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印象

美国印象
美国印象

美国印象

这是一个魅力令人无法抗拒的神奇国度。不论你是主动还是在不经意间,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好莱坞大片、NBA、苹果手机、WINDOWS系统、麦当劳、可口可乐、宝洁日化、波音飞机、沃尔玛超市......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她对于我们,虽遥远却熟悉。但只有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土地,那些听起来的模糊片段才会准确清晰起来。插板美国学校去感受自由开放的课堂气氛、寄宿当地家庭了解美国人民的生活状态,饱览名校名城的特色风光,这一切都在期待你去亲身体验,留下专属你的最真实的美国印象。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国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四。作为移民国家,其人口总量已超过三亿人,少于中国和印度。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创新等实力领衔全球。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其科研经费投入之大、研究性高校企业太多、科研成果之丰富堪称世界典范。

虽然当前面临各种国内外问题,美国还是因为其健全的法律制度、健康的生活环境】顶尖的教育资源,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代又一代人,来这里追逐美国梦。截止2016 年7 月,美国SEVP统计数据报告,在美国学校注册的持有F(学术学生)或M(职业学习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共有111 万,持J 签证的交流学生或访问学者数量达约25.8 万人;其中,77%来自亚洲;77% 来自亚洲,7% 来自欧洲,6% 来自北美洲,5%来自南美洲,4% 来自非洲,0.5% 来自太平洋岛国;来自中国的约为33 万名,占到所有在美国际学生的30% 左右。中国依然是美国国际学生最大的来源国。

文明有礼国际范儿

在美国,我们会接触到同龄的美国小伙伴,会与美国“爸妈”亲密相处,还会遇到从事各行各业的热情善良的美国人民。我们代办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形象,更代表了中国年轻一带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东方文明之邦的礼仪风范。文明有礼、互相尊重,是让这次美国之旅快乐进行的重要前提。

西方国家在重要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大家应衣着整洁,切勿穿着背心、短裤、拖鞋出入公共

场所,切勿身带异味,否则会引起别人反感。

无论在任何时候接受他人的服务时,都需要说声谢谢(THANK YOU),否则会被视为无礼。

任何时候,都要礼让妇女、儿童,如帮他们开门、让他们先行等。

任何情况下,都不要询问对方的年龄(尤其是女士)、收入及婚姻状况。

一定不要随地吐痰、随处吸烟。要吸烟时请注意是否有禁烟标志,并请询问周围的人(特别是女士)是否介意你吸烟。

乘扶梯时应把左侧让给有急事的人。不要在马路、走廊上数人并排行走,以免妨碍前后的人正常通过。

注意用餐礼仪。集体活动的场合,小费多为集体支付,但如果单独行动请不要忘记给服务人员小费,一般小费标准为总收费额的10-15%。

开闭门时,如后面还有人,应按住门等候。

注意公众形象,勿在排队时插队,勿在行走是吸烟或随地吐痰,勿乱丢垃圾,勿牵手或勾肩搭背行走。

要注意服装的整洁;女士不要随随便便地在男士面前脱下自己的鞋子,或者撩动自己裙子的下摆,否则会被视为无礼。拜访外国人时,进门后最好脱下帽子和外套。

高中美术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美术课《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

法国后印象

一、后印象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一.后印象派(可调节的现实) 后印象主义POST-IMPRESSIONISM(1890-1900):也称“印象派之后”或“后期印象 派”,是法国美术史上继印象主义之后的美术现象。 发展过程 后印象主义是指塞尚、凡·高和高更的艺术观念和艺术创造。 他们三个人最初都是学印象主义。塞尚和高更还参加过印象主义画展,凡·高虽然没 有参加过印象主义展览,但他一直自称是印象主义. 他们三人都认为绘画不能仅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 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他们虽有共同的创作倾向又有各自鲜明的艺术个性:塞尚一生的创作活动都是为了追求心目中永恒性的形体和坚实的结构,以创造形象的重量感、体积感、稳定感和宏伟感,最后达到简单化和几何化的效果,这使他成为后来的立体主义和抽象主义的始祖。高更主张不要面对实物,而凭记忆作画,提倡综合的和象征的美学原则。凡·高的新画风,可以说是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日本的浮世绘版画融合在他个人气质中的产物,是东西方绘画合流的结果。 这三位画家都是在去世后很久才得到社会的承认,他们三人共同开启了现代艺术的 大门,在他们的创作思想、艺术观念影响下产生了野兽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等. 从严格意义讲后印象主义不是一个画派,他们之间不是团体,也没有联合开过画展, 更没有什幺宣言,只是三人都脱胎于印象主义又有着共同创作倾向而已。后来的美术史家们发现他们既有与印象主义联系又不同于印象主义,便称他们为“后印象主义者”。 代表人物和风格 代表人物有塞尚(Paul Cezanne,1839-1906)、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及 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等 塞尚注重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的表现,对立体主义、构成主义形成等 有较大促进作用。 凡高追求线和色彩自身的表现力以及画面的装饰性,这直接启发了野兽主义、表现 主义等流派。 高更则专注于艺术表现的原始性和象征性,给予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等流派以重 要影响。 二、后印象主义作品 保罗.塞尚(PaulCezanne,1839-1906) 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

我眼中美国印象

规则第一,文明至上,热情友好,条件优越 ——我眼中的美国第一印象 在我们抵达圣玛丽大学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小插曲。例如,在旧金山入关的时候人特别多,而且我们入关后还需要转机直飞圣安东尼奥,但留给我们登机的时间却只有一个半小时。结果入关时需要排非常长的队,而且前面通关速度并不快,我们也不允许插队,尽管我们拖着行李飞奔,最终还是延误了通关后的飞机,致使我们不得不转机丹佛,再从丹佛转机圣安东尼奥,旅途中多耗费了五六个小时,当地时间晚上九点终于到达目的地。 入关虽然耗费了太多时间,抱怨和着急之余,我更佩服的,是美国人“规则至上”的意识。如果在中国,我们向海关人员说明特殊情况,或者有所谓的人情关系,很容易就给开放绿色通道,不必再排长队。而在这里,无论两位领队老师怎样向他们说明情况,他们都让我们不要着急,one by one,给我们的答案是要么排队入关,要么返回中国。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规则至上,让我们感到了中美工作人员在处理事情方面的诸多不同,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也给我们上了来到美国的“做事”第一课。 与海关工作人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圣玛丽大学的部门主管和他的团队给我们的热情相迎和细心接待。在圣安东尼奥,因为这里常年比较温暖或者炎热,当地人基本喝冰水,没有温水更没有热水。对方国际交流中心的RANA老师知道我们不习惯喝凉水后特意跑了很远,费了很大周折,买了大杯的热水分给我们,毕竟那个时候已经是当地时间深夜十一点,这让我们在异国他乡感受到了浓浓的暖意。 我们住的宿舍是四人间,就在学校里面,二层小楼,静谧温馨。中央空调,独立卫浴,公共洗衣房、微波炉等都是免费使用,二十四小时开放,卫生纸、毛巾、浴巾等日用品给我们摆放得整整齐齐。和国内宿舍相比,我们对圣玛丽大学优良舒适的学生住宿条件感慨了一番。我们每个人的床上还放着他们提前给我们准备好的小礼物,让我们觉得特别暖心。学校餐厅是自助餐厅,非周末都是从早晨7点到晚上9点半全天候开放,学生们可以在开放的时间内任何时间随便去用餐,我们不得不为此点赞。并且,餐厅里面的食品种类丰富,面包,火鸡肉,通心粉,甜品,果汁,牛奶,咖啡,水果,沙拉、冰激凌等等,全部是自助用餐,非常方便。学校里面还有小超市、星巴克咖啡、Subway、Chick-Afil-A等快餐店,也都是营业到晚上十点,有的还开放到半夜,非常便利。

印象派解析

印 象 派 简 析 161411330

李豪伟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在西方绘画史上印象派绘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社会影响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12

论后印象主义的特征及对现代美术的影响 摘要: 后印象主义画派产生于19世纪后期的法国,他们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统一的组织,也没有相关的宣言,只是后来的艺术家和艺术评论家为了给他们这群曾忠实于印象主义又反叛于印象主义的画家一个统一的称呼才诞生了后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开辟了绘画语言的新天地,他们用新的技巧展示了客观世界和人们主观世界的丰富性和联系性,拓展了人民的审美领域更为艺术家发挥个性提供了可能,是现代绘画这曲交响乐绚丽的前奏。 关键词:后印象主义特征影响 19世纪的欧洲美术史,对法国似乎有着特别浓厚的感情。浪漫主义余韵尤存,现实主义尚在流行,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已接踵而至。 如同文学一样,19世纪欧洲美术同样具有双重性:与传统风格相联系的一面和追求标新立异革新的一面。在文学中出现了“自然主义”的思潮和某些“颓废”迹象。从而使文艺复新以来确立的关于文艺作品的基本风格以及用艺术的想象来真实地反映自然的信念,受到了质疑和否定,这给艺术创作带来了自由。就这样,后印象主义绘画在经历了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应运而生。在后印象主义存在的20年里(1880——1990),产生了塞尚、凡高、高更和劳特累克这几位艺术大家,他们开启了20世纪绘画艺术的大门并深刻影响了现代艺术。究其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热衷主观表现与个性语言的探索。 在印象主义后期,曾是印象主义的发起者塞尚和参与者凡高、高更等一些青年艺术家,渐渐不满意印象派固有的表现方法,即单纯地模仿客观世界和醉心捕捉瞬间即逝的色与光,他们主张重新重视美术中形的概念,重视作者的主观与个性,注意在作品中表现作者的主观感情和情绪与形式的表现力。“‘绘画不意味盲目地去复制现实’而是‘把自己的感觉译成特有的语言,给予再现的自然以新的意义’,追求‘一种牢固的、经久的、博物馆的艺术,’”塞尚对后印象主义美术的观念如是说。他还主张绘画应该摆脱文学化和情节性的存在状态,突出绘画自身的语言表现力和物象本身的美感,这无疑是对传统美术的精神表现和写实主义的自然法则的反叛与挣脱,它极大的加强了艺术家在感受客观物象和表现题材时的主观能动性和理念性。 相对于塞尚,“凡高和高更则更侧重于精神性的表现,并且赋予画面以象征的意味。”高更在其日记中这样写到:“印象主义者一味地研究色彩,而没有自

美国印象

美国印象 这是一个魅力令人无法抗拒的神奇国度。不论你是主动还是在不经意间,总能看到她的身影:好莱坞大片、NBA、苹果手机、WINDOWS系统、麦当劳、可口可乐、宝洁日化、波音飞机、沃尔玛超市......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她对于我们,虽遥远却熟悉。但只有当你真正踏上这片土地,那些听起来的模糊片段才会准确清晰起来。插板美国学校去感受自由开放的课堂气氛、寄宿当地家庭了解美国人民的生活状态,饱览名校名城的特色风光,这一切都在期待你去亲身体验,留下专属你的最真实的美国印象。 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国家。其东濒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靠加拿大,南接墨西哥。美国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位居全球第四。作为移民国家,其人口总量已超过三亿人,少于中国和印度。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正式通过《独立宣言》,宣告美国诞生。 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创新等实力领衔全球。作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的高等教育水平和科研技术水平也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其科研经费投入之大、研究性高校企业太多、科研成果之丰富堪称世界典范。 虽然当前面临各种国内外问题,美国还是因为其健全的法律制度、健康的生活环境】顶尖的教育资源,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一代又一代人,来这里追逐美国梦。截止2016 年7 月,美国SEVP统计数据报告,在美国学校注册的持有F(学术学生)或M(职业学习学生)签证的国际学生共有111 万,持J 签证的交流学生或访问学者数量达约25.8 万人;其中,77%来自亚洲;77% 来自亚洲,7% 来自欧洲,6% 来自北美洲,5%来自南美洲,4% 来自非洲,0.5% 来自太平洋岛国;来自中国的约为33 万名,占到所有在美国际学生的30% 左右。中国依然是美国国际学生最大的来源国。 文明有礼国际范儿 在美国,我们会接触到同龄的美国小伙伴,会与美国“爸妈”亲密相处,还会遇到从事各行各业的热情善良的美国人民。我们代办的不仅仅是自己的形象,更代表了中国年轻一带的精神风貌,展现出东方文明之邦的礼仪风范。文明有礼、互相尊重,是让这次美国之旅快乐进行的重要前提。 西方国家在重要场合非常注重礼仪。大家应衣着整洁,切勿穿着背心、短裤、拖鞋出入公共

法国印象主义电影和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 达达主义电影:“达达”(DaDa)是一个毫无具体含义的幼儿呓语,当时的一位达达主义作家偶尔翻开词典发现这个词,便以此为自己的文学运动命名,并解释说:“问达达是什么,便不达达。因为达达是不能理解的……”实际上,达达主义的宗旨是颠覆和破坏,颠覆资本主义社会既有的道德、宗教、政治传统,破坏一切艺术规范,推崇个性的彻底自由。达达主义电影的特点是没有主题、没有情节、追求奇异怪诞的效果。代表作是法国导演雷内·克莱尔根据达达主义运动的领导人、画家、诗人皮卡比亚斯所写的剧本拍摄的《幕间休息》,由一系列充满幽默感的即兴笑料汇集而成,全片以荒诞、幽默等隐含方式讽刺了资产阶级礼仪习俗及风尚和文化。 达达主义的电影没有主题﹐没有情节﹐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游戏﹐追求奇异效果的怪诞表演。这种电影常由达达主义者拍摄或参加演出﹐如达达派美国摄影师M.雷伊在法国拍摄的象一系列抽象照片的《回到理性》(1923)﹐立体派画家F.莱谢尔拍摄的表现物体和齿轮运动的《机器舞蹈》(1924)﹐克莱尔﹐R.导演的插在 F.皮卡比亚编写的一齣芭蕾舞剧内﹑在演出幕间休息﹑皮卡比亚这些达达主义者的演出。此外﹐还有H.修梅特拍摄的《光和速度的反射》(1923)﹑格莱米永﹐J.拍摄的《机械照相机》(1924)﹐因为他们都是表现抽象的物体﹐因此达达主义电影也被叫做“抽象电影”或“纯电影”。1925年﹐达达主义电影为超现实主义电影所代替。超现实主义电影犟调潜意识和心理分析﹐表现梦幻世界﹐追求诗意和犟烈的效果。它和达达主义的电影都是一种反传统的电影﹐不同处是超现实主义表现的对象由物转向人﹐因此多少带有故事情节。代表作有《贝壳与僧侣》(1927﹐杜拉克导演)﹐《一条安达鲁狗》(1928﹐布努艾尔﹐L.导演)﹑《一个诗人的血》(1930﹐谷克多﹐J.导演)﹑《黄金时代》(1930﹐布努艾尔导演)﹑《尼斯的景象》(1930﹐维果﹐J.导演)﹑《诺让──星期天的乐园》(1929﹐卡尔内﹐M.导演)﹑《无粮的土地》(1932﹐布努艾尔导演)。後3部影片是超现实主义电影转向纪录电影的作品。 新达达主义 达达艺术在一战中的德国产生,经过一批艺术家,特别是杜尚的创作和活动,达达主义的精神影响了很多国家的文化和艺术。二战后,在文化和艺术中心的美国,新达达主义发展起来,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达达主义的很多艺术家同时也是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如劳申伯格等。 法国印象派电影 法国印象派电影即印象主义(Impressionism)。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德吕克团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阿贝尔·冈斯、杰尔曼·杜拉克等与一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

美国印象 奥斯卡王尔德译文

美国印象 奥斯卡·王尔德 (前四段参考译文) 恐怕我不能将美国描述成一个十足的天堂。从根本来说,我可能对这个国家知之甚少。我不清楚它的经纬,没有算过它谷物的价值,也没有对他的政治有亲密的接触。这些可能你不感兴趣,当然,我也不感兴趣。 当我第一次踏上美国的国土,让我感到震惊的是美国人的服饰,他们的服饰称不上最讲究,但一定是最舒服的。男人们到处带着糟糕的高顶帽子,而且很少人不带的,他们穿着雷人的燕尾服外套,很难见到不穿外套的。人们服饰所表现的舒适是大大不同于在其他国家所见的;人们仿佛过多的和破布有着某种联系。 下一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每个人仿佛都在着急着赶火车。这是田园诗与浪漫主义所不容的。如果罗密欧和朱丽叶经常的为火车困惑或者在返程车票上花费心思,莎士比亚也不可能会描写出那些充满诗意与忧伤的可爱的阳台剧。 美国也是史所未有的吵闹。人们早上并不是呗夜莺的鸣叫叫醒,而是被火车的嘶鸣吵醒。叫人吃惊的,美国人讲求实际的头脑这么健全;却没有想到要降低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所有艺术都依赖于敏锐感觉,这样持续不断的喧嚣,最终会损害人的音乐天赋。 美国印象 王尔德谈瀛洲译 (整篇译文及赏析) 我恐怕不能把美国描绘成十足的天堂-- 从一般的角度来说,也许我对这个国家所知甚少。我说不出它的经、纬度;我算不来它出产谷物的价值;我对它的政治也不十分熟悉。这些东西可能不会使你们感兴趣,它们当然也不会让我感兴趣。 在美国上岸后得到的第一个深刻印象,就是美国人可能算不上是世界上穿得最漂亮的,但却是穿得最舒服的民族。那里看得到头顶不堪入目的烟囱式高顶礼帽的男人,但很少有不戴帽子的男人;还看到穿着难看至极的燕尾服的男人,但很少有不穿外套的男人。美国人的穿戴透露着舒适,这和在我国常可以看到的人们衣衫槛褛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我特别注意到的第二个特点,是似乎每个人都在急着赶火车。这种情形对诗歌和浪漫爱情是不利的。要是罗密欧和朱丽叶老是为乘火车而担心,或是在为返程车票而烦恼,莎士比亚就不可能写出那几幕如此富有诗意与伤感情调的阳台戏了。 美国是世界上最嘈杂的国家。在早晨,不是夜莺的歌唱,而是汽笛的鸣叫把人们叫醒。美国人讲求实际的头脑这么健全;却没有想到要降低这种令人难以忍受的噪音,真叫人吃惊。所有艺术都依赖于精细微妙的敏锐感觉,这样持续不断的喧嚣,最终一定会损害人的音乐天赋。 美国城市没有牛津、剑桥、索尔兹伯里和温切斯特那么美丽,那些地方有优雅的时代的美好遗迹;虽然不时还是可以看到许多美的东西,但只能在美国人没有存心创造美的地方。在美国人有意创造美的地方,他们显然遭到了惨败。美国人的突出特点,便是他们把科学应用于现代生活的那种态度。 在纽约走马观花地一走,这一点就一目了然了。在英国人们常把发明家视作狂人,发明带采的是失望与穷困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在美国发明家受到尊重,他随时可以得到人们的帮助。在那里心灵手巧,把科技应用于人类的劳动,是致富的捷径。没有一个国家比美国更爱机器的了。 我一直期望相信,力的线条也是美的线条。在我注视着美国的机器的时候,这一期望得到了实现。直到我见识了芝加哥的供水系统,我才意识到机器的奇妙;钢铁连杆的起落,巨

美国女人对中国男人的印象

三是从高科技公司。这三个来源很自然地造成了对中国男人刻板的原型偏见。 唐人街的中国男人永远是移民的第一代,因为新来的移民不懂英文,不懂美国文化,无法融于主流文化,只能聚集在传统的华人区。他们最早来自广东沿海一带如潮汕和台山地区,或福建沿海一带如闽南。至今已有大约150年的历史。据有关也许带有偏见的评价,这一类中国男人有以下主要特点:(1)属于南方华人,多半身材矮小、尖瘦脸、面灰黄、深眼窝、厚嘴唇、小鼻头,动作快捷,说话声音大,而且喜欢拖长音;(2)很能吃苦耐劳,但文化不高,眼光不远,大都从事餐馆、洗衣店等各种分散型小买卖;(3)颇重义气,讲究传统的习俗和规矩;(4)宗族观念强,常以某姓氏为亚文化的聚集纽带;(5)封建帮会起着很强的社区控制作用,有少数人处于黑白道买卖之间;(6)大男子主义观念较浓厚,但对家庭有很强的责任感;(7)善于趋利避害,往往可以在不张扬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并获得利益;(8)比较信奉传统宗教,多数相当迷信;(9)不太注意卫生,不很重视教养,有不少不良习惯;(10)太多的时间用在吃喝上;(11)不少人好赌。 校园里的中国男人主要是二次大战后从中国大陆如西南联大等来美的留学生、1949年以后从台湾来的留学生及20世纪8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从中国大陆来的大批留学生,此外还有当地华人成为学生的下一代。据有关评价,这一类中国男人有以下主要特点:(1)聪明勤奋,大多在数理化学科领域出类拔萃; (2)许多人不太热衷社会公益活动,往往给人以书呆子(Nerd or Bookwarm)的印象;(3)由于不太注意体育运动,多数人身体不强健,甚至瘦弱;(4)有比较现实的功利目的,多数对人文社会学科不感兴趣;(5) 善于考试,但读死书的多,具创造性的人才少,多数人仅能成为某个行业的专业机器,很难有大的成就;(6)表面上扎堆抱团,但并不像日本人和韩国人那么有团队精神;(7)不太能够与美国学生融合在一起。 一般说来,高科技公司中的中国男人是各自进入职业市场后的校园中国男人,比后者年长成熟,但分散而自成一体。据有关评价,这一类男人有以下主要特点:(1)教育层次高,熟悉和胜任本专业的工作;(2)由于文化语言的限制,很难进入高级管理层;(3)明哲保身,消极的个人主义,只想搭便车,不注意积极争取个人的权益;(4)同胞自己的内斗、猜忌和排斥远严重于其他族裔,常有“一山不容二虎”的心态;(5)理论性较强,应用能力不一定强,鲜有创造性,不少仅为职业机器;(6)不能有效地融入主流社会;(7)喜欢单干,而不喜欢合作;(8)多数仅注意个人事业,不重视回馈社会,不热心公益事业;(9)多数显得文弱,而缺乏朝气。 由于生理、心理及文化偏见等原因,一般的美国女人不会觉得中国男人有纯性爱方面的吸引力,恐怕只有五种情况例外。 一种情况是中国男人极为出色特殊或相当成功,故受到美国女人的青睐,如1997年诺贝尔物理奖的获得者朱棣文、世界着名提琴家马友友、哈佛大学新儒学哲学家杜维明;还有一些有造诣的教授、医生、作家、艺术家、工程师、体育明星或有名的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风格方面: 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 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

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 特点: 印象派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新印象派把西方绘画史上的点彩法和分割法的因素加以发扬、光大,自成完备的体系,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新印象派的画

3 美国印象 译文点评

译前准备: 1)关于作者的基本情况、写作情况、语言、风格等等; 在法国巴黎最大的公墓拉雪兹神父公墓里安睡着众多世界级的名人,其中有最多粉丝,特别是女粉丝前来悼念的一座就是作家王尔德的坟墓。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在他的墓碑上留下鲜红的唇印,以表达自己对这名英年早逝的作家的哀思。但很快这一浪漫无比的场景就将消失了,因为担心口红伤害墓石,王尔德的墓碑将很快被“禁吻”。 之前王尔德的墓碑一直在爱尔兰政府的资助下定期被清理及恢复。但负责清洗墓碑的人员发现,由于口红中的油脂会沁入石材中,每次他们都会洗掉一层石头。因此墓地决定在王尔德墓碑的周围筑起一道透明的玻璃屏障。这一工程已经完成,王尔德墓碑也将在周三其忌日时再次向公众开放。 王尔德的孙子Melin Holland曾多次呼吁大众不要打扰王尔德的安眠,但始终无法阻止来自世界各地的粉丝蜂拥悼念。他表示,所有污损其祖父坟墓者都将被处以7700英镑的罚款,但问题是大部分游客都会在被抓到前离开法国,因此很难一一执行。他希望玻璃幕墙能阻挡一下过于热情的粉丝们。 2)本文的写作背景:奥斯卡·王尔德1882年1-6月赴美旅行演讲,回国后完成本文,句子理解有一定难度。 3)作者对美国人的总体评价(结合写作时间英美两国国民心态):英:宗主国,美:前殖民地

--- 美国人的品味 「美国城市没有牛津、剑桥、索尔兹伯里和温切斯特那么美丽,那些地方有优雅的时代的美好遗迹;虽然不时还是可以看到许多美的东西,但只能在美国人没有存心创造美的地方。在美国人有意创造美的地方,他们显然遭到了惨败。」 --- 英美渊源 「也许,值得指出的是被许多人指为美国式英语的其实是老的英国式表达法,它们在我国已经消失,却在我们的殖民地里留存了下来。[...]一个国家过去的生活真正地存在于它的殖民地里,而不是在母国中。」 ---- 美国人的艺术品位 「旧金山是一座真正美丽的城市,聚居着中国劳工的唐人街是我见过的最富有艺术韵味的街区。这些古怪、忧郁的东方人,许多人会说他们下贱,他们肯定也很穷,但他们打定主意在他们身边不能有任何丑陋的东西。那些苦工们晚上聚集在一起去吃晚饭的中国餐馆里,我发现他们用和玫瑰花瓣一样纤巧的瓷杯喝茶,而那些俗立的宾馆给我用的陶杯足有英尺半厚。中国人的菜单拿上来的时候是写在宣纸上的,账目是用墨汁写出来的,漂亮得就像艺术家在扇面上蚀刻的小鸟一样。」 --- 美国人的性格 「我发现南方的那些年纪较大的居民,喜欢把所有的重要的事都和最近的那场战争(注:指南北战争1861-1865)联系起来。有次我对一个站在我身边的绅士评论说:“今晚的月亮多美啊。”“是啊,”他说,“可惜你没能在战前看见它。”」 「我发现在落基山脉以西,人们关于艺术的知识是如此贫乏,以至一位艺术爱好者——他在年轻时也做过矿工——竟然起诉铁路公司要求赔偿,因为他从巴黎进口的米洛的维纳斯的石膏像到货时没有了手臂。但更叫人吃惊的是,他打赢了官司,获得了赔偿。」 --- 英国人的优越心态 「西班牙人和法国人以他们所起的美丽地名,使自己常受后人的纪念。那些有漂亮名字的城市都是西班牙人或法国人创建的。英国人老是起极难听的地名。有一个地方的地名实在

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 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 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https://www.360docs.net/doc/074962938.html,):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酒吧侍女》色调明快而热烈。 以上两幅作品先请同学谈欣赏后对该作品的感受是什么?最后教师总结。 总结: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风格是活波、生动、明快、热烈、注意光色的变化。 2、欣赏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 教师介绍该画的背景及艺术风格和特点:该画描绘的是巴黎附近一个小岛上风和日丽的下午,人们在悠闲散步,垂钓,游玩的场面。画家采用笔触明确,色彩鲜明的点彩画法,在绘画艺术上注意纯粹形式的分析

美国大学书店印象

美国大学书店印象 2005年5月12至5月26日,我们对Follett高等教育集团总部及下属三家大学书店、Bookspan公司、常青图书有限公司进行了访问考察。此次考察的目的是了解美国大学书店的商业运营模式、组织架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使用、教师俱乐部的发展等情况,为公司今后开展大学书店项目寻找借鉴,积累经验。 通过短短的几天考察,我们感觉内容丰富,收获颇多。以前从各种资料中得到诸多关于美国大学书店的点滴印象,不断地被印证与修正,现实中的美国大学书店给考察团的每一个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结合此次考察所见所闻,谈一谈我们的体会。 一、考察的基本情况 考察团在美期间,先后访问了Follett下属George Washington大学书店、Georgetown大学书店与American大学书店,详细了解了这三家大学书店的运营情况,就其内部管理、与学校的关系、财务状况、业务流程等内容与书店管理人员进行了广泛的交流。随后,考察团一行拜访了位于芝加哥的Follett高等教育集团总部,会晤了Follett集团总裁Thomas、高级副总裁David和执行总裁Chuck 等人,并与相关人员就集团管理架构、中央采购、信息系统,以及书店拓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Follett集团则谨慎地表达了对中国市场的兴趣,表示很愿意为蓝色畅想公司提供人员培训方面的帮助。 同时,考察团一行还拜访了贝塔斯曼下属的全美最大的教师俱乐部组织Bookspan公司与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下属的常青图书(美国)有限公司,分别就教师俱乐部的运作模式与图书版权合作的可能性与对方进行了交流。

二、考察的主要收获 在美国的大学教材分销渠道中,大学书店无疑是最为吸引眼球的一道风景,面对各具特色、数量众多的大学书店,此次考察的时间无疑是短暂的,但仅从见闻与印象的角度,我们还是对美国大学教材分销市场及大学书店的运营情况有了一定了解,取得了一些收获与体会: 1.美国大学教材的主渠道是大学书店 截止到2002年,全美共有4197所高等院校。其中,49%的高校在校生数量在1000~10000人之间,41%的高校在校生数量则在1000人以下,仅有10%的院校在校生数量在10000人以上。依据美国2002年~2003年高校教材的销售数据,美国大学教材教辅市场的总体规模约在67.7亿美元,由新教材、二手教材和常规出版物或教材包三个部分组成(表1)。尽管教材教辅市场竞争激烈,但 表1 各类教材的销售规模及份额(2002~2003) 70%的市场份额已经集中掌握在Pearson Education、McGrawHill Education、Harcourt Education、Hughton Mifflin等几家大的出版公司手中,市场成熟而规范。 在美国,教育类图书的销售途径主要有大学书店、出版社自办发行销售、分销商销售、高校周边的独立书店和小书店销售、网上销售和邮寄直销等,其中,绝大多数教材是通过大学书店实现销售的,不同于国内大学教材的统购统销,大多数美国大学教材是由任课教授或各院校的教授委员会自选,各级院校或院校书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授课教师:王璇

从传统走向现代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科目:美术年级:高中授课教师:王璇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之外国美术鉴赏中的第七课。本课教材分为“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印象派是欧洲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变的重要过渡;而后继的后印象派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西方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变。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四、教学环境与资源 1、教学环境 ①多媒体网络教室②大屏幕投影 2、教学及学习资源 ①教材、教学设计②关于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的相关网站

美国史论文

美国印象 我不知道其他人选择研读“美国史”的原因是什么,而我是想来真正读懂美国的。我想要近距离了解在这个如今的“超级大国”背后,有着怎样惊心动魄的历史足迹,而如今的它又是怎样一个生动的国度。 不可否认的是,“第一印象”往往能够说明一个事物的最大特点。我可以猜想到许多人在听到“美国”这个词的时候,脑袋里蹦出来的词会是“超级大国”、“好莱坞大片”、“高端”,甚至是“苹果”。这可能就是美国给人的“第一印象”。当然,能给人这样的印象必然有其原因所在。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国,几乎在世界发展的各个领域都处于领先地位。这也是它给人一种强大的感觉的原因。然而“第一印象”绝非完整的印象。但渐渐地,美国印象开始脸谱化、统一化,这并非指所有人都执统一意见,而是指它的形象仿佛成了一个永远强大永远不变的大国。在对一个国家的了解上,许多人渐渐失去了其中该有的趣味和态度,将这个国家的形象硬生生刻在了脑袋里,或许呆上几年,又或许永远不变了。 对我而言,一个国家不仅仅意味着一个群体。它的土地,它的民族,它的实力,乃至它的灵魂,都是可以令人滔滔不绝的话题。真正了解一个国家的人,是绝非用几个单词就可以概括所有的。这也成为了我强烈地想要了解美国的初衷——希望更加清晰和系统地去了解和获取这个国家的真实印象。 首先,“美国”本身是一个繁复的词条。字典会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由五十个州和一个联邦直辖特区组成的宪政联邦共和制发达国家。它的国土面积超过962万平方公里。强大的美国不仅幅员辽阔,更具有高居全球第一的国民经济。最重要的是它具有其他国家难以望其项背的综合实力,其在全球的政治、经济、军事、娱乐等众多领域的庞大影响力更是其他国家所无法匹敌的——这可能会是你从资料上看到的第一眼信息。然而当我在课堂上看美国时,最先看到的,却是它在历史与政治中的样子。少了些许对头号强国的仰望视角,多了些许岁月沉淀之后的传奇色彩与品读气质。 既然是“美国史”,那我就得从历史的角度来观察研究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或许美国与四大古国之一的中国比起来,算是一个历史上的新生儿,因为它到1776年才正式宣告成立。然而,美国的历史虽短,但它在开启历史的同时也创造了历史——它是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宪政立宪共和国,有世界上最早并仍在运作

外国美术赏析(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

外国美术赏析—绘画我们毕业啦 其实是答辩的标题地方

目录早期绘画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 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绘画 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期绘画写实主义绘画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绘画20世纪绘画

1印象主义是19 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 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风格方面: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 23

西方艺术史:法国印象主义美术-莫奈【53】

西方艺术史:法国印象主义美术-莫奈【53】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欧洲动荡不定。刚刚问世不久的摄影术,保存下来熙熙攘攘的城市生活风貌。巴黎是公认的世界艺术之都,但所有大城市如伦敦和纽约,都各自有艺术家团体。詹姆斯惠勒和玛丽卡萨等美国艺术家到了巴黎,是向往这个 艺术革命的中心。普法战争之后,法国失去了阿尔萨斯省和洛林的大部分地区,法国还须偿付50亿法郎的赔款。在围困 期间死伤累累的巴黎,后果尤其严重。伴随而来的骚乱很快演化为一场内战,战火遍布巴黎的大街小巷。莫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生的。 奥斯卡·克劳德·莫奈(Oscar-Claude Monet,1840—1926)1840年11月14日生于巴黎的拉菲特街,父亲是杂货商。幼年时,父亲为了参与家族的批发业务,举家迁往沿海 的勒哈佛尔。莫奈17岁时,母亲亡故。他早年习艺的唯一印记是他的漫画,当时每幅10或20法郎。当第一位名叫欧仁· 布丹的艺术家在艺术家的材料店中看到莫奈的漫画,鼓 励他从事绘画。布丹领着莫奈去乡间写生,这种在“户外”绘 制油画的方法在当时确实异乎寻常。莫奈说道:”我之所以成 为一名画家,完全归功于布丹……我告诉我父亲,我想当画家,然后就前往巴黎,去学习艺术。” 布丹对莫奈的一生影响甚大。莫奈的母亲死后不久遇到了布

丹,他引导莫奈在室外对主题直接描绘。据说,布丹曾告诉莫奈:“在现场绘制的一切事物都有一种在画室中无法到达的力量、强度和生动性。” 莫奈在巴黎求学时,不肯接受刻板的学院派训练。他无法说服自己,埋头于画室根据生活的模型作画;或顺从于正统的学院派观点,为理想而牺牲现实。莫奈很快结识了一些在艺术上与他志趣相投的朋友,像奥古斯特·雷诺阿和阿尔弗雷德·西斯莱。莫奈从摄影家纳连尔的工作室望出去绘画了<卡皮西恩大 道>>。此画与一副早期的照片约略相似,决非巧合。那幅照片拍下了大街上模糊一片、来去匆匆的人流。巴黎对年轻的莫奈,显然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地方,他在这里生活工作,推动了艺术史家E.H贡布里奇所谓的艺术的“永恒革命”。摄影术的影响当时不为人所察觉,但摄影术的即时性:它捕捉某一瞬间的能力,以及它对场景的随意结构,都是莫奈和其他印象 派画家孜孜以求的艺术追求。 莫奈与在巴黎学习的弗雷德里克·巴齐耶结为好友。他们在巴黎的巴蒂加诺莱区共用一间画室,印象派画家因此得名为“巴 蒂加诺莱团体”。当时的所有艺术家,包括莫奈,都期望在沙龙展出作品。 莫奈生前就已享有盛名。早年他曾因贫困而奋力挣扎,但最终找到了赞助人支持自己。其实生活对他来说,从不像其他艺术家,例如文森特·梵高那样艰辛,但他绝对忠实于自己的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