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肥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编号:SM-ZD-73107 肥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肥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简介:该规程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1. 操作者应按安全操作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防尘口罩、工作服、严禁穿拖鞋上班。 2. 混料前应检查各种混料机、送料机输送带、加料器是否正常,润滑油是否足够,电器是否安全。 3. 进入地沟查看必须停机后方可进入,且不得少于两人。 4. 进入地沟清理积料或维修设备时,必须停机后方可进入,且不得少于两人。 5. 先开动混料机,投料时必须按照配方比例准确投料,每次的碾混料量不得超过设备容量。 6. 混料设备运转时,不得接近,更不得用手触摸运转中的任何物件。混料人员倒料时不得踏入篦子,如发现一次扣发当事人当日工资。 7. 设备启动前由带班班长下达指令先给信号后启动,并要按设备操作程序启动或停止。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规范工艺操作,保证工艺规程的严格、完整的执行,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有机肥车间的工艺生产和工艺管理。 三、有机肥产品定义: 以畜禽粪便及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有机肥用编织袋包装,每袋净含量40kg。 四、原辅料配比技术规程 1.原料及辅料 (1)原料:烟沫、褐煤、养殖场畜禽粪便、磷矿渣等。 (2)辅料:CM菌种等。 2.原辅料要求 烟沫保证水分10%以下,有机质60%以上;褐煤水分20%以下,有机质50%以上,腐植酸30%以上;粪便水份控制在85%以下,以保证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及堆肥前处理的水份控制。原料不得夹杂有其它较明显的杂质。菌种由自己生产,活菌数保证2亿cfu/g,杂菌率≤30%。 3.配比工艺要求 (1)原辅料:C/N比控制在23-28。

(2)含水量:原料配比含水量控制在25%-40%。 (3)容重控制在0.4-0.8g/cm3。 五、堆肥发酵生产技术规程 1. 工艺流程 前处理---主发酵---后熟发酵---后加工。 2.主要工艺条件 (1)前处理的原料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规程。 (2)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菌剂后将菌剂与原辅料混匀,并使堆肥的起始微生物含量达106 个/g以上。 (3)堆高大小:自然通风时,高度1.0-1.5米,宽1.5-3.0米, 长度任意。 (4)温度变化: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堆肥温度一般在50-60℃,最高时可达70-80℃。温度由低向高现逐渐升高的过程,是堆肥无害化的处理过程。堆肥在高温(45-65℃)维持10天,病原菌、虫卵、草籽等均可被杀死。 (5)翻堆:堆肥温度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小时后开始翻堆,(但当温度超过70度时,须立即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 3.发酵方式:平地堆置发酵 将原料和发酵菌,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25%-40%,堆成宽约2米、高约1.5米的长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而定。每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按照OFDC有机认证标准,结合品种特性、本地生产条件和往年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制定本规程如下: 1.选地: 1.1 选择土壤肥力中下等、岗平地、中性土壤中指小麦为宜。不宜在低洼地中指小麦。小麦适宜的土壤PH值范围较大——PH6.5~7.5之间均可,不宜在酸性土壤栽培小麦。 2.整地 2.1整地要求整平耙细,田间无大土块和暗坷拉。每平方米耕层内直径大于5厘米的地块应少于3个;无较大的残株、残茬;翻耕22厘米以上;耙茬深度12~15厘米;耕松深度25厘米以上。达到播种状态 2.2 必须伏、秋翻整地。 3、播种: 3.1选种:应选用适合本地特点的优良品种,经过风、筛选后纯度在90%以上,发芽率在90%以上。剔除病粒、瘪粒。 3.2播期:应在土壤解冻深度达5—7厘米时,掌握墒情,适时播种。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的小麦最佳播种期为3月末4月上旬。 3.3密度:密度过大,容易倒伏。密度过小,分蘖多,主穗与分蘖穗之间差异很大、而且熟期不一致。 早熟品种一般公顷保苗700—750万株,中熟品种公顷保苗650—700万株。公顷播种一般为280—300千克左右。 3.4播深:播种深度为3—4厘米。 3.5要求 3.5.1播种之前对角耙地一遍。以便灭草。若播种前耙地灭草效果好,则生长期间基本上不需再除草。 3.5.2播种不漏、不断条。 3.5.3播种深浅一致。 3.5.4播种覆土一致。

3.5.5播后及时镇压。 4、田间管理 4.1“苗耙” 4.1.1“苗耙”必须掌握“三情”——草情、苗情、地情。草情——大部分杂草已经发芽、处在即将出土的白芽期:地情——地面平坦,地表无残枝、残茬;苗情——三叶期。 4.1.2“苗耙”工具:一般使用中型钉齿耙或红星耙 4.1.3“苗耙”要求: 4.1.3.1作业慢速。 4.1.3.2斜向作业 4.1.3.3耙深不得超过播种深度。 4.1.3.4作业在露水干后进行。 4.1.4.5经常清除钉齿间残枝枯草堵塞。 4.2压青苗:压青苗具有提墒、促根、增蘖和防止倒伏等特点。小麦压肝苗的最佳适宜时期是“三叶期”。压青苗应根据苗情、墒情适时采用“V”型镇压器进行镇压2—3次。压苗程度以将苗压倒,叶片压伤但不折断为宜。 4.3视情况进行人工拔草。 4.4扬花期如若干旱时应进行灌溉。 5、收获 5.1机械联合收获作业:机械联合收获作业应在晚熟期进行。联合收割机在麦田中一次可完成收割、脱料、清离秸杆。 5.2割晒分段收获作业:当80%植株进行蜡熟初期时,先用割晒机割倒小麦植株,凉晒几日后,再用脱粒机拾禾、脱粒。 6、收后初加工 当小麦子粒含水量降到13%以下时,应该清选、初加工、装袋、入库。可选用大麦除芒机除芒,用清粮机除去杂质。入库时应选择早、晚进行,不在中午高温条件下进行,防止温度高引起子粒发烧。

玉米种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GB/T 17315-1998 前言 为规范玉米杂交种制种技术,保持品种的纯度和优良种性,使其能较长时间地应用于生产,特制定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种技术操作规程。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都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全国种子总站、北京市种子管理站、辽宁省种子管理站、黑龙江省种子管理局、陕西省种子管理站、广西壮族自治区农科院玉米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扬宝、丰宪法、吴彩兰、张兆雄、廖琴。 本标准委托农业部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解释。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1998年4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 17315-1998 玉米杂交种繁育制种技术操作规程 Rules of oper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of maize hybrid seed 1 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全国杂交玉米各类种子的生产,由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种子管理部门组织实施。 本规程规定了玉米杂交种繁育种子的类别、各类种子的生产方法和田间纯度检查等内容。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3543.1~3543.7-1995 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 GB 4404.1-1996 粮食作物种子禾谷类 3 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亲本种子parental seed 3.1.1 育种家种子 breeder seed 指育种家育成的遗传性状稳定的最初一批自交系种子。 3.1.2 自交系原种 basic seed of inbred line 由育种家种子直接繁殖出来的或按照原种生产程序生产,并且经过检验达到规定标准的自交系原种种子。 3.1.3 自交系良种 quality seed of inbred line 指直接用于配制生产用杂交种的自交系种子。 3.1.4 亲本秭妹种 parent of intervarietal crossing 指经过鉴定,两个亲缘关系相近的姐妹系间杂交种,是配制改良单交种的亲本种子。 3.1.5 亲本单交种 parent of single cross 指配制三交种、双交种时使用的单交种 3.2 生产用杂交种 hybrid for production 指各种直接用于生产的杂交玉米一代种子。它主要包括:单交种、三交种、双交种及顶交种。 4 自交系种子生产 自交系原种和良种必须有一定的储备,可以采用一次繁殖、分批使用方法。

有机肥规程

浙江有限公司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有机肥产品 以畜禽粪便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有机肥用编织袋包装,每袋净含量20kg。 二、原辅料配比技术规程 1.原料及辅料 (1)原料:养殖场畜禽粪便。 (2)辅料:木屑、谷糠粉及菇渣等废弃材料。 2.原辅料要求 (1)粪便水份控制在85%以下,以保证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及堆肥前处理的水份控制;粪便不得夹杂有其它较明显的杂质。 (2)辅料要具有良好吸水性和保水性、粒径不大于2cm、不得夹带粗大硬块。 3.配比工艺要求 (1)原辅料:C/N比控制在23-28。 (2)含水量:配比后猪粪的含水量控制在52%-68%。 (3)容重控制在0.4-0.8g/cm3。 三、堆肥发酵生产技术规程 1. 工艺流程

前处理---主发酵---后熟发酵---后加工。 2.主要工艺条件 (1)前处理的原料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规程。 (2)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菌剂后将菌剂与原辅料混匀,并使堆肥的起始微生物含量达106 个/g以上。 (3)堆高大小:自然通风时,高度1.0-1.5米,宽1.5-3.0米,长度任意。 (4)温度变化: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堆肥温度一般在50-60℃,最高时可达 70-80℃。温度由低向高现逐渐升高的过程,是堆肥无害化的处理过程。堆肥在高温(45-65℃)维持10天,病原菌、虫卵、草籽等均可被杀死。 (5)翻堆:堆肥温度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小时后开始翻堆,(但当温度超过70度时,须立即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 3.发酵方式:平地堆置发酵 将畜禽粪、谷糠粉及菇渣等物料和发酵菌,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55-65%,堆成宽约2米、高约1.5米的长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而定。每2-5天可用机械或人工翻垛一次,以提供氧气、散热和使物料发酵均匀,发酵中如发现物料过干,应及时在翻堆时喷洒水分,确保顺利发酵,如此经40-60天的发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有机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小麦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有机生产管理措施及收获要求。 本规程适用于****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机生产基地。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3095-1996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T 19630.1~19630.4-2005 有机产品国家标准 3 定义 本手册引用GB/T19630.1~4-2005《有机产品》中的定义。 4 有机种植技术规程 4.1 生产基地环境条件 4.1.1 公司有机生产基地位于**新围垦区,产地区域及上风没有对产地环境构成威胁的污染源。地势高燥、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理化性状良好,为富含有机质的砂质土壤。大气、水质、土壤条件均符合有机食品产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适于有机小麦生产。 4.4.2 有机和常规生产区域之间有河流和道路等缓冲带,能防止临近常规地块的禁用物质的漂移。 4.1.3 在有机生产区域周边有天敌的栖息地,能提供天敌活动、产卵和

寄居的场所,提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控制能力。 4.2 种子 4.2.1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经审定推广的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的品种。禁止使用转基因种子。 4.2.2 种子质量 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含水量不高于13%。 4.2.3 种子处理 用90℃热水边倒边搅拌种子,5秒后加入凉水,使水温降至550C,搅拌至不烫手为止,再浸种6小时。 4.3 耕整地 进行秋耙茬,做到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耙茬应采取对角线法,不漏靶,不拖耙,耙后地表平整,垄沟与垄台无明显差别,沿作业垂直方向在4m宽的地面上,高低差不大于3cm。耙后应及时填压,以防跑墒。不漏压,不拖堆。耕整地作业后,要达到上虚下实,地面平整,表土元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每平方米5cm直径的地块不得超过5个。 4.4 播种 4.4.1播期 秋萝卜收获后及时整地,准备小麦播种,一般在11月中旬。 4.4.2 播法采用15cm单条播,隔行播种,间隔一行等来年种西瓜。 4.4.3 播深播种镇压后的深度为3-4cm,误差为±1cm。 4.4.4 密度播种密度为常规播种量的一半,提倡精量播种。 4.4.5 播种质量秋整地的地块,做到耢平后及时播种,播种、镇压复式作业或连续作业。播种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播量,总播量误差为±2%,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覆土严密,地头整齐,种满种严。 4.5 施肥原则 以施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粪肥为好,也可以施用以秸秆、落叶、湖草、泥炭、绿色植物为主的堆肥、绿肥,或施用经过认证许可在有机产

有机肥产品质量管理规定

有机肥产品质量管理规定 一、车间人员及组织机构 车间主任1人:负责全面工作 车间副主任1人:负责生产技术工作 车间技术员1人:负责有机肥生产的技术工作,包括新产品的研发,日常化验和检验工作产品销售员1人:负责对外销售,包括寻找销售商,直销和政府采购等一切销售工作 翻抛车、铲车司机1人:负责驾驶翻抛车、铲车及简单维修工作 筛选工、包装工3-4人:负责生产后期的有机肥分筛配方和包装工作 二、车间生产条件 1.厂房及车间必须满足生产要求,设备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原料、辅料与申请资料相符。 2.原料库及成品库与生产规模相适应,库房设施符合要求。 3.生产工艺流程图、生产工序符合操作规程,并能按操作规程组织生产;工艺流程与申请资料相符。 4.主要生产设备的类型和数量能满足生产工艺的要求,并与申请资料相符。 5.辅助设施配套齐全,能够保证正常生产和质量要求。 6.关键控制工序须有记录,有完整的生产台帐。 三、质量检验要求 1.专门的质量检验机构负责检验成品,场所固定,面积和房间满足需要。 2.专职的检验人员持证上岗。 3.成品检验标准必须按照NY525-2012对产品进行检验和验证。 4.检验仪器设备必须满足原材料主要指标和成品全项检验的要求。 5.计量要求的仪器设备必须经计量部门检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 6.必须对每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检验,并有记录。 7.检验原始记录必须固定格式,设计规范,填写清晰,必须有检验人员和审核人员签字。 8.每批出厂产品必须有质量合格证。 9.产品包装袋材质必须符合要求,包装袋标识必须符合要求。 四、质量管理规章制度 1.质量管理制度 (1)车间操作人员应确实依照生产工艺流程和作业指导进行操作,严格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准确把握好温度、湿度、流量,确保每个环节质量达标。 (2)质检人员对每批次的产品进行检验,出具检验报告单,并做好原始记录和存档。(3)负责质量管理的领导要经常组织质量领导小组成对生产过程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矫正,确保产品百分之百符合国家标准。 2.质量责任制度 (1)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2)质量检验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3)质量检验人员应检验规范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检验数据要及时、准确、无误。(4)质量检验人员应认真搞好检验仪器的养护,保证标准溶液的准确性,使化验室满足准确的进行批量化验。 (5)对质量管理人员、质检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出现质量事故的,要视情节,进行严肃处理工部。 3.成品检验制度 (1)对产品的检验和验证由质检部门化验室进行,检验和验证必须按照产品标准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立地条件 麦田应选择土地平整,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松紧度适宜的粘壤土、壤土地。麦田不宜重茬,应在合理轮作的基础上,前茬以大豆、玉米为好。 2、耕作整地 麦田整地应采取深耕和深松相结合,三年深松一次,水地整地前如遇土壤墒情差,应先浇水一次。整地要达到深、透、细、平。对耕作整地较晚、墒情较差,土壤过分疏松的地块,播种前要镇压,使土壤达到齐、松、平、墒、净、碎且上虚下实。 3、施肥要点 播前结合耕地每亩施入优质农家肥3000—4000公斤。推广重施底氮(肥)技术,氮肥一次底施,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实现产量品质同步提高,一般亩产400—500公斤,亩施纯氮14公斤、磷6公斤、钾肥5公斤、亩产400公斤以下,亩施纯氮12公斤、磷5公斤、钾4公斤。 4、选种及种子处理 4.1选用优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纯度不低于%,净度不低于%,发芽率不低于85%,水分不高于13%。适宜我县推广的优质小麦品种有:水地:济麦22,烟农19;旱地:运旱21-30,临旱536,长6878。种子播前要进行精选,除去秕籽,烂籽,破籽,病籽。 4.2种子处理 小麦种子要进行包衣处理或药剂拌种。对地下害虫和吸浆虫为害区,应使用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乳油拌种,对锈病、白粉病、腥黑穗病等发生区,应选用粉锈宁拌种。 5、浇足底水 有水浇条件的,在播种前7—10天要浇足底墒水。

6、适期播种 6.1播期。9月20日至10月7日秋分前后为播种适期,可提前或推后5至7天,杜绝霜降麦。 6.2播量。在适宜播期内每亩用种量—10kg,每提前一天播种,播量应减少,每推后一天播种,播量应增加,但最大不易超过15kg。 6.3播种原则先播山坡地,后播平川地;先播背阴地,后播向阳地;先播旱地,后播水地。 6.4播种方式。小麦播种应选用机播或耧播。对扩浇地、晚播回茬地、肥旱地可采用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的方式。 6.5播深4—5cm,深浅一致。 6.6播种后镇压增强土壤与种子的紧密接触程度,使种子容易吸收土壤水分,提高出苗率和整齐度,增强小麦抗旱能力。 7、田间管理 7.1出苗—返青期管理 7.1.1查苗,补苗,对缺苗行25cm以上的地块,用同一品种催芽进行补种。 7.1.2播种时墒情不足的地块,有水浇条件的,在小麦三叶期轻浇一次水,促进小麦分蘖。 7.1.3遇雨或浇水后及时中耕。对土壤悬虚的麦田,越冬初期镇压。 7.1.4浇好越冬水。有水利条件的,在昼消夜冻时,浇好小麦的越冬水,以利小麦安全越冬。 7.1.5小麦进入越冬期后,要对所有麦田进行重镇压。 7.1.6早春追肥。旱地麦田要利用追浆水进行追肥,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前后,用耧深施追肥,一般每亩追尿素—10kg 。 7.1.7小麦返青期要对所有麦田进行耙耱,对旺长的小麦田要进行重镇压。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 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原辅料领用操作规程 1领料人员根据生产指令单上的领用要求,填写领料单。 2领料单经生产主管签字后,领料人员才能交给仓管申请领料,领取生产所需原料及辅料,领料时领料人员和仓管必须签字确认实领数量。 3领取来的各类原辅料必须分类整齐的摆放在物料暂存区,以易于识别。 二、上堆前原辅料混合操作规程 1原料预处理 如果原料水分过大,一定要将其晾晒或沥干,以满足配料混合后达到配方的技术要求。 如果所用原料是干原料,粒径≥2cm的必须粉碎以满足要求。 如果干原料水分≤10%而且硬度较大,可以将湿原料与干原料按配方比例先混合浸润24h后再处理。 2辅料预处理 辅料粒径≥2cm的要先粉碎均匀至达生产要求。 混在辅料里的硬块或金属物及长布线条等要先清除干净。 3混合搅拌 检查各类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输送带及搅拌机运行是否正常。 先将搅拌机下料开关关紧,开启搅拌运行开关,将各类物料按配比送到搅拌斗中。 物料添加完成后,将物料在搅拌机内搅拌,保证各类物料搅拌均匀。 原料搅拌均匀后,开启输送带,打开搅拌机下料开关(开口大小以物料不溢出输送带为宜)将物料装入运输工具,运输到发酵场。运输过程中物料不能装的太满,避免物料洒落,造成浪费及污染。 物料放完后,关闭搅拌斗下料口和输送的开关,进行下一轮的配料搅拌。 三、上堆发酵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合于堆肥发酵的整个过程。 2技术要求 参见堆肥发酵生产工艺规程。 3操作步骤 上堆 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在发酵场上堆成底边宽-,上边宽-,高-的梯形条垛,条垛之间间隔。 翻堆 每一天的上堆发酵原料作为一个批次,并插上堆肥发酵标识牌。原料上堆后在24-48h内温度会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h后,(但当温度超过70度后,必须立即翻堆)开始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 发酵结束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目的:为规范工艺操作,保证工艺规程的严格、完整的执行,制定本规程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有机肥车间的工艺生产和工艺管理。 三、有机肥产品定义: 以畜禽粪便及工农业有机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发酵腐熟后制成的有机肥料。有机肥用编织袋包装,每袋净含量40kg。 四、原辅料配比技术规程 1.原料及辅料 (1)原料:烟沫、褐煤、养殖场畜禽粪便、磷矿渣等。 (2)辅料:CM菌种等。 2.原辅料要求 烟沫保证水分10%以下,有机质60%以上;褐煤水分20%以下,有机质50%以上,腐植酸30%以上;粪便水份控制在85%以下,以保证运输过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及堆肥前处理的水份控制。原料不得夹杂有其它较明显的杂质。菌种由自己生产,活菌数保证2亿cfu/g,杂菌率≤30%。 3.配比工艺要求 (1)原辅料:C/N比控制在23-28。

(2)含水量:原料配比含水量控制在25%-40%。 (3)容重控制在0.4-0.8g/cm3。 五、堆肥发酵生产技术规程 1. 工艺流程 前处理---主发酵---后熟发酵---后加工。 2.主要工艺条件 (1)前处理的原料要求参见原辅料配比工艺规程。 (2)高效的微生物菌剂。添加菌剂后将菌剂与原辅料混匀,并使堆肥的起始微生物含量达106 个/g以上。 (3)堆高大小:自然通风时,高度1.0-1.5米,宽1.5-3.0米,长度任意。 (4)温度变化: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堆肥温度一般在50-60℃,最高时可达70-80℃。温度由低向高现逐渐升高的过程,是堆肥无害化的处理过程。堆肥在高温(45-65℃)维持10天,病原菌、虫卵、草籽等均可被杀死。 (5)翻堆:堆肥温度上升到60度以上,保持48小时后开始翻堆,(但当温度超过70度时,须立即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视物料腐熟程度确定翻堆次数。 3.发酵方式:平地堆置发酵 将原料和发酵菌,经搅拌充分混合,水分调节在25%-40%,堆成宽约2米、高约1.5米的长垛,长度可根据发酵车间长度而定。每

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LB/T 004-2018 黄淮海北部地区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2018-04-03发布 2018-04-03实施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发布

前言 本规程由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提出并归口。 本规程起草单位:天津市乳品食品监测中心、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天津市绿色食品办公室、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刘忠、张志华、郑成岩、张玮、马文宏、张凤娇、王莹、任伶、刘烨潼、邓艾兴、张凤媛、刘培源、赵荣、张雪涛。

黄淮海北部地区 绿色食品小麦生产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黄淮海北部地区绿色食品小麦的产地环境、品种选择、整地与播种、田间管理、收获与贮藏、生产废弃物的处理和建立技术档案。 本规程适用于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西省绿色小麦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作物种子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1056 绿色食品贮藏运输准则 NY/T1118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 3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 391的规定,选择在无污染和生态条件良好的地区。基地选点应远离工矿区和公路铁路干线,避开工业和城市污染源的影响,地块应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排便利。选择区域的全年≥10℃的积温在3500℃以上,小麦播种至成熟期>0℃积温在2200℃以上,生育期日照时数在2000h以上。全年无霜期大于135d,降水量440mm。 4品种选择 4.1选择原则 种子质量应符合GB 4404.1 的规定。选用经过国家或者黄淮海北部省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优质、节水、高产、稳产、抗病、抗倒的小麦品种。 4.2品种选用 北京市小麦种植可选用农大211、农大212、轮选987、中麦175和农大5181,天津市可选用津农6号、中麦996和津麦0108,河北省可选用观35、石麦15、石新828、邯麦13、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粉状有机肥生产操作规程 一、原辅料领用操作规程 1 领料人员根据生产指令单上的领用要求,填写领料单。 2 领料单经生产主管签字后,领料人员才能交给仓管申请领料,领取生产所需原料及辅料,领料时领料人员和仓管必须签字确认实领数量。 3 领取来的各类原辅料必须分类整齐的摆放在物料暂存区,以易于识别。 二、上堆前原辅料混合操作规程 1 原料预处理 1.1 如果原料水分过大,一定要将其晾晒或沥干,以满足配料混合后达到配方的技术要求。 1.2如果所用原料是干原料,粒径》2cm的必须粉碎以满足要求。 1.3如果干原料水分w 10 %而且硬度较大,可以将湿原料与干原料按配方比例先混合浸润24h 后再处理。 2 辅料预处理 2.1辅料粒径》2cm的要先粉碎均匀至达生产要求。 2.2混在辅料里的硬块或金属物及长布线条等要先清除干净。 3 混合搅拌 3.1 检查各类原辅料是否准备齐全,输送带及搅拌机运行是否正常。 3.2先将搅拌机下料开关关紧,开启搅拌运行开关,将各类物料按配比送到搅拌斗中。 3.3 物料添加完成后,将物料在搅拌机内搅拌,保证各类物料搅拌均匀。 3.4 原料搅拌均匀后,开启输送带,打开搅拌机下料开关(开口大小以物料不溢出输送带为宜) 将物料装入运输工具,运输到发酵场。运输过程中物料不能装的太满,避免物料洒落,造成浪费及污染。 3.5 物料放完后,关闭搅拌斗下料口和输送的开关,进行下一轮的配料搅拌。 三、上堆发酵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适合于堆肥发酵的整个过程。

2 技术要求参见堆肥发酵生产工艺规程。 3 操作步骤 3.1 上堆 将混合均匀的原料在发酵场上堆成底边宽 1.8m — 3.0m,上边宽0.8 — 1.0m,高1.0m — 1.5m 的梯形条垛,条垛之间间隔0.5m。 3.2 翻堆 每一天的上堆发酵原料作为一个批次,并插上堆肥发酵标识牌。原料上堆后在24—48h 内温度会上升到60 度以上,保持48h 后,(但当温度超过70度后,必须立即翻堆)开始翻堆,翻堆时务必均匀彻底,将低层物料尽量翻入堆中上部,以便充分腐熟。 3.3发酵结束 发酵完整的堆肥过程由低温、中温、高温和降温四个阶段组成。温度由低向高再逐渐回落,此时物料应无任何异味,即可结束发酵。 4 记录 在整个发酵过程中,除进行翻堆操作外,应每日测量、记录发酵温度,做好《发酵监控记录》。 四、物料干燥粉碎及入库操作规程 1 干燥 1.1 晾晒 将发酵完成的堆肥在晾晒场地上均匀的摊开,摊晾厚度不能超过20cm,并不时的翻晒使物 料均匀快速的晾干。 1 .2粉碎及筛分 当堆肥晾晒至水分小于25%后就可以进行粉碎筛分(筛网孔径3mm )。开启粉碎机电源至少10s 后才能向粉碎机中投放物料, 投放物料的速度要均匀。第一次筛分的筛上物集中进行二次破碎筛分处理,二次筛分的筛下物与一次筛分的筛下物混合后进入下工序。(粉碎前先检查破碎机刀片是否完整, 运转是否正常;筛分机筛网是否破损, 如有问题应立即更换和维修。) 2 入库 2.1 将筛下物混合好后,通知化验室抽样检测,如果库存时间长每月都需要定期抽检。 2.2在保存的过程中每一批的堆肥必须分开对放,堆体不能高于 1.5m,并插上标识牌,定期 进行巡检,防止成品受潮变质等。

米粉生产作业指导书

米粉生产作业指导书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贵州高山食品有限公司》 米粉生产作业指导书 米粉生产作业指导书 米粉生产的各个工序均对产品出品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其中选米、磨粉、调浆、熟化工序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工序,为规范人员操作,特编写此作业指导书。生产人员应严格按作业指导书规定生产。 备注:(所有带※为关键控制点) 工艺流程 大米验收—去杂质—洗米—※泡米—※研磨—※调浆—※熟化出粉—晾干—(羊肉粉—※开水侵泡—过冷—沥干—打包装—※低温灭菌—成品—入库—)——打包装—入库 一、精选验收※浸泡 1、精选验收隔年的晚稻米,米质形状完整,外型雪白、油身,颜色、性状正常,无虫蛀,无霉 变,有大米固有香味、优先采用晚稻新米。 2、将经过精选后的大米称量后放在不锈钢桶内,认真挑选杂质;用清水淘洗2-3遍后,再用清水 浸泡3-4小时,然后过滤去除桶内的洗米水。 3、大米浸泡过滤后再用清水喷淋清洗并沥干,进入下一道工序。 二、※研磨调浆 1、将洗净后沥干的大米放入粉碎机慢慢下米碎成细粉,按10%的比列加入小麦淀粉,每100斤米 粉投放100g食盐。按(1:0.45)加入清水调成80目—100目的米浆,米浆收集在不锈钢桶内。 2、磨粉调浆工序的质量控制:磨粉时下米速度应根据碎米机的碎米功率(速度)调整下米速 度。(出粉每厘米30目以上)。调浆时水量过多则米浆变粗,口感不好;水量过少,则细嫩,容易卡住磨浆机,烧坏电机。应充分将米浆调匀,调好的米浆是没有任何颗粒状的。 三、※熟化出粉 1、米浆加入适量的清水按比例调成有浓度的米浆即可进行熟化处理。

有机小麦种植规程

有机食品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小麦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收获、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小麦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21.1——GB 321.6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3095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无霜期95d以上,年活动积温1 900℃以上,年降雨量450mm以上。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5。 3.2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为3年,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年的转换期。生产者必须有可操作的转换方案,该方案包括:前3年的用肥、用药情况;制定今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制定能持续培肥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防治病虫草害的计划和措施。 3.3 缓冲带 有机小麦种植区与常规农田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米。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同一作物带来的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小麦的搭配、与豆科作物间作等。 4 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品种。种子每年更新一次。 4.2 种子精选

有机肥生产制度

有机肥生产制度 一.质量检验工作管理制度 1.质量检验人员必须熟悉掌握并严格执行国家标准。 2.质量检验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坚持原则,不得弄虚作假。 3.质量检验人员应检验规范进行操作,不得随意更改,检验数据要及时、准确、无误。 4.质量检验人员应认真搞好检验仪器的养护,保证标准溶液的准确性,使化验室满足准确的进行批量化验。 5.对质量管理人员、质检人员由于工作不负责,出现质量事故的,要视情节,进行严肃处理工部。 二.配方工作管理制度 1.产品配方由质量部门负责制作,由配方负责人签字,经厂长批准方可使用。 2.产品配方内容应包括:产品名称、含量配比、产品规格、生产日期,原料配比。一般情况下,各种原料以千克为计量单位,特殊情况需注明。 3.各种产品配方应由质量部统一保管,不得外借、丢失。

4.质量部门制作配方完毕后,按配方填写产品下料通知单。由生产班长。组织实施并保管,生产结束时将下料通知单交与质量部存档。 5.车间生产要严格按配方规定的原料取料,不许私自篡改。 三、原料质量管理制度 1.供应部门应按原料质量的国家标准及进厂原料验收标准与供方 签定采购合同,并对供方进行评价、确定合格供方保证原料的及时供应。 2.原料进厂后,保管员要及时通知质检部门对进厂原料及时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填写报告单,并依据供货合同约定的质量标准判定是否合格。报告单送厂长、生产部门、供应部门各一份,质检部门存档一份,质检部门不能检验的项目,应要求供方提供验证证明。 3.供应部门保管员按检验报告单对进厂原料进行标识,生技部门根据原料报告单制作产品配方,对不合格原料由供应部门与供货方协调处理。 四、成品出入库管理制度 1.成品库保管员对成品负责管理,生产班要按成品保管制定位置摆放,保管员对每班次产品入库同时抽查袋重(每次10袋),并做

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生产加工企业作业指导书 小麦粉生产流程及关键环节 (一)基本生产流程 小麦→清理(筛选,去石,磁选,风选)→洗麦(配麦,去石,水分调节,润麦)→二次清理(筛选,去石,磁选,风选)→研磨(磨粉机)→筛理(高方筛,清粉机)→磁选→检查筛→成品包装 (二)关键控制环节 小麦清理去杂率≥95%,研磨剥刮率≥74%,去石率≥98%,去铁率≥99%,馒头改良剂添加量3-5/万,面条粉、饺子粉改良剂8-10/万。 小麦粉关键控制环节已在作业指导书中以△予以表示,并在作业指导书中做了详细说明。 1、小麦 1.1小麦采购严格按照GB1351-1999的规定执行。 1.2确保小麦来自非疫区,有小麦产地的植物检疫报告和合格证。 1.3采购的小麦容重必须达到三级以上,等级指标及质量指标如下表:

清理小麦作业指导书 一、开机前准备工作 1、检查、测量原粮仓、净麦仓小麦库存情况。 2、检查强力着水机加水孔是否堵塞,测量水分装置、料位器是否正常,出口插板位置是否正确,检查润麦入仓绞龙出口是否正确并调整,检查浮子流量计,水源开关,并打开水源。 3、检查振动筛筛面并清理,大杂、小杂通道是否畅通。 4、检查去石机、筛面,并清理吸风道杂物,倒空石子筒。 5、检查荞子抛车是否堵塞跑道。 6、检查风选器风道及防堵关风器。 7、检查洗麦机下料孔并清理杂物,石子出水口是否畅通。 8、检查绞龙盖是否有打开,并密封好,配麦器是否有打开,并全部处于关闭状态。 9、检查所有杂质管道(包括进入后面杂质存放室)是否有堵塞并疏通。 10、检查所有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牢靠。 11、请示出仓号及配麦比例、水分。 开机: 1、开机的顺序: 润麦入仓绞龙→强力着水机(注意出口标板位置)→湿麦提升机→洗麦机主机→洗麦机绞龙→振动筛→打麦机→除尘器(关风器→刮板→喷吹控制器)→罗茨风机→关风器(毛麦去石网)→振动筛→1号提升机→关风器→1号风机→2号风机→毛麦出仓绞龙5号→毛麦出仓绞龙(1、2、3、4)→配麦器打开。 2、每台设备打开时间均需检查设备,确认安全后方可开机,开机后确认设备运行正常,方可开下一道机器。 3、按配比要求,开始投料后,要待物料铺满去石机筛面后,打开去石机,并调整风量及反吹风调节板至合适位置,确保去石效率。 4、检查除尘器工作是否正常、喷吹及关风器下料。 5、检查加水量是否正常,即时水分是否达到要求标准。 6、检查小麦是否按要求入仓号入仓。 7、检查振动筛物料是否走偏,是否铺满筛面,大、小杂,刹克龙关风器出杂是否正常。 8、检查荞子抛车进料是否正常,跑道若有堵塞,需清理,各跑道进料调节均匀。 9、检查打麦机、二道振动筛各杂质出口是否正常、二道荞子抛车是否正常。 10、检查洗麦机石子出水口是否正常,防水口泡沫要经常清理。 11、检查配麦器比例是否合适,是否有堵塞现象,绞龙运行是否正常,杂音大时要处理。 停机: 1、停机前,先清空去石机石子桶。 2、关闭各配麦器,待5号绞龙料空后,关闭各绞龙。 3、去石机进料减少后,关闭去石机。 4、等二道振动筛料走空后,关闭。 5、半分钟后,关毛麦总停开关。 6、半闭自动着水控制开关,水源阀门。 7、清理洗刷洗麦机。 设备运行期间工作职责: 1、按开机(3—11项)要求,每1—2小时巡回检查设备运行情况1次。 2、发现设备运行异常或杂音异常及时采取措施处置,若自己无法排除异常,及时请示汇报。 3、定期清理各下脚料,并检查各下脚料是否含麦,若含完整小麦,需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 4、及时换仓,若因仓满造成洗麦机堵塞,1次罚款20元。

肥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2517 There Are Certain Management Mechanisms And Methods In The Management Of Organizations, And The Provisions Are Binding On The Personnel Within The Jurisdiction, Which Should Be Observed By Each Party.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肥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 正式样本

肥料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正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操作规程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条款对管辖范围内人员具有约束力需各自遵守。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1. 操作者应按安全操作规定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防尘口罩、工作服、严禁穿拖鞋上班。 2. 混料前应检查各种混料机、送料机输送带、加料器是否正常,润滑油是否足够,电器是否安全。 3. 进入地沟查看必须停机后方可进入,且不得少于两人。 4. 进入地沟清理积料或维修设备时,必须停机后方可进入,且不得少于两人。 5. 先开动混料机,投料时必须按照配方比例准确投料,每次的碾混料量不得超过设备容量。 6. 混料设备运转时,不得接近,更不得用手触

摸运转中的任何物件。混料人员倒料时不得踏入篦子,如发现一次扣发当事人当日工资。 7. 设备启动前由带班班长下达指令先给信号后启动,并要按设备操作程序启动或停止。 8. 包装人员必须将所有产品摆放整齐,数字准确,交接班时,填报表格,将每班产品的准确数字上报各部门。 9. 检查和清理料处设备时,必须将电闸保险拿掉,并挂牌警示。 10. 交接班时各班班长认真填写交接班记录,将设备运转情况记录清晰、交接明白。并做出正确处理。清理所有卫生区域及工作现场的废料、灰尘,保持现场清洁,如不清洁不予交接。 11. 各班班长、组长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认真负责带头执行操作规程,及时检查落实严格按照操作规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有机小麦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有机食品小麦生产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土壤管理、病虫草害治理、收获、加工、储藏、包装运输、及销售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有机食品小麦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19630 有机食品 3 产地环境条件 3.1 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3095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要求。无霜期95d 以上,年活动积温1 900C以上,年降雨量450mm以上。土层较深厚,PH值为6.5?7.5。 3.2 转换期 转换期一般为2-3 年,一直按传统农用生产方式耕作的土地至少要有1 年的转换期。生产者必须有可操作的转换方案,该方案包括:前3 年的用肥、用药情况;制定今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制定能持续培肥土壤肥力的计划和措施;制定防治病虫草害

的计划和措施。 3.3 缓冲带 有机小麦种植区与常规农田区之间必须有隔离带,隔离带最好是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一般不少于10 米。若隔离带有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有机方式栽培,但收获的产品只能按常规产品出售。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同一作物带来的病虫害的流行,种植布局一定要保持群落的多样性,如不同抗性小麦的搭配、与豆科作物间作等。 4 种子及其处理 4.1 品种选择 应选择经审定推广的,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条件,抗病性和抗逆性强、优质高产的品种。同时要充分考虑保护作物的遗传多样性。禁止使用任何转基因品种。种子每年更新一次。 4.2 种子精选 种子经机械分级精选,利用1、2 级种子,栽培面积较小的农户,也可以进行人工筛选,剔出秕粒、病粒、杂质等,确保种子的质量。 4.3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要达到种子分级二级标准以上,纯度不低于99%,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90%,种子含水量不高于13.5%。 4.4 种子处理 4.4.1 药剂拌种 可使用GB/T19630 有机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植物源性杀虫剂、矿物源性杀虫剂和微生物源杀虫剂。 5 选茬整地 5.1 选茬 在合理轮作基础上,选用有机大豆等前茬作物,不能重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