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2控制房屋适用高度和结构高宽比H - 广东工业大学

第五章高层建筑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韦爱凤

1.1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结构1.2高层建筑结构的功能

1.3高层建筑的结构型式

1.4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展望

1.1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结构

高层建筑的定义1.

各国的规定:2.世界高层建筑委员会建议:

第一类高层建筑:9~16层(高度≤50m)第二类高层建筑:17~25层(高度≤75m)第三类高层建筑:26~40层(高度≤100m)

第四类高层建筑:41层以上(高度±超过100m ,即超高层建筑)3.我国规定

JGJ-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层数≥10层或高度≥28m JGJ99-1998高层民用结构钢结构技术规程规定:层数≥10层的居住建筑,

和高度≥24m 的其他建筑

德国英国美国法国

日本前苏联

≥22m

≥24.3m

≥24.6m

居住建筑≥50m 其他建筑≥28m

≥8层≥31m

≥9层

高层建筑结构—用于高层建筑的结构形式或体系,如框架结构、剪力墙

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等。

1.2高层建筑结构的功能

在规定的设计基准期(一般50年,特别重要建筑100年)内,在承受其上的各种荷载和作用下,完成预期的承载力、正常使用、耐久性以及突发事件中的整体稳定功能。EI

qH qH

M 82

1420=

?=

高层建筑结构内力和位移与结构高度的关系:

如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悬臂结构,

1.3高层建筑的结构型式

1.3.1按功能材料分:

1.钢筋混凝土结构材料来源丰富、造价底,易成形,防火

性好,刚度大。自重大

2.钢结构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易于加工,施

工方便;造价高,耐火性能不好

3.混合结构如钢骨(型钢)混凝土结构,钢管混凝土,部

分用钢结构,部分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体系

1.3.2按结构体系分

1.框架结构体系

2.剪力墙结构体系

3.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4.筒体结构体系框筒结构、筒中筒结构、多筒结构、

成束筒结构

5.悬挂结构体系

6.巨型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结构体系

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框架-筒体结构体系

筒中筒结构体系

成束筒结构体系

悬挂结构体系

巨型框架结构体系

1.4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与展望

?(1)建筑高度不断增加;

?(2)建筑功能和用途越来越多;

?(3)各种新型的建筑结构类型和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

第2章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点和结构概念设计

2.1高层建筑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

2.2高层建筑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工作特点

2.3高层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和结构布置

2.4高层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

2.1高层建筑结构上的荷载与作用

2.1.1竖向荷载

1.恒荷载(自重)重力密度按GB50009-2001《建筑结

构荷载规范》查取

2.楼面、屋面活荷载使用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查取

3.活荷载的不利布置

?除当楼面活荷载大于4.0KN/m2时(如储藏室、书库),高层建筑结构一般不考虑,因为:

(1)活荷载占竖向荷载的比例很小(10%20%)

(2)复杂,计算工作量大

?简化做法:按满布方式布置活荷载计算内力后,将框架梁的跨中弯距乘以1.1——1.3的放大系数。

2.1.2风荷载

1.风荷载的标准值KN/m 2

风荷载的标准值

—z 高度上的风振系数

—z 高度处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风荷载体形系数—基本风压(KN/m 2)

(1)基本风压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查取

10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可近似取50年一遇的基本风压*1.1

ωμμβωz s z k =z

βs

μz

μ

ω0

ωs μ

房屋适用高度.

4.2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4.2.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应分为 A 级和 B 级。B 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可较 A 级适当放宽,其结构抗震等级、有关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应相应加严,并应符合本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 4.2.2 A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 4.2.2-1 的规定,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尚应符合本规程第 7.1.2 条的规定。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筒体结构高层建筑,其高度超过表 4.2.2-1 规定时为 b 级高度高层建筑。B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 4.2.2-2 的规 定。 表 4.2.2-1 A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结构体系非抗震设 计 抗震设防 烈度 6 度 7 度 8 度 9 度 框架70 60 55 45 25 框架-剪力墙140 130 120 100 50 剪力墙全部落地 剪力墙 150 140 120 100 60 部分框支剪力墙130 120 100 80 不应采用 筒体框架-核 心筒 160 150 130 100 70 筒中筒200 180 150 120 80 板柱-剪力墙70 40 35 30 不应采用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 等高度; 2表中框架不含异形柱框架结构; 3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4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的结构或Ⅳ类场地上的结构,最大适用高度应适当降低; 5甲类建筑,6、7、8度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法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的要求,9度 时应专门研究; 6 9度抗震设防、房屋高度超过本表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措 施。 表 4.2.2-2 B 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m) 结构体系非抗震设计抗震设防烈度 6 度 7 度 8 度 框架-抗震墙170 160 140 120 剪力墙全部落地剪力 墙 180 170 150 130 部分框支剪力墙150 140 120 100 筒体框架-核心筒220 210 180 140 筒中筒300 280 230 170 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至主要屋面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面的电梯机房、水箱、构架 等高度; 2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指地面以上有部分框支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3平面和竖向不规则的结构或Ⅳ类场地上的结构,表中数值应适当降低; 4 甲类建筑,6、7 度时宜按本地区抗震设法烈度提高一度后符合本表的要求,8 度时应专门研究; 5 当房屋高度超过本表数值时,结构设计应有可靠依据,并采取有效措施。

广工自动控制原理试卷答案

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稳定性 快速性 准确性 稳定性 2、()G s ; 3、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或结构图 信号流图)(任意两个均可) 4、劳思判据 根轨迹 奈奎斯特判据 5 01112()90()()tg T tg T ?ωωω--=--- 6、0()()()()t p p p i K de t m t K e t e t dt K T dt τ=++? 1()(1)C p i G s K s T s τ=++ 7、S 右半平面不存在系统的开环极点及开环零点 二、判断选择题(每题2分,共 20分) 1、A 2、B 3、D 4、C 5、C 6、B 7、A 8、C 9、C 10、D 三、(8分)建立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并求传递函数。 解:1、建立电路的动态微分方程 根据KCL 有 2 00i 10i )t (u )]t (u )t (d[u )t (u )t (u R dt C R =-+- (2分) 即 )t (u )t (du )t (u )()t (du i 2i 21021021R dt C R R R R dt C R R +=++ (2分) 2、求传递函数 对微分方程进行拉氏变换得 )(U )(U )(U )()(U i 2i 21021021s R s Cs R R s R R s Cs R R +=++ (2分) 得传递函数 2 121221i 0)(U )(U )(R R Cs R R R Cs R R s s s G +++== (2分) 四、(共20分) 解:1、(4分) 22222221)()()(n n n s s K s K s K s K s K s K s R s C s ωξωωβ++=++=++==Φ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动态查找表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题目:动态查找表 学院计算机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年级班别2009级 2 班 学号3109005935 学生姓名黄丽敏 指导教师吴伟民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年6月

一. 动态查找表: 抽象数据类型动态查找表的定义如下: ADT DynamicSearchTable {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各个数据元素均含有类型相同,可唯一标识数据元素的关键字 数据关系R:数据元素同属一个集合。 基本操作P: InitDSTable(&DT); 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的动态查找表DT。 DestroyDSTable(&DT)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动态查找表DT。 SearchDSTable(DT,key);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类型相同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DT中存在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函数值为该元素的值或在表中的位置,否则为“空”。 InsertDSTable(&DT,e);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e为待插入的数据元素。 操作结果:若DT中不存在其关键字等于e.key的数据元素,则插入e到DT。 DeleteDSTable(&DT,key);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key为和关键字类型相同的给定值。 操作结果:若DT中存在其关键字等于key的数据元素,则删除之。 TraverseDSTable(DT,visit()); 初始条件:动态查找表DT存在,visit是对结点操作的应用函数。 操作结果:按某种次序对DT的每个结点调用函数visit()一次且至多一次,一旦visit()失败,则操作失败。 }ADT DynamicSearchTable 二. 存储结构定义: 公用头文件DS0.h和宏定义: #include /* EOF(=^Z或F6),NULL */ #include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OK 1 #define N 10 /* 数据元素个数 */ typedef int Status; /* Status是函数的类型,其值是函数结果状态代码,如OK等 */ typedef int KeyType; /* 设关键字域为整型 */ #define EQ(a,b) ((a)==(b)) #define LT(a,b) ((a)<(b))

2021广东工业大学控制工程考研真题经验参考书

今天有时间说一下考研相关的东西。 对于政治,我基本上是跟着李凡老师下来的,不过一点视频也没看,完全是靠着他的那些本书和卷子。《政治新时器》是需要看的,像他说的看一章做一章题,《政治新时器》我差不多是看了两遍,习题册则是做了三遍,政治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也就是一天两个小时那个样子,因为政治题做起来比较顺手,前期就是反复刷题,巩固。后期的话押题卷都会出来,今年好像老师也压得特别准,不过我没做过他的。一定要做完整的试卷,至少是把单选和多选完整的做几遍。选择题多做是非常有意义的,押题卷里面很有可能就合在正式考试里面出现。 至于大题,对于有点基础的同学最后一个礼拜拼命背基本就差不多了。因为一套卷总共就那么五六道大题,把押题卷中的大题背熟就可以了。 政治一般而言是拉不开多少分的。复习的好的考完也大多是70左右,而复习一般的也能够有个60分左右,基本上过线是没问题的。去年的话,大题的答案都是在题干里面,今年估计不会这样了。 英语:从小到大英语就是保命项目,底子比较好,所以在复习时候没有投入太多时间。我的英语是在9月份开始复习的。前期看了《一本单词》和它的配套视频,其实个人觉得这个课程对于语感增强很有作用,因为时间原因我只看了高频词汇部分,个人觉得如果跟我一样准备的比较晚的同学,可以只看高频词汇,认真背诵三遍以上。另外大家也可以看看《木糖英语真题手译版》,这里边对考研高频词汇也进行了总结,非常不错。差不多到10月可以开始做真题。我是先做了英语一的真题,建议底子好的同学可以先做英语一的真题,除了作文,其他都可以写。底子差的同学,做英语一AB篇就可以啦,最重要的不是做题,而是重复做题!!!!。把每篇文章都要逐字逐句的翻译,这样也提高了翻译和写作的水平。另外,在考试前半个月可以开始准备你的作文模板,大小作文各准备一篇。模板不要抄网上现成的,一定要自己整理,整理一篇适合自己的模板,同时也要背一些高级的句型,类似主动语态尽量写成被动,定语尽量写成从句,掌握两到三个高级的句型是作文拿分的亮点。如果实在总结不出来的话,蛋核英语的总结模板可以参考一下。另外蛋核英语微信公众号和木糖英语微信公众号这两个公众号挺不错的,里面有不少干货,大家可以搜索一下相关公众号。 专业课: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包含答案

自动控制原理试卷 一. 是非题(5分): (1)系统的稳态误差有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k 和类型决定的( ); (2)系统的频率特性是系统输入为正弦信号时的输出( ); (3)开环传递函数为)0(2>k s k 的单位负反馈系统能跟深速度输入信号( ); (4)传递函数中的是有量纲的,其单位为 ( ); (5)闭环系统的极点均为稳定的实极点,则阶跃响应是无 调的( ); 二. 是非题(5分): (1)为了使系统的过度过程比较平稳要求系统的相角裕量大于零( ); (2)Bode 图的横坐标是按角频率均匀分度的,按其对数值标产生的( ); (3)对于最小相位系统,根据对数幅频特性就能画出相频特性( ); (4)单位闭环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 ()()(s D s N s G =,劳斯稳定判据是根据)(s D 的系数判闭环 系统的稳定性( );奈奎斯特稳定判据是根据)(s G 的幅相频率特性曲线判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 )。 三. 填空计算题(15分): (1)如图所示:RC 网络,其输出)(t u c 与输入)(t u r 的微分方程描述为 ,假定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传递函数)(s φ= ,该系统在)(1)(t t u r =作用时,有)(t u c = 。 (2)系统结构如图,该系统是 反馈系 统,是 阶系统,是 型系统,若要使系统的放大系数为1,调节时间为0.1秒(取%σ的误差带),0k 应为 ,t k 应

为 。 (3)如果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是) )(()()(b s a s c s k s G +++=,该系统是 阶系统,是 型系统,该系统的稳态位置误差系数为 ,稳态速度误差系数为 ,稳态加速度误差系数为速度误差系数为 。 四. 是非简答题(5分): (1)已知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在右半s 平面的极点数为,试叙述Nyquist 稳定判据的结论。 (2)试叙述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 (3)系统的稳定性不仅与系统结构有关,而且与输入信号有关,该结论是否正确。 (4)增加系统的开环放大倍数,系统的稳定性就变差,甚至变为不稳定,该结论是否正确。 五.计算题(10分) 已知某电路的微分方程为: t t i d t i C t U t U t i R t U d t i t i C t U t U t i R t U ??=+=-=+=)(1)()()()(])()([1)() ()()(22002212111111 其中)(t U i 为输入,)(0t U 为输出,2211,,,C R C R 均为常数,试建立系统方筷图,并求传递函数。 六. 计算题(15分) 某非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如图所示,若),(1*20)(t t r =,(1)求系统的稳态输出)(∞c ,及max c ,超调量%σ和调整时间s t 。(2)试画出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并标出s t 及max c ,)(∞c 。

2015广工操作系统实验报告(文档最后含源码下载地址)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____ 计算机学院______ 专业班级13级计科9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李敏 2015年12月29日

实验一进程调度实验 一、实验目的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调度程序,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设计一个有N个进程共行的进程调度程序。要求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的调度算法(即把处理机分配给优先数最高的进程),时间片轮转算法,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这三种算法。 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 进程的优先数及需要的运行时间可以事先人为地指定(也可以由随机数产生)。进程的到达时间为进程输入的时间。进程的运行时间以时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每个进程的状态可以是就绪W(Wait)、运行R(Run)、或完成F(Finish)三种状态之一。 就绪进程获得CPU后都只能运行一个时间片。用已占用CPU时间加1来表示。 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消该进程,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还未达所需要的运行时间,也就是进程还需要继续运行,此时应将进程的优先数减1(即降低一级),然后把它插入就绪队列等待CPU。每进行一次调度程序都打印一次运行进程、就绪队列、以及各个进程的PCB,以便进行检查。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要进程都完成为止。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BM-PC或兼容机 软件环境:C++、C语言编程环境 四、实验方法 1、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最高优先数优先”调度算法的基本思想是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中优先数最高的进程。 静态优先数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并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动态优先数是指进程的优先数在创建进程时可以给定一个初始值,并且可以按一定原则修改优先数。 例如:在进程获得一次CPU后就将其优先数减少1。或者,进程等待的时间超过某一时限时增加其优先数的值,等等。 2、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轮转法”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轮转法可以是简单轮转法、可变时间片轮转法,或多队列轮转法。 简单轮转法的基本思想是:所有就绪进程按FCFS排成一个队列,总是把处理机分配给队首的进程,各进程占用CPU的时间片相同。如果运行进程用完它的时间片后还为完成,就把它送回到就绪队列的末尾,把处理机重新分配给队首的进程。直至所有的进程运行完毕。 3、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的基本思想是:

广东工业大学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4个选项中,只有1 项符合答案要求,错选、多选,该题不给分) 1.以下对地球大气层结构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球纬度的增加而降低。 B.暖层空气处于高度的电离状态,故存在着大量的离子和电子。 C.平流层的气温几乎不随高度变化。 D.中间层的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该层空气不会产生强烈的对流运动。 2.目前,我国排放大气污染物最多的是()。 A. 工业生产。 B.化石燃料的燃烧。 C. 交通运输。 D. 生态环境破坏。 3.烟囱上部大气是不稳定的大气、而下部是稳定的大气时,烟羽的形状呈() A. 平展型。 B.波浪型(翻卷型)。 C.漫烟型(熏蒸型)。 D.爬升型(屋脊型)。 4.尘粒的自由沉降速度与()的成反比。 A.尘粒的密度。 B.气体的密度。 C.尘粒的粒径。 D.气体的粘度。 5.处理一定流量的气体,采用()净化时,耗用的能量为最小。 A.重力除尘装置。 B.惯性除尘装置。 C.离心力除尘装置。 D.洗涤式除尘装置。

6.电除尘装置发生电晕闭塞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烟尘的电阻率小于104? cm。 B.烟尘的电阻率大于1011? cm。 C.烟气温度太高或者太低。 D.烟气含尘浓度太高。 7.在以下关于德易希方程式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德易希方程式概括了分级除尘效率与集尘板面积、气体流量和粉尘驱进速度之间的关 系。 B.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也相同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 式。 C.当粒子的粒径相同且驱进速度不超过气流速度的10?20%时,德易希方程式可作 为除尘总效率的近似估算式。 D.德易希方程式说明100%的分级除尘效率是不可能的。 8.直接应用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含尘气流阻力的前提是()。 A.颗粒雷诺数Re p < 1,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B. 1 v Re p v 500,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C.500 v Re p v 2X 105,颗粒直径大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D.颗粒雷诺数Re p w 1,颗粒直径小于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 9.在以下有关填料塔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产生“塔壁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塔径与填料尺寸的比值太小。 B.填料塔是一种具有固定相界面的吸收设备。 C.当烟气中含有悬浮颗粒物时,填料塔中的填料容易堵塞。 D.填料塔运行时的空塔气速一定要小于液泛气速。 10.在以下有关气体吸附穿透曲线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处理气体量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B.穿透曲线的形状取决于固定吸附床的操作条件。 C.穿透曲线表示吸附床床层厚度与出口气体中污染物浓度之间的函数关系。 D.穿透曲线斜率的大小可以反映吸附过程速率的快慢。 11.在以下石灰或石灰石湿式洗涤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反应式中,()是对吸收过程 不利的反应。

广工_操作系统_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院_____计算机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软件工程________ 班级______ ________ 学号_____ _______ 姓名_______ _________ 指导教师 (2010年10 月)

学号:姓名:协作者:________ 实验__一__题目__ 进程调度___第周星期___ 一、实验目的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调度程序,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和要求 编写并调试一个模拟的进程调度程序,采用“轮转法”调度算法对五个进程进行调度。 ·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的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 ·进程的优先数以及需要的运行时间事先由人为指定(也可以随机数产生)。 ·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销该进程,如果还未达到,则把它送回队尾。 三、实验主要仪器设备和材料 实验环境 硬件环境:IBM-PC 或兼容机 软件环境:C语言编程环境 四、实验原理及设计方案 1、实验原理 将程序顺序的输入进程队列后,开始执行程序,当运行了一个时间片后,如果进程所占的CPU时间达到所需的运行时间时,该进程完成,并撤销该进程,否则则把进程送回队尾。 2、设计方案 用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输入进程名称,优先级,运行时间后,通过模拟系统对进程采用“轮转法”调度,得到各个时间片进程的运行情况。 3、相关数据结构的说明 struct pcb // 定义进程控制块 PCB {

建筑高宽比

关于建筑结构高宽比的思考 摘要:高宽比是结构抗侧刚度,整体稳定,抗倾覆能力,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的宏观控制指标,以最小投影宽度,等效宽度等合理指标控制高宽比,对高层建筑突破高度比限值后采取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高宽比限值高宽比计算抗侧刚度最小投影宽度等效宽度 1 前言 房屋的高宽比是指房屋的总高度与总宽度(最小宽度)的最大比值,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有些设计人员往往把握不好高宽比的取值,以及规范、规程中高宽比限值的实际意义,特别是高层建筑,超过规范、规程的高宽比限值的建筑,不知道如何着手,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清房屋高宽比的计算方法,以及规范、规程中有关高宽比限值的实际意义,探讨高层建筑中超过高宽比限值的建筑在设计中的产生问题解决方法。 我国现行的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中,并无高宽比限值,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对高层建筑规定: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规范中表4.2.3—1表中规定数值,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高度比不宜超过规范中表4.2.3—2表中数值,均没有把高宽比作为一项限制指标,是“适用的最大高宽比”,即当高宽比超过这个规定值时,规程中的内容不一定完全适用,需经设计人员采取一定的措施,通过计算、构造来满足有关要求,以保安全。 2 高宽比与结构的抗侧刚度,整体稳定,抗倾覆能力的关系 2.1 建筑应具有充分的刚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侧向刚度为主要考虑的因素,这是因为必须限制水平位移,防止产生二阶P~△效应使建筑失稳,另外必须控制位移在一个相当小的范围内,使结构处于弹性状态,对于混凝土结构需要限制裂缝不超过允许范围,保证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完好,避免产生明显的损伤,还有结构必须具有充分的刚性,用以防止动力运动较大时对居住者产生不舒适感,避免柔性状态工作以致使建筑过于敏感。抗侧刚度的主要控制参数,我国有关规范均采用控制层间位移角来实现,即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 =Qi ,实际上,高层建筑的侧向刚度控制,就是通过对其层间位移角加以控制而实现的,而层间位移的控制就是对构件的截面大小、刚度大小、抗侧构件的设置,如平面的设置(框架跨数、剪力墙间距)等,竖向的设置(高度、层数、层高),这样就关联到了整个建筑的高宽比这样一个宏观控制的相对指标。 2.2 结构的稳定设计,主要是控制和验算结构在风或地震作用下,重力荷载产生的P~△效应对结构性能降低的影响,以及由此引起的结构失稳。通过计算

广东工业大学教学大纲编写意见

广东工业大学教学大纲编写意见 广东工业大学教务处 根据广东工业大学《关于做好今年上半年迎接本科教学评估有关工作的通知》(广工大教字〔2004〕9号)要求,现对编写《广东工业大学本科专业主干课程教学大纲》(交稿时间为2004年6月30日)、《广东工业大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交稿时间为2004年3月30日)和《广东工业大学实习大纲》(交稿时间为2004年5月30日)的有关事项提出以下意见,供编写时参考。 一、基本要求 1.课程教学大纲是执行专业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是编写教材、组织教学、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和教学管理的主要依据,由主讲教师会同课程小组起草,教研所(室)审订,学院、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两级审批后实施。 2.课程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任务),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 教学的基本要求,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等。 3.课程的性质和目的(任务)是课程教学大纲的核心,要写明本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 的地位及作用,学生学习本课程后知识、能力等方面应达到的目标和要求。 4.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根据课程目的对课程内容安排的一个总设计,应分章节按要求学生掌握的程度详细编写。 5.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对已确定的课程内容进行实施的要求和达到教学目的要采取的 措施,应按各个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验、作业、课程设计、考试等逐一设计、规划。 6.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在于说明本课程的先修课及后续课及其联系与分工, 避免课程内容重复,并使之具有较好的衔接性。 7.课程教学大纲中指定的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应择优选择,且与设定的教学内容能较 好的吻合。 8.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要符合时代要求,要突出体现教育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育思想的转 变。

数据结构-树的实现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设计性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 ____ 题目名称 学生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0 年 7 月 6 日

抽象数据类型:树的实现 一.需求分析 树形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其中以树和二叉树最为常用,直观来看,树是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内部结构。树的结构在客观世界广泛存在,如人类社会的族谱和各种社会组织机构都可以用树来形象表示。树在计算机领域中也得广泛应用,如在编译程序中,可用树来表示源程序的语法结构,又如在数据库系统中,树形结构也是信息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 二.实验目的 对某个具体的抽象数据类型,运用课程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合理的数据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该抽象数据类型的全部基本操作。通过本设计性实验,检验所学知识和能力,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达到熟练地运用本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及技术的目的。 三.实验环境 1、硬件:PC机 2、软件:Microsoft V isual C++ 6.0 四.设计说明 本程序采用树的二叉链表(孩子指针-兄弟指针-双亲指针)存储表示,以下是树的结构定义和基本操作: ADT Tree{ 数据对象D:D是具有相同特性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数据关系R: 若D为空集,则称为空树; 若D仅含有一个数据元素,则R为空集,否则R={H},H是如下二元关系: (1) 在D中存在唯一的称为根的数据元素root,它在关系H下无前驱; (2) 若D-{root}≠NULL,则存在D-{root}的一个划分D1,D2,D3, …,Dm(m>0),对于任意j ≠k(1≤j,k≤m)有Dj∩Dk=NULL,且对任意的i(1≤i≤m),唯一存在数据元素xi∈Di有∈H; (3) 对应于D-{root}的划分,H-{,…,}有唯一的一个划分H1,H2,…,Hm(m>0),对任意j≠k(1≤j,k≤m)有Hj∩Hk=NULL,且对任意i(1≤i≤m),Hi是Di 上的二元关系,(Di,{Hi})是一棵符合本定义的树,称为根root的子树。 基本操作P: InitTree(&T); 操作结果:构造空树T。 DestroyTree(&T); 初始条件:树T存在。 操作结果:销毁树T。 CreateTree(&T,definition); 初始条件:definition给出树T的定义。 操作结果:按definition构造树T。 ClearTree(&T);

数据结构实验答案(1)

重庆文理学院软件工程学院实验报告册专业:_____软件工程__ _ 班级:_____软件工程2班__ _ 学号:_____201258014054 ___ 姓名:_____周贵宇___________ 课程名称:___ 数据结构 _ 指导教师:_____胡章平__________ 2013年 06 月 25 日

步骤#define ERROR 0 #define TRUE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ElemType int #define MAXSIZE 100 /*此处的宏定义常量表示线性表可能达到的最大长度*/ typedef struct { ElemType elem[MAXSIZE]; /*线性表占用的数组空间*/ int last; /*记录线性表中最后一个元素在数组elem[ ]中的位置(下标值),空表置为-1*/ }SeqList; #include "common.h" #include "seqlist.h" void px(SeqList *A,int j); void main() { SeqList *l; int p,q,r; int i; l=(SeqList*)malloc(sizeof(SeqList)); printf("请输入线性表的长度:"); scanf("%d",&r); l->last = r-1; printf("请输入线性表的各元素值:\n");

{ scanf("%d",&l->elem[i]); } px(l,i); printf("请输入要插入的值:\n"); scanf("%d",&l->elem[i]); i++; px(l,i); l->last++; for(i=0; i<=l->last; i++) { printf("%d ",l->elem[i]); } printf("\n"); } void px(SeqList *A,int j) { int i,temp,k; for(i=0;ielem[i]elem[k]) {temp=A->elem[i]; A->elem[i]=A->elem[k]; A->elem[k]=temp; }}

广东工业大学机械工程控制基础试卷和答案

1 学 院: 专 业: 学 号: 姓 名: 装 订 线 广东工业大学考试试卷 ( B ) 课程名称: 控制工程 试卷满分 100 分 考试时间: 2011 年 12 月2 日 (第 14 周 星期 五)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总分 评卷得分 评卷签名 复核得分 复核签名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答案填在答题纸上) 1、自动控制系统按输出变化规律可分为 、 和 。 2、某系统的传递函数为2360 ()56 s G s s s +=++ ,其零点为 ,放大系 数为 ,极点为 、 。 3、控制系统中常用的几种典型的实验输入信号为: 、 和 。 4、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为 。 5、 和 总称为系统的频率特性。 6、根据校正环节在系统中的连接方式,校正可分为: 、 和 。 7、采用PI 校正,系统的稳态误差 ,但相位裕度 ,稳定程度 。 二、(10分)求系统的微分方程,并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 R 2 C R 1 u i u o

2 三、(10分)通过方框图的等效变换求取如下图所示系统的传递函数C(s )/R(s ),并绘 制主要步骤的方框图。 +_ +_ + _ () C s () R s 1 G 3 G 2 G 1 H 2 H + 四、(10分)已知某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10 ()10 G s s = +,试求()1x t t =+时该系统的输出()y t 。 五、(10分)已知单位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32 2550 ()5K s G s s s += +。当系统的输入信号 为2()10x t t =+时,求系统的稳态误差? 六、(10分)设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1 k G s s = +,当作用输入信号()3cos(230)i x t t =-时,试求系统的频率特性及稳态输出。 七、(10分)试绘制传递函数40(5)(2) ()(40) s s G s s s ++= +的系统的对数幅频特性曲线。 八、(10分)系统的传递函数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已知) 2)(1(2 )(++= s s s G ,试求闭环 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用Routh 判据判断系统稳定时的K 的取值范围。 1 21 +s 1 -K )(s X i - + ) (s G + + () Xo s

数据结构实验一 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 实验一线性表的基本操作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线性表的定义; 2、掌握线性表的基本操作,如建立、查找、插入和删除等。 二、实验内容 定义一个包含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的顺序表和链表(二选一),使其具有如下功能: (1) 根据指定学生个数,逐个输入学生信息; (2) 逐个显示学生表中所有学生的相关信息; (3) 根据姓名进行查找,返回此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4) 根据指定的位置可返回相应的学生信息(学号,姓名,成绩); (5) 给定一个学生信息,插入到表中指定的位置; (6) 删除指定位置的学生记录; (7) 统计表中学生个数。 三、实验环境 Visual C++ 四、程序分析与实验结果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2

typedef int Status; // 定义函数返回值类型 typedef struct { char num[10]; // 学号 char name[20]; // 姓名 double grade; // 成绩 }student; typedef student ElemType; typedef struct LNode { ElemType data; // 数据域 struct LNode *next; //指针域 }LNode,*LinkList; Status InitList(LinkList &L) // 构造空链表L { L=(struct LNode*)malloc(sizeof(struct LNode)); L->next=NULL;

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房屋适用高度和高宽比 4.2.1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应分为A级和B级。 B级高度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和高宽比可较A级适当放宽,其结构抗震等级、有关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应相应加严,并应符合本规程有关条文的规定。 4. 2.2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 4.2.2-1的规定,具有较多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尚应符合本规程 第7.1.2条的规定。 框架-剪力墙、剪力墙和筒体结构高层建筑,其高度超过表 4.2.2-1规定时为B级高度高层建筑。 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4.2.2-2的规定。 4. 2.3 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4.2.3-1的数值;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高宽比不宜超过表

4.2.3-2的数值。 7. 1.2高层建筑结构不应采用全部为短肢剪力墙的剪力墙结构。 1 / 3 短肢剪力墙较多时,应布置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形成短肢剪力墙与筒体(或一般剪力墙)共同抵抗水平力的剪力墙结构,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其最大适用高度应比本规程表 4.2.2-1中剪力墙结构的规定值适当降低,且7度和8度抗震设计时分别不应大于100m和60m;2抗震设计时,筒体和一般剪力墙承受的第一振型底部地震倾覆力矩不宜小于结构总底部地震倾覆力矩的50%;3抗震设计时,短肢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应比本规程表 4.8.2规定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提高一级采用;4抗震设计时,各层短肢剪力墙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产生的轴力设计值的轴压比,抗震等级为 一、二、三时分别不宜大于 0.5、 0.6和 0.7;对于无翼缘或端柱的一字形短肢剪力墙,其轴压比限值相应降低 0.1;5抗震设计时,除底部加强部位应按本规程

数据结构实验四五六

数据结构实验 实验四、图遍历的演示。 【实验学时】5学时 【实验目的】 (1)掌握图的基本存储方法。 (2)熟练掌握图的两种搜索路径的遍历方法。 【问题描述】 很多涉及图上操作的算法都是以图的遍历操作为基础的。试写一个程序,演示连通的无向图上,遍历全部结点的操作。 【基本要求】 以邻接多重表为存储结构,实现连通无向图的深度优先和广度优先遍历。以用户指定的结点为起点,分别输出每种遍历下的结点访问序列和相应生成树的边集。 【测试数据】 教科书图7.33。暂时忽略里程,起点为北京。 【实现提示】 设图的结点不超过30个,每个结点用一个编号表示(如果一个图有n个结点,则它们的编号分别为1,2,…,n)。通过输入图的全部边输入一个图,每个边为一个数对,可以对边的输入顺序作出某种限制。注意,生成树的边是有向边,端点顺序不能颠倒。 【选作内容】 (1)借助于栈类型(自己定义和实现),用非递归算法实现深度优先遍历。(2)以邻接表为存储结构,建立深度优先生成树和广度优先生成树,再按凹入表或树形打印生成树。 (3)正如习题7。8提示中分析的那样,图的路径遍历要比结点遍历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再写一个路径遍历算法,求出从北京到广州中途不过郑州的所有简单路径及其里程。 【源程序】 #include #include #include #define MAX_VERTEX_NUM 20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define TRUE 1 #define OK 1 #define FALSE 0 #define ERROR 0

广工操作系统实验2014 2015

操作系统实验报告 学生学院计算机学院 专业班级X级网络工程2班 学号 311X 学生姓名 X 指导教师 X 2013年12月26 日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 2 班学号:X 姓名:X 协作者:________ 教师评定: 实验__一__题目_实验一进程调度 实验__二__题目_实验二作业调度 实验__三__题目_实验三储存管理空间的分配与回收模拟

计算机学院网络工程专业 2 班学号:31X6 姓名:X 协作者:________ 教师评定: 实验题目___实验一进程调度 一、实验目的 用高级语言编写和调试一个进程调度程序,以加深对进程的概念及进程调度算法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 设计一个有N个进程并发的进程调度程序。要求采用最高级优先数优先算法。 每个进程有一个进程控制块PCB表示。进程控制块可以包含如下信息:进程名、优先数、到达时间、需要运行时间、已用CPU时间、进程状态等等。进程的优先数以及需要的运行时间可以事先人为地指定。进程的到达时间为进程输入的时间。进程的运行时间以及时间片为单位进行计算。 每个进程的状态可以是未准备N(no ready)、就绪W(wait)、运行R(run)、完成F(finish)四种状态之一。 就绪进程获得CPU后就只能进行一个时间片。用已占用CPU时间加1来表示。 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销该进程,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还未到达所需要的运行时间,也就是进程还需要继续运行,此时,应将进程的优先数减1,然后把它插入就绪队列等待CPU。每进行一次调度程序都打印一次运行进程、就绪队列、以及各个进程的PCB,以便进程检查。 重复以上过程,知道所有进程完成为止。 三、实验方法、步骤、方案 1、动态优先数时间片轮转法:采用时间片轮转法和动态优先数算法的混合思想:一开始给予任务赋予优先数,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已达到所需要的运行时间,则撤销该进程,如果运行一个时间片后进程的已占用CPU时间还未到达所需要的运行时间,也就是进程还需要继续运行,此时,应将进程的优先数减1(即满足动态优先数),然后比较队列的优先数,并把该任务插入比该任务现在的优先数还大的进程的最前面。然后继续进行下一个时间片,直到所有进程完成为止。 2、开放式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采用多级反馈队列调度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当一个新进程进入内在后,首先将它放入第一个队列的末尾,按FCFS原则排队等待高度。当轮到该进程执行时,如能在该时间片内完成,便可准备撤离系统;如果它在一个时间片结束时尚为完成,调度程序便将该进程转入第二队列的末尾,再同样地按FCFS原则等待调度执行,以此类推。开放式实现:允许完成一个时间片后插入进程,对该进程的插入方式是:插入第一队队列的末端。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题目:单词(词组)检索 现在有一个英文字典(每个单词都是由小写的'a'-'z'组成)单词量很大,达到100多万的单词,而且还有很多重复的单词。此外,我们现在还有一些Document,每个Document 包含一些英语单词。针对这个问题,请你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组织这些数据,使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尽可能低,并且解决下面的问题和分析自己算法的时间复杂度。 1)基本型问题 (1)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将所有的英文单词生成一个字典Dictionary。 (2)给定一个单词,判断这个单词是否在字典Dictionary中。如果在单词库中,输出这个单词总共出现的次数。否则输出NO。 2)扩展型问题 (3)给定一个单词,按字典序输出字典Dictionary 中所有以这个单词为前缀的单词。例如,如果字典T={a,aa, aaa, b, ba}, 如果你输入a,那么输出应该为{a, aa, aaa}。

(4)给定一个单词,输出在Dictionary 中以这个单词为前缀的单词的出现频率最高的10个单词,对于具有相同出现次数的情况,按照最近(即最后)插入的单词优先级比较高的原则输出。 (5)输出Dictionary中出现次数最高的10个单词。 3)高级型问题 (6)现在我们有一些Document,每个Document 由一些单词组成,现在的问题就是给你一个word,检索出哪些Document包含这个word,输出这些Document的DocumentID(就如同搜索引擎一样,即输入一些关键字,然后检索出和这些关键字相关的文档)。 (7)在第(6)问中,我们只考虑了一个word 在哪些Document 中的情况,我们进一步考虑2个相邻word的情况,检索出同时包含这两个相邻word的DocumentID。 4)挑战型问题 (8)现在我们再对(7)的问题进行扩展,把(7)中的只检索相邻2个word 推广到可以检索多个word(即连续的k个word,其中k>=2),检索出同时包含k个连续word 的DocumentID。 二、设计思路: 对于(1)问,题目要求选择适当的数据结构将一百二十多万个英文单词生成一个字典。我采用经典字典树结构进行构造,每个节点包括频度,时间,和后继二十六个指针。其中频度为单词的频度,若该字母为单词的最后一个字母,则该字母的pin为该单词的频度,否则

广东工业大学试验室名称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室名称(中英文)

15 单位 中英文名称(实验室编码) 计算 机学 院 17 计算机体系结构 实验室Computer Architectures & Orga ni zati on Lab 1701 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分室 Computer Organi zati on Lab 接 口与通讯实验分室 In terface & Communi cati on Lab 170101 170102 计算机软件工程 实验室Computer Software Engin eeri ng Lab 1702 现代计算机技术 实验室1703 Modern Computer Tech no logy Lab 智能工程实验分室 Intelligent Engineering Lab 软件实验分室 Computer Software Lab. 170103 170201 图象处理和图形学实验分室 170202 Image Process ing & Computer Graphics Lab 网 络安全实验分室 Network Security Lab 软件测试实验分室 Software Testi ng Lab SUN 工作站实验分室 SUN Work Station Lab 170203 170204 170301 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分室 170302 Computer Network Engin eeri ng Lab 网络测试与分析实验分室 Network Testi ng & Analysis Lab 170303 广东省高等学校教学 型重点实验室 计算机与网络实验教 学示范中心(省级)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 材料 与能 源学 院 18 金属腐蚀与防护实验室 Metal Corrosi on & Protection Lab 1802 金相显微镜实验室 Metallographical Microscope Lab 1803 物理性能实验室 Physical Property Lab 1804 高分子材料制备实验室 Polymer Materials Preparation Lab 1805 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实验室 Polymer Materials Structure & Properties Lab 1806 高分子材料成型实验室 Polymer Materials Process ing Lab 1807 热工基础实验室 Basic Thermal Engin eeri ng Lab 1808 制冷与空调实验室 Air Con diti oning & Refrigerati on Lab 1809 微电子器件工艺实验室 Microelectr onic Device & Tech no logy Lab 1810 1811 电子元器件测试实验室 Electr onic Device Measureme nt Lab 电子功能材料实验室 Electr onic Functional Materials Lab 1812 材料成型及控制实验室 Material Process ing & Con trol Lab 1813 1801 1814 热处理实验室 Heat Treatme nt Lab 模具技术实验室 Die & Mould Techn ology Lab 功能材料的制 备与应用技术 实验室 Preparatio n & 无机纳米材料分室 181501 Inorganic Nan ophase Materials Lab 181502 非晶态材料分室 Amorphous Materials Lab 广东省高等学校 科研型重点实验 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