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与应用

摘要:建筑声学设计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市场上也有许多应用软件,如丹麦的ODEON,意大利的RAMSETE,德国的EASE等等。声模拟软件可以预测室内声学参数,评价调整声学方案,计算机辅助音质设计将是未来趋势。由于声学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和计算机的局限性,目前的辅助建筑声学设计软件研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完全代替理论分析和实践经验。因此,深入了解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原理,强调其参考价值和局限性并重,注重与建筑声学实践经验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论文参考了国外有关文献,阐述了计算机辅助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希望研究成果对建筑声学设计工作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声线追踪法;虚声源法;声线束追踪法;有限元法

准确地预测房间的音质效果一直是建筑声学研究者追求的理想,谁不想在设计音乐厅图纸时就能听到她的声音效果呢?一百多年来,人们逐渐发现了一些物理指标,并揭示了它们与房间主观音质的关系,包括混响时间RT60、早期衰减时间EDT、脉冲声响应、清晰度指数等等。音质参量预估是室内声学设计的关键。目前,人们采用经典公式、缩尺比例模型、计算机模拟来预测这些参数。

室内声学的复杂性源于声音的波动性,任何一种模拟方法目前都不能获得绝对真实的结果。本文在参考研究国外计算机音质模拟文献的基础上,对室内声学的主要模拟方法进行汇编和总结,以便深入地了解计算机辅助建筑声学设计的基本原理、适用性和局限性。

1、比例缩尺模型模拟和计算机声场模拟

自塞宾时代起,比例缩尺模型就在室内声学中获得应用,但模型比较简单,无法得到定量结果。20世纪60年代,模拟理论、测试技术等逐渐发展完善,进行大量研究和实践后,比例模型在客观指标的测量方面已经基本达到了实用化。现在,声源、麦克风、模拟声学材料已经可以和实物对应,仪器的频带也扩展了,在模拟混响时间、声压级分布、脉冲响应等常用指标已经达到实用的精度。

比例模型的原理是相似性原理,根据库特鲁夫的推导,对于1:10的模型来讲,房间尺度缩

小10倍后,如果波长同样缩短10倍,即频率提高10倍时,若模型界面上的吸声系数与实际相同,那么对应位置的声压级参量不变,时间参量缩短10倍。如10倍频率的混响时间为实际频率混响时间的1/10。然而,很难依靠物理的手段完全满足相似性的要求。空气吸收、表面吸收相似性的处理是保证模拟测量精度的关键。比例模型是现阶段所知唯一能够较好模拟室内声场波动特性的实用方法,可是由于模型制作成本较高、需要利用充氮气或干燥空气法降低高频空气吸收、模拟材料吸声特性难于控制的因素,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随着软件技术的发展,使用计算机进行声场的模拟研究成为现实。从数学的观点来看,声音的传播由波动方程,即由Helmholtz 方程所描述。理论上,从声源到接收点的声脉冲响应可以通过求解波动方程来获得。但是,当室内几何结构和界面声学属性非常复杂时,人们根本无法获得精确的方程形式和边界条件,也不能得到有价值的解析解。如果对方程进行简化处理,所得到的结果极不精确,不能实用,完全利用波动方程通过计算机求解室内声场是不可行的。实用角度讲,

使用几何声学的声线追踪法和镜像虚声源法,通过计算机程序可以获得具有一定参考程度的房间声学参数。但由于忽略了声音的波动特性,处理高频声和近次反射声效果较好,模拟声场全部信息尚有很大不足。近年来,使用基于有限元理论的方法模拟声音的高阶波动特性,在低频模拟上获得了一些进展。

2、几何声学模拟方法

几何声学模拟方法借鉴几何光学理论,假设声音沿直线传播,并忽略其波动特性,通过计算声音传播中能量的变化及反射到达的区域进行声场模拟。由于模拟精度不高,而且高阶反射和衍射的计算量巨大,因此,大多数情况是使用几何方法计算早期反射,而使用统计模型来计算后期混响。

2.1 声线追踪方法

声线追踪方法是从声源向各方向发射的“声粒子”,追踪它们的传播路径。声粒子因反射吸声不断地失去能量,并按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确定新的传播方向。

为了计算接收点的声场,需要定义一个接收点周围的面积或体积区域来捕获经过的粒子。无论如何处理,都会收集到错误的声线或丢失一些应有的粒子。为了保证精度,必须有足够密的声线和足够小的接收点区域。对于一个表面积为10 m2 的房间中传播600ms 的声音,至少需要100,000条声线。

声线追踪法的早期意义在于提供近次声音反射的区域,如图1。最近,这种方法进一步发展为将声线转化成具有特殊密度函数的圆锥或三角锥,然而,存在交迭问题,仍无法达到实用的精度。声线追踪的主要优点是算法简单,很容易被计算机实现,算法的复杂度是房间平面的数量的倍数。通过确定声线镜面反射路径、漫反射路径、折射和衍射路径,能够模拟非直达混响声场,甚至可以模拟含有曲面的声场。声线追踪的主要缺点在于,由于为了避免丢失重要的反射路径,要产生大量声线,因此带来巨大的计算量。另一个缺点是,因为声线追踪计算结果对于接收点的位置有很大的依赖性,如果进行声压级分布计算,必须取声场中大量的位置,对结果要求的越精细,计算量将越大。此外,由于声音的波动特性,波长越长,绕过障碍物的能力就越强,在低频段,声线追踪方法得不到可靠的结果。

2.2镜像虚声源法

虚声源法建立在镜面反射虚像原理上,用几何法作图求得反射声的传播范围,如图2。虚声源法的优点是准确度较高,缺点是计算工作量过大。如果房间不是规则的矩形,且有 n 个表面,就有可能有 n 个一次反射虚声源,并且每个又可能产生(n-1)个二次反射的虚声源。例如,一个 15,000m3 的房间,共有30个表面,600ms内约有13次反射,这时可能出现的虚声源数目约是2913 ≈ 1019 。其算法复杂度为指数级,高阶虚声源将爆炸式增长。然而,在一个特定的接收点位置,大多数虚声源不产生反射声,大部分计算是徒劳的。上例中,只有1019中的2500个虚声源对于给定的接收点有意义。虚声源模型只适用于平面较少的简单房间或是只考虑近次反射声的电声系统。

2.3声线束追踪方法

声线束追踪方法是声线追踪的发展,通过跟踪三角锥形声线束,获得界面对声源的反射路径,如图3。简单的说,建立从声源产生的一系列充满二维空间的声线束,对每一个声线束,如果与空间中的物体表面相交,就把穿透物体表面的声线束部分进行镜像,得到反射声线束,同

时记录所出现虚声源的位置,用于进一步的跟踪。与虚声源法比较,声线束追踪的主要优点在于在非矩形空间中,从几何上可以考虑更少的虚声源数目。

举例说明,如图4,考虑从声源经过面a镜像的虚声源Sa,那么全部可以见到Sa的点都在声线束Ra中。相似的,声线束Ra与平面c,d的交线,是Sa产生二次虚声源的反射面。而其他的平面,将不会产生对Sa的二次反射。这样,声线束追踪方法能够大大地减少虚声源的数目。另一方面,镜像虚声源方法更适于矩形房间,因为所有的虚声源几乎都是可见的。声线束追踪法的缺点是三维空间的几何操作相对复杂,每一条声束都可能被不同的表面反射或阻碍;另一个限制是弯曲表面上的反射和折射很难模拟。

2.4第二声源法

一种有效的方法综合了几何声学和波动统计特性,被称为第二声源法。第二声源法将反射阶段分为早期反射和后期反射,人为地确定一个早期反射和后期反射的反射次数界线,称为“转换阶数”。高于转换阶数的反射属于后期反射,声线将被当作能量线而不是镜面反射线,此时,声线撞击表面后,撞击点产生一个第二声源。第二声源的能量是声线初始能量乘以此前传播中撞击到的所有表面的反射系数的乘积。如图5,两个相邻的声线进行了6次反射,转换阶数设为2, 大于2次反射的声线将按Lambert's法则随机方向反射。最先的两个反射是镜面反射,虚声源为S1 和 S12 。2次以上的高阶反射中,每个声线在反射面上产生第二声源。通过计算虚声源和“第二声源”的响应,可以计算混响时间以及其它房间声学参数。

第二声源法中,确定转换阶数非常重要。转换阶数设定越高计算结果不一定越好。随反射次数增加,声线变得稀疏,反向追踪时会造成丢失虚声源的机会增加,这就需要声线足够密。声线过密一方面受到计算时间和内存的限制,另一方面的问题是,在高次反射中很多的小反射面被探测到。由于波动特性,这些小表面的实际反射一般比依据几何反射声学法则计算的结果要弱得多,所以丢失这些小反射面的虚声源可能比将他们计算进来更符合实际情况。ODEON程序实验表明,提高转换阶数、增加声线密度可能会带来更坏的结果。一般观众厅中仅500到1000个声线产生的结果即具有价值,且发现最优的转换阶数是2或3。这说明混合模型能够提供比两种纯粹的几何方法还要准确的结果,并且减少了大量计算量。然而,混合方法模型必须引入散射的概念。

3、散射

声音散射的量为散射系数,是非镜面反射能量与全部反射能量的比。散射系数的取值范围是0到1,s=0表示全部是镜面反射,s=1表示全部是某种理想的散射。散射能够通过统计方法在计算机模型中模拟。使用随机数,散射的方向依据Lambert's 余弦法则计算,同时镜面反射的方向依据镜面反射法则计算。取值在0到1之间的散射系数决定这两个方向矢量之间的比例。图6中表示了不同散射系数作用下的声线反射。为了简化,例子用二维来表现,但实际上散射是三维的。没有散射的情况下,声线追踪完全是镜面反射,实际上,0.2的散射系数足够用来得到较好的散射效果。

通过对计算机模拟和实测比较,发现散射系数在大而平的表面上需人为地设置为0.1左右,而在非常不规则的表面上需达到0.7。0或1的极端值在计算机模拟中必须避免,一是因为这不切实际,二是计算可能出现恶化的结果。不同频率散射系数也不同,因表面尺寸产生的散射一般出现在低频,而因表面起伏产生的散射一般出现在高频。散射系数难于确定是影响几何方法模拟精度的障碍之一。

4、有限元法和边界元方法

几何声学的方法忽视了声音的波动特性,因此无法对声波的波动特性进行模拟,如声波的衍射、绕射等。在低频段,声波的波长较长,能够越过高频声波不能越过的障碍物。因此,几何声学模型得不到准确的低频计算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有限元和边界元方法。

利用声波动方程能够得到精确的结果,但是现阶段只有具有刚性墙的矩型房间才能够进行解析求解。这就是说,一般房间无法使用解析的方法求解其波动方程。事实上,任何房间声场都存在其波动方程,并遵从波动规律,因此可以使用数字化的方法来模拟和逼进房间的波动方程的解。具体方法是把空间(和时间)细分为元(质点),然后,波动方程以一系列这些元的线性方程表达,迭代计算求数值解。在有限元法中,空间中的元是离散的(图7、图8),而在边界元法中,空间中的边界才是离散的。这就意味着,有限元法产生的矩阵比较大且稀疏,而边界元法产生的矩阵比较小且稠密。由于计算和存储开销随频率增加变得无法承受,“元”的方法只适用于小封闭房间和低频段。

有限元和边界元法的优点在于能够在需要的地方产生稠密网格,如墙角等的对房间声传播影响较大的地方。另一个优点是可以处理耦合空间。缺点在于,边界条件难于确定。一般来说,需要复数阻抗,但是在现有的文献中很难找到相关的数据。这两种方法的特点表现在对于单一频率的结果非常精确,但当具有带宽的倍频程时,结果常有大的出入,在实际应用中还没有能够达到如几何声学一样的实用效果,尚需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T. Lewers, A Combined Beam Tracing and Radiant Exchange Computer Model of Room Acoustics Applied Acoustics 38, 161-178 (1993).

[2] G.M. Naylor, ODEON - Another Hybrid Room Acoustical Model Applied Acoustics 38, 131-143(1993).

[3] G.M. Naylor, Treatment of Early and Late Reflections in a Hybrid Computer Model for Room Acoustics 124th ASA Meeting, New Orleans (1992) Paper 3aAA2.

[4] ISO/CD 17497. Acoustics ?Measurement of the random-incidence scattering coefficient of surfaces.July 2000.

[5] M. Vorl?der, International Round Robin on Room Acoustical Computer Simulations Proc. 15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coustics, Trondheim, Norway (1995) vol.II pp. 689-692.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型计算机设计实验报告

洛阳理工学院实验报告 系别 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课程名称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实验日期 实验名称 实验八 模型计算机设计 成绩 实验条件: 1、 DJ-CPTH 超强型组成原理实验箱 2、 PC 机一台 实验要求: 设计模型计算机,并利用CPTH 实验仪的上位机软件控制该模型计算机,实现模型机的数据传送功能。 实验目的: 1、掌握微程序控制模型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2、掌握微程序存储器uM 的控制方法和上位机软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步骤: (1)运行CPTH ,新建文件。 (2)录入下表中第3列,保存为EX1.ASM 。 (3)单击菜单“汇编”的“汇编下载”。 (4)按“单步”运行,观察A /R0/ R1的变化,记录变化情况。 (5)按“复位”。 (6)按“单步”运行,打开“跟踪”标签,观察微程序和微地址变化,按下表记录变化情况,并填写每一步的功能。 程序地址 机器码 机器指令 功能 00 01 7C 12 mov a,#12h 传送12H 到A 02 80 mov r0,a 传送12到R0 03 81 mov r1,a 传送12到R1 04 05 7C 1E mov a,#30 传送30到A End

状态PC EM IR 微程序功能 T0 01 7C 7C CBFFFF 取出00号单元指令,打入IR T1 01 7C 7C C7FFF7 传送12H到A T0 03 80 80 CBFFFF 取出02号单元指令,打入IR T1 03 80 80 FFFB9F 传送12H到R0 T0 04 81 81 CBFFFF 取出03号单元指令,打入IR T1 04 81 81 FFFB9F 传送12H到R1 T0 05 7C 7C CBFFFF 取出04号单元指令,打入IR T1 05 7C 7C C7FFF7 传送30到A T0 07 00 00 CBFFFF 取出结束指令,同时结束运行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摘要】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技术作为关键的共性技术.其广泛应用将促使人们思想观念、工作模式、生产方式的转变,由此对世界经济产生的影响,完全可以与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相比拟。我国CAD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距离,但我们相信,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增强,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具有自主版权的CAD软件将不断发展,并更加成熟和完善。与此同时,它也必将拥有更大的市场。本文研究了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与应用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指利用计算机系统辅助完成工程设计的设计绘图、修改、分析、优化和检验的过程。这一概念产生于七十年代,最初是在机械、电子等领域内的实现。随着32位高档微型机的问世,及高分辨率大屏幕显示器等硬件设备的出现,CAD技术进人普及及应用阶段,并且相继出现了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等项计算机应用技术。这些技术已引起人们普遍重视,并且开发出了很多实用系统,在生产实践中起到了减轻人类劳动强度和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CAD引人土木工程领域·现在已经应用与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中,收到了显著的经济效益。CAD技术已成为缩短生产周期、降低成本、提高工程和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土建应用软件不断成熟,已广泛应用与工程设计实践中,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CAD正向标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必将更好地为设计服务。 一、CAD技术在工业中的应用 我国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开展了CAD技术的研究。在八十年代,我国进行了大规模的CAD技术研究和开发。在“九五”计划期间,国家科委将CAD应用作为四大工程之一(先进制造技术、先进信息工程、CIMS工程、CAD应用工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CAD技术日益成熟,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机械制造等领域,成为一个技术含量密集的产业,特别是在机械、农业、化工、航天、航空、军事、汽车、电力、船舶、建筑等行业中的应用已经较为普遍。CAD系统的应用解决了产品设计数字化问题,影响和改变着工业的各个方面,使传统的产品设计技术及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大大提高了设计的质量和效率。CAM系统的应用解决了实际产品的加工制造问题,提高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产品的制造质量。CAD技术的应用,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外围设备的能力,把计算机的高速度、准确性和大存储量与技术人员的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结合起来,从而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产品的研发周期,提高了设计和制造的质量,节约了原材料和能源,加速了产品更新换代,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近年来,一批反映时代潮流的商品化CAD软件在我国广泛使用,如Pro/E、CATIA、UG、Cimatron等。另外,国内一些公司开发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D/CAM系统,如广州红地技术公司推出的金银花CAD系统、北航海尔公司开发的CAXA系列软件、武汉开目系列软件等。这些系统已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价格大大低于国外软件,进一步促进了CAD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 二、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发展 1、智能化 要使自己的产品、工程和系统的质量好、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就需要用最好的设计、最好的加工和最好的管理,迫切需要总结国内外相关产品、工程和系统设计制造的经验教训,把成功的设计制造经验做成智能设计、智能制造系统去指导新产品、新工艺和新系统的设计制造,才能使自己的产品、工程和系统具有创造性。目前在智能CAD方面主要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2、多学科多功能综合产品设计技术

东南大学建筑结构设计复试

趁还有点印象赶紧回忆下卷子吧要知道东大的复试卷子很难搞到 《建筑结构设计》 40分选择+20分填空+90分计算去年也是这个分布 选择都出自第三册上的选择题。注意一点,第三册上的选择题有些答案是第一册和第三册找不到了,不过今年也没考 填空也算是源自第三册选择吧,一条是根据建筑层标高算结构标高。一条是算个剪力,一条是算准永久组合和频遇组合 一条是数框剪结构的柱,墙,结构的个数。还算好,把第三册选择搞搞清楚就差不多 计算题共3条,每条30分。每一题有3问。 第一题类似于第三册水平结构那章的第2个例题,砌体结构加了个钢梁进行验算,但多了内容 第一问,钢梁与楼板无有效连接件。验算钢梁的强度,整体稳定,挠度 第2问,高厚比,还有啥的忘了 第2问,告诉你边跨跨内,支座配筋,验算楼板强度和裂缝 第二题是和第三册竖向结构那章的那个框架结构改造类似,但也复杂了 柱有牛腿,加了吊车梁,柱也是变截面。然后去掉吊车,将一梁搁在牛腿上,就和例题改造方案一类似 问题1:判断牛腿是否满足要求,通过算Dmax 问题2,画竖向荷载的内力图 问题3,算水平力下的位移 第三题,框架剪力墙 跟第一册书上例题差不多,我还以为不会考这么复杂 第1问,分别算框架,剪力墙分别受水平侧向荷载下得位移。框剪的位移15‘ 第2问,说明框架的最大层间位移的位置,剪力墙,,框剪的最大层位移的位置5‘ 第3问,当只有顶部有一根刚性连杆的时候,计算体系水平侧位移 题外话:对于外校生来说,建筑结构设计的卷子真的很难搞到手。我百度了很久,淘宝了很久,花了95大洋才弄了几张不知道是何年马月的期末卷子,还不全。郁闷,真烧钱。但这不代表东大的卷子真的就无迹可寻,只不过只在同学间流传,没公布到网上。所以如果你有学长朋友之类的,去问问吧。弄到一份卷子,你就赚了。至于像俺一样的外校,且无熟人,那只好老老实实的了。 复试中的面试 哎,复试的笔试加面试简直是让我郁闷透了。不知道最后个结果会怎么样。反正个人感觉很糟糕。提醒大家一下吧。专业面试也不是漫天随便问的,都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的。比如如果你本科学的桥梁,那就会问你个桥梁的问题。如果你工作过,问你干过哪些工程,顺带问这些工作方向的专业问题。所以,大家之前得想好,崩自我介绍的时候乱吹,否则问的问题范围会很大。至于英语面试,不谈了,英语一直是哥的痛。我就不信我整不好英语。 《结构力学》结构力学你想考多少分?130吗?那我劝你赶紧再把目标提高点吧。考140不是难事。要知道,东大的结构力学的出题并不灵活,题型从05年以后很固定。即便是08年,上面的题也该要掌握的。还有,东大土木今年上400分的好像有18个吧。你不在专业课上捞点分,难不成指望英语,数学这种每年一变的科目?况且专业课考140又没捞多少

计算机设计的定量原理-Read

计算机设计的定量原理 在计算机设计中,最重要且应用最广泛的准则就是提高经常发生事件的执行速度,也就是说,在设计上必须有所妥协时,一定更有利于较常发生的一方。这条原则对于如何分配资源同样适用,因为机器在经常出现的情况下的性能对机器的整体性能影响更大。提高经常发生事情的执行速度,会更加显著地提高机器的性能。另外,经常出现的情况一般比不经常出现的情况要简单一些,提高性能相对容易。 用这条原则时,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什么是经常出现的情况以及提高这种情况下机器的运行速度对计算机的整体性能提高有多大贡献。一个基本的定律,也就是阿姆达尔定律,可以将此原则定量化。 阿姆达尔定律告诉我们:通过使用某种较快的执行方式所获得的性能提高与可使用这种较快执行方式的部分所占的比例的有关。 阿姆达尔定律定义了采用特定部件所取得的加速比。假定如果我们使用某种增强部件,计算机的性能就会得到提高,那么加速比就是下式所定义的比率: 加速比反映了使用增强部件后完成一个任务比不使用增强部件完成同一任务加快了多少。阿姆达尔定律为计算某些情况下的加速比提供了一种便捷的方法。加速比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1. 在原有的计算机上,能被改进并增强的部分在总执行时间中所占的比例。这个值我们称之为增强比例,它永远小于等于1。 2. 通过增强的执行方式所取得的改进,即如果整个程序使用了增强的执行方式,那么这个任务的执行速度会有多少提高,这个值是在原来条件下程序的执行时间与使用增强功能后程序的执行时间之比。 原来的机器使用了增强功能后,执行时间等于未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加上改进部分的执行时间:

例1.2 假定采用以下的增强方式,我们能把原机器的40%时间里的速度加速到10倍快,那么增强性能后总的加速比是多少? 解:增强比例=0.4 增强加速比=10 可以看出,阿姆达尔定律反映的是报酬减少的效果,即只对计算中的一部分性能作改进时,其加速随着改进越多而效果越小。阿姆达尔定律的一个重要推论是,如果某一增强仅对某一任务的某一部分有作用,那么该任务总的加速比不会超过1减去此比例之后所得数的倒数。 同学们在应用阿姆达尔定律时,一个常犯的错误是把"未改进前要改进部分时间所占的比例"和"改进后改进部分时间所占的比例"混淆。如果我们在计算中使用的是改进后改进部分时间所占的比例,而不是改进前要改进部分时间所占的比例,就会得到错误的结果。 阿姆达尔定律提供了一种计算改进性能指标的方法,以及如何分配资源才能改进性能价格比。很明显地,其目标是要使资源花费与时间花费成比例。我们可以利用阿姆达尔定律比较两种设计方案, 如下面例子所示。 例1.3求浮点数(FP)平方根的不同实现方法在性能上可能有很大差异。假定求浮点数平方根(FPSQR)的操作在某台机器上的一个标准测试程序中占总执行时间的20%。一种方法是增加专门的FPSQR硬件,可以将FPSQR的操作速度提高为原来的10倍。另一种方法是提高所有的FP运算指令的执行速度;FP运算指令在总执行时间中占50%。设计小组认为可以把所有的FP指令的执行速度提高为原来的两倍从而达到提高求浮点数平方根操作的速度。试比较这两种方法。 解:我们可以通过计算两种方法的加速比来比较其效果: 提高所有浮点指令性能的总体效果要好一些,因为浮点操作所占的比重比较大。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需要知道新的改进后的FP操作所耗费的时间;通常直接测量这些时间是很困难的。在下一节中我们可以用另一种方法进行比较,它是把CPU 时间分成独立的三部分。如果我们能够知道一种方案如何影响这三个分量,我们就能确定这种方案的总的性能影响。我们还可以在硬件设计出来前用模拟器来测量这些分量。

建筑结构设计步骤

1、首先是柱网的布置,这一阶段你可以理解为概念设计,你要大概确定哪些位置需要布置柱,如果是某些对室内空间有要求的建筑,比如住宅,你还需要确定是布矩形柱还是L型柱或者T型柱,这一阶段你可以先不确定柱的尺寸,只要先确定哪些位置需要布置柱就行了。具体怎么布你需要查一查规范,这个我在这里也很难说清楚,一般主要是首先在保证结构尽量规整(比如框架尽可能要形成闭合体系,就是围成一个矩形)的基础上,根据建筑的使用要求再进行调整(比如有的地方不能放柱)。 2、确定梁的位置。一般没意外的话墙下尽可能要有梁,柱网没有形成闭合体系的地方要通过梁把两个闭合体系连接成一个整体,楼板跨度过大的地方要设置次梁,楼板开洞处板洞要用梁围合,梁不能凭空搭接,梁的两端要么搭在柱上,要么搭在别的梁上。以上两部分算概念设计,确实有规范可循,但主要靠经验,你可以查一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3、梁柱尺寸的确定,柱截面尺寸估算你可以根据轴压比公式来估算,不会的话百度下很多的,比较长我不细说了。梁高主要根据跨度取,我也不说多复杂了,主梁一般取1/10不到,次梁取1/12,梁宽你一般取200~350之间,高宽比最好不要大于2,主梁你可以外围的梁取250宽,中部的取300,次梁取200~250,比如一块7*9最边上的板,外部9米长的跨度部分取800*250,内部的取800*300,7米跨度部分外部的取600*250,内部的取600*300,9米跨一半的地方搭根次梁取500*250。 4、建模,其实前面3点已经是在PKPM里建模做了,第四部主要是加荷载,比如墙的重量转化成梁上的线荷载,板上的面层转化成楼面恒载等等,具体不细说了。然后楼层组装,设定建筑的一些系数,最后去SATWE里计算,然程序自动给你配筋 5、出施工图了,用梁平法和柱平法把施工图出出来让后根据制图规范改吧。 6、JCCAD里做基础,地质报告看看好,系数设好,布基础、地梁,导荷载,然后自动计算,写了好多了也不细说了,主要在1、2、3里给你讲下最开始怎么从梁柱的布置入手。 一、起因 与钢、混凝土、砌体等材料相比,土属于大变形材料,当荷载增加时,随着地基变形的相应增长,地基承载力也在逐渐加大,很难界定出一个真正的“极限值”,而根据现有 理论的、半理论半经验的或经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以得出不同的值。因此,地基极限承载力的确定,实际上没有一个可以通用的界定标准,也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于一切土类的计算公式,主要依赖于根据工程经验所定下的界限和相应的安全系数加以调整,考虑一个满足工程要求的地基承载力值。它不仅与土质、土层埋藏顺序有关,而且与基础底面的形状、大小、埋深、上部结构对变形的适应程度、地下水位的升降、地区经验的差别等等有关,不能作为土的工程特性指标。 另一方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应满足其功能要求,常常是承载力还有潜力可挖,而变形已达到或超过正常使用的限值,也就是由变形控制了承载力。以往的工程实践证明,绝大多数地基事故皆由地基变形过大且不均匀造成。 因此,根据传统习惯,地基设计所选用的承载力通常是在保证地基稳定的前提下,使建筑

混凝土设计原理第3章答案

思考题-答案 3.1 什么是结构上的作用?按时间的变异,作用分为哪几类?什么是作用效应? 答:作用是指施加在结构上的力(直接作用,也称为荷载)和引起结构外加变形或约束变形的原因(间接作用)。 按时间的变异,作用可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作用效应是指由作用在结构上引起的内力(如弯矩、剪力、轴力和扭矩)和变形(如挠度、裂缝和侧移)。当作用为直接作用时,其效应通常称为荷载效应,用S表示。 3.2 什么是设计基准期?建筑结构和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分别是多少? 答:设计基准期是确定可变作用及与时间有关的材料性能等取值而选用的时间参数。建筑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50年,公路桥涵结构的设计基准期为100年。 3.3 什么是设计使用年限?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是如何规定的? 答:设计使用年限是设计规定的结构或结构构件不需进行大修即可按其预定目的使用的时期,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按下表采用。 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 3.4 结构有哪些功能要求?结构可靠性的概念是什么?结构可靠性与可靠度的关系如何? 答:工程结构在规定的设计使用年限内应满足《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的下述3项功能要求: (1)安全性:在正常施工和正常使用时,能承受可能出现的各种作用;在设计规定的偶然事件(如罕遇地震)发生时及发生后,仍能保持必需的整体稳定性。 (2)适用性:在正常使用时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如不发生影响正常使用的过大变形、过宽裂缝和过大的振幅或频率等。 (3)耐久性:在正常维护下具有足够的耐久性能。如结构材料的风化、老化和腐蚀等不超过一定的限度。 结构可靠性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是结构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的总称。 结构可靠度是指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概率。可见,结构可靠度是结构可靠性的概率度量,可靠性是一个定性概念,而可靠度则是一个定量概 念。 3.5 什么是结构的极限状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又如何定义?各有哪些标志? 答: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超过某一特定状态就不能满足设计规定的某一功能要求,此特定状态称为该功能的极限状态。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两类。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对应于结构或结构构件达到最大承载力、出现疲劳破坏或达到不适于继续承载的变形。其标志有: (1)整个结构或结构的一部分作为刚体失去平衡(如倾覆等); (2)结构构件或连接因超过材料强度而破坏(包括疲劳破坏),或应过度变形而不适于继续承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1.3.1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这一节将分别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计算机硬件是构成计算机系统各功能部件的集合。是由电子、机械和光电元件组成的各种计算机部件和设备的总称,是计算机完成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计算机硬件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存在的物理实体。 计算机软件是指与计算机系统操作有关的各种程序以及任何与之相关的文档和数据的集合。其中程序是用程序设计语言描述的适合计算机执行的语句指令序列。 没有安装任何软件的计算机通常称为“裸机”,裸机是无法工作的。如果计算机硬件脱离了计算机软件,那么它就成为了一台无用的机器。如果计算机软件脱离了计算机的硬件就失去了它运行的物质基础;所以说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1-6 所示。 图1-6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1.3.2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 现代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装置,它之所以能实现自动化信息处理,是由于采用了“存储程序”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是1946年由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在一篇题为《关于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的初步讨论》的论文中提出并论证的。这一原理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方式。 ⑴计算机硬件由五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⑵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程序和数据。 ⑶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将程序和数据放入同一个存储器中(内存储器),计算机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 可以说计算机硬件的五大部件中每一个部件都有相对独立的功能,分别完成各自不同的工作。如图1-7所示,五大部件实际上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协调统一地工作。首先,把表示计算步骤的程序和计算中需要的原始数据,在控制器输入命令的控制下,通过输入设备送入计算机的存储器存储。其次当计算开始时,在取指令作用下把程序指令逐条送入控制器。控制器对指令进行译码,并根据指令的操作要求向存储器和运算器发出存储、取数命令和运算命令,经过运算器计算并把结果存放在存储器内。在控制器的取数和输出命令作用下,通过输出设备输出计算结果。 1.运算器(ALU) 运算器也称为算术逻辑单元ALU(Arithmetic Logic Unit)。它的功能是完成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算术运算是指加、减、乘、除及它们的复合运算。而逻辑运算是指“与”、“或”、“非”等逻辑比较和逻辑判断等操作。在计算机中,任何复杂运算都转化为基本的算术与逻辑运算,然后在运算器中完成。 2.控制器(CU) 控制器CU(Controller Unit)是计算机的指挥系统,控制器一般由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时序电路和控制电路组成。它的基本功能是从内存取指令和执行指令。指令是指示计算机如何工作的一步操作,由操作码(操作方法)及操作数(操作对象)两部分组成。控制器通过地址访问存储器、逐条取出选中单元指令,分析指令,并根据指令产生的控制信号作用于其它各部件来完成指令要求的工作。上述工作周而复始,保证了计算机能自动连续地工作。 通常将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为中央处理器,即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它是整个计算机的核心部件,是计算机的“大脑”。它控制了计算机的运算、处理、输入和输出等工作。 集成电路技术是制造微型机、小型机、大型机和巨型机的CPU的基本技术。它的发展使计算机的速度和能力有了极大的改进。在1965年,芯片巨人英特尔公司的创始人戈登·摩尔,给出了著名的摩尔定律: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18~24个月就会翻一番。让所有人感到惊奇的是,这个定律非常精确的预测了芯片的30年发展。1958年第一代集成电路仅仅包含两个晶体管,而1997年,奔腾II处理器则包含了750万个晶体管,2000年的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题

1.大厅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剧院、电影院、体育馆)建筑类型,不适用于(展览馆)。单元式组合不适用于(展览馆)。套间式组合一般适用于(展览馆、陈列馆)建筑类型 2.建筑立面的重点处理常采用(均衡)手法。 建筑立面的虚实对比,通常是由(门窗的排列组合与墙面的对比)来体现的。建筑立面中的(台阶)可作为尺度标准,建筑整体和局部通过与它相比较,可获得一定的尺度感。 3.对于大多数建筑物来说,(建筑功能)经常起着主导设计的作用。 4.民用建筑中,窗子面积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室内采光)的要求。 走道宜有直接采光,解决采光最有效的方式是(利用楼梯间、门厅、过厅采光及走廊端部开窗采光) 5.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主要依据(防火安全、地区日照条件)的要求确定。 6.一般走道均为双向人流,一股人流宽( 550 )mm 左右。 一般房间门的洞口宽度最小为(900)mm,厨房、厕所等辅助房间门洞的宽最小为( 700 )mm。 一般民用建筑中的生活、学习或工作用房、窗台的高度为(900mm )。为便于开启,门扇的宽度通常在(1000mm)以内。门的宽度(1200-1800mm )时,一般采用双扇门。 中学普通教室设计中,为满足视听要求,第一排课桌前沿到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小于(),最后一排课桌的后沿与黑板的水平距离不宜大于(),前排边座的学生与黑板远端形成的水平视角不应小于(30°) 影剧院中观众厅的疏散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0mm)mm。 公共建筑的走道净宽一般不应小于两股人流通行时所需的宽度,因此,走道的净宽一般不应小于(1100mm)mm。 7.房间的剖面形状主要是根据(使用功能)要求确定的。 8.建筑外部形象包括(体型)及(立面)两个部分。 9.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其中(公寓)属于居住建筑。 10.在建筑设计中,对于大型的比较复杂的工程,一般采用( 3个)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应用报告

XXXXXXXXXX 题目: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应用报告指导教师: 姓名: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 造及自动化 班级:

计算机辅助技术及应用报告 一、设计思路 本次的零件是轴和齿轮,在设计时主要运用了旋转、拉伸等命令。 对于轴类零件,先在草图中按照尺寸要求画出轴的轮廓画出一半就可以了,然后围绕轴的中心线旋转一圈,整体模型就绘制完成了。再进行各种细节处理,比如倒斜角,倒圆角。对于轴上的键槽,按照要求在轴表面创建一个平面,然后在该平面上通过拉伸并求差制作键槽。最后在轴的两端按照要求钻孔,螺纹孔,本题的轴就建模完成了。 对于齿轮的设计过程,先用齿轮工具按照要求生成一个齿轮,然后对做好的齿轮运用拉伸工具,把齿轮中间凸出来的部分拉伸出来,再在中心通过拉伸求差绘制孔和键槽,齿轮端面凹进去的部分通过旋转求差完成该部分的绘制。然后再在通过拉伸制作出几个圆孔,阵列特征完成模型大体制作,最后再进行细节处理,如倒斜角,倒圆角等,完成链盘的整体绘制。

二、设计过程 轴: 1.打开UG10.0,用圆柱命令完成一个圆柱的设计,如下图所示: 2.再用相同的方法,完成全部圆柱的外形设计。如下图所示: 3.在有键槽的部位表面建立如下图所示的平面:

4.在创建的平面上通过拉伸,绘制出键的截面,如下图所示: 5.然后选择完成草绘,输入拉伸长度,求差,完成键槽的制作,如下图所示:

6.用同样的方法制作出其他的键槽,半径相同的圆柱可以用偏置命令,如下图所示: 7.按照图纸要求,在轴规定的一端运用孔工具,制作螺纹孔M24,长度62.如下图所示:

8.并再一次用孔工具,做直径25的孔,拉伸深度为10.3mm,然后倒斜角。结果如下图所示:

建筑结构设计计算步骤探讨

新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在结构可靠度、设计计算、配筋构造方面均有重大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抗震及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作出了更高的要求,使结构设计不可能一次完成。如何正确运用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设计计算,以满足新规范的要求,是每个设计人员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以SATW软件为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步骤的讨论,对一个典型工程而言,使用结构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分四步较为科学。 1.完成整体参数的正确设定 计算开始以前,设计人员首先要根据新规范的具体规定和软件手册对参数意义的描述,以及工程的实际情况,对软件初始参数和特殊构件进行正确设置。但有几个参数是关系到整体计算结果的,必须首先确定其合理取值,才能保证后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这些参数包括振型组合数、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和结构基本周期等,在计算前很难估计,需要经过试算才能得到。 (1)振型组合数是软件在做抗震计算时考虑振型的数量。该值取值太小不能正确 反映模型应当考虑的振型数量,使计算结果失真;取值太大,不仅浪费时间,还可能使计算结果发生畸变。《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5.1.13-2 条规定,抗震计算时,宜考虑平扭藕联计算结构的扭转效应,振型数不宜小于15,对多塔结构的振型数不应小于塔楼的9 倍,且计算振型数应使振型参与质量不小于总质量的90%。一般而言,振型数的多少于结构层数及结构自由度有关,当结构层数较多或结构层刚度突变较大时,振型数应当取得多些,如有弹性节点、多塔楼、转换层等结构形式。振型组合数是否取值合理,可以看软件计算书中的x, y 向的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 。具体操作是,首先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经验预设一个振型数计算后考察有效质量系数是否大于0.9 ,若小于0.9 ,可逐步加大振型个数,直到x,y 两个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都大于0.9 为止。必须指出的是,结构的振型组合数并不是越大越好,其最大值不能超过结构得总自由度数。例如对采用刚性板假定得单塔结构,考虑扭转藕联作用时,其振型不得超过结构层数的3 倍。如果选取的振型组合数已经增加到结构层数的3倍,其有效质量系数仍不能满足要求,也不能再增加振型数,而应认真分析原因,考虑结构方案是否合理。 (2)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是指地震沿着不同方向作用,结构地震反映的大小也各不相同,那么必然存在某各角度使得结构地震反应值最大的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设计软件可以自动计算出最大地震力作用方向并在计算书中输出,设计人员如发祥该角度绝对值大于15 度,应将该数值回填到软件的“水平力与整体坐标夹角”选项里并重新计算,以体现最不利地震作用方向的影响。 (3)结构基本周期是计算风荷载的重要指标。设计人员如果不能事先知道其准确值,可以保留软件的缺省值,待计算后从计算书中读取其值,填入软件的“结构基本周期”选项,重新计算即可。 上述的计算目的是将这些对全局有控制作用的整体参数先行计算出来,正确设置,否则其后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差别很大。 2. 确定整体结构的合理性 整体结构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新规范特别强调内容。新规范用于控制结构整体性的

计算机设计基本原理知识

通常我们所说的电脑就是指计算机,今天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些入门电脑知识,希望对学习电脑的朋友有所帮助。 1.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按功能划分为多级层次结构。 2. 计算机系统结构作为一门学科,主要是研究软件、硬件功能分配和对软件、硬件界面的确定,即哪些功能由软件完成,哪些功能由硬件完成。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的界面;计算机组成是计算机系统结构的逻辑实现;计算机实现是计算机组成的物理实现。 3.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1) 通常把计算机系统按照其性能和价格的综合指标分为巨型、大型、中型、小型、微型等。 (2) 按用途可分为科学计算、事务处理、实时控制、家用等。 (3) 按处理机个数和种类,可分为单处理机、多处理机、并行处理机、关联处理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SMP(对称多处理机)、MPP(大规模并行处理机)、机群系统等。 (4) Flynn分类法。按照指令流和数据流的不同组织方式,将计算机系统结构分为以下四类: ¨单指令流单数据流SISD(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Single Datastream ) ¨单指令流多数据流SIMD(Single Instruction stream Multiple Datastream ) ¨多指令流单数据流MISD(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Single Datastream )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MIMD(Multiple Instruction stream Multiple Datastream ) (5)冯氏分类法。提出用最大并行度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进行分类。分为: ¨字串位串WSBS(Word Serial and Bit Serial) ¨字并位串WPBS(Word Parallel and Bit Serial) ¨字串位并WSBP(Word Serial and Bit Parallel) ¨字并位并WPBP(Word Parallel and Bit Parallel) (6)汉德勒分类法。根据并行度和流水线提出的分类方法。 4. 计算机系统设计者的主要任务 (1) 确定用户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价格和性能的要求。 (2) 软硬件的平衡。 (3) 设计出符合今后发展方向的系统结构。 5. 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1) "由下往上"(bottom-up)设计。 (2) "由上往下"(top-down)设计。 (3) "由中间开始"(middle-out)设计。 6. 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1) 用基准测试程序来测试评价机器的性能。 (2) 成套的基准测试程序。 (3) 程序执行时间 (4) MIPS(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MIPS = = (5) MFLOPS(Million FLoating point Operations Per Second) MFLOPS = 7. 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原理 (1) 加快经常性事件的执行速度(Make the common case fast)。 (2) Amdahl定律:系统中某一部件由于采用某种更快的执行方式后整个系统性能的提高与这种执行方式的使用频率或占总执行时间的比例有关。 Fe表示(改进前可改进部分占用的时间)/(改进前整个任务的执行时间),Se表示(改进前改进部分的执

给初学者的建议-结构设计的过程

给初学者的建议-结构设计的过程 设计的过程以及结构设计所包括的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请前辈们不要见笑了,新人们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贴中提出来,大家共同讨论,共同进步。 1,看懂建筑图 结构设计,就是对建筑物的结构构造进行设计,首先当然要有建筑施工图,还要能真正看懂建筑施工图,了解建筑师的设计意图以及建筑各部分的功能及做法,建筑物是一个复杂物体,所涉及的面也很广,所以在看建筑图的同时,作为一个结构师,需要和建筑,水电,暖通空调,勘察等各专业进行咨询了解各专业的各项指标。在看懂建筑图后,作为一个结构师,这个时候心里应该对整个结构的选型及基本框架有了一个大致的思路了。 2,建模(以框架结构为例) 当结构师对整个建筑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可以考虑建模了,建模就是利用软件,把心中对建筑物的构思在电脑上再现出来,然后再利用软件的计算功能进行适当的调整,使之符合现行规范以及满足各方面的需要。现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软件很多,常用的有PKPM,广厦,TBSA等,大致都差不多。这里不对软件的具体操作做过多的描述,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每个软件的操作说明书。每个软件都差不多,首先要建

轴网,这个简单,反正建筑已经把轴网定好了,输进去就行了,然后就是定柱截面及布置柱子。柱截面的大小的确定需要一定的经验,作为新手,刚开始无法确定也没什么,随便定一个,慢慢再调整也行。柱子布置也需要结构师对整个建筑的受力合理性有一定的结构理念,柱子布置的合理性对整个建筑的安全与否以及造价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不过建筑师在建筑图中基本已经布好了柱网,作为结构师只需要对布好的柱网进行研究其是否合理。适当的时候需要建议建筑更改柱网。当布好了柱网以后就是梁截面以及主次梁的布置。梁截面相对容易确定一点,主梁按1/8~1/12跨度考虑,次梁可以相对取大一点主次梁的高度要有一定的差别,这个规范上都有要求。而主次梁的布置就是一门学问,这也是一个涉及安全及造价的一个大的方面。总的原则的要求传力明确,次梁传到主梁,主梁传到柱。力求使各部分受力均匀。还有,根据建筑物各部分功能的不同,考虑梁布置及梁高的确定。梁布完后,基本上板也就被划分出来了,当然悬挑板什么的现在还没有,需要以后再加上。。,梁板柱布置完后就要输入基本的参数啦,比如混凝土强度啊,每一标准层的层高啊,板厚啊,保护层啊,这个每个软件设置的都不同,但输入原则是严格按规范执行。当整个三维线框构架完成,就需要加入荷载及设置各种参数了,比如板厚啊,板的受力方式啊,悬挑板的位置及荷载啊什么的,这时候模形也可以

建筑结构原理及设计复习大纲doc

建筑结构原理及设计复习大纲 1.构筑物:人们一般不进入其内生活或直接进行生产活动的建筑,如烟囱、水塔等。广义地说,道路、桥梁、铁路、水利工程等都属构筑物之列。(名词解释) 2.建筑结构:建筑物的空间骨架系统,是建筑物得以存在的基本物质要素。(名词解释) 3.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问题可以归纳为合理确定受力体系以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把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要求统一起来。 4.建筑结构的组成:竖向承重结构体系、水平承重结构体系、下部结构三部分组成。 5.竖向承重结构体系:是沿高度方向的结构体系,有墙体结构、框架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6.建筑材料分类: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和混合结构等。 7.混凝土结构包括:素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三类。 8.砌体结构的优缺点:(重分值的大题,要背) 砌体结构是指用砖、砌块、石块等块体和砂浆砌筑而成,以墙、柱作为建筑物主要受力构件的结构,是砖砌体、砌块砌体和石砌体结构的统称。 优点: (1)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2)可以利用工业废料生产砌块,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保效益; (3)有良好的耐火性能、化学稳定性和大气稳定性; (4)施工简单,不需要特殊的施工设备; (5)在一定的使用功能条件下,砌体房屋工程造价比较低。 缺点: (1)与其他结构材料相比,砌体的抗压强度较低,结构构件截面尺寸大,材料用量多; (2)砌体的抗拉、抗弯和抗剪强度更低,因而仅能用于墙、柱等受压构件中;(3)自重大,在地震中遭受的地震作用也大,抗震性能差; (4)烧制黏土砖要破坏大量农业用地,消耗大量的能源。 9.主体结构体系:一般是指竖向承重结构体系,承受竖向荷载也承受水平方向的荷载。主要有墙体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和筒体结构体系等。 10.框架结构体系:是指由梁和柱为主要结构构件组成的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全部由框架组成的房屋承重结构称为框架结构体系。框架结构体系承受竖向荷载是合理的,(判断题)但由于构建截面尺寸小,结构的抗侧移刚度小,在水平作用下水平位移较大,所以属于柔性结构体系,建造高度受到限制。(名词解释) 11.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共同承受竖向和水平作用的结构。(判断题) 12.筒体结构的特点:空间工作性能强,结构受力更合理,抗侧移刚度大,位移小,建造高度可以更大。 13.高层建筑结构的定义:以10层或10层或28M以上的建筑为高层建筑。建筑高度超过30层或100M的称为超高层建筑。

计算机组成原理设计(十条指令)

1 关于此次课程设计 1.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是在学生学习完《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后进行的一次全面的综合设计。目的是通过一个完整的8位指令系统结构(ISA)的设计和实现,加深对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内容的理解,建立起整机系统的概念,掌握计算机设计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的工作作风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1.2课程设计内容及要求 基于TDN-CM++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教学系统,设计和实现一个8位指令系统结构(ISA),通过调试和运行,使设计的计算机系统能够完成指定的功能。 设计过程中要求考虑到以下各方面的问题: (1)指令系统风格(寄存器-寄存器,寄存器-存储器,存储器-存储器); (2)数据类型(无符号数,有符号数,整型,浮点型); (3)存储器划分(指令,数据); (4)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寄存器寻址,直接寻址等); (5)指令格式(单字节,双字节,多字节); (6)指令功能类别(算术/逻辑运算,存储器访问,寄存器操作,程序流控制,输入/输出)。 要求学生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数字逻辑和汇编语言等相关课程的知识,理解和熟悉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原理,掌握计算机主要功能部件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指令系统结构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并运用微程序设计(Microprogramming)思想,在设计过程中能够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自行设计自己的指令系统结构(ISA)。

2 分析阶段 2.1 微指令格式分析 微指令格式如下表: 表2-1 微代码定义 (1)字段24~19控制运算器的控制端,通过改变S3~CN来决定对数据进行何种算术或逻辑运算。本设计中全部为正逻辑运算。 (2)字段18为控制对主存W/R的开关 Y1、Y2进行选择。 (4)字段15~7为A、B、C三个开关控制端。

建筑设计基本原理思考题

《建筑设计原理》练习题 1:建筑 答:建筑是为了满足人类社会活动的需要,利用物质技术条件,按科学法则和审美要求,并通过对空间的塑造,组织与完善所形成的人为物质环境。建筑可包括建筑物和构筑物两类。2:早在公元前1世纪,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就在其论著《建筑十书》中表明,(实用)(坚固)(美观)为构成建筑的三大要素,而这三要素又通过(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艺术)。 3:建筑功能 答:建筑功能主要是指建筑的用途和使用需求,而随着社会的生产和发展,将产生出有不同功能要求的建筑类型,不同的建筑类型又有着不同的建筑特点,与不同的使用要求。 4:建筑技术包括(材料)(结构)(设备)(施工技术)等 5:建筑艺术包括(建筑群体)(单体)(建筑内部)(外部的空间组合)(造型设计)以及(西部的材质)(色彩)等方面给予体现 6:(建筑功能)是目的,建筑技术是手段,而(建筑艺术)则是前两者对审美要求的综合表现 7:建筑设计原则可分为两部分1(建筑方针政策)2(基本原则)早在1953年我国就制定了(适用)(经济)(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筑方针,1986年由建设部制定并颁布《中国建筑技术政策》明确指出:(建筑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的方针) 8:建筑设计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贯彻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守有关法律、规范、条例、 2结合地形与环境,满足城市规划要求,满足城市规划要求 3结合建筑功能,创造良好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4充分考虑防水,防震、防空、防洪要求,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5保障使用要求的同时,创造良好的建筑形象,满足人们审美要求 6考虑经济条件,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节能减排 7结合施工技术为施工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建筑工业化 9建筑物的分类(居住建筑)(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等 10按照主体建筑结构的耐久年限分级:一级(100)年以上,适用于(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二级(50-100)年适用于(一般建筑)三级(25-50)年适用于(次要建筑) 四级(15)年以下,适用于(临时建筑) 11建筑设计的依据主要有人体尺度和人体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技术要求 12建筑设计工作通常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13建筑设计包括? 建筑设计包括外空间的组合,环境与造型设计以及细部的构造做法的技术设计,建筑设计的房屋设计的龙头,并与建筑结构和建筑设备相协调 14结构设计包括? 包括结构选型,结构计算、结构布置与构件设计,保证建筑物的绝对安全 15设备设计包括? 包括给水,排水、供热、通风电气、燃气等,他是保证房屋正常使用及改善物理环境的重要设计

计算机辅助设计1

一计算机辅助制造概念 工业企业应用计算机的概况:1计算机在工业生产中;2计算机在产品设计中;3计算机在企业管理中;4计算机应用的一体化;5计算机应用的发展。 CIM概念:1企业各个环节是不可分割的;2整个制造生产过程实质上是对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 CIMS:CIMS则是在CIM概念指导下建立的制造系统。他是在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及其软件,讲制造过程中各种分散的自动化系统有机的集成起来,已形成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实现总体效益的智能化制造系统。 CAM技术是通过分级计算机体系结构,处理产品生产准备的工艺设计和作业计划设计,监控生产过程的加工、装配、物料搬运和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等各阶段作业的综合信息处理技术,是能监控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制造作业,并以整体优化来控制其中的每一项作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CAM组成:它应由作为硬件的生产设备和作为软件的生产信息两大部分组成。 船舶产品及其制造过程的一系列特点:1造船生产方式的特点;2船体设计的表示方法特点;3船体建造工程的施工特点;4船舶舾装系统在船舶制造中的施工特点。 造船CAM技术特点:1船体放样的数据处理和计算2管系、电缆布置的数据处理和计算3船体构件的计算机辅助套料4船体构件加工特点的影响5船体装焊工艺特点的影响6舾装系统安装工艺特点的影响。 造船CAM技术的前三个特点,是在进入数控加工之前需要进行大量复杂的数据处理和计算工作,而且是属于生产工艺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他们与造船生产设计相互联系、相互结合、相互传递所需的信息。后三个特点是形成高度自动化和搞柔性化的造船cam系统的关键。 造船CAM的应用:1计算和统计工作2取代某些工艺过程(船体放样、套料和管系)3工艺过程控制(机床和辅助作业机械的数控)4信息存储、传递和信息处理5生产过程的监测。 造船CIMS组成:订货系统、计算机辅助工程系统、柔性制造系统、及造船工程数据库。 CIMS发展趋势:1系统集成技术和方法的研究,诸如各层计算机和各种自动化装置之间的处理任务的合理分配方案、系统的通信网络格式和快速通讯方案、对系统中千差万别的庞大数据库的数据挂历和数据处理技术。2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的船型试验和船舶性能分析方法的研究,诸如数学水池建设、新结构设计法。3按造船cims目标改造和继续纵深开发造船cad/cam系统,研究开发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和业务管理等系统。4造船专用的装配、焊接和涂装等只能机器人及其脱机编程高级语言的研究开发及应用。5造船柔性制造系统的关键技术(如高柔性自动化装置和系统监控技术等的)研究、开发和应用。 二船体型线的数值表达 研究函数曲线表达式的两种方法:一种是使选择的函数表达式点点通过已知型值点,这就是所谓曲 线插值;另一种是使选择的函数值逼近已知的型值 点,这就是所谓的曲线拟合。 样条函数:简单来说就是分段解析函数,在曲线插值或拟合中多数采用多项式样条函数,就是整体具有一定连续性而分段多为多项式的样条函数。 圆弧样条;就是使用圆弧这个最简单的二次曲线,并以样条的思想而产生的圆样条。采用参数样条函数描述自由曲线的优点:1被描述的自由曲线的形状,在本质上是与坐标轴的选取无关的。2参数样条函数将自变量和因变量完全分开,使得参数变化对各因变量的影响可以明显的表示出来。3任何空间物体在坐标系中都可能会在某一位置上出现垂直切线和切平面,导致在该处斜率无穷大。4用参数样条函数表示曲线时因参变量是规范化的,因而所表示的曲线总是有界得,不需要另设其它几何数据来定义起边界。 手工放样对船体型线的绘制:乃是根据在平面上给定的一组离散点(型值点),将样条逐点通过给定点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