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学案例的撰写与反思

论教学案例的撰写与反思
骆驼中心学校 陈建军
一、 什么是案例
"一个案例就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教学案例是从教师的角度描述的,涉及学生如何按照教师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一步步向前运行的。
教学案例与教案不同,教案是教师课前的教学预设,而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课堂上,学生不可能完全遵循教师线性的教学设计进行学习,往往会发生许多教师意想不到的事情,超出教师的教学预想。教学案例的着眼点就在于此,通过对这些"突发事件"的记录、反思和分析,多角度地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可以只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二、 案例的特征
1、 故事性 案例叙述的是一个故事,应该说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特定的背景,讲述一个从开始到结束的完整故事情节(或某个特定的故事片断)。
2、 问题性 案例的叙述应该有明显矛盾的冲突,既能体现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又能揭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引起教师、学生和读者的思考。
3、 典型性 并不是所有的教学事件都能写成案例,教师选择的事件在教学上要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可能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遇到又难以解决。
4、 时效性 案例所反映的事件应该是最近发生的(最长不超过三年)。
5、 真实性 案例中的事件必须是真实的,可以是自己教学中遇到的,也可以是参与其他教师的教学活动时记录的,但绝对不是教师坐在办公桌前杜撰出来的。
三、教学案例撰写的意义
教学案例对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有助于教师对教育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的深入了解,也有助于教师清晰地看到教学过程中教学策略是如何成功运用的。对于教师来说,写教学案例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
1、 案例可以记载教师的教育教学经历,积累丰富的教学资源。
2、 案例可以促使教师深入领会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教学理念,并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找到最佳的契合点。
3、 对案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理性分析,甚至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不仅能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而且有助于其他教师借鉴成功经验,共同提高。
四、教学案例常见的几种形式:
一个典型的案例往往包括以下内容:案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情况;典型的教学过程;思考和分析。
教学案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1、案例·反思
叩击学生的心灵
[案例]

间:2002年12月21日上午
地点:杭州上城区某小学某班
执教:陈建军
教学片断:
今天,我执教的是作文课《拉不开的书》。学生在八分钟快速作文之后,进入交流的环节,开始几个小姑娘发言都比较顺利。快下课了,我想起在巡回的过程中,一个小男孩写得很不错,就来到这个小男孩身边,请他站起来读读自己的作文。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这个小男孩居然一声不吭,我就鼓励他说:"你读一读自己的题目!"小男孩依然紧闭着双唇,一言不发。这时,偌大的会堂顿时鸦雀无声,老师们和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我们。老师们在关注我怎样巧妙处理这个问题,学生则有些急了,有的在座位上小声地催促,有的自告奋勇要帮助他来读。我觉得应该给这个小男孩一点鼓励,因为一般的孩子经过鼓励之后就能放开胆子,于是,我就对其他学生说:"大家掌声鼓励一下!"阶梯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可是小男孩却吓得脸色都有些发白了。我示意学生再次鼓励鼓励,教室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小男孩反而连头都不敢抬起来。
"老师帮你读好不好?"我有些急了,小家伙点点头。我拿起他的作文有声有色地念了起来:"《老将出马,一个顶八》。"小男孩的题目非常有新意,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我继续念道:"八个大力士上台之后,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使劲地拉,他们个个青筋直爆,可是怎么拉都拉不开。忽然,哗啦一声,范文锴这一组已经招架不住倒下了(一阵大笑),老师问楼浩杰这一队的同学到底用了多少力气,楼浩杰连忙回答道:'九牛二虎之力!'老师又问陈意,陈意也奶声奶气地回答:'二牛一虎之力!'(又是一阵大笑)......"读完作文,我问学生:"写得怎样?"学生齐声叫道:"好!"又是一阵掌声,这阵掌声已经不是简单的鼓励了,而是同学对这个小男孩由衷的赞赏。我抓住这个时机,继续叩击小男孩心灵的大门:"你看,大家都为你喝彩,你应该感到非常高兴!你怎么说?"当我第三次把话筒递到小男孩面前时,小男孩微笑着说:"谢谢大家!"全场又是一阵掌声,这是老师和同学对小男孩进步的最大鼓励。终于开启了学生心灵的大门!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说:"陈老师为你感到骄傲,终于开口说话了!"全场一阵大笑。
[反思]
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虽然由于家庭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每个学生的性格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但是他们都有自尊的需求,有基本的自我肯定和积极向上的需要,有成功的需求。科温和门德勒认为:"从实际考虑,今天的教师除了在当今课堂中向学生提供多

种发展的机会外,别无选择。其他的代替只能是挫折和最终的毁灭。成功的关键是理解和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基本需要。所有的学生都有这样的需要:需要感受和相信他们是有能力的和成功的;需要知道他们是被关注的;需要弄清他们能够影响周围的人和事;需要记住并且真正通过自己的慷慨去帮助别人;需要具有乐趣;需要处在安全的学习环境之中。"
采荷二小四(2)班的这个小男孩大概性格比较内向,虽然他的写作能力较强,但是由于性格的原因,平时在课堂上可能很少发言,因而极少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今天,面对这么多的老师,置身于这样场合中,他更拘谨了,以至于老师两次热情邀请,其他同学的两次鼓励都没能使他战胜心里的紧张,在课堂上就一言不发。可是当老师读完他的作文后,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响起时,他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注,感受到自己的作文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和赞赏,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再加上教师一次次的鼓励,种种因素结合在一起,使他最终冲破了重重顾虑,真诚地道了声:"谢谢大家!"这是他迈向成功的跨出的第一步,但是仍需要教师不断激活他沉睡的心灵,让他不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他逐渐完善自己的性格。

2、案例·思考·分析
警惕学生的价值取向
[案例]
时间:2002年10月16日上午
地点:杭州某小学四年级某班
课型:公开课
执教:章老师
今天学习浙教版第七册《去年的树》这一课。课前,学生预习了课文。上课后,章老师请学生读课文,思考:你有什么新的感受?学生就围绕着这个问题畅谈体会。
A学生被小鸟感动了,因为小鸟去年答应第二年再唱歌给大树听,今年,当它来到树林,发现大树不见了时,千辛万苦找到灯火,对着灯火唱歌。B学生认为小鸟很守信用,答应过大树,虽然遇到很多困难,仍然做到了。C学生体会到小鸟很执着,要是其他小鸟发现大树被砍了,早就飞走了。D学生感悟到应该责怪人类,因为人类为了做家具、火柴等,把大树砍走了。
正当课堂讨论进行得顺利时,E同学站了起来,一语惊人:"我认为小鸟很笨,明知大树不在了,还拼命地去找。" 全班同学注视着章老师,章老师感到有点出乎意料,虽然她意识到E同学对课文的理解出了偏差,但她并没有及时加以引导,而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小鸟真的很笨吗?请你再读读课文。"一挥手,让学生坐下了。
课继续进行着。章老师让学生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会给你们这样的感受?找出有关句子,说说你的体会。交流过程中,E学生又一次高高举起了手。章老师以为他

改变了原来的看法,就示意他发言。孰料,E学生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小鸟真的很笨,跑这么远去找大树。后来竟然唱歌给灯火听,唱了也是白唱。不是很笨吗?"这一次,章老师知道再不点拨,课堂教学便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就反问:"鸟儿真的很笨吗?"学生F站起来说:"这只鸟不是笨,是讲义气。最后一句中'看了一会儿'说明他很舍不得大树。"老师说:"这不是讲义气,而是小鸟说到做到,守信用。"然后,就把E同学的异议置之不理了,继续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教学。
[思考]
1、对E同学的错误观点有没有引导的必要?
2、教师应在什么时机引导?如何引导?
3、章老师的处理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分析]
E同学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是他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他所谓的"笨",其实是对小鸟"守信、执着"的理解的偏差。那么,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E同学实际上是认为这种"守信、执着"是不可取的,在他的头脑中,认为小鸟为了"守信、执着"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对着灯火唱歌的举动 "很笨",还不如自己开开心心地去玩。当然就不可能与教材、教师产生共鸣。
章老师没有把握好这个教学的契机。虽然她能够做到尊重学生、宽容学生的误解,鼓励学生有创见,但是她忽视了学生产生错误观点的深层原因--价值取向的问题。也许,在这样的公开课上,教师无暇顾及,只想着怎样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而没有及时采取较为有效的措施。《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对语文教材的反应是多元的,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在"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独特体验"的同时,也要"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我认为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类似的问题,首先应保持冷静,并能迅速寻找学生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其次,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寻找适当的时机,(如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个别与学生交流,及时纠正他的错误观点。教师也可以反问学生:"如果你是大树,听了这只小鸟的话,你有什么感受?"激发其他学生表达的欲望,在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引导下,使E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