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XXX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2010年7月

第一部分:实验与实习须知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与实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与实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而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并为深入学习测绘专业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的基本规定,了解仪器的借还手序及仪器的保护、保养等知识,做到爱护仪器,达到实习之目的,防患于未然。

实验与实习规定

1.在实验或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2.实验或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和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或学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验或实习,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或实习记录,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6.在实验或实习过程中,还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环者应予赔偿。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指定的地点凭学生证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5.实验或实习结束,应及时收装仪器工具,送还借领处检查验收,消除借领手续。如有遗失或损坏,应写出书面报告说明情况,并按有关规定给予赔偿。

二、仪器的安装

1.在三脚架安置稳妥之后,方可打开仪器箱。开箱前应将仪器放在平稳处,严禁托在手上或抱在怀里。

2.打开仪器箱之后,要看清并记住仪器在箱中的安放位置,避免以后装箱困难。 3.提取仪器之前,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再用双手握住支架或基座轻轻取出仪器,放在三脚架上,保持一手握住仪器,一手去拧连螺旋,最后旋紧连接螺旋使仪器与脚架连接牢固。

4.装好仪器之后,注意随即关闭仪器箱盖,防止灰尘和湿气进入箱内。严禁坐在仪器箱上。

三、仪器的使用

1.仪器安置之后,不论是否操作,必须有人看护,防止无关人员拨弄或行人车辆碰撞。

2.在打开物镜盖时或在观测过程中,如发现灰尘,可用镜头纸或软毛刷轻轻拂去,严禁用手指或手帕等物擦拭,以免损坏镜头上的药膜。观测结束后应及时套好物镜盖。 3.转动仪器时,应先松开制动螺旋,再平稳转动。使用微动螺旋时,应先旋紧制动螺旋。

4.制动螺旋应松紧适度,微动螺旋和脚螺旋不要旋到顶端,使用各种螺旋都应均匀用力,以免损伤螺纹。

5.在野外使用仪器时,应该撑伞,严防日晒雨淋。

6.在仪器发生故障时,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不得擅自处理。

四、仪器的搬迁

1.在行走不便的地区迁站或远距离迁站时,必须将仪器装箱之后再搬迁。

2.短距离迁站时,可将仪器连同脚架一起搬迁,其方法是:先取下垂球,检查并旋紧仪器连接螺旋,松开各制动螺旋使仪器保持初始位置(经纬仪望远镜物镜对向度盘中心,水准仪物镜向后);再收拢三脚架,左手握住仪器基座或支架放在胸前,右手抱住脚架放在肋下,移步行走。严重禁斜扛仪器,以防碰摔。

3.搬迁时,小组其他人员应协助观测员带走仪器箱和有关工具。

五、仪器的装箱

1.每次使用仪器之后,应及时清除仪器上的灰尘及脚架上的泥土。

2.仪器拆卸时,应先将仪器螺旋调至大致同高的位置,再一手扶住仪器,一手松开连接螺旋,双手取下仪器。

3.仪器装箱时,应先松开各制动螺旋,使仪器就位正确,试关箱盖确认放妥后,再拧紧制动螺旋,而后关箱上锁。若合不上箱口,切不可强压箱盖,以防压坏仪器。

4.清点所有附件和工具,防止遗失。

六、测量工具的使用

1.钢尺的使用,应防止扭曲、打结和折断,防止行人踩踏或车辆碾压,尽量避免尺身着水。携尺前进时,应将尺身提起,不得沿地面拖行,以防损坏刻划。用完钢尺,应擦净、涂油,以防生锈。

2.皮尺的使用,应均匀用力拉伸,避免着水、车压。如果皮尺受潮,应及时晾干。 3.各种标尺、花杆的使用,应注意防水防潮、防止受横向压力,不能磨损尺面刻划和漆皮,不用时安放稳妥。塔尺的使用,还应注意接口处的正确连接,用后及时收尺。 4.测图板的使用,应注意保护板面,不得乱写乱扎,不能施以重压。

5.小件工具如垂球、测钎、尺垫等的使用,应用完即收,防止遗失。

6.一切测量工具都应保持清洁,专人保管搬运,不能随意放置,更不能作为捆扎、抬担的工具。

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测量手簿是外业观测成果的记录和内业数据处理的依据。在测量手簿上记录或计算时,必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遵守下列规则:

1.在测量手簿上书写之前,应准备好硬性(2H或3H)铅笔,同时熟悉表上各项内容及填写、计算方法。

2.记录观测数据之前,应将表头的仪器型号、编号、日期、天气、测站、观测者及记录者姓名等无一遗漏地填写齐全。

3.观测者读数后,记录者应随即在测量手簿上的相应栏内填写,并复诵回报以资捡核。不得另纸记录事后转抄。

4.记录时要求字体端正清晰、数值对齐、数字齐全。字体的大小一般占格宽的1/2~1/3,字脚靠近底线;表示精度或占位的“0”(例如水准尺读数1.500或O.234,度盘读数93°04′00″中的“0”)均不能省略。

5.观测数据的尾数不得更改,读错或记错后必须重测重记。例如,角度测量时,秒级数字出错,应重测该测回;水准测量时,毫米数字出错,应重测该测站;钢尺量距时,毫米级数字出错,应重测该尺段。

6.观测数据的前几位若出错时,应用细横线划出错误的数字,并在原数字上方写出正确的数字。注意不得涂擦已记录的数据。禁止连续更改数字,例如:水准测量中的黑、红面读数,角度测量中的盘左、盘右,距离量测中的往、返测等,均不能同时更改,否则重测。

7.记录数据修改后或观测成果废去后,都应在备注栏内写明原因(如测错、记错或超限等)。

9.数据运算应根据所取位数,按“5舍6入,5前单进双舍”的规则进行凑整。例如对1.4244m,4236m,4235m,4245m这几个数据,若取至毫米位,则均应记为1.424m。

10.应该保持测量手簿的整洁,严禁在手簿上书写无关内容,更不得丢失手簿。

仪器设备损坏丢失赔偿处理办法

设备、仪器、仪表、家具和低值耐用品(简称为设备),是学校的资产,为了让全校师生员工爱护国家和学校的财产,加强责任心,避免设备的非正常损坏和丢失,确保教学工作正常进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赔偿范围

1.凡属于下列责任事故造成设备损坏或丢失的均应赔偿。

(1)未经批准擅自拆卸,造成损坏者;

(2)违犯操作规程,造成损坏者;

(3)不听从指挥、不按规定进行工作,造成损坏或丢失者;

(4)单位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失职,指挥失误造成损坏或丢失者;

(5)保管人员失职造成损失或丢失者;

(6)其它属于责任范围内的原因造成损坏或丢失者。

2.属于非责任事故造成损坏或丢失的可免于赔偿;

(1)设备本身缺陷引起的损坏。

(2)正常使用时发生的损坏。

(3)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可抗拒的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坏。

二、赔偿原则

因责任事故造成损坏或丢失的,根据损坏的程度和情节轻重,按如下办法进行赔偿。

(1)根据设备损坏前的现状,首先鉴定为新、性能良好、基本能用、待报废四类。新设备折旧为原价的100%,性能良好的设备折旧为原价的90—70%。基本能用的设备折旧为原价的 60—40%,待报按设备折旧为原价的10—40%。

(2)根据事故原因后果,责任者认识错误态度,对原价为5000元以下设备因责任事故损坏时,按设备折旧价的10—30%赔偿。

(3)仪器设备损坏或局部器件丢失,如能恢复原来性能,可按修理费用(合材料费)的10~30%赔偿。

(4)仪器设备损失价值在5000以上者,作专案处理。

(5)5000元以下的设备在工作中因保管不慎而丢失的,按设备折价的10—20%赔偿。5000元以上的作专案处理。

(6)仪器设备损坏丢失后,当事人应立即向单位领导说明情况并写出书面报告。由设备经管人填写“仪器设备事故丢失登记表”,经系部负责人审核后,在一周之内报到设备科。事故发生后,当事人如有隐匿不报、对调查不配合甚至阻挠等表现,以至事故性质无法搞清者,一律按责任事故追究责任,并加重处理。

三、赔偿处理权限

(1)仪器设备因事故损坏或丢失后,由系、部、处、室领导者报告事故原因和损失大小,提出处理意见,经教务处和资产处审查后,报主管校长批准后处理。

(2)五万元以上仪器设备,发生重大损坏或丢失的,应由学校组成专案组作为专案处理。

四、赔偿费由事故责任所在的单位根据赔偿金额,本人经济情况及要求,提出一次或分期偿还意见,通知本人和财务处。事故费任者应及时到财务处缴纳赔偿费。如拖欠不交,可直接从工资中扣除。对拒付并态度恶劣者可收赔偿费3~5%的滞纳金。学生在学习期间如确实无力偿还。经主管校长批准,可在参加工作后偿还。

第二部分:实验指导

实验一:J2级经纬仪的使用与仪器检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⒈了解J2级精密光学经纬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

⒉初步掌握J2级学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方法。

二、实验安排

⒈实验共需用2学时。

⒉实验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

⒈集中听指导教师讲解和演示;

⒉将仪器取出,安置在脚架上;

⒊熟悉J2经纬仪各部分结构,掌握各对制动和微动旋钮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掌握读数方法;

⒋照准部旋转正确性的检验;

⒌光学测微器行差的检验;

⒍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的测定;

⒎垂直微动螺旋使用正确性检验;

⒏照准部旋转时仪器底座位移所产生的系统误差的检验;

⒐光学对点器检验。

图1-1 J2经纬仪基本结构

1-望远镜制动螺旋,2-望远镜微动螺旋,3-物镜,4-物镜调焦螺旋,5-目镜,6-目镜调焦螺旋,7-光学瞄准器,8-度盘读数显微镜,9-度盘读数显微镜调焦螺旋,10-测微轮,11-水平度盘与竖直度盘换像手轮,12-照准部管水准器,13-光学对中器,14-水平度盘照明镜,15-垂直度盘照明镜,16-竖盘指标管水准器进光窗口,17-竖盘指标管水准器微动螺旋,18-竖盘指标管水准气泡观察窗,19-水平制动螺旋,20-水平微动螺旋,21-基座圆水准器,22-水平度盘位置变换手轮,23-水平度盘位置变换手轮护盖24-基座25-脚螺旋

四、仪器及工具

⒈J2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

⒉记录纸、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注意事项

⒈使用光学仪器时,一定要轻拿轻放;

⒉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水平和竖直制动未松开时,不得用力扭转旋钮,以防扭坏部件;

⒊仪器开箱后,仔细观察仪器在箱中的摆放位置,以便装箱时能顺利装入。

⒋实验结束后每人提交实验报告一份。

六、思考题

⒈按照国家测量规范规定,在控制测量作业之前,应对精密光学经纬仪进行哪些常规检验与校正,为什么?

⒉什么是光学测微器的行差?双光楔光学测微器是否存在行差?为什么?

⒊用高低点法测定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时,为什么要规定用仪器观测高低两点的垂直角的绝对值应小于3°及两垂直角的绝对值应尽量相等,其差不得超过30??

实验二:水平角观测(方向观测法)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⒈掌握用方向观测法进行三四等水平方向观测与记录的方法及步骤;

⒉学会对方向观测法的成果质量进行判别及处理,掌握规范中对方向观测法所规定的各项限差要求。

二、实验安排

⒈本实验需要2学时。

⒉实验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

⒈在指定地点安置经纬仪,按对中、整平、瞄准读数依次进行操作,其步骤分别如下:

对中:挂一垂球,平移三脚架,使垂球尖大致对准测站点,并注意架头水平,踩紧三脚架。稍松连接螺旋,在架头上平移仪器,使垂球尖精确对准测站点,最后旋紧连接螺旋。

整平:转动照准部,使水准管平行于任意一对脚螺旋,同时相对旋转这两只脚螺旋,使水准管气泡居中;将照准部绕竖轴转动90o,再转动第三只脚螺旋,使气泡居中。如此反复调试,直至照准部转到任何方向,气泡在水准管内的偏移都不超过分划线的一格为止。

瞄准:用望远镜上的照门和准星瞄准目标,使用目标位于视场内,旋紧望远镜和照准部的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的目镜螺旋,使十字丝清晰;转动物镜调整焦螺旋,使目标影像清晰。转动望远镜和照准部的的微动螺旋,使目标被十字丝的单根纵丝平分,或被双根纵丝夹在中央。

读数:DJ2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有两个特点:一是使用测微轮读数;二是使用换像手轮。测微器的最小刻划为1″,可估读至0.1″。换像手轮可使读数窗显示水平度盘读数刻划或者竖直度盘读数刻划,不同厂家生产的DJ2光学经纬仪,读数方法一般也有差异,但仪器的光路基本相同。

DJ2光学经纬仪在仪器的光路上设置固定光楔组和活动光楔组,活动光楔与测微分划相连,入射光经过一系列棱镜、透镜折射后,将度盘直径两端刻划影像反映到读数显微镜内,使度盘上处于对径位置的分划线,成像在同一个平面上,并被横线分隔为正像和倒像。转动测微器,度盘两端分划影像可作等距反向移动。

DJ2光学经纬仪的读数方法如下:

1)转动换像手轮。如要读取水平度盘读数,则使换像手轮上的线条水平;如要读取竖直度盘读数,则使线条竖直。

2)调节读数显微镜目镜,使读数窗影像清晰。

3)转动测微轮,使度盘对径分划上、下严格对齐。

4)然后读取度盘读数及测微轮读数。

如图22所示,其为DJ2型仪器的读数视场,视场中的大窗口为度盘对径刻线的影像.横线为对径符合线,符合线上方数字正置的为主像,下方数字倒置的为副像;小窗口为测微分划尺的影像。转动测微手轮,可以看到小窗口测微尺的像向上或向下移动,同时大窗口主、副像刻划线相对反向移动。移动测微手轮,使主、副像分划线重合,找出主像与副像注记相差180°的分划线(主像分划线在左,副像分划线在右),读取主像注记的度数,并将该两分划线之间的度盘分划数乘以度盘分划格值的一半(10′),得到整十分数,不足10′的分、秒数在小窗中的测微分划尺上读取。如图2-11-2(a)所示的读数为135°02′02.3″,如图2-11-2(b)所示的读数为22°56′58.6″。

图2-1 DJ2经纬仪读数窗口

也有某些其它型号的DJ2型经纬仪采用,如图2-11-3所示的读数窗,图中没有数字显示(三根竖线)的窗口显示的是度盘对径分划的影像;带三角符号和带缺口的窗口为度盘分划的度数,三角所指示的或缺口中的是指示整10分的读数;另一个为测微器上的分数和秒数。

图2-2 其它形式的DJ2经纬仪读数窗口

这种读数窗的读数方法基本相同。读数前.转动测微手轮使上窗内的度盘对径分划线重合,然后读取度分窗口中的度数和整10分数以及另一个窗内的分、秒数,两者相加,即为全部读数。如图2-11-3(a)和图2-11-3(b)中度盘读数分别为28°14′24.3″和123°48′12.4″。

⒉集中听指导教师讲解方向观测法测角方法,请一个组在指导教师的亲自指导下进行演示;

⒊选择至少4个方向,每人观测1~2个测回,并记录、计算,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四、仪器及工具

⒈每组领J2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钎4~5根,方向观测法记录纸若干;

⒉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注意事项

⒈记录要整洁,每人附一份实习记录,并交实习报告;

⒉分析你所测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不符合分析原因。

⒊实验结束后每人提交实验报告一份。

六、思考题

⒈进行方向观测法应遵循哪些规定,对记录有何要求?

⒉国家规范对一个测站上的方向观测有哪些限差要求,其数值是多少?

⒊国家规范对一个测站上成果的重测和取舍有哪些规定?

实验三:水平角观测(分组方向观测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⒈掌握用分组方向观测法进行三四等水平方向观测与记录的方法及步骤;

⒉学会对方向观测法的成果质量进行判别及处理,掌握规范中对方向观测法所规定的各项限差要求。

二、实验安排

⒈本实验需要2学时。

⒉实验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

⒈复习仪器安置方法及方向观测法测角方法;

⒉集中听指导教师讲解分组方向观测法测角的方法,请一个组在指导教师的亲自指导下进行演示;

⒊选择6~8个方向,分2组每人观测一个测回,并记录、计算,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看是否符合精度要求。

四、仪器及工具

⒈每组领J2经纬仪1台,记录板1块,测钎8根,记录纸若干;

⒉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注意事项

⒈应选择远近适中、易于瞄准的清晰目标作为起始方向;

⒉分析你所测的数据是否符合要求,对不符合规定的成果分析原因;

⒊记录要整洁,每人附一份实习记录,并交实习报告。

⒋实验结束后每人提交实验报告一份。

六、思考题

⒈分组的原则是什么?

⒉分组观测成果的检核方法和限差要求是什么?

⒊分组观测测站平差计算方法如何?

实验四:电磁波测距仪的使用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⒈认识测距仪(全站仪)的整体结构和使用方法;

⒉初步掌握测距仪(全站仪)的检验内容和检验校正方法。

二、实验安排

⒈本实验需要2学时。

⒉实验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

⒈安置仪器,了解全站仪的主要结构和使用方法;

⒉全站仪测距误差的检验

检验项目:

1)测尺频率、幅相误差检定;

2)仪器常数检定;

3)周期误差的检定。

四、仪器及工具

⒈每组领全站仪1台,棱镜1套,记录板1块;

⒉记录纸、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注意事项

⒈检验时应按顺序进行,每项检验要求两人重复进行,以便检核;

⒉实习场地,应选在比较平坦的地方;

⒊实习结束后,每人交实习报告一份。

六、思考题

⒈按照国家测量规范规定,在控制测量作业之前,应对测距仪进行哪些常规检验与校正,为什么?

⒉什么是测距仪的幅相误差?

实验五:S1水准仪使用与检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⒈了解精密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和读数方法;

⒉初步掌握精密水准仪的检验内容和检验校正方法。

二、实验安排

⒈本实验需要2学时。

⒉实验每个小组由4~5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

⒈安置仪器,了解精密水准仪的主要结构、读数和使用方法;

⒉精密水准仪的检验

检验项目:

1)水准仪及脚架各部件检视;

2)圆水准器安置正确性检验与校正;

3)光学测微器效用正确性的检验及分化值的测定;

4)视准轴与水准管轴相互关系的检验及校正。

四、仪器及工具

⒈每组领精密水准仪1台,铟钢尺1套,记录板1块,记录纸若干;

⒉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注意事项

⒈检验时应按顺序进行,每项检验要求两人重复进行,以便检核;

⒉实习场地,应选在比较平坦的地方;

⒊实习结束后,每人交实习报告一份。

六、思考题

⒈按照国家测量规范规定,在控制测量作业之前,应对精密水准仪进行哪些常规检验与校正?

⒉什么是交叉误差?如何校正?

⒊在进行光学测微器效用正确性的检验和分划值测定时,为什么要求每两个测回后应移动分划尺或变更仪器高?

实验六:数字水准仪认识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⒈初步了解电子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安排

⒈本实验需要2学时。

⒉实验每个小组由8~10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

⒈电子水准仪的认识

如图6-1所示,电子水准仪又称数字水准仪,与电子水准仪配套使用的水准尺为条纹编码尺,通常由玻璃纤维或铟钢制成。在仪器中装置有行阵传感器,它可识别水准标尺上的条码分划。仪器摄人条码图像后,经处理器转变为相应的数字,再通过信号转换和数据化,在显示屏上显示出高程和视距,并能存储记录有关测量数据。

各厂家标尺编码的条码图案不完全相同,不能互换使用。如使用普通水准尺,电子水准仪可作光学水准仪使用,但精度变低。

各种型号的电子水准仪的外型、体积、重量、性能均有不同。尽管如此,它们都是由电源、望远镜、光电传感器、操作键、显示屏等部件所组成。

图6-1 DL-01型电子水准仪结构及名称

2.电子水准仪的使用

在实验场地上选择两点A、B,放上尺垫,在尺垫上立尺,在两点之间安置电子水准仪,整平圆气泡,接通电源,设置有关测量模式。

瞄准A尺,调焦,按相应键显示A尺读数a,用同样的方法前视B尺,得读数b,数据记录如表2-5-1所示,则可算得两点高差。

实验时对A、B高差观测两次。

四、仪器及工具

⒈在指导教师帮助下,每组领电子水准仪1套,记录板1块;

⒉记录纸、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注意事项

⒈因实验用仪器较为贵重,实验人数多,所以实验时应严格按照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严禁在仪器附近追打;

⒉实习结束后,每人交实习报告一份。

⒊标尺尽量不要被障碍物(如树枝等)遮挡,在足够亮度的地方架设标尺,若用照明,应照明整个标尺。

六、思考题

⒈电子水准仪配套使用的水准尺是什么?

实验七:三等水准测量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⒈掌握三等水准测量的观测、记录和计算方法;

⒉初步掌握精密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和作业过程。

二、实验安排

⒈本实验需要2~4学时。

⒉实验每个小组由4人组成,各工序轮换进行。

三、实验步骤及要点

⒈在实验场地上,以指导教师指定的一点作为起始水准点,选

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水准点各自以组为单位选择,一般要求多于5个点。

⒉在起始水准点与第一个立尺点之间安置水准仪,首先用皮尺或测绳量出前后视距并相等。在前、后视点上竖立水准尺(起始点及待定点上均不得放置尺垫,在转点上必须放置尺垫)。

3.一个测站的观测按如下顺序进行

三等水准测量在一测站上水准仪照准铟钢水准尺的顺序为:后视基本分划,读取下丝读数(1)、上丝读数(2)和中丝读数(3);

前视基本分划,读取下丝读数(4)、上丝读数(5)和中丝读数(6);

前视辅助分划,读取中丝读数(7);

后视辅助分划,读取中丝读数(8)。

以上观测顺序简称为“后前前后”(基、基、辅、辅)。

无论何种观测顺序,视距丝和中丝读数均应在水准管气泡居中时读取。表内带括号的号码为观测读数和计算的顺序。(1)~(8)表示读尺和记录的程序。

4.记录员将各个读数依次记录在三等水准测量记录表7-1的对应栏内。

5.一个测站的计算顺序

测站上以及观测结束后的计算与校核如下:

(1)视距计算

后视距:(9)=[(1)-(2)]×100

前视距:(10)=[(4)-(5)] ×100

前、后视距差:(11)=(9)-(10)

前、后视距差累积数:(12)=前一站(12)+ 本站(11)

(2)高差计算与检核(参考教材)

6.依次设站,测出路线上其他各站的高差。

7.全路线施测完成后,进行线路计算检核。

路线总长L = ∑(9)+ ∑(10)

∑(9)一∑(10)= 末站(12)

8.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与调整,算出待定点的高程。

四、仪器及工具

⒈每组领精密水准仪1台,铟钢尺1套,记录板1块,记录纸若干;

⒉铅笔、计算器等工具自备。

五、注意事项

⒈每站观测完毕,应立即进行计算,只有测站检核符合要求后,仪器才能搬站。若超限,该测站应作废重测;

⒉测站技术要求

(1)视线长度(9)、(10)≤l00m。

(2)前后视距差(11)≤2.0 m。

(3)前后视距累积差(12)≤5.0 m。

(4)基辅分划读数之差(13)、(14)≤1 mm。

(5)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17)≤1.5 mm。

2.路线技术要求

高差容许闭合差fh容= ±12L mm,L为路线长度,以km为单位。

⒊实习结束后,每人交实习报告一份。

六、思考题

⒈控制前后视距差和前后视距累积差的原因是什么?

⒉观测前后视时要求不要改变对光位置的原因是什么?

表7-1 三(四)等水准测量手簿

施测路线自至观测者记录者天气仪器型号日期年月日

f h= f h容=

实验八:三角高程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掌握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方法。

2.掌握三角高程测量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安排

1.实验时数2学时。

2.每实验小组由4~5人组成。

3.各组成员每人在实验场地选定2点,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出两点间的高差。

三、实验步骤和要点

在实验场地上选择A、B两点(相距约60m),如已知A点高程(本实验假定A点高程为HA=26.500m),则可用三角高程测量方法测出B点高程。

1.距离丈量

用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测出AB两点间的水平距离DAB。

如在已知距离的两点上进行三角高程测量,则不需进行距离测量工作。

2.三角高程测量的观测

(1)往测

在A点安置经纬仪,对中、整平,如图8-1(a)所示。

图8-1 三角高程测量

用钢卷尺量取仪器高度i1。

工程热力学实验指导书全解

实验一 空气定压比热容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增强热物性实验研究方面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联系实际,了解气体比热容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构思。 2.学习本实验中所涉及的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掌握由实验数据计算出比热容数值和比热容关系式的方法。 3.学会实验中所用各种仪表的正确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由热力学可知,气体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式为 ( )p p h c T ?=? (1) 在没有对外界作功的气体定压流动过程中,p dQ dh M =, 此时气体的定压比热容可表示 为 p p T Q M c )(1??= (2) 当气体在此定压过程中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气体在此温度范围内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可由下式确定 ) (1221 t t M Q c p t t pm -= (kJ/kg ℃) (3) 式中,M —气体的质量流量,kg/s; Q p —气体在定压流动过程中吸收的热量,kJ/s 。 大气是含有水蒸汽的湿空气。当湿空气由温度t 1被加热至t 2时,其中的水蒸汽也要吸收热量,这部分热量要根据湿空气的相对湿度来确定。如果计算干空气的比热容,必须从加热给湿空气的热量中扣除这部分热量,剩余的才是干空气的吸热量。 低压气体的比热容通常用温度的多项式表示,例如空气比热容的实验关系式为 3162741087268.41002402.41076019.102319.1T T T c p ---?-?+?-=(kJ/kgK) 式中T 为绝对温度,单位为K 。该式可用于250~600K 范围的空气,平均偏差为0.03%,最大偏差为0.28%。 在距室温不远的温度范围内,空气的定压比热容与温度的关系可近似认为是线性的,即可近似的表示为 Bt A c p += (4) 由t 1加热到t 2的平均定压比热容则为 m t t t t pm Bt A t t B A dt t t Bt A c +=++=-+=? 2 21122 1 21 (5) 这说明,此时气体的平均比热容等于平均温度t m = ( t 1 + t 2 ) / 2时的定压比热容。 因此,可以对某一气体在n 个不同的平均温度t m i 下测出其定压比热容c p m i ,然后根据最小二乘法原理,确定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4个点。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点P ,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 计算AB 、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2) 计算AP 与AB 之间的夹角: (3) 计算A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 (2)定向:在B 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 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 、B 和待测点P 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 及β,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β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 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 及 △β(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 的D 和β,或者当△D 及△β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AB AB AB x y ??=arctan αAP AP AP x y ??=arctan αAB αβ=22)()(A P A P AP y y x x D =-+-=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D测绘131 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 测绘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 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 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 时间:2016.6.02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 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 (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 (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 (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 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 3. 一测回观测: (1) 盘左。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 (1)记录。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按照下式计算2C 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 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大地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汇总

《大地测量学基础》实验指导书 XXX大学土木工程系测绘工程教研室 2010年7月

第一部分:实验与实习须知 控制测量学是测绘工程专业一门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其实验与实习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实验与实习,才能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进而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测量作业的基本方法,并为深入学习测绘专业理论和有关专业知识打下基础。在进行实验之前,必须明确实验的基本规定,了解仪器的借还手序及仪器的保护、保养等知识,做到爱护仪器,达到实习之目的,防患于未然。 实验与实习规定 1.在实验或实习之前,必须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预习本指导书,以明确目的、了解任务、熟悉实验步骤和过程、注意有关事项并准备好所需文具用品。 2.实验或实习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工作,办理所用仪器工具和借领和归还手续。 3.实验或学习应在规定的时间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应在指定的场地进行,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 4.必须遵守“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和“测量记录与计算规则”。 5.应该服从教师的指导,严格按照本指导书的要求认真、按时、独立地完成任务。每项实验或实习,都应取得合格的成果,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或实习记录,经指导教师审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结束工作。 6.在实验或实习过程中,还应遵守纪律,爱护现场的花草、树木和农作物,爱护周围的各种公共设施,任意砍折、踩踏或损环者应予赔偿。 测量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规则 对测量仪器工具的正确使用、精心爱护和科学保养,是测量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和应该掌握的技能,也是保证测量成果质量、提高测量工作效率和延长仪器工具使用寿命的必要条件。在仪器工具的借领与使用中,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规定。 一、仪器工具的借领 1.在指定的地点凭学生证办理借领手续,以小组为单位领取仪器工具。 2.借领时应该当场清点检查。实物与清单是否相符,仪器工具及其附件是否齐全,背带及提手是否牢固,脚架是否完好等。如有缺损,可以补领或更换。 3.离开借领地点之前,必须锁好仪器箱并捆扎好各种工具;搬运仪器工具时,必须轻取轻放,避免剧烈震动。 4.借出仪器工具之后,不得与其他小组擅自调换或转借。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学 验指导湖南工学院20XX年3月 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八记忆广度测量实验 实验九动作速度测定实验 实验七手指灵活性、手腕动觉方位能力测定实验六深度知觉测定实验目的 深度知觉测试是测试人的视觉在深度上的视锐程度,通 过测试可以了解双眼对距离或深度的视觉误差,也可以比较双眼和单眼在辨别深度中的差异。 实验仪器简介 采用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主要技术指标: 1比较刺激移动速度分快慢二档: 快档50mm/s慢档25mm/s 2比较刺激移动方向可逆。±200mm 3比较刺激移动范围:400mm 4比较刺激与标准刺激的横向距离为55mm 5工作电压

220V 50HE 工作原理: 1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仪结构如图2所示: 图 2 EP503A深度知 觉测试仪结构移动比较刺激,使之与标准刺激三点成一直线,在 实验 过程中,可测出被试者视觉在深度上的差异性。 2遥控键如图3所示: 图3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遥控器面板示意 3面板布置如图4所示: 图4 EP503A深度知觉测试面板示意三实 验步骤 1、被试在仪器前,视线与观察窗保持水平,固定头部, 能看到仪器内两根立柱中部。2、以仪器内其中根立柱为 标准刺激,距离被试2米,位置固定。另一根可移动的立柱为变异刺激,被试可以操纵电键前后移动。 3、正式实验时,先主试将变异刺激调至任意位置,然 后要求被试仔细观察仪器内两根立柱,自调整,直至被试认为两根立柱在同一水平线上,离眼睛的距离相等为止。被试 调整后,主试记录两根立柱的实际误差值,填入下表中 4、正式实验时,先进行双眼观察20次,其中:有10吃是变异刺激在前,近到远调整; 有10次是变异刺激在后,远到近调整。顺序和距离随 机安排。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DOC)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 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 4个点。 二、 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 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点 :AB =arcta ' :X AB nA*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P,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计算AB、AP边的坐标方位角: :A p =arcta ~X AP (2)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八AB—〉AP (3)计算A、P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 I D AP= £(Xp 一X A)2(yp 一yA)2二:X AP2?F AP2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 .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定向:在B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B和待测点P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及B,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B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及△B (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D和B,或者当△D及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阅读说明书。 2 ?在实习过程中,测设点的位置是有粗到细的过程,要求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应有耐心,相互配合。 3 ?测设出待定点后,应用坐标测量法测出该点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检核。 4 ?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仪器和棱镜的安全,观测的同学不应擅自离开仪器。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记录表 日期:____ 年—月—日天气:____________ 仪器型号:_______________ 组号:_________ 观测者: ___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_______ 立棱镜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 100 m,Y 100 m,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定向点 B 的三维坐标X= 50 m,Y= 135 m,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量得:测站仪器高= _________ m,前视点_______ 的棱镜高= ___________ m。

人机工程学实验

实验一:双手调节器 1.实验目的 2.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双手调节器是一种典型的动作技能操作仪器。它是通过双手的操 作合作完成设定的曲线轨迹的运动,即是右手完成目标的上下移动,左手完成目标的左右移动。以被试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偏离轨迹的次数,作为衡量其多次练习后的进步水平。 3.实验过程:分两项实验 第一种:自变量:同一个人的被实验次数即练习遍数。(每人四次,左右单程各两次)因变量:走完单程过程中个出错次数和时间 双手协调能力测试实验中的被试者完成实验的时间及错误次数数据统计分析如下: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的练习曲线如下,用练习遍数作横坐标,用完成任务所用时间及出错次数为纵坐标,做出示意图为: 4.实验结论:完成任务所用的时间及每遍练习中的错误次数随着练习遍数的增加总体趋势 偶尔也会错误次数和时间略有增加。 实验二:瞬时记忆 1.实验目的:证实瞬时记忆的现象及其性质。 2.实验(方案一)思路:恒定变量设为1,自变量为设定秒数,因变量为报对码数目。 方案一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方案二)实验思路:恒定变量为时间(0.4秒),自变量为图码行数不同,因变量为记忆图码正确数量。 方案二数据:

根据图表可知,当被测试者接收一行图码信息时,思路清晰,记忆较快,当被测试者接收两行图码信息时,记忆速度不如一行图码快。 3.实验总结:1. 在设定时间不断减少的情况下,学生答对的图码数目不断减少。 2. 瞬间记忆在0.4秒情况下,记忆的合理码数在 3.2—3.5之间。 实验三:记忆广度 1.实验目的:学习测定光简单反应时的程序,比较光简单反应时的个体差异,通过测定闪光融合领率.学习使用阶梯法测定感觉阈限 2. 实验介绍和实验思路: 影响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很多,组块的大小,熟悉性,复杂性等都会影响短时记忆的容量设自变量为计位数,因变量为正确个数,测试正确率: 3.根据数据分析结果: 随着计位数的不断增加,实验者按对的个数不断减少,正确率越来越低, 这说明人的记忆广度有限,所以在适当的记忆时间内,应设计相应的可记忆的内容,严防记忆过载。从另一方面讲了解短时记忆的特点,选择正确的方法加以训练,有助于个人记忆的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全)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全)

————————————————————————————————作者:————————————————————————————————日期:

工程测量实习指导书 适用班级:15测量1、2班 实习周数: 1周 工程测量教研室 2016年1月11日

说明 《工程测量》是工程测量技术专业的核心专业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数字化课程实习,进一步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内容,验证课堂所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将所学知识变成技巧、变成能力。通过实习,还可以加强学生的仪器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实习内容的深、广度要求 (一)测量资料的记录要求 1.观测记录必须直接填写在规定的表格内,不得用其他纸张记录再行转抄。 2.凡记录表格上规定填写的项目应填写齐全。 3.所有记录与计算均用铅笔(2H或3H)记载。字体应端正清晰,字高应稍大于格子的一半。一旦记录中出现错误,便可在留出的空隙处对错误的数字进行更正。 4.观测者读数后,记录者应立即回报读数,经确认后再记录,以防听错、记错。 5.禁止擦拭、涂改与挖补。发现错误应在错误处用横线划去,将正确数字写在原数上方,不得使原字模糊不清。淘汰某整个部分时可用斜线划去,保持被淘汰的数字仍然清晰。所有记录的修改和观测成果的淘汰,均应在备注栏内注明原因(如测错、记错或超限等)。 6.禁止连环更改,若已修改了平均数,则不准再改计算得此平均数之任何一原始数。若已改正一个原始读数,则不准再改其平均数。假如两个读数均错误,则应重测重记。 7.读数和记录数据的位数应齐全。如在普通测量中,水准尺读数0325;度盘读数4°03′06″,其中的“0”均不能省略。 8.数据计算时,应根据所取的位数,按“4舍6入,5前单进双不进”的规则进行凑整。如1.3144,1.3136,1.3145,1.3135等数,若取三位小数,则均记为1.314。 9.每测站观测结束,应在现场完成计算和检核,确认合格后方可搬站。实验结束,应按规定每人或每组提交一份记录手簿或实验报告。 (二)建筑轴线放样要求 本次建筑轴线放样,根据给定的轴线数据,假定轴线中心点位置,以及中心点与任一轴线端点的起始方向,按照二级建筑方格网的布设技术要求进行。 表1 建筑方格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等级边长(m) 测角中误差(″) 边长相对中误差 一级100~300 5 ≤1/30000 二级100~300 8 ≤1/20000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实习目的及要求 1 .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 ?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 ?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 4个点。 D AP = .(X p -X A )2 (y p - y A )2 二.X AP 2 J AP 2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 .实地测设: (1) 仪器安置:在 A 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 定向:在B 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 B 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 数据输入:把控制点 A 、B 和待测点P 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 D 及B,并显示在屏幕上。 (4) 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 B 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 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 △)及△ 、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 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 ?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 、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 点P ,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计算AB 、 AP 边的坐标方位角: (1) (2) 计算AP y AB =arcta n — -:X AB y AP 二 arcta n — 「 X AP (3) 计算A 、 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B (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 D和B,或者当 e 及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 ?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阅读说明书。 2 ?在实习过程中,测设点的位置是有粗到细的过程,要求同学在实习过程中应有耐心,相互配合。 3 ?测设出待定点后,应用坐标测量法测出该点坐标与设计坐标进行检核。 4 ?实习过程中应注意保护仪器和棱镜的安全,观测的同学不应擅自离开仪器。 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记录表 日期:___ 年―月—日天气: _____ 仪器型号: ______________ 号:______ —观测者:_____________ 记录者:_________________ 立棱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已知: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 100 m , Y= 100 m ,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定向点 B 的三维坐标X= 50 m, Y= 135 m ,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 量得:测站仪器高= ___________ m,前视点 _______ 的棱镜高= ___________ m

棒框仪实验报告

棒框仪实验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人机工程学 报告书 姓名:董思洋 班级:工业设计10-3班学号: 二零一二年

棒框仪实验指导书 陈亚明编 艺术与设计学院 二0一二年二月

棒框仪实验 一、实验目的 本仪器可测量一个倾斜的框对判断一根棒的垂直性影响的程度。被试的判断受倾斜的框的影响,相当于周围环境条件变化的影响,所以此 本仪器可以通过被试的认知方式来测量人格特性。 二、实验方法 两人一组,正确使用棒框仪进行测量: 1、一个放在平台上的观察筒被试观察面为圆白背景面板上有一个黑色正方形框和黑色棒。棒的倾斜度可由被试通过旋钮调节。 2、主试面有一个半圆形的刻度,圆弧内指针指示框的倾斜度,中央指针指示棒的倾斜度。主试调节面板上旋钮改变框与棒的倾斜度。 3、在平台上有一个水平仪,可通过旋转平台下面的螺丝将平台调整到水平的位置。此棒框仪的优点在于没有电源的条件下可以使用。 三、测量器具 人体形体测量尺350×165×215mm的棒框仪 四、实验内容 (1)将平台调到水平位置。 (2)根据实验的要求,主试将框和棒调到在一定的倾斜度。 (3)要求被试通过观察筒进行观察,并根据自己感觉将棒调整得与地面垂直。(4)从刻度上读出的棒的倾斜度,即记录下误差的度数和方向。 (5)主试调节不同的方框的倾斜度,即不同的场条件下,重复实验。由被试调整出的棒倾斜度总结出框对棒的影响,从而研究被试的场依存性。 五、实验要求 1.每位同学都要参与测量、被测量过程; 2.记录数据以度为单位 3.测量数据要准确,测量精确;

工程测量学试验指导书

1.课间实验指导书 测量仪器操作细则 1)、测量仪器必须爱护,防止振动、日晒、雨淋,不应坐在仪器箱子上。 2)、开箱提取仪器: (1)先安置三脚架,将各脚插入土中,使三脚架稳妥。启箱取出仪器前应看清仪器在箱中的位置,以免装箱时发生困难。 (2)从箱中取出仪器不可握拿望远镜,应握住基座或远镜望的支架,取出仪器后小心地安置在三脚架上,并立即旋紧仪器与三脚架的中心连接螺旋。 3)、野外作业: (1)仪器上的光学部分(如镜头等)严禁用手帕、纸张等物擦试,以免损坏镜头上之药膜。 (2)作业时须握住支架转动,不得握住望远镜旋转,使用仪器各螺旋必须十分小心,应有轻重感。 (3)仪器所在地必须时时有人,做到人不离仪器,并防止其他无关人员使弄仪器。 (4)在太阳或细雨下使用仪器时,必须撑伞,特别注意仪器不得受潮。 4)、搬移仪器: (1)搬移仪器前应使望远镜物镜对向度盘中心。若为水准仪,物镜应向后。 (2)搬移仪器时先检查一下连接螺旋,必须一手握住仪器的基座或支架;一手抱住三脚架,近于垂直地稳妥地搬移,不得横放在肩上以免损坏仪器,当距离较长时,必须装箱搬移。 (3)搬移仪器时须带走仪器箱及有关工具。 5)、使用完毕: (1)应清除仪器及箱子上的灰尘、脏物和三脚架上的泥土,将基座的脚螺旋处于大致相同的高度。 (2)松连接螺旋,卸下仪器装入箱子后,应该旋紧有关的制动螺旋。 (3)箱门要关紧,并立即扣上门扣或上锁。 (4)工作完毕应检点一切附件与工具,以防遗失。 6)、其它工具: (1)钢卷尺使用时,应防止扭转打结和折断,丈量时防止行人践踏和车辆压过,量好一段时必须提起钢尺行走,不许沿地面拖走,以免损坏钢尺刻划。 (2)钢卷尺使用完毕,必须用抹布擦去尘土,涂油防锈。 (3)水准尺、花杆等木制品不可受横向压力,以免弯曲变形,也应该轻取轻放。 (4)一切仪器工具必须保持完整、清洁,不得任意放置,并需由专人保管,小件工具如测钎、垂球等尤应防止遗失。 7)、一切仪器工具若发生故障,应及时向指导教师或实验室工作人员回报,不得自行处理,若有损坏,遗失应写书面检查,进行登记、酌情赔偿。 课间实验项目

《土木工程测量学》实验指导书

《土木工程测量学》实验指导书 编著:白萍宫雨生 辽宁科技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 2010年12月

出版讲明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是针对矿物、土木、交通、建环等非测量专业的测量学课程实验教学而编写的配套教材。测量学实验是安排在课堂教学期间、某一章节内容讲授之后的课内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测量实验能够加深学生对测量概念的明白得,巩固课堂所学的差不多理论和差不多方法,初步把握测量工具的操作技能,也为本课程的实习打好基础,以便更好地把握测量课程的差不多内容。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共列五项实验,其中第二项实验为设计性实验,其余均为验证性实验。实验指导书上所列各实验项目,可按照不同专业的需要和教学安排适当选择。不同专业测量学基础实验名称可能不同,但内容差不多相同,任课教师可在原有实验指导书基础上进行适当修改。每项实验的学时数均为2学时,实验小组人数一样为4~5人,但也应按照实验的具体内容以及仪器设备条件作灵活安排,以保证每人都能进行观测、记录、做辅助工作等实践。每项实验的观测要求均列在注意事项中。在每项实验后列出了测量实验报告及相应的观测记录表格形式,在实验中应做到随时测量、随时记录、随时运算检核,实验完成后能够裁减下来,以便上交。 《测量学实验指导书》的明显特点是详细、准确,是对该课程理论教学的专门好补充,必将对测量学这门实践性专门强课程的教学和实践性环节的教学起到更大的主动作用。适用于矿物、土木、交通、建环等非测量专业。

目录 测量学实验须知 1实验一4 实验二10 实验三15 实验四21 实验五30

测量学实验须知 一、实验目的及有关要求 1.测量实验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验证和巩固课堂所学的 知识;另一方面是熟悉测量仪器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进行测量工作的差不多操作技能,使学到的理论与实践紧密接合。 2.在实验前,应复习教材中的有关内容,认真认真地预习实验指导书,明确目的、要求、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以保证按时完成实验任务中相应项目。 3.实验分小组进行,组长负责组织和和谐实验工作,办理仪器工具的借领和归还手续。组内成员必须认真、认真地操作,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同时要发扬互相协作精神。实验应在规定时刻内进行,不得无故缺席或迟到早退;不得擅自改变地点或离开现场。实验过程中或终止时,发觉仪器工具有遗失、损坏情形,应赶忙报告指导老师,同时要查明缘故,按照情节轻重,给予适当赔偿和处理。 4. 实验终止时,应提交实验记录,经指导教师批阅同意后,才可交还仪器工具,终止工作。 5. 课后应及时提交书写工整、规范的实验报告。 二、使用测量仪器、工具注意事项 以小组为单位到指定地点领取仪器、工具,借领时,应当场清点检查,如有缺损,能够报告实验室治理员给予补领或更换。

流量测量实验报告

课程实验报告 学年学期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工程水文学 实验名称河道测深测速实验 实验室北校区灌溉实验站 专业年级热动113 学生姓名白治朋 学生学号 2011012106 任课教师向友珍李志军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

1 实验目的 (1)了解流速仪的主要构造及其作用、仪器的性能。 (2)掌握流速仪的装配步骤与保养方法。 (3)了解流速仪测流的基本方法。 2 实验内容 LS25-3C型旋浆流速仪是一种新改型仪器,采用磁电转换原理,无触点式测量,信号采集数多,灵敏度高,防水,防沙性能好,仪器结构紧凑,是一种大量程的流速仪。适用于一般河流,水库、湖泊、河口、水电站、溢港道等高、中、低流速测量。配用HR型流速测算仪。 2.1 主要技术指标 (1)测速范围: V=0.04-10 m/s (2)仪器的起转速: Vo≤0.035 m/s (3)临界速度: Vk≤0.12m/s (4)每转四个信号 (5)旋浆水力螺距: K=250mm(理论) (6)检定公式全线均方差:M≤1.5% (7)信号接收处理:HR型流速仪测算仪(适应线性关系) (8)测流历时: 20s、50s、l00s或1~999s任意设置 (9)测量数位:四位有效数 (10)显示查询方式:显示内容有时间、K值、C值、历时T、流速V、信号数等。 (11)参数设置及保存:可调校时间及设置K、C、T值等参数,设置后参数在掉电状态能长期 2.2仪器结构 本仪器按工作原理可分为:感应,传信,测算,尾翼部份。仪器测流时的安装方式有悬杆,转轴和测杆等几种。 (1)感应部份为一个双叶螺旋浆,安装于支承系统上灵敏地感应水流速度的变化。旋浆的转速与水流速度之间的函数关系由流速仪检定水槽实验得出。 (2)传信部份由磁钢,接收电子器件一霍尔传感器构成,浆叶旋转带动磁钢转动。 (3)HR型流速测算仪控制板由89CXX系列单片机及有关电路组成,液晶显示采用的是二线式串行

(完整word版)安全人机工程学综合实验指导书20131

《安全人机工程学》实验指导书 杨轶芙编 实验学时:6学时

目录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 - 1 -实验二动觉方位辨别能力的测定 ..................................................... - 3 -实验三暗适应测试实验 ..................................................................... - 5 -实验四明度适应测试 ......................................................................... - 8 -实验五选择、简单反应时测定实验............................................... - 10 -实验六听觉实验 ............................................................................... - 15 -实验七动作稳定性测试 ................................................................... - 22 -

实验一手指灵活性测试 『实验目的』 测定手指、手、手腕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 『实验仪器』 采用EP707A型手指灵活性测试仪。 该仪器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1、手指灵活性测试100孔 2、指尖灵活性测试M6、M5、M4、 M3螺栓各25个 3、计时范围0~9999.99秒 4、电源电压220V 50HZ 5、消耗功率10W 6、外形尺寸505×310×48 7、重量3.5千克(净重) 『实验内容』 (一)手指灵活性测试(插孔插板)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手指灵活性插板(有100个φ 1.6mm 孔),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被试用优势手拿住镊子钳住φ1.5针,插入开始位,计时器开始计时 3、依次用镊子(从左至右,从上至下)钳住φ1.5针插满100个孔,最后插终止位,计时会自动结束,记录下插入100个棒所需要的时间; 4、每次重新开始需按“复位”键清零。 (二)指尖灵活性测试 1、使用者接上电源打开电源开关,此时计时器即全部显示为0000. 00。然后插上指尖灵活性插板(M6、M5、M4、M3螺栓各25个),按复位按键被试即可进行测试。 2、当被试用优势手放入起始点第一个M6垫圈起,计时器开始计时,然后

实习报告工程测量学实习报告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074341719.html,)/求职离职/实习报告 工程测量学实习报告 为时三周的测量实习即将结束了,虽然开始时大家都感到好累,但看到我们的收获我们大家还是很高兴的。我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对以前零零碎碎学的测量知识有了综合应用的机会。控制测量和地形图测绘过程的整体概念有了一个良好的了解,我学会了更熟练的使用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与工具,并且全站仪有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对较好的掌握图根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很好的巩固了理论教学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原先老师在课堂上讲解的测量知识也都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而相互对照将我的测量知识和水平提高了不少,现在想来这场痛苦的实习是必要的. 同时在这场实习中让我再次认识到实习的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每个人的一个粗心,一个大意,都可能直接影响工程的进度,甚至是带来一生都无法弥补的损失。一次测量实习要完整的做完,单靠一个人的力量和构思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小组的合作和团结才能让实习快速而高效的完成.这次测量实习培养了我们小组的分工协作的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感情。虽然有时间我们会因

为一些实习中的自己的想法和大家吵的耳红面赤,但大家都想着这样把要完成的这次实习完成的更加完美。 在这次的实习中我们对以前的学习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1.水准测量。我们第一次做的是从学校到平顶山的水准路线,这个主要是为了给以后的做导线测量做一个奠基的作用。在完成这第一次的任务中我们就遇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在出学校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主要是过往的车辆和人都直接影响了我们测量的正常进行,但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我们保持那种平静的心态来寻找合适的机会,来完成精细的工程测量。在检验所测数据的时候,做到发现错误立即解决对读数超线的时候立即返工,同时还发现第三测量工作一般都在规定的记录表格上如实地反映出测、算过程和结果,表格中有计算校核,∑a一∑b=∑h,这只说明计算无误,但不能反映测量成果的优劣。外业结束后,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计算,在限差允许的范围内,即按水准路线长度或测站数进行调整,若超过限差,必须重测。只到合格为止。最后在我们上山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麻烦,只要是上山的时候高程在短距离就相差的很大,有时在前视读数直接在3以下了,或者是后视读数在27以上了,这样我们在上山的时候就打z字型上山,同时在上去的同时选点,测量都要格外注意。只到在2天后我们符合到山上的那个点上时,才结束了这次的符合水准路线。

视野测定实验指导书

安全人机工程实验指导书 ——视野范围测试实验 一、实验简介 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人的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扩大的视野范围为150°;在水平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80°,扩大的视野为190°。 人眼最佳视区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1.5°左右;良好视野范围,位于在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的范围内;有效视野范围,位于垂直面内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 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随放松坐姿,放松立姿而改变。 色觉视野,不同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白色视野最大,黄﹑蓝﹑红﹑绿的视野依次减小。 仪器名称:BD-Ⅱ-108型彩色分辨视野计。 本仪器用于测定各种彩色和白色的视野范围。 组成与技术规格: 1﹑一个可以转动的黑色半圆弧。直径480mm,弧长+90°—–90°。弧的背面有以中点为0°,左、右分别有10、20、…、90°刻度,表示视点位置。 2、视点:位于在弧上能滑动的装置中。可分别呈现不同大小和颜色。试点直径:10、6、5、 3、1.5mm,颜色:红、黄、绿、蓝及白色。 3、在弧的中心有一黄色注视点。 4、固定头部的下巴支架。被试的左或右眼固定于中心位置。 5、一个与弧同轴的圆盘位于视野计的背面,圆盘上有放视野图纸的装置。并附有记录用的标尺。 6、视野图纸有以中点为0°,左、右分别标有10、20、…、90°的同心圆,并有标有0-360°位置的放射线。随机附视野图纸10张。 二、实验程序 1、把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背面圆盘上,学习在图纸上做记录的方法。(记录时与被试

《测量学》经纬仪实验指导书 2018(1) (1)

《经纬仪实验》实验指导书 实验课仪器使用及安全须知 1、严格遵守“1米原则”、“一臂原则”! 2、严禁在道路中间安置测站! 3、严禁坐仪器箱子及其他实验器材! 4、长距离搬运仪器应装箱,短距离搬运严禁扛在肩上、不加任何防护!装 箱仪器拿起前,务必检查箱盖是否紧闭! 5、严禁将水准尺靠着树干、路灯或墙柱上!水准尺不用时,应顺着放在路 边。 6、仪器取用及装箱,严禁在手托或怀抱仪器箱的情况下进行!仪器装箱前 务必将所有制动螺旋松开,光学经纬仪须将竖盘指标补偿器关闭。 7、仪器安置前,务必检查三脚架是否安装稳固!在光滑地面上,必须做好 相应防护措施! 8、安置仪器时,在旋紧连接螺旋前绝对不能松手! 9、使用钢尺严禁遭车辆碾压!钢尺使用完毕应做擦拭处理。 10、三脚架、仪器上所有螺旋的使用宜用力适度,严禁用力过猛!严禁用手、 手帕等物擦拭目镜、物镜等光学部件! 11、实验/实习完成后,收工时务必清点仪器和工具,以防丢失!尤其是测 钎、尺垫等工具,应派专人负责看守与携带。

经纬仪实验1 经纬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1、根据测角原理掌握经纬仪的构造特点。 2、认识DJ6光学经纬仪的基本结构、主要部件名称和作用、轴系关系。 3、学会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和读数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认识DJ6经纬仪各部件的名称;熟悉经纬仪各螺旋的作用及操作方法。 2、了解经纬仪上主要轴线的名称及应满足的条件。 3、练习经纬仪的基本操作和读数。 三、实验步骤 1、认识DJ6光学经纬仪的各操作部件,掌握其使用方法。 将经纬仪三脚架架腿张开安放在地面上,使架头大致水平,三个脚尖插入地面使之稳定。开箱取出经纬仪放在架头上,一手扶住经纬仪,一手旋紧脚架中心连接螺旋,将经纬仪与三脚架稳固连接。逐一认识经纬仪的各操作部件,了解其作用及使用方法。 2、掌握经纬仪的基本操作。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可分为:对中、整平、瞄准和读数。 1)对中和整平——光学对中、整平 (1)目估法对中、整平(未放仪器的情况) 使三脚架的中心位于测站点的铅垂线上(丢石子);目估法使架头保持水平 (2)前后左右移动两个脚法对中(已安放仪器的情况) 固定三脚架一脚;双手持脚架另二脚并不断调整其位置;同时观测光学对点器十字分划,使对点器十字分划基本对准测站标志,踩实脚架

工程测量学课间实验报告数据版

实习四全站仪三维坐标放样 一、实习目的及要求 1.熟悉全站仪的基本操作。 2.掌握极坐标法测设点平面位置的方法。 3.要求每组用极坐标法放样至少4个点。 二、仪器设备与工具 每组全站仪1台、棱镜2个、对中杆1个、钢卷尺1把、记录板1个。 三、实习方法与步骤 1.测设元素计算: 如图4-1所示,A、B 为地面控制点,现欲测设房角 点P,则首先根据下面的公式计算测设数据: (1)计算AB、AP边的坐标方位角: y AB arctan AB x AB y AP arctan AP x 图4-1极坐标测设原理 AP (2)计算AP与AB之间的夹角:AB AP (3)计算A、P 两点间的水平距离: 22 D AP (x P x A ) (y P y A)2x AP y A P2 注:以上计算可由全站仪内置程序自动进行。 2.实地测设: (1)仪器安置:在A点安置全站仪,对中、整平。 (2)定向:在B点安置棱镜,用全站仪照准B点棱镜,拧紧水平制动和竖直制动。 (3)数据输入:把控制点A、B和待测点P的坐标分别输入全站仪。全站仪便可根据 内置程序计算出测设数据D及β,并显示在屏幕上。 (4)测设:把仪器的水平度盘读数拨转至已知方向β上,拿棱镜的同学在已知方向 线上在待定点P的大概位置立好棱镜,观测仪器的同学立刻便可测出目前点位与正确点位的偏差值△D 及△β(仪器自动显示),然后根据其大小指挥拿棱镜的同学调整其位置,直至观测的结果恰好等于计算得到的D和β,或者当△D△及β为一微小量(在规定的误差范围内)时方可。 四、注意事项 1.不同厂家生产的全站仪在数据输入、测设过程中的某些操作可能会稍不一样,实际工作中应仔细

人机工程学实训课题报告

目录 1.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 2.产品用途及其现有基本情况 (1) 3.现有座椅的人机问题 (2) 4.现有产品的部分人机问题 (4) 5.人椅的相关人机数据 (5) 6.该产品的优秀设计实例 (6) 7.寝室座椅的改良建议 (7) 8.座椅的手绘草图及效果图 (8) 9.课题调研心得 (13)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现今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可以看到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更甚至于小学生就开始住校上晚自习,十分辛苦,从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在一天忙碌而劳累的学习以后,回到宿舍看到自己温暖的小家当然是一件无比温馨的事情,人一下子就可以放松下来,而现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学生宿舍的生活用具存在很多问题,在设计方面不太合理,例如椅子和书桌的高度不协调,床与天花板的距离高度不协调,还有插孔,网线接口等。这些缺陷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寝室生活,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一个好的舒适的生活环境对一个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了。这也是进行此次寝室座椅课题研究的初衷所在! 通过这次的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我们生活中存在的缺陷,进而根据这些缺陷来设计出符合人机工程学的完美的产品。力求减少学生宿室生活用具的不合理设计。为学生打造一个真正温馨的家! 椅子用途及其现有基本情况 椅子是一种有靠背、有的还有扶手的坐具。古代席地而坐,原没有椅子,“椅”本是木名。《诗经》有“其桐其椅”,“椅”即“梓”,是一种树木的名称。 椅子发展至今,已经有18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几乎家家户户都有椅子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对椅子的需求不仅仅只是坐的功能了。而是舒适,美观,多功能的椅子了。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不同的用途对椅子的要求也就不同了。 目前椅子的大概分类 按材质分类:实木椅,钢木椅,板式椅,玻璃椅,铁艺椅,塑料椅,布艺椅,皮艺椅, 椅子皮革椅,发泡椅等 按使用分类:办公椅,餐椅,吧椅,休闲椅,躺椅,专用椅等 按行业分类:酒店椅子,酒吧椅子,西餐厅椅子,咖啡厅椅子,办公椅子,家用椅子等 按物理性能分类:绝缘椅、防静电椅、导电椅等 按结构分类:固定木脚椅、固定四脚钢管椅、带升降五星爪轮椅、带升降五星爪固定脚等 目前学生宿室椅子多为实木椅,钢木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