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

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
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

《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神魔小说作为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鬼神文化由来已久。自古以来,狐鬼观念深入人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狐鬼文化是一种坚定信念,也是一种无形的束缚。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展示了神仙狐鬼精魅的千姿百态,跨人、妖、鬼、狐四界,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科举弊端,歌颂人鬼相恋,追求美好理想。本文将深刻分析狐鬼的性格特征,并以各类文学作品为例,诠释狐鬼文化之所以崛地而起并且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妖形象鬼魅性格

蒲松龄对狐鬼的描写尤其注重人情味,与其它文学作品中鬼、狐奸狡诡谲,雕心鹰爪截然不同。【1】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可见《聊斋志异》确实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专集之最有名者”。《聊斋志异》中的狐鬼大多热情洋溢,蔑视礼教规范,大胆追求爱情,与封建淑女背道而驰。鬼狐表现了一种既宽广又集中地独具视角,狐鬼精魅的故事无不表现了科举的弊端,吏治的黑暗,而鬼狐的故事,是蒲松龄对现实生活的幻影,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鬼狐形象可以不受人间道德伦理特别

是所谓的男女大防的约束。

一、狐妖性格特征

①敢于反抗、顽强搏斗

《鸦头》中的狐女鸦头面对母亲的威逼恫吓依然百折不摧,王文家徒四壁,十米九糠,鸦头仍然义无反顾的跟随他,鸦头的不惧暴力、敢于反抗、追求幸福是蒲松龄所要着重突出的性格。她姱容修态,卖驴子,集资本,开酒馆,绣荷包,生活逐渐富裕,饱食丰衣。鸦头冰清玉粹与母亲见钱眼开形成鲜明对比,母亲凶狠残忍,鸦头仁慈温柔,菩萨心肠,是狐族中善良的唯一典范。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所谓的反抗看似不忠不义,与中国传统道德背道而驰,但这是沉闷的社会风气下开出的思想解放之花,是历史不断进步的有力佐证。蒲松龄描写的叛逆性格并没有得到完全塑造,这与他自身的矛盾性密切相关,身处乱世,蒲松龄既鞭挞邪恶势力,同时又维护封建孝道,这使他处于反抗与顺从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②摒弃浮华、追求真爱

内外兼修的狐女的出现是蒲松龄期盼充满真善美的社会形成的一种反映,作者一方面赞扬敢于追求真爱的行为,一方面又有所保留,迸发了思想解放的萌芽却难以摆脱根深蒂固的封建束缚。

《红玉》中,红玉与冯相如的爱情历经艰难曲折,狐女红玉虽然知道冯家一无所有,却还想与冯相如订百年之好。时隔多年,红玉对穷书生冯相如依然念念不忘,两人终成眷属。她毫不贪恋荣华富贵,一颗赤诚之心,只为心爱的人无谓付出。《聊斋》中,美狐总是喜爱勤奋好学、清贫善良的书生。《辛十四娘》中,尽管冯生是名士,但辛十四娘不为所动,之后经老太太再三游说,命令难以违抗,征得父母同意才跟从冯生。辛十四娘恪守妇道,一心一意,冯生含冤入狱,辛十四娘心急如焚,鼎力相救。她善良机智,能辨是非,不被人的表面奢华迷惑,是非凡而又具有灵性的狐女。红玉和辛十四娘都为自己的人生挣扎过,但身处反抗与遵从的两难境地,略显无奈。

③善良厚道、恩怨分明

《武孝廉》中的狐仙对石某有救命之恩,遂二人结为夫妻,不料石某在狐仙的帮助下求得官职后抛弃妻子,另觅他人。石某恩将仇报,竟想要置女子与死地。狐仙在得知石某另娶妻子之后并没有责怪石某之妻王氏,而是将矛头直指石某,狐女恩怨分明,心地善良,而石某忘恩负义,喜新厌旧,是蒲松龄鄙弃的恶魔形象。一介女流之辈想要在男尊女卑的社会中维护自身利益是不现实的,因而狐鬼形象应运而生,只有通过将现实中的女子幻化成仙,才能表达出蒲松龄寄托的理想。《阿绣》中涉及到两个阿绣,一个为常人,另一个

是狐仙。【2】忽一女子,握腕趣遁,慌窜军中,亦无诘者。女子健步若飞隼,苦不能从,百步而屦屡褪焉。久之,闻号嘶渐远,乃释手曰:“别矣!前皆坦途,可缓行,爱汝者将至,宜与同归。”阿绣被士兵所抓,经狐仙救助脱离险境。狐女内外兼修,从不因为得不到刘子固的爱而嫉妒成性,相反还有意撮合。狐女善良厚道,舍身为人,蕙心纨质,一寸丹心。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大多品行善良,爱憎分明,招人喜爱,是具有人性美、情操美的情狐、义狐形象。从塑造的狐仙形象来看,蒲松龄着重在于劝人向善,这是对社会现实的映射。

④天真烂漫、爽朗喜笑

《聊斋志异》描写了大量人与狐魅花妖交往的小说,形象十分突出,在故事情节中往往处于核心地位。其中,狐鬼形象所占比例尤重,当代学者多称为“美狐”形象。

《婴宁》中,婴宁荣华绝代,笑容可掬,她有两个显著特征,爱花成癖,爽朗喜笑,同封建时代要求女性笑不露齿的礼教规范大相径庭。《娇娜》着重刻画娇娜仁心仁术,她爽朗诙谐,天真活泼,文中娇娜给孔生看病时嬉笑着告诉他,虽然症状危急,尚可治疗,只是皮肉凝固,非削肉不可,从这里足可以看出娇娜的可爱形象。《聊斋志异》中多以雌狐变成的少女为故事主角,且大多风华绝代,狐女婴宁、娇娜嬉笑中伴随着丝丝伤感,揭露了死气沉沉的社会无情的压榨着天真活泼的少女。在专制统治的迫害下,她们感受到世态

炎凉,人心险恶,蒲松龄借此表达对世风的不满以及对清明社会的期望。

二、鬼魅性格特点

①勤劳体贴、身不由己

《聊斋》中的爱情婚姻故事的主人公多是狐鬼与书生相恋,而他们在追求幸福的过程中往往历经磨难。《聂小倩》讲述了鬼女聂小倩和书生宁采臣的一段唯美姻缘。聂小倩在宁家承担家务,给宁母端茶送水,下厨做饭,全按宁母的心思做事。日复一日,不辞辛苦,勤劳体贴,虽为鬼魅,但具有人性,若在人世,乃中国传统道德之完人。《连城》也是描写人鬼相恋,与其它篇章不同的是连城始终处于身不由己,深爱乔生却又不能与之相守,文中通过刺绣题诗、割肉疗疾等情节深刻批判了史孝廉的唯利是图,王化成的薄情寡义,歌颂了乔生的推诚爱物,反映了连城处于重重矛盾中的无奈。蒲松龄将故事中的人与人,人与鬼进行鲜明对照,以此告诫人们远离邪恶,一心向善。清明吏治腐朽不堪,蒲松龄寄希望于封建统治机构挽救社会,这无疑是一种遐想。

②有仇报仇、有恩报恩

蒲松龄宣扬善报思想,但不可避免地夹杂着封建迷信色彩。他通过鬼神作用于人的心理,以此启示世人敢于撕毁丑陋面目,宣扬惩恶扬善,土豪劣绅横行霸道,百姓苦不堪言,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窦氏》叙写窦女与负心汉南山复

之间的一段孽缘,窦女怀孕后遭南山复抛弃,抱着襁褓中的婴儿找南山复讨个说法,谁知南山复闭门不开,导致窦女悲愤致死。窦氏香消玉殒,含恨九泉,一片痴心化为灰烬,南山复三心二意,玩弄感情,窦氏便化作鬼魂常常惊吓他,南山复最终也落得个身亡命殒的下场。蒲松龄同情下层女子的悲惨命运,她们虽然品行高洁,忠贞不二,却不能得到理想的爱情。情节虽然虚幻奇特,但奇中见真,符合逻辑,蕴含着真切的社会世态。

③感情丰富、情操高尚

蒲松龄笔下的鬼魅各具其趣,但绝大多数都是兰质薰心,这对现实教育具有深刻的意义。《宦娘》中的鬼女宦娘宽容美丽,情操高尚,她内心矛盾,尽管倾心书生温如春,却掩饰真情促成温如春与良工的美好姻缘。宦娘惠心妍状,她那善良美好的灵魂,纯正无邪的心地,造就了一个充满博爱的世界。宦娘形象的塑造渗透着蒲松龄高尚的道德理想,也是他对改变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

三、狐鬼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原因

我国自古以来就存在鬼神信仰,信奉鬼神也是国家安定不可缺少的部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借助鬼神钳制人们的思想,从而保证社会安宁、国家统一。不少文人志士热衷于描写狐鬼精魅,他们的悲愤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抒发,迫于无奈,借助狐鬼意象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懑之情,揭露社会黑暗,

抨击统治者的暴戾恣睢。

清朝中叶著名文学家袁枚的《子不语》中就记录了很多奇闻异事,袁枚主要借传奇故事讽刺贪官污吏、程朱理学、封建礼教。《蔡书生》讽刺世人惧怕鬼魅,烘托蔡书生的大胆与理智。《骷髅报仇》写孙君寿时常辱骂鬼神,后来又一次对鬼神不敬导致大病。袁枚并不是宣扬封建迷信,反而对鬼神非常怀疑,借助一系列鬼神故事表达自己内心的疑惑。《搜神记》产生于魏晋时期,叙述人妖相恋的故事,《搜神记》中的狐狸形象主要是淫乱放荡、伤天害理,俗称“狐狸精”,以女色祸害世人。它不同于《聊斋志异》,《搜神记》里男性知道女子为妖魅时都敬而远之,而《聊斋志异》里面尽管知晓她们为狐鬼,却依然毫不避讳。干宝借助《搜神记》中的神仙鬼怪透视人生哲理,反映现实生活。其次,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兴起,道家仙话、佛教故事广为流传,作者深受影响记录下真实的鬼神文化。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着重描写狐,强调狐的善性,通过人狐之恋阐述伦理观和女性观,作者意在救时弊,匡世风,暴露官场腐败,肯定清正廉洁。纪昀通过叙写人狐之恋对理学进行深刻批判,映射出作者对理想化世界的追求。历朝历代涉及到狐鬼的著作比比皆是,狐鬼性格各有不同,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蒲松龄的创作。经过不断传承和摒弃,狐妖鬼魅形象描写逐步完善,感情寄托更加厚重。

蒲松龄一生郁郁不得志,屡次参加科举考试却名落孙山,《聊斋志异》针砭时弊,不遗余力地揭露了科举制度对文人志士的毒害。【3】联系作者蒲松龄一生的境遇和他言志抒情的诗篇,则不难感知他笔下的狐鬼故事大部分是由他个人的生活感受生发出来,凝聚着他大半生的苦乐,表现着他对社会人生的思考和憧憬。作者以自己的个人际遇有感而发,描写的是个人的失意、落寞。《聊斋志异》中的狐鬼形象表露了蒲松龄的心声,寄予了作者的美好向往,用自己科举失意的心态,落寞生活中的梦幻,揭露了封建社会政治黑暗,针砭科举弊端,赞扬了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上的自主要求,让人自然而然感受到蒲松龄脑中所想,心中所盼。

参考文献:

【1】道听途说话聊斋/胡狼拜月著.——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1。

【2】聊斋志异/(清)蒲松龄撰.——北京:中华书局,2009.1。

【3】中国文学史.第四卷/袁行霈主编.——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

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

《聊斋志异》与中国狐鬼文化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神魔小说作为历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见鬼神文化由来已久。自古以来,狐鬼观念深入人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狐鬼文化是一种坚定信念,也是一种无形的束缚。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展示了神仙狐鬼精魅的千姿百态,跨人、妖、鬼、狐四界,揭露社会黑暗,批判科举弊端,歌颂人鬼相恋,追求美好理想。本文将深刻分析狐鬼的性格特征,并以各类文学作品为例,诠释狐鬼文化之所以崛地而起并且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键词:《聊斋志异》狐妖形象鬼魅性格 蒲松龄对狐鬼的描写尤其注重人情味,与其它文学作品中鬼、狐奸狡诡谲,雕心鹰爪截然不同。【1】郭沫若为蒲氏故居题联,赞蒲氏著作“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也评价过蒲氏“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可见《聊斋志异》确实是中国古典小说中的“专集之最有名者”。《聊斋志异》中的狐鬼大多热情洋溢,蔑视礼教规范,大胆追求爱情,与封建淑女背道而驰。鬼狐表现了一种既宽广又集中地独具视角,狐鬼精魅的故事无不表现了科举的弊端,吏治的黑暗,而鬼狐的故事,是蒲松龄对现实生活的幻影,幻想是对现实的超越,非人的鬼狐形象可以不受人间道德伦理特别

是所谓的男女大防的约束。 一、狐妖性格特征 ①敢于反抗、顽强搏斗 《鸦头》中的狐女鸦头面对母亲的威逼恫吓依然百折不摧,王文家徒四壁,十米九糠,鸦头仍然义无反顾的跟随他,鸦头的不惧暴力、敢于反抗、追求幸福是蒲松龄所要着重突出的性格。她姱容修态,卖驴子,集资本,开酒馆,绣荷包,生活逐渐富裕,饱食丰衣。鸦头冰清玉粹与母亲见钱眼开形成鲜明对比,母亲凶狠残忍,鸦头仁慈温柔,菩萨心肠,是狐族中善良的唯一典范。在封建礼教的桎梏下,所谓的反抗看似不忠不义,与中国传统道德背道而驰,但这是沉闷的社会风气下开出的思想解放之花,是历史不断进步的有力佐证。蒲松龄描写的叛逆性格并没有得到完全塑造,这与他自身的矛盾性密切相关,身处乱世,蒲松龄既鞭挞邪恶势力,同时又维护封建孝道,这使他处于反抗与顺从的泥潭中无法自拔。 ②摒弃浮华、追求真爱 内外兼修的狐女的出现是蒲松龄期盼充满真善美的社会形成的一种反映,作者一方面赞扬敢于追求真爱的行为,一方面又有所保留,迸发了思想解放的萌芽却难以摆脱根深蒂固的封建束缚。

《聊斋志异》中女性鬼狐形象二重性分析

高青芝 (黄淮学院文化传媒学院,河南驻马店 463000) 摘要:《聊斋志异》中有众多特色鲜明的女性鬼狐形象,她们身上集中表现为二重性:既是落魄才子心目中的红颜知己,又最终逃脱不了封建社会女性的最终宿命;既有丰富而又真实可信的“人性”,但最终又回归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性;既至情至性又至善至孝。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鬼狐;二重性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0-0154-02 《聊斋志异》是清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以志怪形式记述人情世态、阐述世理人心。《聊斋志异》共有短篇小说490余篇,多通过花妖狐魅和人间男子的恋爱故事,表现作者理想的爱情,塑造理想的女性形象。其爱情故事突破了此前小说中才子佳人的传统模式,强调知己之爱,表现并赞美了超越生死的爱情力量。其中的女性鬼狐形象更是给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成为世间男子热切盼望的红颜知己。这些女性鬼狐形象清晰可爱、生动且极富人情味,但其身上也充满了二重性。 一、红颜知己与女性宿命的冲突 《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多以女性鬼狐为故事发展的主线,赋予她们绝对主导的地位。爱情故事中,男性多文弱,总是需要女性的帮助,问题解决,女性的地位却一落千丈。由此可见,在理法森严的封建社会,部分女性即便有选择爱人、追求爱情的可能,但其地位却与男性相差甚大。 《小翠》中,小翠为了替母报恩,嫁与痴儿王元丰。当王太常困于官场遭人陷害而束手无策时,聪明机敏的小翠却在玩乐中消此灾祸于无形。“嫣然展笑,真仙品也”8字即写出了小翠的出众容貌,“女又甚慧”,“夫人往责女,女首微笑,以手刓床。既退,憨跳如故”,①单纯、童心未泯之小儿女情态尽显。小翠容貌绝丽,头脑聪慧,性格单纯。小翠从未曾嫌弃元丰痴傻,反日日与他蹴鞠为乐。经历种种波折后,治好元丰痴病,给王家带来了欢乐,消解了许多灾祸。可是却因失手堕碎玉瓶,即遭王太常夫妇“交口呵骂”。最后因“妾实不能产,恐误君宗嗣。请娶妇于家,旦晚侍翁姑”②而退出王家。由此可知,不管小翠如何美貌聪慧、单纯善良,如何一心为王家,地位终不如一“价累千金”的玉瓶,心意相交的红颜知己也终敌不过生儿育女的女性宿命。 《莲香》中,莲香为狐,李氏为鬼。李氏“殚袖垂髫,风流秀曼,行步之间,若还若往”。③俨然一温柔灵秀之佳女,犹如林妹妹一般,有一种病态之美,令桑生眷恋不已。但因情爱无节制,险害桑生丧命。莲香屡劝不止,无奈心中又无法释然,故而“别后采药三山”,终在危难关头救桑生于病榻之上。其行为颠覆了人们对狐的传统定性。她们虽身为鬼狐,但与桑生真挚的爱情着实打动人心。而最后,蒲松龄让她们成为人间女子后,两美共一夫,可见红颜知己也不过如此,终是顺应了封建社会三妻四妾的大潮。同时结局亦有尊人抑鬼狐之嫌,可见蒲松龄骨子里依然维护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无法真正把鬼狐与人等同。尽管如此,和此前的一些小说相比,才子佳人的幻想世界已比维护封建伦理教条浪漫千倍。 《聊斋》中最为天真可爱、俏皮的女鬼形象便是小谢、秋容。二女在女鬼中实属罕见,一出场便以捉弄人的形象出现。秋容“翘一足踹生腹”,小谢则掩嘴而笑,以左手挼其胡须,而右手轻拍其脸颊,明显就是贪玩的妙龄女子。后来二女鬼在受到陶生的诸番教导之后,变得勤奋好学。在3人日常相处的过程中,情愫日渐滋长。当陶生参加科考被诬入狱时,小谢、秋容则千方百计、不辞辛苦为之奔走。其真情感人至深。鬼女与陶生相交也没有任何不良意图,她们从未想过为满足个人情欲而伤人身体,甚至为救陶生而受伤受辱也在所不惜。但最后,秋荣和小谢经由借尸还魂变为人间凡女子后,最终落了个两美共一夫的封建大结局。 蒲松龄在狐鬼花妖中寻见的佳女,自由洒脱、灵秀不凡,亦不被书生见弃,但她们却为自己的异类身份伤感,不愿以异类身份存于天地之间,千方百计想要修炼成人。她们不仅要得到

浅谈《聊斋志异》承载的文化价值

浅谈《聊斋志异》承载的文化价值 《聊斋志异》,是清代文言文短篇小说集,是蒲松龄在他40岁左右时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的是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据说蒲松龄在写这部《聊斋志异》时,专门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请喝茶的人给他讲故事,讲过后可不付茶钱,听完之后再做修改写到书里面去,于是写成此书。这部著名短篇文言小说集,全书共491篇,内容广泛,多写狐仙、鬼妖、人兽等故事。 《聊斋志异》上距干宝的《搜神记》已千年以上,距唐传奇的兴盛也近千年。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来说,《聊斋志异》的出现,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聊斋志异》突出地提出了几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蒲松龄的笔下,当时的政治是非常黑暗残暴的,转别是中下层的封建官吏以及与之相勾结而受到庇护的豪绅恶霸,用蒲松龄的话说,就是“花面逢迎,世人如鬼”,“官虎而吏狼者,比比皆是也。蒲松龄在《聊斋志异》的自志,中说:“集腋为裘,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他所说的孤愤,概括地说就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深恶痛绝。聊斋志异其中有不少属于法制题材的作品,这些作品涉及的生活面极广,在这些法制作品中,作者以独特的方式揭露了丑恶黑暗的社会现实,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了封建社会的最高统治者及其那些封建贪官污。如《促织》,《红玉》,《商三官》这些作品都深刻地揭露了封建帝王的昏庸和封建官吏的残暴。反映了人民水深火热的痛苦生活"。 《聊斋志异》不仅是一部文学名著,而且也是一部明清史料集,和记述那时人民生活的风俗集。通过对明末清初中国社会经济、政治、法律、风俗、中外交往等方面的记载,还原了当时的社会场景,记载了一个相对真实的时代。蒲松龄象画风俗画一样,广阔地描写了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转别是中下层的人们的生活和农村的生活,创造了众多的风彩各异的人物形象。蒲松龄虽然生活在黑暗腐朽的社会中,但他不仅看到生活中的污浊和罪恶,而且看到光明和希望。在作品中,他热情地赞美和歌颂现实生活中人的种种美的品德,如反压迫的斗争精神、热情无私、助人为乐、诚实纯朴、勇敢机智、为官清廉等。《聊斋志异》还创造了不少在思想品格、精神面貌上与传统的妇女迥不相同的新的女性形象。婴宁是其中较显著的代表。这个形象的创造本身,就反映了作者对封建社会中长期束缚妇女天性和生命的封建礼教的一种否定和蔑视。 《聊斋志异》用神奇怪异,曲折离奇的情节,并间以丰富多变,千姿百态的叙事手法,给读者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尽管《聊斋志异》使用的是文言,对于它

《聊斋志异》狐形象解析

《聊斋志异》狐形象解析 《聊斋志异》又名《鬼狐传》,一经问世,便成为“风行天下,万口传诵”的经典小说。对这一经典的研究,无论是古之大家的点评, 还是时下学者的专著研究,都成果硕然。其研究意义与价值也更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历久弥新。其中对狐精故事、狐形象的研究,亦是这一经典研究的魅力之一。狐精故事、狐形象早在先秦典籍中就已经崭露头角,然而到了蒲松龄笔下才真正实现人形、人情和人性的完美结合。笔者通过文本细读,以数量统计为手段,得出:《聊斋志异》中狐精故事共计84篇,占全部篇目的1/6。故本文拟从这些狐精故事中的狐形象一途入手,先以历史发展为依据,总结出《聊斋志异》之前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的四大特点,即:祥瑞之狐、妖魅之狐、祭坛之狐以及人性之狐。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整理出《聊斋志异》狐精形象对前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在:善幻化、善蛊媚、能预知、初显人情方面的继承;以及在:人性特征的融入、人类情感的凸显、人狐关系的改造三个方面对以往狐精形象予以的突破。在继承和创造的基础上,蒲松龄笔下的狐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人性化、情感化、个性化特征,还体现了人情、人性、人狐关系的复杂性。以人形、人情、人性为基础,笔者从爱情、友情、侠义、才智、作祟五个层面解读了《聊斋志异》中狐精形象:使狐形象具有了敢爱敢恨之情、肝胆相照之谊,对人情予以张扬;划分了厚德仁行的侠狐、作祟害人的恶狐,对世间善恶予以评判;蕴含了足智多谋之才华,博采众长之学识,儒雅而才通古今,反映 了作家朴实的文学态度。结合历史文献,进而探究作者在这一作品中

生动塑造狐形象的内在原因,挖掘其形象背后作者矛盾、孤愤、治世的独特的创作心态,既是作者深邃情感的寄托,也是自我生活状态的呈现,更是文人情怀的表达。这不仅完成了深入挖掘蒲松龄与狐形象之间的联系,也实现了对狐形象的深刻解读,以至于通过狐精形象来读透,乃至读懂蒲松龄。

谈《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谈《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创作的,是中国古典小说的珍品。它是一部具有独特思想风貌和艺术风貌的文言短篇小说,书中描写了一系列花妖鬼狐形象,但是书生这一形象也是不可小觑的,书中的书生可以根据不同的划分条件划分为好几个类别。本文从书生形象这个角度对《聊斋志异》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大家对《聊斋志异》有更好的理解。 标签:《聊斋志异》;书生;科举制度;人性 《聊斋志异》是一部充满奇幻色彩的名著,书中花了大量的笔墨成功塑造了一系列花妖鬼狐形象。与此同时,书生形象也在这部巨作中占有一定的主导地位。书生是科举制度下的产物,在书中,花妖鬼狐多与书生有接触,而书生性格各异,形象万千,在蒲松龄的笔下栩栩如生。这些书生有着坚定的科举情怀和传统的儒家精神,但是部分书生在道德上有所动摇。作者蒲松龄也是一位书生,他的生平经历,他的理想抱负,都通过书中的书生形象折射了出来,结合对蒲松龄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书中的书生形象。 一、《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家境及外在表现的不同 (一)家境贫寒 《聊斋志异》中,大部分书生的生活状况是不好的,他们家境贫寒,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衣食温饱都成问题。这与蒲松龄本身的遭遇类似。蒲松龄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生活清苦,却热衷科举,所以在他的笔下,书中的书生即使再贫困也要读书。在那个时代,中下层的人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才有可能摆脱困境,到达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蒲松龄一生追求科举的最终目的。这样的时代造就了一批“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读书人,他们大多不谙世事,自命清高,手无缚鸡之力。 1.劳有所获,精诚所至 在他们夜以继日、年复一年的努力后,部分人获得了成功。成功之后,书生表现出以下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 一是被利欲冲昏了头脑,抛弃了原有的淳朴本质。《聊斋志异》中部分书生科举成功后丧失了人性,长期以来的贫困压抑、突如其来的富贵奢华、周围人的阿谀奉承,自己文人骨子里的自命清高急速增长,这些书生自我膨胀,虚荣心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从而开始“飘飘然”。《成仙》中,周生大怒骂道:“黄家牧猪奴而取尔!其先世为大父服役,促得志,乃无人耶!”从侧面写出了一个忘恩负义的书生形象(黄吏部)。《王兰》中,贺才“饮赌不事生业,其贫如乞”,在张姓书生给予金钱后肆意挥霍,周而复始地向他人索要钱财,贪婪而又无耻;张姓书生也在被捕后无视约定出卖了王生。这两个人在利益的面前都抛弃了自己的尊

聊斋文化简介

聊斋文化简介 聊斋文化以“故里、故居、故事”为主线,以“古村、名人、巨著”为历史文脉和旅游主题,以蒲松龄、蒲家庄及其《聊斋志异》等作品为核心,充分展现独具特色的聊斋文化魅力。 以景区景点为依托,重点宣传聊斋文化。一是蒲松龄故居。室内陈列着蒲松龄74岁时肖像的国家一级文物,馆藏文物一万三千多件,省级以上文物三百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八件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蒲松龄故居;展有蒲氏家谱、手迹和蒲松龄呕心沥血半生写成的《聊斋志异》其多种著述以及英、俄、日、法等外文版本的展览室。二是聊斋城景区。洪山镇自上世纪90年代起,累计投资1亿多元建设了以《聊斋志异》故事为主线,占地1000多亩的聊斋城,修复新建了蒲松龄艺术馆、柳泉、墓园、聊斋宫等50多处景点。自2013年起,从街道、园林、奇石、异草、环境灯光、导游服务等方面进行综合提升,新建水街、雾街和360°空中梦幻漂流等景点,每天上演奇人异事绝活绝技表演,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目前正投资500余万元,升级改造梦幻聊斋演艺广场,聊斋宫新设50米观光电梯,翻修满井寺,改造磨难路,新建斋园、游客中心、生态山庄,计划建设鬼屋、5D《画皮》体验馆、科举考场体验园,着力打响梦幻聊斋、夜游聊斋、美食聊斋、演艺聊斋品牌。 以蒲家古村为文脉,宣传聊斋文化。蒲家村是蒲氏家族的世代聚居地,因其诞生了蒲松龄而名扬海内外。古村落虽然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雨,现在依然保持着古朴的明清风貌,四面有墙和房屋组成的四合院,作为乡村民居其整体保存得如此完好在山东尚不多见,保存完好的蒲松龄故居(蒲松龄纪念馆)便陈列其中。自2012年起,该镇计划投资6000万元启动蒲家古村保护性开发项目,建设古村南城门,恢复旧城墙、明清四合院,用三年时间初步恢复建成明清风格的蒲家古村,并对上申报“国家级传统村落”。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浅析 摘要:《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不下百人的人物形象,这在古典小说中是较为少见的。在这一群人物中,又以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感人的部分。这些女性形象,在作者的笔下,她们几乎个个美得令人眩目。除了外表美,最可贵的是她们有着美丽的心灵,她们或温柔或聪慧,或天真或无邪,或行侠仗义。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既体现了爱情婚姻家庭生活中女性美的一面,同时也展现了女性在社会生活中多方面的才能,这些人物形象丰富了古代小说的人物画廊。本文选取数位耳熟能详的女性人物加以分析。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浅析性格特点 追求爱情的女性人物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女性处于被歧视、被压迫的地位。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就把女性打入与“小人”同类的行列,“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人们自觉不自觉地奉行着“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给女性套上了难以解脱的精神枷锁。同时。在《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再被笼罩在男性的阴影之下,丧失了自身的意义,而是充分显示出了自己的主动性,充满了进取精神,她们在爱情婚姻的追求上表现得大胆热烈,毫不顾及封建礼教的种种束缚,敢于按照自己的感情和意愿,义无返顾地去追求,忠贞不渝地去爱,直到实现与所爱的人的幸福结合。爱情背景下聊斋女性的代表主要有: (一)敢爱敢恨的狐妇 《武孝廉》中的狐妇在石某病时救了石某,也不嫌弃他的落魄嫁给他,并且帮助他走上仕途,但石某不知恩图报,百般侮辱、谋害狐妇,狐妇在得知石某要杀死自己后决然收回自己赠给石某的丸药,让石某旧病复法而亡。作者让那些负心汉一个个不得好死,一方面表明了作者对这些被侮辱女性的同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鞭笞。不难看出,这些被侮辱的女性她们虽然普遍命运悲惨,都是为男子所遗弃所侮辱,但是她们都有坚决的反抗精神,最终都惩罚了那些负心汉。 (二)外貌丑而心灵美的乔女 乔女在丈夫穆生死后,志不二嫁。后来孟生不嫌其“黑丑”,欲要迎娶,乔女不嫁,然而她却认为孟生不嫌自己丑陋,是自己的知己,所以孟生死后,她为了酬报知己挺身而出,急其家难,抚其遗孤,撑其门户,增殖其产,自己却廉洁自守贫贱以终,表现出“士为知己而死”的美德。仇大娘则是在娘家面临破产时,挺身而出担起重担使家庭得以重新振兴。作者在这里着重肯定的是传统女性那种善于治家的天性。不畏困难、勇挑重担是她们所共有的美德。 (三)要独立,只要婚姻实质而不要名分的侠女 侠者是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人,他们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而《侠女》中的侠女却是大家闺秀,但她同样具有“来无影,去无踪”的神秘特点。主要是为报父仇。更为特别的是她为报答顾生的养母之德,甘心情愿地未婚生子,给顾家传宗接代却不接受明媒正娶。侠女的婚姻观在讲贞节,讲究婚姻是“终身大事”的社会中,像她这样只讲求婚姻实质,而不讲表面的礼法和名分的表现,可以说是极其解放的思想。 更值得注意的是,《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不但敢于主动追求爱情,而且当爱情遭到背叛时能果断采取行动,毅然离开曾爱过的人,去寻找新的真正的爱情。《云翠仙》中的云翠仙母女为梁有才的苦苦追求和百般表白所打动,应允了他的

《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论文

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 中文摘要: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是一部极富想象力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被称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后一个高峰。在这部小说集中,蒲松龄为我们塑造了许多鬼魅狐妖形象。这些形象具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即这些幻想中的形象是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在他们身上既有作者虚构的要素,又有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影子。二是物性与人性的统一,即这些鬼狐在奇幻的外表下都裹藏着一颗常人之心,他们或多或少都还保留着一些幻化为人形之前的特点,同时他们又有着类似常人的性情姿态和思维逻辑。蒲松龄塑造这些鬼狐形象的意义有三个方面:一是借鬼狐之事表现社会现实,蒲松龄一方面借鬼狐之事来表现封建社会中官场的黑暗;另一方面也借鬼狐之说记录下许多重要的历史真实。二是慰藉心灵,蒲松龄自幼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一生热衷科举却屡不得志,这使他的精神处于严重的困顿之中,蒲松龄将自己的理想寄托于鬼狐身上,以慰藉自己困顿已久的心灵。三是寄托思想情感,蒲松龄在这些鬼狐身上寄托着自己追求善良人性、追求自由爱情、追求自由婚姻的思想情感。穿梭于这些形态各异、生动灵活的鬼狐形象之间,让我们不得不感叹蒲松龄刻画人物的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关键字:聊斋志异鬼狐形象特点意义

目录 一、《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的特点 (3) (一)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3) (二)物性与人性的统一 (5) 二、蒲松龄塑造鬼狐形象的意义 (7) (一)借鬼狐表现现实 (7) (二)慰藉心灵 (9) (三)寄托思想情感 (10) 参考文献 (12)

论《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 蒲松龄所作的《聊斋志异》被称为我国文言短篇小说最后的一个高峰,这是一部志怪文言小说集,描写花妖狐魅,叙述鬼怪异事,以志怪的形式表现现实生活。同时,《聊斋志异》也是一部想象力极丰富的著作,作者运用自己超人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将常人想象不到的情节、意象,通过文字展现在人们面前,可谓旖旎绚丽、异彩纷呈。在这部文言小说集中,蒲松龄塑造了许多个性鲜明,令人难以忘记的鬼怪狐妖形象,这一类形象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一大亮点,也自然而然地成为许多文人研究的对象。本篇论文主要从鬼狐形象的特点和蒲松龄塑造这些形象的意义两个方面对《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形象进行了探究。 一、《聊斋志异》中鬼狐形象的特点 《聊斋志异》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这部小说中所塑造的各类鬼狐形象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小翠,莲香、小倩等。这一类鬼狐形象的特点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虚幻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蒲松龄是一个刻画人物的高手,他运用虚实结合的浪漫主义手法为文学画廊创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鬼怪狐妖形象。世间本没有鬼神狐仙,这是众所周知的,《聊斋志异》中的那些个性鲜明的鬼狐形象是作者吸取民间传说的精华,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虚构出来的文学形象。同时,蒲松龄也是一位对现实有深刻认识的作家,他苦心孤诣的通过鬼狐形象铸造出人世间的情状,因此那些穿梭于文学人物走廊的鬼狐形象并不是作者胡思乱想出来的,而是作者的想象力与现实结合的产物。那些鬼狐,有许多与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十分相似的地方,这些形象具有虚幻与现实兼具的特点。比如《狐嫁女》一篇中,蒲松龄为我们虚构了一户“狐人家”: (殷天宫)坐良久,更无少异,窃笑传言之讹。席地枕石,卧看牛女。一更向尽,恍惚欲寐。楼下有履声,籍籍而上。假寐睨之,见一青衣人,挑莲灯,猝

从文人心态看《聊斋志异》的文化意蕴——以《聊斋志异》中科举题材为中心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文人心态看《聊斋志异》的文化意蕴——以《聊斋志异》中科举题 材为中心 作者:张洪良, 李锋 作者单位:张洪良(山东工业职业学院科研处,山东淄博,256414), 李锋(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聊斋文化研究中心,山东淄博,255130) 刊名: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Liancheng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卷(期):2011(4) 参考文献(6条) 1.王平中国古代小说文化研究 1996 2.鲁迅鲁迅全集 1980 3.蒲松龄;但明伦聊斋志异 1994 4.蒲松龄;盛伟蒲松龄全集 1998 5.傅光明插图本平聊斋志异说儒林外史 2008 6.袁世硕;徐仲伟蒲松龄评传 2000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肖扬碚商业社会启示录--《金瓶梅》其他市民形象合论[期刊论文]-柳州师专学报2002,17(3) 2.柴国珍.CHAI Guo-zhen文化视野下的《聊斋志异》科第观[期刊论文]-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4(3) 3.高小慧.GAO Xiao-hui《聊斋志异》中的文商现象及其文化意蕴[期刊论文]-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 4.李燕.戴智军略论《聊斋志异》中的游冥故事[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5) 5.聂淳科举制度的特殊镜照——论《聊斋志异》中的镜描写[期刊论文]-现代语文(文学研究)2010(1) 6.董文成怎样把握西门庆其人的社会阶级本质——读《金瓶梅》札记二则[期刊论文]-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15(1) 7.杨进年.YANG Jin-nian惊世骇俗的绝妙画卷--浅论《聊斋志异》科举阴影下的芸芸众生[期刊论文]-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4) 8.刘韶娟浅谈《聊斋志异》的重情思想[期刊论文]-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0(2) 9.樊利配人鬼恋情题材的主旨分析——以唐传奇、《牡丹亭》、《聊斋志异》等为例[期刊论文]-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1) 10.向悦.XIANG Yue试析《聊斋志异》中花的道具作用[期刊论文]-韶关学院学报2009,30(11)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761135.html,/Periodical_lcdxxb-shkx201104020.aspx

《聊斋志异》中狐鬼精魅形象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聊斋志异》中狐鬼精魅形象所寄托的社会理想 《聊斋志异》中鬼狐精魅”多具人情”,并独具痴绝、义绝、妙绝的特性,从而流露出至真至善至美以至非常真实的人性。蒲松龄之所以如此偏爱这些鬼狐精魅,赋予他们如此美好的韵味,更多的在于这些狐鬼精魅承载着蒲松龄强烈的批判和进步的思想,以至于完美的人格。在狐鬼形象塑造中不仅揭露了黑暗,也歌颂了光明,表现了希望。蒲松龄以极大的热情塑造了一批理想人物,这是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另一社会的人。现实社会中”正人君子”们披戴着人的衣冠,干的却是豹虎鬼蜮的勾当;而在异类的妖魅仙鬼中却大有光明正大者。他们敢于向恶势力抗争;他们主动地帮助别人去战胜困难;他们不受礼教束缚,自由地恋爱结婚,建立美满家庭。正是这些形象才显示出蒲松龄所寄托的对社会、人生的理想。 在人世间,社会黑暗,人们备受压迫而无力反抗。但在《聊斋志异》中却许许多多富于反抗的鬼狐精魅。《伍秋月》中力杀阴间两皂隶的王鼎,《聂政》中惩罚怀庆潞王强掠民女的聂政幽灵;《向杲》中身化猛虎咬碎仇人头颅的向杲等等,作者借以人物来寄托反抗希望,并给反抗斗争以鼓舞。 《聊斋志异》中塑造大量主动帮助别人战胜困难的花妖狐鬼形象,于他们身上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封建伦理道德本质上都是害人的,吃人的,没有帮助人的意思在里边,尤其是没有帮助弱者的意味。蒲松龄多少从冷酷的现实中感到了这一点,所以格外热情的描写了一批与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相对立的助人为乐的艺术形象,在冷酷的社会中投下一点光明和温暖。 《红玉》中,狐狸精红玉主动帮助贫士冯相如娶了妻子卫氏。后一个虬髯丈夫杀死了打伤冯相如、打死冯父、抢走卫氏的宋御史父子,帮冯相如报了仇,冯却被捕入狱,抱中小儿被弃在山间。冯相如出狱后”翁无升斗,孤影对四壁”,在这十分困难时候,红玉带其儿子出现,使他们父子团聚,自己也留下来帮助冯生重整家园。在冯相如被害得走投无路时,是狐精伸手救了他们,其精神甚为感人。难怪篇末的”异史氏曰”一段里说:”其子贤,其父德,故其报之也侠。非特人侠,狐亦侠也,遇亦奇矣!”这几句,不能简单抽象以因果报应思想视之。联系作品来看,我们不难看出:”人侠”惩恶,杀死为非作歹的豪绅,给滥官以警告;”狐侠”救助良善,为遭到家破人亡之惨祸的穷书生重整家业,并日益兴旺。官府黑暗,公道不彰,作者愤而寄希望于来去无踪的”人侠”和异类幻化的狐女,让他们出现在人间除暴安良,虽不实际,但毕竟表达出一种善良愿望。《封三娘》中那个慷慨帮助女友的封三娘也令人叹服。她热情帮助好友范十一娘择婿,缔结婚约。范被逼自缢表示反抗时,冯三娘让孟生发墓破棺,取出范的尸体,亲自用药水把范救活,使他们成婚。这种帮助显示其慷慨无私,当然,《聊斋志异》中写助人为乐的鬼狐精魅并不仅仅止于此,《娇娜》、《秦生》、《武孝廉》、《阿绣》、《小翠》、《小梅》等作品中帮助人的狐狸精也令人难忘,除外《宦娘》、《章阿端》中助人的女鬼也不逊色。 现实中,蒲松龄深深感到封建礼教对人的束缚。在男尊女卑的世界中,女性逆来顺受。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热情支持男女青年打破礼教的规范,自由地恋爱、结婚,建立美满的家庭。在这,作者往往用浪漫手法,通过花妖狐魅和人恋爱,

《聊斋志异》与中医文化

《聊斋志异》与中医基本文化 从文学发展的角度而言,每一种文体的发展都有自身的规律。诗歌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其发展的趋势正如叶燮在《原诗》中所提及的一样,“但就一时而论,有盛必有衰;综千古而论,则盛而必至于衰,又必自衰而复盛……”小说,虽然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长期居于末流,班固在《汉书?艺文志》中则把小说列为末等,但是小说的发展演变依然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发展也有着自身的规律。 在小说的整个发展演变史中,直到元明清时期,小说才逐渐为文人们所重视,并积极地投入小说的创作中。从古至今,文言文体在各种体裁中都占有绝对优势,但是小说则不然,由于小说繁盛期较晚,并且产生了白话小说系统和文言文小说系统,而白话小说系统是占有明显优势的,如《金瓶梅》、《红楼梦》等作品的诞生,直接把当时小说的创作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虽然此时文言文小说系统的发展成果不如白话小说系统,但是就是在人们注重白话小说系统的发展时,文言文小说系统所产生的阶段性成果——《聊斋志异》,还是引起了众人的关注,况且,自古以来,文言文创作在整个文学中是居于主流的。《聊斋志异》诞生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影响是不亚于任何一部小说的。在《聊斋志异》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生活中的琐事、当时的社会风貌、科举考试等各方面的事情,因而称《聊斋志异》为“社会百科全书”,我想这也是有一定合理性的。 在社会生活中,生老病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说不尽道不完,并且带有一种沉痛感。早在《古诗十九首》中,就有人发出了“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人生感慨。而与生老病死联系最为紧密的领域恐怕得数医药知识,作为“社会百科全书”的《聊斋志异》,医药知识则是书中所描写的重要内容之一。在《聊斋志异》中,除去目录、前言和自序,共有89篇文章提及到“药”,而“药”这一字的出现次数为156次,“病”字出现的次数高达333次。在现代社会,关于中国古代的医药文化知识被统称为中医文化。本文着重在于讨论《聊斋志异》与中医文化这一话题,而对于这一话题的讨论,则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地去了解《聊斋志异》,和更加全面地去把握这部“社会百科全书”。 一、“望、闻、问、切”及整体治疗 中医文化所包括的知识是非常广泛的,而其理论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则是辨证论治和整体治疗,这也体现了中医文化的精髓。所谓辨证论治,就是指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而辩证论治中的“证”,其实就是生命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它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而这些关系的体现,可以统称为生命体疾病时所反映出来的现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又是本质的反映,因而我们可以从中发现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而在辩证论治时,其最基础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望、闻、问、切,这四步法。“望、闻、问、切”作为最基本的中医文化知识,在关于中医的古代小说中,或多或少的会出现相关的描写。这样的描写在《聊斋志异》中也不少见,如在《莲香》一文中写道:次夜莲香果至,笑语甚洽。及寝,大骇曰:“殆矣!十日不见,何益惫损?保无有他遇否?”生询其故。曰:“妾以神气验之,脉拆拆如乱丝,鬼症也。”莲香先是望见桑生,惊叹其“何益惫损”,接着便是以神气验之,并且为桑生诊脉,从而才断定其“鬼症也”。另外,在《董生》一文中也写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聊斋》里的鬼狐迷人,花妖可爱。作者塑造了许多人性美的女性形象,突破传统世俗观念,从人性角度展现出了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关怀和人文关照。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人文关照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在这一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中,又以多彩多样的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令人感动又发人深思的部分。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没有把女性仅仅限制于狭小的传统世俗观念,而是从人性展现,才能发挥,精神反抗等多方面的展现出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这当然与明中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浪漫主义及伤感思潮有关,也和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念密不可分。读者可以看到蒲松龄先生对女性存在的人文主义观照,可以想见作者是以怎样的情怀面对他笔下可爱可叹可怜可悲的女性形象。 如果我们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归纳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分为以下三类: 1、“不是凡间人,却有世间情”的女性。显而易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先生是以写人的手法写妖。《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与以往民间传说中的妖女不同,她们较以前传奇中的同种类型人物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人的心理和特征。以前的志怪小说,传奇中的女性总是妖味多于人性,她们缺少女性的特质而显得生硬死板,这与男权社会的女性意识薄弱不无关系。而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单一、简单乏味的瓶颈,塑造的更加具有人情味。《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是从“人”的角度着手,即使本体还有妖怪的特性,但其温柔体贴,从而更具有女性气息,栩

栩如生。蒲松龄先生用富于文采的笔墨作为媒介,拉近了虚幻中的鬼怪与现实读者之间的距离。对于这样具有人性化的美丽形象,通过作者饱含爱怜激赏之情的笔触,读者对她们愈加怜爱。《婴宁》中的婴宁爱笑,她让冷漠的封建社会多了点人情味儿,多了些许暖色。她俨然一个未涉世的婴儿,脸上总是挂着美丽的笑容。家里仆人偶有犯错,只要她在场一笑,马上令紧张气氛烟消云散。婴宁爱花如命,即使婚后也不改本性,一旦遇到珍奇花卉,哪怕变卖首饰也在所不惜。这时的婴宁是真与美的化身,她不受人间污浊,天真烂漫,犹如美玉无暇,令人怜爱不已。《莲香》一文中的女主人公拥有典型的女性味道。《莲香》大意是狐精莲香和女鬼李氏因情根深种,同时爱慕桑生的疏狂与静穆而主动趋献的故事。李氏因其“阴气太盛”而使桑生病重危殆,她深感惭愧主动告别了桑生,但李氏的魂魄为情所隔,居然“尔日抑郁无聊,徒以身为异物,自觉形秽,别后愤不归幕,随风飘荡,每见生人则羡之,昼凭草木,夜则信足浮沉。偶至章家,见少女卧床上,未知遂能活也”,竟不自觉的借尸还魂。当她看见自己还魂后相貌丑陋,竟然不如做鬼时美,更觉得无颜再见桑生,“七日不食”,使得身体浮肿,消肿后“皮尽脱”,从而“眉目颐颊,宛肖平生”,最后喜嫁桑生。莲香听说李氏的故事感叹不已,居然“我自乐死”,希望能够托生为女人,与桑生接着前世的情缘,最后也如愿以偿。一个女鬼为情所困,借尸还魂后依然对桑生念念不忘,一个狐精为续前缘,竟不惜自杀托生为女子,结局是圆满的,两人得其心愿。女性的情感竟然能达到这样的程度,令后世读者嗟叹不已。上面分析的两位女性不论是性情宛然,还是为情而死,她们都已经超出了妖精本身固有的含义,在蒲松龄先生的笔下,她们虽然形体非人,却更得到了后人的敬重和喜爱。 2、才能、胆识不输于男儿的奇女子。古语云: “巾帼不让须眉。”在《聊斋志异》中描写的这些女性,表面看似柔弱,但她们的才能胆识,足令庸碌的男子望尘莫及。其中一类女子虽容貌不善但是心灵美丽,以才德自居; 而另一类则成为家庭的经济来源,彻底颠覆了男子

《聊斋志异》中三个“真人”形象的文化解读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0761135.html, 《聊斋志异》中三个“真人”形象的文化解读作者:王光志翟爱华 来源:《浦松龄研究》2008年第01期 摘要: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批“天真与赤子同其烂熳”的“真人”形象,反映了他人格理想的一个侧面。这些人物的出现,受李贽“童心说”的影响,有作者自我人格的折射,而从哲学渊源上看,是对道家“真人”理想的继承。 关键词:蒲松龄;聊斋志异;道家;真人 中图分类号:I207.419 文献标识码:A 道家人格的最高理想是“能体纯素”的“真人”(《庄子·刻意》)。蒲松龄继承了道家的“真人”人格理想,认为理想的人应当“其胸与海同其阔,其心与天同其空,其天真与赤子同其烂熳”(《读灌仲孺传》)[1](P1118)。这样的人格理想,反映在《聊斋志异》中,就是作者塑造的一批“真人”形象。本文试图从婴宁、霍桓、翩翩等形象入手,对《聊斋志异》的文化内涵做一些探讨。 一 真,是蒲松龄的审美理想,是聊斋人物重要的性格特征之一。于天池先生在《蒲松龄美学思想述评》中指出:“蒲松龄的审美理想就是纯朴天真的人性,就是真。” [2](P119)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所正面赞扬的理想人物,大多具有这方面的特征,如李月生的“朴诚无少伪”、“天真烂漫”(《李八缸》);王平子的“朴讷”(《司文郎》);张鸿渐的“诚笃”(《张鸿渐》)等。作为“真人”形象的代表,我们可以举出婴宁、霍桓、翩翩等。 婴宁(《婴宁》)是蒲松龄最喜爱的人物之一,他在篇末的“异史氏曰”中直呼她为“我婴宁”,这在蒲松龄的作品中是惟一的一次,可见蒲松龄对他所创造的这个人物的喜爱。从她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蒲松龄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个侧面。 婴宁是个狐女,襁褓中被狐母携入深山,托于鬼母掬养。她所居住的地方,“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宛然是一个世外桃源的诗意仙境。在这样的环境中长成的婴宁,如山花野草,天真烂漫,言笑由心,率性自然,正如鬼母所言,婴宁虽“颇亦不钝,但

聊斋志异文化观外文翻译文献综述

聊斋志异文化观外文翻译文献综述(文档含中英文对照即英文原文和中文翻译) 译文: 好狐狸,坏狐狸 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寓言中,狐狸一直是受欢迎的角色。她们第一次出现在她们的原型形成之前,既仁慈又恶毒,通过伪装成妖艳、迷人的年轻女子来逐步摄取人们的灵魂。 明代(1368 - 1644)著名作家蒲松龄的关于狐狸精的故事描写在他著名的《聊斋志异》中,他把她们作为美丽的生物来塑造从而体现出了人类忠诚、爱、慷慨、正义和乐意帮助别人的美德。在过去的三个世纪中,阅读蒲松龄作品的读者已经把这些字符看成是“狐仙”而不是“狐狸精”。 马瑞芳,中国的学者和专家教授,致力于《聊斋志异》的研究,曾担任东道主采访来自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当时,有两个研究蒲松龄作品的教授表示非常惊讶。这个17世纪的中国作家是如何在当时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孤立的,君

权至上的中国社会创作出《恒娘》这个《聊斋》500多个故事中最著名的关于狐狸的故事的。这其中隐含的对妻子的建议是她们应该用女性的温柔娇媚去确保配偶对自己的激情永固,就像律师依靠美国80年代的报纸、杂志征求异性朋友。 女性的理想世界 《恒娘》中的情节是经典的丈夫,妻子和情妇的三角恋。恒娘是一个善良的狐狸精,同时也是一个人类的妻子。她有一个邻居叫洪大业,洪大业有一妻一妾。妻子朱氏远比小妾漂亮,只是年龄比妾稍大,但是让朱氏大为吃惊的是丈夫洪大业更宠爱小妾。同样恒娘的丈夫也有一个小妾,小妾明显比恒娘更年轻、更漂亮,但是他仍然深深爱着她的妻子。当朱氏问恒娘为什么会这样时,恒娘告诉她这是人类的天性放弃旧事物,追求新事物,渴望得不到的和充满神秘性的东西。在恒娘的建议下,朱氏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采取宽宏大量的态度对待她的丈夫和小妾,让他们自由地在一起度过日日夜夜。恒娘还建议朱氏改变她的容貌。在接下去的一个月里尝试着不要化妆打扮,穿着旧衣服,让自己忙于家务劳动中。但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她要穿上新衣服、新鞋子,设计一个漂亮的发型,好好打扮一下自己。正如恒娘所预料的,爱的光芒回到了洪大业的眼中当他看到朱氏的时候,而且在黄昏来临前,他就敲响了朱氏的房门。但朱氏依然遵从恒娘的建议,以疲劳为借口,温柔地但是坚定地拒绝了他。第二天,她遵循同样的策略。到了第三天,太阳还没落山,大业就溜进了她的房间,等着天黑。这天晚上,夫妻俩渡过了自从他们新婚以来最快乐的一夜。事后当大业问她他能明天晚上还与她一起渡过时,朱氏表示反对并告诉他必须再等三天才准他再次进房。 朱氏高兴地向恒娘叙述了她重新赢得大业宠爱的成功。恒娘告诫朱氏要继续用她教给她的女性诡计,因为虽然朱氏很漂亮,但她缺乏女性魅力,所以她丈夫的激情被重新唤起只能是短暂的。恒娘解释说,魅力包括一个女人的生活方式、各种行为习惯,比如她走路的方式、说话的方式甚至看她丈夫的眼神。恒娘指导朱氏所有适当的女性习惯,并告诉她要每天在镜子前自己练习。在这样的情况下,朱氏当然最终赢回了丈夫忠贞的爱情。在这里恒娘所说的魅力被1000年前唐代(618- 907)著名作家和诗人骆宾王定义为“狐之魅”。他创作了这个词,在一篇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 析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摘要:《聊斋》里的鬼狐迷人,花妖可爱。作者塑造了许多人性美的女性形象,突破传统世俗观念,从人性角度展现出了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表现出对女性的尊重关怀和人文关照。 关键词:聊斋志异;女性形象;人文关照 《聊斋志异》里有近五百篇的故事,塑造了数百个人物形象。在这一丰富多彩的人物画廊中,又以多彩多样的女性形象占大多数。由她们引发的交织着爱恨情仇的故事,也是聊斋故事中最令人感动又发人深思的部分。在《聊斋志异》描写女性的篇章中,没有把女性仅仅限制于狭小的传统世俗观念,而是从人性展现,才能发挥,精神反抗等多方面的展现出女性前所未有的风貌。这当然与明中期以来资本主义萌芽所带来的浪漫主义及伤感思潮有关,也和作者进步的女性观念密不可分。读者可以看到蒲松龄先生对女性存在的人文主义观照,可以想见作者是以怎样的情怀面对他笔下可爱可叹可怜可悲的女性形象。 如果我们对《聊斋志异》中的女性形象加以归纳分析,可以比较清楚分为以下三类: 1、“不是凡间人,却有世间情”的女性。显而易见,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先生是以写人的手法写妖。《聊斋志异》中的女鬼与以往民间传说中的妖女不同,她们较以前传奇中的同种类型人物更具有人情味,更具有人的心理和特征。以前的志怪小说,传奇中的女性总是妖味多于人性,她们缺少女性的特质而显得生硬死板,这与男权社会的女性意识薄弱不无关系。而在《聊斋志异》中,女性形象突破了以往志怪传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单一、简单乏味的瓶颈,塑造的更加具有人情味。《聊斋志异》中的女性人物,是从“人”的角度着手,即使本体还有妖怪的特性,但其温柔体贴,从而更具有女性气息,栩栩如生。蒲松龄先生用富于文采的笔墨作为媒介,拉近了虚幻中的鬼怪与现实读者之间的距离。对于这样具有人性化的美丽形象,通过作者饱含爱怜激赏之情的笔触,读者对她们愈加怜爱。《婴宁》中的婴宁爱笑,她让冷漠的封建社会多了点人情味儿,多了些许暖色。她俨然一个未涉世的婴儿,脸上总是挂着美丽的笑容。家里仆人偶有犯错,只要她在场一笑,马上令紧张气氛烟消云散。婴宁爱花如命,即使婚后也不改本性,一旦遇到珍奇花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陕西省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 姓名 准考证号 指导老师 写作时间 联系方式

论《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内容摘要:《聊斋志异》代表了文言小说的最高成就,风行天下。后人对《聊斋》的评价多聚焦于鬼狐仙女,本文将从这些女子的对立面——书生形象入手,重点分析书生形象 关键词:《聊斋志异》书生 一、前言 《聊斋志异》,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作者是蒲松龄,内容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的愤怒,嘲讽和揭露贪官污吏的丑恶嘴脸,笔锋直写当时的封建王朝统治制度,二、作品通过自身参加科举的制度,写了科举制度的黑暗,对知识分子思想上的禁锢,三、通过狐仙和书生的爱情,歌颂了美好的爱情,对美好的爱情向往,写出了许许多多书生的形象,四、部分小说有预言警示的作用,引人入味,让人反思。关于《聊斋志异》,人们习惯上关注的是狐仙鬼怪,往往文章也多是关于狐仙鬼怪的,甚少提及别的,今天我从狐仙鬼怪的对立面展开,浅谈一下《聊斋志异》书生的形象。 二、分析《聊斋志异》书生形象前,我们首先要明白什么是书生,书生如何发展产生的。 书生,简单说就是读过书的人,古时多指儒生,现今称之为知识分子,我们统一称之为读书人,古代,士农工商,商为末流,虽有钱但社会地位不高,而士就是读书人,社会地位最高,出仕为官,直接可以为统治阶级服务,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读书人科举中的,不但可以光耀门楣,自己也可以出仕为官,成为士大夫一员,相反,考试失利,没有功名,穷书生一个,不受人待见,小说范进中举中主人公范进,中举前后自己的变化,周围人的变化,可以看出功名的重要性——他可以让一个人由正常变疯癫。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正统的思想,儒家讲求入世,入朝为官,施展自己的报复为统治者服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他们的终生追求,隋唐以后,特别是宋朝,科举制度的建立,程朱理学的进一步强化,读书考试成为了入官的唯一途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成了读书人的人生格言,并为此而奋斗终生,反过来,官员全部是读书人,从政治上保证了士大夫精英知识分子地位,至此,士大夫在宋代完全成型。读书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