之日起多少日内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提出工伤报告() A.13日 B.14日 C.15日 D.16日 答案:C 2.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建阶段 A.1949~1956 B.1966~1976 C.1957~1965 D.1976~1985 答案:D 3."普遍福利型"的社会保障政策属于社会保障的()发展阶段 A.传统社会保障的慈善阶段 B.传统社会保障的济贫阶段 C.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D.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阶段 答案:C 4.社会保障基金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社会救济基金 B.社会保险基金 C.社会福利基金 D.养老保险基金 答案:B 5.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停滞、倒退阶段() A.1949~1956 B.1966~1976 C.1957~1965 D.1976~1985 答案:B 6.合理的医疗保障体系层次不包括() A.基本医疗保险 B.补充医疗保障 C.商业医疗保险 D.高层次医疗保险

答案:D 7.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阶段() A.1949~1956 B.1966~1976 C.1957~1965 D.1976~1985 答案:C 8.不属于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管理社会保障应遵循的原则的是() A.统一管理 B.立法、行政、监督三分离 C.征、管、用三分离 D.政、企、事三分离 答案:C 9.我国新型医疗保险制度的完善的重点是() A.医疗保险立法 B.规范各方行为 C.筹资与基金管理 D.将医疗保险与预防相结合 答案:C 10.最早的社会救济立法是1601年英国政府制定的() A.《伊丽莎白济贫法》 B.《伊丽莎白救济法》 C.《威廉二世救济法》 D.《威廉二世济贫法》 答案:A 11.下列()项不是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A.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B.工作年限达到规定要求的原则 C.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D.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原则 答案:B 12.我国哪年提出:“城镇职工养老和医疗保险金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A.1998 B.1993 C.1989 D.1990 答案:B

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知识整理

第一章 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得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与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得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 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 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 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与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与社会进步。 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与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与维护政治稳定。 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 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得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与城市化发展。 8、我国发展社得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得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得行动。第二章社会政策得运行 1、狭义得社会政策运行机制就是指社会服务得具体传递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得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得提 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得分工合作关系。 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得特点: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 资源提供者。 3: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角色:参与与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得提供者。 4:①确定实施得具体细节与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得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得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与复杂情境得特殊说明或规定。 5:①确定基本得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得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得分配与使用方式④建立各种规范与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

电大社会政策期未答案有用

社会政策 一、单选题:1.社会政策的实质是 D).社会政策是政府在社会福利事务领域中的干预行动 2.保险会因为(C信息不对称)原因,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3.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58年至1966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B发展阶段) 4. 社会团结概念最早是由社会学家(D涂尔干)提出来的。 5.为一项社会政策的实施设立具体的行动计划,这是 A社会政策规划)。 6. 建国后的社会救助方针始终强调(A依靠集体、群众互助、生产自救)为主,政府救济为辅助。 7.社会保险型医疗模式是主要通过立法形式强制规定雇主和雇员按照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形C德国) 8.(A教育公平)是教育政策的核心问题,教育政策应该将其作为重要的价值取向。 9.根据我国加强保障性住房监管的政策规定,下列关于廉租住房说法正确的是(C廉租住房只能自住) 10. 经过市场经济的洗礼,中国社会福利服务已经基本形成了(A自由主义倾向的混合)的福利体系。 11.(B西蒙)提出有限理性决策模式。 12.1948年,(A英国)宣布建成福利国家。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失业保险条例》是(B1999年)通过 14.在中国大陆社会政策发展过程中,1966年至1976年属于我国社会政策的(C停滞破坏阶段)。 15.通过家庭财产状态调查对符合条件的长期失业者给予现金支持或者物质帮助,……的制度安排是(A失业救助)。 16.针对一个具体的政策客体,根据其自身的逻辑框架,来分析其投入、活动、定目标,这是(B .服务计划的 17.1998年7月3日,(B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提出,……,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18.1999年,国务院颁布了(D《失业保险条例》),标志着中国真正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 19. 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B个人生活需求)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20. C新自由主义)主张,国家干预破坏了自由市场经济,损害了个人自由,……,反对国家在社会福利事务上的广泛干预。21. 在专制王国时期,英国政府主要是通过(A父权主义原则)原则来对城市流浪者进行社会管 22.1935年,在经历了经济大萧条后,美国通过并实施了(C《社会保障法案》。 23. 李普斯基认为,影响政策实施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C )P126C. 基层官僚的生存策略 24.一些政策方案可能存在着程度不同的风险,必须对各个被选方案的风险强弱程度……风险最小的政策方案,这是(D风险标准)。25.储蓄保险型保健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雇员和雇主双方缴费,以雇员的名义建,……疗保险制度(新加坡D)是这一类型的代表。 26. 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 B个人生活需求)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27.下列关于社会救助的观点不正确的是(A社会救助的对象是普遍性的)。 28.1990年代,在教育制度改革的过程中,中国逐步建立了D.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以教育税费、非义务教育阶 29.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就业政策是C.市场主导、政府支持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从(A1994年7月)开始实施。 31.最早建立社会政策学会的国家是(D德国)。 32.当一个人感觉到某些需要与期望未能满足,并把它们说出来时,那是他的(B感觉性需要)。 33. 社会保险是通过(A.保险)原理来维护职工的基本生活权益的。 34.对政策文本中的歧义性语言、非大众化的专业术语以及一些模糊性语言作出具体的解释是( A语义解释)。 35.社会政策实施者在原政策内容的基础上再自行增添了若干个新的内容,使政策的调控对象、范围、目标、力度超出了原来的要求,从而使原政策不能到位,导致政策扩大化,这是(A政策附加)。 36.阿马蒂亚?森将贫困定义为,剥夺了一个人自由选择他有理由珍视的生活的基本能力。这是一种B.能力说 37.住房公积金制度首先在(B上海)试点。 38.根据《失业保险……失业人员失业前所在单位和本人累计缴费时间满5年不足10年的,领取失业金的最长期限为(C18个月)。39.狭义社会福利服务是针对(A个人生活需求)的专业服务和生活照料。 40.( B梅志里)提出了发展型社会政策概念。41.1601年,英国通过了 B《伊丽莎白济贫法》)。 42.(A.蒂特马斯)认为,社会政策不仅仅是要促进个人自由权利和平等的基本生活条件,而且是为了社会整体的团结。 43.社会政策评估的成本效率标准是要(C.评估投入—产出的比较)。 44.关于残补型社会福利模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国家是社会福利的最后责任者)。 45.工业化社会以后,社会保险政策首先在(B德国)建立。 46.公民权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D马歇尔)47.在政策方案的选择中,要充分考虑投入与产出,估量其得失大小,根据( B成本-效益标准) 48.(第三条道路)是……,它既不同于自由主义也不同于社会民主主义,……认它试图调和国家干预与市场自由发展之间的关系。 49.针对一个具政策客体, ……,来分析其投入\活动\产出,看是否都根据计划,达到预定目标,这是(B)服务计划的执行情况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1.弗兰德·孔比斯(Friend Coombs)提出,教育政策需要研究(ABCDE)问题。P233

公共政策作业100分

以()来划分公共政策,分为实质性政策和象征性政策。 A、实施手段 B、利益调节 C、成本 D、内容 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2 题型:单选题 ()是政策体系中处于统帅地位的、对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局产生决定性作用的政策。 A、元政策 B、总政策 C、基本政策 D、具体政策 答案:B 本题得分:2 题号:3 题型:单选题 公共政策是以解决()为取向的. A、公共利益 B、公共权力 C、社会问题 D、公共问题 答案:D 本题得分:2 题号:4 题型:多选题 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 A、是公共性与政治性的统一 B、是稳定性与动态性的统一 C、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是效率性与公平性的统一 E、是强制性与合法性的统一 答案:ABDE 本题得分:3 题号:5 题型:多选题 转型社会中公共政策的特殊功能: A、一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维持社会均衡稳定的功能 B、二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保证社会公平正义的功能 C、三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促进社会变革求新的功能 D、四是转型社会公共政策的保证原有公共政策渐进发展的功能。 答案:ABC 本题得分:3 题号:6 题型:多选题 经济领域的主要公共政策: A、产权与经营权政策 B、金融政策、产业政策 C、贸易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 D、环境政策 E、房地产政策、区域政策 答案:ABCD 本题得分:3

公共政策学科在美国首先产生的社会条件: A、20C50年代美国社会矛盾剧烈,产生了大量社会公共问题 B、20C50年代美国爆发了有关原子能利用的政策争论 C、美国社会所积聚的大量相关理论 D、美国社会具有政策替代的文化背景。 答案:ABD 本题得分:3 题号:8 题型:多选题 中央政策和地方政策的关系表现在; A、地方政策包括获得法的形态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规章、及未获得法的形态的行政措施、决议和命令 B、地方政策的制定必须依据中央政策的指导 C、省、市、县政策是因地制宜落实中央政策 D、有些中央政策是吸收地方政策的基础上形成的 E、地方政策既要受中央政策的控制,又依据实际情况来制定和实施 答案:ABCDE 本题得分:3 题号:9 题型:判断题 公共政策是以公共权力的运用为依托的. 1、错 2、对 答案:2 本题得分:3 题号:10 题型:判断题 公共政策是以维护社会利益为目标的. 1、错 2、对 答案:1 本题得分:3 题号:11 题型:判断题 公共政策的引导功能即通过政策引导人们行为达到既定目标,其中既有正向引导也有负向引导. 1、错 2、对 答案:2 本题得分:3 题号:12 题型:判断题 公共政策的分配功能即通过政策解决谁分配和如何分配,以及怎样分配的问题. 1、错 2、对 答案:2 本题得分:3 题号:13 题型:单选题

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

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 篇一:对《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思考《贝弗里奇报告——社会 保险和相关服务》 读书报告 院系:公共管理学院 专业:20XX级劳动与社会保障 对《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的思考 一、《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是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也是现代从事社会保障研究和教学工作者的必读书,他对英国、欧洲乃至整个世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和发展进程产生过重要的影响。英国是最早进行资本主义革命的国家,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从摇篮到坟墓的公共福利计划,它勾画了一幅较为完整的福利国家蓝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遭到很严重的创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社会问题更加严重,在这样的背景下,《贝弗里奇报告——社会保险和相关服务》应运而生。 二、报告正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调委会”的工作过程和整个报告的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批评了英国当前保障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详细论述了报告所建议的二十三项改革的理由及具体建议,如废除批准社团制度,改革工伤赔偿制度等。第三部分重点讨论待遇标准和房

租问题、老年问题以及伤残赔偿途径问题。第四部分主要涉及社会保障预算,在分析社会保险支出状况及各方的缴费能力和意愿之后,提出了由财政,雇主,参保人三方共同缴费的方案,并且就各方应承担的比例做了具体划分;此外,还论述了工伤保险费的筹集问题,进一步阐明事故和职业病高发行业承担工伤附加费的原则和比例。第五部分为社会保障计划,论述了社会保障计划的三个假定明确养老金、补助金、保险金等基本概念,将全体公民分成六个群体,分析各群体的不同保障需要。第六部分为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详细讨论了子女补贴、全方位医疗康复服务和维持就业的问题,并将消除贫困作为战后的基本目标。 贝弗里奇在描绘社会保障计划时遵循了三条指导原则。第一,既充分运用过去的经验,又不被它所束缚;第二,把社会保险作为提供收入保障,消除贫困的一项基本社会政策;第三确定国家提供福利的原则基于国家利益,而不是局部人的利益,明确社会保障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 他还在报告中指出,社会保障应遵循以下四项基本原则:一是普遍性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该满足全体居民不同的社会保障需求;二是保障基本生活准则;三是统一原则;四是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 三、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