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糖检测方法(保健品)

多糖检测方法(保健品)
多糖检测方法(保健品)

A.2 粗多糖的测量

A.2.1 方法

本方法参照《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王光亚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粗多糖的测定方法”中“(一)碱性酒石酸铜滴定法”制订。

A.2.2原理

样品中多糖经乙醇沉淀分离后,加酸、加热、回流水解成单糖,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在加热条件下,滴定经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钾钠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其含量。

A.2.3仪器与试剂

A.2.3.1全玻璃标准磨口回流装置(500ml),水解用;

A.2.3.2碱性酒石酸铜甲液

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A.2.3.3碱性酒石酸铜乙液

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储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A.2.3.4葡萄糖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1.0000g 经过98~100℃干燥至恒重的分析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并以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1ml含1mg葡萄糖,现配现用。

A.2.4 操作方法

A.2.4.1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均匀研碎的样品粉末2.0g,置于250ml的磨口烧瓶中,精密加入50ml水,称定重量,至沸水浴中加热回流2h,冷却至室温,用水补足减失重量,混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15ml加75ml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在离心机中以4000r/min离心10min,并小心弃去上清液,再加15ml热水(温度>90℃),冲洗离心瓶中沉淀物,重复一次后再以4000r/min离心30min,小心用吸管将上层液体吸去。

用离心瓶中醇析物用50ml热水(温度>90℃)少量多次转移至250ml磨口三角瓶中,加入15ml浓盐酸,开启冷凝管,在沸水浴中加热2h,冷却,然后先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约15ml)粗调pH值,后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细调,再置于pH计上调整pH在6.8~7.2之间,(不要用pH试纸调)。将已中和的酸解

液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加水定容(V1)。用滤纸过滤,滤液为待测液,供滴定用。

A.2.4.2 标定碱性酒石酸铜液

A.2.4.2.1 用定量移液管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5ml于150ml的锥形瓶中,加10ml蒸馏水及数粒玻璃珠。

A.2.4.2.2 用滴定管加入9.0ml葡萄糖标准溶液于锥形瓶中,并将锥形瓶置电炉上迅速加热,务必在2分钟内至沸,并保持溶液在微沸状态下再用标准葡萄糖溶液滴定,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葡萄糖标准溶液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V G)。

A.2.4.3 样品溶液预测和测定。

A.2.4.4.1 样品溶液的预测

精密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乙液各5ml于150ml的锥形瓶中,加10ml蒸馏水及数粒玻璃珠,控制在2分钟内加热至沸,保持溶液在微沸状态下,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2s1滴的速度滴至溶液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液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取其平均值即为预测体积。

A.2.4.4.2 样品溶液的测定

精密吸取碱性酒石酸铜甲液与乙液各5.0ml,置于150ml锥形瓶中,加10ml 蒸馏水及数粒玻璃珠,从滴定管滴加比预测体积少1ml的样品溶液,将锥形瓶置电炉上迅速加热,务必在2分钟内至沸,并保持溶液在微沸状态下再从滴定管中滴加样品溶液,待溶液颜色变浅时,以每2秒1滴的速度滴定至蓝色刚好褪去为终点,记录消耗样品溶液消耗的总体积。同法平行操作三份,得出平均消耗体积(V2)。

A.2.5 计算

V G × C × V1 ×50

X =× 0.9 × 100%

m × V2 ×1000×15

式中:X——样品中粗多糖,g/100g;

V G——标定10ml碱性酒石酸铜液(甲、乙各5ml)消耗标准葡萄糖溶液ml数;

C——标准葡萄糖溶液的浓度(mg/ml);

m——称取样品质量,g;

V1——酸解液中和后定容的体积,ml;

V2——测定时平均消耗样品溶液体积,ml;1000——mg换算成g;

0.9——还原糖换算成多糖的系数。

水质检测方法

水质化验分析方法(常规) 1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水质-pH值的测定一玻璃电极法 1.1范围 1.1.1本方法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及工业废水pH值的测定。 1.1.2水的颜色、浊度、胶体物质、氧化剂、还原剂及较高含盐量均不干扰测定;但在pH小于1的强酸性溶液中,会有所谓酸误差,可按酸度测定;在pH大于1;的碱性溶液中,因有大量钠离子存在,产生误差,使读数偏低,通常称为钠差。消除钠差的方法,除了使用特制的低钠差电极外,还可以选用与被测溶液的pH值相近似的标准缓冲溶液对仪器进行校 正。温度影响电极的电位和水的电离平衡。须注意调节仪器的补偿装置与溶液的温度一致,并使被测样品与校正仪器用的标准缓冲溶液温度误差在土1C之内。 1.2原理 pH是从操作上定义的(此定义引自GB3100-31C2-82 “量和单位))第151页)?对于溶液X,测出伽伐尼电池参比电极IKC1浓溶液11溶液XIH2IPt的电动势Ex。将未知pH(x) 的溶液x换成标准pH溶液S,同样测出电池的电动势E。,则pH(X) =pH(S)+(Es-Ex)F/(RTInl0)因此,所定义的pH是无量纲的量。pH没有理论上的意义,萁定义为一种实用定义。但是在物质的量浓度小于O.lmol/dm3的稀薄水溶液有限范围,既非强 酸性又非强碱性(2

多糖检测方法(保健品)

A.2 粗多糖的测量 A.2.1 方法 本方法参照《保健食品功效成分检测方法》(王光亚主编,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出版)中“粗多糖的测定方法”中“(一)碱性酒石酸铜滴定法”制订。 A.2.2原理 样品中多糖经乙醇沉淀分离后,加酸、加热、回流水解成单糖,以次甲基蓝作指示剂,在加热条件下,滴定经标定过的碱性酒石酸钾钠铜溶液,根据样品液消耗体积,计算其含量。 A.2.3仪器与试剂 A.2.3.1全玻璃标准磨口回流装置(500ml),水解用; A.2.3.2碱性酒石酸铜甲液 称取15g硫酸铜(CuSO4·5H2O),及0.05g次甲基蓝,溶于水并稀释至1000ml。 A.2.3.3碱性酒石酸铜乙液 称取50g酒石酸钾钠及75g氢氧化钠,溶于水中,再加入4g亚铁氰化钾,完全溶解后,用水稀释至1000ml,储存于橡胶塞玻璃瓶内。 A.2.3.4葡萄糖标准溶液 准确称取1.0000g 经过98~100℃干燥至恒重的分析纯葡萄糖,加水溶解后,并以水稀释至1000ml此溶液1ml含1mg葡萄糖,现配现用。 A.2.4 操作方法 A.2.4.1 样品处理 准确称取均匀研碎的样品粉末2.0g,置于250ml的磨口烧瓶中,精密加入50ml水,称定重量,至沸水浴中加热回流2h,冷却至室温,用水补足减失重量,混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15ml加75ml无水乙醇搅拌均匀,在离心机中以4000r/min离心10min,并小心弃去上清液,再加15ml热水(温度>90℃),冲洗离心瓶中沉淀物,重复一次后再以4000r/min离心30min,小心用吸管将上层液体吸去。 用离心瓶中醇析物用50ml热水(温度>90℃)少量多次转移至250ml磨口三角瓶中,加入15ml浓盐酸,开启冷凝管,在沸水浴中加热2h,冷却,然后先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约15ml)粗调pH值,后用稀的氢氧化钠溶液细调,再置于pH计上调整pH在6.8~7.2之间,(不要用pH试纸调)。将已中和的酸解

细胞凋亡试验常用的方法

细胞凋亡试验常用的方法(MTT法、荧光法、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一)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的MTT法: 用培养基将肿瘤细胞调整至2 X108个/L,在9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ul细胞悬液于37℃、5% CO2下培养过夜。 次日每孔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100mg/L作为试验组,设加完全培养基不加药物的阴性对照,并用功能明确的药物为阳性对照和0.5%的乙醇溶剂对照,每组均设4-6个复孔(平行孔)、37℃、5% CO2继续培养。 培养至12h、24h、48h、实验终止前4-6h加入10ulMTT(5g/L),培养4-6h后,阴性对照孔中已形成明显的蓝紫色颗粒结晶时加100ul/孔SDS-HCl终止反应,于37℃存放过夜。 用酶标仪在A570波长下测吸光度值,按下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1-试验组平均吸光度值/阴性对照组平均吸光度值)x 100%。 (二)荧光法: 选用上述最佳浓度作用于肿瘤细胞,培养细胞48h后,收货细胞用PBS洗2-3次后用0.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30min。 弃去固定液,并用PBS洗2次后,用1%Triton X-100作用4min加入适量的0.5mg/L DAPI 荧光染色60min,用PBS冲洗3次,取10ul滴片,干燥后于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断裂的颗粒和片状荧光。 (三)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1、DNA提取: 用大方瓶培养肿瘤细胞,每瓶10ml,细胞浓度为3 x 108个/ml,每隔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均设2瓶,共分3个时间段,4个药物浓度。共培养26瓶细胞。 分别于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于37℃、5% CO2中分别培养12h、24h、48h,收货细胞,用PBS洗2-3次。 于-20℃将细胞冷却处理10min后将细胞收集至离心管中,加1ml细胞裂解液,再加蛋白酶K,轻轻振摇使悬液混匀,成黏糊状,50℃过夜。 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酚溶液,混合后10000r/min离心10min,吸出上层水相,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再加入等体积饱和酚溶液重复抽提一次,直到无蛋白为止。 吸上清加入氯仿/异戊醇(24:1)按上述方法再抽提一次。 吸取水相层加入1/10体积的3mol/L的醋酸钠溶液,混匀。 再加入2.5倍体积冷无水乙醇,混合置-20℃处理30min后,10000r/min离心10min,沉淀部分为提供的DNA,弃去无水乙醇后用70%乙醇漂洗2次,将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乙醇。 加入200ulTE缓冲液融解DNA,再加入25ul的RNA酶,置37℃作用30min,置4℃冰箱保存。 2、琼脂糖凝胶电泳: TBE缓冲液配制1.8%琼脂糖凝胶。在微波炉内煮沸至琼脂糖融解,待冷却至60℃时,加入溴化乙锭,使其终浓度为0.5mg/ml,混匀后灌胶。 待凝胶固定后放入含TBE电泳液的电泳槽内,使TBE电泳液盖过凝胶。 取10-15ul提取的各组DNA样品液与上样缓冲液按4:1比例混匀后点样。 60V电泳1h,用紫外透射仪观察梯形条带。

《枸杞多糖》行业标准简要编制说明

《枸杞多糖》行业标准简要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工信厅科[2014]114号),《枸杞多糖》列入2014年轻工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编号2014-0881T-QB,由全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提出并归口。主要起草单位:略;主要起草人:略。 (二)简要起草过程 标准任务下达后,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针对制定枸杞多糖行业标准的具体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确定了总体工作方案,于2015年2月发文征集起草单位并于同年5月组建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同时开展了相关技术资料的查询及收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2015年6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将拟定的标准草稿下发至各起草工作组成员。根据意见反馈情况,提出标准文本讨论一稿,并于2015年10月在北京召开标准研讨会,对标准中的技术指标、检测方法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会后形成标准文本讨论二稿。2015年12月~2016年1月完成样品征集、分发、测定及数据收集汇总工作。2015年4月,经进一步讨论沟通,起草组对标准中涉及的关键性技术内容达成共识,形成标准行业征求意见稿。 二、指标依据和对主要条款的说明 1 标准属性 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 2 制标原则 a)确保食品安全; b)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可操作性; c)结合国情和产品特点; d)与相关标准法规协调一致; e)促进行业健康发展与技术进步。 3 主要条款的说明 本标准规定了枸杞多糖的术语和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及贮存,包括上述各部分内容以及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等七个部分。各部分说明如下 (1)范围:描述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和适用情况。 (2)规范性引用文件:描述了本标准中引用的标准文件。 (3)术语和定义:对枸杞多糖进行了定义 (4)感官要求:根据本产品的实际性状,确定了本产品的感官指标描述。

医院感染监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医院感染监控中常用的检测方法 采样及检查原则:采样后必须尽快对标本进行相应指标的检测,送检时间不得超过6 h;若标本4 ℃保存时,送检时间可延长,但不得超过24 h。 1.医务人员手的微生物学监测 (1)采样时间:在接触患者或从事医疗活动前进行采样。 (2)采样面积及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将浸有无菌9g/L氯化钠溶液的棉拭子一支在双手曲面从指根到指端来回涂擦各两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放入装有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采样面积按平方厘米cm2) 计算。 (3)细菌菌落总数检查:1ml采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放35℃温箱内培养24~48 h计数菌落。 手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30×2 (4)判断标准:见表6-3-1。 2.物体表面的微生物学监测 (1)采样时间:消毒处理后4 h内采样。 (2)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 cm2,取全部表面;被采表面≥100 cm2,取100 cm2。 (3)采样方法:用5cm×5 cm的标准灭菌规格板,放在被检物体表面,用浸有灭菌9g/L氯化钠溶液的棉拭子1支,在规格板内横竖

往返各涂抹5次,并随之转动棉拭子,连续采样式1~4个规格板面积,剪去手接触部分,将棉拭子入装10ml采样液的试管内送检。门把手等小型物体则采用棉拭子直接涂抹物体的方法采样。 (4)细菌菌落总数检查:1ml采样液放入灭菌平皿内,用普通营养琼脂作倾注培养,放35℃温箱内培养24~48 h计数菌落。 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cfu/ cm2)= 平板上菌落数×采样液稀释倍数 采样面积(cm2) (5)判断标准:见表6-3-1。 3.空气的微生物学监测 (1)采样时间:选择消毒处理后与进行医疗活动之前期间采样。(2)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80~150 cm。 (3)布点方法:室内面积≤30 m2,设一条对角线上取3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1m处取一点;室内面积>30 m2,设东、西、南、北、中5点,其中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 (4)采样方法:用90mm直径普通营养琼脂平板在采样点暴露5~30 min后送检培养。 (5)细菌菌落总数检查:将平板置37℃温箱内培养24 h计数菌落。空气细菌菌落总数(cfu/ m3)= 50000NAT 式中:A—平板面积(cm2) T—平板暴露时间(min) N—平均菌落数(cfu/平板)

(完整版)粗多糖的测定方法

粗多糖的测定方法(1) 1. 原理 分子量大于10,000道尔顿的多糖经80%乙醇沉淀后,加入碱性铜试剂,选择性地从其他高分子物质中沉淀出葡聚糖,沉淀部分与苯酚-H2SO4反应,生成有色物质,在485nm条件下,有色物质的吸光度值与葡聚糖浓度成正比。 2. 适用范围 参照AOAC方法。适用于检测含有分子量大于10,000道尔顿葡聚糖的样品。 3.仪器 (1)分光光度计 (2)离心机 (3)旋转混匀器 (4)恒温水浴锅 4.试剂 除特殊说明外,实验用水为蒸馏水,试剂为分析纯。 (1)80%乙醇:800ml无水乙醇加水200ml。 (2)2.5 mol/L NaOH溶液:100 g NaOH加蒸馏水稀释至1 L,加入固体无水硫酸钠至饱和。(3)铜贮存液:称取3.0 g CuSO4 ·5H2O,30.0 g柠檬酸钠加水溶解至1 L。溶液可贮存2周。 (4)铜应用溶液:取铜贮存液50 ml,加水50 ml混匀后加入无水硫酸钠12.5 g,临用新配。 (5)洗涤液:取水50 ml,加入10 ml铜应用溶液,10 ml 2.5 mol/L NaOH溶液,混匀。(6)1.8 mol/L H2SO4:取100ml浓硫酸用水稀释至1L。 (7)20 g/L苯酚溶液:称取2.0g苯酚,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混匀备用。 (8)葡聚糖标准液:称取500mg葡聚糖(分子量500,000D)于称量皿中,105℃干燥4h 至恒重,置于装有干燥硅胶的干燥器中冷却。准确称取100mg干燥后的葡聚糖,用水定容至100ml,葡聚糖标准浓度为1.0 mg/ml。 (9)葡聚糖标准应用液:吸取葡聚糖标准液10ml,用水稀释10倍,葡聚糖终浓度为0.1mg/ml。 粗多糖的测定方法(2) 5. 操作方法 5.1 样品处理 (1)样品提取:称取样品1~5g,加水100ml,沸水浴加热2h,冷却至室温,定容至200ml (V1),混匀后过滤,弃初滤液,收集余下滤液。 (2)沉淀高分子物质:准确吸取上述滤液100ml (V2),置于烧杯中,加热浓缩至10ml,冷却后,加入无水乙醇40ml,将溶液转至离心管中以3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液,残渣用80%乙醇洗涤3次,残渣供沉淀葡聚糖之用。 (3)沉淀葡聚糖:上述残渣用水溶解,并定容至50ml (V3),混匀后过滤,弃初始滤液后,取滤液2.0ml (V4),加入2.5mol/L NaOH 2.0ml,Cu应用溶液2.0ml,沸水浴中煮沸2mim,冷却后以3000rpm离心5min,弃上清液,残渣用洗涤液洗涤3次,残渣供测定葡聚糖之用。 (4)测定葡聚糖:上述残渣用2.0mL 1.8mol/L H2SO4溶解,用水定容至100mL(V5)。准确吸取2.0ml(V6),置于25ml比色管中,加入1.0ml苯酚溶液,10ml浓硫酸,沸水浴煮沸2分钟,冷却比色。从标准曲线上查得相应含量,计算粗多糖含量。 5.2 标准曲线制备:

常用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图)

常用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图)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2-02-16 13:41 文章来源:丁香通 关键词:丁香园生物专题义翘神州细胞培养点击次数:951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1、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①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②染色细胞:常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等。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 2、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常用的DNA 特异性染料有:HO 33342 (Hoechst 33342),HO 33258 (Hoechst 33258), DAPI。三种种染料与DNA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时用PBS稀释,终浓度为10 ug/ml。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储存液用蒸馏水配成1mg/ml的浓度,使用终浓度一般为10 ug/ml。结果评判: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1)。 3、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结果评判: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凋亡Ⅰ期(pro-apoptosis nuclei)的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图2);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的内侧,但在细胞凋亡的早期,PS可从细胞膜的内侧翻转到细胞膜的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图3)。Annexin-V是一种分子量为35~36KD的Ca2+依赖性磷脂结合蛋白,能与PS高亲和力特异性结合。将Annexin-V进行荧光素(FITC、PE)或biotin标记,以标记了的Annexin-V作为荧光探针,利用流式细胞仪或荧光显微镜可检测细胞凋亡的发生。 碘化丙啶(propidine iodide, PI)是一种核酸染料,它不能透过完整的细胞膜,但在凋亡中晚期的细胞和死细胞,PI能够透过细胞膜而使细核红染。因此将Annexin-V 与PI匹配使用,就可以将凋亡早晚期的细胞以及死细胞区分开来。 方法

枸杞子中多糖含量的测定(1)

枸杞子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柳婷,胡浩斌 (陇东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甘肃庆阳745000) 摘要:本文是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枸杞子中的含糖量[1]。先用80%乙醇提取以除去单糖、低聚糖、生物碱等干扰成分,然后用蒸馏水提取其中所含的多糖类成分。多糖在硫酸作用下,水解成单糖,并迅速脱水生成糠醛衍生物,与苯酚缩合成有色化合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2]测定其枸杞子多糖含量,本法简便,显色稳定,灵敏度高重现性好。 关键词:枸杞子;多糖;紫外分光光度计 Detection of Polysaccharide in Lycium barbarum Liu Ting, Hu Hao-Bin (College of Chemistry & Chemical Engineering, Longdong University, Qingyang 74500, 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s utilized spectrophotometry to detect Polysaccharide in Lycium barbarum..First,use 80% ethanol to remove simple sugars, oligosaccharides, alkaloids etc interference ingredients, and then extracted the ingredients. Of polysaccharose with distilled water. In Sulfuric acid condition, polysaccharide hydrolysis into monosaccharides, and rapidly dehydrated to furfural derivatives, then condense with phenol into colored compounds. Using spectrophotometry to detect polysaccharide in Lycium barbarum,the method is simple, color stability, high sensitivity and good reproducibility. Key words:Lycium barbarum; polysaccharose; spectrophotometry 枸杞子(Lycium barbarum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和重要经济作物,性状呈类纺锤形,略扁,长6~21 mm,直径3~10 mm。表面鲜红色或暗红色,顶端有小凸起状的花柱痕,基部有白色的果梗痕,果皮柔韧,皱缩,果肉肉质,柔润而有粘性,种子多数,类肾形,无臭,味甜,微酸,具有滋肾补肝、润肺明目等功能。 近年来,人们对枸杞子的药理作用进行了深人研究,发现枸杞子能增强机体免疫力[3]、抗肿瘤、抗辐射[4]、抗疲劳[5]、防衰老、增加造血功能等。临床医学研究还表明,枸杞子对糖尿病[6]、高血压[7]、视神经萎缩、肾炎、肝炎[8]等有显著疗效。对于枸杞子的上述功能的重要作用因子,一般认为与枸杞子中存在的枸杞多糖有关。因此,开始研究枸杞多糖,测定枸杞多糖的含量就显的非常重要。 鉴于枸杞多糖的分离纯化[9]困难,有关结构性质方面的研究报道甚少,枸杞多糖的生理活性,还必需从分离纯化、结构特征及药理作用3方面展开深入研究。这样,医学临床应用与保健型枸杞饮品[10]的开发才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本试验主要完成枸杞多糖的分离与提纯,并对

细菌的各种计数法

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以清水洗净放人干燥器加热烘干,使之失去水分然后称重。 此法适于菌体浓度较高的样品,是测定丝状真菌生长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6、测定细胞总氮量或总碳量 氮、碳是细胞的主要成分,含量较稳定,测定氮、碳的含量可以推知细胞的质量。此法适于细胞浓度较高的样品。 7、颜色改变单位法(colour change unit,简称CCU) 这种方法通常用于很小,用一般的比浊法无法计数的微生物,比如支原体等,因为支原体的液体培养物是完全透明的,呈现为清亮透明红色,因此无法用比浊法来计数,由于支原体固体培养很困难,用cfu法也不容易计数,因此需要用特殊的计数方法,即CCU法。它是以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的代谢活力为指标,来计数微生物的相对含量的,下面以解脲脲原体为例,简单介绍其操作: (1).取12只无菌试管,每一管装1.8ml解脲脲原体培养基。 (2).在第一管加入0.2ml待测解脲脲原体菌液,充分混匀,从中吸取0.2ml加入第二管,依次类推,10倍梯度稀释,一直到最末一管 (3).于37度培养,以培养基颜色改变的最末一管作为待测菌液的CCU,也就是支原体的最大代谢活力,比如第六管出现颜色改变,他的相对浓度就是10的6次方CCU/ml. 一般来说,比浊法和菌落计数法就可以满足绝大多数细菌的计数,但是对支原体这样比较特殊的微生物,用CCU法比较合适。

灵芝多糖检测方法

灵芝多糖检测方法 1、蒽酮-硫酸法 该法为《中国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方法,其原理是糖类遇浓硫酸脱水生成糠醛或其衍生物,可与蒽酮试剂缩合而显色,其显色的深浅与灵芝多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105℃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对照品适量,加水制成每1ml含0.1mg的溶液,即得。 【标准曲线的制备】分布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0.2ml、0.4ml、0.6ml、0.8ml、1.0ml、和1.2ml,置于10ml具塞试管中,加水至2.0ml,精密加入硫酸蒽酮溶液(精密称取蒽酮0.1g,加80%的硫酸溶液100ml使溶解、摇匀)6ml,摇匀,置水浴中加热15分钟,取出,放入冰浴中冷却15分钟,以相应的试剂为白色,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于625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以吸光度为纵坐标,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确称定灵芝粉末1g,置蒸馏瓶中,加水40ml,沸水回流提取1小时,重复1次,两次提取液均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摇匀。取40ml加200ml无水乙醇沉淀,过夜。4000rpm离心20分钟。沉淀定容至50ml,摇匀。 【样品测定】精确量取供试品溶液2ml,置10ml具塞试管中,照标准曲线制备项下的方法,自“精密加入硫酸蒽酮溶液6ml”起,依法测定吸光度。 【换算因子的测定】精密称取GL-pp10.3mg与10.4mg,分别置于100ml 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至刻度,作为多糖供试液。精密吸取2ml,按照标准曲线项下的方法测定吸光度,计算出多糖溶液中葡萄糖含量的平均值,并计算出换算因子:f=W/CD,式中W为多糖量(ug),C为多糖溶液中葡萄糖含量,D 为多糖的稀释因素。 测定结果为f=2.0428(n=6) 【计算】S=f×n/N×100% S—灵芝子实体中多糖百分含量; n—从标准曲线上读出供试品溶液中多糖浓度(以标准葡萄糖计); N—供试品溶液浓度; f—换算因子; 2、苯酚-硫酸法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1 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1)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全面皱缩,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凋亡小体为数个圆形小体围绕在细胞周围。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2)染色细胞: 姬姆萨(Giemsa)染色、瑞氏染色等:正常细胞核色泽均一;凋亡细胞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坏死细胞染色浅或没染上颜色。 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细胞核固缩碎裂、呈蓝黑色、胞浆呈淡红色(凋亡细胞),正常细胞核呈均匀淡蓝色或蓝色,坏死细胞核呈很淡的蓝色或蓝色消失。 2 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 常用的DNA特异性染料有:Hoechst 33342,Hoechst 33258,DAPI。三种染料与DNA 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 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能进入正常细胞膜而对细胞没有太大细胞毒作用。Hoechst 33342在凋亡细胞中的荧光强度要比正常细胞中要高。 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 PI和Hoechst33342双标:PI、Hoechst33342均可与细胞核DNA(或RNA)结合。但PI不能通过正常细胞膜,Hoechst则为膜通透性荧光染料,故细胞在处于坏死或晚期调

亡时细胞膜被破坏,这时可为PI着红色。正常细胞和中早期调亡细胞均可被Hoechst着色,但是正常细胞核的Hoechst着色的形态呈圆形,淡兰色,内有较深的兰色颗粒;而调亡细胞的核由于浓集而呈亮兰色,或核呈分叶,碎片状,边集。故PI着色为坏死细胞;亮兰色,或核呈分叶状,边集的Hoechst着色的为调亡细胞。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1)。 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凋亡Ⅰ期(pro-apoptosis nuclei)的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图2);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内侧,但在细胞凋亡早期,PS可从细胞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膜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磷脂酰丝氨酸的转位发生在凋亡早期阶段,先于细胞核的改变、DNA断裂、细胞膜起泡。体内的吞噬细胞可通过识别

枸杞子多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枸杞子多糖含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篇一:实验三多糖含量的测定 实验三多糖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分光光度法测多糖的原理和方法 2、用officeexcel作标准曲线 二、仪器与试剂 1、仪器:7200分光光度计、水浴锅、电子天平 2、试剂:1水葡萄糖、5%苯酚溶液、浓h2so4、dh2o 3、器皿:50ml容量瓶、10ml量筒、玻棒、洗耳球、烧杯、试管 三、步骤 1、标准曲线的绘制 ①取1水葡萄糖0.551g于50ml容量瓶,加入蒸馏水溶解并小心稀释至刻度,再取5ml于50ml容量瓶,加蒸馏水稀释,即1.0mg/ml。 ②分别量取0.25ml,0.5ml,1.0ml,1.5ml,2.0ml,2.5ml

分别置于已编号的50ml容量瓶,加蒸馏水定容。 ③分别吸取上述溶液各2.0ml,再加入5%苯酚1ml,摇匀后迅速加入5ml浓h2so4,摇匀后,室温5min,90oc水浴15min,冷却至室温。 空白对照:2ml蒸馏水+1ml5%苯酚+5ml浓硫酸 吸光度A得浓度c与吸光度的线性方程y=ax+b ④准确量取多糖溶液(待测)2.0ml于5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定容,方法同上述。 四结果 ①计算浓度(待测液) 本组所测得多糖溶液(待测)的吸光度为的0.385,代入根据吸光度A得浓度c与吸光度的线性方程 y=14.255x+0.0309,可得待测液的浓度为 0.025*25=0.625mg/ml.。②实验主要步骤(记录) 步骤记录: Ⅰ首先配制浓度分别为0.005mg/ml、0.01mg/ml、 0.02mg/ml、0.03mg/ml、0.04mg/ml、0.05mg/ml的葡萄糖溶液;然后取配好的溶液各2.0ml,再加入5%苯酚1ml,摇匀后迅速加入5ml浓h2so4,;不断震荡,溶液逐渐变为褐色,放出热量,且随着葡萄糖浓度的增加,溶液的颜色也不断变深;室温5min,90oc水浴15min,反应更为充分,溶液颜色有稍微加深,冷却至室温;最后用7200分光光度计一一测量其

细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细菌数量的测定方法 1、计数器测定法: 即用血细胞计数器进行计数。取一定体积的样品细胞悬液置于血细胞计数器的计数室内,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由于计数室的容积是一定的(O.1mm3),因而根据计数器刻度内的细菌数,可计算样品中的含菌数。本法简便易行,可立即得出结果。 本法不仅适于细菌计数,也适用于酵母菌及霉菌孢子计数。 2、电子计数器计数法: 电子计数器的工作原理是测定小孔中液体的电阻变化,小孔仅能通过一个细胞,当一个细胞通过这个小孔时,电阻明显增加,形成一个脉冲,自动记录在电子记录装置上。 该法测定结果较准确,但它只识别颗粒大小,而不能区分是否为细菌。因此,要求菌悬液中不含任何碎片。 3、活细胞计数法 常用的有平板菌落计数法,是根据每个活的细菌能长出一个菌落的原理设计的。取一定容量的菌悬液,作一系列的倍比稀释,然后将定量的稀释液进行平板培养,根据培养出的菌落数,可算出培养物中的活菌数。此法灵敏度高,是一种检测污染活菌数的方法,也是目前国际上许多国家所采用的方法。使用该法应注意:①一般选取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平板进行计数,过多或过少均不准确;②为了防止菌落蔓延,影响计数,可在培养基中加入O.001%2,3,5一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③本法限用于形成菌落的微生物。 广泛应用于水、牛奶、食物、药品等各种材料的细菌检验,是最常用的活菌计数法。 4、比浊法 比浊法是根据菌悬液的透光量间接地测定细菌的数量。细菌悬浮液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与透光度成反比,与光密度成正比,所以,可用光电比色计测定菌液,用光密度(OD值)表示样品菌液浓度。 此法简便快捷,但只能检测含有大量细菌的悬浮液,得出相对的细菌数目,对颜色太深的样品,不能用此法测定。 5、测定细胞重量法 此法分为湿重法和干重法。湿重法系单位体积培养物经离心后将湿菌体进行称重;干重

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

蒽酮-硫酸比色法测定多糖含量 一. 实验原理 糖类在较高温度下可被浓硫酸作用而脱水生成糠醛或羟甲基糖醛后,与蒽酮(C14H10O)脱水缩合,形成糠醛的衍生物呈蓝绿色。该物质在620 nm处有最大吸收,在150 μg/mL范围内,其颜色的深浅与可溶性糖含量成正比。该法有很高的灵敏度,糖含量在30 μg左右就能进行测定。 二. 试剂器材 蒽酮试剂:精密称取0.1g蒽酮,加80%浓H2SO4100 mL使溶解,摇匀。当日配制使用; 葡萄糖标准液:将无水葡萄糖置于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12hr后精密称取100mg,用蒸馏水定容至100ml; 其他器材:分析天平、分光光度计、容量瓶(100ml、50ml、10ml)、烧杯、具塞试管、移液器、移液器吸头、涡旋振荡器和废液缸等。 三. 操作步骤 葡萄糖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7支具塞试管,按下表数据精密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每个浓度做2-3个重复: 管号0 1 2 3 4 5 6 标准葡萄糖溶液/mL 0 0.2 0.4 0.6 0.8 1.0 1.2 蒸馏水/mL 2.0 1.8 1.6 1.4 1.2 1.0 0.8 在每支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试剂6mL,振荡混匀,各管加完后一起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迅速浸于冰水浴中冷却15min。 在625nm波长下以第1管为空白,迅速测定其余各管吸光值。

以标准葡萄糖含量( g)为横坐标,以吸光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样品的测定 将样品溶液糖浓度调整到测定范围,精确吸取2mL置于干燥洁净试管中,在每支试管中立即加入蒽酮试剂6mL,振荡混匀,各管加完后一起置于沸水浴中加热15min。取出,迅速浸于冰水浴中冷却15min,每个浓度做2-3个重复。 在625nm波长下迅速测定各管吸光值。根据葡萄糖含量的标准曲线,由样品溶液吸光值计算各样品溶液中糖的浓度,并计算其糖含量。 四. 注意事项 该法的特点是几乎可测定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不但可测定戊糖与已糖,且可测所有寡糖类和多糖类,包括淀粉、纤维素等(因为反应液中的浓硫酸可把多糖水解成单糖而发生反应),所以用蒽酮法测出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实际上是溶液中全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总量。 在没有必要细致划分各种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用蒽酮法可以一次测出总量,省去许多麻烦,因此,有特殊的应用价值,但在测定水溶性碳水化合物时,则应注意切勿将样品的未溶解残渣加入反应液中,否则会因为细胞壁中的纤维素、半纤维素等与蒽酮试剂发生反应而增加了测定误差。 不同的糖类与蒽酮试剂的显色深度不同,果糖显色最深,葡萄糖次之,半乳糖、甘露糖较浅,五碳糖显色更浅,故测定糖的混合物时,常因不同糖类的比例不同造成误差,但测定单一糖类时则可避免此种误差。

实验14-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检测

实验14 细胞凋亡的诱导和检测 20世纪60年代人们注意到细胞存在着两种不同形式的死亡方式:凋亡(apoptosis)和坏死(necrosis)。细胞坏死指病理情况下细胞的意外死亡,坏死过程细胞膜通透性增高,细胞肿胀,核碎裂,继而溶酶体、细胞膜破坏,细胞容物溢出,细胞坏死常引起炎症反应。 细胞凋亡apoptosis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意思是花瓣或树叶凋落,意味着生命走到了尽头,细胞到了一定时期会像树叶那样自然死亡。凋亡是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遵守自身程序的主动死亡过程。凋亡时细胞皱缩,表面微绒毛消失,染色质凝集并呈新月形或块状靠近核膜边缘,继而核裂解,由细胞膜包裹着核碎片或其他细胞器形成小球状凋亡小体凸出于细胞表面,最后凋亡小体脱落被吞噬细胞或邻周细胞吞噬。凋亡过程中溶酶体及细胞膜保持完整,不引起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时的生化变化特征是核酸切酶被激活,染色体DNA被降解,断裂为50~300 kb长的DNA片段,再进一步断裂成180~200bp整倍数的寡核苷酸片断,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梯状”电泳图谱(DNA Ladder)。细胞凋亡在个体正常发育、紫稳态维持、免疫耐受形成、肿瘤监控和抵御各种外界因素干扰等方面都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 凋亡细胞具有一些列不同于坏死细胞的形态特征和生化特征,据此可以鉴别细胞的死亡形式。细胞凋亡的机制十分复杂,一般采用多种方法综合加以判断,同时不同类型细胞的凋亡分析方法有所不同,方法选择依赖于具体的研究体系和研究目的(表?)。

形态学观察方法:利用各种染色法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征: (1)DAPI时常用的一种与DNA结合的荧光染料。借助于DAPI染色,可以观察细胞核的形态变化。 (2)Giemsa染色法可以观察到染色质固缩、趋边、凋亡小体形成等形态。 (3)吖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4)吖啶橙(A())/溴化乙啶(EB)复染可以更可靠地确定凋亡细胞的变化,AO只进入活细胞,正常细胞及处于凋亡早期的细胞核呈现绿色;EB只进入死细胞,将死细胞及凋亡晚期的细胞的核染成橙红色。 (5)台盼蓝染色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如果细胞膜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使用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6)木精-伊红(HE)染色是经典的显示细胞核、细胞质的染色方法,染色结果清晰。发生凋亡的细胞经HE染色后,其细胞大小的变化及特征性细胞核的变化:染色质凝集、呈新月形或块状靠近核膜边缘,晚期核裂解、细胞膜包裹着核碎片“出芽”凸出于细胞表面形成凋亡小体等均可明显显示出来。 DNA凝胶电泳: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小分子 质量DNA片段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出现DNA片段。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律的发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 bp DNA片段,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段,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

普通手术室常用细菌学监测方法

空气培养是通过空气菌落测定实现的,空气菌落测定可作为一种环境清洁的指标。 1人员着装要求: 检测者需要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2空气培养目的 检测手术部空气在静态下是否达到空气卫生学标准。 3采样时间 每月监测一次,在消毒处理后关好门窗,在无人走动的情况下,静止10min 进行采样。 4采样方法 检测者需要洗手带口罩和帽子,根据采样原理采用平板暴露法:在消毒处理后,操作前进行,室内面积≤30m2对角线内、中、外处设3点,内外点布位距墙壁1m处,室内面积>30m2设4角及中央5点,4角的布点部位距墙壁1m处。空气中细菌等微生物可随尘粒一起下降,在室内各采样点处放好营养琼脂平板,采样高度距地面0.8~1.5m,采样时,将平板盖打开搭在平皿边缘上,暴露5min,盖好平皿盖。 5注意事项 (1)布点位置要正确,严格按照房间面积、布点要求及采样方法进行操作。(2)采样后及时送检,48小时出结果。(可请护理服务中心送检,内线电话:542) (3)培养采样者应及时将结果取回,结果取回后如无异常应将检验报告单依次粘贴在A4纸上,并注明培养房间和培养日期做好完整记录,如有超标应及时通知护士长,并查找原因,复检。 6检测结果判断 空气培养标准值小于或等于200cfu/m3

1人员着装要求:检测者需要洗手戴口罩和帽子 2检测内容 (1)手术间的物体表面及可能有可能与患者接触的物体表面: 每月培养一次。包括治疗车、治疗台、无菌灯、输液架、手术间门把手、无菌器械台、麻醉机、吸引器瓶、麻醉床、手术间墙壁等。 (2)手卫生培养: 每月培养检测一次以同一台手术至少五人为一组,包括器械护士、手术医师,若一台手术人员不足五人,可两台手术合并5-6人做手培养。 (3)腔镜器械: 每月培养检测一次,培养项目3-5个,镜头、腔镜管道为每月必做项目,其余手术器械随机抽查 (4)无菌物品: 每月培养检测一次。包括一次性无菌物品及高压灭菌后的无菌物品。一次性无菌物品及高压灭菌后的无菌物品每月随机抽取至少3例,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5)植入性器械: 每月抽查一次骨科外来植入性器械包括钉子和钢板及专用器械。 2采样方法: (1)物体表面主要采用棉式子涂抹法。采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取出棉拭子,先在酒精灯外焰进行烧灼后,直接在物体表面按一定顺序滚动式涂抹,后将棉拭子入装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2)手部培养方法,被检测者须五指并拢,取出棉拭纸先在酒精灯外焰进行烧灼后以手掌到手指尖为平面S型滚动式涂抹,涂抹后将棉拭子入装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3注意事项: (1)培养不得检测出任何微生物。 (2)采样后及时送检,48小时出结果。 (3)结果出来后将检验报告单依次粘贴在A4纸上,并注明培养房间和培养日期做好完整记录。

多糖化学结构鉴定方案总结..-共22页

经过分级纯化的多糖在测定结构前须检查其纯度及测定分子量。 检查纯度最常用的判断方法: (1)用G C 、HPLC测定组成多糖的单糖的摩尔比是否恒定。 用不同的柱型测定结果更为可靠。 (2)电泳只出现一条带。 如可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乙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及玻璃纤维纸电泳。对于中性多糖可采用高压电泳,以硼酸盐为缓冲液,可增大其迁移速度。 (3)凝胶柱层析图呈现对称的单峰。若有“拖尾”现象,说明其均一性不够好。 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 用DEAE一纤维素52(2.6x100cm)柱层析,0.lmol/LNaCl洗脱,流速6ml/h,按2ml一管分部收集,苯酚一硫酸法逐管检测,绘制收集体积与糖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看是否有单一对称峰。 按照Ye等报道,采用DEAE一52一纤维素交换柱层析法(2.6x30cm)对鲍氏层孔菌菌丝体粗多糖进行初步分离。DEAE一纤维素凝胶预处理:称取DEAE一52一纤维素凝胶干粉,加入约10倍体积质量比(ml/g)的0.5mol/LNa0H溶液浸泡30分钟,倒出上清液,用大量去离子水反复浸洗至pH值近中性;再用相同体积的0.5mol/LHCI溶液浸泡30分钟,倒出上清液,用大量去离子水反复浸洗至pH值近中性;最后用相同体积的0.5mol/lNaOH溶液再浸泡30分钟,用大量去离子水反复浸洗至pH值中性。处理完毕后,进行湿法装柱,用去离子水0.5mol/LNaCl溶液,去离子水依次分别平衡(流速1.0ml/min)2一3个柱体积备用. 糖样100mg溶于5ml的去离子水中,离心除去不溶物,上样于DEAE一52一纤维素阴离子层析柱(2.6x30cm,Cl-1型),分别采用去离子水0.1和0.3mol/LNaCI溶液进行分段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自动收集器分部收集(10ml/管),每梯度20管。用硫酸一苯酚法跟踪检测各管多糖含量(490nm处吸收值),以收集的管数为横坐标。吸光值(490nm)为纵坐标绘制DEAE 一52一纤维素色谱柱洗脱曲线。依据洗脱峰型,合并相同组分,50℃旋转蒸发浓缩,对去离子水透析48h以去除NaCI及小分子杂质,最后将透析内液冷冻干燥,得初步纯化产品。 初步纯化多糖得率计算公式: 多糖得率(%)=纯化多糖质量/粗多糖质量x100% 葡聚糖凝胶层析纯化 采用Sephadex G-100凝胶层析法对DEAE-52一纤维素初步纯化的不同组分的多糖样品进一步纯化。葡聚糖凝胶(sephadexG一100)的预处理:称取sephadexG一100凝胶干粉,加入30倍体积质量比(ml/g )的去离子水,沸水浴5小时使其溶胀。冷却后用去离子水反复浸洗,减压脱气后进行湿法装柱,用0.1MNa2SO4;溶液平衡(流速0.25ml/min)2一3个柱体积备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