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

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
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

港口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是港口所涉及的行政地理区间,评价时段与规划期相同。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它更侧重于评估港口整体布局的环境适宜性和资源利用水平。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原则规定,借鉴港口和其它规划评价的资料,探讨港口规划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将有益于港口规划评价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1制订评价指标体系

港口总体规划主要从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

的角度,拟定港口岸线的布局和建设规模。港口建设和运营将对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格局和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通过规划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识别和控制港口发展的环境不利因素,可以从宏观战略上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港口建设不仅涉及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功能,还与该区域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中的环境约束性条件、资源条件相关。一个地区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从环境角度基本决定了港口规划开发规模水平,规划阶段的评价工作就是要同步确定可定量表述的环境与发展对应的指标。“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

)基本框

架体现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因果关系[1]。通过建立与社会经济功能相关的约束性条件的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指标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合适的指标建议,使得港口规划规模和布局达到一定的环境适宜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就完成了规划评价的基本任务。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制订港口行业规划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情况下,可根据国家有关港口行业发展规定、规划所在地的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借鉴基于评价标准的分类[1]、基于可

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

李向阳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通过分析港口污染负荷水平及资源利用水平,判别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为港口规划提供环境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港口规划;环境评价;安全评估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72(2008)09-0067-04

Discussionofcontent&measuresonEIAofportplanning

LIXiang-yang

(CCCCSecondHarborConsultantsCo.Ltd.,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Byanalyzingthelevelsofportpollutionloadandresourcesutilization,anddistinguishingthe

changesintheecosystemandtheenvironment,thispapercarriedoutasafetyassessmentontheecologicalsystem,andprovidedarationalenvironmentaladviceforportplanning.

Keywords:portplanning;environmentalevaluation;safetyassessment

收稿日期:2008-08-04

作者简介:李向阳(1966—),高级工程师,从事交通建设环境工程设计及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8年9月

第9期总第419期

Sep.2008

No.9SerialNo.419

水运工程

Port&

WaterwayEngineering

水运工程2008年

持续发展的指标的分类[2]、基于生态安全指标体系的分类[3],甄别和提取与评价相关的指标。按照港口的环境影响特征,与港口规划相关的主要环境要素包括:

1)水、陆域环境敏感区(饮用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水生敏感目标,重要湿地、集中居民区)和生态保护要求。涉及保护等级及生物多样性等指标,是规划区域生态安全的底线。如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属于规划的禁止开发区或“红线”,岸线或者后方陆域规划要避免在“红线”区港口岸线布局,与其保持一定的缓冲距离。

2)环境质量约束因子。包括水、大气环境功能、环境质量、环境容量,污染物排放控制要求等,是区域环境质量要求的综合体现;环境容量水平通过核算确定,其他通过查阅城市或流域(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规划的内容,结合港口区域环境特点确定。

3)港口开发的资源利用水平。我国有关对资源利用的政策要求港口规划必须注意资源利用。将土地、岸线、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能源消耗水平等纳入到评价体系范畴。这些指标值与我国行业目前港口各类资源利用水平及今后的发展政策有关。

4)规划的管理要求。如港口规划实施的环境管理要求、居民环境满意度等。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必须创新发展和管理模式,环境投入和管理水平是一项重要内容。

指标体系的建立可以揭示区域环境背景特点,体现港口环境负荷、资源利用和规划实施的管理要求,是规划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建立和分析具体相关指标(包括量化和非量化的),并对这些指标进行可达性分析,规划评价工作才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也有利于环境保护政策和具体技术措施的实施。

2环境约束条件判别方法

港口规划的约束条件主要体现在区域环境质量、资源、生态3个方面。

1)港口规划可借鉴当地已有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资料,结合规划所在行政地区3 ̄5年的环境质量统计资料,获取空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底泥等单项因子现状监测数值。根据规划所在区域的环境功能区划、质量标准要求所进行的现状评价可以基本反映规划地区的环境现状质量水平,根据多年环境质量变化水平得出其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2)与港口规划相关的资源条件主要包括岸线、土地利用和水资源利用等。这些资源情况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潜力,同时与环境和生态承载力密切相关。除了禁止开发区外,众多行业均有土地和岸线资源规划利用的设想。是否合理利用这些资源是判断规划相容性的内容,要进行重点调查和分析。可从有关行业规划及统计资料获取当地资源利用现状,港口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相对一个地区总量消耗水平较小,但也要进行相关分析。

3)水生生态和陆域生态现状可引用农业、林业、渔业等部门的统计资料、历史和文献资料描述。有些环境质量年度报告书和生态规划中也有生态调查和分析资料。如涉及生态敏感区,则需要进行重点调查,落实生态敏感区的边界、生态敏感和保护对象,主要生态特性及保护物种的环境要求。结合城镇总体规划布局关注现有和规划的集中居民区。根据土地利用、植被分布和水、陆域生态现状等说明生态系统特征,采用生态景观学等方法来评价生态系统的分布和生态质量水平。结合内河和沿海岸线及后方陆域的地形地貌特征,从土石方工程、植被破坏等环境角度判别适宜港口建设的岸线及环境影响程度。

4)环境质量综合指标法[4]是对一个区域的环境质量和生态格局进行总体上的定性和定量的评定,它是以环境单元中某些环境要素为基础,选取能表征环境要素质量的评价参数,通过建立环境现状、资源和生态现状的评价指标体系,对规划区分格子区域采集的指标数据标准化处理,分配各指标因素权重系数,综合计算得到不同分格子区域的质量指数,指数的分布区间反映各个规划地域环境的等级水平。该方法涉及与生态、环境质量相关的要素,如水土流失、土地利用格局等。这种方法可以识别各区域不同的环境问题,判断规划的主要制约因子、可能承受的污染负荷,为

68??

第9期

生态保护目标及对策的制订提供科学的依据,目前在一些城市区域规划中得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较为准确地描述区域环境适宜水平,但现状调查工作量较大,可在港口规划开发力度较大的区域进行评价时运用。

3环境污染负荷和污染控制指标

估算港口不同规划时期的污染量,为环境影响判别、污染物处理能力、总量控制及削减要求提供依据,是评价的基础工作内容。可以参考港口环境保护设计规范或影响规范中的污染物发生量水平确定,还可以结合港口吞吐量、占地指标等单位污染负荷估算。

规划评价的污染量估算体现的是未来时段污染负荷水平,单位污染负荷应具备前瞻性,可能会随着港口清洁生产水平的提高而减少。采用规范或参照现阶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数据相对保守,也是排放量水平控制的最低要求。在目前我国港口能耗、水耗、物耗水平上,结合国家有关节能减排5% ̄10%的目标要求,适量降低污染排放系数,提出规划港口污染负荷指标。

目前,港口单位污染负荷指标方面的基础数据统计资料还不系统。研究港口行业的单位能耗、物耗、面积污染负荷指标,参照国内外先进的环境保护控制手段,确定规划发展水平和环境负荷的对应关系,可为规划的污染物排放指标提供科学合理的依据,使得规划的污染物排放和控制指标具有针对性、合理性,便于复核环境容量指标和指导规划区的环境管理。

4生态安全及产业水平评估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生态之间的和谐统一”目标,需要合理规划、统筹考虑区域生态安全。借鉴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估要求,相关的指标应体现生态安全、生态卫生保障和港口产业规划发展水平。

1)生态安全。

结合环境约束条件(大气、水、声等环境质量标准)进行污染物排放的影响预测分析,保障规划实施后港口所在区域空气洁净、水质和生态用水安全可靠。预测时采用情景分析方法,叠加其它规划的污染负荷,必要时核定环境承载力、容量要求。大气环境承载力按照环境容量、线性规划方法,根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来确定达到的目标;水环境承载能力按照规划区的水资源能力和环境容量来分析。

选取恰当的阈值分析港口建设运行的污染因子可能对水陆域敏感动植物的影响。制订敏感生物环境适应性标准有益于完善生态安全评价工作。

港口吹填、防波堤建设等将使得港口所在地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有可能改变港区附近湿地、滩涂生境,可通过数学模型预测论证生态安全可靠性。

土地格局变化、水土流失、污染物排放会改变港口区域的物种生境;通过区域生态系统的变化分析,从生态保护角度提出规划开发建设的适宜规模、禁止和限制开发区域的建议,可从宏观格局上保持规划区生态系统的连续性和完整性,降低生态累积影响。

生态景观格局变化可以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论证评价。GIS空间分析方法采用景观多样性、景观优势度和景观均匀度等指标量化规划前后的区域景观特征、景观结构改变情况,通过展现空间变化来分析开发活动的土地格局变化,揭示景观结构形式和谐程度。此外可采用生态适宜度和廊道效应分析量化评价动植物影响区间。

生态适宜度分析是通过建立生态适宜度指标体系,将区域内具有生态意义的自然生态指标和人文生态指标分配权重,按照评价类别和综合评分,得出港口区适宜程度的综合评价结论。

规划活动造成的景观破碎化已成为众多环境问题的根源。设立生态廊道,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河流、海域污染控制等生态功能,已成为现代规划领域的共识。陆地生态廊道所形成的屏障有助于保持大区域的生态格局和生态稳定性,港口建设后生态廊道几何布局、特别是廊道宽度方面要尽量与当地的生态规划要求一致,满足生态能量流物质流要求,无大的侵害阻抗,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廊道规划与其自身构造、规划区域污染负荷、开发力度相关。陆域廊道的绿化系统

李向阳: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69

??

水运工程2008年

?消息?

对减缓地区环境空气质量影响起到有益的作用。规划对水域生态廊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水文情势变化程度、污染物排放、港口水工建筑等。通过预测水文情势、污水排放造成的污染物影响几何面积,得出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在此基础上提出规划区域污水排放位置和强度的合理性,确保生态系统连通性。通过核定大气影响区域和水体污染带,按照约束条件制订规划的污染排放限值和生态恢复要求,最大程度减少规划不利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

化工港口注重事故风险潜在的危害,以生态安全为前提对生态功能区进行评价。如果港口建设运营可能造成保护物种受影响的风险值较大,要提出调整港口布局、改变货种配置等建议。

规划行为导致自然环境变化的因素多种多样,控制生态风险是对规划活动的基本要求。

2)生态卫生保障。

通过工程手段,对污染物和污染源进行处理和控制。结合预测分析提出规划实施应控制达到的排放水平,包括污水处理率、废气、粉尘控制区覆盖率、固体废物无害化处理率、声环境功能区划分等指标。制订大气污染治理、污水管网和处理系统建设、固废收集处置系统建设、区域生态防护措施建议,考虑充分利用社会公共资源。判断这些规划措施的削减水平和技术可行性,以满足生态系统卫生要求。

环境管理是实现生态卫生的重要保障,与规划区域管理体系要求相关,含环境保护管理、监控体系、污染防治措施要求等指标。通过良好的管理行为和方式,维持地区生态系统的运行。

3)港口产业发展水平评估。

产业发展水平评估涉及规划所在地区的产业总体框架、资源综合利用能力,与当地土地、岸线、能源、水资源利用水平相关。通过岸线利用率、用水重复率、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能源利用率等指标来考核。

参照国内先进港口水平提出上述指标时,还要结合规划港口工艺设备、污染处理技术,我国有关工业技术支持能力,探讨分析指标的可达性与对策建议。对产业规模提出控制要求,可起到规划评价应有的作用,即以先进的产业代谢水平来保证港口产业的规划水平。

5结语

规划评价要论证港口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关联

性、环境政策的协调性、港口规模和布局的环境适宜性。通过制订完善的指标体系,总结评价内容和分析方法,可在规划阶段从环境保护角度指导规划实施,并在减少环境影响方面发挥其决策作用。参考文献:

[1]李智,鞠美庭,史聆聆,等.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指

标体系探讨[J].交通环保,2004,25(6):16-18.

[2]王如松,林顺坤,欧阳志云.海南生态省建设的理论与

实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杨京平,卢剑波.生态安全的系统分析[M].北京:化学

工业出版社,2002.

[4]李相然.城市化环境效应与环境保护[M].北京:中国建材

工业出版社,2003.

(本文编辑

武亚庆)

济宁至扬州开通集装箱航线

8月19日,山东省济宁至江苏扬州集装箱航线正式开通。

据了解,该航线自济宁港沿京杭运河南下至扬州港,运距为500多km,单航次往返时间7d左右。货物运输费用比公路运输方式节约50%。

济宁至扬州集装箱航线的开通,不仅是济宁市水运史上的第一次,也是山东省内河开展集装箱业务的第一条航线。该航线的开通为济宁经济腹地的货物进出提供了更具优势和更为便利的水上运输通道,降低了济宁物流业成本,实现了济宁及腹地大宗货物从济宁至南方水运市场的“门到门”服务。

摘编自《中国交通报》

!!!!!!!!!!!!!!!!!!!!!!!!!!!!!!!!!!!!!!!!!!!!!

70??

环境影响评价论文正稿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阐述了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指出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我国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手段和措施,对我国经济建设起了一定程度的保障作用。从法律法规、替代方案、公众参与等方面探讨了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问题;对策 1、前言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世界各国的主要目标,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关键就是要制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规划。要使制定的每一项战略和规划都能体现可持续性,这就要求在战略规划过程中对战略选择进行系统全面的评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容就是要分析各种战略选择的环境影响,从而使环境问题在政策、计划、规划和项目的各个决策层次上都得到充分的考虑。因此,可持续发展战略对战略环境评价的采用提出了直接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 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这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环境影响评价的意义在于从源头上对污染源进行控制,通过科学的环境规划、环境治理措施来减少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减轻企业投产后的污染治理负担,从而避免“先污染、后治理、先破坏、后恢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化与法制化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对于预防因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对环

境造成不良影响具有重大意义。 2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我国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纳入法律,在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中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是走在前面的。新颁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对各种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容、程序及相应的法律责任做了明确规定,从大围的发展规划到具体项目的建设,都必须执行“先评价,后建设”的规定,从而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发展契机。同时,各级环境管理部门积极参与各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参与政府的综合决策,也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国自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以来,制定了许多具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法律法规和措施,建立了许多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机构,召开了一系列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会议,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学术研究和交流,丰富和发展了我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技术。 3 我国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规定了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并明确了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围,但我国对规定应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各类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却缺乏法律 约束。目前,除《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以及建设部2005 年《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外,还没有其他的法规依据。2005年,国务

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

港口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般是港口所涉及的行政地理区间,评价时段与规划期相同。与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相比,它更侧重于评估港口整体布局的环境适宜性和资源利用水平。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的原则规定,借鉴港口和其它规划评价的资料,探讨港口规划评价阶段的工作内容和技术要求,将有益于港口规划评价工作的深化和发展。 1制订评价指标体系 港口总体规划主要从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 的角度,拟定港口岸线的布局和建设规模。港口建设和运营将对区域的社会经济、资源格局和环境带来一系列的影响,通过规划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识别和控制港口发展的环境不利因素,可以从宏观战略上保证区域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港口建设不仅涉及一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功能,还与该区域生态和环境保护规划中的环境约束性条件、资源条件相关。一个地区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从环境角度基本决定了港口规划开发规模水平,规划阶段的评价工作就是要同步确定可定量表述的环境与发展对应的指标。“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 )基本框 架体现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因果关系[1]。通过建立与社会经济功能相关的约束性条件的指标体系,分析和评价指标变化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合适的指标建议,使得港口规划规模和布局达到一定的环境适宜度,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就完成了规划评价的基本任务。 在我国目前还没有制订港口行业规划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情况下,可根据国家有关港口行业发展规定、规划所在地的城市发展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借鉴基于评价标准的分类[1]、基于可 港口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和方法探析 李向阳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湖北武汉430071) 摘要:通过分析港口污染负荷水平及资源利用水平,判别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变化,进行生态系统安全评估,为港口规划提供环境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港口规划;环境评价;安全评估中图分类号:U65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72(2008)09-0067-04 Discussionofcontent&measuresonEIAofportplanning LIXiang-yang (CCCCSecondHarborConsultantsCo.Ltd.,Wuhan430074,China) Abstract:Byanalyzingthelevelsofportpollutionloadandresourcesutilization,anddistinguishingthe changesintheecosystemandtheenvironment,thispapercarriedoutasafetyassessmentontheecologicalsystem,andprovidedarationalenvironmentaladviceforportplanning. Keywords:portplanning;environmentalevaluation;safetyassessment 收稿日期:2008-08-04 作者简介:李向阳(1966—),高级工程师,从事交通建设环境工程设计及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2008年9月 第9期总第419期 Sep.2008 No.9SerialNo.419 水运工程 Port& WaterwayEngineering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环评规划及环评流程 Last revised by LE LE in 2021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及编制要求: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是在规划编制阶段,对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并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过程。其目的就是在规划编制和决策过程中,就充分考虑拟议的规划可能涉及的环境问题,预防规划实施后可能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条规定,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实施该规划对环境可能影响的分析、预测和评估; (二)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结论。 同时在该法第十二条中还要求,规划编制机关对可能造成不良影响并直接涉及公众权益的规划,在规划草案报送审批前,通过组织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征求有关单位、专家和公众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意见,并对意见的采纳情况要给予说明。 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细化,环评的内容具体包括了对规划的分析;环境现状与分析;环境影响识别与确定环境目标和评价标准;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针对规划方案,拟定环境保护对策和措施,确定环境可行的推荐规划方案;开展公众参与;拟订监测、跟踪评价计划和编写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等内容。要求在环评中必须坚持科学、客观和公正的原则,要综合考虑对各种环境要素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应当把与规划相关的政策、规划、计划以及相

应的项目联系起来进行整体考虑;充分考虑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和主张;评价的结论要有可操作性等。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审查: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三条规定,“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审批专项规划草案,作出决策前,应当先由人民政府指定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召集有关部门代表和专家组成审查小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审查……”。此条款一是明确审查的时间在审批规划草案前进行。二是明确审查的组织者。三是传递程序。 在自治区关于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意见中进一步明确:综合规划、专项规划中的指导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篇章或说明的审查,由规划审批机关在组织规划审查时一并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国家环保总局第18号令发布的《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办法》,对审查的范围、组织的部门、审查的时限、专家的组成和审查意见应包括的内容审查都作了具体规定。同时还明确“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所需费用,从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费用中列支。” 根据以上规定和此次试点要求,为了便于操作和指导,规划环评单位在实施中应先完成规划环评的技术方案(大纲)并经环评报告审查部门审查。属于须上报国家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先交自治区环保局,经其组织初步审查,在修改完善后上报国家环保总局组织审查;属于自治区人民政府或有关部门审批的规划,其环境影响报告书由编制部门交自治区环保局组织审查。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 第一章总则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模板】

附件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1规划概述 本次规划修编是在《南宁港总体规划》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目的在于进一步明确南宁港的功能和性质,并与相关规划衔接。 南宁港总体规划修编以《广西内河水运发展规划(2010-2030)》、《广西西江黄金水道建设规划(2008-2020)》和《珠江流域综合规划(2012-2030 年)》为指导,规划范围为XX市辖区范围内的右江、左江、郁江及红水河等河段的岸线,规划涉及河段总长474.1km。 本次规划利用港口岸线36.692km,其中货运岸线29.505km,客运岸线4.540km,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647km。规划利用港口岸线中已开发利用岸线3.114km。规划货运岸线33处,客运岸线34处,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3处。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25年,远期为2035年,并为远景发展留有余地。 南宁港划分为六景港区、牛湾港区、中心城港区、隆安港区、XX县港区和马山港点。六景港区为核心港区,为腹地经济发展和六景工业园区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散货和危险品运输为主,积极拓展现代物流功能。牛湾港区为重要港区,为XX市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以集装箱、件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散货运输,积极拓展保税及现代物流功能。中心城港区重点发展旅游客运,货运功能逐步退出。隆安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运输。XX县港区为当地经济发展和临港产业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马山港点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发展散货和件杂货运输。 南宁港重点规划建设10个公用码头作业区和4个旅游客运码头,其中六景港区规划建设六景转运站作业区、八联联营厂作业区、覃寨村作业区、杨村作业区、新兴村作业区、鹤笋作业区和飞龙作业区;牛湾港区规划建设牛湾作业区;隆安港区规划建设宝塔作业区;XX县港区规划建设石村作业区;中心城港区规划建设亭子、民生、蒲庙和青山旅游客运码头。规划公用码头作业区将形成码头岸线长11.988km,全部为深水码头岸线,可建120个深水泊位,陆域面积782.7hm2,年通过能力为货物5840万吨。

港口工程规范一览表

?港口、水运工程设计规范一览表??ID 编号名称? 1 JTJ200-95 水运工程建设标准编写规定? 2 JTJ/T204-96 航道工程基本术语标准?3 JTJ206-96 港口工程制图标准? 4 JTJ211-99 海港总平面设计规范? 5 JTJ213-98 海港水文规范? 6 JTJ214-98 港口工程荷载规范?7 JTJ220-98 渠化工程枢纽总体布置设计规范?8 JTJ221-98 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9 JTJ332-98 干船坞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10 JTJ225-98 水运工程抗震设计规范?11 JTJ226-97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12 JTJ231-94 港口工程环境保护设计规范?13 JTJ202-87 水运工程设计节能规范?14 JTJ237-99 装卸油品码头防火设计规范?15 JTJ232-98 内河航道与港口水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16 JTJ233-98 海崖与河口潮流泥沙模拟技术规程?17 JTJ301-88 波浪模型试验规程(试行)?18 JTJ286-90 水运工程爆破技术规范?19 JTJ/T239-98 水运工程土工织物应用技术规程?20 JTJ240-97 港口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1 JTJ241-98 渠化工程地质勘察规范?22 JTJ203-94 水运工程测量规范?23 JTJ250-98 港口工程地基规范?24 JTJ254-98 港口工程桩基规范?25 JTJ/T256-96 塑料排水板施工规程?26 JTJ/T257-96 塑料排水板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7 JTJ/T258-98 爆炸法处理水下地基和基础技术规程?28 JTJ/T260-97 港口工程粉煤灰填筑技术规程?29 JTJ/T261-97 港口工程预应力混凝土大直径管桩设计与施工规程?30 JTJ267-98 港口工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第二章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一、单项选择题 1、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环境保护局 B.地方人民政府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局 【正确答案】B 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有关规定,下列规划应当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的是()。 A.设区的市级以上流域水电规划 B.设区的市级以上跨流域调水规划 C.设区的市级以上防洪、治涝、灌溉规划 D.设区的市级以上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 【正确答案】C 3、某市人民政府编制了土地资源开发整理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该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形式应当是()。 A.环境影响登记表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C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编制过程中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 A.环境影响报告表 B.环境影响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书 D.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D 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某下设两个区的城市在制定种植业发展规划时,须编制()。 A.环境影响报告书 B.环境影响报告表

C.环境影响登记表 D.环境影响篇章或者说明 【正确答案】A 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组织进行专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应当是()。 A.规划实施中 B.规划实施后 C.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后 D.规划草案上报审批前 【正确答案】D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国务院有关部门、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对其组织编制的土地利用的有关规划,区域、流域、海域的建设,开发利用规划,应当在规划()组织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编写该规划有关环境影响的篇章或者说明。 A.编制完成后 B.编制完成前 C.大纲完成后 D.编制过程中 【正确答案】D 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规划环评文件的受理机构是()。A.规划局 B.当地人民政府 C.当地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D.规划审批机构 【正确答案】D 9、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 A.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B.省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C.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10、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影响。 A.有利 B.短期 C.长远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 通知 [入库:2005年8月15日][来源] 本文简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 【发文字号】环发[2004]98号 【批准日期】 【发布日期】2004.07.03 【实施日期】2004.07.0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部门规范性文件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印发《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 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 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的通知 (环发[2004]98号2004年7月3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以下简称《环评法》)第九条“依照本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规划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报国务院批准”的规定,我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了《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和《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以下统称《范围》)。《范围》已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发布。 《范围》吸收了国务院有关部委、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的意见与建议。《直辖市及设区的市级城市总体规划》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商品林造林规划》暂按编制环境影响篇章或说明的意见执行。 现将《范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一: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规划的具体范围(试行) 一、工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省级及设区的市级工业各行业规划 二、农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1.设区的市级以上种植业发展规划 2.省级及设区的市级渔业发展规划 3.省级及设区的市级乡镇企业发展规划 三、畜牧业的有关专项规划 1.省级及设区的市级畜牧业发展规划 2.省级及设区的市级草原建设、利用规划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汇总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规范 JTJ 226—97 一.总则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保护好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本规范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交通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制定,目的是统一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提高评价质量,使港口工程建设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原则。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具有被法律确定,执行具有强制性。除环境保护法外,国家还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以及国务院颁布的有关条例;国家还制定300多项有关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环境基础、环境方法等标准为环境影响评价所必须执行。 我国海岸线长、内河通航河流多,港口建设项目分布广。各地方政府根据地方环境质量要求和环境功能规划还制定了地方法规和地方环境标准,评价时必须执行。 为统一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标准,防止污染,改善和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本规范适用于海港、河港的新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在工程可行性研究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必须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定。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二.一般规定 1 评价阶段和评价程序 根据最近几年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将环评工作阶段作了适当调整,规定第三阶段为报告书审批阶段,工作内容为审查报告书、修改补充报告书,报告书批复,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报告书的质量。 港口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部分。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准备阶段,第二阶段为评价阶段,第三阶段为报告书审批阶段。 第一阶段:港口建设单位提供已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办理评价任务委托→收集分析项目有关资料→提出评价等级确定评价范围确定环境目标筛选评价因子→编写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审批评价大纲

华安工业集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华安工业集中区规划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 1.规划背景 华安县丰山工业集中区位于华安县东南部的丰山镇、漳州市区北郊,东邻长 泰县,北连华安县沙建镇,西南与漳州市芗城区浦南镇接壤。集中区距漳州城区18公里,距离厦成高速(规划2009年建成)玉兰枢纽互通口不到1公里,距离漳龙高速华安互通口仅6公里,鹰厦铁路贯穿集中区东侧的镇区,漳州至龙岩的省道(208)漳华线穿境而过及九龙江北溪贯穿全境。工业区独具交通、地理、水能优 势。 福建省委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推进厦漳泉龙城市联盟,华安县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华安县丰山镇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环漳州市经济发展圈的四个乡镇之一,华安工业集中区是市委市政府实施“两区三片”区域发展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县委、县政府积极实施“工业强镇”战略,发挥华安县丰山镇特有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提出“工业园区启动,龙头企业带动,工业项目拉动,优质服务推动”的发展思路,实行领导挂钩服务企业制度,工业企业取得较大发展。 华安工业集中区地处华安县南大门丰山镇,是华安县承接大工业、大项目的平台。2005年工业区创办以来,共有53个项目落户,总投资100亿元,其中投产项目17个,在建项目14个,其它项目也正在开展征地、办证等前期工作。全部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可创产值150亿元,税收7亿元以上。但是,由于华安工业集中区目前尚未列入省级经济工业区,在融资、征地、机构设置、争取政策资金扶持方面存在诸多障碍和制约,严重阻碍了工业区的开发建设。为此,华安县正积极向上级申报,争取将华安工业集中区列入省级经济工业区。 华安工业集中区?新社工业园位于丰山镇九龙江北溪以西的地区,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324hm2,从2005年发展至今,区内工业用地现已基本饱和,拓展空间有限。为此,为满足区域经济的发展,华安县工业集中区此次拟在现有新社工业园

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书综述

《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清华大学 二零一五年十一月

第1章总则 1.1 项目背景 大路工业园区位于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大路镇,于2005年启动规划建设,2010年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以呼包鄂为核心沿黄河沿交通干线经济带重点产业发展详细规划(2010-2020年)》中重点推动建设的大路—托克托—清水河工业集中区。内蒙古环科园环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依据《准格尔旗薛家湾镇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大路区说明》(鄂府[2013]240号)和《准格尔旗大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内发改产业字[2013]406号),于2012年12月编制完成《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通过环境保护厅组织的技术审查(内环字[2014]18号)。 2014年,园区管委会委托内蒙古城市规划市政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取得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批复(鄂府发[2015]35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及《关于加强产业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有关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省级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等开发区和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各类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等产业园区,在新建、改造、升级时均应依法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编制开发建设规划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为此,园区管委会委托清华大学承担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清华大学在资料分析研究、现场踏勘、科学预测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内蒙古大路工业园区总体规划(2014-2030年)环境影响报告书》。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荆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二号公告 为了适应鄂西生态经济圈城市经济与长江经济带流域经济的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长江荆州港的港口与岸线资源,以利于城市与港口的和谐持续科学发展,对荆州港进行总体规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要求,现予以第二次公示,如对本规划或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于十日内向我们反映。 一、报告书简本 1.1规划的背景 荆州市地处湖北中南部,长江中游江汉平原腹地,为冲击堆积平原,地形平坦,地势低洼,地面高程一般为28.0~38.0m,地表广布粘土、亚粘土、粉砂及部分淤泥质粘土等。荆州市河湖众多,水网密布,是全国内陆水域最广、河网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地处东经114°32′~115°30′,北纬29°30′~30°20′。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水产资源丰富,轻纺工业基础雄厚,荆州港是交通部公布的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已发展成为长江主干线十大港口和对外开放口岸。 近年来荆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521万吨。为了更好地适应荆州市沿江产业布局,荆州市委、市政府在国家和湖北省的政策背景下,提出把荆州建设成为长江沿岸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港口城市。作出了“依托长江、抓住两路、呼应浦东、服务三峡、发展荆州”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结构,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迈向现代化的新阶段。为了贯彻执行《港口法》,适应港口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开发的需要,协调港口与城市之间的关系,合理利用土地和岸线资源,给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做大做强荆州港,荆州市交通局决定将区域内沿江岸线作为一个整体来统一规划,统一布局,实施荆州港总体规划。 1.2 总体规划概况 荆州港岸线总长162990米,目前港口已利用岸线39410米,占24.17%,包括长江左岸和长江右岸这两部分。规划岸线总长156720米,规划港口岸线49740米,占31.74%,其中深水岸线长45360米,占28.94%。由城区港区和各县(市)港区共17个港区组成。 荆州港的性质确定为荆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是长江流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是荆州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沿江产业布局、城市建设的重要依托。 荆州港总体规划基准年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2010年;远期2020年。 港口规划的范围为:荆州市所属的荆州区、沙市区以及各县(市)部分地区,重点规划盐卡港区、柳林港区、荆州旅游客运港区、斗湖堤港区和观音寺港区;同时规划郝穴港区、埠河港区、关沮港区、李埠港区、弥市港区和学堂洲港区等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附件: 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要点 前言 港口总体规划主要确定港口性质、功能和港区划分,根据港口资源条件、吞吐量预测和到港船型分析,重点对港口岸线利用、水陆域布置、港界、港口建设用地配置等进行规划。港口总体规划的专项规划包括港区总体规划、港口集疏运设施规划和港口仓储、保税、物流等园区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 为提高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质量,规范评估报告内容,根据港口总体规划及其环境影响的特点,制定本技术审核要点。 一、适用范围 本要点规定了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总体要求、审核内容、审核要点及审核意见的编写要求。 本审核要点适用于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司委托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进行的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工作、专家对报告书进行审核及编制审核意见等。其他单位、部门或地方有关部门委托中心进行的港口总体规划以及新港区开发研究等专项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文件的审核,地方环保部门进行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技术审核的可参考执行。

二、总体要求 (一)港口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技术审核应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发展战略的要求,贯彻落实资源环境政策与法规为基本出发点。 (二)技术审核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按照《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的规定,参照相关标准及法规,对环境影响报告书(以下简称“报告书”)的编制质量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确保审查的科学性、合法性。 (三)技术审核应根据区域环境特征及港口特点,重点审查评价内容是否与规划的环境影响性质、范围和程度一致,与规划决策及相关管理要求一致。 (四)技术审核应重点审核港口区域环境变迁历史与现状及问题分析;港口发展对海岸带、河口、港湾生态系统,海域水环境的影响;环境风险分析与对策;规划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规划方案调整建议及环保对策措施等内容。 (五)技术审核应重点从报告书所用资料、数据的有效性,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的全面性,规划协调性分析的完整性,评价方法选择的适当性,环境影响分析、预测和评价的科学性、针对性,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对策和措施的针对性、可行性、有效性,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分析的可信性,优化调整建议的合理性、可行性,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的可信性等方面给出明确的审核结论,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如何改进与完善的技术咨询意见。

环境影响评价课程设计报告.docx

新疆工程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新疆工程学院(艾丁湖校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系部: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专业班级:环境科学与工程14-1 班 学生姓名:朱洪飞 指导教师:保华 完成日期:2018.01.15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7-----2018学年第 1 学期2017 年 12月 30日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班级14-1 班课程名称环境影响评价设计题目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指导教师保华 起止时间2018.01周数 1 周设计地点校 设计目的: 1.本次课程设计的题目是“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是对《新疆工程学院建设项目》做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由于时间和各种条件的限制, 本次设计以真题真做和假设条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通过本次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的实际工作过 程,掌握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影响评价的容、方法、工作程序及有关要求。重点 在于最终掌握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写方法和编制要点。

设计任务或主要技术指标: 设计任务:新疆工程学院新校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设计进度与要求: 1.要求每位同学接到任务书后,按环境影响评价大纲的容来实施具体评价任 务。查阅有关资料、监测、收集具体数据及假定的各种因素、条件和有关的数据。 要求每位同学的单独完成自己负责评价的那部分容,严禁抄袭。 2.纪律要求:要按时完成调查资料,认真完成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处理任务, 遵守学校的纪律要求。按时按要求完成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写。同时在课程设 教研室主任(签名)系(部)主任(签名)年月日 摘要 通过对新疆工程学院(艾丁湖校区)拟建区域及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自 然和环境等现状调查、监测,掌握项目所在地环境质量状况并指出该区域主要环 境问题;预测本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情况及排放规律,预测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有效的污染控制手段,为项目建设和环境有效管理提供可靠信息和依据。 通过对区域环境调查和区域规划分析,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项目区域选址 合理性和开发建设的可行性。通过对废水、废气、噪声、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技 术分析,论证项目在环境保护角度的可行性、经济合理性。 关键词:环境调查;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规划环评(SEA)与项目环评(EIA)的区别 谢文玲 随着我国经济活动强度的加大,政策和规划的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因区域开发、产业发展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越来越突出。实践表明,政府及有关部门制定的政策和规划,相对于具体的建设项目来说,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更加巨大、持久,范围也更加广泛。如果在提出有关政策和规划时能够慎重考虑相关的环境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不仅可以防止其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可大大减少事后治理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和社会矛盾。 在我国,规划环评(SEA)是战略环评的切入点。相比项目环评(EIA),SEA真正实现了从微观到宏现,从尾部到源头,从枝节到主干,从操作到决策的转变和飞跃,是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一次根本性改革,也是实现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 一、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SEA是环境影响评价在战略、规划、计划层次的应用,即在规划过程的早期就全面地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充分评价各种替代方案,广泛咨询公众,并在实施前作出相关决策,从而有效预防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一种在规划层次及早

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决策手段与规划手段,是规划决策的辅助工具,属战略环评范畴。 SEA是从基于经济效益的传统决策模式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新型决策模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环境管理工具,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不仅为我国宏观战略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环境保护部门的执法监督提供了立法依据。 二、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的区别 同样作为环境影响评价,SEA和EIA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可以保障有效的资源利用,增加对环境问题的思考,识别主要影响以及提供可行的消减措施,为决策提供依据,避免严重的和不可逆的环境破坏,保护人类健康安全。 SEA是伴随着EIA的深入发展,并且为弥补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的不足而产生的。尽管SEA是以EIA为基础,二者具有相同的原则与目标,在整个工作程序和步骤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它们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二者的区别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价思路的角度和高度不同 EIA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的一种反应性评估。它对拟建项目的选择及优化布局方面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往往只能针对拟建项目的污染状况提出控制和治理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考试整理稿)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131-2003) 1、总则 (1)熟悉导则的适用范围 本导则适用于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旅游度假区等区域开发以及工业园区等类似区域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方法和要求。 (2)熟悉开发区域环境影响评价重点 ①识别开发区的区域开发活动可能带来的主要环境影响以及可能制约开发区发展的环境因素。 ②分析确定开发区主要相关环境介质的环境容量,研究提出合理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 ③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开发区环境保护方案,包括污染集中治理设施的规模、工艺和布局的合理性,优化污染物排放口及排放方式。 ④对拟议的开发区各规划方案(包括开发区选址、功能区划、产业结构与布局、发展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环保设施等)进行环境影响分析比较和综合论证,提出完善开发区规划的建议和对策。 (3)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如图1所示。 2、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 (1)熟悉实施方案的基本内容 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实施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a)开发区规划简介 b)开发区及其周边地区的环境状况 c)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 d)开发活动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选择 e)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指标) f)评价专题设置和实施方案 (2)环境影响识别的要求与方法 ①按照开发区的性质、规模、建设内容、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和环境保护规划,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等,调查主要敏感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资源、环境质量现状,分析现有环境问题和发展趋势,识别开发区规划可能导致的主要环境影响,初步判定主要环境问题、影响程度以及主要环境制约因素,确定主要评价因子。 ②主要从宏观角度进行自然环境、社会经济两方面的环境影响识别。 ③一般或小规模开发区主要考虑对区外环境的影响,重污染或大规模(大于10平方公里)的开发区还应识别区外经济活动对区内的环境影响。 ④突出与土地开发、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相关的主要环境影响的识别分析,说明各类环境影响因子、环境影响属性(如可逆影响、不可逆影响),判断影响程度、影响范围和影响时间等。 ⑤影响识别方法一般有矩阵法、网络法、GIS支持下的叠加图法等。(3)规划方案的初步分析的内容与要求 ①开发区选址的合理性分析 根据开发区性质、发展目标和生产力配置基本要素,分析开发区规划选址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开发区生产力配置一般有十二个基本要素,即土地、水资源、矿产或原材料资源、能源、人力资源、运输条件、市场需求、气候条件、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固体废物处理处置能力、启动资金。 ②开发规划目标的协调性分析 a、按主要的规划要素,逐项比较分析开发区规划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其他专项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的协调性,包括区域总体规划对该开发区的定位、发展规模、布局要求,对开发区产业结构及主导行业的规定,开发区的能源类型、污水处理、固体废物处置、给排水设计、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与所在区域总体规划中各专项规划的关系,开发区规划中制定的环境功能区划是否符合所在区域环境保护目标和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等。 b、可采用列表的方式说明开发区规划发展目标及环境目标与所在区域规划目标及环境保护目标的协调性。 (4)熟悉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专题的设置 ①评价专题的设置要体现区域环评的特点,突出规划的合理性分析和规划布局论证、排污口优化、能源清洁化和集中供热(汽)、环境容量和总量控制等涉及全局性、战略性内容。 ②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一般设置以下专题: a)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b)规划方案分析与污染源分析 c)环境空气影响分析与评价 d)水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e)固体废物管理与处置 f)环境容量与污染物总量控制

福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福州港总体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1. 规划背景 为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趋势,合理利用福州市的岸线资源,尽快形成福州港整体优势,实现港口可持续发展,2004年福州市港务局和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共同编制了《福州港总体规划》。交通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2004年10月5日以交规划发【2004】556号文件批复了《福州港总体规划》。 为落实《福州港总体规划》和福建省港口发展“两集两散”的战略,2007年7月福建省交通规划办公室、福建省路港交通咨询中心编制完成了《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8年3月编制完成了《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福州港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补充。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以《福州港总体规划》和《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评价对象。 2. 规划目标 (1)福州港的规划功能和发展目标 规划功能:福州港将逐步建成以能源、原材料、集装箱和其他外贸物资中转运输为主的,具备运输组织、装卸储运、工业开发、现代物流、通信信息和综合服务等功能的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港口。 发展的目标是:2010年基本适应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结构调整取得明显成效;2020年适应并适度超前腹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港口功能得到拓展,港口基本实现现代化。 (2)规划范围、规划年限 规划范围为福州市辖区内的闽江口下游两岸、福清湾、兴化湾、罗源湾的岸线资源和港口陆域、水域。

规划基础年为2000年,水平年为2005年、2010年和2020年。近期指2010年,远期指2020年,2020年之后为远景。 (3)规划预测吞吐量 根据《福建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福州港预测2010年分担的货物吞吐量为1.01亿吨(其中集装箱300万TEU),2020年货物吞吐量为2.02亿吨(其中集装箱730万TEU)。 (4)岸线利用规划 《福州港总体规划》规划港口岸线总长76.9km,其中闽江口内规划港口岸线19.3km;福清湾规划港口岸线4.1km、规划临港工业岸线3.5km;兴化湾北岸规划港口岸线8.5km、规划港口预留岸线16.5km;罗源湾南北岸规划港口岸线20km,规划港口预留岸线5km。 《福州港罗源湾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福州港总体规划》罗源湾港区规划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增补。控规规划港口岸线和预留港口岸线41.034km。其中,北岸规划港口岸线11.693km;西岸规划港口预留岸线18.90km;南岸规划港口岸线10.441km。比《福州港总体规划》新增规划了北岸的将军帽岸段、濂澳岸段规划港口岸线和西岸的港口预留岸线。 《福州港江阴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对《福州港总体规划》江阴港区规划作了进一步细化和增补。控规规划港口岸线和预留港口岸线27.2km、临港工业岸线68.3km。其中,江阴作业区规划港口岸线9.8km、新厝岸段规划预留港口岸线4.8km;龙高半岛规划牛头尾作业区港口岸线7.6km、临港工业岸线9.6km、预留临港工业岸线10.6km,万安段规划万安作业区和临港工业岸线24.4km(环评按:万安段万安作业区和临港工业岸线各占多少规划未明确)、韩瑶~东薛岸段规划临港工业岸线11.4km;草屿岛规划预留港口岸线5km。 (4)港区布局规划 闽江口内港区规划了台江、马尾、青州、筹东、松门、长安、小长门、琅岐等8个作业区和长安预留发展区1段0.6km的港口预留岸线,规划用地503.7万m2。 松下港区规划了松下作业区1个作业区和牛角山以南段1段3.5km的临港工业发展预留岸线。松下作业区规划用地255万m2。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指导老师: XXX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践课程:________ 环境影响评价 _________________ 专业:XXXXXXXXXXXXXXXXXXXXX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刖言 建设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大学城对发展贵州人才基地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花溪大学城的建设主要以各高校狙击为主要目标。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提高贵州省教育素质质量。 建设项目投入巨大,最终还是希望给予学生一个好的学习环境。目前,花溪大学城还在建设之中,我们本次对贵州师范大学的正在建设中项目进行了调查,并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拉简单的评估。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政策性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施行)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施行) (4)《中华人民共

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稿,2005年4月1日施行)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修订稿,2008年6 月1 日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修订稿,2011年3 月1 日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稿,2004年8 月28 日施行)(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 月1 日施行) (9)《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年11 月18日施行,国务院第253 号令) (10)《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年10月1 日施行,环境保护部令第2 号) (11)《贵州省环境保护条例》贵州省人大常委会,2009年6 月1 日(12)《贵阳市水污染防治规定》2009 年7 月 (13)《贵阳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2005年11月 (14)《贵阳市环境噪声污染防治规定》1997年10月技术导则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1 ) (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 ) (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 ) (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 (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